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督察报告范文优选15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2-11-03 14:49:34308

深化改革督察报告范文 第一篇

深化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为了全面反映全市上半年深化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经认真了解掌握各领域改革进度,现将深化改革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5年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各县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三次全委会和市委九届四次全委会精神,积极稳妥推进2015年度各项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初步成效。

(一)改革基础工作

1.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6个专项小组和改革办,制定了《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工作规则》、《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明确了领导小组、专项小组、改革办的工作职责,建立了深化改革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2.分解落实重点改革任务。审议通过了《xxx市委关于深化改革推动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党发„2014‟1号),明确了深化改革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推进步骤、重点任务。制定和印发了《贯彻实施责任分工方案》(党办发„2014‟41号),确定了6大块、23个方面、175项改革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协调单位、牵头单位、配合单位和完成时限。各专项小组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指导和督促各牵头部门和配合单位,制定了本专项小组承担的改革工作方案。市改革办制定了《市2015年度深化改革任务及推进计划表》,确定了71项重点改革任务。全市32个主要牵头单位制定了深化改革推进任务表,明确了重点改革事项计划,为扎实有效推进改革奠定了基础。

3.调查摸底重点改革进度。协调各部门报送了2011年以来承担全国、自治区改革试点和全市性重大改革事项进展情况,收集了近三年来我市已经出台的改革规划、方案、政策、办法、制度等资料,为做好重点事项备案、评估重点改革实效、深入谋划重点领域改革提供了依据。

4.开展重点改革事项调研。各专项小组及相关部门围绕承担的重点改革任务,组织开展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市属国有企业改革、中小微企业发展、政府性债务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等调研,为推进重点改革理清思路、制定方案、明确重点、提出对策提供了参考。

(二)行政体制改革

1.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市编办牵头开展调研、分析论证、讨论修改,提出了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初步意见,已按规定报市委、自治区逐级审批。

2.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制定印发了《补充规定》(党办发„2014‟17号),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配管理。对市属105家事业单位工作职能和目标任务逐项进行梳理,初步将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类、公益一类、公益二类等类别,为全面做好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奠定了基础。稳步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促进市光明中学国家试点、市中医院自治区试点工作,已组建了理事会,制定了章程,建立了法人治理机制,为全市事业单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积累了经验。改革县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对一县两区146家事业单位开展调查,已经完成了大武口区26家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岗位设置工作,其他单位岗位设置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深化改革督察报告范文 第二篇

_____县深化改革加快国有林场发展的

调 研 报 告

一、国有林场基本情况

_____林场是_____县仅有的一处国有林场,始建于1959年,位于鲁西南黄泛平原,是风沙危害严重地区,自然灾害较频繁。林场总面积214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146公顷,活立木蓄积量为5000立方米,属特用型生态公益林场。主要是由白榆、刺槐、毛白杨、黑杨等一大批优良树种汇集形成的特种用途林,林场的存在与发展对保证树种遗传改良的可持续性,维护树种和遗传的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于树种开发,提高绿化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截止到2002年底,林场在职职工32人,离退休职工16人,总人口170人。其中管理人员4人,后勤人员4人,林业生产职工24人;有技术职称的职工7人;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5人,初小学历的27人。在职职工全部参加了养老保险。林场目前有房屋总面积2000平方米,电力设施落后,全场没有柏油路面,农机具严重老化,个别设备已经瘫痪,缺少通讯工具。84年以来,因地方财政紧缺,林场改为事业单位,实行企业管理,自收自支。近几年来,随着公益型特种用途林建设的步伐加快,目前公益林已占全场林地总面积的80%,场内原从事其它经营的土地逐年减少,很难开展多种经营,没有稳定收入,加之实行分类经营后应给予的政策性补贴没有到位,更增加了林场开展正常经营活动的难度。目前,职工年工资总额为26万元,实发13万元。林场固定资产现值160万元,债务余额50万元。在林场生产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各级干部职工同心协力,连续两期完成了部、省下达的良种基地建设任务,取得了13项科研成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1998年被划定为特用型生态公益林场。

二、制约国有林场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1、_____林场位于_____县西南部,靠近边界,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又属于黄泛区,立地条件差,林地盐碱低洼,生产力低下,发展门路窄,难以找到合适的经营项目,不能形成规模项目,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由于经济困难,房屋年久失修,无力建造新房,电力设施不能配套,没有林场公路,交通极不便利,下雨天无法进行生产,通讯工具、农机具得不到配备更新。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林场的发展,完全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

2、机制僵化。分配制度不完善,不同岗位间、同岗位间,工作的质和量与职工的收益挂钩不直接,职工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出来。没有形成较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没能充分发挥职工的劳动潜能,过多地强化了壮大国有经济成分,忽视了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国有资产闲置,造成浪费。

3、国有林场的包袱重。林场总面积有214公顷,可用林地有160余公顷,特用型生态公益林占130余公顷,多数是汇集的良种基因,基本没有可采伐利用的林地资源,剩余的30余公顷土地,虽然林场配备了有能力、有管理经验的领导集体,但因剩余土地太少,无法开展大规模的多种经营项目,只能进行小面积单一的育苗,来维持林场的生产经营。

加之多年来林场一直负债经营,离退休人员多,成为了林场的一项沉重负担。

4、林业政策发展滞后。_____县_____林场属特用型生态公益林场,国有林场分类经营政策没有落实,相应的专项资金和差补费没有到位,县财政困难,97年以来,也没有资金或具体措施进行脱贫扶持,而且林场在生产经营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每年还要拿出大量资金用于特用型生态公益林的培育和管护,直接影响到对发展其它多种经营的投入,使林场陷入恶性循环中,无法进行有规模、有秩序的生产经营活动,严重影响了林场的发展。

三、深化改革,加快国有林场发展的主要措施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林场发展。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加强思想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林场职工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增强林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经常聘用专家来单位讲课,选派优秀人员到外地学习,提高干部职工的技术水平。积极和大专院校、科研部门联姻,引进智力和技术,依靠科技,增加效益。进一步完善以岗位生产责任制___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不同岗位的目标管理体系和监督考核办法,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2、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国有林场的投入。投入不足是制约国有林场经济发展的瓶颈。要重点投资建设国有林场的基础设施,大力改善营林生产条件和职工生活条件,使国有林场路、水、电、通讯等设施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同时,加大扶持国有林场发展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项目力度,以此带动林场每家每户的大发展,努力促进国有林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

3、优化国有林场外部环境。一要切实维护国有林场的合法权益。依法严肃查处各类侵犯国有林场合法权益的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打击一起,决不姑息,绝不能让侵犯国有林场合法权益者逍遥法外。二要改善国有林场周边环境。要以政令形式发布通告,严禁周边乡(镇)、村及有关部门巧立名目向国有林场乱摊派、乱集资或卡、拿、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国有林场发展的周边环境。三要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国有林场在没有实现脱贫解困之前,建议政府应对其实行免税政策。

4、加快国有林场分类经营和管理。_____林场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实行事业管理。要尽快落实林场分类经营政策,及时落实相应的专项资金和差补费。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积极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强特用型生态公益林的培育和管护,建立健全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列入公共财政预算。

5、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国有林场不可能实现加快发展的目标。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国有林场领导班子建设,把一批市场经济意识强、具有开拓精神,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干部和骨干选拔充实到国有林场的班子中去。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振奋精神,爱场如家,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顽强拼搏,加快发展。

深化改革督察报告范文 第三篇

201x年,我局根据区政府关于深化改革的统一部署,注重突出深化城市管理改革工作这个重点,在制定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坚持“抓项目、促发展”这一总体思路,逐步形成精细化管理城市格局。现将我局全面深化改革情况报告如下:

一、改革责任落实情况

(一)“五位一体”,实现城市管理新突破。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年初我局就探索建立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服务“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力争局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果,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走在全区前列,真正取得以全面深化推动发展、激发活力、破解瓶颈、惠及民生的实际成效,推动建设管理各项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深化改革督察报告范文 第四篇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主力军,是最好的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其稳健经营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但是,从市场经济机制和行业管理体制双轨运行中的情况来看,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资产质量低劣,不良贷款比重大,资金周转缓慢,盈利性太差,负债结构粗放,筹资成本偏高,组织资金处于劣势,况且社会拖逃赖废贷款现象严重,维权难度较大。诸此矛盾都因政策扶持不力所致,对农村信用社生存发展构成威胁,本课题组就“纵观财务状况,呼请政策扶持”、“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维权现状与思考”作了调研,并对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亟需政策支撑作了呼吁,现分项报告如下。

一、纵观财务状况,呼请政策扶持

常宁市农村信用社现有24个中心农村信用社,60多个分社、380多名员工,截至9月底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05678万元,比上年底净增17580万元,增长,各项贷款余额达到70752万元,比上年底净增12576万元,增长,存款、贷款增幅增额居同城同业首位。但是,财务状况堪忧。今年9月底止,财务总收入万元,其中利息总收入万元,财务总支出万元,其中利息总支出万元,税金支出64万元,亏损万元。2003年,财务总收入4410万元,其中利息总收入3486万元,财务总支出4553万元,其中利息支出万元,亏损万元,历年亏损12331万元。2000年底前待核销应收利息万元。近三年来,缴纳各种税收万元,其中2001年缴纳193万元,2002年底缴纳万元,2003年度缴纳万元。

为适应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需要,信用社自身要清产核资,明晰产权,澄清底子,认真分析经营中的问题和矛盾,取得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实行以联社为一级法人机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同时要根据《xxx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的精神,对农村信用社税收应出台减免政策,以消化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定、持续、健康发展。一应减免营业税或降低营业税率。二应减免企业所得税或税前利润弥补前五年亏损延长弥补前十年亏损。三应减免核收抵贷资产产权过户的各项税费。四应减免处理抵贷资产、闲置房产的土地增值税。五应减免户产税土地使用税。六应对2000年底以前待核销利息政府实行专项资金扶持。如果省政府出台优惠的税收政策到位,就常宁市农村信用社2003年底而言,核销2000年底待核销利息万元,缴纳税收万元,缴纳拍卖抵贷资产增值税70万元,那么,2003年度会实现盈利万元,增效410万元,利润率由,提高到,增幅,资本金利润由,提高到,增幅。

二、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

根据调阅有关资料,常宁市农村信用社2002年底不良贷款占比为,2003年底不良贷款在上年底基础上绝对额压缩6478万元,比例下降,但仍然占贷款总额的,农业贷款、其他贷款占比较高,2002年占66%以上,2003年占44%以上。

(一)、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原因:

根据调查分析,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贷款受市场因素制约,影响正常回笼。常宁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以种植养殖占为主导地位,由于农户特别是一些大的种植户养殖户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自有资金不足,市场因素一旦出现风波,贷款就难以收回,形成呆滞。特别是前几年,常宁大力发展养猪事业,信用社扶持了一大批上规模的养殖户,搞养殖,由于当时全国牲猪养饲过热,供过于求,市场价格急剧下跌,所有养殖户亏本,养殖越多亏本越大,致使贷款大量沉淀。

2、行政干预信用社发放贷款,致使贷款形成呆滞。前些年,当地党提出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当地经济口号,大规模发展企业,搞岗山地开发,搞形象样板工程,对一项目评估论证不足,盲目上马,通过“协调会”形式,要求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因盲目开发,盲目上马,企业关停,有的还未建成就宣布倒闭,致使信用社发放的贷款收回无望。如松柏镇朱陂村一直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挂点单位,93年开始筹建冶炼厂,总投入200多万元,县委、县政府多次通过协调形式加压力,从松柏信用社贷款150万元,厂子建成后投资几天时间,亏损严重,被迫关停,信用社贷款长期挂帐,不能偿还。

3、财政困难,党政机关贷款难以收回。

截2004年9月底止,常宁市财政局以及各乡镇财政所和其他一些党政机关39个单位在信用社贷款余额达1930万元,其中常宁市财政局在联社营业部贷款595万元发工资,已形成呆滞多年。各乡镇财政所多年来在信用社贷款余额959万元,其用途发工资、上解农业税、修路等。目前乡镇财源紧张,不但老贷还款无望,还不时向信用社要求增加新的贷款。

4、企业破产改制,大量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1996年当时常宁市形成一股破产风,破掉银行信用社贷款实行所谓的轻装上阵。企业破产后,换一块牌子,原班人马继续经营。2003年以来,新一轮的破产改制风潮对信用社造成严重危害。原来企业生产经营本身不景气,贷款就大部分形成不良贷款,企业破产改制,使信用社贷款安全受到严重影响。截止2004年9月底止,因企业破产改制,使我市农村信用社万元贷款本息受损。

5、农村合作基金会归并不良贷款收回无 望,加重了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占比。1999年16个基金归并到农村信用社,归并贷款1186万元,已置换的贷款仍有780万元未收回,还有301万元贷款至今仍未置换。

6、党政干部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比重大。一些党政干部国家工作人员自借或帮他人借款,到2004年9月底止,已逾期或形成呆滞的676笔,金额747万元。信用观念淡薄,信用社多次催收效果甚微。

(二)、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降比对策

为了降低不良贷款占比,搞好农村信用社经营,要加大不良贷款管理清收力度,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落实责任到社到人,加强考核。对不良贷款联社确定一个总的降比目标任务和净压缩任务。联社将任务分配到信用社,信用社将任务落实到每个信贷员,按照百分制考核,降比清收任务占大头,按完成任务比例计分计算工资,加大员工工作压力。

2、成立专门的不良贷款清收管理机构,对不良贷款实施托管。对贷款实施分帐管理。

3、党政机关政法部门要出台一系列清欠措施,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政法部门要关心信用社的维权工作,要严厉打击恣意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的行为。对恶意逃债、赖债者,一经起诉到法院要一追到底,执行到位。对党政干部国家工作人员拖欠贷款由政府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实行停职、停工、停薪,不调动、不提拔、不评先政策,并视为下岗分流的主要对象,经委、组织部、监察局对其实行诫勉谈话,签订“军令状”,创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

4、对破产改制企业所欠贷款以及原农村合作基金会归并不良贷款实施剥离,由财政予以补贴。

5、对财政、党政机关贷款以及基金会,由上级财政予以拨款解决。

6、责任贷款落实追究制度,加强广大员工的责任感和清收力度。

三、维权现状与思考

(一)、维权工作现状及面临的种种困难

1、企业改制过程中的政府行政行为是农村信用社依法维权难以突破的一道屏障。2003年10月份常宁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企业改制办公室,公布改制企业中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整体出售企业一共有12家,共欠农村信用社贷款本金万元,结欠贷款利息万元,共计万元,企业出售后除缴纳养老保险金和安置职工外,债务清偿成为一句空话。例如常宁市穗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96年6月6日以厂房作抵押,向宜城信用社申请贷款85万元,现已累欠利息万元,共万元。该企业在此次改制中,整体出售给衡阳一个公司,出售价额300万元,安置职工500万元,该厂欠银行贷款1200万元,其他外债500万元,农村信用社向改制办申报债权,但改制办以企业职工安置无法解决,影响社会稳定为由,拒不偿还信用社贷款本息,使农村信用社依法维权步履艰难。

2、法院在处理改制企业案件时过于谨慎,是农村信用社依法维权无法左右的制约因素。我市实行企业改制是从1997年开始,常宁市城关、松柏、柏坊3个信用社在4个企业的万元贷款,因企业破产将无情破掉,贷款将成一张空白纸。常宁市氮肥厂破掉松柏农村信用社贷款万元,常宁市桐梓水泥厂破掉柏坊信用社贷款27万元,常宁针织厂破掉城关信用社贷款10万元,宜城社万元,联社营业部10万元。2003年常宁市政府正式成立了企业体制改革办公室,据了解企业改制是破产和整体拍卖两种形式,企业绝大部分是负债经营,在公布第一批改制企业中,有三个企业在我市3个信用社的万元贷款,受到损失,分文难收。目前,已经宣布破产的常宁市第一水泥厂,通过法院主持召开债权人会议,宣布所有银行债务清偿率为零。此厂破掉2个信用社共万元贷款本息,其中联社营业部万元,板桥信用社18万元。常宁市松柏木材公司已进入改制程序,实行政策性破产,该公司总资产为492万元,总负债达937万元,在松柏信用社贷款40万元,信用社依法起诉而法院却不予受理,一旦进入破产程序将血本无归。常宁市群英大厦在城关信用社贷款万元,随着群英大夏法人代表更换,新官不理旧帐,拒签贷款催收通知,现已超过诉讼时效,在今后改制过程中,信用社的贷款将损失贻尽。据调查统计,由于企业改制影响已确定全额损失的贷款本金万元,利息万元,共计万元,贷款本息将受到损失。

3、企业破产废债是企业改制争先恐后的内在动力。企业利用改制甩掉债务包袱后改头换面又正常生产和经营。原常宁县氮肥厂,成立于1970年,坐落在常宁松柏镇大渔湾,生产主导产品氮肥,企业性质属县办国有企业,开户银行工商银行水口山支行,该企业由于缺少流动资金,当时开户行水口山支行受信贷规模的控制,1993年8月27日由工商水口山支行担保,在松柏信用社贷款150万元,1994年2月3日、1995年12月20日用该厂房产抵押(未登记办理有关手续)分别借款30万元和万元,三次共计贷款万元。同时该厂95年8月2日又向宜城信用社(原城市信用社)用该厂房产作抵押贷款50万元,当年偿还部分贷款本金万元,下欠万元,1996年2月份该厂为逃废银行债务,以资不抵债为由,向常宁市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法院受理后,成立企业破产清算小组,宜城信用社贷款本金万元,松柏信用社本金万元,合计贷款本金万元及所欠利息清偿率为零。企业被法院宣布破产后,由市政府牵头,对氮肥厂进行资产重组,成立穗旺氨业有限公司。企业换壳换牌后,原套人员生产原产品。该企业破产一共破掉银行1270万元贷款和400多万元的其他债务。

4、企业改制对常宁市农村信用社造成的影响。由于企业改制行为不规范,改制的目的是减小政府压力和逃废债务,而不是通过改制促使企业重新发展,误导部分企业纷纷申请破产和其他形式的改制,导致镇村企业跟着申请破产改制,甩掉债权人的债务,严重影响企业信誉,产生负面效果。常宁市主要是城关、宜城、松柏、联社营业部、柏坊、官岭、宜潭、盐湖等8个信用社,由于企业贷款多,损失也就最大。目前决定改制和已经进入改制程序的企业114个,贷款万元,利息万元,可能全部受损。

(二)、维权思考与维权举措

农村信用社由于自身体制以及历史形成的种种原因,抗风险能力明显低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而企业改制已成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农村信用社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如何在法制和行政都不利于农村信用社维权的现实情况下做好维权工作值得深思。

1、以农村信用社对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为主题积极鼓与呼,引起地方政府以及高层的关注,农村信用联社应成立维权领导小组,联社主任亲自挂帅,信贷、资产保全、保卫、会计、办公室等部门抽调专人负责维权工作,及时了解企业改制动态,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争取党政及职能部门的支持。

2、以积极的思想和不卑不亢的态度以及灵活的措施做好维权工作,既要顾全大局,又要不折不扣地维护农村信用社的利益,在灵活变通、加强协调还不能维护农村信用社债权的情况下必须坚持依法维权的道路,并尽可能的赶在企业改制前落实相关措施,以力挽狂澜,有效保护农村信用社债权不受损失。

深化改革督察报告范文 第五篇

一、国有林场基本情况

***林场是***县仅有的一处国有林场,始建于1959年,位于鲁西南黄泛平原,是风沙危害严重地区,自然灾害较频繁。林场总面积214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146公顷,活立木蓄积量为5000立方米,属特用型生态公益林场。主要是由白榆、刺槐、毛白杨、黑杨等一大批优良树种汇集形成的特种用途林,林场的存在与发展对保证树种遗传改良的可持续性,维护树种和遗传的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于树种开发,提高绿化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截止到2002年底,林场在职职工32人,离退休职工16人,总人口170人。

其中管理人员4人,后勤人员4人,林业生产职工24人;有技术职称的职工7人;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5人,初小学历的27人。在职职工全部参加了养老保险。林场目前有房屋总面积2000平方米,电力设施落后,全场没有柏油路面,农机具严重老化,个别设备已经瘫痪,缺少通讯工具。84年以来,因地方财政紧缺,林场改为事业单位,实行企业管理,自收自支。近几年来,随着公益型特种用途林建设的步伐加快,目前公益林已占全场林地总面积的80%,场内原从事其它经营的土地逐年减少,很难开展多种经营,没有稳定收入,加之实行分类经营后应给予的政策性补贴没有到位,更增加了林场开展正常经营活动的难度。

目前,职工年工资总额为26万元,实发13万元。林场固定资产现值160万元,债务余额50万元。在林场生产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各级干部职工同心协力,连续两期完成了部、省下达的良种基地建设任务,取得了13项科研成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1998年被划定为特用型生态公益林场。

二、制约国有林场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1、***林场位于***县西南部,靠近边界,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又属于黄泛区,立地条件差,林地盐碱低洼,生产力低下,发展门路窄,难以找到合适的经营项目,不能形成规模项目,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由于经济困难,房屋年久失修,无力建造新房,电力设施不能配套,没有林场公路,交通极不便利,下雨天无法进行生产,通讯工具、农机具得不到配备更新。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林场的发展,完全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

2、机制僵化。分配制度不完善,不同岗位间、同岗位间,的质和量与职工的收益挂钩不直接,职工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出来。没有形成较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没能充分发挥职工的劳动潜能,过多地强化了壮大国有经济成分,忽视了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国有资产闲置,造成浪费。

3、国有林场的包袱重。林场总面积有214公顷,可用林地有160余公顷,特用型生态公益林占130余公顷,多数是汇集的良种基因,基本没有可采伐利用的林地资源,剩余的30余公顷土地,虽然林场配备了有能力、有管理经验的领导集体,但因剩余土地太少,无法开展大规模的多种经营项目,只能进行小面积单一的育苗,来维持林场的生产经营。

加之多年来林场一直负债经营,离退休人员多,成为了林场的一项沉重负担。

4、林业政策发展滞后。***县***林场属特用型生态公益林场,国有林场分类经营政策没有落实,相应的专项资金和差补费没有到位,县财政困难,97年以来,也没有资金或具体措施进行脱贫扶持,而且林场在生产经营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每年还要拿出大量资金用于特用型生态公益林的培育和管护,直接影响到对发展其它多种经营的投入,使林场陷入恶性循环中,无法进行有规模、有秩序的生产经营活动,严重影响了林场的发展。

三、深化改革,加快国有林场发展的主要措施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林场发展。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加强思想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林场职工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增强林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经常聘用专家来单位讲课,选派优秀人员到外地学习,提高干部职工的技术水平。积极和大专院校、科研部门联姻,引进智力和技术,依靠科技,增加效益。进一步完善以岗位生产责任制___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不同岗位的目标管理体系和监督考核办法,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2、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国有林场的投入。投入不足是制约国有林场经济发展的瓶颈。要重点投资建设国有林场的基础设施,大力改善营林生产条件和职工生活条件,使国有林场路、水、电、通讯等设施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同时,加大扶持国有林场发展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项目力度,以此带动林场每家每户的大发展,努力促进国有林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

3、优化国有林场外部环境。一要切实维护国有林场的合法权益。依法严肃查处各类侵犯国有林场合法权益的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打击一起,决不姑息,绝不能让侵犯国有林场合法权益者逍遥法外。二要改善国有林场周边环境。要以政令形式发布通告,严禁周边乡(镇)、村及有关部门巧立名目向国有林场乱摊派、乱集资或卡、拿、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国有林场发展的周边环境。三要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国有林场在没有实现脱贫解困之前,建议政府应对其实行免税政策。

4、加快国有林场分类经营和管理。***林场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实行事业管理。要尽快落实林场分类经营政策,及时落实相应的专项资金和差补费。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积极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强特用型生态公益林的培育和管护,建立健全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列入公共财政预算。

5、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国有林场不可能实现加快发展的目标。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国有林场领导班子建设,把一批市场经济意识强、具有开拓精神,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干部和骨干选拔充实到国有林场的班子中去。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振奋精神,爱场如家,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顽强拼搏,加快发展。

深化改革督察报告范文 第六篇

一、国有林场基本情况

_____林场是_____县仅有的一处国有林场,始建于1959年,位于鲁西南黄泛平原,是风沙危害严重地区,自然灾害较频繁。林场总面积214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146公顷,活立木蓄积量为5000立方米,属特用型生态公益林场。主要是由白榆、刺槐、毛白杨、黑杨等一大批优良树种汇集形成的特种用途林,林场的存在与发展对保证树种遗传改良的可持续性,维护树种和遗传的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于树种开发,提高绿化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截止到2002年底,林场在职职工32人,离退休职工16人,总人口170人。其中管理人员4人,后勤人员4人,林业生产职工24人;有技术职称的职工7人;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5人,初小学历的27人。在职职工全部参加了养老保险。林场目前有房屋总面积2000平方米,电力设施落后,全场没有柏油路面,农机具严重老化,个别设备已经瘫痪,缺少通讯工具。84年以来,因地方财政紧缺,林场改为事业单位,实行企业管理,自收自支。近几年来,随着公益型特种用途林建设的步伐加快,目前公益林已占全场林地总面积的80%,场内原从事其它经营的土地逐年减少,很难开展多种经营,没有稳定收入,加之实行分类经营后应给予的政策性补贴没有到位,更增加了林场开展正常经营活动的难度。目前,职工年工资总额为26万元,实发13万元。林场固定资产现值160万元,债务余额50万元。在林场生产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各级干部职工同心协力,连续两期完成了部、省下达的良种基地建设任务,取得了13项科研成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1998年被划定为特用型生态公益林场。

二、制约国有林场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1、_____林场位于_____县西南部,靠近边界,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又属于黄泛区,立地条件差,林地盐碱低洼,生产力低下,发展门路窄,难以找到合适的经营项目,不能形成规模项目,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由于经济困难,房屋年久失修,无力建造新房,电力设施不能配套,没有林场公路,交通极不便利,下雨天无法进行生产,通讯工具、农机具得不到配备更新。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林场的发展,完全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

2、机制僵化。分配制度不完善,不同岗位间、同岗位间,工作的质和量与职工的收益挂钩不直接,职工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出来。没有形成较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没能充分发挥职工的劳动潜能,过多地强化了壮大国有经济成分,忽视了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国有资产闲置,造成浪费。

3、国有林场的包袱重。林场总面积有214公顷,可用林地有160余公顷,特用型生态公益林占130余公顷,多数是汇集的良种基因,基本没有可采伐利用的林地资源,剩余的30余公顷土地,虽然林场配备了有能力、有管理经验的领导集体,但因剩余土地太少,无法开展大规模的多种经营项目,只能进行小面积单一的育苗,来维持林场的生产经营。

加之多年来林场一直负债经营,离退休人员多,成为了林场的一项沉重负担。

4、林业政策发展滞后。_____县_____林场属特用型生态公益林场,国有林场分类经营政策没有落实,相应的专项资金和差补费没有到位,县财政困难,97年以来,也没有资金或具体措施进行脱贫扶持,而且林场在生产经营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每年还要拿出大量资金用于特用型生态公益林的培育和管护,直接影响到对发展其它多种经营的投入,使林场陷入恶性循环中,无法进行有规模、有秩序的生产经营活动,严重影响了林场的发展。

三、深化改革,加快国有林场发展的主要措施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林场发展。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加强思想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林场职工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增强林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经常聘用专家来单位讲课,选派优秀人员到外地学习,提高干部职工的技术水平。积极和大专院校、科研部门联姻,引进智力和技术,依靠科技,增加效益。进一步完善以岗位生产责任制___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不同岗位的目标管理体系和监督考核办法,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2、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国有林场的投入。投入不足是制约国有林场经济发展的瓶颈。要重点投资建设国有林场的基础设施,大力改善营林生产条件和职工生活条件,使国有林场路、水、电、通讯等设施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同时,加大扶持国有林场发展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项目力度,以此带动林场每家每户的大发展,努力促进国有林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

3、优化国有林场外部环境。一要切实维护国有林场的合法权益。依法严肃查处各类侵犯国有林场合法权益的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打击一起,决不姑息,绝不能让侵犯国有林场合法权益者逍遥法外。二要改善国有林场周边环境。要以政令形式发布通告,严禁周边乡(镇)、村及有关部门巧立名目向国有林场乱摊派、乱集资或卡、拿、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国有林场发展的周边环境。三要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国有林场在没有实现脱贫解困之前,建议政府应对其实行免税政策。

4、加快国有林场分类经营和管理。_____林场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实行事业管理。要尽快落实林场分类经营政策,及时落实相应的专项资金和差补费。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积极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强特用型生态公益林的培育和管护,建立健全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列入公共财政预算。

5、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国有林场不可能实现加快发展的目标。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国有林场领导班子建设,把一批市场经济意识强、具有开拓精神,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干部和骨干选拔充实到国有林场的班子中去。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振奋精神,爱场如家,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顽强拼搏,加快发展。

深化改革督察报告范文 第七篇

一、督查基本情况

10月9日至10日,市委抽调人员组成5个督查组,通过“听、查、看”的方式,对全市22个镇、3个街道办、34个市直部门党校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办学设施、教学管理、“三库一地”建设、工作效果和经验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督查。从督查的情况看,相对较好的单位有北流镇、隆盛镇、大坡外镇、民乐镇、新圩镇、塘岸镇、西埌镇、民安镇、新荣镇、清水口镇、大里镇、白马镇、扶新镇、大伦镇、六靖镇、石窝镇、山围镇和农业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司法局、陵城街道工委。具体情况如下:

1、组织领导比较到位。绝大多数镇党委(街道工委)、部门党组织能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党校改革工作,成立了由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担任的领导机构,落实了分管领导负责,建立改革工作机制并落实工作人员,制订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并按改革要求修订党校的培训计划。一些乡镇的领导能亲自为培训班学员上党课,部分镇和部门能投入一定的经费用于完善党校基础设施、改善办学条件等改革工作上。如隆盛镇党委投入了2万多元,购置了多媒体设备,提高了镇党校的办学水平。北流镇党校教室的布置比较完善。

二、存在问题

1、个别单位领导对党校改革工作重视不够。

2、改革工作进展不够平衡。

3、“三库一地”建设不够完善。

4、个别单位未能按党校改革要求办班。

5、人员和经费落实不够到位。

6、资料的收集归档不够规范和完善。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领导到位。各镇(街道)、市直有关部门要深化对党校改革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把党校改革列入当前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摆到突出位置来抓。

深化改革督察报告范文 第八篇

一、我县供销社系统的基本状况

二、我县供销社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4、农资储备与督查工作问题。作为农业大县,农资储备与督查工作显得非常重要,它是服务好“三农”的一项长期性工作,加强农资督查是保障农资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严重制约我县的农资储备与督查工作,使我县的农资储备与督查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建议政府将农资的贴息与督查经费纳入年度县级财政预算。

三、关于我县供销社今后改革与发展的建议

2、要注重基础建设。按照强化管理的要求,要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推行量化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促进社机关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使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攀上新高度。建议学习借鉴毗邻单位考核好的经验与做法,在现有基础上,探索构建既有定性指标,更要有定量指标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充分发挥考核的奖惩作用,调动各方面工作积极性。

3、要高度注重班子建设。不断推进班子建设,创造必要的条件,建立严格的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重点工作机制。通过班子建设的加强,为系统队伍建设提供更为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4、特别注重基层组织建设。注重体制创新,注重上下协调配合,注重全员素质的提高。要认真总结非公有制经济创建经验,抓典型,树标兵,在与供销系统工作有关联的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等社会组织中加强党建工作,使创建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再上新台阶。

5、大力推进文明建设。发展壮大供销事业必须注重文明建设和管理水平提高,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扎实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再创新形象,增强凝聚力。要以文化建设为载体,以提高人的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核心,形成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保持一个共同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同心协力朝同一个目标努力。要坚持知与行的统一,通过创建形成动力,通过动力化作行动,促进供销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6、要把人才兴社战略作为供销社繁荣振兴的支撑点。一是要稳定队伍。首先,要想办法解决好县联社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会造成人才流失,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县社要积极向县委、政府反应,以增加行政工勤人员编制或其他方式争取尽早解决职工身份问题。其次,要不断完善基层工作人员的奖励机制,调动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二是要搞好培训。县联社要重点加强对业务骨干的培训,以提高全社干部职工队伍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7、要继续争取舆论上和政策上的支持。供销社是弱势部门,争取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是促进供销合作社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县社和各基层社都要把营造政策环境作为供销社改革发展的突破点。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综合反映全系统专业社和村级社建设的整体面貌,大张旗鼓地开展合格社授牌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要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争取政府的扶持政策。全社职工要共同努力,在资金、政策支持上有所突破,解决供销社长期以来没有直接支持的问题。一是搞好协调,争取支持。各级供销社都要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在资金、税收、土地、金融、职工医疗养老等方面应给予政策扶持,创造有利于供销社发展的良好环境。特别是要有项目意识,以项目争取政策、资金支持。二是奋发有为,赢得支持。供销社在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中只有找准定位,不等不靠,主动出击,搞好服务,有所作为,才能赢得党委政府的支持。三是统筹兼顾,重点支持。县社要为基层社做好服务,在为基层社积极争取政策、争取项目的同时,努力为基层供销社的改革发展、实现“二次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深化改革督察报告范文 第九篇

乡镇全面深化改革总结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求真务实,奋发进取,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全镇综合经济实力稳步增长,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增高,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呈现出健康发展的好势头。

一、改革进展情况

(一)建章立制

立足当前,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和督促制度,以制度机制固化建设成果。

1、深化干部考核制度改革。

全面推行干部职工考核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年度工作实绩考核、动态跟踪管理考核、民主测评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完善考核方式,形成了以科学发展为中心,以整饬作风为手段、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评价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一是不断完善考勤制度,严肃上班纪律。制定并出台《霞寨镇干部职工绩效管理考核办法》,明确规范上下班纪律、请销假制度。每周定期抽查到岗情况,每月初通报上月出勤情况。考勤情况与绩效工资等福利挂钩,年终汇总的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同时建立镇纪委、监察室巡查制度,严禁上班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集中整治慵、懒、散现象,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加大违纪处罚力度。对违反机关效能建设和作风建设有关规定的干部职工,先教育,后惩处。对违反上班纪律、违反八项规定等干部,情节较轻者责令其作出书面检讨,情节较重者扣除当年度绩效奖金并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上报县有关部门处理。

三是坚决制止“走读”现象,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要求干部认真领会制度精神,严格约束自己,至少利用3个晚上下村了解村情。

2、深化便民服务制度改革。

目前,我镇已在27个村居全部建立村级便民服务点,逐步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打造一支为民服务队。

一是实行定岗定责制。各窗口单位固定人员值班,细化责任范围,突出各窗口单位效能建设主体责任,责任到人,进一步加强了窗口干部管理,转变了干部作风,提高服务群众的效率。

深化改革督察报告范文 第十篇

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汇报材料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和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着力发挥统筹协调、具体指导、督查调度、评估考核的职能作用,有效推动各项改革深入开展。

一、加强领导,认真谋划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工作

机构建设情况。**委组建成立了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书记兼任,副组长由县委副书记兼任。小组对应上级相关领域下设6个专项小组,专项小组组长由县委常委兼任,专项小组配备联络员,由科级干部担任。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常设性机构设在县委办公室,与县委办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工作运转情况。在工作过程中突出抓好“领导小组组长、专项小组组长、改革办主任”三个关键和分管领导、部门一把手“两个基本”组织资源,健全完善领导小组会议、改革办主任会议、联络员会议、专题协调会议、专题研讨会议等会议制度,两年来,共召开领导小组会议12次、专项小组会议30次、办公室主任会议20次、联络员会议15次。6个 专项小组设立了常务副组长,配备了办公室主任和专职工作人员。各牵头部门明确了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

细化实化全面深化改革举措。一是形成了改革动态管理机制,建立了改革总台账、年度任务台账、试点台账、自选试点台账、改革成效评估“五本台账”,确保改革任务按台账落到实处。二是认真落实“五个一”工作制度,各涉改单位每半月向专项小组和改革办汇报一次任务进展情况,专项小组和改革办对涉改单位进行一次督查,专项小组和改革办每季度召开一次改革分析会,专项小组、改革办和涉改单位半年总结一次改革任务完成情况,年底由专项小组、改革办向领导小组进行述职汇报。三是形成信息报送机制,已印发《领导专报》4期、《改革快讯》20期,上报改革信息38篇、典型材料5篇。四是建立了宣传工作制度,在***电视台、今日***、***手机报开通了改革工作宣传专栏,刊播了2期《改革工作面对面》,制作了村级内置金融服务试点、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和建立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专题片,市宣传部对我县公立医院改革工作进行了典型宣传报道。在《今日***》、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开辟了改革专栏,启用了“改革微视点”微信公众号,形成了关心改革、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二、强化责任,扎实稳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

xxxxxx强调,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试点能否迈开步子、趟出路子,直接关系改革成效。自XX年以来,准县共承担了上级改革试点任务,其中,国家级试点2项,**级试点项,市级试点。在推进试点任务时,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1.深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制定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全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取消了4所公立医院行政级别;实行“先看病、后付费”制度;所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全部药物零差率销售;建立了公立医院经费补偿的长效机制,破除了“以药补医”机制;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县乡村三级卫生医疗机构推行总额付费,在原22个病种实行定额付费的基础上扩大到现在的24个病种;认真落实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规范了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院长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向4所公立医院委派了总会计师。

3.深入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国建企管、乡管、村管和企建企管四种模式,对全县范围内的小型水库、水保骨干坝和淤地坝等颁发了1088份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证书。明晰了产权,降低了管护成本,库坝使用、建设、管护、运营进一步规范。

4.深入推进苏木乡镇街道纪检监察组织领导改革。全县9个苏木乡镇和4个街道已全部实现纪检书记、副书记单设,配备纪检专职干部33人,推动聚焦主业主责,实行监督执纪问责,实现了“三转”。稳步推进纪委派驻机构全覆盖工作,采取单独派驻和综合派驻相结合的方式,县纪委向全县党政机关派驻纪检组20个,配备乡科级纪检组长22人、纪检干部43人,实现县党政机关派驻监督全覆盖。159个嘎查村、23个社区选举产生了村民监督委员会。

5.深入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全面启动。编制完成《**多规融合总体发展规划》,完成了资料的GIS化转换、数据上图、图块叠加工作,“全县一张图”工作完成了“多规合一”控制线规划图等12张初步成果图和“两规”建设用地 差异分析图等10张规划分析图。完成“多规合一”数据共享平台设计方案,正在进行前期建设工作。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深化改革督察报告范文 第十一篇

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按照《××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方案》(*林改办[2006]5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开展林改工作实际情况,我们认真开展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林改开展情况

××县地处江西省南部,全县有18个乡镇,159个行政村,183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万人,总户数万户。全县国土总面积万亩,林业用地面积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国家重点公益林区划面积万亩,占林地面积的,果业山地面积万亩,占林地面积的,森林活立木蓄积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

林改前,全县林地中,国有林地面积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集体统一经营面积万亩(已流转集体山林面积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自留山面积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责任山面积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

2005年7月以来,我县根据省、市统一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县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开展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规范流转、放活经营”为主要内容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至2006年3月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县完成深化改革面积288万亩,占应改革面积的96%;已明晰产权面积288万亩,占应明晰产权面积的96%;完成区划面积万亩,占应登记面积的;完成林权登记面积288万亩,占应登记面积的96%;经自查评定,分山到户率达到;分户登记率达到;纠纷调处率达到;群众满意率达到95%。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开展得到了广大林农群众的衷心拥护,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实现了“还权于民、还利于民、聚力于民”和“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社会增效”的良好局面,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为促进林农受益、税费减轻、权属明晰、经营放活、流转规范、林区稳定的大好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自查分析评价

从自查情况来看,我县村组林改操作规范,全县不合理收费项目全面取消,木竹采伐指标公示制度得到落实,垄断经营和区域封锁已经打破,林业部门行政经费已纳入财政预算,未发生森林资源重大案件,林区秩序良好,综合评价定为合格。

具体分析评价如下:

(一)组织领导

建立机制,形成合力,坚持把“县、乡、村三级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贯穿于林改全过程,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全民配合抓林改的局面。县一级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总督查,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副县长××为副组长的林改领导小组,从县林业、财政、、档案、xxx、国土、监察、政法等单位抽调12名同志成立林改办,下设接待、政策宣传、业务指导、维护稳定等四个工作组;并于2005年7月4日召开了全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动员大会,建立了各项制度,层层落实责任,由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了责任状;乡镇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和挂点干部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到底”的工作责任制,并召开了相应的动员大会,成立了机构、落实了专职人员,村、组及时召开了干部大会、党员会、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组建了驻村工作组,并制定了改革方案,经县人民政府批复实施。

林改工作开展以来,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林改工作,多次实地进行调研,发现和解决林改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2005年6月21日-23日县委书记××分别到××、××*、××等乡镇,深入农户和山头对集体山林流转开发果业如何确权发证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县长××经常听取林改工作汇报,重大问题亲自决策。2005年9月5日,省林业厅厅长××*在我县调研林改工作时,对我县在林改工作中正确处理好与果业发展、矿业资源开发、国有林场和招商引资等“四大关系”的工作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二)宣传发动

我县林改宣传主要采取发放公开信、组织宣传小分队、张贴宣传标语、制作宣传条幅、书写固定宣传牌、编印林改简报、编制林改资料汇编、开办林改电视专栏、出动宣传车等形式。各乡镇、村、组按照要求书写、张贴标语5695条,制作宣传条幅80余幅,发放林改公开信万份,确保了发放到每户林农家中,县电视台开办了林改专栏,每周播出1期,县林改办编印了林改简报12期,组建林改文艺演出小分队深入乡、村巡回宣传18次。

(三)明晰产权

针对我县林业“三定”时期确权情况,我县以明晰产权为重点,稳定山林权属。一是做到“三结合”。把村组方案、调查摸底、一榜公示有机结合,把调查摸底的内容即调查面积、数据、林权证扩充到调动群众参与林改的积极性上来。根据调查摸底情况制订符合政策、内容详实,具操作性的村组林改实施方案,村级方案坚持了“四个原则”落实自留山、责任山,并将部分集体山林落实到农户个人经营,明确利益分配,确保了70%收入分配到户。二是严格“两个三分之二”和“四签两不准”。村级林改实施方案由村委会集中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经“两个三分之二”即“参加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人数必须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三分之二,表决票通过票数必须达到应参加会议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票决通过方案,并坚持“四签两不准”进行表决,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查、县林业改革领导小组审核,经县人民政府批复实施。三是统一印制了合同文本,补充完善了林地流转承包合同,国有山林权属明晰并稳定。四是实行“两必须”。在村委会设立公示栏,必须对《林权现状登记表》和《插花山登记表》进行为期七天的一榜公示,必须对公示内容进行拍照存档。五是把握“两个是否”。公示的内容是否有异议和争议,无异议和争议的进入外业勘界勾图,有争议的暂缓勾图,待争议调处解决后进入勾图;村级方案是否公开、公平、公正。六是明确“三个重点”。明确分山到户率、分户登记率均达到80%以上,要求外业勾图人员在勘界勾图中做到勾绘宗地界线准确,能分户登记的分户登记;明确林权登记申请表填写无误,对申请表地填写存在缺、漏项情况的现象进行补课,做到操作规范,内容全面、详实,明确图、表、机、地一致。七是建立了林权打印、发证、档案室,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健全了工作制度。七是培训了专职林权登记、打印、档案管理人员,确保了林权打印规范,档案保管完整、安全。

(四)减轻税费

一是我县全面取消了县、乡、村组所有不合理收费项目,取消木竹农业特产税,调整了育林基金平均计费价格,对林农自产自销木竹所得收入依法免征增值税,暂免个人所得税。二是建立健全了林农负担监测、举报、案件查处等各项制度,对涉林收费项目及标准进行了全面清理,并在办证大厅、县有线电视台林改专栏、乡村公示牌上公布。三是由林业部门定期木竹市场行情,确保了林农通过林业税费改革得到实惠和好处。

(五)放活经营

我县从2005年起,木竹计划分配实行自主申请制、分配公示制。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林业工作站根据县林业局下达的计划,实地审核林木所有者上报的林木采伐计划申请,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在乡镇公共场所醒目位置张榜公示7日无异议后,由属地林业工作站依据申请和林木采伐作业设计书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到林农手中。

为放活木竹流通环节,我县出台了相关文件,对打破木竹垄断经营和区域封锁做出了规定,对商品材实行全面放开,对以前乡镇制订的限制林权所有者自主经营的政策措施,坚决予以取消,允许林农自主销售木竹及其产品,并定期向林农木竹收购指导价,取消中间环节,实行产销见面,价格随行就市,并向社会公布了举报电话(电话号码:××××××××),切实保护了林农的合法权益,林农收益进一步提高。仅以12㎝的杉条木收购价格为例,林改前每立方米在140-180元,现在产地交货价格上涨到300元*立方米,使林农直接获利120-160元。

(六)规范流转

为保护林农的利益,规范山林流转,县政府下发专门文件规定对林改期间暂停集体和国有林场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流转(*府办字[2005]85号文);对已经流转但手续不完备的,要依法补充完善合同,对林改前已经流转的山林采取协商让利为主完善或补充了合同,充分尊重了承包经营者的主体地位。

我县已着手筹建林地林权交易中心和森林资源评估中心,在明晰以后,将根据《××省森林资源转让条例》,充分尊重承包经营者的主体地位,凡自愿流转的,都依法签订流转合同,办理林权变更手续。

(七)配套改革

针对林改后林业主管部门收入下降,财政收入减少的实际状况,我县坚持一手抓林改工作的推进,一手抓配套政策的完善。一是稳定和加强林业队伍建设。按照省委19号文件的要求,一方面加强了林业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县森林公安分局、林政管理稽查大队从林区秩序稳定出发,整合执法力量,提高执法水平,森林公安已纳入公安专项编制,森林派出所升格为副科级单位,县森林公安分局局长进入林业局党委担任党委成员;我县还将充实林业执法力量,为林改后的林区稳定保驾护航。另一方面,按照政企政事分开的原则,减人减事减开支,做到该保的坚决保住,该放的全面放开,确保林业部门的正常运转,解决了县局机关、林管站、检查站、森林公安计233人的编制、经费问题,并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二是转移支付资金拨付到位。上级拨付给我县的转移支付资金共476万元,其中县林业系统23万元,各乡镇、村453万元,县财政已于2005年12月31日将资金拨付到所在乡镇,确保了各乡村的正常运转。三是加快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抓好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我县正在积极探索建立林地林权交易中心和森林资源评估中心,把“中心”建设成既执行法律法规赋予的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又能为林农(企业)提供交易技术服务的服务中心,使其在工作中既能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又能安置林改后的行政事业分流人员,创造经济效益。同时,赋予中心包括产权交易、造林(采伐)设计服务、木材检验服务等职能。四是倾斜安排木材生产计划指标,2005年县林业局对自留山审批采伐优先安排,同时对林改认真彻底、进度较快、产权明晰的村也予以重点倾斜,认真落实政策取信于民,让林农真实感受到林改带来的政策实惠,有效巩固了改革成果,促进了改革进度。

(八)林区稳定

县林改办专门成立接待组,安排专人接待群众来电、来信、来访,做好了详细的记录。对疑难问题,县林改办组织专门人员开展专题调研,所有已调处的山林权属争议全部签订了调处协议,建立了山林权属纠纷台帐。林改期间,全县没有发生乱砍滥伐、纠纷械斗、森林火灾等重大案件,林区社会秩序良好有序。本次林改,全县共发生各类纠纷争议463起,面积102441亩,已调处374起,面积82052亩,面积调处率达。

(九)群众满意

通过实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活林业经营机制,我县乡村林改成效逐步显现。一是增强了林农发展的信心。通过落实自留山政策和“谁造谁有”政策,明晰产权,签订合同,发(换)林权证,实现“耕者有其山”,让群众吃下了“定心丸”,保障了林农的合法权益,增强了他们发展林业的信心,加大了对林业的投入。如:高云山乡铁丰村村民陈时民承包经营毛竹林1200多亩,当年投入6万元进行垦复扩鞭,年收入可达10万元。新龙乡小孔田村村民唐文春林改确权后,投资5万元营造300亩杉树林,预计10年后年收入可达12万多元。2006年春季,我县非公有制造林面积达到11058亩,比上年增长220%。二是促进了村集体和林农增收。通过实施林改,落实集体山林承包、租赁和转让,盘活了集体山林资产,实现了村级财务和林农两增收。如:新龙乡圩岗村本次林改对组内村民联户经营的350亩杉树林进行公开招投标转让,收入达68余万元,除预留公益基金和林业再生产资金10万元外,其余按全组联户承包人口进行兑现分红,每个人口平均分红近2000元,同时对这部分山林的采伐迹地事先分解到户,落实迹地更新造林,确保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版石镇红光村原有一片毛竹山300亩,多年来责权利不明、经营粗放、经济效益差,林改后由杜美恒承包经营,建立200亩高标准毛竹示范林,除每年上交村集体万元,个人年纯收入2万余元,实现集体个人双增收。

(十)做法经验

1、创新勘界勾图工作方式。外业勘界勾图人员紧缺是我县明晰产权最大的困难。为解决工作量大与技术人员少的矛盾,我县在加强培训,增加技术人员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工作方式,合理调度,使有限的技术人员最大效能地发挥作用。一是采取“歼灭战”和“阵地战”相结合工作战术,根据调查摸底进展情况,对进度较快、先期完成调查摸底、具备外业勘界勾图条件的村组,集中全县所有勾图人员,实行打“歼灭战”的办法。待全县所有村完成调查摸底后,再将人员分散到剩余村,实行人员包干“阵地战”。二是实行后勤保障线与业务技术线“4+1”模式,明确乡村林改干部与勾图人员职责分工,驻村林改工作组负责摸清林权现状,组织群众实地指界,解决矛盾纠纷,提供后勤服务;勘界勾图人员负责外业勘界勾图填表和资料整理,提供技术保障,对面积小、宗数少、人口多,在图纸上难以勾绘的,我们通过实行联户绘制示意图,分户编号发证的办法,加快进度。三是对外业勘界勾图人员从勘界勾图、资料整理、资料录入到填证发证实行质量终身制。

2、正确处理林改与“四大”关系。在整个林改进程中,我县特别注重处理好林改与果业发展、矿业资源开发、国有林场和招商引资四者间的关系。我们的做法得到省林业厅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在全省××林改座谈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三、主要做法

在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中,我们主要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调查,夯实基础

全省林改动员大会后,我们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由县里组织工作组,县领导亲自带队,抽调了24人组成6个调查组通过走访农户、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林农意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重点是对果业开况进行调查,全县万亩果业情况为,按山林分:国营山场开发面积万亩,集体山场开发面积万亩,自留山开发面积万亩;按开发主体分:外商和干部职工开发面积万亩,占全县果业开发面积的17%,农民自行开发面积万亩,占全县果业开发面积的83%。针对集体山林流转开发多、农户自留山责任山流转复杂的实际,对外商承包开发果业的集体林,集中统一规划流转开发果业的自留山、责任山如何确权发证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制订了具体的措施和办法,最终明确了发证对象,使这一疑难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二)建立机制,强化责任

为确保林改顺利开展,我县在林改开展过程逐步建立了各种工作机制,大大增强了各级领导和林改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是建立林改组织机制。县委、县政府组建了由县四套班子领导和县直各有关单位领导为成员的林改督查组;组建了从全县有关单位抽调的63名作风优良、工作能力强的技术骨干组成的县林改办;乡镇成立了林改领导小组和设置了林改办,村、组通过民推公选,分别成立了村林改工作小组和组林改办事组,做到机构齐全、职责明确,领导上有人抓,工作上有督促,切实加强了各级领导干部对林改工作的领导。二是建立了目标考核制度。县、乡、村、组层层签订了林改工作责任书,明确了第一责任人和主要责任人,并将工作成效与年终考核相挂钩。三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以县纪委的名义下发了《××*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对在林改过程中不认真执行政策,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必须按相关纪律坚决查处;尤其是不认真执行“两取消、两调整、一规范”政策的行为,实行县直接划拨违规收费,依法、依纪、依规严肃查处。四是建立经费保障制度。县财政在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本着从紧、节约、实事求是的原则,安排了105万元林改专项资金,从而保障了林改经费和物资双到位。

(三)广泛宣传,全民参与

为把林改政策落到实处,我县把宣传工作作为基础性的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向全县的农民朋友印发了万份《致全县林农朋友的一封公开信》;二是在县有线电视台设立了“领导谈林改”、“林改知识每日一题”等林改宣传专栏节目;三是编印了一份林改简报,一本林改宣传册,设立了乡村一个宣传栏,启动了一辆宣传车,一个宣讲队,一个文艺节目等“十个一”宣传活动。通过深入宣传,改变了果农认为果园内无林木资源砍伐,不需进行林改,有无确权发证没有关系的错误认识,在全县上下形成个个议林改、人人参与林改的浓厚氛围。

(四)强化培训,确保质量

加强业务培训,组建一支精通政策和业务的队伍是林改的重要保障。为此,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提高林改队伍的技术水平。一是组织技术骨干外出到省、市林改试点县和先进兄弟市、县学习取经。二是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观摩等形式,在短时间内培训出了一支懂政策、通业务、能干事的林改队伍。三是组织全县林改技术人员进行实地大练兵,以果业开发重点乡新龙乡为培训基地,从勘界、勾图到填表等一系列操作程序进行现场培训,一边练兵,一边勘界勾图。如该乡长坜村山林面积有4115亩,果业开发面积达3375亩,占山地面积的82%,户户都开了果业,山地流转面积达2140亩,驻该村技术人员针对户均面积数小、宗地数多,在地形图上难以进行勾绘,采用罗盘仪进行实地测量面积,然后在示意图上描述四至界址,有效地确保了质量。通过实地大练兵,在避免林改重复操作、多次修改、少走弯路的同时,既集中时间完成了新龙乡的勾图勘界工作,又锻炼了队伍,加快了进度,全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五)强化督查,确保进度

强化检查督查,进度服从质量,质量与进度互相促进,是我县在林改中一贯坚持的原则。一是对林改工作人员制定了管理、奖惩制度,对外业勘界技术人员,制定了操作、质检等一整套管理办法。二是为掌握和加快进度,实行了外业进度三日一报制度。三是全县组建了18个督查组、4个质检组,定期不定期地到各乡镇督查指导林改工作,对外业勘界质量进行全面检查监督,找出差距、出谋划策,有力地促进了林改工作。四是召开林改调度会,树先进典型,鞭策后进,给各乡镇加压鼓劲,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促进作用。

(六)把握重点,以民为本

改革中我县始终以群众“愿意不愿意、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衡量改革质量的标准,在制定村级林改方案时紧紧抓住这条标准,对方案制定的政策、原则、内容、分配和程序上进行认真指导,做到体现民意,谋求民利,符合民心。

一是在方案制定的政策上,根据现行的林业产权制定改革政策为构架,依照《森林法》、《农村土地承包法》以及有关法律和政策,注重尊重历史,保持林业政策的连续性,注重把政策与各地村情民情的实际相结合,把部分对林改政策理解不到位、对林改政策有偏见的林农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19号文件所规定的改革政策上来。

二是在方案制定的原则上,以“山上要绿起来,林业要活起来、林农要富起来、生态要好起来”为准绳,以改革为手段,明晰产权,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林业产权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林农和社会各界,以各种形式合理开发利用山地资源,提高林农收入,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是在方案确定的内容上,按照政策规定的范围,让群众充分酝酿讨论,自主选择改革的形式和经营模式,保证农民有必要的生产资料,解决林农就业和持续增收问题。如:新龙乡坪岗村现有林地面积亩,由于林业“三定”时期没有划分自留山,现有山林一直由村集体统一经营,在此次林改中,通过深入宣传发动,林农熟悉和掌握了林改的方针政策,纷纷要求重划自留山,经村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将村里现有的亩林地按原林业“三定”时期划分自留山的标准均山到户。

四是在方案确定的分配上,对村组集体山林收益部分,七成以上要均分给本集体组织的成员,三成以下用于集体公益事业和正常开支,对已流转的林木实行协商让利。

五是在方案制定的程序上,严格把握,实行“二上二下”制度,公开操作,票决通过。方案拟定前,由乡镇村干部到村民小组召开群众动员会,重点进行政策培训、问题解答和矛盾调处,让群众充分讨论,形成村民小组改革意见,并由村两委(支委会、村委会)会议讨论研究,形成村级方案初稿;方案初稿先由乡镇林业工作站初审,再交由林业工作总站转县局挂点指导股室审查,经分片质量检查组审核后,提出修改意见,经乡镇林改领导小组审查后,返回村委会修改完善,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票决,达到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或代表通过,票决通过后的方案,再报乡镇政府审核,经乡镇政府审核通过后的村级方案报县人民政府审批。批准实施的方案由村委会予以张榜公示。

(七)化解矛盾,确保稳定

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是做好林改工作关键,对于群众来访,县、乡、村层层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接待,并将相关事项一一记录在案;乡镇、村组对山林纠纷实行组内纠纷不出组,村内纠纷不出村,各乡(镇)内纠纷不出乡(镇),县内纠纷不出县,及时化解山林纠纷,从而保护山林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我县林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八)正确处理“四大”关系

为全面实施“产业富民、工业兴县、生态立县”的战略,唱响“××*”品牌,确保山上办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我县在林改进程中,正确处理好与“四大”关系。第一,正确处理好林改与果业发展的关系,确保林农与果农相得益彰。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一是对自留山、责任山由山主自行开发种果的,维护林农的合法权益,进行确权;二是对自留山、责任山由他人开发种果的,给予确权勘界,完善合同,明确收益分配关系,确保山权者的合法收入;三是对已在村、组集体所有的山场进行果业开发的,采取“分山到户”的形式,将所有权、经营权明确到户,完善合同;四是对已经租赁或以其他形式到户经营的果业稳定不变;五是对将要进行果业开发规划的山场,完善流转合同,把林改政策规定的减免税费还利于农。通过明晰产权,有效地解决了当前果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山林权属不清,经营机制不活等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山林经营者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山定权、果定根、人定心”。第二,处理好了林改与矿业资源开发的关系。在林改中,加强山地资源的监管,规范矿产山地流转程序,充分发挥山地利用价值,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开采,确保山地林农的合法权益和资源的保护及有序开采。第三,处理好林改与国有林场的关系。在林改期间,保持国有林场山林经营范围的长期稳定,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一律不准流转,稳定国有林区秩序,确保国有森林资源不被流失。第四,处理好林改与招商引资的关系。一方面,吸收外商投资开发荒山荒坡,建立商品林基地;另一方面,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积极宣传林业政策,引导林农对林地流转租金进行合理定位,确保林农的利益不受损害。

四、存在问题

我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主体任务已基本完成,林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

第一,各乡镇均存在因新农村建设及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无法组织山主及接界人到场签字的现象,影响了申请表农户签字确认。

第二,存在部分纠纷山未调处好。目前,全县山林权属纠纷调处虽达到80%以上,但仍有20389亩面积的纠纷山有待调处。

第三,果业开发、山地流转和电站开发等造成突出的历史遗留问题,存在不稳定因素,还需要一个过程解决。

第四,林改配套改革未到位。林改基本结束,还有许多配套改革必须跟上,要抓好林地林权交易中心和森林资源评估中心建设,以及各项服务机制等配套改革措施,建立防止收费反弹长效机制。

五、几点建议

(一)建立资源培育奖励扶持资金制度。通过依法征收育林资金,发挥育林资金作为经济扛杆的调节作用,用好、用活育林基金,建立资源培育奖励扶持资金制度。通过以种苗补助,资金扶持、造林护林奖励等经济手段,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林业开发、投资林业,达到社会化办林业向林业总体目标迈进的目的。

(二)加快省市地方公益林建设步伐。国家对国家级公益林实行补偿,是生态服务有偿化的标志,省市应加快建立地方生态补偿机制,对地方生态公益林实施补偿,进一步加大对天然林和人工公益林的建设与管护力度,不断扩大规模和投入,逐步建立起以国家公益林为主、地方公益林为辅的生态体系主体,构筑起新的生态建设框架,达到有生态服务就要有补偿,根据林分生态区域重要程度逐步提高补偿标准,调动群众建设生态的积极性。

(三)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有新的突破。发展非公有制林业,要坚决克服一切妨碍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思想和体制障碍,优化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环境,对非公有制林业一视同仁,统一税费政策、资源利用政策和投融资政策,为各种林业经营主体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今后,我们将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遵照进度服从质量的要求,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全力加快林权发证工作,推进林改配套改革,完善各类林改资料,努力调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促进我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深入发展,推动我县林业发展和农村工作更上一层楼。

深化改革督察报告范文 第十二篇

全力以赴抓改革 开拓创新谋发展

——XXX2016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

区委办:

2016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省区全面深化改革要求部署,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不断巩固提升改革成效,持续有力推进改革落地,全镇改革工作进展有序、成效显著。

现将我镇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以下总结:

一、领导组织有力,有序深化改革

在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我镇不断强化领导组织,加大宏观调控和科学指导作用,各项改革工作稳步有序进行。

(一)细化了工作目标。按照《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6年工作要点》《2016年着力推进的重点改革任务》和《2016年自主改革任务》要求,我镇经过广泛深入调研和反复研究论证,结合镇情实际,制定了《×××2016年度镇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明确了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10个方面51项重点任务,并确定了教育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四项自主改革任务。形成了《×××2016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台账》,明确了各项改革改革任务的具体牵头部门、配合部门,要求落实进度要求、体现成果形式、跟进完成情况。

(二)强化了工作制度。为有效推进改革,形成了一系列便于操作、执行力强的改革方案和制度。全年共举行改革专项工作会议8次,传达中省区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改革工作,加强改革部门之间的联动作用,形成系统整体合力。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系统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议案》等议题,形成了《×××2016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方案》《×××政府职能转变和党政群机构改革方案(草稿)》《xxx×××委关于加强和改进镇乡(镇)人大工作的实施意见》《×××车改实施方案》等制度。通过公开遴选的方式,在镇直部门中遴选了四名同志进入改革办,强化了改革工作队伍。

二、注重统筹兼顾,扎实推进改革

结合各项改革工作,我们注重做好统筹兼顾和责任落实,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加大自主创新和积极作为,在一些重点领域中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改革成效。

(一)教育体制改革迈上新步伐。按照《关于全面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在2014年清涧中学和昆山中学成功实施“四制”(即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和绩效工资制)改革的基础上,今年加大了强化保障和深入推广力度,成效十分明显。一是教育投入力度加大,用1000多万元实施了×××中学的整体搬迁工程,用30万年薪聘请名师担任×××中学校长,对区委组织部下达的人才经费,不折不扣用于名师招聘和绩效奖惩,不断提升教师竞争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启动教学新模式,在昆山中学探索实行“家校合作办学”模式,强化教学管理工作,解决了大量学生外出就读问题,留住了一大批计划外出上学的学生。三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利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教师培训发展战略,强化了教师的业务素质水平,中考高考升学率明显提升。

(二)镇村综合改革展现新作为。按照省区镇村综合改革总体要求,我镇超前谋划、及时部署,制定了《×××关于镇村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率先在全区完成了改革任务。目前,乡镇总数由12个减少到了9个;各乡镇“五办三站”职能整合方案初步拟定(上报待批);在小并大、差并好、弱并强、远并近和土地资源不动、固定资产不动、债权债务不动的“三不动”原则下,按照45%的撤并比例,全镇639个行政村将整合撤并为383个行政村。镇村综合改革的顺利完成,切实优化了镇村组织机构设置,降低了行政成本;选优配强了村“两委”班子,提升了农村管理服务水平;有效整合利用了集体资源,为乡镇和农村发展增添了新活力、带来了新机遇。

(三)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立足优质自然和人文资源,我镇全面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加快文化旅游新型朝阳产业发展步伐。一是加大文化资源开发力度,《白草寺庙会》和《×××枣木根雕》文本、影像制作全部完成,进入申报省级、区级非遗阶段,同时积极申报陕西省×××无定河蛇曲群地质公园。二是加速文化事业发展进度,组建成立了清涧道情演艺公司、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成功改制了镇文工团,“文艺下乡”活动形成规模,电视广播“户户通”和“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三是加快旅游景点建设步伐,截至目前,总投资2000万元的路遥书苑主体竣工;总投资2亿元的北国风光景区完成藏雪楼主体和门户区土方工程,xxx诗词馆有序推进;总投资3000万元的黄河太极湾景区门户区开工建设。

(四)宜居城区建设迈上新台阶。以创建省级园林镇城为契机,扎实推进宜居生态工程建设。一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与棚户区改造、移民搬迁有机结合,群众意愿得以满足,基本住房得到保障,各项惠民政策有效落实;二是城区管理秩序明显好转,绘制出了《城区环境卫生和交通管理示意图》,《城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初步拟定,按照区场化运作方式,建成了东沟农贸区场及停车场,旧城区“三乱”问题、停车难题得到彻底解决;三是生态文化园建设稳步推进,按照“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山山有文化、处处受教育”的思路和“多元投资、捆绑使用,合力推动、各记其功”的机制,截至目前,植绿30万株,建成林果观光园、特色文化广场、文化亭廊各6个,拓宽环山道路9公里,一个20平方公里的生态文化园初具规模。

(五)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新进步。一是大力发展产业建设,坚持“东枣西果桃”战略,全力推进红枣低产园改造,扩大了苹果、设施蔬菜、小杂粮种植面积,发展了蚕桑、黄花菜、红葱等新型产业,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枣林流转和家庭农场资格认定等工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决定》,探索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二是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整合农业、国土、林业、财政等部门资源,结合涉农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形成了石咀驿康家湾、双庙河南洼、下廿里铺贺家塬、乐堂堡师家沟等种、养、加一体发展模式,以及“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农业产业模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是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结合农民增收“十强乡镇百强村”创建活动,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13条意见,鼓励“能人”创企业、群众创农业,加强在政策、财力等方面的保障,发挥政策引导和区场调解“两只手”作用,在现代农业巩固规模、提质增效上取得新进步。

(六)依法治镇水平实现新提升。一是强化法治宣传,提升领导干部依法执政水平,健全和完善法律制度,启动执法问责机制,在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民生保障、企业运行等方面依法推进。二是深入推进“三官一律”(即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进社区(村组)工作,明确了责任片区和责任人,加大违法乱纪打击力度,严明法律章程,加大“法治清涧”建设力度。三是深入推进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全面推行“131”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即信息预警机制、三级联调机制、信息宣传反馈机制),探索运行“三警合一”试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七)人事管理制度实现新进步。一是将部分原由镇委常委会研究任命的科级干部和享受科级待遇干部的管理权进行下放,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人事任命由镇政府管理任命,科级非领导职务任命由镇委组织部管理任命,工会主席任命由镇委组织部与工会共同负责,新任工会主席不与行政级别挂钩;二是严格干部提拔使用、管理考核,制定了《领导干部综合研判办法》和《镇委全委会对正科职领导干部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票决办法》,构建起“三位一体”考核机制,有序消化超配科级干部24人。三是加大对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力度,通过考试,从大专以上高学历人才中招聘近200人,充实到教育、卫生系统,以及各乡镇和部分镇直事业单位中,交流挂职副镇长9名。

(八)资源整合利用取得新成效。一是科学整合原公安局办公场所、镇招待所、原中医院等单位办公资源,实现合理利用,有效解决了34个机关单位长期租房办公问题,每年节约租房费300多万元;二是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对现有便民服务大厅实行扩建,建成10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政务服务中心,预计年底前建成投用,彻底结束行政审批分散办公、串联审批的历史,有效提升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水平。三是加速“多规合一”改革进度,结合清涧境内山大沟深,地下矿产资源匮乏、农业生产条件差等镇情实际,将发改、住建、土地、环保等多种规划统筹、整合起来,各类规划繁多、部门各自为政、协调衔接困难、行政资源浪费等弊端得以有效革除。

与此同时,纪律检查体制“三转”改革全面有效推进;政府机构职能和事业单位改革方案上报待批;公车制度改革全部完成,成立了公务车辆服务运营中心,收交公车87辆;卫生体制去行政化改革调研正在深入进行;“三证合一”改革制度全面启动;民主法制、国有企业、农村产权等改革工作均按要求、按进度同步推进。

三、认真总结反思,科学谋划改革

回顾2016年的改革工作,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保持清醒头脑,深入总结、理性分析,并科学谋划、合理部署好2016年工作,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持续推进,“四个××”宏伟蓝图早日实现。

(一)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强化主动意识,在思想上实现“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在行动上实现“填空选择”到“发散思维”的转变。二是强化推进意识,杜绝不想改、不会改、不敢改的消极情绪,杜绝怕担胆子、怕惹人、怕出事的心理,杜绝推诿扯皮、避重就轻、蒙混过关、得过且过的现象。三是强化创新意识,摈弃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敢于打破常规、推陈出新,在“新”和“变”中求突破。

(二)注重“三个统一”。一是统一认识,坚信改革才是发展的唯一出路,自觉认清发展形势,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从严从实转变工作作风,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改革。二是统一目标,重点抓好“多规合一”、“十三五”规划编制、2016年重点改革工作梳理等工作。三是统一方针,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改革精准落地生根。

(三)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建议建议上级部门能强化指导,下派专业人才进行示范指导,组织活动强化交流学习,帮助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中进一步明确方向、坚定信心、掌握方法,实现改革成效的最大化。二是建议上级部门在考核验收改革成效时候,结合镇情实际,尤其是尤其南六镇基础差、底子薄,尽量减少横向比较。三是建议上级部门能够加大倾斜、扶持力度,尤其是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

深化改革督察报告范文 第十三篇

2020年度,市应急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系列改革部署,聚焦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为目标,狠抓改革谋划、狠抓协调推进、狠抓督察落实,一批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重点改革事项推进有力,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现将我局2020年度深化改革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主要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抓好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局党委成立局全面深化改革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主要负责人作为本领域、本部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明确改革工作责任领导和办公室职责,并将改革任务分解细化至各相关业务科室,确保改革任务有专人抓、有专人管、有专人落实。局党委切实夯实主体责任,严格按照xxxxxx“四个亲自”要求,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始终把改革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靠前指挥,亲自抓、带头干。局党委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查。明确建立了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包抓分管领域重点改革事项工作机制,形成了主要领导定期研究改革工作、班子成员领衔包抓改革事项、各科室合力推动改革攻坚的良好局面。

(二)精心谋划,周密部署。2020年度局党委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x次、党委(组)会议x次,研究制定了《xx市应急管理局2020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2020年度主要改革任务及责任分解》,对全年改革任务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全面安排部署。一是2020年x月x日,局党组年召开度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第一次会议,传达学习《市社会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市政法委)关于报送2020年社会体制改革工作要点、工作台账、重大改革事项的通知》,审议《xx市应急管理局“十四五”期间全面深化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专题调研报告》,研究“十四五”期间改革发展工作总体思路及主要任务。二是2020年x月xx日,局党组召开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第二次会议,传达学习《xx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xx年工作总结报告〉的通知》《xx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重点任务落实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审议我局报送市深化委各项工作事项。三是2020年x月x日、x月xx日,局党组第三、四会议分别审定《关于加强安全生产执法能力建设实施意见》(讨论稿)、听取20xx年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完成情况及2020年度改革任务分解等事项。

它x县(区)政府及市发展改革委(市能源局)市水务局等xx个市安委会成员单位开展考核,延伸巡查考核x个乡(镇)、xx个企业,共发现突出问题和隐患xxx条,巡查工作取得初步实效,为下步全方位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巡查积累了宝贵经验。防灾减灾救灾组织机构进一步完善。在原市减灾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市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统筹领导全市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市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制定印发了《xx市推进防灾减灾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并与市防汛抗旱、抗震救灾、地质灾害应急、森林防火四个指挥部之间,建立完善了工作协同机制,综合协调的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充分了发挥各级、各部门职能作用,全面提升了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二、存在不足和困难

我局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重点任务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一是由于省级部分改革发展政策措施尚未出台具体的相关文件,部分县(区)、部门存在等待观望现象,2020年度两项改革任务不能按时推进,难以按时完成本年度改革工作任务,改革成效离市委、市政府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二是对推进改革统筹、协调、督促、督办等工作措施的运用不够到位,个别工作任务整体进度不够快、推进力度不够大、成效不够明显,导致在体制机制和依法治安、基础保障能力建设方面进展缓慢,影响改革任务的落实。三是对发挥探索改革亮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充分,改革经验亮点少,宣传推广力度还不够到位。

三、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我局将始终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对标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改革新部署新要求,紧盯深改要点和台账,坚定不移将改革推向深入,实现在新起点上的新突破。

(一) 持续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一是制定出台《xx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从严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个必须''责任,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责任,理顺体制机制,压实应急管理部门统筹协调责任和相关部门管理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市、县、乡(镇、街道)、村四级应急管理队伍建设,有序推进我市基层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建设,打通应急管理工作“最后一公里”。二是制定贯彻国家保护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规定措施。建立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制度,激励保证监管执法人员忠于职守、履职尽责完善应急管理责任制,确保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执法人员正确履行法定职责,进一步提升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水平。抓住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有利契机,统筹配置执法资源和执法力量,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促进监管与执法融合,提升监管执法能力。

深化改革督察报告范文 第十四篇

江津市牌坊村的363户农民规模种植了1100亩优质晚熟柑橘,并于2003年10月自愿组建了“牌坊村柑橘专业合作社”。经过近两年的运行,合作社部份社员由于对发展晚熟柑橘的前景认识不足,同时也因牌坊村柑橘专业合作社属松散型组织,对外没有广源的融资能力,对内没有强制的管理手段,果园管理不能及时到位,园区发展后劲不足,严重制约着牌坊村柑橘合作社的正常运行。

牌坊村柑橘专业合作社运行的现状引起江津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江津市委、市府的指导下,在江津农业局、李市镇委、镇政府等的大力支持下,牌坊村两委会与合作社社员经过反复探讨和论证,在本着完全自愿的原则下,合作社的77户社员自愿将自己309亩土地的25年经营权以及地上1万余株柑橘树折价共计万元注册成立重庆市仁伟果业有限责任公司,选举产生了董事会、董事长、总经理,组建了专业生产队伍。公司统一购进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对果园实施统一的生产管理,投产后实行统一采收及销售,盈亏方案由股东大会决定,经营风险由股东共同承担,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用工业的理念经办柑橘业。经过近一年的运行,公司旗下的柑橘果园面貌焕然一新,效果初步显现。

(一)机制得到有效转换

江津市牌坊村柑橘专业合作组织对外不能很好地担当起企业法人的重任,无法在现有融资条件下得到融资;对内缺乏行政、法律、经济手段,难以履行经济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应有的管理职能。江津市在牌坊村柑橘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组建合作制公司,形成一体化的柑橘产业化经营体系,使柑橘专业合作社逐步由松散联合走向紧密联合,不断提升果农的主人翁地位,增强果农的责任感。

公司将社员的土地使用权折资入股,一是把分散在农户手中的生产资料整合起来,进一步促成园区整体性和柑橘生产的规模化;二是形成资本金后向银行进行抵押贷款,获得了公司果园前期管护必须的资金,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前期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通过集中统一购进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降低了投入成本,而产品由公司统一与企业签订合同,实行最低保护价,降低了交易成本。牌坊村柑橘专业合作社组建仁伟果业公司后,2005年统一购进了肥料40吨、农药500公斤,物料购入成本下降了万元

深化改革督察报告范文 第十五篇

摘要:阐述了海原县集体林权制度的现状,介绍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主要措施,并提出工作展望,以为海原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集体林权;改革;现状;措施;展望

2010年,海原县被确定为宁夏全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试点县,在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林改办的精心指导下,海原县紧紧围绕“大生态、大县城”的建设目标,树立经营生态的理念,坚持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林业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反复研究论证、全面安排部署、强化政策措施、狠抓任务落实,着力推动生态型林业向生态经济型林业转变,基本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目标。

1 基本现状

海原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在北纬36°06′40″~37°04′32″,东径105°09′45″~106°10′00″之间,原为固原市管辖,2004年3月划归中卫市,东与固原、同心县相连,南与西吉县接壤,西邻甘肃会宁、靖远2县,北濒中卫市。县境跨度东西宽80km,南北长约90km,全县总土地面积6584km2,其中耕地面积;林地面积188848hm2(有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其中集体林地144660hm2,占林地总面积的。海原县隶属中卫市,经过2008年行政界限调整后,辖17个乡镇、3个管委会和1个自然保护区,179个行政村、1175个自然村、8个社区。截至2009年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和回族等少数民族分别占92%和。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亿元,第二产业亿元,第三产业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111元。

2 主要措施

狠抓宣传培训,舆论引导到位

为了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政策,支持改革,参与改革,该县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一方面广泛宣传动员[1],编印发放《林改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10万份、《林改政策宣传手册》2万份,挨家挨户讲解林改政策,发动群众参与。通过悬挂横幅、刷写标语、办黑板报等,大力宣传林改政策,努力营造林改氛围;另一方面加强业务培训,从政策法规和操作程序入手,通过召开林改工作动员会、党员大会、群众大会、业务培训会,以会代训、深化内容,使林改政策深入民心、家喻户晓。

强化组织领导,政策管理到位

制定《海原县县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县四大机关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直24个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和行政村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坚持一月一督查、一月一评比,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积极开展调研,掌握工作进度,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并及时对林改工作进行政策指导和协调推进。各村民小组推选出3~5名熟悉情况、办事公道、责任心强、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的代表组成林改理事会,积极参与林改,实施全程监督,同时,专门安排197万元林改前期工作经费,确保改革工作的顺利启动开展。

规范操作程序,工作落实到位

坚持把阳光操作、依法实施林改放在突出位置,按照“先行试点、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2],积极开展林改工作,做到群众不了解政策的不实施,情况不明的不动手,达不到2/3同意的不通过,张榜公示有异议的不审批,权属有争议的不发证,确保每个程序和环节扎实到位,各阶段工作不走样、不偏向。同时,坚持实行“四个公开”,即林改内容公开、林改程序公开、林改方法公开、改革结果公开;落实“四个到户”,即公开信发放到户、确权登记表到户、山林承包合同书到户、山林权证到户,自觉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监督,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让群众吃下“定心丸”[3~4]。

3 工作展望

进一步明确任务

在继续抓好林改试点工作的同时,全力以赴抓好全面推进工作,确保年底前确权率达到100%,发证率达98%以上。

进一步落实责任

按照阶段工作要求,严格把握林权证数据录入、登记、审核、发证等各个环节,确保每份林权证做到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

进一步强化纠纷调处

按照“尊重历史、面对现实、依法依规”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山林权属纠纷调处力度和林政案件查处力度,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于全县林改的全过程中,为林权证发放消除争议,确保全县社会稳定和谐。

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

把督促检查、跟踪问效作为一项制度,坚持长抓不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保质保量按期完成,确保生态受保护、群众得实惠,为全区林改工作总结经验,树立典型。

参考文献

1 李清谟.北海市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J].广西林业,2010(2)

2 樊宏.对当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林业,2010(2)

3 林登峰,孙晓妮,段传华.临沂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研报告[J].山东林业科技,2010,40(1)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