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情分析范文高中优选28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2-10-28 18:43:11595

学生学情分析范文高中 第一篇

1 经济学与数学统计方法之间的融合历程

数学统计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两者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回顾历史,早在17世纪,经济学与统计学之间的融合就已经表现出了必然的趋势。在当时,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政治算数》一书中第一次利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经济问题,这是两者的首次融合。不过在那个时期的研究由于受到社会发展的限制,研究方法还是以定性分析为主,并没有对统计学进行充分的运用。到了19世纪20年代以后,经济学与统计学之间的结合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在这一时期,德国经济学家于1854年在其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一个结论,指出可以通过数学统计方法推导出“戈森定律”,其中还重点阐述了统计学方法应用于经济学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1]。之后,英国经济学家斯坦利·文杰斯也对经济学与数学统计方法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他1871年发表的书籍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思想,也就是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建立经济数学模型[2]。此后,经济学中数学统计方法的运用开始得到推广和发展。20世纪40年代之后,由于受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经济学与统计学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并且两者之间的融合也得到了创新性的进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55年,由美国经济学家摩根斯坦和数学家伊诺曼共同创作了《对策论与经济行为》,这本书籍的出版成为经济学与数学开始全新合作的里程碑[3]。自此之后,无论是在微观经济学中,还是在宏观经济学中,统计方法都得到了大量的运用,其重要性变得更加凸显。由此可见,从17世纪开始经济学与统计学出现融合的趋势,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目前两者之间的融合已经非常的深入和成熟,对于推动经济学的科学化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数学统计方法应用于经济学的作用分析

数学统计方法可用于解决经济学问题

严谨精密的分析过程以及清晰准确的分析结果是数学统计方法的优势所在,而经济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则对结果精确度和科学性要求非常高。由此可见,数学统计方法应用于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数学统计方法很早就开始在经济学领域中得到应用,随着两者之间的结合和发展,现在在相关的研究领域已经出现了很多数学专业化理论,例如经济计量学、数理经济学等,这又进一步为两者的融合和共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4]。在经济学问题的解决中,数学统计方法的应用模式主要是“经济一数学—经济”,这也就是说,首先,以现实经济问题为出发点来建立数学模型,然后,采用数学方法来分析这一数学模型并得到结果,最后,再利用经济学原理和理论来评估所得的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其结论不仅可以用于指导经济活动,同时还可以用于预测经济发展方向。特别是在现代企业经济决策中,通过数学统计方法可以对经济活动进行从定性到定量的全面分析,可以较为科学、准确地预测决策执行后的结果,并充分利用企业的现有条件来对结果进行控制和优化,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经济决策的可靠性与科学性,避免企业财力、物力的损失[5-6]。

数学统计方法可作为工具展开经济理论分析

从经济学与数学统计方法融合的初期发展到现在,数学统计学已经开始应用于各种重大经济问题的研究和分析中。再加上现代数学与现代经济理论之间的融合也在不断的深入,很多经济现象理论都可以通过数学方法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特别是在这几年来,数学统计方法应用于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分析中的研究在不断进行,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从量的角度来确定结果,同时还可以从质的角度来做出判定[7-8]。由此可见,如果没有数学统计方法,就难以有效解决经济学问题。

3 数学统计方法应用于经济学的实例分析

在GDP分析模型中,可以通过数量分析和统计学方法来找出其中的统计指标,设计相应的指标体系,并结合社会现状来研究GDP值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在下面的研究中我们以某市2001—2012年的GDP纵向分布数据模型为例,采用分析数量经济法中的回归分析来展开统计学研究,并初步预测2014年之后的某个阶段。

表1即为某市的GDP数据统计结果,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来处理数据,并建立一个关于GDP与实践序列间关系的F(y)模型,其数据处理结果散点图如下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GDP呈现明显的非平稳增长趋势,通过回归分析和数据处理作出一阶差分,可以看出散点图为二次函数形式,因此可得F(y)=ax2+bx+c,采用回归分析来处理年份可以得到回归统计结果见表2。由此可得回归方程为F(y)=,检验其规定系数可知R=,与1非常接近,由此可知,该回归方程与实际数据有很好的拟合度,可以采用该方程对未来的某个阶段进行预测。

一般来说,实际的GDP受多因素影响,其变化不稳定,因此预测值都会有一定的偏差,根据某市2013年实际GDP总值为亿元,与上述预测的理论误差为:

w=()/×100%=

这一误差值较大程度的偏离了回归曲线,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在建设模型的初始条件时消除的政府主观态度、人们的消费亿元以及汇率和进出口关税等部分影响因素有着一定的联系。由于2014年级之后的年份都还没有确切的数据,因此本文仅限于探讨对2013年的预测。就本次模型来说,虽然 没有从整体上来进行考虑和分析,但是其理论与实际的核实可以看出这次预测并不是没有任何依据的,具有可行性。

4 结 论

总的来说,数学统计学对于经济的预测和总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统计方法应用于经济学中,对各项经济指标预测与评估以及决策和改革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意义。本文选择某市为例来进行数学统计方法分析,在实际的经济预测中,数据的收集并不能仅仅局限于纵向,同时也要注重横向幅度的收集,对数据的收集要全面,筛选要科学,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理论分析更加有依据,其结果也更加具有理论效应。经济学中数学统计方法的应用,有利于帮助其掌握数据内在的规律性和本质变化,提高数据分析的质量和经济预测的科学性、准确性。

猜你喜欢:

学生学情分析范文高中 第二篇

信息技术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为使本学科教学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优化本学科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特提出本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 每学期应制定出科学的教学计划,安排好整个学期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与学生共同制订出计算机教室的学习规则。教学计划应包括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环境分析、主要措施、活动安排和教学进度表等内容。

第2条 要深入理解和钻研课程指导纲要,充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熟悉整册教材的基本内容,了解教材的各部分在学科体系中所占的地位。

第3条 教学设计应具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环境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练习安排等内容。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可以从教材结构、前后联系、教学目标等角度进行,做到准确、全面、有效。

第4条 对学情分析时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发展需求及家庭计算机学习环境等情况,全面掌握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

学生学情分析范文高中 第三篇

那天,我和往常一样坐公交车,但那天我的肚子非常痛。

过了一站后,上来了一个大约六十几岁的大爷,那大爷一看车上只有我一个小朋友,于是他赶忙走到我座位前,站了一会儿后,他见我没给他让座,他便吵了我:“你这人怎么这样啊,不是都说给老人让座吗?你怎么还坐在那儿,快起来!”

“我今天肚子有点痛,站不起来,平时我见到老人就会让座的,今天就让我坐吧。”

“你不想让座就算了,别找那些理由。”

这时,旁边的一个叔叔看不下去了,便帮我说了两句。可这让那老大爷认为我们俩是一伙的,又开始吵我们。我的内心十分生气又无奈:“这个人真的是,说了肚子痛还不放过我,哎!”那爷爷此时又发话了:“现在的人啊,真没素质!”而那位叔叔听到这话,毫不犹豫地“怼”了回去!他说:“你这人,让座不是他必须承担的责任,别人让是情分,不让是本分,你这要求就十分过分了。”

那爷爷这下什么都不说了,也许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过了几站后,那爷爷下车了。我旁边的叔叔小声地对我说:“你以后遇到这种人别怕,你让得了就让,让不了就别让。”说完,我就和这位叔叔下车了。

这件事,让我看到了人暴露出的本性,确实如那位叔叔所说,“让座是情分,不让是本分。”

学生学情分析范文高中 第四篇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在备课或搞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关注学生情况应该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既反映教师教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也体现了教师是否切实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所以,学情分析是教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关键。很多老师按常规备课、写教案、做教学设计,教案写得很好而教学效果不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脱离教学实际(特别是学生实际)。按照认知建构的观点,学习过程是知识不断重建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这样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许多教师(包括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教案、教学设计比赛和说课比赛中,对“学情分析”这一环节感到茫然,不知从何处下手进行分析,于是就出现“学情分析”空缺或贫乏现象,这也是教师教学教学基本功缺陷的一种体现。学情涉及的内容非常宽广,学生各方面情况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思维情况、学生的认知状态和发展规律,学生生理心理状况、学生个性及其发展状态和发展前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学生感受、学生成功感等都是进行学情分析的切入点。学情分析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即学生学习该内容时所具备的与该内容相联系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以确定的新课的起点,做好承上启下、新旧知识有机衔接工作。如对《植物的分类》一节课的学情分析:在学习本知识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植物学知识基础,也有一定的日常生活中分类的基础。初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敢于讨论和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植物学这门课也充满兴趣。但是,学生们虽有的植物学知识,并不是按照分类系统来学习的,而是以形态、结构和生理这一主线来学习的,同时对于书中涉及到的植物名称,学生可能会遗忘的较多,从而导致学生学习难度加大。为此,上课时教师要做好适当的架桥铺路工作。

2、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经常听到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原因是现代学生的个体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形成了独特的个性。有的主要来自先天、有的主要是后天,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上才能有的放矢。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从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如:我们学校原是厂矿企业子弟学校,学生来源较广,一部分来自城里、一部分来自农村、一部分来自周围的厂矿企业。农村学生接触的植物比较多,具有相当丰富的植物知识,但平时所叫植物的名称与书本上并不完全相同;城里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相对比较少,有关植物的知识感性认识主要来源于家里的花草及生活区周围的树木,相对比较贫乏;厂矿企业学生地处农村,企业绿化搞得好,又有公园,平时能看到植物比较多,可没有系统地去认识植物,但是他们的理论知识比较丰富。城里学生和企业子弟由于受家庭和学校影响,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农村学生学习的习惯相对稍逊。为此,好上好《植物的分类》一课,需要许多直观的植物知识材料和多种教学方法组合。

3、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对教材中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的理解比较困难;初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精力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通过分析了解他们当时的生理心理与学习该内容是否相匹配及可能产生的知识误区,充分预见可能存在的问题,对课堂上有针对地加以分析,使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功效性。

4、了解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方法掌握情况: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更需要学生的活动,只有教师教得最优化和学生学得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陶行知说过,好的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第斯多惠也说过,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它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不同年级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只有事先了解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方法掌握情况,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才能创造出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5、分析学习知识时可能要遇到的困难: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的问题和阻力往往会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困难与发展的障碍,教师如果能及时发现这些困难与障碍,并且能够及时地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学生就能获得真实的发展。因此,在备课中要努力去关注和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障碍,具体分析这些困难和障碍产生的原因,思考相应的具体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如在“变态根、变态茎”等知识的学习中,由于变态根和变态茎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其缺乏感性认识,加之变态根和变态茎外形相近和相似,不但学生容易混淆、容易发生误解,教师也会产生类似情况。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实物或直观教具,通过反复比较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真正理解变态根和变态茎本质区别,以达到区分变态根和变态茎的目的。

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必须要分析好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情分析既要分析学生的整体具有的特点,同时更要分析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要具体分析,切忌空泛化。不同特点的学生,对教材的兴趣点、关注点不同,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学生身上,我们做教师的要加以理解,要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实施教学。

学生学情分析范文高中 第五篇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在备课或搞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关注学生情况应该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既反映教师教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也体现了教师是否切实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所以,学情分析是教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关键。很多老师按常规备课、写教案、做教学设计,教案写得很好而教学效果不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脱离教学实际(特别是学生实际)。按照认知建构的观点,学习过程是知识不断重建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这样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许多教师(包括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教案、教学设计比赛和说课比赛中,对“学情分析”这一环节感到茫然,不知从何处下手进行分析,于是就出现“学情分析”空缺或贫乏现象,这也是教师教学教学基本功缺陷的一种体现。学情涉及的内容非常宽广,学生各方面情况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思维情况、学生的认知状态和发展规律,学生生理心理状况、学生个性及其发展状态和发展前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学生感受、学生成功感等都是进行学情分析的切入点。学情分析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即学生学习该内容时所具备的与该内容相联系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以确定的新课的起点,做好承上启下、新旧知识有机衔接工作。如对《植物的分类》一节课的学情分析:在学习本知识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植物学知识基础,也有一定的日常生活中分类的基础。初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敢于讨论和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植物学这门课也充满兴趣。但是,学生们虽有的植物学知识,并不是按照分类系统来学习的,而是以形态、结构和生理这一主线来学习的,同时对于书中涉及到的植物名称,学生可能会遗忘的较多,从而导致学生学习难度加大。为此,上课时教师要做好适当的架桥铺路工作。

2、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经常听到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原因是现代学生的个体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形成了独特的个性。有的主要来自先天、有的主要是后天,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上才能有的放矢。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从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如:我们学校原是厂矿企业子弟学校,学生来源较广,一部分来自城里、一部分来自农村、一部分来自周围的厂矿企业。农村学生接触的植物比较多,具有相当丰富的植物知识,但平时所叫植物的名称与书本上并不完全相同;城里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相对比较少,有关植物的知识感性认识主要来源于家里的花草及生活区周围的树木,相对比较贫乏;厂矿企业学生地处农村,企业绿化搞得好,又有公园,平时能看到植物比较多,可没有系统地去认识植物,但是他们的理论知识比较丰富。城里学生和企业子弟由于受家庭和学校影响,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农村学生学习的习惯相对稍逊。为此,好上好《植物的分类》一课,需要许多直观的植物知识材料和多种教学方法组合。

3、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对教材中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的理解比较困难;初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精力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通过分析了解他们当时的生理心理与学习该内容是否相匹配及可能产生的知识误区,充分预见可能存在的问题,对课堂上有针对地加以分析,使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功效性。

4、了解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方法掌握情况: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更需要学生的活动,只有教师教得最优化和学生学得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陶行知说过,好的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第斯多惠也说过,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它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不同年级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只有事先了解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方法掌握情况,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才能创造出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5、分析学习知识时可能要遇到的困难: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的问题和阻力往往会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困难与发展的障碍,教师如果能及时发现这些困难与障碍,并且能够及时地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学生就能获得真实的发展。因此,在备课中要努力去关注和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障碍,具体分析这些困难和障碍产生的原因,思考相应的具体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如在“变态根、变态茎”等知识的学习中,由于变态根和变态茎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其缺乏感性认识,加之变态根和变态茎外形相近和相似,不但学生容易混淆、容易发生误解,教师也会产生类似情况。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实物或直观教具,通过反复比较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真正理解变态根和变态茎本质区别,以达到区分变态根和变态茎的目的。

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必须要分析好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情分析既要分析学生的整体具有的特点,同时更要分析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要具体分析,切忌空泛化。不同特点的学生,对教材的兴趣点、关注点不同,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学生身上,我们做教师的要加以理解,要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实施教学。

学生学情分析范文高中 第六篇

高二(1)班学情分析报告

我们班的名称(实验班)已经高度的概括了我们班的学情。具体说,我们班学生的学习态度非常端正、表现在课堂听课、作业、课后练习和课后的活动等都表现的比较出色。学习过程比较踏实但不够扎实,治学来不的半点马虎,要一丝不苟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进行。我们缺的是踏实与恒心。学习结果不言而喻,投入与产出成正比。

就本学科而言,从上学期中后期到这学期中期我们学习的是高考科目中的重头戏——哲学。这学期我们有单元测试2次,月考一次,期中考试。月考是xx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中期考试时外面订的试题。分数与成绩分析每个分数段的人以及平均成绩外面在课堂都说过,而且班级都有。

总结本学科,我感触最深的是学生失分在主观性试题,纠其原因:

一、知识点不会形成知识线,知识线够不成知识面、知识面形不成一个知识体。更何况要学以致用,用它去分析材料。

二、不做主观性试题,学生的表现是选择题一做,大题束手高阁。做都不一定能学会,不做一定不会。再有就是一做就是拿起答案不佳思索复制、不经过任何的过滤。

三、不会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不会审题。这些问题在第一轮复习中要竭力纠正。

学生学情分析范文高中 第七篇

学情分析报告

经过与其他语文老师的沟通交流,对上一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情况,以及开学一个月来对学生的观察了解,认为四年级一班语文教学目前的现状是:

一、据了解本班学生学习习惯不好,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字体书写普遍不规范还不工整,上课小动作多。其次是没有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导致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尤其害怕习作,还没有养成自觉写日记的习惯。特别是作业的完成情况非常不理想,一些不自觉的学生养成了不写作业的现象,尤其是家庭作业。

二、学困生占班级比例过大,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尤其是阅读和习作能力普遍较低,存在着班级间发展不平衡,班级内发展不平衡的突出现象。

三、学生的阅读量严重不足,阅读感悟能力较差,学生搜集和存贮的好词、佳句、文段较少,能灵活运用所积累材料的学生寥寥无几。

四、班级凝聚力较差,缺乏学习积极性。受社会、家庭环境等的影响,部分学生有不良的学习习惯(拖欠作业、不专心听讲、不记笔记、作业抄袭、作业不规范、不懂得学习方法等)和学习上进心不够好,组织纪律差、心理素质(承受挫折)较差。

针对上述现状,我将在本学期采取下列措施:

一、抓班风建设,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检查督促与表扬鼓励相结合。

学生学情分析范文高中 第八篇

梁军科

开学以来,我们各项工作都按照复习计划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我们先后已经进行了三次考试,每次考试各位老师都能认真履行命题、监考、阅卷等职责,成绩统计和分析也是本年级有史以来最快的,各位都根据考试成绩及时调整教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我们还在10月24日召开了年级家长会。由于各班主任的充分准备,本次家长会开得非常成功,为调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我们可以说全年级师生正在全力备战高考,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通过这些我们看到了本届备考的优势所在。

但是,开学以来的教学工作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

一、教学方面:

1、备课与讲课问题:部分班级的部分学生对某些学科教学有建议和意见,学生的意见我们不一定全听,但我们一定要反思,要和学生沟通,要改进,这样既是为了学生,也是为自己,复习课要有新意,要创新,不能重复教材,更不能照搬教辅资料,要变以资料为主的被动应付为突破知识和能力的主动出击。备课要充分,每节课从哪里进去,又从哪里出来,落实什么目标,教师要心里有底,备好课不妨先给自己讲讲,看自己满意不满意,换一下位置,如果自己是学生,这样讲自己懂了没有。不论你教学时间有多长,你也得备课,对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你也得反思。在重点班代课的老师尤其要注意这些,因为重点班的学生对老师的要求是相对较高的。

2、作业及练习的问题:最近以来学生的学习时间不断延长,高考是一场持久战,各学科之间要相互照顾,当天留的作业要适量,不要太多,要留一些书面作业,特别是理科的大题及推理表达题,但单科的作业不要太多.留作业本着理科(8+2)文科(10+2)的原则。

3、自习问题:最近以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很高,抓的很紧这是好事,但我们发现部分老师占了学生大部分自习时间给学生讲课,我们不提倡反而要思考,这样是不是就能取得好的效果,我认为要给学生留有自己消化吸收的时间。在这里我建议对全班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讲解,但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第八节课可以平衡一下进度,以答凝为主。

4、教学的落脚点:坚持低起点、缓坡度、高落点。照顾到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出发,循序渐进,但课的最终落脚点还是要跟高考接轨。这个道理要跟学生讲清楚,因为我们面对的是高考,目标也是高考取得好成绩,就不能逃避高考,更不能背离高考,要积极的态度面对高考,课堂选题我觉得还是以高考题为主要来源,防止偏、难、怪。

二、考试方面:

1、命题:我们在高考备考计划中对综合训练考试的命题范围、难度、题量等都有详细的说明,三次考试中,各位老师的命题基本上体现了计划要求。最近随着家长会召开,考试次数的增多,学生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第三次考试后,各班都有学生的学习信心不同程度受到了打击,如何处理好考试的学习检测功能和调整学生心理功能是我们大家要思考的另外一个问题;我认为命题要处理好下面几个关系:

1)已复习的知识和未复习知识之间的关系:未复习到的但自成体系的知识部分不要命综合题,就是说还没有复习,学生靠原来自己的底子无法完成的题目尽量回避,对未复习到的知识内容的命题一定要做到力求基础性、工具性、常识性,占卷面分数不能超过20%;

2)简单题、基础题和难题之间的关系:研究高考我们会发现,题目不全是能力题和难题。我们老师认为的一堆好题拼在一起学生一定受不了,有些题用于例题很好,用于考试未必就好,这些都需要研究。对此我认为遵循基础题:中档题:难题=6:3:1这样的比例较适宜;,另外从考试的平均成绩也能看出题目的难易程度,下面来看一下我们

三次考试的的平均成绩情况:

红框里的平均成绩占卷面分的比例基本在50%—60%范围,说明命题的难易适中。

3)检测知识备战高考和保护学生积极性之间的关系:如何兼顾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我想只有我们做到了备课、讲课、作业和考试难易程度尽量与高考吻合,再加上不断的鼓励和引导就能处理好这个关系,相信我们的学生是积极向上的,是经得起考验的。

2、监考:组织一场考试,年级上下要付出很多努力,大家都很辛苦,但第三次考试暴露出了部分班级的个别科目作弊严重,监考教师在监考期间不允许做与监考无关的其他工作,要求每15分钟在教室走动走动,大家都要负起责任,维护年级考试的信度,各班主任要把那些有作弊记录的学生排在考场易监控的位置,同时要在班上大力宣扬诚信光荣,作弊可耻,弘扬班级正气。整治作弊行为,端正考风不但是对我们的教学负责,也是对学生和学校的负责。

3、阅卷上报及时,值得肯定,但希望大家阅卷后将试卷分发给学生,并提示学生检查核对后交尚老师处统计分析。

三、做好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调整好心理状态

1进入11月份到年底是复习最艰难的时段,各位教师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高考最终的竞争离不开学生的积极的态度,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要注意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2各班主任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分忧解难。

3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宜进行对抗性体育比赛及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跑步等体育活动。

各位老师,我们工作都非常辛苦,我们的任务还非常艰巨,我作为年级负责人对大家的所做的工作深表感谢,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我们扎实有效的工作,一定能取得本届高考的全面成功。

谢谢大家!

高三学生数学学情分析

分析出错的原因,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一些易得分的题也出现失分现象,对所学知识不能熟练运用,对知识的掌握也不是很灵活,造成容易的失分难的攻不下的两难状况。

二一些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待改进一些同学平时学习也挺认真,日常练习也不错,但一遇上综合性的考试就不行,像这样的状况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复习方法不对,作为一名高三的学生应该学会自己归纳总结,可以把相似和有关联的一些题总结在一起,也可以把知识点相同或做题方法相同的题总结在一块,这样便于复习,也省时。

三同学们的应试技巧也有待提高,翻看这次学生们的试卷会发现有些学生的题还没做完,前面难的没拿下后面容易的没时间做。拿不到高分认为是自己时间不够,这就是考试技巧的问题。

综合本次模拟考试的情况建议下阶段复习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1、强化规范意识。这里的规范由两个含义:一是答题的规范性,二是考试用笔的规范性。要通过解题规范性训练,争取让学生做到会做的题目不失分。

2、夯实双基,以不变应万变。要进一步强化三基教学,要根据教材和考试说明要求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进行强化训练。现在进行的是一轮复习,教师要带领学生回到课本,帮助学生理清相关习题和相关基础题,同时要适度拓展,不断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坚持重点知识重点讲,反复讲,反复练。

学生学情分析范文高中 第九篇

有一位著名的特级教师曾讲到,有人问他上课时为什么学生总能跟他配合得那么默契?他说:“因为我首先考虑的不是学生将会怎样配合我的教,而是我的教怎样去配合学生的学。”这是“基于学情”的有效教学的最典型案例。

所谓“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学中通常称之为“教学对象分析”或“学生分析”。所谓“学情”,是指学习者在某一个单位时间内或某一项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它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思路、学习进程、学习效果等因素。学情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前学情”,即教学开始前,教师对学生已有情况的把握,包括整体特征与个体差异、知识储备状况与能力基础、情感态度状态等,这个观察直接决定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目标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二是“学时学情”,即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状况的动态观察,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一、学情分析的现状

就理论而言,教师的备课与教学设计应关注“学情”,以“学情分析”为起点,以科学准确的教学目标制定为终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养成这个习惯的教师很少,大部分教师对学情的关注意识淡薄。据一项调查资料表明:教师在做备课笔记时,主要是知识的呈现,有教学手段与方法设计的已算可贵,真正做了学情分析的,不到十分之一。

当下历史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常常存在以下问题:大部分教师直接忽略了学情分析这一环节,在备课中进行学情分析的很少;了解学情的手段比较简陋,基本上是一种经验判断;学情分析的过程比较粗糙,基本上是三言两语,只见判断,不见分析,只见结论,不见过程;学情分析的深度不够,很多只是一种浅度描述,一种印象判断。

没有准确而细致的“学前学情”分析,就使建立学生的“学”的基础上的有效教学无法落实。面对不同的学生使用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不清楚,缺乏针对性,这样的教学是无从谈“有效性”的。常常有教师抱怨说,这个班级的学生太差导致教学效果不好,这个说法就是学情判断的失误。学生差在哪里?教学设计有没有估计到这种差并相应地在教学中提出对策?教学目标的本质是课程目标与学生实际的结合,也就是学习的目标,学情判断直接影响目标的高度、广度和正确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考虑学生的基础、个性、理解能力而导致教学效果不达标,责任完全在教师身上。

“学时学情”也常常被忽略。我们所说的教学“有效性”,本质上是指学生

“学”的有效性。课堂的结构表面上是“教”的结构,而实质上是“学”的结构,这个结构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设计者,他的职能是“组织”学生学的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教的活动”完整有序,而学生“学的活动”零散而无效,“教的活动”丰富、多样,“学的活动”机械、单调。所谓的教学流程,应该从学生角度进行,是“学的活动”的展开。更大的问题在于,很多人没注意到它是个问题,包括教学者和评价者都可能被表面光鲜的“教”而吸引,而对被淹没于“教”中的“学”失去了注意力。

二、学情分析的内容

(一)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这包括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守,喜欢跟教师合作还是开始抵触教师;不同年龄学生注意力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另外,不同年龄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查、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分析不同班级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本班学生中学习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并因材施教,采取变通灵活的教学策略。

(四)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一个班级的学生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形成“班级性格”,有些班级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级则较为沉闷,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不同的学生个体也是如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观察,敏锐捕捉相关信息,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合作等方式尽量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

三、学情分析的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是教师的教学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因而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关键在于“用心”,做有心人。至于学情分析的具体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观察法

这里所说的观察,与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的课堂观察是有区别的。这里的观察者不是旁观者、局外人,而是教师自己。教师臵身于学校内、课堂中,可以成为具有明确观察意图、掌握观察方法又不改变课堂教学自然状态的最佳人选。对于了解学生来说,观察法是教师使用频率最高的方法之一。观察要做到准确、全面,最好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持久进行。但在日常教学工作状态下,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观察意识和洞察能力,即善于处处留心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透过他们的外部表现洞察其内心的思维活动。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通过与学生面对面交谈来深入了解学生情况。通过交谈,不仅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还可以使教师及时、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要想使谈话取得好的效果,谈话前应该认真考虑谈话的目的、中心内容,并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为交谈对象;谈话时教师的态度要亲切、诚恳、和蔼,针对不同气质性格特点,注意说话的方式;谈话后做好必要的记录。

(三)问卷法

除了采用编制有关知识、技能的小测试等形式进行摸底分析之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专题问卷或量表进行调查。问卷大致可分为开放型和封闭型两种。前者只提出问题,不列出答案。它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想法,回答不受任何限制,但不便于统计,只适合在少数人中进行。后者不仅提出问题,还列出供选择的答案。

(四)实验法

对某些问题、练习题或实验、演示设计的适用性没有把握时,可以找几个不同水平的学生试做或演练一下,了解学生的反应,为修改、完善提供依据。

(五)材料分析法

主要是分析学生的作业、试卷,从中发现学生的个性化解题过程,包括独特的解法或错误。初任一个班的历史课时,还可以通过查阅成绩册和前面的测试卷来了解该班学生群体和个人的学习状况。

(六)访问调查法

必要时,可以通过与学生家长交谈,了解到学生的一些学习情况,特别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刚接手的班,还可以通过请教原任课教师来了解该班学生的历史学习状况。实践表明,基于学生分析的教学设计,既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结构,又让他们把已有的知识运用起来,在创造性的设计活动中去体验、感悟,取得预期的效果。

“学情分析”是研究学生的基本途径,是当代学生观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体现。然而,学生的种种情况常常为教师教学工作中的盲点,“学情分析”也就成了被忽视或未深入探究的实践领域。本文从教师开展“学情分析”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提出教师开展“学情分析”方法。然而,由于自己的实践经验的缺乏,一些研究尚不够深入细致。今后,作为一名有教育学学科背景的一线教师,我将在理论的引领下结合实践经验,更加深入的对“学情分析”进行研究,努力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

学生学情分析范文高中 第十篇

小学教案学情分析范文

【篇1:小学教案学情分析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概述 (一)基本概念

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中通常被称为学习者分析、学生分析和教学对象分析。从广义上理解,是对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本文所说的学情分析,是指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主要分析对象,包括学生已知、需知、未知、能知和想知的内容。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既是对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和态度的分析,又是对学生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分析。

(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的必要性

一是新课改的要求,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在语文课程上,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建立起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二是教师教学设计存在难点和盲点,衡量一节语文课好快的标准不是教师讲得多精彩,而是学生有多少收获,因此,要从学生本身出发,设计语文课堂教学,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身心特征和个体差异等;三是有效教学的要求,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的很大原因在于教师不重视学情分析,教师在授课之前,没有搞清楚学生知道什么,对什么感兴趣,能知道什么等,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因此,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进行适当的学情分析。

(三)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师对学情和学情分析概念的理解不到位,对学情分析包含的内容不清晰,进行学情分析具体操作的方法和措施较单一等。学情分析出现以上问题,严重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产生上述问题的影响因素为:一是教师热爱学生的程度,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素质最核心的因素,也是对工作、对学生负责任的主要体现,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关注学生,才能将学情分析工作落实到位;二是教师对学情分析的认识,教师对学情分析概念的理解,对学情分析方法的掌握,直接影响学情分析效果;三是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只有具备一定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潜能、学习态度等各方面基本情况,才能更好的进行学情分析。

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策略

(一)通过检查学生预习和作业完成情况,分析学生“已知”

通过课堂提问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知程度,及理解的难点所在,以便教师掌握教学重点,这种了解学情的方法是我们日常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作业是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最直接反馈,教师要及时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哪些知识真正掌握了,哪些知识学生还比较生疏或者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了解学生所学难点问题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以讲解,加深学生理解。

(二)确定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未知”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对比新知识与原有学习之间的联系,进行学情分析,重点解决学生最欠缺的知识和能力。不同于数理化学科,语文教学内容不明确,不易操作,因课文仅是语文教学的载体,学生需要掌握的是课文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教学内容的确定需考虑课程目标、教材及学生的需求,教师要依据课程特性、学情特征和课文特点来确定教学内容,因此,学情分析与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密不可分的。 (三)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分析学生“需知”

在教学设计中,学习需要指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期望达到的目标之间的差距。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是要确定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是否能够使学生有所收获,是否能够合理安排教学目标等。教师进行学习需求分析,就是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起点,围绕学生开展教学设计,使学生在教学中取得收获。要对学习需求进行深入的了解,确保获取信息的真实、可靠,同时也要考虑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满足和心理感受。 三、结论 参考文献:

[1]陈隆升.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基于“学情分析”的视角[d].上海师范大学,2009,(4).

[2]丁军梅.对学情分析的反思[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07,(8).

[3]韦玲珍.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学情分析[j].语文建设,2010,7-8.

【篇2:小学教案学情分析范文】

学情分析

全班共有27人,其中女生11人,男生16人.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充满好奇,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常用的汉字,能识记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和偏旁部首.但是,由于识字量的不断增加,音近字、形近字的大量出现,学生经常会出现混淆,识字的准确性不够,在作业中经常出现错别字.一学期来,大部分学生已经自觉地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自觉的阅读习惯、一定的积累习惯、大声的朗读习惯等.通过一学期的练习,学生的拼音和识字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还存在以下的问题:

1、有的同学做题不按要求做,马马虎虎,不听老师读题,出现很多提前做,做错的现象.

2、学生区分形近字、形声字比较困难,在作业中对字的书写不够规范.3、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待提高.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特点,不论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还是人文性上看,培养能感悟、会理解、有思想、善交流的人是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4、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如字迹工整、认真.在考试中,很多的错题者都是因为没有审清题的要求、没有认真听老师读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忽视了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基本特点.

学生学情分析范文高中 第十一篇

高一语文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报告

近几年来,随着高中热的不断升温,有一部分学生初中语文学习状况还是挺不错的,到 了高中语文成绩总是提不起来,自己感到不知所措,甚至对语文学习失去信心。高中老师在 教学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障碍与困惑:如部分知识高中需要用,但是初中老师又没有讲和 练。这些状况都告诉我们现今的初高中语文教学中出现了断层。

具体分析,我们发现高中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继续和深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 新的学习阶段。首先,就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来讲,与初中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 再者,从学生这个角度来看,高一的学生生理、心理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而又面对着的是 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学习。这些所形成的跨度势必导致学生心理体验、心理倾向的极 大不同。他们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应、不习惯,怀旧、厌学、缺乏信心,没有清醒的认识、 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甚而焦虑不安。如果忽视这一问题,不注意教学的 衔接和过渡,不仅不能搞好学科教学,而且还影响学生的身心的成长与发展。这有违语文学 科“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之目的。

另外,高中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着的那种“少、慢、差、费”的现象,

学生学情分析范文高中 第十二篇

《走进核心素养》讲座学习心得在课堂教学改革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下,走进了马老师《走进核心素养》的讲座,也使我今天了解到了专家们是如何理解、设计、实施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几个方面的内容。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科学习要与整体学习相联系,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在深度学习设计上,要从数学核心内容的选择,单元目标的整体性,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问题情境,评价方式应有连续性、层次性几个方面出发。

在核心内容的选择中要注重,学习内容的教学本质在小学阶段是十分重要的,学情分析应当针对学习内容、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可能表现,学情分析既要在课前,也要在课堂上。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前概念,关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生成。对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要有了解,对学习过程的要监测与了解。

马老师案例分析,使我更加全面的了解了深度学习应注重的问题。关于数的运算这个案例,我们的学习重点是理解算理,总结算法。还要对教学内容所在单元及前后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也要进行不同教材间的分析。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时,主要就学生现有基础,可能面临的挑战,学习价值进行分析。

以上是我本次培训的一些收获,我会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实践,提高教学能力,更好的教书育人。

学生学情分析范文高中 第十三篇

在课堂教学改革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下,走进了马老师《走进核心素养》的讲座,也使我今天了解到了专家们是如何理解、设计、实施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几个方面的内容。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科学习要与整体学习相联系,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在深度学习设计上,要从数学核心内容的选择,单元目标的整体性,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问题情境,评价方式应有连续性、层次性几个方面出发。

在核心内容的选择中要注重,学习内容的教学本质在小学阶段是十分重要的,学情分析应当针对学习内容、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可能表现,学情分析既要在课前,也要在课堂上。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前概念,关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生成。对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要有了解,对学习过程的要监测与了解。

马老师案例分析,使我更加全面的了解了深度学习应注重的问题。关于数的运算这个案例,我们的学习重点是理解算理,总结算法。还要对教学内容所在单元及前后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也要进行不同教材间的分析。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时,主要就学生现有基础,可能面临的挑战,学习价值进行分析。

以上是我本次培训的一些收获,我会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实践,提高教学能力,更好的教书育人。

学生学情分析范文高中 第十四篇

学情分析是教 学设计系统中“影 学情分析怎么写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学 情 分 析 怎 么 写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教”是手段,“不需要教”是目标,“达到”是过程。“教”和 “......

学生个人学情分析范文备课是为教学,教学是为学生。如果连学生的学情都不了解,那 么怎么做到有效教学?怎么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对学情的了 解、分析、判断,关系到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了解学情就是从 学 ......

怎样写学情分析 一、 学情分析的整体框架 1、整体与个体的学情分析 整体分析可以...

学生学情分析范文高中 第十五篇

此环节主要介绍汉字的发明与传承

1、汉字起源:通过两则材料,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人类文明的传承,以突破难点。(材料)

在学情分析中,我们看到皮亚杰思维能力理论曾指出11——15岁的儿童抽象思维不充分,对事物的认识难以客观全面,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这一材料,以使学生能够通过对这两则材料的分析,突破难点。

2、汉字传承

此处,我将通过讲述,使学生初步了解三种古代文字的传承,其中,特别指出只有中国的甲骨文一直传承到了现在,而埃及的象形文字及西亚的楔形文字都因种种原因而中断了传承,由此,让学生体会到汉字演变过程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特点,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实现情感目标。

学生学情分析范文高中 第十六篇

教学设计时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是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的设定的基础,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也是教学过程将教学设计用于实践的依据。

1. 学情分析的理解。

学情的内含。

学情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体现出来的个性的差异。

学情分析的必要性。

学情的内含较广,具体包括的内容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说:学生现有的成绩分析,这里的成绩是指:各类测试的成绩质量分析,学生在即将要学习新知识时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学生现有成绩的成因分析,这里的成因指的是:造成学生现状的各种原因的分析;学生现状的非智力因素的分析,这里包含:家庭、性格、特长、爱好等的综合考虑。这里提到的只是简单的几个方面,其实在做学情分析的时候,分析越全面,就会越准确,对于教师采取更叫有效的教学方式和策略更加有利。

学情分析是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打好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可以说就是空中楼阁,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知识经验和学生认知心理特征,才能确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同领域和不同的学习活动中的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

学情分析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尤其是对教材的分析。老师们在使用教材教学生,不要理解为老师是在教教材。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内容确定是没有具体的方向,只有针对具体的学生群体的个性特征,才能够确定每个部分的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学情分析才能指导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践,我们在教案中有一些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但是我们在课堂实践的时候,肯定有较多的生成,教师要根据学情分析确定的重难点,不断地调整我们的生成,使得这些生成要为解决重点和难点服务,使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得到顺利的实现。

2. 教师如何学会做好学情分析。

每个老师在学习新知识前,针对本节知识或者是本单元大的知识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内容、哪些知识,也要分析学生需要具备哪些生活的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已经具备这样的知识和经验。例如:在数学上有一章内容是不等式,在不等式中要讲一个重要不等式,有的老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就以一个顾客到金店买金项链为例引入,这样的例子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一是看到商人都好像是奸商,不能公平对待所有顾客。另一方面高中学生没有几个有到金店买过金项链的经历,学生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说得更加直白一点,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是故弄玄虚,三维目标没有达成。

每一个老师在接手一个陌生的班级的时候,都应该向以前的该班教师请教该班学生的该学科的学习状况,学生在认知方式与认知习惯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新教师还可以通过适当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该学科的教师授课方式的建议,了解学生在该学科的知识储备等情况。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备课本应该做到:备课之前通过学生的座谈或是个别的谈话的形式了解学生详细的情况,包括学生已有知识框架,学生所需学习的东西,换句话说要知道学生在学习上的需求,通过学生的作业留言的方式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提问、追问、交流、讨论”等方式时刻关注学生带饿学习动态。

学情分析具体而言,主要可以是分析下面的几个问题:

(1)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识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学生如果不具备时,应该通过什么方式可以弥补,如果弥补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如果具备了,应该回忆什么?)

(2)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学生是否已经了解新课的有关内容,了解了多少,达到什么程度,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教师在课堂上要如何点拨和引导才达到较好的效果,如何确定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4)教师在课前一定要明白的是:哪些内容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亮点或学生的兴趣。

3. 关于学情分析的一点说明。

在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很重要而且很必要。教师的每一堂课一定要认真做好,并落到实处。只有有了详实的学情分析,才有高效课堂的构建。也许我们有不少老师会说:我都教书这么多年了,从来就没有做过学情分析,看我还是教出了比较优秀的学生。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认识,这样的老师是做了学情分析的,以前不是在提“备课时一定要备教材、备学生” 的说法,其中被学生就是学情分析的意思。现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师生一起成长,其实就是教师和学生在课改中不断地获取自己学要的养分。

学生学情分析范文高中 第十七篇

自贡二十二中学校高2013级(高一)

学情、教情分析报告

数据统计:政教处。

数据分析:程平。

分析方式:1、分班数据统计;1、3班数据统计;2、4班数据统计;全年级数据统计。用百

分比,程序验证只有10、11题的数据不能用百分比,用的是个数比较。

2、基本只用对比性的分析,无其它分析方式、无参照。

3、学生意见无分析,只作一般统计。

一、学习目标方面

1、高一1、3班有的同学有想考本科的愿望,其中三班的愿望最强,有,而一班的愿望要弱一些,而高一2、4班只有,四班的学习愿望大大优于二班。建议:高一1班与高一2班班主任要加大班级建设,在学习氛围与学习动力上要狠花心思,其余两个班也不能松懈。

2、从年级来看,认为学习动力来自于“自己对未来的需要”是,“父母的期望”为,从选择“同学间的竞争”这一项来看,高一3班与高一2班指数最高。建议,全年级要加大引入竞争机制,高一1、4班在加大班级竞争方面还需努力。

3、全年级有的同学感觉学习成绩比预期的要差,只有的同学才认为比预期的好,要让学生感觉有希望、建立自信心是我们的重中之重的工作。

学生学情分析范文高中 第十八篇

教案学情分析写范文 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 得详细些。那么教案学情分析怎么写?以下是精心的相关内容,希望 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时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是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教学目 标的设定的......

精品文档 教案如何填写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转自:有钱始做人) 包括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 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守; 喜欢跟 老师合 作还是开始抵触老师; 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 广度和持久性也不......

初中学生学情分析范文初中学生的学情分析初中生学情分析七年级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生理...

学生学情分析范文高中 第十九篇

太平中学高一学生学习化学学情分析报告

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 张禄明

太平中学是我县的一所普通完全中学(属非重点中学),地处我县经济相对滞后的丘陵农村集镇——太平镇。这里就读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于农民家庭,他们受现代文化熏陶相对较少。就今年学校所收高2005级新生基本情况来看,录取线是我县较低的,仅为418分(远远低于其它同类完中),此外学校还收有少部分低于418分的选校生。

我从此高一年级八个班400多学生中抽样了四个班(一个重点班、三个普班)共210名同学作为调查对象,分三个步骤进行:

1、每个同学的化学升学成绩(升学满分为50分)统计(见下表1)来看:

表1:(总人数为210人)

①优生(40分以上)太少,约占15%; ②差生太差,不及格的占了近30%;

③大多数同学的化学成绩居于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

2、针对过去学习化学的情况,直接按“非常感兴趣、比较感兴趣、感兴趣和不感兴趣”四项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如下表:

从学生对学习化学的感兴趣程度来看,学生在过去取得成绩的好坏与感兴趣程度的深浅是基本一致的。由此可见,在今后的化学教学工作中应大大加强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的培养。

学生学情分析范文高中 第二十篇

学情分析

议论文写作是高中写作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议论类文体又是语文高考中大部分学生所选用的文体。但是一直以来,学生往往头疼写这类文体而又不得不为了高考硬着头皮去练习,无奈与困惑一直存在于议论文写作教学实践当中。我对自己所带高三学生议论文素材运用情况深入调查。现将相关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学生议论文写作的主要优点:

(1)高中学生都有一定的论述功底。

具体来讲,首先,从理论观点上看,学生都能围绕一个观点展开议论阐释,讲出“为什么“的理由来,而且大部分学生都能从中心观点生发,讲出一些分论点,然后进行一些基本的议论阐释。其次,从结构思路上看,大部分学生基本能按照自己的议论思维,在自己的思路引导下,说完自己的理由,而且相对比较清楚。第三,从论证方法上看,基本能运用到道理与事实论证方法,尤其擅长运用举例论证、假设论证和正反论证方法。另外,不乏有一部分学生思维有创新性,观点新颖有深度。

(2)高中学生有一定的议论思维水平。

学生在写作中的这种议论思维往往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展开的,即一上手就能说出个“为什么”,而且能正面讲道理,又能反面讲道理,还能假设论证,更能写出一些例子来。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学情分析范文高中 第二十一篇

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技巧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在备课或搞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关注学生情况应该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既反映教师教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也体现了教师是否切实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所以,学情分析是教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关键。很多老师按常规备课、写教案、做教学设计,教案写得很好而教学效果不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脱离教学实际(特别是学生实际)。按照认知建构的观点,学习过程是知识不断重建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这样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许多教师(包括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教案、教学设计比赛和说课比赛中,对“学情分析”这一环节感到茫然,不知从何处下手进行分析,于是就出现“学情分析”空缺或贫乏现象,这也是教师教学教学基本功缺陷的一种体现。学情涉及的内容非常宽广,学生各方面情况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思维情况、学生的认知状态和发展规律,学生生理心理状况、学生个性及其发展状态和发展前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学生感受、学生成功感等都是进行学情分析的切入点。学情分析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即学生学习该内容时所具备的与该内容相联系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以确定的新课的起点,做好承上启下、新旧知识有机衔接工作。如对《植物的分类》一节课的学情分析:在学习本知识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植物学知识基础,也有一定的日常生活中分类的基础。初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敢于讨论和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植物学这门课也充满兴趣。但是,学生们虽有的植物学知识,并不是按照分类系统来学习的,而是以形态、结构和生理这一主线来学习的,同时对于书中涉及到的植物名称,学生可能会遗忘的较多,从而导致学生学习难度加大。为此,上课时教师要做好适当的架桥铺路工作。

2、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经常听到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原因是现代学生的个体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形成了独特的个性。有的主要来自先天、有的主要是后天,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上才能有的放矢。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从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如:我们学校原是厂矿企业子弟学校,学生来源较广,一部分来自城里、一部分来自农村、一部分来自周围的厂矿企业。农村学生接触的植物比较多,具有相当丰富的植物知识,但平时所叫植物的名称与书本上并不完全相同;城里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相对比较少,有关植物的知识感性认识主要来源于家里的花草及生活区周围的树木,相对比较贫乏;厂矿企业学生地处农村,企业绿化搞得好,又有公园,平时能看到植物比较多,可没有系统地去认识植物,但是他们的理论知识比较丰富。城里学生和企业子弟由于受家庭和学校影响,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农村学生学习的习惯相对稍逊。为此,好上好《植物的分类》一课,需要许多直观的植物知识材料和多种教学方法组合。

3、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对教材中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的理解比较困难;初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精力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通过分析了解他们当时的生理心理与学习该内容是否相匹配及可能产生的知识误区,充分预见可能存在的问题,对课堂上有针对地加以分析,使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功效性。

4、了解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方法掌握情况: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更需要学生的活动,只有教师教得最优化和学生学得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陶行知说过,好的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第斯多惠也说过,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它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不同年级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只有事先了解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方法掌握情况,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才能创造出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5、分析学习知识时可能要遇到的困难: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的问题和阻力往往会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困难与发展的障碍,教师如果能及时发现这些困难与障碍,并且能够及时地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学生就能获得真实的发展。因此,在备课中要努力去关注和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障碍,具体分析这些困难和障碍产生的原因,思考相应的具体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如在“变态根、变态茎”等知识的学习中,由于变态根和变态茎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其缺乏感性认识,加之变态根和变态茎外形相近和相似,不但学生容易混淆、容易发生误解,教师也会产生类似情况。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实物或直观教具,通过反复比较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真正理解变态根和变态茎本质区别,以达到区分变态根和变态茎的目的。

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必须要分析好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情分析既要分析学生的整体具有的特点,同时更要分析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要具体分析,切忌空泛化。不同特点的学生,对教材的兴趣点、关注点不同,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学生身上,我们做教师的要加以理解,要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实施教学。

学生学情分析范文高中 第二十二篇

一、工科院校运用法学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提升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之举诚如季卫东先生所言,“法学教育不仅要致力于法律技艺的培训,而且要着重陶冶远见卓识和法律精神。这就需要认识到工科强校的某些不足之处以及法科的特征,通过各种方式弘扬人文主义理念,形成认真探讨基本原则、价值范畴以及正义观的博雅氛围。”因此在理工主宰、人文欠佳的工科院校里,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理念,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法律精神,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的确是工科院校法学教学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5]就此而言,案例教学的引入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现代案例教学的基本模式不仅包括课堂上的案例分析,还包括模拟法庭、法院旁听、诊所式教学和媒体教学等。对于法科学生来讲,这些教学形式固然可以使他们从法律人的专业角度获得知识的升华和应用,从中探寻辩论的魅力和职业的神圣感,而对于面向非法科学生所开展的法学双学位教学和法学选修课来讲,案例教学特别是模拟法庭、法院旁听,则使这些与主要与机械、工程和技艺打交道的学生得以在法庭特定氛围的感染下直面正义、公平、价值等话题的探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他们的人文精神和社会关怀,为他们人文素养的提升产生重要的推动力量。

(二)工科院校法学院系自身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法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则更加严峻。而相比于专门的政法院校或综合性大学的法学院系,工科院校的法学院系无论在图书资料、师资水平,还是在学生基础、校园法学文化氛围等方面均无法与之抗衡。故而,工科院校法学院系欲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培养出被社会接纳的法学人才,就必须突出自身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工科院校多学科、重实践的文化氛围———因为法律与机械以及工程学之间其实存在的千丝万缕联系,法律事实上就是个人维护合法利益的操作规程,是处理和解决各种纠纷的技能,这注定法律专业与其说是一门科学,毋宁说是一种工艺。因此,通过案例教学彰显法学的实践特性,突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增强应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是工科院校法学院系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从而不断获得发展的的重要手段。综上,工科院校法学教学不仅应引入案例教学法,而且其自身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在案例教学法上存在比专门政法院校、综合性院校的法学院系更为迫切的需要。

二、工科院校法学案例教学面临的问题

由于认识到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目前很多工科院校都将其贯彻于法学教学之中,但总体来讲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影响了案例教学应有功能的发挥,主要问题概括如下:

(一)重形式而轻效果在一些工科院校,开展法学案例教学成为对外宣传、彰显创新的有力依据,是否采用案例教学还被作为教学考评的一个量化项目,受此影响,法学案例教学异化为“追赶潮流”之举。然而这种对形式的过分注重,却隐藏着对法学案例教学实际效果的忽略。比如,案例教学沦为变相的案例讲授,教师依然是主导,从案例选择、问题设置到结论得出仍受控于教师的指挥,而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地位,只不过是从“听讲课”变成了“听案例”。尤其是部分教师不注重典型案例和真实案例的选择,往往将“格式化”后的虚构案例引入讨论,这不但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也无法用实际问题来检验学生所学,案例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二)不适应工科院校法学教学的特殊需要前已述及,工科院校的法学欲求得生存、发展,必须突出自身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因此工科院校法学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法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还要利用工科院校多学科、重实践的文化氛围优势,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旨在检验法律职业技能,赋予法律实务工作“市场准入”资格的司法考试就理所当然成为众多工科院校法学教学的重头戏,司法考试的过关率也被视为评价法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但是,很多工科院校的案例教学却并未很好回应司法考试的现实要求,更多关注学生对抽象法学理论的理解,其存在的价值仅限于解释和补充说明所讲授的理论内容,而非综合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因此极易导致学生产生思维上的惰性以及认识上的误区,一旦面对司法考试中纷繁复杂的案例情形便不知所措,所以虽名曰“案例教学”,但实际上却不能适应司法考试中案例分析题的需要,显然是一种失败的案例教学。

(三)不利于工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体现了教育对社会需要和学生潜能的开发以及个性全面发展的满足。我国《高等教育法》第5条就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但是,目前不少工科院校的法学案例教学却与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背道而驰。教师往往在案例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学生只需在教师事先安排的思路“诱导”下,对格式化后的“平板型”案例展开定向分析、思考。而且,该过程以书本理论和立法规定为大前提,学生按照三段论式推理,结合案例给出的小前提得出最终的分析结果。不难发现,这种案例教学方式使学生失去了和关系纵横交错、事实纷繁复杂的真实案例直接接触的机会,不利于他们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由于将书本理论和立法规定作为推理的大前提,实际上也消解了学生主动挑战主流观点或法律条文中可能存在缺陷的热情,抹杀了他们的反思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工科院校实施法学案例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具体思路

(一)基本理念工科院校法学案例教学之所以存在的上述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正确理念的缺失,或者说“法学案例教学究竟应当围绕什么中心展开”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回答,所以才会出现诸如案例教学沦为案例讲授,案例教学与工科院校法学教学需要相脱节的现象。笔者认为,法学案例教学的优势在于彰显法学的实践特性,培养学生应用法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就是说法学案例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是服务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因此这就决定了法学案例教学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围绕学生展开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把是否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作为判断法学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唯此,工科院校的法学案例教学才不会迷失方向,法学案例教学的功能才能得到良好发挥。

(二)具体思路在“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理念指引下,工科院校的法学案例教学应遵循以下具体思路来组织实施:1.合理选取案例在法学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选择什么样的案例,其标准何在,则有必要做一番探讨。如前所述,一些工科院校的法学案例教学中,教师往往使用格式化后的虚构案例,这种将很多“细节”和“特殊性”过滤掉的案例,看似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某个法学理论或立法规定,但实际上却不利于培养学生应对复杂法律现象,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并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应该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时效性和全面性的真实案例,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公布的案例、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性判例,还有教师自己过的案件,以及社会上刚刚发生的甚至是学生身边的案件等等。这样的案例新鲜、真实、可靠,而且极具效验性和吸引力,特别是那些刚刚发生但尚未得出审判结果的案件,更会极大调动学生分析探讨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发表创新性见解的潜质,而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恰恰就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再者,从当前司法考试的题型来看,案例分析题很少只考查某一课程的内容,而是把相关课程的内容浓缩在一起,因此一道案例分析题往往涵盖着相当丰富繁杂的法律问题。在法学案例教学中选用真实案例,则可以事先锻炼学生直面法律问题复杂多样的现实,培养他们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也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应对司法考试中案例分析题的解答。2.科学设计教学步骤法学案例教学作为一个动态的实施过程,能否顺利开展,是否可以获得预期的效果,与教师事先的规划设计密不可分。一般而言,法学案例教学的基本步骤可以概括为:案例准备,分析、辩论和总结三个阶段。就案例准备阶段而言,关键要解决好案例的选择问题,对此前文已做了深入分析,因此不再赘言,这里仅针对后两个阶段的内容设计加以探讨。分析、辩论阶段是法学案例教学的第二个阶段,也是实施法学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因为法学案例教学能否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锻炼提升,与教师对这一阶段的规划设计直接相关。笔者认为,在“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该阶段应当充分彰显学生的主角地位,将分析、辩论的舞台归还给学生,摒弃在很多工科院校法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老师分析案例,学生被动聆听,或者所谓的教师与学生交叉讨论的做法。具体来讲,可以事先在学生中分小组开展分析讨论,然后由各个小组推选辩手发表观点,并对不同见解展开辩论,最后由教师在此基础上总结争点。笔者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最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也最能使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锻炼,因而也最能发挥法学案例教学的功效。总结是法学案例教学最后但绝非最不重要的环节,既是对本次案例教学的综合评价,也为下一次案例教学更好开展做好铺垫。总结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涉及对本次案例教学设计成功和失败之处的反思,也包括对案例所包含的法学知识点的系统性整理,还包括对案例分析思路和解决方法的总体性评价,因此绝不是一些工科院校法学案例教学所采取的那样,由教师简单给出所讨论案例的“标准答案”即可。事实上,越是选择精当的案例,越能引发学生对关涉知识点的深度思考和激烈争论,也越是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在实施方式上,总结包括两个方面:教师总结和学生总结。教师总结的重点是对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所运用方法、思路、知识点以及个人能力进行总结性分析,发现并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论辩能力,指出学生在法学知识点理解上的偏差,提醒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所暴露的思路不当和综合知识欠缺,这实质上既是对法学知识的系统化整理,也是对学生理论结合实际能力的综合评价。学生的总结则是要求学生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对自己分析解决案例的思路,所运用到的法理知识、立法规定,以及最终的处理结果进行书面汇报。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为毕业论文及相关学术性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而且也可以使在分析、辩论阶段没有系统发表个人意见的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见解和智慧。因此,教师对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的格式、内容等都要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由学生相互评阅案例分析报告,或由教师对未被推选为辩手的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进行批改。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现代案例教学的模式多种多样,既有课堂案例教学,也有模拟法庭、法院旁听、法律诊所和媒体教学等,而且不同模式的案例教学各有特色和偏重。为更好发挥法学案例教学的效果,可以不必拘泥于某一种模式,而是实现多种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比如课堂案例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组织实施相对便捷,但为了避免单纯依靠教师口述案件事实,或由学生翻阅案例文字资料———因为这样既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又显得不够直观生动。可以通过对课件或影视资料、图片等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在保证案例信息完全、充分和真实的同时,增强学生对案件事实的直观了解和兴趣。再如法院旁听,这是目前很多法学案例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模式,通常是组织带领学生到法院审判庭,现实观摩真实案件的审判。但由于时空的有限性和特定性与我国法院当庭判决率不高的现实之间存在深刻矛盾,因此难以保证整个案件的庭审都得到展示。而如果借助播放视听资料、展示图片、照片等方式使学生事先对案件事实加以掌握,并以此为基础组织模拟法庭教学,然后再带领学生现实观摩法院的庭审,这种前后对比并带有行为效验色彩的做法,往往会极大激发学生学习领会庭审流程、法官庭审技能的热情,法院旁听的效果也将得到极大提升。

学生学情分析范文高中 第二十三篇

学情分析模版.doc_职业教育_教育专区。一、什么是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即学习...

教案里学情分析模板第 1 篇:语文教案学情分析 语文教案模板学情分析 【篇 1:初中教学设计模板(语文)】 教学设计初中模版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 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

(完整word版)学情分析模版_书信模板_表格/模板_实用文档。一、什么是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即学习者特征分析,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学习本课题的有利因素和存 在的问题等。主要包括......

学生学情分析范文高中 第二十四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可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学校召开期中考试总结表彰大会,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发言,在此,我感谢学校领导能给我这次机会,感谢老师同学们的信任!

同学们,紧张的期中考试已落下了帷幕。优异的成绩见证了同学们不懈的努力,也见证了老师们辛勤的工作。我为你们取得满意的成绩而感到高兴,也为我们每位老师付出的劳动有所收获而倍感欣慰。当然,我们还应该把掌声送给那些没有获得表彰,却开学以来尽心尽力、孜孜以求,在做人与求学的路上勤奋而执着地前行的同学。

但是,我们也要正确面对考试成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xxx,胜败乃兵家常事,对于一次考试的成功,我们不能盲目乐观,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也许你还有许多弱点和缺点没有暴露,每份试卷都会有不同的结果。应该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另一半就是你要善于总结,不停地拼搏。假如你还一直陶醉在暂时的幸福中,失败只是迟早到来的结局。在顺利登上理想的彼岸之前,不轻言成功,这才是我们应取的态度。考试失利的同学也未必是坏事,失败是一支清醒剂,是不断成功的动力,即使我们一百次跌倒也要第一百零一次爬起,因为我们正处在人生攀登的山腰上,还有好长的路等待我们去开拓、创造。

学生学情分析范文高中 第二十五篇

高一13班数学班级学情分析报告

一、学生具体情况

高一13班学生共有69人,是文科班。对于数学学习吸收能力从这学期学习上看,总体上较好。差距不是太大。这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集体。在学习新知识和复习阶段,我认真整合复习教材,认真指定切实可行的习题练习,着重对班级的后进生的辅导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努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二、学生学情分析

1、从学生口算来看,掌握不是很好,我们平时在教学中加强了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注重了笔算书写习惯,认真审题的训练。

2、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联系实际是我们教学的一原则。因此,在教学中我都出了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可反映出学生学习的特点和重点,尤其是大题的解题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掌握的不是很好好,我应更加注意教学的细节,让学生规范书写步骤。

3、学习习惯良好。交上来的作业,大多字迹清晰、书写规范。说明大多数的学生日常学习习惯好,学习态度认真仔细。可以说,这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提供了保证。但是并不能排除个别学生,书写潦草、混乱的现象。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在动手操作方面,教师太多的代劳,使得学生产生依赖的心

学生学情分析范文高中 第二十六篇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以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3课《青蛙写诗》为例进行学情分析报告解读,我将从学情分析对象、工具应用过程与方法、结果呈现与分析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讲述。

学情分析对象

《青蛙写诗》这篇课文把池塘里的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并把它们生动准确地想象成逗号、句号与省略号,从而巧夺天工地组合成了一首生动有趣的小诗。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接触课文,对标点符号只是一个初步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认识阶段,对标点符号的使用和功能不了解,很多学生无视标点符号的存在,不会按标点符号进行正确的句读。

工具应用过程与方法

1.你们知道什么是标点符号吗?A.知道B.不知道C.了解一点

2.在课文朗读的过程中,你能根据标点符号进行停顿吗?A.能B.不能C.偶尔

3.小蜗牛说:“妈妈,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在这句话中,你认识几个标点符号?

个个个或3个以上

4.你会正确书写和使用标点符号吗?A.会B.不会C.个别的会

5.你认为在进行课文朗读时,标点符号重要吗?A.重要B.不重要

6.选择出你认识的标点符号?A., B.。C.?D.......

然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星”的结果统计与分析功能,我们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学生的答题情况,也就是教师对学生关于“标点符号”这个知识点的学情有了基本的掌握。

通过我们班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来看,学生们对标点符号只是初步的了解与认识,认识不到标点符号在朗读中的重要性以及标点符号在课文中的作用,对逗号认识的比较多,有30人选择了A,比较陌生的是省略号,只有10人进行了选择,所在我们对本课进行教学设计时能够通过信息支持下的学情分析设计更符合学生经验、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的一节课。

这个学情分析的报告的解读视频时间不超过5分钟,所以大家根据以上三个方面言简意赅、提纲挈领的的表述即可,无需做过多的赘述。

学生学情分析范文高中 第二十七篇

语文教案模板学情分析

【篇1:初中教学设计模板(语文)】

教学设计初中模版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主要体现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 之美。“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

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2.文本简析:

的手法,更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情分析】(可要可不要)

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

【教学方法】 1.教法: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

(一)课前预习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二、窥一斑而知全豹(12分钟)

整体感知全文,筛选关键信息,思考以下问题。

三、奇文探究共赏析(22分钟)

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并且采用“小组擂台积分榜”进行评价。

(一)研读入境品语言

(二)赏读入心悟情思

让学生“读其所喜,品其所爱”,重视诵读能力,并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这也是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学生边读边评边议,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学生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并作好评价的引导。

(三)涵咏入理勇质疑

这个环节安排在这里是为了给学生讨论交流提供一个缓冲的空间,让学生质疑,这个疑问可以是预习课文时留下的,也可以是在讨论交流中产生的。产生的疑问可由学生互相解答,

四、万水千山总是情(8分钟)

(一)拓展迁移

欣赏一段视频,走出语文的范文,走向课改中倡导的“大语文”境界。

(二)课堂总结

打破按部就班的教师总结,改由学生总结。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而且这种生成性的信息反馈更加准确有效,可以使得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和完善。 (三)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略)

【篇2: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

【摘 要】新课改要求,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对教师来说,学生的情况是复杂多变的,学生具有普遍的共性,又具有各自的个性,如何更好的了解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满足学生需求,提高教学有效性,是当今教育界普遍关注的课题。学情分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以学生为主体,可有效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概述

(一)基本概念

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中通常被称为学习者分析、学生分析和教学对象分析。从广义上理解,是对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本文所说的学情分析,是指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主要分析对象,包括学生已知、需知、未知、能知和想知的内容。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既是对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和态度的分析,又是对学生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分析。

(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的必要性

一是新课改的要求,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在语文课程上,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建立起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二是教师教学设计存在难点和盲点,衡量一节语文课好快的标准不是教师讲得多精彩,而是学生有多少收获,因此,要从学生本身出发,设计语文课堂教学,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身心特征和个体差异等;三是有效教学的要求,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的很大原因在于教师不重视学情分析,教师在授课之前,没有搞清楚学生知道什么,对什么

感兴趣,能知道什么等,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因此,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进行适当的学情分析。

(三)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师对学情和学情分析概念的理解不到位,对学情分析包含的内容不清晰,进行学情分析具体操作的方法和措施较单一等。学情分析出现以上问题,严重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篇3:四年级学生语文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语文学情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们四年级共有24人。其中男生13名,女生11名,22名土族学生,2名汉族学生。四年级的同学各个聪明活泼,乐观好动,善于学习,乐于思考。学习气氛浓厚,大部分同学学习习惯良好,学习积极性高,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不足的地方就是学习比较浮躁,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少同学在学习上好胜心强,乐于学习,勇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思维活跃,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好的学习方法;但也有不少同学非常贪玩,厌倦学习,畏惧困难,或是学习方法不当,或是学习习惯不好,致使作业不能及时上交,书写不规范,学习基础薄弱,成绩不理想。

二、学生学习情况

1、多数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班内大多数学生的上进心较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高,课前主动预习,上课积极动脑思考,主动发言,成绩较好。但有个别学生非常贪玩,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有一种想要放弃但父母与老师盯着又不敢放手的状态。只要老师与父母一松,他们就不想学。还有个别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薄弱,成绩较差。因此,整个班级成绩两极分化很严重。

2、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作业是训练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有力武器,作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学习的成绩。课堂作业由于我们分层次布置,大多数学生都能按时的、较高质量的完成。但有极个别学生,作业不认真,书写潦草,不按时上交。家庭作业问题较多。虽然我们布置的作业不是太多,但由于我们学校是农村小学,学生家长多数自身文化素质有所欠缺,他们或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又不听爷爷、奶奶的话;或是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造成学生的家庭作业存在着严重的拖拉现象,作业的质量也无法保证,从而增加了教师的压力和负担。

3、学生阅读方面的情况。学生阅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缺乏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老师不要求,平时没有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不能很好的独立阅读课文,遇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不思考,不讨论,考试时,这方面的内容,失分最多。这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

4、写作方面的情况。本班学生是我从一年级开始教语文的,对每位学生我都很了解。虽然,我从二年级开始就要求学生学写日记一直到了现在,但是,还有极个别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着不会写的问题,看到习作命题,就无处下手,无话可说,无言可写,看上去很为难的样子。多数学生对写作有着浓厚的兴趣,

布置一篇习作,都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习作篇幅较短小,内容不够具体。这一问题也一直空扰着我,我也没有找到更好的指导方法。

三、今后采取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要重视基础性知识强化,及时巩固和多次重复训练重点知识;

2、发挥好生的榜样作用,做好“一对一”结对子工作。让优生帮助和带动学困生,努力提高班级整体成绩,防止两极分化;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注重阅读教学。培养的学生阅读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做好与家长的联系工作,争取家长的全力支持与配合,保证学生在家的学习时间与学习质量。

总之,四年级学生班风正,学风浓,各方面表现还不错。今后,我要在争取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努力提高班级整体成绩方面狠下功夫。

今年我接任四年级语文教学,全班共28人,男生18人,女生10人,经过与三年级语文老师的沟通交流,对上一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情况,以及开学一个月来对学生的观察了解,认为四年级一班语文教学目前的现状是:

一、据了解本班学生学习习惯不好,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字体书写普遍不规范还不工整,上课小动作多。其次是没有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导致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尤其害怕习作,还没有养成自觉写日记的习惯。特别是作业的完成情况非常不理想,一些不自觉的学生养成了不写作业的现象,尤其是家庭作业。

二、学困生占班级比例过大,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全班28人,期末考试最高分96分,最低分一位数字。尤其是阅读和习作能力普遍较低,存在着班级间发展不平衡,班级内发展不平衡的突出现象。 三、学生的阅读量严重不足,阅读感悟能力较差,学生搜集和存贮的好词、佳句、文段较少,能灵活运用所积累材料的学生寥寥无几。

四、班级凝聚力较差,缺乏学习积极性。受社会、家庭环境等的影响,部分学生有不良的学习习惯(拖欠作业、不专心听讲、不记笔记、作业抄袭、作业不规范、不懂得学习方法等)和学习上进心不够好,组织纪律差、心理素质(承受挫折)较差。

针对上述现状,我将在本学期采取下列措施:

一、抓班风建设,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检查督促与表扬鼓励相结合。

二、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运用电教设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积极开展各项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多一些体验教育。

三、重视对学生读书的指导,通过早读课、自习课,利用学校图书室对学生进行读书指导,有计划地布置学生的读书任务。重视词、句、段的训练,重视朗读的训练和指导,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四、要十分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做到多写多练,打好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基础。

五、花大力气,多牺牲些自己的休息时间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六、重视与家庭沟通联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学生学情分析范文高中 第二十八篇

《工程经济学》是结合工程建设生产实际建立起来的一门学科,与人类生产实践密切相关,又和数学、经济学、工程概预算、水文学、工程技术等许多学科相联系。

一、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课程模式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基本采用单一传递、讲授、灌输的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多年以来,通过对课堂教学这一重要环节进行的探索和改革,强调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一些概念,重视通过社会工程项目实践中的问题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内容进行教学。

(一)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

随着教育改革和教师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一定学历和教育经历的要求,要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所以,教师应补充自己的工程实践经验,如果教师缺乏足够的工程实践经验,教学中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会导致空洞、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容易使教学效果不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开拓讲课思路,积累教学经验,不仅要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也要研究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时还要掌握一定的课堂教学艺术,不是说自己有一桶水就可以给学生一杯水了,重要的是如何让这倒出的一杯水成为学生的一杯水。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精湛的教学艺术的教师,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上好第一节课

第一节课上得好不好,关系到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学生对每门新课程都会有个基本判断,如果老师所讲内容是自己感兴趣的,则会认真学习;如果老师所讲内容是照本宣科或对以后工作指导意义不大的,更多学生会选择逃课或者被动听课。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抓住最初几次课程的讲授和互动,对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先简明扼要地给学生介绍课程的学习目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要求,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与该课程相关的工作成果直观地展示出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一节课中有必要将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介绍清楚,如资金时间价值理论与工程估价、房地产评估之间,投资、成本、利润、项目的财务评价与会计、财务管理之间。方案评价方法与指标与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之间等等,通过介绍使学生明确该课程的重要地位,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方向性。并通过一些经济热点问题,如买房按揭是否划算、利率上调定期存款是否转存、企业债转股等问题,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非常奏效的,能够明显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

(三)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要讲透

工程经济涉及到大量的经济学、管理学的知识,又涉及到很多财务、税收的知识,存在大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掌握、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公式,对于学习工程经济的理论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授课中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把相同或类似的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联想记忆,避免单纯的死记硬背。例如,从经济效益的概念出发,自然就可以联想到经济效益的表达式,然后从表达式出发可以进一步联想到工程项目评价的方法和指标,如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等,这些指标实际上都是经济效益表达式的具体体现。这样,将公式和概念融为一体给学生讲透,就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

(四)改革教学方法

要改革课堂上以教师为主的习惯,强调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教师可多提问,鼓励学生回答,甚至可以互相讨论;要彻底改变原来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对待一个工程经济问题,教师给学生的不应该是问题的结论,而应该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及推理能力有重要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加强实际案例与教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样有利于把较为抽象的工程经济原理用具体案例表示出来,以加强现实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经济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工程经济”是专门为工程技术人员等设置的直接面向实践应用的课程,所以“工程经济”课程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较高,加强实践教学,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平台,把学到的书本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一)应用电子表格Excel软件

工程经济分析涉及大量函数模型及经济指标的计算,在传统教学的课堂上,学生学到的是如何手工计算工程经济学相关评价指标。如今,Excel软件具有直观简明的表格功能及丰富强大的函数与数据处理能力[2]。将它应用于工程经济学课程案例分析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案例分析可以最大程度地摆脱手工计算,计算速度、准确性显著提高。如在资金的等值换算、经济评价、工程改造与设备更新、财务分析、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分析、工程方案的综合评价与分析、价值工程、预测和方案的优化问题等内容都可以利用Excel强大的计算统计功能。另外,应用Excel软件进行案例分析,可以进行图表的绘制和数据的分析,解决了工程经济学案例数据多、计算量大、需要时间长等问题,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二)引进案例分析教学

由于“工程经济”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使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如在讲授工程项目财务评价这一章时,就可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某个项目为例进行财务评价,通过这个案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如何编制财务评价的基本报表,弄清各报表间的关系;会计算FIRR、FNPV、全部资金静态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偿债备付率、利息备付率等评价指标,还学会对项目进行风险和不确定性分析。这种教学方法紧密地把课堂理论与各种实际项目相联系,使学生学习到实用的知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感到能学以致用,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置工程经济课程设计

“工程经济”课程设计的思想,是强调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分析评价能力,使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实际工程项目基础上通过项目盈利能力、偿还能力与盈亏平衡等分析与评价,掌握工程项目投资组成、总成本与经营成本计算,明确收人与利润、借款资金应用与偿还能力、自有资金与借贷资金、生产规模与盈亏平衡等关系,达到加深理解工程经济的目的。课程设计结合“工程经济”学科特点,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方法和评价指标以外,熟练掌握工程经济电子计算机计算方法,建立各种工程经济定量评价模型和经济指标的计算模型,实现数据的自动处理,建立直观的计算机分析图形,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学生对本课程兴趣浓厚,实践性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在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中加强工程经济的学习

为了检验工程经济课程学习效果,不妨在毕业设计中增设技术经济比较。如通过估算工程方案的投资费用与运行成本,从经济角度静态或动态分析,从多个方案中找出经济可行、技术合理的设计方案,以熟悉方案比选步骤,理解投资与运行成本关系,了解经济分析与评价对工程项目的影响,全面掌握经济比选技术。除了在校内加强实践环节外,我们还改革传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模式,专门为本课程建立了校外的实践教学研究基地,提出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新思路,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加强与实习单位的项目合作,利用社会资源课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平台,使学生真正能够深入到工程一线,参与项目的规划、设计、与研究,把学到的书本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三、借助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工具,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信息量,又可以减少教学学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建立教学经验交流平台

大学生的专业课教学应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为此,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使之充分理解教学意图,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专业课教师一般可采用电子邮件、电话、每周定期辅导、作业全批全改、划分等级,必要时增加评语、课间交谈、课上交流等方式与学生加强交流。学校可以通过实行不定期听课制度、开展教学大比武等方式,对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推广。同时,鼓励教师撰写专业论文或参与、组织编写高质量的教学参考书,为交流教学经验和理论研讨搭建平台,以达到提高课程教师整体水平的目的。

(二)使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音像多媒体等多种媒体介入学校教育,使教育手段日趋现代化,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实施,为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提供了物质和技术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传统手段或电教手段传递教学信息,也可以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呈现与阐述教学内容,使教学过程既具形象与直观,同时又有抽象和概括,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将传授的信息量扩大,在讲授有案例内容,尤其是经济评价部分时有大量的现金流量表格,如采用板书教学,表格的编制流程以及表格数据之间的关系很难在黑板上进行准确地演示,从而使学生的理解受到很大的影响,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应积极采用多媒体,利用其信息传递的多样性、高效性的优势,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结束语

“工程经济学”在水利水电类本科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作为承前启后的课程,它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对后续课程具有示范和指导性的功能,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因此,采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三环节有机结合教学方式的尝试,融专业知识培养和素质教育、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为一体,无疑有助于学生创造智能的开发,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