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BIM为基础的毕业设计的应该侧重建模还是论文?

你对BIM没有理解啊 偏差很大 呵呵BIM的实质就是在计算机中虚拟建造建筑,计算机的架构决定了设计思维的数字化过程所以在计算机中的任何阶段进行设计都是BIM的建构过程只是每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而已BIM架构的重点是信息,信息在各个阶段的自由流动是BIM的核心

BIM技术是什么?主要应用有哪些?有实际案例可以分享下吗?

BIM的英文全称是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国内较为一致的中文翻译?为: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BIM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概念上应该是能够综合所有与建筑相关的信息,所谓的全生命周期。但目前只能做到:机电综合,碰撞检测,施工指导,物业管理。

国家会展中心

国家会展中心室内展览面积40万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10万平方米,整个综合体的建筑面积达到147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综合体项目,首次实现大面积展厅“无柱化”办展效果。总承包项目部引入BIM技术,为工程主体结构进行建模,然后把各专业建好的模型与总包建好的主体结构模型进行合模,有效地修正模型,解决施工矛盾,消除隐患,避免了返工、修整。BIM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简称,被誉为建筑物“智慧大脑”。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从而对工程项目进行设计、建造、运营管理的过程。

简言之,BIM是一个将数据转化成信息,让人们在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可以随时获取已有的、与建筑工程相关的信息知识,使下一步工作更加明智、合理。有了这个“智慧大脑”,小到居民住宅、大到市政工程,所有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数据信息都能共享和监控。实现建筑工程整个进程的高效率、低风险。

BIM主要还是应用于建筑行业,但其还可以有更广泛的,特别是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应用。上海市政府已制定进一步加大BIM技术应用推进力度的长远规划,推进BIM技术与工业化和绿色建筑融合,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信息化和智慧化水平。北京目前从单纯建设、到各园区建设也在深入应用中。

看到有一些案例的分享,内容都不是特别详尽。在此拿近期看到的北京保险产业园区BIM应用的案例做一分享,仅供参考。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北京保险产业园采用先进的BIM系统进行建筑施工,极大提升项目生产效率、提高建筑质量、缩短工期、降低建造成本,确保园区以最高效智能的方式实现。

1、可视化,所见即所得

BIM不仅可以将建筑以往线条式的构件形成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展示出来,而且在同构件之间还可以形成互动和反馈。可视化的结果不仅可以生成效果图及报表,可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协调,生成协调数据。项目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都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

2、优化性,强化施工管理

BIM模型提供了建筑物的实际存在的信息,包括几何信息、物理信息、规则信息,还提供了建筑物变化以后的实际存在。现代建筑物的复杂程度大多超过参与人员的能力极限,BIM及与其配套的各种优化工具提供了对复杂项目进行优化的可能。

3、模拟预演,提升施工质量

良好的设计质量、施工质量是项目建设追求的目标,而施工质量控制是项目管理的重点和核心。通过借助BIM方法实现高质量的施工前技术模拟方案,可视化交底,方案预演,可以大幅度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同时对各类安全风险进行有效迅速的预测、分析、防范和控制,并结合施工方案、施工模拟和现场视频监测,大大减少项目施工安全隐患。

造价精确与可控性,提高工作效率

BIM的出现可以让相关管理条线快速准确地获得工程基础数据,为施工企业制定精确人才计划提供有效支撑,大大减少了资源、物流和仓储环节的浪费,为实现限额领料、消耗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北京保险产业园建设中BIM技术的引入仅仅是一个层面,包括海绵城市系统、立体交通系统、综合管廊系统等等一系列技术手段的汇入,无一不彰显园区构建持续发展城市商务空间的决心。

北京保险产业园以绿建三星作为自己的绿色技术标准和规范,北京保险产业园最终成为新国标下的首个绿色建筑三星级集群,达到国际LEED金级认证标准,使园区成为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智能园区的模范标杆。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