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精选41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2-10-05 19:05:04126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一篇

课题开题报告: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1、课题名称: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的研究现状

在众多开展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的课题中,进行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改革尝试的还鲜有人为。

(2)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1、理论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是对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多元智能相关理论的细化和补充,同时是对生活教育理论的充实。因此,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新的《数学课程标准》10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验”。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的名言“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道出了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教学应该与孩子的生活融合起来,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做到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体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1次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的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中的学习问题,最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实践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有利于带动教师业务水平和教科研的水平提高。多元智能理论是1个开放的、不断生成中的理论,开展这样的研究,必然会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获益匪浅。因为,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应更新知识结构,善于学习、接受新教育理念,了解新的教学动态。其次,教师应具备全能意识与技能,创设能鼓励各种智能发展的学习环境,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因为教学中教师的身教最有说服力、最具示范性。再则,教师之间必须加强团队合作。多元智能教学需要多元化教学技能,而教师个体能力毕竟有限,很难集全能、多面手于1身,客观上要求不同或相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多元智能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方案,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同时,研究有利于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在研究中教师必将带来全新的课堂,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他们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构建数学生活化课堂的实验研究就是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学生能主动地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切实体验到数学存在于生活;让学生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切实体验到数学能应用于生活;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在是实践上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学生的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的数学学习环境都具有重要的积极现实意义。

3、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

1、研究范围的界定:

研究对象:实验小学56年级

概念界定:

数学生活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研究的基本内容:

1。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不同的智能强项及学习数学的水平.

2。研究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数与代数。实践应用与解决问题xxx几部分教学内容如何在课前向生活开放,在课上如何再现生活,在课后如何向生活延伸.

3。构建适合实验小学高年级学生实际的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

4、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认真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学习陶行之生活即教育理论、《数学课程标准》等1些相关理论或文件精神,摘录对课题研究有借鉴的指导作用的理论知识,供学习和研究借鉴,做好资料的收集和存档工作。

2、问卷调查法: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的56年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不同学生的智能强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结合教学实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己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4、个案分析法:重视对典型学生学习状况的跟踪分析,从中寻找课题研究进展的突破口。

5、经验总结法.

5、研究假设和理论依据:

1、研究假设:通过研究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不同的智能强项及学习数学的水平,营造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生活的数学与数学的生活,沟通数学解题方法与生活问题解决策略之间的联系.用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搭建平台,让每个学生的智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且成就积极的自我.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数学课程理论、教育理论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二篇

三、开题报告论证的主要内容

1、审定课题名称。一是看名称表述是否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 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二要看名称是否简洁,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

2、寻找研究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充分、贴切、准确,不要贴标签,拉 大旗,喊口号。

3、分析研究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要清楚,符合实际。

5、论证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

6、阐述研究的意义――有现实意义;有历史意义;有实践意义;有方法论意义。

7、界定核心概念。就是对关键词、关联词的概念、意义、本质、联系进行阐述。

8、完善研究设计。确定研究程序;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目标;提出研究措施;落实研 究内容;提供研究方法;划分研究阶段;落实研究人员;预测研究成果效应;建立研究组织;规划研究管理;分析规划研究的保障。

四、开题论证的方法 以综合评价为主:一是课题单位的自我论证评价;二是同行的论证评价;三是科研管理部门的论证评价。由预审、初审、学术评审、综合评审四个阶段组成。预审与初审可在开题前后 的时间里进行。 重点侧重在课题选择和课题计划的制订上。 学术评审与综合评审要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重点放在计划实施与成果的预期鉴定上。

五 、开题报告的写作

(一)开题报告的组成。三个主要部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次要部分:标题、署名、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 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可以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进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 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篇幅,它是报告的主体。正文部分必须对再次 论证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研究前的观察、测试、调查、分析、学习,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如调查的问题、现状和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正文部分是 开题报告的关键部分,它体现了课题组的水平,同时也可以看出今后课题研究的状态和水平。撰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同样要掌握充分占有材料,要认真对材料进行分析、 综合、 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可采用图表来集中反映数据,要注意少而精,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正文部分要层次清楚,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大标题涵盖 小标题,小标题服务于到标题,标题统帅内容,内容说明标题。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三篇

开题报告就是课题方向确定之后, 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主研人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开题报告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 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 批准的选题计划。 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 展研究等问题, 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 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 研究的地位和价值, 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 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 这个课题就无法很 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经费估算。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

一、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就是课题方向确定之后, 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主研人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研究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是对课题的'再论证和再设计。

二、开题报告的作用。进一步明确研究思路,完善实施方案,明晰研究技术线路,再次论证研究课题重要一步。

三、开题报告论证的主要内容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四篇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教改课题开题报告。

实验研究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的目的,合理的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实验研究最根本的特点是主动采取变革措施变革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变革”这是作为一个教育实验最主要的标志,从而区别一般的教育教学活动。

调查研究法

什么是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了解有关研究对象状况的材料,分析处理,从而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寻求对策的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既要调查又要研究。调查是通过运用观察、访谈、问卷、测验、个案追踪等各种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来获取有关研究对象的客观事实材料。研究是对所获取的材料整理和理论分析,进而得出结论。因此,调查研究法并不只是记录事实,罗列问题,而且更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材料中找出规律,使经验上升为理论。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五篇

一、课题提出背景

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逐渐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我国及周边国家屡遭洪涝、旱涝。

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xxx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xxx

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的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目的

了解xxx蝴蝶效应xxx产生的原因,认识它产生效应的内在机制。分析它对环境气候的作a用,寻找保护环境的方法。

(二)意义

通过对xxx蝴蝶效应xxx的研究,意识到小的事件可以产生大的广泛的结果,提醒我们要着眼全局,防微杜渐,采取预防措施,保护环境,以避免造成大的灾难。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六篇

一、论文名称、课题来源、选题依据

论文名称:

课题来源:

单位自拟课题或省政府下达的研究课题

选题依据:

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是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前提和依据。通过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可以使企业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正确的把握,从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减少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确把握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开展,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得到不断加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业中,企业的技术创新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前途与命运,为了确保技术创新工作的正确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有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可分为趋势外推法、相关分析法和专家预测法三大类。

(1)趋势外推法。

指利用过去和现在的技术、经济信息,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和规律,在分析判断这些趋势和规律将继续的前提下,将过去和现在的趋势向未来推演。生长曲线法是趋势外推法中的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美国生物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提出的Pearl曲线及英国数学家和统计学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线皆属于生长曲线,其预测值Y为技术性能指标,t为时间自变量,L、A、B皆为常数。Ridenour模型也属于生长曲线预测法,但它假定新技术的成长速度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数成正比,主要适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扩散预测。

(2)相关分析法。

利用一系列条件、参数、因果关系数据和其他信息,建立预测对象与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模型,预测技术的发展变化。相关分析法认为,一种技术性能的改进或其应用的扩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关的,这样,通过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对该项技术进行预测。相关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导前—滞后相关分析、技术进步与经验积累的相关分析、技术信息与人员数等因素的相关分析及目标与手段的相关分析等方法。

(3)专家预测法。

以专家意见作为信息来源,通过系统的调查、征询专家的意见,分析和整理出预测结果。专家预测法主要有:专家个人判断法、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及德尔菲法等,其中,德尔菲法吸收了前几种专家预测法的长处,避免了其缺点,被认为是技术预测中最有效的专家预测法。

趋势外推法的预测数据只能为纵向数据,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时,只能利用过去的产品技术性能这一个指标来预测它的随时间的发展趋势,并不涉及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科技、经济、产业、市场、社会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现代商业经济中,对于产品技术发展的预测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产品过去技术性能指标按时间的进展来类推,而应系统综合地考虑现代商业中其他因素对企业产品技术创新的深刻影响。相关分析法尽管可同时按横向数据和纵向数据来进行预测,但由于它是利用过去的历史数据中的某些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因素求出的具体的回归预测式,而所得到的回归预测模型往往只能考虑少数几种主要影响因素,略去了许多未考虑的因素,所以,所建模型对实际问题的表达能力也不够准确,预测结果与实际的符合程度也有较大偏差。专家预测法是一种定性预测方法,依靠的是预测者的知识和经验,往往带有主观性,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预测准确度的要求。以上这些技术创新预测技术和方法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但在新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技术创新预测的方法和技术应有新的丰富和发展,以克服自身的不足,更进一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先进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

目前,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评估中,一般只考虑如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1)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连续性;

(2)经济效果;

(3)社会效果;

(4)风险性。

在对此四方面内容逐个分析后,再作综合评估。在综合评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Delphi法(专家法)、AHP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估法、决策树法、战略方法及各种图例法等,但技术创新的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中存在着广泛的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性,同时,还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等诸多复杂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评估科学性的要求。

关于技术创新评估的研究,在我国的历史还不长,无论是指标体系还是评估方法,均处于研究之中,我们认为目前在企业技术创新评估方面应做的工作是:

(1)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技术创新评估指标体系;

(2)建立一种适应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综合评估方法。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七篇

一、课题名称:

《中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研究》

二、课题性质:

本课题是应用型研究课题

三、课题定义:

所谓开放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努力提供一种情境,让学生个人或小组积极讨论、研究、发现,还学生更多的民主和自由,充分尊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信每一位学生,鼓励他们想干就干,想写就写,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进行具体、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或组织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它以发展为中心,以问题为纽带,以训练为主线,学生主动,教师主导,活动点拨,反馈矫正,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四、课题的提出: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数学教学要从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新课标这一理念是针对长期以来的封闭式教学而提出来的,其实质是要实行开放性教学,开式教学首先是教学观念的开放,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内容,包括教学内容的开放、学习方式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教学情境的开放、教学评价的开放。

1、开放教学内容

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数学内容是数学活动的重要载体。要切实有效地进行开放性教学,就要在认真领会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编拟出具有较高思维价值的开放性教学内容。

2、开放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在以教师为主体的机械的听讲为主的, 我们开放式的学生学习方式体现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是师生、生生间多边互动的活动,具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具体又分为三个小环节:

( 1 ) 试一试;

( 2 ) 议一议;

( 3 ) 辩一辩。

3、开放教学过程

开放的教学过程是动态的教学过程。动态的教学过程是指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发展、适时变化的,而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需求则成为调整教学过程的指挥棒。动态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内外互动的过程。

4、开放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要设置开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新知背景中,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产生自发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创设情境方式是多样的,如:故事情境、操作情境、谜语情境、儿歌情境、比赛情境。总之,创设情境应有较强的指向性,应是学生较为熟悉的或能理解的生活实例或数学材料。

5、开放教学评价

我们在研究开放式教学评价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及个性的全面发展。同时评价方式应是多元的,又以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家校共评为主。在评价时,我们将考虑以下三点:

(1)注意保护学生的探索心理;

(2)重视对学生的信任;

(3)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

本课题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是从学生的终身发展角度出发而考虑的课题。此课题涵盖面较大,又可以分解为五个子课题:《开放数学教学内容研究》、《开放数学学习方式研究》、《开放数学教学过程研究》、《开放数学教学情境研究》、《开放数学教学评价研究》。

由于该课题的研究范围涉及学生学习、生活及学校、社会、家庭各个方面,既利于教师根据本校情况选择子课题及小课题,又利于全组的合作研究。

六、国内外同课题的研究状况:

对数学开放式教学研究,国内外各种媒体均有报道。其中辽宁、江西及我省牡丹江等地方深入较早,研究比较系统、扎实,效果显著。其经验及成果可操作性较强,对于我校此课题研究有一定借鉴作用。但我市范围内对此课题研究不够广泛,作法不够深入。所以对此课题研究对我校及至全市数学教学将是有益的举措。

七、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教师积极学习教育理论,并将其所学的教育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中。通过课题研究,能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教师的教育行为方式是受思想支配,陈旧的教育理念严重影响教学工作。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有利于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它,教师看得更高,更远,有更多时间学习现代理论,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同时对推动我校教学改革,实现素质教育跨越式发展教有着极大的影响。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还将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帮助教师走进科研工作的阳光大道,对于提升教师群体素质和促进各校区域间的整体和谐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之,开放式教学研究中,每节课都要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同时也要有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课堂教学应成为对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的成全。这是开放式教学的根本目的。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以理论研讨、实践探究法为主,通过示范课、交流会等形成进行深化和推进。

九、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数学,是基础工具学科,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技能。此课题的研究将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将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其效果将立竿见影。对此研究,我们要求全员参加,认真确立子课题,由小至大,由点到面,循序渐进,力求实效。研究方法以实践探究法为主,每学期进行一次阶段总结,预计五年完成本课题研究。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八篇

古典文学中常见这个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

综述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九篇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民间艺术是民众创造并享受的文化,是民众智慧的创造,许多民间艺术杰作被传承和保留了下来。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辉煌文明历史,它的民间艺术在国际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苏州是xxx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吴文化中的民族民间艺术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苏州民间美术以精、细、秀、雅而蜚声中外,其中冠以“苏”字的就有苏绣、苏扇、苏式红木家具、苏裱、苏灯等等,还有全国独一无二的苏州缂丝、桃花坞木刻年画、吴门国画等。继承并弘扬民族艺术,培育民族精神,这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更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随着教育科研的不断深入,在弘扬优秀吴地文化及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苏州民间美术正走入市场,走出苏州,走向世界。苏州民间艺术对幼儿教育的作用也已经越来越被教育界所重视,如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幼儿园曾开展过《吴文化的研究》,从资料中可以发现,他们主要是研究苏州传统的本土文化艺术,其手段和方法是将有关的内容和艺术形式移植到幼儿游戏活动中,让幼儿了解、熟悉、模仿一定的本土文化艺术。“xx”、“十五”期间,我园也分别进行了苏州市教育科研课题《绘画教学中幼儿创造潜能开发的研究》和《美术特色幼儿园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在美术教育领域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幼儿的审美、绘画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逐步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美术特色教育师资队伍。

现在我们提出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是旨在通过对传统与现代的苏州民间美术进行收集、整理、筛选、拓展,并注重渗透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之中,寻找民间美术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渗透的有效途径,探索民间美术在幼儿游戏活动中进行渗透的教学方式,以形成一套科学、切实可行的渗透方法,积累一些优秀的案例,从中提升出相关的理性认识,为其他幼儿园开展同类课题的研究提供可供参照的经验和借鉴。同时,可使教师获取更多的苏州民间美术理论知识,准确把握民间美术作品丰富的内涵,提高教师对民间美术的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民间美术素养,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我园的园本课程,丰富我园的美术办园特色内涵。

二、概念的界定

1.苏州民间美术:民间美术是民众创造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是民众智慧的创造。

苏州民间美术的形式丰富多彩,有绘画(版画、年画、扇面画),雕塑(石雕、木雕、砖雕),染织刺绣(蜡染、印花布、刺绣),服饰(服装、首饰、绒花绢花),家具器皿(日用陶器、瓷器、铜器),剪纸(窗花、礼花、刺绣花样),纸扎灯彩(花灯、纸扎),编织(草编、竹编、麦秆编),食品(面花造型、糕点模、糖果造型)等等。但苏州民间美术又不完全等同于传统美术,它还兼容着现代美术,例如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的双面绣、精雕细刻的檀香扇,都是由传统美术逐步演变进化来的当代艺术佳品,又如绢花、动漫等都带有浓烈的现代色彩。因此,这里所指的民间美术既有弘扬优秀吴地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国粹,也有令我国本土乃至世界各地人民喜闻乐见的现代民间美术。

2.幼儿游戏活动:游戏活动是一种容易观察但难于定义的现象,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为大家一致认同的游戏活动定义。我们认为:幼儿游戏活动是指幼儿自发、自主地与空间、材料、玩伴相互作用的轻松愉快的情景性活动。其种类很多,根据游戏与幼儿认知发展的关系,可分为练习性游戏(感知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性游戏(建构游戏)和规则游戏等。

3.渗透: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多用于抽象事物)。这里指的是以新《纲要》精神为指导,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精心筛选出一些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优秀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正面反映生活的苏州民间美术内容,并将这些内容自然融入到角色、结构、运动、规则等幼儿游戏活动之中,有机联系、相互影响、有效促进,从而激发幼儿表现民间美术的愿望,启迪创造民间美术的意识,增强幼儿的审美情趣,发展幼儿的多种智能。

三、理论基础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纲要》还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新《纲要》解读第一部分也提出:“把当地社区的文化历史与社会生活作为教育资源,能让幼儿从人们的生活中体验到本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感受到祖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从而使幼儿产生对社区文化、本民族文化乃至祖国文化的自豪感”。显然,我们应该选xxx间美术教育内容,让孩子感受苏州民间美术的魅力,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2.《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陈鹤琴先生的游戏教育理论提出:“儿童以游戏为生活,儿童好游戏是天然的倾向,幼儿在游戏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地将全部精神拿出来。”这就是说,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在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时,我们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手段,要注重寻找民间美术在幼儿游戏活动渗透的有效途径、教学方式和方法。

3.非洲一些国家的学者提出:“虽然,我们的现代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才开始起步,但是蕴涵在社会艺术活动中的民族艺术教育不仅能够向我们的儿童传递本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和知识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向我们的后代传递一种民族精神和乐观向上的态度。”可见,幼儿在民间美术教育的氛围中,不仅会受到民间美术的熏陶,而且会受到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

4.艺术对幼儿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艺术审美愉悦的自我流露和相互交流。日本著名学者黑柳彻子曾说:“美好的文化艺术能够打动任何人,并与之产生共鸣。”音乐教育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奥尔夫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等,都比较注重艺术教学中的参与、愉悦及各艺术门类之间的融合。足见,在幼儿园开展民间美术教育时,必须遵循参与、愉悦、整合的原则,把苏州民间美术形式与幼儿游戏活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把民间美术和其他相关领域自然渗透,使之成为艺术化的、审美的教育。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对传统与现代的苏州民间美术进行收集、整理、筛选、拓展、开发,探索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利用民间美术资源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途径、方法;

2.促使每个幼儿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感受民间美术,并成为继承和发扬苏州民间美术的桥梁,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3.促进每个教师的艺术素养和科研能力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4.进一步充实、完善幼儿园园本课程,更好地丰富幼儿园的艺术特色教育内涵。

研究内容:

子课题一:苏州民间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研究。

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主旨,在尊重幼儿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对苏州民间美术教育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筛选,寻找出适合幼儿成长、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汇编成一套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的、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幼儿园苏州民间美术教育资料。

子课题二:幼儿游戏活动中利用民间美术资源的研究

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选择相关的内容,进行实践研究。研究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利用苏州民间美术资源的途径与方法,探索苏州民间美术在游戏活动中渗透的方式,如环境布置、时空安排、材料提供、指导策略等,以促进幼儿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整理汇编出《幼儿游戏活动中利用苏州民间美术资源》的优秀活动案例和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相关经验论文。

子课题三:开发利用民间资源过程中幼儿师资提高的研究

本着尊重教师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发挥教师各自的特长,在研究过程中,探讨帮助他们在教育观念、理论修养、实践能力、艺术素养上均得以提高的方法与途径。

五、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

文献资料法:通过多种渠道从有关文件、材料获取课题研究的相关信息,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搜集有关苏州民间美术教育方面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与分析,从中筛选出适合幼儿园开展民间美术教育方面的内容。

行动研究法:注重应用性、实践性的探索研究,注意收集反馈研究信息,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将课题研究不断引向深入。

个案研究法:选取幼儿、教师中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研究,了解开展课题研究与师生成长的关系。

经验总结法: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对积累的有关苏州民间美术教育的经验进行分析概括,努力提升出相关的理性认识,力求找出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理念和策略。

六、实施步骤和预计研究成果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2月~20xx年8月)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十篇

一、研究课题:

初中地理图册阅读方法的指导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说阅读文章、书籍读得多了,其中的含义自然就会了解、掌握了。古人对阅读的理解既独到又深刻,就是现代的中小学生“听、说、读、写”也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那么,地理图册的阅读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书籍,它有特定的范围和含义,它是地理信息的最佳载体,是地理教材的补充和延伸,它可替代大量语言文字,既形象直观,又抽象概括,既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工具又是地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因此,需要专门的训练和指导。怎样阅读地理图册?如何更有效地将图文结合起来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这将使我们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看,虽然以课本为主,但要真正掌握知识、具备知识的能力,还必须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的过程,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规律。一幅图像中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又有表示各种事物的名称的图名、图例和地图资料说明,以及图内各种文字、数字注记等。由此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因果信息,抽象的地理事物特征和一般发展规律的信息,很容易通过观察,展示在大脑中,形成整体认识。可见,教会学生读懂地理图册上的'地理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三、研究对象:

初一年级(1)班、(2)班和初二年级(1)班、(2)班。

四、研究方法:

调查法、合作法、文献法、反思法。

1、调查法:调查当前学生对地理学习、理解现状。采用问卷、谈话等方法,以取得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2、合作法:根据研究目标利用集体的智慧进行分析研究。各年级地理教师定期进行讨论、交流不断地积累、改进、提高研究的成果。

3、文献法: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论文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4、反思法:对研究取得的结论进行全面完整地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总结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具体方法。

五、研究实施计划:

1、准备阶段:20xx年6月—10月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十一篇

课题名称

《小学音乐欣赏课“听唱融合”教学法的研究》

负责人

xxx

所在单位

平利县城关小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音乐是听觉艺术,欣赏音乐也称之为听觉音乐。音乐只有通过“听”才能感知其美的蕴含,才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引发心灵上的火花,产生飞跃的联想,产生创造的激情。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的音乐之耳,能对大千世界的声音有敏锐的感受力、观察力、甚至具有对声音选择、筛选的能力。从学习音乐的先后顺序上来说,必须先吸收,然后才能有所表现;通过欣赏学习音乐是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展,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教会学生学习音乐要从欣赏入手。从心灵的深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最重要的是净化心灵让每个人享受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头戏。应该成为音乐教育的核心,通过欣赏教学的研究,提高学生的素养及教师的教学水平。目前的欣赏教学,还停留在听的方法上,没能进一步介入“唱”的研究,多年实践发现听与唱都应该一同进入欣赏教学,加快速度提高“听唱融合”教学是燃眉之急。学生听了作品,要能够快速地表现出来,首先是解决唱的问题,耳朵听到是第一感受,嘴上唱出来是内化的感受,是音乐的二度创造。唱是为听服务的,是在听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与理解音乐。真正入心是全面的感受与提升!“听唱融合”在一起会达到欣赏教学的更高的层次。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理论意义:

1)创造一个适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基本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填补欣赏教学“唱”的不足中的空缺。

2)本课题研究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及学生欣赏水平服务,为平利县小学音乐教学发展提供参考实践的依据。

3)本课题有助于课程改革的进程,为创新音乐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保障。

2、实践意义:

1)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反复性:音乐欣赏教学的反复性是由音乐的这种特性所决定的。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稍纵即逝,只有记忆才能抓住它,而记忆最有效的方法是反复,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理解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不断深化的过程,必须进行反复欣赏。常规经验告诉我们,当欣赏一首作品时,听得多了对音乐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教学时间不容许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听,只好选择最有效的方法——-边听边唱。即解决了实际问题,又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比光听要好,“唱”加入了二度创造,学生会即刻感受、理解、记忆,会减少周期,提高效率。

2)强调以生为本,动静结合,学生参与。符合心理与年龄特征,“听唱融合”符合音乐韵律的特性。

3)提倡整合的原则:将新理念与教学行为整合,现有资源:音响、课本、多媒体等整合;听、唱、奏、跳活动统一在音乐体验上。

提出有待解决和重视的现实问题,论述本研究的价值或重要性)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音乐只有通过“听”才能感知其美的蕴含,才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引发心灵上的火花,产生飞跃的联想,产生创造的激情。学生听了作品,要能够快速地表现出来,首先是解决唱的问题,耳朵听到是第一感受,嘴上唱出来是内化的感受,是音乐的二度创造。唱是为听服务的,是在听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与理解音乐。由听到唱,不仅仅是一个行动的改变,更是心理发展的反映。“一曲三听”、“一唱三听”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歌声产生动人、感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百听不厌,百唱不烦。这是一个反复揣摩、不断提高的练习过程,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和表达歌曲的感情,最大限度地发挥歌唱的审美潜能。真正入心是全面的感受与提升!听唱融合在一起会达到欣赏教学的更高的层次。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1月——20xx年5月)

(1)课题论证、成立课题小组、设计研究方案。

(2)调查学生欣赏现状,整理评估数据。(随机抽样调查)

(3)培训教师、研讨欣赏教学已有的方法,开创新的听唱结合的方法。

(4)专家开题论证、答辩。

(5)结合“项目管理,任务驱动”搞好课题研究,制定并写出计划。

(二)、实施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1月)

(1)听唱融合教学法进课堂。

(2)听唱融合教学案例的推广。

(3)听唱融合教学论文的撰写。

(4)听唱融合教学的比较与区别。

(三)、结题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

(1)整理资料,准备结题报告。

(2)专家指导。

(3)专题研讨会。

(4)全部资料展示。

(5)收集存盘、刻盘。

(6)推广经验,弥补不足,继续开展好新课题研究。

研究举措:

1)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听唱融合”教学的研究,感受与鉴赏是最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审美的有效途径。

2)形成欣赏音乐的习惯,多听、多唱,学会欣赏音乐,培养鉴赏音乐的能力。实现《课标》对小学音乐学习领域目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三维目标,培养音乐爱好者。

3)通过课堂评价把握音乐要素,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的结构单位;音乐的风格及作曲家个人风格特点;音乐体裁等。积极创造出各种各样很具有个性的表现方式,去表达对音乐艺术的理解。

4)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欣赏教学的渠道;教育资源:电视、广播、书刊、报纸、音响、影像等。

研究的途径:

1、听唱融合教学法主要途径,点上渗透,面上进行。对实验校进行全面跟踪实验。

2、开展好“三结合”学校、教师、学生;科研、教研、培训相结合。

3、从课堂入手,解决欣赏教学的实际问题,按照预定计划实施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做好前测、中测、后测数据统计调查,利用好第一手资料调整实施。

4、在研究实践中拓展教学思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培养教师欣赏教学的理论与实际的水平,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习惯

与能力。

研究的主体部分,重点回答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要求阶段划分合理,任务明确,举措得力,表述清晰,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规范)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预期成果:

1、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与习惯;

2、改变以往过分强调音乐故事,人物轶事传闻的介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引发想象和联想;

3、采取有效生动的教学法,使学生能对音乐作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能以简单的线条,色彩直觉地反应表现音乐;

4、通过实施使教师的理论、业务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

5、使音乐欣赏课堂气氛活跃、丰富多彩。

课题成果呈现形式:

1、完成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

2、典型的教学设计、叙事、随笔、案例分析、教学反思及课件、教具等材料。

3、各阶段素质检测成绩及相关资料等。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十二篇

课题开题报告格式

(一)课题名称

1、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小学语文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研究”,这里研究对象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问题就是指导自主教学法。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例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这就说得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笔者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就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尽量不用,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但要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二)正文

一、课题的提出(陈述目的和意义)

主要阐述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包括课题研究所针对的现状、国内外对该课题研究的状况),选题的意义,研究价值等。具体涵盖以下几方面:⑴课题研究范围的界定,包括一些基本变量的辨析、界定等。⑵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⑶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文献综述。

二、课题的界说

对子课题名称中的关键词逐一定义并简述,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予以说明,对本课题研究的内涵加以概括。

三、理论依据

阐述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该学科或领域的科学理论中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依据(综述现当代国内外相关的重要理论观点,具体到人及代表著作)以及其他理论依据(其它学科或领域的科学理论,如哲学方法论、心理学理论、系统论理论、教学法理论等)。

四、研究目标

指课题研究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是直接目标。目标要求明确,具有可行性。

五、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的确定就是对教育研究中各种变量进行考察、探讨、调查、实验,以揭示其本质特征,揭示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达到对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在研究内容的设计中,要确定变量的类别和性质,划定变量的范围等。其语言应简明扼要。

六、课题研究方法、实施步骤及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方法

陈述本课题总体的研究方法和具体研究方法(如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并对所采用研究方法的落实措施加以叙述。

2、课题实施的大体步骤

即确定研究实施过程和时间规划,对研究的具体阶段、安排等做出设计。研究的每一步骤,每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等都要有明确的说明。分为申报与立项阶段(从课题申报的时间起,到课题批准时间止)、实施阶段、结题阶段逐一叙述,包括每个阶段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

3、课题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教育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没有完成。在开题报告中设计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以便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同时也有利于课题管理者据此对课题进行检查验收。

七、课题研究组织与管理

(一)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课题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在方案中,要确定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去做。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明确合理,让每个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责任。当然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还要注意课题组成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如果课题组成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难以得到批准立项。

(二)课题研究管理

1、经费管理;

2、科研(教研)管理;

3、课题组自我管理。

八、课题研究的条件保证

综述课题组成员职称状况、学习经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学术地位等;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学校对本课题研究的重视、支持情况,从组织领导、管理、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的保证;课题组自我管理的措施。

九、参考文献

总之,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是研究人员科研知识和能力的“缩影”。只有重视并认真、科学地做好研究课题方案的设计,制定好开题报告,才能为获取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打开成功之门。一句话,没有科学周密的开题报告,没有对研究设计的精心准备,就没有科研活动的发生,更不会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突破。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案例研究》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缘由及课题研究的背景

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层面上来说,本课题的选择是基于以下的一些主要因素:(1)新课程实施以来,特别是新课标教学要求颁布以来,由于新教材留给老师的空间很大,不少老师对现在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要求的把握以及在课堂中有效地落实好教学目标和要求还存在着“新教材老要求、新要求老套路”等问题,这些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度的达成。(2)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多,包办的多,许多本该达到解释水平的课,不少教师将此下降为记忆水平,“满堂灌”或“满堂问”(填空式问答,懂的要问、不懂的不问);有的课把教学混同于学科习题机械训练和简单强化,“表面上像探究,实际上是讲解”,大部分学生还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思考力水平明显下降。不少老师对一些主要课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还停留在原有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的层面上。(3)课堂教学的预设设计与课堂动态生成性调控脱节。当堂的学习质量和效益明显偏低。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中学数学界一直没有停止过,在近期还逐渐趋热。有的侧重于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有的侧重于有效学习方式的研究。特别是最近郑毓信教授的研究文章“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与开放性”(见课程教材教法第7期),从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兴起,什么是有效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需注意的问题等角度,进行了阐述和剖析。这些研究对本课题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但从总体上看,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成功模式还远没有建立起来,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缺少成功的有效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本课题着力于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案例剖析,从微观的操作层面入手,通过对案例的收集、分析、反思、提炼等,形成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具体策略和方式方法。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核心概念的界定

有效性:“有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性亦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本课题中的预期目的即指省中学数学新课标教学要求。

有效性教学:以省中学数学教学要求为基准,教师在实施单位时间的教学行为后,引起学生具体的进步和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有效性教学包括以下三重涵义:一是有效果:指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二是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的生产活动。教学效率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三是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这里不仅仅是知识和方法的掌握,还有思维水平的发展和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案例研究:案例是包含了一个或多个真实疑难问题的情境描述。本课题中的案例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实录。这里的典型课例有成功的,一般的,也有不成功的。案例研究就是通过收集、整理典型课例,分析其中影响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因素,并提出改进的策略和具体的方法。

2、研究的主要观点

⑴课堂有效性教学的主要取决于教学设计(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设计)。我们认为,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对教学的达成度、对当堂效益有着显著的和最直接的影响。

⑵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主要应关注目标设定的有效性、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师生思维互动的有效性、练习反思的有效性。

⑶教师的个体素质与群体研究的水平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显著的和直接的影响。

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体现在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精英”,教学目标及要求的落实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维目标的和谐落实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上。

三、研究的主要视角

(1)关于“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文献研究

从多角度来收集、研究并组织全学校中学数学老师学习有关文章,在讨论中提高一线老师的理论素养和实施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意识。

(2)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解和把握研究

着重于当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教师课堂调控的有效性。

(3)教学行为现状的分析研究

当前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研究;融合先进教学理念的良好教学行为研究;不同教师群体教学行为的差异研究;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分层要求的研究。

(4)典型课型的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对新教材中的概念课、定理公式推证课、章节习题课、新高考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主要课型的典型课例进行案例剖析,形成有指导价值和推广意义的操作策略与模式方法。

四、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以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

案例研究法是对典型的课堂教学实录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出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

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总结,边完善,把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十三篇

一、课题的内涵概要

所谓“多元评价”是指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所建立的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化学的学习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化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化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通过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

所谓“高效教学”,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单位时间内,即在课堂40分钟内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我们认为,我们平时所说的“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就是“高效教学”这种课堂教学理念的折射和反映。但是,“高效教学”不应该仅仅是指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增进,而且还应该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其显性标志应该是:课堂教学既要有课程内容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还要有课程实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适度,更要有课程组织落实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说,“高效教学”的课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维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触及人格与灵魂。

二、课题研究预期并已基本解决的问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基本解决了以下主要问题:

1、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化学学习的自信心;

2、通过实践,使课堂变得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学习效果明显。

3、研究解决相应学科高效课堂的评价体系,用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估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4、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使自己在研究中学会研究,更新了教育观念,用先进的理念指导化学教学,做到学用结合,学用同步,注重实效,结合学校自身优势,不断进行改革尝试,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加快教学方式和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堂教学评价是一项不断地发现价值、判断价值和提升课堂教学价值的活动;是完整的教学过程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方面有重要作用,同时对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也有很大意义。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多种功能,比如导向、激励、预测、鉴定、诊断、改进、考核、管理功能等。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一方面了解了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在课堂教学高效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研究解决化学学科高效课堂的评价体系,用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估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根据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我校未来几年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通过对我校课堂教学高效化发展的研究,结合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去粗取粮、取长补短,可以更好地促进全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教育和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政策或理论依据

1、新课程的评价理念

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也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化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化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化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化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2、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

该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教师简单的讲授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该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原则强调设计轻松有意义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该理论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应具备建构性教学理念,通过教建构促进学生学建构,通过建构性教引导学生建构性学,在建构性教与学的偶联中,谋求教学效果的高效益。

3、多元智能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发展中有七种智能必须受到关注,而且同等重要,即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化学逻辑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每个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只有一种智能达到辉煌境界,而事实上几乎具有任何程度文化背景的人都需要运用多种智能的组合来解决实际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因此,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而不是只拥有单一的、用纸与笔可以测出的解答问题能力的个体,显得十分重要。

(3)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

①“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②“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③“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④“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五、课题研究过程

(一)研究步骤:

1、前期工作(20xx年6月—20xx年9月)

选定研究课题,搜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学习和调查研究,摸清了教情与学情,撰写了课题研究方案。

2、具体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

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付诸实践,总结经验,。同时,开展课题研讨课及教学反思的交流活动,并撰写可以研究相关论文。

3、成果总结阶段(20xx年6月-20xx年3月)

(二)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研究

通过上阶段的研究,我们认为应考虑在以下五个维度上构建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1)教学目标;

(2)教学策略与方法;

(3)教师角色;

(4)学生角色;

(5)教学效果。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预先想要达到的结果。它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正确处理《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实际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从知识、能力以及情感与态度这三方面作出统一的考虑。作为化学教师,要善于将教学单元的总目标恰当地分解为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具体评价标准如下: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标准》要求。

(2)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学要求恰如其分。

2、教学策略与方法

同样的教学内容,经由不同的老师讲授,达到的效果可能完全不同,这就是教学策略和方法重要性的体现。由于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在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闹思考,动口交流等多种感官参与下,完成对知识的主动构建,所以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评价就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结果,而且要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体验等。教学策略因势利导,照顾到学生的差异,为不同学生的发展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给予充分的指导。

3、教师角色

对教师角色这一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的思考,我们认为:教师在一节课中所承担的某种角色往往决定这节课的成败好坏。许多专家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有多种:

(1)教师是学生的亲密伙伴,扮演合作人的角色,帮助学生访问和处理信息;

(2)教师扮演“总设计师”、“舞台总导演”的角色,为学生的登台表演作准备。

(3)教师的“服务者”角色,所谓服务者是指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访问信息的多种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等。我们通过对周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经过分析,发现当前教师特别一些老教师在对教师角色这一问题没有很好的把握,延续着以往教师作为课堂主宰,绝对权威的角色,课堂中教师怎样讲,学生就怎样听。教师的这一角色使自己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而忽视了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教师的这一角色定位注定了整堂课教学的失败。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正确合理的角色定位是一堂好课的前提条件。

4、学生角色

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中的学生角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何种身份,以怎样的形式来获取知识的。根据对部分教师的了解,他们对学生在课堂中以怎样的角色出现都有着较正确的认识,都认为学生应对自己的学习负有责任,也就是说学生应把学习当作一种内在的需要,而不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动的加以学习的,他们是主动的知识寻求者,他们有自己的选择,有获取知识,重新建构知识的需求和能力,他们有着对知识的自我理解,是课堂教学中真正的主体。但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老师认识归认识,实际课堂教学中却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储存知识的“容器”,学生很少以其原有的真正角色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搞请学生的角色,忽视学生的主体角色,将会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5、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主要指通过教学过程的反馈信息检验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一堂课水平的高低,主要看教学效果,即“讲求实效”。具体评价标准如下:

(1)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好。

(2)学生思维活跃,信息交流畅通;学生会学,学习主动,课堂气氛好。

(3)学生应答面广、质量高。

(4)信息量适度,学生负担合理,课内练习正确率高。

(5)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二)构建化学课堂评价方法

做了前面的基础工作之后,着重分析当前学生在学习化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平时上课忘带书,不认真听讲,讨论时趁时讲话,分析时不注意倾听,作业经常忘做诸多现象,而教师方面则存在着课堂教学评价目的单一,缺乏情境化和规范性,根据以上情况初步制定了化学学科学生评价体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改进,现基本已形成一个模式。

1、教师重新认识评价目的

不少教师认为评价目的无非是将学生分为好、中、差三等级或选拔人才。这些认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并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下的评价目的是什么?“促进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所提出的评价观的精髓。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教学活动的反馈信息,检测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何种程度?以及判断教学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若没有达到,具体的原因在哪里?有没有加以调整的可能必要等等。由此可见,评价起着诊断、反馈及促进的作用,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有效教学手段。要全面认识评价的作用,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认真领会并在新课程理念下大胆创新,如此,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摆脱条条框框的限制,才能如鱼得水地掌握属于自己的课堂教学。

2、结果与过程并重。

以往过分强调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主要看课堂上学生学会了什么。而现在提出的关注学生化学学习的过程,并不是不要学习的结果。相反,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所涉及的内容提出了更高、更加广泛的要求。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能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教学之中,运用一定的方法,经历化学知识的探究过程,更好的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说,结果与过程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它们并不是一对矛盾,而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体。没有学生的情感的积极投入,没有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有效参与,只专注结果,只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重走题海战术之路;而课堂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到下课学生却一无所获的过程,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投入到化学学习之中,长此以往,没有深厚的知识底蕴,三维目标的落实只能成为一句空谈,因此,我们强调在教学中应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放在教学的首位,是要使学生经历真正的认知过程,获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识,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评价中不忘赏识每一个“主体”

多元化评价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人”的位置上,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评价和为他人评价的主体作用。我们知道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因此,评价应以激励为主,应注意情感效应。例如,当学生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但表述得不够清楚,教师可以说“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师已明白了你的意思,如果说得更明确些,那么大家就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试试看。”如果学生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也应用委婉的口气说:“看得出,你正在积极思考,但这种结论是错误的,没关系,再想想。”如果有的学生的想法出乎老师的预料,但很有道理,教师可以欣喜地说:“好!有创新,老师也从你的想法中长了见识。”当然激励的语言要注意恰到好处。千万不要言过其实,给人带来虚假的感觉,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单调枯燥,总是把一些套语进行机械重复,如“你真棒!”“好的!”“很好!”课堂教学中,师生间只有相互交流、彼此沟通,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而课堂上的提问、回答、评价,则是相互交流的最好时机。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应是多样化的,具有针对性和鼓励性。

可见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以鼓励为主的评价,要表达出对学生的充分信任,而且还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对学生有独特见解和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回答,甚至有的学生对老师或教材有不同的看法,要敢于放下架子,尊重学生的见解,给予高度的赞赏,使学生在教师的赞赏性评价中获得自信,感受自我价值的存在。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有被赞美、被鼓励的需求。作为教师与家长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强调“多在学生的位置上想一想”的想法,“宽容学生的失误,鼓励学生的成功”,能多元化、多角度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树立对学习、生活的自信。

4、评价不忘家校的沟通

在教学中通过问卷调查、家长进课堂、主题家长会等活动的开展,让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更爱自己的父母,让老师更能够公正客观的评价学生的表现。

家长对学生,对学校以及对整个教育都会经常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并直接对子女做出经常性的评价。让家长记录孩子回家化学学习的情况,做到化学教学向家庭与课外的延伸,架起了家长和老师的桥梁,让彼此都了解到孩子另一面的学习表现,能让我们及时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我们将家长评价可在“个体自评”的基础上穿插于“小组互评”和“教师导评”的过程中,或在之后进行。家长在评价之后,可以写简要的评语,也可以写意见或建议。“家长评价”主要侧重于评价学生在家庭的表现,让学生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增强了,体验到点滴的成功感,而且还逐步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

5、学生对学生的评价

⑴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评价的兴趣

在实验的初始阶段,我们尽量采用实物演示、动画演示、课堂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以这些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评价的兴趣,调动起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在学生初步尝试评价的时候,要求教师多采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对发言流利、声音响亮的同学给予表扬,由此建立起他们评价的信心。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评价的方法后,我们多采用小组竞赛、对组合作、大组交流等多种活动形式扩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交往中主动发言,积极交流。

⑵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

要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就必须发挥“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掌握评价的方向,点拨他们评价的方法和要领,我们主要采取三方面做法教会学生评价的方法:

①建立评价的常规

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全新的事物,建立一套完整的课堂评价常规有利于帮助学生顺利掌握参与评价的步骤。课堂评价常规包括“听”、“想”、“评”、“听”。“听”是指听清楚对方的发言,这是做好评价的前提。“想”是根据别人发言内容进行思考,组织好评价的语言。“评”也就是以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最后的“听”是虚心地倾听别人的反馈意见。课堂上建立了评价常规,学生评价的内容就更具体充实,更具有针对性。

②掌握评价的基本形式和方法

评价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如果从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上划分,有自我评价、同桌评价、小组评价、对组评价、全班评价、师生评价等六种评价形式。如果从课堂教学的方法上划分,评价又可以分为以下的七项:多项评价,即让学生围绕问题,从不同角度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比较评价,即当问题的答案出现两种不同意见时,让学生进行比较。补充评价,即在听取别人的发言后,在赞同的同时,补充自己的意见。建议性评价,即对解决某些问题提供参考意见,或针对不足提出解决方法。争议性评价,即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异议,据理力争。赞赏性评价,即赞同别人的意见,并说明自己赞同的理由。创造性评价,即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6、评价中做到因人而异

任何一个学生因为先天因素或后天因素的制约,其身体发育或个性发展都有差异。因此,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做到因人而异,教师应根据情况做出期待式的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制作的作品进行及时合理的评价,对那些制作有困难的同学,进行及时的指导,并做出相应的纵向评价。

六、课题研究的结果

1、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从学生方面分析。新的评价方案的实施不仅让学生成为了评价的主人,同时也真实地记录了学生学习化学全过程的表现和成果,学生得到更多的是表扬和鞭策。学生可以大胆地发表见解,创新精神得到了较好的培养,个性得到了张扬,自主、合作和课外探究能力得到较快的发展。由于创设了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兴趣盎然、热情参与、较好地解决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问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由原来被动的接受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在学生开始能主动地收集、处理和发布信息资料,懂得自己做知识归纳小结,自己给自己评价,能主动参与合作和交流,也敢于上台表演和展示自我。

2、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1)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理念。

自我批评的创新人格,而且使教师懂得了应当以全体学生为主体,从学科学习入手,通过主课堂主渠道的教育教学、科技创新活动,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各方面素养得到全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科学训练。有教师总结说“生命在评价活动中丰富,课堂在评价活动中生动,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发展,教师在评价活动中成长,课程在评价活动中回归。”

(2)强化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

教师是具有专业知识、能力、训练、组织、伦理、自主、服务、成长的专业专业人员。教师是持续发展的主体——生理已成熟、但心智上仍有无限的发展空间,教育的发展与创新都必须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并进。教师既是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自我引导”的结果。教师始终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者。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加以思考、研究、改进。由教师来研究改进自己专业的实际问题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自我培训方式。

七、研究体会与思考

1、观念需要更新。在教师中或多或少还存在着陈旧的评价和考试观念,以及对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进程的疑虑。

2、方法需要掌握。教师对新的评价体系还了解不深,在评价操作上还没有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3、影响需要扩大。家长、社会对课程改革、新课程评价标准、内容、方法,知之甚少,理解力缺乏,因此需要我们多加宣传、扩大影响,取得家长、社会对课改的理解与支持。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十四篇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万物之始,先有。德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奥尔夫更是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对于低年级,通过启发和引导,培养他们对节奏的创作意识和创造才能,让他们感受到音乐是美好的,但也不是随心所欲的,因为它有一定的约束──节奏。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课的重要学习内容,小型节奏器音色丰富、简便易学又易于寻找代用品,是音乐课堂常用的教学工具,广泛应用于音乐教学的唱、奏、演、听、创等音乐实践中,对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众所周知,唤起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儿童对音乐的情感,是培养儿童音乐感觉和情感的金钥匙,但是许多低年级学生欠缺音乐节奏感,不能操作简单的打击乐,更不能准确地表达音乐的节奏,所以在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十分重要的。

为此,我做了节奏教学要融入丰富生动的音乐内容、要符合音乐课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有明确学习目的的创编、教师如何布置任务与提出要求等方面的探索,尝试着摸索和运用新的节奏训练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寻求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节奏学习方式,达到提高学生音乐感受力,提升音乐表现力的小学音乐教学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次我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探索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低年级节奏教学的基本原则。

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重要性,准确的把握好节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音乐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节奏训练,是节奏教学的基本原则。

1、在律动中感知节奏,巧妙设计节奏教学。

2、在音乐游戏中渗透节奏训练,巧妙设计节奏教学。

3、在歌唱欣赏活动中贯穿节奏,巧妙设计节奏教学。

4、让节奏与生活紧密结合,巧妙设计节奏教学。

(二)、针对低年级音乐教学构建低年级音乐课堂节奏教学资源组件库。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十五篇

论文题目:关于泰勒公式的应用

课题研究意义

在初等函数中,多项式是最简单的函数。因为多项式函数的运算只有加、减、乘三种运算。如果能将有理分式函数,特别是无理函数和初等超越函数用多项式函数近似代替,而误差又能满足要求,显然,这对函数性态的研究和函数值的近似计算都有重要意义。那么一个函数只有什么条件才能用多项式函数近似代替呢?这个多项式函数的各项系数与这个函数有什么关系呢?用多项式函数近似代替这个函数误差又怎么样呢?

通过对数学分析的学习,我感觉到泰勒公式是微积分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函数值估测及近似计算,用多项式逼近函数,求函数的极限和定积分不等式、等式的证明等方面,泰勒公式是有用的工具。

文献综述

主要内容

Taylor公式的应用

Taylor公式在计算极限中的应用

对于函数多项式或有理分式的极限问题的计算是十分简单的,因此,对一些较复杂的函数可以根据泰勒公式将原来较复杂的函数极限问题转化为类似多项式或有理分式的极限问题。 满足下列情况时可考虑用泰勒公式求极限:

(1)用洛比达法则时,次数较多,且求导及化简过程较繁;

(2)分子或分母中有无穷小的差,且此差不容易转化为等价无穷小替代形式;

(3)所遇到的函数展开为泰勒公式不难。

当确定了要用泰勒公式求极限时,关键是确定展开的阶数。 如果分母(或分子)是,就将分子(或分母)展开为阶麦克劳林公式。 如果分子,分母都需要展开,可分别展开到其同阶无穷小的阶数,即合并后的首个非零项的幂次的次数。

Taylor公式在证明不等式中的应用

有关一般不等式的证明

针对类型:适用于题设中函数具有二阶和二阶以上的导数,且最高阶导数的大小或上下界可知的命题。 证明思路:

(1)写出比最高阶导数低一阶的Taylor公式;

(2)根据所给的最高阶导数的大小或上下界对展开式进行缩放。

有关定积分不等式的证明

针对类型:已知被积函数二阶和二阶以上可导,且又知最高阶导数的符号。

证题思路:直接写出的Taylor展开式,然后根据题意对展开式进行缩放。

有关定积分等式的证明

针对类型:适用于被积函数具有二阶或二阶以上连续导数的命题。

证明思路:作辅助函数,将在所需点处进行Taylor展开对Taylor

余项作适当处理。

Taylor公式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利用泰勒公式求极限时,宜将函数用带佩亚诺余项的泰勒公式表示;若用于近似计算,则应将余项以拉格朗日型表达,以便于误差的估计。

研究方法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十六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实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的提出源于“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之后,关于教学实效性的话题一直被人们所关注。从学习美国的Carol Marra Pelletier的著作《成功教学的策略——实效的教学实习指南》、顾明远和孟凡华主编的《国际教育新理念》等著作中可以看出国外的实效教学研究开展的时间比较长,研究的较为深入。我国学者张璐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第11期发表了《实效教学的定义》一文,文中指出了国际实效教学的五条标准: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语言发展、学习背景化、挑战性的活动和教学对话。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实效性:是指老师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学习成效的发展。

课堂实效性: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实效性不仅指效率,还包括质量,是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有机统一体,讲“实效性”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全面发展为代价。二是实效性不仅指老师教学的实效性,还包括学生学习的实效性,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其核心是学生学习的实效性,是学生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进行实效的学习。

音乐课堂实效性: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是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文化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因此我们要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老师的自身素养,把握课堂的实效性,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活跃思维、审美创新、交流发展的智慧场。

三、该课题国内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从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实效教学理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发现:专家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的提高,以及老师的反思意识和效果的可测性或量化。但是未能从实际操作中的进行深入研究,缺乏具体课程的实践性的支撑,尤其缺乏一线老师作为教育的实践者所积累起来的、具有切身体会的课堂教学经验。

因此,基于国内外研究经验、理论积累以及我们老师自身的特点,本课题紧扣新课程的相关理念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在老师原有知识结构及个人业务素质的基础上,以小学音乐课堂为主阵地,以课例为载体,通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实践研究、经验总结等具有强烈的反思意识的行动研究,来探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促进老师转变观念,构建适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途径和手段。

不过,大家对于小学音乐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仅仅停留于初级阶段,还未上升到音乐艺术的研究,研究颇深的无外乎是那些音乐教育家了。作为音乐教学的实施者大家均在学习着,摸索着,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以教育部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明确在小学开展音乐课堂实效性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以中国小学音乐教学研究理论为向导,重视对学生的音乐艺术感觉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听、唱、律动、创编的指导,实现小学音乐课堂的实效性。

3、以教育学、心理学为依据,力求使音乐教学中的实效性研究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创新性,实现研究效益的最优化。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文献资料,了解、确定自己研究课题所及的范围,明白“搜索”方向。其次还要熟悉国内外主要教育期刊以及每种期刊的特色,国内教育图片、音像资料的种类和统计资料的类别。通过这样的加工,形成对小学音乐课堂实效性的科学的认识。

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效的科学认识及了解。结合实验老师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整理成问卷。充分了解学生对现行音乐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验过程中,课题组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研究,要求实验老师将根据学生不同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进行探讨、研究,不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4、个案研究法。通过一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变化进行深入调查,着眼于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强调实践与反思,强调合作与分享,从而让老师调整与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增强小学音乐课堂艺术指导的实效性。

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要求实验老师把教育实践能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的程序,分析现象,探索规律,撰写相关的经验文章,变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

六、课题研究内容

1、音乐教学的实效评估设计,包括对学生的评估和对课堂教学的评估。

2、音乐教学的实效性设计,包括低年级的游戏设计,合作设计。中高段的合作创新设计,音乐课提问设计,拓展设计等等。研究这些设计的步骤和特点,如何利用这些设计更好地促进音乐课的实效性。从而建构实效教学课堂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

七、预期的目标和结果

1、通过欣赏、演唱、综合等智力因素的培养,将美育渗透其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升华。

2、引导学生学会体会音乐的一系列变化。并能发现音乐的这一系列变化正是它的奥妙所在,从而能实现小学音乐教学实效性的完全体现。

八、研究过程

(一)课题启动(20xx年4月—20xx年6月)

1、确立课题,设计课题实施方案。

2、确定课题研究人员。

3、搜集和整理有关资料,申请立项。

(二)具体实施阶段(20xx年7月—20xx年4月)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确定人员分工,责任到人。

2、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3、调查分析阶段。设计调查问卷表,进行调查问卷,充分了解学生对音乐学科的理解掌握,为更好的开展下阶段工作奠定基础。

4、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根据调查资料、学校实际、老师个性以及知识的不同特点等具体情况,设计实践活动方案。课题组以月为单位,定期组织成员进行活动:探讨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交流自己取得的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不断对实践活动设计方案进行整改。进行活动尝试,积累心得体会。

5、实验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6、老师教学生活经验积累。

(三)、课题总结阶段(20xx年5月—20xx年7月)

1、对课题研究资料进行整理。

2、收集资料,汇编成册。

3、完成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九、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

2、典型的案例分析材料。

3、各阶段素质检测成绩及相关资料。

十、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音乐实效性教学本身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继新课改以来,小学音乐教学又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

2、本校经常有机会参加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各项教学活动,校“小白帆”艺术团的学生也能经常参加市级的比赛和展示。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拥有一批基本功过硬的骨干老师,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已经有浓厚的兴趣。

3、学校领导重视音乐教学工作,同时也获得了家长及社会的大力支持。本校还被定为江苏省实验学校,常得到专家的垂询与指导。

4、学校硬件实施不断改善,为实验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十七篇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初中英语:本课题主要以七年级全体英语教师教学活动设计备案和学生(西安市东城一中七年级九班、十班、十一班和十二班)为研究对象。

有效性: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效率的最大化(单位时间内学生的收益量);二是效益的最优化(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本课题的有效性范围主要界定在效率的最大化内。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本课题将整个研究课题化整为零:首先,分析了教学活动设计原则。总结出教学设计应该遵循五个原则:全面性、真实性、可操作性、趣味性和创造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这样教学才能有序、高效的进行。其次,实践总结出教学活动设计的方法。再次,分析教学活动设计现状以及教学活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举出教学活动设计的成功案例以及评价标准。最后,结合二语习得理论提出有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总之,本课题研究两大问题:1.针对初中英语学习特点分析发现初中英语课堂低效的原因;2.针对造成课堂效率低下的瓶颈因素再结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提出解决瓶颈的方法策略。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例如研读编写教材和课程标准、老师之间相互学习听课评课、公开课展示、学生个案研究、听取学生反馈信息、研讨备课、教师技能评比、教学活动设计研讨会、教学活动设计实践等方法分析造成由于课堂活动设计不合理造成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提高学生学习掌握语言技能和提高学习语言的能力以及他们的综合素质。

本选题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3月),主要任务是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学习有关文献资料,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信息及成果,确立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分析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预期目标。教师教学方面,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学生学习方面,分析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心理特征和学生学习第二语言习得的特征。对初中英语教学课堂由于课堂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做调查分析,写出分析报告。具体实施方面包括组建课题组、确定课题;和小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和方法;申报立项并填写课题申报表;拟定开题报告并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和开题答辩。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1年11月),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教学设计研讨的信息及成果,撰写论文。把课题模块把具体任务分配到小组成员,各成员按部就班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实施研究任务并且分析研究报告信息,撰写分课题研究成果。小组成员通过研讨学习以及课堂教学观察,收集、整理各种信息资料,归纳和提升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将总结提炼出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进行反复验证和完善,撰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准备,发表初步成果,大家互相交流意见,确定论文终稿。

第三阶段(2011年12月):课题结题阶段,主要任务是分析、整理课题信息资料,形成课题研究成果,专家评审。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主要为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提倡课堂教学要注重有效性。而有效是教学的本质特性,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有效教学是在新课改改革提倡英语课堂教学应该转变成体验课堂,师生共同探究新知,形成能力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2提倡高效课堂理念的需要。效益是课堂的永恒追求。对学生而言,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科学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些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科学理论的教学情景是非常有意义。科学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最重要的一环。

3教师专业技能提高的需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该着眼于教学的设计和引导。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

4充实和发展“二语习得与中国外语教学”研究的需要。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二语习得理论介绍的国内以来,许多专家学者比如胡文仲、戴炜栋、束定芳、胡壮麟、王初明等致力于中国二语习得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作为一门新的交叉学科,此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所以本论文研究成果将充实发展国人对二语习得的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主要为为主件和附件

主件:论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有效性研究》

附件:1.七年级英语备课组备案研究分析报告

2.课堂活动设计课件以及反思

3.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调差反馈表

4.成功教学活动设计案例

5.七年级英语备课组经验讨论报告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十八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最后就是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这是课题研究的生命力所在。解决的重要问题与提出的背景间有着必然的、照应的联系,不能游离或架空。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和区别

阐述这部分内容必须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搜索发现国内外近似或界于同一课题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历史背景方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简述本课题的来龙去脉,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没有?哪些方面已有人作过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么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通过历史对比,说明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现状评述,重点论述当前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阐述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力求表现出自己课题研究的个性及特色。这一部分的内容应力求精当,力求体现自身研究的价值。

发展方向方面的内容:通过纵(向)横(向)对比,肯定本课题目前国内外已达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决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指向操作层面,即通过课题研究对学校、老师、同学的可持续发展有什么促进,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哪些好处。它的阐述是通过假设关系,勾勒出通过研究可能会或一定会产生的实践效果。

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更多地取向于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在理论方面的学术研究价值可能比较匮乏,但也不可否认,通过研究,可能达到了对某一相关理论的细化和补充,对某一理论进行了具体阐述与充实,或许还会产生赋予全新内涵的实用理论。这部分内容有就写,无则免。

(四)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界定即定义,课题界定,即对课题的诠释,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说明。采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引用教育理论、整合文献知识等,以分段或标题陈述的形式确定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采用分总的方法,对课题中的研究对象、范畴、方法,抽取出本质属性分别给予概括,最终形成对整个研究课题名称的科学界定。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十九篇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已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由于教师观念、教学理论、以及策略研究的不够,历史课堂教学依旧不能脱离陈旧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如下的问题。如:

1、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旧没有得到真正确立,课堂上还是以老师讲为主。

2、教学内容与学生脱节,课堂上只见内容不见学生。

3、课堂上或是学生没有生成,或是老师对于学生的生成置之不理、蜻蜓点水、束手无策。

4、课堂还仅仅停留在预设的忠实落实上,没有学生的生成,教师把预设的完成作为评价课成功性的唯一标准。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师生教与学的热情,从而使初中历史教育的时效性大大降低。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如何让教学中的教师更多一些创造性,让历史课堂充满智慧,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角色落在实处,叶澜教授提出的生成性教学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生成性教学即是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不断产发新的资源,在新的情景下推动教学的进程。生成性教学使得教学更加原生态,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1、课堂的生动可变性。“生成”一词的提出是相对于课前“预设”来说的,以往我们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详尽的课前预设,和课堂上对教案的圆满落实。而生成性教学则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思想动向,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重视课堂上的新生成的资源并给以有效利用。显然生成性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课堂教学的鲜活真实性。这是由生动可变性导致的,我们虽然不否认教学的规律性,但是师生共同生活的课堂现实中却充满着很多不可知性,不可预测性,这是由知识差异、性格、习惯不同所决定的,我们只有正视这种差异,展现这种差异,还原学习的本来面目,才能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和学生的成长。生成性教学的提倡就是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使课堂呈现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的界定

生成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所谓预设,就是“事先筹划”,即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的预先的设计和筹划。而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获得积极的课堂体验,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喷射出涌动的灵感。

生成性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是对以往强调过程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

生成性教学是指教学过程表现出适度自主和开放,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在预设的教学设计基础上,根据课堂教学过程的实际进展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并且引导学生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

初中历史课堂生成性教学教师结合历史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初中学生勇于参与的特点设置恰当的教学目标、内容及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生成,并且使课堂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前预设,而是依照师生的活动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使学生体验历史,感知生活,使历史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国家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应当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基本理念说明: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而这些相互作用的因素,又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导致了课堂教学过程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的存在,鉴于多种可能性的存在,在课堂教学前设计一些生成性的目标、内容、方式等,能使新的形态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的过程。

2、建构主义的理论观点。瑞士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生成性课堂教学设计能使学生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直接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同时又可以使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产生新的生成。

3、“新基础教育理论”。叶澜认为新基础教育并不是要强扭什么,而是要使原本就因生命存在而充满内在生机的教育,从被传统教育弊端造成的“沙漠状态”,重新转回到“绿洲”的本真状态。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是教育的“生态工程”,是教育的返朴归真。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教学理论认识,促使教学观念的彻底改变,使教师真正能做到成为学生心声的倾听者,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2、通过研究小组的共同努力使教师能够设计出有利于课堂生成的教案,为生动可变的课堂提供可行性预设

3、通过研究营造适合历史学科特点的课堂氛围,使课堂真正被学生喜欢,成为学生探究社会变迁,提高学生心智的愉快殿堂。

4、通过研究与实践使学生在课堂上自觉的不断生成新的教育资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课题研究策略

1、做好具有生成性潜力的预设

①、预设生成性的教学目标。构建开放性、生成性的目标,随时根据教育对象的变化生成新的目标,随时准备兼容新的信息,加入新的内容,注入新的要求。

②选择生成性的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组织、呈现学习内容,从学生的经验入手,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达到促进课堂生成性的目的。回归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把握教材中的生成点。在教材的空白处,看似矛盾处,重复处等等,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引导学生在与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以及同学的平等对话中、思维碰撞中,产生新的思想和言语

③设计生成性的教学过程板块式教学设计。该设计是在对知识外延和内涵充分理解及对学生思维必要预测的基础上,将各知识点的教学设计成若干内容板块,分布在教学各环节中,视学生课堂实际反映进行“块移动”,教师愿意去倾听学生的“发现”,并根据学生的思维实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从而为生成教学提供保证。

2、组织生成性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生命、关注发展,所以我们组织的学习方式必须是“开放式”、“民主式”的,我们的生成性学习方式的研究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①、合作式。“合作式”是师生、生生情感交流、培养“合作意识”的一种教学形式,我们将依据学生的需求,对于需要合作学习才能更好理解的课文内容,从互补性出发设计合作学习。

②、质疑式。“质疑式”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必要形式,我们要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开辟质疑的时空,把学生的“质疑”融化到每个历史教学环节之中,让学生在质疑中拓展思维空间。

③、体验式。体验性学习是重视学习主体的直接经验,我们通过实地参观影视剧的观看,通过体验促进深层次的生成。

④、讨论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知识的深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思想的交流和交锋中促进语文课堂的生成。

3、提高教师的课堂上的引领策略。

生成性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是老师的引领,如何把这些原生资源转化为更为有价值的资源,源于老师的引领策略。我们计划从以下两个反面进行研究实践:

①、能够对生成的资源进行有效选择。来自学生的生成往往是原生的、零星的、片面的、模糊的,这就需要老师有所甄别、有所选择,把那些有利于目标完成的、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学习习惯的,有利于学生生活实践的选择出来。

②、能对信息进行整合转化,把个别学生有价值的生成资源转化为大家的资源,把特殊问题转化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使课堂在老师的引领下呈现生机勃勃的师生互动的场面。

六、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通过对身边教育情况的观察反思,设计有关生成性教学状况的问题,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现状调查,来发现情况,提出问题,找到研究的切入口。

文献法:文献法是一种利用教育文献研究教育现象,深化教育认识,解决教育问题的非接触性方法。文献法的操作方式是收集、阅读、整理、记录、分析。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查找各种国内外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及关于支持本课题的理论知识。

观察法: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进行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观察法,观察学生的生成情况来反思我们的教学设计。

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的基础是探讨与某人、某事或某种情况有关的各个方面。在本课题中,主要是研究某一个课堂实例的设计、实施及实效。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二十篇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1、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小学语文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研究”,这里研究对象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问题就是指导自主教学法。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例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这就说得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得不是很准确。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象是英语,是中学或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还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若改为“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笔者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就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尽量不用,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但要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下面是“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2、提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

3、制定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方案;

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理论;

5、全面提高实验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6、促进实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这个课题要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要比研究目标写得更具体、明确。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

2、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

3、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

4,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某省“九五”重点课题《初中语文活动课研究和实验》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活动课。具体内容包括下列三个方面:

1、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语文教学要求,对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目标体系。

2、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安排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安排力求充实、精确、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课内容体系。

3、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内容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探索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类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语文活动教学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每一具体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一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这是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性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也可据此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

(七)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课题研究成果预测即研究过程可能出现哪些情况、问题?研究会带来什么成果?有什么对策?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教育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没有完成。在开题报告中设计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以便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同时也有利于课题管理者据此对课题进行检查验收。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课题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在方案中,要确定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去做。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明确合理,让每个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责任。当然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还要注意课题组成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如果课题组成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难以得到批准立项。

(九)课题研究的经费及设备条件需要

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经费和设备条件,教育研究也不例外。对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如有关测验题和问卷题等研究工作与材料、经费预算及设备条件的需要,必须写清。但要实事求是,不能多多益善,胡写乱要,要加强管理,监督使用。

总之,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是研究人员科研知识和能力的“缩影”。只有重视并认真、科学地做好研究课题方案的设计,制定好开题报告,才能为获取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打开成功之门。一句话,没有科学周密的开题报告,没有对研究设计的精心准备,就没有科研活动的发生,更不会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突破。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二十一篇

课题开题报告(二)

一、选题的缘由及课题研究的背景

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层面上来说,本课题的选择是基于以下的一些主要因素:(1)新课程实施以来,特别是新课标教学要求颁布以来,由于新教材留给老师的空间很大,不少老师对现在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要求的把握以及在课堂中有效地落实好教学目标和要求还存在着“新教材老要求、新要求老套路”等问题,这些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度的达成。(2)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多,包办的多,许多本该达到解释水平的课,不少教师将此下降为记忆水平,“满堂灌”或“满堂问”(填空式问答,懂的要问、不懂的不问);有的课把教学混同于学科习题机械训练和简单强化,“表面上像探究,实际上是讲解”,大部分学生还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思考力水平明显下降。不少老师对一些主要课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还停留在原有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的层面上。(3)课堂教学的预设设计与课堂动态生成性调控脱节。当堂的学习质量和效益明显偏低。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中学数学界一直没有停止过,在近期还逐渐趋热。有的侧重于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有的侧重于有效学习方式的研究。特别是最近郑毓信教授的研究文章“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与开放性”(见课程・教材・教法20**第7期),从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兴起,什么是有效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需注意的问题等角度,进行了阐述和剖析。这些研究对本课题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但从总体上看,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成功模式还远没有建立起来,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缺少成功的有效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本课题着力于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案例剖析,从微观的操作层面入手,通过对案例的收集、分析、反思、提炼等,形成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具体策略和方式方法。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核心概念的界定

有效性:“有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性亦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本课题中的预期目的即指省中学数学新课标教学要求。

有效性教学:以省中学数学教学要求为基准,教师在实施单位时间的教学行为后,引起学生具体的进步和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有效性教学包括以下三重涵义:一是有效果:指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二是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的生产活动。教学效率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三是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这里不仅仅是知识和方法的掌握,还有思维水平的发展和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案例研究:案例是包含了一个或多个真实疑难问题的情境描述。本课题中的案例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实录。这里的典型课例有成功的,一般的,也有不成功的。案例研究就是通过收集、整理典型课例,分析其中影响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因素,并提出改进的策略和具体的方法。

2、研究的主要观点

⑴课堂有效性教学的主要取决于教学设计(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设计)。我们认为,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对教学的达成度、对当堂效益有着显著的和最直接的影响。

⑵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主要应关注目标设定的有效性、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师生思维互动的有效性、练习反思的有效性。

⑶教师的个体素质与群体研究的水平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显著的和直接的影响。

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体现在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精英”,教学目标及要求的落实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维目标的和谐落实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上。

三、研究的主要视角

(1)关于“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文献研究

从多角度来收集、研究并组织全学校中学数学老师学习有关文章,在讨论中提高一线老师的理论素养和实施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意识。

(2)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解和把握研究

着重于当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教师课堂调控的有效性。

(3)教学行为现状的分析研究

当前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研究;融合先进教学理念的良好教学行为研究;不同教师群体教学行为的差异研究;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分层要求的研究。

(4)典型课型的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对新教材中的概念课、定理公式推证课、章节习题课、新高考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主要课型的典型课例进行案例剖析,形成有指导价值和推广意义的操作策略与模式方法。

四、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以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

案例研究法是对典型的课堂教学实录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出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

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总结,边完善,把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二十二篇

我校申报的实验课题“小学高效课堂建构研究”经荆州市教育局批准,被确立为荆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立项编号:ZD2011016),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为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达到研究目的,我谨代表课题组,将开展课题研究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背景:

高效课堂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各地对高效课堂研究由来以久,并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模式。如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河北衡水中学的“三转五让”等。这些教学模式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高度关注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具体表现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解放学生的学习力,激发学生释放潜能,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及时检测反馈,减轻学生负担。这些成功经验为我们进行小学高效课堂建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我们也发现,目前各地对高效课堂的研究还有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空间,一是目前的研究大都直接指向课堂操作,更多的是获得经验层面的成果,缺乏对高效课堂本质的系统描述,因而难免在研究中出现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而且难以将研究推向深入,二是目前的研究大都在高中、初中展开,研究成果多指向高中、初中课堂,小学高效课堂构建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因此开展小学高效课堂建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我校几年前就在借鉴全国各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尝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及时反馈”的高效课堂建构的基本策略,各教研组以课例为载体对高效课堂进行了一些探讨,积累了一定的实践性智慧,如李萍老师执教的《用连乘解决问题》,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成有层次的学习活动,王萍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学生认知冲突引发学生对计算公式的再探讨,陈鹏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问题交流中获得分数本质的理解,等等。这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高效课堂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㈠生本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虽然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都还很不完善,但他们身上包含着人类千万年进化所积淀的优秀基因,具备强大的发展动力和潜能。学生学习天性的自由展现,必然带来学生真正的学习热情和惊人的学习效率,必然带来学生学习热情的高涨,求知欲望的膨胀,学习能力的提升。“充分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就是顺应学生的学习天性。

㈡自主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习主体都是相对独立的“人”,具有自我独立的心理认知系统、具有求得自我独立的欲望、具有“天赋”的学习潜能和一定的独立能力。自主学习本质上就是学习主体自我选择、自我探索、自我建构、自我创造知识的过程。因此,学习是学习主体“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代替。教师所能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三、课题研究内容:

㈠研究的具体内容:

本实验立足“高效”,抓住“构建”,开发五种策略、建立三种机制,作为本实验的具体研究内容。

1、五种策略

⑴先学后教策略:先学是一种策略,其本质是让学生经历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获得自己的经验和感悟,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先学的方式可以是研究例题、阅读资料、动手操作、提出疑问、当堂训练、合作探究、小课题研究等。像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让学生联系生活识字,作文教学中的“先说后写、先写后评”,数学发现规律教学中的“观察—猜想—验证”,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学生尝试等都是“先学”。在“先学”的基础上,教师采用交流、点拨、拓展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这就是“后教”。 “后教”不是由老师包办,更不等于老师独自讲解,而是以一种符合学生学情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

⑵问题导学策略:人总是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学生的学习过程从一定意义上可以归纳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导学即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采用多种途径去解决问题,并把这种思路具体化为一定的教学环节,使之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⑶综合性学习策略:学习需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等为基础,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综合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全方位地参与活动,比如阅读、表达、演示、操作等,既动脑,又动手,既当学生,又当老师。充分发挥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作用,强化对新知识的认识与巩固,并在运用中进行拓展。通过综合性的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⑷生生互动策略:课堂中生生之间的关系比其他任何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更强有力。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生生互动的方式主要有相互倾听、相互表述、相互质疑、相互评价等。

⑸当堂训练策略:美国缅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的学习金字塔表明:学习后马上应用的效率是所有学习方式中效率最高的,达到90%。当堂训练不是方法,而是方法论,它是对学生遗忘规律和学习规律的运用,是对学生某一阶段学习状况的检测和评估,是新的问题的生长点,是重要的教学过程,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所以设计训练、指导训练以及训练点评是实验进程中教师要重点探索的领域。

2、三种机制

⑴学案导学机制:高效课堂构建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一切从学生的“学”出发,那么,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用学案导学就成了十分关键的环节。本实验将学案导学作为一个重要机制,引导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正确解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合理进行检测评估,并开展备课组集体设计导学案、师生共同设计导学案等活动,让导学案真正起到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的作用。

⑵课内调节机制:学习活动不是盲目的,是有预设的活动。但在高效课堂背景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现实的学习活动必然对课前预设提出挑战,甚至“颠覆”。因此,根据学生学习的现实问题对教学预案进行调整或再设计显得十分重要。课内调节机制重在研究调节活动的产生、时机、方式、效果等问题,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度和有效性。

⑶课后反思机制:高效课堂建构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很多课例的积累,需要老师不断的反思和感悟,因此,本实验将着力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帮助教师养成反思习惯,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㈡课题研究的目标:

经过五年研究,达到如下实验目标:

1、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得到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习惯良好、学习品质得到提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基本形成。

2、课堂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结构彻底打破,形成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及时反馈的课堂教学新结构。学生在课堂上有自主学习、有合作交流、有质疑探索、有当堂训练、有实践拓展,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教师的备课方式发生转变,教学设计从方便教师教转向利于学生学。围绕以目标为激励、以问题为导向、以差异为资源、以互动为途径、以训练为拓展的基本思路,形成各年级各学科不同课型的导学备课方式。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因此发生改变。

4、探索并建构各年级各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如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模式,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模式,英语单词学习教学模式等。

5、归纳整理高效课堂的本质内涵,形成对高效课堂新的认识和理解。

㈢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1、学生课堂学习面貌发生质的变化,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学习,乐于表现。

2、探讨实现小学各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的途径和方法,建立各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模式。

3、积累各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的课例和学案。

4、形成高效课堂建构研究的实验报告、案例集、论文集。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㈠研究思路:

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边实践探索、边修改完善、边积累整理。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成立研究小组,确定研究子课题,进行分散研究,积累研究课例。各年级骨干教师集中整理课例,形成高效课堂的理论成果和操作模式。

㈡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本实验研究需要学习与之相关的生本教育、尝试教学、自主学习等教育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需要学习借鉴各地各学段高效课堂建构研究的成果和经验。

2、行动研究法:高效课堂建构的研究主要是一种实践性研究,甚至是将已有的模式、经验、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的验证性研究。因此。需要每位教师根据不同的年段、不同的课型,围绕高效课堂的核心价值进行尝试实践,积累大量的课例,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随笔。

3、案例分析法:根据某一课型高效课堂建构的思路进行“磨课”,打造典型课例,建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某一课例教学为载体,通过同课异构、高效课堂观摩等进行个案对比,分析研究师生的课堂教学行为,提炼具有共性的特征,形成对高效课堂新的认识。

4、叙事研究法:组织开展高效课堂研究叙事交流,讲述高效课堂研究的故事,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中感悟高效课堂的本质内涵。

㈢实施步骤:

本实验研究周期为五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1年9月——2012年1月实验启动阶段

1、学习:①组织学习高效课堂建构实验方案;

②组织学习高效课堂、生本教育、尝试学习等相关理论;

2、组建团队:教师根据自身优势,选择研究的子课题,确定子课题研究方案。

3、交流:①交流学习内容、组织形式、学习体会、学习效果等。

②交流子课题研究方案。

4、组织实验前测。

第二阶段:2012年3月——20XX年6月实验实施阶段

1、高效课堂基本模型建构阶段

①研究各学科导学案的基本模型

②研究各学科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型

2、高效课堂模型深入研究阶段

①学生与文本、学生、教师有效对话的研究。

②当堂训练题设计研究

③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变式研究

3、高效课堂评价研究阶段:

①导学案的评价研究

②当堂训练题的评价研究

③课堂教学的评价研究

第三阶段:20XX年9月——2017年6月 实验结题阶段

1、整理实验成果,初步形成实验研究报告。

2、进行实验验证。

3、全面总结实验成果,形成结题报告。

4、成果交流、观摩等。

5、发现问题,初步确定下一轮研究的思路。

五、已有条件和保障措施:

本课题组的核心成员均为省、市级骨干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保证。课题组成员为课题开展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调查问卷、咨询等工作,为本课题研究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邀请荆州市教科院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对阶段性研究情况组织考评,保证了课题研究的计划性、科学性、有效性。

此外,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实验室等各种不同的功能教室,为课题研究的发展提供了物质的保证。学校高度重视学校教改科研工作,去年下半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加速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见》,对教育科研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

我们有理由相信,本实验一定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二十三篇

我校申报的课题是《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验研究》,经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批,于20xx年11月被列为省“xx”规划研究课题。为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达到研究目的,今天特邀请市区教科所的领导和专家为我们进行课题论证。下面我就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课题组织、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各方面作简要阐述,请各位专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一、研究目的

1.课题提出背景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面向21世纪所做出的战略选择,但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入,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化的今天,教育评价机制仍然存在着诸多缺陷与不足。在学校内部,传统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无论是校长还是普通教师在社会的压力和功利主义影响下,不得不为学校的“声誉”和单位的“成绩”而忽视甚至放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解决这一顽症的根本途径就是改变“以升学率和成绩评价教育的单一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多方位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引导评价制度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对学生进行综合的素质培养与评价,使学生成为真正健康的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担当起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我校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为了进一步拓宽评价的渠道与途径,完善评价的方法、内容、形式,彰

开题主要研讨课题研究的可行性,重在清晰思路、聚焦问题和分工落实。开题活动建议由市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或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尽可能向社会开放

显评价的功能与实效,进一步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等功能,经教科室研究考察,确定了这一实验课题。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改变过分重视量性评价的倾向,对不易量化测验的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

(2)从单一重视主科测验转向全学科综合考察;从只重视结果转向过程的跟踪、观察和反馈记录。

(3)更新拓宽教师观念,改变有些教师对学生素质评价理解不深,无法渗透到日常教学中,甚至把综合评价误以为综合评分等问题。

(4)在操作层面,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细化评价内容,量化评价标准,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全方位落实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二、研究现状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深圳育才小学于20xx年8月参与课改实验以来,在实践中学习、研讨、探索和创新“评价制度”,创建并组织实施了“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对“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作了探索性研究,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为了使评价内容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又将评价内容、方法不断规范和完善,创建了“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分制评价手册”,得到了家长、老师们广泛地认可。

福建省泉州市实验小学把期末考试的考场安排在学生家里,他们还推行了一种没有“标准试卷”的考试,学生不但不怕考试,还感到其乐融融。同时,该校统一制作了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袋”,学生拥有了自评空间,使评价具有了多种维度,并可以有效地跟踪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在教育领域运用“档案袋评价”,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同伴作出评价的相关材料;韩国对小学生逐行评价,强调对学生认知、情感、身体等领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综合地评价学生个人变化与发展。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

本课题与国内外运作的评价模式的联系在于都能激励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区别在于该课题的研究重点关注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期望在以下四方面有所突破:

①试图构建一整套与新课改理念相适应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体系;

②力求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内容趋于多样化,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③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寻求拓宽评价方式的切入点,探索适应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学科活动评价规律;

④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探索扩大评价主体多元化的途径,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

三、理论依据

1.课题界定

小学生素质:把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做为基础发展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引领每一个孩子做自己。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和发展小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运用不拘一格的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培养能力、建立自信,不断获得发展。

实验研究: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通过对小学生心理、认知发展水平的观察、实验与研究,分析制定出准确、公正、科学的评价方案,对小学生反映出的可教育性和实际发展水平进行系统分析及趋向判断,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完善。

本课题是指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全面呈现小学生成长现状,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帮助小学生发展和完善自我。

2.研究依据

1、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性的。应该摈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重点的评价观,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并把由此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于学生的出发点,确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儿童年龄差异较大,即使处于同一认知发展阶段内的儿童年龄差异也很大。所有儿童按照相同的发展顺序经过各个阶段,但发展速度不同。因此,我们必须承认发展进程的个体差异,在对小学生的评价上,也应如此。

3、人的主体发展理论:人的主体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本体主体性(指人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把握外界与自身的方式)、价值主体性(指求真、求美、求善和求自由的主体性)、实践主体性(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的主体生成、发展和呈现)。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理应注重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1.构建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体系,制定行之有效的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细则。

2.设计科学的评价方法。采用灵活多样、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关注过程评价,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状况。(1)变以往的期末一张试卷评价为设计活泼、全面的综合性评价,全面改进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考试结果处理,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提高。(2)探索出对学生日常评价和阶段评价相结合的追踪式评价流程。(3)为学生创建展示才华、

张扬个性特长的舞台。(4)多元化评价方式。让教师、学生、家长都成为评价的参与者;并把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和学生互评有机结合起来,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功效。

3.建立活动教学体系,丰富学生生活内容,评价成绩展出激励。(1)学科素养全面测评。(2)社会性自主活动。(3)创造性群体活动。(4)兴趣小组活动。

(二)研究方法

准备阶段主要采用预测法、观察法、调查法问卷法。

实施阶段主要采用对比试验法和案例研究法。

对比实验法:从学习兴趣、合作意识、接受程度、评价效果等方面对比观察评价实施前后学生的变化,统计并分析实验数据。

案例研究法:在研究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与儿童有关的某件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观察、调查和追踪,获取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对一个个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寻找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标准、方法及操作步骤。研究过程中辅助使用的方法还有观察法、统计法、谈话法、行动研究法等多种实验方法。

总结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经验总结法,注意积累原始资料,按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总结和研究报告。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多种方法灵活运用,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边总结。

五、课题组织与研究计划

(一)成立课题组

主持人:朱桂青

成员:杨文波郑志芳王秀双朱桂芬徐娟万吉雷王文利

课题主持人任北顺小学副校长,分管教科研工作。先后参加国家、省、市、区级多项实验课题,积累了一定的课题研究经验。课题组成员都是青年骨干教师,有省市级教学能手,有教坛新秀,教学经验丰富,参与活动积极热情,都有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各位成员在各级各类的活动中,课堂教学、优秀论文、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获得过不

同等级的奖励。可以肯定地说,本课题一定能够按期完成目标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二)工作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为开展实验做好思想、人员、组织的前期工作,创设实验的必要条件。

(1)成立课题实验小组。(朱桂青)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杨文波郑志芳)

(3)进行评价改革的宣传,使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了解并认同评价改革

的理念。(朱桂青杨文波)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教育评价理论及课题实施方案(朱桂青杨文波)。

(2)制定、督导、实施小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案。(杨文波郑志芳王秀双)

(3)制定、督导、实施小学生非学业成绩评价方案。(徐娟万吉雷王文利)

3.第三阶段--结题阶段()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二十四篇

我校申报的实验课题“小学高效课堂建构研究”经荆州市教育局批准,被确立为荆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立项编号:ZD2011016),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为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达到研究目的,我谨代表课题组,将开展课题研究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背景:

高效课堂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各地对高效课堂研究由来以久,并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模式。如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河北衡水中学的“三转五让”等。这些教学模式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高度关注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具体表现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解放学生的学习力,激发学生释放潜能,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及时检测反馈,减轻学生负担。这些成功经验为我们进行小学高效课堂建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我们也发现,目前各地对高效课堂的研究还有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空间,一是目前的研究大都直接指向课堂操作,更多的是获得经验层面的成果,缺乏对高效课堂本质的系统描述,因而难免在研究中出现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而且难以将研究推向深入,二是目前的研究大都在高中、初中展开,研究成果多指向高中、初中课堂,小学高效课堂构建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因此开展小学高效课堂建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我校几年前就在借鉴全国各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尝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及时反馈”的高效课堂建构的基本策略,各教研组以课例为载体对高效课堂进行了一些探讨,积累了一定的实践性智慧,如李萍老师执教的《用连乘解决问题》,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成有层次的学习活动,王萍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学生认知冲突引发学生对计算公式的再探讨,陈鹏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问题交流中获得分数本质的理解,等等。这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高效课堂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㈠生本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虽然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都还很不完善,但他们身上包含着人类千万年进化所积淀的优秀基因,具备强大的发展动力和潜能。学生学习天性的自由展现,必然带来学生真正的学习热情和惊人的学习效率,必然带来学生学习热情的高涨,求知欲望的膨胀,学习能力的提升。“充分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就是顺应学生的学习天性。

㈡自主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习主体都是相对独立的“人”,具有自我独立的心理认知系统、具有求得自我独立的欲望、具有“天赋”的学习潜能和一定的独立能力。自主学习本质上就是学习主体自我选择、自我探索、自我建构、自我创造知识的过程。因此,学习是学习主体“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代替。教师所能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三、课题研究内容:

㈠研究的具体内容:

本实验立足“高效”,抓住“构建”,开发五种策略、建立三种机制,作为本实验的具体研究内容。

1、五种策略

⑴先学后教策略:先学是一种策略,其本质是让学生经历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获得自己的经验和感悟,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先学的方式可以是研究例题、阅读资料、动手操作、提出疑问、当堂训练、合作探究、小课题研究等。像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让学生联系生活识字,作文教学中的“先说后写、先写后评”,数学发现规律教学中的“观察—猜想—验证”,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学生尝试等都是“先学”。在“先学”的基础上,教师采用交流、点拨、拓展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这就是“后教”。 “后教”不是由老师包办,更不等于老师独自讲解,而是以一种符合学生学情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

⑵问题导学策略:人总是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学生的学习过程从一定意义上可以归纳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导学即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采用多种途径去解决问题,并把这种思路具体化为一定的教学环节,使之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⑶综合性学习策略:学习需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等为基础,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综合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全方位地参与活动,比如阅读、表达、演示、操作等,既动脑,又动手,既当学生,又当老师。充分发挥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作用,强化对新知识的认识与巩固,并在运用中进行拓展。通过综合性的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⑷生生互动策略:课堂中生生之间的关系比其他任何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更强有力。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生生互动的方式主要有相互倾听、相互表述、相互质疑、相互评价等。

⑸当堂训练策略:美国缅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的学习金字塔表明:学习后马上应用的效率是所有学习方式中效率最高的,达到90%。当堂训练不是方法,而是方法论,它是对学生遗忘规律和学习规律的运用,是对学生某一阶段学习状况的检测和评估,是新的问题的生长点,是重要的教学过程,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所以设计训练、指导训练以及训练点评是实验进程中教师要重点探索的领域。

2、三种机制

⑴学案导学机制:高效课堂构建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一切从学生的“学”出发,那么,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用学案导学就成了十分关键的环节。本实验将学案导学作为一个重要机制,引导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正确解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合理进行检测评估,并开展备课组集体设计导学案、师生共同设计导学案等活动,让导学案真正起到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的作用。

⑵课内调节机制:学习活动不是盲目的,是有预设的活动。但在高效课堂背景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现实的学习活动必然对课前预设提出挑战,甚至“颠覆”。因此,根据学生学习的现实问题对教学预案进行调整或再设计显得十分重要。课内调节机制重在研究调节活动的产生、时机、方式、效果等问题,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度和有效性。

⑶课后反思机制:高效课堂建构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很多课例的积累,需要老师不断的反思和感悟,因此,本实验将着力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帮助教师养成反思习惯,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㈡课题研究的目标:

经过五年研究,达到如下实验目标:

1、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得到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习惯良好、学习品质得到提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基本形成。

2、课堂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结构彻底打破,形成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及时反馈的课堂教学新结构。学生在课堂上有自主学习、有合作交流、有质疑探索、有当堂训练、有实践拓展,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教师的备课方式发生转变,教学设计从方便教师教转向利于学生学。围绕以目标为激励、以问题为导向、以差异为资源、以互动为途径、以训练为拓展的基本思路,形成各年级各学科不同课型的导学备课方式。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因此发生改变。

4、探索并建构各年级各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如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模式,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模式,英语单词学习教学模式等。

5、归纳整理高效课堂的本质内涵,形成对高效课堂新的认识和理解。

㈢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1、学生课堂学习面貌发生质的变化,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学习,乐于表现。

2、探讨实现小学各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的途径和方法,建立各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模式。

3、积累各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的课例和学案。

4、形成高效课堂建构研究的实验报告、案例集、论文集。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㈠研究思路:

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边实践探索、边修改完善、边积累整理。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成立研究小组,确定研究子课题,进行分散研究,积累研究课例。各年级骨干教师集中整理课例,形成高效课堂的理论成果和操作模式。

㈡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本实验研究需要学习与之相关的生本教育、尝试教学、自主学习等教育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需要学习借鉴各地各学段高效课堂建构研究的成果和经验。

2、行动研究法:高效课堂建构的研究主要是一种实践性研究,甚至是将已有的模式、经验、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的验证性研究。因此。需要每位教师根据不同的年段、不同的课型,围绕高效课堂的核心价值进行尝试实践,积累大量的课例,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随笔。

3、案例分析法:根据某一课型高效课堂建构的思路进行“磨课”,打造典型课例,建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某一课例教学为载体,通过同课异构、高效课堂观摩等进行个案对比,分析研究师生的课堂教学行为,提炼具有共性的特征,形成对高效课堂新的认识。

4、叙事研究法:组织开展高效课堂研究叙事交流,讲述高效课堂研究的故事,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中感悟高效课堂的本质内涵。

㈢实施步骤:

本实验研究周期为五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实验启动阶段

1、学习:①组织学习高效课堂建构实验方案;

②组织学习高效课堂、生本教育、尝试学习等相关理论;

2、组建团队:教师根据自身优势,选择研究的子课题,确定子课题研究方案。

3、交流:①交流学习内容、组织形式、学习体会、学习效果等。

②交流子课题研究方案。

4、组织实验前测。

第二阶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实验实施阶段

1、高效课堂基本模型建构阶段

①研究各学科导学案的基本模型

②研究各学科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型

2、高效课堂模型深入研究阶段

①学生与文本、学生、教师有效对话的研究。

②当堂训练题设计研究

③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变式研究

3、高效课堂评价研究阶段:

①导学案的评价研究

②当堂训练题的评价研究

③课堂教学的评价研究

第三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 实验结题阶段

1、整理实验成果,初步形成实验研究报告。

2、进行实验验证。

3、全面总结实验成果,形成结题报告。

4、成果交流、观摩等。

5、发现问题,初步确定下一轮研究的思路。

五、已有条件和保障措施:

本课题组的核心成员均为省、市级骨干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保证。课题组成员为课题开展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调查问卷、咨询等工作,为本课题研究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邀请荆州市教科院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对阶段性研究情况组织考评,保证了课题研究的计划性、科学性、有效性。

此外,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实验室等各种不同的功能教室,为课题研究的发展提供了物质的保证。学校高度重视学校教改科研工作,去年下半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加速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见》,对教育科研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

我们有理由相信,本实验一定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二十五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要解决的问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由接受性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主动学习对新课程的实施具有极其重要作用。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状况并不容乐观。

2.我校教学实践的需要。

根据实际,我校提出了“绿色教育”的课改设想,所以构建“绿色课堂”成为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和谐、高效、可持续”的课堂教学发展方向,向我们提出了教学过程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新性质,这也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的智慧、潜能迸发出来,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与创造者,这样才能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踏实。如果学生的学习建立在此基础上,将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学习和探究知识,并将此种意识形成为一种具有长期性特征的学习品质,就能提高学习的效果,提高教育的质量,最终促进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

基于上述情况我提出了“自主学习三步走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这一课题,旨在认真研究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的智慧、潜能迸发出来,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与创造者,将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学习和探究知识,并将此种意识形成为一种具有长期性特征的学习品质,提高学习的效果,为今后持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图解决以下问题: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使参与、自主、探究的理念落在实处,探索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用新的教学模式来引领教学。使我校教师的素质有一个整体的提升。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切实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知识需求与心理需求展开,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主动参与、探究,满足每个学生的知识需求和心理需求。从而培养要功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设计。使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习惯,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优化对学生的评价方法。重视对学习学习过程、参与程度、合作态度、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学习结果的评价。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的创新之处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的《学会生存》提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或“学生主动学习”是世界性教育研究的重要命题,并在理论上取得进展。20世纪60年代美国北海卡罗莱那大学的约翰?卡罗尔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的布卢姆加以发展完善,提出了以“为掌握而教,为掌握

而学”为主要思想的学校教学理论。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老师的《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文指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魏书生在长期教学实践中认识到:传统教学,不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为此,他不断总结教学实践,创造出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六步教学法。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由普遍厌学到乐学愿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能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意识,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同时与我校正在进行的“绿色”课堂教学研究相结合,充分体现其“和谐、高效、可持续”的课堂教学特色,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新性质,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灵动的异彩。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还可以培养后进生的自学能力,一旦自学能力形成了,他们进步的幅度就会加快,就会在较短的时间赶上班内的中游学生。使课堂成为每位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让阳光布满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实践意义

研究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够开拓学生学习的空间,促进学习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进行研究性学习,开放性学习,逐步达到离开教师会学习,离开教室会学习,离开学校会学习,养成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感。

2.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对中学生渗透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从传统的偏重单项灌输知识的教育转变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上来,渗透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学生各项能力发展的保证。由于课堂教学自身的局限性,学生不可能只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课堂教学的成功更多地依靠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开展。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它表现为学生学习目标明确、认真听课、主动识别老师的教学目的与内容、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老师、参与各种活动、取得最大程度的输入和内化。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1.科研价值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选择和探究最佳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探索出一套适合我校学情的师生共同成长的实践策略,构建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流程。

2.育人价值

建立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创新精神。

3.工作价值

通过实验研究,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出一批富有创新和科研型的中青年教师骨干,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发展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同时使减负增效落到实处,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遵循的原则

(一)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的创始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要求教师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二十六篇

程建平《发掘有效载体 讲求德育实效》安徽教育XX(4)

马超《20世纪90年代我国德育理论研究新进展》上海师大学报(哲社教育版)XX(1)

潘玉腾《现代思想道德教育要发展人的主体性》福建师大学报(哲社版)XX(1)

檀传宝《德育理念与德育改革》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XX年第2期

10)程胜《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探微》江西教育科研XX(4)

11)冯建军《主体道德教育与生活》教育研究XX(5)

12)杨启亮《在失落中探索学校德育的求是精神》教育发展研究XX(9)

13)詹万生《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反思与构建》教育研究XX(9)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二十七篇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对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及其会计实务处理都作了具体规定,其中,对于借款费用可予以资本化的借款的范围及开始、暂停和停止资本化的时间,也都有严格的规定。同时,对允许资本化的借款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及借款费用的披露也有明确的说明。但是,《国际会计准则》中关于借款费用及其资本化的相关规定,与我国会计制度中的规定有些差异,尤其是在允许资本化的借款费用的范围上,我国比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要窄。在对我国相关规定的了解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针对发现的问题,对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提出改进建议。

在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是不可避免的。借款所产生的费用包括借款的利息、溢折价的摊销、因借款发生的手续费等辅助费用、外汇借款的汇兑差额等。借款费用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于发生时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二是予以资本化。借款费用的资本化是指将借款费用直接计入所购建设资产的价值,在财务报表中作为购置资产的历史成本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对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处理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已研读的有关文献资料】

孟辛.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N].中国税务报,2006.

陈炳辉、单惟婷.企业财务管理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杨钰.借款费用新旧会计准则之比较[J].财会月刊,2006.[4]钟国昌.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J].理财广场,2004-08-15.

安保荣.财务管理教程[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09-17.

左春燕.对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思考[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2.

xxx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经济出版社,2006.

三、【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主要内容

(1)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概念、范围及确定条件

(2)对中外借款费用资本化和新旧借款费用资本化

(二)预期目标

(1)具体分析我国借款费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提出完善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对策

四、【拟采用的方法、步骤】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经过大量的信息收集对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了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现状,找出了其发展的意义和存在弊端,为提出解决方案积攒资料,本文同时采用了归纳分析法,从国内外对借款费用资本化处理的对比中,分析归纳出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对此提出合理有效的改善措施。

第一部分:绪论。说明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借款费用资本化基本理论综述。阐明与借款费用资本化有关的概念、确定的条件及实施的范围等,以此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第三部分:通过对中外借款费用资本化和新旧借款费用资本化进行探讨,其中重点针对房地产开发中借款费用的资本化进行探讨,来分析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成因。

第四部分:对解决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存在问题的对策进行深层次挖掘,进一步借鉴国外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经验和成果,并辅之以典型案例。

第五部分:总结全文。

五、【总体安排与进度】

第一阶段:2月23日前完成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3月底完成论文大纲

第三阶段:4月份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第四阶段:5月份彻底完成初稿

第五阶段:5月份底定稿

第六阶段:6月份答辩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二十八篇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古人云“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古往今来,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有了好的方法就会事半功倍。解物理题也是这样。而传统的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恰恰忽略了解题方法的指导,所以学生都没有掌握解物理题的有效方法。因此对于理科的大多数学生都觉得物理课难懂,物理题难做。其实方法是物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强调学习方法的教育对培养学生能力和优化学生素质都有较大的帮助,所以解题方法也是学习的灵魂。

这样看来,有效的解题方法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有了一套完善的解题方法,学生不必再对物理“望而却步”,也不必再对物理题海“望洋兴叹”,可以从繁重的物理作业中解放出来,实现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受此启发,我决定进行“高中物理解题方法”这一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现状及分析

以往对于高中物理的解题方法研究的也有很多,大多数只是研究某一类习题解法,例如,运动学问题解法,动力学问题解法,热学问题解法,电学问题解法,讲的都是大而空,只能适用于这一单一类型。也有一些单纯总结解题的方法,如等效法、整体法等,但是都只是一些零星的见解,不够全面,不够系统。

(三)本课题的创新点

我们准备研究力学、电学、运动学、动力学等都适用的解题方法,从物理方法、数学方法和哲学的思维方法三大类方法入手,每大类方法中又有几种具体方法,将每种方法细细阐述,如等效法,还要将等效法应用的各种情况作一一总结,并配典型例题来说明各种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细细看来,物理解题方法也正是各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如物理中的等效法,模型法以及假设法等等。学生通过学习物理解题方法可以培养自身的科研意识,增强科研能力,为以后走上科研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物理解题方法中有好多方法就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方法,如逆向思维法,极端思维法等等。有了这些方法的指导,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思维,开拓思路,使学生建立更广泛、更完善的智能结构。

研究成果的推广有利于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改变,能够促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从而大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哲学中联系的观点

马克思哲学提出了物质世界是联系的,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积累了很多科学的方法,这些科学的方法反过来又能指导实践,对于高中物理解题也必定有相应的方法。马克思哲学将辩证的思维方法分为三种方法,即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三类方法,这三类方法是统一矛盾,解决问题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普遍适用的方法,在解决物理问题中当然也同样适用。

(二)皮亚杰的顺化认知发展理论

同化是指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就像消化系统将营养物吸收一样。对于各种解题方法,学生可能都感到陌生,所以我们准备找出与有关各种解题方法对应的小故事,通过小故事使学生对这一方法有个初步了解,从而能更快地接受和理解这种方法。例如,大家都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其实曹冲称象的方法就是物理中的“等效法”,这样一讲,学生肯定一下子就明白了“等效法”.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二十九篇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常常反省日常的音乐课堂教学存在什么问题,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究,我发现许多音乐课堂教学往往片面地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素养的培育。

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

我想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这一尴尬大家可能都曾遇到过。

究其原因,自然很多。

“我喜欢流行音乐,书上的歌曲太老土。”“音乐课纪律太吵,我不喜欢。”有的同学干脆说:“我唱歌不好听,所以不喜欢唱歌。”很多学校到了期中考试,音乐课干脆变成了语文、数学课……总之,原因很多,但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凡事都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客观原因固然存在,但从主观方面来看,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是否思考过在目前现有的条件下,如何努力争取上好每节音乐课,也让学生真诚地说一句“我喜欢音乐课”呢?郭声健教授在《音乐教育论》这本书中提到,学科综合是解决音乐课堂教学片面强调知识技能传授的最佳途径。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要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在教学中,学科综合应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有机联系,在综合过程中对不同艺术门类的表现形式进行比较,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深化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

音乐与舞蹈密不可分,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舞蹈艺术元素,会给音乐课堂教学增添新的活力,舞蹈能够帮助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丰富情感,帮助学生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的目标。

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舞蹈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审美能力及人格的完善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立论依据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早在1900年,瑞士的达尔克洛兹提出的“体态律动学”就是把音乐与身体的感应和运动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节奏的因素,向学生介绍音乐、语言、舞蹈和表演,使他们能够掌握一种音乐和表演的即兴性,并且带有一种自己的独特的创造性。

达尔克洛兹认为,学生身体的各部分都是他们进行体态律动训练的工具。

他把孩子们的身体形象的比作一个管弦乐队,身体的各部分代表乐队中的各种不同乐器。

手指、脚趾、手、手臂、脚、足跟等就好比是乐队中的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单簧管、小号等乐器,可以分开独奏也可以一起合奏。

经过训练,孩子们都可以指出哪种工具表达哪种节奏效果最好。

在我国,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知识体系的不断进步,教育工作同样面临着不进则退的两难局面。

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人就懂得:社会的发展应“不法先王之法”因为“事异时移”,而墨守成规的“守法弗变则悖”。

那么今天,同样面临着知识更迭大潮的冲击和严峻的社会形势,音乐教育如何发展、如何与时俱进、如何在传承保持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汲取外来艺术的滋养,更是值得每一个音乐教育者深入研究的课题。

当前,由于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目前社会上用人制度相对的不成熟,客观上造成了各学校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学校要创牌子,升学率必须抓上去,主课成绩就必须提高。

于是出现了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去抓学生主课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丰富自己的音乐素养。

音乐课成了其它主课的“附属品”。

同时学校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与学生素质增长的需求相比也明显滞后。

然而“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音乐的重要性在于音乐不仅可以陶冶情操丰富生活,更重要的是音乐渗透在生活的各个角落,是很多知识的载体。

它可以潜移默化的活跃思维开发智力,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

如何努力争取上好每节音乐课,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一下子给音教园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从《课程标准》新理念的确立,到教材内容的重新选编;从教学方法、手段的革新,到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都围绕着激发兴趣轰轰烈烈地展开着,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收获。

在艺术教育中,音乐和舞蹈在艺术教育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两者在艺术教育中也是不可分离的,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音乐是看得见舞蹈。

舞蹈这种直观性的艺术,非常符合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好动好奇、模仿性强等生理心理特点。

《乐记,师乙篇》记载:“故歌之为言也……磋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说的是唱歌到激动时,不知不觉手也舞起来,脚也跳起来了。

由此可见,舞蹈是唱歌时感情的升华。

舞蹈是以发展学生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活动,音乐是它的灵魂,中学生在伴随音乐进行舞蹈的过程中,表现具有一定形象、一定意境、并唤起好奇心与联想,从中学到一定的音乐知识,它是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和喜爱的活动。

(二)理论依据

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审美为核心,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的实践活动。

随着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音乐教育日益走向综合,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质。

而舞蹈作为一门综合艺术,集美术、音乐、表演、服饰、文学等一身,被人们称之为看得见的音乐,流动的音乐。

舞蹈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

舞蹈也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艺术和舞蹈艺术从感知方式的角度划分,前者属于听觉艺术,后者属于视觉艺术。

然而二者又相互结合,水融。

舞蹈借助于节奏,通过人体动作表现情感。

而人通过欣赏舞蹈画面或亲身参与舞蹈实践表演,则更进一步加深对音乐情感意境的理解。

三、研究内容

1、用舞蹈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2、用各类的舞蹈律动学习歌曲。

3、用形象的舞蹈动作帮助学生记忆歌词。

4、用即兴的舞蹈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搜集、利用相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为课题研究走捷径、求实效。

2、行动研究法。

强调规范性系统性,创设音乐学习的情境,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所描绘的世界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审美体验,加强舞蹈成品赏析,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3、调查研究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问答的方式,收集各研究阶段的学生反映。

4、个案分析与经验总结法。

不断反思自己的典型课例及相关教学细节,从中发掘和提炼有效的实施举措。

注意收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撰写论文、教学反思等形式,进行总结和提炼。

5、考核法。

采用公开课形式进行,检查各研究阶段取得的效果。

五、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20**年12月-20**年1月):规划设计阶段。

主要工作:确定实验对象为七年级学生;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目标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确定学习的歌曲和舞蹈;设计课题研究计划、方案,确定研究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

第二阶段(20**年2月—20**年5月):开题研究阶段。

主要工作:

1、对研究方案进行学习,明确此次微型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目的。

2、分别制定整体方案和阶段性方案。

根据自己的研究工作,定期汇总,定期考核。

3、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问答的形式,摸清七年级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对音乐的理解;统计调查问卷;根据摸底调查结果。

分析学生的整体音乐水平,并对阶段性实施方案进行细化;按阶段性方案开展研究工作。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三十篇

一、研究背景

1.阅读经典:21世纪国际母语课程改革的共识

2.阅读经典:我国现行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国际化日益加剧、文化多元化急剧演变的现代社会背景下,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课程作为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课程价值定位为“使学生能够站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具有足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在文化扩张或冲击中得以创造性地发展”。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这一语文课程的价值转型?阅读中外经典!使学生在阅读中外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获得创造的智慧”,同时,“尊重、借鉴并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文化”。从而,使学生能够“立足于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放眼世界;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关注现实文化生活”。 基于以上认识,这次语文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就阅读教学的概念、目标、达成目标的方法等问题做了重新的定位和深入系统地阐述,并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如: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课程目标;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的要求;此外,“教学建议”也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重视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评价建议”里也明确提出了“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感悟,加深体验与领悟”的评价要求。并且《课程标准》在“附录”中设置了“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两个内容。这些内容的出现,都说明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中外经典是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3.现状分析及遇到的问题

(1)受社会日益主流的“快餐式”阅读和“读图式”阅读的影响,学生的阅读活动日趋平庸化。学生的阅读活动不能引发他们对社会、人生严肃而又深刻的思考,他们感受不到阅读带来的精神愉悦和心灵震撼。此外,学生的阅读视野狭窄,对异域文化缺少了解,这与本次语文课程改革要培养“立足于中华文化的基础上,

放眼世界;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关注现实文化生活”的学生的课程目标相差甚远。

(2)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优秀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从数量上和质量上均存在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广大农村学校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师资水平的限制,要想比较系统的阅读中外经典文学作品很困难。此外,目前市面上的课外读物繁杂,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质量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3)广大的一线教师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多年来一直缺少一种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阅读课外经典的机制和策略;同时对打通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缺少系统科学的认识和操作方法。而教师更多的是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一些时断时续的尝试,缺少科学的行为研究规划以及相关理论与实践体系的建构。

(4)关于新课程下引导学生开展大量阅读文学经典的实验,我省有部分地市、县区作了许多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这些研究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大多侧重某一方面的研究。

二、研究依据

1. 我国传统语文教学认为,博览、诵读、精思、背诵,是学生接受丰富的文化滋养,积累语言培养感悟,形成较扎实的语文功底的有效方法。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三十一篇

3、课题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教育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没有完成。在开题报告中设计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以便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同时也有利于课题管理者据此对课题进行检查验收。

七、课题研究组织与管理

(一)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课题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在方案中,要确定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去做。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明确合理,让每个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责任。当然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还要注意课题组成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如果课题组成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难以得到批准立项。

(二)课题研究管理

1、经费管理;

2、科研(教研)管理;

3、课题组自我管理。

八、课题研究的条件保证

综述课题组成员职称状况、学习经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学术地位等;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学校对本课题研究的重视、支持情况,从组织领导、管理、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的保证;课题组自我管理的措施。

九、参考文献

总之,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是研究人员科研知识和能力的“缩影”。只有重视并认真、科学地做好研究课题方案的设计,制定好开题报告,才能为获取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打开成功之门。一句话,没有科学周密的开题报告,没有对研究设计的精心准备,就没有科研活动的发生,更不会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突破。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三十二篇

一、背景分析: 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是实现课程价值,体现课程理念和性质,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需要,是实施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与时俱进与世界教育潮流同步的需要,是发挥地方教 育、教师优质资源,是创新、发展体育教育的需要。体育教育的资源是学校体育的核心,也 是全国性课程改革的新教育名词和研究内容。 体育是一种世界性的通用文化, 给予人类健身、娱乐、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功能。 花样跳绳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校有 4名体育兼职师,期中体育专业教师2名,11个教学班,结合我校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我们 确立开发花样跳绳校本课程。 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 性。要创新,就必须关注个性,关注差异性,关注每个学生。结合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我 校以由点到面再到尖为出发点,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 发展学生的个性。这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教学的中心是体育课, 上好体育课势必要有一套科学的、学生感兴趣的体育与健康 课本。我校将根据《体育与健康教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目标,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和学 生兴趣、爱好的特点,构建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程。

三、目的

1、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2、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实现学校课程的创新,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的品位。

四、原则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的智慧和审美道德的培养。 使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充分 发展其特长。

6、趣味性原则 校本课程要尽可能提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 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尽可能 采取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拓展思

1、科学性原则 重视体育学科在校本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2、民主性原则 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要创造机会,鼓励师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建 设。

3、针对性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从学校的实际和办学特色出发; 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出发;从教师的专长出发。

4、多样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设的多样性程度越高,学生选择余地就越大,学校在培养多样化的人才,满足社 会多样化的需求方面,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5、人文性原则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内容

一、二年级学生跳绳兴趣的培养,三——六年级学生花样跳绳技术、技能的培养。

六、方法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七、组织与实验步骤

1、教师每学期应认真书写教案。

2、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 式和活动方式(如表演、竞赛、参观、游戏等) ,充分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 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教师必须在每次校本课程后,作好记录。

5、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学期结束上交学校。

八、对象 学校全体学生(11个教学班)

九、人员与分工 全校体育老师

十、时间开发时间: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xx年12月

1、组织发动,宣传学习,召开师生大会,讲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

2、教师选课,向学校申请,学生选课。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xx年12月——20xx年1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20xx年2月 收集资料:开发总结、案例、论文、备 2

课等,归档,成果展示。

十一、成果展示

1、老师教案、案例、论文、档案等。

2、学生成果展示

十二、教学管理

1、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2、鼓励每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自主申报开发课程,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 实施。

3、根据教师所申报课程,对学生兴趣、特长、需求进行调查,确定开发项目。

4、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5、组织实施、落实实施计划

6、每学期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7、课程开发教师应有:个人申请、开发纲要、过程记载、学生花名册、点名册、评价体系、实验报告及总结等。

8、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学具等的管理。

9、加强校本课程档案建设,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课程 开发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三十三篇

班级:高一(14)班 指导老师: XX 课题组长: XX

课题成员: XX XX

课题的提出:

学校学生早中午排队买饭时间过长,久而久之学生产生了排队长,吃饭难的观念。一些同学由于因为种种原因(主要原因是排队过于浪费时间),以吃方便面,面包甚至不吃来度日。严重影响了学生身体健康和学习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了此课题。

目的与意义:

一个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作为21世纪的高中生,饮食是我们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的基础。一日三餐对于我们来说尤为重要。因此我们想研究我们学校的食堂。

通过这次研究,增加我们的观察能力和收集资料能力,也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用样让同学们注重自己的饮食习惯,加强他们的纪律意识,做一个身心全面发展的学生。

研究内容:

1、不吃饭或以零食代替主食对身体的危害

2、学校食堂的设计方案、色彩对饮食的影响和卫生情况

主导学科: 管理 相关学科: 政治 美学 社会 医学

具体研究计划

任务分工

任 务

责任人

任 务

责任人

开题报告的提出

XX 、 XX

完成报告(输入电脑)

娄智超

资料的查阅

XX 、 XX

资料的整理

XX 、 XX

结题报告

研究方法: √□ 文献法√□ 调查法 □ 实验法 □制作法 √□观察法 □其他

每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阶段 时间(周) 主要任务 阶段目标

一 XX 年3月中旬 选题 选出合适的课题

二 XX 年3月下旬 开题报告 进行答辩

三 XX 年4月初至5月上旬 实地调查,收集资料 进一步熟悉课题

四 XX 年5月中旬 分析资料 初步形成见解

五 XX 年5月下旬 结题报告 答辩、展示、评比

计划访问的校内、外专家: 1、 沈飞 2、校总务主任:李志成

活动所需条件(如设备、器材、活动场地、经费及来源等):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三十四篇

一、课题的提出及背景:

阅读教学分课内、课外两方面,曾有人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多处强调了“阅读”和“积累”,并明确规定了各年级课外阅读的量。

新课改实施以来,阅读的确被提到了较重要的地位,但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现状却仍不容乐观,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相当多的小学生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严重脱节。课内阅读就是“学教材”,只重视教材中篇目的学习,而忽视课外作品的阅读和积累;只重视课文的分析,而忽视课外相关内容的渗透;只重视阅读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的培养。课外阅读放任自流,存在缺乏阅读兴趣,阅读量少;盲目择书,阅读内容单一;不重积累,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问题。这样的阅读费时低效。而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样的阅读教学现状确实令人堪忧。我们必须要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使课内外和谐衔接;要使学生既从生活中、课外阅读中学语文,又把课内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和生活中去,学以致用。即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互衔接,适当整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我们也发现,研究课内阅读教学的很多,研究课外阅读的也不少,但理性地就如何把课内外阅读衔接这个论题展开研究的人很少,两者如何整合也鲜有论述。我们认为:目前,就教育现状而言,选择这个可操作的视角,探索如何将课内外阅读整合起来,总结出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鉴于此,我们在我校进行“大阅读”特色建设的基础上,进行语文课内阅读与课外

阅读教学研究并申请“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立项。无论就理论价值还是实践意义而言,本课题的研究都显得非常必要,本课题选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的研究。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从大陆的情况看,目前很多学校和老师在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等方面,进行很多有益的尝试,总结了不少可贵的经验。浙江特级教师乐莲珠老师的《快速阅读教学》在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上有其独到之处。这些课外阅读的研究成果与实施措施,为我校的课内外阅读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指导与帮助。鉴于当前国内外阅读研究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及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课内外阅读教学的研究这一课题。

三、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一)理论价值

1.探讨“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对中小学生其他学科学习能力的影响,包括:阅读能力与听讲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等,揭示他们相互关联的特点、规律;

2.探讨“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转化为中小学生学习实践的方法、途径;3.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国家课程标准中有关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阐述。

(二)实践价值

1.通过“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首先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解决语文学习中阅读学习的僵化、空泛、无序、低效等问题。

2.通过实践研究,总结“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对提高小学生各学科学习能力的教育对策。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从而找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平衡点。 3.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构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校园、学习型社会提供支持。

四、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黄金时期,我们将以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为中心,课外阅读赏析课为基本点,以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载体,以学校、家庭、社会为框架体,着力研究有效的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分级目标,实施途径,推进方法,评价体系等,营造书香校园,塑造“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荣,以读书求进”的学习型、阅读型少年,让孩子与知识为友,与大师为友,与真理为友,用阅读来填充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关注孩子完善的人生,关注孩子精神的建构,让孩子充满书香,充满气质,充满智慧。

1、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整合研究。课堂教学,着重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使课内外和谐衔接;要使学生既从生活中、课外阅读中学语文,又把课内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和生活中去,学以致用,为生活服务。

2、培养广泛阅读的兴趣、独立阅读的能力,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3、培养处理课外阅读资源信息的能力。

4、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能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能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以农村小学中高年级段学生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索和实践以下问题:

1、探索有利于培养阅读能力的课内阅读教学模式。探究重在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的课内阅读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内阅读的实效。

2、探索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型。探究易于操作又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型,使课外阅读指导更好地落到实处。

3、探索课内外阅读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在上好语文课的基础上,增设自主阅读课、阅读分享课、电子图书阅览课、古诗词鉴赏课等,丰富现有的语文阅读课结构。

4、丰富和完善能促进阅读能力提高的情感激励体系,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课外阅读兴趣。

5、丰富和完善能促进阅读能力提高的阅读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研究的重点

“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要指导学生探究什么内容、怎样进行探究性阅读的方法、采用哪些探究方式;探究性阅读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的策略以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本研究的重点。实践性和应用性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同时还通过指导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学习,探索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学习时应选择的内容、采取的方法和途径。

五、研究方法

调查法:采用问卷的形式,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课外阅读现状的看法,就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细致调查,客观分析,找准问题所在,确定研究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以便“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展开课题研究。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三十五篇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1、传统教学的弊端呼唤探究教学

主要对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过程诸要素中不符合探究式学习的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准备上课,教师给学生讲解新课,教师帮助学生巩固复习,一切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不过,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达到教师事先确定的目标。

学生的学习没有纳入正式管理的视野,对学生学习的管理手段主要是布置练习作业题,检查作业题的完成情况。

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并且以高考考试考纲规定的内容为准绳,对考纲不要求的教材内容,教师课内不讲,让学生课外自己看;学生则认为教师不教,高考不考,提不起兴致去看。这样一来,本来是为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学生理解,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兴趣的教材内容,被无情地抛弃了。教材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对学生阅读教材指导不力,学生因为缺少对教材的通读、精读,导致对教材内容不熟悉,对教材结构不清楚,对教材布局谋篇的意图更无从理解,字里行间的意思闻所未闻。部分学生高中毕业时,没有完整地通读一遍教材,精读、钻研更加无从谈起。部分学生尽管做了许多题目,但仅仅一知半解。教材中表格内列举的各种科学技术数据没有引起学生和许多教师的重视。把数据作为证据,利用实际数据进行解释的意识淡薄。由于没有详细的科学技术数据作为理解概念的基础,也没有亲自动手进行探究,许多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知识条目,记了忘,忘了再记,时间一长,没忘的又混淆了,迁移能力无从谈起。

教材中的实验没有得到足够的应有的重视。学生分组实验、课堂演示实验在相当一部分中学没有得到落实。用黑板、媒体实验代替实际实验以应付考试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课余小制作、小实验成了一块荒芜的田野,极少有人在那里辛勤耕作。

教学方式以多轮反复讲授为主,高中三年的教学内容赶在二年半内上完了,挤出来的时间就是做题目、讲题目,以求得在高考中取得分数上的优势。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被唯一地解释为考上大学,考上更好一些的大学。由于过多地迎合了家长的需要,而不顾及国家的需要,学校被社会异化为升学机器,升学率高,就是好学校。只从结果评价教师,班平均分高的教师就是好教师,不管该平均分取得的综合因素。由于升学率成了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唯一标准,费事费时的探究式学习受到教师、教学计划、教学时间、教学评价、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制约。

解题一般采用“题型+方法”的训练方法。这种以应付考试为主要目的的解题训练,缺少实际生活的基础,虽使得一部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得到强化,但更多的一部分学生则做过的题目会解,没做过的不会做,还有一部分则纯粹是套公式,公式套对了,则对,套错了,则错,根本没有建立依据物理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这使得一部分学生认为高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根本没用。因为这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没有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只是给学生一堆僵化的知识,而没有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也没有学以致用,没有极大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因而产生了这种学习无用的思想。

新世纪需要新的人才,培养新的人才要求新的教育,新的教育要求新的课程,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需要在新的探究教学的过程中形成。因此必须对高中物理探究教学过程进行理论研究。

2、深化物理探究教学变革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学方式的变革,提倡科学探究教学,但我们发现在当前中学物理探究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存在如下问题。

⑴缺乏对高中物理探究教学过程的系统研究

较多教师对探究教学的认识是零散的、不系统的,造成在教学实践中处于模仿和被动理解状态。

⑵物理探究教学实施策略和途径的匮乏

首先,缺少对高中学生的探究技能现状的调查,不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必要的探究技能技能进行训练;第二,对如何实施物理探究教学的策略缺乏深度探索,致使探究教学形式化,比较肤浅。第三,在实施探究教学时,只注重通过新课教学这一途径进行探究,而没有从物理教学其他途径(实验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习题教学等方面)实施探究教学。同时对教材可以实施探究教学的探究点缺乏系统研究,造成对探究点的把握不准。

3、我校实施本研究课题已经具备了基础条件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三十六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提高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板书对于教师来讲是一项基本功,对于语文教师来讲更是如此,规范、工整、美观的书写更能展示教师扎实的基本功;精巧的板书设计更能显示语文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2、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技能,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优秀的板书设计必定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完成的,课堂上,随着板书的逐步呈现,教学思路、知识体系、文章结构、文章思想内容、文章美点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把握也就更容易,教学的效率自然会得到提高。

3、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影响与熏陶作用。语文教师长期坚持规范、工整、美观的板书,对学生能起到耳濡目染的熏陶,学生也会模仿老师的书写,从而使学生的书写更加规范、工整。

三、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1、板书设计是指教师上课前制定的在黑板上书写的计划,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设计。它运用教学直观性原理,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精心构思,以精要、形象、醒目、简洁的文字或图形显示在黑板上,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本课题主要研究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2、艺术性是指人们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所体现的美好表现程度。那么,语文教师板书设计艺术是指语文教师在板书设计的过程中体现的美好表现程度。它主要包括板书布局艺术、板书书写艺术、板书构思艺术。语文教师板书设计艺术水平的高低显示了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和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3、研究方向和角度。本课题从语文教学板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出发,力求通过学习、讨论、实践,着重探索语文教学板书的布局艺术和构思艺术。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开题阶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选择课题,申请立项,搜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负责人:董xx)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xx年5月—20xx年11月底)

1、研究初期(20xx年5月—20xx年6月)完成当前本校语文教师板书设计水平及现状调查(座谈、问卷调查;贺xx老师负责),语文板书设计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学习(制作课件、座谈交流;董贵钰负责),语文板书设计案例交流(语文教师自己设计板书并附设计说明;参与教师均完成此任务)。

2、研究中期(20xx年7月—9月)板书设计艺术研究。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板书布局艺术探索。参与研究教师认真研究板书的布局艺术,写出小论文,并附自己板书设计案例和设计说明。(康xx老师负责)

(2)板书构思艺术探索。参与研究教师认真研究板书的构思艺术,写出小论文,并附自己板书设计案例和设计说明。(张xx老师负责)

(3)中期汇报。准备汇报材料(前段研究工作记录资料以及汇报ppt课件;董xx负责)

3、研究后期(20xx年10月—20xx年11月)参与研究教师撰写论文,参与研究教师汇报课。(参与教师均完成此任务)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三十七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校学生数学作业现状:

我校位于市郊,近些年来,本学区的大部分优秀学生都上了民办学校,留下来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习惯性都非常差,给我们的常规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少的困惑,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难度的加大,学生的作业情况变得日益糟糕,有近一半的学生作业有空题现象,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作业纯属搪塞,有的甚至随意写上一些阿拉伯数字或无人认得的符号作为答案来应付老师,更有的是极少交作业或根本不交作业,一副无所谓的态度……种种现象表明,我们的数学作业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只是过场戏而已,根本谈不上巩固提高与创新,作业的有效性很低,与新课程的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相差甚远……

我校七、八年级数学主要作业是课本习题和基础训练,其它是各任课教师自己选择一小部分习题或由学生自己买资料来补充。但从学生的作业情况与教学实际中发现,这些作业形式不甚符合我校初中学生的实际水平,虽然编写得比较好,但对我们学生来说难度有所偏高,基础题量偏少。在实际使用中,不少后进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实在太多,影响了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我校课改的焦点之一,而其中作为学习方式载体之一的作业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领导及老师们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追求,数学教育、教学的模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仍有教师讲、学生听,平铺直叙的复习、新授、巩固、布置大量课后作业,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及数学学习的实际,严重阻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数学作业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鉴于此,我们的课题就是研究如何精心设计、合理布置作业,能使学生巩固、内化学得的知识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目的。对教师来说,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信息反馈,它可以使教师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调整今后教学活动的组织或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数学作业的设计,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作业过程是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

针对我校实际,本学期教导处提出“以作业为抓手,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勤反馈、多补救”的教学策略。因此,开发与利用适合校情、学情的数学作业,对深化我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三、省内外此课题研究现状

(1)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优化数学作业设计,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实现“轻负担、高效率”,这一相关课题越来越备受省内外教育者关注。如西安铁一中学的“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研究”,虽然学科不同,但有许多可借鉴的地方。

(2)“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也是本课题的研究点,它关注的是教师怎样“设计”、如何“有效”,这也是当前教师继续教育“命好题”的研究需要。

(3)通过有效作业的实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索符合校情、学情的作业模式,已成为省内众多学校教改的热点。如: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洋思中学的堂堂清,侧重的都是练得精到,练得有效。我市部分学校均开发适合自己校情的导学案,其中就有作业设计。

四、课题涵义的界定

1、数学作业:是教师布置的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数学学习,检查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反馈教师的教学情况的一种手段。

2、有效的数学作业:是指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程度,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作业的效度(质量)有效地提高。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其理念主要体现在一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二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三是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2)掌握学习理论: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大多数学生将获得较高的学习动机。

(3)多元评价理论:学习者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学习者都有各自优势。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对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对学生学习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元评价理论体现了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因材施教原则: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国古代教学经验的结晶,还是现代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具有非常丰富的现代价值。

(5)《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作业布置、设计、指导、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

2、开发符合校情、学情的校本作业。

3、探索有效作业实施方案(包括作业完成形式、批改形式、评讲形式等)。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方法、态度以及作业中存在问题的处理方式等进行调查分析。

(二)文献资料法。广泛收集、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习、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教改经验,以提高思想认识,借鉴他人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制定课题研究的具体策略,构建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

(三)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制定的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学工作中开展行动研究,边教学边研究,不断调整方法,完善实施方案。

(四)经验总结法。在实验探索过程中不断分析总结,通过对成功经验的理论分析和科学总结,推动本课题不断深化研究。

(五)个案研究法: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进行追踪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

八、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

1、各年级实验前后成绩分析。

2、《马鞍山四中初中数学校本作业》。

3、“研究论文集”、“优秀命题集”、“教学案例集”、“教学设计集”、“研究课教案集”、“学生优秀作业汇编”等。

4、马鞍山四中学生作业方案。

5、马鞍山四中学生作业批改方案。

6、马鞍山四中学生问题作业矫正方案。

7、马鞍山四中“有效作业”背景下的教学改革综述。

九、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

1、提交课题立项申请书。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课题组内人员分工,并组织课题组教师开展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3、撰写开题报告。

4、邀请专家进行课题可行性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5、举行开题论证会。

(二)研究阶段

1、调查作业布置、设计、指导、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研究相应的对策。

2、针对小班化的特点,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开发校本作业。

3、开展提高作业质量的研究,探索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和教师批改作业的形式,落实高效率、轻负担。

4、探究学生问题作业矫正方案,总结补救策略。

5、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加强交流学习,促进课题研究向纵深化发展。

(三)总结阶段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三十八篇

▲ 确定课题名称

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去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所以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一个课题名称起的是否准确、恰当直接影响课题的形象与质量。那么课题名称该怎么起呢?

第一、课题名称要准确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

比如有一个课题名称叫“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能力与发展能力的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职业学校学生,研究的问题就是学习能力与发展能力。

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比如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职业教育,研究的问题是教学方法,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这就说的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课题名称要规范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

第三、课题名称要简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定好了课题名称,下一步就是行动,行动的第一步,是做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

▲ 撰写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也叫课题研究方案,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撰写开题报告有什么意义?

通过开题报告的思考与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更重要的是,这其中的工作计划可以成为我们日后开展研究工作的准绳,“言而无文,其行不远”,有了开题报告,它可以作为课题研究工作展开时的一种暂时性指导,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是研究一段时间后,觉得有偏差,它也可以作为课题修正时的重要依据。所以说开题报告对一个科研课题能否顺利开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完美的课题研究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课题名称

2、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3、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

4、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5、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6、课题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7、研究目标、内容、过程、方法设计

8、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障措施

9、预期研究成果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题提出的背景主要指特定的时代背景,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要进行该课题的研究,该课题的研究是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确定的。一般从现实需要角度去论述。例如国家、教育部新近出台的政策法规,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现行学校教育、学科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差距。例《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操作性研究》这个课题提出的背景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新课程理念的呼唤,二是新课程实施中的“盲区”。因为新课程理念与教师课堂教学设计间出现了问题,所以就有了这个课题。课题的研究就是要建构新理念与新设计间的立体桥梁。

因为新要求、新标准、新政策、新理念与现实存在问题,课题研究就是奔着问题而来,为问题的解决而研究。问题是教育科研的支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这是课题研究的生命力所在。解决的重要问题与提出的背景间有着必然的、照应的联系,不能游离或架空。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阐述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

阐述这部分内容必须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搜索发现国内外近似或界于同一课题研 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历史背景方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简述本课题的来龙去脉,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没有?哪些方面已有人作过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么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通过历史对比,说明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现状评述,重点论述当前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阐述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力求表现出自己课题研究的个性及特色。这一部分的内容应力求精当,力求体现自身研究的价值。

发展方向方面的内容:通过纵(向)横(向)对比,肯定本课题目前国内外已达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决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指向操作层面,即通过课题研究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什么促进,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哪些好处。它的阐述是通过假设关系,勾勒出通过研究可能会或一定会产生的实践效果。

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更多地取向于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在理论方面的学术研究价值可能比较匮乏,但也不可否认,通过研究,可能达到了对某一相关理论的细化和补充,对某一理论进行了具体阐述与充实,或许还会产生赋予全新内涵的实用理论。这部分内容有就写,无则免。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即研究课题的可实施性,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是否具备,如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研究者的学历、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研究经验等等是否具备。它建构于先进的理念、科学的设计、扎实的功底等,一句话,就是要从若干方面说明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有实力、有能力、有潜力去完成。

五、课题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界定即定义,课题界定,即对课题的诠释,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说明。采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引用教育理论、整合文献知识等,以分段或标题陈述的形式确定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采用分--总的方法,对课题中的研究对象、范畴、方法,抽取出本质属性分别给予概括,最终形成对整个研究课题名称的科学界定。

如: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策略研究》这个课题中,对课题的界定为: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围绕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理论和知识,积极探索与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途径、方法、手段及学校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为职业学校进行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模型。

创新精神是指人的综合性的积极稳定的创造性心理品质,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时表现出来的一种不因循守旧而积极求新的精神,是驱动外显创新行为的内隐动力。人的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以创新精神为基础,没有创精神便没有人的一切创新活动。因此人类的创新精神是创新活动的根本动力与灵魂。

实践能力是指人们运用理论知识、操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支撑性理论也就是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理论支撑行动,科学的理论是科学研究的保证。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进行教育模式创新实验研究,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为理论依据。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相对于目的而言,研究目标是分解了的、比较具体的。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研究内容是研究方案的主体,是课题研究目标的落脚点,研究内容要与课题相吻合,与目标相照应,具体回答研究什么问题,问题的哪些方面。要努力从课题的内涵和外延上去寻找,紧密围绕课题的界定去选择研究内容。它要求把课题所提出的研究内容进一步细化为若干小问题,也可以在课题大框架下设立子课题。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是完成研究任务达到研究目的的程序、途径、手段或操作规律,它具体反映“用什么办法做”。研究的方法服从于研究的目的,也受具体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制约。在具体的方案设计中,要根据各时段研究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写明怎样使用这种方法和用这种方法做什么。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比较法、解剖麻雀法等。如要研究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必定离不开调查法;要研究问题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可采用个案法等等。这一部分是课题方案设计的主体,课题研究是否有价值、目标任务如何得到研究落实,在这部分应给人一览无余的感觉。

九、课题研究的过程

研究过程即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中期实施阶段、后期总结阶段。每一个阶段有明显的时间设定,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要有详尽的研究内容安排、具体的目标落实,从而保证研究过程的环环紧扣,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十、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一般是指组织保证:成立课题组、健全研究机构,做到研究任务、时间、人员三落实;制度保证:制定课题管理条例、规范学习、研究制度,以激励为杠杆,激活教师研究热情;经费保证:设立课题研究专项经费,保证研究过程中相关书籍、必要设备的添置及外出学习、开展活动等的经费来源;技术保证:聘请专家担任顾问,选派骨干外出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相协调:做到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使学校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同步发展、共同提高。

十一、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形式有很多,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 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课题研究也就失去了研究之意义。

1.如何写课题开题报告表

2.课题开题报告格式

3.课题开题报告设计

4.课题开题报告

5.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6.课题开题报告书

7.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8.课题开题报告格式及写开题报告的技巧

9.课题的开题报告样本模板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三十九篇

我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课题,是江西省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HD09-042)。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开发新型教学方法,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多年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硬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和新型教学方法的探讨问题。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四十篇

这一学期的时间快过去了,自己的课题研究虽然比较浅显,但经过我自己认真分析调查研究,收集材料,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课题实验方案,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和课题研究的阶段工作。在理论的指导下,扎实地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的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这近一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所做的工作:

1、本学期课题研究的内容为“学会欣赏与宽容,学会总结与评价”,在课题实施之前,我积极主动的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思想,希望通过学习,让理论来指导实践,融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于科学教学实践之中,使得课题研究获得质的飞跃。同时我还在收集有关合作学习中如何让学生学会欣赏与宽容,总结与评价的资料,为在科学课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而铺路。

2、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地实施,首先,我力求做细课堂教学,认认真真地备好每堂课,认认真真地上好每堂课。课前、课中、课后及时做好反思,写好随笔。遇到问题及时与课题组的其他成员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了收获及时与同组成员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课中大胆进行实验,并主动邀请课题组的其他教师深入课堂,进行听课指导。

二、在本学期取得的一点成绩:

1、使学生学会宽容他人、欣赏他人,合理的总结与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类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学会赞美别人也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成功者不要吝惜赞美之词,这样在相互鼓励中可以增强学生信心和力量。

我首先在小组合作汇报时做好示范评价。如“你们组阐述的观点基本正确,举例恰当。”“每个人都有新的想法,回答有创意。”后来请同学模仿着评价小组的发言。但学生们的想法总是有差异,他们急于表达自己组的意见时,就打断他组发言,迫不及待的要说。我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意见,尤其是小组4个人的意见更要尊重,并建议:评价他组发言时,最好先肯定优点再指出不足。这就要求学生要认真倾听他人完整的发言后,再加入自己的想法来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能有如下发言“你们组说的我们组也想到了,只是还有一点补充”,“我们组的意见和你们组不同,……请大家参与意见。”

我认为只有组内的交流还很不够,更重要的是形成组际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在检查别人的发言时,也修正自己的想法。课堂上形成相互研究、探讨,取长补短的合作气氛。由于采取一分为二的评价方式,促进了全体学生积极向上,激励了学生的发明创造。

2、自己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使教学方法得以改善,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得对加强,还原了科学课堂原有的生动、多彩。

三、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1、在课题实验过程中,虽然好的想法很多但是不注意记录。形成的文字材料比较少,很少将自己的观点转写成论文形成理论进行交流,同时子课题实施过程中,自己反思的比较少,以上这些方面要注意该正。

2、虽然本人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有很多工作做得不够。有很多实践性、研究性的工作还不够深入。所取得的成绩也不是很大。在今后的课题工作中,我将加倍努力,开拓创新,促进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地实施、推进,为圆满完成课题研究实验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断地努力、奋斗!

1.建立青年教师协作组,抓好教学基本功

首先,成立各部门参与的青年教师协作组,制定培训方案,使青年教师在最短时间里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第二,组织青年教师全员参与的板书、教学设计、教案书写比赛以及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语言、板书设计“教学五项”竞赛活动,以赛促练,快速提升教师基本功。第三,聘请教学骨干及有经验的教师做“如何备好课”和“如何进行考试质量分析”的专题讲座。同时,学校根据教学工作的每一环节,及时对新教师进行考前复习、考后质量分析、教学经验交流等相应的指导,使青年教师受益匪浅。

2.以学科课题研究活动为基础,提升教师适应能力

学校采取“听、说、读、写”的方式,全方位引导青年教师开展教与学的研究,通过研究课、说课、听课、评课,使新教师尽快驾驭课堂;学校通过各种途径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选择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以师徒结对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通过设定“教学示范岗”“义务辅导岗”等岗位使青年党员教师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3.分层管理,从解决身边具体问题入手

具有研究意识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基础。但是,青年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对他们的培养也需要分层实施。我们打破教龄的界限,将青年教师按能力划分三类,即优秀教师、一般教师和薄弱教师。吸收优秀教师参与教学科研,确定个人的科研专题;一般教师以具体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材使用研究为主,确定自己的课题研究专题;薄弱教师不承担课题,以备课组活动和学校青年教师培训活动为主,促进基础能力提升。

4.以科研课题为导向,引领课题研究活动

以科研为导向,以课题研究为基础,是学校教学研究工作所遵循的原则。注重校本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学研究工作的总体思路。学校倡导青年教师树立“我的问题,我面对,我解决”的理念,注重过程,注重成效,在研究课题中把申请的大课题具体细化为方便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小课题,切实突出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在校本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注意抓好三方面工作。首先,引导教师关注日常教学实践,经常与自我对话,促成自我反思的经常化。第二,引导教师关注案例与课例的研究,在研究分析过程中,读懂别人,弄清自己;在借鉴别人时,生成教育智慧,发展自己。第三,引导教师开展系列化的专题研究,提炼实践研究中的问题,形成有价值的课题,开展系列研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快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学校提升办学水平的核心。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中,学校将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以“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准则,为教师实现自己的专业理想铺路搭桥,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锐意进取的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

智慧作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四十一篇

课题开题报告格式

(一)课题名称

1、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小学语文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研究”,这里研究对象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问题就是指导自主教学法。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例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这就说得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笔者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就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尽量不用,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但要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二)正文

一、课题的提出(陈述目的和意义)

主要阐述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包括课题研究所针对的现状、国内外对该课题研究的状况),选题的意义,研究价值等。具体涵盖以下几方面:⑴课题研究范围的界定,包括一些基本变量的辨析、界定等。⑵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⑶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文献综述。

二、课题的界说

对子课题名称中的.关键词逐一定义并简述,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予以说明,对本课题研究的内涵加以概括。

三、理论依据

阐述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该学科或领域的科学理论中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依据(综述现当代国内外相关的重要理论观点,具体到人及代表著作)以及其他理论依据(其它学科或领域的科学理论,如哲学方法论、心理学理论、系统论理论、教学法理论等)。

四、研究目标

指课题研究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是直接目标。目标要求明确,具有可行性。

五、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的确定就是对教育研究中各种变量进行考察、探讨、调查、实验,以揭示其本质特征,揭示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达到对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在研究内容的设计中,要确定变量的类别和性质,划定变量的范围等。其语言应简明扼要。

六、课题研究方法、实施步骤及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方法

陈述本课题总体的研究方法和具体研究方法(如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并对所采用研究方法的落实措施加以叙述。

2、课题实施的大体步骤

即确定研究实施过程和时间规划,对研究的具体阶段、安排等做出设计。研究的每一步骤,每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等都要有明确的说明。分为申报与立项阶段(从课题申报的时间起,到课题批准时间止)、实施阶段、结题阶段逐一叙述,包括每个阶段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

3、课题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教育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没有完成。在开题报告中设计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以便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同时也有利于课题管理者据此对课题进行检查验收。

七、课题研究组织与管理

(一)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课题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在方案中,要确定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去做。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明确合理,让每个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责任。当然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还要注意课题组成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如果课题组成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难以得到批准立项。

(二)课题研究管理

1、经费管理;

2、科研(教研)管理;

3、课题组自我管理。

八、课题研究的条件保证

综述课题组成员职称状况、学习经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学术地位等;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学校对本课题研究的重视、支持情况,从组织领导、管理、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的保证;课题组自我管理的措施。

九、参考文献

总而言之,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是研究人员科研知识和能力的“缩影”。只有重视并认真、科学地做好研究课题方案的设计,制定好开题报告,才能为获取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打开成功之门。一句话,没有科学周密的开题报告,没有对研究设计的精心准备,就没有科研活动的发生,更不会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突破。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