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研讨报告范文15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2-10-07 14:41:32567

心理健康研讨报告范文 第一篇

1、紧张与焦虑

①、生活环境的改变引起的挫折心理

②、学习适应不良产生的心理困扰

③、人际交往不适引发的心理失衡

④、人生规划的不确定性产生的焦虑心理

2、浮躁与急功近利

3、失落与沮丧

4、自卑与退缩

5、空虚与倦怠

七、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客观方面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也有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八十九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5、未来的不确定性。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应该对未来进行及早的规划,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适应社会。可是自己是规划在哪里呢?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没有目标,找不到方向,缺乏动力,自己的长处短处何在?要怎样发展?该走那条路等问题是他们甚为苦恼。主观方面对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

1、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2、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3、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4、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上课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精神倦怠。在生活和学习上都是应付了事,做事懒散,凑合着打发时光。

5、有些大学生不知如何处理与异性的关系,对男女交往过分敏感,从而使正常的异xxx往不能自然进行;有的大学生则过快地将同学关系发展成恋爱关系,过早地沉溺于“两人世界”。也有的大学生陷入单相思而不能自拔,由此产生情感冲突。

6、部分学生把兼职赚钱看得过重,常常为了兼职赚钱而远离自己的专业学习,无法静下心来钻研学问,耽误了过多的学习时间。

八、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措施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6、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7、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心理健康研讨报告范文 第二篇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心理健康研讨报告范文 第三篇

1、研究对象:张家坡镇初中一、二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法,个别谈话和召开部分学生座谈会的方法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研究(为被调查者学生保密,维护其个人稳私权,体现心理健康调查的原则性)。

三,结果与分析:

1、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完满的状态。”健康除了身体无病外,还要具备心理的稳定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中学生心理健康是指具备健全的智力,情感和意志,连续统一的人格及对己,对人,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和良好的适应。

2、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我把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学习适应性,自我认知与现实感,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个性发展的良好性四个方面。

(1)中学生学习适应性

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通常有比较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具体,切合实际;学习的自觉性强,善于制定学习计划,并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表现出意志力强,学习信心足;在对待考试问题上,他们沉着冷静,灵活应对。

通过调查学习适应性,大体分为四个类型,第一种类型占26%,从调查问卷中可知:对于无老师看管的自习课他们会自觉学习。而第二种类型占60%的学生会选择小声聊天或讨论学习。令人遗憾的是第三种类型10%和第四种类型4%的学生会选择看杂志漫画或干脆睡觉(以下用a,b,c,d四种代号表示四种类型)。当回答对考试的感受时,a和b学生表示喜欢做些难题,而c学生感到怕,d学生则表示无所谓。当问卷中提出老师讲课出现错误时只有30%的a学生敢于提出来,其它(包括b,c,d)的学生都选择保持沉默或在下面议论。这也可见传统教育中“教师绝对权威专制”的弊端。对于学习的目的性,a学生表示学习一技之长,b,c学生表示如父母所愿,或考上大学有个好出路,而d学生表示不明确。

(2)学习自我认知与现实感

自我认知指对自己的心理过程与特征及其表现的认识,而现实感则指个人对自己同现实之间关系的认识。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往往有较强的自我认知能力,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自我评价恰当。在对现实的感知能力上,他们能够客观地认识现实,并根据对现实的认识来给自己做出恰当的人生发展定位,有与现实联系紧密的自我价值体系。

通过调查问卷,可以按计分方法把学生分为四种价值类型:踏实型,从众型,功利型和冷漠型。

踏实型的中学生顺从社会规范,积极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有自律的内控和自我导向表现,重视传统和社会评价。从众型的学生相当顺从社会规范,但这种顺从是他人导向的随波逐流,也有享乐主义,及时行乐的倾向,顺乎自然生活方式,倾向于保守。功利型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功利主义,对于道义及人情这类价值不甚注意,认为金钱至关重要,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是公益。冷漠型是不在乎社会规范,回避人际交往,也不注意他人的价值取向,所持的态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3)中学生人际关系

中学生人际关系包括同学之间的关系,异性同学的关系,和师生关系。

在我的调查问卷中分数最高为10分,表示人际关系最好;最低为0分,表示最差。调查结果只有17%的学生达到8分以上,表示人际关系较好的类型;40%的学生达到6分—8分数段,表示人际关系一般;有43%是不及格的,人际关系较差,突出体现的问题是:当问及“你喜欢拿别人的缺陷开玩笑吗”时,有81%的学生都答会,当问及“你的好友学习成绩超过自己时,你会真的感到眼红,妒忌吗”时,70%的学生答会的,这是令人心颤的回答。也许只有在心理健康不记名的调查中学生才会说出自己的“丑陋”,但确是非常真实的一面。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因此教师不仅要在学习上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做到在精神上成为学生的父母,朋友的角色,这样才有师生之间真正的心灵沟通,帮助学生解除困惑,让他们以健康的心态去对待学习和生活。

(4)中学生的人格特征

心理健康研讨报告范文 第四篇

(1)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为达到这一目标,大学生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应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2)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

3)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做到心理健康。首先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其次,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

(4)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机会。大学生可通过参加各种业余活动,来培养自己的多种兴趣和业余爱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缓解紧张情绪,维护身心健康。另外,通过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养成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

(5)加大心理咨询的力度

通过与求询者的交谈、指导,咨询者针对求询者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帮助求询者找出正确认识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本方法,引导求询者更为有效地面对现实,并为求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同时,帮助求询者改变过去的心理异常,使他们最终恢复健康的心理。

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怀揣着自己的理想,但对自己和环境总是存在很多不确定不信任,甚至是怨恨不理解的观念,正因为种种的客观和主观的原因,致使很多人对自己未来的不具有充分的信心。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对自身和环境不够了解,缺乏锻炼自己的机会,没去真正地接触社会,不明白自己的优点、缺点,使自己不明白向哪个方向发展才是自己人的长处,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人的才能,学以致用。因此,学校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可忽视。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心理健康研讨报告范文 第五篇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以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心理健康的定义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三、报告摘要

此报告主要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主要围绕学习、情感、就业、人际交往四方面展开,本调查报告写于到20xx年12月18日。调查范围为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和机电工程系。

四、调查方式

此次调查,我们选择在本系的管理工程系和机电工程系进行调查,男女生比例为1:1。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小组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走访式调查,在调查访问中,我们对调查人员进行了具体分工,在分工中,由男生负责50份问卷,女生负责50份问卷,回收率为98,问卷回收后,将问卷整编编号,1-49份是女生问卷,50-98为男生问卷。由组长召开小组分析会议,并将会议讨论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

五、调查结果

1、学习方面

2、情感方面

到了大学生这个年龄层,其情感正处于成熟和不成熟的过度阶段,而爱情至于现今大学生究竟为何物,且看调查数据。在如何看待大学生恋爱动机时,有30是为了满足心理需要,30是为了调节紧张的学习压力,30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仅仅只有10的学生是情到深处才谈恋爱的。男生女生不相上下。当问到曾为恋爱与其他关系产生不快情绪吗?20的男生会,而女生为40。可见两极分化很严重。

3、人际交往

统计表明,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总检出率为,其中轻度人际关系困扰者占,严重困扰者占,只有明显障碍者占。在同别人闹别扭时能主动道歉的占90以上。在同陌生人交往时能找到主动找到话题的同学占,能找到话题但要一段时间的同学占。为了和大家和睦相处不会固持己见,偶尔放弃自己的观点以迎合大家的同学占。女生之间闹别扭率达到70,男生仅仅为20。当和朋友之间的友谊出现裂缝时,小部分女生会选择立即断交,而小部分男生会选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当遇到困难时,女生有会向知心朋友求救,而男生只有4会向知心朋友求救,这也可以看出女生更需要知心朋友。

4、就业方面在大学中,就业压力比较大。90的人都认为就业竞争太激烈,仅10的人认为无所谓。

六、调查中反映的大学生容易出现的不良心理

1、紧张与焦虑

①、生活环境的改变引起的挫折心理

②、学习适应不良产生的心理困扰

③、人际交往不适引发的心理失衡

④、人生规划的不确定性产生的焦虑心理

2、浮躁与急功近利

3、失落与沮丧

4、自卑与退缩

5、空虚与倦怠

七、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客观方面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也有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八十九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5、未来的不确定性。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应该对未来进行及早的规划,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适应社会。可是自己是规划在哪里呢?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没有目标,找不到方向,缺乏动力,自己的长处短处何在?要怎样发展?该走那条路等问题是他们甚为苦恼。主观方面对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

6、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7、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8、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9、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上课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精神倦怠。在生活和学习上都是应付了事,做事懒散,凑合着打发时光。

10、有些大学生不知如何处理与异性的关系,对男女交往过分敏感,从而使正常的异xxx往不能自然进行;有的大学生则过快地将同学关系发展成恋爱关系,过早地沉溺于“两人世界”。也有的大学生陷入单相思而不能自拔,由此产生情感冲突。

11、部分学生把兼职赚钱看得过重,常常为了兼职赚钱而远离自己的专业学习,无法静下心来钻研学问,耽误了过多的学习时间。

八、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措施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6、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7、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九、结束语: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心理健康研讨报告范文 第六篇

如果你问一位中学生xxx你健康吗xxx他也许会说:xxx我当然健康,瞧,我壮得象头小牛犊,从没生过病。xxx可是健康不应只指体格健壮与否,还应包括心理在内的健康。严格地说,只有体格健康还算不上是健康,因为健康不只是体格健壮与否,还包括心理健康与否,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xxx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xxx并解释: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与否从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现在不少中学生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如胆小、忧郁、孤僻、依赖、神经质、人际关系不良等。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生理健康的指标较明确,判定容易一些,而心理健康的判定便较为困难,因为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和模糊性。

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们都处在较健康和极不健康的两端连续线中间的某一点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人的心理健康即可以从相对的比较健康变成健康,又可以从相对健康变得不那么健康,因此,心理健康与否是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另外,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并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应指出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状态,而不能只看一时性的偶尔现象,使断定心理不健康。心理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也因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有差异。

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正确的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即有远大的理想,又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因而在社会变革时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头脑清楚,眼界开阔,立场坚定,即不保守,也不冒进……总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

②满意的心境。

满意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满意的心境来源于正确的认识,由于他们能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悦纳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外貌、德才学识有正确的分析。他们在别人的议论包围中既不会被赞扬、歌颂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因为他们对自己心中有数,能从别人的议论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他们不自骄自傲,也不自轻自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会淹没在别人的议论中无所适从,他们总是处于一种独立自主的状态。他们对别人也有一种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不会忽冷忽热,不会苛刻地要求别人。对工作、生活、学习也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总是满意的、愉快的。

③和谐的人际关系。

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这是因为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与人为善的人能够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当然就比较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

④良好的个性。

统一的人格良好的个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统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既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顽固执拗,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

⑤适度的情绪。

充分的理智人与动物区别在于有理智。健康心理必须有自我控制能力,有适度的情绪,不过悲、过喜、过忧、过怒。要用积极的情绪战胜消极情绪,不使消极情绪、过激情绪维护较长的时间。要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而不低下猥琐、泪丧悲观的情绪,更不会反复无常。

心理健康研讨报告范文 第七篇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为主,访谈调查为辅的有机调查系统完成。问卷调查范围广泛但一般情况下随机性较大不易控制,在问卷调查的同时辅以访谈调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以弥补问卷调查可能出现的调查样本和调查问题的不完整和缺失,使整个调查具有更强的可信性。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涉及以下问题

一、基本情况调查

问卷中显示:

在调查样本中,生源地为河南省内的样本数目为38,所占比例为76%。省外样本数目为12,所占比例为24%。男生样本数目为30,所占比例为60%。女生样本数目为20,所占比例为40%。由于在本次调查中样本选择分布不是十分科学,因此而产生的调查结果可能有一定的片面性。

二、学习情况

学习情况调查主要是为了解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心理状况,主要包括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需要的指导内容、学习能力、临考心情、专业看法、毕业打算、学习主动性以及对自己的定位。

对大学学习生活的态度是因人而异的,受到个人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而大学生对大学校园学习生活的评价不一。42%的受访者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满意度一般,只有10%的受访者对自己的专业非常满意。调查还显示有50%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的用处前景表示不满意。综合来看,大部分受访者面对与自己专业学习的态度呈现中庸现象。这反映出很多学生对校园学习生活缺乏热情与激情,只是在被动地接受,而没有调整自己的积极性,这才一个侧面还反映出大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缺乏动力因素。

当今社会在各方面竞争都日趋激烈,大学生学习、就业也不例外。有竞争就必然会产生压力。因此,面对大学学习、生活、就业带来的压力,如何处理就显得异常重要。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只有4%的同学地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十分满意。30%的同学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满意。而42%的同学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满意度为一般,并不是十分积极地态度。而还有22%的受访者对自己的就业前景的态度为不满意甚至是十分不满意。而从毕业后的规划来看,58%的同学选择继续研习,38%的同学选择直接就业。还有4%的同学选择其他。这反映出大部分同学他们给自己的定位,是一种处于迷茫、无目标的大学生,一种消极的定位,虽然是一种这样的定位,但是他们普遍认为学习应是其主要任务,也非常需要老师的就业前景分析和职业规划指导。虽然大家就业前景并不是十分看好,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同学们对自己的未来持严谨的态度,而不是没有思考盲目乐观。只是需要指导老师的帮助。

三、生活情况

调查显示,16%的受访者与家人的联系频率为每天一次,32%的联系频率为两三天一次,34%的受访者与家人的联系频率为一周一次左右。也有16%的同学表示很少与家人联系。从受访者的感受来看,20%的同学认为家里人对自己的期望非常大,80%的受访者认为家里人对自己的期望比较大。现代大学生特别是90后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承担了家里父母很大的期望,父母对子女的关注度比较高,也直接导致了一些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

四、情感交际情况

进入了大学校园后,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调查显示,2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在大学里有知心朋友,2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在大学里没有知心朋友。还有50%的同学面对这个问题表示说不清。在问到与同寝室人关系如何,8%的同学表示关系不错,38%的同学表示关系一般,还有48%的同学认为关系很差,也有4%的同学认为这个问题说不清。在面对与寝室外其他同学关系如何时,66%的同学认为与其他同学关系一般,16%的同学表示关系不错,14%的同学说与其他人关系很差,也有4%的同学认为数不清。还有32%的同学认为大学中的同学关系属于比较单纯或很单纯,也有32%的同学认为大学中的同学关系比较功利化,也有18%的同学认为大足额同学关系严重功利化,4%的同学表示说不清。

在与同学的交往中,52%的同学认为自己沟通交往能力一般,只有4%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沟通交往能力极佳,充满自信,勇于表现自己,较善于应对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62%的同学认为自己目前的人际关系良好,少部分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一般,也有2%的同学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非常糟糕。经过访谈调查发现,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性别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大一新生的自信程度明显低于高年级的同学,应对处理能力也相对较弱。这可能和刚刚进入陌生的环境,并缺乏经验有关。同时。女生稍微弱于男生,这与女生通常比较腼腆、羞涩的性格有关;相反,男生则显得更加主动大方。

在与异xxx往的情况调查中显示,2/3的同学有男女朋友。46%的同学对自己的感情状况满意或非常满意。34%的同学觉得自己的感情状况一般,极少同学觉得自己感情状况比较糟糕。调查还显示,1/2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情感把握能力极佳或良好,也有4%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情感把我能力比较糟糕。由此部分调查来看,目前大学生校园情感交际方面的情况并不是十分乐观,消极现象也很普遍,

不过大部分同学关系比较融洽,小有摩擦都属于正常现象。同学朋友之间出现摩擦争执都很正常,重要的是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面对和解决问题。

五、自身情况方面

调查中显示,在面对人生时84%的同学都选择积极生活,仍有12%的同学曾经有过轻生的念头。在对受访者进来一个月的精神状况中显示,52%的同学觉得自己最近的精神状态比较好,也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精神状况不好,从身体素质的调查来看,56%的同学认为自己身体状况良好,少部分同学认为身体状况极为不佳。在调查中还显示,只有4%的同学认为使自己产生不良情绪的事情非常多,6%的同学认为使自己产生不良情绪的事情比较多,42%的同学觉得一般,53%的同学觉得使自己产生不良情绪的事情很少甚至几乎没有。52%的同学表示当心情遭遇低谷时自己的恢复能力良好。在感觉心情低落时68%的同学表示会选择自己默默承受,28%的同学表示会找家人朋友倾诉。由于现代大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面对无法预测的情况有较强的适应力,因此,遇到挫折时自我排遣的能力比较强,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承受压力和挫折,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需要加强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

意见与建议

面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如何恰当地处理学习生活是大学生必须正视的问题。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是否具有明确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对校园学习生活的评价。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活平淡一般甚至枯燥乏味,对大学学习生活缺乏热情与激情,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大学学习生活中缺乏近期或长期的目标,使大学生缺乏奋斗方向,因而也就缺乏激情的源泉、动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自主积极性不高,或许是受到中学时代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留下了些许后遗症,在一定程度上对老师、父母还存在依赖性,没有完全从中走出来。因此,有必要努力培养独立自主意识,这是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同时也是进入社会前的必要准备。

学习上,大部分同学的问题反映出他们需要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的指导,许多大学生荒废学业除了一方面自身因素外,也有因对本专业及一些学科缺乏了解,对专业就业前景缺乏信心导致的颓废堕落。因此,学校可定期开展一些就业指导活动,为大学生专业发展指明道路,使之看清自己的优缺点和对以后未来发展的规划,选择好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生活和情感上,同学之间的长时间相处,尤其是舍友长期生活学习都在一起。长时间的相处难免会出现大大小小的矛盾。当这些矛盾出现的时候,应该积极地寻求解决,而不应该激化扩大矛盾,尽可能地心平气和地协商解决问题。同时,在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时,应该保持一种宽容的心理,设身处地地为他人想想,不能自我中心只顾自己的感受,置他人的感受不顾。

在处理异性关系,男生和女生都应该主动,不必感到羞涩腼腆。在人际交往中,异性的交往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应该表现得落落大方。在与异性的交往中,不仅能够给人情感的满足感,而且可以让不同性格类型的异性互相补充,更加嫩完善自我的性格,培养健全的人格。

当在交际中遇到不被理解、信任的时候,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到压抑,这是属于正常的心理反应。此时,自己应该尽可能地与别人增加沟通,委婉地表达

自己的想法。在平时的交往中,讲究诚信,建立自己良好的的信用,让他人由衷地感到你是可以信任的人。此外我们在发现自己已经出现情绪低落压抑等心理问题的时候,应当勇于正视,寻求方式解决。在解决方式的选择上,尽可能地采取自我调节和与他人交流沟通相结合,解决方式应避免单一化,以期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式从心理问题的阴影中走出来。

正确的价值观是个人健康发展的助推器,是个人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不竭源泉,是指引人生实现奋斗目标的灯塔。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踏入大学校园之后,就有必要对整个大学生涯进行规划,对未来的人生、职业有一个较明晰的规划,确立明确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坚持不懈。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仅包括个人的人生规划,还应包括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无论是大学生活,还是人生生涯,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挫折,这就需要大学生较强的抗挫折能力。一方面要接受抗挫折教育,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地积累挫折经验,丰富人生阅历,让自己心理日渐成熟,为培养健全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总结]

通过此次调查实践活动,我们受益匪浅。我们不仅发现了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及问题,经过认真分析得出了一些基本的结论,并试着提出了我们对于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建议及解决方法,以期能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所裨益。 当然,上述调查成果的取得,是汗水与智慧的结晶。既离不开老师的宏观指导,也离不开小组所有成员的辛勤努力,在此对老师的指导。所有小组成员的辛勤努力表示由衷的感谢。

心理健康研讨报告范文 第八篇

xxx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调研论文

论文名称: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报告

年级专业:

经济F1101

学生姓名:

秦淑奇 201118910701 李伟东 201118910703 曹鹏威 201118910704 程 鹏 201118910708 葛晓广 201118910911 评阅教师:

赵排风 提交时间: 2013—2014—2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呼声日高。目前在大部分高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更具针对性,切实帮助大学生增强心理将抗意识,摆脱消极情绪困扰,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很有必要。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存在的种种心理健康问题,从相关角度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地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以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 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多数人的心理都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从整体上看,大学生在心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1)人际关系方面

进入了大学校园后,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大学中同学的关系显得更加融洽,似乎也更被同学们重视。在同学的交往中,2/3的同学充满自信,勇于表现自己,较善于应对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经过调查发现,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性别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大一新生的自信程度明显低于高年级的同学,应对处理能力也相对较弱。这可能和刚刚进入陌生的环境,并缺乏经验有关。同时。女生稍微弱于男生,这与女生通常比较腼腆、羞涩的性格有关;相反,男生则显得更加主动大方。 在与异xxx往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异性关系是健康正常的,但是仍有30%左右的同学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存在问题,例如个别同学很少与异xxx往,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容易产生矛盾。通过调查发现,大一新生在与异xxx往中比高年级的学生存在更加多的问题,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一些严重的人际交往问题甚至困扰着少数同学,另外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也会造成一些心理问题。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得到重视,同学自身不能很好地解决,长期地压抑和积累将会使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可喜的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面对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客观地正视并努力寻求方法解决。在解决方式的选择上,65%的学生喜欢进行自我的调节,而小部分的同学则选择与他人交流沟x解自己的问题。大部分的同学选择的方式是积极健康的,这也是大学生心理日渐成熟的重要标志和体现。 (2)学业问题

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知为何学。这个问题对刚升上来的大一学子们尤其深有体会。高中时候的强迫式学习到今天的自由“放牛吃草”,很多同学都感到茫茫然。很多同学像高中时候一样,为了应付不得不参加的考试,不能不做的事而学习,只为了考试而考试。更多的学生是懒得精益求精,但求蒙混过关。面对人才市场的巨大压力,很多学生也感到内心的危机感,但真正要努力学习,却提不起精神来。这反映出很多学生对校园学习生活缺乏热情与激情,只是在被动地接受,而没有调动自己的积极性,这从一个侧面还反映出大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缺乏动力因素。 (3)就业压力大

就业压力是与高等教育改革密切相关的,大学教育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大众化教育趋势的发展使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而必须进入市场进行双向选择,学生由于社会上客观存在的不公平竞争、学校的社会影响、自身综合素质、所学专业的社会需求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就业形势,就业已成为一只看不见的手影响与引导着大学生活。传统专业学生、一般院校学生和无特长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而作为大学生,都期待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但是近几年来就目前社会就业情况和大学生自身情况来看,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不景气,失业率极高,许多大学生都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危险。而且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认为就业带给他们很大压力。这无不造成大学生过重的精神负担,使他们焦虑、担忧而失去安全感和优越感,许多心理问题便随之产生。 二 原因分析

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自我因素都是直接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1)社会层面的影响

市场经济带来丰富的物质产品,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贫富差距的加大;人生价值观和思想行为,更新、定位和变革的过程。价值的失落必然对大学生产生一定影响;与此同时社会风气、社会舆论也会在成长着的大学生中留下深层的心理积淀。正确的舆论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不正确甚至错误的会对大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构成不良影响。 (2)家庭层面的影响

家庭的影响主要包括家庭的情绪氛围、父母的教养态度及家庭经济状况三个方面。家庭是人生的奠基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我们的成长与成才的影响是长久而深远的。良好的家庭环境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前提,家庭成员间的语言沟通,直接影响着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心理,对个性逐渐成熟的大学生影响更具有特别的意义。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家庭经济状况特别是困难甚至贫困家庭的学生易产生心理不适感。

(3)教育层面的影响

高等教育观念的变化,专业拓宽,提高学生的适应力与能力,应试教育逐步弱化;高等教育招生、就业体制的改革,学生缴费上学,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市场经济不断增强了对人才的约束。这一切都直接冲击着当今大学生的心理,而择业过程中,人才市场的不规范更深刻地刺激着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学生既希望参与竞争又担心被淘汰,既希望手中握有更多的机遇,又担心失去原有的保障。 (4)大学生自身因素

心理素质的稳定与受挫折能力都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二是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的变化。大学生活空间相对狭小,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学习环境的变化,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自己适应新的生活、学习环境,易产生心理不适。三是人际关系的变化,大学校园是社会的缩影,学生的人际关系亦随之扩大,大学生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获得归属感和尊重感,而他们与人交往、相处的经验又相对较少。四是日常生活事件的困扰,主要包括:个人患小伤病、评优落空、考试失败、经济困难、学习压力过大或负担过重、失窃或财产损失、被人误会等等。生活事件特别是对本人身心构成重要影响的事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是最直接的。 三

相应的解决对策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大学生的教育也不例外。必须探索建立和完善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这一体系内,家庭、社会和学校融为一体,各自的教育途径互相独立,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又互相补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必须科学而客观的评价和定位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功能,学校教育不是包揽一切的万能教育,不能解决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但是,学校可以发挥家庭、社会所无法替代的主导作用,在大学生人生宝贵的大学几年中施加影响,提供各种服务、各种机会、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们学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 ,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 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 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 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 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 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 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结束语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教会学生适应环境,能够妥善处理自身事务,学会遵守社会规范,成为一个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是前提;学会关心,关心时事,关心朋友,体谅父母,珍惜友谊,善待爱情,以热情、积极、主动的态度介入社会生活中,学习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社会实践的能力。大学生拥有了良好的心态,我们的社会才有光明的未来。 考文参献:

心理健康研讨报告范文 第九篇

一、自我成长分析

对于我来说,只有xx年单薄的人生-生活贵在体验,在成长过程中塑造一个身体,心理,社会功能健康的自我。在这个尚未完成的成长过程中,我感到自己幼年、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及情感体验对铸成今天的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走过的xx年的路程中,有xx年都在做学生。成长史单调的基本就是学校、同学、课本、分数妈妈是人民老师,由于当时师资缺乏的缘故,八岁以前我们没有稳定的住所,都是跟着妈妈来回调动,住在妈妈的学校里,我那个时候没有听说过幼儿园,学校里倒是有个半年级,现在想来道理是差不多的吧。比一般孩子都早早的接触了校园生活的我,性格开朗,活泼好动脑,从小学到中学都是老师得意的学生。不知不觉,小学就在跟着妈妈工作调动的过程中读完了。现在想想,这段搬家、换学校的经历带给我的影响是巨大的,磨练我的适应能力,使我能迅速融入新的环境,新的人群,新的教学条件及方法,对于我的性格及自信心的形成也产生不小的影响。我在初中开始了住宿生活,对于许多生活琐事要自己去打理,短短的初中生活简单而又复杂,让人困惑让人开心更让人回味。高中三年是到目前为止比较自豪的一段,那个时候我选择了我喜欢的事情,然后一直把它做到底。

高一升高二要分文理班,我报的理科,后来一个晚自习偶然听到同学们在议论学校的美术班要利用这两节晚自习招生考试的事,就打听着去了,其实当初一方面是一时贪玩,不想坐在闷闷的教室里上自习,另一方面也是兴趣所致。接到录取通知的时候很矛盾,美术班是文科,当时报文理科的时候也算是给自己定了教材,后来跟家里商量,家里表示大力支持,我的艺术生涯就这样开始了。进入大学后,满含热情的填报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利用课余时间打工,锻炼自己,很充实也很快乐!那个时候开始学会换角度看世界,开始试着探索自己的人生道路,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意识到自己开始学做一个成人。

大学毕业考入“特岗教师”这个岗位,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坚信自己有当好老师的五个品质:

一是乐观,遇事后总会看到事物好的一面,让自己始终有一个好的心境:二是开朗,开朗的性格让我很容易和别人沟通、交流;

三是随和,很容易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四是真诚,总是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朋友和学生;五是友善,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也总是事事与人为善。

在我的人生中,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增强,最主要要增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增强性格的自主性,不要轻易受他人影响;

二是增强遇事后的果断性,应变能力;

三是增强面对挑战的勇气,不要轻易打“退堂鼓”。

四是增强工作积极性,让工作更有起色;

五是增强学习热情,克服惰性。

我基本的人生观是:活着就是一种快乐。我最近大部分的时间是快乐的,生活中总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如果整天都沉浸在伤心、失意中,就感觉不到生活中的阳光,所以还不如快乐的生活。通常情况下,我总是先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然后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足。我的奋斗目标是做一个好老师。人们对我的批评意见是:多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职业行为分析

作为一名老师,面对一群天真无邪的学生,她们不知道什么是心理不健康,不知道心理健康对她们意味着什么,她们只是单纯的随心所动,怎么想怎么做。但有些学生的心理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有的学生临近考试就不由自主的挤眼睛、摇晃脑袋,有的学生为什么老是小错不断,有的学生为什么十二岁了还在读一年级,我就想弄明白他们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怎样才能帮他们克服这些心理问题,我想寻求帮助他们的方法,正好学校让我参加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让我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也为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开启了一扇大门,让这些孩子不再遇到问题饱受心理的煎熬,让他们成为心理健康的孩子。

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并不是雷锋式的助人为乐,“哀莫大于心死”,我们真正要帮的是帮人的心理。我们祖先曾说:“助人乃授人以渔,而非施人一鱼”。

我现在所处的年龄阶段很容易被生活中各式各样的问题困扰,如情感问题、工作问题、人际关系等等,因为我的人生经历还很少,欠缺生活经验。而不可避免的这些问题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负性情绪,而这些负性情绪也会长久的困扰着自己。通过心理健康辅导员的培训与学习,我可以较科学的明确情绪问题产生的原因,合理的调整个人情绪,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实践,基本具备了解决自己情绪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心理健康辅导员,其本身的人格是决定心理健康辅导进程的关键因素,只有一个健康,稳定的人格,才是取得辅导效果的根本保障。心理健康辅导员人格的健康度和完整度,决定和限制着心理健康辅导取得疗效的程度,所以说,心理健康辅导员对自己的了解和分析、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自我成长,才是心理健康辅导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努力的自我探索、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将是我以后努力的目标。

我喜欢孩子,善于观察孩子,性格活跃,亲和力强,喜欢与孩子交谈玩耍,懂得充分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关心孩子,擅长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唱歌跳舞,能够快速获得孩子的好感和信任。我的好朋友这样评价我:表面风平浪静,内心波澜壮阔。在看待他人方面,通常我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同时也会接纳他的缺点。在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方面,我通常会尊重他人,一般情况下相互之间能很好地沟通。我的朋友和同事都觉得我容易相处、心地善良、乐于助人,责任感、上进心强。

作为心理健康辅导员,我的职业优点是善于倾听,能够感同身受,观察细致,有洞察力,有爱心和包容心,热爱学习,追求进步;我的职业缺点是毕竟是半路出家,专业理论修养还不够,辅导技能还有待进一步娴熟。

每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人给予好的或不好的评价,不管什么样的评价,只要自己有良好的心态,就不会受太大的影响。

当自己在心理上受到太大的压力时,我会通过聊天、看小说来缓解压力。对于别人的赞扬,如果事实,我会记在心里时刻激励我继续前行,当遭遇别人的责难时,正确的我会接受并努力改正。

在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中没有助人的热情是难以胜任的。被辅导者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经验教训让我们分享、一同成长,这些对于我们来说是最宝贵的财富。让自己与时俱进、不沉溺于过去、把握现在、建设未来、与被辅导者共同成长!

在人类历史上,众多的思想家、哲学家和科学家都对“人是什么?”“人生有何意义”这些难题苦苦思索过,这样的问题也始终困扰着我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对人生的态度及对命运的选择。这是因为,人人都知道自己有一个必然的归宿,那就是死亡,而且人生又是如此短暂,所以一个人不管如何努力,其结局都将归于虚无,正是这种对死亡的认识,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一位西哲曾说过:人生是夹杂着污浊的河流,要使自己身在其中而不被污染,仍然保持着纯洁,只有一个办法-把自己变成大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生活的浩瀚又何止于此?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每一个个体都是那么独特,拥有成长的无限可能。而正是因为人有对自我和人生的无穷探索的内在渴求,人类才会创造出如此灿烂的文化。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在生活之中尽力去探索,一点一点地向目标靠近,最终发现一个相对完整的自我。

心理健康研讨报告范文 第十篇

培养人靠培养心。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当前学校教育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一年来,我们学校本着全员参与、面向整体、矫正预防相结合、全面发展的原则,以让学生学会调试和发展为最终目标,将重点帮扶与长期关注相结合,充分发挥爱心和共情的作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序开展,师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一是培训引领并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教师的综合素质

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知识是最肤浅的,技能是中等水平,素质是最内在的。为了更好地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素质,我们的心理健康教师参加了三门峡阳光心理学校组织的相关心理培训,获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同时,在业余时间,他参加了精神成长活动,三门峡爱情屋相关活动培养了娴熟、良好的助人技能,提高了心理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二是科学建设,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化水平

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心理咨询室是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的专业场所。为了更好的规范心理咨询,学校专门配备了新宇之家一、秉承科学、以学生为本、通用、有针对性的原则,配备办公桌椅、资料柜、心理书籍资料、常用心理问卷等。,硬件齐全,环境温馨。咨询室系统包括咨询室管理系统、咨询工作系统、教师工作系统、工作代码等。,统一在墙上,规范管理。

第三,创新载体,全面促进师生心理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活动的全过程,以引导为主要方式,以活动为主要载体,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一年来,我校结合实际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传播正能量,练习心理宣言

微笑,微笑,微笑生活是三个反派的心理宣言,他们在实践中阅读、思考、实践,永远微笑、自信地面对生活,传播自己的正能量。

2.关注教师健康,充分发挥一次测试,一次训练,两次爱抚功能,进入精神家园

符合如果你想给学生一个健康的心理,你必须在成为一名教师之前心理健康。我们非常重视并努力使每一位教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注重培养教师运用基础心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测试即一次心理测试,每学期心理咨询老师都会用SDS量表、SAS量表、投射测验等方式对所有老师进行心理测试;

裴毅也就是说,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每学期举办一次,由我校心理咨询老师精心安排,或讲案例,或分析现象,或精神按摩在培训过程中,心理咨询教师采用不同的方式增强人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并根据测试中突出的问题进行调整,以优化教师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研讨报告范文 第十一篇

依恋

在刚出生的两年里,孩子对照顾自己的人会特别依恋。通常,孩子主要的看护者是母亲。如果父亲十分尽心地照顾孩子,孩子亦会同样地依恋父亲。依恋是指系于婴儿与看护者之间的牢固纽带。所谓看护者并不一定就是孩子的亲生父母。对于父母来说,培养孩子依恋情感的最佳方法是满足孩子的需要。哭是婴儿主要的表达方式,当一个孩子哭泣时,她的看护者做出回应,她便会发现世界是美好的,看护者能满足她的需要。这样,她会建立起信任感。强烈的信任感是人生的基础。倘若这种信任感没有建立起来,那么她很难在成长过程中再信赖别人。

交流

婴儿对身边的人是有反应的。他们能认出许多人的声音,比如父母,还有那些母亲怀孕期间经常接触到的人。他们还能够以母亲特殊的气味来认出她的乳房。孩子在六周大时开始会微笑。也许在这之前你就发现他微笑过,然而一般来说,这样的脸部歪扭只是内部身体机能的一种自然反应,是一种先天性反射的结果。三个月大的孩子开始会笑。有些孩子并未真正地笑,而有些孩子每当有笑意时总发出笑声,这因人而宜。

怕生

通常5到7个月大的婴儿会对陌生人产生“害怕”或“害羞”的情绪。这是一种极为自然的现象,是孩子对事物的永久性概念的形成所导致的。所谓事物的永久性概念,是指明确知道某种事物的存在,无论其是否能为人所见到。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有时会躲在父亲或母亲身边,不愿让陌生人抱碰她。怕生现象会一直延续到蹒跚学步的年龄,通常在两岁后消失。帮助孩子摆脱这种情绪的最佳办法是让她在新环境中放松,不要勉强她接近他尚未熟悉的人。这段时期,父母和看护者一定要有耐心。怕生是很普遍的现象,这恰恰说明了孩子对其主要看护者的深深依恋。

以上是0~18个月的宝宝情绪发展的主要内容,相信对刚刚担任父母角色的你们都很有帮助。

幼儿“自成长”有助于新生入园

幼儿“自成长”有助于新生入园

在上海闵行一所中心幼儿园里,一位朱女士拿着女儿最喜欢的玩具哄着自己的宝宝,“看到孩子哭得这么伤心,心里真的舍不得。平时在家或者去别人家串门的时候都挺好的,一进幼儿园听妈妈要走,死活都不放了。软磨硬泡都试过,行不通。等稍微好一点再送她进去。”朱女士在哄女儿的时候,一旁其奶奶不停地将孙女喜欢吃的东西喂孩子。

类似上面的例子不在少数,而也有不少孩子表现出的状态完全相反。今年新入园的嘟嘟在听妈妈说要去上幼儿园,表现得非常兴奋和开心,并告诉妈妈不会哭鼻子。虽然如此,在真正入园的时候还是背着妈妈留了眼泪,这还是幼儿园老师偷偷告诉她的。

每年新生入园问题都被诸多幼儿家长担心和关注,担心孩子哭,怕孩子打架,又或者是舍不得孩子,担心孩子条件苦,怕孩子吃不好、睡不好。殊不知,其实孩子入园的表现与爸妈前期教育引导密不可分。

中国知名早教专家、天才宝贝中国区总经理茅xx女士表示:“新生入园导致的各种问题其实归根结底就是独立和自我的问题。孩子离开熟悉的家人独自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哭闹呈现的是背后的胆怯和不适应,这就是分离综合症的一些表现,其实这些都是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到。”

嘟嘟妈告诉记者,平时在家会让女儿自己穿衣服和吃饭。或者买一些她喜欢的花草或者小动物回来,让她自己收拾或照顾。

对于这些做法,茅艳芳女士给予肯定,同时她还给出建议:

1、希望更多的家长在孩子入园前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习惯,比如养成独自吃饭、洗澡、睡觉的习惯;

2、多参加亲子社交活动,培养孩子与同龄人之间交流、表达的能力,适应群体环境,树立团队观念,为幼儿园集体生活做准备;

3、平时教育孩子懂得与其他小孩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零食,要照顾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

4、多给孩子讲述有关勇敢、独立、坚强的小故事,让孩子学会做一个坚强的孩子;

5、平时生活中,多听听孩子们的想法,多问他们怎么做是对的,什么是不能做和不该做的,学会分辨事情的对错好坏。

幼儿园孙园长也表示,“开学期是每个孩子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如果处理恰当,做法合适,是可以减少孩子们入园时候产生的焦虑现象。幼儿的自我成长和独立能力可以帮助他们顺利的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同时,也希望家长可以更多的了解幼儿园的情况,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多讲述幼儿园的独特好玩之处,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期待和向往。回家后积极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见闻以及表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夸赞,让孩子觉得去幼儿园可以得到父母的表扬,从而可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入园的问题其实并非无解,只要家长们在孩子的平时生活、学习中多用点心,多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锻炼,幼儿分离焦虑就可迎刃而解。而且目前许多家长都让孩子接受早教,对此茅艳芳也建议家长在选择时候可以多考虑一下这些问题,孩子需要的是真正面对问题的解决适应能力。家长在心态上要放平和,宝贝入园第一天不适应也是属正常,适应期一过欢笑就会取代哭闹,这也需要家长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心理健康研讨报告范文 第十二篇

调查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目的: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和心理素质、劳动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为宗旨的,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但现阶段涉及较多的还是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大中学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同时大中学生存在的许多心理问题的成因也常可追溯到他们的小学时代。因此,对小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调查过程:

1.我们的调查选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编制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作为测验材料。

2.从璜山镇小的四和六年级八个自然班抽取被试共327人,其中男生173人,女生154人。年龄为11—13岁,基本上来自工人、一般干部和知识分子家庭。

调查结果:

1.就璜山镇小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

2.小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一块误区。受中国传统意识的影响,也受社会、学校的片面人才观的影响,加上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许多家庭存在着“重养育轻教育,重生理轻心理”、“智育中心论”等错误的家教观念。一方面对孩子过分溺爱,一味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对孩子过分保护,在许多事情上包办代替,养成孩子依赖性强、任性固执等个性,使之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又片面追求孩子智力发展,把聪明、有知识、学习成绩好作为孩子的唯一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沿用的应试教育模式则不但忽视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培养,还由于一味追求升学率、以分数论学生好坏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总之,从上述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杭州市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应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是由应试教育真正向素质教育转轨,在小学广泛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3.要注重改善家庭教育的方式,改变错误的家教观念,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4.要特别重视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研讨报告范文 第十三篇

面对学业与就业的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也逐渐的增加。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及更早的对其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我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作了调查与分析。此次活动以人文学院学生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以问卷调查为形式,以青岛农业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为调查目的,共发放问卷96份,回收90份,回收率为%,其中有效问卷81份,有效率为90%.。报告从有效问卷采取抽样的方法,选取20份作为样本进行分析,现将结果公布如下:

一、学习问题

在此次调查中,学习问题是同学最为关心、也是反应最为突出的问题。例如,问题中“考试前后您会有心情紧张吗?”,其中有44%的同学认为,考试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最大。这说明刚刚进入大学生活,有近一半的同学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尤其对大学学习方式不适应,感到心理压力很大。从紧张的高考中走过,许多同学不能适应大学开放宽松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或过于精神紧张死扣书本,不能从高中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或感觉生活空虚,整日无所事事,荒废了学习,虚度了年华。

二、业余生活

三、经济生活

如今大学生在经济生活方面基本没有太大困难,在第6题“你每个月的生活费用够用吗?”中,有67%的同学基本够用,更有11%的同学有剩余,与此同时,在第12题中“你的生活费用最大支出在哪两个方面?”有60%的同学用在饮食和娱乐。以上都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生活水平也在提高,由于经济生活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情况明显下降。

四、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问题是在本次调查中反应较为突出的问题。对于“与一群朋友在一起,你常感到孤独或失落吗?”有79%的同学选择“是”或“有时是”,这反应了当代大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

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自农村地区。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焦急范围较窄,与人交往的机会也较少,初到大学,面对如此开放自由的环境,面对如此多的同学。面对如此多的公共场合,一下子不知所措,乱了阵脚,于是羞于表达形成内向性格。而在城市中长大的同学,来自独生子女家庭,难以体会农村地区同学的情况。于是形成隔阂。与此同时,在第12题“你觉得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吗?”有78%的同学认为“是”或“偶尔是”。这更反映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通过这次调查,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还是有欠缺的。针对这一问题,我校与院也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办公室,希望能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早日心向阳光!调查数据也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真是、丰富的资料和鲜活的事例,达到了此次活动的目的,活动较为成功。本次活动得到了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再次向参加此次调查的同学表示衷心感谢!

心理健康研讨报告范文 第十四篇

(1)全社会应该转变观念,更新认识。今后需要加强宣传力度,使大家知道,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一个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体不适一样,应该及时去就医以求得咨询、疏导,对待有心理疾患的人,社会要给予更多的尊重、理解、关爱,不可歧视他们、嘲弄他们。

(2)树立一个良好成长的家庭环境。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和睦,互爱互助可以为孩子树立榜样的力量;父母的教育方式不能再像传统的“棍棒”教育,也不因是独生子女而过分溺爱,父母与儿女的沟通方式应建立在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对于涉世未深的子女,要多告诉他们社会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使他们对社会能有更深刻的看法和认识,比较及时的洞察自己孩子的各种心理动向。

(5)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学校和家长要从根本上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过正常有益的生活,帮助他们选择多样性的校园生活,参加丰富生活的社团,勇敢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为同学增进交往、接触社会、锻炼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舞台,以有利于他们个性心理的发展。特别是要鼓励大学生们与各种不同类别的群体进行充分沟通与交流,了解自己以外的人群的生活生存状态。

(6)强化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大学生犯罪事件提醒我们,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使之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约束和责任感,提高自己的自控和自律能力。

(7)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特别像一些比较特殊行业的学校,如军事院校、警校等,军事化管理制度下的学生易生产焦虑和压抑的心理状况,学校应在规章制度上多地为学生着想,注意加强班级、宿舍的整体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和人文关怀空间。

(8)增强自身调节能力。提高自己的心理免疫力,也许并非解决心理疾患、压力的途径。面对太多的、更严重的心理疾患的时候,打消掉心理疾病不是病、看心理医生丢人的观念,去勇敢地面对心理医师可能更为必要,但是心病需要自己积极主动的调整依然是解决问题重要的一环。

结束语:我们每个人这一生要面对的问题实在太多了,承受的压力也实在太多了,并不只是在大学阶段。评价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不是简单的问卷调查可以得出的,也不是某个时间段可以体现的,而即使是不健康,也不是看几次心理医生和上辅导课能完全解决的,做这份调查报告只是想告诉大家,告诉自己一个答案:面对问题和压力,不要选择逃避,只有承担,才会发现自己原来能够举重若轻。重视自己的心灵,温暖自己的心灵,心理健康离我们并不遥远。

心理健康研讨报告范文 第十五篇

1、家庭教育的影响

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在教养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校、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系。

2、社会现实的影响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改革开放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之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亦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这使得大学生人格弱点泛浮出来,形成心里疾患。

3、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欠缺

学校教育在一个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尚没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从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困惑看,许多都是由于人格障碍而导致的。然而,据报道,北大校医院心理咨询中心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应诊,预约就诊的患者已经排到了两个月以后;x52。2%的高校至今还未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亦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教师,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仍被混同于一般的思想问题施以不科学的教导。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