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钱的故事作文共10篇

山崖发表网作文2022-10-20 11:23:04115

数学家钱的故事作文 第一篇

高斯7岁那年,父亲送他进了耶卡捷林宁国民小学,读书不久,高斯在数学上就显露出了常人难以比较的天赋,最能证明这一点的是高斯十岁那年,教师彪特耐尔布置了一道很繁杂的'计算题,要求学生把1到 100的所有整数加起来,教师刚叙述完题目,高斯即刻把写着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彪特耐尔起初并不在意这一举动,心想这个小家伙又在捣乱,但当他发现全班唯一正确的答案属于高斯时,才大吃一惊。而更使人吃惊的是高斯的算法,他发现:第一个数加最后一个数是101,第二个数加倒数第二个数的和也是101,……共有50对这样的数,用101乘以50得到5050。这种算法是教师未曾教过的计算等级数的方法,高斯的才华使彪特耐尔十分激动,下课后特地向校长作了汇报,并声称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可教高斯的了,还特地从汉堡买来数学数送给高斯

数学家钱的故事作文 第二篇

数学家陈景润在大学读书时,生活极为简朴,他始终穿着一件黑色的学生装。由于家境贫寒,他经常一天吃两顿饭,为的是把省下的钱用来买书。他说:“饭可以不吃,书不可以不念。”他平时不看电影,不随便和人闲聊,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当中。

那时,宿舍有按时熄灯的制度,他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便把头埋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书。

在进军“哥德巴赫猜想”时,他居住在6平方米的小屋里,演算全靠自己笔算。他演算的手稿有几麻袋。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整整十年过去了,陈景润在1966年终于攻克了“(1+2)”这个堡垒。英国数学家哈勃斯丹和西德数学家李希特把陈景润的发现誉为“陈氏定理”,说它是“筛法”的“光辉顶点”。一位英国数学家写信称赞他:“您,移动了群山!”

数学家钱的故事作文 第三篇

法国数学家格罗腾迪克,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但他基本上属于另类,与学术界的数学家距离很远。他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也没有按部就班地在学术阶梯上晋升,而且在1970年以后完全脱离学术界。

格罗腾迪克于1928年3月24日生于柏林,13岁(1941年)作为难民来到法国。他父亲是俄国人,在二战中被xxx杀害,母亲是德国人。格罗腾迪克在难民营中长大,受到一些初等教育,战后他到法国高等师范学校和法兰西学院听课。1949年起,他开始研究泛函分析,并取得突出结果。1953年,开始转向同调代数学,1957年转向代数几何学,14年间,完全改变代数几何学的面貌。1960—1970年,格罗腾迪克任法国高等科学研究院教授,1970年以后回家务农。

格罗腾迪克在代数几何学方面的贡献博大精深,大致可以分为10个方面。他和其他人合作出版十几部巨著,共1万页以上,成为代数几何学的圣经。

迄今为止,格罗腾迪克的著述中还有很多思想未被完全了解,但已经产生许多大结果。1984年,格罗腾迪克的手稿《纲领草案》在部分数学家中流传,1994年正式发表,其内容尚有待发掘,1988年瑞典科学院授予他克拉福德奖,他拒绝领取,并痛斥当前的学术界腐败。不过,现在仍有许多同事和学生继续他的工作。

数学家钱的故事作文 第四篇

在进入都灵皇家炮兵学院学习后,拉格朗日开始有计划地自学数学。由于勤奋刻苦,他的进步很快,尚未毕业就担任了该校的数学教学工作。20岁时就被正式聘任为该校的数学副教授。从这一年起,拉格朗日开始研究“极大和极小”的问题。他采用的是纯分析的方法。1758年8月,他把自己的研究方法写信告诉了欧拉,欧拉对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从此,两位大师开始频繁通信,就在这一来一往中,诞生了数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变分法。

1759年,在欧拉的推荐下,拉格朗日被提名为柏林科学院的通讯院士。接着,他又当选为该院的外国院士。

1762年,法国科学院悬赏征解有关月球何以自转,以及自转时总是以同一面对着地球的难题。拉格朗日写出一篇出色的论文,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并获得了科学院的大奖。拉格朗日的名字因此传遍了整个欧洲,引起世人的瞩目。两年之后,法国科学院又提出了木星的4个卫星和太阳之间的摄动问题的所谓“六体问题”。面对这一难题,拉格朗日毫不畏惧,经过数个不眠之夜,他终于用近似解法找到了答案,从而再度获奖。这次获奖,使他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1766年,拉格朗日接替欧拉担任柏林科学院物理数学所所长。在担任所长的20年中,拉格朗日发表了许多论文,并多次获得法国科学院的大奖:1722年,其论文《论三体问题》获奖;1773年,其论文《论月球的长期方程》再次获奖;1779年,拉格朗日又因论文《由行星活动的试验来研究彗星的摄动理论》而获得双倍奖金。

在柏林科学院工作期间,拉格朗日对代数、数论、微分方程、变分法和力学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他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是在方程论方面。他的“用代数运算解一般n次方程(n>4)是不能的”结论,可以说是伽罗华建立群论的基础。

最值得一提的是,拉格朗日完成了自牛顿以后最伟大的经典著作——《论不定分析》。此书是他历经37个春秋用心血写成的,出版时,他已50多岁。在这部著作中,拉格朗日把宇宙谱写成由数字和方程组成的有节奏的旋律,把动力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并把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这两个分支统一起来。他利用变分原理,建立起了优美而和谐的力学体系,可以说,这是整个现代力学的基础。伟大的科学家哈密顿把这本巨著誉为“科学诗篇”。

1813年4月10日,拉格朗日因病逝世,走完了他光辉灿烂的科学旅程。他那严谨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影响着每一位科学家。而他的学术成果也为高斯、阿贝尔等世界著名数学家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可以说,在此后100多年的时间里,数学中的很多重大发现几乎都与他的研究有关。

数学家钱的故事作文 第五篇

书中描写的是高斯在数学领域杰出的表现,并介绍了这位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生平的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读后让人崇拜向往不已。

高斯很早就展现过人才华,三岁时就能指出父亲帐册上的错误。高斯七岁时进了小学,在破旧的教室里上课。高斯十岁时,老师考了那道著名的从一加到一百,终于发现了高斯的才华,老师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教高斯,就从汉堡买了一本较深的数学书给高斯读。

高斯曾说过:“数学是科学的女皇。”而在数学上取得崇高成就的他则被称为“数学王子”。未满十九岁他,利用一个晚上,就解决一椿两千多年的数学悬案----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二十二岁便获得博士学位,成为各国争相邀请的学者。

就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也要利用整整一个通宵,他一边思索一边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寻求答案,才解决一椿两千多年的数学悬案。

除了数学外,高斯曾先后从事天文字研究、大地测量工作以及物理的钻研,并在各领域中获致非常高的成就。虽说高斯不喜欢浮华荣耀,但在他成名后,各界加诸于他的荣耀,就像雨点般纷纷落在身上,肯定他的贡献。高斯一生始终保持着勤奋刻苦的态度,使人难以想象他是一位大教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

数学家钱的故事作文 第六篇

在阳光明媚的十一月,磻溪小学一年一度的数学节开幕了。同学们都沉浸在欢乐的数学王国之中。我在这次数学节中,知道了很多数学家的故事,陈景润就是其中的一个。

陈景润,195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市。他从小是个瘦弱、内向的孩子,却独独爱上了数学。演算数学题占去了他学习和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枯燥无味的代数方程式使他充满了幸福感。1953年,21岁的陈景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由于他对数论中一系列问题的出色研究,受到华罗庚教授的重视,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

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就知道了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了“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均可写成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的数学猜想。哥德巴赫一生都没有证明这个猜想,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成为了世界数学界的“一座高峰”。“哥德巴赫猜想”像一块磁石吸引了陈景润。他以惊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1973年,陈景润终于找到了一条简明的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道路,成功摘取了这颗世界瞩目的数学明珠。

从陈爷爷的身上,我看到了他坚持不懈地攀登数学高峰的努力,看到了他为了科学研究而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也看到了他辛勤汗水浇开的成就之花。

在本次数学节中,我的同学们也在积极寻觅着一个个数学家的故事,努力地解决一个个数学难题,摘取着一顶顶数学竞赛桂冠。我们一起在快乐的数学王国中嬉戏、遨游。

数学家钱的故事作文 第七篇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之初,共有246个问题的解法。在许多方面:如解联立方程,分数四则运算,正负数运算,几何图形的体积面积计算等,都属于世界先进之列,但因解法比较原始,缺乏必要的证明,而刘徽则对此均作了补充证明。在这些证明中,显示了他在多方面的创造性的贡献。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并用十进小数来表示无理数的立方根。在代数方面,他正确地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的法则;改进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在几何方面,提出了xxx割圆术xxx,即将圆周用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穷竭的一种求圆面积和圆周长的方法。他利用割圆术科学地求出了圆周率π=3。14的结果。刘徽在割圆术中提出的xxx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xxx,这可视为中国古代极限观念的佳作。

《海岛算经》一书中,刘徽精心选编了九个测量问题,这些题目的创造性、复杂性和富有代表性,都在当时为西方所瞩目。

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我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

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数学家钱的故事作文 第八篇

欧几里得是第一个把几何学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的人。多少个世纪以来,*在技术方面一向领先于欧洲,但是从来没有出现一个能够同欧几里得对应的*数学家。其结果是,*从未拥有过欧洲人那样的数学理论体系(*人对实际的几何知识理解得不错,但他们的几何知识从未被提高到演绎体系的高度)。

关于欧几里得的生*,没有详细的记载。然而,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搞笑的故事……

欧几里得的名声越来越大,以致连xxx国王也想赶时髦,学点几何学。于是,国王便把欧几里得请进王宫,讲授几何学。谁知刚学了一点,国王就显得很不耐烦,觉得太吃力了。国王问欧几里得:“学*几何学,有没有简单一点的途径。一学就会?”

欧几里得笑道:“陛下,很抱歉,在学*科学的时候,国王与普通百姓是一样的。科学上没有专供国王行走的捷径。学*几何,人人都要独立思考。就像种庄稼一样,不耕耘,就不会有收获。

前来拜欧几里得为师的人越来越多。有的人是来凑热闹的,看到别人学几何,他也学几何。一位学生曾这样问欧几里得:“老师,学*几何会使我得到什么好处?”欧几里得思索了一下,请仆人拿点钱给这位学生,冷冷地说道:“看来,你拿不到钱,是不肯学*几何学的!”

学*数学没有捷径,只有透过独立思考,才能真正掌握它;学*数学却有方法,掌握方法,事半功倍。

数学家钱的故事作文 第九篇

从文明之火初燃的那一刻起,数学就与人类相伴。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列出了88位古今数学伟人,华罗庚就位列其中。

初露锋芒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他刚入校的时候,许多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庸、低能”,他暗暗发誓,一定要用优异的学*成绩来回击这种偏见!从此,华罗庚全身心地钻到数学里,如同着了魔似的。他的脑袋里装满了数学公式,攻克数学难题成了他最大的乐趣。白天,他连走路时都在思索着解题方法;夜里,他守着小油灯不知疲倦地演算着……就这样,华罗庚攻下了一道道难题,并从中享受到了无穷的快乐。

勤奋成才

华罗庚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在家。他已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辍学之后,更懂得用功读书。可怜的是他只有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及一本从老师那儿借来摘抄的50页的微积分。

为了抽出时间学*,他经常早起。隔壁邻居早起磨豆腐的时候,华罗庚已经点着油灯在看书了。伏天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凉,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里学*。严冬,他常常把砚台放在脚炉上,一边磨墨一边用毛笔蘸着墨汁做*题。每逢年节,华罗庚也不去亲戚家里串门,埋头在家里读书。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罗呆子”。

他的志气与行径,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阻力愈大,反阻力也愈大;困难愈多,克服困难的决心也愈坚。没有时间,他养成了早起、善于利用零碎时间、善于心算的*惯。没有书,也养成了他勤于动手、勤于独立思考的*惯。这种*惯一直保持到他的晚年。

身残志坚

华罗庚十九岁那年,染上了极其可怕的伤寒病。这场大病,几乎毁了他的一生。从旧历腊月廿四日开始,他足足病了半年,从此因病左腿残疾,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

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誓言是:“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 经过了几年的自学,华罗庚开始在杂志上投稿。一开始,他的稿件不断被拒绝。原因是他写的问题已被国外某个专家给证明过了。这反而使华罗庚增添了信心,因为这些问题都是他自己钻研出来的,并没有看过别人的解题方法。

1930年,华罗庚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让熊庆来惊奇不已,迅即作出决定:“这个年轻人应该请他到清华来!”这时华罗庚只有21岁,他终于离开了杂货店的“暗室”,来到了北京的清华大学。

天才出于勤奋

来到清华工作,是华罗庚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他的数学生涯也真正从这儿开始。

从初中毕业生到一个大学教师,华罗庚只花了六年半时间。他后来对友人说:“人家受的教育比我多,我必须用加倍的时间以补救我的缺失,所以人家每天8小时的工作,我要工作12小时以上才觉得安心。”华罗庚在清华大学的4年中,在数论方面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自修了英、法、德语。25岁时他已成为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华罗庚迅速由助理提升为助教、教员,以后又被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聘为研究员。

华罗庚从不迷信天才,认为:“天才由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他提出“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而终”的名言,作为对自己的告诫。直到他逝世前不久,还这样写道:“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向未来,勤能补拙是良剂,一分辛苦一分才。”

不慕虚名求真学

1936年,华罗庚26岁,由清华保送到英国留学,就读的是最著名的剑桥大学。数学首*教授哈代托人告诉华罗庚,他只要一年就可以获得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需要一年专心研究一个问题,但华罗庚说:“我来剑桥,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他放弃了博士学位,作为访问学者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在剑桥的两年时间写了20篇论文。论水准,每一篇论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他提出的一个理论被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改进了哈代的结论,哈代说:“太好了,我的著作把它写成是无法改进的,这回我的著作非改不可了!”华罗庚被认为是“剑桥的光荣”!

在剑桥大学的两年中,华罗庚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的哥德巴赫问题”写了18篇论文,先后发表在英、苏、印度、法、德等国的杂志上,其中包括《论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计问题》这篇有名的论文。按其成就,已经越过了每一条院士的要求,但在剑桥他从未正式申请过学位。他拥有的唯一一张文凭,就是初中毕业文凭。

爱国情深

1938年,抗日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英国人要华罗庚留下来教书,他毅然放弃在英国的一切回到祖国,到西南*与同胞们共患难。清华大学的资格审查委员会一致通过,让只有初中文凭的华罗庚晋升为大学教授。

1946年秋天,迫于国内的白色恐怖,华罗庚再次出国,美国伊利诺大学把华罗庚聘为终身教授,并给了他相当优厚的待遇,希望他把那里建成世界级的代数研究中心。1950年,祖国**的消息传到美国,华罗庚毅然放弃优厚的条件,举家回国。

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特别是数学研究事业之中。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200余篇学术论文,10部专著,其中8部为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数学经典著作之列。他还写了10余部科普作品。他的名字已载入国际著名科学家的史册。他是*科学界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数学家钱的故事作文 第十篇

温室里难开出鲜艳芬芳耐寒傲雪的花儿。人只有经过苦难磨练才有望获得成功!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成功就得益于他的坎坷经历。少年时代的华罗庚家境贫寒,疾病缠身。18岁那年,华罗庚初中时代的王老师从外国学成归来,出任金坛中学校长。华罗庚是他得意的门生。他一心要接济华罗庚。不久,经王校长介绍,华罗庚到金坛中学做了个勤杂工,负责收发信件、报纸做杂务。华罗庚做勤杂工时,手脚勤快,每天忙忙碌碌地干完事就捧起数学课本学习。王校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为这位勤奋肯学的年轻人而感到骄傲。

真是天有不测风雨。华罗庚被一场伤寒病拖垮,医生作出无法医救的诊断。全家人悲痛万分,王校长更是觉得十分惋惜。但是死神终究没有把他拽走,他又奇迹般地活了过来,只是左腿僵硬,落下了终身残疾。

华罗庚一瘸一跛地又去上工了,做的还是老本勤杂工。一天的劳累,双腿已疼痛难忍,但是他咬咬牙,仍然沉浸在数学王国的遨游中,把疼痛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对华罗庚来说,枯燥无味的阿拉伯数字就象一组奇妙无比的音符,草稿纸的运算符号好比音乐演奏一样,给他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他坚信,只要顽强地坚持下去,自学也能摘取数学王冠。由于他信心百倍地不懈努力,终于有一天,他的一篇数学论文发表了。机遇垂青这位下苦工夫的热心人。清华大学的数学教授熊庆来得知华罗庚的研究成果和不幸遭遇后,邀请华罗庚到清华大学工作,这就是为他成为数学家提供了广阔舞台。这就是至今成为人们美谈的熊庆来睿智识英才的故事。

1985年,75岁的华罗庚爷爷带着一丝微笑和欣慰离开了他追求了一生的数学事业。他曾叮嘱人们不要忘记他曾是一位勤杂工。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