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研发费用论文范文优选11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2-12-14 04:24:26230

会计研发费用论文范文 第一篇

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探讨

一、研发费用的涵义与会计处理

(一)研发费用的涵义

我国财政部2006年 2月15日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的概念作出了规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6 号——无形资产》的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

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即“研究与开发费用”分为研究费用和开发费用。新会计准则对研究与开发作出了定义:

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机化调查。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结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 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由此看来,研究与开发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某项资产,既包括无形资产也包括固定资产。研究与开发工作是一个事项的两个方面,研究工作是开发工作的基础。前期通过调

查研究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后期利用前期的信息形成一定的成果,为企业带来长期的效益。

(二)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

当企业在开发阶段发生的支出同时满足准则中所规定的允许开发费用资本化的五个条件时,所发生的支出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禁止转回开发此项目时所确认的费用。举例来说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

例 1 某公司 2007 年 1 月成立项目组研究开发一项新技术.研发过程中发生如下费用:1 月发生调查研究等费用 150 万元。5 月底公司能够证明新技术的成功具有一定可行性, 6 月-11 月发生技术开发所需材料、人工工资及福利费、注册费、律师费等共计 300 万元,11月底,技术开发完成。预计可收回金额 450 万元。2007 年 1 月的会计处理为:

二、新旧准则关于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差异分析

财政部于 2006 年 2 月 15 日颁布了新准则体系。

包括 1 个基本准则和 38 个具体准则。2007 年 1 月 1 日。新准则体系已经率先在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中,《企业会计准则第 6 号——无形资产》在关于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披露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新旧准则对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不同规定

我国于 2001 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按照规定,企业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只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而对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 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及借款费用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原准则和制度的规定遵循了谨慎性原则, 考虑了研发活动的结果与无形资产为企业未来带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但如果研发费用金额较大。尤其在高科技企业中,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就会使无形资产的核算成本与实际付出的价值不成比例,也就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资产、收益状况,影响投资者对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的判断。

新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第 38 号的规定,将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活动划分为两个阶段——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 对两个项目的活动内容作出了定义。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3.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新准则对研发费用规定的考虑

从新会计准则修订的背景来看, 首先是出于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考虑,但是,从对原准则的企业实践应用来看,新准则的出台是顺应企业发展需要的。能够更客观地计量企业研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

新准则的规定是出于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考虑。

从国际会计准则对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定义来看, 新准则对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规定是出于更客观、谨慎的反映企业资产价值的考虑。根据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定义, 研究阶段的工作对于企业是否能最终取得无形资产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无论企业是否决定继续开发工作。研究阶段的调查研究都是不可避免的。假设企业在调查研究但并不进行开发活动。则研究阶段的费用只能计入当期损益, 而开发阶段才是决定企业无形资产能否形成的重要阶段。

可见开发阶段的工作比研究阶段的工作更有可能为企业未来带来相应的收益。

开发阶段费用形成无形资产价值更为合理,能够在企业未来阶段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由此看来,新准则的规定充分考虑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工作内容和价值, 根据两个阶段为企业带来未来收益的可能性,能够更谨慎、客观地反映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合理地核算不同阶段的费用支出与无形资产的价值。

(三)新准则中的规定对企业的影响

根据新准则的规定。

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确认和计量都将发生改变,将会提升企业资产的价值、增加企业当期损益,同时会增加投资者对企业研发活动的认同。

第一、总体上提高企业资产的价值,增加当期损益。根据原准则的规定,企业自行开发取得的无形资产,只有注册费和聘请律师费等能够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核算. 所有的研发过程中的费用包括材料费用、研发人员的工资等,都计入当期损益,也就是自行开发取得无形资产所发生的费用中,只有一小部分会形成无形资产的成本,这样。当期的利润和资产价值都会减少。而按照新准则的规定,将研究与开发分成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活动发生的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后一阶段费用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资本化。由此看来,新准则体系下的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法将增加企业当期损益,提升企业资产价值。根据新准则对开发阶段费用资本化的五个前提条件的规定, 不会使企业将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作为调节当期利润的工具。因此,新准则的规定能够提升企业资产的价值和当期的损益,也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总体价值。

第二、增加股东对企业研发计划的认同。由于研发活动中属于形成无形资产前一阶段的费用可以按照新准则的规定资本化, 因此对于股份有限公司来说。股东们会认为企业未来的研发计划如果成功,将会有较大部分的费用形成企业资产的价值。

不仅从财务报表上来看企业资产有所增加。企业的形象得到提升,企业股票会增值,而且还不

会影响当期利润及股权分红。

同时也对企业的董事和经理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未来年度企业只有产生更高的收入,无形资产产生相应的效益, 才能在覆盖无形资产的摊销后, 有不低于往年的利润。

因此,股东们会认为研发计划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 而不是董事或经理层只为自身利益考虑的“花费计划”。

三、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的相关探讨

(一)研发费用的金额影响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在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中,如果发生的金额较小,可以直接计入管理费用。也是会计原则中重要性原则的体现。但从研发费用的性质来看,只要企业组织研发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形成为企业未来创造效益的资产, 那就会是一笔很大的支出,会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潜力。此时就必须考虑是费用化还是资本化能够更合理地反映该笔费用支出的意义。由此看来,研发费用的金额会影响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如果研发费用金额较大。在企业费用支出中占较大的比例,如果企业还按会计制度计入当期费用.就会虚增当期的支出,降低当期利润,特别对于上市的高科技公司来说资产负债表中无法恰当地体现资产价值, 也就会导致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严重影响公司股票的估值及未来发展。

(二)不同研发阶段费用处理方式的不同

目前各国对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规定基本上都遵循了谨慎性原则,我国新修订的会计准则也参考了国际会计准则的严格规定,将无形资产开发阶段发生的支出进行有条件的资本化, 研究阶段的支出一概费用化。国际会计准则第 38 号规定:为评价自行开发无形资产是否符合确认标准,企业应将自行开发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准则还指出,研究阶段不会产生应予确认的无形资产,开发阶段则可能产生应予确认的无形资产。因此,研究阶段的支出在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 而对某些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开发费用应予资本化。

从前文的分析来看,与原准则相比而言。新准则能够更客观、谨慎地反映资产的价值和当期的损益情况。

虽然新准则为体现与国际准则的趋同,也将研发阶段分为两个阶段。并对资本化的条件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是笔者认为,一方面,对于研发阶段发生费用支出的核算是否一概要计入当期费用,值得考虑。从企业开办初期的筹办费来看,一般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在未来的几年内摊销。而对于专门为形成无形资产而发生的研究费用来说,如果最终形成无形资产,也是与前阶段的工作息息相关的, 也就是说, 若没有研究期段的调查研究。仅有开发阶段的努力是不可能形成无形资产的。因此。为了准确体现无形资产的价值.在形成无形资产后,研究阶段的费用也有理由资本化。另一方面,对于有些项目而言,研究工作远比开发工作困难、复杂、重要得多,对于企业最终能否形成无形资产可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照新准则的规定,就更不能反映企业资产

的真实价值,资产负债表难以表现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并会对企业的当期利润产生很大的影响, 进而影响企业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甚至决定了企业未来的生死存亡。

因此,笔者认为.虽然原准则和新准则在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上的规定都无一不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但对于研究阶段的费用一概计入当期费用可能会出现过于谨慎的现象。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新准则职工薪酬核算及其对企业资产、损益的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第 9 号——职工薪酬》是新增的内容,其核算较以往有相当大的变化,且会对企业的资产及损益产生影响。笔者就此做一分析。

会计准则;职工薪酬;核算

一、新准则要点

《企业会计准则第 9 号——职工薪酬》(后简称新准则)的制定。旨在规范企业为获取职工提供服务。

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职工薪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

职工福利费,各类社会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

未参加社会统筹的退休人员退休金和医疗费用, 以及辞退福利、带薪休假等其他与薪酬相关的支出。

但此准则不涉及对于企业年金和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的规范。它们分别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10 号—企业年金基金》和《企业会计准则第 11 号——股份支付》。

总体而言,新准则与以往相比,有以下几点显著的区别和特点。

(一)首次系统规范

此准则是相关规范内容的首次制定、归纳和颁布,即首次在一个准则中系统地规范了企业和职工建立在雇用关系上的各种支付关系。而以往则是分散在其他准则中零星地涉及规范。

(二)明确定义和规范内容

新准则在第二条中就明确了职工薪酬的定义并规范其内容。

职工薪酬。

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职工薪酬包括: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2,职工福利费;3,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4,住房公积金;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6,非货币性福利;7,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8,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同时还在第三条中明确职工薪酬不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和企业年金,这是会计准则中首次如此明确定义了职工薪酬的内容。

(三)增加了内涵

此准则所规范的职工薪酬较以往相比内涵大为增加, 既有传统意义上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也包括以往包含在福利费和期间费用中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各类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更是增加了诸如辞退福利、带薪休假等新增的职工薪酬形式。

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四)规范了确认、计量原则

此准则规范和明确了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原则。

1 统一了各类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原则。

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确认为负债。

根据受益对象计入资产、 成本或当期费用。

具体如:应由生产产品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存货成本;应由在建工程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成本;应由产品和在建工程负担以外的其他职工薪酬,计入当期费用。而以往则是除了工资、津贴和福利费按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外,其他的职工薪酬则全部计入当期费用。

2 职工福利费的会计处理方法。企业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应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进行计算,确认为应付职工福利的负债,并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确认为当期费...

会计研发费用论文范文 第二篇

文章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相关概念和理论,对湘电集团研发支出的会计政策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湘电集团通过利用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实施了盈余管理。湘电集团一边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一边很大概率利用高资本化率等方式对企业进行盈余管理,通过使用应计利润分离法,发现湘电集团盈余管理程度较高的年份资本化率会比较异常,证明了公司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将研发支出高资本化实施了盈余管理。根据时代的发展需求,积极开展创新活动是全球的趋势,中国也在努力顺应国际趋势,鼓励公司重视研发投入,公司研发支出增加越多其资本化的总额也会变得更多,当前的会计标准可以满足我们时代的需求,但与此同时,它为企业提供了盈余管理的新机会。其次,湘电集团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要动因是提高融资能力动机、平滑收益动机和资本市场动机。湘电集团2009年的长期借款相比2008年出现了一次猛增,又在2015、2016年连续两年增发新股,其研发支出资本化率相应的在2009年和2016年都出现巨大提高,与此同时,企业资产负债率又一直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且有所优化的数值上,故怀疑湘电集团通过提高研发支出资本化率来优化企业资产负债率,以期达到提高企业融资能力的目的;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处理会给增加公司无形资产和减少公司管理费用,对利润产生重大的影响,假如用保守资本化率计算湘电集团2017年的净利润会得出负数,故湘电集团也许会为了维持利润采取收益平滑的手段,也证明湘电集团有着资本市场的动机。对湘电集团的研究发现上市企业也许会因为想要树立积极的市场形象而实施盈余管理。第三,湘电集团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的会计政策,对湘电集团的研发支出投入、融资能力、偿债能力以及净利润产生了一定影响。湘电集团在2012年将研发支出会计政策变更为有条件资本化后,其研发支出相对于2011年同比上升了。同时其研发投入占公司净利润,相较于机械制造--风电设备行业大部分企业40%到70%的比例,显然这个数字在行业中是明显较高的,而研发投入占净利润的比例反映公司对研发活动的投入能力和力度,故湘电集团不免有过度研发的嫌疑

Abstract

第1章绪论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国内外文献综述

研发支出不同会计处理方式的文献综述

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动机的文献综述

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影响的文献综述

文献述评

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与思路

研究内容

研究思路

第2章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相关概念

研发支出

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选择

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模式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理论基础

委托代理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

第3章湘电集团研发支出会计政策变更及动因分析

湘电集团概述

公司简介

公司经营状况

公司财务状况

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的变更情况

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变更前情况

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变更后情况

湘电集团研发支出高度资本化动因分析

提高融资能力动机

平滑收益动机

资本市场动机

小结

第4章湘电集团研发支出会计政策变更过度资本化的经济后果分析

造成过度研发

提升融资能力

吸引资金投入

影响净利润

第5章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分析研发价值,控制研发投入

规范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判断力

加强外部审计,严控恶意盈余管理

明确规范提供相关财务报表信息的标准

参考文献

会计研发费用论文范文 第三篇

[标签:来源]

摘要财政部 2006 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 6 号——无形资产》对原准则关于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统一计入当期损益的会计处理作了较大修改将企业研发项目的费用支出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分别列入费用项目和资产项目这一变动值得我们关注。

关键词新准则原准则研发费用资本化费用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正在逐渐改变传统工业生产中的技术和资产结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知识和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企业研发活动的支出数额和频繁程度也日趋增加。

因此 对研发费用进行合理的会计确认和计量也就显得越来越来重要。2006 年 2 月 15 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 6 号——无形资产》 下称新准则 其对原准则关于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统一计入当期损益的会计处理作了较大修改将企业研发项目的费用支出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分别列入费用项目和资产项目。以下笔者拟通过比较新旧准则中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差异探析新准则会计处理的内在要求及其对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新旧准则关于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差异分析

按照我国 2001 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及《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 以下统称原准则的规定企业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只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 聘请律师费等费用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 而对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及借款费用等则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样处理主要是考虑研发活动与企业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强调了谨慎性原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将数额巨大的主体性研发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使无形资产的成本与其实际价值不符不仅违背客观性原则而且因不能全面系统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的产品市场潜力和企业发展后劲不利于投资者判断企业未来前景并据以做出科学明智的决策因此同样也违背相关性原则。

新准则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第 38 号——无形资产》 将企业内部研发活动划分为两个阶段——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对应两个阶段的支出分别为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并对会计处理做出如下规定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五项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其一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其二 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其三

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其四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 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 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其五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笔者认为研发活动是一种投资活动因而也具有投资活动的一般特性——风险性。研究阶段能否获得预期成果其成果能否为企业进一步开发并给其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将这一阶段的支出计入当期损益符合谨慎性原则的要求。而对用于商业性生产或使用的开发项目企业通常是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先进行可行性测试然后依据可行性测试的结果作出是否开发的决策。由于盈利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主要目的预期不产生利润的开发项目管理者一般不会选择开发。可见开发阶段比研究阶段更进一步其为企业带来未来收益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若开发阶段支出满足相关标准就表明这些支出在未来很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它们理应被确认为资产。新准则考虑了研究和开发阶段的不同情况根据其为企业带来未来收益可能性的大小依据谨慎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将研究阶段的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有条件地予以资本化。这一修改不仅符合我国日益频繁的自主创新活动时代背景也满足会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

二、新准则对研发费用处理的内在要求探析

新准则关于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相关变动是顺应国际潮流、注重国际准则协调的理性选择尤其是在我国政府推进自主创新、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下。可以认为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调整是会计政策与时俱进的一种务实之举。

1、 从国际视野看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一种客观趋势。

我国加入 WTO 以后的这几年间由于种种原因遭受的反倾销危害一直很严重近年来反倾销风更是日益加剧。2005 年我国对外出口的鞋帽、纺织品、复合地板等商品遭受的反倾销调查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反倾销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必须面对的问题。那么我国的对外贸易是否存在倾销问题呢在国际贸易中判断一种产品是否为倾销相当一部分与会计核算有关而会计核算通常又以国际会计准则为依据。由于各国的会计准则不同导致资产的计价、费用的摊销及成本计算的结果不同使得同一种产品的成本在不同国家之间会出现差异有时这种差异会很大。按我国现行无形资产准则的会计处理规定企业的产品成本中通常不包括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摊销费用从而使企业的产品成本通常偏低这在反倾销诉讼案中给我国对外出口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新准则将企业内部研发活动划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并分别列入费用项目和资产项目一方面实现会计标准的国际趋同以减少国际贸易中的矛盾和冲突有利于我国企业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同时也有利于国际投资者更好地理解我国企业所披露的财务信息更加信任我国的资本市场从而进一步刺激国际资本投资。

2、从企业发展看市场竞争的加剧刺激了企业自主研发活动。近年来我国市场发生了很大转变最明显的就是竞争加剧。一方面在信息高速流通、追求个性化的时代面对众多竞争对手要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就需要比别人做得更好突出自己的特色。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就是途径之一。为此许多企业选择了自行研发。另一方面企业通过自行研发活动拥有自己的专利权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根据今年 4 月份美国 MPEG 专业技术管理公司与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及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签署的 “MPEG—2 专利联合许可”谅解备忘录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成员公司 2005 年 7 月 1 日之后生产的 DVD 每台要向美国 MPEG 专业技术管理公司交纳 美元的知识产权费。

从 2002 年以来国产 DVD 出口不断的面临着国外专利“收费集团”的“盘剥” 。现在国内 DVD 企业缴纳的专利费已经从起初的每台 5 美元上涨到了 20 多美元。

许多国内传统的 DVD 企业为了能免缴部分

专利费、降低成本不得不转向贴牌生产并出口半成品。若拥有自己的 DVD 专利国产 DVD也就不会陷入如此困境但时间不会倒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赢得主动地位占据一席之地企业不得不做出自行研发的选择。随着研发活动日渐频繁研发费用不断增长的现象也就不难解释了。

研发费用逐年增长是一种全球化趋势在我国更是如此。据伦敦调研机构 Cientifica统计结果显示2004 年全球投入研发费用最多的 100 家机构的总研发费用超过了 2500 亿美元亚太地区的研发费用涨幅远远高于欧美而我国的研发费用涨幅较美国高出 15 倍。面对如此庞大的研发费用支出合理的会计处理显得格外重要简单的将其全部费用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3、从企业投资者角度看会计信息重在体现企业未来发展潜力。将企业的研发费用恰当划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 并将满足资产定义的开发阶段支出予以资本化 符合客观性原则。更重要的是这种会计处理方法在谨慎性原则的基础上较真实地计量无形资产的价值反映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判断企业未来前景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从而使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

三、新准则会计处理的规定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新准则对企业内部研发活动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改变对企业将产生以下影响

1、直接增加了资产价值和当期收益。按照原会计准则研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不仅减少当期利润同时也使当期资产减少。而按照新准则的规定开发阶段支出可以有条件的资本化。很显然新准则的会计处理方法将增加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增加企业当期利润。以用友为例2005 年用友软件收入为 10 亿元实现净利润 9883 万元。根据披露的有关信息用友当年用于研发活动的费用为 亿元。

若按照新准则的规定 不将研发费用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阶段支出费用化 而是计入无形资产价值 则用于 2005 年资产价值和当期收益都将有一定程度增加。

由此也可以看出 研发费用的如此处理可能会成为企业盈余管理的工具。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新准则对一项开发费用是否能够予以资本化规定了五项条件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明智之举。

2、 使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我国目前对研发费用逐年递增的企业实行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但若按照原会计准则的规定将内部研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则在企业营业收入相对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因研发费用增长过快利润常常会出现负值企业难以享受税收的优惠。新准则将企业研发费用支出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阶段支出予以资本化使当期的期间费用相应减少利润相应增加。这样企业能在盈利的情况下得到节税的好处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也才真正发挥激励作用。

3、有力地促进企业进行自主研发活动。企业进行研发活动对掌握新技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关系到企业乃至国家的长远利益。但研发费用从支出到最终给企业带来收益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按原准则的会计处理规定加大研发活动投入的结果是企业当期利润的下降这无疑使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受到负面影响。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经营者往往会减少研发活动支出导致企业短期行为的产生。新准则将开发阶段支出有条件的予以资本化除了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价值和当期收益之外还能够激励企业进行研发创新避免企业短期行为的发生最终实现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战略。

参考文献

1、_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 6 号—无形资产2006.

2、冯巧根.从倾销标准认定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看会计准则的规范[J].商业会计2004(11).

3、宋献中冯敏红.研发费用逐利性研究[J].财会月刊2004(A1).

4、周艳.科技型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之我见[J].财会月刊·综合2005(6).

会计研发费用论文范文 第四篇

======================================================================

【摘要】

我国上市公司有关研发费用的信息披露较之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完善的地方。本文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关于研发费用的有关规定,提出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下规范研发费用信息披露的设想。

【关键词】

会计准则; 研发费用; 信息披露

根据现行会计准则财务报表列报的规定,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的“开发支出”项目中反映企业当年开发阶段资本化支出的期末余额。本项目应根据“研发支出”科目中所属的“资本化支出”明细科目期末余额填列。另外,在财务报表附注“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的“无形资产”条目下反映计入当期损益和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金额。除此之外,准则并没有对研发费用的披露作更明确详细的规定,这也使我国上市公司研发费用的信息披露不足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一、我国上市公司研发信息披露的现状

(一)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

现行会计准则第 6 号——无形资产准则要求企业将研发工作划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并且仅允许开发支出资本化。但如何划分两个阶段却没有具体的标准,这就导致难以准确计量各部分支出的金额。

为了解上市公司是否披露研发费用的会计核算方法,笔者选取在沪深股市上市的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因为这两个行业的研究与开发支出一般均比较大,且投入力度关系到其核心竞争力)的 60 家上市公司,选取其 2007 年年报的会计报表附注中公司采用的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部分,对其年度报告中与研发费用有关的信息披露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的统计数据如表 1 所示。

在所抽查的 30 家医药制造企业和 30 家计算机应用服务企业当中,只有 3 家(占 5%)企业披露了研究与开发阶段是如何划分的。医药行业有两家披露,占抽取数量的 ,医药制造行业中进行了披露的两家为双鹭药业和复星药业,概括起来即为:医药行业的研发项目在取得国家临床批文前是研究阶段,取得国家临床批文后是开发阶段。计算机应用服务行业中进行披露的只有 ,仅为金智科技一家企业,说明计算机行业对研发划分的披露较之医药行业更困难。金智科技披露的研究与开发阶段的划分条件是:已完成项目的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技术预研,进入开发阶段。但其实这个核算方法的披露还是较为笼统的。其余57 家企业中有的一点都未进行披露,有的即使披露也只是照抄准则中关于研究与开发阶段的定义划分。但准则的定义只是笼统的划分,具体到每个行业、每个企业,其具体确定标准应该是不同的,每个企业的分法应该更加明确。

(二)开发阶段“资本化”五个条件的确认

现行会计准则第 6 号—无形资产准则允许开发支出资本化的五项条件虽然借鉴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关于开发支出资本化条件的确认,但具体实施起来很难操作,均主要依靠财务人员的专业判断,客观上为企业利用此规定操纵利润提

供了便利。尤其是无形资产占企业资产比例较大的企业,如医药制造行业、计算机软件业等。

如表 1 所示,在所抽查的 30 家医药制造企业和 30 家计算机应用服务企业当中,只有 6 家(占 10%)企业披露了开发阶段资本化的条件。医药行业相对好一些,有 ,计算机行业只有 ,再次说明计算机行业对资本化条件的确认较之医药行业更为困难。其他 54 家企业有的一点都未进行披露,有的披露了也只是照抄现行准则中开发阶段资本化的“五个条件”。计算机应用服务行业中披露的两家企业为金智科技和亿阳信通。金智科技披露的较为详细,有具体表述,可以看出金智科技对资本化的五个条件作了很好的说明,但仍未确定出一套很好的标准。亿阳通信为了更好确认多了一个条件,但还是很笼统。

(三) 研发费用的信息披露

为了解上市公司研发费用信息披露的现状,经查阅沪深股市 60 家上市公司的年报,以“规范、全面披露”、“粗略披露”、“无任何披露”三个档次加以分级,得出的统计数据如表 2 所示。

从表 2 中可以看出,医药制造行业和计算机应用服务行业的披露所占比例均为 。虽然两个行业披露比率均已达 ,但是进行规范、全面披露的企业还不多。医药制造行业中,有 7 家,占 的企业进行了规范、全面披露。而计算机应用服务行业中,仅有 2 家,占 的企业进行了规范、全面披露。所以可以看出,尽管两个行业的披露比例是一样的,但医药制造行业的披露质量更高一些,详细披露的企业较之计算机行业更多。计算机行业虽然披露比例也较高,但大多数也只是粗略披露,并不能使报表使用者了解全面的情况和信息,不利于他们做出决策和预测。

二、我国上市公司研发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披露研发基础数据的公司不多

为了解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披露的具体情况,经查阅 60 家上市公司董事会报告和财务报表附注中有关研发费用的披露,得出统计数据如表 3 所示。

从表 3 中可以看出,医药制造行业披露比例为 ,而计算机应用服务行业仅为 20%。按一般惯例,这两个行业的投资人会根据研发投入数量及其在主营业务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等信息预测和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并做出正确的决策。但从两个行业整体来看,只有 16 家,占 的公司披露了研发的数据。虽然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研发信息的面在扩大,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被抽样的 60 家公司里只有 5 家进行了完全的披露(医药 3 家,计算机 2 家),只占到。另外,的公司披露了研发费用的金额,但只披露了开发支出的期末期初数,或者是研发投入的一个总额。至于计入损益金额、计入无形资产金额都没有披露,这对于信息使用者进行判断、分析还是很不充分的。

(二)披露未来研发投入计划过于简单

从表 3 中可以看出,披露研发未来投入计划的公司有 39 家(占 ),但是进行具体研发计划披露的公司只有 20 家(占 ),其中医药行业 11 家(占),计算机行业 9 家(占 )。虽然这一比例较之以前已有很大进步,但是对于报表使用者来说远远不足,因为这对判断一个企业未来研发走势甚至企业前景都是很重要的。计划披露得越具体,投资人也就越能明白他是否应信任该

企业,是否应为该企业投资。而在有所披露的企业中,将近一半的企业只提到了未来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这种几乎雷同又无实质性内容的陈述,难以发挥信息披露应有的作用。

(三)披露的格式和内容缺乏具体规定

现行准则只要求研发费用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不能资本化的研发费用计入管理费用,可予资本化的研发费用已完成的计入无形资产,未完成的在开发支出中反映。其实强制反映出来的只有资产负债表上的开发支出的期末余额,至于这个余额是怎么来的,准则对其在附注中的披露并没有要求。在所抽查的 60家企业中,披露的也只有开发支出的期末和期初金额,至于研究阶段有没有费用、有没有开发阶段已经完成的计入无形资产并没有披露出来。只提供开发支出的一个期末余额,披露内容不具体,不详细。

(四)披露有关研发支出的会计政策缺乏个性化

从表 1 可以看出,在 60 家被抽样的公司中,只有 3 家企业详细披露了研究与开发的划分,6 家披露了开发阶段支出资本化的条件。其余企业披露的有关研发支出的会计政策基本都是照搬会计准则,缺乏个性化。企业应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制定有关规范,这样才便于内部管理、产品控制及外部监管。

扩展阅读文章

会计研发费用论文范文 第五篇

国际上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核算,在处理时有三种不同的意见:国际会计准则认为研究费用应当计入损益,而开发费用则应资本化;英国会计准则认为, 研究与开发费用在符合一定条件时可以资本化;而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的会计准则规定全部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全部费用化)。

我国学者对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提出了如下的处理方法:1.全部费用化,即发生的所有研究与开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2.全部资本化,即发生的所有研究与开发费用计入无形资产,以后再予以摊销;3.有条件的资本化,即将无形资产达到技术可行性之后的支出资本化,此前的支出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4.追溯资本化,即在研究与开发的无形资产制造出商业上可行的产品之前,先将其支出全部费用化;待制造出可行的产品之后,再将先前费用化的支出资本化,同时将此后发生的支出全部资本化。

新准则的规定实现了国际准则趋同,企业研发费用的处理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处理基本一致。使用此方法的优点:避免全部费用化和全部资本化的缺陷,遵循了客观性和配比原则。而旧准则采用全部费用化主要是因为研发活动本身的高风险和不确定性。

(一)全部费用化的缺点

1.不符合收入费用配比原则。

如果无形资产开发成功,经济受益就是以后的多个会计期间,但如果研发支出费用化,那么以后的这些受益期间的费用就很小(只包括注册费等相关费用),而研发期间的受益很小,却需要承担巨大的研发支出,并且这些支出全部列为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违背了收入和费用在时间上的配比。

2.不能体现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要求企业的核算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而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的结果导致在研发过程的当期虚减利润,研发成功后的会计期间又虚增利润,这样就不能反应企业的经营成果,不能体现真实性原则。

3.不符合一致性原则。

企业外购的专利、商标、专有技术、计算机软件等支出全部计入无形资产,自己研究开发的只有在特定条件下资本化,同样的资产因其取得的渠道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不符合会计的一致性原则,使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可比性。

从会计行为来讲,费用化不利于促进技术进步。因为企业管理者的收入通常是同企业当期利润直接相关的,如果采用费用化,必然会使企业利润直接下降。

(二)全部资本化的缺点

1.不符合谨慎性原则。

全部资本化不符合谨慎性原则,因为无形资产的研发活动风险较大,能否成功具有不确定性,尽管研发活动与企业未来的收益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这种收益只是潜在的收益,能否取得具有重大的不确定性,不能将其发生的费用完全资本化。尤其现在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研发费用的发生越来越频繁,逐渐成为企业的一项经营性支出,如果全部资本化,会延长企业的投资回收周期,增大企业的经营风险。而且,如果项目研发失败,会直接影响企业后期的经营成果。

2.会计操作难度较大。

在实务中企业若同时开发多个项目,有的项目成功,有的项目失败,对于成功项目在资本化时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来确认其费用并予以资本化,资本化后又怎样摊销,具有很大的主观性,操作中不易把握。

(三)有条件的资本化的优点

即符合条件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资本化,其它则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这种符合一定标准加以资本化的方法比较符合会计的配比原则与权责发生制原则,是一种较为公允的做法,可以克服企业的短期行为,有利于企业的技术进步。但是部分资本化条件下,资产确认的标准带有太多的主观性,从而给公司操纵利润提供了可乘之机。

会计研发费用论文范文 第六篇

[论文关键词]会计准则;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有条件资本化

[论文摘要]在现代经济活动中,企业为了赢得市场,增强持续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每年会投入大量的研究开发费用,这些费用在现代企业的经营支出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财务报告的质量,因此,探讨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十分必要。本文在介绍国际流行做法的基础上,就我国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的合理性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和持续竞争力,都在不断加大研究开发费用的投入,研发费用在企业的经营支出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不仅高科技企业,传统企业也呈现出这一趋势。这些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因此,探讨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十分必要。

一、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国际流行做法与我国新会计准则的规定

如何对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进行恰当的会计处理,各个国家的会计准则做出了不同的规定。总体上看,主要有 3 种类型的处理方法:

(1)研究开发支出的“费用化”。这种做法以美国为代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 2 号公告《研究和开发成本的会计处理》对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做出规定,研究与开发费用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研究开发活动结束后不论成功与否。均不确认为无形资产。

(2)研究开发费用的“资本化”。例如,荷兰的会计准则规定,研发费用只要预期能给企业带来收益即可予以资本化,并在 5 年内进行摊销。这种资本化的做法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企业的短期行为。但不加区分地将其全部资本化,又违背配比原则和稳健性原则。

(3)“有条件”的资本化。这种做法以英国为代表。英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将研究支出作费用化处理,其中消耗固定资产的费用可以资本化。而对开发费用则可以进行有条件的资本化。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第 38 号准则《无形资产》则在以上 3 种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将研究开发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即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由于研究阶段的支出目的不是产生具有未来收益的经济资源,因而它很难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故此阶段发生的支出应直接计入损益:而开发阶段的有关支出则在满足技术可行性等条件时应予以资本化。

我国财政部 2006 年 2 月颁布并于 2007 年 1 月 1 日在上市公司率先实施了新的会计准则,其中第 6 号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做出了规定。该准则主要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其核心内容包括:

(1)将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区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分别处

理。所谓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研究阶段。是指为获取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并理解它们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所谓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开发阶段。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2)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3)开发阶段的支出,在能够证明下列各项时,应当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①从技术上来讲,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具有可行性;②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③无形资产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具有市场或该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时,应当证明其有用性;④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的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⑤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计量。

二、我国新会计准则下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合理性与不足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确认不外乎 3 种情况:费用化、资本化、“有条件”的资本化。我国新会计准则主要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实行有条件资本化的处理方式。

1、合理性

研究开发费用有条件的资本化的合理性在于它既遵循了谨慎性原则,又遵循了配比性原则,具体表现在:

(1)开发费用资本化能更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开发支出为企业的投资者和其他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关于企业革新活动进展和成功可能性的信息,将开发费用加以资本化后作为无形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可以向投资者传递企业管理层对无形资产预期收益评估的信息。

(2)开发费用资本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开发费用本质上是资本化支出。具有明显的后效性。在开发经费投入后,其效果可能要经过数年才能体现出来。由于管理者的任期并不是永久性的。如果把开发经费支出作费用核算。该项支出的增加必然会引起本期利润的下降。管理者为了不影响自己的业绩。就会减少开发经费支出。这样短期利润数字可能比较好看。却损害了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而资本化处理则会纠正这种倾向,并保持企业技术上的领先优势。

(3)开发费用资本化有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从近年来美国、日本和中国等地股市来看,科技类股票的市盈率普遍高于其他各类股票的市盈率,这说明“科技含量”已成为企业价值的组成部分。开发费用资本化会增加企业进行技术开发的动力,也能更多地增加企业的价值。

2、不足

我国新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并不是完美的,它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具体表现在:

(1)一定程度上缺乏现实可操作性。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无形资产研发业务比较复杂、风险大,要把企业的整个研发活动清楚地划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

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对于本身并不精通科学技术的会计人员来说,这项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这一规定从表面上看很简单。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

(2)资产确认标准带有太多的主观性,从而给公司操纵利润提供了可乘之机。企业将研发活动划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开发阶段的支出是否满足准则所规定的 5 个条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因而准则的这些规定客观上增大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企业只需要“合理”地划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通过调整研发支出费用化和资本化的分界点。就可以很轻松地操纵利润。

(3)在将开发阶段的支出计入无形资产后,对无形资产摊销的年限上,新准则的规定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新准则不再具体规定摊销年限,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应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利润上升)。这样,公司对其无形资产是否属于寿命可确定,以及寿命多长的判断将对公司利润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对新准则下我国研究开发费用会计处理的改进建议

我国新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的规定虽然有一些不足。但是与其他会计处理方法相比还是比较公允的。本文针对其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合理划分研究与开发阶段

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在具体操作时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标准。一般而言。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必须经过“提出设想一可行性研究一小型工业化试验一大型工业化试验一正式投产”的过程。随着研究开发过程的不断进行。研究开发的不确定性不断降低。研究开发的风险也在降低,经过小型工业化试验后,研究与开发结果变得明朗,失败的风险很低。据此,本文认为,在从最初的想法形成到进行小型工业化试验阶段,是对新产品、新技术进行初步分析和调查并进行小型试验的阶段。这时项目能否成功还不一定,未来能否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也无法确定。投资风险比较大,所以可以将这一阶段的研究开发支出予以费用化。具体来说,可以根据新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将所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在“管理费用”下设二级明细科目“研究与开发费用”,并按照研究与开发项目设置三级明细账,按项目明细归集所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每期期末,将按项目归集的研发费用汇总,即得到当月的研发费用总额。

通过小型工业化试验后,项目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进一步试验的目的就是要运用于实践。未来经济利益也较为确定,开发失败的风险很小,因而应将这一阶段的研究开发费用予以资本化。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为:对于已通过小型工业化试验阶段的项目,可在“研发支出”一级科目下按项目设置二级明细。用以归集该项目从大型工业试验到正式投产前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项目完成投产后,按照国家法律程序形成无形资产,则将该项目的后期研发费用从“研发支出——某项目”贷方转入“无形资产”账户借方。在一定期限内摊销。

通过这一规定,企业在具体操作时就有了明确的依据,可以合理地划分研究与开发阶段,恰当地处理研发费用。

2、加强研究开发费用的披露

应该进一步强化企业研发费用支出情况的披露,一方面将企业的各种研发信息传递给投资者,增强其对企业的投资信心;另一方面约束企业利用研发费

用的调节进行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的行为。加强企业研发费用的披露主要包括两部分:

(1)加强研究与开发费用的表内披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在资产负债表的“管理费用”下应单独设置一行“研究与开发费用”项目,用来披露企业本期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新准则对此已做了明确的规定;但是还应在利润表的“管理费用”下增设“研究与开发费用”一栏,使投资者能更清楚看出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对利润的影响。利润表后还应设置附表“研究开发费用明细表”,用以按项目披露主要研究开发项目费用发生情况,这样可使投资者更加明确研发资金的使用情况。

(2)加强研究与开发费用的表外披露。主要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设立以下内容:一是披露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所采用的会计政策,确认的标准、分类、计价方法,费用化金额,占总费用的比例,资本化金额,所采用的摊销方法;二是说明研究开发费用、研究开发投资和无形资产的关系,说明研究开发费用的主要投入方向,研究开发成功与失败的比例:三是披露其与主营业务收入、技术性收入的比例,期初与期末余额的对照分析;四是披露所研究与开发项目的可行性、先进性、现状和市场前景。

综上所述,研究开发费用因为具有周期长、投入大、风险大的特殊性,确实给企业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工作带来了困难。也提出了特殊要求。但只要采取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就能恰当地解决其内在问题。新会计准则规定的研究开发费用有条件的资本化。既遵循了谨慎性原则,又遵循了配比性原则,只要企业在具体实施时,按照上述方法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进行合理的划分,进一步加强研发费用的信息披露,就能将研究开发项目能否带来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使研发费用得到合理恰当的会计处理。

会计研发费用论文范文 第七篇

董事会治理水平会直接影响到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水平的高低,企业要重视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就要打破传统的信息壁垒,完善我国新兴证券市场,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主要利用群体断裂带的概念,以社会认同理论、自我分类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高阶梯队理论为基础,对企业的董事会断裂带、努力程度和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分析。文章选取的是2013年到2017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将董事会断裂带作为解释变量,董事会努力程度为中介变量,会计信息质量为被解释变量,并控制股权集中度、企业业绩、财务杠杆以及董事会多样性等变量的影响,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董事会群体断裂带和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负向相关关系。董事会为了有效地执行复杂的互动任务(如监督、获得资本、战略实施),董事会成员必须相互信任和尊重对方的判断。而较强的董事会断裂带会降低董事之间的信息共享的频率和质量,董事会整体处理信息的能力会被削弱,使得董事会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能力不断下降,进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2)董事会断裂带越大,董事会努力程度越低。由于企业团队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断裂关系,导致了企业的团队和其他团队存在一定的差距,团队之间的分歧由此产生,增强了矛盾与冲突,使得成员对整个团队的满意度与信任感降低,从而产生了消极怠工的状态。本文在对董事会努力程度的研究过程中,选择的是上市公司的会议次数和其他因素作为研究指标。董事会会议过少导致董事会对于重大事项的决策缺少交流合作,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董事会的作用;而董事会成员身兼数职,可能会导致没有充分的时间与精力参与公司的管理与决策,这两种行为都可能会最终导致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降低。(3)本文突破了以往”输入-输出“的研究模式,主要以董事会成员的努力程度作为研究视角,深入分析董事会断裂带和会计信息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揭开了董事会成员行为作用机制的黑箱,文章结论也的确证明了董事会努力程度在董事会断裂带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abstract

1绪论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研究方法与内容

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

研究的创新点

2文献综述

董事会断裂带

群体断裂带的起源及概念

群体断裂带的测量

董事会情境下群体断裂带的研究

董事会努力程度

董事会努力程度的概念界定及其量化

董事会断裂带与努力程度

公司内部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质量的概念

公司内部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

文献评述与启示

3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理论基础

社会认同理论

自我分类理论

高阶梯队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4研究设计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变量定义

被解释变量

解释变量

中介变量

控制变量

模型的构建

5实证分析

描述性统计

相关性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董事会断裂带与会计信息质量

董事会断裂带与努力程度

努力程度在董事会断裂带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

稳健性检验

6研究结论及建议

主要结论

政策建议

合理选聘董事会成员

提高董事会成员的努力程度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会计研发费用论文范文 第八篇

本文选取2007-2017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以盈余管理和财务重述衡量会计信息质量,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和分组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险资持股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并考虑产权性质和制度环境对两者关系的影响。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险资持股能够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保险公司作为一种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对管理层操纵盈余和进行财务重述的行为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并且从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会影响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他们更愿意对公司进行积极有效的监督与治理,减少管理层操纵盈余行为,减少错报和漏报会计信息的情况,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2)与国有企业相比,险资持股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在不同的产权性质下,险资持股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负相关关系存在显著差异。在非国有企业中,险资持股比例越高,会计信息质量相比于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更差。第一,不管是在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中,管理者均是为了谋求私利而进行盈余操纵和财务重述,但是因为目标的多元化以及兼顾社会效益,国有企业进行相关活动的动机没有非国有企业强烈;第二,在接受市场和社会公众监督的同时,国有企业还会受到政府部门的监督。基于此,在利益驱动相同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将承担更大的风险及难度进行会计信息的操纵。综上所述,国有企业追求更高的会计信息质量,险资进入非国有企业的治理作用要大于国有企业。

ABSTRACT

1绪论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研究目标与内容框架

研究目标

研究内容

研究框架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研究方法

创新点

2文献综述

机构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相关研究

机构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积极影响

机构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消极影响

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会计信息质量没有影响

产权性质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相关研究

国有产权性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积极影响

国有产权性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消极影响

制度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相关研究

文献述评

3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相关概念界定

险资持股

会计信息质量及衡量标准

理论基础

委托代理理论

公司治理理论

研究假设

险资持股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治理假说“

险资持股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合谋假说“

险资持股、产权性质与会计信息质量

险资持股、制度环境与会计信息质量

4研究设计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变量界定

解释变量

被解释变量

调节变量

控制变量

模型设计

5实证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

单因素分析

相关性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

险资持股与会计信息质量

险资持股、产权性质与会计信息质量

险资持股、制度环境与会计信息质量

内生性测试

稳健性检验

6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研究结论

对策建议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会计研发费用论文范文 第九篇

(一)确认阶段

新准则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对研究和开发分别进行了定义,但没有制定研究和开发阶段的划分标准。准则将“研究”定义为“获取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并理解他们而进行的有计划的调查”,将“开发”定义为“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之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但实际操作中,由于无形资产研发业务复杂、风险大,要把企业的研发活动划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显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对并不精通科学技术的会计人员来说,这项工作更是难上加难。从另一角度来看,由于没有制定研究和开发阶段的划分标准,企业管理层对内部研发活动中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包括会计人员在内的管理层的主观判断,因而这客观上增加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

(二)初始计量阶段

新准则规定,属于企业内部研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形成无形资产时,其支出至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总额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成本。由此看来,无形资产成本的确认过程需要企业管理层的主观判断。

首先,内部研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否形成无形资产本身就是主观判断的过程;其次,支出至预定用途前时间段的'确定带有的主观意愿很强。企业管理层可能由于某些利益驱动利用这两点来进行盈余管理。同时,新准则还规定在企业实践中对因故未能研制成功的新产品进行研究开发的费用确认为当期费用。这也间接表明,企业管理层即便在当初判断能否形成无形资产时存在人为的失误,也是不违背会计准则的,甚至可以在后期通过会计更正或者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差错。这显然又为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

此外,新准则规定开发阶段的支出只有在同时满足五个条件的情况下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但这五个条件,例如“具有完成该项无形资产使用或出售的意图”,“……当无形资产内部使用时,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等,往往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在实际操作中很难作出客观合理的判断。值得注意的是,同时满足上面五个条件的开发支出是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而不是必须的。显然,企业管理层选择将开发支出全部计入当期费用或无形资产也并不违背会计准则。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管理层对开发支出资本化额的确定具有最终的决定权。企业管理层也可以通过开发支出的资本化来实现盈余管理。

(三)后续计量阶段

开发阶段的支出在资本化后必然形成无形资产,而无形资产又会涉及资产的后续计量。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包括摊销、减值测试。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首先要合理确定其使用寿命。其次,根据无形资产利益的实现方式来选择适当的摊销方法。最后,在进行减值测试后,确定其应摊销金额。

新准则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摊销方法和减值测试没有作出相关的具体要求。关于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新准则没有作统一的要求,只是规定企业在取得无形资产时需要分析和判断其使用寿命。新准则在无形资产的摊销方式上打破直线摊销法的单一方式,只是要求企业选定的摊销方式能够反映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通过合理确定其使用期限、根据其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选择适当的摊销方法以及通过减值测试来确定其摊销额,企业管理层可以实现某种特定利益驱动下的盈余管理。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虽然其成本不予摊销,但是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每年年度终了的减值测试来间接盈余管理。例如,当企业会计利润为零时,管理层可能将本应该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不计提任何减值准备以便适当提高会计利润。

当企业需要在以前年度的基础上管理盈余时,管理层可以利用准则中“企业应当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企业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未来经济利益的消耗方式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及未来经济利益的消耗方式与以前估计不同时,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的规定来进行盈余管理。管理层可以借复核之机在需要时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摊销年限及方法进行重新选择。

会计研发费用论文范文 第十篇

本文首先对2006年-2018年审计市场披露的167份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进行统计,然后从上市公司被ST情况、上市公司所属行业、出具报告的会计事务所等方面分别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即被ST的上市公司、制造业以及规模较大的会计事务所更容易出现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本文又针对上述分类对形成无法表示意见基础进行汇总归纳,探究形成无法表示意见的原因。得出结论是可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或有事项和资产估值在形成基础种出现频率最高,其中被ST上市公司在成本收益、可持续经营和关联交易方面出现问题的频率较高,制造业在资产估值以及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方面更容易存在问题,十大会计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原因集中在往来事项、可持续经营、内部控制和或有事项上。然后本文对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成因进行分析,从上市公司内部和外部分别讨论。得出结论是上市公司内部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高层失信、内控失范、不合理的股权结构、不公平的关联交易、不规范的信息披露机制,上市公司外部的影响主要来自行业背景和监管环境、会计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等。针对形成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成因,本文分别就上市公司和其他相关方提出应对措施。首先对上市公司提出加强高管约束力、加强内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避免权力集中、修改和完善关联交易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等建议;对监管机构提出警惕问题公司关键管理人员、进一步加强相关处罚力度、特别关注ST企业、督促企业对审计单位实行轮换制等建议;对会计事务所提出保持独立性、杜绝竞价妥协、完善内部控制审计流程、加强审计人员培训等建议;对注册会计师提出加强职业道德学习、提高法律风险意识、增强审计独立性意识、恰当运用分析程序和函证程序、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等建议。鉴于本文选取的样本时间跨度久、且部分上市公司在数据库中已经无迹可查,所以对于部分章节本文仅针对可以查到的信息进行披露及统计。同时,由于涉及的上市公司样本量太大,所面临的问题也千差万别,所以本文并未全部面面俱到的考虑,仅对出现频率较高的重点研究。因此对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研究还需深入,背后的原因仍需继续挖掘。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国内外文献综述

国外研究

国内研究

文献述评

研究思路与方法

研究思路

研究方法

创新与不足

创新点

不足之处

第二章理论基础

审计报告相关理论基础

委托代理理论

博弈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

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相关概念

审计报告

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

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与其他非标审计报告区别

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出具的依据

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后果

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对会计事务所造成的影响

对市场监管部门的影响

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

第三章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出具现状

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分类统计

按上市公司被ST情况分类

按上市公司所属行业分类

按出具报告的会计事务所规模分类

形成无法表示意见基础归纳分析

结合形成无法表示意见基础的原因分析

结合上市公司被ST情况归纳

结合上市公司所属行业归纳

结合出具报告的会计事务所归纳

第四章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成因分析

内部因素

高层失信

内控失范

不合理的股权结构

不公平的关联交易

不规范的信息披露机制

外部因素

行业背景和严监管环境带来的威慑

会计事务所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注册会计师执业素养的影响

第五章避免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出具的应对措施

上市公司

加强对高管行为的约束力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完善公司治理机构避免权力集中

改进和完善关联交易会计核算

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外部机构

监管部门

会计事务所

注册会计师

第六章结论与启示

结论

启示

提升专业知识以”理解“审计报告

关注出具审计报告的会计事务所

关注ST企业近年是否持续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

分行业对上市公司披露信息进行重点关注

参考文献

会计研发费用论文范文 第十一篇

(一)应加强企业会计人员对新准则的学习

新会计准则对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作了实质性的修改,对于会计人员来说,认识、掌握、运用税法和新准则需要一定的时间,企业应提供会计人员培训的机会,学习新准则,更新原有会计观念,强化核算技能。

(二)企业应明确划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

正确处理经济业务一方面依赖于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方法的掌握,另一方面依赖会计人员对企业实际经济业务的了解,只有会计人员熟悉产品的生产流程,才能将会计准则中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标准落实到实际中,否则就会导致会计核算和现实不符的情况。而新准则对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没有明确的规定,会计人员的判断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点。

1.会计人员应当实地了解企业研发活动。

根据新准则的规定,当研发支出发生时,会计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属于研究阶段的支出还是开发阶段的支出,为企业会计核算提供更加详细、更加合理的依据;但现阶段经常有会计人员和研发人员沟通不到位,或会计人员因自身的素质无法正确理解研发活动的进展情况,影响了企业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企业应当增强内部人员沟通,提供会计人员与研发人员的沟通机会,了解研究开发活动特点、基本研发过程以及取得的实质性进展,从而使会计人员能够明确划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

2.对企业研发活动应实行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指项目管理者按照客观要求,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管理,实现管理目标。对企业的研发活动进行项目管理,即对每一开发项目都要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申报批准,确定项目预算,设置项目编号、项目负责人来管理,供会计部门进行会计处理,并且以项目的批准为界限将研发项目分成研究与开发阶段,同时作为研究开发支出的划分点,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以规范新准则研发支出会计处理中的实务操作。

(三)相关部门应该对内部研发的无形资产的确认有更清楚的说明

关于开发阶段确认为支出的条件中规定,必须提供产品和无形资产本身有市场价值的证明。此条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难度,由于产品或无形资产本身的市场前景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对于此类认定更多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缺乏客观性和公允性。也容易丧失不同企业的可比性基础。

另外,还应注意分清应该计入和不应该计入开发费用的范围。虽然企业会计准则作了列举性规定,但还需要进一步的规范。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伟,燕星池.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探讨[J].财会月刊(会计),2006,(6).

[2]谢海洋.新无形资产准则的国际比较[C].第七届全国无形资产理论与实务研讨会论文集.

[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季永佩.我国新旧会计准则下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法比较 [J].财会研究, 2007,(8).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