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川古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优选5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2-12-06 19:42:20235

黎川古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第一篇

“十三五”时期是黎川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的五年,五年的重大成就为“十四五”时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五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长江经济带、江西内陆开放试验区、原中央苏区振兴、海西经济区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深入实施,黎川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上升期;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产业转型、区域竞争、生态环境等压力持续加大,黎川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在编制《纲要(草案)》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这些背景因素,总的原则是,坚持总量质量双提升,顺应发展大势,找准发展定位,发挥特色优势,奋力开创黎川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黎川古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第二篇

众多古村落急需保护

-----江西古村落调查思考 翻开地图你会发现江西有如此众多的古村落,那些古老的建筑历史久远,文化深刻,让世人瞩目。如此之多的古建筑,非亲历目睹方能领略其中的精髓,然而它们却濒临危亡,很多未被重视起来,它们急需要被保护!

南丰傩舞,据考证起源于大禹治水所演创,是古人用以驱疫逐鬼时跳的一种面具舞。至今已数千年之久。它的特点是:古老稚拙,粗犷豪放,具有原生形态牲。1996年11月,南丰被文化部正式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傩舞艺术)”。2002年月12月,南丰傩舞这一濒危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为世界无形文化遗产。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上海电影制片厂等诸多媒体曾先后赴南丰拍摄傩舞专题片。日本、法国等专家、学者风涌而至。香港凤凰卫视电视系列报道《寻找远去的家园》之一“谁来拯救南丰傩舞?”一度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抚州城外大公东路中段南侧,有一座飞檐层叠的花接式古建筑,就是抚州会馆。硬山顶,山峰式内卷棚,明间抬梁构架,次间穿斗构架,脊瓜柱坐落在栌斗上,斗枋雕各种花卉,门窗经改建已非原貌。据有关人士考证,该种类型的古建筑在全国现存不到10处,江南更为罕见,是难得的建筑活资料。现为临川县建筑公司和临川县畜药厂职工宿舍。由于年久失修,会馆破旧,油漆剥落。会馆正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保护!

2004年9月,在江西抚州市黎川县城东北约40公里外的洲湖村,一处外形酷似大船的建筑被发现。从船屋侧面的北山南瞰,只见船形古宅如同一艘坚实宏伟的航空母舰逆水向东行驶,船屋周围有数座古屋,这些古屋像簇拥着航母的护卫舰、驱逐舰,与船屋一起形成建筑群落。这巨型豪宅的船式外形,象征什么? 那108个独立房间又寓意什么?是否为历史学家探寻的反清复明“洪帮秘地”?是民宅还是军事设施?主人究竟为谁?后裔踪迹何在?豪宅设计为何这般奇特?“船屋”与闽西客家“围屋”有何渊源?„„迷团百结。藏匿在深山里的大船。船屋的发现,如一石击水,荡起层层波浪。各路学者纷纷出马,试图破解船屋之谜。然而,记者最近发现,这样一个极具历史研究的古建筑群,因为缺少维护,如今处境令人堪忧。

千古第一村---乐安流坑以规模宏大的传统建筑、风格独特的村落布局而闻名遐迩。漫步流坑,面对数百幢“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明清古建筑和缤纷斑斓的字画、工艺遗存物,不由你不产生颜回“欲罢不能,既竭吾才”般的感叹。1997年8月,国家xxx 局长张文彬专程考察流坑时,对流坑 古村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流坑村的历史从五代一直延续到清代,延续时间之久,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之高,建筑艺术之精美。保存之完整,文化内涵之丰富,恐怕是国内其它地区的古村落所不能比 拟的。”xxx完全可以申报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来也可以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村中较好地保存了一批有确切纪年的明代及清早朝的民居建筑,自明万历年间至清乾隆年间几无缺坏,是研究我国江南民居由明代向清代演变的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保护好这些古建筑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以上仅列举了江西抚州市的一些古村落,仅抚州市属省、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达200余处,而江西省的古建筑村落又何止这些!更多如吉安渼陂古村、钓源古村,大余梅关古道,龙南关西围屋,赣县白鹭客家古村,„„

为了保护古村落,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明确责任,调动保护和开发的积极性。由有关乡、镇政府切实承担起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相应责任,负责编制出保护与开发项目建议书,通过自行组织或招商引资进行保护与开发。同时,强化群众保护意识。鼓励村民对古村古建筑整体环境,如村前小河、水口山、水口林和村后的后山上的林木,进行悉心的保护。

第二、多方位筹措资金、重新规划古村落内的新区建房。在每一个古村落的就近范围内规划一块地,用于农民新村的建设。资金来源可考虑将景区景点的经营权与所有权分开,村落或房子仍归政府或村民所有,而将经营权拿出来拍卖,所得款项用于建设新村。新村的建设风貌与传统民居有机协调,使古村落的整体风貌得以有机维护。同时采取分散成组的布局方式,使之与周围景观、人文景观相协调,在造型上用简约的手法对地方建筑加以提炼,保留极具传统民居的风韵。第三、充分利用原来遗留的传统民居。将原传统民居经过改造后可继续利用,为现代人服务,包括改造传统民居为古色古香的药铺、茶馆、手工艺业店铺等以再现当地民族生活情趣,不仅开拓旅游观光新局面,繁荣经济,恢复古村落的活力,还使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有显著的提高,防止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带来生态环境的恶化。

第四、创造性继承传统文化。在保护传统民居的同时,发掘传统中的文化因子及有利于其形成的建筑语言,重现当年的文化氛围,并将其与现代生活中最激动人心的部分结合起来,使人们的生活注入传统的文化因素。

第五、双向互动,形成保护和开发的良性循环。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和发展,不但能带动古村落的良性发展,还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古村落资源进行不断维护与修缮的同时,探求实施有效保护的具体措施,促进资源的科学利用,走保护-开发-利用-发展-保护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

在新农村建设潮流中,古村落也该有其保护管理措施:

一、做好古村落的普查建档工作

各地要组织对辖区内的古村落进行普查,并记录汇总建档。普查建档工作由文广部门牵头,xxx门配合。内容包括:古村落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村镇规模、水陆交通以及社会经济和建设等状况,应着重说明其历史建筑群及其环境的历史年代、原貌保存情况、现状规模、空间分布以及价值特色等情况。

二、编制古村落保护规划

做好古村落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是保护古村落的重要措施。古村落保护规划编制的组织工作由古村落所在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牵头,文广部门配合。可由所在地镇(乡、街道)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也可由乡镇人民政府委托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古村落保护规划编制要与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同步进行。古村落保护规划要因地制宜,切合实际,重视对建筑、环境风貌、风俗人情的研究,充分征求农民群众的意见。古村落保护规划不仅是保护规划,而且是整治和发展规划,要对保护和建设划定范围,既要保护又要满足建设发展的要求。

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古村落

(一)要分类保护。从村落环境、形态、人文等方面对现有古村落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确定村落、建筑的保护等级,分别落实保护措施。

(二)要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古村落内的农民建房必须按规划实施,列入保护的建筑不得擅自拆建。新村的建设风貌与传统民居要有机协调,维护古村落的整体风貌。

(三)要多元投入。形成当地政府、村级组织及个人、外来投资者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对古建筑进行修缮保护。

(四)要调动村民积极性。古村落保护不能仅仅依靠政府,也不能为了保护而保护,要把村民的利益纳入保护开发计划,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积极鼓励村民个人开办古村落“家居旅游”,也可以建立村级旅游开发公司,使村民在古村落保护开发中得到实惠。

四、加强宣传

在古村落普查的基础上,由文广部门编制《古村落普查成果汇编》,发放到各级政府、到乡镇、到村。组织开展古村落保护意义、作用、方法等内容的宣传,提高全民古村落保护意识。

黎川古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第三篇

“古村落”作文

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二、审题

1、从审题的角度来说,应该是围绕着古村落,谈如何对待古村落。审题的关键一是“古村落”,一是“如何对待”。

2、如果由“古村落”引申开来,涉及其他各种类型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和非物质),应该都属于切合题意。即:古村落——古遗址、艺术品、历史文化名城(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表演艺术、手工艺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物质和非物质)

3、“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要不要保护、怎么保护?要不要开发、怎么开发?

三、例文 1号文

遥远的绝响

驴友的偶然发现却让自身又喜又忧,喜于繁华野草处仍残着清幽小村,忧于生怕被外人侵扰,变成一处被明码标价的“文化囚牢”。

江南水乡余韵悠长,丽江春色流连忘返。只生怕这静谧的古村成为了一种绝响;只生怕离我们如此相近的风景却成了一种时间上的遥远。

当余秋雨担心魏晋风流、士人精神已不复存在时,便将他们形容成一种在时空上离我们遥远的绝响。而我,在这个将一切历史遗留的古迹沦为“废墟”,将一切文化明码标价的时代,担心某些在时间和空间上并不遥远的古村却因人为的过度开发,侵扰和利益化下,渐渐的变成了遥远的绝响。

当对古村落的吟咏成为遥远的绝响时,是人心的离初衷的遥远,是保卫的赞歌成为了绝响。丽江春色使人心醉,凤凰古村民风淳朴,可这已成为过去,成为被人工翻新的“古街”,被“表演”的文化舞蹈,被价值化、同化的“记念品”。越是刻意的追逐古村落文化的蝴蝶,那么,蝴蝶便离你远去。没有深入了解文化背后的风土人情便一一用金钱利诱,民风变了;用人工翻新一一“做旧”,文化的韵味也变了。

追回遥远的绝响。当我们放弃刻意的追逐古村落文化的蝴蝶,蝴蝶便静静的停在我们的肩上。没有一处古村的韵味是上天所赋予的,它们积淀了文化的记忆,传承了淳朴的民风。然而,人们的过度开发却让这种在静谧中的吟咏成为了绝响。我们应尝试去发现、去保护、去歌颂每一处在我们周边被遗忘的古迹,追回失落的遗址。更重要的是了解背后的民风与人情。

黎川古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第四篇

古镇旅游调查报告

【篇1:西塘古镇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西塘古镇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一、前言:

1、调查地点:浙江省嘉善县西塘古镇 2、调查人员:林学院09级旅游管理专业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调查目的:

通过这次的旅游资源调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理论结合实际,对旅游行业的资源的分类、调查形成较实际、深刻的感性认识,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能提高观察、调研、分析、评价、规划设计以及归纳写作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更快地适应旅游行业的需求,为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4、调查要求:

⑴ 要求学生认知各类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阐述其在地域空间的分布位置、变化规律、数量、特色、特点等。

⑵收集、熟悉、了解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⑶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查。

⑷保证成果质量,强调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并尽量做到内容简洁和量化。⑸ 充分利用与旅游资源有关的各种资料和研究成果,完成统计、填表和编写调查文件等工作。调查方式以收集、分析、转化、利用这些资料和成果为主。5、主要资料

⑴ 图件:调查区政区地图

⑵ 文件: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⑶ 相关背景资料的收集,包括人文背景和自然背景等 6、调查成果:

⑴ 调查区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⑵ 旅游资源调查汇总表

二、区域地理概况 1.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西塘古镇位于江浙沪三省交界处的浙江省嘉善县,古名斜塘,平川,距嘉善市区

10公里。西塘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古镇区面积平方公里,人口近万。古镇区9条河道纵横交织,将古镇分为8个区块,在其中有27座古桥将市镇连通。古称“九龙捧珠”、“八面来风”。西塘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位于浙江省嘉善县。嘉善位于上海西南方向与上海零距离接壤,距上海市中心80公里,大虹桥商务区60公里,西至杭州110公里,南濒乍浦港35公里,北接苏州85公里,处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交通极其方便,,沪杭铁路,沪杭高速铁路,沪杭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连接线,亭枫高速连接线,320国道,都穿境而过,乘坐汽车,高铁,火车均能到达,乘坐已于2010年10月26日通车的沪杭高铁,从嘉善到上海虹桥枢纽站仅需20分钟左右,,从嘉善至杭州只需35分钟左右。周边有上海虹桥机场、上海浦东机场、杭州萧山机场三大机场。西塘在嘉善市区北10公里处,乘坐公交快客前往20-30分钟就能到达。

(2)气候气象

西塘古镇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全年降水充沛。全年无霜期长,适合开展旅游活动,春秋两季为其最佳旅游时期。

2.人文概况

(1)历史沿革

西塘是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镇。在唐开元年间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们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时村落渐成规模,形成了市集;元代开始依水而市渐渐形成集镇,商业开始繁盛起来;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最恰当不过的形容。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设县函署,民国24年(1935)为镇。1981年3月,撤销社、镇革命委员会,恢复西塘公社管理委员会、西塘镇人民政府。1984年1月,政社分设,西塘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西塘乡人民政府。1985年6月,撤销西塘乡,并入西塘镇。(2)产业状况

西塘古镇历史上是一个以农业和渔业为主的传统江南小镇,自1997年开发旅游以来,成绩斐然,凭借着独特的人文优势和丰富的环境资源,深受众多海内外游客的青睐,接待游客的数量平均每年都以超过30%的速度递增。随着西塘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西塘的重要产业和经济创收的重要来源之一。(3)地方特色

西塘的建筑独具特色,尤以马头墙、美人靠、河埠、船鼻子、瓦当、花墙、观音兜、高阶沿、系缆石等为代表。西塘的传统小吃极富盛名,其中的咸菜心,笋干,芙蓉糕,怪味豆,青豆,香扎肉,酒酿等四海闻名。

咸菜心:特色名菜,呈金黄色,口感清新,是一道老少皆宜带有浓重水乡气息的特色菜。3..环境状况

西塘水环境优美。西塘是美轮美奂的水乡古镇,尽管江南有许多水乡古镇,但就其格局而言,西塘是生活着的千年古镇,是不可复制的。西塘在嘉善的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是不可替代的。对中国而言,忽略了西塘,就无法了解中国水乡古镇的全部风貌。

三、旅游资源概况

西塘——生活着的千年古镇。已被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最具水乡魅力影视基地。

西塘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西塘拥有独具特色的明清时期江南水乡风貌和浓郁的地方传统文化。街衢依河而建,民居临河而筑,自古有桥多、弄多、廊棚多、古宅多的特色。镇内有连片的传统建筑群,规模之大和保存之完好是国内外少有的,且建筑风貌各异,沿河立面黛瓦粉墙高低错落。居民惜土如金,无论是商号或是民居、馆舍,在建造时对面积都寸寸计较,房屋之间的空距压缩到最小范围,由此形成了120多条长长的、深而窄的弄堂,长的超过百米,窄的不到1米,形成了多处“一线天”。与此同时,街道弄堂的名称均形象地体现出古镇商贸的繁荣和弄堂的特色,如米行埭、灯烛街、油车弄、柴炭弄、石皮弄等数十个称号与当年的商贸、建筑等都有直接的联系。

西塘旅游资源共有4个主类,10个亚类,19个基本类型,共51个旅游资源单体,其中一些资源如西园、醉园、石皮弄、送子来凤桥等享誉海内外。

四、旅游景区开发利用条件 1.资源条件

西塘以“桥多、弄多、廊棚多”的三大特色而赢得广大游人们的青睐。地势平坦,河流

纵横,自然环境十分幽静,一拱如

月的石桥,桨声四起的流水,青瓦灰墙的人家,处处绿波荡漾,家家临水映人。小镇上保存着完好的明清建筑群落,廊棚和古弄堪称“双绝”,具有别样的风韵;河堤弯曲,垂柳舞丝。凭栏远眺,青黛隐现山峦天色交融,更逢落花时节,平添愁绪。多思情之或如朝露刹那凝消,或如杜康芳醇永留。西塘与其它水乡古镇最大的不同在于古镇中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总长近千米。在西塘旅游,雨天不淋雨,晴天太阳也晒不到。民风淳朴,街道类型多种多样,保存着相对完好的明清建筑风格。2.交通条件

西塘位于浙江省嘉善县,临近上海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可进入条件优良,来

此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据统计由上海至西塘车程约一个半小时,由杭州至西塘车程约一小时四十分钟,由苏州至西塘总车程约一小时,其次 嘉善汽车站每5分钟发一辆车到西塘,为西塘古镇的旅游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3.市场开发条件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古镇旅游以其山水古,建筑古,民风古吸引大批旅游者纷至沓来。市场是旅游开发的导向,西塘古镇以其朴实静谧、浓郁的水乡风韵和文化氛围在古镇旅游中独树一帜,无疑成为那些在物欲疯涨,纸醉金迷的现代社会中渴望释放压力的现代人的心灵栖息之地。

五、客源市场

西塘是一个具有浓郁江南水乡特色的千年古镇,西塘古镇的旅游业发展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2004年西塘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9万人次,创旅游门票收入1062万元,相关行业收入7600万元。2005年“十一”黄金周共接待中外游客5万多人次,旅游门票收入达万元,同比增长。2011年“十一”黄金周西塘古镇旅游接待人次达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3048万元。2010年古镇接待游客人数达269万人次,位列2011年中国旅游行业第一份“中国旅游百强景区”名单第38位。2011年中秋假期期间,每天游客接待数量达一万多人,据估计2011年全年接待人数将超过280万人次,西塘旅游业有望再创新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旅游动机日益多样化,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身心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心理压力大普遍渴望对这种不平衡的身心状态进行调节,渴望亲近自然开展旅游活动,古镇旅游发展逐渐升温。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类旅游动机属于自我满足的需要,为需要的最高层次。

附表:旅游单体资源汇总调查表 【篇2:前童古镇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前童古镇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青藤白墙黑瓦,石头镂花窗户,雕梁画栋门楼。方圆2公里的土地上,卵石曲径,民居、老街、宗祠自成格局。这批古建筑群以祠堂、旧宅和老街为主体构成。最值得看的是童氏宗祠,建造于明初洪武18年,相传为方孝孺设计,其中阁楼吸取了明代皇城的建筑风格,至今犹保存完好。前童古镇作为宁海县旅游胜地,是如何发展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进了前童古镇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到一些真实情况并形成如下调查报告:

一、前童古镇发展旅游的基础条件分析 1、区位条件

前童镇是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辖镇,距县城西南14千米,由原竹林、前童二乡合并而成,面积平方公里,2005年总人口万,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理环境独特的江南古镇,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旅游城镇”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前童古镇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交通十分便捷,属宁波1小时交通圈。县城距宁波栎社国际机场64公里,离北仑港80公里,省道、34同三线高速公路贯穿全境,高速公路宁海段有三个出入口(宁海北、宁海、宁海南),甬台温铁路穿境而过。优良的动车组不仅迅速而且舒适,大大地提高了景区对潜在顾客的吸引力。2、政策扶持

前童古镇景区所在的宁海县县政府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政策号召,依托宁海县本身具有的良好的资源优势及客源优势,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提出了旅游兴县的目标,把旅游产业作为全县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大力开发旅游资源,扩大旅游产业的扩大与快速发展。3、资源条件

前童古镇文化资源较丰富,儒家文化、历史文化、xxx文化、民俗文化齐备。它是浙东地区保存至今的一座最具儒家文化古韵的小镇,明代大儒方孝孺曾两度在此教书育人、著书立说。近代辛亥革命时期,25岁的村民童保暄就担任浙江临时都督,是浙江废除帝制和反袁时的革命元勋;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一度是浙东行政公署所在地解放战争,宁海县工委在此建立,是宁海的革命摇篮。可供游览的有职寺其居、明经宅、上堂屋、五福临门、好义堂、名宗祠、等完好古宅和老街、民俗博物馆、鹿山、石镜山、孝 女湖、柴万婴柏、徐霞客古游道等景观。至今尚保存有明清时期完整的、多为四合院的民宅1300余间。

二、前童古镇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1、景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景区建设投入不足,景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缺乏投入。具体的来说,前童古镇下的传统民居区、梁皇山风景区、石泄龙吟景区和福泉山景区四个景区之间目前只有普通的村级公路,十分狭窄,不方便大型旅游车辆的直接进入,而且由于道路使用时间较久经常会有道路损坏情况发生,从而重新维修进而影响交通。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目前景区内的公共设施、排水系统、通讯设备都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发时建设的,在当时缺乏整体规划的情况下没有考虑到景区的发展性,目前的设施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高客流量时的需求。公共设施中的垃圾桶,景区指示牌,厕所等数量少,设计不合理与景区整体氛围不合。景区内的排水系统尚未规划,一直沿用至今,古镇居民的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到环绕景区的河内。景区通讯设备,电线缺乏规划,多是老旧的线路以及居民自身私拉乱接的,不仅影响景区的美观度而且存在着安全隐患。2、旅游产品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景区旅游产品单一化,缺乏独特性,新颖性。目前大多以旅游观光形式为主,对前童古镇景区的儒家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缺乏一些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并能引起游客共鸣的旅游产品。游客进入古镇后大都是看看古建筑,走走古街古巷,尝尝街边地摊小吃,逛逛散布在古镇内的几个纪念品小店等,这些活动虽然满足了游客的视觉刺激和直观感受,但停留时间短、重游率低、竞争力弱,无法给旅游者留下深刻的旅游体验。景区目前只停留在简单的依靠游客自身去游览的初级阶段中,没有一个有互动性,激发游客参与性的旅游产品。古镇富有浑厚的文化底蕴,对于旅游者来说,未能欣赏到前童儒家文化深层次的旅游产品,像特色的竹雕产品,宁海的特色戏剧宁海平调等都没有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3、服务质量需要提升

景区服务质量不高。景区没有专门的讲解的服务人员,景区管理委员会只有一些素质不高,管理意识不强的保安人员,售票人员。景区内的旅馆、饭店、商店等服务人员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从而影响了服务质量的提升。比如说前童景区中的旅游咨询服务手段落后,目前只停留在人工服务,标志牌阶段,服务内容单一,除了提供景区景点旅游与咨询服务外,其他旅游服务信息,如交通票据、住宿设施的预订等基本没有,游客

在景区内进行浏览活动与旅行安排感到不便。4、旅游市场秩序需进一步整顿

景区市场秩序混乱,景区内的商业行为不够规范。景区内的商店缺乏一个统一有效的管理,商家诚信意识不高,存在着尾随兜售、欺客诈骗的现象。比如说前童景区中的各个商家(包括吃住行三方面),价格都是由各个商家自己决定,同样一种服务的价格相差很大,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景区内的商家缺乏规划,致使景区内的恶性竞争,从而影响了提供给游客的服务质量。

二、前童古镇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

黎川古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第五篇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学习贯彻落实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政府系统“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坚决。强化依法行政,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全年审查重大决策、重要合同65个。自觉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决议,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140件,综合满意率%。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好人主义之害”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年谈话提醒、约谈问责101人次。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全面落实,政府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一批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五型”政府建设深入推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效整治,精文减会成果全面巩固,政府治理效能和公信力进一步提升;日峰镇入选全省首批“五型”政府建设示范镇。

此外,市场流通、能源通信、苏区振兴、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保险、保密、人民防空、后勤接待、慈善公益、住房公积金、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机构节能、老年人、工青妇等其他事业和武警、消防、民兵预备役建设等各项工作都有新进步。

各位代表,经过全县上下的团结拼搏和接续奋斗,我们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黎川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的台阶。一是全县人民如期奔向小康。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5亿元,财政总收入接近12亿元,经济总量在省市位次不断前移。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全县省级“十三五”贫困村全部摘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2093元、16227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市民消费能力连年攀升。二是产业发展实现更高质量。黎川陶瓷产业集群列入省级重点工业产业集群,我县获评“中国陶瓷煲都”。黎川古城、同胜九曲东黎度假区成功创评国家4A级景区,我县入选全国第三批徐霞客游线标志地、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再次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油画)。农业产业特色彰显,36个农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其中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增至5个,我县成为全省仅有的三个优质核心烟区之一。三是城乡人居环境更显魅力。县城建成区面积接近15平方公里,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全县森林覆盖率,较“十二五”末提高了个百分点,我县获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岩泉森林公园被评为“中国森林氧吧”。四是区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只跑一次”“一次不跑”服务体系日益完善;陶瓷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赣闽边际物流园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投入使用,园区承载力大幅提升。黎川工业园区列入省级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我县荣获全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先进县。五是县域发展活力有效释放。招商引资取得突破,累计招引家具产业园、陶瓷产业集群等重大项目75个,其中“5020”项目4个,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科研能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企业从2015年的7家攀升至27家,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实现全覆盖;康舒陶瓷和环球陶瓷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我县获评全省专利十强县。六是民生社会事业显著改善。财政民生支出比重保持在80%以上,民生投入年均增长24%;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农民工工资支付有效保障,“1+6+1”公办养老服务布局基本完成。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我县获评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县图书馆被评为全国公共二级图书馆,湖坊闽赣省苏维埃旧址入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山镇洲湖村、樟溪乡中洲村、中田乡中田村获评中国传统村落。七是县域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市容市貌整治常态化、“两违”治理长效化、社区建设标准化持续推进,农村“法律明白人”和“法律顾问”工程深入实施,道德红黑榜实现全覆盖,城乡治理有序有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年行动全面完成,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司法调解等各项制度落地落实,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我县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县,连续六次获评省级“双拥”模范县,“文化+司法”创新做法被《人民公安报》报道。

各位代表,五年发展令人瞩目,五年成就鼓舞人心。这是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凝聚着全县人民的心血、汗水与智慧。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黎川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高质量发展还存在短板弱项,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产业发展层次还不够高、创新能力不够强,转型升级任务艰巨;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支出压力较大;民生领域短板较多,尤其是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优质供给不足;少数干部服务意识、担当精神不强,政府效能还需进一步提升;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的主要考虑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黎川加快发展、蓄势赶超的关键五年。县政府根据《xxx黎川县委关于制定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了《黎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议,现就《纲要(草案)》编制的背景、目标定位及重点任务作一简要概述。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