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精选十七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2-08-30 13:38:38142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篇一)

设计意图:从学生所熟悉的环境入手,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进行头脑风暴,并引入新单词,主要为下一步物品归类做准备工作。

设计意图: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个人思考来引出新句型,以便教师对新语言点的呈现更加自然。在场所变换中,学会使用不同的词进行描述。(全班活动 ) 设计意图:在常规听力练习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听的能力。充足的输入,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目标语言的输出。

设计意图:在较为真实地运用中,学会使用语言,即引导学生在用中学。

设计意图:重点句型及数词的表达两者结合起来,在用中巩固。非单调地反复,而是有意义地使用。学生在用英语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设计意图:在使用好课程的核心资源――教材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资源,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录像来调动他们视觉、听觉和记忆力来参与语言活动。同时,小组之间的竞赛体现了协作和团队精神。

设计意图:从谈论现在的学校到谈论他们过去的学校, 始终围绕目标语开展活动, 既“巩固新知”,又体现了“关注学生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生活”的语言活动的设计原则。

设计意图:在谈论图片及学校真实环境中,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方位词及代词的掌握。引领学生感悟其用法,而不是直接的简单告知。

设计意图:话题继续延伸,进一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并与实际相结合,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

设计活动是一种能无限激活学生思维的积极有效的语言输出方式。该任务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和创新性,可以使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审美观,从而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灵感和智慧。

设计意图:以多元智能培养为依据,在词汇图构建的运用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其英语思维能力。

设计意图:在上一步中,通过口头及书面的输入,学生对学校的差异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再以“个人――小组――全班”的模式,逐步以学生不同的掌握情况为基础,促进其不同层次的发展。

设计意图:在课内,通过“词――句――篇”的层层推进,优秀生已初步完成了单元的核心任务,学困生也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中获取了不少帮助,为他们能顺利完成单元任务打好了基础。在设计中,教师以课内任务的不同达成度为基点,布置其不同层次的作业,使之在不同基础上都获得发展。

设计意图:寒假回校第一节课,从学生的寒假生活入手,谈论假期生活,逐步引入主题,并导入部分新单词和词组。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家庭成员和猜测教师的兴趣爱好,完成新单词的教学。对兴趣爱好的简单问题,既对列举的部分兴趣爱好有一基本的评价,也为下面的听力作好铺垫。

设计意图:通过对话的听读操练,增强对目标语的输入,在大输入量的基础上,为后续的输出做准备。匹配题和问题的设置帮助学生能较好的完成activity4&5。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角色的猜测,让学生使用不同问句,并在提问过程中加深对对话的理解,在完成 “找人”的活动中,加强目标语的训练和加大语言的输入和输出量。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内对话,完成寻找好友这一任务,让学生运用有关“兴趣爱好”句型,在用中巩固。非单调地反复,而是有意义地使用,体现“做中学”的理念。通过让学生口头

报告自已好友这一活动,让学生产生有意义的输出,并使语言的运用最终落实于篇章之中。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所喜爱的猜测游戏,将学生导入篇章学习,激发学生对篇章的喜爱,同时对不同的兴趣爱好作简单评述,将生词教学放入适当语境之中,训练学生对生词的猜测技能,也为后续的篇章教学扫除词汇障碍。

设计意图:通过top-down式的阅读,让学生对全文有一总体印象,并注意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浏览、跳读等阅读技巧。

设计意图:第二次阅读篇章,旨在使学生掌握篇章是的细节信息,并通过正误判断题来检查学生对篇章的初步理解程度。

设计意图: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让学生复习课文中所学的重点单词。在问答中复习,使学习更有意义,同时为下面的writing 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 利用教材资源,就学生真实的情况开展讨论,对兴趣爱好作再认识,提高语言运用的真实性,也为完成模块任务作好铺垫。

设计意图:通过对已列举的兴趣爱好的分类,对有关的兴趣爱好做出甄别,通过给不同的对象写倡议信的形式,提出对兴趣爱好的正确有价值取向,告别陋习。

设计意图:通过对人们兴趣与爱好的变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过去的生活,了解过去的文化,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具有民族精神的优秀的传统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复述,进一步对课文内容和语言点的巩固,并使语言点的运用落实在篇章之中,使运用更具意义。

设计意图:利用续写句子,使学生能在一定的情景中操练目标语,并提高目标语使用的正确率,再由句子与语篇,层层递进,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较好的掌握目标语。

设计意图: 采用归类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更加明了的掌握句子的不同成份。在提供句式的基础上供学生仿写,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也保证了正确性。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篇二)

【设计意图】:搜集有关故事,讲解给同学或家人听,为习作积累素材。

【设计意图】:观察汉字构词方式,学生谈发现。

【设计意图】:出示词语,让学生读,在读中发现问题,以积累有关颜色的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学会掌握词语的特点。 【设计意图】:在朗读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在平时的课外学习中学会积累,丰富词汇。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自己观察花的开放时间,引导走进文本,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读课文,讨论、交流读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改编课文和原文的朗读,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说出理由,由此学习下文。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使学生把本课的知识进行巩固。 【【设计意图】:通过听写词语,相互检查,达到对知识的巩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以提高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读画句子,小组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找出影响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

【设计意图】:体会植物学家做法的巧妙,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介绍给他人,一方面可以实现知识共享,另一方面

为今后的习作学习奠定基础。

【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引述下,共同探究昆虫世界的奥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设计意图】:通过自读,互读,帮助学生纠正错误,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掌握字词的方法。

计【设计意图】:通过读、想、说、画、写、议、猜、讲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第

一、二自然段,深入探究试验成功的原因。

意【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观察生字,提出注意的问题,并抄写词语以巩固。

【设计意图】:读课文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在读中交流,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结【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然后练习书写,进行评议。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在学习本课的基础上自己动手,设计手抄报。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入手,组织学生交流,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构【设计意图】: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解决有关问题。 ,交【设计意图】:在朗读中画出表示“玩”的句子,并想象人物心理,在此基础上带着赞赏的语气朗读。

流经【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观察游戏入手,通过观察猜字和图形导入,较好地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调动起了学生学习兴趣。 验【设计意图】: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使每位学生找到最感兴趣的话题,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指导学生练习。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篇三)

一、设计说明

排列和组合的方法不仅在生活中运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各项教学内容全部贯穿于活动当中,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关注合作,促进交流:为了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我运用小组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把积极思考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组织活动,引发思考: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主体,我组织了许多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活动,充分体现了数学学科所独有的特点——数学思考。

二、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12—114页。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2、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符号感。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中重、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进入有趣的数学广角。(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小红的衣柜里放着五件衣服(出示图片),她可以怎样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

活动策略:

①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衣服卡片,自己摆一摆。

②引导讨论:有这么多种不同的穿法,怎样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呢?

③教师结合课件演示,介绍连线法。

(三)、课堂实践,巩固新知。

l、破密破。(课件出示课件密码门)

(1)学生用数字抽拉卡拉一拉,并记下结果。

(3)生生相互。

2、早餐搭配。(课件出示情境图)

(l)老师提出要求: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

(2)学生独立练习,在书上连一连。

(3)学生汇报早餐搭配。

3、路线选择。降件展示游玩景点图)

(l)师引导观察:从儿童乐园到百鸟园有几条路线?从百鸟园去猴山有几条路线?

(2)学生独立思索后小组交流

(3)全班同学互相交流

4、评选小小节目主持人活动。

师提出要求:主持人要求一名男同学与一名女同学搭配,每小组根据男、女生人数设计搭配,由组长作好活动记录。

(1)小组活动,老师参与小组活动

(2)各小组展示记录

(3)师生共同

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篇四)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对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体会验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渗透加法交换律以及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掌握用多种方法验算加法。

3.养成自觉验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买过东西吗?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师:(出示课本27页情境图)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提出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如:①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元?②妈妈给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元?③运动服比运动鞋贵多少元?……学生提出这些数学问题老师都给予肯定,然后引导学生计算第一个问题。

3.选择问题,独立解决。

让学生独立计算、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元?

板书:135+48=183(元)

4.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师:我们刚才的计算到底对不对呢?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加法的验算方法。

(板书:加法的验算)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刚才的计算结果?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师: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共同研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方法。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验算,并说明理由。

4.师:同学们真聪明,验算方法这么多!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27页,看看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验算方法?哪些是我们想到的?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你最喜欢哪种验算方法?

5.引导小结,归纳方法。

师:大家讨论一下,加法的验算有几种方法?

将三种验算方法归纳为两种情况: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否相同;②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差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三、巩固练习,提高技能。

计算下面各题,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

746+219= 637+268= 84+307= 512+394=

2.数学门诊部

数学门诊部来来了许多“患者”,请同学们来当小大夫为“患者”治病。

1 7 5 3 2 9 2 5 9

+ 6 2 +4 6 4 + 1 4 8

1 3 7 7 8 3 3 9 7

四、课堂总结,情知共融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呢?

五、实践作业,拓展延伸

回家调查爸爸、妈妈购买东西时是怎样付钱,你能帮他们验算吗?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篇五)

教案设计意图怎么写

无论是试讲还是说课,考试的时候都会给我们一个题目,即课题。当然我们首要目的就是对课题进行分析。如果没有明确要求属于哪一个领域的活动,则可以根据考生自身特点和幼儿的年龄阶段来设计,但是要突出某一个领域作为重点。例如《有趣的影子》,既可以设计成科学活动,也可以设计成关于踩影子的体育活动,也可以设计美术绘画活动。如果规定了某一个活动和年龄班,则须按要求撰写。例如,中班歌唱活动《保护小羊》。

设计意图就是阐明“我为什么设计这个活动”。如果一名考生在考试的时候思考“我为什么设计这个活动”时,答案很可能就是为了考试,很难想出设计的真正意图。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抓住矛盾,而矛盾从何而来?

正因为有了解决这对矛盾的存在,所以要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去阐述,从幼儿在生活中的实际状况去阐述,从活动性质和对幼儿的价值去阐述……正因为幼儿身心发展水平低,活动本身赋予的特俗意义幼儿自己无法“读懂”,所以“我”设计这个活动,目的在于让幼儿达到某种水平。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设计活动不能一意孤行,要有理论依据,不要忽略了文件和纲领,《纲要》和《指南》对我们起着导向作用,我们在执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符合《纲要》或《指南》的精神。

例如,大班健康领域生活自理活动《自己的事儿自己做》的活动设计意图如下:

幼儿从入园一直在学习生活的本领,他们能够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完成许多事情,同时他们也逐渐学会了自己动手完成一些简单的事情,甚至能够帮助其他幼儿完成。而现如今,很多独生子女是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长大,家长包办替代和过度宠爱使孩子失去一些自我服务的机会。通过此活动能使孩子认识到参与劳动的乐趣,激发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大班幼儿个性初具雏形,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愿望,结合大班幼儿的这一特点,在活动中设计了整理床铺比赛的环节,激发他们动手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自己整理床铺,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运用自己学到的这一本领,达到教育目的。

一、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新课标版第十册第六课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准备

学生: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老舍先生的及作品。

2、借助字典,预习课文中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老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1、出示多媒体课件:不同形态的猫。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识了很多小动物,它们很可爱,给我们带来了的快乐。猫就是其中的一个。你们喜欢猫吗?猫给你留下怎么的印象呢?

2、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特别喜欢猫,还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近老舍先生家的猫。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此环节,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懂字词。圈划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地方。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

2、预习汇报。

【设计意图】(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学生可对新知识有初步的理解,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可以学会,从而提高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哪些猫?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大猫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小猫的呢?(小组交流,讨论汇报)

4、课文中哪两个句子最能概括大猫和小猫的特点呢?找一找画出来。

(课件出示:(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2)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讨论:是每段的总起句,课文就是围绕这两句话来写的。)

5、句子比较。(课件出示)

(1)猫的性格有些古怪。

(2)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读一读,看看这两个句子哪个更好些?为什么呢?“实在”还可以换成哪些词呢?(一个“实在”就更加突出了大猫性格的古怪,使语气更加肯定。)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朗读,学生在边读边思中,在小组的合作与交流中,在词语的训练中,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知,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感。)

三、读中感悟,理解大猫的“古怪”

(一)学生自由读文。思考:大猫的古怪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出相关的句子,边读边作批注。

(二)小组合作交流学生汇报,师生讨论交流。

哪些词能说明猫的古怪呢?(老实 贪玩 尽职 )

1、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猫的老实呢?

(1)学生读句子,教师放课件(猫睡觉时的样子)

(找出重点词语:乖、睡大觉、无忧无虑、不过问)

(2)谁能把猫的这种无忧无虑用朗读表达出来呢?

(3)“乖”本来是用来形容小孩子的词,这里却用在了猫的身上,从中你看出了什么?这句话我们该怎么读呢?试一试,读出你的喜爱来。

2、从哪又能看出猫很贪玩儿呢?

(1)学生读句子,教师放课件(猫玩耍里的样子)

(找出重点词语:一天一夜、任凭……也。)

(2)“任凭”可以换成哪些词呢?谁能用“任凭说一句话?

(3)想一想,都有谁,会怎么怎么呼唤它呢?

3、按前面的方法,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猫的尽职又表现在哪儿呢?

(1)学生读句子,教师放课件(猫捉老鼠时的样子)

(找出重点词语:屏息凝视、非……不可)

(2)“屏息凝视”是否不呼吸了呢?让我们屏息凝视10秒钟,有什么感觉?那猫要这样“一连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你觉得这只猫怎么样啊?

(3)读一读,读出猫的尽职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情境体验和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猫的尽职。)

4、猫的这些古怪的特点,课文中是用怎样的句式连起来的呢?

引导学生找出后进行比较。

(1)“说老实吧,它的确( );可是( );说这贪玩吧,的确是呀( )可是( )”

(2)“它很老实,它白确( );可是( );它很贪玩,的确是呀┉┉可是┉┉”

(2)仔细读一读,体会有什么不同?从中你感觉到什么?

(3)情境创设:这么贪玩的猫,家里来了客人,老舍先生会怎么说呢?

(5)大声地读一读,看谁能读出这种感情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不同语气句子的比较,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朗读品味老舍先生的语言,感受老舍先生对贪玩的猫的宽容与喜爱,升华情感。)

5、猫还有什么古怪的地方?

(1)学生读句子,小组合作,找出相关语句。

(2)从哪能看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呢?

课件出示:“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②怎么才能读出这种喜爱呢?

(3)课件出示“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①说说你对“小梅花”的理解?

③让我们读出老舍先生的喜爱吧!

(4)“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

①猫的叫声有长短,有粗细,这么多的变化,像是在---?

③带着这种情感读这一句吧。

6、猫的性格古怪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来呢?

⑴课件出示:“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⑵哪些词语反映了猫的“胆小”和“勇猛”?(找出生点词语:藏起来、不要说……就是……)

【设计意图】让学生边读书边批注边思考,学生勤动笔墨,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引导学生运用上下文来理解重点词语,并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猫的古怪性格。)

四、课堂小结,提纲挈领。

1、老舍先生家的猫真是古怪。(引读:它既---又学生接读)。

2、老舍先生用平实的语言,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大猫性格的古怪和他对猫的喜爱之情。那么,他笔下的小猫又是如何的可爱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设计意图】(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设计引读环节旨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重点,巩固所学,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内化。)

以上是的有关教案设计意图怎么写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教案设计意图《旅行家树》是第八册第一组中的阅读课文,它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旅行家树那种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为人类造福的高贵品质。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在......

篇1: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学校: 年级: 九年级,学科 :数学。篇2: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学校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 县木井乡中学篇3:初中数......

一:新课引入通过学生举例,展示日常生活中的落体运动(如树叶飘然落下、雨滴下落、苹果落地等),通过比较轻的树叶和重的苹果下落快慢不同,让学生误以为“物体越重下落就越快”,然后本......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篇六)

设计说明

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这一新课标理念,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在具体情境中观察、发现。

教学伊始,创设情境,让学生“触景生思”,迅速感受到情境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再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用课件生动再现几个蕴涵数学知识的生活现象,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快速得到激活,在思考、讨论中较快地发现“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2、在动手操作中思考、质疑。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发现、去思考、去质疑,促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数学活动,使学生在积累对圆柱、圆锥特征认识的同时,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培养。

3、在合作学习中内化、建构知识。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去学习新知,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丰富自己对新知的认识,完成对圆柱、圆锥知识的建构,进而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圆柱和圆锥模型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圆柱、圆锥形实物 长方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及半圆形纸片 胶水 小棒 直尺 平板

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发现。

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轮车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车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课件出示情境图)

学生根据发现的现象(彩带随着车轮的转动形成了圆)说明自己的想法,并体验“点动成线”。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结合“面的旋转”的知识来认识圆柱、圆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自行车后轮车条上系上的彩带,并想象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让学生初步体验“点动成线”这一现象,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起到新旧知识衔接的作用。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2页上面的3幅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风筝的运动、雨刷扫过车窗、旋转门转动的现象,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讨论并汇报发现。

发现一 蜈蚣形的风筝在天空运动的过程中,很多小节在天空中连成了一条线。

发现二 雨刷扫过车窗,雨刷在左右摆动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扇形。

发现三 长方形旋转门在转动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圆柱。

教师小结:通过这三幅图可以知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设计意图: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2、做游戏。

(1)以小组为单位,把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及半圆形纸片用胶水粘在小棒上,做成一面面小旗。

(2)用做好的小旗做“旋转游戏”,认真观察小旗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可以动手画一画。

(3)学生汇报,明确小旗旋转后所形成的图形。

3、认识圆柱与圆锥。

师:以前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有曲面。拿出我们的学具一起探索吧!

(1)看: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圆柱与圆锥。(圆柱由两个圆面和一个曲面组成;圆锥由一个圆面和一个曲面组成)

(2)滚:学生拿出圆柱和圆锥形学具在桌面上滚一滚,说说自己的发现。

(3)剪:试着将圆柱和圆锥剪开,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们动手操作发现:圆柱剪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圆锥剪开后得到一个扇形和一个圆。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快速旋转小旗的活动,结合想象空间,体会圆柱和圆锥的形成过程,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篇七)

教材分析:

教材设计了一些让学生感受质量单位、比较物体轻重的活动,并结合活动渗透了一些统计的初步知识。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在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体验常见的物体的重量,逐步建起质量单位的正确观念,并且明确要比较物体的重量,不能光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切实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另一方面通过记录同学们的休重,学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通过使用不同的秤,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初步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情分析: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准备测量工具,对质量单位的感受,不只限于对千克的感受也可以是克。在活动形式上,除了参考教材上提供的内容外,还可以从本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素材。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设计理念:

1、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

2、充分利用学生的原有经验,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3、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亲自感知,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多次实践又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同时也让学生再次感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体重计、台秤或弹簧秤、天平、两袋盐等物品。

学具准备:

各种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游戏导入:请两位跑得快的同学到台前做“背人跑步比赛”的游戏(被背的两人轻重对比明显)。让大家估计谁最有可能赢?为什么?

小结:人是有轻重的。

2、实践体验:再请学生掂一掂桌上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相互说一说。

3、学生汇报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出课题。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

(一)称学生的体重

1、师:要想知道某个人到底有多重,可以怎么办呢?

2、让学生观察带来的体重计,观察一下,上面有什么?怎么称物体的质量呢?想好了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

指名汇报,随机介绍kg是千克的表示符号。

3、让一组学生轮流站在体重计上,秤出每一位同学的体重,并指名两位同学在黑板上记录下每位同学的体重。

4、让每一个学生统计出不同的重量的同学分别有几种,统计时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统计,如用“正”字来表示,或用其他方法来表示。

5、让每一位同学背一背、抱一抱不同质量的同学,感受一下不24千克、32千克分别有多重。

6、全班交流,把每组统计的情况合在一起,成为全班同学体重的统计表,再让学生提出一些加、减法的数学问题,进行加、减法口算练习。

(二)建立千克的质量概念

1、称一称。把自己小组带来的两袋盐放在台秤或弹簧秤上称一称。

学生生观察秤的指针指向几,老师指出1千克就是两袋盐的质量。

2、掂一掂。再把刚才称的盐放在手中掂一掂,边掂边用眼睛体会1千克有多重,并说说掂1千克的感觉。

3、估一估,你们再掂一掂身边的其它物体,能找出哪些东西重1千克吗?估计后再把这些物体放在秤上称一称,并互相说说1千克物体大约有多少。

4、猜一猜。师拿出1袋棉花和1袋铁钉,让学生猜一猜哪个重?说明理由,大家的意见不统一,怎么办?以实践来证实,请2名学生分别称一称。

5、质疑:这2袋物体的质量都是1千克,说明了什么?让学生感受到物体体积大并不一定重。

6、小结:刚才我们大家通过各种学习手段,感受了1千克物体的质量有多重,可我们看像这些(举起一枚硬币,指着衣服上的钮扣和学生带来的鸡蛋,以及文具盒中的笔、橡皮等),比较轻的物品怎么知道它们的质量呢?

(三)建立克的质量概念

1、天平称一称带来的硬币以及文具盒中的文具吧,先看老师称几根粉笔的做法。教师边称边介绍克的表示符号“g”。

2、学生小组进行操作,称硬币、鸡蛋和铅笔、橡皮等物品。

3、交流汇报。

4、再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猜一猜、议一议等实践活动,感受并建立克的质量概念。

三、全课总结

看来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除了用称的方法,还可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

四、课后实践,不断延伸

1、到商店看1千克的物体或买1千克的东西有多少?

2、回家用秤称一称或掂一掂、估一估、算一算等方法,感受一下家中几种物品的质量。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篇八)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5以内数的分与合,加深对5以内各数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简洁;在研究数的组成中,理解分是合的逆向关系;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符号表示的意义,学会用数学符号表达思维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发现联系、寻找规律,唤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完成对1~5各数的认读写,数序,比大小的基础上,在解决问题体中,通过摆、画、写,自主探究5以内数的组成(能对5以内数进行分与合)。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能有序的写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并发现一些规律和联系。

三、教学准备

板书贴纸、学生每人小花卡片10张。

四、教学过程

(一)4的组成

1.提出问题。

我们已经认识了1~5这5个数字朋友,今天我们来和他们做游戏。

教师要引导进行总结。教师带着学生边拍手边说,变成顺口溜。

分: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2和2,4可以分成3和1。

合:1和3组成4,2和2组成4,3和1组成4。

分与合: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组成4。

2.梳理不同方法,找联系找规律。

(1)观察4的组成与分解,说说你的发现。

①有1和3,就有3和1,就相当于交换了筐的顺序。

(2)演示2和2交换位置后还是2和2。

(二)学习5的分与合。

(1)写出5的分与合。

黑板上有4朵花,再添上一朵是5朵花,那把这些花放在筐里又有几种可能呢?试着写一写。

(2)说一说。

由学生介绍方法,在交流中完成三项任务。

任务一:形成有序思考,有序表达。

任务二:用符号表达思维过程。

任务三:总结方法,自编顺口溜,便于记忆。

(3)由符号化还原于实物图。

有1和4,就有4和1,就相当于交换了筐的顺序。

有2和3,就有3和2,就相当于交换了筐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的迁移,把较难的5的组成当作练习,在没有实物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脑海中进行分解过程,借助深入讲解的4的组成这座桥梁,搭建5的组成,并在完成4和5组成的基础上,再找规律,完善认识,增加数学的神秘性,从而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巩固练习

1.基础应用。

(1)猜一猜。

以游戏的形式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第1题。

边玩边让学生写出3的组成和分解,然后拍手说一说。

(2)对口令。

以学生开火车的形式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 第2题,完成对2、3、4组成的复习。

(3)说一说下面的图表示什么意思,再填空。

2.解决问题。

(1)能一样多吗?

以独立书写的形式完成教材23页第3题,并说明原因。

(2)怎样就公平了?

更改23页第4题变成6个人,左边2个人,右边4个人,问题是怎样就公平了?以全班讨论的形式完成这道关于6的组成。

【设计意图】在猜一猜和对口令中巩固新知,复习2~5的组成。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突出数的特点,有时可以平均分,有时不能平均分。

(四)全课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数的分与合,还学习用符号表示数的分与合,你觉得在哪方面有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篇九)

篇1:英语教案设计意图模板

设计意图:从学生所熟悉的环境入手,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进行头脑风暴,并引入新单词,主要为下一步物品归类做准备工作。

设计意图: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个人思考来引出新句型,以便教师对新语言点的呈现更加自然。在场所变换中,学会使用不同的词进行描述。(全班活动 ) 设计意图:在常规听力练习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听的能力。充足的输入,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目标语言的输出。

设计意图:在较为真实地运用中,学会使用语言,即引导学生在用中学。

设计意图:重点句型及数词的表达两者结合起来,在用中巩固。非单调地反复,而是有意义地使用。学生在用英语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设计意图:在使用好课程的核心资源――教材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资源,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录像来调动他们视觉、听觉和记忆力来参与语言活动。同时,小组之间的竞赛体现了协作和团队精神。

设计意图:从谈论现在的学校到谈论他们过去的学校, 始终围绕目标语开展活动, 既“巩固新知”,又体现了“关注学生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生活”的语言活动的设计原则。

设计意图:在谈论图片及学校真实环境中,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方位词及代词的掌握。引领学生感悟其用法,而不是直接的简单告知。

设计意图:话题继续延伸,进一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并与实际相结合,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

设计活动是一种能无限激活学生思维的积极有效的语言输出方式。该任务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和创新性,可以使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审美观,从而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灵感和智慧。

设计意图:以多元智能培养为依据,在词汇图构建的运用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其英语思维能力。

设计意图:在上一步中,通过口头及书面的输入,学生对学校的差异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再以“个人――小组――全班”的模式,逐步以学生不同的掌握情况为基础,促进其不同层次的发展。

设计意图:在课内,通过“词――句――篇”的层层推进,优秀生已初步完成了单元的核心任务,学困生也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中获取了不少帮助,为他们能顺利完成单元任务打好了基础。在设计中,教师以课内任务的不同达成度为基点,布置其不同层次的作业,使之在不同基础上都获得发展。

设计意图:寒假回校第一节课,从学生的寒假生活入手,谈论假期生活,逐步引入主题,并导入部分新单词和词组。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家庭成员和猜测教师的兴趣爱好,完成新单词的教学。对兴趣爱好的简单问题,既对列举的部分兴趣爱好有一基本的评价,也为下面的听力作好铺垫。

设计意图:通过对话的听读操练,增强对目标语的输入,在大输入量的基础上,为后续的输出做准备。匹配题和问题的设置帮助学生能较好的完成activity45。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角色的猜测,让学生使用不同问句,并在提问过程中加深对对话的理解,在完成 “找人”的活动中,加强目标语的训练和加大语言的输入和输出量。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内对话,完成寻找好友这一任务,让学生运用有关“兴趣爱好”句型,在用中巩固。非单调地反复,而是有意义地使用,体现“做中学”的理念。通过让学生口头

报告自已好友这一活动,让学生产生有意义的输出,并使语言的运用最终落实于篇章之中。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所喜爱的猜测游戏,将学生导入篇章学习,激发学生对篇章的喜爱,同时对不同的兴趣爱好作简单评述,将生词教学放入适当语境之中,训练学生对生词的猜测技能,也为后续的篇章教学扫除词汇障碍。

设计意图:第二次阅读篇章,旨在使学生掌握篇章是的细节信息,并通过正误判断题来检查学生对篇章的初步理解程度。

设计意图: 利用教材资源,就学生真实的情况开展讨论,对兴趣爱好作再认识,提高语言运用的真实性,也为完成模块任务作好铺垫。

设计意图:通过对已列举的兴趣爱好的分类,对有关的兴趣爱好做出甄别,通过给不同的对象写倡议信的形式,提出对兴趣爱好的正确有价值取向,告别陋习。

设计意图:通过对人们兴趣与爱好的变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过去的生活,了解过去的文化,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具有民族精神的优秀的传统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复述,进一步对课文内容和语言点的巩固,并使语言点的运用落实在篇章之中,使运用更具意义。

设计意图:利用续写句子,使学生能在一定的情景中操练目标语,并提高目标语使用的正确率,再由句子与语篇,层层递进,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较好的掌握目标语。

设计意图: 采用归类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更加明了的掌握句子的不同成份。在提供句式的基础上供学生仿写,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也保证了正确性。

篇2:设计意图及意图

设计意图

1.【设计意图:通过图像生动介入,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同时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活跃的情况。同时通过师生谈话的方式展开教学,简单自然,奠定了轻松自然的课堂气氛】 2.【设计意图: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以满足部分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愿,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3.【设计意图:教学生字时,应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用适合自己的方法独立识字,教师可对个别生字的学习进行指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突出教师组织引导者的作用】 4.【设计意图:四个层次的品悟,可以不断充实学生的知识和情感,让学生一步步走向文本,深刻体味句子的“像、情、味、韵”,实现朗读的突破。】

5.【设计意图:通过概括文章大意,可以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运用能力,也能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以便抓住重点展开分析。谈谈初读课文之后的感受,可以为下文品悟分析奠定情感基础。】

6.【设计意图:新课标中学生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步: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和同住交流能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7.【设计意图:通过品悟和语言分析,可以让学生深入文本,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文章情感】

8.【设计意图:通过角色互换,学生真切体会志愿军在此时此景中的思想感情,有利于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中“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

9.【设计意图:深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为下节课的学习知识情感作好铺垫。充分达到巩固评价的目的】 10.【设计意图:精妙的导语给学生以古典文学语言的熏陶,恢宏的背景、生动的影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宽了学生感悟历史、人物的空间。】

11.【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媒体制作出的两军对垒军事简图上边演示边说,既灵活地检验了学生融会贯通理解课文的能力,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好。

12.【设计意图:一问激起千层浪,在探究性的学习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被调动,充分有效的读书拓展了思维的空间,创新教育在课堂上得到体现。

13.【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鱼场。知识的延伸、情感的参与、方法的运用、兴趣的培养正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

14.【设计意图:理解和表达、创造与再现的结合,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体观、课堂教学的活动观、学生的主体观。

15.【设计意图:角色的采访走进了人物的情感世界,灵性的回答丰富了学生的精神领域,激励性、发展性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6.【设计意图:个性化的理解,个性化的朗读,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以人为本”的

教学原则。】 17.【设计意图:对比导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符合小学生好奇心活跃的状况。

通过师生谈话的方式展开教学,简单自然奠定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可以满足部分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愿,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18.【设计意图:通过概括文章大意,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运用能力,也能让

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意,以便于抓住重点展开分析。】

19.【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以起到巩固课堂的作用。

拓展延伸,是学生联系实际,知识情感得到升华】

设计理念

一、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本课安排学生实践活动时间多、形式多,功能多,训练密度大,每项活动目的明确,都注意了有效性和大面积参与,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课堂因此而充满了生命活力。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老师适时传授新知、指导方法、训练技能。教师遵循学科、年级、课文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导和教,能起到推动、规范、优化学生学习活动的作用,这是语文教学走向科学、高效的途径之一。

二、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本节课我以激活学生的情感为前提,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情感与增长知识。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确保教师的组织引导者的地位。

学情分析

我授课的学生为5年级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好,学习兴趣和学习气氛浓厚。同学已具 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本课有些句子比较隐晦,学生容易出现许多问题,一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给与适当的指导,注重感性与理性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篇3:语文教学设计意图(归类) 新课导入设计意图

1、猜谜的形式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2这里简单引入、提问的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3、猜礼物 这个导入设计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调动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课堂教学充满新奇感。

4、短小的历史故事,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联系实际,用贴近生活的事例引入新课。

因为学生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学有方向、学有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并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4、明确学习目标,有的放矢。而且把学生想知道的作为尝试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语文课程标准》将兴趣、习惯的培养贯穿始终,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因而,刚开课就用清脆、宛转的夜莺歌声导入,让学生感到美妙的歌声是多么富有感染力,大家产生无限丰富的想象,令人亲切陶醉而心驰神往。学生的阅读兴趣盅然,这样开课,培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等于打下了学习语文的根基。

6、导入部分,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主人公产生敬仰之情,通过交流资料,拉近了学生与文本故事和文本人物的距离,为接下来进行平等有效的阅读对话作好了必要的铺垫。

检查预习:

1、通过检查预习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一步熟悉文本,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实现长文短教,为品读文本作好铺垫。

2、认读词语,读准字音,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故事大概,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3、这一复习环节,既温习了词语的朗读,又让学生凭借词语回忆了课文内容,还进行了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识字设计意图:

1、小学语文教学是学习语文的启蒙阶段,要为学生打好识字、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初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做到读正确,然后是读得流利,才为精读教学的“读得有感情”打下基础。只有加强对初读课文的自学情况检查,才能掌握字音、字形、词义,并能正确运用,积累词句,力求循序渐进,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2、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所以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贵有疑。在充分自读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引导和讲解做到有的放矢,还能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培养了创新精神。 运用多媒体课件

1、从思想上意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也为氧气物理性质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用可爱的动画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学生不至于走神,调节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4、恰当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能使学生受到更真切的感染,使学生身临其境。

5、从教学实际出发,将课件作为学生与文本交流、师生情感交流、协作的工具,创设学习环境的工具。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习语文奠定情感基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读写结合,力争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提高习作水平。

6、这个教学环节通过多媒体画面,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从而产生新的阅读期待,促使他们感悟文中的情和景。

诵读感悟设计理念:

2、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即加强了读书的指导,又走进了文本。

3、让学生通过读---找----圈----议----悟,使学生深入文本,同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4、对于重点句的理解,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回答要求,既让后进生在难度降低的前提下也能尝试说一说,又确保优等生的进一步发展。

5、读写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到渠成。既锻炼学生写作,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

7、重视自读自悟,整体感知,培养学生自能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首先要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学会抓住主线,理清文章思路。同时,用小标题来概括每段内容,这种方法会让学生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的思维概括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

8、阅读教学要创设由内化向外化的转换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语文教学走向科学、高效的途径之一。因而,教学时,不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还要抓表达。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的特点,鼓励他们在口头和书面中迁移、运用。

9、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及时发现自己朗读中的不足,寻找差距。这样一来,学生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同时也不会被这个榜样束缚。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朗读的技巧。

10、注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画面及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的方法,还注重培养学生自读勾划、合作提高的良好学习习惯,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使学生真正成为语言的实践者,从而保证双基训练能落到实处。

11、表演读是学生“喜闻乐动”的好形式,又是潜移默化理解词句意思的好途径。通过两次演读,两次情境再现,学生对各种对象的表现有了真切的感受。

12、朗读不仅仅是理解课文的一种手段,各种不同方式的朗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而唱歌正好与语文朗读有许多共同之处,各种不同唱法可以给朗读作借鉴。

指导写字设计理念:

1、新“课标”强调:“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子。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课始,我不仅范写,而且边写边提醒学生关注“略”这个字的整体布局是左窄右宽,再关注笔画细节,也就是每个笔画的书写要领,这样指导,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积累不少写好字的秘诀。“三个一”写字姿势的提醒及时必要,它培养的是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体现的是最基本的人文关怀。

课堂师生互动设计意图:

1、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要做个好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作业设计理念:

1、教学,不但要针对不同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而且要在同一学习任务中考虑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尝试机会,特别是在统一活动设计中,要给学生一点选择余地。

2、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要求孩子每篇课文

都要在课前进行预习,完成5个预习任务。老师已经在课堂进行过一次指导,有家长的关注与帮助,相信孩子们能做得更好!

3、巩固性作业,设计意图:巩固基础知识,加强书写练习,学会审题读题。

4、通过几种不同形式的写话练习,增加练笔次数,提高孩子的写话兴趣和能力。

5、语文学习重在阅读积累,阅读可以巩固识字、增加识字量,可以累积好词佳句提高说话、写话能力,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静气??.(好处很多)通过几种不同形式的阅读积累作业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能力。

板书设计理念:

1、在课堂上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渠道基本有两个 ,一是视觉 ,二是听觉。板书是使学生通过视觉而获得知识信息的。在学生接受信息的两个渠道中 ,通过视觉获得信息的记忆时间 ,比从听觉获得信息的时间要长几倍。板书便于学生巩固知识 ,因而是提高教学效果。

2、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浓缩了的精华,是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3、这样的板书不仅体现了课文的重难点,体现了本课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也使学生能从板书上较直观地看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一看板书就能回忆起本课的内容,便于理解和掌握知识,利于学生记忆。同时也体现了课文内容与思维的同步,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篇4:设计意图

随着近几年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绘本教学逐渐成为新的教学方式。绘本,即picture book,就是有图的故事书,是一种融合视觉与语言艺术两种媒体呈现出来的故事。而所谓绘本教学,指的是教师利用绘本材料,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视觉是儿童感知事物的最直接方式,绘本以“图”为主,是视觉和听觉的完美结合。它符合低段学生的感知认识和思维特点,在促进低年段学生情感、认知、能力等发展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绘本阅读符合低段学生的思维特点,用儿童可以解读的词汇,熟悉的语句结构,将主题巧妙涵盖进去,汇聚成一个个内容生动、情感丰富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从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出发,强调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新课标语言技能二级目标指出 “学生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学生能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绘本教学可以很好的实现课标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因此将绘本教学方式引入英语阅读教学中十分必要。

本节课的绘本阅读材料是eric carle编写的《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这个故事讲述了一条毛毛虫从破壳而出到变成蝴蝶的过程。它巧妙地将一周七天的英语表达方式包含了进去,还有很多种孩子们喜欢的食物。根据故事的语言和情节特点,基于四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我们对文本进行了适当改编,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策略,如听、看、讲、画、演等方式,在互动和引领中,让学生渐渐感悟故事内容,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反刍绘本,增进学生的英语课堂参与度和英语阅读流畅度。本节微型课旨在通过阅读让孩子感知如何用英语表达“一星期的七天”,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从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提升孩子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本节课展示的技能为:读绘本学英语

设计说明:

本课旨在展示的教学技能有两点:第一基于学情创编绘本、制作教具的技能。第二教师利用绘本材料,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的技能。 1.首先基于四年级学生学情,在保留原版绘本框架的基础上,对绘本进行再创编。例如:将过去时改为一般现在时,将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将部分单词

改为学生已学单词等。

2.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引领阅读到学生自主阅读,逐步培养学生从绘本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及情绪带动让学生充分体会故事意境。 篇5: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意图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设计意图;

1、猜谜的形式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2这里简单引入、提问的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3、猜礼物 这个导入设计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调动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课堂教学充满新奇感。

4、短小的历史故事,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联系实际,用贴近生活的事例引入新课。

因为学生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学有方向、学有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并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4、明确学习目标,有的放矢。而且把学生想知道的作为尝试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语文课程标准》将兴趣、习惯的培养贯穿始终,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因而,刚开课就用清脆、宛转的夜莺歌声导入,让学生感到美妙的歌声是多么富有感染力,大家产生无限丰富的想象,令人亲切陶醉而心驰神往。学生的阅读兴趣盅然,这样开课,培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等于打下了学习语文的根基。

检查预习:

1、通过检查预习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一步熟悉文本,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实现长文短教,为品读文本作好铺垫。

2、认读词语,读准字音,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故事大概,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3、这一复习环节,既温习了词语的朗读,又让学生凭借词语回忆了课文内容,

还进行了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识字设计意图:

1、小学语文教学是学习语文的启蒙阶段,要为学生打好识字、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初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做到读正确,然后是读得流利,才为精读教学的“读得有感情”打下基础。只有加强对初读课文的自学情况检查,才能掌握字音、字形、词义,并能正确运用,积累词句,力求循序渐进,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2、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所以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贵有疑。在充分自读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引导和讲解做到有的放矢,还能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创新精神。

运用多媒体课件:

1、从思想上意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也为氧气物理性质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用可爱的动画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学生不至于走神,调节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4、恰当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能使学生受到更真切的感染,使学生身临其境。

5、从教学实际出发,将课件作为学生与文本交流、师生情感交流、协作的工具,创设学习环境的工具。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习语文奠定情感基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读写结合,力争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提高习作水平。

6、这个教学环节通过多媒体画面,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从而产生新的阅读期待,促使他们感悟文中的情和景。

诵读感悟设计理念:

2、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即加强了读书的指导,又走进了文本。

3、让学生通过读---找----圈----议----悟,使学生深入文本,同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4、对于重点句的理解,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回答要求,既让后进生在难度降低的前提下也能尝试说一说,又确保优等生的进一步发展。

5、读写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到渠成。既锻炼学生写作,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7、重视自读自悟,整体感知,培养学生自能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首先要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学会抓住主线,理清文章思路。同时,用小标题来概括每段内容,这种方法会让学生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的思维概括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

8、阅读教学要创设由内化向外化的转换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语文教学走向科学、高效的途径之

一。因而,教学时,不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还要抓表达。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的特点,鼓励他们在口头和书面中迁移、运用。

9、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及时发现自己朗读中的不足,寻找差距。这样一来,学生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同时也不会被这个榜样束缚。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朗读的技巧。

10、注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画面及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的方法,还注重培

养学生自读勾划、合作提高的良好学习习惯,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使学生真正成为语言的实践者,从而保证双基训练能落到实处。

11、表演读是学生“喜闻乐动”的好形式,又是潜移默化理解词句意思的好途径。通过两次演读,两次情境再现,学生对各种对象的表现有了真切的感受。

12、朗读不仅仅是理解课文的一种手段,各种不同方式的朗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而唱歌正好与语文朗读有许多共同之处,各种不同唱法可以给朗读作借鉴。

指导写字设计理念:

1、新“课标”强调:“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子。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课始,我不仅范写,而且边写边提醒学生关注“略”这个字的整体布局是左窄右宽,再关注笔画细节,也就是每个笔画的书写要领,这样指导,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积累不少写好字的秘诀。“三个一”写字姿势的提醒及时必要,它培养的是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体现的是最基本的人文关怀。

课堂师生互动设计意图:

1、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要做个好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作业设计理念:

1、教学,不但要针对不同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而且要在同一学习任务中考虑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尝试机会,特别是在统一活动设计中,要给学生一点选择余地。

2、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要求孩子每篇课文都要在课前进行预习,完成5个预习任务。老师已经在课堂进行过一次指导,有家长的关注与帮助,相信孩子们能做得更好!

3、巩固性作业,设计意图:巩固基础知识,加强书写练习,学会审题读题。

4、通过几种不同形式的写话练习,增加练笔次数,提高孩子的写话兴趣和能力。

5、语文学习重在阅读积累,阅读可以巩固识字、增加识字量,可以累积好词佳句提高说话、写话能力,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静气??.(好处很多)通过几种不同形式的阅读积累作业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能力。

板书设计理念:

1、在课堂上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渠道基本有两个 ,一是视觉 ,二是听觉。板书是使学生通过视觉而获得知识信息的。在学生接受信息的两个渠道中 ,通过视觉获得信息的记忆时间 ,比从听觉获得信息的时间要长几倍。板书便于学生巩固知识 ,因而是提高教学效果。

2、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浓缩了的精华,是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3、这样的板书不仅体现了课文的重难点,体现了本课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也使学生能从板书上较直观地看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一看板书就能回忆起本课的内容,便于理解和掌握知识,利于学生记忆。同时也体现了课文内容与思维的同步,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篇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感受到交集的含义,能借助直观图,体验利用维恩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设计集合图的活动,启发学生对交集部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说理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生活情景的课堂再现,让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利用交集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图示的方式感受到交集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教法

本节课刘老师主要采用游戏法、直观演示法、讲解法、师生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深入探究,进而将问题解决,达到教学目标。

学法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游戏、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法来理解集合各部分表示的意义,根据集合图直观形象的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1、刘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利用猜拳和抢凳子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集合图的理解。

2、在游戏中引起矛盾冲突,提出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世界中出现碰撞,便产生了求知的火花,从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领悟问题存在的根源——重复。

3、借助呼啦圈套小朋友的方法,演示出集合圈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集合图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4、借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的语数竞赛活动的情况,让学生充分探究集合的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

5、小组合作,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设计集合图,进一步加深对集合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6、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让学生考虑到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多样性使所学知识得到了延伸。

总之,数学课不仅是让学生学数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欣赏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从欣赏和体验中去感悟数学道理、培养数学素养。本节课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参与中,真正的做到了自主探索、不断创新,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与成功。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篇十一)

小学四年级学生记数学日记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宋艳•孟晓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新课标实验教材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小学生普遍认为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学起来有时会感到枯燥、难学;学生除了完成一些练习性作业之外,没有养成思考与数学相关的生活问题的习惯;小学生有时候有些话不敢直接对老师讲;小学数学老师一般都带两个班,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每一个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因此,要想让学生和老师得到及时的沟通,既有利于老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给数学课堂增添一些活力,我们在借鉴国内外许多学校让学生写数学日记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在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引入“writing to learn”(写作学习)的一项实验研究——记数学日记的研究,通过研究给学生架起一座生活与数学联系的桥梁。

1991年,美国数学教师全国委员会在制定的《教师规范》中倡议利用数学日记作为加强数学教学的手段,这使得数学日记作为师生间数学交流的工具在全美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和普及,并成为美国数学文化体系中的新生力量。

1997年以后,数学日记在我国零星地出现。近几年,我国不少学校的老师都十分关注数学日记,并开展了一些相关研究。如: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昌禅乡辅导中心学校把数学日记当作“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路子”;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认为数学日记是 “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大阿镇中心小学把数学日记当作“值得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浙江省慈溪阳光实验学校把数学日记作为“一种反思体验的方式” ;湖北省黄石市市府路小学研究了“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数学日记”;江苏省泰兴市大生镇中心小学提出写数学日记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区实验小学认为数学日记“让师生共同成长”; 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认为数学日记让学生体验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在现有的文献中,关于记数学日记的研究基本上集中在学生能从写日记中直接获得认知与情感方面的益处,我们认为不仅如此,数学日记还可促进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把课堂中的数学与生活中的数学联系起来,同时,小学生撰写数学日记的形式和内容很也值得我们去研究。因此,本课题主要研究小学生记数学日记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同时研究小学生记数学日记对提高学习成绩的促进作用。

二、课题概念界定

“数学日记”是指学生真实记录数学学习的情况,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现的数学知识、提出的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的情况真实地记录下来,反映新发现、新思路,抒发对数学学习的感受。

数学日记的范畴很广,可以是与老师的“对话”,可以是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可以是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拓展”,也可以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新发现”、“ 新方法”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20世纪70年代后期,认知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元认知”的概念,有的译为“反思认知”。反思作为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数学学习中,通过让学生写数学日记,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而学会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重视各学科之间的整合、渗透,重视改革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繁多,缺乏整合的现状,使各门课程能够有机融合,把学生看作一个整体的人来培养。数学日记是数学与各学科有机融合的一种理想媒介。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学生把对老师或同学的意见、自己的心里话、学习后的反思等写进自己的日记。“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针对各个学生的情况及时给予回复及帮助。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日记为是一座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通过写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荷兰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唯一的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完成这种再创造。数学日记可以不拘泥于课本限制,也不受到教师的束缚,学生可以综合运用自己的基础知识,大胆进行尝试,独立对问题进行探究。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1.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总结小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2)通过研究,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 2.研究对象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本校小学四年级

1、

2、

4、5班的学生。确定他们为课题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因是:① 课题行动研究的需要;② 上述四个班级学生中《苍梧晚报》小记者较多,有一定的写作基础;③ 课题组的两位老师是他们的任课教师,便于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开展数学日记的实验工作。

3.研究内容

指导学生写不同类型的数学日记,设计总结数学日记的格式,研究数学日记在实践中的价值,探索通过数学日记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具体讲,有以下主要研究内容: 一是指导学生记数学日记。

第一步,我们可以收集数学日记的范文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认识到记数学日记其实并不难,他们人人都可以胜任;

第二步,我们可以定格式和定主题指导学生记数学日记,让学生有操作的方法;

第三步,逐步放开,不定格式不定主题让学生自由写,以便产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数学日记。

二是要求学生记不同形式的数学日记。

(1)写“对话日记”,架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小学生对老师有时会有害怕的感觉,有些话不敢直接对老师说。通过数学日记,沟通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和谐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师的教学。

(2)写“反思日记”,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自主学习,自觉思考的能力教弱。学生除了上课和写作业外很少能主动思考身边的数学问题。通过写数学日记,让学生对一天或几天内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以自我评价,自我调节,提高自己的学习。

(3)写“拓展日记”,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小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数学知识大多是和书本密切相关的,小学生在学校很少有时间去接触更多更广的知识。让学生写数学日记,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兴趣,学生通过其他途径了解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内容,并以自己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发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写“创新日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小学生是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小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往往会和成人有所不同,让学生针对所学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在数学日记中写出自己的新方法、新发现,并得到反馈,以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调查法、文献法和总结法。以个案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文献法和经验总结法为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采取减少机械性作业量,腾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记数学日记,并及时调整学习中的策略,使学习数学的潜能得到持续的发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写数学日记的感受;通过经验总结,从学生的数学日记中及时得到反馈,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

5.研究过程

(1)文献资料的搜集与学习阶段(—10) 文献资料的搜集和学习;制定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2)课题实施阶段(—)

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指定具体的内容让学生写数学日记;汇总学生的数学日记案例;问卷调查学生写数学日记的感受和作用。

(3)总结阶段()

《小学生优秀数学日记集》展示、交流;撰写《结题报告》,字数约5000字。

五、课题的预期成果;

1、结题报告

《小学生写数学日记实验研究报告》,字数约5000字,争取发表或在省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2、小学生数学日记展

展示小学生的各种形式有数学日记,培养学生记数学日记的习惯。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四年级

1、

2、

4、5班学生。小学生在三年级就有了书面作文的要求,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够写篇幅不长的数学日记。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周围事物都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容易激发学生进一步喜欢学习数学的兴趣。

写数学日记既可以增添数学作业的人文色彩,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国内外许多地方都在尝试写数学日记,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四年级学生写数学日记是可行的。我们抓住这些契机,让学生在数学日记中自由畅想,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数学日记只是课外作业的一种形式,写数学日记并不是天天写,一周一次或两次,我们可以协调学生的课外习题作业,不会给学生带来负担。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篇十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多种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

教材分析

本课是生活中的大数的第一课。首先,教材呈现了四幅图片,图片中的数据都是几百、几千的数目,学生发现这些数都比过去学过的大,在生活中存在很多像这样的大数,从而感受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然后,教材借助几何模型,使学生对千万的计数单位有直观的感受,并学习这两个计数单位。教材还安排了说一说的活动,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对一千、一万的实际意义有具体感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设备、坐标纸卡片若干、练习题卡片、晚报一张。

教学设计

(一)收集信息,进行交流

1. 课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大数,将百以上、万以内的数整理出来,万以上的数留待以后学习。

2.新课开始之前组织学生分组交流,然后问:听了这么多生活中的大数,你有什么感想?除了我们学过的计数单位一、十、百以外,你在大数中发现新的计数单位了吗?一千、一万有多大?它们与我们学过的计数单位又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来进行研究。

(二)自主探究,认识大数

1. 引导学生观察小正方形卡片(1010格),问共有多少小格,是怎么知道的。小结: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引导学生在卡片后面写百。

2.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卡片(10100格),它与一百格的卡片有什么关系?你知道这张卡片共有多少格吗?小结:10个一百是一千。引导学生在卡片后面写千。

师:请大家想一想我校上早操时的情境,操场上师生的总人数约为一千人。你还知道哪些事物的数量约是一千或几千的吗?

3.引导观察大正方形卡片(100100格),它与一千格的卡片有什么关系?你知道这张卡片上共有多少小格吗?小结:10个一千是一万,引导学生在卡片后面写万。

师:请看这张报纸,这样的一版报纸大约有一万字。你还知道哪些事物的数量约是一万的吗?

(三)引导填写数位顺序表

(四)练习

1. 每本数学书约有多少页纸?想想几本书合起来约有一千页纸,一万页纸垒起来约有多厚。

2.有多少小格?

出示915格(9个百、1个十、5个一)、9300格(9个千、3个百),引导学生数小格,并说明我校现有915名学生、我校占地面积约为9300米2。

(五)总结

1. 你喜欢大数吗?为什么?

2.大家收集了这么多有意义的大数,课后请你选一个最喜欢的大数,在一万格的卡片中涂出相同数量的小格,最后请家人或同伴数一数小格数,再给他们讲一讲这个数量的意义。

〖教学反思

二年级学生对于万以内数了解较少,体验不够,教学时难度较大。我注重让学生实际感受,使学生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1. 收集信息,进行交流

课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大数的例子,除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大数、理解学习大数的意义外,还大大丰富了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1)学生初步感受大数,把大数同很高的山很长的河很多的星等事物相联系,感受其大。

(2)学生在找、看、说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大数的读、写,发现大数中有新的计数单位千万。

2.学具操作,自主探究

我用坐标纸为学生制作了百千万的学具卡片,学生通过观察、比较3张卡片,自主探究出3张卡片的联系: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并通过直观感受建立一十百千万的数学模型。

3.联系实际,感受大数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我注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具体情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千万的具体感受。

如,教学千时,引导学生观察学校上操时的情境,说明操场上师生的总人数约为一千人。教学万时,引导学生观察报纸,说明一版报纸约有一万字。

4.以少见多

要使学生理解不易直观感受的大数,就要帮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在本课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了以少见多的想像。

以少见多是指从较少数量的积累去想像较多数量。如,每本数学书约有多少页纸?想想多少本书合起来约有一千页纸,一万页纸垒起来约有多厚。

培养学生掌握这些学习方法,对学生现在理解万以内数和以后理解更大的数都有很大帮助。

〖编者点评

本节课设计了多个活动促进学生对大数意义的理解,收集并交流生活中有关大数的数据,使学生不仅体会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而且借助生活经验初步积累对大数的感性知识。观察、操作几何模型,帮助学生认识了千万计数单位,并对这些单位及其之间的关系有了直观感受。以小见大的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大数实际意义的理解,而且渗透了一种比较事物的具体方法。本节课设计的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晰、内涵丰富。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多种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

教材分析

本课是生活中的大数的第一课。首先,教材呈现了四幅图片,图片中的数据都是几百、几千的数目,学生发现这些数都比过去学过的大,在生活中存在很多像这样的大数,从而感受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然后,教材借助几何模型,使学生对千万的计数单位有直观的感受,并学习这两个计数单位。教材还安排了说一说的活动,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对一千、一万的实际意义有具体感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设备、坐标纸卡片若干、练习题卡片、晚报一张。

〖教学设计

(一)收集信息,进行交流

1. 课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大数,将百以上、万以内的数整理出来,万以上的数留待以后学习。

2.新课开始之前组织学生分组交流,然后问:听了这么多生活中的大数,你有什么感想?除了我们学过的计数单位一、十、百以外,你在大数中发现新的计数单位了吗?一千、一万有多大?它们与我们学过的计数单位又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来进行研究。

(二)自主探究,认识大数

1. 引导学生观察小正方形卡片(1010格),问共有多少小格,是怎么知道的。小结: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引导学生在卡片后面写百。

2.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卡片(10100格),它与一百格的卡片有什么关系?你知道这张卡片共有多少格吗?小结:10个一百是一千。引导学生在卡片后面写千。

师:请大家想一想我校上早操时的情境,操场上师生的总人数约为一千人。你还知道哪些事物的数量约是一千或几千的吗?

3.引导观察大正方形卡片(100100格),它与一千格的卡片有什么关系?你知道这张卡片上共有多少小格吗?小结:10个一千是一万,引导学生在卡片后面写万。

师:请看这张报纸,这样的一版报纸大约有一万字。你还知道哪些事物的数量约是一万的吗?

(三)引导填写数位顺序表

(四)练习

1. 每本数学书约有多少页纸?想想几本书合起来约有一千页纸,一万页纸垒起来约有多厚。

2.有多少小格?

出示915格(9个百、1个十、5个一)、9300格(9个千、3个百),引导学生数小格,并说明我校现有915名学生、我校占地面积约为9300米2。

(五)总结

1. 你喜欢大数吗?为什么?

2.大家收集了这么多有意义的大数,课后请你选一个最喜欢的大数,在一万格的卡片中涂出相同数量的小格,最后请家人或同伴数一数小格数,再给他们讲一讲这个数量的意义。

〖教学反思

二年级学生对于万以内数了解较少,体验不够,教学时难度较大。我注重让学生实际感受,使学生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1. 收集信息,进行交流

课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大数的例子,除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大数、理解学习大数的意义外,还大大丰富了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1)学生初步感受大数,把大数同很高的山很长的河很多的星等事物相联系,感受其大。

(2)学生在找、看、说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大数的读、写,发现大数中有新的计数单位千万。

2.学具操作,自主探究

我用坐标纸为学生制作了百千万的学具卡片,学生通过观察、比较3张卡片,自主探究出3张卡片的联系: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并通过直观感受建立一十百千万的数学模型。

3.联系实际,感受大数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我注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具体情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千万的具体感受。

如,教学千时,引导学生观察学校上操时的情境,说明操场上师生的总人数约为一千人。教学万时,引导学生观察报纸,说明一版报纸约有一万字。

4.以少见多

要使学生理解不易直观感受的大数,就要帮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在本课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了以少见多的想像。

以少见多是指从较少数量的积累去想像较多数量。如,每本数学书约有多少页纸?想想多少本书合起来约有一千页纸,一万页纸垒起来约有多厚。

培养学生掌握这些学习方法,对学生现在理解万以内数和以后理解更大的数都有很大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记住各月的天数。

教具、学具:

挂图、年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学生回答)你是怎么知道的?

2、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在一年中有很多值得纪念的重大节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示挂图)图上描述的是什么事?你知道这些事发生的时间吗?把你知道的跟同学说一说好吗?

3、你们还知道哪些有意义的日子呢?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板书:年、月、日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认识年历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年历,认真观察,你可以从年历上直接了解到哪些知识?

①让学生独自观察

②同桌讨论

③你们能根据年历回答问题吗?

一年有几个月?板书:一年12个月

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板书:大月(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小月(30天):四、六、九、十一、

特殊月(28天):二

2、教学生记天数的方法

我们知道了每个月的天数,也知道大月和小月,有没有好的办法让我们很快的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呢?

(1)可以用拳头帮助记忆。凸起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的地方每月是30天(二月除外)

师做示范学生动手数一数

(2)老师再介绍一首儿歌,帮你们记住一年中的大月。(出示儿歌)

板书: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3考考你

你们都记住了吗?现在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

①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父母的生日是几月几日,用笔在年历上画出来,并说说是大月还是小月。

②老师的生日是大月的第二个月,你知道是几月吗?

4、游戏

我们一起轻松一下,玩个小游戏吧,老师报月份,如果是大月就请同学们举右手,是小月就请同学们举左手,明白了吗?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48页做一做

四、本课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一年12个月

大月(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小月(30天):四、六、九、十一

特殊月(28天):二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旅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在解决如何合理“租车”的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历观察、思考,运算等数学练习过程,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积累生活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积累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经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渗透有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

课件及车溪风景区美景视频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大家去过哪些地方旅游,或者有什么非常想去的地方呢?

课件:春天来了

同学们一定也感受到了春天气息,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到民俗风景区宜昌车溪去看看。我们要到车溪旅游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生:租车)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唤起学生对以前旅游美好经历的回忆或向往,为后面旅游活动作铺垫;接着出示宜昌风景区春天美景图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参入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

(一)活动一:租车

1、(课件完整出示情境信息)生独立阅读信息后提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1)我们班的同学有31名,为了安全学校还派了9名老师。

(2)大车每辆限乘18人;小车每辆限乘12人。(大车、小车图)

2、我们怎样租车呢?(对话框出示问题)

3、研究租车方案

温馨提示:

(1)请独立设计租车方案,把你的方案填在表格里。看谁的办法多!

(2)四人小组交流,并对组内租车方案进行整理,填在小黑板上的表格中。

(3)看哪组合作,能把组内的想法有条理的进行描述。

A、学生活动

B、全班交流。(各组派代表上台发言)

教师白板出示自己的整理表格。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表格,你认为那种整理得?为什么?(学生比较租车方案统计表)(板书:有序思考) 4、这么多种方案,你会选择哪种方案?为什么?

请看(课件添加信息):大车每辆160元,小车每辆120元。

5、猜一猜:哪种方案最省钱?

(板书:空位最少最省钱)

5、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分组计算各种方案需要多少钱.

比较得出租1辆大车2辆小车最合理,花了400元,空座位也最少。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得出不同的租车方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小组合作的优越,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活动二:购门票

1、出示信息:同学们,我们坐上汽车很快就来到了车溪风景区的大门口,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信息),购买门票就可以进去啦!

成人票每张80元,学生票每张40元。

团体票40元/人(45人起订)

2、提出问题:怎样买门票最合算?

3、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设计方案。

(2)集体交流

(三)游车溪:课件出示:车溪美景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游览车溪。(看图片及介绍)

师:我们徜徉于车溪的青山绿水时,无尽的乡土气息如清泉般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仿佛回到了“梦里老家”。

【设计意图】解决了租车问题后,学生已经略显疲惫。欣赏车溪风景区美景,调节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得到短时的放松,还能起到过渡的作用。

(四)活动四:用餐

师:醉人的景色真是让人流连忘返,不知不觉肚子饿了。同学们我们看看有什么好吃的。

多媒体出示37页快餐店图片

1、合理点菜

(1)师:假如你们一组人到本店吃饭,你们想吃什么?共花多少钱?请大家设计一个最合理的方案。

(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整理方案。

(3)汇报。

(4)仔细看看,哪种订餐方案好,为什么?引导得出点菜时注意营养,荤素搭配,主食搭配,同时注意养成节俭的习惯。(板书:荤素搭配,注意营养,节约不浪费)

2、合理配菜

(1)师:同学们,现在本店隆重向大家推出了20元四菜一汤并赠米饭的活动,假如你是快餐店的老板,你打算怎样配菜?怎样配菜才合理呢?请大家想一想,在小组内设计出一种合理的配菜方案。

(2)学生小组交流,设计方案。

(3)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点菜设计中,再与组内成员交流,使学生体验到与人合作的优越;对别人点的菜进行评价,提出合理的建议,增强了生与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反思交流、感受快乐

师:同学们,今天的旅游活动很顺利愉快,你们开心吗?在旅游中知道了什么?(生谈收获)

师补充:1.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

2.旅游中除了学会计算,节约费用,还要注意安全、卫生、健康、文明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从而深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四、实践活动,学以致用。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共同解决了旅游中许多问题,你们真棒!旅游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要考虑,如时间,住宿等等,课后为班级制定一份旅游计划。下节课再全班交流。

作业:

设计旅游计划

这次旅游,同学们非常高兴,还有很多收获,你们想去哪儿游玩?

布置学生设计旅游计划,填写旅游计划书。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篇十六)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旅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在解决如何合理“租车”的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历观察、思考,运算等数学练习过程,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积累生活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积累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经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渗透有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

课件及车溪风景区美景视频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大家去过哪些地方旅游,或者有什么非常想去的地方呢?

课件:春天来了

同学们一定也感受到了春天气息,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到民俗风景区宜昌车溪去看看。我们要到车溪旅游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生:租车)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唤起学生对以前旅游美好经历的回忆或向往,为后面旅游活动作铺垫;接着出示宜昌风景区春天美景图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参入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

(一)活动一:租车

1、(课件完整出示情境信息)生独立阅读信息后提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1)我们班的同学有31名,为了安全学校还派了9名老师。

(2)大车每辆限乘18人;小车每辆限乘12人。(大车、小车图)

2、我们怎样租车呢?(对话框出示问题)

3、研究租车方案

温馨提示:

(1)请独立设计租车方案,把你的方案填在表格里。看谁的办法多!

(2)四人小组交流,并对组内租车方案进行整理,填在小黑板上的表格中。

(3)看哪组合作,能把组内的想法有条理的进行描述。

A、学生活动

B、全班交流。(各组派代表上台发言)

教师白板出示自己的整理表格。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表格,你认为那种整理得?为什么?(学生比较租车方案统计表)(板书:有序思考) 4、这么多种方案,你会选择哪种方案?为什么?

请看(课件添加信息):大车每辆160元,小车每辆120元。

5、猜一猜:哪种方案最省钱?

(板书:空位最少最省钱)

5、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分组计算各种方案需要多少钱.

比较得出租1辆大车2辆小车最合理,花了400元,空座位也最少。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得出不同的租车方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小组合作的优越,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活动二:购门票

1、出示信息:同学们,我们坐上汽车很快就来到了车溪风景区的大门口,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信息),购买门票就可以进去啦!

成人票每张80元,学生票每张40元。

团体票40元/人(45人起订)

2、提出问题:怎样买门票最合算?

3、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设计方案。

(2)集体交流

(三)游车溪:课件出示:车溪美景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游览车溪。(看图片及介绍)

师:我们徜徉于车溪的青山绿水时,无尽的乡土气息如清泉般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仿佛回到了“梦里老家”。

【设计意图】解决了租车问题后,学生已经略显疲惫。欣赏车溪风景区美景,调节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得到短时的放松,还能起到过渡的作用。

(四)活动四:用餐

师:醉人的景色真是让人流连忘返,不知不觉肚子饿了。同学们我们看看有什么好吃的。

多媒体出示37页快餐店图片

1、合理点菜

(1)师:假如你们一组人到本店吃饭,你们想吃什么?共花多少钱?请大家设计一个最合理的方案。

(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整理方案。

(3)汇报。

(4)仔细看看,哪种订餐方案好,为什么?引导得出点菜时注意营养,荤素搭配,主食搭配,同时注意养成节俭的习惯。(板书:荤素搭配,注意营养,节约不浪费)

2、合理配菜

(1)师:同学们,现在本店隆重向大家推出了20元四菜一汤并赠米饭的活动,假如你是快餐店的老板,你打算怎样配菜?怎样配菜才合理呢?请大家想一想,在小组内设计出一种合理的配菜方案。

(2)学生小组交流,设计方案。

(3)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点菜设计中,再与组内成员交流,使学生体验到与人合作的优越;对别人点的菜进行评价,提出合理的建议,增强了生与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反思交流、感受快乐

师:同学们,今天的旅游活动很顺利愉快,你们开心吗?在旅游中知道了什么?(生谈收获)

师补充:

1.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

2.旅游中除了学会计算,节约费用,还要注意安全、卫生、健康、文明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从而深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四、实践活动,学以致用。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共同解决了旅游中许多问题,你们真棒!旅游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要考虑,如时间,住宿等等,课后为班级制定一份旅游计划。下节课再全班交流。

作业:

设计旅游计划

这次旅游,同学们非常高兴,还有很多收获,你们想去哪儿游玩?

布置学生设计旅游计划,填写旅游计划书。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篇十七)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

1、一头牛(猜一字:生)

2、一斗米(猜一字:料)

3、一月七日(猜一字:脂)

4、五个手指(猜一成语:三长两短)

5.七除以二(打一成语)——不三不四

6.七分之八(打一成语)——七上八下

7.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谜底是:口(意为“只”少“八”)

8.灭火(打一数字)——一

9.舌头(打一数字)——千

10.添一笔,增百

倍;减一笔,少九成(打一数字)——十

11.双杠(打一数学符号)——等号

12.你盼着我,我盼着你(打一数学名词)——相等

13.不转弯的路(打一数学名词)——直线

(二)、生活中的趣味数学

14.一根绳子两个头,三根半绳子有几个头?

解:8个头,(半根绳子也是两个头)

15.1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再第三次对折,然后从中间剪断,共剪成多少段?

解:9段

16.一栋住宅楼,爷爷从一楼走到三楼要6分钟,现在要到6楼,要走多少分钟?

答:15分钟

17.桌子上原来有12支点燃的蜡烛,先被风吹灭了3根,不久又一阵风吹灭了2根,最后桌子上还剩几根蜡烛呢

解答:5根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