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小学数学模板范文优选20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2-11-01 11:25:56243

教师招聘小学数学模板范文 第一篇

教学内容:课本第37页例2;练一练;《作业本》第17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初步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2、理解折线统计图中所表示的数据的意义和数量关系的变化情况,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量的变化过程作简单的`描述。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能在教师帮助下进行绘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出示:反映同一统计内容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一幅(图略)。

1、请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1)学生观察统计图,同桌或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学生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师生共同评价并概括出:相同的地方:都有标题、单位、制图日期和纵横轴;

不同的地方: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是用折线上的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2、讨论:比较一下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你觉得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为?

(1)学生讨论。

(2)反馈交流,师生共同讨论明确: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3、想一想:通过刚才的比较,你觉得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在制作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你会画折线统计图吗?

二、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制作

1、出示例2:某地20xx年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

平均气温℃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1)思考题:根据题目中的最高平均气温,纵轴上1格表示几度较好?那么纵、横轴各要画多少长?

(2)学生尝试绘制统计图,教师巡回指导。

2、反馈交流。(投影仪)

(1)展示作品(2)说说制作过程(3)教师概括制作方法

三、读图练习

1、从图中可以看出: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上升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最快?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说说你的方法。

3、你能否说说这个地方20xx年全年气温的变化情况?你认为全年气温变化的转折点在哪里?

4、你还能从图中想到什么?说给其他同学听一听。

四、练习(读图与画图)

1、试一试。

2、练一练。

五、课堂小结。

教师招聘小学数学模板范文 第二篇

小学数学试讲模板

一、目标

1.初步认识________________,知道(理解、掌握、会)_______________;

2.通过_______________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数学意识;

3.经历_______________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重、难点:

重点是 _______________,难点是 _______________ 三、教具: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展示情境(或例题、问题)并提出问题: 生:读情境,思考、交流,给出结论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出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活动一、探索知识点1 师:提出什么问题或展示什么内容、进行什么操作,如何指导学生探索的。

生:在教师指导下思考、操作、交流等学法得出结论。师:及时板书得到的结论 生:归纳、识记结论 活动二、探索知识点2

方法 同上

(三)活动体验、应用新知:

刚才学习了某某知识,下面我们来看看你到底掌握了多少? 师: 展示题组 1 生:思考、口答等

师:请这个小组代表回答,回答的很好,真棒!其他组有没有不同的意见?没有,真好,说明我们对_____________掌握的都很好!2.做一做,比一比 :

师;展示练习题组2。生:板演练习

师:请第一组指定某某某来点评,生:回答、点评

师:说的好不好?掌声鼓励。希望其他小组同学向他们学习(大家有没有不同见解?请这位同学回答:这位同学说____________,所以某某某做的不对,大家听明白了吗?所以我们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到____________。)3:拓展: 师;展示练习题组3 生: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师:哪一组愿意先回答?好!第二组派同学回答,其他组有没有不同意见?第三组同学说一说你们的不同见解

这里出现了不同的见解,你同意那一组见解呢?或者还有什么不同见解呢?组间交流讨论

生:组织学生组间讨论,统一答案。

师:我认为某某组说法更到位,说出理由。统一答案(四)课堂总结:小组交流、回顾,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小朋友互相交流,汇报一下各自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五)布置作业

师:回家后和父母说一说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做给父母看。

二年级下册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目标、重、难点:

1.能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会画角。

2.通过角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操作等能力和应用数学意识。

3.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 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及画法

难点:通过画角感受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师:展示主题图

提出问题: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观察、思考,给出结论

师板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角

【意图】:用实例引出课题,激发情趣,引起求知欲,感受生活离不开数学。

(二)操作实验、探究新知 1.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表示

师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你见到的角;(小组互说)

画出一个角(独立画出,小组交流)折出一个角并摸一摸,同桌互相汇报摸到了什么;

生:学生按问题要求逐一解决

师 :展示一个角并对照图形给出各部分定义 板出 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读法、写法

提问:在弧旁标上2就读做角2,记为∠2;(生回答)生:理解、识记 2.角的画法

师:边说、边画并板书步骤

生:按老师画法再画一个角,并表示出来

师:展示大小不同的两个角并提问:两个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比较大小并说出理由。(转动圆规一条腿,观察角的大小变化、归纳)

师板书: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与角的开口有关,开口越大角越大。(三)活动体验、应用新知:

引导学生完成1.书本67—68 页1/2/3 拓展:

1.比一比:师出示两个相似三角形,学生猜两个对应角之间的关系,操作对比。说明理由

2.赛一赛,摘桃子: 一个三角形,剪掉一个角,是不是还有两个角?(四)课堂总结:

小组交流、回顾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画法,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识。

五、布置作业:回家后和父母说一说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想法。

二年级《认识角》试讲稿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喜欢画画吗?今天我带来了一幅,想不想看看呢?

展示情境并提问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观察、思考、交流,给出角的结论

师说:那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这个小朋友来说一说。师说:哦,这位小朋友说看到了很多角,大家说是不是啊? 师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师板出课题:

师说: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角(二)操作实验、探究新知

师说:请小朋友们按下列要求去做,然后小组互相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1.角的各部分名称:

说出生活中你见到的角; 画出一个角

用一张纸折出一个角并摸一摸;

同桌互说、互看,并互相检查汇报摸到了什么;

生:按要求回答问题

师说:请这个小组代表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奥,这位小朋友说他们发现角有一个点,还有两条线,太好了,那这个点和线叫什么呢?我们就来给它们命个名字 师 :画出一个角并对照图形板出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读法、写法 师说: 那个点叫顶点,两条线叫角的两条边。即角包括顶点、两条边、两条边之间的部分,两边之间用一条弧连接,在弧旁标上1就读做角1,记为∠1。

提问:在弧旁标上2就读做什么,记为什么? 师说:回答很好,读作角2,记为∠2 师说:那又如何规范地画出一个角呢? 生:观察画法,识记名称、读法 2.角的画法

下面我来给大家做一个示范,用圆规画一个角,大家仔细看我的画法 师:借助圆规让学生指出角的顶点和两边,师生合作画出一个角,师边画边说步骤

师说:你能试着画出吗?

生:按老师画法再画一个角,并表示出来,小组交流,展示。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说:下面我们来展示这位小朋友的成果,大家看怎么样?棒不棒? 那你来说一说这个点叫什么?这两条线叫什么?这个角怎样表示读做什么?

师说:回答的太棒了,我们给他鼓掌。3.角的比较

师说:大家看我手中的两个角,能说出谁大谁小吗?这位小朋友来说一说。

生:学生观察说出哪个角较大。

师说:你来回答,大家说他说的对不对?很好。那我要问你为什么? 师说:他说是把这个角放在另一个上面,还剩一些空,所以这个角就大,太棒了,真有法。

师:那两个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呢? 生:讨论、交流一下。师说:哪个小组代表说一说?

没有谁来说吗?那我来问你们:角的大小与边长有无关系?是不是边越长角越大?

画图试试?这位小朋友来说一说

师说:回答的太好了,你能说一说为什么?

师说:他说用圆规转动其中一条腿,边长并未变,但角变大了,太聪明了。

也就是说“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与角的开口有关,开口越大角越大”。我们把它记下来,读一读、记一记

师板书: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与角的开口有关,开口越大角越大。(三)活动体验、应用新知:

师说: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称表示、角的画法及大小比较,下面我们就来检验一下我们学习的成果: 1.看一看,说一说(书本67页的指一指)先看第1题,这位同学来说一说

师说:回答的很好,咱们奖励他一个小五星。2.读一读,断一断(思考口答)

再看第二题,哪位同学来回答?好!你来说:…回答的太棒了。3.做一做:课本68页…。

再看第3题,这位回答,回答的太棒了,大家有没有不同意见?没有,说明我们对角的知识掌握的很好。下面我们就来爬得再高些,看第4题

4.比一比:出示两个相似三角形,学生猜两个对应角之间的关系,操作对比。

说明理由 生:回答并说理由

师说:这位小朋友回答说两个对应角相等,因为放一起能重合,重合也就是什么?开口大小一样。

师:我们来归纳一下;两个角相等是因为开口大小一样,与边长长短无关。非常棒!师说:下面看谁能摘下这个大桃子,看第5题: 5.赛一赛,摘桃子

一个三角形,剪掉一个角,是不是还有两个角?

生:读题、审题、画图试试

师说: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还剩几个,为什么?好!你来说:…。奥,他说还有两个角,因为减掉一个了。有没有不同意见?那位说有4个角,因为减掉一个增加2个.还有没有不同意见?小组可以借助画图交流一下。

师说:哪小组来说一说?好,那个小组来说:奥,要分情况讨论,可能剩3个或4个,那你来画出图形。

师说:大家看懂了吗,分两种情况讨论,所以有3个或4个。

这一小组同学都应奖励一个小红旗,其他小组要向他们看齐。(五)课堂总结:小组交流、回顾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画法、,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师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小朋友互相交流,汇报一下各自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六)布置作业

回家后和父母说一说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做给父母看。

教师招聘小学数学模板范文 第三篇

【教学内容】

绿色出行。

【教学目的】

通过计算,设计调查表,分析调查结果联系交通现状,体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进一步应用代数及统计等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讲授】

教师:同学们今天都是怎么来到学校的呀?是坐汽车的多呢还是骑自行车或者步行的多呢?翻开课本105页,我们一起

来学习一下绿色出行。

1.组织学生阅读绿色出行相关材料,相互交流。指名学生汇报对材料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

2.讲授第1题。

教师:根据题中要求的数据,我们需要用到材料中的哪些已知量?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

学生:①xxxx年末汽车数量;②一辆汽车平均每年行驶路程;③xxxx年末私人轿车数量。

教师:很好,那么请同学们用上述数据求出第1题的结果。

汽车:49620000×千克=吨

×15000=119088000吨

私人轿车:43220000×千克=吨,

×15000=103728000吨

3.讲授第2题。

教师:刚才我们求出了全国的排放量,下面我们帮小明算一下,他们家的排放量。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检查,教师评讲。

板书:小明爸爸从家到单位的距离:

20÷60×45=15千米

一年上下班行驶路程:15×2×245=7350千米

排放的二氧化碳量:7350×千克

4.反思。

教师:根据前面的信息,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①妈妈的单位和爸爸的单位一样远;

②妈妈坐地铁比爸爸开车快;

③小明的交通方式最环保。

5.组织学生设计调查表,调查本班学生及家长的交通出行方式。

6.讲解第106页阅读材料“你知道吗?”。

组织学生就“绿色出行”展开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教师讲解统计材料中的同比和环比。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绿色出行

小明爸爸从家到单位距离:

20÷60×45=15千米

小明爸爸一年上下班行驶路程:

15×2×245=7350千米

排放的二氧化碳量:7350×千克

教师招聘小学数学模板范文 第四篇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科书第64——65页及练习九的第1——3题,认识10。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2. 学会1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与合,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 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直尺、学具图片、挂图、数字卡片、小贝壳图片等。

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

老师请大家猜一猜。

a. 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贴图片0 )

b.能与0做邻居的又是谁?(贴图片1 )

c.在我们所学过的数字中谁最大?(贴图片9 )

d.故事:9知道它最大可骄傲了,它对0至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了。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学生可能猜出许多不同的办法,教师引出1和0的想法:

1和0联合起来,站在一起组成“10”,10是两位数,当然比9大。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中,我创设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既复习了9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又引起了新的教学思考:1和0用什么办法使9没话可说?引出新课题。这里可以使学生感悟到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

(二) 探究学习

板书:10的认识

齐读“10”。

1.学习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1) 联系实际,举与10有关的例子。

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与10有关的物体,你能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吗?

师: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像这样:人的手指、脚趾、一组的人数、气球个数、花的盆数等等,都可以用10来表示。

(2)做排队游戏。

请小朋友们站成一排(8人),问共有几个人?

(老师站进去)现在有几个人?(9人)

如果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设计意图:

这个活动的设计,给每一个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活动平台,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空间中举出许许多多与10有关的例子,如:人有10个手指头、10个脚指头、10个同学组成一组等。通过让学生举例、动一动、说一说、数一数,知道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使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小学数学教案《认识10》。

2. 10的位置与大小。

(1)尺子上的数字。

同学们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

老师这里也有一把放大的尺子,谁知道空格里应该填几?

投影仪出示:

全班齐读0——10,再齐读10——0。

(2) 比大小。

10和9中间用什么符号来连接?

10 9 反过来 < 10

设计意图:

利用直尺教学10的位置,使学生一目了然,建立数感。同时,使学生再次认识到数字与生活密切相关。在比较10的大小时,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这样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3) 10的写法。

我们学习了10的这么多知识,那我们该怎样去写10呢?

在田字格里练习写10。你是怎样写10的?

生答:左边是1,右边是0,要占用两格。

(由于学生已学过1和0的写法,所以书写时并不困难。)

(4) 10的分与合

(1)情境引入

一个星期天,小明准备去看望奶奶,给奶奶带点什么呢?对了,这里有10个苹果,给奶奶带去吧!但是一个袋子装不下,就把10个苹果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小明可能会怎样装这10个苹果呢?

(2)五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请你拿出10个苹果学具图片,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其中一人做好记录,说出不同的分法。(学生活动,老师展示苹果树图)

(3)汇报结果(学生把苹果挂到苹果树上的合适位置)。

(4)学生观察,巩固新知。

刚才大家通过分苹果,知道了10的组成,可是,要把这么多的组成都记下来,可真不容易。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可以减少哪些记忆内容?

引导学生说出:看一个,记两个,最后得出结论,只需记住5个即可。

10 10 10 10 10

1 9 2 8 3 7 4 6 5 5

用最快的方法记忆10的组成。

(5)游戏,组成10。

师生互动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中,我采取了从创设情境入手,以小组合作展开学习、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10的分与合。使学生人人都动口、动脑参与学习。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到了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课堂作业

1.看挂图填数。

学生模仿指挥员发出命令,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情景。

2.猜数游戏。

正确猜出小贝壳下面的数字,奖励小贝壳。

(四)课堂小结:

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内容,然后提问:

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认识10

教师招聘小学数学模板范文 第五篇

[教材简析]

教材的第一道例题是出示了一幅农村生活情景图,通过求一共有几只兔和一共有几只鸡的实际问题列出两道连加算式,引导学生从3个2相加和4个3相加的角度理解连加算式的特征,为教学乘法意义作好准备,例题后的试一试,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个几的认识。

第二道例题在充分感知相同数连加的基础上教学乘法,包括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用乘法算4个2相加可以列式42,也可以列式24。在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的同时,教材结合前一个算式着重介绍乘号,后一个算式着重介绍各部分的名称。至于乘法的意义,是这道例题最重要的内容,理解还可以用乘法算是例题的重点。例题后的试一试既要求列加法算式又要求列乘法算式,教材指点学生把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比一比,哪种写法比较简便,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想想做做的第一题是看图列式,第二题是先按要求摆学具再列式,通过这两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第3、4题巩固了学生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掌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2、使学生初步学会从简单的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动物乐园玩一玩,看看里面又有些什么数学问题?(出示主题图)

二、认识几个几相加。

1、学习例题,初步感知。

(1)提问:在动物乐园里有些什么小动物呢?

(2)提问:兔一共有几只?小鸡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3)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引导学生一起从图上数出3个2和4个3;板书算式:2+2+2=6(只) 3+3+3+3=12(只)

2、观察比较,再次感知。

(1)请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说说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每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概括都是几个相同的数在相加。

(2)用几个几相加表述。

启发提问:你能用几个几相加得几这样的说法来说一说每个算式吗?

(3)教师小结

这两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每个算式都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

(几个几相加是认识和学习乘法的生长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图上数一数,在算式中比一比,用语言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加强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含义,为学习乘法做好孕伏。)

3、完成试一试,深化感知。

(1)第1题

先让学生看图数一数有几个几,然后照着摆一摆,边摆边说1个2,2个2最后让学生填一填。

(2)第2题

先让学生直接摆出3个4根,然后指着数一数,最后填一填。

(两题的不同练习方式,一方面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另一方面又有效地反馈了学生对于几个几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三、认识乘法。

1、学习例题

(1)出示主题图

学生观察图,说说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可以列成怎样的算式?它表示几个几相加?(板书:4个2)

(2)认识乘法

教师说明:像这样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板书课题:认识乘法)。

4个2相加就可以用乘法算,写成42或24

提问:42和24都表示几个几相加呢?等于几呢?(板书=8)

教师在算式42=8中介绍乘号和读法(板书乘号和4乘2字样)

学生读一读这个算式,再读一读24=8这个算式。

教师再在24=8算式中介绍乘数和积,(板书各部分名称)

学生说一说42=8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反思:想一想4个2相加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可以写成几个乘法算式?分别是怎样的?这两个乘法算式都表示那么?

教师小结:4个2相加可以写成两个乘法算式42=8和24=8,他们都表示4个2相加。

(教师的谈话巧妙地引入了乘法的学习;在两个乘法算式中分别介绍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名称则有机地分散了对于乘法的认识,使学生学得更明晰;引导学生的反思和适当的小结更让学生对于乘法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

2、试一试

(1)学生观察图画,数一数有几个4,并填一填。

(2)想一想可以写成怎样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填一填。

(3)反馈核对。

提问:计算4个5相加的和可以用几种方法计算?

列乘法算式时是怎么想的?得数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小结:看来几个几相加就可以写成几乘几。

(4)观察比较。

请学生观察加法和乘法算式,比一比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5)教师小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时,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教师没有在教学中直接说明,而是让学生在加法、乘法算式的自我比较中进行感受和获致,同时形成对乘法比较全面的理解;另外练习反馈时的提问有效地让学生感受到列乘法算式的思考方法。)

四、课堂总结

想一想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又知道了些什么?

(必要的学习反思和总结,有助于让学生养成学后思的好习惯,帮助他们把所学的新知及时存储和纳入相应的知识结构中去)

五、联系生活,感受应用。

提问:想一想,生活中哪些问题也可以用乘法算?

(联系生活的例举,可以考察学生对于乘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六、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反馈交流,着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列成那样的乘法算式?这两个乘法都表示什么?

2、想想做做2

学生独立填写,然后交流核对。

3、想想做做3

(1)第1题

先让学生摆一摆,然后再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2)第2题

学生独立看题,摆学具,填写。

(3)思考:写乘法算式的时候先要想什么呢?

4、想想做做4

同桌互相读一读,说一说,教师再指名几生进行反馈。

5、想想做做5

学生先填写,然后核对,再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注重强调读法和写法的统一。

(多样的有层次的习题能全面地检查学生对于乘法意义的体会、理解程度和乘法读、写法以及各部分名称的掌握情况。每题反馈时有针对性的提问则能更深入地暴露学生的思维,了解学生学习的达成度。)

教师招聘小学数学模板范文 第六篇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教学构想:

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l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具准备:

教学时,教师要准备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同时还应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2分硬币及一些到商场里购买的物品或食品。生活中常见的秤。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情境导入,看一看。

程序: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欢到商场买些什么呢?老师这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轻一些吗?

2、联系实际,掂一掂。

说话:请你拿出你到商店购买的商品。如:一袋红枣、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商品和小组同学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轻。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简析: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

二、新课教学,认识质量

1、认识秤。

提问: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对这些商品的重量进行比较呢?你们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吗?引导出用秤称一称的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吗?

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师总结:展示课件中的秤。

[简析:学生要想获得关于秤方面的知识,必须查阅很多学习资料。这也是引导学生课外学习的很好方法。]

2、认识千克

(1)猜一猜。

提问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图钉)猜一猜你认为哪一包重?(学生间产生争论)

(2)称一称。

说话:同学们都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称称看吧。

学生动手称,并互相交流称后的结果。

(3)感受1千克。

说话:这几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来只凭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断出它们的重量,应该用秤称一称。

学生在通过拎一拎、掂一掂、看一看验证结论。

(4)感受几千克。

学生分小组秤一下所带商品的准确重量。并指名请演示秤重量的过程。一开始秤的物品的重量一定要接近1千克,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物品l千克有多少。然后再类推出看秤面上2千克、3千克……物品的重量。让学生通过“在玩中学”掌握基本知识。

[简析:以动手活动为主线,层层递进。随着课改的发展,教育的重心就是探讨“乐学”,提高教学效率。在本课中教师及时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小组内同学自己动手,通过反复称一称、掂一掂、拎一拎的实践活动,在亲身经历和体验真正感受到了一千克的实际重量。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乐学”问题。」

(5)动手操作

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感受一下有多重。

称出1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在数数有多少个。

说一说书上37页上一些物品的重量。第二题说出电梯或卡车的载重量,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既有几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数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同时为今后学习“吨”打下基础。

4、认识重量单位“克”。

(1)称一称。

a、用台秤称一枚2分硬币。

b、用台秤称1块橡皮。

c、质疑:你发现了什么?

(2)认一认。

秤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我们常用天平秤比较轻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时,需要用砝码。你知道下面这些砝码各重多少克吗?教师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出示砝码。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学生动手称出10克黄豆有多重。1个乒乓球有多重。

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这是感受1克重的好材料,可以让学生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感受“克”。小组同学通过掂鹅毛和塑料尺进行比较,进一步体会1克有多重,初步建立起1克的观念。

练习:称一称铅笔盒里的学习用具的重量。

[简析: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加深对千克和克的认识,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评】:

在这篇教学设计中我们看到新课程理念的存在,并感受到它的冲击力。新课程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更为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全面发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师招聘小学数学模板范文 第七篇

教学内容:、4的例3、例4,完成第5页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7~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两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难点: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准备: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负数,请你用自己的话书说怎样的数是负数?

正和负是一对反义词,生活中也有很多正好相反的变化,它们也可以分别用正负数来表示。

学生举例(可能有的情况):

1、收入和支出:如果老师上个月的10日拿到1500元工资,为了强调“收入”,我可以这么记“+1500”,买衣服花了300元,可以怎么记?为什么?吃饭花了500元,怎么记?……

2、转入与转出:这个新学期,我们班转出1人,转进3人,怎么表示?

3、上车与下车:(第10题),依次写出每一站的情况,让学生说说每一站是什么意思?特别是“0”;还可以结合某一站,让学生说说“—3,+8”其实人数有什么变化?……

4、上楼与下楼:……

补充楼层,第下室的表示方法等。补充:楼房有正的几楼,也有可能会有负的几楼,会不会有0楼?为什么?

5、向东走、向右走:常见的方向有4个,东和西是相反的方向,南和被也是一对相反的方向。如果把想东走5米,记作+5米,那么向西走10米,可以怎么记?你是怎么想的?+10米表示什么呢?为什么?

如果+10表示的是向南走10米,那么,—10米表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比较这个话题与前面话题的不同:前面的正负数一般都有增加或是减少的意思,而这个正负数,只表示相反的意思。……

小结:生活中很多具有相反的意思可以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二、学生自学课本,把书上有关的练习完成,并可与同桌交流。

老师选巡视中发现问题较多的题全班交流。

(3)实践活动 面积是多少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复习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初步建立图形的等积变形思想。

2、让学生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学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做比较充分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练习和数学的实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分割与移拼的转化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剪好图上的三个不规则图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面积:

你知道这节课学什么么?我们以前学过哪几种图形的面积?

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二、分一分、数一数:

1、取图1,问: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吗?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不规则图形。

1小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么?

方法一:数方格。一起数一数,数得74格

方法二:分割法。指名折一折,并指出所折出的形状。注意有两种折法。

折好之后,在每一块长方形上写出求面积的算式。最后再相加求得总面积。

比较两种方法求的结果。

用类似的方法求出图2的面积。学生完成后交流。

小结:复杂的图形,可以分割成几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分别求出面积后再求出总面积。

2、移一移,数一数:

取图3,交流数的方法:说说在数格子的时候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最后结果是多少?

观察后说说你能把它变成长方形吗?

剪一剪、拼一拼。你能算出这个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吗?

3、数一数,算一算:

(1)、出示池塘图。观察该池塘边的特点,说说你想怎么求它的面积?有什么困难?有什么好办法吗?

方法:先数整格,可以按顺序标出数字;再把不满整格的当作半格数,最后再相加。

学生数,数完后交流结果。发现会有一定的误差。

指出: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在求其面积的时候会出现一定的误差,这是很正常的。

(2)、观察树叶图,它有什么特点?你能利用它的特点来更方便地数面积吗?

学生数完后再校对答案。

4、估一估,算一算。

在第126页上的方格纸上,描画出自己的左手,然后再用刚才的方法估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积。

交流,得到:通常我们学生的手掌面积是80多到90多平方厘米。

三、全课小结:

现在你知道怎么求一些较复杂图形的面积了么?

教师招聘小学数学模板范文 第八篇

面试小学数学教案简案

【篇1:小学数学《角的度量》优秀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角的度量》优秀试讲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及量角器,学会利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用量角器测量角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步骤。

难点:量角器测量角时内外圈的选择。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根据游戏“愤怒的小鸟”,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平时玩游戏的时候,是调整什么才能打到小猪呢?让学生初步对于角度这个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并在黑板上画出在游戏过程中,发现会存在不同大小的角,向学生提问:对于两个角来说如何确切的知道它们之间差多少呢?继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角的度量。2、新课教学

1)学生根据之前学习过的经验,会用三角板先测量角的大小,但是会发现这种方法还是不能具体知道两角之间究竟相差多少。

2)通过多媒体展示出角被平均分为360份,每一份就叫做1度,写作1。从而引出角的度量单位。

3)指导阅读: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量角器,自学书本上第18页下半部分的内容。

提出要求: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关于量角器你知道些什么?

班级反馈对量角器的认识。(多媒体出示量角器的放大图片供学生交流使用)

提问:量角器上有角吗?有多大的角?最大的角?最小的角?

要求:指出量角器上不同度数的角,并找到量角器上的角的顶点。

读出量角器上的一些角的度数。

4)请学生动手尝试用量角器量出书上∠1的度数,并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量的? 班级交流量角的方法。(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解自己量角的过程。)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多媒体展示用量角器量角的动态步骤。(每一步在关键部位闪烁提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a.量角器的中心点要和角的顶点重合b.量角器上的0刻度线和角的任意一边重合 c.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是角的度数 d.量角器上有两条0刻度线,一条是内圈的,一条是外圈的;0刻度线在内圈,度数就读内圈;零刻度线在外圈,度数就读外圈

总结“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它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3、巩固新知

1、测量课后第三题角的大小,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内外圈度数有误、0刻度线没有和角的一边完全重合)

2、游戏:观察量角器角度的大小,老师随便报出一个度数,学生利用胳膊来表现出这个角的大小。(双臂张开代表180度)4、小结作业

同桌交流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说出测量角的步骤是什么?

课后作业:回去讲量角器的组成部分介绍给家长,并测量生活中见到的角的大小。

四、板书设计:

一、角的度量单位:1度或1。

二、量角器的组成三、测量角的步骤

五、教学反思

教师招聘小学数学模板范文 第九篇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能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2.结合折纸,图色的活动,利用面积模型表示简单的分数。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自主探索精神,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教学难点: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教学准备:圆形 长方形 正方形 水彩笔 教学方法:探究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师:老师今天要和大家做个游戏,听清游戏规则。一会儿回答老师问题不用嘴而用手。答案是几,就拍几下手表示,行吗?(课件1)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生拍2下手

(课件)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生拍1下手。

(课件)有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可能有少数人拍,可能没人拍手)

师:为什么不拍手?(为什么这么几个人拍手)

生:每人分半个,不能拍。

(课件)师: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来表示一半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写一写,画一画,表示出一半。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认识二分之一

交流各自表示一半的方法。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表示一半的?(如果有学生说出来,可以让学生来讲二分之一表示的具体意思)引导学生看大家表示一半的方法的共同特征{1.平均分 2.分两份3.取其中一份}

师一边说一边按课件,一般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是二分之一(把苹果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课件)请同学们涂出下列图形的二分之一(出示题卡)

师巡视后总结一下学生的情况,按课件演示二分之一 2.感知三分之一

师:同学们会涂出图形的二分之一,那能不能涂出图形的三分之一呢?(出示课件)

师:看来大家理解了三分之一,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图形的三分之一.3.判断是不是四分之一

(1.)谁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课件)(2.)师:老师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涂其中的一份是这张纸的四分之一,把其中2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四分之二……

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在测量或计算时往往无法用整数来表示,这事就要用到一个新的数——分数,像我们刚才认识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这样的数都叫分数。(课件)

师教:我们以四分之三为例来认识一下分数中的各部分名称。师讲解读法和写法。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1.(课件)同学们认识了分数,接下来同学们可以从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这几种形状纸中选你喜欢的图形,通过折一折,涂一涂,来创造一个你喜欢的分数。

学生交流,师注意强调让学生说出是平均分。

2.(课件)出示四道练习题。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谁能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课件)出示

智慧小锦囊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分数,其实只要你留心,生活中处处有分数,我们可以找一找我们身边的分数。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目录 (A4-B9-C43-1)1.甘州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印发《甘州区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区综治委﹝2013﹞12号 …………1 2.《甘州区教育局关于印发学校......

大连大学延安支教实践团支教数学教案总案一、教学对象:陕西省延安市李家岔镇中心小学四年级、五年级学生。二、教学目的:通过适合四五年级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调动大家学习数......

最新大班的数学教案详案最新大班的数学教案详案大班的数学教案详案分苹果活动目标:1、让幼儿初步的理解两数之间的多大小。2、更进一步得理解数数。注意:在数物时的'手不要遮......

D7:(周四) 香港-澳门(海船)-珠海上午8:00起床,买了9:30 香港-澳门(中港客运码头)船票($133/人),10:40到达澳门客运码头。下了船后去一楼有个旅游咨询台,在那里可以拿到免费地图,......

小学数学教案......

教师招聘小学数学模板范文 第十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9-90练习十三第4-10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感受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了解圆心、半径与圆的位置、大小之间的联系,会运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加深对圆的认识,提高操作实践的能力,培养比较、抽象及概括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实践等活动,体验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和作用。

教学重点:

认识圆的相关属性

教学难点:

理解、归纳圆的相关属性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进行圆的有关练习

二、练习指导

1.判断。

(1)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

(3)画圆时,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

(4)要画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4厘( )

(5)半径是2厘米的圆比直径是3厘米的圆大。( )

2.完成练习十三第4题。

生口算,校对得数

3.完成练习十三第5题。

(1)学生先独立在书上画圆,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的圆大?

(2)小组讨论: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半径是多少?怎么确定最大圆的半径?

(3) 学生试画最大的圆。

(4)全班交流

① 展示学生画的正方形内最大的圆。

② 指名说一说怎么确定正方形内最大圆的半径?圆的半径和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

③ 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4.完成练习十三第6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比较圆的大小,其实就是比圆的半径或直径的大小。

5.完成练习十三第7题。

生填空,交流填法

问: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

三、拓展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三第8题。

生思考,说说自己的发现

交流:为什么这样测量圆的直径?

2.完成练习十三第9题。

生思考,小组讨论

指出:因为同一个圆的所有半径都相等,所以车轴装在圆心位置上,无论车论怎样滚动,车轴到地面的距离都保持不变。这样就可以使行驶的车辆始终保持平稳状态。

3.完成练习十三第10题。

先说出对称轴的条数,再画一画

四、总结延伸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教师招聘小学数学模板范文 第十一篇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采用法定计量单位的重要意义.

2.复习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单位.

3.复习各种计量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重点

指导同学汇总整理学过的计量单位,牢固掌握各种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掌握各种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及进率,正确使用计量单位.

教学步骤

一、直接导入.

提问导入:同学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同学自由回答)

教师归纳:我国从1990年起废除原来的计量单位,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目的是为了便于国际交流,扩大开放,不断发展面向世界的外向型经济.因此,我们要认真学好有关计量的知识.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量的计量.(教师板书课题)

二、归纳整理.

(一)启发同学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量的计量?

教师板书:

长度 质量 时间

体积(容积)

(二)复习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及进率.

1.启发同学回忆:已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每个长度单位实际有多大?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启发同学回忆:已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每个面积单位实际有多大?相邻单位间

的进率是多少?

同学讨论: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都是100?

师生归纳:面积单位是根据长度单位确定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就是100.

3.启发同学回忆:已学过的体积(容积)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同学思考: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0?

教师说明:面积单位体积(容积)单位都是依据长度单位确定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体积(容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实际计量时做到准确无误.

4.练习.

(1)在( )里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名称.

一枝铅笔长176( ) 一个篮球场占地420( )

一张课桌宽52( ) 一个火柴盒的体积是21( )

一间教师的面积是48( ) 一种保温瓶的容量是2( )

(2)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它的棱长是多少?它的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

(3)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堆成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需要多少块?把这些小正方体木块排成一行,有多长?

(三)复习质量单位.

1.启发同学回忆: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并填写下表)

2.练习.

①10麻袋大米约1( )

②l个鸡蛋约( )

③1棵白菜约( )

④1名六年级同学体重是40( )

教师招聘小学数学模板范文 第十二篇

教学内容: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目的:

1、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小数点搬家”这一童话故事,使学生探索出小数点向左、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能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小数乘除法。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能够应用这一规律计算小数乘除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小数点搬家”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三张卡片(出示三张写有100的卡片),你能在适当位置添上小数点,使这个数最大吗?(100.)最小呢?()还可以是多少?()小数点位置不一样,它们的大小也就不一样了。是呀,小数点真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有关小数点方面的知识(板书:小数点搬家)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答)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山羊快餐厅。

二、童话激趣,发现变化。

1、出示三张情境图:同学们,请看屏幕,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讲述,老师随机板书:元、元、元。

2、提问 (1)这些小数的实际价格是多少?生说,师板书。(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它们的大小又有什么变化?请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吧。

3、小组汇报:

汇报交流,师适时板书:

小数点 大小变化

向左移动一位 缩小10倍(缩小到原来的 )

向左移动二位 缩小100倍(缩小到原来的 )

向左移动三位 缩小1000倍(缩小到原来的 )

4、来了这么多客人,山羊真开心呀,可月底一算,亏本了,热心的小数点知道自己闯祸了,赶紧往右搬家,请想一想: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小组讨论后完成课本40页“试一试”。

小组合作讨论之后,全班交流。

从而得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师招聘小学数学模板范文 第十三篇

教学目的:

1、认识6和7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6、7的组成

一、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6和7,说一说你观察到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的

二、新授

1、出示苹果和人像挂图

老师这有6个苹果,我想把它分给两个小朋友(或小猴)你能帮我分一分,有几种分法吗?

小组互相讨论有几种分法?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汇报,师板书分法

2、总结分法

看到这些分法,你能发现什么?我们可以将这些分法总结成这样3种。

看到每一组,你可以想到什么?

3、7的组成

刚才老师拿掉了一个苹果,应该是7个,7个苹果怎样分给2个小朋友的?请拿出7个学具来分分看,有几种分法?

汇报分法,师板书分法,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

三、游戏巩固

1、猜数,师左手拿几个苹果,右手和左手合起来是6个,知道右手是几个吗?

2、一生出3个手指头,另一个出一个数能和他组成6(7)

3、拍巴掌,学小猫叫等游戏组成6和7

四、作业

48页第1题

教师招聘小学数学模板范文 第十四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操场上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活动内容:比例知识的实际运用

活动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

活动目标:

l、通过“求旗杆的高度”、“画操场平面图”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能灵活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操作能力和活动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纸、笔、直尺、卷尺、竹竿

活动时间、地点:晴天、学校操场

活动课时: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注意观察了吗?在我们生活的这座美丽的校园里,有很多事物与数学知识都息息相关的,今天我们就来体验一下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魅力。”

二、布置活动要求

1、全班学生按学习和实践能力分成结构基本相同的若干个小组。

2、根据我们所学的比例知识来完成下面三项活动:

(1)测出学校旗杆的高度;

(2)为操场中心路重新设计一种地砖,并计算大约需要的块数;

(3)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操场的平面图。

三、师生共同活动,完成活动要求

(一)测旗杆的高度

1、提要求:

师:“你们能想办法测出旗杆的高度吗?”

2、师生共同讨论:

让学生大胆设想,说出自己的想法,或小组、集体讨论,发表意见。然后排除一些较复杂或不可行的方法,选择较实际的方法。

如:可选—‘高——矮两位同学,立在太阳底下,分别量出身高和影长,然后,算一算,想一想,在同一时间,身高和影长成什么比例关系(学生也可能选竹竿等其他物体)。

3、学生动手测量计算

(1)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发现在同一时间身高和影长成正比例关系。

(2)在同一时间分别量出旗杆影长、身高和人影子的长度,用正比例方法求出旗杆的高度。

4、检查成果:让小组间交流测量计算的结果。

(二)“小小设计家”

1、激发设计激情

师:“同学们,校领导决定重新美化一下校园环境,打算重新铺设中心路地砖,如果让你来设计,你选什么样的地砖,需要购买多少块呢?”

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不管铺设什么形状的地砖,操场中心路的总面积是一定的,所以先算出计划铺设一块地砖的面积,然后用反比例的方法求出所需的块数。

3、学牛动手测量计算

让学生按自己的设计计划,动手量一量、算一算

4、评比小结:同学们的设计都不错,老师会把你们的想法反馈给校长的。

(这一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的创新精神得以发挥)(三)画操场平面图

1、提要求;各自在纸上按一定的比例尺画出操场平面图。

2、师生探讨:

(1)要画平面图,必须先知道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首先要测量所需实际距离和确定比例尺。

(2)实际距离可测量,该用怎样的比例尺呢?

学生讨论得出:因为各人纸张大小不同,我们不能采用相同的比例尺,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纸张大小的比例尺。

3、动手操作

让学生动手测量,并在纸上画出平面图。

4、评比: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

四、小结

1、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这节数学实践活动课,你感受到了什么?

2、师:“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观察、研究,你—定会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教师招聘小学数学模板范文 第十五篇

8、7加几》

一、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经历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7加几。

2、在观察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发展自主探究的能力,形成多样化的算法。

3、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喜爱学习数学。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8、7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不同的“凑十法”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导入新课

1,今天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看看这段时间学习的情况如何,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呀? 2,出示题目,口算得数。

10+3= 10+7= 10+5= 9+3= 9+7= 9+6= 小朋友们口算后观察:

① 在刚刚的6道题之中哪几道容易算?(小朋友们真聪明,上面一行的算式比较好算,因为我们知道“10加几就等于十几”,10的加法很容易算。)② 那在计算下面一行的9+几时,你是怎样想的?(要把9先凑成10,所以加上的数分成1和几。)③ 像这种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凑十法)④ 下面老师就请小朋友把9+几按凑十法说说口算过程。(三步可略为一步)总结:所以我们在计算9的加法时,就能到用上节课的知识——“凑十法”,来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质疑(提前设置):说到这里,用凑十法能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那老师就要有疑问了,(①是不是算式里面只有9才能用凑十法呢?其他的数字,如8,7,6,5,4,3,2,1.。。能不能呢?②如果能的话,这些数字该和谁一起能凑成十呢。)质疑引新:小朋友们带着这些疑问,这节课就请你们和老师一起用用已有的《9加几》的知识来帮帮8,和7找找能凑十的好朋友可以吗? 好,那下面就一起去数学乐园里看看吧。

二、讨论交流,探索新知

1、学习例1(1)学校的乐器室里有一些小军号,我们的老师把它放在了两个盒子里。(ppt)

(2)请你们仔细观察:

(自学提示)

① 是什么样的盒子。(有十个格子的盒子)② 放了多少把军号(左边有8个,右边有7个)③ 能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吗?(一共有多少把军号?)④ 谁能用三句话来完整的说一说这道算式?(左边的盒子里又八个军号,右边的盒子里又七个军号,一共有多少把军号)指明回答后,集体说一说。引导学列出算式:8+7=(学生口答,ppt)学生可能列出:7+8= 3,操作探索,摆小棒。

谈话:我们可以怎样算出上面的得数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军号,和你的同桌一起摆一摆,相互说一说,我们比一比哪组的方法多。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摆小棒和思考。

启发:我们怎样能一眼看出小棒是十几根呢?自己想办法做一做,在想一想怎样算(启发学生呈现8凑满10,7凑满10的两种不同摆法)。(3)学生讨论后指定小组回答并演示。根据回答板书:

把8凑满

10、把7凑满10的“凑十法”,数数法;想减算加等。

(4)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来计算,我们利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8加7得15,①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用的把一个数凑成10)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一个是把8凑成10,一个是把7凑成10)(学生试着总结)小结:在计算8+7时可以用凑十法,可以把8凑成10,这时要吧7分成2和5,先算8加2的10,再算10加5得15:;也可以把7凑成10,这时就要把8分成5和3,先算7加3得10,再算10加5得15.试一试

小朋友真厉害,你们自己就探究出来了8和7的凑十好朋友2和3。好,既然我们小朋友学的这么快就掌握计算的方法了,那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考验呀?

出示算式:7+9= 你能计算出得数吗?这道算式也是7加几,你准备怎样计算呢? 学生交流算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凑十的过程。

启发:和7+9有关联的是哪一道加法算式?你还能想到什么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7=16——7+9=16(引导学生说一说:因为9加7等于16,所以7加9也等于16)

小结:计算8,7加几,一般用凑十法来计算。如果遇到8,7加9还可以利用学过的9加8,9加7算出得数。所以在计算时,如果有联系的一道加法算式已经学过并且会算,就可以根据原来算式的得数来算出新的算式 想想做做

请看第2题,请小朋友用凑十法算得数。指明说说第1,3的过程。(找学生板书,让学生讲过程)

追问:前两题为什么是把一个数分成2和几,第三题却是分成3和几? 小结:你能看着算式,说一说8加几用凑十法怎么算呢?7加几呢?(用凑十法算8加几,要把一个数分成2和几,先算8加2的得10,再算10加几得十几。算7加几,要把一个数分成3和几,先算7加3的得10,再算10加几得十几。)第一题。

1,先请人用三句话说说大白菜这幅图,该怎样列算式。2,先圈出10个,在算出得数 3,交流订正,在圈苹果个数的时候你是怎么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4,看图说一说,算8加3是把8和几凑成10的?算7加6呢?(指出:算8加3,要把8和2凑成10,再加剩下的1得11.算7加6,要把7和3凑成10,再加剩下的3得13)第4题。

请小朋友们先吧每组里的两道算式比一比,在算一算,填写得数。交流得数。问:每组两题有什么联系?

指出:每组两题也是有联系的的算式。口算时,可以根据有联系的算式,用已经会算的算式得数得出新算式的得数。第五题。做游戏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算八加几时要和几凑十?算7加几呢?

教师招聘小学数学模板范文 第十六篇

第一单元 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能正确读、写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教学认识

亿以内的数。通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大数,认识亿以内的数,会读、写亿以内 的数和整万、整亿的数,感受这些大数的实际意义。了解十进制记数法,会用 “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认识近似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进 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能运用认识的数进行简单的交流。

教材分三段编排:第一段结合实例,教学认、读、写亿以内的数;第二段教 学了解十进制记数法,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第三段教学认识近似数,把大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产生学习需要。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主探索。

(1)重点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结合起来,穿插介绍十进制(2)把认识整亿的数和用“万” 记数法。“亿”作单位

(3)基于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近似数,学习把大数改写成用“万” 的近似数。

3、重视发展估计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估计意识、发展数感是学生学习数 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继续重视这一内容的教学。教育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有掌握多位数的数位顺序;能按照数级由高到低正确的读数、写数;能根据级数单位说出数中各数字所表达的意义和数值;理解一个数所含的 级数单位和它的组成;能将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能按要求求出大数目的近似数。

数学思考方面: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学习经验,积极探索,并有根有据、有条有理 的进行思考;在交流中,能正确表达自己操作、思考和探索的过程。

解决问题方面:能主动到生活中收集有关的数量信息。会用大数目表示日常生活 中一些数量,用对大数目的感受去解释生活中的统计数量,能恰当的使用近似数 描述生活中的一些数量;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方面:对本单元的学习又比较深厚的兴趣;对学习中的困难能乐于寻求方法

努力克服。对学习中的错误能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找到原因,并加以改正。乐于和同 学合作,并进行交流;有一些成功学习的体验。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2 页整万数的读写 教育目标:j 基础知识: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

万”。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两个单位间的关系。掌握亿以内数 位顺序表,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整万数。

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思想教育:对本单元的学习又比较深厚的兴趣;对学习中的困难能乐于寻求 方法努力克服。

教学重难点: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两个单位间的关系。掌握亿以 内数位顺序表,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整万数。

教学具准备:演示文稿、数位顺序表及活动数字卡、计数器。教学设想: 学习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

1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板书:个、十、百、千 210 个一是多少? 10 个十是多少?10 个百是多少?

3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爸爸是公司的 2.读出下面各数:采 购 3876 6025 7108 4003 4200 3.从右到左说出 3876 各数字的数位。教师板书: 再说一说万以内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2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 ;4末尾不管有几个 0,都不读。3中间有一个 0 或几个

0,只读一个“零”,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我们还要用到比“万” 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 大的数。如:我国 2003 年茶叶、甘蔗和油菜籽的总产量如下: 茶叶:七十八万吨 甘蔗:九千零五十一万吨 油菜籽:一千一百四十万吨

二、1.用计数器帮助数数,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上一 千。提问: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 10 要怎么样? j 10 个一千是一万。板书“万”。写在刚才板书的千位左边

2让学生再在算盘上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提问:再加一万是多少? 教师明确:万位满 10,向前一位进 1,就是“十万”。10 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十万”。写在万位的左边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一百万、一千万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万、千万”。

然后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以前学过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 计数单位。

3提问: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的两个计数单 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也就是十进关系。练习:想想做做第 1 题。2.认识数位顺序表。

老师把上面板书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分别加上 “位”字,构成一个数位顺序表: 计数单位和数位之间的关系:

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

是千万。也就是说几个一就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就写在十位上,几个百就写在百 位上,……几个千万就写在千万位上。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 表示的计数单位就不同。认识数位分级: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个、百、从右起向左每四个数位为一级,十、千是“个

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780000 读作:七十八万 七十八万 写作:780000 举例明确写法: 今天我们学习了 新的计数单位有:万、十万、百j 万、千万。了解了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并知道从右起每四位一级,分作个级和万 级,还学会了整万数的读写。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认识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亿以内数的读写 教育目标: 基础知识: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

万”;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两个单位间的关系;掌握亿以内数 位顺序表,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想教育:对学习中的错误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找到原因,并加以改正。

教学重难点: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按数级读数。中间和末尾带零的数的读法。教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设想: 学习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1、读出下面各数: 250000 3450000 10390000 9980000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十六万 五千万 四千八百万 二千零六万j3、整万数是如何读写的?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整万数的读写方法,今天我们继续亿以内数的读写。

二、自主合作,经历学习的过程

1、(1)在计数器上拨珠:5 个一千万,2 个一百万,三个十万,9 个万,5 个千,2 个百,三个十,9 个一。(2)谁能读一读这个数?你是怎样读的?

(先读万级,五千二百三十九万;再读个级,五千二百三十九。)

2、(1)观察计数器,3 个百万和 4 个千合起来是多少?(2)指名回答。(三百万四千)提问:你是怎样读的?

(先读万级,三百万;再读个级,四千。)(3)观察:这个数中哪几个数位上是 0?通过读数,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每级末尾的 0 都不读出来。(4)你能把这个数写出来吗?试一试。

(5)归纳亿以内数的写法:使学生明确写数的顺序和读数的顺序一样,也要先 写万级,再写个级,个级上的数和万以内的数的写法一样。十万位、万位、百位、十位、个位上为什么要写 0?

讨论使学生明确这些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要用 0 来占位。

3、(1)观察计数器,四百零八万零七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2)分析这个数的读法,对于各个数位上的 0 是怎么处理的?

引导学生归纳:每级末尾的 0 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 0 或连续几个 0,都 只读一个“零”。

(3)你能把这个数写出来吗?让学生对照数级和数位的顺序进行填写,使 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 0。

4、试一试: 针对中间或末尾有 0 的数的读写方法这一难点,让学生自主尝试,通过比较 和交流进一步掌握读写方法。

三、巩固强化,拓展应用 想想做做1、2、3 练习时让学生读写完毕后都要说说自己是怎样进行读、写的。

四、小结

作业设计: 基础性: 想想做做:4、5、6,创意性: 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做思考题。板书设计:j 亿以内数的读写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整亿数的读写及整万、整亿数的改写 教育目标: 基础知识: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

亿”;知道亿级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两个单位间的关系;掌握数位顺序表,知道十进制计数法,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整亿数;掌握把整万、整亿的 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并能正确改写。

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思想教育:对学习中的错误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找到原因,并加以改正。教学重难点:掌握改写方法,正确改写。教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设想: 学习过程: 1.提问: 1说出亿以内的计数单位。

板书: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 210 个一是多少? 10 个十是多少?10 个百是多少?10 个千、10 个万、10 个 十万、10 个百万呢? 3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千和万,万和十万,十万和百万,百万和千万每 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读出下面各数: 3876 6025 7108 4003 4200 560000 4325610 10020007 2307006 685030 3.从右到左说出 3263876 各数字的数位。再说一说亿以内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2每一级末尾的 0 不读;3中间有一个 0 或几个 0,j ; 只读一个“零”,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我们还要用到比“千万” 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 大的数。如:我国 2003 年三种工业产品的总产量如下: 水泥九亿吨;原煤十七亿吨;布。

九亿、十七亿、三百七十五亿是多少?怎么写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亿数的读写。

二、自主合作,经历学习的过程

1.用计数器帮助数数,认识亿、十亿、百亿、千亿。

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一千?/B>。然后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一直数到九千万,再拨上一千万。提问:九千万再加上一千万是多少?千万位满 10 要怎么样? 10 个一千万是一亿。板书“亿”。写在刚才板书的千万位左边

2让学生再在算盘上一亿一亿地数,一直数到九亿。提问:再加一亿是多少? 教师明确:亿位满 10,向前一位进 1,就是“十亿”。10 个一亿是十亿。板书“十亿”。写在亿位的左边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一百亿、一千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亿、千亿”。

然后指出,亿、十亿、百亿、千亿和以前学过的个、十、百、千、万、十万、百 万、千万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3提问: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 间有什么关系?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也就是十进关系。练习:想想做做第 1 题。2.认识数位顺序表。

老师把上面板书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分别加上 “位”字,构梢桓鍪凰承虮怼#ǔ鍪?P89 页数位顺序表)

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3、介绍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0 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4.教学整亿数的读写。

学生看书自学,通过整万数的读写,将知识迁移到整亿数的读写上。练习:想想做做1、25、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为了读写的方便,我们常可以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j(1)学生自己写出九百六十万和十三亿。全班交流。(2)

出示小萝卜和小辣椒不同的书写方法(3)比较:那种书写方法简便?

小结:为了方便读数、写数,常常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 数。(4)讨论改写的方法: 师生小结: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只要去掉个级的 4 个 0,写上万。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去掉个级和万级的 8 个 0,写上亿。(5)A、试一试,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54000000()万 70840000()万 500000000()亿 2300000000()亿

6、想想做做 3 作业设计: 基础性: 想想做做4、5 创意性: 有兴趣的学生自学二进制计数法。板书设计:

整亿数的读写及整万、整亿数的改写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认数 素质教育目标: 基础知识: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 亿”;知道亿级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两个单位间的关系;j 基本能力:掌握数位顺序表,知道十进制计数法,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 整亿数; 思想教育:乐于和同学合作,并进行交流;有一些成功学习的体验。教学重难点:掌握改写方法,正确改写。教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设想: 学习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前几节课学过数位顺序表,学过个级和万级,谁来说说个级包括什么,万级包 括什么? 读出 780000,11340000,5634890

二、自主合作,经历学习的过程、(一)

1、十个一万是十万,十个十万是一百万,十个一百万是一千万,那么十个一千万是多 少?(一亿)

十个一亿是多少?(十亿)十个十亿是多少?十个一百亿是多少?十个一千亿是多少?

2、翻开书 89 页,看一下例题,你都知道了什么?这几个产量的数字自己在本子上写写 看看,写完了小组讨论一下。

3、看一下下面的数位顺序表,快速把它填完。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把下面的一句话一起读一下,划下来。

5、想想做做1、2 题)、(二

1、一起读一下 90 页上的例题,在本子上试着写出这两个数来。

2、有两种写法,9600000 和 960 万,你们认为哪一种方法更方便些?把下面的一句话读 一读,划下来。

3、想想做做第 4 题 作业设计: 基础性: 想想做做3、5 题。创意性: 你知道吗?回家查资料 课后小结: 第五课时j 教学内容:复习整亿数的读写及整万、整亿数的改写 素质教育目标: 基础知识: 通过复习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

亿”;掌握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并能正确 改写。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思想教育:乐于和同学合作,并进行交流;有一些成功学习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复习改写方法,正确改写。教学具准备:数位顺序表 教学设想: 学习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在本子上写出这些数,7600000,4500000000,80500000,7656899

二、自主合作,经历学习的过程

1、看 92 页的例题,先在书上对照着数位顺序表把这两个数写出来。

2、再试着写一个三十四亿五千七百万,一百三十七亿八千二百三十万

三、巩固强化,拓展应用

1、想想做做1、2、3 题

2、昨天的课外拓展汇报所查的资料

四、小结 作业设计: 基础性:

1、想想做做1、2、3 题

2、昨天的课外拓展汇报所查的资料 创意性: 想想做做第 6 题,你知道吗? 课后小结: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来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内容,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忆 以内数的读写法,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并能结合所学问题,来解决实际问题。教育目标: 基础知识: 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本单元所学习的忆以内数的读写法,能熟

练地比较数的大小,能把一些大数目的数字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 近似数。思想教育:乐于和同学合作,并进行交流;有一些成功学习的体验。j 教学重难点:掌握改写方法,正确改写。教学具准备:数位顺序表、电脑

教学设想: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出示 96 页的第 3 题,指名学生练习写数

2、出示题目: 请你读出下面各数: 53040000000 13054896 49000 17000000 2020000 56785 30000 35000 3220000 1294 ***0

二、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题目,巩固学生对由若干个万和若干个 1 组成的数的认识(96 页的第一题)“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2、复习把大数目改写成用“万”(97 页的第4、5、7、8 题)

三、小结

四、测试 课后小结: 第二单元 泰山黄金周 ——计算器

一、教学内容和编排结构

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

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 律;第二段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教材为了突出使用计算器在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 价值,在“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后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这一单元。这样

安排,(1)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2)便于学生 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注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1)对计算器的认识,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

需求,先出示了人们购买商品的实际场景,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体会计算 器的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2)通过合作交流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对计算器j 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的认识,教材没有给出枯燥的文字说明,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探 索。(3)对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教材选择了数字比较小的加法和乘法算 式,便于学生通过验算,确认计算器能保证计算正确,并体会用计算器计算的优 点。而对减法和除法以及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则通过“试一试”让学生自 己探索。

2.突出使用计算器的价值。(1)教材一方面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解决实际生

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计算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的 需要灵活使用计算器。(2)让学生用计算器探索有趣的数学规律,从中引导学 生体验探索的乐趣,体验数与式的美,体验数学的奇妙。

3.在实践活动中发展数感。教材安排有几个特点:(1)综合了时间、长度、重量等不同领域的内容,安排的问题学生以往只能靠猜测和想像才能解决,现在 却可以运用列表的解题策略,借助计算器的使用进行探索,便于学生体会计算器 的作用,(精心设计了“数一.

教师招聘小学数学模板范文 第十七篇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是练习课,就是让学生通过分层次的练习,理解并会应用商不变的性质。在本节课中,要体现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体会数学每个知识点都有其实际应用价值。

学情分析:

在上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商不变的规律,而且具备合作意识和能力,为本节练习课奠定了基础。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直观感知仍占很大部分。许多同学能说出商不变性质的内容,但实际应用却有些困难。

教学目标预设:

1)能够理解商不变的性质。

2)能灵活应用商不变的性质,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目标预设1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老师请你们看两张动物的图片,请看这是什么?这是猎豹。这个是谁?这是羚羊。我这有一个数学问题,听一听好吗?凶猛的猎豹2小时奔跑160千米,美丽的羚羊4小时奔跑320千米,谁的速度快?

说说你的列式:

生:160÷2=80千米/小时

320÷4=80千米/小时

80千米/小时=80千米/小时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两个除法算式,它们的什么是一样的?什么是不一样的?这两个算式里面蕴含着一个什么规律?

生:(商一样,被除数和除数不一样,蕴含着商不变的性质这个规律)

师:说一说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再请其他人来说一说。

2、说明这节课的目标:板书课题:练习(商不变性质的理解)

二、基本练习:

师:要想准确快速的做题,首先你必须理解商不变的性

质,对吗?那么你们是不是真正理解了这个性质呢,来做几道题检查一下,好吗?

1、慧眼识真假:先判断对错,再说说为什么?

①100÷20=(100÷10)÷(20×10)

②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任意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③150÷50=(150+3)÷(50+3)

师插问:那这要是减号呢?

④480÷20=(480×0)÷(20×0)

⑤60×50=(60÷3) × (50÷3)

⑥两个数的商是15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4,商仍是150.

师:通过这几道题,你能不能总结一下商不变性质中哪些词语是关键词?谁来说说?

(强调: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

生:我来补充,还应该强调是在除法中,乘法就不行了。

2、快乐选择ABC

① 两个数相除的商是2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乘8,那么商是( )

A、 160 B 、 20 C、16 D、200

② 被除数缩小5倍,要使商仍是80,除数应是( )

A、 缩小5倍 B 、乘5 C、增加5 D、减少5

③ a÷c=( )

A、 ( a÷b ) ÷(c÷d)

B 、( a×b ) ÷(c÷b)

C、 ( a×b ) ÷(c×b)(b≠0)

④ 被除数除以除数,商是9余数是10,如果被除数、除数同时乘5,商是几,余数是几? ( )

A、 45,50 B 、9,10 C、45,10 D、9,50

⑤ 18÷3=6,如果被除数乘2,除数不变,商是( )

A、 6 B 、12 C、3 D、24

⑥ 18÷3=6 ,如果除数乘2,被除数不变,商是( )

A、 6 B 、12 C、3 D、24

师:哪组愿意跟大家说说选哪几题,你们选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选?

3、商不变性质的应用

1) 师:这几道题做完以后,我发现你们已经真正理解了商不变的性质,很好,那理解是理解了,我们学的这个商不变的性质有什么用啊?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可以做什么呢?(口算、竖式、简算)

2)师:说一说你是如何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口算的?

举例:如320÷40,320和40同时除以10,划去320和40末尾各一个0,变成32÷4,等于8

6600÷600,6600和600同时除以100,划去6600和600末尾各两个0,变成66÷6等于11

师:10÷3=3……1

100÷30

1000÷300

你能根据第一个算式来说一说后面两题的答案呢?

(强调商不变,但余数中的0不能去掉。)

3)课本P95页第6题。说一说这两题各出错在什么地方?

师: 如果被除数和除数末尾各有两个0,请问同时消去几个0?

如果被除数和除数末尾一个有两个0,另外一个有一个0,请问同时消去几个0?

如果被除数和除数末尾一个有两个0,另外一个没有0,请问同时消去几个0?

三、综合练习:

1、趣味比赛

师:我们学知识应该活学活用,对吗?那么下面啊,老师这有个趣味比赛,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比一比,看谁写的连等式多?老师给了一个例子,谁能解释一下我是如何利用商不变的性质的?我写这个是不是连等式?

师:你们也来试一试,准备好了吗?开始。

师: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写的?你来说一说你是如何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写的?

(2400÷300=240÷30=24÷3=8÷1=4800÷600=9600÷1200=960÷120=96÷12=……

师: 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我们可以写出无数个连等式,商不变的性质是多么神奇啊!

2、能力拓展

1)甲乙两数相除,商是42,如果把甲、乙两数都扩大2倍,商是( )

2)甲乙两数相除,商是30,如果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不变,商是( )

3)甲乙两数相除,商是87,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4倍,商是( )。

4)一个数除以5,如果除数变成15,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 )

5)两个数相除的.商是80,如果这两个数都除以4,商是( )。

6)两个数相除的商是36,如果补除数乘以2,除数不变,商是( );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 ),商就变成了18。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四、学习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更加理解了商不变的性质、知道了商不变的性质能应用在口算中,竖式计算中。

师:这节课同学们不但进一步巩固了商不变的性质,还能够学以致用,其实我们数学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它的实际应用价值,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应用。

五、课后延伸:

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达你对商不变性质的理解,制成数学小报。(小组评比)

教师招聘小学数学模板范文 第十八篇

【学习目标】

1.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在合作、讨论中去发掘知识,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的测量精神,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好伙伴,天天陪着我们一起学习,它就是我们的课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桌子有多长。(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提问:你能用什么方法知道课桌有多长呢?

1.估计:让学生试着估计一下自己的桌子长度,可以用眼睛看,也可用手比划着估,估好后,举手交流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一个物体的长度提前有一个不具体的感官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能力。)

2.测量: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量桌子的长度呢?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的课桌有多长。

学生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总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

质疑:为什么测出的桌子长度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同样的桌子真的都不一样长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小结:使用的工具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只有当工具一样时,结果才会相同。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吗?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尺子。

(1)师:尺子有很多种,不止是你们手中用的这种,还有这些。(出示各类尺子,拓宽知识面,让学生多认识一些尺子。)而在我们的学习中,大家常用的就是学生尺。(在黑板上贴出放大的直尺图。)

(2)观察、探究:学生尺上有些什么?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

结合学生的发现,讲解刻度线、字母cm及其含义、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板书:长度单位——厘米(cm)。)

(3)师:在尺子上找到“0”了吗?它在什么位置上,谁知道表示什么意思?

尺子上还有些数字是什么意思?请找到尺子上从“0~1”这一段,从0~1是几厘米?

(4)在认识厘米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手比划感受一下“1厘米有多长”,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过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中常见物体理解厘米的实际意义,使抽象的单位变得可以体验。)

(5)认识几厘米

①数一数:从0刻度到2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3刻度到7刻度是几厘米?

②猜一猜,5~~10、0~~6之间分别是几厘米。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经验和认识出发,加入“猜想”这一催化剂,促进学生多角度思维,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得出结论。诱发学生的跳跃思维,加快1厘米的认识过程。)

③打手势:4厘米大约有多长?7厘米大约有多长?10厘米大约有多长?

(同桌互评。)

4.量物。

(1)要求学生取出统一物体(学具中的等腰三角形),找到长边(正好整数),小组讨论试着量,再汇报。面对结果不统一时,大家讨论原因。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找一人上台演示,得出经验:量物体时,先把一端对准0刻度线,再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再量这个三角形的一条短边,不够整数,全班交流该读作多少。

讨论:离哪个刻度线比较近,大约是几厘米。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用不同的工具测量课桌,到用相同的工具测量物体,在操作中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得出结论,找出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在自主的探索中去发现与创新。)

三、巩固练习。

1.估计大约是几厘米?(如:书的厚度,小棒、铅笔的长度等。)

2.请几名同学分别量出这几种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并注意测量的方法。

3.小组活动,完成第15页第1--3题,先估计,再测量。

四、总结评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你表现得怎样?

教师招聘小学数学模板范文 第十九篇

一、学习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3. 在探索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乘法算式中对乘数已经有比较熟练的理解,学习因数可以在乘法算式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学生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拼图来学习一个新知识。

(设计意图:拼图游戏学生很喜欢,创设拼图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课件)

1. 师:请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在你们的小组里用你们准备的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也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拼摆或涂画的方式独立操作,边摆边做好记录。然后,把你拼摆的过程和你的伙伴说说。

2. 班内展示交流。(请学生演示自己摆的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了解事物的特征,明确正方形的个数与因数的关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到了大量的学习资源,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他们在相互的探讨中,使问题得到解决。)

3. 师:你能把这些摆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12=12 2×6=12 12×1=12 6×2=12 3×4=12 4×3=12 )

4.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道算式的因数一样? 12的因数有哪些呢? 请学生按顺序说出来。(1、2、3、4、6、12。)

(设计意图:学生观察算式,发现找因数的方法和写乘法算式有一定的关系,体会了“想乘法算式”找因数的方法,为下面的思考找因数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5. 思考问题:

(1)怎么样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2)有什么方法可以将全部因数找齐,一个都不漏?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是:从小到大找;一对一对找

6. 找出9的全部因数

(1)试一试,看谁能挑战成功。(学生独立找9的因数)

(2)交流找的方法。

板书:9的因数有:1、3、9

观察9的全部因数,你有什么发现吗?(9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是9,??)

7. 试一试:你能找出15的全部因数吗?找完后交流,说一说15最大的因数是多少,最小的呢?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找因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有序思考”的方法,进行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8. 小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对的找。这样有顺序的给一个倍数找因数,好处就是不重复、不漏找。

(三)练习深化。

1.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现在看看谁找得快,请同学们把课本第9页的1、2题做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

投影展示一名学生1、2题的结果,让学生说一说,集体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练一练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并具有一定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2.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用拼长方形找因数的方法,现在能不能在小方格中画出长方形找因数呢?请把第3题做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让1名学生到黑板上的小方格中画,并把因数找出来。

学生做完后,看看到黑板上做题的同学做得对不对,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练一练活动,利用数形结合进一步体会找因数的方法。)

3. 投影:48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的人数相同,可以排成几行?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

班内交流:(每行8人可以排成6行,也可以每行6人排成8行。每行12人可以排成4行,也可以每行4人排成12行。每行24人可以排成2行,也可以每行2人排成24行。每行48人可以排成1行,每行1人排成48行。还有一种,每行16人可以排成3行,也可以每行3人排成16行。)

思考: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排队法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教师对学生及时提出表扬: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利用找因数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

(设计意图: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找因数的方法。)

4. 游戏:好朋友互报学号,分别找出对方学号数的全部因数,比比谁能有对有快!

(四)当堂检测。

1、找一找,填一填。

1 2 4 7 8 12 16 24 32

24的全部因数 32的全部因数 既是24的因数也是32的因数

2、说一说下面的数各有几个因数。

()个( )个()个 ()个 ( )个 ( )个

(设计意图:当堂检测,了解目标达成情况。)

(五)总结与评价。

这节课你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了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培养了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找因数的方法一般是按乘法算式来找的,可是在找的过程中容易漏掉几个,所以必须强调要有序思考。

教师招聘小学数学模板范文 第二十篇

第一课时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进入新的单元新的一课。首先,老师有几张图片想给同学们看一看,图片上的这座桥就是我们今天故事发生的地点——泸定桥。”

“泸定桥位于我省泸定县大渡河上,是通往康藏地区的咽喉。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来到大渡河边。这里有流太急,不能架桥,渡口又只有几只小船,往返一次就需要几十分钟,几万红军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来渡河,必会延误数日,遭敌人围歼。只能通过泸定桥过河。而现在泸定桥在xxx反动派的控制之下,红军在这里和xxx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课文《飞夺泸定桥》。”

“同学们,昨天通过预习,你们已经自学了本课的生字词。现在再和老师一起来复习一下这些生字,加深印象。”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小声的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它们读通顺。把自己不理解的、有疑问的内容勾画出来。”

“现在我请同学起来,分自然段大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我现在播放录音,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思考,哪些段落写了红军飞速赶到泸定桥,哪些段落又写了红军英勇夺下泸定桥?”

“老师现在来读一下1、2自然段,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这两个自然段写了些什么?”

第二课时

“同学们,几天我们继续学习飞夺泸定桥这一课。学习新内容之前,我们一起再来复习一下这一课的生字词。”

“现在请同学们自读3、4自然段,读完以后和同桌交流一下,想想红军在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待会儿我请同学来回答。”

“同学们都读得非常认真仔细,红军遇到的困难都找出来了。刚刚说到红军在路上遇到了敌人的增援部队,与他们赛跑。现在我们再读一下第4自然段,看看红军是怎么跑在敌人前面去的。”

“增援的部队遇到困难,不能再走了,只好停下来宿营。可是在同样困难的情况下,我们的红军战士依然摸黑前进,抢在了xxx增援部队前头到达了泸定桥。你们觉得比起xxx反动派,我们的红军战士怎么样啊?他们克服一切困难,顽强斗争,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就要想一想红军战士是怎样克服困难的,而不是遇到困难就逃避。”

“现在,请你们默读第5自然段。分别找出写桥险,水急和写泸定城情况的句子。我会请同学来说一说你们找的情况。”

“很好,你们都找到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敌人依靠天险,满心以为红军是没法攻过去的,猖狂的向红军喊到:“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这里也出现了一个“飞”字,你们觉得它和题目里面的“飞”字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 “这里的“飞”是敌人认为红军战士没办法从桥上过去,除非红军会飞,不然就是过不来的。这是他们对红军的轻视。”

“可是红军并没有惧怕,他们马上发起了总攻,要夺下泸定桥。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第6、7自然段,看看红军是怎样夺下泸定桥的。”

“同学们,红军有没有惧怕困难啊?他们勇不勇敢啊?我想看看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第6自然段写了哪些勇敢的人,做了什么样的事?”

“二连的22位勇士冲在最前面,还有跟在他们后面的三连战士,不仅带着武器战斗,还拿着木板,肩负铺桥的任务。”

“冲锋的突击队到攀着铁链好不容易到了对面,可是又有困难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请同学们默读第7自然段,告诉我红军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是怎么做的?”

“红军奋不顾身的穿过的大火,英勇的和敌人展开了搏斗。经过两个小时的战斗,红军击败了敌人,夺下了泸定桥。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一下红军获得胜利之后的振奋心情。”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又了解了长征路上的一个故事,学到了红军战士英勇顽强的的大无畏精神。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关于长征的诗歌,回想一下红军的精神,想一下我们应该怎样像他们学习。”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