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国古代画家的句子 精选115句

1.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入糊涂更难。

2. 泼出满纸云烟。

3.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满堂君子之风,万古青苍翠色。 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 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4.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杨万里

5.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6. 兰荪蕙种自能饶:兰蕙的后代自然而然能够丰饶。蕙,兰花的一种,初夏开花,花绿色,有香气。荪,也是一种香草。饶,丰饶,茂盛。

7. 不拘随意取势,

8.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9. 《达意》

10. 陈容取势险峻,他结字造型或倚或正,或重或轻,有“来如雷霆收震怒”之美。他行笔迅捷,用笔有力,发力沉重。

11. 功绩精妍世少伦,图时应倍用心神。

12. 毛体书法的魅力在于狂放不羁,气度磅礴,在于翻江倒海的革命激情和力量,以及直承“颠张狂素”的草书精髓。

13.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14. 书法里融入了儒家的坚毅,果敢和进取,也蕴涵了老庄的虚淡,散远和沉静闲适,还往往以一种不求丰富变化,在运笔中省去尘世浮华以求空远真味的意味。

15. 斯如骑战马。

16. 走进书画世界,感受万物灵气。

17. 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唐·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

18.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9. 楷隶劲草控不住,

20. 形容画画得非常美的经典诗句

21. 诗不是写出来的,正如绘画不是画出来的一样,整个过程其实就是呼吸运动,然后死了,然后活了。

22. 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

23.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杜甫《春望》)

24.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25. 艺术从来不会像燕子那样成群出现,而是像陨石一样单独出现,画石膏的好处,我看现在已无争论的必要。

26. 垂杨叶老莺哺儿,残丝欲断黄蜂归。

27. 国画是我们老祖宗创造发明的,传承了数千年,从绘画材料、笔、墨、纸、砚,到绘画理论、技巧、审美观等,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宏大的、系统的、精妙的、甚至是超前的艺术体系。中国画要革新也只能在自身的艺术体系中寻求更完美,更适合画家个性的笔墨语言。

28.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29. 婉若银钩,漂若惊鸾。

30.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31.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32. 《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33. 行时哈冻挥汗,

34. 《画鹰》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题画诗。

35. 举凡伟大的艺术,那些用心血、思想和灵魂来进行的创作,言论和行动都充满了精神和生命力的艺术家的作品都向人们提供精神食粮。

36. 释义:清明日的清晨,清蛾飞舞,色彩斑斓,犹如在画扇中一样。桃树满园,桃花和郁金花竞相开放,红遍了田野。

37. 我用画笔绘出行云流水的山河;用颜色闪耀出天地万物的生命;用着炫墨的纸张,将心印在纸上,渲染着国画的气息。

38.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郑燮

39.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40. 释义:洁白画绢之上,突然腾起风霜气,原来纸上苍鹰,凶猛不同一般。

41.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2. 《画鹰》

43. 泾川贤坦:泾川,当是郑板桥女婿某的字;贤坦,贤婿。“贤坦”意谓“贤婿”,出自王羲之“东床坦腹”之典。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述:东晋时,太傅郗鉴择婿,至王丞相家(王导,王羲之伯父),诸郎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惟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逸少,王羲之字。

44. 楚公画鹰鹰戴角, 杀气森森到幽朔。

45.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46. 问华胄,名淇澳。 —— 陆容《满江红·咏竹》

47. 爱美之心人自有,握笔画花胸中藏,挥笔自如花影现,点颜配色巧搭配,瞬间工夫花出现,鲜艳美丽惹人赞。

48.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49.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唐·温庭筠《清明日》

50. 行云在天,流水在地。

51. 槐阴别院宜清昼,入座春风秀。美人图子阿谁留。都是宣和名笔,内家收。莺莺燕燕分飞后,粉淡梨花瘦。只除苏小不风流。斜插一枝萱草,凤钗头。——金朝:元好问

52. 《观山水障子》

53. 墨笔丹青,如行云流水绕素笺,展瀚海崇山依旧颜,怎一个好字了得。

54.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唐·高蟾《金陵晚望》

55.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苏轼

56. 群鸿戏海,舞鹤游天。

57. 字形正倚交错,大大小小,开开合合,线条粗细变化明显,跌宕有致。

58.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新竹》清代:郑燮

59.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 ——郑板桥

60.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1. 这马,长长的鬃毛披散着,跑起来,四只蹄子像不沾地似的。马到了他手里,也像找到了自己的主人,奔驰得更加得意与骄傲起来,不管前面有多少马,它也要风一样卷过去。

62. 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 ——郑板桥

63.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唐·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64.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65.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66. 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67.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68. 返朴归真为上,

69. 十六字令

70. 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

71.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田园田居》)

72. 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笔迹流水行云。

73. 释义:谁说画不出六朝古都的伤心事,只不过是那些画家为了迎合当权者的心态而不画伤心图而已。

74. 《赠画师》

75.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76. 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

77. 色彩,使他的水彩画又充满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画家又一次以自己特有的姿态,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理念——以中国画的笔墨技巧画水彩画,用水彩画的肌理技法充实中国画笔墨。这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创新,也代表了水彩水墨的水乳交融,两相依存.

78.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锝《竹枝词》)

79.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80.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81. 动静相生多变。

8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83. 怀素如壮士拨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

84.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85. 删繁就简三秋树,立意标新二月花。

86. 想翠竹碧梧风采,旧游何处。 —— 张宁《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

87.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88. 马儿们高扬着骄傲的头颅,抖动着优美的鬃毛,合着这宏大的旋律,在海一样宽阔的草原上翱翔。大地在摇动,时空的概念在消失,这奔腾的马群简直就是一部历史的缩影,一个悲壮巍峨的造型。

89. 笔墨挥洒韵味,

90. 细细品味画家的这幅巨型国画,一个突出的感觉是它的“气韵生动”。

91.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92. 山遥水远遗墨间,彼岸花开意连连,行笔走墨书流年。

93. 几笔勾勒似云锦,点墨绘出心中情,意境如此赞!

94. 惟有榖城山下路,一卷黄石帝王师:这里用张良典故。《史记·留侯世家》:“……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诵读之……后十三年从高帝过济北,果见榖城山下黄石,取而葆祠之。”郑板桥用此典,既赞女婿才华,也劝诫女婿要知进知退。

95. 展纸挥毫,笔走蛟龙。直画如剑,曲笔似藤,点若危峰坠石,撇如兰叶拂风。纵横捭阖辟新径,酣畅淋漓写人生,是点线的巧妙组合,是生命的悲喜交融。

96.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97.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郑板桥 《竹梅图的对联》

98.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99.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

100. 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

101. 草书轻如鸿毛,龙飞凤舞。正楷苍劲有力,端端正正。

102. 如果是颜真卿式的如筋一般浑厚圆润——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字里行间厚重雄浑,大气脱俗。

103. 泰州之有望海楼,全因本地仕人身居村邑而志存高远,徘徊泥途而心在沧海,筑斯楼也,可时时登高,俯视遐迩,以极目畅怀。历代登高者,既有本地人士如施耐庵王艮郑板桥柳敬亭梅兰芳,亦有外地人士如陆游范仲淹欧阳修岳飞孔尚任。更有袈裟如云,佛号盈耳,高僧大德,不绝於道。双双布履,层层石阶,天也愈高,地也愈广,此地何地?曰中华文化一处重要高台之所在也。

104. 虽知殊款段,莫敢比骅骝。若遇追风便,当轩一举头。

105. 青藜年学兄:姓刘,郑燮友。“青藜” 当是其号。“青藜”出自汉代刘向典故。《三辅黄图·阁》载﹕“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着黄衣﹐植青藜杖﹐叩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通“燃”)﹐因以见向。授《五行洪范》之文……至曙而去。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卯金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后人因以xxx青藜xxx指夜读时照明的灯烛,亦可借指苦读之事或深夜苦读之人。

106.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107. 草书的体裁几乎是通篇字字相连、一笔而成的。虽然字与字间偶有不连接处,但上下笔意贯串,首尾呼应相顾,而血脉相通,有一种笔墨飞舞、龙骧豹变、一气呵成的气势。在运笔过程中,每一个字的屹立部位,都似乎险象丛生,却又妙在能险中扣稳,使字形没有歪斜软倒之嫌,而有玲珑飞动之姿。

108. 昌黎云:“不采而佩,于兰何伤”:相传孔子作琴曲《幽兰操》,在兰上寄托情思,如泣如诉,如怨如愤,幽怨悱恻。韩愈(号“昌黎”)仿而作之。韩愈《幽兰操》词云:“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荠麦之茂,荠麦有之。君子之伤,君子之守。”其中,“不采而佩,于兰何伤”的意思是:如果人们不懂兰花,因而不去采摘佩戴它,对兰花而言,又有什么妨害呢?

109. 郑燮岁为山东范县令,岁调山东潍县令,连署年,岁因请开仓赈灾忤大吏,罢官归家,为官前后凡十载。

110. 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

111. 如果是柳公权式的如骨一般刚猛有力,气势雄强——结体遒劲,字字严谨,一丝不苟。瘦劲有力,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超尘脱俗。横之长者瘦挺舒展,横之短者粗壮有力。

112. 莫将画竹论难易,刚道繁难简更难。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明代:李东阳

113.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114. 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

115. 我用画笔构绘出行云流水的河山;用颜色闪耀出天地万物的生命;用着炫墨的纸张,将心印在纸上,漂染着国画的气息。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