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物业设计方案范文(热门3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4-05-15 15:19:4016

校园物业设计方案范文 第1篇

(一)准备阶段

1、2月份对全区未实施物业服务的农民安置小区和破产企业宿舍区全面调查摸底,确定推行物业服务的社区(小区)名单。

2、3月上旬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专题研究案例论文开放式居民社区推行物业化服务工作。

3、3月下旬组织召开工作部署会。

(二)实施阶段

1、4月份对今年确定的物业化服务的社区,由街道统一组织,重点拆除违法建筑,改善治安,交通现状,整治老旧建筑的外墙,整修围墙,道路绿地路灯供排水等设施,改善社区基本状况,强化小巷小区小院小店“四小”管理,办好四件实事,重点解决路灯不亮,下水不通,路面不平,环境不洁的问题,为实施社区物业化服务打下基础。

2、5月上旬组织参观,学习其他单位经验做法。

3、5月下旬全力推进社区物业化服务工作。

(三)考核验收阶段

1、将开放式居民社区推行物业服务工作作为对街道全年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2、6月份组织相关社区进行交流讲评。

3、8月份由区城管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将以社区(小区)实施物业服务后脏乱现象是否得到根本改变,市容卫生是否得到显著提升,周边生活环境是否得到明显改善为依据,社区物业服务模式是否可持续社区居民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对社区居民上门问卷调查,满意度未达到85%以上的社区一律要求“补课”,不予验收,扣除政府奖励资金和相应的绩效考核分值。

校园物业设计方案范文 第2篇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基地;园林专业;校园绿化

1 引言

校内生产性实训最初是针对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所提出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2006[16]号)提出,校内生产性(经营性)实训是指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校企联合设计和系统组织实训教学的模式[1]。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14―2015)中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主题词,搜索到文献166篇。在搜索结果中再输入“应用型本科院校”,则显示的结果为“1”。说明目前国内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研究主要集中的高职院校,而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的研究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2、3]。本文以徐州工程学院园林专业为例,并依托后勤资源-校园绿化来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以期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提供可行性的参考。

2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

关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什么样的实训才是真正的生产性实训。对此社会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相对于以往传统的消耗性的实训,生产性实训必须有企业的参与,应该生产出有形或无形的“产品”。另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把企业真实的设备、工具、环境、任务搬到校园实训室,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生产出一定的“产品”,实训的过程与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完全一致[4]。笔者认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强调真实性、生产性和功能的多样性,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考虑,只要在校内实训场所真正实现学生定岗实习,按照企业的标准要求学生、管理学生,使学生在正真的企业环境中各种专业技能得到锻炼,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就可以称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3 基于后勤资源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

徐州工程学院是2002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组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坚持“立足徐州、面向苏北、服务江苏”的服务定位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结合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应用观、大工程观”的理念,为了切实实现实训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统一,徐州工程学院环境学院与后勤服务中心联合建立园林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并于2015年4月1日签订合同,后勤服务中心把学校绿化养护工作交于环境学院,支付养护经费,并按照企业的要求考核绿化养护。园林专业抓住这次机会,充分利用校园绿化养护工作,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以班级为单位,成立“护绿”小组” 学校绿化养护工作交于园林专业的师生来负责,形成学校后勤监管,院系督导、园林专业师生共管的校园绿化养护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机制。目前我校园林专业共有6个班级,绿地根据全系园林专业在校班级数量划分成相应的区块,把每块绿地交给班级管理,院系与班级签订绿化养护合同,以企业的标准进行考核与评比,考核得分90以上支付全部绿化养护费用,考核得分80~90之间,支付85%费用,低于80分,进行批评并留用1个月,下个月考核再不合格则取消合同。每个班配备专业指导老师1名,经验丰富的绿化工1名。每个班级都有了一个真正的实训基地,在老师指导下,在绿化工的积极合作下,班级的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的绿化养护中去,对植物的修剪、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进行系统的训练,并获得了一定收益,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大大的提供,实现了在工作中学习的目标。

参与校园绿化改造的景观设计工作 校园绿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学校文明形象的一个窗口。校园环境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风格和内涵。经过和后勤服务公司磋商,对校园需要改造的地块,后勤服务中心下发景观设计方案招标书,园林专业的老师动员学生参与方案招标,按照设计公司的要求训练学生规划设计方案的设计和制作。由于校园是学生自己生活、学习的地方,他们更明白其设计需求,设计方案更具富校园人文内涵。由后勤服务中心人员和园林专业老师组成的评审人员对学生作品进行评审,评出奖项,给予奖励,并选择最优的进行细化施工。在此过程中,学生了解了设计公司一系列的工作流程,为其从事设计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进园林专业实践课程改革 通过校园绿化这一近在眼前的实训实践基地,为园林专业的各项实践性课程改革提供场所,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热情,真正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一般要求学生识别和了解几百种常见园林树木和花卉,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图片展示与教师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正确认知多种植物的品种及特性,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老师充分利用校园植物,把课堂搬到校园,让每位学生边游边学,并且让学生制作植物标志牌,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学效果极佳。《园林植物栽培学》结合校园绿化的修剪,开展了一次植物修剪大赛。《草坪学》《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等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直接参与到校园绿化的草坪养护中去。《园林工程》结合校园工程改造已经举办了“园林工程技能大赛”。

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机会 根据学生需求,利用校园绿化养护工作,由教师组织园林专业的学生自愿参加,完成校园养护任务,支付学生一定的酬金。由于学生还有繁重的学习任务,一般情况下,按半天为单位给学生提供勤工俭学机会,实行的标准为20元。只要学生有时间,学生能完成的工作,尽量不另雇用其他人员。学生在勤工俭学的工程中,不但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获取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实现了学习和经济双丰收。

4 结语

徐州工程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园林专业为例,校园绿化养护管理为突破口,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虽然在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校园美化等方面具有明显效果,但在实践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相关制度和运行管理工作跟不上、“双师型”教师缺乏、课程体系和实际绿化问题脱节、运行模式单一等一系列问题,有待于以后的深入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杨群祥,熊焰,黄文伟.我国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历程及思考[J].高教探索,2011(5):118-121.

[2]杨海龙,张英彦,木薇.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的构建[J].宿州学院学报,2013,28(2):115-118.

校园物业设计方案范文 第3篇

关键词:实景化;教学模式;校园速递

校园速递是通过实景化教学模式提供学生就业实践模式所进行的积极探索。通过实施实景化实践教学,创造出一个真实的快递站。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学生比在书本上体会更多的工作理念和职业精神,对职场有更多了解和认识。总而言之,这是把课堂当作职场来教育学生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

一、校园速递的创新模式

传统模式下校园快件的收发是各家快递公司通过自己的快递员向教师和学生配送快件。校园的特殊性导致传统快递很难解决在快递中的“最后100米”问题,以至于在时效性和服务质量上很难有较大提高。建立校园速递的创新模式在于和多家快递公司合作,将来往于各家快递公司和物流公司的快件全部由校园速递中心来统一分发管理。校园速递将快递公司所配送的快递用信息技术手段二次编码并贴上标签,通过短信平台、手机APP等多种方式和需要收派件的师生联系,并可以通过送货上门或者自行提货的方式来完成校园的物流配送。

二、校园速递的服务形式

校园速递主要为学校师生提供三个方面的物流快递服务,主要包括收件服务、寄件服务、派生值服务。

1.收件服务。校园速递站是联系学校和各家快递公司、物流公司的纽带。校园快递站负责将各个快递公司所派送过来的快件录入专门的信息系统,重新扫码、编码,贴标签上架等一系列的统一管理。而信息系统后台也将快递信息发送到用户的手机或邮箱中,通知收件人上门取件,或由校园速递的配送学生完成配送。

2.寄件服务。师生可以通过手机APP提前在网上下单寄件。校园速递收到需要寄件的快递件后按照要求进行验视、封装、贴二维码标签、上架归置等一系列规范操作后,统一交给快递公司,完成派件作业。

3.增值服务。可为新生和毕业生提供大件行李的寄存、托运、封装等服务。同时,由于校园快递站人流量较大,还可提供宣传单发放、品牌广告推广等一系列增值服务。

三、实践应用效果

1.使课堂转变为职场,增强学生专业能力与素养。校园速递是以实景化教学、真实的任务为驱动的。同时,由于工资、绩效考核也和企业高度相似,所以学生兴趣普遍较浓,学习动机也比较明确。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仅能够学到专业知识,更体验了企业真实环境中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2.促进教师双师转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该模式实践性较强,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为指导教师提供了更为有利的环境。一方面,由于大多数教师少有企业实践工作的经验,这也促使教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不得不在做中学,并通过获取行业证书来提高自己。另一方面,在和物流行业联系交流互动过程中,教师能够获取行业前沿的动态、人才岗位需求等信息。为日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及时调整提供了一手资料,同时也能实现科研、教学和过程管理的柔性衔接。

3.转换学生角色,促进师生关系。“以实景化教学模式孵化学生就业”教育教学模式倡导“教学做”一体,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指导教师不仅是一个课堂上授课的教师,更是一个带着新员工的老板,是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来参谋协助学生完成工作,通过民主的交流将工作技能、专业素养、职业道德等传递给学生。

四、实践过程中的反思

1.教师自身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实景化教学与就业相结合的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要求指导教师除了需要拥有深厚的行业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有较强的企业实践经验,否则就容易影响实际指导效果。

2.与实景化就业所配套的教学考核管理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实景化就业的考评体系是综合性、多角度、动态性的,不仅需要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素质水平,更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知识的方法;不仅要看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而且要看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抗压能力和道德水平等。特别在一些不能量化或难于量化的方面,依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陈转青,崔铃云.大学校园物流配送营销策略研究[J]. 现代物流,2011(6).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