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教育基地建设方案范文 第1篇

关键词《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高校

《_中央、_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的重要环节,它能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国情、锻炼毅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因此,高等学校要把实践教学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计划中,提供必要经费。《意见》中同时还强调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近年来,井冈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对本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一套实践教学体系,内容涉及学生自行组织和教师组织外出参观,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形式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开展实践教学,首先是教育部的课程要求,从教学目标上来讲,开展实践教学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实践教学方案,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处理实践中所碰到的问题,学会分析,想办法解决,锻炼、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开展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如果光靠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上的讲述,从理论到理论,这门课是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同,也不能做到入脑入心。教师一味地说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但是,开展了实践教学,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在实践教学中会不断得到修正,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也会在鲜活的实践中得到矫正。《基础》课的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能够知行统一,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有助于支撑理论教学,在使学生获得理论知识“知”的时候,通过学生的行来感悟知。课题组认为实践教学的形式多样化,一般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人物访谈、情景剧编排、志愿服务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调适自己、优化自己的价值系统,实现社会资源的渗透教育和隐性教育。教育者要选择、创造好教育环境和条件,设计好教学方案,实践教学也是一项组织严密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带着问题参与教学,回来后自己总结教学成果汇报,让他们充分地体验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二、本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开展

为贯彻落实《_中央_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为了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提高教学实效,开展了多种实践教学。

(一)学生自行组织的实践教学

1.社会或校内调查:开展校内调查主要以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为对象,社会调查可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吉安(或家乡)”为主题,调查了解社会主义在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亲身参与社会公德状况的调查,可以明了社会公德要求,以及学生公德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观察、调查、分析中明辨是非,升华道德情感,并养成良好的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具体题目自定。自由组合若干调研组,以小组(5人为限)为单位进行资料收集调研;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调查报告;制作PPT汇报。2.采访《最美井大人物》获奖者:井冈山大学2014年开展了寻找《最美井大人物》活动,并最终确定了10位最美人物,这些评选出来的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通过采访《最美井大人物》中的获奖人物,以最美井大人物为楷模,学习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自强不息、拼搏不止的精神。要求学生能践行社会主义道德,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采访小组将采访成果制作成PPT或是微电影在班上集中展示。3.经典影片赏析或社会热点分析:推荐的影片有《秋菊打官司》、《黑梦》、《建党伟业》等等。社会热点问题主要选取一些在社会上造成广泛影响的道德事件,将学生分组,每组学生提前收集资料,自行选题,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制作PPT进行汇报。

(二)教师组织的外出参观实践教学

1.红色圣地参访:参访的目的就是通过开展红色圣地参访实践教学活动,让大学生学习、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坚定理想信念以及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培养激发广大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_、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和必然性,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井冈山大学地处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周边很多红色圣地都和井冈山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目前,教研室联系的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有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小井红军医院、小井红军烈士墓、三湾改编旧址群、贺子珍纪念馆、泰和马家洲集中营、兴国将军纪念馆等等。2.法院旁听: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有助于在本课程中认真贯彻《_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帮助学生从理论上认清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意义,了解《决定》提出的关于依法治国的新思想新举措,在实践中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从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教研室联系了吉安市吉州区基层人民法院作为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是选取民事、刑事和劳动法相关案件进行旁听。3.参观看守所、_:让学生走进看守所和_,了解劳教人员在_的状况,倾听他们的忏悔,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升华道德情感,理性地对待人际间的纷争,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三、当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纵观这几年的实践教学开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有所提高,但是开展的实践教学尤其是教师带队的外出实践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课程之间没有协调好,出现了重复、浪费了资源

现在学校的实践教学课开展的其实也不少,但是各门课程和各个学院、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并没有统一协调,缺乏衔接和沟通,比如学工处和团委的假期实践活动、红志班和大骨班的教学活动。在教学内容和目的上,各门课程出现了重复,客观地讲,教学活动随意性较大,没有统筹规划。这不光是我们学校在开展实践教学时碰到的问题,其他高校也是如此。有些参观的地方,教学目标并不是很明确,吉州窑作为学院统筹安排联系的实践教学基地之一,但是吉州窑并不适合所有的课程;再者,在实践基地,学生该干些什么,体会什么,教学目的也不是很清晰。

(二)旁听的案件不够深刻

比如去法院旁听,本来设计的是安排民事诉讼、贪污类案件的旁听,强调学生的权利意识以及当前法律上对腐败人员惩治的鲜活事例,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提升法律的权威。之所以这样选择,主要是很多学生对法律不够认同是基于社会上一些官员败法所导致的。但是很可惜,联系法院的民事案件多为离婚涉及隐私的,不适宜对外开放,而贪污渎职类案件也是比较少。因此,能够开放的案件多为简单的刑事案件,比如盗窃、邻里纠纷、轻微的故意伤害,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不是很深刻。

(三)很难做到全覆盖

由于经费的限制,因为学生总体数量大,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很难让全部的学生都参加,只能组织部分的学生参与,尤其是安排学生外出考察。这并没有达到实践教学活动应全覆盖的要求,对于没有实地考察的学生,是无法感知亲身实践的那种效果,比如有一次组织学生到戒毒所参观,通过和戒毒人员对话,参加实践教学的学生从心里面感到震撼,发誓要和绝缘,他们通过多媒体向其他同学展示实践心得时,效果却大打折扣,其他同学对的感觉依然很遥远。

(四)参观流于形式

由于经费上的欠缺、参观时间和业务时间的不协调,不能联系到基地的专业讲解员以及带队教师的知识领域限制,学生在参访红色圣地时没有得到专业的讲解,为什么参观,参观的基地有什么教育意义,发生了些什么故事?这些都必须讲给学生听。因此组织的实践教学活动表面上看是轰轰烈烈的,对教学环节缺乏精心准备和细致设计,学生只是走马观花似的来去一趟,很难实现教育效果。

四、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思考

为了合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以及经费,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效果,《基础》教研室通过近年来的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得到加强:

(一)提高教师的素质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关键的主导因素。教学方案的设计、组织和实施都要依赖于教师,而这些直接决定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对于实践教学基地的历史渊源,以及教学基地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带队教师都应熟知。因此,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和责任心之外,还必须具有相应的学习能力、组织沟通能力、社会协调能力。

(二)组织上的统筹

高校学生的实践教学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之外,虽然各高校有自己的做法,但是一般而言,还会有学工处的寒暑假社会实践、宣传部、团委的社会采风实践、团委的送法(医等)下乡活动等等。相对来讲,学工处、团委和宣传部等其他机构社会资源、资金更为充沛些,因此,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相关学科应多和这些部门协调,多利用他们的学生社会实践资源。

(三)实践教学的方式应更加多样化

按照学界的理解,实践教学的方式应当是多样的。但是目前由于经费上的限制以及教师能力、责任心等因素,实际上实践教学开展的方式并不是很多,主要集中为“参观访问”。参观访问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了解上有一定的帮助,尤其是井冈山大学又处于红色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红色资源蕴涵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厚重的先进文化、丰富的革命精神、高尚的人格魅力,具有超越时空的强烈感染力、说服力、震撼力和强大的教育功能,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德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参观、考察寻访红色资源,学生能更多地了解革命英烈的先进事迹,进而感受他们崇高的革命情怀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实践教学的开展所选取的方式还应更为多样化,调查研究、访谈教学、情景剧的编排,专题讨论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到选取哪种方法,应当和理论教学内容相挂钩,实践教学必须服务于理论教学。

参考文献:

[1]刘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规范化改革与实证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7).

[2]颜加珍.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若干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2).

[3]_国.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教育与职业.2012(36).

忠诚教育基地建设方案范文 第2篇

一、引言

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我国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参观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为主要形式的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红色旅游寓教于游,寓教于乐,是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产物,是建立在红色资源基础上的一种精神文化产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学习性、故事性、参与性的红色旅游逐渐发展成为影响较大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不仅仅满足了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需求,更可以满足他们求知、受教育的需求。

与其它较成熟的旅游产品相比,刚刚起步的红色旅游在开发和管理上仍存在若干制约因素。资源方面,红色旅游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存在一拥而上的现象,开发模式单一;体制方面,行政区划壁垒不利于红色旅游区域合作,受政府决策影响大,缺乏市场机制作用;产品方面,红色旅游产品功能单一,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综合功能不强,客源市场狭窄;经济方面,多数红色景区所在地经济基础薄弱,可进入性差。这种现状迫切要求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红色旅游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

二、红色旅游资源特点与发展趋势

(一)红色旅游的概念

红色旅游是红色与旅游的有机结合,红色文化是内涵,旅游是形式。红色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个分支,是文化旅游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旅游类型,游客通过参观、游览和体验,传播红色文化,并以此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革命具有重大国际意义,中国又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社会主义大国,也是最早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发展红色旅游实现了在思想政治教育、旅游方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和创造。红色旅游起源于六七十年代瞻仰革命圣地的热潮,但当时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旅游。1998年江西省率先提出了红色旅游口号“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推动红色旅游走向市场。2004年,国家旅游局红色旅游工程正式启动,红色旅游进入全面发展阶段。随着《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的出台,红色旅游将引来一个全面深入发展的新时期。

(二)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

我国红色旅游资源具有“精品多、数量大、类型多、分布广且集中”等特点。这些在革命历程中留下的丰富的革命史迹作为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构成了红色旅游丰富而特色鲜明的珍贵资源。迄今为止,在_先后公布的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属于革命遗址和革命纪念物建筑的多达127处,归属各省市县级管理的革命历史遗迹,数量更是众多。以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发展历程为线索,以革命精神为主题,同时兼顾区域特点,在全国划分了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

图1 全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分布图

红色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旅游时段性。其客源变化受政治性因素与市场因素影响明显,一般时段主要受市场调节,有较大纪念活动的时段则主要受政治因素的影响,但整体态势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根据五年、十年、五十年、百年等纪念周期,形成“五年小高潮,十年中高潮,五十年和百年大高潮”的活动规律。

(三)红色旅游的开发模式

旅游吸引力是由目的城市对游客产生吸引的各吸引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即广义上所说的旅游资源,它有物质和非物质两方面的内容。红色旅游产品开发不是单纯的项目建设,而是在资源配置、市场定位、项目建设与管理及产品宣传的等方面,需要进行合理的策划和安排,不同的景点开发有不同的开发模式。通过对最近几年我国红色旅游开发的大量实例进行分析总结,已形成了以下几种红色旅游开发模式(表1)。

三、门头沟景区的红色旅游资源

北京的两条红色旅游线路包括“北京━遵化━乐亭━天津线”与“北京━保定━西柏坡线”。门头沟景区红色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分布相对集中,区域性强。(图2)

图2 门头沟景区红色资源分布图

(一)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

司令部旧址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1939~1940年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设在马兰村一四合院中,共有瓦房10间,保存完好。现辟为陈列馆,占地面积680平方米,建筑面积131平方米,展陈面积平方米。(图3)全部展览资料照片135幅、文字介绍16幅、图表3幅、油画4幅、连环画2组8幅、拓片2张、沙盘1个,实物108件。陈列馆有张兰珠就义遗址、张秀林跳崖遗址、扔地雷遗址和多处_时期的防空洞。

(二)王家山惨案旧址

王家山位于斋堂镇,1942年12月12日清晨,日伪军100余人,在赖野、宋福增带领下将48名群众关进房内点燃,除3名妇女和3名儿童逃出外,其余42名群众均被大火烧死。王家山惨案震惊整个平西,制造王家山惨案的罪魁祸首在_胜利后受到历史的审判。新中国成立以后,每年“双十二惨案”纪念日,王家山村及附近村庄的群众都会到“双十二惨案纪念碑”追悼遇难者的亡灵,寄托哀思(图4)。

(三)沿河城战斗旧址

沿河城东西长约420米,南北长约300米,东门名万安(已被拆除),西门名永胜,均为砖石结构。城墙用条石和鹅卵石砌筑(现大部塌毁),部分敌台之间虽无城墙连接,但能凭地形居险,彼此呼应,形成一道连续性的防线(图5)。

图3 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

图4 王家山惨案旧址

图5 沿河城战斗旧址

(四)宛平县_烈士纪念碑

1946年7月7日,宛平县政府在斋堂村修建_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坐北朝南,方形屋檐塔式结构,南面正文额书“豪气长存,英名万古”双色楷书,正中楷书阳文竖刻“宛平县人民八年_为国牺牲烈士纪念碑”,余三面刻烈士英名及所在村庄,共记载98村476位烈士(图6)。

图6 宛平县_烈士纪念碑

四、门头沟景区红色旅游发展创新模式:中心多元整合模式

(一)现阶段红色旅游发展中的困难

门头沟景区红色旅游发展的困难可概括为“两个不适应,三个不到位”。

“两个不适应”是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红色旅游发展的需要。目前在省、市、县三级没有相应的机构组织领导当地红色旅游的发展,红色景区的所有权分属为文化、文物、旅游等多个部门,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不到位。因此建议将红色资源进行整合,归口统一部门统一管理,建立高效,有序的管理机制。

“三个不到位”是指“认识不到位、规划不到位、宣传不到位”。全国大部分红色景区还没有红色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在指导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功能等方面缺乏指导性和科学性,造成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现象。“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宣传机制还未形成,市场开拓缓慢。

(二)红色旅游的创新模式:中心多元整合模式

中心多元整合模式的总体思路是加强红色旅游鲜明的政治性,提高红色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将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古色旅游”、“休闲旅游”等其它旅游产品整合,扩大产品内涵。“红色中心”是突破口,“整合”是重点,“可持续发展”是目标,把整个模式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来运作。(图7)

图7 中心多元整合模式

“红色中心”模式是红色旅游发展的突破口。红色旅游的开发是以政策资源导向为切入点的一种特殊旅游形式。助力红色中心源的两个力量是来自于政府的“推力”与来自于社会的“拉力”。

从政府的角度看,红色旅游作为独特的载体,可以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目的,发展红色旅游又能促进老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与国家的扶贫政策是相呼应的。因此,就产生了开发红色旅游的政府推力。

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作为宝贵财富的红色精神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人们在红色旅游的过程中能得到心灵的震撼与思想的启迪,这种感染熏陶是无价的,这就产生了红色旅游开发的社会拉力。

政府推力与社会拉力两者的结合,使红色旅游得到迅速发展。

“多元整合”是红色旅游发展的重点。红色中心对红色资源的开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红色旅游的发展仅仅依靠红色中心是远远不够的,必然寻求“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古色旅游”、“休闲旅游”等的结合,增加参与型旅游项目,扩大产品内涵,实现多色整合。实施多元整合,需要文化内涵、市场导向、区域协调、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共同作用,形成合力。

中心多元整合模式充分结合了资源、市场、文化、政府四大要素,有利于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扩大产品内涵,从单纯的观光功能转向休闲、体验等多功能,实现了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红色旅游的开发模式具有典型的资源性特征,同时又带有一定的政策导向。由于大多数红色旅游地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在发展初期多是政府主导,通过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对旅游资源进行边游边开发。待产品体系完善之后,则主要以市场为导向,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层次挖掘,提升旅游产品的内涵。在经济发达地区,基础设施与旅游服务设施较完善,已形成一定的旅游产品结构和层次,红色旅游的发展更多地与休闲旅游、文化旅游相结合,呈现多样化发展,以满足不同层次旅游的旅游需求。

五、结语

在红色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内容和形式都十分重要,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是塑造红色旅游产品的两个基本支柱。开发模式来源于对内容的提炼和把握,内容是充实模式的基础,高品质的红色旅游资源是红色旅游开发的前提,合适的开发模式能够快速有效地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

忠诚教育基地建设方案范文 第3篇

定陶区南王店镇中学,现有21个教学班,在校生1034名、教职工83名,正式党员27名,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学校党支部依托“好习惯储蓄银行”和“导师制”全力打造“红心向党 好习惯益终身”党建品牌创建工程,创设“934工程”品牌模式,每学期每个学生做9件好事,从而养成3个好习惯,教师以“四有好教师”为目标,培养教书育人好习惯。我校在党支部带两下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先后荣获“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特别是今年,在全市召开的教学工作会议,我校又荣获“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誉称号。现将一年来学校支部工作总结如下:

一、营造红色氛围,筑牢红色阵地。“红心向党”设施氛围创建已初见成效,永久性主题标语、红色展板、红心向党灯箱、红色板报、红色主题墙、红色长廊、红色阵地,电子显示屏红心向党标语规范布置党员活动室建设达到六有标准,红色育人氛围浓厚,使全校师生浸润在爱国爱党的浓厚氛围中,彰显学校特色。

二、《四德榜》建设。按照《南王店中学善行义举四德榜评选标准》和“好习惯储蓄大户”好习惯的养成,推选出师生“四德榜”人选。

三、筑红色堡垒,做红烛先锋。学校着力打造文化阵地、活动阵地、岗位阵地,组织党员参加“我来讲党课活动”,大力弘扬党员教师的带头意识,形成争做四有教师浓厚氛围。27名党员与建档立卡户学生建立帮扶关系,7名优秀教师党员与青年教师建立“师徒一帮一”关系。今年1名教师吸收为预备党员,2名优秀教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2019年1人获“市优秀教师称号”,3人荣获市“一师一优课”,11人荣获“区优秀教师”称号,1人被评为“教育系统模范_员”。2020年11月,2名教师荣获定陶区教学能手称号,

四、创红色基地,传红色基因。党建引领,办幸福教育,我校秉承“每个学生都可成才”的办学理念,以好习惯养成为目标,“五育”并举。创建“红色教育基地”,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爱党、爱国、爱校、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五、设红色课程,育红色少年。整合德育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阅读课设立“红色阅读”课程,围绕“红色教育”进教案、进课堂,各学科组推出课堂拓展课“红色故事”、“楷模榜样”、“红色歌谣”、“红色图形”等,使红色基因渗透于各学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收到红色教育熏陶。学校在此基础上,结合定陶区和南王店镇实际情况开发出校本红色课程《红色鲁西南》。

忠诚教育基地建设方案范文 第4篇

(通讯员 陈国清)湖北省崇阳职业技术学校坚持党建引领、匠心筑梦,以“三红教育”为载体,打造红旗教师,培育红星学生,建设红色校园,提升党员教师思想素质,培育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2019年新春伊始,该校基层党建工作受到崇阳县委县政府的通报表扬;同时,被崇阳县教育局评为2018年度目标综合考评优秀单位。

一、创设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红色校园。学校努力创设贴近学生实际、贴近企业实际、贴近社会实际的特色校园文化,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在参与中改变,全面提高综合素养。学校以校园开放日、文明风采、创业演讲等多种活动为载体,以“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创立理想,同时体会到企业对员工的岗位纪律、目标任务和质量效率的要求,为将来成为企业优秀员工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自2018年秋季开始,全面实施军事化管理,构筑校园安全屏嶂,将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落到实处,学校出现了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同时,学校投入资金45万元,抓好党建阵地建设,实施红色宣传工程,营造红色氛围,陶冶师生情操,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二、 开展星级教师评比,打造红旗教师。

根据农村职业学校教师来源及现状,学校制订了教师《岗位成才计划》及培养方案,着力教师专业能力、教研能力、德育能力的提升。坚持开展常态化的“七个一”和“九心”教师和“十星”党员评比活动,倡导教师对教育有忠心,对未来有信心,对学生有爱心,对工作有匠心,对学习有恒心,对家有责任心,对父母有孝心,对同事有诚心,对家长有热心。三年内,教师获得各种奖励 64项,其中22人次获省级表彰。学校教师在市、省、国培的基础上,被派往企业挂职或车间顶岗学习210人次,教师的岗位技能迅速成长,被评为楚天名师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新增5人,校级骨干教师新增9人,35名中青年教师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

忠诚教育基地建设方案范文 第5篇

关键词:地方优秀文化;特色文化课程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培养教育年轻一代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中第十八条明确提出“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大学文化。”长期以来,学院立足赣南革命老区、客家摇篮这一地域优势,坚持“价值引领为先、人文素养为重、全面发展为本”的文化育人理念,按照“知识传授,文化熏陶,价值引领”的文化育人思路,努力推进地方优秀文化进校园,积极开展以苏区与客家文化为载体的特色文化课程改革,创新了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课程教学,探索出了一条依托地方优秀文化开展特色文化课程建设之路。

一、构建“二类型、三模块”立体式特色文化课程体系

按照“知识传授,文化熏陶,价值引领”的文化育人思路,疏理、挖掘、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苏区和客家文化精华,根据各专业属性、培养层次、培养要求构建了逻辑清晰的特色文化课程体系,形成了“知识传授型、技能训练型、素质拓展型”文化课程模块,同时为配合上述显性课程的教学,以优化文化育人环境,强化文化熏陶实践过程,塑造和完善学生的人格为着力点,开发了大量隐性文化课程,形成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配合的立体式特色文化课程体系(见图1)。

1. 依据课程性质,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显性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通识教育课“中央苏区历史大讲坛”以及有关专业的专业课程,如:“客家音乐”、“中央苏区文艺研究”等系列课程。

图1 特色文化课程结构

第二类是隐性课程,该类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之外,隐藏于显性课程之中,主要是以“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客家文物博物馆”、“客家文化资料室”为依托的各类现场观摩、讲解训练、研究讨论等系列课程活动,以及“红色班级”建设,“红土情”校园文化节,客家体育运动会,“红色之旅”和“史迹考察”等活动。上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辅相成,两者以合力的形式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2. 依据课程功能,分为三大模块。第一模块是知识传授型课程。该类课程以传授地方优秀文化知识为目标,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开发了“苏区体育”、“中央苏区教育简论”、“中央苏区文艺研究”、“客家山歌文化研究”、“客家音乐”、“中央苏区史”、“客家民俗研究”、“客家舞蹈研究”、“苏区精神与文化”等特色文化课程,教学重点放在基本知识的传授上。

第二模块是技能训练型课程。该类课程以文化技能训练为目标,主要包括结合不同学科、专业而开设的“红色记忆—中央苏区故事集”、“客家音乐民俗与田野采风”、“赣南采茶戏”、“兴国山歌”、“客家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客家味道—客家饮食文化研究”等课程。课程内容侧重实践能力培养,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参与各种技能训练活动,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及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基本技能。

第三模块是素质拓展型课程。该类课程属于通识教育类课程,主要有“中央苏区历史大讲坛”、“客家文化丛谈”等,面向全校本科学生开设。课程内容以历史发展为线索,贯彻史论结合、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原则,对苏区与客家文化进行了系统简述。主要目的是扩展学生的地方文化视野,拓展其继承文化传统的素质。

二、创新“三要素、三维度、三互动”的联动式教学体系

通过十多年来的课程实施方法改革,不断探索与积累,建立了三个基本要素(知识、能力、素质)共同作用,三个空间维度(课堂、社团、社会)相互联接,三种互动方式(课内课外互动、老师学生互动、学校社会互动)交互运用的联动式特色文化课程教学体系(见图2)。围绕“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要求,借助“课堂、社团、社会”三个空间维度对接,通过“课内课外互动、老师学生互动、学校社会互动”,开展特色文化课程教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苏区文化、客家文化精华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

图2“三要素、三维度、三互动”联动式教学体系模型

1. 贯彻“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原则。利用三个空间维度对接,通过以苏区和客家文化教育的“三互动”,有力地促进广大学生学习和掌握苏区历史与文化、客家民俗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受到苏区精神和客家文化的熏陶和潜移默化,提高学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基本技能与创新能力,形成“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追求卓越”的职业品格,成为“下得去、稳得住、用得上、受欢迎”的具有浓厚本土情感和社会责任的时代新人。

2. 大力培育和发展学生社团、校内外课程实践基地。学生社团和校内外实践基地是学生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和提升素质的重要载体。学院成立了“大学生红色文化研究协会”、“客家文化协会”等学生社团,建立了“瑞金密溪村客家文化田野考察点”、“客家研究中心湖江研究基地”、“安远县镇岗围民间美术教学实践点”等实践教学基地。同时,在共和国摇篮瑞金、苏区模范县兴国等县市设立了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在赣州市周边中小学建立了10余个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3. 深入开展课程教学互动活动。在社团活动方面,通过教师、专家等引导,坚持在学生中开展“红色班级”建设活动,先后建立了“瑞金班”、“于都班”、“兴国班”等一批红色班级。借助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与客家文物博物馆及谷雨诗社等学生群团组织,每年开展“大学生红色故事会”、“红色题材优秀影片展播”、“红歌大赛”、“苏区历史知识竞赛”、“红色文化主题艺术作品展”等系列红色校园文化活动。同时还坚持举办“客家文化展”、“客家书画摄影作品展”、“客家音乐舞蹈汇演”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在社会实践方面,利用苏区和客家文化的直观性、亲近性特点,引导学生开展客家民俗、民居、客家族群日常生活等田野考察活动,学院成立了“红色宣讲团”,联合井冈山大学组建了“赣中南红色文化宣讲团”,让学生深入同学中宣讲红色文化和苏区精神,发挥学生自我宣讲、自我教育的互动作用。组织大学生红色文化宣讲队员向赣州市中小学生宣讲和传播苏区精神。同时,积极组织大学生服务团下乡村宣传和传播客家文化知识。通过实践活动,深化了学生对苏区、客家文化及其精神特质的认识与了解,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

总之,该教学体系通过“课堂、社团、社会”与“课内课外互动、老师学生互动、学校社会互动”相互融合和相互作用,达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目标。

三、创造条件推进特色文化课程建设

学院采取各种措施,推进特色文化课程建设,保证有效实施特色文化课程。

1. 成立课程建设的研发机构。赣南是中央苏区所在地,苏区精神的发祥地,也是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形成的摇篮。悠久的历史和得天独厚的苏区和客家文化,成为学院凸显办学特色,提高育人质量,弘扬苏区精神,传承客家文化的重要资源。学院建成“中央苏区研究中心”与“客家研究中心”,发挥研究基地的研究优势,将其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

2. 挖掘课程建设的实物资源。学院注重教育教学的直观性,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先后建设了“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和“客家文物博物馆”,通过实物、文献、图片等资料展示,系统勾勒苏区与客家历史文化沿革与概貌。学生通过参观活动或在老师的指导下互相之间开展讲解活动,提高了学生实践技能,对学生品格熏陶、性情陶冶、文化传承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3. 建立专门的课程教学团队。学院通过内培外引,打造由专家、教师、老红军等组成的优秀教育教学团队。形成了一支由享受_及省政府特殊津贴、省级教学名师、学术骨干组成的高素养校内专业教育教学团队。通过柔性引进等方式,聘请了著名党史、文化史专家为学院特聘教授,定期来校开设专题讲座与交流。近几年来,学院先后邀请了中央党史研究室、总参谋部的一大批专家学者走进校园,与大学生共话成长,播撒红色文化种子,促进大学生提升思想境界、丰富精神家园。定期邀请健在的老红军或老红军后代现场教学,以增加教学的生动性与直观性。

4. 制订加强课程建设的规章制度。为了加强对特色文化课程建设的统筹规划,推进特色文化课程建设,使特色文化课程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学院出台了有关加强特色文化课程建设的规章制度,先后出台了《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关于把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推进“苏区精神进校园”工作方案》等,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及教师在特色文化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完善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充分发挥特色文化在育人中的作用,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和水平。

5. 形成以科研促教学的课程建设机制。为了加强特色文化课程建设,学院非常重视科研促教学,通过科学研究为教学源源不断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把科研中获得的新知识及科研新成果及时融入到文化育人中,实现地方优秀文化研究、育人、传承创新一体化。学院建立有利于科研成果引入课程建设的导向政策,建立了教学科研双重考核制度,科研成果引入到教学过程中的自我激励机制;科研成果引入到教学过程中的自我激励机制;对科研成果引入教学所产生的效益进行科学评估机制;创造科研成果促进特色文化课程建设的良好氛围。近几年来,主编出版《中央苏区研究丛书》(十卷本)、《高校校园文化研究》、《校园文化学简论》等专著,获江西省第十四次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50多篇教研论文。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在教研与科研的带动下,文化育人资源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出版了全国第一部“中央苏区历史大讲坛”教材,“校园文化学”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特色文化课程教学内容紧跟学科前沿,将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教学改革成果“传承地域优秀文化 创建特色文化课程”获江西省第十三批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忠诚教育基地建设方案范文 第6篇

【关键词】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生

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中国_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重任。十报告再次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高校是作为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阵地和载体,承担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在新时期,依托红色文化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脉相承,紧密联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接泉源;红色文化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理想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蕴含着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价值取向;从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来看,中国的红色文化既有历史价值,也有现实价值,既有社会价值,还有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等。

红色文化以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为核心,主要以“红色资源”的形态表现出来,红色文化包含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等,不仅在特定年挥重要作用,而且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仍具有重要作用。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荣历史,红色文化资源内容生动、感染力强,具备深刻的理论穿透力与情感的震撼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载体。

二、红色文化在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一,把握理想信念导向性。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荣历史,红色文化资源内容生动、感染力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具有很好的说服力,是对西方敌对意识形态侵蚀、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吸引力的有效武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融入红色文化资源。

第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构成的转折和关键时期,所受到的价值观影响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红色文化恰恰围绕马克思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展开,积极推动红色文化进课堂、进头脑、进思想,使无形的思想政治教育化为有形的基于红色文化育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第三,提升民族自信。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潜移默化中,作为有效有形的载体,通过不断揭示古往今来优秀的民族传统与民族文化,使大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引导他们做民族精力的传播者、倡导者和实践者,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人才储备、打下精神基础。

三、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

建设有利于红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舆论导向,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既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是哲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学术交流,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确实把红色文化渗透到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去;改变单方面灌输的教学方式,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利用网络和科技,采用多媒体教学,采用专题讲座法、案例分析法等,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时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

(二)将红色文化融入科研实践

目前,高校中开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普遍存在实践内容缺乏科学规划、实践效果流于形式、实践基地建设不足等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要想在社会实践中顺利推进红色文化教育,一是在思想层面上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支持,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对社会实践进行宏观管理和调控,形成有机运作、自我驱动、有轨发展的社会实践动力机制;三是在社会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力促红色文化产、学、研的结合,教学、科研、生产建设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模式有利于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

(三)推进红色文化进网络、进社团、进宿舍

网络、社团、宿舍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新途径、新载体。一是牢固树立阵地意识,积极拓展网络空间,运用互联网推进红色文化教育。努力建设好红色文化专题网站与校园红色BBS,加强网络管理;二是把社团工作纳入红色文化教育领域,大力支持红色社团开展活动,通过优秀社团评比展示、社团文化节、社团活动展演等方式,扩大红色社团影响;三是做好红色文化教育“进宿舍”,辅导员发扬红色文化“深入群众”优良传统,进驻学生宿舍,及时了解学生需求;学生党团组织建到宿舍,充分发挥关心人、引导人、团结人、凝聚人作用;建立学生公共阅览室、学生活动室、红色文化宣传报栏等,强化宿舍温暖设施建设,增强红色文化教育“进宿舍”实际效果,更加科学有效地强化宿舍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 杨中刚.论加强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培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

[2] 李君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新华文摘,2007 (4).

[3] 韩延明.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忠诚教育基地建设方案范文 第7篇

机关廉洁教育示范基地布展内容包括决策篇、古代清廉典范、修身悟廉、以案为鉴,警世立戒法纪篇、警示篇、清风影厅、万丈深渊预防篇和展望篇等多个不同篇章,灵活运用声光电技术,结合多媒体互动设备、数字融合、智能中控、互动展墙、多点触控、滑轨电视墙、电子翻书、数字沙盘、廉政签名台、数字瀑布流、廉政镜、虚拟流水墙、折幕投影、展厅中控系统、创意异形投影、雾幕投影、数字沙盘、AR虚拟试衣系统、霍格沃兹墙、廉政考试测试、廉政地面互动、步步生莲、算好人生“七笔账”、电子签名、幻影成像、液晶拼接屏、三维动画制作等多种高科技手段,增强多功能廉洁文化展厅的科技感、现代感,提升参观体验者与廉洁展厅之间的互动联系,让参观体验者以沉浸式的学习方式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

忠诚教育基地建设方案范文 第8篇

关键词:红色经典艺术教育;教学建设;学生培养

2010年底,教育部首批设立了5所高校为_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_,2011年又增设了包括遵义师范学院在内的5所高校。几年来,我校在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后,学校以基地建设为平台,深入开展红色经典艺术教育活动,从红色经典艺术教育体系建设、师资队伍整合、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的建设、保障制度完善等多个渠道推动经典艺术教育进程,有力提升学生文化素质。

一、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情况

根据我校定位和美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并根据原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的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相关要求,我校美术学院以“宽专业、厚基础、重能力”为原则,改革对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任选课等模块。

任选课:有专业和人文素质两类任选课。该项工作主要内容包括改革和探索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制定新的人才培养计划;根据社会需求确定专业方向;因人施教,对特长生制定灵活的培养目标和方案;减少课堂讲课学时,采用讨论式、写读书报告、参与教师科研等多种方式完成课程学习任务;产、学、研联合办学等。

在过去美术专业课的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①教学观念守旧、方法单一、内容陈旧;②不清楚教授对象和专业的特点,盲目教学;③教材建设落后;④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不能突出专业教育特色。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是搞好红色美术专业课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该专业课堂教学目标有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传统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根本不能实现教学目标。传统教学中有限的信息量不能使学生完整的认识“红色经典”。基本的知识目标不能完成,能力目标更不能实现。要较好地实现两个目标,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1、教学方法上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形式,部分采用实践教学,使教学内容直观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2、在培养模式上可以积极推进学分制、模块式等教学摸式,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从体制上保证他们能成才,成好才;3、在教学手段上,要积极将现代教学手段容入到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提高教学效果;4、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专业课的实践性;

三、发挥红色经典艺术作品魅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的有益探索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必须使思想政治教育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我们以红色经典艺术作品为切入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红色经典艺术教育工作:

(1)促进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的创作;(2)加强红色经典艺术的学术研究;(3)加强红色经典艺术的资源建设;(4)加强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的师资建设;(5)把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6)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促进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的普及;(7)开展培训。

四、依托红色经典艺术作品资源,开展文化传承,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通过对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的赏析,我们可以更为直接的增强对历史的认知。红色经典艺术作品创作是由于其来源于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实践,表达的是各个时代革命者和建设者的所感、所悟,传达的是时代的需求,代表的是各个时代先进文化与先进思潮,确保了红色经典艺术作品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价值观,必将对当代青年学生产生广泛、深远而积极的影响,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鲁迅先生深刻地揭示了艺术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他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相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椅可辅翼道德以为治”。红色经典艺术作品可以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回顾历史,正视自我,俯视时代,以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求为出发点,来思考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并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置身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在实践中实现对自我的超越,对前辈的超越。正是这种巨大的激励行为,使红色经典艺术作品能够在当代学生中引发巨大的共鸣,并实现自已的梦想中,不断超越自我。

参考文献:

[1]徐辉,季诚钧.大学教学概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