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摸底汇报范文(推荐32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2-12-22 17:04:19236

民营企业摸底汇报范文 第一篇

区民营企业档案管理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省_关于《##省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办法》的意见精神,为更好的发挥档案部门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更好的为民营企业服务,5月13日##区_联合区工商联组成调研组,深入民营企业,就新形势下民营企业对档案工作有何需求、档案工作如何有效服务于民营企业进行调研。

调研组走访了##矿山机械公司、##省博文物资贸易(集体)公司、##烧鸡厂等民营企业,采取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与企业高层深入探讨、了解情况等多种形式,分析问题、总结规律,就“档案工作如何服务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对档案管理部门有何需求”、“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现状”等主题展开了重点调研。我们认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民营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滞后,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加强和完善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已成为档案部门乃至全社会共同面临的一项新课题、新任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措施切实加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才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区民营企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民营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日渐突出,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民营企业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日益增大,从整体来看,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概括起来存在以下问题:

1、 民营企业档案归档情况不理想。

一是企业缺乏档案意识。##区现有民营企业按照规范标准建立档案的几乎没有,即使建立档案的企业也仅仅是将部分文件材料初步进行收集保管,或把认为重要的档案进行初步整理保管,如财务档案、人事档案等,但管理分散并未进行集中统一的规范化管理:

二是没有档案管理专业人才,档案管理员缺乏档案专业知识,且得不到系统的专业培训与指导,致使档案人员业务素质及其工作方法、工作成效难以适应档案管理的要求。一些企业、个人仅凭经验办事,档案管理随心所欲没有章法,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

三是民营企业档案资料面临流失、泄密的严重局面。由于企业法人及其经营管理人员把主要精力和资金投放在生产经营和产品销售上,对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普遍不够重视,忽视了档案管理工作,致使一些档案资料人为遗失或毁坏,或者平时不注意保管、收集,导致档案资料的流失;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相对固定的档案人员,一般都未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客观上造成事无人做、责无人担;日常形成的原始材料大多数留存在各办事人员手中,未实行集中统一管理,造成了档案材料在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环节上的随意性;企业生产、产品、研发、经营、销售等档案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增加了流失、泄密的危险性。

分析造成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民营企业经营者对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档案部门对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仍置于次要位置。二是企业自身情况的影响。民营企业经营灵活,规模小,流动性大,从业人员成分复杂,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给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三是档案宣传、制度监管不到位。档案部门对民营企业在档案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及时的了解与解决,民营企业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遇到困难不知找谁解决,致使档案部门和民营企业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很难实施有效的互动和联系。

二、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对策

1. 加强法制宣传,推进依法治档。从“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切实为民营企业发展服务”的角度,加大对民营企业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档案部门深化对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努力扩大档案法规宣传覆盖面;增强民营企业管理经营者的档案意识,提高其依法管理、保管档案的水平,引导民营企业高度重视档案工作,使档案工作成为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民营企业的长久发展奠定基础。

2. 建设工作平台,打牢档案基础。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民营企业要把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企业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投入。在档案人员选配上,尽可能选配文化层次较高、工作责任心强、能胜任档案工作的人员,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要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对各门类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3. 加强自身建设,树立服务意识。开展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既是档案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也是档案工作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具体体现。要站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档案管理部门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适

合民营企业特点的规章制度,将本区域的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工作计划,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提出不同的要求。档案部门要加强对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力度,加强监督与指导,积极地为民营企业提供业务咨询、技术指导,主动上门服务,促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健康发展。4.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档案管理员素质。要加强民营企业档案人员培训,针对民营企业特点,制定培训计划,选择培训内容,采取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深入基层现场指导培训等各种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业务培训工作,逐步提高民营企业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创新能力,增强服务和管理本领,推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

5. 加强分类指导,做好典型引路。由于民营企业范围广、门类多、数量大,开展档案工作的难度也较大,要按照自愿、扶持、服务的方针,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具备一定生产规模、有较好管理基础、有规范档案管理愿望的民营企业作为试点,重点指导,抓大扶强,树立样榜,达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促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深入广泛地开展。

6. 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共管合力。档案管理部门要积极与各经济管理部门加强联系,齐抓共管,确保民营企业的档案得到及时、科学管理。要协同各职能部门,在履行各自职责时,将档案工作纳入其中,把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作为一项基础建设在自愿的情况下列入考核,促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不断发展。

民营企业摸底汇报范文 第二篇

县民营企业融资发展调研报告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的首要问题,并严重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发展。近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金融办准确把握国家货币政策的新变化,以增加贷款投放为中心,切实加强金融协调服务工作,深化银政企合作和项目对接,加大金融创新力度,进一步健全金融体系,全力维护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深化地方金融监管,金融系统通过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和提供优质服务,为民营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20xx年,我县新增金融融资总额达亿元,创下历史新高,银政企对接签约项目53个,签约额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亿元,新增贷款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亿元,增加亿元。并顺利建成“**金融生态示范县”,同时资本市场融资取得新突破,我县天齐锂业公司2450万股流通股在深证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成为我县第四家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亿元,我县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达到41亿元,金融工作再上新台阶。20xx年一季度,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38亿元,比年初净增9亿元,增长;贷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净增亿元,增长,其中: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加 亿元。金融体系建设正深入推进,由**商会牵头组建的注册资本5000万元的商业担保公司,**名望融资担保公司正抓紧筹备,今年二季度可正式营业,由荣兴实业、坤邦房地产发起成立的注册资本1亿元的我县第二家小额贷款公司已开始前期准备工作。银政企对接更加活跃,今年以来,我县已经多次组织召开了银企对接会,分别筛选了一批项目,正在履行报批手续。3月23日,我县利用**市金融生态建设推进会在我县召开的机会,组织了大规模的银政企对接活动,向省、市、县金融机构推荐重点融资项目36个,总融资需求40亿元,现场签订了县政府与**市商业银行银政企合作协议,并签约银企贷款合同8个,金额亿元,意向性融资协议10个,金额7亿元。3月23日,我县荣获“金融生态示范县”称号,使我县成为全市首家获此殊荣的区县,标志着我县金融环境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近年来,围绕增加投入,加大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全县金融系统做了大量工作,县政府将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作为考核的内容,并先后投资8000万元,组建了2家政策性担保公司,为民营经济累计提供融资担保亿。县商行推出民营企业信用贷款、企业联保贷款等新模式,县联社推出存款质押、城乡居民小额信用贷款,县工行推出订单质押贷款,县农行作为全县三农事业部改革试点行,加大了对民营企业贷款支持力度,融达小贷公司累计为民营企业发放贷款亿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尽管如此,我县民营企业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特别是今年以来,随着国家信贷政策收紧,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更加突出,需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

二、 民营企业面临的问题

(一)银行贷款难度大

中小企业的借款,目前主要依赖于银行,因为现有的民间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组织和个人提供的贷款,无论从数额上,还是从期限上都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要求。而国有商业银行,主要服务于国有大中型企业。首先,他们希望包揽数量大的业务,因而对中小企业的小型贷款不屑一顾。第二,银行经营的原则之一是:尽量减少呆帐坏账,而大部分中小企业进行贷款时,既无人担保,又资信度不高,银行考虑到安全性因素,也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放贷。可见,中小企业若想取得银行贷款,更是极其困难。

(二)在各种政策上受到不平等对待

在筹资成本上,中小企业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在银行的利率政策上,中小企业利率浮动的幅度也最高;在融资权上,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相比,也明显不一样。

(三)融资的风险太高

首先,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即使筹集到一些宝贵的资金,也不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这样就造成相对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其次,一旦中小企业发生资金周转失灵的情况,不具备应急能力,而且也得不到临时的援助。同时,资金暂时紧张的情况如果发生在大企业中,银行方面的态度也较为宽容,但如果发生在中小企业中,银行是不能原谅的。第三,由于各种融资的成本太高,中小企业的负担很重,增加了其到期不能偿还本息的风险。

三、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企业自身的原因

1、规模小,实力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2、产品单一,业绩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差。

3、诚信意识不强,资信程度不高。

4、自有资金不足,内部融资观念淡泊。

(二)银行方面的原因

1、贷款审批程序与中小 企业的资金需求不适应。

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的审批程序是十分严格的,办理一笔贷款通常需要两三个月甚至半年左右的时间,其中要经历若干个环节,再加上担保、抵押、登记、评估、保险公证等,程序更为复杂。可是,中小企业对资金需求的特点是:数量不多,但到位要快,于是矛盾随之产生。贷款环节多,时间长,容易被否定等特点,使中小企业对贷款望而却步。

2、银行提供的信贷品种与中小企业的发展不适应。

(三)外部条件制约

1、资本市场不完善。

面向中小企业的二板市场显得太小,中小企业很难在全国性的资本市场上筹集资本,对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进行直接融资的渠道几乎都行不通。

2、社会担保抵押制度不健全。

近年来,为了解决中小企业寻求担保困难的问题,我县相继成立了几家贷款担保机构。但是,担保机构数量较少,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

3、社会信用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

中小企业融资难,很**度上取决于社会的诚信缺失。企业、银行假如全都不去真诚合作,不但不会达到“多赢”的目的,相反会产生“皆输”的结果。而其中由于中小企业的势力最为弱小,最终因融资难,资金短缺造成的损失也最为惨重。

(四)国家稳健货币政策的影响

1、信贷规模受到严格控制。今年,国家货币政策由积极转向稳健,全国总的信贷规模控制在贷款新增7万元以内,比20xx年的贷款增量压缩了近3万元。为此,央行四次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新冻结资金超过万亿元。同时,银监部门对金融机构贷款实行总量和投放进度双控制,要求新增贷款规模在各季度间均衡投放,不得向上半年倾斜,各金融机构开年以来信贷投放明显放慢,贷款规模和资金明显偏紧。

2、融资成本明显提高。近年来,通过四次提高存贷款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已由去年初的提高到,累计提高了一个百分点,企业融资成本增加了。

3、贷款资金使用要求提高。由于银监部门实施“三法一指引”政策,企业和项目业主贷款使用受到严格限制,贷款资金只能根据项目内容和工程进度由银行分期直接转入第三方,企业项目外资金需求只能自筹解决。

4、信贷资金紧张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今年1季度全国cpi达5%,其中,3月份达到,创32个月来的新高,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当前国家已把控制信贷投放,减少市场流动性作为防止通胀的最重要手段,在通胀压力没有明显缓解之前,国家货币政策不可能松动。

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企业自身要采取积极的措施

1、尽量使规模合理化,经营科学化。

企业要了解自己的能力状况。不要过于谨慎控制规模,浪费掉资源;也不能急于扩大范围,结果力不从心,无法收拾。企业强大了,再进行各种融资就容易得多。

2、重视培养无形资产。

3、加快中小企业财务及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

很多中小企业管理不规范,而其中较为突出的是财务管理混乱。由于没有完善的财务部门和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企业对筹资没有准备。不制订具体的筹资计划与方案,融资当然困难,而且即使筹集到一些资金,也不能合理有效的运用,结果令融资问题雪上加霜。中小企业要建立起一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时代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4、勇于尝试与创新新生的融资方式。

现今,新产生的融资方式有租赁、典当融资、票据贴现融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资金互助组织融资等多种方式,中小企业可以寻求一种适合自己的,加以尝试。如果行不通,还可以通过寻找合作伙伴、协议贷款、利用民间力量吸收多方投资等手段来解决融资问题。

(二)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促进信用保障体系的建立。

社会信用体系对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县已被评为“金融生态示范县”,应以此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强国民诚信教育力度,全力提高企业和个人的诚信意识,创立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推行信用公示制度,用社会舆论监督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

2、大胆开展金融创新,满足中小企业的要求。

国有商业银行应尽全力做到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要求,积极大胆创新,扩大自己的服务内容。关于对待中小企业,提出两点建议:(1)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从其实际需要出发,积极开展股票质押贷款、商标质押贷款、保单质押贷款、出货单质押贷款、国内信用证券等业务品种。(2)针对中小企业不同时期,提供不同服务项目。

3、要从提高服务效率、增加服务品种、改善服务质量三方面入手,以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和营销策略与各类公司客户构建起良好的伙关系,形成银企互动、互惠共赢的格局。

五、下步工作措施

1.围绕增加贷款投放加强金融协调服务工作。

充分利用我县被列为金融生态县的有利条件,加大宣传和项目融资争取力度,会同发改、经信、工商联等单位,做好融资项目的筛选、推荐和对接工作,认真追踪落实银政企对接集中签约项目到位情况;坚持按季组织召开金融形势分析会,按月对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落实情况进行汇总并通报;引导金融机构适应国家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新要求,切实抓住信贷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加大对重点工程、新兴产业、节能降耗、三农和符合贷款条件的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着力增加贷款投放。

2.加强金融体系建设,拓宽融资渠道。

积极支持国家专业银行县支行与重点投资项目和大中型企业开展合作,并积极拓展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大力支持农村信用联社和市商业银行**支行发展,继续促进地方金融机构存贷款业务的快速增长。尽快完成新设立的商业制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的报批工作,加强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的日常监管,促进地方金融民间金融的快速健康发展。积极支持境外银行业金融机构,投资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来我县拓展业务,保持异地融资平稳较快增长。争取1家上市公司实现证券市场再融资,助推2户工业企业进入上市辅导程序。

3、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推进金融改革发展。

民营企业摸底汇报范文 第三篇

根据市工信局《关于做好20xx年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的通知》(惠市工信函〔20xx〕169号)等一系列文件以及各级领导有关批示精神,我县高度重视,认真贯彻执行,切实做好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清欠工作落实情况。一是高度重视清欠工作。县分管领导亲自研究部署,多次召集相关镇、相关部门负责人座谈,要求相关镇、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好_总理在_常务会议上对清理拖欠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账款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统一思想,提高站位,充分认识清欠工作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迅速开展清查、清欠行动,务求取得实效,为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为贯彻落实_、_,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和加强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部署,我县于20xx年12月24日成立了惠东县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人常务副组长,分管中小企业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切实加强对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等工作的领导。二是制定工作方案。县中小企业局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制定了惠东县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原则、工作机制、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完成时限等,稳步推进清欠工作。三是全面开展排查。各镇、各相关部门按照方案,对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摸清底数。经排查梳理,我县共发生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6宗,欠款金额万元。

其中:

①白花镇政府2宗,拖欠惠州市启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非法养殖场清拆工程款万元,拖欠惠州市东晨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卫片执法违法图斑整改复耕复绿工程款万元;

②吉隆镇政府2宗,拖欠伟信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吉隆河清理工程款万元,拖欠佛晓工程服务有限公司半径村陂头工程款18万元;

③铁涌镇政府2宗,拖欠建龙公司购地款280万元,拖欠林这霖土地转让款万元。

(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积极采取措施,确保清欠工作落实到位。县中小企业局按照市有关要求和县领导的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工作任务,对市里每次下发的相关文件,都及时转发或另行通知给各镇、各相关部门,定期报送相关材料,建立了较完善的工作台账。对发生拖欠账款的3个镇,县中小企业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业务股室负责人多次进行实地督查,要求相关镇决不能拖全县后腿,确保按期偿还相关欠款。由于领导重视、上下联动、督查到位,我县发生的6宗欠款万元全部按期清偿完毕。

其中:20xx年9月30日前,清偿欠款4宗,合计万元:

①吉隆镇政府清偿伟信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吉隆河清理工程款万元(全部清偿完毕);

②吉隆镇政府清偿佛晓工程服务有限公司半径村陂头工程款18万元(全部清偿完毕);

③白花镇政府清偿惠州市启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非法养殖场清拆工程款万元(全部清偿完毕);

④白花镇政府偿还惠州市东晨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卫片执法违法图斑整改复耕复绿工程款3万元(部分清偿)。

20xx年10月,清偿欠款3宗,合计万元:

①10月13日,白花镇政府清偿惠州市东晨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卫片执法违法图斑整改复耕复绿工程款万元(全部清偿完毕);

②10月17日,铁涌镇政府清偿建龙公司购地款280万元(全部清偿完毕);

③10月17日,铁涌镇政府清偿林这霖土地转让款万元(全部清偿完毕)。

(三)政策落实情况。认真落实“地方新增债券要优先用于偿还拖欠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通过发债或其他金融工具置换存量债务节省的利息支出要全部用于清欠”等支持清欠工作的财政金融政策。县中小企业局在督查中了解到铁涌镇政府拖欠的2笔欠款共万元,由于金额较大,铁涌镇政府确实暂时无法偿还,就及时将情况上报县政府。县分管领导高度重视,亲自沟通、亲自协调,敦促铁涌镇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清偿方案。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全市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需于20xx年10月20日前还清”的要求,我县于10月10日召开十届69次县政府常务会议,经会议审议决议,同意由县财政预借640万元给铁涌镇政府用于清偿拖欠建龙公司和林这霖债务,确保年底前完成清偿目标任务。

(四)问题清查和整改情况。按照上级有关工作部署,我县从20xx年11月起,认真开展清欠工作“回头看”,组织县中小企业局、县直有关部门以及各镇政府(含街道办事处、度假区管委会)在全县范围再次进行检查清查,对民营企业进行回访和实地核查,发放调查问卷,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截至目前,我县没有发现有新增拖欠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账款、企业投诉问题等情况。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继续排查梳理,防止瞒报漏报。县中小企业局、县科工信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要继续加大清欠工作力度,积极推进清欠工作,督促各镇、各相关部门特别是重点部门进行排查梳理,查漏补缺,防止出现瞒报漏报等情况。对瞒报漏报单位,一经发现,坚决给予严肃处理。

(二)严格项目审查,防止新增拖欠账款。对政府投资类项目,要严格条件审核,没有明确资金来源的,一律不得审批,一律不得开工建设,遏止新增欠款发生。

(三)建立长效机制,强化监督考核。政府部门要把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强化督查考核。

民营企业摸底汇报范文 第四篇

根据XX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开展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自查的要求和部署,为建立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我镇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现结合我镇实际,做如下自查。

一、主要做法

(一)足额收取保证金。我单位对立项项目按照规定和程序足额收取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进而从源头上控制和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二)建立实名登记制度。在建筑企业项目中,要求项目负责人在农民工进驻工地时进行实名登记,并制定考勤表和工资表,避免发生劳务用工纠纷。

(三)加强巡查力度。加大对各建筑施工餐饮服务等劳用人单位的日常巡查,对巡查过程中发现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及时处理,及时追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防止事态恶化。

(四)建立欠薪应急周转金。对于有些单位法定代表人隐匿、逃匿,致使农民工拿不到工资而有可能引发群事件的,动用欠薪应急周转金先行垫付农民工生活费,防止群事件发生。

(五)开展专项检查活动,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活动,及时掌握用工单位工资支付情况、劳动合同签订等情况,另外,通过专项检查,进一步宣传普及《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农民工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营造良好的法律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自查,我镇政府投资项目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农民工理性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不够。部分民工投诉不按程序来,怨气很大,在时有过激行为,也有越级上访,还有在媒体上发表有关言论,给解决实际问题带来很大的困难;还有部分工人与工头串通一气以讨要工资为名而讨要工程款,大大增加了解决农民工工资的处理难度。

(二)劳资关系不断复杂化,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维护。部分建筑企业将工程层层分包,他们层级之间通过承包协议确定关系,最低层的包工头向工人支付工资。包工头人间蒸发或挪款他用和包工头管理不善,导致民工拿不到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施

(一)明确各部门、各村的工作职责,把好职责关,监督好本村内涉及工程用工的项目及时支付农民工工资。

(二)镇、村及各分管领导之间要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案件。

(三)加强和落实专人检查制度,定期对施工单位进行巡查,及早发现问题,对各种理由引起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及时与上级部门联系,加强执法力度,从源头上防止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四)新建项目在办理施工许可证时,积极配合住建部门督促施工单位足额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未缴纳保证金的项目一律不准进场施工。

(五)严格把关全镇施工企业工程进度款支付,要求施工企业提供上一期农民工工资支付证明后才支付其工程进度卷,同时加强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农民工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民营企业摸底汇报范文 第五篇

成本管理一直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一项中心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传统成本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正在迈向21世纪的全球化经济的需要。为了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我于20xx年9月10日至10月10日对迁西县的几家民营铁矿,了解企业基本性质,生产流程以及会计机构,着重考察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理,并就其成本核算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思路。

一、基本情况及存在弊端

(一)基本情况

1.人员

①没有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

②辅助核算部门没有独立核算;

③车间物流划分不明显、传递手续不完善而导致数据失真;

④车间生产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不区分。

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应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简化,使成本核算方法能符合其管理的需要;也同时决定了他们大多数使用的是实际成本法,而不会采用标准成本法或其他的成本核算方法。

2. 核算方法不够科学,亟待改进

3. 会计制度不够健全

4. 设备不够先进

(二)存在弊端

公司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比较的突出这得益于宏观经济的发展,也得益公司有效的成本管理。在日异变化的企业经营过程中这样的成本管理也有自身不足之处,存在不少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市场观念淡薄,企业管理者追求短期效益

市场法则,机会稍纵即逝。尤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公司,生存依赖甲方市场,夹缝中求生存,必须强化市场竞争观念,提高应变能力,快速适应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受任期政绩约束,企业管理者在成本费用划分,计提折旧、大修及存货盘盈、盘亏及坏账方面,可能存在人为调整现象,给后期成本管理带来隐患。

2.技术水平制约成本持续降低

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成本可以通过加强管理使其下降。但这种降低绝不是长久的,降到一定程度,它就必须依靠技术革新、科技手段来保持持续降低,但是技术改造往往会减少企业当期利润,短期内不能体现收益。

3.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技术水平普遍偏低

管理人员老化,综合性人才缺乏。懂技术的不懂管理,懂管理的不懂技术,人才成为制约成本管理的“瓶颈”。

4.信息资料不全

大多企业成本管理尚依赖于成本会计系统,由于未深入经营过程,所以提供的信息不能全面反映各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以及各环节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等等非财务信息成本。

二、弊端产生的原因

1.成本费用管理过死过严

由于公司是一家准贸易公司,出差比较的多,差旅费及出差管理上采用的是定额管理。按以往的出差地多在建瓯及福建省内,定额的标准制定按的是建瓯及福建省的特

点制定的,当公司的业务发展到全国后,原来的定额就不符合也不适应企业经营全国化不同城市的发展需要。比如,公司制定的标准是每日在出差地包住包市内的车费为70元/天,这样的标准在建瓯及福建省是比较的可行的,但在上海及深圳特区就不够用了。在大城市中城市的面积比较大。单市内交通费就不足。就会出现出差人员出了差反而累了个半死,办了事反而自己要贴钱的事。出差人员也就不太愿意出差。

2.成本管理目的过短

在用人成本上,公司本着降低成本原则,而不是差别原则。在用人上比较的注重自己人、低年龄学校的毕业生、高年龄的老职员,用人成本低。这样的人事策略出现的问题是,短期的工资成本降下来,可是为此出现了的其他问题多了出来。特别一提的是,由于新的职员在企业所得税汇算上出现的工作人员经验不足而被地税局查补的万元的涉税损失。另外由于公司采用了这一人事成本管理目标也使125人的企业职工的高学历有职称的优秀人员从2004年的37人下降到目前的25人。而人事主管了憾叹,如今在建瓯要招到有经验高学历的好职员比较的难。他们一般都到发达地区去打工了。

3.经营者的成本观念落后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建瓯民营企业发展比其沿海的其它城市晚,基本上都是由本地的小手工作坊发展而来。企业的领导人中基本上没有很多的高素质教育,而且他们成功的物质基础也都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和漫长的劳动积累起来的,根本没有什么更多的时间和

精力学习。很多的思想理念沉旧、保守传统,有很强的家族气息。比如在公司的会计核算中采用的是电算化,在初始化时就采用了移动平均法计算已销售商品成本,这也是由于财政部统一规定的成本结转方法要相对固定。在建州就出现了这样的事,经营主管采用的是传统的分批法计算利润,一批进来一批买出,赚的钱也就是这些。但实际上这样的计算结果每个月和财务报出的不一样,认为会计有错,不会做账要求马上改,可是这样的核算制度已报给税务机关,电算化软件也已初始化了不能改。弄得会计一脸灰灰的。

4.成本费用管理比较的注重局部自身利益

由于受传统家族观念的影响,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眼前成本的管理,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以外的相关的利益主体考虑不多,忽视企业外部的价值链的存在和影响。在汽车销售公司中比较的明显的是:客户在做出购买汽车时比较多的是注重除价格以外的其他服务比如,维修、售后三包,配件更新、保险等一系列的考虑。要认汽车销售后还要建立各种的服务体系。成本与收入就不是很成比。有可能汽车销售就是不赚钱,但其他体系则赚钱。

三、几点建议

(一)树立全员成本管理理念,加强对人的管理

首要工作在于加强对广大职工成本意识的宣传,把成本动因控制意识灌输给每个员工,另外,成本管理强调整体与全局,应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不仅包括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存货成本、供应成本、销售成本,还应包括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环境成本、质量损失成本等,经营决策管理成本,如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未来成本等等。

通过建立人才培训体系,为企业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尤其要加强对技术人员有关成本方面专业知识的培训,强调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生产与管理相并重原则,力争从技术经济领域开辟降低成本的广阔途径;按照价值链分析法,对企业各工种、工序、业务流程逐一进行剖析,对不必要的用工、层次、环节进行改进或否决,尽量消除不增值作业,通过规范流程,达到人员合理配置,既避免人力资源浪费,又可以保证信息通畅、有效。

(二)采用先进设备仪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计算机管理、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了现代化的工具,极大提高了管理进程。

(三) 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内控制度

为保证为成本管理而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有效、顺利实施,需要建立成本管理保障措施。主要是通过建立一系列的业务处理与报告应该遵循的程序和规范,以及通过对组织结构的设定、职能的划分与分工等,来保证组织内的各项活动按照有利于降低成本、有利于进行成本管理的方式进行。这些措施的功能不直接作用于成本发生过程本身,而是对处理业务的行为按照成本管理的需要加以倡导或约束,其作用是基础性的和防范性的。另外,在市场激烈竞争环境下,建立成本预警分析系统是必须的,以便及时了解外部环境、自身条件和竞争对手的变化,对可能出现的重大变化、以及给企业可能带来的机会与威胁能及时作出预报,使企业决策者尽可能有充裕的时间作出反应。

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成本管理改革始终是一个突出而又迫切的话题。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只有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才能在竞争中取得持久优势。现代企业管理需要更加关注成本管理,成本管理也必须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成本管理观念的创新、制度的创新、手段的创新成为成本管理的首要问题,只有把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成本控制和管理手段有效地、综合地运用到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才能走出一条适合本单位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采取有助于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方式。对成本会计核高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以及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和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分配关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营企业摸底汇报范文 第六篇

安全教育培训,是指提高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知识、技能和整体素质,以达到安全生产目的而进行的职业教育和训练。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全体劳动者安全生产素质的一项重要手段。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义务。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相当一部分中小民营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知识匮乏,忽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甚至有的企业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方面处于空白状态。从近年来*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来看,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欠缺,安全管理水平不高,专业技术能力偏低引起的。在全区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我们本着“关爱生命、促进*安全发展”的理念,专门对全区中小民营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一、*区中小民营企业安全培训情况与分析

目前*区有中小民营企业近3000家,其中属于高危行业的有近300家,据统计,企业负责人经过安全培训的有400多个,不到总人数的20%,从业人员6万多人,经过培训的近3万人,接近总数的50%,特种作业人员1200多人,经过培训的1000多人,占总数的80%多。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企业负责人经过安全生产培训的比例很低,从业人员经过培训和比例高些,而正是由于企业负责人自己没有受过安全教育培训,导致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不重视,埋下生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一)部分企业法律法规意识淡薄。个别企业主不履行《安全生产法》职责,没有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纳入企业工作日程,不重视安全生产投入,不安排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经费,不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对政府部门进行的生产教育培训的宣传无动于衷,甚至对监管部门进行安全培训检查持抵触情绪,认为企业只要把生产搞上去就行了,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没有必要。

(二)部分企业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认识不高。由于以前没发生过事故,一些企业产生了严重的麻痹侥幸思想,看不到存在的问题及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存在重生产、轻安全,重技能培训,忽视安全培训的问题。特别是现在员工流动性大,企业不愿花费成本进行培训;而大部分员工安全意识差,维权意识薄弱,对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是很高,甚至不愿参加培训,员工未经培训就上岗作业的现象尤为突出。

(三)部分企业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认识偏差。认为安全教育培训是政府之间的事情。由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不到位,加上政府部门经常性地发文,老生常谈地重复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强调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似乎安全教育培训是上级部门的事。持“安全教育培训是上级部门的要求和任务”观点的不在少数,在对待安全教育培训的问题上,往往政府部门很积极,企事业单位被动应付,把安全教育的主次位置给完全颠倒过来了。殊不知,安全教育应该是企业事业单位自己的事情,政府只是行使监督管理的职责。

(四)部分企业对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投入不够。安全培训需要钱、需要时间,而不少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追求成本投入的最小化,无视有关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只用工不培训。

(五)部分企业安全培训制度不全。通过调查,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和培训部门,在培训制度方面,半数以上的民营企业声称有自己的培训制度,但是经座谈和深访发现,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承认自己的培训制度流于形式;相当一部分企业虽然有自己的年度培训计划,但是大部分的年度计划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有的企业每次培训的计划是临时制定的。

(六)政府部门对安全教育培训监管不到位。*辖区面积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万,中小民营企业近3000家,但安监局工作人员只有七个,监管对象过多,监管范围过大,监管力量严重不足,这是监管不对位的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现在政府都在强调服务企业,监管多了怕影响单位的评分,有时甚至担心影响与招商引资企业的合作关系或被认为“投资环境不良”,而对安全监管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不彻底。

从上述调查情况看,中小民营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负责人法制意识淡漠,不知道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法定要求;安全意识不明,安全培训与保障生产安全的关系没有理顺;企业责任意识不强,企业是安全教育培训的责任主体落实不到位;政府监管部门对企业培训情况执法检查不够等等。

二、加强*区民营企业安全培训的对策和措施

安全生产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广大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必须不断地得以强化和提高。安全教育培训,作为促进和实现安全意识、安全素质提高的主要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抓好广大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保障人的生命安全,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是促进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安全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增强做好安全培训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民营企业摸底汇报范文 第七篇

民营经济工作中的不平衡问题,特别乡镇之间的不平衡问题,一直是制约全市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看,这种差距不但没有缩小,而且正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今年前三个季度,全市前30名乡镇平均实现税收是后30名平均值的倍,极端差距达倍;前30名乡镇平均完成固定资产投入是后30名平均值的倍,极端差距达倍。如何促进后进乡镇的转化,解决好严重不平衡的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各级党委、政府的一大难题。最近,我们带着这一课题,先后到东阿县大桥、茌平县洪官屯和冠县万善等3个后进变先进的单位和市民营经济发展局进行了专题调研,觉得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很有借鉴意义。

一、三乡镇由弱变强的基本情况

这三个乡镇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远离城区,原来基础设施都不完善,交通不便,经济基础非常薄弱。以前,这3个乡镇的民营经济发展水平都处于全市后30名,其中冠县万善和东阿县大桥还被市委、市政府黄牌重点管理过。但是,他们善于立足实际,选准加快发展的突破口,自我加压,奋发有为,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由弱变强的嬗变。

东阿县大桥镇现有人口万人,万亩耕地,过去曾是全市经济最薄弱的乡镇之一。全镇民营经济税收仅完成29万元,因名列全县倒数第一而被市委、市政府黄牌重点管理。他们痛定思痛,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发展”的赶超目标,抓住建设“东阿县建材工业园”的机遇搭建载体,采取“盯人”战术死盯死靠抓招商,围绕大型企业不断拉长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了由弱变强的跨越发展,走进了全市经济强镇的先进行列。,全镇实现民营经济税收3938万元,比增长134倍。今年1至9月份,全镇民营经济税收实现6140万元,固定资产投入完成亿元,名列全市综合排名第8位。

茌平县洪官屯乡现有人口万人,耕地万亩,过去经济基础一直比较薄弱。,全乡共有5家小型民营企业,其中两个砖厂还濒临倒闭,个体工商户137户,年销售收入仅83万元,加工税收万元,财政基数、企业所得税为零,增值税万元。当时该乡的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市后30名。近年来,他们牢牢坚持解放思想抓招商,加大投入扩总量,千方百计培骨干。目前已形成了铝加工、机械制造、密度板、纸制品、建材、纺织等六大产业,全乡财政收入167万元,工商税收万元,增幅列全县第一。今年1至9月份,全乡民营经济税收实现1742万元,固定资产投入完成亿元,名列全市综合排名第21位。

冠县万善乡地处黄河故道,现有人口万人,耕地万亩。,万善乡只有几个小面粉厂,民营经济销售收入只有300多万元。因名列全县倒数第一而被市委、市政府列为黄牌重点管理对象。近年来,他们变压力为动力,建立起强有力的工作机制,大力改善基础条件,狠抓招商引资,切实搞好项目的跟踪服务,彻底摆脱了长期被动落后的局面。,该乡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是的160倍;工商税收万元,是的3倍。今年1至9月份,全乡民营经济税收实现791万元,固定资产投入完成8330万元,名列全市综合排名第60位。

这3个乡镇的发展变化,充分展示了后进变先进的潜力和希望,为促进民营经济后进乡镇转化,加快全市民营经济快速、和谐发展,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和路子。

二、他们的经验做法给我们的启示

这3个乡镇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由弱变强,民营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通过了解他们的做法和经验,我们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有一个团结务实,特别能战斗的领导班子。这3个乡镇的领导班子有4个较为显著的特点:一是具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高度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二是具有不甘落后、自强不息、连续作战的创业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届接着一届干。三是具有求真务实、急流勇进、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四是具有善于发挥优势、营造优势、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加快发展的本领。万善乡和大桥镇面对被黄牌管理的被动局面,党委、政府一班人深知,畏难发愁、怨天尤人改变不了局面,片面强调基础差、底子薄、交通不便也不能心安理得。他们变压力成动力,把注意力放在了吃透情况,精心研究、广辟途径、求思求变上。他们首先从解决思想认识入手,组织干部群众到先进单位考察学习,带着落后求出路、带着差距寻良策,带着课题寻思路,结合实际定措施。党委书记带头抓招商,跑项目,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有时做梦还在谈项目。他们吃苦耐劳,持之以恒,苦干加巧干,破题、发展、壮大,几年的时间里就走出了困境,开创了民营经济工作的全新局面。

相比之下,有些乡镇的领导班子,面对落后不思进取,怨天尤人,片面强调客观条件,责任心不强、事业心不强,有的还存在镀镀金等短期行为,往往今年一个主意,明年一个办法,后年又换个主张,没把精力集中在发展经济上,周而复始,经济就是上不去,有的还出现了名次倒退,形成了新的后进。

第二,有一条适合本地特点的发展路子。针对基础差、底子薄、自我发展能力弱的实际,这3个乡镇都把突破口选在了招商引资、大上项目上,借船出海,借梯上楼,借力发展。东昌水泥厂新上炼焦项目时,大桥镇党委、政府死盯死靠,全力争取,最终使这一投资过亿元的项目落户大桥镇,也由此拉开了该镇民营经济大发展的序幕。他们确定了“为东昌集团服务,靠东昌集团发展”的思路,实施“扶优扶强”工程,促使骨干企业上规模,焦碳项目达到100万吨的生产能力,今年5月份投产以来就增加税收万元。仅依靠东昌焦化这一项目,今年全镇就可实现民营经济税收翻番的目标。有了项目,围绕大企业拉长延伸产业链条又是一条加快发展的捷径。随着东昌焦化等一批大项目的建成投产,大桥镇新上了一批诸如东昌科技助磨剂、醇胺、磷石膏、橡塑抗氧剂、煤焦油深加工、医用玻璃包装瓶等生产项目,今年又新上了玻璃拉管和葡萄酒瓶项目,大大增强了全镇民营经济的发展后劲。目前该镇已拥有民营企业56家,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2家、千万元以上的6家、规模以上的10家,初步形成了以东昌集团为龙头,建筑材料、玻璃制品、化工产品、机械加工、阿胶食品等产业群体健康发展的新格局,为实现民营经济税收超亿元镇的总体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洪官屯积极发挥热、电、铝企业聚集的优势,引导企业加大投入扩张总量。恒信铝业边生产、边扩建,投资2亿元新建的泰信铝制品公司机器设备正在安装调试中,投产后年销售额可达10亿多元,另外,茌平银绵纺织有限公司、欧佳木业、信发集团闽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也都在扩建中,个别企业跨行业投资,正在向企业集团方向发展。各企业也都发挥对外联系广泛的优势,自觉地为乡镇经济建设服务,东信装饰材料公司引来了天瑞公司,天瑞公司引来了上海纺织项目,形成了以商招商的链条。

相比之下,目前全市后20名的乡镇基本上没有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企业,没大项目,缺少门路,办法不多。大项目引不来,小的群体项目抓不上去,形不成气候。

第三,有一套强有力的高效运行工作机制。这3个乡镇都明确了党委书记亲自抓招商,不断充实招商引资人员力量,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对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实行重奖,逐步形成了“人人有担子,个个有压力”的氛围。万善乡把工作业绩与收益挂钩,实行浮动工资,完成任务者兑现全部工资,成绩突出者优先提拔重用;完不成任务者扣发20—50%的工资。大桥镇设立了招商引资专项奖励资金,对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有功单位和个人严格按规定兑现奖励。

相比之下,目前各乡镇都制定了“三个三分之一”工作机制,可大部分后进乡镇仅仅是落实到口头上,奖惩措施停留在文件上,年复一年,就是落实不下去。

第四,有一个适宜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万善乡出台政策,凡是外商投资50万元以上的项目,土地租赁费由乡政府承担。凡是企业引进的技术、管理人才,乡政府负责免费办理调动落户手续,在住房、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提供一切方便。对所有企业和项目,只要不违犯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一律由乡党委、政府为其解决用地、水、电等问题,协调与交通、通讯、工商、税务、劳动、环保等相关部门的关系。万善籍东北同乡王善志同志一直在常州做轴承生意,看到家乡的发展势头很好,毅然回乡投资1700万元建起了万兴化工厂。对于每个引进的项目,该乡都明确专人靠上,搞好全方位服务。从东鼎轧钢公司奠基的第一天起,乡里就派出一名副科级干部吃住在建设工地,为企业解决土地征用、营业执照、与村庄、县直有关部门的关系等一切影响企业进度的环境问题,使客商专心进行企业运作。他们采取同样的办法,使万兴化工项目从开工到建成只用了短短3个月的时间,比原计划提前工期2个月。大桥镇设立了“优秀贡献奖”,每年对企业缴税情况进行排名,对有突出贡献的,大张旗鼓地表彰鼓励,积极营造尊重、支持企业家干好民营企业的良好氛围。今年该镇奖励优秀企业家30多万元。同时让优秀的企业家在政治上有地位、社会上有影响、经济上有实惠。目前,10余名企业家已担任县、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这3个乡镇的实践证明,只要班子强,认识到位,路子对头,苦干实干,就一定能化落后为先进,化腐朽为神奇,就一定会迎来全市民营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几点建议

我们认为,这3个乡镇的经验做法对指导面上的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推动作用。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除了推广他们的经验以外,上级党委、政府还应有针对性地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首先要解决好“班子”问题。后进乡镇基础条件差,工作难度很大,经济发展又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后进乡镇主要领导同志的选配上,更要注重德才兼备,两个一把手的任期最好适当延长一些,同时明确任期内的发展指标,如果在任期内圆满完成,在提拔重用上予以优先考虑。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该提拔的提拔,该奖励的奖励,该免职的就免职,不能干好干坏一个样。只有这样,才能使在这些乡镇工作的同志聚精会神抓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

第二,鼓起加快发展的精气神。后进乡镇固然存在很多困难,但干部群众缺乏加快发展的精神动力又是一个主要问题。事在人为,业在创,贵在精神。这3个乡镇能想的事,其他后进乡镇也能想;这3个乡镇能干的事,其他后进乡镇也能干。要建立领导干部对后进乡镇的帮包制度,给他们出注意、想办法、压担子,使他们保持高昂的斗志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激发全体干部群众内在动力,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以项目为切入点,对外狠抓招商引资,对内因势利导,打优势仗,走特色路,多路并进,沉下心、铆足劲、拼命干、不争论,一届为一届打基础,一任接着一任干。这样,实现崛起才会由可能变为现实!

第三,加大帮扶力度。加快后进乡镇民营经济发展,光靠自力更生不行,完全依赖外部投资来发展也不行,需要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在项目布局上,对符合后进乡镇发展需要的,就要优先安排,让后进乡镇更多地担负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在政策引导上,要着重从减免税费、拓宽领域、资金等方面,对后进乡镇放开搞活,并加强对政策到位情况的督促检查,真正在政策范围内给予最大限度的扶持。在交通、通讯、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要给予重点倾斜,帮助其尽快改善基础条件。后进乡镇在实现崛起的初始阶段,还需要宽松适度的执法环境和良好的服务环境,需要各执法单位的倾斜。要坚持“少收费就是扶持”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收费项目,能变通的尽可能变通;能不收费的,坚决不收费;能按低限收费的,务必按低限收费,真正做到“放水养鱼、先予后取”。要坚持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严禁任何部门和个人在未备案登记的情况下,到后进乡镇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要少说“不能办”,多说“怎么办”,尽最大努力指导和帮助办,真正为当地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第四,继续保持较强的组织压力。大桥镇和万善乡之所以能快速发展,受到市委、市政府黄牌重点管理是很关键的一点。另外,从这几年被重点管理的10个乡镇看,如果继续按照以前的考核办法,目前已经有9个乡镇走出了管理范围。对后进乡镇保持适度的压力,采取紧逼式、挤压式的方式推进,仍不失一种有效的手段。实践表明,对于后进乡镇来说,如果不逼不压,就很难调动起主要领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不靠“一把手”带动,就很难把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很难做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在这一点上,继续推行重点管理仍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民营企业摸底汇报范文 第八篇

市政协: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县各级、各部门把民营经济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解放思想,强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使民营经济保持了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为进一步做好民营经济这篇大文章,探索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根据市政协安排我县政协于4月19日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有关单位负责人对_____*料厂等企业进行一次专题调研活动。县政府分管民营经济的副县长参加了调研活动,并向委员们通报了全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_____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通过调研,委员们普遍认为我县民营经济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快。2004年全县新发展个体私营企业1200户,全县个体私营企业总数达到22815户,民营经济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利税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二是就业人员多。2004年全县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近10万人,个体私营业发放工资亿元,人均月工资370多元。部分企业已参加社会劳动保险,民营经济对增加农民收入,安置劳动力就业,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税收贡献大。2004年全县完成民营经济税收亿元,同比增长,其中乡镇民营税收8883万元,增加3661万元。四是新上项目多。2004年全县民营经济新上项目共246个,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92%。五是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2004年限额以上民营企业增加13户,达到41户。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109%,占全县民营经济总销售收入的31%。完成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占全县民营经济总增加值的47%。六是门类齐全。我县民营经济以资源为依托,广泛分布在

二、三产业中,主要有工作制造、建筑、交通运输、仓储、批发零售、食宿餐饮、社会服务等八大门类。

二、制约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和问题

当前制约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资金紧张。除少数几个大企业外,融资难仍是当前影晌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最突出的问题。一些企业产品销售形势很好,发展前景也非常可观,但由于缺少资金,很难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更谈不上扩大规模。也有的项目,因为资金困难建设工期一拖再拖,不能按时竣工投产。二是发展用地难。当前,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致使一些好的项目无法落到实处。三是环境不宽松。近几年县里狠抓经济环境,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仍有一些部门不顾冠县实际承受能力,拿着上级的红头文件漫天执收执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四是思想观念滞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意识形态对非公有制经济有种片面认识。另外我县多数群众思想闭塞,对外界缺乏了解,缺乏信息,上项目无门路或者根本不会干,这是束缚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五是人才匮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科学技术的携带者。我县每年都向外地输送大量人才,但本地留不住,主要原因是经济基础差,待遇较低。

三、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

委员们认为我县民营经济要继续以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实现公平竟争;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保障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策监督管理和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健全管理制度,不断提高非公有制企业自身素质。在具体工作中要紧紧围绕省、市、县委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力开拓,狠抓固定资产投入和民营税收,狠抓发展重点,狠抓财源建设,在管理和服务上狠下功夫,力争使我县民营经济工作再上新强价。

(一)抓重点产业。要充分发挥_______________厂等重点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引导每个企业认真研究市场,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搞好产品定位和主攻方向,打造品牌。

民营企业摸底汇报范文 第九篇

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1月份以来,我们相继到维扬经济开发区、西湖镇、邗江区杭集镇政府、高邮市汤庄镇政府,了解地方政府部门关于当地民营企业发展的有关情况,并深入维扬区中显集团、金凯利体育器材公司等民营企业,了解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调研初步结束后,经过认真分析和思考,我们认为民营企业发展,企业家队伍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企业二组着重从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调研和思考。设计并发放了《扬州市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情况调查问卷》,虽然回收率不高,但从回收问卷的信息看,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将有关情况综合汇报如下:

一、我市民营经济企业家队伍的现状

1、全市民营企业的总体情况。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采取多种鼓励政策,因势利导,推动了我市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据市个私办统计,截至 年8月底,全市新发展私营企业11027户,平均日增私企46户,新增民营企业注册资本金亿元,新开工投入5000万元以上项目286个,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和143%,各项主要指标全面超序时。我市民营企业家队伍不断壮大。

2、对民营企业家的初步认识。通过与近30位民营企业家的座谈,我们感到他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能吃苦。创业的艰辛是我们很多机关干部无法体会到的。在高邮市汤庄镇,宏达标准件的徐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学文化,最初的厂房仅是自己家的厨房,做到目前业内全国第14位,从家庭小作坊到规模企业,他们付出的艰苦努力使我们深感震撼。二是敢冒险。创业就意味着冒险。这种风险不仅是财产上的损失,也会导致精神上的打击。但只有具备一定冒险精神、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果断决策,才能抢得先机,获得成功。江苏中显集团是维扬区一家从事冶金水电液压机械、冶金环保设备生产的企业。 年投入1400万元,新上砷化镓项目, 年投产,目前产销规模1000多万元。砷化镓被广泛运用于微电子、光电子领域,其生产技术是一项全球性的顶尖技术,中显集团的袁总正是用这种冒险精神,抓住机遇,投入生产,抢占了市场。三是善借力。许多民营企业家逐步认识到仅靠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已无法做大做强企业这个现实。前面提及的江苏中显集团,专门聘请了总经理负责企业的日常管理;高邮市汤庄镇的朝阳集团的陈总,注重与大财团、设计院、高等院校的合作,进行产学研结合,获得资金技术上的支持,为生物质电厂配套服务,生产相关设备。四是有困难。调研中,民营企业家反映的困难主要集中在用工、融资等问题上(在这方面,我们企业一组和三组的同志已经作了专门的分析,并提出建议)。

3、对调查问卷得到的信息分析。经过对调查问卷的汇总,我们得到以下认识:

一是从队伍构成来看,我市民营企业家以有一定专业知识的青壮年为主。问卷调查显示, 40—50岁的民营企业家占,50—60岁的占。40多岁,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年富力强、阅历丰富,有经验,有理想,有精力。在学历构成中,大专学历的占,本科学历的占25%,研究生学历的占。从执业经理人资格看,高级职业资格占,中级职业资格占,初级职业资格的占,无任职资格的;从性别构成看,男性占,女性占。

二是从民营企业家产生途径看,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种途径:原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下海。前几年各级党委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从事民营经济,以及一些干部职工自己主动辞职自己创业成为民营企业家,他们的比例占。第二种途径:改制企业转换型企业家。在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由原有集体或者乡镇企业的厂长经历或中层领导转换而成。这部分经营者在企业家队伍中约占。第三种途径:资本积累型企业家。这部分企业家包括农民、个体户和一般职工,他们头脑灵活,胆大心细,抓住机遇成为率先富裕起来的一部分人,他们的比例约占。

民营企业摸底汇报范文 第十篇

结合近期房地产公司人员离职情况,人力资源部对合肥市场房地产行业相关专业技术类岗位进行了专项薪酬调查,主要内容如下:

一、总体概述

近两年,合肥市平均工资的涨幅大约在15%,其中20xx合肥平均工资为34143元/年,20xx年合肥平均工资为39292元/年,房地产行业的薪酬水平紧跟金融行业,位居第二,涨幅达到22%。近期通过对合肥部分房地产企业的薪酬状况的调查了解,得出以下数据(见下表):

其中标杆企业(如恒大、蓝鼎)薪酬状况:

1、土建工程师:3―4年工作经验的工资为7000元/月左右,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工资在7500―12000元/月;

2、安装工程师:3―4年工作经验的工资为7500元/月左右,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工资在7500―8500元/月;

3、造价工程师:3―4年工作经验的工资为7500―12000元/月,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工资在9500元/月以上。相近企业(如国轩置业、文一投资、东海、新华)薪酬状况:

1、土建工程师:3―4年工作经验的工资为5000―6000元/月,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工资在6000―8000元/月;

2、安装工程师:3―4年工作经验的工资为6000元/月以上,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工资在8500―10000元/月;

3、造价工程师:3―4年工作经验的工资为6000―7000元/月,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工资在8500元/月以上。

二、比较分析

以3―4年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例,特作如下比较:

三、问题诊断

1、从上表可以看出,华鑫房产公司的工程师薪酬水平与市场相比,整体偏低;

2、调查发现,土建工程师、安装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由于市场稀缺程度和岗位价值不同,工资待遇也是不同的,表现为土建工程师<安装工程师<造价工程师,而华鑫房产公司工资在岗位差异上体现不明显。

四、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调查数据及诊断问题,结合近期华鑫房产离职人员情况(见下表),提出以下建议:

1、薪酬待遇高低与工作饱和度大小成正比关系,虽标杆企业的工资普遍偏高,但也伴随高强度的工作量,目前华鑫房产公司的工作饱和度一般,所以建议以相近企业的薪酬水平为参考,适度调整华鑫房产公司工程师的薪酬水平;

2、根据岗位评价及市场稀缺度,分别对土建、安装、造价工程师设定不同的薪酬水平,以体现其差异性和层次性。

3、华鑫房产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工资调整应与市场的工资变化保持适度一致,同时根据市场变化每年做适度的调整。

民营企业摸底汇报范文 第十一篇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_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帐款工作方案的通知》(桂政办电[20xx]347号)和_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关于做好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帐款相关工作的通知》精神和工作要求,结合人社局职能,对中小企业账款中涉及拖欠劳动报酬一类进行监管把控,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展成效

(一)为跟踪清欠工作进展,做好阶段性情况汇总

配合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工作安排,定期对我县中小企业清欠工作情况检查,做到底子清、数据真实,并对排查结果迅速建立台账,并如实报送县工业商贸(中小企业)局负责汇总。

(二)制定应急预案,落实调处机制

针对中小企业账款中涉及拖欠劳动报酬的部分制定应急预案,如经排查确实存在民营企业拖欠劳动报酬的,将联合相关部门集中力量对该部分账款进行清欠,做到应付尽付,不留死角。对已纳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存量范围的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按规定期限抓紧化解,有条件的要优先安排偿还。

(三)加大对隐患企业监控,严禁新增欠款。

结合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对清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和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对将经营风险转嫁给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恶意克扣或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将严肃处理。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对于查实存在重大拖欠劳动报酬行为的民营中小企业,我局将按规定严肃查处,对出现严重拖欠问题的失信主体,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纳入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措施。

截止20xx年3月19日,未发现我县政府部门及所属机构、地方大型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平台公司涉及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

二、存在问题

(一)由于摸排工作量大面广,短时间内全面准确掌握拖欠情况还存在一定难度。

(二)电商发展带动新型行业的兴起,如何监管连锁加盟的服务单位及确定责任主体成为新的工作难点。

三、意见建议

(一)健全清欠机制。县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县级领导包抓各镇(街道)和重点部门制度,以及县纪委监委派驻督导员到各镇(街道)和重点部门蹲点督导清欠。同时,要健全长效机制,完善相关制度,对拖欠行为、支付责任、处罚措施做出明确规定,加强项目审批、资金落实、结算条款等招标前置条件约束,大幅提升商业债务违约成本。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对出现严重拖欠问题的失信主体,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措施。推动出台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防止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的有关制度,依法查处垄断行为,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严肃处理打击报复、限制或无正当理由终止业务往来等行为。

(二)加强政策支持。县财政部门对拖欠不还的'镇(街道),要减少其相应转移支付等措施坚决推动清欠;对及时主动清欠款但短期内资金紧张的,要通过库款调度等方式来予以支持。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县金融办要指导企业加强往来账款管理,鼓励国有企业加入应收账款融资授信体系,避免通过不正当方式挤占民营企业资金套利。县金融办、财政局要引导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不增加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前提下,通过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等方式,依法合规解决拖欠问题。县国有资产局要督促国有企业分类清理拖欠应付民营企业账款,加强对拖欠账款行为的监督惩戒。

民营企业摸底汇报范文 第十二篇

按照统计核算界定的民营经济范围,市_对20_____年以来全市民营经济的增加值进行了测算,主动与工商、税务、商务等部门沟通对接,了解了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税收、对外贸易等情况,调度搜集了全省及部分市民营经济有关指标,对近年来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总体保持较快发展,对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凸现,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经济总量逐步扩大,所占份额稳步提高

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由20xx年的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亿元。20xx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 ,比20xx年提高个百分点,年均提高约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预计实现增加值亿元,增长,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为,拉动全市gdp增长个百分点。

(二)市场主体发展迅速,单体规模不断扩大

从工商注册登记情况来看,20xx年末,全市个体工商户总户数达到万户,是20xx年的倍,注册资金达到亿元,是20xx年的 倍;私营企业达到万家,是20xx年的倍,注册资金达到亿元,是20xx年的倍。20xx年末,全市个体工商户户均注册资金万元,比20xx年增长,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万元,比20xx年增长。

(三)发展动力持续增强,出口创汇能力提升

民间投资已成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力量。20xx年,全市民间投资达到亿元,比上年增长,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同时,民营企业积极开展进出口贸易,出口队伍不断扩大。全市有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由20xx年的126 家发展到20xx年的310家。20xx年,全市民营企业出口额突破 亿美元,是20xx年的 倍,占全部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90%以上,为全市出口创汇,拉动外需做出了重要贡献。20xx年出口总额排在前十位的民营企业出口总额达到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60%。

(四)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社会贡献日益增强

民营企业已成为全市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20xx年,全市民营企业实现税收收入亿元,比20xx年增长65%,年均增长,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到25%,比20xx年提高9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提升,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要渠道,社会效益日益显现。20xx年,全市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从业人数已达到万人,比20xx年增加万人。

(五)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品牌战略取得成效

近年来,全市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民营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取得了良好成效。 20xx年,全市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与20xx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了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个百分点。截至20xx年底,全市民营企业已获29个省著名商标,5个中国驰名商标;已创建17个山东名牌、4个中国名牌,分别占全市的、80%;培育3个优质产品生产基地龙头骨干企业。

二、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综合实力较弱,市场主体少、规模偏小

20xx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低于全省个百分点。全市每万人拥有个体工商户户,低于全省户及全国 326户的平均水平;每万人拥有私营企业户,比济南少户,比青岛少户。从企业来看,也存在骨干企业少、规模普遍偏小的问题,20xx年全市949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占比达到70%。其中,工业小、微企业353家,占比达88%;建筑业小微企业97家,占比 74%;重点服务业小微企业77家,占比79%。

(二)融资渠道不畅,发展资金短缺

民营企业自身发展规模较小,可抵押资产较少且缺乏充足的资本积累,普遍存在贷款难、发展资金紧张的问题。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受贷款担保条件等因素限制,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加剧,融资成本上升,整体效益下滑,继而陷入贷款难的恶性循环。虽然随着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化和针对性扶持政策的出台,一些优质民营企业融资难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我市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仍然存在着很大的资金缺口。20xx年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亿元,仅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

(三)科研投入不足,创新能力较弱

目前,我市民营企业产业层次较低,主要从事传统产业的基础产品生产经营,从事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少;生产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创新型企业少,多数民营企业不注重技术革新,科研投入不足甚至全无。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只有的企业设立了研发机构,只有的企业有研发经费,全市研发投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

(四)组织形态比较落后,高级人才较为缺乏

我市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截至目前,全市民营企业中股份公司仅占,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同时,目前我市大多数民营企业不重视人力资源建设,没有人才发展的长远规划,仍面临着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匮乏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并且,由于员工待遇低,稳定性较差,人员流动快也给民营企业的稳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20xx年,全市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8654元,比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低18828元。

(五)宏观经济稳中趋缓,民营经济发展压力加大

近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面对周期性和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国内宏观经济运行呈现一定程度的回落态势,我市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同样也出现了减缓趋势。自2010年开始,民营税收增长速度持续下滑,由增长一路下滑至20xx年的下降。

(六)考核监测体系不健全,难以满足工作需要

今年,全省下发了对各市民营经济的考核方案,而我市在民营经济统计监测和发展考核等方面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一是标准和口径不统一。我市的民营经济主要由工商、统计、税务、商务等部门分别统计,各单位对民营经济的统计口径偏差较大,造成指标间可比性较差。二是民营税收、民营经济增加值等指标没有分区数据,不利于对各区和各镇(街道)的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考核和对比。

三、促进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引导

研究制定鼓励创业、激励先进的政策措施,根据发展速度、税收贡献及科技创新情况,对优秀民营企业创业者和企业家,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发全民创业热情。严格执行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降低民营企业准入门槛,进一步完善全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发展基金、微型企业扶持资金等专项资金的申领使用制度,引导民营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向科技要效益、向科学管理要效益,鼓励企业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

(二)提高服务效能,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进一步简化和取消行政审批权,为民营企业提供便利,充分发挥行政服务大厅部门集聚效应,优化部门服务职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使企业少走弯路。相关职能部门要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加强部门与企业间的交流互动,更有效更切实地为企业提供资金、技术、维权、引进人才、法律援助等服务。从各部门选拨一批懂经济、会管理的干部到企业进行挂点帮扶。定期召开企业座谈会,密切关注企业运营情况,了解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

(三)拓宽融资渠道,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加强银行与民营企业之间的联系,健全民营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和信用档案,解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鼓励银行开发符合小微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加大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风险补偿力度,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强化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服务。通过企业入股、社会筹集和政府支持建立互助资金,发展以市场机制运作的信用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规范有效的担保。探索银企合作的新方式,借鉴助保金贷款、过桥资金等融资办法,缓解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另外,要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企业融资方面的作用,抱团融资;鼓励优质民营企业上市融资;抓住国家、省加大对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等政策扶持的机遇,努力争取各类专项资金支持。

(四)强化创新驱动和人才培养,打造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

引导民营企业调整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把企业发展要真正转变到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上来。支持民营企业联合科研机构、高校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努力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培育更多的自主品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完善民营企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引进和培养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引导民营企业与高等院校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加大企业管理和业务培训力度,提高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素质,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五)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强化目标责任落实

研究建立对有关部门及各区、各镇(街道)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考核机制和具体办法,把民营经济发展纳入各级各部门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研究制订全市年度发展目标,并细化分解到有关部门及各区各镇(街道),明确责任分工。围绕目标,对各责任单位承担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实施季度监测,定期发布目标完成情况。

民营企业摸底汇报范文 第十三篇

根据x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xxx县解决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要求,园区管委会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安排企业办、规划建设办,对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工作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上游工业园区管委会始终将解决好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有关政策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措施方法,完善制度机制,全力予以抓紧抓实抓好,有效杜绝了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保障了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了工业园和谐稳定大局。

一、采取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保障。

工业园管委会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将其作为保障民生、造福百姓的重中之重予以亲自抓、严格管,在园区经济工作会议、信访维稳工作会议等会议上多次安排部署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相关工作。

20xx年,工业园管委会建立了辖区企业欠薪工作台账,每月底更新一次数据,每季度由分管劳动保障的领导组织企业办、规建办工作人员对辖区内企业和建筑单位例行检查,涉及劳动用工企业119户(其中:建筑企业8户),涉及农民工2000人,未发生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起的集访、闹访问题。对存在欠薪行为的20户用人单位,约见企业主要负责人,并下发整改通知单,及时纠正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二)开展对用人单位落实劳动合同、非法使用童工等专项行动,全年新签补签劳动合同350余人,被检查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86%以上。纠纷信息4起。

(三)妥善处理欠薪引发的上访事件和过激讨薪事件。

工业园管委会和县劳动_门、信访部门紧密配合,迅速行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妥善处置了喜亚药业、渝澳纺织、鑫威门业、鹏飞纺织、林皓门业、百皇门业、永明纺织等拖欠员工工资引发的30余起上访事件,追偿农民工工资800余万元。

(四)加强制度建设,构建长效机制。

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了《xxx县上游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劳动保障突发事件处置预案》,企业办和规建办设立了值班电话,接受电话投诉举报和突发事件应急指令,有效预防和合理处置欠薪引发的群体性的事件,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20xx年,共接待欠薪引起的上访30余批2000余人次,处理群体性应急事件12起。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是社会转型发展中的顽疾,社会牵涉面广、治理难度大,尽管我区采取了多种办法措施加以治理,但工作中仍然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一是上游工业园区由于编制限制,无专职人员搞劳动保障工作,劳动保障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劳动保障应急事件处置、群体性的事件应急值守、日常检查和专查工作都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二是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案件移交难。由于“公检法”部门认识上的差距和个别法规政策规定的不一致,造成园区提交的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案件办理困难重重。三是由于园区企业经营规模普遍较小,部分企业经营惨淡,企业管理层受文化因素、经济实力限制,缺乏对法律法规的敬畏,法律红线意识淡薄,欠薪事件时有发生,经调解后,常常不能兑现承诺。

建议增加劳动保障编制,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组织机构;对移交的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案件,“公检法”应协调配合,抓住一二个典型案件从重从快处理,有效遏制欠薪案件的发生;加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法制教育,强化法制意识,进一步推进劳动保障工作法制化。

民营企业摸底汇报范文 第十四篇

建筑市场拖欠工程款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有愈演愈烈之势,此问题的蔓延不仅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恶化了社会信用环境,还导致了企业拖欠农民工资的加剧,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这个问题引起了_、_的高度重视。2017年11月,_在全国范围开展了大规模的清理整顿建筑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专项活动。XXX地区根据上级安排与部署,也在全地区范围内开展了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地区的建筑市场趋于规范。在开展工作的同时,地区_门对全地区八县一市的工程款拖欠问题进行了调研,获取了翔实的数据和具体的情况。

一、地区建筑领域拖欠工程款的基本情况

建筑领域的工程拖欠款,是指发包单位(业主)在报告期未按合同约定向建筑企业支付工程款,包括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的工程进度款和工程竣工后应支付的工程款项。

经过调查,截止2017年6月30日,全地区共拖欠工程款达亿元,拖欠2017年以前的农民工工资万元。其中,XXX市万元、库车县万元、拜城县万元、新和县万元、沙雅县63万元、温宿县万元、阿瓦提县万元、乌什县万元、柯坪县万元、地直单位万元。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近几年来拖欠工程款呈如下一些特点:

1、拖欠工程款的数额逐年增加,许多建设项目工程款久拖不结。最为突出的是房地产开发项目。许多公司由于工程款久拖不还,部分已成为呆死帐。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2、政府投资工程拖欠工程款的问题相当突出。主要表现为许多政府部门在未落实资金情况下,先行建设或擅自变更设计,扩大建设规模而导致资金不到位形成拖欠款。

3、债务链拉长,形成了大量三角债。目前,一方面是建筑总承包企业被大量的拖欠工程款,另一方面建筑总承包企业又拖欠分包企业的工程款,材料设备供应厂商的购货款,农民工工资和国家税款、银行贷款。大量三角债的产生,引发了多头的债务纠纷,造成了社会信用关系的极大扭曲,还掩盖了因建设资金不足,而盲目建设的问题,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4、引发了大量拖欠农民工资,造成群聚上访等事件的发生。近年来,因拖欠工程款进而拖欠农民工资的问题而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逐年增加。其原因既有少数企业和包工头恶意拖欠或克扣,更多的则是由于严重拖欠工程款而导致许多企业无力支付。

5、严重影响了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同时为工程质量埋下隐患。许多企业反映,由于工程款被大量拖欠。只能依靠增加贷款组织生产,企业背负了沉重的贷款利息,使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设备的更新与技术进步,并造成企业骨干技术人才大量流失。同时有的建筑企业为转嫁风险,将工程层层分包给技术管理水平较低的企业甚至是包工头,结果在工程施工中偷工减料,使工程质量水平大大降低,甚至留下了安全隐患。

二、关于拖欠工程款的原因分析

(一)建筑市场供求失衡是工程拖欠问题的产生直接原因

目前,地区具有各类等级资质建筑企业共55家。另外建筑市场开放,全国各地建筑企业都能进入地区的建筑市场,建筑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许多建设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的竞争激烈机会,要求建筑企业垫资建设。即业主在不给预付款的情况下,要求施工企业带资施工达到一定进度,或者要求施工企业在工程开工前预缴一定数额的工程抵押金后,再支付工程款。现在,垫资已成为项目主管降低资本成本、转嫁经营风险、榨取施工企业利润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许多业主即使项目资金充裕,也要求施工企业垫资施工。因此,垫资实际上已成为众多施工企业承揽项目的先决条件和难以回避的经营陷阱。

(二)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是工程拖欠成风的根本原因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信用经济发育较晚,市场信用交易不发达,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个人,都普遍缺乏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加上国家信用管理体系不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失信惩罚机制不健全,导致社会上信用缺失行为盛行,反映在建设领域,更加剧了拖欠工程款问题的恶化。

1、相当多的企业信用意识淡漠,拖欠有理有利之风盛行。由于市场经济的法规制度不健全,企业间经营行为得不到有效监督和约束,市场交易秩序混乱,以至于有的企业把拖欠贷款作为一种经营手段、生财之道,也有的企业把拖欠作为变相筹措资金的渠道,不讲信用、不守合同。

2、法制不健全,制度不合理。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大量信用缺失现象,往往是因为守信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收益,也没有得到相应的鼓励;失信者却得到了不应得到的收益甚至暴利,而没有受到应有的谴责和处罚。另据施工企业反映,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地方利益还暗地里鼓励这种行为。这样,当失信有利可图时,企业或个人就会不自觉地倾向失信。有些地方失信暴发户甚至被称为能人。

3、多数企业尤其是建设企业缺乏信用风险防范意识。许多企业往往进了一个误区,即以承揽到工程为首任,因无法考察客户的信用程度,也不能对其进行信用监控,上当受骗时有发生。

4、缺乏具有影响力的信用监控机构。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淡薄与我国信用信息透明度低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关于解决拖欠工程款的对策和措施建议

拖欠工程款已成为当前工程建设领域中的一大顽疾,严重破坏了经济秩序,影响了社会稳定,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我们应当结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采取法律的、经济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对其实施综合整治。

(一)采取有效措施,重点解决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政府投资工程拖欠工程款的问题

针对当前拖欠工程款最为突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政府投资工程,应采取如下整治措施:

1、对于房地产企业开发建设的项目,应当规定必须实行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凡不能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的由担保人代其支付,但担保人可依法要求房地产企业提供反担保;建筑业企业也应对等提供履约但保。对于未提供这两种担保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凡已完成开发建设项目拖欠工程款的,对其新开发建设的项目不予批准,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银行不予贷款。对于违反合同约定拖欠工程款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在资质年检中予以降级,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其降级原因,情节严重的要注销资质证书。

对于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必须强调量力而行搞建设。要求各县(市),各单位要根据财力状况,合理确定负债建设规模,建立有效的偿债机制,严禁以拖欠工程款的方式转嫁资金不足的风险。同时应对政府投资工程拖欠工程款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对于已形成的政府工程拖欠款,当地政府或部门要结合自身的财力情况,通过年度预算安排,将每年度财政收支结余、融资项目投资额及其收益、各种政策性收费等划出一定比例专项用于清偿债务,限期三年内解决政府投资拖欠工程款的问题;凡逾期未能解决的,除极特殊的.项目外,一律不批准其新建政府投资工程项目。

同时,要深化政府投资工程管理方式的改革,健全对政府投资工程的有效监督机制。应当做出规定,今后的政府投资工程除按照现行的审批程序和权限报批外,还须报经相应的_最后批准并接受监督。对于政府投资工程的建设组织实施,应按照投资、建设、监管、使用适当分开,政事(企)分开和实施相对集中的专业化管理原则,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严格规范政府投资工程的建设运行。

要在政府投资工程全面推行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拨付的办法,由财政部门按照合同约定,直接向中标的建筑企业拨付工程款。同时要研究制订政府投资工程专用的招标文本和合同文本,并严格遵照执行。

(二)及时排解合同纠纷,充分发挥工程监理单位和合同仲裁机构的作用。

一些工程项目的拖欠工程款往往与质量、工期等纠纷交织在一起。为此,工程监理单位要依法履行好自已的职责,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工程承包合同,对承包商的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资金使用等实施监督。同时,要进一步健全仲裁机制,有关仲裁机构应当充实专业人员,并重视发挥工程监理、质量检测、质量监督、造价咨询等机构在仲裁过程中的作用,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拖欠工程款等纠纷作出科学裁决。

(三)应当改进和完善计划、建设、银行等部门的监督,实行联动执法。

对于建设资本金不落实的项目,计划部门不予批准立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对于已完工程未按合同约定结清工程款的,其新建项目计划部门不批准立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颁发规划许可、施工许可,银行不予贷款;对于不按合同约定结算工程款的竣工工程,应属未完成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_门依法不得确认其验收合格,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在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时,应当依法责令停止使用,重新组织竣工验收。对于房地产项目还不得办理权属登记手续;对于贷款建设的工程项目,银行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凡不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的,银行应将其列为信用不良的单位,在其新申请贷款时予以限制。

(四)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工程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建筑业企业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企业改革步伐,转化企业经营机制,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其竞争力和工程风险防范意识。建筑业企业在承揽工程时要进行充分的工程项目风险评估,对于资金未落实或可能不落实的项目不要盲目承包。要增强合同管理能力,在签订合同时要参照_、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9年12月联合印发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在合同中载明拨付工程进度款和竣工结算的程序、期限、方式以及发生纠纷的处理和违约责任等。要敢于运用《合同法》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并要加强工程质量、工期等管理,防止因质量、工期等纠纷而造拖欠工程款。

(五)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约束机制,重视发挥行业协会的行业自律和维护企业合权益的职能。

除房地产开发项目要强制推行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和承包商履约担保和承包商分包工程付款担保的外,还应当规定,凡业主要求承包商提供履约担保的,业主也应对等向承包商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

建筑业的行业协会应当在行业不正当竞争甚至恶性竞争中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引导企业自觉抵制业主的不合理要求,帮助和组织企业清偿债务。对于严重恶意拖欠工程款的业主以及搞不正当竞争,签订阴阳合同的建筑企业,都要建立起相应的信用档案,并向社会公开曝光其不良行为。

(六)在解决拖欠工程款的同时,要重视抓好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

拖欠工程款与拖欠农民工工资是息息相关的两个问题。在解决拖欠工程款的同时,要严厉打击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的违法行为。凡因业主拖欠建筑企业工程款,致使建筑企业不能按时发放农民工工资的,要严肃追究业主责任;凡建筑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要严肃追究建筑企业的责任。

要进一步推行承包商分包工程付款担保。凡建筑企业分包工程不按合同约定向分包企业付款的,由担保人负责支付,但担保人可依法要求建筑企业提供反担保,同时实行总承包企业对分包企业工资支付连带责任制。

凡分包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总承包企业负责对分包企业所属农民工直接支付工资,所需款项在分包工程款中扣除。要大力发展成建制的劳务企业,严格建筑市场准入管理,规范劳务企业运行,禁止非劳务企业的包工头承接工程或分包工程。要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对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要依法进行处理。

(七)进一步完善法制建设,加大对违约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

为规范地区建筑市场运行,解决拖欠工程款等突出问题,地区已经出台了《XXX地区关于加强建设工程投资规模管理的暂行规定》、《XXX地区关于防止拖欠工程款及拖欠民工工资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等两个规范性文件。各相关部门在加大两个文件落实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的贯彻落实,强化对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建筑市场行为的规范管理,包括对工程发包、市场准入与清出、工程款支付及其他合同管理等,并对违法行为做出严厉的处罚。真正使失信者受到法律的严惩,促进地区建筑市场在法制化的轨道内规范运行。

工程款拖欠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它需要社会各方面,各职能部门的通力配合,共同作用,才能从根源上杜绝类似问题的发生与恶化。本文仅从_门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更深层次的调研还有待于开展。

民营企业摸底汇报范文 第十五篇

关于民营企业的调研报告

民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同时对有助于提高本地区GDP的增长、市场经济的活跃以及国家税收。由于历史、文化、社会、法规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民营企业在发展的同时,经营压力大。如:成本上升、融资困难和税费偏重。那么,民营企业的现状如何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县的民营企业适合怎样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模式民营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关键的因素是什么**的民营经济怎样做才能真正走出去

一、全县民营企业总体情况及现状

据调查统计,XX年,全县共有非公有制经济法人单位711个。其中企业法人675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家,规模以下企业271家,农村专业合作社390家),民办非企业法人8个(幼儿园、学校),其他法人28个(教堂、寺庙);其中第一产业390个,第二产业97个,第三产业224个。共有个体经营户5137家,其中第二产业315个,第三产业4822个。全县非公经济从业人员16967人,其中企业法人单位6011人,占%;民办非企业601人,占%;个体经营户10355人,占%。全县非公经济营业收入万元,其中,企业法人单位为万元,民办非企业为万元,个体经营户为万元。

调查情况表明,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在促进优化配置,探索创新、吸纳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成为衡量县域经济活力的主要标志。

民营企业运行状况总体上是健康有序的,发展势头良好,表现为三个“进一步”: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尤其在休闲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中,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以“**县兴然种养园”为例,该企业位于**村西1公里,整合退耕还林地为经济林地,种植杏树680亩,寒杂羊500多只,总投资700多万元,现在已经初见成效;如果进行合理开发和打造,完全可成为**县的一处生态休闲采摘园,也是打造旅游产业的一大景点,只可惜存在资金断链的困难。

在县委、县政府的多方协调下,县域金融机构已帮助金茂源农牧开发有限公司解决1700万贷款;帮助云宝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解决713万贷款;帮助**纠偏古膳要道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解决1680万贷款;为12家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解决贷款12945万元。

同时,为农村专业合作社办理土地备案手续99户,还有5户现已受理,正在办理中。金山大酒店土地手续已取得土地挂牌出让手续,且成交确认,总价款4480万元。云中供热公司、金茂源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土地手续正在核实对接当中。冬季行动开展以来共签约新项目15个,总拟投资额为亿元。大同圣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云中紫塞食品有限公司、**健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3家企业拟入住**县高新技术园区,现已上报,相关程序正在对接办理中。

二、多数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企业规模偏小

民营企业由于资本存量水平低,资信程度不高,筹措资金也相对困难,因此生产规模扩张缓慢,技术创新能力弱,在花色品种、质量、标准化程度和技术含量等方面都难以与大型企业相比,生产规模相对较小。从全县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看,300人以上的企业只占%,100人以下的企业占%。

(二)产业分布单一

我县民营企业主要以加工型为主,全县民营经济生产性单位比重小,非生产性单位比重大。多数企业都是利用优势,从事煤炭、粘土等深加工,且大多属于型初级加工,技术工艺落后,能耗高、附加值低、产业链短、产品趋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一旦出现原料、价格波动,将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

(三)竞争能力偏弱

例如活性炭加工企业,因没有原料煤,目前只剩13家(XX年为16家),其中10家停产,只有2家勉强维持生产。耐火材料企业大部分因不符合国家环保政策要求等方面的因素,处于停产状态,13家企业目前只有1家(云宝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靠出卖粘土生存和少量的产品生存,如果这些企业下一步得不到资金等方面的扶持,不能进行环保改造,将来很难生存下去。高岭土加工企业由于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弱,再加上近两年原料短缺,近年来纷纷下马。当然,中小企业“船小好掉头”是优势,但真正要在经营中取得有利地位,还需“船大好冲浪”的大型企业。

(四)政策扶持较少

在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下,在计划经济时期,尽管提过大、中、小型企业并举的口号,但国家计划实际上是偏重于大型企业的投资建设和生产经营,忽视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因而中小企业得不到政府计划的保障。再加上“当乡人不养当乡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传统思维定势,导致了一样的价格,宁用外人不用当地人。以“孙大彩钢厂”为例,**县每年都有大量的彩钢业务,他们宁可从大同、太原等地购买材料或聘请师傅,也不用本地人去干,造成税源的严重流失。这种怕身边人或熟人发财的心理,一方面需要业主不断地进行感情投资,另一方面需要政府进行大力引导和调节。

(五)高新技术能力差

由于中小企业是在就业压力和国内市场需求旺盛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以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规模实力有限,无法进行正面竞争。全县投资规模50万元以上的100多家民营企业,基本上都是能耗高而附加值低的项目,高新技术项目瘳瘳无己。多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没有自己的品牌产品,产品附加值不高,利润很少。技术创新能力弱的一个原因是投入不足;另一个原因是人才缺乏。在全县100多家民营企业中只有10多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

三、多数民营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民营企业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同周边地区乃至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一是民营企业当前最棘手的问题是土地手续不完善,办证门槛高,每亩价格最低十万到十几万,证件下来了,发展资金没有了;有的企业用地属于集体性质或租赁用地,不能作为银行抵押资产,贷款困难。民营企业在土地使用的问题上,租赁或承包期限一般最长只有30年,再加上周围村民的扰乱,导致业主心中没底,不敢扩大规模,不敢进行再建设。以“**县小京庄宏山洗煤厂”为例,虽然只占了一些河沟荒地,但依然被周围老百姓经常骚扰,每年都需10万元以上额外补偿,造成一种不敢建设,不敢扩大,不敢投资的恐慌心理。再例如“云中紫塞”沙棘饮料,厂房土地全部租赁,缺少安全感,缺少扩大规模的动力。

二是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靠自有资金是不够的,我们现有的金融体系对民营经济无论从观念上、体制上还是技术上,对民营经济融资支持力度远不如煤炭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由来已久。

目前**民营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依然是原始资金积累,大约只有15%左右的企业能获得金融机构贷款,大多数民营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严重影响企业设备更新和产业转型。部分民营企业只好走民间借贷的老路子,高息贷款以图周转,却变成了恶性循环;对于利润高,周转快的性企业也许能解一时之危;但对于利润低,周转慢的种植、养殖、加工等企业犹如雪上加霜,加大了企业的成本。

三是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单一,没有专业银行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在现行融资体系下,即使有一定的额度可以争取,从申请、评估到落实放贷有相当长的程序和路程。而且贷款门槛高,附加条件多,让人望而生畏。银行不仅会“优中选优”,还会从自身利益出发,附带绑定一些贷款条件,暗中推高民营企业的资金价格。目前,民营企业贷款主要是通过资产抵押来实现,但大多数民营企业并没有足值的资产可供抵押。由于缺乏足够的抵押物,获得银行贷款融资特别困难。

四是风险分担机制尚不完备,银行等金融机构之所以不愿意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的融资,主要是从风险的角度分析,担心民营企业不能偿还贷款,资金存在风险。一些银行在对企业的资产抵押评估过程中,给予企业的评估值过低,导致企业贷款额有限、变现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四、今后民营企业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一)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扶持力度

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和发展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格局。政府首先应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使其在发展速度、经济效益等方面起到带头作用。

一是在思想观念和政策设计层面上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在土地的使用问题上,政府应先把土地征收回来,进行一次性流转,三年之内暂不收费,三年后,每年进行逐年交费,直到交完为止。对符合产业政策的民营企业税费给予35年的减征免征,支持民营企业渡过当前难关,从实际上解决对民营企业关注不够、服务不够、使其自生自灭的问题。既要注重培植龙头企业,也要扶持民营企业发展。

二是优化服务环境,解决少数执法部门频繁的检查、稽查、罚款以及变相的骚扰和刁难问题。极个别执法部门在执法与服务上本末倒置、“钱”字当头,以罚开道,令民营企业有口难言。优化服务环境不能停留在一般性的口号和简单地提要求上,要有针对性、敢动真格。坚决查处“拐弯刁难”企业的人和事,设立举报制度,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建议结合目前开展的“治庸问责”和机关效能建设,组织县人大代表和县政协委员深入开展评议县直部门服务企业的绩效,解决县直部门服务企业的思想意识问题。真正了解和收集企业服务需求,有针对性解决一个或几个突出问题,让各类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一心一意做大做强。

(二)创新金融服务,破解融资困难

民营企业融资难和用工难,从深层次上反映我县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不发达和不健全,折射出关键生产要素供给不足问题。特别是相对于大中型煤炭企业成熟的要素市场,民营企业更像没娘没奶的孩子,嗷嗷待哺。在现行政策条件下,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大胆地闯,大胆的试,闯出一条新路来。

一是打破金融垄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制度环境,培育一大批与民营企业“对接”、专门为民营企业发展服务的民营小银行或中小银行,应当支持民营资本参与融资服务机制。在金融体系上要“开闸放水”,从根本上破解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

二是应鼓励银行积极支持由政府出面担保、三家互保或多家兄弟企业的联合担保模式,提升担保力度,放宽贷款限额。例如,每家贷款200万元,政府分别托管50万元,以规避风险。在还贷方面,也可进行方式创新,可采用分期还款的方式,减小在民营企业发展中常见的资金周转不灵而银行贷款到期带来的巨大压力,可促进民营企业较为稳健、持续性的发展。各大银行可转变信贷理念,改变传统的以报表、抵押物为标准的评审,采用企业经营年限和企业收入、品牌影响力和发展前景为主要评审指标,将民营企业的发展潜力作为重要考虑对象来进行贷款额度的制定。

三是通过政府搭架,加强民营企业之间的联合,使民营企业能够实现联合经营,多家企业实现合作与共赢,例如在某个企业接到大单时,其他兄弟企业也积极提供原料和劳动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客户的要求,并按照合理的比例进行利润分配。这样的联合经营方式能够有效加强民营企业的生产力,并且多家企业的联合信誉度要远远优于单个企业。由政府出面,鼓励扶持“民营企业互助融资联合会”或商会,按照“政府牵头,银行支持,企业自主”的原则,由县内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自愿发起组成的非营利性团体法人。联合会募集一定规模的风险基金,以风险基金为组织内各成员单位在某个银行贷款提供担保,会员个人只承担有限责任。会员申请贷款时,无需抵押、无需找担保公司,只需和联合会、银行签订一个三方协议,即可获得授信额度范围内的贷款。县政府和银行各出资100万元作为定额风险基金,会员在申请加入民营企业联合会时一次性缴纳3万元定额风险基金。最初定额风险基金不低于300万元,银行匹配信贷规模不低于3000万元,单个会员的授信额度为100万元。会员在实际融资前,根据贷款金额补充缴纳一部分保证金,补充缴纳的保证金金额为贷款金额的10%,补充缴纳的保证金在贷款本息结清并扣除清偿比例后退还缴款人。同时,每笔贷款发放前,期限为一年以内的贷款,会员应按贷款金额的1%按次缴纳风险准备金;期限为一年以上的贷款,会员应按贷款金额的2%按次缴纳风险准备金。风险准备金纳入定额风险基金管理。“民营企业互助融资联合会”或商会的主要特点:一是无抵押信用贷款;二是融资时间短;三是融资成本低;四是融资金额大;五是会员承担有限责任。

(三)优化培训体系,加大宣传力度,从政府角度来讲,要培育建设一个规范有序、发达的劳动力市场,做好服务工作。从企业的角度来讲,要重视人才培养,吸引优秀人才进入经营管理层,舍得花钱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一是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用工信息发布与共享服务平台,提供就业用工指导。花大气力抓好职业技术教育,有针对性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较高素质的劳动力供给,同时为每个企业提供个性化培训服务。

二是由政府出资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协调文化部门,特别是县广播电视台和报社,派专业摄像记者免费为民营企业拍摄广告和精美的专题片,免费为民营企业循环播放;派专业记者进行采访报道,予以登载宣传;还可以在广场对面的电视大屏幕上循环滚动播出,允许企业在主要街道的电线杆上制作悬挂精美的广告灯笼或灯箱,使本县的每一个企业、每一项产品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民营企业摸底汇报范文 第十六篇

一、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县各种非公有经济体大量涌现,尤其是民营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全新的经济增长点。截至20*年8月底,*县个体工商户1787户,从业人员3401人,注册资金达9289万元,分别比同期增加、和。民营企业达到112家,从业人员1731人,注册资金亿元,分别增长、和259%。20*年6月全县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亿元,占全县GDP的70%;上缴税金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75%。

民营经济的发展,既给全县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党的建设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据统计,目前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党员150人,有党员的企业75家,已建立党组织的企业36个。与民营经济发展态势相比,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相对滞后,很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

二、主要做法

(一)统一认识,齐办协力抓好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在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中,*县委认识到,加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是发展社会主义县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内容。要始终坚持把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列为党委议事日程,并纳入全县党建工作的整体规划。为了加强对民营企业党组织的指导与管理,20*年6月,县委在全疆率先成立了“_*县非公有制企业委员会”,负责对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党建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导。县委先后制发了《关于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企业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在企业中处于政治核心地位,要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为搞好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多次召开全县个体私营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和研讨会,不断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党建工作。非公有制企业工委成立后,对搞好民营企业党建工作非常重视,从抓组建入手,积极探索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路子、新举措,使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粗放管理到规范管理的良性发展。

第20次全国_工作会议后,县委_部抓党建的意识不断强化,逐步把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作为_部做好非公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新途径,自觉抓在手上,常抓不懈。县委_部、县工商联一是协助组织部门切实抓好企业党组织的组建工作,二是注意通过企业党组织,做好非公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做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县委_部在实践中解放思想,大胆摸索,主动与组织部门通力合作,做到定期了解与分析全县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了有针对性地探索研究和加强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今年上半年,与县委组织部联合对全县民营企业党建工作进行大规模调研,召开企业党员座谈会和私营企业主座谈会,听取和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与组织部共同召开全县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研讨会,探讨加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对策、措施,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开展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路子。

(二)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组建民营企业党组织。按照“积极、稳妥、慎重”的方针,今年下半年,*县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企制宜”的原则,基本做到对已有民营企业,成熟一个建立一个,新建一个企业,组建一个党组织。其组建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独立式。即党员人数较多的企业单独建立党支部,规模较大、党员较多的建立党总支。二是联合式。即党员人数较少的企业,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打破行业、地域界限建立联合党支部。一般是社企联合、企企联合、乡企联合等形式。在民营企业党组织的隶属关系上,一是普遍采取属地管理,主要由社区、乡镇党委对所在区域内民营企业党组织进行管理。二是县城内的民营企业,全部由非公有制企业工委管理,基本做到有组织、有管理部门。在组建民营企业党组织过程中,_部配合组织部门侧重抓了三个环节:一是提高企业主的认识。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宣传在民营企业建立党组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争取他们对党建工作的支持与配合。二是树立典型。注重抓典型,树样板,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先后与县委组织部总结推广6个单位的典型经验和做法,树立了金宝矿业公司、宏泰选冶公司和金山矿冶公司等一批典型,有力地推动了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三是选配好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要具备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较强的党性观念,熟悉党的基本知识,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凡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家,实行党企一人兼。凡企业主担任书记的,同时配好专职副书记。凡企业主不是党员的,着重选拔符合上述条件,又能被企业主接受的党员担任书记。

(三)区别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从适应民营企业特性,增强企业党建的时效性入手,积极探索民营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根据民营企业党员分散、流动性大的特点,强调党组织活动坚持工余、小型、多样的原则,在求特色、重实效上做文章。目前*县民营企业党组织普遍做到“三有”,即:有阵地:党员人数较多,已建立党支部的民营企业都设立了党员活动室,由企业投资购置各种用品,订阅党报、党刊等各种资料。有制度:各企业党组织建立健全了党员学习制度、群众评议党员制度、党员献计献策等制度,并上墙公布接受监督。有活动:党组织确定了与企业的资本构成、经营机制、分配方式相适应的活动方式,较好地保证党组织作用有效发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规范党建制度。*县委针对民营企业实际,制定开展党建工作的“三五”工作法,具体内容是:(1)每个企业的党组织中有五项工作目标:企业发展目标、企业党组织争先创优目标、企业发展党员目标、企业员工素质提高目标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2)坚持五项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党员大会,每季召开一次支委会,每月上一次党课,每半年开展一次主题实践活动,每年年终进行一次党员民主评议。(3)有五条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渠道:通过党组织班子成员依法进入董事会参与企业与企业决策的渠道,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通过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化解矛盾,凝聚人心;通过工会、共青团的渠道,倾听职工意见,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渠道,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职工文化素质,培养企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渠道,发挥党员在生产、科研、销售等方面的骨干带头作用。“三五”工作法的运用,起到较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全县民营企业党组织的工作质量和水平。

二是贴近企业活动。县委组织部、县委非公有制企业工委在民营企业党组织中开展了“六带头”活动,即党员带头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带头钻研业务,争当生产骨干和技术标兵;带头监督业主依法履行合同,维护职工正当权益,正常开展经营活动;带头文明、正当、依法经验,照章纳税;带头参加公益事业活动;带头传授脱贫致富信息。同时,该县在民营企业党组织中普遍成立“三组”,由政治素质好,思想觉悟高的党员组成“参政议政组”,由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工作经验的党员组成“政策宣传组”,由具有一定技术专长和信息灵通的党员组成“信息服务组”,定期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金宝矿业公司自2005年以来,坚持在党员中开展“十个一”活动,即每一名党员做一个好职工,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交一名党外朋友,提一条合理化建议,搞一项革新,帮扶一个贫困户,节约一分钱、一度电、一滴水、一滴油,使广大职工实实在在看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目前该企业已发展成为拥有注册资本金超亿元、固定资产亿元的矿业开发公司、成为*县的利税大户。

三是创新活动亮点。在民营企业中,有的以党建带全局,充分发挥工会作用,通过组织职工提合理化建议、研究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开展文体、歌咏比赛、技术练兵等活动,进一步搞活职工精神生活,增强了企业凝聚力。有的针对青年多的特点,下大力抓好团支部建立,在青年职工中开展读书演讲、学技术比赛,充分调动青年的工作热情。*宏泰选冶有限公司、天业建筑工程公司党支部把党的政治优势渗透到企业管理之中,加强了以企业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分别创立了具有时代鲜明特色的宏泰文化、天业文化体系,激发了党员及广大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形成了为企业发展做贡献的良好氛围。

三、存在的问题

1、少数企业主对建立党组织认识不到位。有的认为只要经济效益上去了,有无党组织无所谓;有的认为企业人员更新快,队伍不稳定,建立党组织无实际意义;还有的担心党建工作会给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管理带来麻烦,得不偿失。

2、党的组织生活正常开展难。民营企业的党员行业分布面广,流动性大,正常的组织生活比较难落实。个别企业党组织没有建立严格的活动制度,组织生活随意性较大。有的党员组织关系在村里或街道居委会,企业组织活动又不参加。

3、个别企业党组织不适应非公有制企业特点,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得不好。如有的党支部不知道如何在民营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活动方式单一,活动内容不能很好地贴近企业生产实际,既不能赢得业主的重视和支持,又得不到职工的赞成和欢迎。

4、党员发展滞后于企业发展。一些企业党组织,几年都不在企业发展党员,严重挫伤了积极分子的积极性,尤其是年轻的知识分子感到在民营企业工作政治上没前途。

四、几点建议

1、坚持党群组织一起抓。在建立党组织的同时,也要抓好工会、共青团组织的建设,妇女多的企业还要建妇委会,从而延长党建工作手臂,形成强大合力,构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格局。

2、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工委推进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加强对民营企业党建的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方法、有效途径和合适的形式。在目前现状下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着重做好业主的引导教育。党员业主担任书记的要引导他们规范各项制度,开展好各项活动,提高党组织的威信,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是党员的要引导教育他们积极支持建立党组织,并为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和保障。二是企业党组织做好定位。以企业发展为核心,谋求党建活动与企业进步的共振点;寓教于乐,在创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激发职工的兴趣点;以搭建职工创业平台为抓手,谋求职工参与的支撑点,千方百计为员工成长成才、提高业务和技术素质创造条件。

3、进一步改进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可以组织没有建立党组织的企业主到党建工作搞得好的企业参观学习,用生动的实例来说服他们,提高他们的认识。也可通过培训班等形式,加强对他们的学习和引导,增强他们做好党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民营企业摸底汇报范文 第十七篇

企业调研报告

民营企业招商引资调研报告

一、当前招商引资的现状

今年—月,全市新批三资企业家,总投资万元,同比增长,合同外资额万美元,同比增长,外资到位万美元,同比增长。今年月,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家,同比增长合同外资万美元,同比增长,实际使用外资万美元,同比增长。

今年月份,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家,比去年同期增长;合同外资亿美元,同比增长;实际使用外资金亿美元,同比增长。

二、创新民营企业招商引资的工作方式

⒈民营企业招商引资应注重实效。目前,我们的招商引资务虚的成份还是比较多的,具体表现在形势多于内容。如湘洽会、深洽会等大型招商活动,形式和内容不相一致。民营企业招商引资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招商引资方式,应该在务实上狠下功夫,要从客户、项目、前期洽谈等基础工作做起,宁缺勿滥,切忌贪大求多,贪外求洋的浮躁的投机心理,摒弃假、大、空的东西。实实在在地交一个朋友,谈一个项目,签一个协议。

⒉民营企业招商引资应追求效率。现在我市的招商引资每年投入的人力和财力巨大,但成果不能令人满意,投入产出率不高。民营企业招商引资要克服目前这种被动的局面。一是要营造成良好的民营企业招商引资环境,强化环境也是资源的观念与工作措施。二是扎扎实实抓民营企业招商引资的基础工作,突出抓项目的开发,抓客户资源,抓资源的优化,开发出一批好项目,联络一批大客户,集中民营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组织有的放矢的小分队招商,提高民营企业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⒊民营企业招商引资要常抓不懈。民营企业招商引资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仅仅是搞几次招商活动就万事大吉了。民营企业招商引资“有三怕”:一怕外出招商搞形式,走过场。二怕花钱招不到商,劳民伤财。三怕合作兼并丢了自己的老本,家人那里交不得票。所以还不如守着老业更稳妥,致使民营企业招商引资没有主动性,没有积极性。要彻底消除“三怕”的心理,促使民营企业主动思考招商,主动出击招商,开创民营企业招商引资的新局面。

三、激发民营企业招商引资的热情

⒈突出民营企业招商引资的主体资格。招商的主体资格应是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目前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要突出他们作为招商主体的地位和角色,市政府要围绕民营企业来展开招商引资活动,全社会形成民营企业招商的氛围。

⒉政府引导,宣传发动,鼓励民营企业招商引资。强化其主体资格的地位。每季度召开的招商引资调度会民营企业必须参加,要让他们身在其中,了解招商引资的具体内容。包括项目、客户、资源、信息、组织机构。同时,经常召开民营企业招商引资座谈会,宣传招商引资的政策和优惠政策,消除“内外有别、重外轻本”的陈旧观念。

⒊市政府要敢于拿出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项目给民营企业来开发。要解放思想,消除把民营企业看成个体户的错误想法,要知道外商就是外国的个体户,本质没有区别。充分调动我市民营企业及民营资本的优势,集中开发一批大项目,要大胆让民营企业发财,以加快我市经济的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⒋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民营企业老板的素质。招商部门要经常举办民营企业招商培训班,提高民营企业家对项目包装、客户联络、优惠政策、技术合作与洽谈等招商引资多方面的技能和水平。同时,采取走出去参观学习,请进来的讲授经验的方式,不断提高民营企业老板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四、注重市本级的项目,突出抓开发区的招商引资

⒈集中优势资源,倾全力在开发区形成招商合力。要突出德山开发区、柳叶湖开发区在全市招商引资的主体地位。要把“实施千亿工程,打造工业××”作为招商引资的战略目标,一、二、三产业招商并重,突出抓工业项目的招商。进一步严格执行市本级工业招商目标管理责任制,重奖工业项目的引资人,举全市之力打造开发区。

⒉围绕优势产业抓招商。尽快建立优势产业招商的办公室,全面开展招商活动。延长优势产业的加工增值的链条,建立系列配套的加工企业,形成规模经济。如我市目前的制药、纺织、食品加工等产业已具备一定规模。

⒊注重抓项目开发,促进招商引资。项目是招商引资的基础,只有项目在手,才有客户上门。计委、经委、外经局、建设局等单位要组织专门的队伍开发项目,五个百万亩工程和十一大优势产业项目要编制中英文商业计划书;每个项目都要明确一个责任领导、一个联络人,具体负责该项目的一系列的工作,真正做到人有项目,项目有人。

民营企业摸底汇报范文 第十八篇

一、发展中小微民营企业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近年来,我县通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和“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全县中小微民营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个数占到全县民营企业的99%,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利税贡献率占到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60%,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经济运行趋势较好。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微民营企业549家,平均生存期年,远高于全国标准年。企业数量同比稳中有增、达5%。纳入中小微民营企业信息库的504家,其中规模以上152家。1-9月份,这152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利税、利润分别达亿元、亿元、亿元,同比增长、13%、。二是部分企业研发机构相继建立。全县中小民营企业拥有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家、创新企业2家,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7家、创新企业7家,省级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1处,省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1处。三是园区聚集效应初步显现。精细化工园中小微民营企业达138家,县开发区123家,西郊服务区52家。机械制造、石油化工产业向园区集中,拥有精细化工、石油装备制造两大省级产业集群。

县委、县政府在推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有力举措:一是强化政策扶持。抓住国家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机遇期,认真落实近年来省、市出台的相关政策,重点推出3000万元工业转型升级资金、300万元发展专项资金等措施,引导扶持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在财税、金融和涉企审批、服务办事、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减免税费、简化手续。二是强化调度指导。设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办公室,实行每季调度监测经济运行,提报重点培育企业名单,进行动态化管理,促进全县中小微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出台意见办法,将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纳入全县年度考核。三是强化为企服务。通过一站式审批服务、精简审批事项、并联审批等措施简化程序、方便企业办事,从全县及部门层面,开展“百名干部联百企”、管理提升“百千万”、创新服务“三项行动”等活动,强化部门履职服务意识,提供宣传政策、培训业务、提升管理和登记融资、培育品牌等服务,为企业帮困解忧。

二、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中小微民营企业,已初步形成规模,蓄势发展后劲较足,但仍然存在诸多因素,制约其快速发展、做大做强。

(一)创业能力不足。一是氛围不浓。尽管就业难、招工难同时并存,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人们自主创业、主动创业意识薄弱;现有企业满足现状、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现象也较普遍,对二次创业热情不高。二是人才缺乏。有创业激情、能够领办企业的优秀人才总量稀缺,鼓励成才的机制不健全。

(二)创新实力不强。现有中小微民营企业,总体上规模小、实力弱,从事的产业结构较单一,大部分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较低;企业研发投入少,研发能力不强,名牌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发展要素受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有些行业产能相对过剩,原材料、物流、电力和劳动力价格成本不断上升,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不断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小微企业用地难规划、难安置情况也不同程度存在。

(四)管理经营粗放。不少企业缺乏长远发展规划,不注重管理团队、营销队伍和技术人才的培养;用人机制落后,家族式管理模式明显,任人唯亲、职工晋升渠道窄、机会少,薪酬待遇低、劳动强度大,缺乏用工、留人的吸引力。

(五)环境还需优化。我县始终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倡导“二次创业”理念,但在引导扶持服务企业发展方面还存在工作措施待完善、落实力度需加强等问题。办事审批效率有待再提高,园区公共设施不够完善,在服务企业职工生产、生活等方面还存有不便。

三、统筹对策力促中小微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围绕中小微民营企业的设立、成长、壮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搞好引导、扶持、服务,力促其不断进档升级,打造发展经济、解决就业的坚实承载平台。

(一)完善规划促进发展。在继续实施《“xx”中小企业成长规划》的同时,要统筹规划鼓励促进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适时出台全县中小微民营企业专项发展规划,以促进中小微民营企业快速健康成长。县开发区、精细化工园等园区也要科学规划布局,注意为这些企业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要根据产业特点规划小微企业发展园。整体规划设计园内小微企业布局,统筹建设相关共用生产办公设施。借鉴外地经验,引导、培育有能力的投资者兴办多种形式的小微企业“孵化器”,对高科技小规模成长型企业规划建设“加速器”,在项目立项、审批、信贷、供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使小微企业快速孵化成长。要加大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园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健全完善企业集聚的园区配套功能,尤其是增大公交出行密度、合理布点自动存取款机分布,增加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或交通直达线路,方便企业职工生产、生活,提高园区承载企业的服务能力。

民营企业摸底汇报范文 第十九篇

今年是一个没有寒风凛冽飘然落雪的暖冬,不经意间大一半年的时光已悄然离去。初进大学校门,刚刚适应了大学自由轻松的生活,难免有些松散。此时正好通过社会实践来充实乏味的生活,同时检验一下自己这半年年的所学,也来通过在严寒条件下来磨砺自己的韧性,多接触社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改进做好铺垫。

此次我在一家本地铸造厂办公楼进行社会实践,借此机会了解一下民营企业经营生存状况。

就目前而言民营企业拥有较强的时代适应性和市场导向性。我国的私营企业虽然在数量上占有优势、并且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但就单个规模和科技水平来说,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初级阶段。同西方发达国家相较而言,尤其是私营乡镇经济制度发达的意大利等国相比,显得远远落后。比如,整体市场导向型,科学技术研发、转化能力等等。我国的地方私营经济发展较晚,但可以肯定在差距的前提下发展的速度是飞快的。相信在地方和_的引导和扶持下,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山东省临沭县钰阳机械铸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的诚信企业,公司拥有40余台先进的数控车床设备,两座5吨冲天炉,并具有先进的技术、严格的品质管理制度、优质的材料。独特的经营方式和理念,让钰阳机械铸造有限公司形成良好的信誉和品牌知名度,产品畅销。

本厂始终秉承着”诚信为本,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不断追求、勇于创新。多年来以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信誉,赢得了众多客户的认可。

公司原则:质量第一、服务第一、信誉第一、互惠互利

一、注重技术创新

钰阳机械铸造有限公司自企业成立伊始就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这与企业总工程师,技术总监王玉勇老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王玉勇老师平时就非常注重技术的改革创新。于xx年投资成立了钰阳机械铸造有限公司,本着“以科技兴业”的理念王老师亲自筹建了技术研发中心。由于技术中心的建立,企业由开始就应用自主专利技术进行产品生产,与同行相比占有巨大的技术优势。在平时,在企业的研发中心,研究员们就是为解答客户的需求而工作着,并做到了所有问题都能在公司内解决。这就是注重技术研发与创新的优点。技术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二、适应时代发展与接收新媒体

三、战略眼光与人才储备

民营企业摸底汇报范文 第二十篇

我国民营企业信用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及调研结果

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大部分交易都表现为信用交易,信用关系是社会成员之间的基本经济关系。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开放,我国经济已基本上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市场机制开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信用交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主要交易方式。近年来,我国商品的“买方市场”初步形成,为刺激市场需求的扩大,各种信用交易方式不断推出,银行信用贷款、企业赊销赊购和个人信用消费行为日益增多。然而,随着信用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生活中民营企业的信用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了推动政府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促进民营企业改进自身的信用管理,提高信用对民营企业发展的贡献程度,从根本上改善民营企业的信用状况,我们组织实施了本次调研。

在2003年对部分省、直辖市民营企业信用状况进行初步调研的基础上,在2004年度,我们重点对其中3313家民营企业信用状况做了比较全面的调研。(1)全面了解了部分省、直辖市民营企业登记注册的基本信息和信用信息;(2)分析了上述全部信息,从而明确了调研对象。我们选取由自然人股东持股超过51%、注册资本在人民币500万(含)以上、1999年12月31日以前成立或改制为有限公司的民营企业作为主要调研对象。选取了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民营企业3313家;(3)以通过召开小型座谈会、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对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民营企业作了调查,并采集了相关信息;(4)从浙江省、江苏省、天津市选取了典型企业约400家,采集了每家企业的基本信息、资本构成及股东情况、生产经营设施情况、商品购销及支付信用情况、经营和财务情况、经营行为信息等二十几项近百条详细信息,并利用民营企业信用评价系统对这批企业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和评价。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存在着较大的道德风险和信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政策性信用问题,如权钱交易和逃税漏税现象盛行等;(2)市场性信用问题,如利用虚假广告夸大自己产品的效用或功能,或是诋毁竞争对手的声誉,进行不正当竞争等;(3)公益性信用问题,如生产各种质量不过关、技术指标不合格、对人民身体健康有害的产品等。在对典型民营企业的信用评级结果中,占5%的企业是BB级,34%的企业是B级,54%的企业是B级,5%的企业是C级(信用评级与说明见下表)。

信用评级与说明

如前所述,在本次调研中,我们选取的评价对象都是注册资本较大、存续时间较长、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以温州为例,这类企业占温州市全部民营企业的比例不超过10%,基本上是当地甚至全国范围内有相当知名度的企业,然而评价结果表明,即便是这样的典型企业,其信用状况仍不容乐观,这些企业中的大部分信用尚可或信用普通,且无一企业信用优良,那么我国民营企业的总体信用状况也就由此可见一斑了。

造成我国民营企业信用状况总体上较差的主要原因既有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信用的问题、法律法规不完善的问题,也有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而由此引发的民营企业贷款困难等诸多问题,制约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使得其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二、我国民营企业信用状况较差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尤其是一些基层政府信用状况不佳

政府失信,从政府自身来讲,表现在单纯用行政命令来实施领导,或者在行使公共权力时不受法律约束,调查结果显示,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主要是一些政府部门尤其是基层政府“缺位、错位、越位”现象普遍。“缺位”现象主要表现在政府服务不完善、不到位。如一些事情或问题,没有具体的行政部门可以作出具有合法效力和依据的行政决定,一些可以作出行政决定的事情,特别是一些难事、急事,没有正当合法的理由拒绝,又拖延不予办理且不作出解释,以至于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错位”现象主要是政府行政职责不明确。如工作推诿拖拉,不知道自己的部门那些应该做那些不该做,更甚者置社会公众利益于不顾,变行政职能、公益服务为有偿服务,使中介机构行政化、行政机构中介化;“越位”现象则表现在介入经济干涉企业行为。本应由市场、企业做的事,一些政府部门却常常是越位代替包办,对企业、市场进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如有些容易操作、风险小、利润高的项目,政府指定国有企业运营,而那些风险大、利润低的项目用招标等形式吸引民营企业参与,而且有时其中还设置了某些不公平的准入条件。有些政府补贴的项目,特别是关系到百姓日常生活的项目,政府补贴的最终受益者应该是老

百姓,但政府补贴是通过财政途径拨下来的,直接拨给了相关的国有企业,而在同行业为百姓提供服务的民营企业并没有得到补偿等。又如,对企业改制逃债,一些地方政府在讲信用与自身或局部利益出现矛盾时,公开或私下干预法院独立审判权,有的司法部门也不能很好地维护法律尊严、宽容甚至纵容企业逃废金融债务。调查结果显示,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存在一定程度或较为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地方保护不仅导致执法不严,执法不公以及胜诉案件执行难,还有的公然护假、护私甚至护黑,使信用缺失成为社会性顽症。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是一个特殊的经济主体。由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所处的特殊地位,政府的一言一行,对市场经济及其他经济主体的发展和诚信社会的建立产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然而上述现象的大量存在使民营企业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上,而是分散了很大的精力放在与政府及相关人员的打交道上,加之现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产生了民营企业的政策性信用问题、市场性信用问题等。

(二)法律法规不完善

党的_报告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要求“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公平竞争”。要“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目前,限制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主要有:(1)宪法保护私有产权的规定没有可诉性,实体法和程序法还不配套,保护产权的法律框架还不完善,私有产权遭受侵占适用的法律与公有制财产遭受侵占不一致,不同产权的界定和产权纠纷的解决没有制度和相关的技术性规定;(2)尽管有些产业领域国家没有明文规定不准民间投资经营,但由于地区或行业垄断经营的存在,民间资本往往难以进入或者难以充分进入,很多产业在我国加入WTO后已对外开放,但没有明确是否对国内民间投资开放;(3)与市场交易密切相关的《公司法》、《合同法》、《担保法》、《刑法》等法律法规在立法观念和可诉性上,不能为民营企业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等。

(三)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民营企业信用制度落后,信用缺失则是造成企业发展后劲明显不足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1)创业者和负责人自

身素质差,法律意识和信用意识淡薄。据调查了解到,民营企业的创业者和负责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温州市被调查的企业创业者或股东、主要负责人绝大部分是初中和高中毕业生,受过大专以上高等教育的不超过5%,天津市和南京市的也不超过15%。相当一部分的民营企业老总法律意识和信用意识淡薄,很多老总只管做生意,唯利是图,常将政府禁止和限制的规定乃至公众的利益置之不顾。(2)人才机制不灵活,面临着较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一些民营企业家比较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但现实中大多数民营企业却面临着较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他们认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是劳动雇佣关系,只要有高薪就可以招徕到优秀人才,而没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过人才及其人格尊严,多数企业重视经营管理人才的使用,重使用轻培养现象比较普遍,选人标准多着眼于给企业带来短期经济效益的考虑。(3)可利用资源相对缺乏,发展空间受到局限,短期行为明显。据调查,民营企业从属行业大多数为传统行业,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科技含量低,技术改造相对滞后,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且民营企业由于较低的员工素质也制约了企业技术更新改造的基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加之土地资源匮乏、能源和资金短缺等因素,这样的企业发展空间很受局限,一般民营企业的生存周期只有3年多,存继5年以上的大概只有1/20。这造成了企业一般只考虑眼前和短期利益,考虑长期利益少,一些企业只求获取订单数量,不求产品质量,最终无法保证质量。这种做法对企业的诚信构成严重损害,即使企业做成了生意,往往也无法保证货款的回收,导致企业间互相拖欠货款现象屡屡发生,出现了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乃至欺诈行骗等严重失信行为。诚信不足直接导致企业融资困难。一些民营企业本身的商业信誉没有保证,银行担心对他们的贷款无法收回而不予借贷,企业无法融资,发展遭遇瓶颈。根据对典型企业的评价,民营企业获利能力和发展潜力不理想,只有的企业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信用的问题、法律法规不完善的问题、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而由此引发的民营企业贷款困难等诸多问题,使民营企业家对市场的信心明显不足。除了上述指出的民营企业信用问题外,民营企业身份的歧视性待遇和市场准入权利的不平等待遇等因素也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三、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府诚信制度建设,塑造诚信政府

1.增强党的执政意识,强化政府诚信意识。意识形态是能产生极大外部效果的重要资源。先进的意识形态能够大大降低社会运行的费用,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对诚信社会的建立产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备,法制还不完善,市场竞争不完全、不充分。在这种状态下,有些政府工作人员法律意识、诚信意识淡薄,不能很好地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处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既存在可能产生贿赂和不正当竞争与投机行为,也存在把等价交换原则引入国家政治生活而产生的寻租、设租、权钱交易等机会主义倾向。因此,要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_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的精神要求,增强党的执政意识,强化政府诚信意识,让广大党员以对党忠诚、对党负责的意识和行动,把党的意图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依法执政,诚信执政,执政为民。我们建议,把诚信执政写进党的重要文件中,并要求党员干部带头执行。“共铸诚信社会”就能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2.拓宽和健全监督渠道,加强对权力运行的有效制约和监督。只有建立起一个能够对政府的权力进行有效约束监管的制度,才能减少甚至避免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诚信缺失等现象。在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方面,应该包括人大及大众咨询制度,政府工作人员财富与工资收入透明化制度,工作程序的规范化、公开化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依法实行质询制、问责制、罢免制,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健全纠错改正机制,健全公务员制度等。

(二)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协会及其基层党组织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尽快建立完整的、健全的信用机制

1.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协会及其基层党组织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例如,江苏省普遍设立了民营企业协会及其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南京市民营企业基层党支部在民营企业信用建设及其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民营企业协会及其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点是强化会员的守信和维权意识,引导、鼓励民营企业家敬业、再创业,支持、帮助民营企业创优、做强、做大;引导民营企业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制订民营企业信用发展规划;创造条件建立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一套企业成长性的企业价值评价系统,对民营企业信用现状和在未来的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并开展民营企业跟踪调查和聯合征信活动,对一些资信度高、成长性好、有融资需求的民营企业提供及时便利的支持;提出有关的立法建议;建立民营企业失信惩戒机制,合法地对严重失信者施以惩罚,改善民营企业的信用秩序。

2.尽快建立完整的、健全的信用机制。建立一个完整的、健全的信用机制包括:(1)建立信用公开机制。政府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以及工商企业单位等,应该在保护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基础上,实行信用公开机

制,政府要全力保证其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2)建立信用产品供求机制。社会诚信体系的运行需要好的信用系统,信用系统的服务,要通过政府鼓励示范,增强用户意识,培育和形成市场需求。市场中的各种交易行为通过信用产品的辅助决策,达到规避市场交易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目的;(3)建立信用的褒扬机制。包括信用管理部门通过管理,严格关注有失信行为的市场、单位和个人,为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中减少因诚信缺失而提高的交易成本。同时,还要加强新闻媒体对失信行为进行披露和曝光的力度。

(三)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失信惩戒机制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一是要坚持不懈地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偷税、骗税、骗汇、走私等违法活动,查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垄断性行业和公用企业妨害公平竞争的行为,打破部门、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尽快建立和完善全国统

民营企业摸底汇报范文 第二十一篇

过去的一年,我区在市、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振兴*区域经济战略来抓。通过不断解放思想,完善工作思路,构建服务体系,强化服务意识,提供良好服务环境等一系列举措,有力地促进了我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全区民营经济基本现状

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民营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增强。随着资本投入的不断加大,民营企业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到今年6月末,形成了私营企业集团5户(*、*、*、*、*,同比增加1户),私营企业注册资本*万元以上*户(同比增加*户),注册资本*万元以上*户(同比增加13户),注册资本*万元以上65户(同比增加16户)的骨干企业群体。目前,我区私营企业中居前四位的行业是:批发、零售业占*%;制造业占*%;科研、技术服务业占*%;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

(二)民营经济载体不断扩展。占地*平方公里的光荣道科技产业园已完成规划,其中*亩起步区已完成土地整理*亩。*综合大厦6万平方米已经开工建设。意库创意产业园,在第三届中国创意产业年度大奖评选中荣获“最佳创意产业园区奖”。已有*户创意型企业入驻园区,实现留区税收*余万元。调整大胡同地区商贸业态,估衣街提升改造已全部完成,7月12日举行开街大典。*大街易买得超市(*平方米)预计8月27日开业、泛洋大厦快捷酒店和量贩式ktv(*平方米)、*大厦领先医药旗舰店(*平方米)和新春花苑超市(*平方米)等项目,正在陆续洽谈和筹备开业中。结合*公园改造,建设民俗食品街。利用大丰路*万平方米公建带打造民族风情街。利用津酒集团酒文化资源,规划酒文化一条街。*站前商贸商务设施列入规划建设等。

(三)科技型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使更多的民营企业认识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纷纷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或发挥船小好掉头的体制机制优势,积极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通过努力促进技术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科技创新的实施力度,4家民营科技企业申报了*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6个项目申报了创新基金;4家民营科技企业申报了*首批*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重大项目。预计到今年6月末,在册民营科技企业共计*户,缴纳税金*万元。

(四)民营经济成为安置社会就业的重要途径。截止到6月末,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近3万人,同比增长。民营经济成为吸纳社会各界人员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

(五)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为进一步消除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文件精神,加大民营经济工作力度,并在放开领域、放宽条件、放手发展等方面,积极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探索与实践。

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实施全天候开门服务,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服务质量,驻“中心”各审批部门进一步清理、取消、调整合并行政审批事项并做好对市下放审批权限的承接工作,经过清理,共减少行政审批事项6项;推出12项可以在审批大厅当场办结的“立等可取”件。为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

1、不断完善四位一体的机制建设。制定并贯彻落实《民营经济联动机制实施意见》,明确各部门目标责任和职能任务,加大联动与协调力度。每年通过召开民营经济领导小组会议研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通过季度召开民营办工作会议,月度召开民营办常务单位会议,确定各阶段民营经济工作要点、分析民营经济运行状态、沟通各项工作落实情况,推动全区服务民营经济工作的有效开展。

民营企业摸底汇报范文 第二十二篇

根据省文化厅(xx文计函[2009]66号)文件要求,我局就我市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状况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工作,现报告如下:

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日益发展,xxxx市的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以文化娱乐业、音像业、演出业、印刷业、文化旅游业和艺术教育业为主体的文化产业群体。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全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市场趋向持续高速发展态势,已经成为xxxx市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xxxx市民营文化企业以灵活的经营机制和强大的市场扩张能力异军突起,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也获得了丰厚的市场回报。随着民营文化企业的不断扩大,所占的市场份额也日益增多,表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正逐步成为一支“生力军”。这些民营文化企业不仅丰富、活跃了全市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在促进xxxx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扩大就业、涵养税源等方面也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xxxx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构成。此次调查全市共发放调查问卷表120张,回收116张。民营文化企业注册时间在3年以下的有45家,占总数的,注册时间在3—5年的有36家,占总数的,注册时间在6—10年的有34家,占总数的,另有1家注册时间在10年以上的,占总数的。本次调查的民营文化企业大多数为个体性质,有85家,占总数的,私营独资有25家,占总数的,股份有限公司有6家,占总数的。

(三)地域分布。我市民营文化企业大多集中在市区、城区及靠矿区的集镇。这些地区的文化企业起步早,发展也较快,偏远乡镇的文化企业相对就很少,发展也较慢。但是也涌现出了如临涣镇、百善镇、刘桥镇、南坪镇等民营文化企业发展较快的亮点,主要是依靠自身特长,发展民间演出业。调查显示,文化产业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成正比,文化产业发展的差距,充分说明和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总体分析,我市民营文化企业在近5年左右的时间内发展迅速,新注册的企业占总数的70%以上,主要集中于市区和城区,在偏远地区和农村相对较少,分布也不均衡。民营文化企业大多注册资本、营业收入在50万元以下,基本都是家庭式个体经营,尚无法律意义上的治理机构,企业自主创新情况还有待发展。但是,近年来新注册的民营文化企业也有部分投入大、起点高的新型文化企业,大多集中在ktv量贩等歌舞娱乐场所,如阿里巴巴飚歌城、翡翠明珠娱乐会所、聚富圣会自助卡拉ok等,投入规模在400万以上,单个文化企业吸纳就业人员近百人,年营业收入在500万-800万元左右。

在调查中,大多数的民营文化企业业主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持悲观的态度,民营企业业主对未来企业发展持“一般”、“不佳”、“不好说”的态度分别占、和,对未来发展前景看好的仅占。

二、企业融资和资本运营

我市民营文化企业的融资方式目前主要集中在自身积累()和民间借贷()上,银行借贷的比率仅为。民营文化企业存在较大的融资困难,有部分民营文化企业认为是企业资本金不足,找不到担保人,但大多数认为是管理不规范。所有接受调查的民营企业业主都认为各级政府都应该为民营文化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包括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由于民营文化企业自身规模小,大多未介入国有文化企业改制,全市仅有原市电影公司由于企业改制为私营企业,由原公司人员买断经营。

三、企业发展环境

有近八成的民营企业业主对企业发展环境总体评价尚可(很好类占12%,较好类占18%,一般类占66%,较差和差类为0)。但是民营文化企业与国有文化企业相比,在土地使用、专业技术职评、社会保障及劳动用工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在税费方面还存在有关税收减免、奖励不能兑现,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到位和多头收费负担较重等问题,税费压力较大,导致企业运营成本增加,加之市场准入、融资难和人才匮乏等问题制约了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当民营企业遇到麻烦时,首选的解决途径也是找当地政府及主管部门或工商联,仅有的业主选择打官司来解决问题,法制观念淡薄。社会化服务方面主要集中在人才培训(占总数的62%)、信息咨询服务(占总数的42%)、技术服务(占总数的42%)和创业辅导(占总数的42%)。最希望政府部门在政策扶持(占总数的8%)、减少审批(占总数的42%)、人才培养(占总数的34%)、禁止“三乱”(占总数的24%)和提供信息咨询(占总数的20%)等方面提供服务。

就目前调查的状况看,民营企业对当前的社会化服务满意度尚可,较满意率达85%以上。此外,民营企业普遍存在对政府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了解少、信息闭塞等问题。有85%以上的企业认为2009年4月13日公布的《_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对企业发展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

四、存在问题

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促进了文艺繁荣。但是,从我市民营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和较低水平,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还不协调,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与“率先崛起”的发展战略还不适应。

首先是观念陈旧,对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文化产业的地位、作用和认识还不够到位,没有从文化与经济社会的相互联系上来把握文化产业。

二是民营文化企业经营散、规模小。全市文化经营单位虽有700余家,但投资大多在50万元以下,投资100万元以上的经营单位为数甚少,缺少大规模,连锁化的民营文化企业龙头。经营项目与内容单一,文化企业处于经营散、投向乱、规模小、水平低的状态。

三是从结构上看,传统文化产业占较大比重,现代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较慢,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差,经营项目与内容竞相模仿,大多停留在价格、硬件设施等低层次竞争上,缺乏服务内容的创新。

四是从区域上看,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区域不均衡,城市中扎堆,偏远乡镇断档,除部分发展较快的乡镇外,其他偏远乡镇的文化产业发展还未起步,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比较匮乏。

五是融资难。文化产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创意产业”,文化艺术行业人士常常有很多好的创意和想法,但总是缺少资金去实行或包装。大的企业可以继续发展得很好,但更多小企业处在艰难生存的状态,银行的大门几乎不向他们敞开,故民营文化企业只能靠“滚雪球”的办法来壮大自己的企业,这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文化企业的发展。

六是文化产业人才缺乏。目前,民营文化企业经营者大多是初中或高中文化程度,大专以上的学历占比例很少,学文化经营和经济管理专业的几乎没有,加之员工流动性大,影响了民营文化企业的快速发展。

七是信息闭塞。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政府缺乏对民营文化企业的指导和引导,使得民营文化企业对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法规了解甚少。加之文化产业是新兴的产业类型,对新技术和新科技的依存性较大,信息闭塞导致家庭作坊式的文化企业比比皆是。

五、意见和建议

第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展和壮大民营文化企业必须打破传统的束缚,要树立文化经济化理念,把文化产业的发展紧密地同经济社会的进步结合起来,与xxxx在安徽率先崛起结合起来,充分认识“开发文化力,发展生产力”的巨大作用,全面发展我市各项文化产业。

第二、进一步优化民营文化产业发展环境。首先,要建设良好的文

化产业发展环境,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发展民营文化产业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文化产业、共同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氛围。其次,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鼓励发展文化产业的文件精神,结合贯彻落实《_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尽快制定出台新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和推动民营文化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从政策上保证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和民营文化企业的“国民待遇”,推动民营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在市场环境方面,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长效机制,坚决打击盗版、造假等侵权行为,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整顿和规范文化产业市场秩序。

第三,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可将民营文化企业所得税地方分得部分,设立专项资金,创立“民营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扶持重点民办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项目。运用政策性贷款扶持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每年由政府安排的政策性贷款(低息贷款、贴息贷款),将一定比例用于扶持民营文化产业的发展。除了由政府的固定投入外,还可吸引那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个人、企业,甚至国外的资本投资入股。

民营企业摸底汇报范文 第二十三篇

根据市政协要求,我镇政协工作联络组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深入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研讨等形式,就如何又好又快发展民营经济进行了调研。委员们认为,我镇民营经济呈现出加快发展的势头,对促进全镇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渠道、增加财政收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委员们还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就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镇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镇是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和全国重点镇,地处苏**两省、三市交界处。全镇国土面积108平方公里,辖9个村和4个社区,人口万。20xx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财政收入7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80元,出口创汇8816万美元。

**民营经济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发展于90年代。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年来,在政府积极引导下,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民营企业纷纷开展二次创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步伐,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被广泛应用到生产领域,**民营经济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截止20xx年6月底,全镇个体工商户1724家(其中20xx年上半年增长68家,与去年同期增长26%,新发展的个体工商户分别由36名农民、18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和14名企业销售人员发展而来),私营企业414家(其中20xx年上半年增长16家,与去年同期增长20%,新发展的私营企业分别由2名农民、8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5名企业销售人员和1名大中专业毕业生发展而来)。

全镇成长型重点骨干企业上半年发展态势喜人。富华电子销售收入5500万元,同比增减,新上项目投入8000万元,技改投入4000万元,入库税金1261万元,同比增长;天富电子销售收入35964万元,同比增减,新上项目投入5000万元,技改投入3000万元,入库税金210万元,同比增长10%;百盛电子销售收入10272万元,同比增减,新上项目投入4000万元,技改投入20xx万元,入库税金80万元,同比增长39%;英发电子销售收入8142万元,同比增减,新上项目投入20xx万元,技改投入800万元,入库税金176万元,同比增长;兴业科工贸销售收入11532万元,同比增减,新上项目投入1000万元,技改投入400万元,入库税金178万元,同比增长;天星光纤销售收入5670万元,同比增减49%。

全镇产业集群特色明显。目前初步形成了以电子、玩具、光伏、光电、汽车零部件为主导的五大产业,其中,电子产业有企业近700家,围绕回扫变压器和遥控器两个主导产品,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20xx年高压包的生产量在亿只以上,遥控器的生产量在亿只以上,形成了60万只高压包、200万只遥控器的日生产能力,分别占全球零售市场90%和35%的份额。20xx年 电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税收5000万元,被命名为**省电子产业集群专业镇玩具企业43家,去年实现销售5亿元,税收1000万元;光伏企业8家,主要从事单晶硅棒、单晶硅切片、石英坩埚等产品的生产,并正向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等环节延伸,目前有石英坩埚生产设备2台套、单晶炉77台、切片机20台、破方机1台,已形成年产400吨单晶硅、3000万硅片的生产能力。去年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税收1200万元,已被省发改委认定为省级光伏产业生产基地。

光电产业,现有4家企业,主要生产led元器件、led显示屏、led室外照明和城市景观灯等产品,已显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汽车零部件产业,现有企业6家,主要生产汽车、摩托车电子产品以及汽车刹车片、汽油机缸体、汽车铸造件等配套产品,正在形成全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镇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电子企业针对自身研发能力相对较弱的现状,纷纷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部分企业已与中国科技大、合肥三十八研究所、东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30多所国内著名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由他们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研发和管理中遇到的难题。富华、佳华、兴业、华宇、天富等企业还兴办了研究所,进行产品研发,先后开发生产出多功能遥控器、烧录遥控器、可视门铃、微型变压器、微型电视、pc生成软件等新产品。

目前,全镇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市民营科技企业35家,各类科技人员500多人,专利42项,电子产业的研发投入约占销售收入的2%。同时,**的民营企业不断加大项目投资和技术改造,今年上半年,全镇民营企业就累计实施各类项目47个,其中续建项目3个,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个,20xx万元以上的项目36个,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0个,欧达机电娱乐器材、安尔达汽油机缸体、恒盛医疗器材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投产。截止6月底,全镇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和 %;实现工商税收3199万元,增长20%。

二、镇党委政府加快民营经济又好又快的做法

第一,抓规划引导。

镇紧密联系**的产业基础,已先后编制了**镇电子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省光伏产业(**)基地发展规划。去年上半年通过专家评审,今后,将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根据产业发展情况,适时修编和完善规划,力图通过规划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引导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提升电子、光伏产业发展水平,实现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二,抓难题破解。

与其他地方一样,xx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也遇到了用地指标难、融资难、招工难、人才缺乏等发展瓶颈问题。为打破瓶颈制约,在用地指标方面,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每年置换用地面积100公顷以上;在融资方面,加大与金融部门的联系,每年新增融资额度1亿元以上;在人才培养方面,每年出资聘请专家对企业老板、中层干部分别培训两次以上,组织外向型企业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参加各类高级工商管理培训班,去年政府补贴12名企业老板各1万元参加南京大学emba培训班;在人才引进方面,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帮助外向型企业招聘优秀管理人才,去年补贴8家企业各1万元;在招工方面,充分发挥电子商会和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职能,帮助企业招工。

第三,抓平台建设。

民营企业摸底汇报范文 第二十四篇

政协委员对民营企业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协要求,我镇政协工作联络组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深入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研讨等形式,就如何又好又快发展民营经济进行了调研。委员们认为,我镇民营经济呈现出加快发展的势头,对促进全镇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渠道、增加财政收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委员们还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就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镇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镇是“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和“全国重点镇”,地处苏**两省、三市交界处。全镇国土面积108平方公里,辖9个村和4个社区,人口万。20xx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财政收入7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80元,出口创汇8816万美元。

**民营经济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发展于90年代。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年来,在政府积极引导下,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民营企业纷纷开展“二次创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步伐,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被广泛应用到生产领域,**民营经济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截止20xx年6月底,全镇个体工商户1724家(其中20xx年上半年增长68家,与去年同期增长26%,新发展的个体工商户分别由36名农民、18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和14名企业销售人员发展而来),私营企业414家(其中20xx年上半年增长16家,与去年同期增长20%,新发展的私营企业分别由2名农民、8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5名企业销售人员和1名大中专业毕业生发展而来),其中工业企业和加工制造个体户922家(企业372,个体550),从事电子及相关产业的企业就达752多家。到20xx年6月底,全镇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46家(比20xx年底112家增长31%),超1000万元的95家,超亿元企业9家,拥有7家省级企业集团,83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38家企业通过美国ul和欧盟ce认证,企业注册商标超过300件。民营企业20xx年上半年销售收入381050万元,与去年同比增长,上半年新上项目投入55400万元,比上年同比增长,上半年扩建技改投入32600万元,比上年同比增长。目前全镇有100多家企业从事对外出口生产经营业务,69家企业拥有进出口自营权,20xx年出口创汇亿美元,20xx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下降到8816万美元,今年1—5月出口形势回升,实现出口3838万美元,同比增长。

全镇成长型重点骨干企业上半年发展态势喜人。富华电子销售收入5500万元,同比增减,新上项目投入8000万元,技改投入4000万元,入库税金1261万元,同比增长;天富电子销售收入35964万元,同比增减,新上项目投入5000万元,技改投入3000万元,入库税金210万元,同比增长10%;百盛电子销售收入10272万元,同比增减,新上项目投入4000万元,技改投入20xx万元,入库税金80万元,同比增长39%;英发电子销售收入8142万元,同比增减,新上项目投入20xx万元,技改投入800万元,入库税金176万元,同比增长;兴业科工贸销售收入11532万元,同比增减,新上项目投入1000万元,技改投入400万元,入库税金178万元,同比增长;天星光纤销售收入5670万元,同比增减49%,新上项目投入20xx万元,技改投入1000万元,入库税金109万元,与去年同期127万元减少18万元,同比减少,但是下半年形势很好,预计全年税收将有大幅度提升;华宇电子销售收入9273万元,同比增减,新上项目投入1200万元,技改投入600万元,入库税金102万元,同比增长 %,但是下半年形势不容乐观,主要是工人流失严重,有部分生产线没有运转。

全镇产业集群特色明显。目前初步形成了以电子、玩具、光伏、光电、汽车零部件为主导的五大产业,其中,电子产业有企业近700家,围绕回扫变压器和遥控器两个主导产品,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20xx年高压包的生产量在亿只以上,遥控器的生产量在亿只以上,形成了60万只高压包、200万只遥控器的日生产能力,分别占全球零售市场90%和35%的份额。20xx年 电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税收5000万元,被命名为“**省电子产业集群专业镇”;玩具企业43家,去年实现销售5亿元,税收1000万元;光伏企业8家,主要从事单晶硅棒、单晶硅切片、石英坩埚等产品的生产,并正向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等环节延伸,目前有石英坩埚生产设备2台套、单晶炉77台、切片机20台、破方机1台,已形成年产400吨单晶硅、3000万硅片的生产能力。去年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税收1200万元,已被省发改委认定为“省级光伏产业生产基地”。光电产业,现有4家企业,主要生产led元器件、led显示屏、led室外照明和城市景观灯等产品,已显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汽车零部件产业,现有企业6家,主要生产汽车、摩托车电子产品以及汽车刹车片、汽油机缸体、汽车铸造件等配套产品,正在形成全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镇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电子企业针对自身研发能力相对较弱的现状,纷纷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部分企业已与中国科技大、合肥三十八研究所、东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30多所国内著名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由他们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研发和管理中遇到的难题。富华、佳华、兴业、华宇、天富等企业还兴办了研究所,进行产品研发,先后开发生产出多功能遥控器、烧录遥控器、可视门铃、微型变压器、微型电视、pc生成软件等新产品。目前,全镇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市民营科技企业35家,各类科技人员500多人,专利42项,电子产业的研发投入约占销售收入的2%。同时,**的民营企业不断加大项目投资和技术改造,今年上半年,全镇民营企业就累计实施各类项目47个,其中续建项目3个,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个,20xx万元以上的项目36个,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0个,欧达机电娱乐器材、安尔达汽油机缸体、恒盛医疗器材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投产。截止6月底,全镇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和 %;实现工商税收3199万元,增长20%。

二、镇党委政府加快民营经济又好又快的做法

第一,抓规划引导。镇紧密联系**的产业基础,已先后编制了“**镇电子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省光伏产业(**)基地发展规划”。去年上半年通过专家评审,今后,将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根据产业发展情况,适时修编和完善规划,力图通过规划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引导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提升电子、光伏产业发展水平,实现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二,抓难题破解。与其他地方一样,**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也遇到了用地指标难、融资难、招工难、人才缺乏等发展瓶颈问题。为打破瓶颈制约,在用地指标方面,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每年置换用地面积100公顷以上;在融资方面,加大与金融部门的联系,每年新增融资额度1亿元以上;在人才培养方面,每年出资聘请专家对企业老板、中层干部分别培训两次以上,组织外向型企业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参加各类“高级工商管理培训班”,去年政府补贴12名企业老板各1万元参加南京大学emba培训班;在人才引进方面,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帮助外向型企业招聘优秀管理人才,去年补贴8家企业各1万元;在招工方面,充分发挥电子商会和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职能,帮助企业招工。

民营企业摸底汇报范文 第二十五篇

关于民营企业涉诉案件的调研报告*

赵光强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在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国的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比较强的发展过程,其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从“不宣传、不鼓励、也不急于取缔”到“计划经济有益的必要的补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直至要“大力发展”;人们对它的看法也经历了从歧视、藐视到不可小视并要高度重视的认同过程。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和扶摇成长,迄今,民营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贡献率已占到了三分之二以上,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以我市为例,截至2003年底,我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已达亿元,同比增长,占GDP的比重达到[1]。在全市20个区市县中,武侯区又是民营经济增势最为强劲的区域。资料显示,今年1-6月,武侯区个体私营企业总数达万户,比去年末增长;民营企业完成税收亿元,同比增长,占全区总税收的,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3%。上半年,武侯区民营经济增加值已达亿元,同比增长,高出地区生产总值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达到 [2],成为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力军,其综合发展情况名列全省180个区市县之首[3]。

民营经济的大发展,不但大大增强了我区的经济实力,发挥了我区的体制优势,推动了我区的科技进步,而且在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技术创新、培育聚集人才、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从改革中破茧而出的民营企业在享受高速发展喜悦的同时,仍在不断接受市场风雨的考验和洗礼中面临着各种认识误区、法律障碍和体制束缚,特别是大量纷争的出现,反映出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现象仍相当普遍和严重,亟待有力的司法保障和优质的法律服务。因此,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不仅是人民法院贯彻党的_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人民法院树立科学发展观,服务于中心工作和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迫切需要。有鉴于此,我院立足武侯区的区位优势,成立了以于嘉川院长为负责人的重点调研课题组,开展了针对民营企业涉诉案件的专项调查研究。在为期4个多月调研活动中,我院先后走访民营企业30余家、与区经贸局和区工商联联合发放“民营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及法律问题”问卷调查表120余份、召集民营企业家和办案法官举行座谈交流会5次、调取并研讨典型案例70余件,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初步掌握了民营企业涉诉案件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调查掌握的情况,并以我院2003年调处的各类民营企业涉诉案件为考察对象,现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二、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概念的先行廓定

遍查我国现行有关企业的法律规定,其间不曾有民营企业的称谓,既有政策性文件中也难觅民营企业的定义,特别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无论是政府职能部门,还是办案法官甚至民营企业自身,都难以对民营企业的概念作一个科学的、确定地解释。为此,我们有必要从法律的视角对其进行基本廓定,一方面为我们大力倡导的依法保护和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找到一个明确对象,另一方面也为我们以下的实证表述和理论分析提供一个讨论平台。

从经济发展的总体过程考察,民营企业概念最初事实上是作为与国营企业相对应的企业形态出现的。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这种改革模式的确立,国营企业逐渐被国有企业所取代,但民营企业这个概念却不但独立保存了下来,而且内容还不断丰富并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目前,学界对民营企业概念的界定并无统一认识,有的依据的是企业的所有制性质、有的依据的是企业的经营模式、有的依据的是企业的资本构成、有的依据的是企业的产权关系,不一而足。尽管如此,从产权和企业理论的角度看,民营企业作为按照商业原则和市场规则运作的微观经济组织,其基本特征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1)民营企业一定是以盈利为惟一目标并完全依市场原则来运作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2)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形成是建立在纯粹经济利益关系基础上的,这种建立在产权关系和产权制度基础上的治理结构基本能够代表各方出资人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会形成较为合理的约束和监督制度;(3)民营企业拥有较为灵活的内部用人和分配激励机制,能够保持与市场机制的自然和谐,并在追逐利润最大化动力的驱使下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不断的技术创新[4]。由此可见,民营企业是一种与国营企业相对的新型的社会所 有制形态,它在概念上既不完全等同于个体私营企业,同时也不完全排斥国有企业。

但是,要想给民营企业下一个准确的定义,特别是要给出非常严谨的法律上适用的概念,却是一件人之难能的事情,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民营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前法治社会环境下的产物,难以与逻辑严密的法律体系很好兼容。因此,在不能以精炼之词对“民营企业”进行客观、科学描述的情况下,我们也只能采取扣除法,逐一罗列各种组织形式的民营企业:广义的民营企业是指除国有和国有企业控股或由其运营的企业以外的其他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包括内资民营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内资民营企业又由以下几部分构成:(1)私营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2)股份制企业;(3)城乡集体企业;(4)改制后的国有企业、乡镇企业;(5)非国有控股企业;(6)非国有控制的企业,如被租赁、托管出去的国有企业。由于外资企业由单独的法律法规调整且适用的很多法律法规都高于内资企业(尤其是民间投资的待遇),所以在通常情况下所称的民营企业都是指不包含外资企业在内的狭义的民营企业,而民营经济则系各类民营企业的总称。

需要说明的是,从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趋势看,将来除了少数特殊行业和特殊领域以外,各种经济形式将在平等竞争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交织,形成大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按所有制划分企业性质的传统分类将变得越来越困难,并将逐步被世界通行的按财产组织形式来划分企业类型的办法所取代。按照这个发展趋势,将来的企业都应当是民营企业,将来的经济都应当是民营经济[5],即使在特殊行业和特殊领域中存在的纯粹的公有制经济,也将会按照法治社会的财产组织形式,采用特殊法人等企业形态来界定所有者、管理者与劳动者各方的权利和责任,即采用民营化的管理方式[6]。这也正是我们要加快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要义。

三、民营企业涉诉案件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一)民营企业涉诉案件发生频繁

近几年来,在我院每年受理的各类诉讼案件总件数中,民营企业涉诉案件一直占相当高的比例。据统计,2003年,我院受理各类诉讼案件共计5677件,其中民营企业涉诉案件2040件,所占比例接近36%,涉案的民营企业多达1100余家,涉案标的额约亿元。在全部民营企业涉诉案件中,民商事案件1008件,占所有涉诉案件的,涉案标的额约亿元;执行案件1003件,占所有涉诉案件的,涉案标的额约亿元。如果把涉案民营企业全部置于武侯区范围进行测算,则一年中平均每30家民营企业就会遭遇一起诉讼。由此可见,我院每年受理民营企业涉诉案件的数量非常多,民营企业“官司缠身”的现象十分突出。

(二)各类合同纠纷占绝大多数

合同纠纷是民营企业涉诉案件的主要表现形式。2003年,我院共受理民营企业涉诉的各类合同纠纷962件,占民商事案件总件数的。在各类合同纠纷中,民营企业涉诉案件在案件类型上又呈现出相对集中的态势,其中以买卖合同纠纷为最多,共计422件,占合同纠纷总件数的,其次分别为借款合同、服务合同和建设工程合同纠纷,分别为160件、79件和67件,各占合同纠纷总件数的、和。而借款合同纠纷中,因民间借贷引发的就有132件,占,向金融机构贷款引发的16件,占10%。此外,我院还受理了民商审判中较为常见的劳动争议案件57件、经营合同纠纷41件、承揽合同纠纷34件、租赁合同纠纷21件。从总体上看,虽然除合同纠纷之外的其他案件所占比例不大,但案件数量却并不少,其中尤以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为甚,共计42件,大都因道路交通事故或工伤事故引发。

(三)群体性纠纷呈明显上升趋势

群体性纠纷增加是我院近几年受理案件的一个显著特征,这在民营企业涉诉案件中也有较为明显地反映且主要集中于借款合同纠纷、物业管理合同纠纷和劳动争议案件中,例如文氏物业公司120人物业管理合同纠纷、天川公司89人追索民工劳动报酬纠纷、豪斯电子探测公司61人借款合同纠纷、向阳房地产建筑工程公司39人股东会议召集权和名誉侵权纠纷等。此外,从2000年至今,我院还陆续受理了分别以金岛实业公司和建设开发公司为被告的非法集资案件,其涉及集资户多达1600余户,集资金额5500余万元。这些案件都具有人数众多,矛盾激化,难以及时有效审理或执行等特点,其处理不仅直接涉及到众多民众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关系到涉诉民营企业的发展甚至生存,稍有不慎就极易诱发不稳定事件。

(四)新类型案件大量出现且适用法律困难

新类型案件大量出现是民营企业广泛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必然结果,这类案件由于面临法律法规调整范围的空白且无审判实践经验的积累而在处理上备感困难。例如天歌股份集团公司与和君创业管理咨询公司等股东大会召集权纠纷,虽然《公司法》对临时股东大会召开的情形进行了规定,但因缺少有关程序设置和法律责任的内容 而导致我院在认定临时股东大会召集权归属及其效力问题上无章可循[7]。又如,在物业管理合同纠纷中涉及到的业主委员会民事主体资格的问题,诉讼中对其究竟属法人组织,还是非法人组织,抑或是既非法人也无独立诉讼主体资格的一般组织存在着不同认识。再如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有关股东身份的确认,是属于与其他股东的争议还是及于股东与公司之间。其他还有诸如“戴帽企业”、畸形公司[8]法人人格的否定问题等等。这些都反映了民营企业和人民法院在社会转型时期,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而调整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相对粗疏与滞后时所面临的窘境。

(五)民营企业既是侵权人又是被侵权人

在异常活跃的经济活动中,民营企业因各种原因在其自身合法权益不断遭受侵害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致他方权益受损,扮演着既是侵权人又是被侵权人的双重角色。据不完全统计,在各类涉及民营企业的民商事案件中,民营企业作为原告的占,作为被告的占;而在执行案件中,民营企业作为申请人能够完全实现自己合法权益的仅为,其作为被执行人能够全面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的尚不足50%。经济往来中“三角债”的出现更凸显了民营企业既作为侵权人又作为被侵权人的特点,例如我院受理的9名原告起诉中海贸易公司的买卖合同纠纷,涉及货款共计124万元,而同期该公司起诉另外7家单位拖欠其货款的金额就达329万元。表现在案件类型上,民营企业在因收费引发的物业管理合同纠纷中几乎全胜,而在其作为债务人的借款合同纠纷中又无一例外的全败。

(六)中小民营企业涉诉较多且难以享受法律援助

在各类民营企业涉诉案件中,80%以上的民营企业都属于中小企业[9],这主要是因为大型民营企业相对而言都比较重视企业化治理,产权制度清晰,企业管理规范,具有更为明显的法律意识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懂得如何更好地依法管理、经营并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故其发生纠纷的可能性远低于中小民营企业。在因未签订书面合同而引发的纠纷中,涉诉中小民营企业占96%即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但是,作为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组织要素,中小民营企业在面临大量纠纷的情况下却难以享受到必要的法律援助。经走访了解,司法行政机关对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法律援助的数量少之甚少,即使是人民法院实施的司法救助也因囿于相关制度的不完善而难以惠及。据统计,2003年我院共为1036件案件的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万元,其中针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尚不足1%。由于这类民营企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难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往往成为市场经济主体中的“弱势群体”而时常陷于流年不利、积重难返的境地。

四、民营企业涉诉案件反映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民营经济的发展在总体上讲是快速、持续、健康的。这些成果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党的政策,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民营企业频繁涉诉所暴露出来的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

1、观念和认识的滞后。长期以来,受“姓资姓社”传统观念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对民营经济作用的认识上,一些人无视其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的事实,仍将民营经济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置于“拾遗补缺”的位置。有的还认为,民营经济难以与社会主义制度完全相容,不能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基础,只能是一种“边缘性经济”,大力发展会冲击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有的甚至片面渲染一些消极因素和个别案例,如宣扬民营企业“原罪论”,在现有贫富分化加剧的情况下,煽动公众的仇富情绪,从而为民营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障碍。正是在这种陈旧的思想观念支配下,人们对民营经济重要性的认识普遍存在着“上热、下凉、中梗阻”的现象,而对民营企业只保持“远距离微笑”的问题也迟迟难以得到彻底的解决。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最典型的就是:一些职能部门和具体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对民营企业伸手多、支持少,难以使其感受到宽松的创业氛围,尤其是在纷争出现时,国有企业多有政府领导协调、主管部门呵护、行业协会斡旋,可谓关怀备至,而对民营企业面临的相同窘境,这些部门和人员却认识不到民营企业同样是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基石,不仅解纷手段单一,工作方式粗暴,而且在处理上多是“口欲言而嗫嚅,足将行而趔趄”,被逼无奈时也总是以模棱之语搪塞,由此造成民营企业或投诉无门,或官司缠身,耗散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有的更是抱着“你发展,我收税;你破产,我不管”的态度对待民营企业,表现出极端的功利主义色彩和强烈的政治投机心理。因此,观念和认识上的不适应导致对民营经济的发展重视不够,具体措施难以落实,并使其在社会宏观经济发展中始终处于被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政策环境的不平等。同国有企业相比,同外资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总体上得到的仍然是“次国民待遇”。在此,我们姑且不论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土地征用、税收减免、社会保障等方面所受的诸多限制,单是就融资环境本身就可见民营企业遭遇的种种不公平。调查表明,相当部分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靠的是经营积累和民间借贷,而不是银行贷款[10]。这除了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外,还由于在以规范化方式取得银行贷款(间接融资)的过程中,民营企业也遇到门槛过高,前置性审批复杂等阻碍;而在以上市和发行债券为主要形式的直接融资方面,又存在融资渠道狭窄,政策缺乏公平性等问题[11]。正因为此,一方面,为了取得在正常情况下无法取得的社会资源和收益,一些个体私营企业在成立之初就戴“红帽子”(集体、乡镇企业)、穿“洋外衣”(三资企业),而个别民营企业则采取了向权力靠拢的变通选择,由此不仅造成民营企业身份的“错位”,而且导致大量权利寻租与民营企业有染,给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无法预见的法律风险和隐患。例如武侯区冷冻食品厂借贷纠纷,本院审理后认定该厂名为集体实为私营,其与被告赖某之间属于合伙关系而非借贷关系,据此判决其败诉,该厂业主也因企业性质“名不副实”而遭致巨大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当民间借贷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主渠道时,一旦赖以生存的资金链或信誉机制发生危机,民营企业就会陷入大量纷争,更何况“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合法的民间借贷”只有一线之隔,一旦越界或稍有不慎,就可能身陷囹圄。建设开发公司和田芳华因集资诈骗罪被我院分别判处罚金和有期徒刑正是其“误入禁区”带来的悲剧。因此,仅从融资难这一点来看,“一视同仁,平等竞争”的政策原则尚未得到具体的落实。

3、政府职能的错位。政府作为市场的“守夜人”,其主要职能在于确保市场机制在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如果企业制度和自由交易没有保障,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就不复存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表面上看似一种微观企业行为,但其实质却与政府怠于履行产权保护、市场规范等不无关系。调查得知,以民营企业为原告的204件买卖合同纠纷,与买方企业产生的高达(主要是不付款或延迟付款),与供货方产生的占(主要是供货不及时或质量低劣),标的额3000余万元,可谓触目惊心。政府在一些方面“缺位”的同时,在另一些方面又常常“越位”,表现之 一就是不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随意变更市场规则,使得民营企业常常感到无所适从,个别企业要么追求短期利益,要么进行违规操作,从而导致企业难有更大发展,市场信誉也迟迟不能建立。在随处可见的道德风险中,纠纷频发也就在所难免。模具厂房屋租赁纠纷,政府有关部门先是同意其将厂房改建为农贸市场,并使企业与几十户商家签订了多年期租赁合同,后又以城市建设为由决定征用该地段,但却在已封户冻结的情况下仍向企业和商家颁发了市场登记证和营业执照,导致商家因巨额投资无法收回而与企业发生群体性纠纷,双方结果两败俱伤。此外,在行政执法中,个别政府职能部门不依法行政,各种行政不作为和行政乱作为时有发生,还有的职能部门重许可,轻监管,对违法违章行为不及时纠正,甚至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严重影响了行政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影响了经济、社会生活的稳定,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再者,受地方财政的约束和部门利益的驱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通常更有理由偏向本地区及本部门的生产者而造成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盛行,这样不仅助长了不正当竞争和假冒伪劣等行为,更严重的是使得公正司法成为一句空话。

(二)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自身因素

1、战略决策缺乏理性。当前,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采取的都是家族(长)式的管理模式[12]。这种管理模式在企业创立和发展初期,特别是在机会主义市场条件下尚较为有效和实用,但当企业规模进一步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时,这种管理模式就会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局限和不足,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企业缺乏来自内、外有效的监控、反馈和制约,凡事一人独断,使得决策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同时,家族(长)式管理的随意性也极易造成企业经营决策的浪漫化、模糊化和非科学化倾向,即企业决策不注重效益,只追求效应,决策过程只凭“大概”、“可能”、“估计”、“大致”等非理性判断,由此造成的结果必然是企业战略决策的失误。例如,涉诉的万盛隆贸易公司仅是一家从事沥青和化工原料销售的家族式民营企业,为追逐利润,在未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进行深入市场调查和研究分析的情况下贸然进行河道沙砾石的开采并作为发包方与他人签下标的额近50万元的《承包协议》,最终因资金不足,无力履行付款义务而酿成纠纷。还有一些民营企业因缺乏对企业发展的长期规划和理性思考,或迷信公关、广告和促销,或不顾自身实际进行盲目扩张,从而引发纷争甚至导致企业衰败,如因拖欠工程款被起诉的赵老四火锅餐饮管理公司、航空港建设工程公司,因房屋租赁纠纷被起诉的宏海电光源公司等,都是这方面较为典型的例子。

2、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大都发端于农村中的专业户或城市中的个体工商户,受各种因素影响,他们进行管理的方式多为家族式的和粗放式的,往往较少运用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和手段而更加习惯于凭个人感觉和经验对企业进行管理,许多企业因此连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都不具备。众所周知,家族和企业所关注的目标是不同的,家族更偏向于情感的稳固和内部的和谐,而企业则更偏好业绩的提升和对外的应对;家族伦理是极其含糊和暧昧的,而商业原则却讲究泾渭分明,若以人情和经验代替制度,以伦理规范代理行为规范,其代价必然是管理的漏洞、亲情的失落和经济的损失,甚至还可能是企业的破产倒闭。民营企业频发劳动争议,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未建立规范合理的用工制度;而在多起非国有企业申请破产还债案件中,大部分都是因管理手段落后,尤其是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而造成管理混乱、经营无序所致。由于经营管理水平普遍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有相当多的民营企业管理家族化与专业化的矛盾、文化素质与管理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现在一些民营企业在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过度,但家族(长)式管理模式遗留的人治化管理传统仍根深蒂固,即使有的民营企业貌似建立了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及运营方式,但终因缺乏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中的民主理念,其经营管理仍在低水准中运行,所暗藏的危机同样不容忽视。

3、治理结构不尽合理。尽管在理论上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能够做到合理[13],但因我国民营企业尚未经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改革,由此造成民营企业治理结构模糊、不规范甚至虚化的情形大量存在,现实中主要表现有:一是在经营者作为企业出资人的情况下,经营者往往独揽大权,使企业兴衰全系于个人胆识与魄力,导致企业缺乏有效的决策机制与权力分配。即使实行了股份合作,经营者一般也是一股独大、身兼三职(大股东、董事长、总经理),由此导致总经理职权强化,削弱了董事会的职权。二是在一些公司企业中,董事会作用弱化,权限不明确,决策和监督意识和能力普遍较弱,运行程序也不规范,董事会难以进行有效的集体决策,难以对经理层实施有效制约,监事会则更是无足轻重,流于形式。三是在经改制转型过来的企业中,董事会、股东会成员多为本企业职工,更加习惯于旧体制下厂长(经理)的领导,主人意识和议事能力不强,普遍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治理结构的缺陷还突出反映在企业的产权关系上。民营企业有的在创业之初就未对产权进行清晰界定,有的在股权变更后未依法进行工商登记,有的则仍戴着特殊历史发展时期的“红帽子”,从而造成企业做大的蛋糕在归属问题上显得不清不楚。正是在治理结构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从而导致大量民营企业无法秉承现代企业制度的理念,各类股权纠纷、经营权纠纷、产权纠纷层出不穷,极大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法律意识有待加强。民营企业侵权与被侵权事件时有发生,这固然与其从草根起家的历史特质和我国深刻而漫长的人治传统有关,但民营企业自身法律意识的淡薄却不能不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内部管理上,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不但不重视制度建设,而且忽视企业法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尽管的民营企业都设置有常年法律顾问,但其聘请的目的多是事后纷争的解决,而不是事前风险的预防。由于法律服务没有渗透到企业发展进程的各个环节,从而使得法律隐患难以得到及时排解,一旦爆发便会导致法律危机。在经营过程中,很多民营企业衷情于交易习惯而不屑遵守规范化的市场行为模式(如合同法中对承诺、要约行为方式的设定等),他们有的不签订书面合同;有的在签订合同时不审查对方主体资格、履行能力及代理权限;有的滥用表见代理制度,将标的物交与合同无关人员;有的合同条款不具体、 不完整,缺少履行期限、违约责任等实质内容,由此引发纷争也就在所难免。而在诉讼中,一些企业基于“家丑不外扬”心理,不邀请或聘请律师出庭代理,自身因难以掌握诉讼规则而造成攻防力量失衡,最终遭遇败诉的结局;也有个别企业不考虑诉讼成本,在未寻求更为经济和便捷的纷争解决方式情况下贸然起诉,导致企业“赢了官司输了钱”。在缺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的同时,民营企业另一方面却存在大量违规操作和违法经营的现象,例如企业间相互拆借资金,超范围从事经营活动,擅自进行建设工程的转包、分包,不按照公司章程召开股东大会,侵犯商业秘密,违反竞业禁止等。特别是在房地产开发领域,民营企业“踏着法律边缘走路”的现象十分突出,主要表现有:(1)隐瞒无开发资格或无相关许可手续的事实,通过广告或其他途径进行虚假宣传;(2)通过定式合同恶意搭售商品房,在房屋面积增大时要求购房人补足差价款;(3)建设过程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造成房屋质量不合格;(4)单方面变更规划设计方案或无端延期交房;(5)楼盘抵押后不告知购房人致使分户产权迟迟不能办理;(6)虚构买受人以按揭形式出售滞销房屋以套取银行资金;(7)不按合同或承诺完善各类社区配套设施;(8)再次出售业已销售的商品房,造成“一房二卖”,等等。正是由于普遍性的缺乏法律意识,不但使企业合法权益的保障长期显得难以企及,而且使得其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质疑和诟病。

5、信用危机亟待解决。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信用经济。企业信用不仅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基础,更是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的生命线。然而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信用状况却普遍令人堪忧,他们中有的炮制假资料、假帐目、假广告,以骗取投资人或消费者信任;有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挤占高品质商品的市场份额;有的进行商业贿赂、合同欺诈、低价倾销,实施不正当竞争;有的出尔反尔,变化无常,随意更改和破坏交易规则;有的转移、隐匿、出卖或者毁损财产,以达到逃废债务的目的等等。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是其产生信用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欠缴职工社会保险费、故意拖欠职工工资的现象十分严重。以目前社会广泛关注的拖欠民工工资为例,有关资料显示,仅2003年一年,我市个体私营企业拖欠民工工资总额万元,占同期成都市劳动监察大队受理民工工资纠纷总额的,占拖欠工人工资总额的,被拖欠工资的民工人数多达9880人[14],严重侵害了民工合法权益。此外,一些民营企业主不注重个人素质的提高,个别人甚至长期身处“用损害良心的方法赚钱,用损害健康的方法花钱”的混沌之原,最终导致个人声誉丧失殆尽,企业信用也岌岌可危。这些行为一方面造成了严重不良的社会后果,另一方面也大大毁坏了民营企业自身的信誉。民营企业频繁涉诉,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而从更深层次上看,民营企业遇到的种种歧视性政策和“次国民待遇”,也不能不说与其较差的信誉有一定关系。

(三)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立法和司法因素

1、立法方面存在缺陷。到目前为止,国家有关民营经济的利益和权益保护的法律还相当零散,缺少一个以稳定的规章制度为基础的管理体系,有关维权的制度也不成系统,缺乏统一性且不同地区执行的力度相差很大,很多好的政策经常是到了基层就被扭曲或难以执行,一些纠纷的异地处理更是十分困难。而从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看,有的比较重视细节问题,如注册、税收、减免费用等,较少涉及民营企业真正所需要的公平竞争环境和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的待遇,因而治标不治本;有的则内容空泛,一般性提法较多,造成实践中操作不便。例如已执行10多年的《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其中对私营企业的权利和义务规定得比较笼统,特别对保护其合法财产和其他权益的规定相当薄弱,当个体私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权益被侵吞、受损害或出现经济纠纷时,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其次,在转型时期,对社会生活中大量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立法因具有一定滞后性而使得法律制度的缺位成为一种长期普遍的常态存在。比如,民营企业在兼并重组过程中的法律保护问题,因缺少制度安排与设计,民营企业因非市场因素导致挫败甚至遭受重大损失的案例就时有发生。再如,我国目前的法律援助制度仅将援助对象限于经济困难的自然人和特殊案件的当事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等新社会阶层中经济贫困者的存在,忽视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中小民营企业处于社会弱势地位、合法权益经常受侵犯的现实,使得他们在纠纷发生时难以享受到必要的法律援助。第三,法律制度的不平等也反映了当前对民营经济的保护不够。譬如在刑事法律制度中,个人私吞企业资金,在国有企业中就按贪污罪论处并可以处以死刑,而在私营企业中则只能判挪用资金罪且只能判处徒刑,因为国家的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在破产法律制度中,全民所有制企业有专门的《破产法》予以保护和调整,而非全民所有制企业则只能适用《民事诉讼法》仅有的8个高度原则化和抽象化的条文。法律上的不平等对待塑造了整个社会对民营企业不尊重的观念和行为,势必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并无益于民营企业生存环境的改善。此外,在已制定的法律法规中,新旧法律法规之间衔接存在问题或者规定不合理的情况大量存在,如《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中对设立公司的要求与《公司法》不一致,《公司法》中关于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不仅比发展中国家高,而且比发达国家高,等等,不胜枚举。调研中一些人还指出,在我国制定的与企业有关的法律制度中,没有任何针对“民营企业”的明确规定,由此造成的必然结果就是民营企业没有相应的法律地位,其法律的尊严和秩序的保障难以得到具体的落实。

2、司法职能发挥不足。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司法对社会利益关系的规范、引导、调节和保障作用,对于维护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民营企业体制中的深层次矛盾和企业与外部之间各种利益的冲突不断的通过诉讼的形式反映到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中来,广大民营企业更加离不开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和高质量的法律服务。然而在现实中,司法职能的发挥却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1)审判工作缺乏效果意识。部分人没有从司法效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就案办案、死抠法条,不能妥善处理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关系,造成“三个效果”严重脱节,从而引发消极影响。例如在民营企业涉诉的破产、安置、劳动争议等案件中,个别人以民营企业没有主管部门,没有行业归口,在处理时不注意沟通协调,不注意调动各方力量,不注意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最终因处理不当导致其超出民事纠纷范围而演变为群体性事件。还有的对适宜公开的典型案例或不依法进行公开宣判,或不积极进行法制宣传,造成审判活动只停留于个案处理而难以达到震慑其他违法份子、规制类似不法行为的效果。(2)不能正确适用法律。准确理解和把握立法本意,不得曲解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是法律适用的一项基本原则,但实践中却有些人不注意把握法律的精神实质,片面的、机械的理解和适用法律,从而导致案件处理有失偏颇。如在无效合同的处理上,个别人不考虑执行的可能性和对当事人生产经营和生活带来的影响,一概判令当事人相互返还财产,造成操作不便、成本高昂不说,还极有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在处理工程欠款纠纷中,有的人不是以合同约定而是以 审计结论作为工程造价的依据,不仅造成对民营企业事实上的不公平,而且严重违背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3)缺乏平等保护观念。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它以市场主体的人格独立和社会平等为基础,要求法律除了拥有最高权威以外,还必须奉行主体平等、权利自由观念,而这种观念反映在审判工作中,就是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主持正义,做到公正不偏,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在实践中,有的人对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却不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当民营企业作为申请人时,可能就会有所懈怠甚至久拖不执,而当需要采取强制措施时,对民营企业就雷厉风行,对国有企业则有所不同,个别时候还会出现因片面强调为国有企业服务而牺牲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行为。(4)固守陈旧的司法服务理论。从社会公众对司法的需要来讲,人民法院也是一个公共服务机构,而现代司法服务与传统司法服务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能够遵循司法规律而不会超越司法界限。但在实践中,相当多的人仅把司法服务停留在“服务上门”、“送法下乡”及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行为上,而较少将其贯穿于立案、审理、判决和执行乃至延伸工作的全部过程,从而使涉诉民营企业难以感受到司法的亲和力以及“法律阳光的普照”。少有人对审判中发现的民营企业不规范的经营行为或者行政机关不恰当的行政执法及时予以制裁或提出相应司法建议就是司法服务不到位的一个具体体现。

五、依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是党的_、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宏伟目标。针对民营企业涉诉反映出来的种种问题,我们有必要从政策法制环境的改善、民营企业素质的提高、行政机关职能的转变、司法审判职能的发挥等方面着手,依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一)改善政策法制环境。宪法修正案把_提出的“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的明确要求。为此,我们应当根据这些要求,抓紧清理和修订有关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

1、优化政策环境,构建公平竞争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讲,我国目前的民营企业仍处于夹缝般生存的状态,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在政策上为其提供支持和保护。首先,要清理一切与_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不相符的政策文件,依法取消以往在土地征用、人才引进、税收减免、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规定,使民营经济享有与国有经济、外资企业同等的政策待遇。其次,要放宽市场准入,打破行业或部门垄断,凡是法律法规未命令禁止、凡属于竞争性行业或对外资开放的行业,都应当允许民营经济进入,使其能够在相同的行业中与其他市场经济主体平等竞争,共谋发展。再次,要支持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它们以兼并、收购、承包、租赁、参股等方式和途径把企业做强做大。特别是在融资方面,要尽快建立健全信贷担保制度并大力发展和完善直接融资体系,为民营企业广开融资渠道,避免民营企业因融资难而频繁进行民间借贷给企业发展埋下法律隐患;对民间融资活动亦要进一步进行规范,防止各种逃废债务或“越界”行为的发生。只有努力营造规范有序的政策环境,构建起公平竞争的发展平台,民营企业和相关职能部门才能远离法律制度留下的空隙,减少各种违规违法运作现象和权力“设租”与“寻租”机会,从而使民营企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2、建立健全法制,提供完备法律支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渐次完善对于民营企业的保护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宪法已作修改的情况下,其他法律制度也当作出相应回应。一是要加紧修订和清理与民营经济密切相关的各类法律法规,让宪法的“鼓励、支持”的最高法律意图真正体现在国家各级法律规范之中。当前,我国相继制定的《公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已初步构建了我国现代企业法律体系,但其中部分内容却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如有限责任公司、控股集团公司的设立门槛过高;“监事会”有关条款不清;对现实中存在的“有限合伙”无明文规定;缺少较为详尽的适用于民营企业破产情形的法律条文等等。这些问题在修订时都应当注意并加以解决。对那些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法律法规,则应当及时清理并予以废除。如调整民营企业最主要的法律规范——《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不仅其自身存在巨大缺陷,而且很多内容已被后来出台的法律法规所取代,故不应再在实践中适用。二是要加快立法进程,如制定消除行业或部门垄断的《反垄断法》、解决社会信用危机的《信用信息披露法》等,特别是要抓紧制定《物权法》、《企业兼并条例》等与产权制度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完善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制度,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此外,对那些确实具有发展潜力但暂时陷入困境的中小民营企业,还应当建立相应的法律援助制度,侧重维护企业及其职工的经济、民事权利,劳动权利以及人身、生存权利,以充分保障中小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在法律起草过程中,除了要广泛听取民营企业的建议和意见外,还可以吸收部分企业代表进入专家论证委员会,以使新制定的法律法规更具有适用性和实效性。总之,只有为民营企业提供宪法之下的最高法律保障,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才能够真正成为可能。

关于是否进行统一立法的问题,部分人主张应制定《民营企业促进法》,以此改变民营企业没有相应法律地位的境遇。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一是因为我国先后制定的《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已基本涵盖了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各种类型并能为民营企业所用,民营企业的法律地位在这些部门法中已经得到充分的体现;二是因为从加强国家对各类企业的监管和企业自身的管理角度看,企业的类型都应当按其财产制度,即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来划分,而不应按企业的所有制形式来划分,且事实上自《公司法》颁布以来,我国有关企业的法律都是按此原则来制定的;三是因为民营企业是一种多元化的混合经济组织形式且仅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因此,统一立法并不会有利于国家对各种类型民营企业进行的恰当保护。

(二)提高民营企业素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生市场风险、金融风险、电子商务风险、生态风险以及投资风险的可能性将逐步加大,民营企业在发展进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甚至产生纷争将不可避免。民营企业要最大限度的减轻各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害,关键就在于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己抵御风险的能力。

1、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管理决策水平。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其现行的企业治理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事实证明,家族(长)式治理不见得没有效率,两权分离也不见得没有问题,因此,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要在坚持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调整。首先要按照《公司法》规定,科学地划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各利益主体的权力和责任,完善企业内部各利益主体的相互制衡机制,避免由于权力行使不受约束而产生决策失误、管理混乱,造成更大的效率损失。其次要加强董事会建设,将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权放置于董事会手中,使其成为民营企业科学决策和控制风险的重要机构;必要时还可引进独立董事,使其参与企业的战略管理,以弥补董事会成员技术知识或管理知识等方面的不足,增强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再次要加强债权人对企业的监督作用,特别是要高度重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使其在企业中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维护。对企业治理结构中最核心的产权安排问题,民营企业一方面应实行产权社会化,即改变单一投资主体,引入社会股东。这样做不但可以拓宽融资渠道,分散经营风险,增加股东间的监督与制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有效杜绝企业中常见的一言堂现象。另一方面应实行产权公开化,即由职工持股,包括技术入股、管理入股和信息入股等,以增加持股者对企业的归属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使其能够自觉的参与管理决策并维护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只有建构良好的企业治理结构,才会逐步打破民营企业传统家族(长)式管理模式中以血缘、地缘和人情纽带为基础,以人治为导向的管理决策体系,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作为广泛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民营企业要对赖以生存的市场有正确的认识并严格按照市场 经济规律办事。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还普遍存在着生产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等弱点,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民营企业一定要吸取那些因不顾自身实际和市场需求,盲目追求扩张、多元而导致企业受挫的教训,摒弃各种短期投机和盲目跟风行为,在发展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主动寻求一条先做强再做大、先夯实基础再进行扩张的理性发展道路。此外,民营企业的创业成长,还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管理特别是人力资源的管理、产品质量的管理、市场行为的管理和财务管理。要按照现代企业的标准加强管理体系和机制的建设,利用组织和机制的力量弥补个人控制幅度的不足。具备条件的企业,还可以通过引进职业经理人的方式,改变过去的家族(长)式管理模式,为实现科学化管理提供条件。

2、增强企业法律意识,实现依法生产经营。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律治理的经济。在国家加强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同时,民营企业自身也应尽快增强法律意识。第一,要认真学习法律。除了与企业有关的法律制度外,民营企业还要重点学习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密切相关的合同、税收、产品质量、消费者权益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环境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不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要积极参加各种法律培训,而且要多层次、多方面的组织开展对基层职工的法制教育,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民营企业的法律素养,以有效防止因法律意识的缺失而导致企业管理行为出现漏洞。第二,要自觉遵守法律。民营企业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与法律相悖的行为,尤其要遵守市场经济和市场交换的典型法律制度——民商法。民营企业只有将民商法确立的财产所有权制度以及契约自由、主体平等、诚实信用、等价有偿等原则全面的反映到市场交换过程中,市场经济才能得到健康、有序、稳定的发展,否则,市场经济的运作和发展就会被扭曲和变形。第三,要善于运用法律。民营企业要重视法律顾问在推进企业规范化建设和防范各类法律风险中的巨大作用,有条件的企业应当聘1-2名优秀律师担任常年法律顾问或是设立专门的企业法律顾问机构,使法律服务能够深入渗透到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合同的草拟签订、日常行为的管理和规章制度的制定等方方面面,而不仅限于诉讼代理。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民营企业切忌用非理性的思维和做法去解决纠纷,而应当敢于拿起法律的武器,通过各种正常途径,去有效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第四、要树立正确的诉讼观念。一方面,民营企业在遇到困难、矛盾和利益冲突时,首先要积极寻求诉讼外的纠纷解决途径,充分利用自行协商,民间、行政调解,商事、劳动仲裁等经济、便捷的方式化解纷争、平息事端,不宜动则即诉诸于法院而造成自身财力和司法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在诉讼中要注意增强证据意识,避免因不举证、举证不到位或超过举证时限而承担败诉的风险。此外,对人大、党委、政府以及司法机关的工作实事求是地提出建议和意见以及认真采纳人民法院作出的司法建议等,都有利于民营企业法律意识的增强和提高。

针对涉诉案件中各类合同纠纷十分突出的问题,民营企业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熟悉与所签合同相关的法律知识,充分了解法律对该类合同所作的具体规定,明确法律设定的权利义务的范围和界限,避免合同约定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2)与合同相对人进行充分协商,全面了解对方的意图,同时也要把自己的意愿真实全面地反映在合同之中,避免出现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3)尽量参照合同范本签订合同,避免出现内容上的疏忽和遗漏。在使用对方制定的定式合同时,务必要认真阅读,以防出现不利于自己的约定。(4)注意审查对方的资格,包括经营范围、资质等级、从业许可、签约人身份及权限等。(5)对产品名称、履行期限、单价等内容要作明确具体的约定,切忌模棱两可、含糊其辞。(6)明确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的方式和途径,仲裁机构或管辖法院,使合同具有强有力的保障性和救济力。(7)邀请律师或专业人员参与,必要时可以进行合同鉴证。(8)要妥善保管合同,并注意收集合同在履行过程中产生的证据材料,以防患未然。

3、铸造良好社会信誉,提升企业自身形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也是诚信的经济、互利的经济。在竞争中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兼顾他人和社会的利益,铸造良好的社会信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民营企业的基本要求。如果没有诚信观念,经济生活中就会出现强买强卖、欺行霸市、制假贩假、不诚实全面履行合同等现象,商业道德就会沦丧;如果没有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意识,民营企业就难以在民事活动和商事活动中顾及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自觉承担民事活动和商事交往中的法律责任。因此,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能片面追求个人利益,更不能惟利是图,而必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行业规范。既要有经济利益的追求,又要有思想道德的追求;既要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要重视社会效益,特别是在经营活动中,要自觉守信用、讲信誉、重信义,恪守承诺,依靠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公平竞争,不断使企业发展壮大。同时,社会责任感的维系不仅要有积极解囊赈灾、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参加光彩事业等回报社会的外在追求,更要有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改善职工生存环境的内在关怀。在这方面,民营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充分保障职工的各项权利,包括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及时兑付职工劳动报酬,为职工提供医疗、养老、失业等保险,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建立健全劳动保护制度,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依法建立工作组织并支持其代表职工实施的维权行为,推进民主管理等等。此外,民营企业主也要加强自律,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以实际行动提升企业形象,逐步消除当前民营企业所面临的信任危机。只有树立良好的社会信誉,民营企业才能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尊敬和一致推崇,民营经济发展的“软环境”才能得到彻底的改善。

(三)转变行政机关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要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的明确要求。为此,我们就必须通过行政主体职能的转变,解决好在对民营企业服务上的“错位”和对民营企业监管上的“缺位”问题。

1、对民营企业的服务不得错位。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行政主体的支持与帮助,而行政主体支持与帮助的方式,是要由指挥经济变为服务经济。首先,行政主体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率,树立发展第一、效率第一、服务第一的观念,从根本上消除“衙门”作风和“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特别是要严格依法行政,杜绝各种行政不作为或行政乱作为;要完善行政运行机制,严格 执行公开、公正、规范的工作程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局部服务为全面服务、短期服务为长期服务,形成良好的为企业服务的工作机制,实现由管理型机关向服务型机关转变;要落实政务公开,全面推行办事公示制、服务承诺制、办理时限制、首问责任制、投诉反馈制、失职追究制等,建立和完善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的相关制度。其次,行政主体要引导民营企业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其加快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以提高综合素质和企业竞争力;要帮助具有一定规模且产权多样化的民营企业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继续理顺民营企业的产权关系,还企业以真实面目,尤其要慎重清理有名无实的假企业,对挂靠双方存在产权争议的,要在认真评估资产的基础上明晰产权,据实登记,既要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又要防止对民营企业财产的侵占。第三,行政主体要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发展行业商会、协会组织,为民营企业提供包括创业辅导、信息咨询、人员培训、贷款担保、产权交易、法律援助等在内的各种专业化、规范化的服务,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进程中的实际问题。此外,行政主体在强化服务职能时,也要注意克服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这也是职能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服务过程中,行政主体要注意防止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对民营企业进行过多的干预,使民营企业丧失其作为独立市场经济主体应有的“行为能力”。无论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横加干涉还是对其给予“特殊保护”,都属于不恰当的干预。另一种是与微观经济活动靠得太近,利用手中的权利经商,打压民营企业,与其争利。行政主体的这些行为一则不利于其职能的转变,二则不利于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三则不利于营造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四则极有可能滋生各种腐败。

2、对民营企业的监管不得缺位。对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许多消极因素,行政主体只有通过管理,兴其利,抑其弊,才能促进民营经济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一方面,行政主体要严格依法行使监管职责,通过对税收、劳动保障、环境保护、产品质量、食品卫生及其他市场秩序的监管,规范民营企业的经营行为,严格打击各种违法经营活动,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民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在监管过程中,行政主体要坚持“两先一严”的原则,即教育在先、预防在先、严肃处理违法违章经营行为,同时要改变那些骚扰性的、运动式的所谓执法检查和繁琐的、无效的所谓监督管理,树立将监管融入服务的大服务观念,建立公正、透明、长效、灵敏的监管机制。另一方面,行政主体进行监督管理的目的在于纠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缺陷”,其作为经济活动规则的制定者和仲裁者,自身就应当切实履行好职责,在执法过程中做到公正、严明,具有权威性,防止出现市场“黑哨”。特别是在《行政许可法》施行后,行政主体更要进一步规范自己的执法行为,彻底改变过去重许可、轻监管的不当做法,真正将管理的重心从事前的审批许可转移到事中的监督检查和事后的纠正查处上来。

(四)发挥司法审判职能。市场经济对人民法院的基本要求是通过法院的审判活动来来规范经济活动,保障市场机制的有序运行,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因此,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为民营企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优质的法律服务,推动民营经济在良好的法治环境中健康发展,是人民法院义不容辞的责任。

1、强化大局意识,切实维护企业和社会的稳定。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主要的市场主体,只有企业搞活,市场才能搞活;只有企业发展,经济才能发展;只有企业稳定,社会才能稳定。当前,各种与民营企业有关的疑难复杂和重大影响案件频繁出现,民营企业因民间借贷、物业管理、劳动报酬、股东权益保护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不仅会使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干扰,而且会给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造成不利影响。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在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此,我们要从坚持_理论和“三个代表”要求、贯彻落实_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高度,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保障意识和效果意识,及时依法公正审理关系民营企业发展、稳定的各类案件,充分发挥法律对民营企业涉及到的各种利益关系所具有的规范、引导、调节和保障作用,既要有力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又要切实维护债权人、消费者、企业职工、公司股东以及其他相对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在处理民营企业涉诉的疑难复杂和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中,不但要重视个案处理的正确,而且要更加注重整体的社会价值取向、诉讼的整体效益以及党和人民群众对办案效果的评价。对于群体性纠纷,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工作上要精心组织,在严格依法办案的同时,注意做好各方面的工作,防止矛盾激化或者事态扩大;要通过案件审理,“化解矛盾、理顺关系、安定人心、维护秩序”,为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服务。

2、树立平等观念,依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在审判和执行工作中对各类市场主体始终坚持在适用法律上的一律平等,这是宪法和法律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民营经济作为最具活力的新兴生产力,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此,我们更应该树立平等保护的司法观念,依法促进其健康发展。第一,要转变传统的以国有经济为中心的观念,强化对包括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其他经济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对待、平等保护的意识。要明确认识到,对民营企业而言,给予其平等的保护就是最有力的支持,就是最好的保护。第二,对民营经济的平等保护要体现在法院审判和执行工作的各个方面。不仅在工作态度上要与其他当事人平等,而且在诉讼地位、法律适用,甚至在各种强制措施采取的力度上也要与其他当事人平等,不要因为是其他经济主体就宽松对待,是民营企业就严厉处罚。工作中要严格遵循非歧视原则,始终做到中立公正,不偏不倚,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三,对平等保护要有正确的认识。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因此保护和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不是在法律框架之外提高民营企业的待遇,寻求“法外开恩”,而是在法律框架以内还民营企业应有的平等待遇。第四,要鼓励和支持一切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合法行为,创造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法制环境,通过司法手段保证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私人财产法律保护制度的完善。要注意的是,在强调平等保护民营企业财产权益的同时,也要防止以牺牲国有企业的权益为代价。

3、正确适用法律,公正裁判民营企业涉诉案件。正确适用法律,准确理解和把握立法本意,是严格依法审判案件的必然要求,也是法院实现“公正与效率”主题的根本途径。在审理民营企业涉诉的各类案件中,对法律有明确规定的,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处理;对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或规定不明确的,要根据法律原则和相关政策处理。在刑事审判中,要坚决贯彻罪行法定主义原则和罪行相适应原则,严厉打击侵犯民营企业财产、生产经营及企业主人身的各类犯罪行为,依法保障市场经济秩序及民营企业和企业主的人身财产安全,做到不枉不纵。在民商审判中,要坚持贯彻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依法调整民营企业与其利益关系者之间的财产、信用和契约关系,制裁侵犯知识产权、劳动者权益、欺诈经营和恶意拖欠甚至逃废债务等违法违约行为,有力保障公平竞争、交易安全和市场秩序,切实维护民营企业及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做到依法调解、依法裁判。在行政审判中,一方面要坚决依法支持民营企业行使诉权,另一方面要履行好司法审查职责,坚决制止行政机关行政不作为和行政乱作为,尤其是侵犯企业经营权的行为。对审理中 发现的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亦要坚决予以制止,以有效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在执行工作中,要积极想办法、找措施,及时兑现民营企业的对外债权,使打赢官司的民营企业能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依法执行的同时,要注意规范执行和文明执行。对民营企业作为被执行人的案件,要慎用拘留、查封、冻结、扣押等强制性措施,对确有必要的,也要尽可能不影响民营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4、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扩大服务的效能和效果。在审理民营企业涉诉的案件中,人民法院在严肃执法的同时,又要热情服务。第一,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坚决杜绝各种特权思想和态度粗暴、方法简单的做法,严禁借审判之机干预企业的自主经营活动,严禁审判中的吃拿卡要行为;要自觉维护民营企业的良好形象,不得随意发表有损民营企业声誉的言论。第二,要积极发挥审判工作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指导和引导作用。一方面要加强诉讼指导,及时向民营企业提示诉讼请求不当、丧失诉讼时效、举证超过时限、拒不执行等方面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帮助其避免一些常见的诉讼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另一方面要通过审判活动及时解决民营企业遇到的法律问题,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掌握法律知识,培植法律意识,促使其建立防范法律风险的长效机制。第三,要扩大审判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和效果。对案件审判中发现的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和隐患,要通过庭审教育或司法建议等形式及时予以纠正;要通过司法活动引导民营企业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自觉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同时,要注意通过宣传工作扩大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典型个案的影响力,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创造积极的社会舆论和良好的社会氛围。第四,要注意认真倾听民营企业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改进自身工作;要加强对民营企业涉诉案件的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通过个案或综合性司法建议,积极为党委、人大、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意见,为人大立法和行政立法提出建议,促进民营经济赖以生存的政务、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

六、结语

近年来,武侯区紧紧围绕“三个率先”[15]发展目标,认真贯彻国家关于民营经济要“政治平等、政策公开、法律保障、放手发展”的方针,切实把民营经济作为全区经济的主体来精心培育和重点扶持,不但区委、区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而且25个相关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同时我院亦从司法保障的角度,大力开展了服务民营企业的“四个一”活动[16],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发展经济的思路正在从政策推进转向制度保障,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时期,民营经济的发展也进入了重要的历史转折点。相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健康持续发展中的民营经济必将会迎来更为灿烂辉煌的明天!

民营企业摸底汇报范文 第二十六篇

党的*以来,吉林省民营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作为民营经济动力细胞的民企从业青年,无论是在量的增长还是质的提高上,都呈现出非比寻常的生机和活力,在民营经济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全面了解新时期青年在民营企业中的就业状况,探索青年就业的有效途径,更好地扶持民营经济,服务青年就业,调研组于20*年7月至9月进行了“青年在吉林民营企业中的就业状况”调研。

本次调研主要在民营经济组织中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非国有控股)等三种类型的高科技、劳动密集型等企业中进行,调研组先后对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市等6个地区进行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座谈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其中,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87份,回收率为97%;有效问卷565份,有效率为94%;进行了`9场座谈;对的17家民营企业主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中层干部、技术工人以及一线职工共131名从业青年进行了个案访谈。

受访者基本信息:

(一)男女比例:男39%,女61%

(二)学历结构:研究生以上1%,本科18%,大专24%,高中、中专47%,初中以下10%

(三)社会来源:应届毕业生20%,下岗青工32%,进城务工青年16%,其它32%

一、总体情况:

1.民营企业发展迅速,成为青年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

民营企业数量的不断增长、整体水平的快速提高,从业人数的迅速增加,为劳动者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据省中小企业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年,吉林省民营经济总户数为万户,从业人员为281万人,20*年,企业户数达90万户,从业人员已达303万人。在应届大学生就业人群中,20*年有万名应届毕业的大学生到民营企业中就业,比20*年增加了万人

2.民营企业和就业青年良性互动,前景乐观。

不论是民营企业还是从业青年都能够从主观上正确认识彼此之间的密切关系。企业在完善自身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员工的工资待遇、劳动保障和业余文化生活等。青年在民营企业中的就业状况也呈现着良好的态势。他们普遍满意自己的工作,认为能够在民营企业中发挥自身特长和专业技能,比较认同和看好民营企业发展前景,在回答是否赞同“企业发展我发展”的观点时,76%的青年持赞同意见。

3.青年的择业态度务实,注重待遇、稳定和个人发展空间。

青年在择业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判断和选择所要从事的职业,也很珍惜个人在民营企业中的就业机会。他们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人际关系也很融洽。在自我评价方面,普遍认为自身具有较好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择业时,他们首先注重的是待遇%,稳定%,个人的发展空间%这三项上,调查还发现,尽管半数以上青年想过自己创业,但由于受缺少资金(%)、害怕失败(%)、担心自身能力不够(%)等储多因素影响,创业想法最终只成为他们对未来的一种美好规划。

4.青年学习热情很高,肯定技能培训对就业的作用。

被调查对象中有%的人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他们普遍认为这种培训对就业有作用。被调查对象有%没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他们中大部分人不知道就业培训信息,少数人认为这种培训没有作用。他们最希望得到择业知识培训和求职技巧培训,分别占41%和%,其次是计算机和外语,分别占%和%。

二、问题

(一)思想观念方面

1、对企业的认同度和依赖度相冲突。一方面,我省各地区民企从业青年对企业认同度较低。在问及“你认为你与企业是何种关系”时,仅32%的青年认为是企业的主人。在问及“你希望你的孩子从事何种职业?”仅有8%的青年表示希望到民企工作,希望自主创业的也仅占被调查者总数的21%。另一方面,我省各地区民企从业青年又对企业有着较强的依赖度。当问及“您对您现在的工作是否满意?”,表示满意的占被调查青年总数的23%,表示基本满意的占被调查总数的,仅有10%的青年表示不满意。

2、职业流动观相对保守。调查显示,我省民企从业青年职业流动观相对保守,从业青年职业流动率还比较低(见图2-4):

上面的饼形图显示了我省青年工作流动性的基本概况,将近一半的人数(44%)只在一家企业工作(未发生人员流动情况),工作过四家企业的青年人数份额仅占到6%,明显可以看出职业流动性的不足。

图2-4被调查青年职业流动情况分析图

3、创业意识落后。虽然在问卷和个案访谈中反映出,我省民营青年有较强的开放意识,但在创业观方面还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存在“不敢”或“不能”等守旧观念。在“你是否想过自己创业”,表示“害怕失败”的青年占被调查青年总数的23%,表示“自身能力不足”的青年占被调查青年总数的22%。

(二)就业质量方面

1、从业青年工作时间过长。调查发现,民企从业青年工作时间普遍超过八个小时,平均工作时间为小时(见表2-1)。

表2-1各地区被调查民营企业从业青年工作时间表

此外,在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从业青年的法定休假待遇也难以获得,这种情况主要集中在零售和服务等民营企业。

2、从业青年就业层次较低。调查显示,普通工人占到被调查青年总数的,并且大部分青年集中在制造业、挖掘业、服务业等行业,多为劳动环境艰苦、技术含量较低的普通工种,在下岗青工、进城务工青年、低学历和低龄青年群体中表现的更为突出。

3、从业青年收入偏低。从被调查者实际收入状况上看,41%从业青年表示收入仅能维持日常生活开销,表示不能满足日常生活开销的从业青年占到被调查青年总数的21%。调查问卷显示,半数青年收入在500?1000元之间(见图2-1)。

图2-1被调查民企从业青年工作收入分析图

此外,问卷显示从业青年的收入水平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程度不同表现出较大差异(见图2-2,2-3)。

图2-2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工资收入对比图

图2-3文化程度与工作收入对比图

(三)培训方面

1、培训期望值迫切。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九成以上的青年都希望获得职业培训,并且期望值非常高。同时,调查问卷中也显示出培训需求内容比较广,并趋于多元,涉及电脑知识技能、外语知识、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管理等诸多方面。从需求人数上看,这八种内容依次为择业知识培训232人、求职技巧培训2*人、外语培训162人、劳动法律法规培训157人、计算机知识培训143人、创业指导137人、择业心理咨询110人、就业政策形势分析99人(见图2-5)。

图2-5被调查民营企业从业青年培训需求情况分析图

2、企业人才培训意识淡薄,培训能力较弱。由于我省民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迫于生存和发展压力,不愿和不能投入更多资金、资源用于人力资源培养,一般仅为初级上岗培训。在访谈的17名业主中,只有8名业主表示愿意投入培训成本,只有3名经营规模较大的企业业主表示能拿出资金用于中高级人才的培训。

3、社会培训资源与青年需求差异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培训内容与培训需求差距大。在访谈中青年普遍反映培训内容单一,难以选择到自己满意的培训形式。二是普遍表示目前培训市场的培训信息渠道狭窄。访谈中,有近六成的青年表示对培训渠道不了解,近四成的企业业主表示很难为员工找到合适的培训合作机构。

(四)就业服务方面

1、就业信息来源狭窄。在问及“你在择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时,有的青年认为是对就业政策的不了解。调查显示,当前我省青年就业或职业流动主要依靠个人途径来实现,而依靠就业中介提供就业机会的比例较少(见图2-6)。

图2-6被调查民营企业从业青年就业途径分析图

2、就业政策知识匮乏。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各地市青年在就业或择业的过程中,普遍缺乏对当地就业政策的了解,在问及“你在择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时,有20%的青年认为是对就业政策的不了解。此外,在回答“你对你所在城市的就业政策了解多少?”时,表示“不了解”、“略知一二”的青年分别占到被调查青年总数的21%、39%,而表示“非常了解”、“比较了解”的仅占7%、31%。

3、就业指导培训不足。调查中发现,社会就业服务体系在为青年提供就业技巧培训等方面作用发挥远远不够,在问及“你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就业指导?”有求职技巧培训、择业心理咨询需求的占到调查青年总数的55%。

(五)权益维护方面

1、侵权问题比较多。统计分析数据显示,有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不能依法维护员工的权益,主要表现在用工单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比率较低、拖欠工资情况严重。调查显示,近四成的青年没有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近三成的青年表示工资不能按时发放。

2、社会保障状况堪忧。问卷显示,有45%的青年表示企业没有为自己上任何保险。同时,调研组在访谈中了解到,民营企业即使企业为员工上保险,参保面和参保险种上也不能达到全覆盖。一般参保企业只是给管理、技术人员办了保险,工人无权享受。而且在参保险种方面也达不到“三险一金”(医疗、工伤、养老保险和公积金)的参保要求,大都只是一、两种。

3、部分青年的权益保护意识不强。一是参保意识淡薄。在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就业青年对能否参保并不关注,这个群体主要集中在流动性较大、就业相对灵活的低龄、低学历和进城务工青年群体。二是维权渠道单一。当问及发生权益纠纷时你选择何种方式解决问题时,被调查青年表现出处理问题渠道单一等问题(见图2-7)。

从饼状基本情况图可以看出,在发生纠纷时,选择诉之法律的仅占28%,而选择与领导沟通的却成为最多人群的选择方式。此外,选择沉默的比例也较高,明显反映出民企从业青年在反映意见、解决纠纷时的封闭性、单一性。

图2-7被调查青年处理纠纷方式分析图

4、大部分民企业主的思想认识不够。在对17家企业经营业主的访谈中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觉得保险是可有可无,有的甚至还将正常的保险行为视为乱收费,把参加保险当成一种负担。此外,在与企业业主交谈中我们发现:企业规模越大、效益越好,业主维护员工权益意识、社会保障的参保意识越强。

三、问题分析

1、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吉林省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基地,是计划经济影响最大的省份之一,造成了高度适应计划经济而又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直接表现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转型期的不适应,使民营经济发展出现阶段性滞后,产生民本经济发育不足、民营经济总量小等诸多问题。

2、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受地域文化和计划经济思想观念的束缚,传统的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仍是产生诸多问题的重要根源,在就业问题上直接表现为更愿意安于现状,缺乏创业激情和职业流动意识,缺乏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与南方省份的民企从业青年群体相比仍过于保守。

3、政府职能转型的影响。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政府职能还不能与经济形势完全适应,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过程中,行政监督、公共服务体制有待完善,特别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问题上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有效工作模式。

4、就业供需矛盾突出的影响。近些年来,农村转移劳动力、高校扩招毕业生、城镇新增劳动力三支就业大军“三源交汇”以及国企职工下岗,阶段性供需矛盾突出。基于我省国有企业比例大、高校众多、农村发展加快的实际情况,就业压力更为凸显。在劳动力市场处于买方的情况下,民营企业从业青年的权益维护、社会保障等诸多现实问题也就随之产生。

四、建议

(一)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为青年就业、创业营造宽松的环境

1、优化民营经济发展软环境,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在调研中,调研组成员深深体会到,不断扩大民营经济总量、推动民营经济规模发展是缓解我省劳动力供需矛盾、解决青年就业的一系列问题的根本途径。为此,要集中力量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思想观念转变,增强政府为民营企业服务意识;转变政策支持导向,将政府政策支持重心由外资企业向民营企业转移,将由扶持大型民营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完善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政策、金融支持以及人才支持政策;完善政府服务,深入了解民营企业需求,加大在技术服务、政策制定、信息供给等方面的服务投入。

2、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培育青年民营主体。民营企业中的青年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开放、竞争意识,最易成为民营企业创业的主体,成为催生民营经济主体的后续动力。因此,要把培育民营主体作为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方面,加大对青年的创业资金、信息供给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针对青年创业普遍存在的瓶颈问题,增加对青年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如增加小额创业贷款的总量和贷款额度、大学生创业税费减免等。增强新闻媒体以及群团组织的创业信息发布功能,整合创业信息资源,探索建立由政府主导、群团和社会多方参与的专门创业信息发布平台。

3、探索青年创业园区的建设。借鉴广西、重庆、南京、珠海、芜湖等省市建立青年创业园区的成功经验,依托我省已建立的各经济开发区的基础设施,规划专门的发展园区、提供集中优惠服务,充分利用政府职能部门以及青联、青企协的人才、智力和联络优势,进行招商招才、引资引智,孵化一批技术与资金、项目与人才高效对接的民营企业,同时发挥其对青年创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发挥共青团组织作用,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

1、提升民营企业社会认知度,转变青年就业观念。利用各种舆论传播方式,努力提升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认知度,引导大学生等青年群体改变过去那种非机关事业单位和国营企业不去的思想,正确看待民营企业、了解民营企业发展前景,到民营企业就业,求发展。在高校、高中、中专等后备人才集聚地,加大就业形势、民营发展形势的宣传引导,引导大中专学生正确看待就业形势、正确看待民营企业地位,打破旧的择业观、就业观,向民营企业流动。

2、着力培育健康的青年创业文化。加大对我省创业文化培育的各项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创业文化。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培育创业观念、树立市场经济意识、打造创业文化精品、开发创业文化产品、挖掘优秀创业文化作品等一系列措施,营造以优秀文化作用带动青年创业的良好氛围。同时,发挥团组织作用,设计、开展一批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创业文化活动,让青年在活动中受启发、受教育,实现观念转变。

3、加大典型选树力度。一方面,积极向社会推介一批重人才、重知识、重维权的企业,通过典型教育引导广大青年解放思想、转变对民营企业的错误认识。一方面,在取得政府部门、宣传部门的支持下,发挥共青团的选树典型优势,扩大青年创业典型的宣传广度和深度,尝试细化创业青年典型行业划分,在建筑、汽车、农产品加工、旅游等优先发展行业,选树一批“吉林省十大杰出创业青年”,评选“吉林青年创业奖”,给予政策支持和舆论表彰。

(三)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服务,畅通青年就业渠道。

民营企业摸底汇报范文 第二十七篇

企业“招工难”,这是当前国内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近几年来,我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工业园区企业发展迅猛,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增加,劳动用工量剧增,用工供求矛盾同样困扰着企业的发展。今年广东省出台“双转移”政策,犹如一记重磅炸弹给全南这个紧毗珠三角的人口小县更是重重一击。若不认真分析“招工难”产生的根本原因,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招工难”将对我县的招商引资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一、“招工难”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工业园区企业出现“招工难”现象,这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警示。

1、劳动力严重外流。沿海发达地区的极化效应,对我县的劳动力产生较强的吸附作用。我县毗邻珠三角发达地区,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成本较低,流动方便,而一些用工较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工资待遇较发达地区相差较大,单件产品工价普遍比沿海同类企业低20%-40%,且生产不够稳定。所以大部分本地人都不愿在本地做工,有条件外出打工的都已外出。加之我县青年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像过去那样眷恋乡土,使得劳动力跨区流动日益普遍,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我县在广东务工的劳力有近4万人之多,占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农村的青壮年富余劳动力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在我县广大农村,大多是一些“3860”人员,即:带着孩子的中年妇年和年过六旬的老年人。

2、企业用工环境偏差。其一,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低的现象比较普遍。园区有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价位平均每月900元左右,每天的工作时间普遍在11小时以上,如按每月26天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计算,月工资也就650元左右。其二,生产生活环境较差,缺少人文关怀。一些企业住宿较简陋、伙食差、文化生活单调。有的企业工价确定和计薪方法不够合理、透明度不高,拖欠工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企业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很少和员工交流,难以在员工中树立“爱岗敬业,以厂为家”的观念。其三,职工合法权益难以保障。一些企业对法律规定的条文,比如各种福利、社会保险等落实不到位。有的企业不依法与员工签订用工合同,员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其四,性别需求失衡。女工需求过大,男女比例有的高达2:8,与男女人口出生比例极不相称。

3、企业招工主体意识模糊。一是在招工过程中,一些企业管理者习惯于等政府“说媒”,想着“媳妇”找上门,而不是自己走出去“比武招亲”。二是用工年龄限制严,导致年龄性民工荒。园区许多企业在招工时,将年龄限制在18-25周岁的青年,45岁以上的民工基本不招,使求职者“望岗兴叹”,人为地减少了用工数量。

4、求职者眼高手低。尤其是一些“80”后青年本身缺乏劳动技能,却又好高骛远,怕苦怕累,不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工作锻炼学习,跳槽频繁。加之在本县流动成本低,导致企业员工稳定性差,流失率大。

5、民工问题没有引起企业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企业和社会各界都十分注重高素质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而很少注意到占80%人数的普通劳动力,政府和单位都有人才引进的各项管理规定,但很难见到民工引进的有关规定。

二、破解工业园企业“招工难”的对策建议

破解园区企业“招工难”问题,是我县应对广东“双转移”,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企业发展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根据笔者的平时调查了解,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强化招工重要性的认识。从宏观上看,“招工难”是好事不是坏事,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喜人态势。但从微观上看,“招工难”又是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新问题。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将直接损害园区的投资形象,影响招商引资工作,制约我县经济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解决“招工难”问题决不仅仅是企业的事,政府更是责无旁贷。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县电视台等媒体要免费为招工企业宣传、发布招工信息。要在群众中大力宣传“热爱全南,接受培训,提高技能,就业全南”的思想,教育员工要增强劳动技能,不要盲目外出,要看到家乡发展的亮点和就业希望。

民营企业摸底汇报范文 第二十八篇

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开展清理政府部门及其所属机构、大型国有企业(包括政府平台公司)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部署和要求,云龙区高度重视,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把清欠工作作为提升营商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重要举措,全面开展梳理排查,狠抓落实推进。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按照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清欠自查自纠和对照检查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区分管领导靠前指挥,及时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清欠工作的各项部署,建立完善清欠工作机制,对照自查十条内容,认真开展自查自纠。督促各街道办事处、区各相关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夯实工作责任,明确主管领导,细化推进措施,落实任务分工。坚持边查边纠,对发现和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针对性地逐项对照检查工作中存在的类似问题,由点到面、由表及里、举一反三,系统性地排查清欠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抓好问题整改,确保不留死角。

二是强化联勤联动,加大督导督查力度。从20xx年8月6日至9月18日,区经发局会同审计局,委托第三方审计所对我区部分政府组成部门、直属单位以及街道办事处等十五家单位开展了清欠专项审计。重点在服务费、物资采购等、查阅与其签订的合同及往来明细账等。对存在的问题,各部门都能按照时间、节点偿还,有部分年久失联的已登报,通过以督查促清欠、以审计促整改,切实传递工作压力,提升清欠工作成效。

三是全面自查自纠,确保全覆盖无遗漏。自疫情以来,按照国家、省、市清欠工作最新部署,贯彻六保要求,我区组织全区各单位对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情况全面开展自查自纠。进一步加大排查力度,督导各单位除对当前正在进行的各类业务开展排查外,重点对以往办结业务是否存在拖欠账款情况进行排查梳理。要求各街道办事处、区各相关单位分层分级开展梳理排查,并留档备存待查,确保清欠梳理排查到边、到底。经认真排查,截止目前,未发现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的情况。

四是加大调度力度,确保我区无清欠。按照市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每月对区属各职能部门进行调度,必须有单位主要领导签字、盖章后上报本单位清欠情况。各街道办事处、区各相关部门安排专人对前期清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排查工作开展回头看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清欠工作方案任务落实情况,特别是相关单位工作责任落实情况、问题排查和台账建立情况以及长效机制落实情况。对已清偿的账款进行核实,特别是近期各类投诉举报反映的问题,要再次逐项核对复查。要通过实地核查和现场走访,深入企业了解问题是否真正解决到位,账款是否落实到位。

二、专项清理情况

(一)开展投诉举报回头看情况:

我区至20xx年6月底共收到投诉举报七例,处理情况如下:

1、20xx年1月14日,子房山办事处共拖欠三例,分别为徐州永刚广告传媒有限公司23500元、徐州圃瑜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33100元、泉山区浩阳室内装潢服务部33900元。经查,20xx年1月22日拖欠徐州永刚广告传媒有限公司款项已付清、20xx年1月23日拖欠徐州圃瑜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和泉山区浩阳室内装潢服务部款项已付清。

2、20xx年7月23日,云龙区人民政府拖欠江x有限公司9000000元。经查,已按照合同已支付70%,不存在拖欠,因报送决算金额大大超出规定,该工程审计已结束,正在出审计报告,待审计报告出具后,按照市重点工程项目申报资金拨付。

3、20xx年9月23日,云龙区青年路小学教育集团x大道小学拖欠赵女士5000000元。经查,该公司并无赵女士此人,投诉登记单所留电话也始终联系不上,并不存在赵女士反映的拖欠工程款近500万,拖欠时间365天的问题。该项目于2018年7月已竣工,按照合同已支付70%,不存在拖欠。

4、20xx年10月12日,x市x小学拖欠176700元。经查,该款项已于20xx年9月9日结清。

5、20xx年11月13日,云龙区翠屏山办事处乔湖村委会拖欠x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2000000元。经查,该公司为国有企业,不在清欠范围内。

以上7项投诉,市审计局已全部核查完毕,不存在拖欠问题。

民营企业摸底汇报范文 第二十九篇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在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国的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比较强的发展过程,其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从“不宣传、不鼓励、也不急于取缔”到“计划经济有益的必要的补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直至要“大力发展”;人们对它的看法也经历了从歧视、藐视到不可小视并要高度重视的认同过程。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和扶摇成长,迄今,民营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贡献率已占到了三分之二以上,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以我市为例,截至2003年底,我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已达亿元,同比增长,占GDP的比重达到[1]。在全市20个区市县中,武侯区又是民营经济增势最为强劲的区域。资料显示,今年1-6月,武侯区个体私营企业总数达万户,比去年末增长;民营企业完成税收亿元,同比增长,占全区总税收的,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3%。上半年,武侯区民营经济增加值已达亿元,同比增长,高出地区生产总值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达到 [2],成为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力军,其综合发展情况名列全省180个区市县之首[3]。

民营经济的大发展,不但大大增强了我区的经济实力,发挥了我区的体制优势,推动了我区的科技进步,而且在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技术创新、培育聚集人才、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从改革中破茧而出的民营企业在享受高速发展喜悦的同时,仍在不断接受市场风雨的考验和洗礼中面临着各种认识误区、法律障碍和体制束缚,特别是大量纷争的出现,反映出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现象仍相当普遍和严重,亟待有力的司法保障和优质的法律服务。因此,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不仅是人民法院贯彻党的_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人民法院树立科学发展观,服务于中心工作和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迫切需要。有鉴于此,我院立足武侯区的区位优势,成立了以于嘉川院长为负责人的重点调研课题组,开展了针对民营企业涉诉案件的专项调查研究。在为期4个多月调研活动中,我院先后走访民营企业30余家、与区经贸局和区工商联联合发放“民营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及法律问题”问卷调查表120余份、召集民营企业家和办案法官举行座谈交流会5次、调取并研讨典型案例70余件,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初步掌握了民营企业涉诉案件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调查掌握的情况,并以我院2003年调处的各类民营企业涉诉案件为考察对象,现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二、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概念的先行廓定

遍查我国现行有关企业的法律规定,其间不曾有民营企业的称谓,既有政策性文件中也难觅民营企业的定义,特别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无论是政府职能部门,还是办案法官甚至民营企业自身,都难以对民营企业的概念作一个科学的、确定地解释。为此,我们有必要从法律的视角对其进行基本廓定,一方面为我们大力倡导的依法保护和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找到一个明确对象,另一方面也为我们以下的实证表述和理论分析提供一个讨论平台。

从经济发展的总体过程考察,民营企业概念最初事实上是作为与国营企业相对应的企业形态出现的。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这种改革模式的确立,国营企业逐渐被国有企业所取代,但民营企业这个概念却不但独立保存了下来,而且内容还不断丰富并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目前,学界对民营企业概念的界定并无统一认识,有的依据的是企业的所有制性质、有的依据的是企业的经营模式、有的依据的是企业的资本构成、有的依据的是企业的产权关系,不一而足。尽管如此,从产权和企业理论的角度看,民营企业作为按照商业原则和市场规则运作的微观经济组织,其基本特征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1)民营企业一定是以盈利为惟一目标并完全依市场原则来运作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2)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形成是建立在纯粹经济利益关系基础上的,这种建立在产权关系和产权制度基础上的治理结构基本能够代表各方出资人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会形成较为合理的约束和监督制度;(3)民营企业拥有较为灵活的内部用人和分配激励机制,能够保持与市场机制的自然和谐,并在追逐利润最大化动力的驱使下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不断的技术创新[4]。由此可见,民营企业是一种与国营企业相对的新型的社会所有制形态,它在概念上既不完全等同于个体私营企业,同时也不完全排斥国有企业。

但是,要想给民营企业下一个准确的定义,特别是要给出非常严谨的法律上适用的概念,却是一件

人之难能的事情,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民营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前法治社会环境下的产物,难以与逻辑严密的法律体系很好兼容。因此,在不能以精炼之词对“民营企业”进行客观、科学描述的情况下,我们也只能采取扣除法,逐一罗列各种组织形式的民营企业:广义的民营企业是指除国有和国有企业控股或由其运营的企业以外的其他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包括内资民营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内资民营企业又由以下几部分构成:(1)私营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2)股份制企业;(3)城乡集体企业;(4)改制后的国有企业、乡镇企业;(5)非国有控股企业;(6)非国有控制的企业,如被租赁、托管出去的国有企业。由于外资企业由单独的法律法规调整且适用的很多法律法规都高于内资企业(尤其是民间投资的待遇),所以在通常情况下所称的民营企业都是指不包含外资企业在内的狭义的民营企业,而民营经济则系各类民营企业的总称。 需要说明的是,从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趋势看,将来除了少数特殊行业和特殊领域以外,各种经济形式将在平等竞争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交织,形成大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按所有制划分企业性质的传统分类将变得越来越困难,并将逐步被世界通行的按财产组织形式来划分企业类型的办法所取代。按照这个发展趋势,将来的企业都应当是民营企业,将来的经济都应当是民营经济[5],即使在特殊行业和特殊领域中存在的纯粹的公有制经济,也将会按照法治社会的财产组织形式,采用特殊法人等企业形态来界定所有者、管理者与劳动者各方的权利和责任,即采用民营化的管理方式[6]。这也正是我们要加快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要义。

三、民营企业涉诉案件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一)民营企业涉诉案件发生频繁

近几年来,在我院每年受理的各类诉讼案件总件数中,民营企业涉诉案件一直占相当高的比例。据统计,2003年,我院受理各类诉讼案件共计5677件,其中民营企业涉诉案件2040件,所占比例接近36%,涉案的民营企业多达1100余家,涉案标的额约亿元。在全部民营企业涉诉案件中,民商事案件1008件,占所有涉诉案件的,涉案标的额约亿元;执行案件1003件,占所有涉诉案件的,涉案标的额约亿元。如果把涉案民营企业全部置于武侯区范围进行测算,则一年中平均每30家民营企业就会遭遇一起诉讼。由此可见,我院每年受理民营企业涉诉案件的数量非常多,民营企业“官司缠身”的现象十分突出。

(二)各类合同纠纷占绝大多数

合同纠纷是民营企业涉诉案件的主要表现形式。2003年,我院共受理民营企业涉诉的各类合同纠纷962件,占民商事案件总件数的。在各类合同纠纷中,民营企业涉诉案件在案件类型上又呈现出相对集中的态势,其中以买卖合同纠纷为最多,共计422件,占合同纠纷总件数的,其次分别为借款合同、服务合同和建设工程合同纠纷,分别为160件、79件和67件,各占合同纠纷总件数的、和。而借款合同纠纷中,因民间借贷引发的就有132件,占,向金融机构贷款引发的16件,占10%。此外,我院还受理了民商审判中较为常见的劳动争议案件57件、经营合同纠纷41件、承揽合同纠纷34件、租赁合同纠纷21件。从总体上看,虽然除合同纠纷之外的其他案件所占比例不大,但案件数量却并不少,其中尤以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为甚,共计42件,大都因道路交通事故或工伤事故引发。

(三)群体性纠纷呈明显上升趋势

群体性纠纷增加是我院近几年受理案件的一个显着特征,这在民营企业涉诉案件中也有较为明显地反映且主要集中于借款合同纠纷、物业管理合同纠纷和劳动争议案件中,例如文氏物业公司120人物业管理合同纠纷、天川公司89人追索民工劳动报酬纠纷、豪斯电子探测公司61人借款合同纠纷、向阳房地产建筑工程公司39人股东会议召集权和名誉侵权纠纷等。此外,从2000年至今,我院还陆续受理了分别以金岛实业公司和建设开发公司为被告的非法集资案件,其涉及集资户多达1600余户,集资金额5500余万元。这些案件都具有人数众多,矛盾激化,难以及时有效审理或执行等特点,其处理不仅直接涉及到众多民众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关系到涉诉民营企业的发展甚至生存,稍有不慎就极易诱发不稳定事件。

(四)新类型案件大量出现且适用法律困难

新类型案件大量出现是民营企业广泛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必然结果,这类案件由于面临法律法规调整范围的空白且无审判实践经验的积累而在处理上备感困难。例如天歌股份集团公司与和君创业管理咨询公司等股东大会召集权纠纷,虽然《公司法》对临时股东大会召开的情形进行了规定,但因缺少有关程序设置和法律责任的内容而导致我院在认定临时股东大会

召集权归属及其效力问题上无章可循[7]。又如,在物业管理合同纠纷中涉及到的业主委员会民事主体资格的问题,诉讼中对其究竟属法人组织,还是非法人组织,抑或是既非法人也无独立诉讼主体资格的一般组织存在着不同认识。再如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有关股东身份的确认,是属于与其他股东的争议还是及于股东与公司之间。其他还有诸如“戴帽企业”、畸形公司[8]法人人格的否定问题等等。这些都反映了民营企业和人民法院在社会转型时期,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而调整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相对粗疏与滞后时所面临的窘境。 (五)民营企业既是侵权人又是被侵权人

在异常活跃的经济活动中,民营企业因各种原因在其自身合法权益不断遭受侵害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致他方权益受损,扮演着既是侵权人又是被侵权人的双重角色。据不完全统计,在各类涉及民营企业的民商事案件中,民营企业作为原告的占,作为被告的占;而在执行案件中,民营企业作为申请人能够完全实现自己合法权益的仅为,其作为被执行人能够全面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的尚不足50%。经济往来中“三角债”的出现更凸显了民营企业既作为侵权人又作为被侵权人的特点,例如我院受理的9名原告起诉中海贸易公司的买卖合同纠纷,涉及货款共计124万元,而同期该公司起诉另外7家单位拖欠其货款的金额就达329万元。表现在案件类型上,民营企业在因收费引发的物业管理合同纠纷中几乎全胜,而在其作为债务人的借款合同纠纷中又无一例外的全败。

(六)中小民营企业涉诉较多且难以享受法律援助

在各类民营企业涉诉案件中,80%以上的民营企业都属于中小企业[9],这主要是因为大型民营企业相对而言都比较重视企业化治理,产权制度清晰,企业管理规范,具有更为明显的法律意识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懂得如何更好地依法管理、经营并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故其发生纠纷的可能性远低于中小民营企业。在因未签订书面合同而引发的纠纷中,涉诉中小民营企业占96%即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但是,作为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组织要素,中小民营企业在面临大量纠纷的情况下却难以享受到必要的法律援助。经走访了解,司法行政机关对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法律援助的数量少之甚少,即使是人民法院实施的司法救助也因囿于相关制度的不完善而难以惠及。据统计,2003年我院共为1036件案件的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万元,其中针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尚不足1%。由于这类民营企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难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往往成为市场经济主体中的“弱势群体”而时常陷于流年不利、积重难返的境地。

四、民营企业涉诉案件反映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民营经济的发展在总体上讲是快速、持续、健康的。这些成果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党的政策,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民营企业频繁涉诉所暴露出来的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

1、观念和认识的滞后。长期以来,受“姓资姓社”传统观念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对民营经济作用的认识上,一些人无视其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的事实,仍将民营经济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置于“拾遗补缺”的位置。有的还认为,民营经济难以与社会主义制度完全相容,不能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基础,只能是一种“边缘性经济”,大力发展会冲击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有的甚至片面渲染一些消极因素和个别案例,如宣扬民营企业“原罪论”,在现有贫富分化加剧的情况下,煽动公众的仇富情绪,从而为民营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障碍。正是在这种陈旧的思想观念支配下,人们对民营经济重要性的认识普遍存在着“上热、下凉、中梗阻”的现象,而对民营企业只保持“远距离微笑”的问题也迟迟难以得到彻底的解决。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最典型的就是:一些职能部门和具体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对民营企业伸手多、支持少,难以使其感受到宽松的创业氛围,尤其是在纷争出现时,国有企业多有政府领导协调、主管部门呵护、行业协会斡旋,可谓关怀备至,而对民营企业面临的相同窘境,这些部门和人员却认识不到民营企业同样是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基石,不仅解纷手段单一,工作方式粗暴,而且在处理上多是“口欲言而嗫嚅,足将行而趔趄”,被逼无奈时也总是以模棱之语搪塞,由此造成民营企业或投诉无门,或官司缠身,耗散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有的更是抱着“你发展,我收税;你破产,我不管”的态度对待民营企业,表现出极端的功利主义色彩和强烈的政治投机心理。因此,观念和认识上的不适应导致对民营经济的发展重视不够,具体措施难以落实,并使其在社会宏观经济发展中始终处于被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政策环境的不平等。同国有企业相比,同外资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总体上得到的仍然是“次国民待遇”。在此,我们姑且不论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土地征用、税收减免、社会保障等方面所受的诸多限制,单是就融资环境本身就可见民营企业遭遇的种种不公平。调查表明,相当部分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靠的是经营积累和民间借贷,而不是银行贷款[10]。这除了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外,还由于在以规范化方式取得银行贷款(间接融资)的过程中,民营企业也遇到门槛过高,前置性审批复杂等阻碍;而在以上市和发行债券为主要形式的直接融资方面,又存在融资渠道狭窄,政策缺乏公平性等问题[11]。正因为此,一方面,为了取得在正常情况下无法取得的社会资源和收益,一些个体私营企业在成立之初就戴“红帽子”(集体、乡镇企业)、穿“洋外衣”(三资企业),而个别民营企业则采取了向权力靠拢的变通选择,由此不仅造成民营企业身份的“错位”,而且导致大量权利寻租与民营企业有染,给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无法预见的法律风险和隐患。例如武侯区冷冻食品厂借贷纠纷,本院审理后认定该厂名为集体实为私营,其与被告赖某之间属于合伙关系而非借贷关系,据此判决其败诉,该厂业主也因企业性质“名不副实”而遭致巨大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当民间借贷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主渠道时,一旦赖以生存的资金链或信誉机制发生危机,民营企业就会陷入大量纷争,更何况“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合法的民间借贷”只有一线之隔,一旦越界或稍有不慎,就可能身陷囹圄。建设开发公司和田芳华因集资诈骗罪被我院分别判处罚金和有期徒刑正是其“误入禁区”带来的悲剧。因此,仅从融资难这一点来看,“一视同仁,平等竞争”的政策原则尚未得到具体的落实。

3、政府职能的错位。政府作为市场的“守夜人”,其主要职能在于确保市场机制在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如果企业制度和自由交易没有保障,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就不复存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表面上看似一种微观企业行为,但其实质却与政府怠于履行产权保护、市场规范等不无关系。调查得知,以民营企业为原告的204件买卖合同纠纷,与买方企业产生的高达(主要是不付款或延迟付款),与供货方产生的占(主要是供货不及时或

质量低劣),标的额3000余万元,可谓触目惊心。政府在一些方面“缺位”的同时,在另一些方面又常常“越位”,表现之一就是不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随意变更市场规则,使得民营企业常常感到无所适从,个别企业要么追求短期利益,要么进行违规操作,从而导致企业难有更大发展,市场信誉也迟迟不能建立。在随处可见的道德风险中,纠纷频发也就在所难免。模具厂房屋租赁纠纷,政府有关部门先是同意其将厂房改建为农贸市场,并使企业与几十户商家签订了多年期租赁合同,后又以城市建设为由决定征用该地段,但却在已封户冻结的情况下仍向企业和商家颁发了市场登记证和营业执照,导致商家因巨额投资无法收回而与企业发生群体性纠纷,双方结果两败俱伤。此外,在行政执法中,个别政府职能部门不依法行政,各种行政不作为和行政乱作为时有发生,还有的职能部门重许可,轻监管,对违法违章行为不及时纠正,甚至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严重影响了行政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影响了经济、社会生活的稳定,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再者,受地方财政的约束和部门利益的驱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通常更有理由偏向本地区及本部门的生产者而造成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盛行,这样不仅助长了不正当竞争和假冒伪劣等行为,更严重的是使得公正司法成为一句空话。 (二)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自身因素

1、战略决策缺乏理性。当前,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采取的都是家族(长)式的管理模式[12]。这种管理模式在企业创立和发展初期,特别是在机会主义市场条件下尚较为有效和实用,但当企业规模进一步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时,这种管理模式就会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局限和不足,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企业缺乏来自内、外有效的监控、反馈和制约,凡事一人独断,使得决策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同时,家族(长)式管理的随意性也极易造成企业经营决策的浪漫化、模糊化和非科学化倾向,即企业决策不注重效益,只追求效应,决策过程只凭“大概”、“可能”、“估计”、“大致”等非理性判断,由此造成的结果必然是企业战略决策的失误。例如,涉诉的万盛隆贸易公司仅是一家从事沥青和化工原料销售的家族式民营企业,为追逐利润,在未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进行深入市场调查和研究分析的情况下贸然进行河道沙砾石的开采并作为发包方与他人签下标的额近50万元的《承包协议》,最终因资金不足,无力履行付款义务而酿成纠纷。还有一些民营企业因缺乏对企业发展的长期规划和理性思考,或迷信公关、广告和促销,或不顾自身实际进行盲目扩张,从而引发纷争甚至导致企业衰败,如因拖欠工程款被起诉的赵老四火锅餐饮管理公司、航空港建设工程公司,因房屋租赁纠纷被起诉的宏海电光源公司等,都是这方面较为典型的例子。

2、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大都发端于农村中的专业户或城市中的个体工商户,受各种因素影响,他们进行管理的方式多为家族式的和粗放式的,往往较少运用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和手段而更加习惯于凭个人感觉和经验对企业进行管理,许多企业因此连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都不具备。众所周知,家族和企业所关注的目标是不同的,家族更偏向于情感的稳固和内部的和谐,而企业则更偏好业绩的提升和对外的应对;家族伦理是极其含糊和暧昧的,而商业原则却讲究泾渭分明,若以人情和经验代替制度,以伦理规范代理行为规范,其代价必然是管理的漏洞、亲情的失落和经济的损失,甚至还可能是企业的破产倒闭。民营企业频发劳动争议,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未建立规范合理的用工制度;而在多起非国有企业申请破产还债案件中,大部分都是因管理手段落后,尤其是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而造成管理混乱、经营无序所致。由于经营管理水平普遍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有相当多的民营企业管理家族化与专业化的矛盾、文化素质与管理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现在一些民营企业在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过度,但家族(长)式管理模式遗留的人治化管理传统仍根深蒂固,即使有的民营企业貌似建立了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及运营方式,但终因缺乏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中的民主理念,其经营管理仍在低水准中运行,所暗藏的危机同样不容忽视。

3、治理结构不尽合理。尽管在理论上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能够做到合理[13],但因我国民营企业尚未经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改革,由此造成民营企业治理结构模糊、不规范甚至虚化的情形大量存在,现实中主要表现有:一是在经营者作为企业出资人的情况下,经营者往往独揽大权,使企业兴衰全系于个人胆识与魄力,导致企业缺乏有效的决策机制与权力分配。即使实行了股份合作,经营者一般也是一股独大、身兼三职(大股东、董事长、总经理),由此导致总经理职权强化,削弱了董事会的职权。二是在一些公司企业中,董事会作用弱化,权限不明确,决策和监督意识和能力普遍较弱,运行程序也不规范,董事会难以进行有效的集体决策,难以对经理层实施有效制约,监事会则更是无足轻重,流于形式。三是在经改制转型过来的企业中,董事会、股东会成员多为本企业职工,更加习惯于旧体制下厂长(经理)的领导,主人意识和议事能力不强,普遍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治理结构的缺陷还突出反映在企业的产权关系上。民营企业有的在创业之初就未对产权进行清晰界定,有的在股权变更后未依法进行工商登记,有的则仍戴着特殊历史发展时期的“红帽子”,从而造成企业做大的蛋糕在归属问题上显得不清不楚。正是在治理结构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从而导致大量民营企业无法秉承现代企业制度的理念,各类股权纠纷、经营权纠纷、产权纠纷层出不穷,极大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法律意识有待加强。民营企业侵权与被侵权事件时有发生,这固然与其从草根起家的历史特质和我国深刻而漫长的人治传统有关,但民营企业自身法律意识的淡薄却不能不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内部管理上,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不但不重视制度建设,而且忽视企业法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尽管的民营企业都设置有常年法律顾问,但其聘请的目的多是事后纷争的解决,而不是事前风险的预防。由于法律服务没有渗透到企业发展进程的各个环节,从而使得法律隐患难以得到及时排解,一旦爆发便会导致法律危机。在经营过程中,很多民营企业衷情于交易习惯而不屑遵守规范化的市场行为模式(如合同法

中对承诺、要约行为方式的设定等),他们有的不签订书面合同;有的在签订合同时不审查对方主体资格、履行能力及代理权限;有的滥用表见代理制度,将标的物交与合同无关人员;有的合同条款不具体、不完整,缺少履行期限、违约责任等实质内容,由此引发纷争也就在所难免。而在诉讼中,一些企业基于“家丑不外扬”心理,不邀请或聘请律师出庭代理,自身因难以掌握诉讼规则而造成攻防力量失衡,最终遭遇败诉的结局;也有个别企业不考虑诉讼成本,在未寻求更为经济和便捷的纷争解决方式情况下贸然起诉,导致企业“赢了官司输了钱”。在缺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的同时,民营企业另一方面却存在大量违规操作和违法经营的现象,例如企业间相互拆借资金,超范围从事经营活动,擅自进行建设工程的转包、分包,不按照公司章程召开股东大会,侵犯商业秘密,违反竞业禁止等。特别是在房地产开发领域,民营企业“踏着法律边缘走路”的现象十分突出,主要表现有:(1)隐瞒无开发资格或无相关许可手续的事实,通过广告或其他途径进行虚假宣传;(2)通过定式合同恶意搭售商品房,在房屋面积增大时要求购房人补足差价款;(3)建设过程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造成房屋质量不合格;(4)单方面变更规划设计方案或无端延期交房;(5)楼盘抵押后不告知购房人致使分户产权迟迟不能办理;(6)虚构买受人以按揭形式出售滞销房屋以套取银行资金;(7)不按合同或承诺完善各类社区配套设施;(8)再次出售业已销售的商品房,造成“一房二卖”,等等。正是由于普遍性的缺乏法律意识,不但使企业合法权益的保障长期显得难以企及,而且使得其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质疑和诟病。 5、信用危机亟待解决。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信用经济。企业信用不仅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基础,更是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的生命线。然而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信用状况却普遍令人堪忧,他们中有的炮制假资料、假帐目、假广告,以骗取投资人或消费者信任;有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挤占高品质商品的市场份额;有的进行商业贿赂、合同欺诈、低价倾销,实施不正当竞争;有的出尔反尔,变化无常,随意更改和破坏交易规则;有的转移、隐匿、出卖或者毁损财产,以达到逃废债务的目的等等。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是其产生信用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欠缴职工社会保险费、故意拖欠职工工资的现象十分严重。以目前社会广泛关注的拖欠民工工资为例,有关资料显示,仅2003年一年,我市个体私营企业拖欠民工工资总额万元,占同期成都市劳动监察大队受理民工工资纠纷总额的,占拖欠工人工资总额的,被拖欠工资的民工人数多达9880人[14],严重侵害了民工合法权益。此外,一些民营企业主不注重个人素质的提高,个别人甚至长期身处“用损害良心的方法赚钱,用损害健康的方法花钱”的混沌之原,最终导致个人声誉丧失殆尽,企业信用也岌岌可危。这些行为一方面造成了严重不良的社会后果,另一方面也大大毁坏了民营企业自身的信誉。民营企业频繁涉诉,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而从更深层次上看,民营企业遇到的种种歧视性政策和“次国民待遇”,也不能不说与其较差的信誉有一定关系。

(三)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立法和司法因素

1、立法方面存在缺陷。到目前为止,国家有关民营经济的利益和权益保护的法律还相当零散,缺少一个以稳定的规章制度为基础的管理体系,有关维权的制度也不成系统,缺乏统一性且不同地区执行的力度相差很大,很多好的政策经常是到了基层就被扭曲或难以执行,一些纠纷的异地处理更是十分困难。而从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看,有的比较重视细节问题,如注册、税收、减免费用等,较少涉及民营企业真正所需要的公平竞争环境和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的待遇,因而治标不治本;有的则内容空泛,一般性提法较多,造成实践中操作不便。例如已执行10多年的《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其中对私营企业的权利和义务规定得比较笼统,特别对保护其合法财产和其他权益的规定相当薄弱,当个体私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权益被侵吞、受损害或出现经济纠纷时,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其次,在转型时期,对社会生活中大量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立法因具有一定滞后性而使得法律制度的缺位成为一种长期普遍的常态存在。比如,民营企业在兼并重组过程中的法律保护问题,因缺少制度安排与设计,民营企业因非市场因素导致挫败甚至遭受重大损失的案例就时有发生。再如,我国目前的法律援助制度仅将援助对象限于经济困难的自然人和特殊案件的当事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等新社会阶层中经济贫困者的存在,忽视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中小民营企业处于社会弱势地位、合法权益经常受侵犯的现实,使得他们在纠纷发生时难以享受到必要的法律援助。第三,法律制度的不平等也反映了当前对民营经济的保护不够。譬如在刑事法律制度中,个人私吞企业资金,在国有企业中就按贪污罪论处并可以处以死刑,而在私营企业中则只能判挪用资金罪且只能判处徒刑,因为国家的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在破产法律制度中,全民所有制企业有专门的《破产法》予以保护和调整,而非全民所有制企业则只能适用《民事诉讼法》仅有的8个高度原则化和抽象化的条文。法律上的不平等对待塑造了整个社会对民营企业不尊重的观念和行为,势必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并无益于民营企业生存环境的改善。此外,在已制定的法律法规中,新旧法律法规之间衔接存在问题或者规定不合理的情况大量存在,如《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中对设立公司的要求与《公司法》不一致,《公司法》中关于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不仅比发展中国家高,而且比发达国家高,等等,不胜枚举。调研中一些人还指出,在我国制定的与企业有关的法律制度中,没有任何针对“民营企业”的明确规定,由此造成的必然结果就是民营企业没有相应的法律地位,其法律的尊严和秩序的保障难以得到具体的落实。

2、司法职能发挥不足。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司法对社会利益关系的规范、引导、调节和保障作用,对于维护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民营企业体制中的深层次矛盾和企业与外部之间各种利益的冲突不断的通过诉讼的形式反映到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中来,广大民营企业更加离不开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和高质量的法律服务。然而在现实中,司法职能的发挥却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1)审判工作缺乏效果意识。部分人没有从司法效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就案办案、死抠法条,不能妥善处理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关系,造成“三个效果”严重脱节,从而引发消极影响。例如在民营企业涉诉的破产、安置、劳动争议等案件中,个别人以民营企业没有主管部门,没有行业归口,在处理时不注意沟通协调,不注意调动各方力量,不注意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最终因处理不当导致其超出民事纠纷范围而演变为群体性事件。还有的对适宜公开的典型案例或不依法进行公开宣判,或不积极进行法制宣传,造成审判活动只停留于个案处理而难以达到震慑其他违法份子、规制类似不法行为的效果。(2)不能正确适用法律。准确理解和把握立法本意,不得曲解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是法律适用的一项基本原则,但实践中却有些人不注意把握法律的精神实质,片面的、机械的理解和适用法律,从而导致案件处

理有失偏颇。如在无效合同的处理上,个别人不考虑执行的可能性和对当事人生产经营和生活带来的影响,一概判令当事人相互返还财产,造成操作不便、成本高昂不说,还极有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在处理工程欠款纠纷中,有的人不是以合同约定而是以审计结论作为工程造价的依据,不仅造成对民营企业事实上的不公平,而且严重违背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3)缺乏平等保护观念。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它以市场主体的人格独立和社会平等为基础,要求法律除了拥有最高权威以外,还必须奉行主体平等、权利自由观念,而这种观念反映在审判工作中,就是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主持正义,做到公正不偏,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在实践中,有的人对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却不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当民营企业作为申请人时,可能就会有所懈怠甚至久拖不执,而当需要采取强制措施时,对民营企业就雷厉风行,对国有企业则有所不同,个别时候还会出现因片面强调为国有企业服务而牺牲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行为。(4)固守陈旧的司法服务理论。从社会公众对司法的需要来讲,人民法院也是一个公共服务机构,而现代司法服务与传统司法服务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能够遵循司法规律而不会超越司法界限。但在实践中,相当多的人仅把司法服务停留在“服务上门”、“送法下乡”及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行为上,而较少将其贯穿于立案、审理、判决和执行乃至延伸工作的全部过程,从而使涉诉民营企业难以感受到司法的亲和力以及“法律阳光的普照”。少有人对审判中发现的民营企业不规范的经营行为或者行政机关不恰当的行政执法及时予以制裁或提出相应司法建议就是司法服务不到位的一个具体体现。 五、依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是党的_、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宏伟目标。针对民营企业涉诉反映出来的种种问题,我们有必要从政策法制环境的改善、民营企业素质的提高、行政机关职能的转变、司法审判职能的发挥等方面着手,依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一)改善政策法制环境。宪法修正案把_提出的“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的明确要求。为此,我们应当根据这些要求,抓紧清理和修订有关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

1、优化政策环境,构建公平竞争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讲,我国目前的民营企业仍处于夹缝般生存的状态,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在政策上为其提供支持和保护。首先,要清理一切与_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不相符的政策文件,依法取消以往在土地征用、人才引进、税收减免、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规定,使民营经济享有与国有经济、外资企业同等的政策待遇。其次,要放宽市场准入,打破行业或部门垄断,凡是法律法规未命令禁止、凡属于竞争性行业或对外资开放的行业,都应当允许民营经济进入,使其能够在相同的行业中与其他市场经济主体平等竞争,共谋发展。再次,要支持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它们以兼并、收购、承包、租赁、参股等方式和途径把企业做强做大。特别是在融资方面,要尽快建立健全信贷担保制度并大力发展和完善直接融资体系,为民营企业广开融资渠道,避免民营企业因融资难而频繁进行民间借贷给企业发展埋下法律隐患;对民间融资活动亦要进一步进行规范,防止各种逃废债务或“越界”行为的发生。只有努力营造规范有序的政策环境,构建起公平竞争的发展平台,民营企业和相关职能部门才能远离法律制度留下的空隙,减少各种违规违法运作现象和权力“设租”与“寻租”机会,从而使民营企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2、建立健全法制,提供完备法律支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渐次完善对于民营企业的保护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宪法已作修改的情况下,其他法律制度也当作出相应回应。一是要加紧修订和清理与民营经济密切相关的各类法律法规,让宪法的“鼓励、支持”的最高法律意图真正体现在国家各级法律规范之中。当前,我国相继制定的《公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已初步构建了我国现代企业法律体系,但其中部分内容却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如有限责任公司、控股集团公司的设立门槛过高;“监事会”有关条款不清;对现实中存在的“有限合伙”无明文规定;缺少较为详尽的适用于民营企业破产情形的法律条文等等。这些问题在修订时都应当注意并加以解决。对那些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法律法规,则应当及时清理并予以废除。如调整民营企业最主要的法律规范——《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不仅其自身存在巨大缺陷,而且很多内容已被后来出台的法律法规所取代,故不应再在实践中适用。二是要加快立法进程,如制定消除行业或部门垄断的《反垄断法》、解决社会信用危机的《信用信息披露法》等,特别是要抓紧制定《物权法》、《企业兼并条例》等与产权制度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完善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制度,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此外,对那些确实具有发展潜力但暂时陷入困境的中小民营企业,还应当建立相应的法律援助制度,侧重维护企业及其职工的经济、民事权利,劳动权利以及人身、生存权利,以充分保障中小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在法律起草过程中,除了要广泛听取民营企业的建议和意见外,还可以吸收部分企业代表进入专家论证委员会,以使新制定的法律法规更具有适用性和实效性。总之,只有为民营企业提供宪法之下的最高法律保障,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才能够真正成为可能。

关于是否进行统一立法的问题,部分人主张应制定《民营企业促进法》,以此改变民营企业没有相应法律地位的境遇。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一是因为我国先后制定的《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已基本涵盖了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各种类型并能为民营企业所用,民营企业的法律地位在这些部门法中已经得到充分的体现;二是因为从加强国家对各类企业的监管和企业自身的管理角度看,企业的类型都应当按其财产制度,即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来划分,而不应按企业的所有制形式来划分,且事实上自《公司法》颁布以来,我国有关企业的法律都是按此原则来制定的;三是因为民营企业是一种多元化的混合经济组织形式且仅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因此,统一立法并不会有利于国家对各种类型民营企业进行的恰当保护。

(二)提高民营企业素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生市场风险、金融风险、电子商务风险、生态风险以及投资风险的可能性将逐步加大,民营企业在发展进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甚至产生纷争将不可避免。民营企业要最大限度的减轻各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害,关键就在于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己抵御风险的能力。

1、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管理决策水平。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其现行的企业治理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事实证明,家族(长)式治理不见得没有效率,两权分离也不见得没有问题,因此,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要在坚持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调整。首先要按照《公司法》规定,科学地划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各利益主体的权力和责任,完善企业内部各利益主体的相互制衡机制,避免由于权力行使不受约束而产生决策失误、管理混乱,造成更大的效率损失。其次要加强董事会建设,将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权放置于董事会手中,使其成为民营企业科学决策和控制风险的重要机构;必要时还可引进独立董事,使其参与企业的战略管理,以弥补董事会成员技术知识或管理知识等方面的不足,增强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再次要加强债权人对企业的监督作用,特别是要高度重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使其在企业中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维护。对企业治理结构中最核心的产权安排问题,民营企业一方面应实行产权社会化,即改变单一投资主体,引入社会股东。这样做不但可以拓宽融资渠道,分散经营风险,增加股东间的监督与制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有效杜绝企业中常见的一言堂现象。另一方面应实行产权公开化,即由职工持股,包括技术入股、管理入股和信息入股等,

以增加持股者对企业的归属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使其能够自觉的参与管理决策并维护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只有建构良好的企业治理结构,才会逐步打破民营企业传统家族(长)式管理模式中以血缘、地缘和人情纽带为基础,以人治为导向的管理决策体系,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作为广泛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民营企业要对赖以生存的市场有正确的认识并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还普遍存在着生产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等弱点,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民营企业一定要吸取那些因不顾自身实际和市场需求,盲目追求扩张、多元而导致企业受挫的教训,摒弃各种短期投机和盲目跟风行为,在发展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主动寻求一条先做强再做大、先夯实基础再进行扩张的理性发展道路。此外,民营企业的创业成长,还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管理特别是人力资源的管理、产品质量的管理、市场行为的管理和财务管理。要按照现代企业的标准加强管理体系和机制的建设,利用组织和机制的力量弥补个人控制幅度的不足。具备条件的企业,还可以通过引进职业经理人的方式,改变过去的家族(长)式管理模式,为实现科学化管理提供条件。

民营企业摸底汇报范文 第三十篇

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6月份以来,我们相继到维扬经济开发区、西湖镇、邗江区杭集镇政府、高邮市汤庄镇政府,了解地方政府部门关于当地民营企业发展的有关情况,并深入维扬区中显集团、金凯利体育器材公司等民营企业,了解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调研初步结束后,经过认真分析和思考,我们认为民营企业发展,企业家队伍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企业二组着重从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调研和思考。设计并发放了《扬州市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情况调查问卷》,虽然回收率不高,但从回收问卷的信息看,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将有关情况综合汇报如下:

一、我市民营经济企业家队伍的现状

1、全市民营企业的总体情况。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采取多种鼓励政策,因势利导,推动了我市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据市个私办统计,截至20xx年8月底,全市新发展私营企业11027户,平均日增私企46户,新增民营企业注册资本金亿元,新开工投入5000万元以上项目286个,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和143%,各项主要指标全面超序时。我市民营企业家队伍不断壮大。

2、对民营企业家的初步认识。通过与近30位民营企业家的座谈,我们感到他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能吃苦。创业的艰辛是我们很多机关干部无法体会到的。在高邮市汤庄镇,宏达标准件的徐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学文化,最初的厂房仅是自己家的厨房,做到目前业内全国第14位,从家庭小作坊到规模企业,他们付出的艰苦努力使我们深感震撼。二是敢冒险。创业就意味着冒险。这种风险不仅是财产上的损失,也会导致精神上的打击。但只有具备一定冒险精神、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果断决策,才能抢得先机,获得成功。江苏中显集团是维扬区一家从事冶金水电液压机械、冶金环保设备生产的企业。20xx年投入1400万元,新上砷化镓项目,20xx年投产,目前产销规模1000多万元。砷化镓被广泛运用于微电子、光电子领域,其生产技术是一项全球性的顶尖技术,中显集团的袁总正是用这种冒险精神,抓住机遇,投入生产,抢占了市场。三是善借力。许多民营企业家逐步认识到仅靠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已无法做大做强企业这个现实。前面提及的江苏中显集团,专门聘请了总经理负责企业的日常管理;高邮市汤庄镇的朝阳集团的陈总,注重与大财团、设计院、高等院校的合作,进行产学研结合,获得资金技术上的支持,为生物质电厂配套服务,生产相关设备。四是有困难。调研中,民营企业家反映的困难主要集中在用工、融资等问题上(在这方面,我们企业一组和三组的同志已经作了专门的分析,并提出建议)。

3、对调查问卷得到的信息分析。经过对调查问卷的汇总,我们得到以下认识:

一是从队伍构成来看,我市民营企业家以有一定专业知识的青壮年为主。问卷调查显示, 40—50岁的民营企业家占,50—60岁的占。40多岁,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年富力强、阅历丰富,有经验,有理想,有精力。在学历构成中,大专学历的占,本科学历的占25%,研究生学历的占。从执业经理人资格看,高级职业资格占,中级职业资格占,初级职业资格的占,无任职资格的;从性别构成看,男性占,女性占。

二是从民营企业家产生途径看,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种途径:原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下海。前几年各级党委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从事民营经济,以及一些干部职工自己主动辞职自己创业成为民营企业家,他们的比例占。第二种途径:改制企业转换型企业家。在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由原有集体或者乡镇企业的厂长经历或中层领导转换而成。这部分经营者在企业家队伍中约占。第三种途径:资本积累型企业家。这部分企业家包括农民、个体户和一般职工,他们头脑灵活,胆大心细,抓住机遇成为率先富裕起来的一部分人,他们的比例约占。

三是民营企业家对自身的地位的满意程度比较高。调查显示,民营企业家对自身的经济地位很满意的达,比较满意的达,政治地位、社会地位满意度也较高,很满意和较满意的占。说明经济上的富裕带给他们政治上和社会上的地位,不少民营企业家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有机会参政议政,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四是民营企业家对政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了解不深。的民营企业家对政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了解深或不了解。说明政府在向企业家宣传经济政策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有的民营企业家认为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发展重视程度一般或很差。认为我市企业家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占,政府重视程度不够,达到,创业氛围不浓 占。

五是民营企业家希望有更多的培训机会。调查显示,有的民营企业家每年的培训经费在2万元以下,的在2—5万元之间。获得培训信息的渠道主要是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培训机构,分别占50%和。希望从上级主管部门、大学和研究机构接受培训的比例分别是和。

六是民营企业家希望积极推进企业家队伍职业化建设。调查显示,希望自己的企业交给自己子女的仅有,的民营企业家对接班人问题希望按市场经济规律办,希望由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这说明我市的民营企业家已经逐步抛弃民营企业所有者必然是企业管理者的狭隘观念。

二、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分析,我们认为,我市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具备一定的专业文化素质,但综合管理能力有待提高。从调查结果来看,虽然经过继续教育,民营企业家队伍的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仍占。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民营企业家,既要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又要有融资和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但由于民营企业家工作经历、专业背景以及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他们的决策能力、管理水平、文化素养与市场经济发展没有得到同步提升。特别是部分民企老板对税收政策、财务知识、金融政策等知识比较薄弱,这些因素不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

2、对企业家、企业、员工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够到位。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的民营企业家认为企业就是我的,企业的事我说了算,听不进不同的意见,偏面强调自己作为雇佣关系的主体,唯我独尊。没有正确处理好老板与企业、与企业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之间的关系,对社会责任认识层次较低。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不仅是捐助和环保。为员工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提供稳定的工作等方面不关注,对员工人格上的尊重认识不到位,对高层管理人员的承诺不兑现等现象不利于最大程度上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员工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强,甚至发生高层管理人员、技术管理团队集体跳槽,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3、经营管理理念与企业规模的匹配性有待增强。在民营企业创业之初,家族式管理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使企业快速发展。但当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企业行为,规范企业主行为。有些民营企业家对此还不能完全适应,用家族式管理方式管理上规模的民营企业,导致产权不清、体制不顺、管理混乱,难以做大做强企业。

4、在宏观经济政策面前不够主动。调研中,不少企业家抱怨金融部门贷款审批环节多、要求高、审批难。而对自身企业在管理上的不规范,不能主动适应金融部门贷款审查要求,在认识上有差距。再如,国家从节能环保角度出发,规定要逐步取消一次性洗漱用品。外地的不少企业变被动为主动,变危机为商机,适时生产出可供个人出差使用的“旅途宝”之类的替代产品,让消费者使用起来更卫生、更经济、更环保,并逐步占领市场,但杭集的不少民营业主仍守着这一“夕阳”产品,丧失发展机遇。

三、加强我市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据统计,20xx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上交税收亿元,占税务部门直接征收总额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业人数万人,同比增长。民营经济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越来越重要,而企业家是民营企业的灵魂。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需要政府支持、社会关注和民营企业家的自身努力。建议:

1、市政府要对创业有成的民营企业家给予奖励。20xx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优秀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意见》的文件,每年评选100名优秀企业家,但评价的标准是当年企业产销规模在全市工业企业中列前100位,或近两年投资规模在10亿以上的企业。这个标准可以说我市的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是不包括在内的。市政府应出台专门的关于加强优秀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方面的文件,不能单一地以规模、投资论英雄,可从吸纳就业能力、员工收入增幅、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等多个角度,选取典型,给予奖励。

2、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民营企业家当中的创业典型。大力宣传民营企业家创业的事迹和对社会的贡献,营造全民创业、以创业为荣、以创造社会财富为荣的社会风尚。市级各新闻媒体,要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带头宣传创业典型。盐城市20xx年在盐阜大众报推出“每周一星”,20xx年又在盐城电视台、盐阜大众报开设“创业者之路”专栏,对各类创业典型作深度报道,这一做法既鼓励了创业者,又对有创业意向的人员起到了良好的触动和榜样示范作用,值得我市学习。

3、政府职能部门重视民营企业家的培训工作。要将民营企业家培训纳入全市人才工作规划。市政府应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出发,把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人才和社会发展规划。要发挥工商联、个私协会等组织的主渠道作用,建立民营企业家人才档案,并根据全市民营企业家具体情况及产业特点,建立有针对性的分层分类培训教育体系。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应侧重抓好三个层次经营者的培训:小型民营企业应以提高企业运行的规范化运营程度,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为主要内容;中等的民营企业经营者应以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特别是如何扩大企业经营的市场份额为主要内容;集团化的民营企业经营者,应以国际经贸理论、资本运作案例及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为主要内容。要宣传推广邗江区组织部门专题培训民营企业新生代企业家的做法,将新生代民营企业家的培训纳入本地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要以省内知名高校及扬州大学等本地高等院校为依托,建设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教育培基地。倡导和鼓励企业经营管理者参加在职学习,提高学历层次。有针对性地邀请国内外知名经济学家和成功的企业家,通过授课、交流、讲座,使我市的民营企业家接受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成功经验,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努力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要求的现代企业家。要加大对民营企业家培训的投入。不少兄弟城市对民营企业家培训事项“政府买单”——国内培训政府补助,国外培训企业出资,很好地调动了企业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据了解,全市中小企业发展扶持资金大约在2600万元(其中向省争取20xx万元左右,市财政安排600万元)。建议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从中划出适当比例,专项用于民营企业家的培训。

4、要切实加强民营企业的党建工作。民营企业的规模和覆盖范围在不断扩大,其员工之中,有许多优秀的_党员发挥着重要的管理支撑和技术支持作用。市、县两级党委组织部门要按照省委组织部《关于有效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意见》(苏组通〔20xx〕5号)、《关于推动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有效覆盖有效管理的意见》(苏组通〔20xx〕81号)、《关于推动社会组织党组织有效覆盖有效管理的意见》(苏组通〔20xx〕82号),切实加强民营企业的党建工作,使在民营企业工作的党员队伍成为民营企业家重要的朋友和伙伴,成为民营企业规范发展、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注意在优秀民营企业家,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其后备人才,高学历、高职称、高技术的员工,以及生产和工作一线骨干中发展党员,不断壮大民营企业党员队伍。

5、要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很多民营企业都遇到了新老交替的现实问题,如何顺利实现新老交替,企业要重视、政府要关心。在民营企业发达的浙江、苏南地区,开始打破“家族式”管理,聘请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走上民营企业的重要管理岗位。预计将来会有不少民营企业交由职业经理人管理。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为民企老板提供选择、聘请代理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6、打造民营企业家交流信息的平台。伴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家们也经过了改革开放的各种历练。正是有了不同的磨练,造就了企业家们不同的超凡才能、不同的原始积累、不同的信息和资金来源渠道以及不同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目前,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民营企业家占有一定的比例。市、县(市、区)两级人大和政协机关要为民营企业家们充当好服务者和联系人的作用,为其加强联系、相互学习提供平台。建议在每年的“两会”期间,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民营企业家,组成专门的代表小组,审议讨论“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在“两会”闭会期间,专门组织他们开展活动,使企业家们在知识才能、生产技术、信息资源、经营管理、资金融通等方面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

民营企业摸底汇报范文 第三十一篇

根据省政府、省清欠办对全省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的最新工作要求和安排,市政府、市领导高度重视,28日下午市政府第45次常务会研究讨论了此项工作,彭国勇局长对当前我市清欠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

通过对全市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认真摸底,排查核实,x市上报山西省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组的欠款总额为亿元,欠款主要集中在住建、教育、交通、文化、卫生、林业以及市政等领域。我市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不涉及第一阶段优先清理欠款。全市无市属国有大型企业及市属以下国有大型企业,全市融资平台公司拖欠账款均为政策性银行和国有金融机构,不涉及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截止10月底,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阳泉市清理偿还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共计亿元,清偿比例为,全省排名第八位,达到计划清偿进度。对于零清偿、零报告主体双清零任务,大部分已完成,10万元以下无分歧欠款已全部清偿。

x局长对接下来清欠工作提出了几点措施:一是实施动态跟踪,落实资金来源。将月报表制度改为周报表制度,加强清欠还款的每周分析研究,跟踪还款实时进度。根据拖欠单位性质、经费来源的特点,分类施策,对拖欠账款要逐笔制定偿还方案。对清欠难度大、年底计划不能完成任务的县区和单位,统筹制定解决方案。二是加大督办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市清欠办要根据每周还款情况组织对清欠进度缓慢的县区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进行电话沟通,约谈。加强督办力度,加强督促检查。落实惩戒措施,对问题整改不力、清欠工作落后的县区和单位,将落实中央要求,采取压减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降低公务出行标准、严格出国出境审批、从严控制津贴补贴标准、加强办公用房管理等限制措施。三是加强上下沟通,明确工作重点。及时了解基层困难问题,及时上报省清欠办,寻求政策支撑支持,积极化解困难问题。

x对市清欠办、市财政局以及各县区提出要求,对清欠工作要加强重视,提升政治素养,坚定信心,确保我市清偿欠款任务顺利完成。

民营企业摸底汇报范文 第三十二篇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是加快台州文化大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台州文化大市建设的一个特色和亮点。*县是全省民营股份经济的发源地之一,民营企业在为*社会文化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持的同时,也用自己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和丰富的创业历程,不断充实和丰富了*的人文精神和地域文化,成为推动全县文化建设和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20*年*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21元,在全国百强县中排名第33位。目前,民营企业达8300多家,民营经济在全县工业经济中的比重占到90%以上。为构建面向新世纪的优秀企业文化,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县委宣传部抽调力量组成课题组,对全县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把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近年来*县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优秀的企业文化必然要有很好的企业文化载体,而优秀的企业文化载体又必将催生优秀的企业文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特别是近年来,*县以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星级创评等活动为抓手,不断引进企业文化理念,大力培育企业精神、提炼经营理念、推动制度创新、塑造企业形象、提高员工素质,逐步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民营企业文化。

1、积极培育与*人文精神相衔接的企业精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营企业取得长足发展,得益于*地域文化所创造出的“自强不息,海纳百川,勇立潮头”的人文精神和创业意识。一是将人文精神寓于企业经营理念中。*地缘造就出*人“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坚韧品格和争先意识,也铸就了*企业“坚持品质、追求一流”的经营理念。如“苏泊尔”自组建以来坚定“Super(超越)”理念;“中捷”集团始终践行“品质成就卓越”精神,实现了向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跨越;“双环”企业持之以恒“学五环精神,创双环品质”的追求,以品质求得生存等等,都取得了成功。二是将人文精神根植在产品文化中。*民营企业善于在“无”中创“有”,在“有”中创“优”。如,*家具原材料和市场都在外地,凭借精巧工艺跻身于全国三大生产基地之一。*水暖阀门产业凭借对产品精益求精和品种多样化,被命为“中国阀门之都”、“中国水暖、阀门精品生产基地”、“中国五金建材出口基地”和“中国水龙头生产基地”。这些成就折射出了*人“不甘人后、勇立潮头”的人文精神。三是将人文精神贯穿于员工素质培训中。历史文化沉淀孕育出了*人共生共荣、善创善学的人文风貌。在这种文化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企业员工,勤奋好学,踏实苦干,讲求实效。对于探索中的尝试,多做少说,只做不说,涌现出全国劳模——“隆中”企业的陈素萍等一大批杰出企业人才。目前全县已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9家,拥有企业技术人才14600多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近200人。同时,来自五湖四海的20多万外来人员,在为当地创造出巨大物质财富同时,也接受了市场经济大潮洗礼和*人文精神熏陶,自觉地融为一体,逐渐成为企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建设重要力量。

2、推进以产品质量为基础的品牌建设。近几年,*民营企业品牌建设得到快速推进,形成了国家级品牌4只,省级品牌25只,市级品牌65只,位居台州市前列。品牌对企业贡献率逐年增大,增幅达30%以上,有效地促进县域经济质量的提升。一是推进企业制度建设,着力培育以绩效为导向的激励文化。企业非常注重培养员工主人翁意识,主动让党工团等组织参与企业决策,扩大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通过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位员工每月向企业提一条合理化建议,每季度为企业做一件好事,每年帮带一名新员工,并将这一活动的情况作为年终先进评比重要依据,把员工的个人利益和前途与企业的效益和命运牢牢结合在一起,让员工视企业生产经营为自己的责任田,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二是加强企业形象策划,着力培育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品牌文化。近年来,由名牌产品和知名商标生产企业组成的企业“先锋”梯队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工业化、开拓国内外市场的中坚力量。

据统计,20*年,全县品牌产品企业对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增长贡献率达,拉动了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近7个百分点。并涌现出了以“苏泊尔”、“凯凌”为代表的一批技术水平高、知名度响、影响面广的名牌民营企业。比如,“苏泊尔”自组建以来坚定理念,勇于超越,从名不见经传的“小老弟”成长为国内炊具业首屈一指的“大哥大”,20*年跻身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其品牌价值达亿元。在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品牌战略带动下,全县不少民营品牌企业的产品质量、技术水准、市场占有率等在国内同行中独占鳌头。三是倡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着力塑造以树立良好形象为目的的行为文化。向企业印发了《*县市民文明读本》、《文明单位建设读本》、《新“三字经”》、《员工行为实施细则》等学习资料,努力培养员工文明言行。组织“诚信在我心中”演讲、征文比赛,加强员工诚信教育。开展文明单位评比活动,增强员工文明卫生意识。以爱国主义共建活动为载体,举行升国旗仪式,收看革命传统教育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激发员工创业热情和爱乡精神。

3、开展以诚信敬业为核心的员工素质培训。*人办企业的明显特点就是善于经营、注重实用,脚踏实地把企业做大做强。在起步阶段,以诚实守信、办事认真、质量可靠赢得信任,促进了企业发展壮大。一是以人为本,激发员工奉献精神。广大企业始终把工作着力点放在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上,坚持以“了解人、关心人、教育人、激励人、凝聚人”为主线,积极开展“访职工门、知职工情、暖职工心、解职工难”系列活动。经常性开展猜谜语、体育比赛、演讲比赛、周末舞会等文体活动,组织扶贫帮困、节日慰问等工作,帮助外来员工解决住房、子女就学等困难,真正做到了工作上关心,生活上关照,既解决员工思想问题,又解决实际困难。二是倡导和谐,激发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自20*年3月以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星级创评活动,提升了企业文化内涵,化解了企业内部矛盾,激发了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企业普遍设置厂长、书记信箱,及时掌握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和意见要求,定期召开企业民主听证会,企业负责人面对面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以平等友爱、和谐共荣的理念管理员工。开展职工工伤必访、患病住院必访、家有丧事必访、发生纠纷必访、职工怠工必访等“五必访”活动,定期组织全体职工体检和工会旅游,使企业职工在企业真正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三是素质为先,积极开展学习型企业活动。自20*年开始,全县开展了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启动了企业员工素质培训工程,目前,总共培训人员达5万多人。一些企业还依托“县企业经理人俱乐部”按市场化的动作,实施“订单”培训模式,按“需”对企业经营人员和员工进行培训。并在有条件的企业普遍建立了党校、团校、职工技术培训中心,制订相应的学习培训制度。如,海云、隆中等企业实行“月考、季考、年考”制度,把培训与考试相结合,要求企业员工凡“进”必考、凡“升”必考。同时注重“学”与“娱”相结合,在星级企业创建基础上,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企业根据实际选择建立职工之家、球场、文体活动室等,创办企业内部刊物,成立星心联谊会、学习兴趣小组、文艺表演队以及各类球队,组织了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使企业员工在工作之余有所学、有所提高。

二、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近年来,*县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大提升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有力地推动了“实力*”建设进程。但与新的形势和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企业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总体层次不高等问题。

1、企业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尚未形成。目前,*县大多数民营企业处于快速成长期和资本积累扩张阶段,其一切活动的核心是追求市场占有率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主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绝大多数为规模以上企业和知名企业,中小民营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由此带来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两极分化”。无论是企业自身还是政府部门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上认识不到位,企业文化建设还没摆到应有的议事日程,建设企业文化存在“五缺”(缺少规划、机构、经费、阵地、活动)。调查显示,目前全县8300多家民营企业,建立党组织仅有402家,工会的组建率仅达%,70%的企业没有员工集中活动场所,55%的企业不能经常组织业务技能培训,。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