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推荐10篇

山崖发表网工作总结2022-12-03 11:27:48345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第一篇

XXX有限公司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公司的税务管理工作,合理控制税务风险,防范税务违法行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以《xxx税收征收管理法》、《xxx企业所得税法》及《xxx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及《xxx增值税暂行条例》及《xxx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等税收法律、法规文件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等内部风险控制文件为依据。

第三条 税务风险管理由企业董事会负责督导并参与决策。董事会和管理层应将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作为企业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企业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管的有效互动。

第二章 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岗位和职责

第四条 公司税务管理机构设置

公司内部设立税务管理机构,由财务部、供应部、生产部、销售部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

税务管理机构由税务管理总监及税务管理人员组成。

税务管理总监姓名:

部门或职务:财务部经理 专业技术职称: 税务管理人员姓名:

部门或职务:财务部

专业技术职称 税务管理人员姓名:

部门或职务:供应部:学历或专业技术职称 税务管理人员姓名:

部门或职务:生产部:学历或专业技术职称 税务管理人员姓名:

部门或职务:销售部:学历或专业技术职称

第五条 税务管理机构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税收政策,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订和完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其他涉税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实施管理办法,并负责督促、指导、监督与落实。

2、组织实施企业税务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日常税务风险并采取应对措 1 施;指导和监督有关职能部门、各业务单位以及全资、控股企业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

3、负责与税务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接洽、协调和沟通应对工作,负责解决应以公司名义统一协调、解决的相关税务问题。

4、参与公司日常的经济活动和合同会签,利用所掌握的税收政策,为公司的战略制定、关联交易、并购重组等重大决策以及开发、采购、销售、投资等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税务专业支持与管理建议。

5、负责最新税收政策的搜集和整理,及时了解和熟练掌握国家有关财税政策的变化,将与公司有关的重要税务政策归类汇总后,提交公司领导和控股公司,必要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培训学习。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分析各项税务政策变化对公司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6、合理利用税收政策,加强公司经营活动的税务筹划,每月对纳税申报、税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有效地控制税收成本,发挥税务管理的效益。

7、对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的纳税申报、税款缴纳、账簿凭证和其他涉税资料的准备、填报和保管进行监督与审查。

8、其他税务风险管理职责。

第六条 公司财务管理部门设立税务管理的不相容岗位,与税务管理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税务管理不相容岗位由负责人及经办人组成,负责人:姓名与税务管理岗位不同;部门,财务部付经理,专业技术职称 经办人:姓名与税务管理岗位不同;部门,财务部,专业技术职称 第七条 税务管理的不相容职责包括:

1、负责税务资料的准备与填报;

2、纳税申报表的计算填报;

3、税款缴纳划拨凭证的填报;

4、发票的购买、保管,5、财务印章保管;

6、准备和保存有关涉税业务资料,并按税收法律、法规、文件的相关规定向税务机关进行报备。

7、其他应分离的税务管理职责。

第八条 任何税务事项的申报、计缴、报备必须有书面原始凭证和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

第九条 公司涉税业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专业资质、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操守,遵纪守法。公司定期组织对涉税业务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第三章 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

第十条 公司应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部和外部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等步骤,查找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条件,评价风险对企业实现税务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和策略。结合自身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和实际经营情况,重点识别下列税务风险因素:

一、董事会、监事会等企业治理层以及管理层的税收遵从意识和对待税务风险的态度;注明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 涉税员工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 照抄税务管理岗位和税务管理的不相容岗位

二、组织机构、经营方式和业务流程; 组织机构注明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人员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业务流程:具体列明

三、技术投入和信息技术的运用;

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情况;

五、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

六、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市场竞争及行业惯例;

七、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八、其他有关风险因素。

第十一条 公司定期进行税务风险评估。税务风险评估由企业税务管理岗位 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实施,也可聘请具有相关资质和专业能力的中介机构协助实施。公司对税务风险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识别和评估原有风险的变化情况以及新产生的税务风险。

第四章 税务风险控制和应对机制及措施

3 第十二条 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和内部控制

(一)采购及付款业务管理

各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详细列明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

1、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梳理采购业务流程,完善采购业务相关管理制度,统筹安排采购计划,明确请购、审批、购买、验收、付款、采购后评估等环节的职责和审批权限,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采购业务,建立价格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价采购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保物资采购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

2、采购业务应当集中,避免多头采购或分散采购,以提高采购业务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堵塞管理漏洞。对办理采购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重要和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应当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

3、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和审批程序。

4、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选择的供应商是否符合开具增值税发票的条件,确定合格供应商清单,与选定的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建立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对供应商提供物资或劳务的质量、价格、交货及时性、供货条件及其资信、经营状况等进行实时管理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供应商进行合理选择和调整。

5、建立采购物资定价机制,采取协议采购、招标采购、谈判采购、询比价采购等多种方式合理确定采购价格,最大限度地减小市场变化对企业采购价格的影响。

6、建立严格的采购验收制度,确定检验方式,由专门的验收机构或验收人员对采购项目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等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证明。涉及大宗和新、特物资采购的,还应进行专业测试。

7、加强采购付款的管理,完善付款流程,明确付款审核人的责任和权力,严格审核采购预算、合同、相关单据凭证、审批程序等相关内容,审核无误后按照合同规定及时办理付款。

8、在付款过程中,应当严格审查采购发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发现虚假发票的,应查明原因,及时报告处理。

9、重视采购付款的过程控制和跟踪管理,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拒绝付款,避免出现资金损失和信用受损。

10、合理选择付款方式,并严格遵循合同规定,防范付款方式不当带来的法律风险,保证资金安全。

11、加强对购买、验收、付款业务的会计系统控制,详细记录供应商情况、请购申请、采购合同、采购通知、验收证明、入库凭证、商业票据、款项支付等情况,确保会计记录、采购记录与仓储记录核对一致。

12、指定专人通过函证等方式,定期与供应商核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往来款项。

13、建立退货管理制度,对退货条件、退货手续、货物出库、退货货款回收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在与供应商的合同中明确退货事宜,及时收回退货货款。涉及符合索赔条件的退货,应在索赔期内及时办理索赔。

(二)存货管理

各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详细列明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

1、建立存货管理岗位责任制,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除存货管理、监督部门及仓储人员外,其他部门和人员接触存货,应当经过相关部门特别授权。

2、重视存货验收工作,规范存货验收程序和方法,对入库存货的数量、质量、技术规格等方面进行查验,验收无误方可入库。

外购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合同、发票等原始单据与存货的数量、质量、规格等核对一致。

自制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产品质量,通过检验合格的半成品、产成品才能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品应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报告处理。

3、建立存货保管制度,定期对存货进行检查,重点关注下列事项: (1)存货在不同仓库之间流动时应当办理出入库手续。

(2)应当按仓储物资所要求的储存条件贮存,并健全防火、防洪、防盗、防潮、防病虫害和防变质等管理规范。

5(3)加强生产现场的材料、周转材料、半成品等物资的管理,防止浪费、被盗和流失。

4、明确存货发出和领用的审批权限,大批存货、贵重商品或危险品的发出应当实行特别授权。仓储部门应当根据经审批的销售(出库)通知单发出货物。

仓储部门应当详细记录存货入库、出库及库存情况,做到存货记录与实际库存相符,并定期与财会部门、存货管理部门进行核对。

5、建立存货盘点清查制度,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确定盘点周期、盘点流程等相关内容,核查存货数量,及时发现存货减值迹象。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开展全面盘点清查,盘点清查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

(三)固定资产管理

各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详细列明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

制定固定资产目录,对每项固定资产进行编号,按照单项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详细记录各项固定资产的来源、验收、使用地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运转、维修、改造、折旧、盘点等相关内容。

(四)销售与收款业务管理

各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详细列明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

1、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梳理销售业务流程,完善销售业务相关管理制度,确定适当的销售政策和策略,明确销售、发货、收款等环节的职责和审批权限,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销售业务,定期检查分析销售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保实现销售目标。

2、加强市场调查,合理确定定价机制和信用方式,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销售策略,企业应当健全客户信用档案,关注重要客户资信变动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信用风险。

3、在销售合同订立前,应当与客户进行业务洽谈、磋商或谈判,关注客户信用状况、销售定价、结算方式等相关内容。

重大的销售业务谈判应当吸收财会、法律等专业人员参加,并形成完整的书面记录。

销售合同应当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审批人员应当对销售合同草案进行严格审核。重要的销售合同,应当征询法律顾问或专家的意见。

4、销售部门应当按照经批准的销售合同开具相关销售通知。发货和仓储部门应当对销售通知进行审核,严格按照所列项目组织发货,确保货物的安全发运。企业应当加强销售退回管理,分析销售退回原因,及时妥善处理。

5、做好销售业务各环节的记录,填制相应的凭证,设置销售台账,实行全过程的销售登记制度。

6、完善应收款项管理制度,严格考核,实行奖惩。销售部门负责应收款项的催收,催收记录(包括往来函电)应妥善保存;财会部门负责办理资金结算并监督款项回收。

7、加强对销售、发货、收款业务的会计系统控制,详细记录销售客户、销售合同、销售通知、发运凭证、商业票据、款项收回等情况,确保会计记录、销售记录与仓储记录核对一致。

(五)营运资金的管理

1、加强对营运资金的会计系统控制,严格规范资金的收支条件、程序和审批权限。

2、生产经营及其他业务活动中取得的资金收入应当及时入账,不得账外设账,严禁收款不入账、设立“小金库”。

3、办理资金支付业务,应当明确支出款项的用途、金额、预算、限额、支付方式等内容,并附原始单据或相关证明,履行严格的授权审批程序后,方可安排资金支出。

4、企业办理资金收付业务,应当遵守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的有关规定,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全过程业务,严禁将办理资金支付业务的相关印章和票据集中一人保管。

(六)财务报告编制及报送的管理

各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详细列明财务报告编制中存在的风险点

1、严格执行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对财务报告编制、对外提供和分析利用全过程的管理,明确相关工作流程和要求,落实责任制,确保财务报告合法合规、真实完整和有效利用。

2、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规定,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财务报告,做到内容完整、数字真实、计算准确,不得漏报或者随意进行取舍。

3、财务报告列示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金额应当真实可靠。

4、各项资产计价方法不得随意变更,各项负债应当反映企业的现时义务,不得提前、推迟或不确认负债,严禁虚增或虚减负债。

5、财务报告应当如实列示当期收入、费用和利润。

6、各项收入的确认应当遵循规定的标准,不得虚列或者隐瞒收入,推迟或提前确认收入。

7、各项费用、成本的确认应当符合规定,不得随意改变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费用、成本。

8、不得随意调整利润的计算、分配方法,编造虚假利润。

9、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及时对外提供财务报告。

10、财务报告编制完成后,应当装订成册,加盖公章,由企业负责人、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名并盖章。

11、财务报告须经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审计的,中介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应当随同财务报告一并提供。

12、公司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应当及时整理归档,并按有关规定妥善保存。

13、分析各项收入、费用的构成及其增减变动情况,通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指标,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了解和掌握当期利润增减变化的原因和未来发展趋势。

(七)税务事项的具体控制办法

各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详细列明各项涉税事项中存在的风险点

1、当公司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时,办公室和财务部门应及时到工商部门和税务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2、财务部应按国家财政、税务部门的规定,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进行核算。

3、财务部须按国家财税部门的规定保管账簿、记账凭证、完税凭证及其他有关资料。

4、财务部须按法律法规的规定向财税部门报送有关报表及资料。

5、财务部须按法律、法规的规定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及其他资料,并依法履行代扣代收税款义务。

6、税务证书税务登记证件的管理:公司指定专人保管税务登记证件,未经批准不得出租、出借、损毁、遗失。(1)税务登记证原件:存放税务会计处。

(2)税务登记证副本、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证书、出口供货企业资格证书、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证: 有关部门在办理公司有关事项中,需要财务部提供税务登记证书等复印件时, 需经财务部负责人同意后,方可取得复印件。

7、防伪税控系统的管理

(1)由财务部指定会计岗位操作员方可进入防伪税控系统。

(2)凭IC 卡领购专用发票, 并把发票通过IC 卡读入到防伪税控系统。开具专用发票应严格按增值税有关规定开具时限的要求开具。

(3)向购货方开具的红字发票, 必须在符合《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 》中有关销售退回及索取折让和证明等开具红字发票规定的前提下,开具负数发票。换票要取得了原已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及抵扣联后,按同样数量、同样金额开具负数发票。

(4)每月30日前,将申报期所属月份取得的专用发票抵扣联通过税务机关报税系统发票认证功能逐笔录入,并与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明细帐进行核对,打印进项税额报表。

(5)每个申报期所属月份的次月10日前抄税,打印销项税额报表,备份数据,并将税控IC 卡及增值税发票领用存月报表,增值税发票存根到税务机关报税并验证增值税专用发票。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第二篇

内部控制的重要分支——企业税收风险管理

本次课程结合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税务风险控制点,采取案例教学的模式,展示了我国企业目前在增值税、营业税及企业所得税等方面遇到的主要税务风险,引导企业作出风险与收益之间的权衡,并给出了帮助企业建立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路。

一、税务风险

2009年5月国家xxx下发《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国税发[2009]90号)(以下简称“《指引》”),该文指出:“本指引旨在引导大企业合理控制税务风险,防范税务违法行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没有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害。”这表明,企业在纳税方面可能遭受的损失来源于三个方面:法律制裁、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害。

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税收负担。《指引》针对的税务风险主要是前者。

在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中,税务风险的种类主要包括:

1、交易风险:纳税人从事某项交易所涉及的风险。例如资产重组、购置或处置资产等非常规交易事项,不易有固定的流程控制,面临的风险较大。

2、经营风险:企业将税收法律法规应用于日常交易是所承担的风险。

3、遵从风险:指与企业是否满足纳税人遵从义务相关的风险。主要是企业在准备。提交纳税申报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企业对税务机关的质询进行回复时面临的风险。

4、财务会计风险:企业财务部门对税务事项的会计处理不当而导致的风险。

二、产生税务风险的原因

企业在税务方面发生风险或存在不遵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税法不透明

这是体制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各地税务部门对于一些税收法律法规的解释不同。

2、对税法的误读或未及时更新税法知识

企业主观上是希望纳税遵从,但由于对税法理解有误或未及时跟进税法条款的变动,导致企业发生不遵从行为。

3、内控不健全或无效

企业内部未独立设立税务管理部门或仅在某一个职能部门下设立税务岗位,导致企业银税务风险的预报及反馈不能及时直达管理层,不能及时采取预防或应对措施。

4、税收筹划不当

纳税人以为是在进行税务筹划(避税),实际上已经构成了偷税(或逃避缴纳税款)。偷税与避税仅一步之遥,避税过度就是偷税,其分水岭即是否违反了税收法律法规。

大企业司贺处长提出一个观点:税收优惠在税法中已经明确规定,税收筹划不符合公开、透明的主流。同时,税务部门如发现由于税收筹划而损害了国家税收征管利益也是较大的风险。

5、特殊原因造成的忽视。

此外,企业税务风险加大的原因还在于国家法律对税务部门及干部执法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税务机关通过“向科技要管理”,大大提高了税收征管效率。

三、税务风险案例

案例一:对税法的误读,导致关联交易实际业务中的税务风险

B公司租赁C公司某处房产,B公司及时申报了印花税,根据经营需要,B公司将此处房产无偿提供给A公司使用。A公司和B公司为关联企业,两家公司均没有为此无偿使用房产缴纳任何税费。税务机关检查发现后,对B公司需要补缴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费和教育费附加进行追缴并处罚。

案例分析:

1、“无租使用”是否构成转租,是否认定为租赁行为

《税收征管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企业或者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的机构、场所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应当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其应纳税的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进行合理调整。”

据此,“无租使用”实质上是租金偏低的一种极端情况,和其他租金偏低的情况实质是一样的,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上述关联企业“无租使用”房产的行为在整个租赁环节中已经构成了转租,应该认定为是一种租赁行为。

2、税款如何计征?由谁承担?

根据《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五条:“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

(六)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七条规定:“纳税人有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五条或者第三十七条所列情况之一的,税务机关有权采用下列任何一种方法核定其应纳税额:

(一)参照当地同类行业或者类似行业中经营规模和收入水平相近的纳税人的税负水平核定;……

(四)按照其他合理方法核定。采用前款所列一种方法不足以正确核定应纳税额时,可以同时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核定。”《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第三十一条规定:“对关联企业间以租赁等形式提供有形财产的使用权而收取或支付的使用费(租金)的调整。……

(二)提供方向他人承租后转租给使用方收取的使用费(租金),可按提供方实际支付租赁费或使用费加上提供方所支出的成本或费用和合理利润,作为正常使用费认定。”

主管税务机关以C公司出租房屋给B公司(按公允的市场价格)时的租金为依据来核定B公司转租给A公司(无租使用)的租金,并以此作为营业税的计税依据,并由B公司承担税款。案例二:税法理解不到位,导致造成逃避缴纳税款风险

甲公司用自己拥有的一块土地的使用权与乙公司合建了一座商业大厦。经过评估,这块土地的使用权市场公允值为亿元,乙公司出资亿元。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合同规定,商业大厦投入运营后十年内甲公司每年从中取得2700万元的利润(即,出资额的15%),十年后再与乙公司按商业大厦的税后利润进行45:55分成。甲公司根据财税[2002]191号文,没有就其用土地出资与乙公司联营的行为缴纳营业税。税务机关检查发现后,对甲公司需要补缴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费和教育费附加进行追缴并进行了一定的处罚。

案例分析:

根据财税[2002]191号文规定,“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但甲公司前十年取得的定额收入,有租金的性质,不属于共担投资风险的行为。据此,税务机关认定甲公司应当补缴营业税。

四、税务风险管理

近年来,我国税收制度的完善和征管制度的改革对企业税收遵从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指引》的颁布更进一步推动了企业对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关注。

税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的投资、销售、采购、生产等经营全过程,因此,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分支和重要内容,是企业完善治理结构、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具体而言,是对未来税务风险的提前预报与预防和对发生的税务问题采取的应对措施。

《指引》的宗旨是纳税遵从总目标下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旨在引导企业实现税务管理达到五个目标:企业战略规划合规合法、经营决策与日常活动合规合法、税务事项的会计处理合规合法、纳税申报及税款缴纳实操事务合规合法、税务凭证资料保管准备和报备合规合法。

《指引》的发布,不仅指明了税务风险管理的方向,也为达成税务部门与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的合作双赢提供了管理思路:收集风险管理信息、评估风险、制定个性化应对策略、实施针对性管理、反馈和改进。

1、税务部门管理思路

(1)强调服务,注重改进服务方式和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和谐税收征纳关系。例如,税务部门为及时响应企业的诉求,探索在系统内较高层级直接受理企业诉求的方式。

(2)管理环节前移,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和事中监督,提前发现和预防税务风险。

(3)提高企业自我遵从度,正确引导企业利用自身力量实现自我管理,只有着力于企业自我遵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企业税务管理对象复杂、税务部门管理资源短缺这一突出矛盾。例如,开发自查软件和自查复核软件,向企业提供自我纠正的工具。

(4)实行个性化管理,针对企业各自面临的税务风险制定差异化管理措施和手段,实施分类管理和风险导向管理。

(5)将控制重大税务风险摆在首位,着重关注企业重大经营决策、重要经营活动和重点业务流程中的制度性和决策性风险,有针对性地关注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等操作层面的风险。

(6)采用新手段管理。例如,软件系统开发、管理指标设定不仅仅局限于数字指标,还需要进行整体综合评价。

2、企业管理思路

(1)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合理设置税务管理组织机构、岗位,明确职责。

目前,国内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是不重视税务风险管理,企业的战略规划与税务管理脱节,税务管理与企业管理目标有一定冲突,税务合规性遭遇挑战。而国外企业,例如GE、西门子,都设立了专门的税务部门,税务部门负责人可以将税务信息和管理建议直呈管理层。因此,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管理层:制定企业风险管理规章制度、流程、明确职责;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和沟通机制; 税务专职部门:参与战略规划和重大经营决策的税务影响分析,提供税务风险管理建议;关注重要业务涉税风险、建立报告机制;组织实施企业税务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日常税务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指导和监督有关职能部门、各业务单位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

日常工作岗位:承担或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纳税申报、税款缴纳、账簿凭证和其他涉税资料的准备和保管等基础管理工作和合规操作;组织税务培训,并向本企业其他部门提供税务咨询。

(2)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

企业需要重点识别的税务风险因素:

A.董事会、监事会等企业治理层以及管理层的税收遵从意识和对待税务风险的态度; B.涉税员工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 C.组织机构、经营方式和业务流程; D.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情况; E.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 F.技术投入和信息技术的运用;

G.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市场竞争及行业惯例; H.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I.其他有关风险因素。(3)税务风险控制和应对

A.及时收集、整理、研究税收法律法规,发现对企业的影响点; B.提前与税务部门沟通,明确适用政策,避免后续税务稽查产生歧义; C.管理环节前移,注重重要业务流程细节的涉税控制;

D.细化业务流程,制定实务操作手册,增强实务处理、申报准备及申报核对等环节的勾稽检查;

E.分类归集涉税信息数据;

F.税务咨询后,及时整理相关咨询记录。(4)税务信息管理体系和沟通

改变手工管理税务模式,采取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企业税务数据库,进行税务信息数据分析,提供有效建议。

(5)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和改进

通过内审或引入外部中介对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检查、鉴证和监督,对发现的管理缺失、漏洞制定改进措施,并跟进、落实整改和完善。

(6)税务风险管理成效考核评价

将税务风险管理纳入企业考核体系,激励员工参与管理意识,梳理全员税务风险管理意识。

实务操作知识点:

1、税务部门文函

(1)国家xxx公告:对纳税人具体税收规定

(2)国家xxx对某某事项的批复:

抄送体系内其他地域税务部门的,则文件对批复及抄送税务部门都有效;

不抄送的,仅对批复对象有效,其他税务部门可参照执行,可不执行;(3)税务部门便函:是税务系统内部工作交流文函,无法律效率。

2、混合业务在税务实践中处理方法:

(1)营业执照认定:营业执照上营业范围第一项,如营业执照上未明确,则按照税务登记证填报营业范围第一项;

(2)比例法认定:按照企业实际业务中缴纳增值税、营业税业务规模比重拆分;

(3)单笔拆分法认定:按照单笔业务实际情况认定拆分,同一合同中分别明确列示适用不同税种的合同内容及合同金额。

典故:

焦头烂额、曲突徙薪

古时候,有一户人家建了一栋房子,许多邻居和亲友都前来祝贺,人们纷纷称赞这房子造得好。主人听了十分高兴。但是有一位客人,却诚心诚意地向主人提出:“您家厨房里的烟囱是从灶膛上端笔直通上去的,这样,灶膛的火很容易飞出烟囱,落到房顶上引起火灾。您最好改一改,在灶膛与烟囱之间加一段弯曲的通道。这样就安全多了。”(即“曲突”,突:烟囱。)顿了一顿,这个客人又说:“您在灶门前堆了那么多的柴草,这样也很危险,还是搬远一点好。”(即“徙薪”,徙:移动,搬迁,薪:柴草。)

主人听了以后,认为这个客人是故意找茬出他的洋相,心里很不高兴。根本没有理会他的建议。

过了几天,这栋新房果然由于厨房烟囱的毛病起火了,左邻右舍,齐心协力,拼命抢救,才把火扑灭了。主人为了酬谢帮忙救火的人,专门摆了酒席,并把被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请到上座入席。惟独没有请那位提出忠告的人。

这时,有人提醒主人:“您把帮助救火的人都请来了,可为什么不请那位建议您改砌烟囱,搬开柴草的人呢?如果您当初听了那位客人的劝告,就不会发生这场火灾了。现在,你酬谢大家,怎么没有请对您提出忠告的人,而请在救火时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坐在上席呢?”主人听了以后,幡然醒悟,连忙把当初那位提出忠告的人请了来。这则寓言故事是规劝人们只有事先采取防范措施,早作准备,才能防患风险于未然。

扁鹊三兄弟

据《史记》载,扁鹊三兄弟从医,魏文侯曾问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回答说:“长兄医术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侯说:“可以说出来听一听吗?”扁鹊说:“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中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乡里。而我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所以都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天下。”文侯说:“你说得好极了。”

小故事折射出大道理:从医术上来说,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对于内部控制来说,同样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善于用发现的眼睛和职业敏感性及时发现问题苗头,防微杜渐。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第三篇

晋中市国家税务局直属税务分局

税收风险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了深入推进税源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进一步完善税收管理机制,转变税源管理方式,不断提高纳税遵从度,切实防范、控制和化解税收风险,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在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础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税收风险管理是国税机关和国税工作人员,按照一定的方法和规则,确定税收风险区域,识别纳税人风险特征,根据纳税人风险特征的类型、多少、偏差程度等,进行风险排序,并根据纳税人风险类型、风险形成的情形等,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预案和措施,实现对纳税人税收风险的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

第三条 税收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分为风险识别、风险排序、风险应对和风险评价反馈四个环节,各环节循环往复,为全封闭式循环流程。税收风险管理坚持持续改进方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将各种风险动态化引入税收风险管理全过程,不断从不同层面和角度优化、更新税收风险管理的重点和方向,以达到专业化管理目标。

第四条 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以风险预警为手段,切实有效地在税收征管查各环节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既要依托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税收收入风险管理系统、山西国税四位一体互动管理平-1-

台和晋中国税税收管理员信息化工作平台及第三方信息等在信息归集、过程规范和统计分析等方面的优势,又要发挥税收管理人员在掌握纳税人信息和实际管理经验方面的优势,实行“人机结合”,切实提高税收风险管理的效能。

第五条 风险识别是指运用风险分析的工具和方法,确定风险区域、辩识纳税人税收风险特征的税收风险管理活动。

第六条 分局各部门,应积极组织开展税收风险的识别工作。

政策法规部门应结合本地区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定期实施政策分析,从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完善的角度,分析现行政策对本地区税收流失的影响,和今后一个时期税收风险分布的基本情况。政策分析应对有重大税收政策调整,适时组织实施。

纳税评估科应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纳税申报(包括减免缓抵退税申请)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进一步采取征管措施并及时向税源管理部门反馈,以降低各类风险的发生。应定期组织实施案例分析,分别选择一定数量的税收管理案例,分析纳税人税款流失与纳税人某些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税收风险在本地区的分布规律。

数据分析中心应综合运用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等应用软件中的税收财务数据信息及外部采集的第三方数据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逻辑比对,查找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 -

2纳税申报(包括减免缓抵退税申请)中可能存在的偏离税收政策、法律法规的风险点,并按照风险级别进行排序,为风险应对指明方向和重点。

纳税服务科要利用在税务登记、税款征收、发票缴销和违章处理等方面获得的可能引起税收流失的风险信息,寻找防范的途径。

税源管理科应发挥征管一线的优势,实施基础分析。根据日常管理中掌握的情况,分析辖区范围内税收风险的分布情况和主要特点,鼓励税务人员分析、寻找、提供新的税收风险特征。

各部门的政策分析、税收分析、案例分析和经验分析应形成书面分析报告,通过联席会议互通信息,分析动态、交流情况,研究问题、总结经验,为把握规律提供平台。

第七条 税收风险识别的信息源主要是纳税人报送信息、税务机关采集信息、社会举报的信息和第三方提供信息。相关部门应加强信息源质量的管理,提高所获源信息的充分性和准确性,并积极拓展第三方信息的获取渠道,不断提高第三方提供信息在税收风险识别源信息中的比重。

第八条 税源专业化管理各部门对照指标体系,运用推理分析、数据统计等方法,寻找税收风险点,以税收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发生造成税收流失的严重程度为主要评价因素,对掌握的纳税人信息进行风险排序。根据风险程度因地制宜地调整不同的风险风析方法,提高分析水平。

-3-

第九条 风险应对是指根据纳税人不同的税收风险类型、风险形成的情形及原因等情况,按照一定的规则和风险应对预案,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防范、控制和化解税收风险的税收风险管理活动。

第十条 纳税评估科、税源管理科和纳税服务科是税收风险应对的执行部门。

第十一条 税收风险管理评价反馈是分析、比较已实施的风险管理方法的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契合程度,以此来评判风险识别、评定和应对全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根据评价反馈情况,及时更新、优化、完善,不断健全整个税收风险管理体系,达到防范、应对、抵御、化解税收风险的目的。

第十二条 各风险应对部门在应对结束后,应及时将应对结果反馈回数据分析中心,数据分析中心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调整数据分析的方向和重点。实现了税收风险管理成果及时共享。

- -4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第四篇

在以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强化税收风险管理,提升应对质效,促进全局税收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一)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在认真研究市局操作指引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各区县风控部门先进经验和方法,并积极向市局风控中心献言献策,力促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税收风险管理机制,从应对方法、程序、文书等方面对风险任务做出规范,提升应对质量,减少执法风险。

(二)优化第三方数据采集

(三)加强风险计划管理

加强部门间协作,通过充分的沟通,充分发挥各业务科室的专业特长,从各科室职能角度,结合政策落实和年度工作重点,依托风险管理工作优势,利用采集的内外部数据,科学分析全局税收风险分布的重点地区、行业、税种、事项等,积极向相关业务科室进行意见反馈,及时、有效地提高风险管理计划与组织税收收入的契合度,提升全局征管水平和质量。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第五篇

强化风险防控管理,化解税务行政风险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依法治税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各界关注税收的程度在不断提高,纳税人的税收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加强,税务机关人员因执法不当、执法错误、服务不到位或行政不作为引起的不良后果的事例数量逐步上升。本文从行政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入手,提出了如何避免、预防和化解税收行政风险的建议。

关键字:风险、管理、控制

一、转型中的基层税务机关

探索建立多部门参与、多环节协调、多层次监督的税收执法内控机制是国家xxx在加强执法监督方面的重要思路:税收执法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内部控制环境、控制手段较为弱化的状态,决定了在税收执法过程中强化税收执法内控机制建设。与此同时,随着税收理念的重大变化,我国税收管理将从“纯管理时代”、“微笑服务时代”向“管理与服务一体化”的现代纳税服务体系格局迈进。在注重行风建设的同时,将执法和服务结合在一起,以“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这一纳税服务理念为主线,注重防控对税务行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正确树立税务机关的公众形象,实现建设和预防并举,努力创建和谐征纳关系成为了我基层税务机关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二、税收行政风险的主要表现

1、系统内部对行政执法风险的认识不到位。社会公众涉税维权意识及能力日益增强,纪检监察机关、新闻媒体对税务部门的关注度和监督力度日益增加,加之税收工作任务重、责任大、专业性强、矛盾多等特点,使得税收行政风险日益加大。但,在系统内部仍然存在以下问题:部分税务人员素质不高,在执法时错误理解和适用法律依据,造成一定程度的执法风险;法制观念淡薄,部分税务人员因缺乏法制观念,有时出于方便纳税人考虑,有时为了简化工作,有时出于应付征管质量考核或其他目的,代纳税人办理相关税收事宜而造成执法和服务风 1

险;疏于管理,由于部分税务人员在税务管理工作上存在把关不严、调查不实的情况造成了执法风险的存在;怠于履责,部分税务人员由于思想懈怠等因素未及时履行法定职责引起的税收行政风险。征、纳双方的意识的需要同步提高。

2、行政执法风险防范机制尚未建立。 虽然组织重视行风建设,采用教育、培训等多种手段加强干部职工素养,但是个人素质能力提升需要阶段性,突发的个人非正常行为对组织形象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近年来,税务系统在开展税收执法监督、加强内部控制方面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强化行风建设、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初步建立了对税收行政过程监督制约的制度。但目前国内税务系统普遍存在重事后监督、轻事前防范;重单方面问题整改、轻普遍问题全面规范等情况。导致执法问题屡查屡犯,内部执法检查风平浪静,外部检查问题较多的状况。要建立营造公正、廉洁、高效的执法环境,在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同时,必须先建立执法风险防范的内控机制。

3、控制活动的精细化、专业化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基层认为该点主要存在的风险点在于,没有很好的把握痕迹管理。从执法检查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基层执法工作中不正常的现象,以及纳税服务大厅服务过程中投诉问题分析,主要是没有有效地记录工作痕迹。痕迹管理既是对基层执法风险、明确监管责任的需要,同时也是税收征管系统和基层管理服务平台理念的体现。更是“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的工作作风的体现。在服务工作中,服务项目的痕迹化更有利于纳税人把握涉税事项的办理,避免了说你服务差“有口难辩”的尴尬。在服务内容不到位的纠纷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4、社会化信息沟通机制不够健全,以税务系统为主的正面宣传力度不够。历史观念性认知对地税服务形象的提升存在阻滞,小事件的社会跟风现象严重,由于信息不对称、宣传不到位、反馈渠道不畅通,使得舆论无法将征、纳双方放在公平合理的平台进行比较。宣传和意见反馈依然停留在你来我往的阶段,主动性的缺乏导致只能在出问题后寻求应对策略。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解决过程的时间过长,无法合理控制不良影响的扩散。

三、对税收行政风险防控的建议

1、建立风险防控体系。加强税务部门的内控预防体系建设,是实施依法治

税、促进反腐倡廉的有效途径,也是构建法治、效能政府的必然要求,而对于担负具体税收管理工作、实施具体税收服务的基层税务机关来说,这更是一项不可回避的重点工作。

在建立这个风险防控体系的过程中,首先要以我们的“目标客户”——纳税人为导向。所以,建立纳税人满意度评测指标体系并开展相关分析是首要的。了解纳税人需求,借鉴国际经验,才能积极构建因地制宜、因人而需的现代纳税服务体系。此次借助民主评议、行风建设的东风,围绕地税中心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把民主评议工作与“创先争优”、“三思三创”、“千局万站优环境促发展推进年”、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以及“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民主评议行风为载体,以优化纳税服务、提高工作效能、提高满意率为出发点,将各项制度规范化、条例化、将防控体系文字化、人心化,为建立起有实效的风险防控体系提供可靠的目标导向。

第二,当前基层税务机关的对外的主要工作包括三方面:一是税收管理,二是行政管理,三是纳税服务。所以在建立风险防控体系的时候,也要紧紧围绕这三大主体展开,建立完备制度、机制、以税收业务为导向,将制度贯穿、渗透到税收征、管、查的所有环节,消除风险控制的“盲点”。

第三,就是要依照制度改变我们的工作流程,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加强潜在风险的预见和控制,是税收管理的现实需要。当前,税务行政风险包括执法风险和服务风险两个方面,在建立风险防控体系的同时,要加强岗位的风险评估,找准风险点,并针对其建立条规具体、有可操作性的风险管理流程。针对某些可预见风险,可以适当调整和改善当前的工作流程。

2、强化税务行政管理。税收服务,主要从“三化”着手:(1)监管常态化。开展对纳税服务和税收执法情况的第三方抽查和定期自查,全面建立服务质量反馈的档案化管理,建立税收执法文书录入数据准确性的抽查和税收数据的逻辑比对机制。(2)服务书面化。在硬件上完善服务风险的防控,设施到位,服务到位。可以提供书面资料的尽量提供书面资料,如一次性告知书、一次性告知卡;对不清楚纳税事项的纳税人,可以采用书面化告知,并保留相关资料。(3)导税标题化。在设立导税员、值班长的同时,将经常发生的涉税事项以及群众关心的内容标题化,在服务大厅设立专区张贴,减少服务对象在讲解过程中的误解,同时也提升地税部门服务的形象。

对税收执法过程中的行政风险防控,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切实加强税务机关的痕迹管理。首先要将所要纳入痕迹管理的内容以及开展痕迹管理的具体要求确定下来。其次要明确要求,培养干部职工的良好习惯,积累日常管理工作的“痕迹”,在工作环节无论是依申请事项或依职权事项或服务事项都要即使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归档、保管各类资料。在保证数据和资料的连续、完整与准确的前提下,要求行政事项有重点的记录和保留佐证,并安排专人及时装订、归档。对列为特别监控的人和事,要实行一户一档制。注重内部工作中的痕迹记载,就可以减少内部的工作扯皮;注重外部工作的痕迹取证,则可以减少因外部证据链条不完整而造成的纠纷,从而减少行政执法风险。

3、提升干部自身素质。首先要改变干部队伍中对风险防控认识不到位的现象,由于长期以来税务部门内控预防教育力度不够,部分税务执法人员存在执法不严、行为失范的问题,不作为、乱作为以及自由裁量权过大等问题时有发生,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此次,可以民主评议行风建设为契机,建立规范化机制,全面提升税务干部队伍的执法素质和服务能力。自身队伍素质的提升是应对风险的最好武器:一是加强全市有关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相关文件的学习;二是加强税收法律知识学习培训,提高税务干部业务素质;三是加强税收执法风险教育,强化干部职工风险意识。特别是要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对税收执法和纳税服务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深入开展风险防控的宣传教育,全面提高税收征管人员执法风险和责任意识,强化纳税服务和风险防控的概念。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第六篇

对税收风险管理理论及实践应用的初步探讨

近年来,风险管理开始进入中国税务管理领域,衍生出“税收风险管理”的概念,它是指以最小的税收成本代价降低税收流失的一系列程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管理,能创造出稳定有序的征管环境,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征纳关系,有效提升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本文从理论到实践,从国际和国内全新视角,进一步开拓视野,广泛借鉴国际上税收风险管理的先进理念和经验,结合我国税收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探索构建乌鲁木齐市税收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对于有效推进和实施乌市税收风险管理,提高征管质效,降低税收流失风险,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和遵从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税收风险管理包括税收流失的风险管理和税收执法风险管理,本文重点阐述税收流失的风险管理。

一、税收风险管理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源分布领域越来越广泛,流动性和隐蔽性越来越强。经济决定税源,税源决定税收,这是一个简单的税收经济学原理。但在实际税源管理过程中,由于受诸多客观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税源并不一定完全形成税收,从而导致客观税源决定的纳税能力与实际税收之间存在事实上的差异,这种差异表明税源管理过程中事实上存在税收流失的风险。

根据《中国税务稽查年鉴》公布的,全国税务稽查数据显示的全国税收流失率,与同期税务机关征收的税收总额,可以推算出同期全国税收流失额。从数量上看,我国税收流失的总量逐年增加,近五年每年在3000-4000亿元左右,数额惊人。税收流失影响了我国的财政收入,弱化了税收宏观调控功能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如何有效地减少税收流失,是理论界和各地税务机关多年来一直不断探索的课题。健全法制、完善税制,规范税式支出、加大税法宣传力度、提高纳税意识等等,其中最直接有效可控的措施,是建立现代税收征管体系。自2009年以来,国家xxx多次提出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构建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税收征管体系的要求,即“构建以明晰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为前提,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以重点税源管理为着力点,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信息管税”、“税源专业化管理”、“风险管理”的提出,为实施全面的税收风险管理做了技术、业务和理论的准备。可见,税收风险管理是我国税收征管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税收风险管理也是国际税收管理的发展趋势,是学习借鉴国际税收管理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与我国税收管理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各地税务部门积极探索和实践,已取得初步成效。但由于我国税收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处于起步阶段,在诸多方面尚存在许多瓶颈需要破解,很多难题需要探索和研究解决。

二、税收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税收风险概述

1.税收风险及税收风险特征。税收风险是实现税收征管目标的障碍,是指国家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在系列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纳税人未全面遵从税法的情况下,形成的税收流失的可能性,使实际税收的征收结果与税收预期之间客观上发生偏差。

税收风险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管理性税收风险,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纳税遵从风险,二是税收执法风险。本文研究的是纳税遵从风险,即由于纳税人对政策认识不足、工作疏漏等情况造成非故意性不遵从,纳税人利用自身信息优势等不正当方式故意或恶意不遵从,形成的税收流失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税收风险除了具有一般风险的共同特征外,还具有其独有的特征属性:隐蔽性和潜伏性,税收风险形成机制复杂多变,使得税收风险不容易被及时发现和察觉并加以管理。纳税人利用技术手段将税收显性风险人为处理为隐形风险,促使风险累积,导致风险压力,形成真正的税收流失;难于化解性,税收风险与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运行、税收制度、税收管理体制、管理能力及纳税遵从度等方面密切相关,使得税收风险的防范、控制、化解的管理难度较大;传导性,税收风险会在上级或下级税收之间传导和扩散,导致整个税收系统风险共担。税收系统又与社会经济紧密相关,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所以,税收风险仍然是最为严重的社会性风险。

2.税收风险的分类及表现形式。税收风险的分类:按照风险来源,可分为税务部门税收风险和企业税收风险;按照风险的可测程度,可分为指标性税收风险和非指标性税收风险;按照风险等级评定,可分为一般税收风险和重大税收风险;按风险承担主体不同,分为纳税人风险,扣缴义务人风险,税务代理人风险,纳税担保人风险,其他税务行政相对人风险;按税收征管过程的具体环节,分为税务登记风险,财务核算风险,税源监控风险,纳税申报风险,信息报送风险,税务检查风险。

税收风险的表现形式:在纳税人方面表现为少缴税(可能是无意造成的,也可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第七篇

各省辖市、苏州工业园区国税局、常熟市、张家港保税区国税局,省局直属税务分局:为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我省国税征管工作实际,全面落实税收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要求,省局决定借鉴运用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进一步完善税收管理体制机制,转变税收管理方式,不断提高纳税遵从度。为全面推进这项重点工作,现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加强对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首先,要充分认识实施税收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纳税户急剧增长,与税务干部人数持续维持低增长形成鲜明反差,基层税务机关“人少户多”的矛盾日益尖锐。税收管理体制机制不适应新形势下税收征管工作的需要,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难以推动税收管理方式发生根本转变。落实责任与监督制约难以协调统一。有限征管资源一方面短缺不足,一方面配置效率低下,征纳成本居高不下,等等。这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制约着税收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要求的真正落实,制约着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税收风险管理为有效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和有效路径。各地要紧密联系税收征管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影响税收征管工作全局的主要矛盾,统一对推进税收风险管理的思想认识。

其次,要充分认识全面实施税收风险管理的有利条件。2003年,全省国税系统借鉴流程再造等现代管理理论,建立了覆盖纳税服务、税收执法全过程的税收征管业务流程运行机制。2006年以来,以综合征管软件为基础,开发完成了以流程管理系统、监控决策系统、基层管理平台三位一体,外部信息交换顺畅的综合税收管理信息系统——江苏优化版。2007年以来,在各级部门之间,上下层级之间以及税源税基管理的主要环节之间,建立起职责清晰、衔接顺畅、重点突出、良性互动的税源联动管理机制等。这些重要举措不仅表明,风险管理的一些具体要求已经存在于税收征管实践中,同时也为全面实施税收风险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各级税务机关在推进税收风险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并运用好这些有利条件。

税收风险管理涉及各级各部门和税收征管各主要环节,专业化分工要求高,统一协调性要求高。因此,各级要十分重视加强对实施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管理。各级税源管理联动机制建设的领导小组直接承担实施风险管理的组织领导工作,税源联动管理联席会议直接承担各级风险管理的协调管理工作。各级各部门和税源管理的各环节,要在联席会议的框架内,按照风险管理的程序要求,统一规划,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通过调整完善管理职责和运行流程,使联动机制迅速融入到风险管理的新格局中。经过努力,全省国税系统按照风险管理战略规划、风险识别、风险排序、风险应对和风险管理监控评估等程序架构,形成以提高纳税遵从为目标,以风险控管为导向,以信息平台为依托,征管资源优化配置,专业分工清晰明确,上下互动、衔接有序、运行顺畅的税收遵从风险管理体系。

二、转变管理职能、发挥资源优势,细化省市局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能配置,健全相应的运行机制

省市局在实施风险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和信息资源优势。省市局的业务管理部门要从行政管理为主的职能体制,向行政管理加实体管理的职能体制转变;要从政策制度管理为主的职能导向,向政策制度遵从管理的职能导向转变,努力使省市局直接融入到风险管理的大流程格局中,逐步承担起风险管理运行流程中的“风险目标规划管理、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管理、风险应对支持管理和上收管理”等重要职能,发挥其在风险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具体工作任务重点包括:

建立风险分析识别管理工作机制。要筛选、整合监控决策系统中的税源预警监控指标和税源管理联动指标,建立省级风险特征指标库。计统部门牵头管理日常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工作,主要从事税收风险的宏观分析,包括经济与税收、跨税种、跨部门以及重点税源的综合税收风险分析;税种管理部门、专业管理部门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税种管理、专业管理的特点、难点和热点,深化各税种管理中、各专业管理中的税收风险分析;征管部门主要从事税收程序性风险分析;稽查部门、税种管理部门、专业管理部门还要通过对税务稽查、纳税评估等典型案例解剖,开展微观风险分析。

建立适应风险分析识别要求的风险信息情报管理机制。征管和信息中心牵头,各部门密切配合,基于监控决策系统的信息查询分析模块,建立纳税人情报信息管理库。重点是提高内部信息的共享度,挖掘税收管理过程中税收风险信息情报资源;拓展外部信息的采集渠道,采集地税、上市公司报表、工商、统计、行业管理部门和管理协会等部门信息;提升跨地区信息交换、查询功能,形成跨地区信息情报采集、交换管理机制。

建立协调统一的风险应对管理机制。强化部门联动,做好年度专项检查、行业纳税评估等风险应对的总体规划和分部门风险应对的计划安排。省局本级开展各税种、各专业管理联动纳税评估,由征管处牵头负责。年度专项检查工作,由稽查局牵头负责。深入研究不同时期主要税收风险的应对策略,总结设计应对风险的方法和措施,为基层风险应对提供专业支持;做好数据模型、分析工具的研发工作,研究收集制定业务操作模本、评估审计指南等,提高对基层税务机关风险应对的指导力和支撑力,这项工作,由省局征管处牵头负责。对基层一线遇到的复杂政策和征管问题,各相关部门要及时提供专家指导帮助。部分重要复杂应对事项上收到省局直接进行风险应对;联系部分大企业直接实施以风险控制为重点的专业化管理,这项工作主要由大企业和国际税收管理部门负责。

建立风险管理工作目标管理和保障机制。征管和计统部门要发挥联席会议秘书部门作用,做好全系统风险管理的规划管理工作,对规划期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阶段重点、方针策略、主要措施、实施步骤等作出系统性安排。对规划期风险管理工作作出及时的总结评估,为风险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持续完善提高提供依据。

省辖市局要按照省局的统一安排部署,做好本地区风险管理年度规划工作。以省局风险特征库为基础,根据本地区纳税人产业分布结构状况,及遵从风险发生的主要特点,建立本地区的市级风险特征库;参照省局的部门分工,组织好日常风险分析识别工作。建立风险等级排序管理工作机制,根据本地区税收风险发生的特点和人力资源分布状况,做好风险等级排序相关参数的调整维护,做好风险等级排序的日常管理工作。根据省局的统一规划,做好中小企业风险分析应对指南、模板的编制工作。结合省局纳税评估、专项检查等工作安排,制定本地区年度联动纳税评估、整合专项检查等规划部署工作。对部分复杂事项实施上收管理;按照大企业管理的统一要求,开展上收大企业税收分析监控和风险应对工作;对一线一些风险应对工作中的疑难问题提供及时的支持帮助。做好全年风险管理总结评价和绩效评估工作。

三、创新管理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明确细化县以下税务机关在风险管理中的关键点和着力点

县局以下国税机关在实施风险管理工作中,要以科学组织实施风险应对为主轴,以推进县局实体化和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为重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税收管理的综合效能。县局机关要从以行政管理职能为主的职能体制,向以直接承担税源税基监控管理等实体职能为主的职能体制转变。县局机关要认真落实“把审核、审批等事务性工作前移至办税服务厅”等规范要求,进一步清理、简化考评考核等行政事务性工作,不断提高直接承担税源税基管理的职能比重。具体职能包括:在纳税人较多的地区,直接承担税收风险的等级排序管理;直接承担本县域范围内纳税人风险信息情报管理和对外交互工作;直接承担本县域范围内的风险分析识别工作;直接承担部分复杂事项的组织应对工作;直接组织实施中小企业的行业风险应对管理;按照风险类型直接实施专业化应对工作;直接组织实施全部或部分大企业(或重点税源户)风险分析监控、风险应对等事项;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省市局上收管

理的协助配合工作等。在纳税人比较多的地区,按照风险类型实施专业化应对、中小企业的行业管理、全部或部分大企业(或重点税源户)的风险监控和风险应对等事项,也可以由县局所属的专门机构承担。

要按照税收风险管理的总体构架创新管理员制度,形成与管理层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相衔接的管理员职能体制。要合理分解户管员管理职责,把税收风险分析、专业纳税评估、大企业的风险监控应对、中小企业的行业性风险监控等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风险管理职能,从属地管理的税收管理职能中分离出来;把制度性安排的、事务性管理服务职能保留在属地管理的职能中。具体职责分解范围,由省辖市作出统一规定。要把综合业务素质较好的管理员配置到风险等级高、业务复杂程度高、综合技术应用要求高的专业管理岗位。在专业机构或县局等更高层面上,建立具有专业化管理能力的管理团队,不再实行划片分户的管理模式,根据风险等级排序针对不特定纳税户,开展大企业管理、专业评估、行业管理等工作。省局将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一些县(区)局,作为全省县局实体化和税收管理员制度创新试点单位;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出台全省县局实体化和税收管理员制度创新指导意见。省辖市局可根据本地区的征管状况实际,有序开展试点工作。

按照风险管理的要求,科学安排好风险应对工作。在风险应对策略选择上,要从偏重税收执法,向综合配套运用税法宣传、咨询辅导、提示提醒、纳税人自我修正、约谈说明、税收核定、税务稽查等递进措施转变。在风险应对对象确定上,要从无差别的平均管理,向基于风险识别、等级排序,开展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转变。在风险应对模式选择上,要改变不区别“纳税人规模、风险类别”实施单一应对的模式,对大企业实施个性化的分析、监控,对中小企业按行业、风险类型等实施效能型管理。在风险应对方式上,要从简单地开展实地稽查取证方式,向重点做好申报数据、基础信息与相关涉税信息比对审核和案头分析工作转变。在风险应对技术应用上,要克服用单一税负指标进行简单比对的做法,通过加强培训,提高综合应用风险指标、评估模型等技术工具开展应对处理的能力。

四、加强知识技能培训,推广应用信息平台,做好税收风险管理的支持和保障工作全省上下要全面开展税收风险管理原理及其实践应用知识的培训,省局分次分批完成对各级领导和师资的培训工作。各地要在五月底之前培训到全体国税干部。年内,各地要根据省局的部署要求,做好与风险管理要求相关的以“纳税评估、税收经济分析、财务会计知识、税务稽查、反避税、计算机操作”等为重点的业务培训和技能练兵,为落实税收风险管理要求提供智力保障。

省局按照风险管理的程序要求,成功开发了基层管理平台,近期将完成基层管理平台的上线部署工作。各地要按照省局的统一部署要求,积极稳妥地做好基层管理平台的推广应用工作。一是要认真组织好基层管理平台的操作培训工作。各地要组织力量系统解读基层管理平台的主要业务功能设置,迅速培养一批熟练操作的业务骨干。上线初期要确保各级各部门都有专人能够熟练操作使用,基层分局的综合管理岗、各税源管理部门均有专人能够熟练操作使用,年底前力争达到从事专业管理的税收管理员人人都能操作应用。二是要按照基层管理平台中风险管理的程序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明确风险特征库的管理岗及相应的责任人员,承担本级风险特征指标的分析解读、采集编写、选择维护等工作。要明确风险等级及应对策略选择的管理岗位及相应的人员,承担纳税人风险等级的解读、干预以及不同等级纳税人风险应对措施选择等工作。各级要明确本级各部门与风险特征库指标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要逐步适应并加强对风险特征库、风险等级排序、高风险纳税人应对策略选择等重要环节的管理工作。设置好风险等级排序、风险应对策略选择分配、风险信息补充采集等专门管理岗位,确保各项功能衔接顺畅,发挥设计效果。三是要做好基层管理平台与监控决策系统中风险特征库、联动管理平台、流程管理系统中相应工作流之间的信息流贯通对接和数据验证工作。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第八篇

(一)对照市局大数据和风险管理局“数据平台建设、应用规范”绩效指标考评细则要求,2019年,我局通过智能化风险管理系统承接市局风险应对任务XX户次(不含总局千户集团分析应对任务),完成税收风险应对XX户次,命中率、完成率均100%。

(二)是结合风险管理系统的个人所得税申报与企业所得税工资薪金比对、企业所得税连续三年亏损、增值税收入与企业所得税收入比对等多个风险模型进行扫描,重点分析增值税在原国税管辖、企业所得税在原地税管辖的纳税人,识别出XX余户风险户,下发至税务所应对,一共补缴税款和滞纳金XX万元。

(三)主动作为,强化沟通,提高了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和时效性,确保了第三方涉税数据的质量,加强对所采集数据的分析运用,通过涉税数据与金三大数据平台信息查询相结合,进行比对分析,对XX个企业进行纳税辅导和税款追缴。截止9月底,共采集数据XX余条,追缴查补税款入库XXXX万元。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第九篇

税务风险管理科室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科广泛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通过风险提醒、税务核查、纳税评估等手段,有效防控了税收风险,提高了纳税人税法遵从度,提升了税务机关税收管理水平,较好地实现了预期规划目标,并取得显著成效。现将我局20xx年全年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数据应用工作和成效

(一)对照市局大数据和风险管理局“数据平台建设、应用规范”绩效指标考评细则要求,20xx年,我局通过智能化风险管理系统承接市局风险应对任务XX户次(不含总局千户集团分析应对任务),完成税收风险应对XX户次,命中率、完成率均100%。

(二)是结合风险管理系统的个人所得税申报与企业所得税工资薪金比对、企业所得税连续三年亏损、增值税收入与企业所得税收入比对等多个风险模型进行扫描,重点分析增值税在原国税管辖、企业所得税在原地税管辖的.纳税人,识别出XX余户风险户,下发至税务所应对,一共补缴税款和滞纳金XX万元。

(三)主动作为,强化沟通,提高了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和时效性,确保了第三方涉税数据的质量,加强对所采集数据的分析运用,通过涉税数据与金三大数据平台信息查询相结合,进行比对分析,对XX个企业进行纳税辅导和税款追缴。截止9月底,共采集数据XX余条,追缴查补税款入库XX万元。

二、平台建设工作方面

(一)认真做好日常数据清理工作,围绕数据质量指标“值域一致性、格式一致性、记录完整性、逻辑一致性、数据唯一性、逻辑唯一性”等6方面内容,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数据清理工作,确保征管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规范性和逻辑性。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有效人力资源紧缺

“专业化+团队化+风险管理”等相关工作综合性很强,要既懂税收、财务、计算机、外语、业务知识,又懂风险分析、数据整合、综合应对的复合型人才,但就目前我局的情况来看,不要说复合型人才,就单项人才都很少。而这仅有的有效人力,基本都是单位骨干、中层和框架,承担着超量工作任务,加上近年待遇、政策的变动和“多做多错,干少干多一样”不良思潮的涌动,难以再加码加重。

四、20xx年工作计划及改进方向

在以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强化税收风险管理,提升应对质效,促进全局税收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一)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在认真研究市局操作指引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各区县风控部门先进经验和方法,并积极向市局风控中心献言献策,力促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税收风险管理机制,从应对方法、程序、文书等方面对风险任务做出规范,提升应对质量,减少执法风险。

(二)优化第三方数据采集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第十篇

目前,地方很多企业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偷逃税款,换句话说,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纳税风险,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些风险往往存在于:第一是在公司的注册阶段存在风险;第二是在公司的收入方面存在纳税风险;第三是在成本费用方面存在着纳税风险;第四是公司的会计报表存在纳税风险等。主要表现为:

(一)虚假出资与抽逃注册资本:注册资本不实或注册后不久资金退回或转移。

(二)收入纳税风险:

1.隐藏收入不入账

2.收入长期挂往来,不纳税申报

3.不依合同规定确认收入,收款时开票确认收入

(三)成本费用纳税风险:

1.大量收据或白条入账

2.虚增人头,虚增工资

3.虚开发票增加成本或随意调整纳税期间成本费用

(四)会计报表税务分析风险:

1.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表现则为:存货、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应付帐款、其他应付款、资本公积等会计科目经不起推敲;账务处理混乱、帐实不符;

2.在利润表上的表现则为成本费用与收入不配比,利润结构不合理;

3.各项指标,忽高忽低,或如过山车,或漏洞百出。关于加强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

提高管理决策层的税务风险意识,是实施有效税务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大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越来越成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事关企业可持续发展。大企业应在董事会层面更加重视税务风险,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因素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中去考虑,以长远的税务遵从目标指导和监督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的设立,并贯彻于企业日常管理中。唯如此,大企业才能在经营过程中主动规避和化解税务风险,从被动处理税务危机中走出来。

(二)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从事后管理向事前管理转变;

税务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制度实现对企业税务风险的控制,其实质是使管理环节前移,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和事中监控,提前发现和预防风险。

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既是大企业规避税务风险、实现自我管理的需要,同时也是适应当前税务机关新型管理模式的要求。大企业是否建立和有效实施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直接影响税务机关的风险评价,进而影响下一步管理措施的确定。没有全面建立和实施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企业,很可能被税务机关判定为高风险纳税人,从而被施以税务检查为主的后续管理措施。

(三)提升税务风险管理层面,从防风险为主向创效益为主转变;

第一个层面为税法遵从层面,即确保在既定的税收法规体系和本企业现有业务条件下,正确计算、及时申报和缴纳各项税款,从而规避因未纳税、少纳税所面临的补税、罚款、滞纳金和声誉损失等风险。

第二个层面为纳税筹划层面。税收作为经济调控的手段,每个税种都会有所鼓励有所限制,因而都有优惠领域。纳税筹划不仅包括对已发生的经济业务用足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合理选择最优的税务处理方式以降低税务成本,也包括对尚未发生的经济行为进行合理的事前规划,创造条件利用税收优惠。

第三个层面为政策参与或推动层面。税收法规是根据经济社会一定阶段的一般情况而制定的,这决定了其总是滞后于经济发展。当税收法规没有规范或没有具体规范的特殊经济行为或新的经济业务出现时,需要对原来税收法规进行解释、补充和修改,甚至颁布专项规定、制定新的法规。

(四)建立税务信息管理系统,为税务风险管理提供信息基础和技术保障。

大企业经营范围广,业务和管理流程复杂,与此相关的税收法规及政策繁多,且复杂多变,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很难实施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与企业相关的税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收集、整理和更新,企业业务信息的取得、分析都需要借助于信息系统,而且信息系统还是实施风险评价、监控的有效手段。因此信息化是企业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