广东医疗2022工作计划(推荐11篇)

山崖发表网工作计划2022-12-26 14:37:08121

广东医疗2022工作计划 第一篇

专栏3建设扎实有效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工程

1.健全发展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每个乡镇办好1所标准化建设的乡镇卫生院,加快发展全科医学、中医和口腔等特色专科。大力倡导“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积极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达到推荐标准,鼓励条件成熟的机构创建社区医院。在乡镇卫生院选建一定数量的中心卫生院,使其逐步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加强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

2.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推动县域医共体慢病管理中心、胸痛中心、肿瘤综合防治中心等17个管理中心建设,逐步实现行政管理、人员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器械管理、信息系统等统一运作,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广东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推进中医药强省、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建成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防治中的独特作用。

加快优质中医资源扩容。全面推进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重点项目,加强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各地级以上市三级中医医院全覆盖,建设岭南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医院和中医优势专科,全国百强中医医院10家以上,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医疗高地。实施中医优势病种强优提质工程,建设1-2个中医类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依托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省和各地级以上市分别建设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和基层人才培养基地。

各县(市、区)原则上办有1所公立中医医院,30万以上常住人口县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全覆盖。依托有实力的县级中医医院建设紧密型县域中医医共体,建立以健康为中心,集保健、医疗、康复全程结合的县镇村三级整合型中医药服务新体系。各地市建立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平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药综合诊疗服务区(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同类机构医师总数比例达到25%以上,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0%以上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鼓励社会力量在县域举办中医类别医疗机构,发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医院、护理院(站),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以中医特色为主的医养结合机构,支持企业举办富有特色的连锁中医医疗机构,社会办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和政府办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

开展中西医联合诊疗,建立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专科医院中西医会诊制度,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体系。开展中西医结合学科(专科)建设,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慢性病等中西医联合攻关,遴选形成优势病种目录。完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对医院临床类别医师开展中医药专业知识培训。强化临床科室中医医师配备,打造中西医结合团队,建立科室间、医院间和医联体内部中西医协作机制,打造一批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旗舰”科室和内涵突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省级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示范基地建设。

1.加快优质中医资源扩容。建设中医类别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和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1-2个中医类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地市级三级中医医院全覆盖,建设岭南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医院和中医优势专科,10家以上全国百强中医医院。

2.促进中医医院特色发展。设置“治未病”科的二级及以上中医类医院比例达到95%,设置康复(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中医类医院比例达到80%。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等国家和省的中医药科研平台,建立省级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中心和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实验室。

3.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同类机构医师总数比例达到25%以上,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0%以上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

4.强化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慢性病等中西医联合攻关,遴选形成优势病种目录。在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逐步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打造一批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科室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围绕生命全周期和健康全过程服务,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加快完善妇幼健康、普惠托育、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突出职业健康、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健康教育等薄弱领域,加快补齐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短板。

广东医疗2022工作计划 第二篇

完善人才培养、培训和引进体系。加快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特色医学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坚持医教协同,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以及与行业发展的契合度。加强医学紧缺专业人才、高层次人才和基层骨干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推进全科、儿科、产科、精神科、公共卫生、老年医学、急救、护理、康复、麻醉、感染、重症、中医学等紧缺专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围绕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中医药学等4个方向,构建完善“梯次登高”的高水平人才项目体系,持续引进培养领军人才以及青年拔尖人才,予以长期稳定支持,进一步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继续建设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强乡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政策倾斜,不断提高基层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卫生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进一步强化各类别培训基地、专业基地和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和“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积极推进全科医生培训、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积极推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等。面向社会招收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培训对象培训合格当年在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在招聘、派遣、落户等方面,按当年应届毕业生同等对待。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本科学历临床医师,在人员招聘、职称晋升、岗位聘用、薪酬待遇等方面,与临床医学、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等对待。

健全人才使用、管理和评价制度。健全卫生健康人才特别是基层人才的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优化医务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环境,稳步发展壮大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县域医共体内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编制分别核定,由县域医共体统筹使用。推动县域医共体人员实行全员岗位管理,实现合理轮岗,全面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全面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建立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强化公立医院公益属性,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医院和医务人员积极性,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深化卫生健康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价改革,坚持分层分类评价,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增加临床工作数量和质量指标,实行业绩成果代表作制度。创新评价方式,合理下放职称评审权,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全面实行执业医师服务基层制度,引导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扎根防病治病一线,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健康广东战略。

广东医疗2022工作计划 第三篇

增强数字健康思维能力和应用成效,推动数字健康关键技术和服务模式创新,提升医疗健康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促进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与医疗卫生融合发展,打造一批试点应用工程。持续完善全省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远程医疗在基层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引导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有序促进分级诊疗。建强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全面深化健康医疗大数据在行业治理、临床科研、公共卫生、新业态应用、智能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及时总结推广一批成效好、带动效应强的健康医疗大数据示范项目。汇聚卫生健康监督相关领域多层级、多领域、多渠道、多形态的监管数据和关联数据,实现行政审批、行政处罚信息互联互通和实时共享,推动联动式监管、智能化评估、立体化考核。

广东医疗2022工作计划 第四篇

2022年8月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背景 1

第一节  基础现状 1

第二节  面临形势 2

第二章  总体要求 2

第一节  指导思想 3

第二节  基本原则 3

第三节  发展目标 4

广东省“十四五”时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要指标 5

第三章 优化资源配置 6

第一节  床位配置 7

第二节  人力配置 7

第三节  技术和设备配置 9

第四节  信息数据资源配置 9

第四章  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10

第一节  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10

第二节  创新医防协同机制 12

第三节  优化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 13

第四节  健全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体系 14

第五节  完善中医药应急防控救治体系 17

第五章  建设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体系 19

第一节  争创国家医学中心 19

第二节  持续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广东国际医学中心和高水平医院建设 20

第三节  加快高水平专科能力建设 20

第四节  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21

第五节  持续推动市级医院发展 21

第六节  全面提升县(区)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22

第七节 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 23

第六章  建设扎实有效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4

第一节  健全发展乡村医疗卫生体系 25

广东医疗2022工作计划 第五篇

注:1.每千人口资源现状指标分母均按照七普人口测算;

        2.本表医院床位含同级妇幼保健院和专科疾病防治院(所)床位。

第三章  优化资源配置

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县级及以下基本医疗卫生资源按照常住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合理布局,市级以上分区域统筹规划,加强统筹谋划,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布局,提高服务和保障能力。

第一节  床位配置

合理增加床位规模。到2025年,全省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增加至6张左右,其中公立医院张左右。可按照15%的公立医院床位比例设置公立专科医院。县办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千人口床位数提高至张左右,具体由各地市结合基层床位使用率合理确定床位数量。

优化床位结构。增量床位向传染、重症、肿瘤、精神、康复、护理等紧缺领域倾斜。到2025年,争取每千常住人口康复床位达到张、精神科床位达到张,中医床位数按照每千常住人口张配置。鼓励有条件的地市因地制宜探索开展家庭病床服务。

床位使用效率。优化床位与卫生人力配置比例,鼓励医疗卫生机构成立住院服务中心,改进以科室为单位的资源管理方式,对床位和护士实行统筹调配。推动三级医院更加突出急危重症、疑难病症诊疗,逐步压缩一、二类手术比例。将预约诊疗、日间手术等服务常态化、制度化,提高预约转诊比例和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提高床单元使用效率,控制三级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

第二节人力配置

合理提高公共卫生人员配置。到2025年,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增长到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数量原则上按照我省常住人口万分之的比例核定。每万人口配备名卫生监督员。妇幼保健机构人员应当根据当地服务人口、社会需求、交通状况、区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以及承担的功能任务等合理配备人员。急救中心、血站等其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根据工作量和任务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乡镇卫生院至少配备1名公共卫生医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原则上要至少配备1名公共卫生医师。

完善医疗机构人力资源配置。合理提高医生和护士配置水平,重点向基层倾斜。到2025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4人。落实岗位管理制度,按照医、护、药、技、管等不同类别合理设置岗位。承担临床教学、医学科研、支援基层、援外医疗、应急救援等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级、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应适当增加人员配置。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配备。

广东医疗2022工作计划 第六篇

完善机制建设。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协调发展,加强粤港澳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建设,探索三地医疗卫生领域制度衔接、规则对接、技术准入、信息共享,不断完善传染病疫情联防联控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制度与机制。通过持续办好粤港澳三地防治传染病联席会议、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大会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搭建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大平台。积极支持深圳前海、珠海横琴2个合作区卫生健康领域建设创新发展,便利港澳优质医疗资源在合作区内紧密流动,以点带面塑造健康湾区。

加强医疗机构与队伍建设。结合我省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高水平医院建设,推动粤港澳三地医疗服务机构在人才培养、临床研究、诊疗水平提升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建立湾区医学人才协同培养机制、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库等,提高大湾区整体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合作布局建设一批重点专科专病群。完善区域内重症传染病人会诊机制和紧急医疗救援联动机制。鼓励高质量港澳服务提供主体按规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在湾区设置医疗机构,推进湾区高水平医院深度参与“港澳药械通”计划,服务更广泛湾区居民。

建设大湾区中医药高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中医医疗联合体和中医医院集群建设,提供覆盖粤港澳三地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鼓励港澳地区中医师在大湾区公立医疗机构执业,支持省内科研机构与香港、澳门共建国际认可的中医药产品质量标准。优化珠海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发展路径,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创新研发与转化平台。

广东医疗2022工作计划 第七篇

深化健康医疗大数据在行业治理、临床科研、公共卫生、新业态应用、智能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探索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在药物研发、商业保险、精准医疗等领域的价值挖掘。全面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深化健康医疗大数据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物资调配等方面的应用,不断深化大数据对疫情的趋势研判和决策分析。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开放共享、深度挖掘,建立健全数据开放共享与安全管理机制。建设临床重点医学专科标准数据库和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加快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积极稳妥、安全有序对外开放。加强健康医疗数据安全保障和个人信息保护,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供需精准对接和安全管理。加快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建设,进一步强化健康医疗大数据在新模式新业态新应用先行先试,打造一批健康医疗大数据试点项目。

广东医疗2022工作计划 第八篇

专栏6 卫生健康数字化转型工程

3.发展数字公共卫生。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持续提升传染病报告信息时效性和敏感性。推动院前医疗急救与医院信息系统连接贯通。地市级以上急救中心建立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信息化平台,实现急救呼叫统一受理、车辆人员统一调度。建设完善广东省疫情防控管理平台、智慧化多点触发疾病防控预警系统和省“一码通”系统,实现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响应和高效调度处置。

以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指引,积极参与卫生健康相关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发挥广东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重要枢纽的区位优势,以健康湾区建设为抓手,以“一带一路”为发展延伸,打造国际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广东医疗2022工作计划 第九篇

深度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履行国际义务,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加强与世卫组织西太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东医疗援外对口国家的卫生健康交流与合作。鼓励省内医疗卫生机构和专家团队与国际高水平学术组织、医疗机构交流合作、学术任职和项目共建,助力高水平医院建设和国际化医学人才培养。

不断优化和创新援外医疗工作。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推动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建设,与加纳、赤道几内亚、多米尼克、南太平洋岛国等在医疗援助、特色临床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创新合作,塑造广东援外医疗新品牌。

专栏7 塑造深度融合的国际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工程

1.推进健康湾区建设。举办粤港澳三地防治传染病联席会议、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大会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搭建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大平台。推动粤港澳三地医疗服务机构在人才培养、临床研究、诊疗水平提升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不断完善三地公共卫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疫情防控信息共享与交流合作。

2.加强卫生健康领域国际合作。与加纳、赤道几内亚、多米尼克、南太平洋岛国在医疗援助、特色临床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创新合作,塑造广东援外医疗新品牌。

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科技和综合监管支撑,形成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的合力。

广东医疗2022工作计划 第十篇

以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__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坚持预防为主、以基层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着力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转模式、增效能,加快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筑牢“顶天立地”医疗卫生大格局,全面完善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健康广东、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需求导向,提质扩能。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着力提高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

统等规划,分级分类。强化属地管理和整体规划,统筹城乡、区域资源配置,统筹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促进等服务,根据人口规模与密度、地理交通条件、疾病谱等因素,合理制定不同区域、类型、层级配置标准。

到2025年,基本建成能有效应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满足公共安全形势需要的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具有广东特色的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定型,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的全周期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均衡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质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展望2035年,建立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020年

2025年

指标性质

健康水平

人均预期寿命(岁)

(2017)

>79

预期性

疾病预防控制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万人)

预期性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准化基础设施

全覆盖

预期性

应急医疗救治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下同)设置感染性疾病科的比例(%)

100

预期性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发热诊室(门诊、哨点)的比例(%)

100

预期性

床位和人力配置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

预期性

其中:市办及以上公立医院(张)

预期性

其中:县办公立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张)

预期性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预期性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预期性

每千人口药师(士)数(人)

预期性

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人)

预期性

医护比

预期性

床人(卫生人员)比

预期性

中医药服务

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预期性

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张)

预期性

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比例(%)

100

100

预期性

设置中医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比例(%)

100

100

预期性

重点人群服务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预期性

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

≧60

预期性

2.本表医院床位含同级妇幼保健院和专科疾病防治院(所)床位。

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县级及以下基本医疗卫生资源按照常住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合理布局,市级以上分区域统筹规划,加强统筹谋划,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布局,提高服务和保障能力。

合理增加床位规模。到2025年,全省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增加至6张左右,其中公立医院张左右。可按照15%的公立医院床位比例设置公立专科医院。县办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千人口床位数提高至张左右,具体由各地市结合基层床位使用率合理确定床位数量。

优化床位结构。增量床位向传染、重症、肿瘤、精神、康复、护理等紧缺领域倾斜。到2025年,争取每千常住人口康复床位达到张、精神科床位达到张,中医床位数按照每千常住人口张配置。鼓励有条件的地市因地制宜探索开展家庭病床服务。

床位使用效率。优化床位与卫生人力配置比例,鼓励医疗卫生机构成立住院服务中心,改进以科室为单位的资源管理方式,对床位和护士实行统筹调配。推动三级医院更加突出急危重症、疑难病症诊疗,逐步压缩一、二类手术比例。将预约诊疗、日间手术等服务常态化、制度化,提高预约转诊比例和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提高床单元使用效率,控制三级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

广东医疗2022工作计划 第十一篇

落实各级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公立医疗机构设立公共卫生科等直接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的科室,并配备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负责统筹协调疾病报告、就诊者和家属健康教育等工作,协助开展疾病调查和标本采集等工作。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管理服务职责,接受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传染病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公共卫生人员占专业人员编制的比例不得低于25%。

推进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深度协作。制定医疗机构(医疗联合体)公共卫生责任清单。按规定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政策。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监督考核。探索建立疾病预防控制监督员制度,在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专兼职疾病预防控制监督员。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辖区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主体开展相关技能培训、技术指导等,探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参与医疗联合体工作。

创新医防融合新模式。高标准建设广东省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建设公共卫生医疗、国家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粤港澳大湾区健康产业研发等3大中心,建成引领全省传染病防治、卫生应急、健康产业发展的国内一流、全球领先的综合性公共卫生医学高地。鼓励各级整合慢病防治机构和其他专病防治机构资源,探索建立公共卫生医学平台,落实“两个允许”政策,完善防治结合、以医养防、以防促医的专病防治体系,创新医防融合新模式。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