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素养论文范文精选22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2-10-05 15:09:41309

语文综合素养论文范文 第一篇

摘要:语文活动课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一种课型,对提升和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活动课要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构成要素,立足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的结合,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新认识语文课听、说、读、写、思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拓展知识,习得能力,陶冶情感,塑造人格,培养与发展非智力因素,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活动课的设计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实施要遵循体验性原则,评价要遵循合理性原则,教学过程要遵循序列化原则。

关键词:语文活动课; 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学生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方面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在语言实践活动中习得、构建的,实践性、活动性是其得以养成的前提。语文活动课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一种课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提升和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语文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语文活动课的设计要遵循科学性原则

语文活动课是语文课程体系下的一种课程形态。它立足语文学科,始终以陈述性知识的内化和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为任务指向,并最大限度地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思等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帮助学生获取终身发展所必需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其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语文活动课的整体设计包括课堂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两部分。前者是后者的知识基础,是在为认知能力提供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发展,是从“小语文”走向“大语文”。为此,语文活动课必须突出语文学科的特色,回归语文本真,与生活密切关联,引导学生走出校园,亲近自然与社会,在言语习得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思辨能力、审美鉴赏能力,进而正确剖析文化现象,积极传播先进文化。

二、语文活动课的实施要遵循体验性原则

语文活动课以教师精心创设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为基础,以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积极自主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为核心,以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等方面的语文能力为目的。为此,全体学生必须在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亲自参与学习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知识与能力的生成与内化过程。语文活动课的关键是“活动”,即要让学生充分“活”起来、“动”起来,通过切身体验和感悟获得知识,最终提高认识能力和实践水平。

三、语文活动课的评价要遵循合理性原则

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为此,语文活动课要有适时、适度的评价方案和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即要将语文活动课的评价纳入到学生语文学业水平和教学质量检测的评价体系中,对语文活动课的实施进行及时反馈和调控。具体来说,就是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参与态度、方法运用、合作精神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进行评价,引导其学会学习并自觉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另一方面要在具体的语文学习情境和活动任务中,对学生运用语文学科素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其发展情况等进行评价,全面考查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除此之外,评价的内容与方式还要全面、多元。

四、语文活动课的实施过程要遵循序列化原则

实施语文活动课要有相对稳定且系统的序列化设计,应根据相应学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材的编写体例,遵循语文学科的学习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立足学校课程资源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科学制定教学方案,构建语文活动课序列化课程设计。为此,语文活动课序列化课程设计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状况相适应,要与语文教学规律相一致,体现由浅入深、由单一向组合、由标准规范到个性自由的训练层次,力争内容上前后关联,形式上循序渐进。基于这样的认识,语文活动课可以进行如下设计:第一步:引领。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点拨诱导,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激活学生内在的潜质,引导学生在“活”中“学”——这是活动课的准备阶段。具体地讲,一是教师要立足语文学科特点,立足语文教材文本,以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听、说、读、写、思等方面的能力为任务指向,通过“情境创设”“因势利导”与“精彩演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促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亲身体验,亲自感悟,同时通过“民意测评”“话题探讨”明确学生兴趣之所在,为学生下一步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中做好铺垫;二是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对课内知识的掌握引向更深更广的天地,从课内走向课外,强化对学生的个性培养;三是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写“每日随笔”,演“课本话剧”,编“文学手抄报”,或鼓励学生开展“错别字普查”“读书沙龙”“演讲会”“辩论会”“新闻发布会”等语文实践活动,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学生的种种情感能反复得到体会和验证,而一些消极甚或有害的情感会得到转化或消除;语言之美、文学之美、文化之美、思维之美、人性之美、自然之美也因此得以发现。这样,学生便拥有了积极探究神奇世界的大脑和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实现由“领会学习”向“主动学习”过渡。第二步:放手。就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体验感悟、启迪思维,培养探究意识和习惯,在“动”中求“智”——这是活动课的实施阶段。具体地讲,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性地设计一系列新颖而富有探索价值的专题活动,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总结方法规律,体会获得新知的乐趣。首先,要让每位学生在阅读、写作或参与培养听、说、读、写、思能力的专题活动中,满怀热情地独自实践,自主活动,亲自体验,取得相应的收获。其次,要求学生通过生生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评价,相互完善,并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要进行评价总结,或谈收获,或说建议,以教促学,以评促学。这些不同层次的活动,会促进全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获得独具个性的语文学习方法,逐步做到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深刻、有效地提升思维能力,养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积极传播中外先进文化,进而全面提高语文核心素养。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从“小语文”课堂走进“大语文”殿堂,放手让学生看书、读报、听广播、看电影电视等,并搜集整理民间歌谣、民间故事、对联、谚语等;或让学生体验民风民俗,考察山川地貌,观察鱼虫鸟兽等;或设立各类语文学习共同体,如新闻社、文学社、朗诵社、话剧社、演讲社、辩论社、公益社、读书会等,使学生成为活动课的综合实践者,在实践中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和文化自信心,实现由“主动学习”向“学会学习”过渡。第三步:激励。这一阶段主要通过评价褒奖、激励反馈,诊断、调控和优化教学过程,拓宽学生的成长空间,追求“多”中求“全”——这是活动课的成果展示与评价阶段。成果的展示和评价过程也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应从参与态度、方法运用、合作精神,以及运用语文素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设置评价标准,对活动课进行多元评价,全面考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展示与评价活动,要在小组内、小组间、生生间、师生间互动进行,并要求全体学生全面参与,评出优、良、中、差等不同等次,对表现较好的同学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激励,对表现较差的同学也应发现其闪光的地方,同时适度地进行表扬与鼓励——这样做会激活学生进一步探求知识的需要,并使之在活动中得到强化、维持和巩固。这一阶段的评价活动,可以提升学生欣赏、评价的能力及其品质,强化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在学习活动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并逐步认识到对学习语文来说至关重要的潜能与倾向、理解与批判、联系与构建、迁移与应用,从而肯定自我的价值,实现由“学会学习”向“习惯学习”过渡。

综上所述,语文活动课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构成要素,立足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的结合,可以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新认识语文课听、说、读、写、思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变革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拓展知识,习得能力,陶冶情感,塑造人格,培养与发展非智力因素,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综合素养论文范文 第二篇

【摘要】

社会的进步,使现代人才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表达能力是人表达自身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因此每个人的表达能力直接关系着与人的思想交流的能力。初中是养成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阶段,而初中的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学科。当今社会人才需要运用自身优越的表达能力展示自己,使社会更容易接纳自己。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生;表达能力;教学策略

新时期背景下,语言的表达能力已经成为人才不可缺少的社会技能,实际上表达能力不仅只是说话那么简单,它蕴含着许多表达技巧。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人思想行为的体现,而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然而语文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不够重视对初中生表达能力的训练。由此本文对于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针对于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一)人的外在素质表现为自身的表达能力

人与人之间的主要沟通方式即为语言表达,所有的交流方式均是以表达进行传递的,在现代信息发展的过程中,人才之间的竞争较为激烈,因此表达能力是个人展现自我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社会生活中的必须品。主要是一种在谈话交流过程中传达自身情感,想法,意志的能力、表达能力直接体现个人的外在素质。人后天的表达能力可以依靠语文教学提升,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课程,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表达能力能够体现出人的系统能力

在一定意义上表达能力能够体现出个人的综合系统能力。人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底蕴以及语言轻松的优势,才能够不失自然的表达自身的情感,能够在人际交流中灵活运用自身的语言。由此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需要井井有条的对学生能够进行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科学合理且较强的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之间展开交流,使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友谊。

二、针对于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现状分析

(一)语文教师不够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大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自身的思想观念意识里已经树立了考试成绩即代表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语文教师更注重在语文课堂上对于学生做好基础知识的教学,以保证自己的教学达到高成绩的教学任务,基于此没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面对着较大的升学压力,使学校为学生进行课程安排时没有安排足够的语文教学时间,而且教师没有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训练。尽管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然而却与新课改的教学要求相悖,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使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有掌握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够高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学校需要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初中生对于语言表达能力的认识不够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上对于人才的需要较多,但是高校培养出适合社会企业需要的人才数量较少,这一现象的产生于中国落后的教育体制有关,同时也与学生自身的素质有关。现代社会人才的必备技能是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然而这是中国大部分学生还未意识到的一点,学生不够重视语文表达能力的重要作用,学生的头脑意识中没有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导致其自身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低下,依据语文教师的教学安排进行学习,难以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加之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受到教师与家长的对于分数重视的影响,产生表达能力不重要的想法。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提高策略

(一)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于学生的口语训练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对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工作,可以从语文的口语训练着手。首先,积极利用好口语的基本课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需要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中增设一门口语训练的课程,初中的语文教师应该积极的运用好该课程,做好提前的准备,设计好课程细节,使学生能够利用课堂上的口语训练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其次,增设阅读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做好阅读教学,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自身的语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除此之外,朗读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记忆力,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最佳的朗读方法是定期举办朗读竞赛提高学生自身的表达能力。

(二)积极展开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若想真正提高学生自身的表达能力,不仅需要进行课堂教学,还需需要做好学生的实际训练。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展开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训练,培养学生面对突发情况的随机应变能力以及自身的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力。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较为复杂,由此组织与社会有关的课外活动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表达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需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发言,使学生能够自主的表达自己的心理想法,有助于学生在未来更好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与人际环境。

(三)积极改进语文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于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有较多的要求,语文教师需要根据课堂中学生实际情况与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相结合,更新改善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下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积极的表达自己对于学习的想法与问题,这既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语言表达力的提高。

结束语

表达力不仅是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同时也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部门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要求,并且它能够顺应社会与经济的未来发展。由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把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工作重视起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其能够在立足于未来的工作生活中以及人际关系中。

参考文献:

[1]高虹.谈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J].教育探索,2010(7):63-64.

[2]康晓棠.语文教育: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J].语文建设,2016(12Z):25-26.

[3]王其厅.重视语音修辞教学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J].语文建设,2012(11x):79-80.

语文综合素养论文范文 第三篇

摘要:大学语文是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学科之一。目前真正喜爱这一学科的大学生逐渐减少,整体人文素养水平也不断下滑。因此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是当前社会、各大高等院校的首要工作。文章基于这一内容,首先分析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中存在的问题,随后简述其存在的社会意义,最后明确了大学生培育人文素养的主要方式就是完善大学语文教学。望本次研究能够帮助当前大学生提升人文素养。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素养;培育;教学

大学语文作为当前极为重要的一门学科,目前处于非常尴尬的位置。由于大学语文占据较高的学分,显示其所占据的地位极为重要,导致许多大学生将其看做获取高学分的课程,应对态度以不求甚解、但求过关为主。基于这一想法,大学生在其中学习到的知识极少,对其人文素养的提升微乎其微。

一、大学生人文素养中存在的问题

二、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社会含义

基于专业崇拜及功力注意对大学语文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大学是人文素养培育。近年来,社会上频繁发生大学生违法事件,这些行为无不体现出其人文素养的缺少以及价值观的扭曲。所谓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人文科学层面到达了综合素质的境界,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基于人与自然的关联性,明确以人为本的重要性,体现人显著的主体地位:基于人与自然的关联性,明确互相尊重的重要性,体现人人平等的重要性。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从本质上而言就是基于以人为本、体现个性、发掘潜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基础性目的,激励学生多关注人类存在价值及意义。而大学语文在这过程中能够起到提升基础语文能力、提高学生人文视野、培养人文情怀及素养的作用。正如民族的综合实力由软实力与硬实力两个方面的内容组成,人亦如此;软实力指人文素养,硬实力则指专业知识,两者相辅相成、彼此支持。为了促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上述两种能力,大学本科教育需要实现通才及专才、素质与专业教育的有效结合。当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涵盖以下三个部分: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人文素养,唯有同时培育三个方面才能够产生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在学习过程中会涉及素质教育,同样素质教育中也含有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因此三者的重要性可以划上等号。

三、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方式———大学语文教学

基于前文内容,笔者人文大学语教学应依照常规语文教学规则实施,具体而言就是结合经典文本实施知识讲解、情感启发及思想升华等活动。大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其实就是对学生语文素质进行提升。而其与高中、初中语文教学之间的缺编就在于其需要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确定素质的本质意义,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相关活动之中。在这种高层次的教学方式下对学生人文情怀及素质进行提升。大学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一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与审美为主,实现人文精神的传播。大学语文课程又称高等语文,主要教育受众为大一新生,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育非常重要。不过由于大学生已经经过了十多年的语文学习经历,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与应用具备一定的基础,不需要将之前的学习内容进行重复。基于目前的社会现状及技术理性盛行的时代现状影响,相较母语能力培育而言,人文素养培育更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单对其实施审美培训及文学鉴赏等基础性教育。笔者认为,结合大量具备思想启迪含义及审美情趣的经典文本,在刺激学生人文关怀的同时,还能够大大提升其审美及文学鉴赏能力。因此大学语文教材选择是教学的重要基础。在选择过程中于需要关注具备人文熏陶、审美教育及语言训练等多个方面内容的范本。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不能与传统文化教育对等,所以在教材选择过程中不能仅仅包含经典的文学作品,还应该包含当代或国外的优秀文学作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提升人文素养,从狭义来看与其今后的社会工作及生存相关,从广义来看直接关系中国优秀文化能否得到发展与展现。作为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方式,大学语文教学目前仍然存在众多问题。但随着社会与高校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这一目标距离实现也就仅仅想是时间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大学语文教学相关工作人员付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冯智明,李永贤.大学语文课程中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以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个案[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6,08.

[2]曲贵海,高春燕.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策略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04.

[3]宋群.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何在———兼述当前大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6,13.

语文综合素养论文范文 第四篇

凸显课程标准理念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论文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蓝本。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我们鼓励教师活用教材,但作为教材本身,应体现其内在的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在编排“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时,不仅考虑到了教材结构的布局美,考虑到全套教材的内在体系的逻辑关系,更多的是考虑到方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从教材在编排的布局上来说:安排在第一和第五单元中,体现了与第四册教材的承接与发展。从第一单元就开始安排“综合性学习”,主要是考虑在第四册教材的编排中,已经有意识地多次提示师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初步要求,较多地渗透了“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思想,只是没有明确地在教材中安排具体训练内容。到了本册,有必要在体现这种承接的同时,突出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和教学要求上由低段向中段过渡的发展性。这也完全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在不同年级上的不同要求精神。

从教材所安排的时空来看:以组为整体进行要求与训练,体现了师生在教与学时间安排上的合理与充分。就三年级上册所安排的两次“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而言,是集“听、说、读、写、做”于一体的周期较长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它需要有较长的时间、较大的空间予以保证。从综合性学习要求的布置到综合性学习小结结束,前后跨度一周多的时间。如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安排是从第一篇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之后提出要求的,直到本单元的“展示台”展示学生的学习结果结束,这样的安排,不仅充分地保证了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空间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而且给学生开辟了丰富多彩的施展自己能力、才华的舞台,给学生留有合理支配自己的时间、精力的机会,将有利于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落到实处。

从教材所编排的内容来看: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为“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这本身就是学生经验世界的一种积累活动,也是建立在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上的一种可操作性的学习活动。这样的学习活动,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参与,便于操作,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第五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要求为“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虽然,三年级学生向显稚嫩,但由于现代教育的早期开发,各种媒体的广为传播,获取信息的方式、渠道的大为改变,学生完全有能力、有机会获取有效的信息,完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无论是“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还是“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都离不开学生自己的生活。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时,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要注意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由此“向生活中获取知识,在生活中去运用知识,于生活中去创造知识”,可能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大特点。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施的过程和方法上主要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

1.综合性与整体性的统一。

就三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的两个“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来看,这两个综合性学习不但与阅读训练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该单元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这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的延伸和拓展。同时它又将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有机地集合在一起,为听、说、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应该说这种安排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学习诸要素、诸方面的有机整合,形成了一个有机的训练和提高语文素养的整体,具有极强的综合性。

这种有机整体的安排,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体现在活动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的新课程理念,而且有利于师生的教与学的活动开展。

2.自主性与探究性的统一。

自主性、探究性是“综合性学习”实施的基本特征。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要是采用观察、实验、体验、参观和调查、发表与讨论等问题解决的探究式进行自主性的学习。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课题、自我解决、自我思考、自我判断等问题解决的综合能力。

开展综合性学习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如,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虽然教材中提示了记录的方法,但这种提示是开放的,学生可以选择提示的方法,也可以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录。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一种充分自主的、良好的氛围中进行。即使在后面的口语交际、习作以及读读背背、展示台中,都没有对学生作过多的限制,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完全是学生主体个性化的反映。

教材在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对其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更重要的是体现另一个根本的指导思想: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如第五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一活动如何开展?教材中提出了活动要求、活动内容和开展活动的途径等,然后建议“大家自由组成小组,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然后分头行动,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文化”。在“综合性学习”的安排上,无论从学习实践的内容,还是从学习实践的方式上,都具有探究性的价值需求和必要性。学生小组商量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自主探究的过程。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不确定性,必然地要求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计划和策略,这也是极具价值的探究性活动。可见,“自主性与探究性”的统一,应该成为“综合性学习”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

3.实践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

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课本阅读活动为依托,开展的集“听、说、做、写”等语文能力训练为一体的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通常情况下,是以学生现实生活、精神生活、想象生活为学习内容,以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为主要方式的一种学习活动。如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无论是用文字叙述,还是以填表格、画图画等为记录方法,都必须付诸实践,这样的要求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学生必须通过观察、了解、回忆、整理、交流、写作等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才能达成本次活动的目标。此外,在“展示台”的要求上,也是立足于学生实践操作,如搜集邮票、阅读课外书、小组合作办图片展的方式等来展示课余生活。所以“综合性学习”是实践性与可操作性有机统一的一种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学习活动。

4.开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

首先,其内容的开放性不言而喻;如“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记录什么?我的课余生活如何?本身就是一个不确定的、未知的话题。即使是记录曾经经历过的生活,也需要经过认真地筛选。又如“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了解什么?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传统文化?不进行调查,不进行实地了解是很难知晓的,且这种不确定性、开放性也十分明显。其次,在学习方式上的开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也十分明显。如在记录的方法提示中,例举了“可以用文字叙述,可以填表格,可以画图画……”显然,记录的方法不止这三种,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从教材的安排就考虑到了这种开放性。又如在提出“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要求之后,教材中针对如何开展,虽然提出了活动要求、内容、开展的途径以及活动的建议,但到底了解哪些方面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还都是由学生自己商量确定,可以选择的方法很多,应因人而异。

综上所述: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无论从编排的形式上,还是从编排的内容上,都给人一种崭新的面貌。尤其在“综合性学习”的安排上更是匠心独运,极具特色。不仅很好地凸显了课程标准理念,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而且在教材的编写上开创了一条具有时代性、前瞻性的新路,为教材建设,也为语文教学的改革作出贡献。

语文综合素养论文范文 第五篇

一、初中语文合作学习实际情况

目前,大部分初中语文合作教学依旧采用传统教学评价体系,传统教学评价体系主要针对学生学习成绩高低进行排序,将学生分数作为教学效果评价标准。然而,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是通过利用合作和讨论方法,无法为学生评分,由此可见,传统教学评价体系已经无法适应合作学习模式,构建并完善新教学体系至关重要。

二、完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对策

(一)合理分组,激发学生积极性

由于学生本身存在差异,如果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只有成绩好的学生互相合作,长此以往,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丧失学习信心,势必会影响教学有效性。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合理分组的重要性,将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分组,促使合作学习发挥作用。另外,教师还需要注重组内分工问题,学生理解能力存在偏差,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工,激发学生兴趣,例如: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分配一些相对简单的任务,帮助其巩固基础知识;而学习成绩较好学生要适当增加任务难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之间能够互相配合,相互带动,促使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倾听,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鼓励沟通,营造课堂氛围

(三)适当引导,提高有效性

学生在初中阶段,正处于叛逆期,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精力和时间,合理安排合作学习,避免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浪费时间。首先,合理控制时间,如果合作学习时间过长,学生可能会做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反之,时间过短,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讨论,影响学生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特点与教学内容难易程度,控制时间,促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讨论内容;其次,引导并鼓励学生合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发言,启迪学生思维,也可以向学生提问,营造积极、共同参与教学氛围。

(四)建立并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师反思及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手段,必不可少。合作学习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够单纯用分数来衡量教学效果。因此,应建立并完善新教学评价体系,深入研究合作学习模式的特点,适当增加一些软指标,例如:平时表现等,有的学生原本不爱回答问题,参与教学,现在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应当给予适当的表扬和肯定。教师要明确认识到分数并不能够代表一切,应关注平时学生的表现。

三、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明确认识到合作学习的本质与内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分组、分工,把握合作讨论时间,并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推动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发展更上一层楼。

语文综合素养论文范文 第六篇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在正确认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要围绕一个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主抓两种能力:自主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落实三项技能:识字写字、阅读、写作。

目前各国都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如法国的“共同文化”、德国的“关键能力”、美国的“核心知识”、日本的“基础学力”等。而我国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20xx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新课程改革以来,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做事。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就是尽可能多地引导与培育学生生命成长与发展的核心素养,引导陪伴学生最好地成长与发展。这样,我们才能利用学科教学活动载体,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有温情地创新地促进学生健康优秀的发展。个人认为,初中语文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围绕一个主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

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以主题分单元,人文类篇目大都涉及责任、爱国、奉献、善良等重要精神、道德修养。如果仅以教师的讲解与分析让学生被动接受文本中心,学生未对文本作真正的探究理解,那么这些文本的精神主旨就很难深入学生心底,更别说形成深刻感悟而指导学生思想与行动实践。所以,对此类文本的处理应以学生精读细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以讨论研究为学习方式,用写作感悟来巩固学习成果,从而对学生实施文本的阅读习惯、语言品析和主旨探究能力训练。可将语文教学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节日节气时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及传承发扬。可将以下节日(节气)——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惊蛰、春分与春联、琴棋书画、笔墨纸砚、字谜、歇后语、中医、剪纸、风筝、京剧、围棋等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开创多元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素养。

二、主抓两种能力: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学生是社会的人,语文关键能力就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可整合到语言能力中,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载体,它们俩水乳交融、密不可分。而语言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发问、会发问,并与老师互动起来。我的每一堂语文课都是提问领先:学生在预习时必须提出两个以上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人人有机会发言,就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发言。发言要求声音洪亮、语句流畅、条理清晰。有时为了激发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也让学生辩论一番。

当然也有“敏于行讷于言”的学生,怎么办?每天课前《三分钟新闻播报》,摘抄并大声朗读新闻,先消除羞怯心理,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一学期后基本上能大声地阐释问题了。

三、落实三项技能:识字写字、阅读、写作

识字写字是最基本的技能,小学就在培养,为何到初中依然写错字?可采用探究词源法。学生将“萧萧班马鸣”的“班”错写为“斑”,《说文解字》中讲到“班,会意,从珏从刀,中间刀左右玉,像用刀割玉。本义:分割玉”,而这恰是一首分别诗——《送友人》。《课程标准》要求初中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如何做到的呢?

1、每学期教学中,开展“日读一万字”的活动:学生准备B5大小的名著阅读笔记本,每天读名著30分钟,记录日期、页码、字数、内容梗概(90——100字),家长签字。一周一检查,定期进行小测试。

2、寒暑假,布置学生就一部作品制作书签、腰封、手抄报、思维导图等,进行创造性阅读。

3、每两周开展一次读书心得分享会。

写作是综合能力的展现,最能体现学生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技能。在教学中常进行情景作文训练:与教材内容结合仿写,如朱自清的《背影》仿一篇《父亲的手》;与名著阅读结合写人物小传,如《林冲小传》、《虎妞小传》等;与背诵篇目结合写回信,如《公输班不义》、《写给欧阳修的信》。指导学生写作形式,如人物小传分三层写,要层层清:第一层姓名、身份、性格简介;第二层主要情节加评价;第三层全面评价。初中三年基础知识要扎实,阅读要宽厚,写作要源于家庭、社会,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感觉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是能够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能解释生活现象的。

以上是我个人一点浅薄的经验,今后我会继续“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语文学科教学中”,抓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策略与途径,做好学生成长的引领者。

语文综合素养论文范文 第七篇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我们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仍是我们当前经常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我认为这其中最值得和必须强调是阅读,阅读教学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善于读书,通过读书必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所提高,且将终身受益。

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广度和深度,直接影响阅读动机的稳定性与深刻性。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正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从我们现用的阅读课程来看,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旨在为了愉悦、为了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阅读机会。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设定的目标充分顾及了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阅读课程,按照设定的目标,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身心愉悦,让他们自我发现、自我充实。

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里“语文能力”即“语文素养”中所说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阅读教学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可让学生感悟并学会运用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顺序,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等。让学生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使学生的阅读行为充满自主性,并在强化个性体验和感受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简言之,就是引领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最终的目的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学生能“自由读书、有目的地读书”;其次,阅读教学中也渗透了对其他语文能力的培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地表达了阅读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的知识,得到的体验感受,产生的看法、联想,作出的评价等均可直接作用于写作,阅读美文中生动精练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曲折的情节,鲜活的人物,高尚的情操等等的熏陶感染无疑也会对写作产生重要的影响,无疑可以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何况,现在的阅读教学普遍都重视“读”与“练”结合,因此,写作能力的提高与阅读是密切相关的。

另外,阅读教学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同样起重要作用。一方面,阅读中获取的知识、信息可以丰富说话的内容,增大说话的厚度;另一方面,所阅读的人物说话技巧、语言逻辑,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与人交谈,有条有理,大方得体;而阅读在朗读本身就是一种口语能力的训练。还有,阅读教学也包含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的训练。如在阅读中对生字的识记,形似字的辨别,字的笔顺笔画的掌握等,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和提高识字和写字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阅读教学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

阅读教学是一种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活动过程。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学生从阅读课程中积累字词句篇,获得一定的语感,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得到一定的培养和提高,但更多的愉悦、自我发现、自我充实在课外等待着他们,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文笔精华,犹如浩瀚的海洋无边无际,让他们尽情地去遨游吧!那是一座无比巨大的宝藏,如果说阅读课程已经引领学生来到了宝藏的大门前,阅读教学又交给了他们一把开启这大门的钥匙,那就让他们立即扑进去,尽情地获取吧!多读书,读好书,开卷有益,这无疑会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宽阔,也会让学生觉得自己的营养还不足,亟需不断地通过阅读吸取营养来补充自己,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阅读。而大量的、经常性的课外阅读,又对课程的阅读予以补充,形成帮助,促进对课程的阅读。

这样的互相渗透,互相作用,循环往复的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积累起深厚的文化底蕴,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而且还能使学生培养并建立起稳固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阅读等语文能力,并可以使学生的审美情趣不断得到培养和提高,熏陶出高尚的情操,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显然,这种阅读必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叶圣陶先生说过:“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先生一语中的,为我们今天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点明了突破重点的方向。让我们去努力实践吧!

参考资料

1、叶圣陶教育论文集

2、巢宗祺等主编.语文课程标准解

语文综合素养论文范文 第八篇

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重要性质之一,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它能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课程的性质和语文教育的特点说明了语文教学在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方面的优越性。但是根据目前大学生的情况来看,很少有学生会通过语文来丰富人文素养,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很多的大学生人文饲养普遍较低。要想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学语文需要肩负起这一重任。语文教育改革深化的成果,使得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该教育范畴内得以广泛渗透,语文教学既要担负起作为交际工具的重担,即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其听说读写的水平,也起到陶冶情操、塑造人格、传递文化、唤醒灵魂,不断促使学生个体成长和心灵成熟的作用。语文教学在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美好的向往、对人生憧憬和规划、对生活和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以及成就良好的习惯和品性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何时能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

(一)人文常识的缺乏

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自然也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但长期以来,我们都按照传统的模式和评价标准,进行着实际以智力为主导的教育,成绩的好坏,名次的前后,也似乎成了今天评价学生的定性准则。因此,在这样的教育和成长环境中,让学生们自觉去接受文化的洗礼和文学的熏陶的可能性,实在是微乎其微。在进入大学之后,由于受到所学专业的限制,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之间存在着矛盾,大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对于一些纯理科性质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接触到文学类的学科知识的机会就减少了,再加上很多学生由于缺乏积累人文常识的意识,最终导致了绝大部分学生在人文领域方面知识的缺失,甚至是丧失了基木的文学写作能力,进而造成了人文素养的弱化现象。

(二)人文精神的流失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文化精神的缺失己经成为了一大主流现象,很少有学生能够对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了解地很详细,更严重的是在很多大学生中间缺乏最基木的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具体表现在对中华民族一直流传下来的传统、以及优秀的民族文化的了解都只是停留在表面,也缺乏对中华文化该有的兴趣,逐渐导致民族精神的流失。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理解“人”的价值、使命与归宿,出现价值观念金钱化和个人化现象,“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有一定的市场。大学生的价值观情况可以反映其人文素质的基本水平。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就行了,文化课差无关紧要,于是就出现了专业课认真学习,文化课自由散漫,随便听听的现象。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没有树立正确的目标,从而忽视了人文学科的学习和本身人文素养的提高,这也导致学生缺少理想信念,缺乏进取之心和成才之志,社会责任感不强。

二、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人文因素

语文教材在人文教育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把握并利用其优势,发掘作品中具有人文教育素材,充分调动一切资源和能力,结合相关专业知识,在文章的选择上做到有针对、有辨别。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渗透,使他们在体悟作品内涵的同时,对其灵魂也是一种净化和洗涤。语文教材中所选录的文学作品,除文字优美外,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文学作品中的精神内涵和人文魅力光芒四射,它像一座灯塔,对学生在生活道路上前进和成长起导向作用。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和欣赏作品的同时,受到一种精神上的熏陶和感染,一种灵魂的洗礼和升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于教材的充分合理运用和解读,挖掘教材中语言文字的魅力和威力,如何在作品的阅读欣赏中陶冶学生性情,养成学生品质,是大学语文课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语文课本中挖掘人文因素,是大学语文教学人文渗透的一个必要而直接的手段。

(二)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时代的教学观倡导应该回归人的教育,即以人为本。因此,和谐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对于人文教育的效果有着非同寻常的内化意义。教师与学生之间处于平等、和谐的氛围。学生的人格在这样的关系中得到了尊重,这更能优化良好的教学质量和课堂效果,学生的内在品质和外在素养更能得到快速的提升。这样的课堂教学,教师不再是控制者和权威,而是同学生同样;立于平等地位,教师要聆听学生的心声,帮助学生走出迷惑,指导他们拨开黑暗。新时代的师生关系更像是朋友,它要求我们要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真诚相待,热情关怀,和谐相处。这样的课堂,这样的老师,自然会使学生一步步走向从容、走向自信和大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表达发自内心的见解,懂得与他人和谐相处之道,新的教学理念摆脱了传统教育思想的禁锢,教师不再是拿着指挥棒的领导者,学生更非是指挥棒下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奴隶。

(三)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古语有言“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感知祖国语言文化和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加词汇量,增强语感、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诵读之中,优美的文章会让读者有春风沐雨之感,在眼、耳、嘴、心、脑的协同合作下,多种感官都会调动起来,这样对于唤醒人内心深处的人文精神的再创造。通过对文本的反复阅读,学生自然而然地能够达到描摹其景,揣测其意,诉说其情的效果,从而使学生进入文本世界,把握文本的深层意义。于是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以提高和涵养。阅读可以激发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正如谢冕所说:阅读过程也是艺术再创造的过程。阅读励志的传记文学,可以使学生深受感染和鼓舞,主人翁在艰苦辛酸的境遇中始终坚持理想,积极进取,这对年轻的读者更是一种灵魂的冲击与洗涤,反身自己,会对眼下的幸福生活更为珍惜,对自己好逸恶劳的状态由衷反省。优秀的文学作品,是集语言美、人情美、人性美于一体,是人类文化和文明的传承典范,是世界人民的精神瑰宝,因此,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让我们在作家的引领下,更早更多地了解世界文化和风俗,感受世界悠久而博大的历史文化,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这对深化学生人文素质、弘扬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语:

语文教育,是使学生增长文化知识、提高内在涵养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人文素养是人类文明的浩瀚长河中最璀璨的一颗珍珠,也是人类珍贵的遗产。而大学语文作为人文素养表现的一部分,它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使人类的文明发扬光大,使后世继续继承,使未来人才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这就是语文教学应该承担的责任。这项工程浩大而长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务,但也足显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都是大学语文教学中永远继续的课题。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渗透,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语文综合素养论文范文 第九篇

[摘要]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读文章语感较差,口语表达词不达意,写作文是错字连篇,词汇贫乏想象力不丰富,就连那些思路清晰,智商较高的学生也存在视野狭窄,文章空洞,内容欠缺的问题。这一切无不反映出学生语文素养低。由此观之,语文素养之于语文和学生的发展就显得尤其重要,下面我们简单谈一下怎样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培养;语文素养;范本;学生

台湾作家张晓风曾在文章《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中深情的写道:“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呢?”看了这篇文章后,我不禁思索:作为农村初中语文老师,家长交给我一个天真原生态的孩子,三年后,我将还社会一个怎样的青年呢?面对初一孩子,首先想到的是语文素养的培养,对农村孩子,我先定位在对孩子品德修养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上。首先是对孩子进行品德修养培养。其次,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和听说能力

莎士比亚说:“生活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增长知识,提高修养;明辨是非,去除浮躁;使人宁静致远,淡泊名利。我校70%学生来自偏远的村小,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就所教两班106个学生小学阶段课外读书情况做了个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小学阶段读5本课外书以上的32人,读10本以上的14人,一本也未读的16人,他们几乎没有读课外书籍,谈不上有读书的兴趣,更说不上养成读书的习惯。看到这个结果,作为语文老师,心里不免学生发展指导Xueshengfazhanzhidao产生一丝凉意和担忧!最基本的语文能力也就是读写听说的能力。如何培养他们的这些兴趣和能力,成了必修课。虽然修行靠个人,但师傅必须引进门啊!整个过程,教师必须一步一步深入地引导学生读书,从简单喜感的笑话、小小说到文学性强一点的美文,最后努力培养学生选读名著的习惯。总之,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更让学生明白读书“宁缺毋滥”,要读好书,特别要读经典。因为经典作品是历经时间洗涤,从千千万万人口中传承下来的;经典作品不管是素材内容,还是主题思想;不管是结构形式,还是语言手法,都是值得品味的。

二、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半边天,不仅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且要让学生有话会说是语文老师的职责。对于偏远农村初一学生来说,语文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会用词语;教会学生会写精彩片段;教会学生会用一些常见的手法等。教会学生用文中的词语:每一篇课文的词语,让学生首先能正确书写,然后要求学生将所学的词语尽可能串写成一段话,这样真正能检测到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并能运用,促使学生语言表达的简洁化、书面化,逐步使其表达文学色彩化。教会学生写片段:教材里的精彩片段随处可见,教师充分用好教材,很多课文从情景到主题,从手法到谋篇都有很多可取之处,是师生教学的范文。《植树的牧羊人》中牧羊人选种和播种的情景,一连串的动词,栩栩如生地再现了牧羊人的选种和播种的用心过程。又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捕鸟的'情景,也是一系列动词来再现其生动形象的。以此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植树的牧羊人”让自己感动的情景,并用上恰当的动词描绘出来,同时引导学生把情景中人物的神态、语言都再现出来,让你刻画的人物跃然纸上。每篇文章都有作文辅导的切入口,只要老师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引导并适时练习,学生的写作会一步步好起来的。教会学生会用一些常见的手法。从课文出发,《春》中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再让学生将其中的修辞删去,对比领悟其手法的作用。再引导学生分析写景,看到了什么:不但要写清楚对象是什么,而且还要详细地描绘其特点;听到了什么:声音特点;嗅到了什么;触摸到什么等,所有这些各自让你联想到什么,这些都可以通过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其对象特点更突出、更形象。同样《纪念白求恩》中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夹叙夹议,让学生感悟写事不能事完情终,应该对事进行恰当的评价。当堂写写清洁工的事迹,并对此发表看法,这样就教会学生一事一议,叙议结合了。其实课本就是很好的范本,不要舍本求末去追求所谓的“作文”书。总之,语文素养的培养是多方面的,但对于农村初一学生来说,我们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不去追求所谓高大上的语文,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落实一些基础的、细小的、可操作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获得语文的灵感,教师引导学生从点滴中累积,我坚信师生通过初中三年持之以恒的努力,师生的语文素养都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福元.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03).

[2]娜仁其木格.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J].今日科苑,(02).

[3]王荣德.教师人格修养的境界[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1).

语文综合素养论文范文 第十篇

摘要:人文精神的缺失是当前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出发,结合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教学三个方面探讨了开发语文教学人文功能,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功能;人文素养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仍然沿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偏重于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忽略了教育的人文功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语文教学要大力开发人文功能,注重人性和人文的充分发展。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情怀,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在写作教学中发扬人文精神,充分表现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但长期以来,语文写作课堂却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思想,将学生的思维束缚在固定的模式中,导致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毫无生气。例如,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在写作中只有一个调子,全是正面和积极的语言才是健康的内容,对于学生在文章抒发一些自己的情感便认为是内容消极、不健康,这种思想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毫无新意,个性化和创造性被束缚。写作是学生表达思想、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写作教学中充分发扬人文精神,注重保护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和创新想法,才能打破思想束缚,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充分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使写作富有生气和真实的内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发扬以人为本的精神,引导学生敢于说真话,敢于表达真情实感。其次,教师还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同一件事情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写秋天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落叶的无奈,也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秋日果实成熟的喜悦;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万物复苏,也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春日播种的繁忙景象。总之,写作课堂应该成为学生表现自我、抒发情感的重要渠道,而不是统一调子、千篇一律的写作模式。

三、在口语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而语言学习自然是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口语教学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即“说”的重要渠道。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口语教学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够在丰富的语言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口语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中,而是应该融入各种校内外实践活动中,通过举办演讲竞赛、辩论赛、朗诵比赛等各种文娱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融入语言活动中,在实践锻炼中学习语文知识,树立人文精神,不断提高人文素养。教师一方面要充分整合课堂内外的语言学习素材,为学生参加语言实践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和机会,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语言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点燃学生思维的活力,让他们感受语言文化的魅力,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例如,在学习《雷雨》一文时,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用表演的形式来学习课文,让学生在对话中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样既能够在无形中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拉近,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文章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人文功能,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通过培养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创造,让语文教学在发展与完善学生人性的人文教育中发挥出“极致”。

参考文献:

[1]温云兰.试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功能[J].语文建设,2013(15):9-10.

[2]迟艳杰.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以《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2(7):66-68.

[3]李学.也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及其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2012(12):60-63.

[4]周彩群.中学语文课程人文知识内容及其教学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

语文综合素养论文范文 第十一篇

[摘要]

在当今信息科技时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都得到了日益广泛、深入地应用。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下,教学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手段变得更加丰富多元、智能先进,使教学效果与质量都得了显著提升。在分析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实践策略,以期为进一步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支持。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语文教学;信息技术;融合策略

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中强调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同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改变教学理念,以生为本,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起来,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轻负担,高质量”地提升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

一、教育信息技术概念及优势分析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实践策略

(二)应用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将能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获得感同身受的人文与审美教育体验。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初中生的兴趣特点,利用图像、音频、动画等,来为学生创设教学内容相关的生动灵活的情境,从而增强学生的参与主动性,达到以趣激学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变色龙》一课时,若只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将很难对变色龙形成清楚、明确的印象,而若是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播放变色龙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变色龙的色彩变化,再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与变色龙的善变进行类比,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篇讽刺小说的主旨。

(三)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优化教学方式,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进师生的互动交流。初中学生年龄小,大多数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还不够强,部分学生对于语文课程兴趣也不足。初中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在讲解重难点的时候,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使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或文本等,形成“教、学、做”一体的良好教学氛围,学生学习自然也就会高效、高质。例如,学习《智取生辰纲》时,由于该文是选文,又是历史事件,学生对本节课内容与知识理解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就可应用信息技术播放《水浒传》中与《智取生辰纲》联系紧密的内容,并配以适当的讲解,这样学生就能较好地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而实现教学重难点突破。此外,教师也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搭建现代化的沟通交流平台,如微信群、QQ群、电子邮件等,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进而促进学生顺利内化教学内容。

语文综合素养论文范文 第十二篇

摘 要: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语文学习的再生力,我们要创设情境,改进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使学生以良好的认知情绪和乐学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真正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情绪识字 说话训练 思想教育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既有工具性,亦有教育性和发展性,它负有传授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重任,还要发挥思想道德教育、审美教育、陶冶情操的功能。如何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语文学习的再生力?我在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激发兴趣,紧扣心理

爱因斯坦把教育的动力概括为“兴趣、品德”。他说:“教育应当使得所提出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可见,激发兴趣,让其愉快地接受这知识礼物,何其必要。

兴趣、动力、劳动、成功、兴趣……这种良性循环能促进学生激流勇进,无疑会让我们的教学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1.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兴趣。

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导语,能迅速把学生分散的思想集中到课堂上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如讲《学棋》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小朋友们,你们会下棋吗?会下什么棋?《学棋》一课就讲了两个学生学棋的故事,他们学得怎样?请小朋友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两位谁学得好。导语虽然简短,却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设计灵活多样的讲课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围绕教材,以灵活多样的讲课形式在课堂上动用愉快教学,不是无心插柳,而是有意栽花。要在透彻钻研教材的前提下,设计好灵活多样的讲课形式,使学生的思维沿着教师的思路前进,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教学内容中去,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理解教学内容、掌握所学知识。例如:我在讲《狼和小羊》这篇课文时,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读课文、讲故事、戴头饰表演故事、续写故事”,让小朋友在这样的气氛中理解课文、朗读课文。整个课堂从开始到结束,气氛活跃,笑声不断,讲完课提问题,学生个个对答如流。

二、开展情趣教育,提高识字效果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指导学生识字首先要坚决破除以死记硬背、多抄多写为主要识字方法的不良识字习惯;其次要重视教会学生“活”的识字方法,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技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为今后的自学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教学“青”的时候,我就编了一首儿歌:青草青,清水清,太阳出来天气晴。有心就是“情”,有米精神好。看东西用眼睛,说话常用“请”。这样,把“青、清、晴、情、睛、精、请”都编了进去,学生不仅记住了一组形声字,能根据部首辨析字义,还渗透了礼貌教育,妙趣横生。

三、重视说话训练,培养基本能力

写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低年级写话则是从说话开始的。

低年级小朋友在口语交际中已掌握了不少词,这个时期是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我们应很好地把握,从低年级的基础出发,采用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进行说话训练。

1.以生活为源泉,以观察为起点,引导学生口语表达。

观察事物,能增强感性认识,由具体实在的事物向抽象的思维过渡,使学生有理可讲、有话可说。如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察和欣赏山、水、林、田、路,观察风霜雨雪的自然景物,使学生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关的景物用语言表达出来。

2.以课文为范文,以故事为原型,引导学生口语表达。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由于直观的刺激作用,能使学生提高对所学问题的兴趣,激发起能够战胜疲劳的新力量。”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训练也是这样,他们好奇心盛,模仿力强,善于形象思维,教师可以在课前做一些必要的准备。例如:选取趣味性较强的课文,准备一些形象的头饰,在语文课上让学生戴在头上,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像可爱的小动物呀,或者老爷爷、老奶奶、小淘气等等,撩拨学生心弦,使他们在感官上得到很大的触动,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时教师还可以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大胆想象、畅所欲言,续编这些课文,把自己想象的内容说出来。

3.消除学生“不敢说”的心理障碍,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指导学生说话时,要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思想。学生消除了紧张害怕的心理,就敢说敢写了,逐步达到会说会写。

四、“文道统一”,渗透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中

语文综合素养论文范文 第十三篇

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质量。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换言之,可以引申为“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学科教学观念和教育思想,才能真正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正确地树立语文教学理念,认真学习语文教育史,分析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和任务,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总结语文教学改革中鲜活的新经验,掌握语文教育教学的规律,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

我的教学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它主要由五个支点组成,即构建语文知识、培养语文习惯、指导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渗透思想教育。

一、构建语文知识

一门学科的知识状况制约着这门课程的教学。倪文锦主编的《语文教育展望》上说:“知识是课程最直接的一级制约因素……抛脱了知识,课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文知识对语文课程的建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语文课程的知识状况制约着语文教育教学活动。《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知识教学有明确要求。语文课程的知识内容,主要包括社会语言、言语规律,他人的言语经验和个体的言语规则。语文知识教学首先要构建一体化的知识体系达到知识的整合,其次要明确每个阶段的层次目标,第三要有机地结合范文适时讲授。

二、培养语文习惯

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简单说,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心理学指出,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的心理和行为方式,是由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相结合而产生的个性特征。语文教学应注重语文习惯的培养,大纲也已明确指出。其中包括良好的写字习惯,即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说普通话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默读习惯,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查工具书的习惯。语文习惯的培养主要通过激发兴趣、方法指导、强化训练来完成。

三、指导学习方法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尤为重要。学习方法的指导应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我们把语文学习的常规过程规定为:“引导――探究――运用”三个阶段,各个阶段语文学习方法指导要有不同的内容。语文教师可通过自己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借鉴名人的学习方法等途径,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在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提高语文能力

《课程标准》对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发展语文能力包括发展语文的一般能力、应用能力、审美和研究能力。语文一般能力主要有运用检索工具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语文应用能力主要有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审美能力和研究能力主要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社会的要求。语文能力要在识字写字、汉语拼音、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语文的反复实际活动中形成。

五、渗透思想教育

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从全面提高学生言语素养的理念出发,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这既是语文教学自身固有的因素,也是新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强烈呼唤。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文情感;对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的认识;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培养科学态度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应结合课程的具体内容,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思想教育渗透教学过程中。

[浅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人教新课标综和专题上册)]

语文综合素养论文范文 第十四篇

学生语文的素养培养论文

一、利用信息技术的广阔性,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二、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实现学生的感悟体验。

计算机的交互性,指的是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完整呈现学习内容与过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随时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互。学生在学习时可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学生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独立的主动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包含更多的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促进发展的成分。感悟体验是学生自主参与阅读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学习形式,是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自主参与的一种阅读实践活动,它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用眼、耳、鼻、手、脑等感官去体验,从中获得种种发现,继而进行各种思维活动,最后用语言表达出来。信息技术的交互性为学生的感悟体验提供了可能和空间。在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是融语文知识传承、语言文字训练和语文教学管理于一体的,它的有效运行不仅表现为教师的善于施教、精于指导和适当的监控,同时也表现为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创新和勇于自律。

三、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四、利用信息技术的新颖性,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利用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知识信心。

六、利用信息技术的开放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综合素养论文范文 第十五篇

【摘要】

国内外教学环境差别很大,国内外对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整合研究情况是理论充足,实践欠缺,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少之又少。我们认为多媒体技术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深度结合的研究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理念的认识,更在于行动实践。我们不能生搬硬套,既要在大班额课堂上采用信息化技术与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还需要按质量按计划完成相关的教学进度。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初中;语文课堂

引言:

国内外对多媒体技术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深度结合的研究已经开始。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必须有其理论基础。它的理论基础是根据教师的能力和教育心理学理论的结合来进行教学的思想。本研究探讨了多媒体技术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深度结合研究的教学原则与实施方法,并根据教师的能力或教学风格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教学规划,为教育理论知识提供了实践依据,进一步充实校本教材。

一、多媒体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深度整合之意义

多媒体技术对教育有着革命性的意义,特别是对课堂的教学内容展开提出了新的发展和举措,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推进,语文课堂的教学发展被提议因富有多媒体技术的特色,也让许多教师感到有些不知所措,如何把多媒体技术与教学方式合理的结合起来,成了目前教育界当务之急需要研究的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实现教师对于教学的一些方式方法和手段进行彻底性的改革,也为教师的教育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道路。多媒体技术对教育有着革命性的意义,特别是对课堂的教学内容展开提出了新的发展和举措,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推进,课堂的教学发展被提议因富有多媒体技术的特色,也让许多教师感到有些不知所措,如何把多媒体技术与教学方式合理的结合起来,成了目前教育界当务之急需要研究的的内容,然而在整体的应用当中,却存在着一些“偏失“的现象发生,如何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实现教师对于教学的一些方式方法和手段进行彻底性的改革,这需要改变这一现象的发生,才能为教师的教育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道路。

有利于老师调整教学思路,增强教学效率

如何才能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方式去学生通过老师提供的多媒体教学内容,进行自身的学习复盘和整合信息,从而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点,只有如此循序渐进,才能保障学生的学习是处于一个稳步提升的状态。有效的学习方法要和有效的多媒体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当学生能够更快的掌握了学习的知识点,并且能够促进自身的自主学习之后,那么多媒体的运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算是成功的,所以对于学生上台讲课可以从他们感兴趣的知识点入手。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都是语文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这就需要老师自觉的对于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严明于己,保持自身的精准教学用语;并且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情况,加上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简单性和目的性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严谨教学、精准用语。保证教学质量的教学水准是老师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利用最简单的多媒体达到最高效的教学效果,比如计算方面,能运用简单的计算器解决则大可不必使用计算机去解决问题就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简单性的选择本身就是让教学内容与最简单的多媒体向结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体现教师之教学风格,活跃课堂气氛

多媒体的运用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教学资源,首先是老师需要充分的去研究和了解多媒体的使用方法其次结合自身的课堂特色和需求,利用多媒体去制作一些相应的课件和辅助教学的文件,这样才能使整个课堂内容变得充实有趣、内容讲解更加的丰富生动以及饱满,也就是说老师应当主动去求学而不是等着被提供知识。多发现学生的优点,把课堂氛围弄的轻松幽默,学生才会认真的投入进学习的课堂里,感受学习的氛围,而不是被动的学习。例如:思维导图是个可以被很好利用图形工具,它能有效的建立语文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因此可以让学生在讲课时运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去表达语文的知识点。贯彻和深入多媒体的技术应用能够帮助老师更快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学生也能更好的掌握课堂的知识点和运用。

二、怎样实现多媒体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整合

对于学科教师如何合理有效的把多媒体技术融入于,日常的教学生活中,这已经不单单只是对于教师教育水平素养和一些教学信息素养的整合,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学生们的学习成长。正是因为这样的目的,比如:我们可以定期举办关于多媒体技术和课程内容整改的相关的比拼大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老师能够自愿参加和报名,通过评比的方式选出最为合适合理的多媒体技术,促进教师成长的策略研究方法,真正的推动多媒体技术在教室的课堂上进行大融合和科学的推进。

语文综合素养论文范文 第十六篇

浅谈语文素养论文

浅谈语文素养论文【1】

基础教育为什么要设置语文课程?我们一直认同并赞赏历次课标(教学大纲)的这一表述: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即母语的读写听说能力。

这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宗旨所在,其实,它也是语文素养最为简洁明了的概括。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也自然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这一宗旨是不会变也是不能变、不应变的。

但现在我们发现,它并不是我们对语文教学宗旨一一语文素养的终极认识,古人常说天不变,道亦尝不变,其实天在变,道也在变。

语文教学之道当然也不例外。

不过,这变并不是简单的否定、粗暴的排斥,而是合理的扬弃、必然的超越。

一、 语文素养必须适应社会生活交往、对话的需要。

学是为了用,不能为知识而知识,为能力而能力。

培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为了适应现实生活交往、对话的需要。

以现实生活的需要来衡量,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就无抽象、凌空之嫌。

从这个意义上讲,听说读写中的读,就不仅仅是正确理解文本的语言文字的问题,更是正确理解文本为何如此而非如彼运用语言文字的问题;也就是说,不仅仅是意思的问题,更是意图的问题。

而且只有解决了后一问题,前面所说的正确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语文综合素养论文范文 第十七篇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缺乏获得新知识的能力,缺乏发展潜力的学生。”可见阅读对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多么重要。

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又说:“语文教学之一目的为使学生练成读书之本领。”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是阅读的两翼,共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见语文老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中的角色何等重要。

语文老师要做好打开学生阅读视野大门的钥匙,就要求我们不能整天围着课文转。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开展与阅读有关的活动,在丰富多彩而又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学生很容易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例如:课前五分钟你讲、我也说读书活动,让学生说自己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收获?最精彩的是什么?等等。初中学生的年齡特点善于表现,所以很积极。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拓宽了阅读的视野,而且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真正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从而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做好学生的阅读指导

学生有了自由阅读的空间后,他们会如饥似渴地阅读,此时老师要做好学生的阅读指导。指导他们如何去选书,如何去阅读?选书应该选好书、选一些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能给人启迪和教育的。如名著。并指导学生在阅读时,不可能将书中所有的话都记住,所有的精华都吸。阅读要像吃甘蔗一样,要咀嚼,要吮吸,还要吐出渣子。这就是一个“筛选与吸收”的过程,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告诉学生阅读在形式上还可分为粗略阅读,精细阅读,跳跃式阅读。根据不同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无论哪种阅读目的是尽快地吸取知识、充实知识积累提高阅读能力。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每天定时阅读,做好阅读笔记,在阅读过程中学会运用圈点批注,并善于质疑,以提高阅读能力。

四、把阅读引入语文课堂教学

一旦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师就可以把阅读引领到课堂上进行语文教学。

课堂阅读有别于课外阅读。课堂阅读是一种范文阅读,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它有着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要求。它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吸收语言、培养语感;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让学生从文本中接受思想、情感、知识、文化;培养健全的人格。

也就是说课堂阅读属于学习性阅读。阅读教学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这就要求阅读教学一定以读为主,而且以学生读为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说明反复阅读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有多重要。

每学一篇课文,我都注重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我主张让学生独立思考读出个性,成为真正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1.初次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2.再次阅读课文、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内容。

3.边阅读边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4.提出质疑、再次阅读课文,找出解决的途径。

这样的阅读教学既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不过是一片会思考的苇叶。”要使每个学生做一片会思考的苇叶,老师就要教会他们学会阅读。

语文综合素养论文范文 第十八篇

摘要:语文是一门语言性质的学科,其本意是对本国语言的一种教育,因而语文不仅仅存在于我国,还包括其他国家,像美国的语文,教授的主要是英语。教材选文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育十分重要的内容,它能够给予学生最为直接的思想教育和引导,也可以切实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对中外小学教育语文教材选文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提出了部分见解。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材;中外

引言

小学语文是我国教育的主要基础科目之一,其发挥的作用十分明显,不仅仅教会了学生基础的识字读文,还使学生幼小无知的心灵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并且给予了学生成长的希望,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对学生的行为形成规范和约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小学语文还是教会学生基础技能的主导者,通过小学语文的学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懂得怎样与人交流,交流的时候应当使用哪些礼貌用语,并且可以规范自身的各种行为,对不同的社会行为产生相应的认知判断。而这些内容的实现,无一例外地需要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课文,因而在进行中外小学教育语文教材的选文过程中,需要尽可能选择一些优秀的文章。本文主要综合了一些中外语文教材选文的不同状况,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以提供相应的选文借鉴,使我国小学语文选材更加科学合理。

1中外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差异的主要表现

中外在小学语文教材选文上,有着很明显的差异。首先,中外所选择的小学教材,在编写方向上有着很大的区别。以美国的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其并不像国内的小学语文教学那样,对课程有着深层次的重视,而是十分注重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其语文教材选材上,所选择的课文内容往往是一些最新的学术文章段落,而且还在文章的后面配置了相应的教学思路。可以看出,美国的选文第一原则便是创新,鼓励学生去进行创新。其次,中外的小学语文教材,在形态上有着很大的差异,我国的小学语文教材,是按单元分类的综合型语文教材,但是国外的更多是一些分编语文教材,这类教材将阅读和语言实现了完全的分离,即分为两本教材,但是我国的语文教材却是完全的一体化。最后,中外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很多时候会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文章,但是侧重点有着很大的区别,我国的小学语文选文原则,更多地是一些有关道德思想和趣味故事一类的文章,而美国的则是涉及一些创新的科技事物,其中掺杂了一部分教育文章。这样的选文原则使我国的语文教育与国外的语文教育呈现出了两种不一样的形态,学生的学习状况也完全不同。我国的小学生呈现出了中规中矩、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而国外的小学生是一种积极创新、顽强拼搏的学习状态,这也影响了学生以后的人格走向。

2中外小学语文教材选材的基础原则差异

主体方向

中外小学语文教材,存在的差异性相当大,而且这样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所形成的。我国的小学语文教材将主导的方向放在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素质培育上,因而其中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各种塑造人格的文章,所关乎的主题也是诚信、自强、自信等充满正能量的文章。同时,为了迎合当前世界发展一体化的趋势,我国也适时引入了一些国外的课文,这些课文与中国的道德教育思想十分相似,并且对于学生的教育也集中在思想层面上,因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国外的小学语文教材则不然,以日本的语文教材为例,其更多的是在宣扬自身的民俗文化色彩。而且,在很多的课文当中极力地推崇民族信仰,将一些日本古代的诗词歌赋及将臣的传奇故事融入其中,鼓励学生从小培养自身的民族信仰,以更好地为国家服务。美国的小学语文选材则将主导的方向放在了创新上,其中的很多课文都与现代科技有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教育内涵

中外小学语文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所包含的教育内涵有着很大的区别,这一点在基础的课文选择上有着明显的体现。首先,我国的小学语文选材,必然会选择一些和谐美好的事物,如我国古代的诗词歌赋以及各种童话故事,这样的教材选择使小学生经历了美好的教学熏陶,能够正确地看待自身的生活,并逐步培养出积极健康的人格。外国的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将主要的方向放在了学生的成长观念上,美国的教材强调英雄主义和创新思想,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向往,督促他们付出同样的努力,换取更大的成功。中外小学语文在选材的过程中,许多时候会根据教育内涵的不同,选择不一样的文章。如我国十分推崇五千年文化历史,因而诗词歌赋穿插于每个年级的语文课文中。但是国外则完全不同,其仅仅有一部分涉及到了历史文化,他们在极力地宣扬自身的民族发展精神,将更多现代化的内容实时地融入到语文教材当中,使学生的学习富于现代化气息。笔者认为,这虽然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但是与学生实际的认知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善。

3中外小学语文教材选材的主体差异

文化差异的选择

在中国的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有许多的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等,很多人认为将这部分课文添加到实际的语文教材中不合理,容易诱导学生产生虚幻的想法。对于这部分课文的选择,主要有两方面的目的:第一,通过对这些神话故事的引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民族传统文化,并产生相应的追随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二,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在教学中需要一些美好的神话故事给予他们相应的引导,使他们对自己的想象充满好奇,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进而优化其对社会的主体认知。国外的小学语文选材更加渴望迅速地教会学生一些实用性的生存技能和实践方法,因而大部分内容都与现实社会有关。这与当地的生活文化有着直接的联系。

思想教育的差异性

中外小学语文在选材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教育方式往往有着很大的区别。我国的小学语文课文,更多的是通过正能量的故事直接感染学生。国外将现实社会的各种事物引入教材当中,给学生最为直接的心灵冲击,使学生自己尝试改变自身的各种想法和思路。同时,我国的小学语文思想教育,习惯于采用一些美好的故事性课文,去积极引导学生深化自身的思想意识,对故事中的人物性格以及课文的中心思想做出合理的分析,并逐步改变整体的教学效率。但是国外的语文思想教育,却选择了一些现实生活当中的琐事教材,由学生自己进行相应的理解,因而国外的学生所接受的思想教育并不多,更多地接受着技能教育。

4结语

综上所述,中外小学教育语文教材在选文的过程中,所坚持的方向有着很大的不同,无论是基础的教育方向,还是深层次的教育思考,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其实质的教学效果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状态。

语文综合素养论文范文 第十九篇

【摘要】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帮助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的工具,也是阅读写话的工具。它不仅能帮助识字,也能促进读写。在发展儿童的语言、促进儿童早期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那么,教师如何进行汉语拼音教学帮助学生成长,主要从这几方面入手:第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拼音学习;第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奠定综合学习的基础;第三,联姻课外,为学生提供学拼音的机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 汉语拼音教学 兴趣 自主 课外

汉语拼音是认读汉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进行汉语拼音教学,使学生掌握汉语拼音,对于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汉语拼音学起来比较枯燥,罗马字母对中国孩子来说也显得陌生,不易掌握。加上学生讲粤语方言居多,学起普通话来更加难。怎样进行汉语拼音教学,怎样从刚入学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去引导、帮助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拼音学习

“兴趣是成才的起点”,“是最好的老师”。它在人的生活和学生的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兴趣是儿童感知事物、发展思维的内在动力。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 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学好拼音、用好拼音。

拼音字母是抽象的符号,刚入学的儿童要在三周时间里记住符号的形象和正确的发音是有一定困难的。为了使学生积极而有趣地学习掌握声母、韵母、声调,可以采用游戏、自编儿歌、口诀等教学方法。利用实物、自制图片、录音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着力于激发起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获得能力。

(一)结合游戏开展愉快教学

游戏具有娱乐性,可以消除儿童的紧张感受,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游戏具有竞争性,能引起儿童的高度注意,做游戏正合儿童活泼好动、好奇要强的天性。因此,用游戏法教汉语拼音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学生入学还保留不少幼儿园阶段的特征,要充分利用他们对游戏的兴趣,有目的、有计划采用游戏形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动力,巩固新学知识。如采用“采蘑菇、摘桃子、降落伞、踩地雷、找朋友、小邮递员传信、开火车”等一系列的游戏,让他们寓学于乐。

(二)编写儿歌记发音

儿歌的特点是工整押韵,琅琅上口,浅显易懂,很适合儿童的语言特点。在拼音教学中,编写一首首儿歌,学生边读儿歌边拍手边识记,学起来生动活泼。

儿歌的编写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的创作欲望很高,学生的作品生动活泼、富有新意。在创编儿歌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并且初步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语文的信心。

23个声母,有的外形很相似,对于分辨能力较差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更容易弄混,把学生熟知的事物编入声母儿歌,使抽象思维形象化,有助于学生记忆。如教学声母n和m,就可以用自编的口诀:单门n,双门m。此口决既帮助学生记住了发音又记住了字形特点。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实物、自制图片、录音等视听教具进行拼音教学,使教学直观、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二、倡导自主、合作学习,为学生奠定综合学习的基础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地利用教材资源,通过各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汉语拼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养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一)与教材深交,激发自主学习的意识

汉语拼音是掌握识字的一把金钥匙,但它是一套抽象的符号,在冗长的拼读中,儿童学起来枯燥乏味。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的汉语拼音部分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综合性、科学性、启发性等特点。教材中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境图,把学习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因此,与其一遍遍地要学生读、拼、写,不如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让他们主动地发现,创造性地学习,体验成功的快乐。

1、 联系图画想象

教材中的情境图多以字母的形状呈现,学生通过“找一找、想一想”,加深了对字母的印象。如,在教学“g k h时,学生就说“g”就像和平鸽嘴里衔着的那个橄榄枝;“k”就像两只小蝌蚪在吃水草;“h”就像小朋友喝水时坐的椅子。而且还有学生自编了儿歌来记忆字形:“一只鸽子ggg,两只蝌蚪kkk,长长椅子hhh。”

2、 从生活中搜索

在教学拼音部件的字形时,除了让学生联系课文中的情境图找出与拼音部件相似之处外,我还让孩子们找一找自己家里、在幼儿园、在街上等实际生活中与拼音字母形似的事物,孩子有的说:“m”像麦当劳的标记;“l”像老师的粉笔;“k”像柯达彩色胶卷的标记……

(二)构筑舞台,让学生“互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关键还在于打破传统的“独立作战”,变单一的个体型为互动的合作型,在合作中探究学习。那么,如何在一年级学生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培养自主探究能力,我认为找准合作点是关键,细化合作的要求是重点。

1、组内互助,共同提高

在每个合作小组中,可以安排一优二中一差的学生,旨在通过小组成员的互相帮助,实施“小老师”制,全面地提高拼音教学效率。如学生容易弄懂ai ei ui怎么书写,难的是读音。教师就以“ai”为例,让学生看口型,掌握要领,自己琢磨发音。再请已经学会的小朋友做小老师,在小组内教一教其他的同学,这样实现了小组成员的共同提高。

2、开展竞赛,体验成功

儿童好胜心、进取心特别强烈,在拼音教学中,适当引入地竞争机制,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从竞赛中体验成功,维持自主学习的动力。如ai ei ui一课中,学生已初步掌握发音的基础上,小组内开展“玩转盘/拼读音节“的竞赛活动,一人读,大家评,比一比谁拼得对、谁读得准、谁进步最大,使每个学生都有自主体验和自我表现的机会。

三、联姻课外,为学生提供学拼音的机会

(一)整合其他学科

汉语拼音

与美术课的结合。绘画和语言一样,都是儿童表达思想的工具。美术和语文教学要尽量的配合。例如在“随意画”教学中,可尽量用汉语拼音做课题,来引导学生随意地制作课题要求的自由画,一方面小学生可以接受汉语拼音的音、形的启发,另一方面也能起到巩固汉语拼音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学生生活

小朋友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例如玩游戏、打电脑、听录音等。课外可引导小朋友听录音读课文中的汉语拼音,也可以让他们听听故事类的录音带,并让他们想想听到了什么,这样可以培养他们听的能力。玩电脑也是小朋友十分感兴趣的,有条件的可让他们通过键盘的字母,教他们用拼音输入法,让他们亲自操作,感受电脑的乐趣性,从电脑中学习拼音,熟悉拼音。使小朋友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拼音是一个基础内容,拼音学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虽然其内容乏味,但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能积极合理地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弥补内容的缺陷,同样能让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成为欢乐的海洋。

语文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驰骋学生的想象力,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拼音教学也不例外。其实,汉语拼音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在教学中要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把拼音教学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把汉语拼音纳入到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去认识、去定位,使汉语拼音教学真正能为整个语文教学奠基铺路。

语文综合素养论文范文 第二十篇

一、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激发学习兴趣

2.信息资源丰富

以往语文教学模式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来说都显得比较单一,无法跟上时代发展需要。多媒体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知识,在技术上做到快速切换,学生可以提供丰富的知识内容,这样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在解释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再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真实生活,除此之外,还可通过补充课外知识的形式拓宽知识面。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在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将课堂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3.课堂内容密集

初中阶段的语文知识点比较繁多,且涉及知识面比较广,新课标中出现的多媒体教学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由于多媒体能在短时间内传输大量信息,而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知识点,多媒体的使用能帮助节省很多时间。多媒体由于兼备语音和图形,改变了以往静态的灌输形式,通过声音和图像的刺激能在大脑皮层形成和保持持久兴奋,从而多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提高教学效率。

4.多重刺激,提高学习效率。使用多媒体技术能给多种感官提供刺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结合现代教育心理学,人类的视觉、听觉都能获得信息,大约74%的信息来源于视觉,来自听觉的则占到22%,这就说明我们在获得信息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视听感官,从而获得更多有效信息。实践证明,结合多种感官的刺激引起的认知经验,通常比听老师单一地讲课获得的效果更佳。

二、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注意事项

1.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自从新课标将多媒体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后,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日常备课和教学。不过,不能过多依赖多媒体,进而放松对自身素质能力的要求。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之前,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再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媒体展示方式,自身必须学会使用媒体的方法,提前准备好各类相关软件和展示信息,除了传统板书和教学挂图外,还有视频和U盘等,若有必要,则需要教师亲自动手制作课件。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行为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向教师看齐,看到教师自身具备多项技能,学生会发自心底地把教师视做学习榜样,有利于提高学习热情,对语文学习有更大帮助。

2.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自从开展了多媒体教学,多门学科都开始使用多媒体课件,这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对较长时间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语文课堂的影响尤其明显。这种形势下,我们应了解多媒体教学有其自身缺点——成本过高,不管是校方购买硬件还是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阶段,都要求有一定的资金为基础,对于一些经济落后地区而言,根本无力承担这笔费用,因此多媒体教学在这些地区将无法实现,长期来看,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将进一步加大不同地区之间教学水平的差异,继而导致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除此之外,由于多媒体教学使用的各类器械都非常依赖电力,因此目前学校使用的所有现代设施,几乎都需要依靠电力驱动,若因为各类意外出现断电事故,则无论多么先进的设备都无法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多媒体教学也无法避免这种情况,这就限制了多媒体教学在初中的全面开展。但我们不能仅因为顾及多媒体教学存在上述弊端而停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

语文综合素养论文范文 第二十一篇

低年级语文课文中童话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学好这一类课文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此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听辨能力

听,将信息输入大脑。21世纪科技大发展,语言的传导运用进一步现代化。随着电话、电脑的普及,社会生活对人们的视听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往往因缺乏听的能力而导致学习被动。喜欢听故事是低年级学生心理特征之一。为了调动他们的兴趣,教师开始教课时,可先让学生从头到尾地听一遍童话故事。听时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听清童话故事的大概内容,边听边想。如教《公鸡的脸红了》这课时,先让学生听故事。想一想:(1)这个故事讲了几种动物?(2)主要讲谁?(3)主要讲了什么事?这个过程,主要是训练学生对语言的听辨能力和概括能力,养成边听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读童话故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学生读故事,先要读通,遇到生宇、新词能主动查字典解决。再要求读懂,弄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及人物,把故事的原因、经过、结果弄明白。对于某些重点词句,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情景,加深理解。如教《公鸡的脸红了》抢修屋顶这一段,教师抓住“深夜”“赶来”“抢修”这三个重点词语,让学生想象深夜里狂风暴雨把公鸡屋顶刮跑,兔子、鸭子、松鼠连忙赶来,一起帮助公鸡抢修屋顶的情景,使学生感悟邻居对公鸡的热心帮助,最后让学生把故事熟读成诵。童话中的对话,可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以便准确地体会和把握人物的性格,如能配上一定的头饰和面具,让学生上台表演,那效果更好。

三、讲童话故事,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童话语言通俗简洁,故事曲折有趣,可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帮助学生积累词汇。童话教完后,先让学生顺着板书的提纲自己练习讲故事,然后同桌同学互讲,最后到讲台前讲给全班同学听,力求语言准确,表达生动,态度自然。讲完后,组织学生评议,教师作必要的指导和归纳。课后,还要布置学生尽量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写童话故事,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童话情节生动有趣。课文学完后,学生的思维还常停留在故事的结局上。教师要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这样教学,能培养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创造性和道德判断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童话故事以后,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动物进行合理的想象,编织出一个个生动有意义的童话故事,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如我教完《桌椅的对话》这篇童话后,就让学生试编童话,学生仿照课文的形式,编出了《太阳和彩虹》《青蛙和蛤蟆的对话》《钢笔和蜡笔对话》等童话。我把学生们写的童话装订成册,在同学中相互交流。学生编的故事新颖而富于情趣,他们在交流过程中,对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强。

(浙江省乐清市实验小学 章林叶)

语文综合素养论文范文 第二十二篇

一、目前高中语文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探析

高中语文教学有其局限性在于目前高考的形式,由于受高考的影响,高中语文的教学将分数作为了评价学生的标准,分数高的便是优秀的学生,而教师也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分数上,甚至有的学校将学生的分数与教师绩效直接挂钩,致使教师在上课时只讲那些考试考得、容易得分的,而其他的选读的课文、教学大纲不做要求的课文就直接略过了,写作文也不再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遇、所思、所感来进行创作,而是直接将一些好的文章作为模板让学生背诵,这样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二、高中语文课堂上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素质教育

对于目前我国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要想祛除那些僵硬的、模板式的教学模式,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推行素质教育,抛弃以前的应试教育,教学活动多以学生自己探析、思索、阅读、辩论以及演讲为主,不再以考试大纲来束缚学生的思想,使学生们学会自学,在课堂下多进行一些阅读活动,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留下的很多的作业,同时使学生多进行写作练习,学习写作技巧,进行社会实践,积累作文素材,抛弃以前那种根据模板写作文的陋习,真正写出自己对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思考与看法,并通过演讲等锻炼学生的口才,使学生们将“语文”说出来,实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2、减少教师课堂教学时间,增加探索实践

语文这个学科并不是在纸上知识进行积累的一个学科,它需要我们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多多进行社会实践,将自己所学的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并且在社会实践中积累人生阅历,积累实践经验,不单单为以后写作文积累素材,而且还为以后的成长打好基础,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尽量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不能一味的坚持课本知识,坚持考试至上的思想,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以后的成才打好基础。

3、理清考试与教学之间关系,不要本末倒置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厘清高考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分清主次,不要本末倒置,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标准,而不是学习的目的,语文教学应该将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与人文情怀作为目标,而不是将高考成绩作为目标,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以素质教育为重,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加强学生的实践性学习,改变以高考为主的教学方法。

三、结语

其实高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来看是传统的应试教育留下的病根,它严重阻碍了我国素质教学的发展,考试只是学生在学习中一个检验工具,而不是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教师只有认清这一点,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