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工作改进计划范文优选14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2-11-15 12:32:52211

致良知工作改进计划范文 第一篇

傲,说白了就是目中无人,只看到自己的厉害,看不到别人的厉害,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这样的人,即使有不世的才能,也往往会落得众叛亲离,下场十分可悲。

三国时期的吕布就是一个傲气十足的人,他不仅英勇善战,更有优秀的人才辅佐,手下城池、兵士也不在少数,跟曹操起兵时的势力比起来不知强了多少倍,想必可成一番大事业。但是吕布就是因为不听谋士良策,又不信任麾下大将,致使在各大战役中屡吃败仗,势力逐渐衰颓,最后被曹操所灭。这就是典型的因傲至败的体现。

谦,就是谦虚,虚心,不自满,不自高自大。这样的人,往往能跟周围的人处理好人际关系,人们更愿意帮助这样的人。

清代的张英,位居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老家的官邸旁有条巷子,因邻居要建新房,想要霸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一气之下写加急信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主动让出三尺空地,邻居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也因此流传千古。

傲与谦,人的两种品性,傲字致人败,谦字又可戒人傲。为人处事,要把谦字放心中,切不可傲。人越优秀,越会觉得傲字不可取,不是能力变差了,而是心态和境界变高了。

致良知工作改进计划范文 第二篇

在学完《致良知》后,竟时时有被电流击中之感,真如大地惊雷,轰然惊醒梦中人。

阳明哲学归纳起来,即是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其中第四句即致良知,就是“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就是知行合一。阳明哲学的核心即是“致良知”。良知就是天理,就是道,它本来就存在于每个人心中。致良知,就是发掘人的良知,去掉私心杂念,以符合心中本有之正。

提升心性,磨炼灵魂”!如何做到提升心性、磨练灵魂?劳动有战胜欲望、磨炼精神、创造人性的效果,其目的不只是简单地获得生存所需粮食。获取生存所需的粮食只不过是劳动的附属功能而已。所以,专心致志、认真工作才是最重要的,这才是提升心性,磨炼灵魂的尊贵的“修行”。

如果有闲工夫抱怨不满,还不如努力前进、提高,即使只是一厘米。每日检查自己的行动和心里状态,是否只考虑了自己的利益,是否卑怯的举止等,自省自戒,努力改正,培养对任何细小的事情都心怀感激的心性,提倡行善、积德,特别注意要有同情心,行善积德有好报。不要总是忿忿不平、杞人忧天、自寻烦恼。

中国的古代先贤常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一个君子的行为准则,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在为他人创造了多少福利。有人说:自己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怎么能转手赠与他人。其实仔细想想,所有人的财富并非是靠一己之力创造的,譬如一棵果树,它的茁壮成长要靠土壤的养料、水分的灌溉、园丁的照料,所以当它成材以后,它理所当然要承担起固化土壤、锁住水源,以及用自己的果实回报园丁的责任,否则,当水土流失、园丁离去的时候,这棵果树自然就枯萎了。

看看身边的人,同时踏入工作岗位,若干年下来,成就高的往往是那些一开始看上去比较木讷,但是比较踏实、比较敬业的人。很多人自视过高,却眼高手低,看看哪里也容不下自己,领导也不如自己、同事也不如自己、一肚子怀才不遇的情绪,天天琢磨着跳槽。且不论他是否有真才实学,试问这样的职工,哪一个领导肯重用?能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热情或者说工作态度却是个人成败的关键。

“致良知”就是知行合一,没有良知的人,犹如行尸走肉。虽然活着却已死去。在喧器的当下,我们更应该“头上一片蓝天,心中一方净土”,绝不能因为一时的得失,而出卖了灵魂,违逆了自己内心的准则。

致良知工作改进计划范文 第三篇

阳明心学也称'良知“学。

了解与接触良知心学已有两年余,之前的学习仅仅是偶尔的阅读与感悟,也知道阳明心学的几个重要的哲学思想:如“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外无物”。但是真正认真不间段的修习这些“心法”,还是始于这120天与温州致良知学习小组的共同学习。近4个月的学习,是我出社会以来接受最系统最有深度的教育,感慨颇多,需要感谢的人也很多,120天的学习,因为文言文的难懂,因为每日读书写心得点评的费时,有些同修选择了退出,能坚持下来的同修从开始的欣喜、到困惑、到痛苦、再到喜悦,我亲身感受到120天的学习带给一个人内心的变化与能量的提升,让为真切感受到:致良知具有伟大而神奇的能量。

阳明心学是什么?我感受到良知学就是在红尘生活中,在企业经营中,一门“事上磨、心上觉、为善去恶”的内求修心之实学,人生只有一件事,事事皆求达致良知。

掩传而思,我分享感受最深的三点心得。

第一点:立志。阳明先生在37岁贵州龙场悟道后,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一文中谈到学习的四个次第:立志、勤学、改过、责善。阳明先生开示学生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与志者。故立志而圣则圣,立志而贤则贤。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终无所成。学不勤者皆因志不笃。回想走过的半生,不是不曾立志,只因立志不明、不坚、不高,导致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人到中年时,如果不是因为此次学习致良知,终日为利为名所奔波劳累,早以把立志一事忘却,或者说懒得提及此一说。当阳明先生告诫学生,如不立必为圣贤之志,人生终无所成,才领悟到志不立,则无志可夺,也就放弃自己、随波逐流,妄想冥行。立圣贤志者,就是坚定明确人生前进的方向,达致良知,按照圣贤的为人处世的原则对照自己,每日三省吾身,去人欲,存天理。致良知的学习之“立志”,如佛学中的“皈依”同理:信受奉行。

第二点:去傲。在《书正宪扇》一文中,阳明先生谈到: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回想走过的人生中,哪一次不是因为谦虚而受益,骄傲而落败,而哪傲满之心可谓如魅随行,潜藏至深、不易觉察。活到老,学到老,为学处世,傲念在心则满,只要心头“傲”字不除,学习断然难进半步。我每每看到越是成功的人越谦虚、越是无知的人越傲慢。傲满之人要么一事无成,要么就是事业停滞不前走下坡路,海、因其低而纳百川千流成其大。

第三点:至诚。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至诚通灵,至诚即道,一诚抵百术。阳明心学致良知、大学之道明明德、中庸之道致中和、乃至任何一门宗教,“至诚”都是入门修习的唯一钥匙,无诚则不得入。诚生信,信受奉行、才能实现任何一门实学至理的知行合一。

致良知工作改进计划范文 第四篇

闲暇之余继续拜读《致良知》,越发感觉到温暖的、积极的、健康的、乐观的、催人向上的情感,这是正能量的意识折射。尤其适宜领导者修身养性,以感染团队,凝心聚力。

凡举大事,必须其情而使之,因其势而导之,乘其机而动之,及其时而兴之;是以为之但见其易,而成之不见其难,此天下之民所以阴受其庇,而莫知其功之所自也。正如《道德经》所云:“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也就是说,最好的领导者,下面的人们感觉不到他的存在;次一等的领导者,人们亲近、赞美他;再次一等的领导者,人们畏惧他;最差的领导者,人们轻视、侮辱他。孔子将是否能做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百姓”,看成是否能成为君子的重要标准之一,这在公司经营和团队建设中,也可以成为衡量职业管理者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

管理者对自己的部下不只拥有管理权,更对他们负有责任感。要管理好团队,首先要管理好自己,要时时处处身先士卒做好表率,这就是“修己以敬”。我们不难想象,一个管理者自己素质低下,办事不认真,怎么可能让部下素质提高,办事认真。一个原本素质较高的部下,一旦长期处于素质低下的管理者手下,很可能也会变成素质低下,因为一个人要想提高自己,往往很难,而要想堕落,却是很快、很容易的。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领导尊重员工,员工才有可能尊重领导,领导的威信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赠予的,也就是要“修己以安部下”。

远通集团的经营理念提倡以服务求信誉,以信誉求发展,以人为本,建设学习型团队,规范化管理,系列化服务,不断改善,让客户更满意。我们每每提出要求提高客户满意度,首先要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使其自然而然的成为企业的主人,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发挥最大的潜能,激发其干事创业的激情,从而创造应有的价值。

尚客优集团总裁马英尧先生说过:在一个平庸的管理体系里,总经理好比是发动机,中层干部和员工几乎都是齿轮,都属于被动运转,消耗掉大量的功率。如何打造一个伟大的公司,为更多的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为员工提供更公平的薪酬做制度,让每位员工都能成为主角,主动参与经营,让每一个成员的才华都能得到施展,从而焕发工作激情,使得各层的骨干员工都能成为发动机,而不是齿轮,从而实现全员经营。

或许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团队的力量是伟大的,而领导的态度和行为,就是团队前进的风向标。因此,领导要主动放弃特权,杜绝“特例”,自觉执行规章,带头遵守制度,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大家都被一种温暖、快乐、积极的情绪包围着,都有着一种阳光心态,这个组织一定能够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正能量,也一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胜出。

致良知工作改进计划范文 第五篇

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实现这个“致良知”,或者说怎样去走在“致良知”的路上。孔子曰:修身以敬。那么从何下手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离不开一个“理”字,这就是“格物”的基础。那么什么叫“理”呢?我们认为,理有两种,一种是客观规律,比如牛顿运动定理这种。还有一种是属于哲学范畴,通俗的讲叫为人处事的方法和价值观。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后一种。说来说去,其实世上的道理就那么几种,关键是看我们怎么做。比如孔子评价弟子颜回曾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这句话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可真正做到的有多少,遇事不迁怒,做事不二过。我是格了这个二十多年,甚至于到现在也不能保证绝对做到,“格物致知”就是要将这些道理内化于心,而不是停留在表面。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听从自己的内心,从内心里把迁怒、二过这个事情彻底否定,不断的强化认识他,这样我们就能从根本上制约这种行为的产生了。

致良知工作改进计划范文 第六篇

“不说谎、不抱怨、尽己责”,这九个字重塑了我的人生

学习致良知已经快四个月了,这期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对于“不说谎、不抱怨、尽己责”的理解,通过不断地践行这九个字,我感觉到自己的格局和境界正在快速提升。

“不说谎”,原来的我说谎话张口就来,自然流畅,比如有时候朋友打电话问我在哪里,由于某些原因,即便自己本来在西安,也会随口编出自己或者其他地方的谎话。谎话说出来或许可以简单地解决眼前的问题,但这样的结果终究会有暴露的一天,到那时,别人对你的印象就是一个说谎成性的人。而假如恰巧有人见证了你说谎的过程,这个人又会怎么看你呢?他肯定会觉得,你能这样欺骗别人,总有一天也会欺骗他。自从学习致良知以后,我下定决心,坚决不再说谎,这样就永远不用再费尽心思去想该怎么圆谎了!再者,遇到事情需要我表明态度时,我也不再力求做个“好好先生”,不再抱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态度,去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比如在学习群里给其他同仁们的家书做回应时,不再是握手、点赞、支持,我会把我的态度真诚地表达出来。我深深知道自己的能量还不够,不敢说“争分夺秒的利益他人”这样的大话,我要先抓紧时间建设好自己,这样才能真正给他人带去更好的影响!

致良知四合院简介

一、简要历史

1、11月15日,28位企业家在贵州修文县阳明先生“龙场悟道”所在地,发起成了了“致良知学习小组”。

2、“致良知学习小组”企业家成员联合成立了北京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就是现在的致良知四合院。致良知四合院的核心成员,全是志愿者,举办各种学习会和轮胎,均采用AA制。

3、秋,在贵阳举办“首届企业家致良知论坛”。市纪委企业家进行真诚分享

4、春天,我们组建“致28学习小组”,确定入围企业家的标准,发表“致28深圳宣言”

5、致良知四合院90%以上的时间学习xxxxxx的治国理政思想和明阳心学等圣贤原著。

上述资料均摘抄于致良知四合院出版物

有几点启示:

1、高举了一个旗子,用一种思想作为灵魂、工具。

2、构建企业家参与举办的一种模式。以文化、以思想连接企业家,这样既保障了起步的资金,又锁定了这些企业的固有市场。

3、企业家联合举办,AA举办,既减少了投资,又分担了风险,更调动了举办者的积极性,

4、最终要有一种形式,通过活动、通过论坛,落实行动。

(设计一种连接人需求、利益、精神、追求的机制很重要;从结构上构建一个组织发展的团队构成、各种资源、各种人脉结构很重要。)

致良知工作改进计划范文 第七篇

【心得体会一】

近期公司组织致良知学习,我们卡车服务站在孟站长的带领下也认真学习了致良知里面的内容,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感觉受益良多,也深有感触。

人要多做好事;多做善事,不计较个人得失,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友文化、有信念,有一颗宽大的心,既然人生中有某些事情要面对,与其做无所谓的挣扎,还不如放下心来,坦然的心态去面对,不要有幻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克服所谓的困难,用自己的努力体验前人经历过的境界,只要打通心灵的'一些关节,做什么事情都能适应都能做得做得很好,每天想不通的时候,问下自己“要是圣人处于这种环境下,他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和做法呢”所以努力让自己做事情达到一种新的境界。首先要培养自己接受现实的心态,放弃一些负面情绪,以一种积极、冷静、乐观的态度去应对所遇到的一切事情,只有这样,我的内心才会发出巨大的能量,心平气和的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并把事情做到最好。

【心得体会二】

“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天生的善良。“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就是知行合一。

对于企业的“良知”就是对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作为一名员工,做任何事情要从公司利益出发,公司的利益就是我们自己的利益;我们要正确地面对问题,用“致良知”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我们也就进步了!企业也就发展了!

【心得体会三】

接触《致良知》也是从这开始有所了解阳明先生,刚开始学习《致良知》时不看好此书,觉得无甚用处,之后为阳明先生的学术思想,他的立德、立言所深深折服,从而为“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而深深信服,在此感谢阳明先生,感谢师傅为我们传经送宝。

《致良知》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阳明先生的“心道德事”“明心与净心”思想学说。其中写道“伟大的中华名族创造了优秀的中华文化,优秀的中华文化哺育了伟大的中华名族”“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名族强”读到此时,想起我们做团餐,想到我们中快餐饮,我们中快餐饮已有24年的发展历程,想到公司计划用77年时间成为有崇高感的伟大公司,我想我们公司成为伟大公司也一定会创造优秀的文化,各级员工对成为伟大的公司要有高度的自信心,像阳明先生的明心与净心。

明心即是立志,心中拥有无尽宝藏“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真正做到心中拥有无尽宝藏。我们广大员工也一样能明心立志,立志相信成就十万家人绝不只是一句口号,让自己心中拥有无尽宝藏。

“净心”就是在起心动念处净化心灵,不明和贪欲去除的越多,建设心灵品质就越高,开发心灵宝藏就越多“明心与净心相辅相成,没有明心,净心就没有动力,没有净心,明心就无法深入”读到这时深深给我以警示,做任何事必须做到明心与净心为一体,也希望公司广大员工做到明心与净心相辅相成,公司各个部门各级员工真正是为自家孩子做饭菜一样充满爱心的工作,真心用母爱做服务,用良心做食堂,让我们公司提倡的“只用有品牌的真材料,只做有品位的放心吃”“引领团餐潮流,成就十万家人”绝不只是一句口号与空话。

【心得体会四】

王明阳先生在文中所说的求正道,学会“收放心”,无论事实如何,总要有时间让自己的心放下,才可以“才学便须知有着力处,即学便须知有得力处。”现在社会正能量已逐步在加强,但还有许多人以追名逐利为自己的人生目标,甚至做事时会不择手段,社会需要正能量,需要有志向。有抱负、有进取、有善心的人来引领,才能达到和谐、幸福。

在工作中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不断为自己的专业知识添砖加瓦,有了目标,还要努力学习,不断创新。日常工作中和同事之间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学习致良知是为自己而学,为修养美德而学。

【心得体会五】

学习致良知,就是来逐步净化自己,就是擦亮那边被染污的玻璃,重新洁净,照亮他人。

“故不贵于而过,而归于改过。”在工作中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隐藏自己的不足,通过问题分析出自己的不足,或是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而后改之,“责善”与人相处,要相互监督,提醒,指出他人错误时,要致其婉曲,人人容易接受,尽心尽力体现你对他人的关心爱护。

【心得体会六】

“致良知”就是知行合一,没有良知的人,犹如行尸走肉。虽然活着却已死去。

“致良知”学问之所以能延续到今天,并重新绽放出强大的生命力,在于它确实有用,也能够应用,而且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各有所得。但是,“致良知”的真谛毕竟经历过许多岁月而覆盖了种种尘埃,使人不能认清其真相。使得墙内开花墙外香,殊为可惜。也就是说,在没有“致良知”的思想影响下,我们仍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也学习其它各种知识,为的是让自己活得不那么不明不白,不随波逐流。只可惜长期以来我们不认识身边有价值的东西,或放着好的东西不用,却在苦苦追求残次的东西,可谓明珠暗投。假如,今天我们能够明白“致良知”的作用并将其实际应用于工作和学习之中,无疑就多了一项强大的心理支撑,保持自尊无畏的心境。

【心得体会七】

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古人也曾提出过“知行”,但却是分开提出的,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对那些只知道实践却不知道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只知道学理论知识而不去实践的人提出的建议。而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则认为,当我们有了知就会有行的出现。

在喧器的当下,我们更应该“头上一片蓝天,心中一方净土”,绝不能因为一时的得失,而出卖了灵魂,违逆了自己内心的准则。以前会因为一些小事而自己折磨自己,并且会钻牛角尖,会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王守仁提倡众生平等,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所以每个人都不应该把自己看的轻贱。

致良知工作改进计划范文 第八篇

学习致良知到现在一个多月了,从刚开始的不喜欢,到现在爱上朗诵;语言表达及思维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自身素质得到相应的提高。感恩师傅给予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的心灵得到一次全新的洗礼!

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教会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为人友善、不说谎、不抱怨,用自己的良知去感化身边的每个人、每件事。做到知行合一,不空想,理性的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既成就了自己又成就了他人。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对我们的心灵、灵魂深处是一种触动。我们需要去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生存本领。提高我们分店的菜品结构:真正做到真材料、放心吃。让全体广大师生满意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蜕变可能是暂时的痛苦,改变好了,生活和工作回馈给我们的又是一片蔚蓝的天空。

王阳明先生说,“如果一个人胸无大志,即使有伟大的举动也称不上是伟人;如果一个人立志要学习圣贤的.心性修养,则迟早会达到圣贤的境界。如果每个人都能确定人生的方向,并在这个方向上坚持走下去,必将获得成功。”

“良知”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人只有认知自己的不足,方能成大器,走的更远,飞的更高。

知行合一:

1、做一个有良知的人,立好志,树立一个目标。天下无不可成之事。

2、做一个有良知的人,勤奋学习,满足现状只会让脚步停留在原点,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定也。

3、做一个有良知的人,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不搬弄是非,不听信谣言,不以个人感情去决定任何事情,忠言逆耳,都是良药。

4、做一个有良知的人,改过,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是在错误中成长,只要有改过之心,心中能容事,能为他人着想。不以自己的喜好,去决定、判断事情。理性和感性兼顾,就能成为圣人。

致良知、致青春、致幸福,我深信不疑。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我要更加精进,用更精彩的生命去唤醒和号召更多的生命走上致良知的阳光大道,让他们一起去绽放生命。我深信这是人生积累福报的捷径,这也是让自己更青春,更幸福的大道。

致良知工作改进计划范文 第九篇

接触《致良知》也是从这开始有所了解阳明先生,刚开始学习《致良知》时不看好此书,觉得无甚用处,之后为阳明先生的学术思想,他的立德、立言所深深折服,从而为“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而深深信服,在此感谢阳明先生,感谢师傅为我们传经送宝。

《致良知》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阳明先生的“心道德事”“明心与净心”思想学说。其中写道“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优秀的中华文化,优秀的中华文化哺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名族强”读到此时,想起我们做团餐,想到我们中快餐饮,我们中快餐饮已有24年的发展历程,想到公司计划用77年时间成为有崇高感的伟大公司,我想我们公司成为伟大公司也一定会创造优秀的文化,各级员工对成为伟大的公司要有高度的自信心,像阳明先生的明心与净心。

明心即是立志,心中拥有无尽宝藏“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真正做到心中拥有无尽宝藏。我们广大员工也一样能明心立志,立志相信成就十万家人绝不只是一句口号,让自己心中拥有无尽宝藏。

“净心”就是在起心动念处净化心灵,不明和贪欲去除的越多,建设心灵品质就越高,开发心灵宝藏就越多“明心与净心相辅相成,没有明心,净心就没有动力,没有净心,明心就无法深入”读到这时深深给我以警示,做任何事必须做到明心与净心为一体,也希望公司广大员工做到明心与净心相辅相成,公司各个部门各级员工真正是为自家孩子做饭菜一样充满爱心的工作,真心用母爱做服务,用良心做食堂,让我们公司提倡的“只用有品牌的真材料,只做有品位的放心吃”“引领团餐潮流,成就十万家人”绝不只是一句口号与空话。

言有尽而意无穷,衷心祝愿公司的明天更加美好,感谢阳明先生,感谢公司。

致良知工作改进计划范文 第十篇

我想说的就是,是致良知四合院改变了我,通过学习,我认为我的生命状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认为我收获了很多,可以这么认为:假如有高人说,要把我变回没有学习前(两年半已前)的我,需要什么条件?那我我的答案是,不管给我多少钱,不管给我多少利益,我也不会走回两年半前的我。

在没学之前,生意上没有多大的进步。做人整天穿着“皇帝的新衣”,见人讲人话,见鬼讲鬼话,奉承的话满天飞,假话连篇;在取得的了一些成绩后沾沾自喜,目空一切,傲慢自大,好为人师,自私自利,也不知也不明很多时候自己的快乐已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在不知不明中伤害了家人朋友社会,爱之不知怎么以道,很多时候不知不觉中成人之恶,不知不觉中教坏了多少人。总之,不明与贪欲一直是障碍我烦恼和事业停止不前的原因,也就是一直以来从来没有过在心上建设过自己。之前所取得的小小的“成功”,也只是暗合道妙而已。

通过两年半左右的学习,边学习,边践行心道德事四部曲,从建设自己,建设心灵品质,开发心灵宝藏开始。现在自己的烦恼少了很多,看待困难和问题简单了。正如四合院老师说的,心大了,事就小了。

当我明白人生的重大秘密是心中拥有无尽宝藏后,我的自信心强大了,因为本自量足,一直都有。

致良知工作改进计划范文 第十一篇

《寄诸用明书》延续学习心得: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其实考验我们自己到底有一颗怎样的心,私心?公心?进取心?……其实,工作的过程也是一样,你到底用一颗什么样的心对待工作。有人兢兢业业、诚恳负责,对人接物,谦卑有礼;这样同事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都能做出不一般的成绩。那些取巧耍滑,逃避责任势必被其他人所不容。世上没有永远吃亏的人,“马拉松”赛场上的胜利者用不是起步跑的最快的哪一个。一颗心,决定一生的成就。

曾经,我在部门的早会上强调,工作其实就做好了两件事请:一是保质保量的完成每天的工作;二是自身学历能力提升;不要为眼前的辛苦感到压力和不公,长期的耕耘,必然会带来更大的收货。对事的态度永远比你目前所掌握的技术更加重要。

昨天拜读了台湾作家林清玄先生的一本书《你心柔软却有力量》,其中一段话是这样说的:生命里有许多正向的时刻,也有许多负向的时刻;一个的快乐就是抓住那些正向的时刻,使它充盈;转化负向的时刻,使它得到清洗。

每天,有一些正向的时光,便有好心情走向明天;时时有正向的时刻,生活便无限美好。日日是好日,处处莲花开。

《送宗伯乔白岩序》

心得+体会:所谓“匠心”,也就是“工精深用心专一”,秉承中正的思想,剔除杂念,潜心研究,认真做事,涵养内心,让心性引导个人向前行进。

《送宗伯乔白岩序》延续学习心得:

其实,我们也和别人一样有着相同的生活、工作,只要让自己的内心平静如无波之湖,我们就能以明朗清澈的心来照见自己的内心世界,在一切的开心、苦恼、清明、污浊、忙、闲中找到智慧。所有的一切都会带来觉悟、领悟,同时,一切的小事都能使我们感知它的意义与价值。最要紧的是有一颗孜求圣贤之道的心,“惟精惟一,精诚明矣”。

一朵花的孕育、盛开、凋谢与一个人的一生并无两样,人如果不能回到自我,做更高智慧和追求,有一天也会在无声、无知中凋谢。“放弃今日就没有来日,不惜今朝就没有来朝”。

《与王纯甫书》(其一)

心得+体会:人需要不断的磨砺自己,经过磨难才能使我的“心”变的更加坚强,才能让我们的内心更加坚定。平庸和碌碌无的人生是不完美的。只有生命中存在不顺和坎坷,那说明我们的生活才是美好而丰富的。

《与王纯甫书》其一

延伸学习心得:

细致思量,工作以来与职业无关的书,读的越来越少,于我或许有些悲哀;而且移动互联的发展,以快速为追求,新的、进步、时尚、前卫的一切在不停的喧哗、跳动。现在流言多于知识,花絮多于思想的时代,眼花缭乱的时代把欲望越吹越大。立志,勤学,改过,责善,潜心明道,唤醒自己内心的良知,以身作则,以行表率,与伙伴们思想上紧密相连,相通,让大家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发挥每个人的能力。放低一个管理者的姿态和架子,把说教变成引领、指导、协调、配合,释放自己内心的能量,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

《申谕十家牌法》

心得: 团队的成长除了必要的规矩、目标、相互协作和处罚措施外,更加重要是格局;而格局就是高度、深度、包容、层次,有格局的团队是大家都能抛弃个人的私欲、狭隘思想、恩怨;让团队的行为、行动保持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去完成一个有一个的目标。

《寄希渊书》

心得+体会:

“行正直之事,却让人难堪,做事情只要效果不要结果”这是许多正直的人常犯的错误。先生告诫我们不仅要保持自己的原则而且要和处理好关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即“忠告而善之道”“有所感而无所怒”。

《寄希渊书》延伸学习《女人的哲学》心得:

苦与乐,一切皆有心造,并不是由环境决定的,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一味的抱怨,倒不如品尝个中的乐。就如同学习《致良知》并不能改变我们生活的环境,而是学习其中修身,养性的学问,学会惜福、学会感恩,学会付出,远离贪念就是我们远离苦的良方。

《告谕浰头巢贼》

心得+体会: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也是每个人身体的一部分,所谓“天体万物一体之仁”;即我心死,则万物死,心生,则万物生。用“仁爱”的温情去感化、引导身边的人和事,亦便是良知之用。

“心静如水、良知清澈,临时不乱,应变无穷”。

《寄黄诚甫书》

学习心得:

人应该圣贤之志,而不是沉迷与追求功名利禄。现代人之所以有很多的烦恼、绊锁,就是立志不明,而没有真正的理解“正谊明道”的真正意义。立志应“行事合乎大义而不谋私利,深明大道而不计较功利。”

延伸学习心得:《我们离世界的真相有多远》

为什么我们会有嫉妒、愤恨、不满……原因就是我们不了解事物的真相,看到的只是事物的表象,对问题的本质认识不够,思考问题的深度不够,所以提升个人的休养、境界,拓宽人生的宽度是必修的课程。

顾及周边繁杂的实物,眷恋个人物质上的得失,心猿意马,会失去很多机会。我们应该有一颗平常心、执着的心,用一份感恩,一份珍惜,历练自己,笃志力行。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达练及文章”,掌握事物发规律就是学问,能恰当的处理事情,并总结出事物的规律就是文章。历练事金,活法是银,遭遇、劫难都是外在的,怎么的人生都是自己的选择。

《示弟立志说》

学些心得:去除私欲,存养天理是立志学习目的;如何更好的学习就要我们要从学习经典的著作开始,学习的时候不要有质疑或者评判,要虚怀若谷,放低姿态,汲取先知、先觉者的智慧;崇师敬学,持之以恒的认真学习、思考,定会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滋养;也会让我们的工作和事业大有所成。

《示弟立志说》延伸学习《舒展、真实和庄严的生命》学习心得: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 “这个部门不行,我在这里学步到一点东西!”“这家公司给我的发展空间太小了!”“今天的培训真实浪费时间!”,当然,有时候我们自己也在这样抱怨。其实,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我们并没有认真思考我们的志向是什么?我们有没有努力?我们也没有真实的信任别人,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质疑,索取,逃避、批判……在自己的空间里挣扎、抱怨。

生命的最好状态不是“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追求所谓的自由洒脱,而是超越平庸,而是采取战略主动“晦养厚积,博观约取”,成就人生。如何成就人生?关键是能够真正的在自己的心上下功夫。就如《示弟立志说》中,饥者之于食、病者之于药、暗者之于灯、跛者之于杖,牵手圣贤,相信圣贤“正诸先觉,考诸古训”,虚怀如谷,虔诚谨学,从而思之,咎以之失,做到“去人欲而存天理”。

《告谕浰头巢贼》

心得: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也是每个人身体的一部分,所谓“天体万物一体之仁”;即我心死,则万物死,心生,则万物生。用“仁爱”的温情去感化、引导身边的人和事,亦便是良知之用。

“心静如水、良知清澈,临时不乱,应变无穷”。

《告谕浰头巢贼》延伸学习《相信的力量》学习心得:

相信实际上度量我们的气度,信念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听不同意见、不蝇营狗苟、不任人唯亲的就是气度,有了这样的气度,才不会把集思广益、从善如流挂在嘴边,当然更不是亦步亦趋,而是从问题的实际出发,从提升团队的能力出发,从发挥个人能力出发。信念就是要自信,也不是孤芳自赏,夜郎自大,得意忘形,自以为是,而是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和能力,奋发进取的心里素质。脱离团队的个体是渺小且微不足道的,只有团队的能力才是无限的,任何时候都要相信组织通过其他人的协作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并与团队的成员分享荣耀,完成人生不可想象的壮举。

《祭浰头山神文》

天地万物都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大到国家、公司、部门,小到家庭,我们都要积极的参与其中并且小心经营,只有良知清澈,认真付出,才能安乐幸福。

《寄杨邃庵阁老书》学习心得:

文章告诉我们,要勇于担当和承担责任,在困难面前,不是逃避、推诿,而是坚定执行,坚守良知。做到身任天下祸、决起而操之。

同时,本文是如何向尊长、老师“责善”的范文,如何做到“忠告而善道”。

《寄杨邃庵阁老书》延伸学习《担当是成就人生的最佳途径》心得:

担当和责任意识的背后其实是自尊、自爱和羞耻之心,不是我不行、我能力有限、我老了……一个人最起码的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这是担当和责任心的本源。一个人自尊心强,爱惜自己,羞耻心强,自然而然会努力,去担起责任,因为所做的一切都是自己想要获得的,会用更高的要求来严格的要求自己,让所有人都钦佩。所以古人云:修身、养性、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人要成功之前就是要修身。

当然,责任和担当也不是把别人该完成的事情由自己来做,而是要指导和协助,一把把事情做好。工作中尤其是这样,每个人多努力一点,大家相互协助,帮扶,一个不可战胜的团队就是这样产生。如果有人偷奸耍滑、逃避,不仅仅影响的是团队,也有其本人。

人生和事业的圆满,并不是取决于表象如何辉煌,而是取决于我们内心的品质,取决于我们把担当看成是机遇还是灾难。修炼自己先从“心”开始。

《书正宪扇》学习心得:

真正有力量的人,要从修炼“心”开始,发自内心的谦卑,恭敬、谦让,时刻反省、认识自身不足,戒躁戒骄,勤学勉行,言行一致,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书正宪扇》延伸学习《扫除我们心地的灰尘》心得:

阳明先生在《送宗伯乔白岩序》中有“专于道,斯谓之专;精于道,斯谓之精”论述,就是告诉我们,要不断磨掉自己内心障碍和心上的灰尘,露出内心的光明,去除人欲。只有真正的做到去人欲、存天理的时候,我们才会通达、清明。通过对《扫除我们心底的灰尘》学习,对阳明先生的“心学”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其实“心”的修炼就是心怀圣贤之道,“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的过程,也是“困知勉行,积厚成器”的过程。

《答欧阳崇一书》(节选)学习心得:

先生在《送宗伯乔白岩序》中有,明,精之为也,;诚,一之基也;通过对《答欧阳崇一书》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对这句话的理解。其实,一个“诚“的人不需要揣度别人的心思,故意隐藏事物的本质,而是要实事求是,修养自身,从自己的“良知”、“本心”出发,致力与觉知自己的良知做到至精至诚,唯实惟新。只有自己的心如明镜,了了分明,才能做到良知清澈,至诚则神。

《答欧阳崇一书》(节选)延伸学习《假设》心得:

没有积累、沉淀的假设,就是无厘头的意淫或者不切实际的妄想,是“虚而为盈,无而为有”之徒的“思维秀”。先生有曰:君子学以为己,未尝虞人之欺己也,恒不自欺其良知而已”“笃志力行,勤学好问”;就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对诚实,笃定勤学,才能看清事物本身,并致达良知,及诚于己,勤于学,明于事,精于道。对自己不讲一句谎言,不妄想,不不劳而获,就是在修炼我们的智慧和灵魂。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只有夯实人生的基础,才能建成人生高楼大厦;人生没有假设,不会倒带,每一步和每一秒都需要朝着目标,坚忍不拔,竭力前行;而致达良知的道路上同样没有捷径,需要心存经典,笃定勤学,改过从善,潜心修炼。

《答聂文蔚书》其一 学习心得:

“夫人者,天地人心”,告诉我们每个人和天地万物都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若,心生,则万物生;心死,则万物死。一个成功的团队就是要每个人都一颗“活的心”,当然人,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以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致良知”首先就是要求我们必须要求担当,担得起家人、朋友、团队、公司、国家给我们的重担,举得起他们的期盼,守住心中的那份光和热,那样即便被乌云笼罩,被藩篱束缚,身体里就会有一把利剑,不需期盼乌云退去,藩篱死去,他们早晚会被利剑刺穿,砍掉。看不到阳光就成为太阳,成不了太阳就制造阳光。

《答聂文蔚书》其一延伸学习《开阔感、崇高感、负重感》学习心得:

认真体会,所谓开阔感其实就是心境,崇高感就使命,负重感也就是担当。

当人生的路越走越窄时候,往往不是我们不够聪明、努力,而是我们的心境发生了变化,狭隘的心胸,让我们的变的怀疑、注重名利和得失,避免了一切美好开始。

“假如你的心中没有能量,做什么都是逆风”,能量就是使命、诚信的品质,就是我们的核心事业,存在的意义,为之努力的“原动力”,不要紧盯自己能到达的地方,眼光长远勇敢的挑战自己,成就自己,“以圣贤为师,以良知为行”。

有担当不仅仅是要求我们对家庭,对工作还有对社会、对自己,只有担当和责任才能激发我们的潜能,唤醒我们的良知。

一个人相信什么,他的未来的人生就会接近什么,怀疑一切往往也就会失去一切;“夫人者,天地人心。”

《与黄宗贤》学习心得:

修行、学习的过程就是要做到内外兼修,不仅要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技能,还要不断修炼内心,克制、去除内心的私欲和妄念,晦养厚积,倾听良言,明辨是非,知耻而勇,才是智者、强者;做到“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必能致达良知。

《与黄宗贤》延伸学习《成功的驱动力》心得:

成功的驱动力来自内在的驱动力和外在的驱动力。内在的驱动力就是要我们自己主导自己的人生,正如阳明先生教诲,立志、勤学、改过、责善、晦养厚积、正诸先觉、天地人心万物一体……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学习,提高自己,更是交到我们如何戒贪戒躁,止于至善,做到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行合一,良知清澈。外在的驱动力就是我们的团队、朋友要互相支持,互相规切,除必要的规矩、目标、相互协作和处罚措施外,更加重要是格局;而格局就是高度、深度、包容、层次,有格局的团队是大家都能抛弃个人的私欲、狭隘思想、恩怨;让团队的行为、行动保持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去完成一个有一个的目标。

有了这两个驱动力,必可做到“惟精惟一,精诚明矣”。

《徐爱录》(节选)学习心得:

圣贤们的经典和思想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的宣扬,传播正能量的“功夫”,去掉私欲而正其心,为人处世需合乎道德伦理,所以要潜心学习和体会,并用精益求精,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敢创新的思想和行动去感染和影响身边的人。要明辨是非,隔离私欲,自私自利,姑息养奸,天道沦丧等违背到道德天伦的“负能量”事件和言论,要做到不听信,不传播,不参与。我们生活的环境和时代,确实有的太多的流言、假新闻、欺骗……及其容易被这些人或事情裹挟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痛苦终生。要和这些人和事情完全隔离,从内心“良知”、“本心”出发,致力与觉知自己的良知做到至精至诚,唯实惟新。

《徐爱录》(节选)延伸学习《致良知四合院学习法》心得: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诵读,每一次的阅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心得,对生命意义的认识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不是荣誉、金钱、权利……而是去除私欲,修炼真心,潜心修行,致达良知的过程。立志、勤学、改过、责善是提高修为方法,而潜行圣贤之道,抛弃名利,不断的磨练、历练,晦养厚积,就是不断超越的过程。

心的修炼就是去人欲,存天理,就是要认真学习,效仿圣贤,“正诸先觉”

“考诸古训”以圣贤作为“偶像”,笃信经典,去掉轻视傲慢之心;用自己的行动也感染和影响身边的人。担得起家人、朋友、团队、公司、国家给我们的重担,举得起他们的期盼,守住心中的那份光和热。

《寄诸弟书》学习心得:

我们的本心是原本是“皎如白月,良知清澈”的,由于我们养成了一些恶心和缺乏勇气,渐渐的迷失了“本心”,找回“本心”的良知,就是要从最“实”的地方勤学、用功——即“诚”上用功夫,做到“去人欲、存天理”。

我们经常说我要对别人诚实,诚信,如何谁真话,不说假话,要求别人诚信、守时……其实,这些都不能要做“诚”。“诚”在我们的内心里,首先要做到“诚于己,忠于心”一个对自己都说“谎”,不愿意真心改过、不克制自己的不良习惯的人,是做不到“诚”的,当然更加不做到“去人欲而存乎天理”。要有成就,要“戒慎不睹,恐惧不闻”,以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从年轻的时候就要“汲汲奋志于学,见己过而改之”。

《致良知031》学习心得(何为第一等事,写在“南京大屠杀公xxx”):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公xxx,有人愤慨,有人流泪,更有人质疑历史,我相信公祭的目的不是让我们停留在过去的历史,不是让我们为死难者哭泣,更加不是为了延续仇恨;反而要我们铭记历史,告诉每一个国人要唤醒自己的良知,坚守对人类和平,对环境,对美好生活的坚守和向往,找到个人“活着”的意义。

所以,人生第一等事,就是找到自己活着的意义。找到了活着的意义,也就是找到了理想,就会对生命、对他人、对自己、对自然万物都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和体验;立志、勤学的激情也会处于饱满、奋昂的状态。也许,我们成不了圣贤,也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只言片语”;但是,我们应该坚守自己的“本心”,做到“汲汲奋志于学,见己过而改之”,“为天地立心,为世界立命”,勇敢承担属于自己生命的责任,用行动能够给身边的人带来正能量或者能够影响身边的人是我们活着的“第一等事”。

《致良知032》学习心得(对“阳明格竹”有何感受):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尝试各种可能达到目标的方法,然后奋不顾身,一往无前。

《致良知033:年谱1492年-1493年》学习心得(对“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有何体会):

在《与王纯甫熟书》其一中,先生有“譬之金之在冶,经烈焰,受钳锤,当此之时,为金者甚苦;然自他人视之,方喜金之益精炼,而惟恐火力锤煅之不至。既其出冶,金亦自喜其挫折煅炼之有成矣。”就告诉我们,只要“吾心光明”,越是遭遇挫折和艰难,越是修炼我们的身心的的时候。人生中会有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艰难困苦,越是这个时候越是体现我们“心性”休养的时候。慌乱、悲泣、逃避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迎难而上,披荆斩棘,苦练心志,才能泰然处之,临危不乱。

所以,只有经历磨难,方能立得住,才能经得住压力、诱惑,实现“圣人之志”。

《致良知034:年谱1494年-15》学习心得(何以上书触瑾,被廷杖四十):

先生敢于坚持事实的真相,仗义执言,不顾个人安危,救助正义之士;用行动证明一个用于担当、良知清澈,不贪图富贵和清高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

只有,勇敢的面对这个世界,在事上进行磨炼,才能修炼自己的心性。即所谓“志心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心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

《致良知035:年谱15-15》学习心得(龙场悟道的深刻意义,又何谓吾性自足):1、龙场悟道,奠定了阳明学的地位,与世隔绝却成就了伟大的思想。为人者应戒贪戒欲,存养天理,修身,养性,致达良知。为官者应“觉民行道“安顿人心、人身与人世,才能最终满足人类社会对于公序良俗的内在需要。

2、吾性自足的意思是,圣贤之道就是良知之道,存在于每个人的本性之中,只是被名利、贪欲、懒惰所蒙蔽了罢了,需要我们通过诚信磨炼、潜心修炼来重新激发出发;此前,向外在的事物中探究至诚至理的做法是错误的。

《致良知036:年谱15-15》学习心得(王思舆评价阳明先生“触之不动”是什么意思?)

先生已立成就圣贤之志,名、利和生死都不能使其动心。先生心学,讲求“心即理”,心衍生出心外无物,以此心应万物,当然就可以做到此心触之不动而应万动。

就像我们上班工作是一样的,就是主动和先机,做到心即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有了这三点信仰,就能在复杂多变的管理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私欲和私心所干扰,顺应环境的变化,坚定地进行管理,就能无往而不胜。

所以,有了光明之心,就能看清万事万物,成就其事功。圣心不动,在其位,必谋其政,而后成其功。

《致良知037:年谱15-15》(“南赣治理”的要点是什么?)

1、 “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胸怀,体恤百姓,爱民如子的“仁爱之心”。

2、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用兵之道;

3、 心静如水,临危不乱,应变无穷。

《致良知038:年谱15-15》(47岁,平宁王心法?)

仔细阅读全文后,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是担当。先生在群龙无首,且不属自己责任的局面下,而且还可能带来杀身之祸,满门抄斩的情况下,及时、勇敢地站出来,挑起“平反”的重担,这份则忠诚、担当、热肠让我由衷倾佩。

二是勤奋。努力做学问,一如既往,养的此心不动,修炼出的智慧。

三是良知。万物的根源源于“心”,“行有不得,反求诸已”,提升自己的心性,“心兵不乱,万事从容”。

《致良知039:年谱15-1526年》(53岁,什么是“蛇打七寸”?)

掌握了好的方法或者规律,在何时何地都可以学习,而不必拘泥于课堂或者因循守旧的方式。致良知强调的是心即是理,有此心才有此理,这个理在你的心上而不是外面。良知人人皆有,致良知在于去除私欲,让良知清澈,才有了圣贤的境界;在知行合一的指引之下,自然就能做到凡事立德,遇事有章,心不乱即从容。对照我们的工作就是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在事上磨炼自己。“拿来主义”“剽窃主义”会消化不良和“水土不服”,只有形成属于自己的体系和方法,才是我们“行”的关键。

“以良知之心求行”就是蛇打七寸的含义。

《致良知040:年谱1527-1528》阳明先生晚年立言。今天的主题是: 57岁,体会“此心光明”的境界。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出自于“心”

《南赣乡约》心得和体会

作为一个负责人,不能一味的要求他人,而是要徙木立信,以身作则;还需要掌握主动性,预防问题的发生和蔓延,而不是被动地等待问题的出现;同时,要看到下属的长处并充分发挥,而不是盯着下属的短处不放,当然对下属不足的地方应该给予指导或者纠正。

《致良知041: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主题:明确写下自己的人生之志,并分享。

我的人生之志就是“立足当下,志在高远”;所谓“立足当下”就是带着一颗诚信、公平、笃志力行的平常心、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给自己制定短期的计划(一般3个月)和中长期的计划并付诸行动。“志在高远”就是为团队、家庭、社会更多的回报。

《致良知042:教条示龙场诸生-勤学》主题:如何是真正的“勤学“”,你的勤学计划是什么?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首先要有端正的态度,学习别人的长处,也要明自身的短处,勤恳谦和,诚信守志,努力学习,磨炼自己的心性,修炼自己。

勤学计划:保持低调谦和的学习态度,信守承诺,完成自己的计划,并通过自己是实际行动能影响他人。

《致良知043:教条示龙场诸生-改过》主题:如何是真正的“改过”,列出“百日改一过”的计划?

“自我感知”,首先要有一颗丛善的心,从内心上去恶从善,发现自己不足之处“不要高估自己,更加不要和自己擦肩而过”,要自省,并切实的行动去改正、弥补自己的不足。

“外力引导”虚心接受别人的教诲和指点,不断的修正自己的过失,从善如流。

“百日改一过”的计划:改变自己拖沓的习惯

1、 用3周的时间重新学习《醒来》,用心感悟先生“心学”的经典,细心体会和总结;

2、 每周给自己制定3+3的计划(3件自我学习的计划和3件工作计划),确定时间表,周末跟踪回顾;(为期11周)

3、 不给自己找借口

4、 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心得

《致良知044:教条示龙场诸生-责善》主题:什么是真正的善道?

“忠告而善道之”就是要相互砥砺、扶持,提醒让对方的品格臻于至善。要用我们的真诚和善意,使别人感动并接受建议,并改进自己,即“悉其忠爱,致其婉曲”。同时,我们也要学习圣人经典,想师长请教,以之为镜,检验自己的德行,改正自己。

《致良知045:与黄诚甫书》主题:深刻反思,自己是“志于道德”还是“志于功名富贵”,并说明为何“志于功名富贵累心”?

再读《与黄诚甫书》,有一次体会的先生的胸怀和拳拳之心。先生在龙场悟道之后,已经把功名、富贵看透,真正经天纬地之才当以天下为己任,以天地万物为己任。人真正的成功,并不是你有多大官位,你赚了多少钱或开怎么样的豪车,而是要衡量你是否是一个良知清澈之人。

就是所谓“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人应该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不计功名利禄,超越荣辱得失;不管位尊位卑,企业大还是小,都要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承担社会责任。

功名富贵会让人迷失本性,助长贪欲,营营役役,反而为了保持已拥有的名声和金钱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致良知046:告谕浰头巢贼》主题:整篇文章何以抵千军万马,心法所在?

仁爱之心

先生站在维护百姓和国家社稷的立场,将心比心,胸怀子民,一颗柔软的心和慈悲且有力量。

仁义之心

厘清是非,晓之以理,以理服人,信守承诺,唤醒人们心中的那份本有的良善,提现先生的大仁大义,大智大勇;

致用良知

建立良好沟通,善于解决矛盾,看到矛盾的本质,化干戈为玉帛。

《致良知047:告谕浰头巢贼》主题:杜绝巢贼的后路有哪些?给他的出路在哪里?

致良知工作改进计划范文 第十二篇

致良知看似只有三个字,却是进入心学的不二法门,是心学的总纲,是心学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指导自己应对社会实践的强大理论武器。明末清初的余姚先贤黄梨洲先生曾说:“大凡学有宗旨,是其人之得力处,亦即学者之入门处。天下之义理无穷,苟非定以一二字,如何约之使其在我?”(《明儒学案发凡》)。而“致良知”就是学者入门的得力处,就是约束心学的总纲、

“致良知”学问之所以能延续到今天,并重新绽放出强大的生命力,在于它确实有用,也能够应用,而且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各有所得。但是,“致良知”的真谛毕竟经历过许多岁月而覆盖了种种尘埃,使人不能认清其真相。使得墙内开花墙外香,殊为可惜。也就是说,在没有“致良知”的思想影响下,我们仍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也学习其它各种知识,为的是让自己活得不那么不明不白,不随波逐流。只可惜长期以来我们不认识身边有价值的东西,或放着好的东西不用,却在苦苦追求残次的东西,可谓明珠暗投。假如,今天我们能够明白“致良知”的作用并将其实际应用于工作和学习之中,无疑就多了一项强大的心理支撑,保持自尊无畏的心境。

其中的原由在于,人之所以能生存于世,在于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与身外的事、身外的物建立起某种联系,从世间获得生存的资源,并将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反馈给世间。也就是说,人类与自然,以及人类与社会之间不断地给予和不断地反馈的交互作用,建立起人类社会的全部内涵。

人若缺乏智慧,将不能与世间万事万物建立起某种联系。而要建立智慧,最初必须切实找到一个理性的源头,才能满足初始条件。

水有源,树有根。如无源头,那么水就不会奔流不息;如无根,那么树就不会生长繁育。这就是说,水源或树根就是原点,就是水流足以形成,树木得以成长的初始条件。

纵观世间,万事万物都从一个初始条件开端,逐步成长起来。因此,初始条件显得相当重要。这好比,一个微小的、不起眼的基因就能决定一个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外观,是同一个道理。而筛选一个健康的、无缺陷的初始条件,就会减少今后故障、病害产生的机率。智慧的创立也是如此,必须找到一个好的思想基因,而“致良知”就是一个经过优选的思想基因,也是智慧的基因。

圣人们之所以有别于常人,在于他们看待事物,往往深入事物的核心层面,深入事物的源头,深入事物的发展规律,这些加在一起用一句话描述就是圣人们是从“道”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常常能够高屋建瓴地提出一些出人意料的理念,总是先于常人一步获得真理。而常人总是慢一拍,只有细细体会圣人的教诲才会真正懂得这些道理,才能沿着圣人所开启的道路找到真理。这就是为什么从古到今,圣人的数量总是很“珍稀”的原因所在。圣人们对待人和事物,总是以“道”作为标杆,作为尺度、作为容器来度量一切事物。因而,“道”就是一件有用的武器。问题是,“道心惟微”,正是“道”的过于微妙,令普通人难以洞察其中的奥秘。圣人教导普通百姓,必须根据大多数人所能接受,也容易接受的角度,通过变换概念,以铺设便于理解和沟通的路径。

所以,我们在看待具体事物时,不仅要弄清事物的真实状态,也要分清事物发展的原点、发展轨迹、发展条件,从中抽出具有规律性的东西,才能指导其它的社会实践过程,或为其它的社人实践过程积累一些经验。这就是学与思的关系问题。《论语·为政》说:“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谓的“学”就是弄清整体状况和关键细节,而“思”就是将所学的内容与“道”进行比较,从中开展抽象性思维,从而有所“自得”。也就是说,学思合一才能得出结果。而结果才是最重要,学与思只是一个过程,当有了结果,学与思就成了过去式,也就没有用了。王守仁将其形象地描述为“得鱼忘签”。而许多俗儒只纠缠于前代圣贤如何教诲,而不顾当时的历史条件,只重视过程而无视于结果,这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事实上,““黑猫白猫,能捕鼠的就是好猫。中国学问,外国学问,能换饭的是好学问”(民国老宣《疯话》),凡是看结果而不看过程,就是实践检验真理的价值所在。

因此,“致良知”就是价值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一旦有了结果,一个过程就暂告段落。

致良知工作改进计划范文 第十三篇

致良知,做生命的主人,终极目的是实现个人心灵的自由,心灵自由了:可上九天揽日月,可下深渊擒鱼鳖。要自由须自主、要自主须自知、要自知须自强:多反省改过以加强修养,多读书阅历以加强底蕴。人只有在读书、做事中才能催动思维局限破心中执念,进而不断获得更多、更深、更大的自知,并在这份自知和心性磨炼下,不断实现更大的自主,这、便是自强的真谛,但要循序渐进、慢慢来,没有任何好东西不是慢慢沉淀而来的,速成的东西永远不上档次,靠不住。致良知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好好爱自己,然后以爱自己之心爱别人;好好待人,以责人之心责自己;好好做事,至诚至敬。做心的主人,致我自己的良知,自立自强。每时每刻充满当下的欢喜,天地之间,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吗!最后送大家两句体悟:学阳明心学,修养身和心、去除心灵的桎梏;读无字之书,行不言之教、洞悉宇宙的真相。谢谢大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致良知工作改进计划范文 第十四篇

读完《致良知》之后,我觉得王守仁真的可以用神奇来形容,以一介书生先后平定多场叛乱,但创立王学才是他在历史中辉煌的根本原因。王学的核心是知行合一,基本内涵是知识不仅仅是在理论上有它的意义,还一定要还愿到生活的实践当中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

在提倡知行合一的同时,王守仁创造了心学,提出人不一定非要去追寻外面的圣人之道,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良知,这个良知是善的、纯洁的、高尚的,做道德的事才是每个人的本心;应该好好地去发现自己的良知,让良知主宰自己。我感觉,良知学说的提出,是对儒家修身养性观点的发展,其间明显的有佛家的思想影响。事实上,一个人真正的要优秀,不管怎么学,怎么做,根本的还是内心。而且,良知还有一个扩大的问题,绝不仅仅是内心现有的,境界有多大,良知愈多,实践能力愈强。后世的大人物们,无不是自我修炼和不断扩大境界的典范。

王守仁对善恶的剖析,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善人也都有个恶人,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明辨是非守住底线。在工作当中,认真履职不辜负每位消费者的信任就是善,敷衍塞责让消费者不满意就是恶。唯有此,我们才能更好履行工作职责,提高服务质量。

阳明哲学归纳起来,即是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其中第四句即致良知,就是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就是知行合一。阳明哲学的核心即是致良知。良知就是天理,就是道,它本来就存在于每个人心中。致良知,就是发掘人的良知,去掉私心杂念,以符合心中本有之正。提升心性,磨炼灵魂!如何做到提升心性、磨练灵魂?劳动有战胜欲望、磨炼精神、创造人性的效果,其目的不只是简单地获得生存所需粮食。获取生存所需的粮食只不过是劳动的附属功能而已。所以,专心致志、认真工作才是最重要的,这才是提升心性,磨炼灵魂的尊贵的修行。

如果有闲工夫抱怨不满,还不如努力前进、提高,即使只是一厘米。每日检查自己的行动和心里状态,是否只考虑了自己的利益,是否卑怯的举止等,自省自戒,努力改正,培养对任何细小的事情都心怀感激的心性,提倡行善、积德,特别注意要有同情心,行善积德有好报。不要总是忿忿不平、杞人忧天、自寻烦恼。

致良知就是知行合一,没有良知的人,犹如行尸走肉。虽然活着却已死去。在喧器的当下,我们更应该头上一片蓝天,心中一方净土,绝不能因为一时的得失,而出卖了灵魂,违逆了自己内心的准则。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