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工作总结(热门4篇)

山崖发表网工作总结2024-03-27 09:33:228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第1篇

石首市连续五轮“三万”活动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先进县市。在第六轮“三万”活动中,该市坚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聚焦精准扶贫,突出产业培育,通过科学谋划、汇聚优势、加强培训、创新机制,努力培育优势产业,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实现了产业发展、精准脱贫和集体增收的共赢局面。

一、科学谋划,调优产业结构

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培育主导产业促进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制定了种植、林业、畜牧、水产、农机、旅游、电商等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全市按照“一方一业、一村一策”的发展要求,谋划大产业,网络贫困户,实现规模基地和单个农户的整体联动。

1、水田扩大综合种养。通过不断优化水稻种植模式,逐步向优势产业转型,努力实现调优提质增效。实行“水复旱、水改旱”8万亩,发展“稻?虾(蟹、鳅、鳖、鸭)”等稻田综合种养20多万亩,覆盖全市80%以上的行政村。调关镇发展虾稻连作7万亩,仅水田养虾亩平创收3500多元。高基庙镇发展水稻制种3000亩,建成全省最大的水稻制种基地。团山寺镇在_发展研究中心的支持下发展绿色农业,新增再生稻1万亩、稻鸭共育2000亩。

2、旱地主推果蔬产业。当前棉油种植效益低下,全市大力推进旱地结构调整,新发展瓜果面积2万亩、蔬菜面积5万亩,逐步建成万亩设施果蔬、万亩西兰花、万亩冬(南)瓜、万亩甘蓝等特色农业基地。充分发挥康星西兰花、南鑫蔬菜、天字号瓜蔬、群发南瓜、福友蘑菇等品牌优势,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加速脱贫致富。

3、山林发展生态休闲。以国家级保护湿地天鹅洲、省级旅游目的地桃花山和白鹭栖息地六虎山等优质生态资源为重点,大力培育观光农业、休闲采摘、生态旅游产业,变产区为景区、变民房为客房、变产品为礼品,增加农民收入,助推增收脱贫。新发展农家乐145家,开发桃花山三菱湖湿地公园,建成荷花观赏区1000亩、桃林赏花区2000亩、泛舟游览区5000亩,年接待游客50万人,创收6000多万元。

二、汇聚优势,推动产业发展

该市谋划和推动产业发展,特别注重发挥镇村的主体作用、市场主体的带动作用和部门单位的帮扶作用,真正形成了上下齐心、优势聚集、共谋产业的良性发展态势。

1、镇村主体责无旁贷。结合镇村发展实际,广泛征求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和老党员的意见,选准致富门路,明确今后发展方向。全市41个贫困村都选准了主导产业,其中22个村发展虾稻连作、2个村发展水稻制种、7个村发展蔬菜种植、9个村发展瓜果茶种植、1个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同时,各村依托资产资源发展产业增收,有274个村集体收入达5万元以上,78个村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分别占总村数的95%、27%。团山寺镇推进绿色示范,建设生态农业,发展油稻模式3万亩、特色水产1万亩、优质茶叶5000亩、水禽5万多只。久合垸乡通过招引上海蓝海、久泽等企业,培育壮大湖北久裕、心语林苗木、福友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在高梅线、省道S480沿线建设千亩葡萄、千亩中药材、千亩虾稻连作、千亩紫薯和500亩盆景基地。高陵镇以晏茅路沿线7个村为基础,打造现代农业示范长廊,创建了千亩蔬菜、千亩葡萄、千亩苗木,千亩虾稻连作、千头肉牛养殖等基地。调关镇连新垸村结合村地势低洼的特点,发展西兰花种植,制定了土地流转、基地务工、订单种植的帮贫模式,稳步带动200多户脱贫增收。小河口镇老洲岭村通过招商引资,连片推进土地流转,新发展稻虾连作1000亩、香芋种植1000亩,实现销售收入620万元。

2、市场主体竞相带动。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投亿元,带动周边农户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种养,实现增收致富。大垸镇天字号瓜蔬合作社引导秦黄线3个村新发展蔬菜基地1000亩,帮扶贫困村古长堤村建设蔬菜大棚80亩。小河口镇组织5家合作社吸纳会员1170人,其中贫困人口345人,其中群发蔬菜合作社流转土地6000亩,今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社员人均可增收万元。调关镇元丰蔬菜合作社流转土地2000多亩,带动267个贫困户入社、入股、劳务、种植、流转等,获得土地流转和劳务工资双份收入,并与29户贫困户实行种植产销对接。

3、部门帮扶尽其所能。采取财政奖补、单位帮扶、支农捐款、金融扶持、社会资本参与、农户自筹等办法,筹集整合各类资金亿多元,投入扶贫攻坚和产业增收,实现融资投入“大聚汇”。增加信贷投放,相继投放了5000万元“助农贷”、1000万元“扶贫贷”等支农贷款,为带动脱贫产业的市场主体贷款亿元。落实单位帮扶,各级工作队为联系村新引办各类经营主体1100多个,落实帮扶资金1361万元,一半以上用于生产发展。省供销社工作队结合白洋林村实际,重点发展虾稻、皱皮柑、散养土鸡三大产业,新发展龙虾2000亩、皱皮柑1万株、土鸡万只。市财政局工作队联系绿源蔬菜合作社,在杨家潭村建立产业脱贫示范基地,新建蔬菜大棚220个,实现了有种植意愿的贫困户全覆盖,每个大棚年增收1万元左右。

三、强化培训,提高内生能力

针对部分农民特别是贫困户发展生产缺少技术的问题,该市逐一摸底,分门别类,组织有关部门会商,分期分批开展培训,做到参训对象精准、定向培训到人、资料分发到户。

1、实用农技培训注重“短平快”。针对绿色发展、瓜菜林果、虾稻连作、水产生产、畜禽养殖、农业机械等用工训期较短、内容较实、见效较快的特点,采取学校培训、巡回培训、入户培训、网络培训等方式,组织各类培训1135期,培训科技示范户3000人次、贫困人口万人次。

2、职业农民培训注重“稳准实”。为确保就业稳定、技术对路、收入实在,优先对接重点贫困村,优先选择贫困户,对有创业愿望的农户免费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全年开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18个,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0人,涉及水稻、蔬菜、水产、畜牧、农机等专业。搭建“掌上农业”互动服务平台,开展在线诊断、答疑、指导,强化新服务、新技术推广,实现扶智脱贫。

3、创业就业培训注重“高精广”。力求技术含量高、参训人员精、创业平台广,通过整合人社、农业、教育、扶贫、商务等部门培训资源,开展就业技术培训5100人次,在参训的1000多贫困人口中已有200多人自主创业增收。以全国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建设市为契机,动员电商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自建平台发展电商营销,带动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残疾人、留守妇女、贫困人口等2067人就业。

四、创新机制,筑牢发展根基

发展主导产业必须建立健全良好的推动机制。该市重点在项目整合、跟踪服务和工作问责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并狠抓落实兑现。

1、整合使用项目资金。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开展“三合三创”的实施意见》(即整合项目,创新投入机制;整合资源,创造聚集效益;整合力量,创优发展氛围),重点集中一批项目资金打造石首“三农”发展的特色与亮点,切实破解之前项目资金分散使用、“撒胡椒面”等现象。今年整合项目资金5亿元,重点建设扶贫开发、产业培育、农业示范、生态保护、农水建设等十大工程。每项工程都明确一个重点区域和投向,其中扶贫开发重点投入41个贫困村;产业培育重点支持产业优势明显的乡镇;农业示范重点支持久合垸果蔬之乡和团山寺镇绿色发展模式;生态保护重点支持“绿满石首”、湿地和湖泊保护;农水建设重点推进骨干沟渠疏洗、村级泵站升级改造和联合垸片区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2、跟踪服务贫困对象。按“项目到村、受益到户”的要求,重点扶持贫困村实施产业发展项目220个,把产业扶贫项目补助与促进低收入农户直接增收相挂钩。强化低收入农户动态服务,实行全年监控,对中途因病因灾返贫的对象,重新纳入帮扶范围,及时跟进帮扶措施。对增收取得一定成效,已脱离贫困的对象进行密切跟踪,防止返贫。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全市5983个贫困人口依靠产业发展脱贫,其中仅龙虾养殖就使1300多个贫困人口摘掉贫困“帽子”。

3、实行产业发展问责。该市结合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以引办主体、带动农户、产业增效等为重点,明确了乡镇、部门、村场发展主导产业的年度目标任务和考评验收办法,半年一观摩,一年一考评,将考核结果纳入绩效、“三农”和“三万”工作考核,对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严肃问责。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第2篇

一、就业扶贫工作推进情况

(一)职业技能培训

(1)县内短期培训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技能,促进就业。已开展7期技能培训,共培训253人,其中贫困人口16人。分别在进党委开展中式烹调培训1期,乡村开展乡村旅游培训1期,乡村开展中式烹调1期,镇挖掘机培训1期,县内集中开展“syb”创业培训2期。

(2)中长期深度异地技能培训

中长期深度异地培训重点以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主,以“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为目标,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要求高的汽车维修、中式烹调等职业技能培训,定向组织适龄劳动者到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参加培训。我县已开展两次全县范围内的意愿调查,已有125人报名参加深度技能培训,其中贫困户35人。积极与天一学院、大邑县技工校对接,已与大邑县技工学校达成协议,定于5月7日输送20名县籍农村劳动力到大邑技工学校进行为期60天的汽车维修培训,并与天一学院达成为期6个月的深度异地培训初步意向。为我县打造就业创业高级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

(1)招聘会现场情况

为进一步提升我县就业促进工作,做好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大中专毕业生、“9+3”毕业生和退伍军人等劳动力转移就业,3月22日,我县在城北新区举办以“春风行动送温暖,就业扶贫暖人心”为主题的20xx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扶贫现场招聘会。为各类求职人员提供县内外就业岗位2440个,招聘会涵盖了旅游、餐饮类,酒店服务类,销售、市场类共48家企业到场招聘。参加现场招聘会的'各类求职人员达到610人,填报求职登记272人,其中:贫困家庭劳动力60人。达成招录意向性协议65人。

(2)招聘会后期追踪回访情况

我县高度重视20xx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扶贫现场招聘会达成意向性协议65人的就业信息和工作动态。建立了“合作促就业、深入跟踪、及时关注”的就业机制,定期进行就业回访,深入企业了解工作动态,力争为大家创造健康、和谐、满意的工作氛围。现已有参加20xx年“春风行动”的40人在11家企业稳定就业,达到初步达成意向性人员比例的62%。就业回访工作是就业的有效保障,下一步我县会继续在电视台、xx公众号等媒体资源发布最新岗位信息,并做好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调查,为广大求职者提供有力支撑。

(三)空岗信息动态发布

我县定期收集县内外企业岗位信息,并制成空岗信息专栏及时发布。一是利用就业xx公众号发布就业动态信息,让求职人员在家就能随时掌握企业空岗信息。二是利用在各乡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务品牌培训的机会,开展送岗位信息下乡入村活动,我县已开展4场“送岗位下乡”活动,提供各类岗位信息350余条,极大地方便了乡村群众了解务工信息,及时选择就业岗位。

(四)公益性岗位开发与安置

我县已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管护员公益性岗位1986人,其中:生态护林员1742人,草管员124人,河道管理员118人,湿地管理员2人。

(五)农村劳动力转移

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万人,其中:全部未脱贫贫困劳动力中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269人。

二、“一帮一”培训工作推进情况

为进一步做好就业扶贫帮扶工作,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按照省、州、县脱贫攻坚的有关精神,切实做好就业“一对一、手牵手”对口帮扶工作,贯彻落实好相关指示要求,助力我县顺利实现整县“摘帽”。我县多次通过电话联络等方式与大邑县技工学校对接,并赴大邑县技工学校就中长期异地培训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培训专业及培训环境,并在大邑县技工学校对口扶贫工作推进会上确定于20xx年5月7日将20名县籍农村劳动力到大邑技工学校进行为期60天的汽车维修培训。大邑县技工学校将免去20名学员学费,生活费则由县财政补贴。

三、存在的困难及对策建议

(一)职业技能培训方面

一是现有培训模式需改进。目前,各县职业技能培训均存在培训时间短、方式单一,短期培训效果不明显。二是贫困人口分散,组织集中培训难度大,我县乡镇较为分散,人员不易集中。我县辖25个乡(镇)、143个行政村,其中最为偏远的为白羊乡、毛尔盖和小河乡。

(二)资金方面

资金短缺。州级下达的就业创业资金较为有限,部分灾后就业创业服务政策无法实施。

(三)劳动力转移方面

一是贫困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大部分缺乏外务工必备的专业技能,不愿到县外务工,只能在县内灵活就业,收入不高,转移到县外就业的难度较大。二是东西部协作转移劳动力输出机会少,名额少。

四、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职业技能培训方面

改变现有培训方式和培训模式。我县20xx年拟开展中长期深度异地技能培训,重点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为主,兼顾有培训意愿的其他城乡劳动力,以“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为目标,定向组织适龄劳动者到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深度培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汽车维修、中式烹调等职业技能项目,培训时间3个月,结束后组织学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并由培训学校推荐就业。此项工作从20xx年8月开始准备,积极与我县对口支援县大邑县进行对接,并对各个具有培训资质的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制定专项方案。20xx年5月计划送出20人到大邑县技工学校进行为期2个月的汽车维修培训。

(二)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方面

加大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力度,让群众提高就业创业政策知晓度。依托各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国家各类就业创业服务政策。建立健全人岗对接机制,搭建用工平台,及时发布各类用工需求信息,定期召开就业扶贫现场招聘会和送岗位下乡活动等,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帮助。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第3篇

一、阳坑村基本情况

阳坑村位于长塘镇东部,东与龙川县细坳镇接壤,南与龙川县车田镇相连,西与长塘镇中村村相接,北与长塘镇陶锡村相邻,约12平方公里,距镇镇府15公里,距离县城80公里,是本次扶贫“双到”23个村中最偏远的贫困山村,阳坑村由福田区机关事务局和福田区_等单位负责帮扶。全村共14个村民小组,315户1645人,耕地面积1461亩,山林面积4万亩。20xx年村集体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00元,全村共有贫困户87户368人,低收入住房困难户195户。阳坑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目前有公里道路尚未硬底化改造,村委会目前仍然在破旧的.办公场所办公,卫生站、文化广场等各项公共基础设施尚未完善。

二、帮扶情况

1、高产水稻种植,从20xx年6月进村开始,我们就确定了水稻项目作为阳坑村主导产业,在20xx年晚稻种植时节,我们选了10亩水稻田进行高产水稻试验种植。20xx年早稻,我们又选了10亩水稻田进行常规稻试验种植,经过比较,还是种植常规稻收益较高,于是在20xx年晚稻种植中,我们推广到262亩。由于该项目能比传统种植法增产25%,全村老百姓种植热情很高,纷纷报名参加该项目,目前有990亩早稻在阳坑村种植。

2、我村投入51万的路灯照明工程在20xx年5月份已完工,并通过嘉力达公司和村委联合验收组的验收,目前已经全部投入使用,运行情况良好,获得老百姓一致好评。

3、我村年初成立的阳坑村为民专业种植合作社运行良好,并已经投入市场运作,产生了经济效益。20xx年6月份已将首批货物5吨大米卖往深圳,使村集体增加5万元收入,8月份第二批大米也运往深圳,截止到20xx年12月份合作社累计收入25万元。

4、美丽村庄工程,建设14个垃圾池,其中深圳出资万元建设9个垃圾池,镇府出资1万元建5个垃圾池。

5、奖励考上大学的优秀学生5名,共计8500元。

6、为保障村民安全出行,维修村主干道塌方。

7、投资福和工业园配套服务项目50万元,预计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万元。

8、文化广场建设,投资10万元,建成后可以提供一个村民文化娱乐场所,同时也为阳坑小学的全体师生提供了一个活动场所。

9、云龙教育基金会助学活动,在王健局长和刘宏局长的带领下,有14名特困儿童得到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的资助,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第4篇

(一)扎实推进建档立卡工作。围绕省市工作要求和有关文件精神,我县抽调专人、落实专责、上下联动、加班加点,加大对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和扶贫统计监测的工作力度。目前,全县已全面完成78个贫困村、34332个贫困户、106781个贫困人口的数据更新和信息化系统完善工作。在贫困人口动态管理上,全面完成了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增减调整、2014-2015年度实施项目录入工作。

(二)扎实推进“1+3”扶贫品牌。将打造整村推进、扶贫搬迁、小额信贷、__计划“1+3”品牌作为全县专项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扎实抓好整村推进工作。坚持产业第一、能力至上,实行整村推进与美丽乡村试点相结合,着力打造贫困村脱贫奔小康的新样板。启动实施了2015年13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和7个老区重点村项目建设工作,重点以村级“三个一”、“三边三化”为工作载体,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促进了各项工作落实。据统计,全县20个重点村坚持不等不靠,变压力为动力,重点启动实施了一批村组道路、产业化、基础设施、人畜饮水等扶贫工程,项目建设势头很好,项目工程投资总额达到7500多万元,其中整合部门资金3200多万元,村集体及农民自筹资金2400多万元;已拨付整村推进重点村财政扶贫资金1200万元。整村推进重点村的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同增长了。二是扎实推进“__计划”培训。启动实施了国家“__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项目补助1300人,人平补助标准1500元;正在实施6000人的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有序推进万人(次)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扶贫干部业务培训,在实施过程中效果相当明显,较好地达到了“扶持一个贫困户,脱困一个贫困家庭”的目标。三是扎实推进扶贫搬迁工作。创新安置模式,实行培植产业,集中安置;自发搬迁,协助安置;改造危房,灵活安置;政策扶持,联合安置等多种形式的搬迁扶贫和生态移民。启动实施了295户的搬迁扶贫项目,户平补助标准万元;启动实施了62户的生态移民项目,对入户调查认定的生态移民户人平补助3000元,确保年底之前完成搬迁盖房任务。四是大力推进小额贴息贷款。全面创新小额贷款担保联保机制,成立了创新小额信贷管理办公室,设立了小额扶贫贷款担保基金350万元,目前这项工作已全面启动实施运作。对发展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小额信贷贴息直补到户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贷款户和产业大户按照年利率的5%予以贴息支持。稳步实施22个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最高发放互助资金贷款5000元。

(三)扎实抓好驻村帮扶工作。建立部门联村、干部联户、企业联村帮户的全覆盖帮联责任制。县委、县政府已就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下发了两个文件,即《关于在全县开展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的通知》和《关于全县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全县共计向11个乡镇派驻了11个农村工作队,向78个贫困村派出了137家县直驻村帮扶单位,实现了全县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全县1万余名县乡村党员干部,纷纷对照《扶贫手册》,进村入户结对大帮扶,精准扶贫,精细考核,不脱贫、不脱钩;对扶贫工作不力的党政领导、联村单位责任人、联户干部,分别采取约谈问责、限期整改、组织处理等措施,切实形成“千斤重担万人挑、人人肩上扛指标”的精准扶贫格局。

(四)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工作。在规划农村扶贫项目上,突出产业建设重点,充分发挥产业扶贫优势,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打造“特色产业主阵地”的发展战略,对农村贫困户加大了产业扶贫和结构调整力度,逐步实现户平一亩高效经济林园。截止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1家,新增销售过5000万元企业14家,税收过100万元的企业达到20家,新增部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295户,注册各类企业277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13家;特色农林产业扶贫基地总面积达到85万亩,特色产业经营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比重达到;大力推进1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文化小镇、26个生态农庄和家庭农场建设;以22

个试点村为带动,大力实施“绿满__”和“三边三化”行动,分别创建省级宜居村庄6个、生态村6个、绿色示范村3个、市级生态乡镇1个、生态村10个;“中国好空气·__森呼吸”旅游广告语成功登陆央视,全县发展“农家乐”500多家,神峰山庄、玉泰丰分别被评为五星级和四星级农家乐,接待游客20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亿元。(五)扎实推进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开展试点工作结硬账活动,组织对县直有关部门的各项规划指标完成情况和专项支持政策、定点帮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认真组织对试点实施七年来的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估,系统总结全县试点工作成效和基本经验,为片区攻坚提供借鉴。去年以来,我县共计落实脱贫奔小康专项政策资金亿元,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900万元,争取省直定点帮扶资金4900万元,落实信贷资金亿元,争取到行业扶贫资金亿元,社会扶贫资金亿元。截止目前,全县无房户或住危房户下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参保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辍学率下降,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有合格卫生室的行政村达100%,有合格乡村医生的行政村达;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达100%,有合格文化活动室的行政村达100%;财政支出民生占比达87%;群众生活环境得到大力改善,幸福感日益增强。

(六)扎实推进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完善年度片区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建设,规划投资总额亿元,截止目前已完成全年计划投资的69%。开年以来,我县“十项重点工作”共计投入行业扶贫资金约亿元,完成通村公路100公里;新建农村集中和分散式饮水工程400多处;建立互助式养老服务点34个,新改扩建乡镇福利院3所;实施农村电力保障项目8个,改造农村危房1017户,新建特色产业基地45个,实施教育、卫计、文化、信息化等项目建设65个,农村互联网覆盖率。

(七)扎实推进扶贫开发机制创新工作。坚持以“六项改革”为重点,推进片区攻坚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在片区攻坚上突出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精准扶贫上突出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完善直扶到村到户到人措施。我县以2015年13个整村推进重点村、7个老区重点村建设为平台,认真开展扶贫搬迁、小额信贷、__计划、互助资金、产业扶贫、资源整合等专项扶贫试点;大力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向最贫困区域和最困难人群倾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重点投向78个省定重点贫困村、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积极探索精准扶贫的好机制、好模式、好办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实现区域整体脱贫致富;积极探索城乡经济统筹和“四化”协同发展的新路径,努力打造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新亮点;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模式,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适当向乡村旅游扶贫、美丽乡村试点项目倾斜,积极探索乡村旅游扶贫、旅游扶贫共建示范区的新思路。

(八)扎实编制“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将扶贫开发纳入全县“十三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精心编制了全县“十三五”扶贫开发专项规划文本。“十三五”期间,我县计划争取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投入总额为28250万元,其中整村推进重点村项目9750万元,老区重点村建设项目1750万元,易地扶贫搬迁到户试点项目1500万元,国家“__计划”试点项目1500万元,小额扶贫贷款贴息试点项目1750万元,产业扶贫到户试点项目3000万元,片区扶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500万元,乡村旅游扶贫试点项目3000万元,贫困村信息化及扶贫政策业务培训项目1000万元,老区连片开发、中央公益金、科技扶贫、扶贫救灾、扶贫公路建设等其他竞争性扶贫项目2500万元。

(一)贫困人口相对较多,扶贫任务很重。截止目前,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全县新一轮建档立卡认定的省级贫困村78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万,占农村常住人口的。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然较慢,还有相当多的农村扶贫对象没有享受扶贫政策,没有脱贫致富,迫切期望得到更多的关心支持。_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短短的6年期限内,我县要让新一轮重新认定的78个贫困村、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迅速脱贫致富,让全县40万人实现不含“水分”的全面小康,扶贫开发任务非常艰巨。

(二)贫困人口分布零散,开发难度大。尽管全县减贫增收的效果显著,特别是城中村、路边村、示范村的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但反过来看,在全县的偏远山村还有很多农民吃不上水、看不起病、住不上房。据调查,在我县万贫困人口中,有50%左右分布在海拔较高的边远山头村。要实现全县全面整体脱贫,不仅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需求大、产业布局难、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更给下一步扶贫攻坚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三)基础设施条件落后,脱贫致富障碍多。全县贫困人口大多数分布在交通不畅的边远山头村,群众行路难、饮水难、灌溉难、看病难、上学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如在交通方面,现在“村村通

”工程只通到村部,村与村之间、组与组、湾与湾之间有很多还没有公路,村级断头路、联村公路不畅在全县各村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更不用说实现“户户通公路”的目标。由于交通不畅,山上的特产运不出去,山下的肥料等农资运不进来,极大地影响了困难群众的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四)致贫原因非常复杂,返贫现象凸显。我县属自然灾害多发地区,返贫机率高,稳定脱贫难度大。残疾、疾病、灾害、多子女、无劳动力等原因造成大部分贫困人口负担重、经济较为贫困,其中因残疾、疾病等身体原因致贫的比例较高;不少贫困家庭因教育、医疗问题而致贫,有的贫困户人病了无钱治,处在“越贫越病,越病越贫”的状况。据调查,因年老而缺劳动力致贫、因病因教返贫、因缺技能致贫的现象在全县贫困群体中均占较大比重,全县年度返贫人口在万人左右,返贫率高达1%。

(五)内生动力不足,脱贫主体意识不强。我县属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经济总量小、本级财政收入低,有限的财力无法满足扶贫开发需求。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贫困农户自身脱贫能力低,部分农户扶贫开发主体意识不强,“等靠要”等依赖思想比较严重。

(六)机制创新不敢深入,扶贫开发缺少活力。扶贫资金的整合缺力度,扶贫资金投入没有活力。一些机制创新项目在扶贫审计上不能过关,基层干部为了个人安全和规避风险,不敢试险创新。在去年省审计组对我县扶贫资金的管理与使用进行了全面审计后,大多数扶贫专干思想包袱很重,无形中更加大了扶贫体制机制创新的难度。

(七)对精准扶贫政策不适应,一些地方不是很信任。当前,我县贫困村、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已顺利完成,大的氛围很好,但基层反映对帮扶措施能否真正落实,帮扶工作队能否真扶贫,老百姓能否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持怀疑态度。如果帮扶工作队得不到落实,帮扶措施不能到位,老百姓得不到实惠,前期的建档立卡工作将又成为一项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工作。

新常态下,作为部级贫困县和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下半年,我县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高扬创新发展主旋律,锤炼苦干实干硬作风,围绕扶贫攻坚和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不断深化改革,奋力新作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贯彻实施扶贫开发战略,把“攻坚龙头”舞起来。面对新形势,适应新要求。我县将不折不扣地贯彻实施_、_、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牢牢锁定扶贫攻坚主战略频道不变,动态推进实施扶贫项目工程建设,把扶贫攻坚的龙头舞起来。

(二)全力推进产业扶贫工作,把“增收支柱”筑起来。依托扶贫资源秉赋,大力发展以茶业、药材等为主导的科技环保型扶贫产业,以山庄、农场等为主体的绿色生态型扶贫产业,以人文、山水等为支撑的养生休闲型旅游扶贫产业,以毕昇文化为统领的多元结构型文化扶贫产业,促进扶贫特色产业提档升级,把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支柱筑起来。

(三)加速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把“扶贫品牌”树起来。高举绿色发展大旗,立足丰富的生态资源,全地域、全区域、全时域、全领域发展旅游,创新旅游扶贫模式,走有山区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把全域旅游与基础扶贫相结合,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整村推进项目,切实把扶贫攻坚建设转变成为旅游扶贫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把扶贫品牌树起来。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