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 施工技术 特点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rise buildings in our country, our country modern architecture of high-rise building especially moder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rogress fully showing the our country building, the level of ascent, how in the mature technology has already formed continue the improved, is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from personnel should think about important issues.

Keywords: high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高层建筑作为现代社会中的新型的建筑形式,其建筑施工水平综合反映了科技发展水平,是展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成果的有力体现,也是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社会生产生活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中型城市的人口已经出现爆发性增长的迹象,土地资源也日益紧缺,因此,适当合理地开展高层建筑的建设的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

一、高层建筑的发展及其施工特点

过去的五十年是高层建筑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现代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从起始的单一框架结构转变为复杂结构形式,从单一钢混结构转变为包括钢结构、钢混组合结构在内的多元化建筑形式,已经逐步向建筑的规模化与安全化,功能化与智能化的方向飞速发展。

而鉴于高层建筑的自身特点,与普通建筑施工应用技术有所差异,其施工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高层建筑一般基础较深,这主要是由于建筑高,体量大,因此支撑高层建筑的地基必须达到足够的强度,所以多采用深基础,持力层嵌入微风化岩层。(2)高层建筑地下室深面积大。这主要是由于需要满足建筑功能方面的要求 ,也要解决在施工过程中的结构抗浮问题。(3)高层建筑功能复杂,子系统多安装工程工程量大, 要求精度高。(4) 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多为混合型。具有施工简便 、工期短、结构性能好的特点。(5)高层建筑装饰工程富于变化,具有工程量大,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同时,装饰工程的安全功能尤其重要,要求较高的抗风性和密闭性。

二、高层建筑关键施工技术及其要求

基础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主要有土方开挖、基坑的支护、基础混凝土浇筑等工作。高层建筑中的基础是整个房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造价和工期分别约占建筑物土建总造价的20%―30%、总工期30%~ 40%左右。根据《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规定,基础埋置深度,天然地基时应为建筑高度的1/12;桩基时应为建筑高度的1/15,桩长不计在埋置深度以内。为此深基础工程已成为建造高层建筑的条件。

由于高层建筑在城市建筑密集区,施工场地狭窄。对邻近建筑及四周市政工程设施的安全和保护,对基坑工程的稳定和位移要求很严,而基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大部分是临时工程。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施工风险较大。它涉及到土力学强度与稳定问题、位移变形问题、土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问题以及环境岩土工程问题。这些问题随着岩土性质不同而差异很大。设计施工不当,极易发生基坑工程事故。基坑深度超过5 m以上的项目,其边坡支护和基坑开挖、地下降水等均应有专项施工方案,且该方案应请富有专业知识和施工经验的专家组进行可行性论证,由项目总监审核后才能实施。

高层建筑常用的基础形式有: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和复合基础。为了保证基础的稳定性,防止基础滑移,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时,必须解决人工地基、降低地下水位、支护工程、基础混凝土浇筑以及防止基础施工影响邻近建筑和地下管道等问题。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压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及水泥 的强度成正比,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水比泥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另外,水灰比也与混凝土的强度成正比,水灰比大,混凝土强度就高,水灰比小,混凝土强度就低。因此,水灰比不变时,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混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 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综上所述,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 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在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这两条要求实际上是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标准差。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离散性,这是客观的,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控制其达到最到最小值。因此,混凝土标准差能反映施工单位的时间管理水平,管理水平越高,标准差越小。可以说,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实质上是标准差的控制。

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从建筑的功能上一般上部要求小空间的轴线布置,而下班则需要大空间的轴线布置,而这一要求与结构力学、自然布置正好相反。由于高层建筑结构下部楼层受力很大,上部受力较小,正常布置时应当是下部刚度大,墙多、柱网密,到上面逐渐减少墙、柱,扩大轴线间距。为了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结构必须以与常规相反的方式布置。是上布置小空间,下部布置大空间;上部布置刚度大的剪力墙,下部布置刚度小的框架柱。为了实现这种结构布置,就必须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不管采用何种转换形式,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仍是目前工程应用的主要结构形式。随着转换层位置上移,应设计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对带转换层筒体结构其主要影响因素表现为转换层上部外筒的刚度、转换层设置高度和内筒刚度。

对这两类转换结构,转换层高度是影响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转换层商度越高转换层上下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越明显,设计时应限制转换层设置高度。转换层与其上层的侧向刚度比对结构抗震性能有一定影响。对转换层位置较低的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控制侧向刚度比可以控制转换层附近的层问位移角及内力突变。对于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或简体结构,可采取以下措施强化下部结构:加大简体及落地墙厚度,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必要时可在房屋周边增置部分剪力墙、壁式框架或楼梯间筒体,提高抗震能力;可采取以下措施弱化上部:不落地剪力墙开洞、开口、减小墙厚等。

三、现代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预制模板

在高层建筑的标准层建设中,结构施工的重复性高。同时,高层建筑采用的竖向结构是控制构筑物工期进度与结构质量的重点内容。综上,在施工采用的滑模法能有效保障主体结构的整体性,减少高空交叉作业,有助于控制施工工期,保障作业安全,综合效益显著;爬模法主要适用于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和钢筋筒壁结构,通过在沿构筑物底部构件的周边组装滑升模板,分层浇筑,并以液压提升设备使其滑升至需要浇筑的高度。通过滑模法与其他施工技术的有机组合,可有效地简化施工过程,创造更好的综合经济效益。滑模法与爬模法具有以下相同点 :( 1 )机械化程度高,节约模板和劳动力,结构整体性好;( 2 )只需将预制的模板进行组装,可有效缩短工期;( 3 )组织管理要求高,结构物立面造型存在限制。随着建筑施工劳动成本的上涨,工期要求的提高,高层建筑施工在工程施工进度与工程成本控制上都面临着更为迫切的需求。因此,在不影响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应用预制模板法可有效地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

逆向施工

逆向施工的施工内容主要包括在建筑物内部浇筑中间支承桩柱,并沿地下室轴线修筑地下连续墙等支护结构,同时向上逐层建设地上结构。与传统的顺作施工相比,高层建筑应用逆向施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 1 )相较于临时支撑,以逐层浇筑的地下室结构、中间支承柱作为支护结构的内部支撑刚度较大,可有效减少基坑变形,能明显减弱对于相邻地下管线 、道路及构筑物的沉降影响。

( 2 )逆向施工时浇筑的地下连续墙在满足构筑物、管线布置的前提下,可紧靠或规划红线构筑地下连续墙并将其作为地下室永久性外墙,进而达到扩展建筑面积的目的。

( 3 )逆向施工可缩短带多层地下室的高层建筑的总工期,不存在结构的地下地上的施工工期差别,可保障地上结构与地下结构的同时施工。

高层建筑的泵送技术

一般来讲,高层建筑施工大都采用泵送混凝土技术。由于高层建筑工程所需的混凝土的总量大、强度高。因此,为确保浇筑施工的工期,不仅需要配备相当数量的土泵机和布料机,同时对混凝土的配比也有相当高的要求。目前,国内的高泵程混凝土采用的掺粉煤灰和化学外加剂的双渗技术,保证了高层建筑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以及泵送设备等相关设备的要求,混凝土的泵送高度也随 之升高,现在所采用的泵送到顶技术可将混凝土直接泵送到预设浇筑高度,使高层建筑的施工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四、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化

一般而言,随着高层建筑工程规模日益扩大、建筑结构日趋复杂,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也随施工难度与环节的变化不断革新,应根据实际施工中的技术路线进行优化,本人认为主要应包括以下几点 :(1)高层建筑物具有垂直发展的特性,针对其高空作业环境差、作业面狭窄、施工进度紧等特征,以高效的垂直运输体系为支撑,应广泛的采用建筑科技的新技术,以提高机械化设备尤其是垂直运输体系的施工效率;(2) 结合高层建筑作业环境和特征,以建筑安全和稳定性为核心,着力于优化基础和结构施工工艺,为缩短工程总工期创造条件;(3) 结合超高层建筑逐层施工的作业面特点,强化总承包管理,重点提升施工作业空间和时间的利用效率,实现建筑施工空间的立体流水作业,使工程工序紧密衔接,削弱作业面狭窄对建设工期产生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崔晓强.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和措施[J].建筑机械化.2009.

2、陈辉.浅析超高层建筑桩基的设计与施工要点[J].建筑施工.201 0 .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总结 第2篇

关键词:桩基础;优化设计;持力层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pi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 is the key part, its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cost are in the project total time limit and total cost to occupy a large proportion. Therefore, pile foundation optimization design is very necessary. Usually,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pile foundation of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the type of pile, the determination to determine bearing into depth, sure length-diameter ratio, determine the center distance, etc.

Keywords: pile foundation; Optimization design; thre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用地面积的日益紧缩,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而高层建筑具有较大的上部结构荷载,对桩基础的要求相对较高。在实际的施工中,由于地下土层的复杂性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桩基础设计、施工往往过于保守,增加了工程造价。因此,综合分析工程各方面情况,优化建筑桩基础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1桩基础优化设计的主要内容

确定桩的类型

选择桩型时,需要综合分析施工环境、地质、建筑特征、机械等因素,结合工程项目的工期、成本,进行科学的技术分析,确定经济、合理的桩型与施工方法。选择桩型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因荷载制宜。单桩承载力控制的重要影响因素就是上部结构造成的荷载大小。其次,因土层制宜。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土层条件、桩端吃力深度以及地下水位状况等影响着桩基结构承载力。第三,因机械制宜。桩基础优化应当尽量利用现有的机械设备。第四,因环境制宜。应当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对设桩的影响,和设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采用打入式灌注桩与打入式预制桩的方法,就容易产生油污、噪音、泥水等,对施工附近的环境造成。最后,因工期制宜。如果工期较短,就应当采取打入式预制桩的方法。打入式预制桩施工作业面较多,因而施工速度相对较快。

确定持力层进入深度

不同土质情况下,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最佳深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桩基础只有在最佳的深度,才能充分发挥承载力。随着入土深度的增加,侧摩擦阻力与桩端阻力都将随之增加。如果超过一定的进入深度,侧摩擦力与桩端阻力就将保持不变。通常,砂性土层桩端最佳进入深度为4~8d;硬粘性土层桩端最佳进入深度为8d。如果持力层太薄,那么桩端不宜进入过深,应当为1~3d;如果持力层大于5米,那么进入深度应当是4~6d。在实际工程中,持力层会有较大的起伏,局部持力层太薄或是局部持力层太厚。所以,要合理确定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就必须进行准确的勘测。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应当根据桩身结构强度、沉桩机械能力、土壤类别、持力层埋藏深度等进行综合判断。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应当能够保证获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和桩承载力。

确定长径比

端承摩擦桩与摩擦桩通过桩侧摩擦阻力将桩身轴向压力向四周分布或向下分布,随着深度的不断增加,轴向压力逐渐减小。端承摩擦桩与摩擦桩不适合采用粗短桩,如果桩身材料强度大于桩端持力层强度,就应当采用扩底灌注桩。以桩身不出现压屈失稳为基础,结合施工具体条件,确定桩的长径比。如果桩侧土是超软土、可液化土,就不用考虑此类问题。不过一般桩侧土中的桩,均具有很高的压屈临界荷载值,显著大于土体强度的极限承载力。所以确定最大径比时,必须充分考虑施工因素和桩身稳定因素。

确定中心距

确定群桩基础桩的中心距,应当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挤土效应。沉管灌注桩在成桩时,桩距如果过小,就容易引发桩间土体隆起,产生较大的侧向挤压力,导致断桩或颈缩。预制桩在饱和土中成桩时,如果超静水孔压过大,就容易引发土体侧移或龙骑,过小的桩中心距,会产生水平推力或上拔力,导致桩体倾斜或被抬起,从而降低桩端阻力,严重时还会折断或拉断桩身。如果预制桩的桩距过小,并且接头焊接质量不高,沉桩挤土效应就会导致接头脱离或拉断。砂土或粉土中的排土桩,如果桩距过小,挤土效应就将逐步增大沉桩阻力,使得桩身难以沉到工程设计的标准深度,地面上的桩高低不等。其次,群桩效应。综合考虑经济效果与承载力,确定群桩的桩距。第三,承台分担荷载。绝大部分建筑物的桩基是低桩承台,如果基地不是湿陷性、可液化或欠固结土层,低桩承台均可以承担一部分的荷载。确定布桩桩距时,需要充分考虑承台荷载分担的作用。

2某工程桩基础优化实例

工程与地质概况

烟台融科苹果嘉园17#楼,位于烟台牟平区北部。总建筑面积为万平方米;A塔地上34层,地下一层,总高米,B塔地上24层,地下一层,总高米,AB塔均为剪力墙结构。在30米深度范围内,场区可以划分成九个工程地质层,由深到浅依次为微风化花岗片麻岩、中风化花岗片麻岩、强风化花岗片麻岩、全风化花岗片麻岩、残积土、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杂填土。

桩基础优化

首先,选择桩型。根据场区地质情况,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不但能够确保抗浮稳定性,还能够解决主楼荷载过大的问题。施工时,采用孔底注浆的方法,提高桩的稳定性与承载力,降低桩基沉降。其次,选择持力层与基层类型。综合分析地基土的力学指标,选用钻孔注浆基础,持力层为第7层强风化花岗片麻岩。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大于一米。第三,桩基沉降验算。该工程的建筑体型非常规则,所以按照分层总和法验算桩基沉降量。主楼沉降量为40mm,裙房沉降量为25mm。最后,主楼和裙房沉降差异处理。因为主楼和裙房之间没有设置沉降缝,所以主楼和裙楼之间具有较大的上部结构荷载差异。又由于主楼和裙房的桩端持力层不同,沉降差进一步扩大,容易导致上部主体结构产生裂缝。所以,控制沉降差是该项工程桩基础优化设计的重点。综合分析施工场地、施工条件、施工标准等各种因素后,确定应当采取以下措施控制沉降差:将沉降后浇带设置在主楼和裙楼之间;加大基础刚度和强度,科学布置抗震墙,加大上部结构刚度;施工时,先进性主楼部分施工,再进行裙房部分施工。

3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桩基础设计、施工是建筑工程的关键环节。为了提高桩基础设计质量,就应当合理确定桩的类型、确定长径比、确定中心距等。

参考文献:

[1]余宏.浅谈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J].科技风,2011(22).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总结 第3篇

【关键字】深基坑降水周围建筑物沉降影响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周边建筑物基础沉降实例实测分析

1、监测点布置

为了保证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在T9、T10、T11 和T12 建筑物位置各布置了7 个沉降观测点,具体布置见图2。

2、沉降数据分析

从建筑物基础施工完成后开始对其沉降进行观测,观测时间40至50天,共观测31 次。各楼不同阶段的沉降观测值如表2 所示。由表2 和图3 ~ 6 可以看出:

( 1) 自该建筑物基础施工完毕后随着上部结构荷载的增加沉降持续线性增加,结构封顶至第1 次降水开始期间该建筑物的基础沉降基本保持稳定;

( 2) 第1 次降水开始至第1 次降水终止期间,该建筑物基础沉降持续增加;

( 3) 停止降水期间,该建筑物基础沉降仍增大,但增速锐减;

( 4) 第2 次降水开始至第2 次停止降水期间,该建筑物基础沉降持续增加,增速与第1 次降水期间基本相同;

5) 距离基坑降水井越远的建筑物的沉降越小。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基坑降水井开始降水时,周边建筑物基础沉降速率较大,当停止降水时周边建筑物基础沉降基本稳定,因此初步分析自2011 年6 月15 日以后引起周边建筑物基础沉降主要是由于基坑降水引起的。

二、深基坑降水对周围建筑物沉降的影响

1、基础形式不同的影响

分别分析框架结构基础形式为柱下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三种浅基础对基坑降水引起地面沉降的反应。框架结构为6 层,层高均3. 3m,总高度为19. 8m,基础埋深2m,结构距离降水井12m。由图2 可知,基础形式不同导致结构的沉降不相同,由于结构基础置换土体比例不同,导致降水引起的土体有效应力增加不同,柱下独立基础置换土体比例较小,所以沉降值最大,条形基础次之,筏板基础的沉降值最小。

2、基础埋深不同对结构变形的影响

模拟分析中基础形式采用筏板基础,工况一~ 五基础埋涂分别为2、3、4、5、6m。经过计算可以得到建筑物的整体沉降与基础埋深的关系曲线如图3 所示。由图3 可知,随着基础埋深的增大,基坑降水导致的结构的总沉降逐渐减小,图3 表明建筑物总沉降与基础埋深基本成线性关系减小,其主要原因是: 随着建筑物基础埋深增大,抽水形成的水力坡度逐渐变缓,导致作用于基础上的渗透力逐渐减小,从而导致整个结构的总沉降逐渐减小。4. 3 距基坑距离对结构变形的影响模拟分析过程中取建筑物距基坑中心距离分别为10、20、30、40m。其它土体力学参数及井参数保持不变。由图4 可知随着既有建筑物距离基坑中心距离的增大,结构沉降逐渐减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距离基坑中心越远,相当于距降水井中心越远,场地降水产生的水位降深越小,所以土体的有效应力变化较小; 另一方面,距基坑中心距离越远,地下水位线的坡度越缓,所以作用于基础上的渗透力减小,使建筑物沉降减小。

4、回灌对地面沉降的影响

在被保护建筑物与场地降水井之间设置回灌井,使基础下土体维持原有应力状态。从而有效的减小场地降水对邻近既有建筑物及地表沉降的影响[3]。现利用软件模拟分析场地回灌井对地面沉降变形的影响,在距离建筑物观测点距离d 分别为10、20、30、40、50m 情况下增设回灌井,抽水井点对称分布于基坑外侧1m,以相同流量Q 抽水,从井点抽水开始便以相同流量Q1 进行回灌。图5 所示分别为回灌井距离建筑物观测点距离d 不同时,回灌对观测点沉降值影响; 由模拟计算可知,建筑物观测点沉降值与其距回灌井的距离成非线性比例增大,距离回灌井越远,观测点沉降值越大。由图5 可以看出,增设回灌井可以有效减小建筑物的总沉降,且其影响程度均与其距回灌井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影响程度越大。

5、止水帷幕对地面沉降的影响

止水帷幕是在深基坑开挖时防止地下水横向渗流的竖向作业措施。一般止水帷幕的使用主要有两种情况:

( 1) 止水帷幕未插入隔水层中,降水井置于基坑内抽水,由于止水帷幕不能阻止坑内外的水力联系,井点降水会导致基坑周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使原有地下水渗流场发生改变,土体应力场相应发生变化,因而降水将引起周围地面的沉降,可能对周围建筑物产生影响,如图6 所示。

(2) 止水帷幕插入隔水层中,止水帷幕隔断了坑内外的水力联系,所以基坑周围的地下水位没有下降,周围原有的地下水渗流场没有改变,土体的应力场无变化,因而降水并未引起周围地面的沉降,对周围建筑物没有影响,如图7所示。由图8 可以看出,第一种形式的止水帷幕并不能有效减小周围建筑物观测点的沉降值和倾斜程度。而当止水帷幕插入隔水层内,割断了基坑内外的水力联系,可以有效减小周围建筑物沉降值,但建筑物沉降不为零,而是会产生相对很小的竖向位移,这是由于在利用软件模拟分析的过程中假定模拟边界处竖向位移为零,并且在模拟过程中由未考虑基坑开挖的影响,而基坑内部由于降水导致的沉降值很大,根据连续性原理,会使周围的建筑物产生微小沉降。

深基坑开挖施工中,当地下水位较浅时,首先应解决降水问题。然而城市建筑物密集,如果盲目地进行降水,势必造成相邻建(构)筑物不均匀沉降,甚至开裂、破坏,后果严重。

近几年人们已逐渐认识到现场监测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专业化得施工方法。在基坑降水施工中,不仅需要对周围建筑物沉降及时进行观测,而且要求应根据前期实测沉降对其沉降发展趋势、未来沉降量的大小进行预测,获取动态信息,以便调整施工方案,及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深基坑降水周围建筑物的沉降发展变化具有不确定性,属于灰色系统,可以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其监测资料进行处理,对隐患进行预测。由于灰色系统样本需求量小,计算简单,精度可靠,在沉降变形预测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事实上,在建物沉降过程中,各监测点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一个系统变化过程。

【参考文献】

[1] 李涛,曲军彪,周彦军. 深基坑降水对周围建筑物沉降的影响[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 35( 12) : 1630 - 1636.

[2] 金小荣,俞建霖,祝哨晨,等. 基坑降水引起周围土体沉降性状分析[J]. 岩土力学, 2005, 10( 10) : 1575 - 1581.

[3] 刘相宜,魏焕卫,张鑫. 基于变形控制的基坑开挖和邻近建筑物保护技术[J]. 工业建筑, 2007, 37( 1) : 69 - 72.

[4] 张增全,曲佳瑞. 基坑降水沉降监测的意义和实施[J]. 勘测设计, 2007,28( 5) : 63 - 65.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总结 第4篇

一、工程概况

苏州火车站改造工程是一座集铁路、城市轨道、城市道路交通换乘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铁路交通枢纽工程。该工程由南侧普速站房、北侧城际站房和跨线高架候车厅三部分组成。地上两层,地下三层,地上一层和地下一层为出站通道层,地上二层为候车大厅,地下二、三层为2、4号地铁车站,总建筑面积85717平方米。站房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一层站台为预应力混凝土箱型梁结构,箱梁跨度米。站房屋盖结构为双向空间钢管桁架结构,桁架截面为菱形,菱形宽度为11m,高度为8m。

站房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基础采用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桩身直径为1250mm。桩端持力层为○9层粉土层、○10层黏土层,桩端进入持力层不小于2m,桩长约为45~66m。其中桩基采用C35混凝土,桩承台、地下室底板、地下室外墙采用C40混凝土(要求为补偿收缩混凝土、抗渗等级级、掺加聚丙烯纤维,底板和外墙厚度均为1m),框架柱采用C50混凝土(掺加聚丙烯纤维),框架梁、板采用C45混凝土(掺加聚丙烯纤维),另外地铁设备用房墙体采用C30混凝土。除地铁设备用房墙体和部分楼板采用二级钢外,其余部位均采用三级钢。一层梁采用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设计,其预应力筋采用1860MPa级、φ低松弛钢绞线;有粘结预应力放置于预埋波纹管中,张拉完毕后用M50微膨胀水泥浆压力灌浆;KZ1、KZ7、KZ8、KZ9、KZ10采用劲钢混凝土结构,即把加工好的型钢钢骨埋入钢筋混凝土中的一种独立的结构形式。

二、本次验收范围

城际站房地下一层地基与基础的混凝土实体工程(包括桩基、底板、地下室外墙、地下一层结构柱、一层梁板及外墙防水)。由于工程特点和施工情况,部分属于地基与基础分部的区域和项目不在此次验收范围内,具体有:地下一层砌体工程、地下一层人防工程、地铁设计区域、地下一层的楼梯部分(5、6、7、8#楼梯间,1、2、3#楼梯)。

本工程建设单位为上海铁路局,勘察单位为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设计单位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为上海天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中铁十二局集团苏州站改造工程项目部,桩基检测单位为安徽中铁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试验检测单位为苏州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三、施工过程简述

改建铁路苏州站改造工程站房部分桩基从2008年2月16日开钻36#桩到2008年8月30日浇筑kb52#桩结束,累计完成桩基555根,根据工程需要,已验收514根;从2008年7月21日国铁设备用房开挖到2008年12月1日C区3段边坡支护完毕,期间共开挖土方39万立方,完成边坡支护18470m2;从2008年10月16日开始浇筑国铁设备用房底板到2009年12月30日浇筑地下一层南北通道后浇带,共计完成混凝土约万立方,钢筋约4500t;完成预应力梁张拉,共计25条;完成钢骨吊装,共计约300t。历经将近两年的艰辛施工基本地完成了苏州站城际站房主体工程施工任务。期间在2009年8月11日进行了工程桩的子分部验收。

在此期间在上海铁路局苏州站工程指挥部、上海天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与监督下,在各施工人员严把质量关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操作下,并制定切实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及完善的技术指导工作。不断加强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教育,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以提高产品质量;并及时有效的与各分包单位沟通,配合以减少返工、误工。

四、原材料使用情况

1、钢筋

钢筋主要使用“沙钢”、“永钢”的钢材,其中,除地铁设备用房墙体和部分楼板采用二级钢外,其余部位,均采用三级钢。钢筋等原材料均有质保单和进场复试报告,钢筋连接主要以直螺纹连接为主,局部采用焊接接头,材料进场及现场取样均有监理进行旁站、见证取样、试件组数与试验结果均符合验收规范要求。相关钢筋材质报告,钢筋连接、焊接复试等数据详见表1。

2、混凝土

混凝土由苏州杭鑫和永盛商品混凝土公司供应,混凝土有商品混凝土配比单,每次施工时均有监理进行旁站、见证取样、试块组数与试验结果均符合验收规范要求。其中,桩基采用C35混凝土,桩承台、地下室底板、地下室外墙采用C40混凝土(要求为补偿收缩混凝土、抗渗等级级、掺加聚丙烯纤维,底板和外墙厚度均为1m),框架柱采用C50混凝土(掺加聚丙烯纤维),框架梁、板采用C45混凝土(掺加聚丙烯纤维),另地铁设备用房采用C30混凝土。混凝土相关合格证、配比单、试压报告及防水混凝土抗渗报告的相关数据详见表1。

3、预应力

一层梁部分采用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设计,其预应力筋采用1860MPa级、φ低松弛钢绞线;有粘结预应力放置于预埋波纹管中,张拉完毕后用M50微膨胀水泥浆压力灌浆。预应力钢绞线、锚具、灌浆水泥等材料具有质保单和复试报告,施工时均有监理进行旁站、见证取样、试块组数与试验结果均符合验收规范要求,并有完整预应力张拉记录。相关原材检测报告数据详见表1。

4、防水

防水材料由上海台安工程实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次复核记录齐全、隐蔽工程均有监理单位及专职质检员等人员参加验收并详细做好隐检记录。防水材料合格证及复试报告数据详见表1。

5、劲钢混凝土结构

钢骨由领新(南通)重工有限公司负责加工制作和安装,并有完整的钢骨质量证明书和高强螺栓质保单,材料进场、钢材焊接检测、均有监理进行旁站、见证取样、试件组数、焊缝检测数量与试验结果均符合验收规范要求。

五、质量控制(隐蔽验收情况)

为确保本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成立项目部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总工程师和副经理任副组长,副总工程师、质量检查工程师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各作业队设专职质量工程师,各班组设兼职质检员,形成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强化以第一管理者为首的质量自检、自控体系,完善内部检查制度,配齐质量管理人员,实行工程管理部管理、质量管理部监控的监管分离体制,立足自检、自控,责任落实到人,严格考核奖罚,对工程重要结构和隐蔽工程建立预检和复检制度。自检体系由项目部、施工队两级组成,项目部为自检内控核心;项目部质量管理部为实施单位,试验室配合;施工队设专职质检员,按照“跟踪检查”、“自检”、“复检”、“抽检”的检测方法实施检测工作,严格质量一票否决制。自检体系依据有关法规、标准与规范、设计文件、工程合同和施工工艺要求,细化分解质量目标,对重点部位、重要工序、关键环节指定专人负责,进行施工质量跟踪控制。自检人员须监控各个施工环节的施工质量,随时进行放线测量、材质试验、工序与工艺检查、质量跟踪检测等工作,保证质量检查控制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施工过程中自觉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并定期不定期地组织质量检查,严格奖罚制度,确保创优目标的实现。严格执行队旬检、项目部月检的日常抽检制度,并严格按照优质工程标准进行对照检查。凡属隐蔽工程项目,首先由班组、施工队、项目部逐级进行检查,检验合格后会同监理工程师一起复检,检查结果填入验收表格,双方签字。测量资料须经换手复核,交总工程师审核后报监理工程师批准,现场测量基线、水准点及有关标志须定期复测检验,确保测量精度符合规范要求。

施工过程中,共形成隐蔽记录652份,施工记录461份。其中,桩基钢筋笼隐蔽447份,钢筋隐蔽152份,钢骨隐蔽8份,卷材防水隐蔽27份;边坡支护钢筋隐蔽18份;钻进记录447份,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验收记录、钢筋笼制作安放施工验收记录、灌注桩水下砼施工验收记录各1份,基坑验槽记录5份,预应力张拉记录3份,地下室防水效果记录3份等。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总结 第5篇

一、总体要求

确保我市重大基础设施的安全建设和运行,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抓好安全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进一步强化“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管并举、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把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作为当前安全工作的重点,切实抓紧、抓细、抓好,为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建设环境。

二、总体目标和原则

(一)总体目标

1.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治理,确保在建、运营的重大基础设施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2.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养护及管理责任进一步到位,安全检测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安全责任进一步明确,全员安全意识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

3.保证排查检查的规范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建立健全全市重大基础设施基础数据库。

(二)工作原则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突出重点、密切配合的原则,坚持重大基础设施隐患专业排查与群防群治相结合,集中排查与日常监管相结合,技术措施与管理保障相结合,全面普查与分类抽查相结合,政府督查与单位自查相结合,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分级负责,查处并举,不留隐患,确保安全。

三、重点排查对象和工作分工

1.铁路、公路交通设施。以桥梁为重点的所有在建和投入使用的公路、桥梁、隧道工程和漓渚铁路,包括:(1)长大隧道和跨江跨海特大桥梁;(2)大跨径圬工砌体桥梁(如:石拱桥、双曲拱桥、板拱桥、桁架拱桥、钢架拱桥、系杆拱桥、斜拉桥、大跨径变截面梁桥等);(3)地质、地形条件复杂的桥梁和隧道;(4)交通繁忙特别是超限超载车量较为集中的桥梁;(5)高路堤、深路堑、地质复杂路段的公路和桥梁。排查工作由市交通局牵头,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建设局、绍兴经济开发区、袍江新区、镜湖新区管委会和各县(市、区)政府组织实施。其中,漓渚铁路由漓铁集团组织自查,自查情况报铁路主管部门。

2.水运交通设施。以港口为重点,包括:(1)500吨级以上内河港口码头和1万吨级以上沿海港口码头;(2)通航500吨级以上船闸。排查工作由市交通局牵头,会同市发展改革委、绍兴经济开发区、袍江新区、镜湖新区管委会和有关县(市、区)政府组织实施。

3.大型水利设施。包括:(1)大型水库(总库容1亿立方米以上);(2)大型拦河水闸工程(过闸流量1000立方米/秒以上);(3)大型排灌泵站工程(装机流量50立方米/秒或灌溉面积50万亩以上);(4)一、二级堤防工程(防洪标准超过50年一遇);(5)大型引调水工程(设计流量5立方米/秒以上)。排查工作由市水利局牵头,会同市发展改革委、绍兴经济开发区、袍江新区、镜湖新区管委会和各县(市、区)政府组织实施。

4.重要电力设施。包括:(1)火力发电厂(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或规划容量80万千瓦以上);(2)水电站(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或水库总容积1亿立方米以上);(3)停电会造成重要设备损坏和危及人身安全的工矿企业自备电厂;(4)变电所(330千伏、500千伏);(5)输电线路大跨越塔(500千伏);(6)不得中断的电力系统通信设施;(7)电力枢纽(汇集多个电源和联络线或连接不同电力系统的重要变电所);(8)经主管部门批准,在地震时必须保障正常供电的其他重要电力设施。排查工作由绍兴电力局牵头,会同市发展改革委、绍兴经济开发区、袍江新区、镜湖新区管委会和各县(市、区)政府组织实施。

5.城市基础设施。包括轨道交通、燃气供应、供水、集中供热、道路桥梁隧道等。排查工作由市建设局牵头,会同市发展改革委、绍兴经济开发区、袍江新区、镜湖新区管委会和各县(市、区)政府组织实施。

上述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的具体实施均由市各牵头单位负责落实。各地各有关部门已经做出专项检查安排的,可根据本方案要求和实际情况,对排查范围进行适当调整,并与正在进行的检查工作合并进行。

四、排查主要内容

(一)使用中的重大基础设施的管理、运营维护和安全监管责任主体是否明确,承担维护保养、检查评估等日常管理的单位是否确实履行了职责,设施状况记录(台账、档案、数据库等)是否健全。

(二)在建重大基础设施的立项审批程序是否完备并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勘察、设计、建设施工、监理单位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的资质,是否履行了职责,工程质量是否存在问题,质量和安全监管是否到位。重大基础设施是否按要求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否按要求进行了“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验收,是否取得了安全生产许可证(适用于要求取证的行业)。

(三)重大基础设施产权单位是否建立制度化的安全隐患排查评估机制,对涉及安全的重要参数是否长期坚持监测跟踪和定期分析;对结构、材料、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是否进行过全面、系统的分析并做出结论;对存在的重大隐患是否能够及时发现,是否采取了有效防范、补救措施。

(四)重大基础设施设计、施工、维护依据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规程,与当前实际运行状况是否存在明显的差异,强制性标准、规范是否严格执行。

(五)重大基础设施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是否到位,防范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其他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是否齐全,应急措施和救援力量是否满足快速响应和紧急处置的需要。

五、工作要求

(一)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制订周密的排查工作方案,明确具体工作目标,落实责任追究制。要坚持实事求是,依法办事,坚决杜绝走过场、敷衍搪塞、形式主义等现象。市各牵头单位要制订具体工作方案。

(二)市各牵头单位要针对排查中发现的隐患组织一次技术安全方面的评审,对重大安全隐患要根据情况及时采取有效办法加以防范,可分别采取警示警告、加固、防护、拆除、封闭等措施。要组织梳理归纳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标准、规范、规程,有关归口管理部门要尽快组织修订。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总结 第6篇

远安星球工业园实木车间基础从20XX年6月30日开始施工,现基础砼浇筑完毕,先将基础结构工程施工过程、实物质量、质量控制资料情况介绍如下:

一、地基与基础分部概况

本工程地基与基础分部为独立柱基础,垫层砼强度等级C10,独立柱、梁砼强度等级C25。基础使用钢筋为I、II级钢筋、冷轧扭钢筋。

二、施工操作、验收依据

施工时我们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规范进行,按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预控目标对各检验批进行验收。

三、施工管理

该项目施工前我项目部便成立了质量管理小组,明确了基础分部的质量管理目标合格(力求检验批验收一次通过),对质量目标责任进行了分解,制定了质量保证措施,各级管理人员签订了质量责任书,制定了质量管理制度,对各责任人员落实责任目标的情况进行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

施工中,我们严格按照制定的各项制度,预控目标要求,对每一检验批进行检查,以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为指导思想。在班长与工人之间形成了班前讲质量的活动,同时在项目部开展不定时的质量教育活动。我们的每一种管理活动均以质量目标为核心,以期实物达到最佳效果。

四、施工主要过程:

1、定位放线:我项目部根据放线成果,用经纬仪对主要轴线和桩位引出开挖线外,做了固定标志,用水平仪在四周引测了房屋的+标高,并和建设单位共同对现场平面高程进行了测量工作。

2、土方开挖:本工程采用反铲挖土机挖土,汽车运土置于施工场地外,挖土机挖土按设计深度预留20-30cm,再进行人工挖土。根据周边场地和土质情况,分别放坡1:和1:1。在建设单位主持,通过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对地基持力层的检查认为基础持力层强度均满足勘察和设计要求。

五、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根据该工程的基础特点,我项目部重点控制一下部分:

1、轴线定位和标高,开工前,对测量工具(经纬仪、水平仪、钢尺等)送到检测单位进行校正、检测。保证测量的精度,对轴线定位和标高反复检查,控制了轴线和标高误差在规范范围内。

2、严把材料关:针对该工程基础钢筋用量大、规格多的特点,一是首先优选厂家和供应商,二是严格控制材料检验,做到了进场一批,检验一批,检验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才能使用。

3、该工程的基础在混凝土浇筑方面,我们进行合理组织,一次成型,未形成其他施工缝,混凝土振捣密实,未出现蜂窝等质量缺陷,混凝土自防水的效果比较好。

4、钢筋工程除了严格按施工图施工外,对钢筋构造要求,钢筋间距、接头位置、钢筋母材的质量检验进行了控制,尤其是钢筋保护层作了重点控制。

5、模板工程:针对该工程的特点,我们编制了模板施工方案,柱、剪力墙选择组装模,施工进度快,外观质量好。

6、混凝土工程:由于该工程采用集中搅拌混凝土,现场重点加强了混凝土的振捣,并安排专人进行混凝土的养护,同条件的混凝土试块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由于施工前给操作工人作了大量的交底工作,使工人明确了预控质量目标,因此,基础部分未出现重大质量缺陷。

六、报验程序、隐蔽情况

1、原材料进场后我项目部质检员、材料员会同监理单位驻现场监理工程师按照材质书对实物进行检查(查数量、品种、型号、编号、直径、粒径、外观等),进场验收合格后填写台账,双方签字,现场取样填写送样单,一同送检,试验报告取回后由我方填写“原材料准用证”及“材料构配件报验单”,报监理公司批复后再用于该工程。

2、隐蔽情况:

该项目地基与基础工程隐蔽情况记录共6份,其中钢筋隐蔽3份,防雷接地隐蔽3份,签字齐全。

钢筋工程隐蔽前我项目部由三人组成检查小组对钢筋加工、安装进行检查,并由质检员填写检验批验收记录,针对检查情况及时定人定时整改落实合格后填写隐蔽记录,我方检查人员签字认可;填写检验批工程质量报验单同隐蔽记录报监理公司批复,监理公司现场监理工程师组织我项目部质量管理人员对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合格签署检验批意见及“砼浇筑令”再浇砼隐蔽。

七、验收程序和组织

检验批工程质量在我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向监理公司提出工程验收申请,监理工程师组织我单位项目专业质量负责人进行验收,地基与基础工程在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我单位项目专业质量负责人进行验收,地基与基础工程在总监理工程师组织验收,并达成一致意见。

八、实物质量:

1、混凝土表面光滑、基本无孔洞、露筋、夹渣、少数构件有少数麻面;

2、混凝土构件截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构件表面平整度、垂直度、标高偏差满足设计及验收规范要求。

3、实物质量观感较好,无严重质量缺陷。

4、满足结构安全要求。

九、质量控制资料:

1、质量控制资料:水泥:施工现场进场水泥一批次,代表批量200T,报监理审批一批次,监理批复1批次,原材料准用证1份,水泥合格证1份,安定性检测报告1份,强度检测报告1份。

集中搅拌砼使用水泥品种为,合格证1份,共使用水泥一批次,安定性、强度报告1份,监理批复一批次。

钢筋:钢筋进场规格型号为:Φ8Φ10Φ12Φ16Φ18Φ20Φ22。钢筋进场1批次,报监理审批1批次,钢材出厂合格证10份,复试报告10份,经试验全部合格。

骨料:施工现场进场粗细骨料各1批,代表批量400m3,原材料准用证1份,检验报告1份,经检验全部合格。

砼试块留置:基础工程共留置C25标养试件2组,评定合格。验槽记录:验槽记录一份,签字、盖章齐全。

钢筋隐蔽:钢筋隐蔽记录3份,参加验收人员签字齐全。防雷接地隐蔽:隐蔽记录3份,参加验收人员签字齐全。

砼观感质量检查记录:砼观感验收计划验收一批,经抽查混凝土观感质量好。

放线记录:放线记录1份,基础定位放线图1份。2质量验收资料:

地基与基础工程共划分为3个子分部,6个分项工程,39个检验批,目前已完成3个分项工程,6个检验批,此次验收共有39个检验批参评,质量验收情况见下表:

该项目基础分部施工总结内容如上,经我公司自查,该项目基础分部满足一下条件:

1、该分部已完成分项质量验收均合格;

2、质量控制资料完整;

3、满足结构安全要求;

4、混凝土观感质量无严重缺陷,综合评定合格。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总结 第7篇

[关键词]逆作法;配合比优化;防裂防渗;大体积混凝土

1.工程概况

某项目工程单体建筑面积265125m2,由主塔楼和裙楼组成。主塔楼62层,总高度319m,框架-核心筒结构,桩筏基础,基底标高为,主塔楼电梯井局部开挖深度达,筏板厚,电梯坑周边底板局部厚度达;裙楼地上8层,总高度,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5层,筏板厚,基底标高为;基坑总面积约16000m2,基坑周长为552m。

裙楼采用逆作法施工,依次按地下连续墙、地下室桩柱、首层水平结构、地上结构与基坑土方暗挖及地下结构同步施工,基础底板施工前裙楼底板以上水平结构全部完成;通过调整温度后浇带位置,结合沉降后浇带将基础底板划分10个区段。除主塔楼区域外;其他各段尺寸控制长边方向在50m内,混凝土浇筑量约2000m3,主塔楼区域采用一次浇筑,方量在12000m3,底板混凝土浇筑总量为32000m3。

2.施工难点与特点

基础底板混凝土的整体性、抗渗性、抗裂性要求高。基础埋深较深,裙楼,主塔楼,主塔楼电梯坑局部,设计采用C40补偿收缩混凝土做自防水;基础底板处于③-6层粉质黏土上,底板下无防水层,基础底板受桩柱的约束作用以及在地下连续墙侧无法自由收缩等影响,超厚超体量的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后,极易因温度及干缩影响而开裂。

基础底板混凝土体量较大,且裙楼采用逆作法施工,汽车泵和布料杆无法使用,工程在闹市区,混凝土运输车辆出入较难,施工组织难度大。

主塔楼基础底板厚,局部厚度,温度收缩、干缩应力较大,综合温控措施要求高。

防水节点处理复杂底板与地下连续墙、钢管柱、施工缝及后浇带的处理是关键点。

3.混凝土温度和收缩裂缝控制技术

混凝土温度和收缩裂缝控制主要从控制混凝土的水化升温、延缓降温速度、减少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改善约束条件及设计构造进行全方面考虑,结合本工程特点及施工环境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底板混凝土全部采用补偿收缩性能混凝土,以抵消早期干缩裂缝和中期水化热引起的温度收缩裂缝。3)采用聚丙烯类纤维增强混凝土防裂技术、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4)选配良好级配的粗骨料及Ⅱ区中砂,骨料含泥量不大于1%。5)采用二次振捣工艺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6)采用二次抹面工艺,初凝后、终凝前采用磨光机进行收面处理,以防止表面收缩裂缝的产生。7)掺入缓凝剂,满足主塔楼基础底板初凝时间需达到20~24h,裙楼需达到8~10h。8)根据工程特点采用蓄水养护保温措施,使混凝土缓慢降温,以防温度骤变,温差过大引起裂缝。9)分块分层进行浇筑,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防止水化热积聚,减少温度应力。10)主塔楼基础厚底板大体积混凝土上下1/3厚度处均预埋ф159×6钢管,间距2m,沿南北向共设置24排管,对称分为2个系统,每趟管均从中间注入自来水,利用钢管内温度较低的自来水吸收部份混凝土的水化热,分别从最东北侧和西北侧引出至积水坑,采用2台离心泵将高温水(约50~60℃)不断排至市政管网。11)为减少温度收缩应力以及不均匀沉降的影响,所有后浇带钢筋全部断开,温度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60d后进行封闭,沉降后浇带待主塔楼结构完成后再封闭。12)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顺序及流水段划分,与逆作法地下4层结构施工顺序相对应,同时考虑主塔楼补桩位置及基础底板的后浇带位置确定施工顺序。13)主塔楼底板混凝土充分利用的后期强度,减少前期水泥的水化热,采用90d强度进行评定。

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1)裙楼底板混凝土浇筑裙楼部位采用“斜面分层法”施工,即“斜向分层、一次到底、梯级浇筑、逐渐倒退”的方式组织施工,按自然流淌坡度(1∶6左右)采取斜面分层方式进行,每层浇筑厚度500mm;采用2台地泵并排从一端向另一段边浇筑边拆管的方式进行,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超过的混凝土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必须连续浇筑,并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场内合理安排罐车的行走、停车路线,并设立一定的候车区,保证“歇车不歇泵”的原则,确保混凝土的持续供应。

2)主塔楼底板混凝土采用3台汽车泵同时进行“全面分层”浇筑;主塔楼底板厚,一次浇筑量10893m3,且电梯坑最深处,先分5层浇筑电梯坑底板,然后由东向西分7次将底板浇筑完成,每层浇筑的时间为11~13h,在下层混凝土没有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这样可使混凝土的初始水化热充分散发。

3)将基础底板分成10个区域,采用跳仓法进行施工,原设计主塔楼与裙楼之间的沉降后浇带全部保留;温度后浇带取消,两相邻段混凝土浇筑间隔大于14d,确保前期收缩自由完成。

4)混凝土养护采用“蓄水”养护,充分利用基础底板永久结构的24个积水坑以及10个电梯坑蓄水养护后作为排水坑。经热工计算:主塔楼底板厚部位采取蓄水250mm厚进行养护,裙楼部位采取蓄水150mm厚进行养护,采用120mm厚砖墙沿后浇带周边砌挡水墙。裙楼养护测温时间为10d;主塔楼养护测温时间为15d。

5)混凝土测温采用JDC-2型便携式建筑电子测温仪进行测温;在底板上、下表面100mm及中间部位处各设一点,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蓄水层温度及大气温度差均小于25℃,满足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要求。

6)热工计算先计算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热的绝热最高温升值,再计算混凝土的内部中心温度及表面温度,将二者之差值控制在25℃范围内;此外还需计算各龄期的收缩变形值、收缩当量温差和弹性模量,然后再计算可能产生的最大温度收缩应力。控制各龄期收缩应力不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确保其防裂措施有效。

5.施工缝与后浇带处理

1)后浇带本工程基础底板利用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和抗裂性能采取自防水,主塔楼与裙楼之间基础底板沉降后浇带采取超前止水措施,裙楼部分基础底板采用跳仓法施工,每段混凝土与相邻段之间最小浇筑间隔不小于14d,原设计温度后浇带处采用加强带处理,采用较高掺量微膨混凝土。

2)地下连续墙与底板接槎处竖向施工缝本工程地下连续墙采用三墙合一,地下连续墙提前施工,基础底板后施工,基础底板与地下连续墙有一竖向施工缝,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时由于温度呈干缩变形将在此处产生不同时的变形,为此在此外增设2条角形钢板止水带,钢板止水带与原地下连续墙采用环氧砂浆灌缝。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总结 第8篇

一、工程概况

1、地质情况:

本工程根据广东佛山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工程勘察报告及实际施工情况,土层及岩层由上至下主要分为三大类10层:

人工填土层Qml:

(1)人工填土→第四系冲淤积层Qal:(2)淤泥质土→(3)粉质粘土、粘土→(4)粉砂、淤泥质粉砂→(5)淤泥质土→(6)粉质粘土、粘土、粉土→(7)中砂、粗砂→白垩纪风化基岩K:(8)强风化岩→(9)中风化岩→(10)微风化岩。

2、项目概况:

本工程由广东南海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由佛山市创南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监理,由广州市房屋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承建。该项目总建筑面积为㎡,建筑基底面积为㎡,建筑总高度米,地下2层,地上16层,为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其中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合理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6度,抗震类别为丙类,耐火等级为二级;而本工程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基础采用冲孔灌注桩地基基础。本工程总工期790天,开工日期20XX年8月2日,竣工日期20XX年9月30日。

二、桩基设计情况:

1.总桩数与桩基类型:总共112条桩,其中冲孔灌注桩端承摩擦型76条,其中36条Φ800桩为抗拔桩。49#、96#单桩位于主体结构外(地下室车道口底板梁底桩)基础分部施工小结5篇基础分部施工小结5篇。

2.桩长:16~27m;实际:.持力层:

(1)当桩身穿越厚度≤3m的中风化岩层时,桩端嵌入微风化岩层深度为;

(2)当桩身穿越厚度>3m<7m的中风化岩层时,桩端嵌入微风化岩层深度为1m;

(3)当桩身穿越厚度≥7m的中风化岩层时,桩端可不嵌入微风化岩层;

3.桩径及单桩承载力特征值:Φ800:3300KN、Φ1200:5800KN、Φ1400:7300KN、Φ1600:8900KN;5.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Φ800:1200KN6.桩混凝土强度:C35

4.桩配筋情况及连接形式:长、短纵筋Φ20~22(HRB335级),加劲箍Φ16、Φ18、Φ20(HRB335级),螺旋箍筋Φ8~10@300(HPB235级),采用单面搭接焊连接≥8d。

三、质量保证体系与质量管理措施

1、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在开工前编写了《施工组织设计》《冲孔桩施工方案》,并报业主、监理、设计审批、核准。

2、在整个桩基础施工进程中,项目部配备有质检员、安全员、材料试验员、现场施工员等。在施工过程中我公司严格执行有关法规、规范,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3.冲孔施工过程中先进行基线复合,冲孔桩平面定位,桩机就位安装护筒后进行中间验收,冲孔中复检桩位和垂直度偏差,按规范要求检测泥浆浓度等并记录冲孔岩样,终孔后检查记录桩径和深度,以上每个程序都由施工员报告完成自检情况,项目部组织专检,专检合格后报监理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

4.钢筋笼制作:钢筋笼制作中质量员抽查钢筋笼直径,钢筋规格、间距、螺旋箍焊点等,施工员自检报告完成后项目部组织专检,专检合格后报监理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吊装。

5.清底:冲孔完成后及时进行清底,采用正循环泥浆清孔,对泥浆浓度和清孔时间进行控制,二次清孔后进行沉渣厚度检查,沉渣厚度小于50mm

6.水下混凝土浇筑:坍落度控制180~220mm,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应>2m<6m,浇筑时专人控制导管深度并用标尺进行检查。终止时进行标高记录和计算超灌高度应>800mm,充盈系数>1。

7.消除质量通病情况:

(1)桩位偏差,桩机就位后进行桩位复核,派专业技术员采用电子全站仪进行独立复核。

(2)终孔鉴定,经过试桩确定,终孔时勘察、设计、监理、业主等均参与,保证嵌入岩性无争议(3)沉渣检测:通过泥浆配比检查和循环换浆时间控制,吊装钢筋笼后要进行二次清底,最后经施工方技术员采用铁锤吊线探底鉴别,经监理人员共同认可基本无沉渣后方可浇筑基础分部施工小结5篇工作总结。

(3)水下混凝土浇筑控制:派专人测量控制埋管深度,及施工中抽插导管使水下混凝土密实。

(4)桩顶标高控制:终止浇筑时测量混凝土面标高,统计混凝土用量,计算充盈系数。

8.文明施工措施

(1)泥浆处理,施工现场设有泥浆池,经沉淀后采用专车外运清除,车辆出入处设有洗车槽,经冲洗干净后方可出场,洗车槽处设有三级沉淀池,经沉淀后排入市政排水管。

(2)防止尘土飞扬,施工现场定期洒水降尘,局部采用彩条布覆盖,施工车道、加工场等进行硬地化。

(3)防止噪音和夜间施工,防止机械碰撞和带病运行,搭设隔音棚等减少施工噪音,夜间施工办理相关手续。

四、用材料选定及监控情况:

桩基础混凝土材料全部采用商品砼,由佛山市汇江混凝土有限公司提供;钢筋采用韶钢、茂名恒大钢等产品。在其材料的使用进程中,严格追塑混凝土的施工配比,以及钢筋材料的使用出厂合格证。同时及时对材料进行抽样送检,报告监理合格后方可使用。

五、施工过程及过程监控情况

1.施工进度情况:

(1)施工:20XX年9月6日开始试桩,20XX年10月8日联华大厦的.基础灌注桩施工全部完成。

(2)检测:20XX年11月8日进行抗拔检测,20XX年11月11日出具报告;合格20XX年11月8日进行小应变检测,20XX年11月10日出具报告;合格20XX年11月8日进行超声波检测,20XX年11月11日出具报告;合格20XX年11月12日进行抽芯检测,20XX年11月16日出具报告;合格2.对隐蔽工程的质量控制情况:

①在桩基施工过程中,首先对冲孔桩成孔桩径、桩长、入岩深度等进行分项验收和鉴定,合格后方可进行清底;钢筋笼绑扎每项工序完成后,首先进行自检,再申报项目部进行专检,专检合格后再申报监理部门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并进行签证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作业。

②钢筋笼制作完成后进行隐蔽验收,钢筋笼吊装完成后进二次清底,在砼浇筑过程中,水下混凝土导管插入深度采用标尺进行检查,埋管深度,水下混凝土坍落度等符合规范要求,振捣时进行快插慢抽方式,专业技术员现场指导,监理单位进行旁站监督。按要求现场进行坍落度检测,每支桩抽取混凝土并制作试件。

六、对质保资料审查情况

桩基础钢筋进场后即时送检,钢筋力学性能检验报告3份,检验结果全部合格;混凝土试件报告112份,检验结果全部合格;隐蔽施工记录资料份,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验批验收记录资料225份;其资料真实、准确、齐全、满足档案要求。

七、子分部工程自评情况

我们在施工过程中贯切“质量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严格执行了有关规范、规程的规定,做到了文明施工,安全生产,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了桩基础施工生产任务。本桩基础子分部工程质保资料齐全,工程质量等级自评合格基础分部施工小结5篇基础分部施工小结5篇。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总结 第9篇

关键词:道渣轨枕 钢铬梁 整机出运 地基沉降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港口机械过渡生产基地配套设施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根据业主提供的总平面规划图、装卸工艺图、码头的工程竣工资料等相关资料复核码头用于大型港机设备整机装船出运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其对应的库场基础结构设计,包括港机出运基础、60t龙门吊基础、道路堆场、供电照明、给排水、钢格梁等配套专业的设计,其中除供电照明及钢格梁外其他项目均由我方施工。

1 . 1建筑设计概况

(1)建设面积:本工程占地面积约为76440 m2。

(2)结构高度:浪风绳搭架结构最高度。

(3)建设项目:60t龙门吊部装区520m;部装堆场区8398;道路10139;堆场4208;港机出运区688m;扒杆吊基础4件;扒杆总装区1050;牵引基础4件;浪风绳基础4件;扒杆地锚4件;卷扬机基础4件;钢筋堆场2880;钢筋砼电缆沟321m, 钢筋砼排水沟。

1 . 2基础结构设计概况

本工程主要为桩基础、毛石基础及天然基础,其中:

(1)浪风绳搭架基础结构为φ1000灌注桩,深度60m,钢筋至桩底,砼设计强度等级为C30。承台为5000×4000×2000mm钢筋砼,砼设计强度等为C30。

(2)扒杆墩台基础结构为φ600PHC桩,深度约60m。承台为4000×4000×2000mm钢筋砼,砼设计强度等级为C30。

(3)轨枕道渣基础结构是天然地基,回填块石垫层,厚度为~,道渣厚度为,轨枕砼设计强度等为C50。

(4)现浇接岸承台基础是毛石基础,抛填块石基础,其承台为30000×8000×1000mm钢筋砼,砼设计强度等级为C35。

2.工程难点分析

(1)浪风绳搭架结构的安装难度大,本项目共有四个浪风绳搭架,单个搭架重,由8个M40螺栓与基础固定,螺栓定位要求的精准度较高。

(2)预制轨枕安装工艺要求较高,由于本工程总体规模较小,新机械的运用可行性不强,投入也较大。

(3)承台与后方轨枕搭接处理困难,承台顶面与轨枕顶面高差,与主梁最近的轨枕基础难以承受出运时的滚动荷载,容易造成道渣向承台一侧滑坡。

3.项目总体施工顺序

本工程作业工序多,故对工程整体施工顺序的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完成任务的最关键环节。

本工程工作遵守“先地下、后地上、先开挖、后碾压,先土建、后设备”,采用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以及合理的施工流向,不仅是工程质量的保证,也是安全施工的保证。基本要求是:上道工序的完成要为下道工序创造施工条件,下道工序的施工要能够保证上道工序的成品完整不受损坏,以减少不必要的返工浪费,确保工程质量。

施工阶段划分及衔接关系:用网络计划进行控制管理。整个施工分为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施工准备阶段。重点做好与前期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场地交接,基础施工,调集人、材、物等施工力量,进行施工平面布置,图纸会审,办理开工有关手续,做好技术、质量交底工作,目标是充分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开工。

第二阶段:基础施工阶段。此阶段主要是灌注桩、预制管桩及各种预制构件制作施工。

第三阶段:排水沟、电缆沟、各种基础及承台施工。此阶段为工程施工的高峰期,必须调集人、材、物等相应施工力量,按计划完成。

第四阶段:路基施工。

第五阶段:路面及各种预制构件安装施工。

第六阶段:收尾阶段;室外工程及竣工资料整理阶段。

4.施工技术创新4 . 1轨枕安装技术

本基础工程的主要目的是用于出运组装好的港机设备,由于该场地为临时用地,从节约成本和适应沉降考虑,出运基础采用道渣轨枕方案,此方案在码头基础结构中并不常见。由于轨枕规格不同,重量在~之间,光靠人工无法安装,大型机械安装不仅灵活性不够,成本也较高,采用钩机起吊人工调试安装取得较好成效,最上层采用粒径较小的道渣找平,方便调整轨枕标高。

施工整体顺序从下到上分为块石层铺设及碾压、道渣铺设及碾压、轨枕安装与调试等工序。块石碾压采用钩机与压路机配合作业方式,保证了基础的平整度。碾压完成后即进行道渣的铺设及碾压,铺设道渣厚度为600mm,压路机碾压。轨枕安装采用钩机吊装,人工定位调校的方式。

相比起重机等大型机械,运用钩机安装轨枕拥有以下优点:1、灵活性强,作业半径较小;2、对环境适应性较强,能适用于轮胎式吊机不能达到的地段;3、经济性较好,合理利用了项目部现有机械设备等。

轨枕完成后交工面标高的误差范围满足设计要求,相邻轨枕误差在2mm以内,完全满足业主安装轨道的精度要求。

4 . 2浪风绳搭架安装技术

本工程共有4个浪风绳搭架,位于港机出运区两侧各2个,主要是为了固定组装完成的机械,防止台风对其破坏。搭架高5m,由3根φ720*12的钢管桩成三脚结构焊接组成,每根钢管桩由8只M40预埋螺栓固定,预埋螺栓定位需准确,我方采用“预安装式方法”,在制作好基础钢筋笼并预留开孔后,先将搭架吊起,定位至设计位置,将搭架预埋螺栓与墩台基础灌注桩伸出钢筋搭接焊接,固定住螺栓位置,再将搭架吊离钢筋笼,待浇筑好基础混凝土后再进行安装。

4 . 3钢铬梁接岸技术

考虑到不对码头本身护岸的影响,靠码头前沿的基础采用大墩台结构,由于位于原码头抛填的块石基础上,后期沉降较小,该方案可行。投入使用后效果显著,满足使用要求。

承台与码头上钢铬梁由四条跨度为8m的主钢梁连接,按照移动式设计,以满足不同轨距下的出运要求,承台与后方轨枕的连接是施工的难点之一,承台顶面与轨枕顶面高差,与主梁最近的轨枕基础难以承受出运时的滚动荷载,容易滑坡,对此设计时考虑在接头处增设一条横向钢铬梁,稳定道渣基础,防止滑坡。

以道渣、轨枕为基础,配合钢铬梁作为码头出运重型机械的基础,在港机出运案例中是一次尝试也是一种创新。此方案对于临时过渡项目有着很强的适用性,也能较好的适应由于使用场地未做地基处理而造成的地基沉降。

5.主要结论

自工程交付使用以来,业主多次出运其生产的门座式起重机,地基沉降满足设计要求,未对原有码头及护岸造成不利影响,工程的建设取得以下几点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1)该场地总平面布置功能分区明确,总装区域距离码头和护岸较远,对其影响较小;部装区域机械操作面较大,待机泊位较多,可同时出运多台港机设备,该平面布置方案可行。

(2)由于该场地为临时用地,从节约成本和适应沉降考虑,基础结构采用轨枕道渣结构型式,此方案在港口机械基础上用的较少,特别是在这种淤泥层比较厚的地质条件下,不过从工程完成效果及使用的情况来看该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满足使用要求。

(3)考虑到出运港机设备时不应对原护岸的稳定性有影响,在护岸挡土墙后方的基础上采用现浇承台结构,由于承台位于原抛填的块石基础上,后期沉降较小,该方案可行。投入使用后效果显著,满足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1]__,JTJ212-99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总结 第10篇

由我司承建的明安运动器材(东莞)有限公司-厂房3(新建)工程自从开工以来,我项目部已按设计图纸及有关施工规范要求,在质监站、城建办、设计、勘察、建设、监理等单位的细心指导和帮助下顺利完成了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的施工工作,现我代表施工单位就该分部工程的施工情况及质量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简要汇报: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明安运动器材(东莞)有限公司-厂房3(新建),总建筑面积为㎡。位于东莞市虎门镇龙眼社区,由明安运动器材(东莞)有限公司投资兴建,韶关地质工程勘察院就项目场地进行地质勘察,广东华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负责工程图纸设计工作,东莞市莞业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对本工程进行全过程的施工监理,由东莞市振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承建施工。

本工程属单栋五层厂房新建工程,建筑高度。根据设计图纸,本工程桩基础采用混凝土预应力管桩基础形式,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80,管桩桩型O为PHC-A400(95)。设计桩长约为21米,工程总桩数为112根。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花岗岩,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1100KN。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裂度7度,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使用年限为50年。

本项目桩基础工程于20xx年5月30日试桩,次日正式开工,至20xx年6月11日全部完成。地下结构工程于20xx年6月13日正式挖土开工,至20xx年7月22日完成了地下结构子分部工程施工。

二、劳动力组织安排措施

充足的劳动力投入是确保工期实现的的一项必不可少的要素,对于专业施工工种和劳动力的选择,必须以素质高、技术好为条件进行选取,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合理进行分段流水交叉施工作业。严格按照模板工程安装→钢筋工程安装→混凝土工程浇筑的顺序进行结构工程的施工。

在劳动力的需求量上,将根据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特点以及工期控制的要求配备足够的劳动力,建立奖罚制度,开展劳动竞赛,做好班组工作、生活等上的后勤保障,确保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施工质量管理控制

为确保达到设计图纸及甲方要求的质量目标,项目部严格贯彻执行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在整个地下结构工程中进行了中间检测、多人验收的程序;定期质量检查和改进工作总结制度。

2、把好材料验收、施工操作、质量检查监督三道关,对于所有进入现场的材料均按100%监理见证取样送检(详见下表)。总之,所有材料进场后必须经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合格的材料禁止进入本工地。

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是工程项目有关各方在建设管理、质量控制以及技术措施等方面的原始记录,是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之一。本工程技术资料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及时、准确进行编制、收集、分类整理工作,做到不丢弃、不漏项、不填错、图实相符。

4、工程质量检查坚持“三检”即自检、互检、交接检,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允许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所有隐蔽工程必须按规定经甲方及现场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5、分项工程质量控制情况

桩基础工程

本工程桩基础施工方式采用锤击打桩,桩锤选用吨重锤。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1100KN;桩基础施工完毕,经甲方委托东莞市建设工程检测中心对管桩进行反射波法检测与高应变法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为设计单桩承载力的2位以上,达到设计要求。

本桩基工程经自检合格,并于20xx年8月18日由监理单位组织市质监站、镇城建办、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总承包单位及桩基分包单位进行桩基子分部验收,经各有关单位在验收会议上达成一致意见,验收评定结果合格,同意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

模板工程

现浇结构模板的安装在每一验收批均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要求对模板支撑系统及立柱位置和垫板和安装杂物清理;采用水准仪或拉线、钢尺对预埋件、预留孔洞的位置、外露长度、尺寸,采用全站仪、钢尺对模板安装的轴线位置、截面尺寸、层高垂直度、墙、柱、梁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表面平整度进行全数观察和检验,均符合要求。

模板拆除分项在每一验收批中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要求,对底模及其支架拆除的混凝土强度,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拆模时未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及时清运。

钢筋工程

本工程所有钢材全部采用大型厂生产的钢材,并有出厂合格证明。进场钢材均按不同厂家不同批次以60T每批的要求进行见证取样送检,经检测部门检验合格后方投入结构使用。制作钢筋尺度、钢筋弯起钩长度、角度、弯起筋的尺寸都达到了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加工好的半成品根据规格,使用部位进行标识堆放,防止了污染,钢筋绑扎严格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绑扎,按图纸要求预制砼垫块,并确保了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钢筋安装完毕,自检合格后,都及时通知甲方、设计、监理、质监等部门进行了隐蔽验收,合格后才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混凝土工程

本工程混凝土采取商品砼,砼厂家选择距离工地较近的东莞市振惠通混凝土有限公司,以便于砼浇筑时间控制。

混凝土施工在每一验收批中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xx要求,对混凝土强度等级、塌落度的检测及试件的取样和留置、混凝土浇筑过程对初凝时间的控制,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h以内按要求进行了养护。确保已浇筑的混凝土施工质量。

现浇混凝土结构观感质量及尺寸偏差在每一验收批中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要求,外观无露筋、孔洞、夹渣、疏松、裂缝等严重缺陷;结构和使用功能使用尺寸偏差在允许范围之内,无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墙、柱、梁、剪力墙轴线位置、层高垂直度、标高、截面尺寸、表面平整度、预留孔洞的中心线位置检验均在允许范围之内。

四、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

在地下结构工程施工中,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实现了公司既定目标,未发生安全事故,做到“预防为主,安全第一”,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首先从班组进场时就开始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学习。对各工种进行各项安全教育和学习,同时坚持定时的安全例会和公司的管理人员和班组长会议,每天由班组进行安全自检,每周由施工管理人员组织安全检查。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为施工生产提供了安全保障。

2、工地的消防工作作为一项大事来抓,落实了各项消防制度,做到班前班后有专人负责检查作业层的火险隐患。

3、安全质量事故情况:本工程从一开始便得到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质监站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特别是监理公司的工作人员,不辞劳苦,每天坚持旁站监理,和我们公司的员工奋斗在生产第一线,对本工程的质量、安全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对我公司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我公司各级员工遵守有关的管理规定,接受管理部门的管理。

五、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验收及总结

本项目明安运动器材(东莞)有限公司-厂房3(新建)工程已完成设计与施工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工程质量符合施工承包合同及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有关规定:

1.各分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格;

2.质量控制资料基本齐全;

3.观感质量验收合格;

我公司认为本项目基础分部施工的各方面达到了既定目标,经过我公司的检查和对有关资料的认定,我公司对本次基础分部工程验收的综合评价为:合格。

经过本次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管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望各位领导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并决心在今后的施工管理中不断完善。也因为在各有关单位的严格要求下,使我司在管理上、施工中各方面的经验及技术更上一层楼,为今后工程建设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总结 第11篇

本文围绕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相关方面,首先介绍了现代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介绍了高层建筑主要施工技术和相关要求,然后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探讨了现代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最后笔者又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化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施工技术 特点 应用

高层建筑作为现代社会中的新型的建筑形式,其建筑施工水平综合反映了科技发展水平,是展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成果的有力体现,也是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社会生产生活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中型城市的人口已经出现爆发性增长的迹象,土地资源也日益紧缺,因此,适当合理地开展高层建筑的建设的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

一、现代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就主体结构的施工而言。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的是施工的基本过程都是按照逐层施工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是从整个建筑施工要求来看,高层建筑高空作业多、地基深度深、工程量大、施工 技术高、工程工期长等六大特点。其主要原因是由高层建筑高度增高、体量增大, 带来了的施工差异。

1 .1 高空作业多

由于高层建筑物的自身高度大,垂直运输工作量大,高空作业要处理大量的 材料、制品、机具设备和人员的垂直运输。在施工全过程中,要认真做好高空安 全保护、防火、用水、用电、通讯、临时厕所等问题,防止物体坠落打击事故。

基础埋置深度深

高层建筑为了保证其整体稳定性,地基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1/12;采用桩基时,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的长度不计算在埋置深度内),至少应有一层地下室。深基础施工,地基处理复杂,尤其是在软土地基基础施工方案有多种选择,对造价和工期影响很大。研究解决各种深基础开挖支护技 术是高层建筑施工的重点之一。

高层建筑体量大,工程量大

据统计,我国目前高层建筑平均建筑面积约为万平米。由于工程量大,工程项目多,涉及单位多、工种多。特别是一些大型复杂的高层建筑,往往是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 总、分包涉及许多单位,协作关系涉及众多部门。这就带来了高层建筑施工计划、组织、管理、协调的难度大。当然,由于高层建筑层数多、工作面大,就可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进行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

当然高层建筑还有施工周期长、施工条件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在这里笔者就不意义详细介绍,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意识到这些特点给建筑施工带来的阻碍,提高施工技术,加强施工管理。

二、高层建筑主要施工技术和相关要求

基础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主要有土方开挖、基坑的支护、基础混凝土浇筑等工作。高层建筑中的基础是整个房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造价和工期分别约占建筑物土建总造价的20%―30%、总工期30%~ 40%左右。根据《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规定,基础埋置深度,天然地基时应为建筑高度的1 /12;桩基时应为建筑高度的1/15,桩长不计在埋置深度以内。为此深基础工程已成为建造高层建筑的条件。

由于高层建筑在城市建筑密集区,施工场地狭窄。对邻近建筑及四周市政工程设施的安全和保护,对基坑工程的稳定和位移要求很严,而基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大部分是临时工程。基坑深度超过5 m以上的项目,其边坡支护和基坑开挖、地下降水等均应有专项施工方案,且该方案应请富有专业知识和施工经验的专家组进行可行性论证,由项目总监审核后才能实施。

高层建筑常用的基础形式有: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和复合基础。为了保证基础的稳定性,防止基础滑移,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时,必须解决人工地基、降低地下水位、支护工程、基础混凝土浇筑以及防止基础施工影响邻近建筑和地下管道等问题。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压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及水泥 的强度成正比,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水比泥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在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这两条要求实际上是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标准差。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离散性,这是客观的,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控制其达到最到最小值。因此,混凝土标准差能反映施工单位的时间管理水平,管理水平越高,标准差越小。可以说,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实质上是标准差的控制。

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从建筑的功能上一般上部要求小空间的轴线布置,而下班则需要大空间的轴线布置,而这一要求与结构力学、自然布置正好相反。由于高层建筑结构下部楼层受力很大,上部受力较小,正常布置时应当是下部刚度大,墙多、柱网密,到上面逐渐减少墙、柱,扩大轴线间距。随着转换层位置上移,应设计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对带转换层筒体结构其主要影响因素表现为转换层上部外筒的刚度、转换层设置高度和内筒刚度。

对这两类转换结构,转换层高度是影响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转换层商度越高转换层上下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越明显,设计时应限制转换层设置高度。对于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或简体结构,可采取以下措施强化下部结构:加大简体及落地墙厚度,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必要时可在房屋周边增置部分剪力墙、壁式框架或楼梯间筒体,提高抗震能力;可采取以下措施弱化上部:不落地剪力墙开洞、开口、减小墙厚等。

三、高层建筑中的现代施工技术应用

预制模板

在高层建筑的标准层建设中,结构施工的重复性高。同时,高层建筑采用的竖向结构是控制构筑物工期进度与结构质量的重点内容。通过滑模法与其他施工技术的有机组合,可有效地简化施工过程,创造更好的综合经济效益。滑模法与爬模法具有以下相同点 :( 1 )机械化程度高,节约模板和劳动力,结构整体性好;( 2 )只需将预制的模板进行组装,可有效缩短工期;( 3 )组织管理要求高,结构物立面造型存在限制。随着建筑施工劳动成本的上涨,工期要求的提高,高层建筑施工在工程施工进度与工程成本控制上都面临着更为迫切的需求。因此,在不影响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应用预制模板法可有效地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

逆向施工

逆向施工的施工内容主要包括在建筑物内部浇筑中间支承桩柱,并沿地下室轴线修筑地下连续墙等支护结构,同时向上逐层建设地上结构。与传统的顺作施工相比,高层建筑应用逆向施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 1 )相较于临时支撑,以逐层浇筑的地下室结构、中间支承柱作为支护结构的内部支撑刚度较大,可有效减少基坑变形,能明显减弱对于相邻地下管线 、道路及构筑物的沉降影响。

( 2 )逆向施工时浇筑的地下连续墙在满足构筑物、管线布置的前提下,可紧靠或规划红线构筑地下连续墙并将其作为地下室永久性外墙,进而达到扩展建筑面积的目的。

( 3 )逆向施工可缩短带多层地下室的高层建筑的总工期,不存在结构的地下地上的施工工期差别,可保障地上结构与地下结构的同时施工。

高层建筑的泵送技术

一般来讲,高层建筑施工大都采用泵送混凝土技术。由于高层建筑工程所需的混凝土的总量大、强度高。目前,国内的高泵程混凝土采用的掺粉煤灰和化学外加剂的双渗技术,保证了高层建筑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以及泵送设备等相关设备的要求,混凝土的泵送高度也随 之升高,现在所采用的泵送到顶技术可将混凝土直接泵送到预设浇筑高度,使高层建筑的施工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四、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化

一般而言,随着高层建筑工程规模日益扩大、建筑结构日趋复杂,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也随施工难度与环节的变化不断革新,应根据实际施工中的技术路线进行优化,本人认为主要应包括以下几点 :(1)高层建筑物具有垂直发展的特性,针对其高空作业环境差、作业面狭窄、施工进度紧等特征,以高效的垂直运输体系为支撑,应广泛的采用建筑科技的新技术,以提高机械化设备尤其是垂直运输体系的施工效率;(2) 结合高层建筑作业环境和特征,以建筑安全和稳定性为核心,着力于优化基础和结构施工工艺,为缩短工程总工期创造条件;(3) 结合超高层建筑逐层施工的作业面特点,强化总承包管理,重点提升施工作业空间和时间的利用效率,实现建筑施工空间的立体流水作业,使工程工序紧密衔接,削弱作业面狭窄对建设工期产生的负面影响。

五、结语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层建筑的飞速发展,我国现代建筑尤其高层建筑的现代施工技术的进步充分展现了我国建筑水平的提升,如何在已形成的成熟工艺上继续加以改进,是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所应思考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崔晓强.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和措施[J].建筑机械化.2009.

2、陈辉.浅析超高层建筑桩基的设计与施工要点[J].建筑施工.201 0 .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总结 第12篇

关键词:基础拉梁;地震倾覆力矩所占的比例;抗震构造措施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关于基础拉梁

在实际工作中,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独立基础设置拉梁的情况随处可见。这主要是基础梁既要承担上部结构,同时也要拉结基础,减小和调整基础沉降。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条:框架单独柱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基础系梁:

①一级框架和Ⅳ类场地的二级框架;

②各柱基础底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压应力差别较大;

③基础埋置较深,或各基础埋置深度差别较大;

④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粘性土层、液化土层或严重不均匀土层;

⑤桩基承台之间。

单独柱基之拉梁:

拉梁的计算可选下列两种方法之一:

①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1/10,作为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能力的计算。按此方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基础土质较好时,用此法较为节约;

②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钢筋有1/2拉通。此时,梁的高度宜取第三款中的较高值。此时,梁的构造应满足抗震要求。

如拉梁承托隔墙或其它竖向荷载,则应将竖向荷载所产生的拉梁内力与上述两种计算方法之一所得之内力组合计算。

拉梁截面宽度≥1/25L~1/35L,高度≥1/15L~1/20L(L为柱间距)。如按方法计算,配筋应上下相同,总量不少于4φ14,箍筋不少于φ8@200。按本条第一款第一法者,拉梁截面可取下限(承托较重隔墙者除外)。

如拉梁承托隔墙或其他竖向荷载,则应将竖向荷载所产生的弯矩与上述两种方法之一计算的内力进行组合,按拉(压)弯构件或受弯构件计算拉梁纵向受力钢筋。拉梁截面配筋应上下相同,各不小于2φ14,箍筋不少于φ8@200。拉梁纵向受力钢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正弯矩钢筋应全部拉通,负弯矩钢筋50%拉通。

凡框架层数不超过三层,基础埋置较浅,各基础埋置深度差别不大,地基土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土层,液化土层和很不均匀土层者,可以不设置基础拉梁。对于大型公共建筑,另行考虑。

通过这几年的工作,我有了以下一些心得:a)在做无地下室的多层框架结构,柱下独立基础埋置深度又较深时,由于建筑首层层高较高,抗震设计时楼层的弹性层间位移角一般很难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条的要求。为使其满足要求,减小底层柱的计算长度和底层位移,在±的位置设置了基础拉梁,从基础顶面至拉梁顶面做为第一层,从拉梁顶面到首层顶面做为第二层,也就是将原有结构增加一层进行分析。b)在做无地下室的多层框架结构,柱下独立基础埋置深度又较浅时,基础梁一般是设置在与基础平齐,此时拉梁的配筋计算,可采用上述第2项中的方法。c)在做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如果场地不是很好时,通常我们会要求把拉梁做在基础底面,以增强结构的整体性减小沉降。

2 关于地震倾覆力矩所占的比例

老版本《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3-2002; J186-2002)条: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采用,柱轴压比限值宜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其最大适用高度和高宽比限值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其实,框架-剪力墙结构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比值不尽相同,结构性能有较大的差别。在以前的工作中,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到底占总地震倾覆力矩的比值一直困扰着我,因为,以50%为界太笼统了,而且条的条文说明中也没有具体提起总的地震倾覆力矩是指每一层的还是结构底层。

新版本的高层规范对此的规定更为具体明确,新版本《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3-2010; J186-2010)条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应根据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比值,确定相应的设计方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 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时,按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其中的框架部分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框架进行设计;②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但不大于5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③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但不大于8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其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宜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④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8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但其最大适用高度宜按框架结构采用,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应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当结构的层间位移角不满足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规定时,可按本规程第3.11节的有关规定进行结构抗震性能分析和论证。

3 关于抗震构造措施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条.抗震措施是指: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条.抗震构造措施是指: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从“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的定义来看,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抗震措施”定义中的 “包括抗震构造措施”,表面看来好像可以直接理解为,它们均应对应着相同的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抗震措施”中的“抗震构造措施”所对应的设防烈度与“抗震措施”所对应的设防烈度是可以不同的。它们的关系可以理解为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也就是说,“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通常与“抗震措施”的抗震等级相同,但还是可能有一些细小的调整。就拿我们营口来说,建筑场地类别多为Ⅲ、Ⅳ类场地,而且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7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条.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和的地区,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和9度()时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对于我们营口,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7度()、而建筑场地类别又为Ⅲ、Ⅳ类的时,这时如果建筑物再为乙类建筑时,我们又该如何考虑其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呢?提出这样的疑问是主要是因为《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条第2款中指出:重点设防类(《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条第2款.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也就是说,当我们这里要建的建筑物为乙类建筑时,应该按设防烈度为8度来考虑抗震措施所采用的抗震等级,又因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7度()、而且建筑场地类别又为Ⅲ、Ⅳ类,这时按照上述规范规定,应按设防烈度为9度来考虑抗震措施所采取的抗震等级。这也符合施岚青老师主编的《多高层混凝土结构》中第30页上的观点。然而,朱丙寅老师在他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应用与分析》一书中却又指出:对于场地类别为Ⅲ、Ⅳ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的乙类建筑,考虑其双重调整的特殊性,建议对7度()可按提高一度即为度考虑,这样采取的抗震措施比8度更高。但是规范并未给出更高要求的规定,所以处理起来会有很多争议。还需要与当地审图中心探讨研究。

总之,结构设计是个系统、全面的工作,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灵活创新的思维和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设计人员要从一个个基本的构件算起,做到知其所以然,深刻理解规范和规程的含义,并密切配合其它专业来进行设计,在工作中应事无巨细,善于反思和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因此,只有热爱结构设计工作,能从结构设计中获得快乐的人才能更适应结构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3-2010;J186-2010)

[3]. 《北京市建筑设计技术细则—结构专业》,北京市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

[4]. 《PKPM新天地》

[5].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总结 第13篇

关键词:规划,内容,分析

1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简介

区域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解决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以及协调区域之间关系而采取的一种重要的政府干预手段[1]。它是对一个区域比较长远而全面的发展构想,是对其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更高层次的战略部署,是描绘区域未来建设的蓝图。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规划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以大城市为中心的京津唐地区规划,以城镇为核心的市域规划,跨省区规划等类型多样、时空尺度不同的规划互补递进,区位论、中心地理论、梯度发展理论等引入,使规划内容不断充实,遥感地信机助制图等现代科技手段的使用,带来了规划手段与方法的不断推陈出新,日新月异。学术领域更是百家齐放。

2区域发展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总体规划涉及自然、经济、社会、工农商业等多领域和部门,因此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又由于各地区的自然资源、产业历史基础与现状不尽相同,甚至相差甚远,或者区位条件与经济体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规划从而表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然而万变不离其宗。世界上各个地区无论发达富裕的城市地区还是贫穷落后的边远山区,其总体规划主要内容都遵循大体相近的几个方面。论文参考,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包括战略依据、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等内容。区域发展战略既有经济发展战略,即经济总体发展战略和部门的、行业的发展战略,也有空间的开发战略。制定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战略通常把区域发展的指导思想,远景目标和分阶段的目标,产业结构,主导产业,人口控制指标,一、二、三产业大体的就业结构,实施战略的措施或对策作为研究的重点。经济部门发展战略主要是规划区域适宜发展的重点部门,大体确定主导产业部门的远景发展目标,明确主导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提出企业集团的组建和各部门的重点建设项目。空间开发战略着重研究区域开发方式,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布局、城镇布局的总体蓝图。

工农业生产的布局规划

区域产业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区域产业布局规划的重点习惯上放在工农业产业布局规划上。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地域经济空间结构,科学布局生产力,是区域规划的核心内容。区域规划要对规划区域的产业结构、工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区分布状况进行系统地调查研究。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对照当地生产发展的条件,揭示产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确定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和行业,以及重点的发展区域。论文参考,分析。规划中要大体确定主导产业部门的远景发展目标,根据产业链的关系和地域分工状况,明确与主导产业直接相关部门发展的可能性。有时对新开发的生产基地、重点发展的生产项目,特别是企业集团、骨干企业,要选址定点,并安排好生产的地域组合。有时对原有生产基地的调整、对原有企业的迁徙要作出调整和迁徙的布局规划。区域规划中往往需要对工农业生产基地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作出安排,处理好城乡用地关系,搞好工农业生产的结合。与工农业生产发展紧密相关的土地利用、交通运输和大型水利设施建设项目,也常常在工农业生产布局规划中一并研究,统筹安排。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是社会生产力和人口在地域空间组合的具体反映。城镇体系规划是区域生产力综合布局的进一步深化和协调各项专业规划的重要环节。由于农村居民点比较分散,点多面广,故区域规划多数只编制城镇体系规划。论文参考,分析。研究城镇体系演变过程,现状特征,预测城镇化发展水平,研究区域城镇化的道路是编制城镇体系规划的基础。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

(1)拟定区域城镇化目标和政策;

(2)确定规划区的城镇发展战略和总体布局;

(3)原则确定各主要城镇的性质和方向,明确城镇之间的合理分工与经济联系;

(4)原则确定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各阶段主要城镇的人口发展规模、用地规模;

(5)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各级中心城镇的分布,新城镇出现的可能性及其分布;

(6)提出重点发展的城镇地区或重点发展的城镇,以及重点城镇近期建设规划建议。论文参考,分析。

(7)必要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建议。

基础设施规划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赖以正常进行的必要的物质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公用性等特点。基础设施对生产力和城镇的发展与空间布局有重要影响,应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或者超前发展。基础设施大体上可以分为生产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两大类。生产性基础设施是为生产力系统的运行直接提供条件的设施,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供水、排水、供电、供热、供气、仓储设施等。社会性基础设施是为生产力系统运行间接提供条件的设施,又称为社会服务事业或福利事业设施,包括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商业、金融、贸易、旅游、园林、绿化等设施。

区域基础设施规划要在对各种基础设施发展过程及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预测未来对各种基础设施的需求量,确定各种设施的数量、等级、规模、建设工程项目及空间分布。

土地利用规划

准确确定土地利用方向,组织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对各类用地在空间上实行优化组合并在时间上实行优化组合的科学安排,是实现区域战略目标,提高土地生产力的重要保证。

土地利用规划应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质量评价基础上,以达到区域最佳预期目标的目的,对土地利用现状加以评价,并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及其空间布局。

区域规划中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主要是:

(1)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2)土地质量评价;

(3)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

(4)未来各类用地布局和农业用地、园林用地、林业用地、牧业用地、城乡建设用地、特殊用地等各类型用地分区规划;

(5)土地资源整治、保护规划。

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

广义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狭义的环境仅指自然环境而言。过去的区域规划着重于狭义的环境治理和保护,但近50年来,对环境已多作广义的理解。论文参考,分析。

区域规划中自然环境的治理和保护规划的基本内容是:

(1)分析环境诸要素的现状特征;

(2)揭示整个区域环境和各个环境要素状态的存在问题。

(3)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预测环境状况,制定区域近期和远期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包括环境污染控制目标和自然生态保护目标。

(4)拟定一系列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包括大气保护,地表水和地下水保护,土壤植被保护和被毁土地的恢复,绿化体系的形成,卫生防疫条件的改善,防噪声、防电磁震荡、防热污染,动物界的保护,景观的保持与改善等措施。

区域发展政策

区域政策可以看作是为实现区域战略目标而设计的一系列政策手段的总和。政策手段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影响企业布局区位的政策,属于微观政策范畴,如补贴政策、区位控制和产业支持政策等;另一类是影响区域人民收入与地区投资的政策,属于宏观政策范畴,可用以调整区域问题。它在不同的区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关税、汇率等。区域规划的区域发展政策研究,侧重于微观政策研究,并且要注意区域政策与国家其它政策相互协调一致,避免彼此间的矛盾。

区域政策的主要内容有:

(1)劳动力政策。包括流动政策和就地转移政策等,既要防止后进地区人才流失,又要区内劳动力从劳动生产率低的行业转向高的行业。

(2)资金政策。包括财政手段(如补贴和税收)、改善企业金融状况和行政控制等,诱导资金投向。

(3)企业区位控制政策。如通过税收和企业开发许可证制度,促使工业的发展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论文参考,分析。

(4)产业政策。通过产业政策,促进新企业的创建和小企业的成长,促进技术革新,发展经济开发区。

3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分析逻辑研究

规划摘要。

具体说来,规划基础线索包含人口、城镇、社会事业、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基础、区域分工、比较研究、领导思路、市场潜力、适宜性评价等方面。人口现状主要包括人口总数、年龄结构、地域分布、产业分布、非农人口数量。城镇现状主要包括城镇职能、规模和城市化水平。社会事业主要包括教育机构与设施体系与布局、科学研究的配套建设、文化卫生机构的层次与等级。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海陆空多方位立体化交通和商业服务业设施、供水电气热工程、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所。资源环境基础主要包括土地、水、工业矿产、森林、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指标调控。区域分工主要是区域基于区位、资源基础与地域战略选择的一种发展定位。比较研究是本区域与国内外相似条件的区域横向与纵向比较分析,既包括向历史上曾经繁荣或者现在蓬勃发展的区域学习经验,也不乏从走向衰落的区域汲取教训。市场潜力是对与本区域经济联系密切的地域现状、未来走向、宏观与微观市场调节作用多要素的综合考量。适宜性评价是对一定时期规划工作完成程度与产生效果进行把握与修正的不可或缺环节。领导思路是规划工作的集体智慧总结与指引方向,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规划变化分析线索是对规划基础线索中各个方面指标的未来一定时间段内(5年、20年或者更长的规划预期)动态演进态势的勾勒与描绘。在某些大政方针与规划思想指导下,如国内的“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 、“发展是硬道理”[2] ,国外的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兴起于西方校园社会的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的“小即是美”思潮[3],调整产业发展,建立相应的新产业链条与产业园区,进而影响人口的劳动就业与迁移集聚,也同时推动着城镇规模与职能的不同程度的分化与变异。社会事业、基础设施、资源环境不可避免地做出适应性的响应。

规划影响后果线索是对上述线索中各个指标体系的明细与确定,每一方面都有各自的控制规划。如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包括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部署、战略措施等多层次阐释。战略定位主要是在更大地域范围内本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做出的总体合理性展望,如建设某经济圈内科技含量较高的加工制造业基地,某沿海带重要的海滨农家乐示范区,某省市区中高档居住区。战略目标层次性强,可以分为总目标、阶段目标以及产业与相关目标体系。战略部署根据区域功能、产业与人口的现实需要,按照放大结构效应、优势互补、整合资源的原则,做出构建分城区带、组团式、条带状的空间格局分配。战略措施,就是把比较抽象的战略目标、战略方针进一步具体化,通常包括实施战略的相应的组织机构、资源分配、资金政策、劳动政策、产业政策以及经济发展的控制、激励、协调等手段。产业调整基于产业发展详细设计有条不紊地逐步进行。产业调整的目标,增加居民与政府财政收入都会在此得以体现。社会事业、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对应不同的未来规划与解决方案。

图1 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的主要线索与分析逻辑

The mainclues and analytic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total planning

4小结

区域规划是一个区域比较长远而全面的发展构想,是描绘区域未来经济建设的蓝图。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规划区域的发展条件,从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明确规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总体建设,包括土地利用、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作出总体部署,对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建设项目进行统筹安排,并提出实施政策。区域规划的目的是发挥区域的整体优势,达

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促使区域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雯.我国区域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的若干问题[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2):141-147

[2]陈栋生.论区域协调发展[J].工业技术经济,2005,(2):1-6

[3]孙娟,崔功豪.国外区域规划发展与动态[J].城市规划汇刊,2002,(2):48-50.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总结 第14篇

关键词:印度电厂;土建工程;施工组织

土建工程产值约占整个电厂?EPC工程C部分施工产值的50%~55%左右。土建工程是电厂工程中最早开展的工作,也是其他安装工作正常顺利开展的基础。如果前期土建工作没有合理组织,导致工程进度滞后、被动,整个项目的其他安装、调试等工作也会受到很大影响。为此,要对电厂土建工程现场施工组织提前进行策划、细化。在土建专业施工组织设计中要重点分析、论述,并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科学合理、适时组织实施,这是加快土建工程进度的关键所在。

印度整体基础设施水平落后,造成了印度国内土建分包商机械配备差、施工组织能力较低,尤其缺乏大型发电厂工程全局统筹、科学规划和施工组织的能力和经验。印度境内混凝土结构工程相对较少,结构形式也较简单。由于模板及其支撑设施施工水平较低,造成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无论施工质量还是施工速度都较中国国内落后很多。一般一个一层或多层框架附属建筑物,根据印度分包商施工经验,至少需要8~10个月才能完成混凝土结构施工。

现场组织协调任务是对整个电厂项目中各土建总包商、分包商之间的进度进行衔接,在时间、空间交叉上进行协调。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素,对工程建设的实际进度都有着直接影响。如果对这些分包商及单项工程之间的施工关系不加以必要的协调,将会造成工程施工秩序混乱,不能按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为此做好土建工程施工顺序组织、协调尤为重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以蒙德拉发电厂土建工程施工组织为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蒙德拉发电厂三、四期工程共5台660MW机组,每台机组合同工期40个月,6、7机组较#5机组工期顺延5个月,#8、9机组较#7机组依次顺延4个月。由于该项目地处9级抗震区,钢结构、钢筋混凝土工程量巨大:5台机组钢筋总计约万吨、混凝土65万立方米,平均较国内同类型项目多35%~45%;主厂房钢结构万吨,平均较国内同类型项目多30%~40%;循环水管总长度14公里。全厂?5台机土建工程管理幅度大,接口关系多,施工过程中施工高峰持续时间长。

下面从四个方面对土建工程现场施工组织进行分析、总结。

一、安装工作量大、施工路径长的工程项目要尽早进行设计并施工

具有上述特点的工程项目要尽早进行设备招标,以便设计院尽早设计土建部分图纸。设备招标及图纸设计要满足整个工程综合进度计划需要。建筑物的图纸设计及业主审批要符合或早于综合进度计划,如锅炉基础、主厂房基础、汽轮发电机基础、磨煤机基础、凝结水泵基础和电动给水泵基础等。否则将对电厂的整体综合进度计划造成严重影响。

蒙德拉电厂三期工程主厂房、锅炉基础土方开挖于2008年2月底完成。由于锅炉改型导致给设计院提资延后,锅炉基础图纸实际出版比计划出版时间滞后。三期锅炉基础图从2008年3月18日的第一版备料图到2008年8月12号收到最终版修改图,历时接近5个月,给现场的施工组织造成极大困难。项目部2008年3月8日授予印度GDC公司 #5、#7、#9机主厂房及部分BOP土建项目中标函,2008年3月20日授予SIMPLEX公司 #6、#8机主厂房及部分BOP土建项目中标函。2008年4月初以上两个土建分包商进场并具备开工条件,但土建施工图纸出版、审批滞后并发放不连续对土建分包商的施工动员产生很大影响。#5机锅炉基础2008年8月28日施工完毕开始回填。经统计分析,#5锅炉基础施工工期因图纸原因造成个月的延期。

所以,对工程影响大的主要设备要考虑提前招标,并在采购合同中明确厂家提资时间,以便满足设计院的设计要求;在设计合同中要明确规定设计院在提资后多长时间必须出版施工图纸。设计院出图计划必须切实得到执行。要细化EPC综合进度计划中EP两部分相关计划,计划要便于实施和执行,建议以后工程中要加强设备采购、图纸设计的进度控制。

二、土建工程量大和施工周期长的工程项目要尽早设计并开工

电厂中烟囱项目安装工作量小,但土建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并对周围工程的施工造成安全影响。烟囱高度较高,根据安全规定,30米范围内建筑物不能同时施工,故必须尽早完成烟囱的设计、招标和施工工作,以便减小对周围建筑物施工的影响。

蒙德拉项目部烟囱为小EPC项目。项目部2008年6月16日授予SIMPLEX公司中标函,并积极督促烟囱分包商设计及现场施工工作。三期烟囱275米高,基础混凝土约3300立方米,筒身混凝土约17550立方米,基础、筒身钢筋总计约1960吨。三期烟囱于2008年6月23日开始基础土方开挖,2008年7月10日开挖完成;2008年11月22日施工第一节筒壁,基础出零米;2009年11月23日施工到顶;每台机组钢内筒吊装用时4个月。从整个综合进度计划来说,烟囱基础开工较早,项目部又在施工过程对基础施工、平台组装、筒身施工、平台拆除等各个施工环节进行了有效控制,采用质量检查卡验收模式,烟囱施工安全在控、质量优良。烟囱施工完毕后,其30米范围内的工程未受到影响,正常按期开工,保证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而印度某些电厂工程因烟囱开工较晚、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不力、工期拖延都影响了工程的施工建设。

三、对后续安装影响较大的工程项目也应尽早开工

电厂中有些工程项目土建工作量虽不是很大,但是对后续安装工程的施工组织和设备组合安装场地有重要影响,也要适时组织施工。例如送风机基础及其烟道支架基础工程。在锅炉基础移交锅炉专业进行吊装后,锅炉四周场地一般用于堆放、组合锅炉设备及用作起吊场地。随着锅炉安装工作的推进,以后很难再协调出送风机基础及其支架基础的施工时间。所以建议后续工程组织中,在锅炉基础施工的同时就开始施工送风机及其烟道支架基础,完成后回填,作为锅炉材料及起吊场地,不再进行二次开挖,减少施工交叉,降低施工难度(同样此区域的图纸也要安排在前期图纸出版计划中)。

蒙德拉项目炉后土建工作除机组排水槽建筑物外都开工较早,图纸到位后都及时与锅炉钢架吊装进行了穿插施工,送风机、一次风机及其支架基础按综合进度计划完成,这一部分的钢支架安装也与设备拖运交叉进行,有力地保证了设备安装进度和机组调试时间。

四、主厂房和锅炉区域内辅机基础建议采用标准设计

在主厂房和锅炉区域内,由于主厂房、锅炉框架基础和此区域的设备基础埋置深度不一样,设备基础一般较浅,但开挖施工时为统一的基础大开挖,建议此区域的设备基础尽早设计并与主厂房和锅炉框架基础一起施工。开挖区域内的辅机基础若采用标准或传统设备,建议采用标准设计,在出版主厂房、锅炉基础图纸的同时出版以上辅机基础地基处理图,最好是出版辅机设备基础施工图,以便主厂房基础施工工程中同时进行以上辅机基础的施工或混凝土地基处理。国外工程,主厂房框架基本上为钢结构,在框架基础施工完毕后要全部回填,以便钢结构吊装。在吊装钢结构过程中无法再次开挖和施工设备基础,以上设备基础只有钢结构部分或全部吊装完成后才能再次开挖并施工。一旦有条件早期施工完成辅机基础或其混凝土地基处理,这样就可能在以后施工时避免二次开挖或二次开挖至原基础标高,节约了施工时间,保证了辅机基础施工进度。

蒙德拉项目在主厂房基础、锅炉房基础图纸到位后,由于辅机设备提资等问题,设计院以资料不全等理由提出无法设计辅机设备的基础图纸。经多次与我公司总部、设计院沟通交流,设计院根据主厂房的设备工艺布置初步测算出各辅机设备的位置和基础埋深,并以此设计出主厂房、锅炉区域各辅机设备基础初步混凝土地基处理图。项目部在施工各辅机设备基础混凝土地基处理时比其基础深度深30公分,为设计院将来在资料齐全时设备基础设计留出标高余量。经公司总部、现场人员和业主的多次友好磋商,设计院及业主同意项目部施工主厂房、锅炉区域各辅机设备基础的混凝土地基处理。蒙德拉项目主厂房基础2008年5月开始全面施工,主厂房钢结构2008年12月1日开始吊装。在施工主厂房框架基础过程中,项目部对主厂房、锅炉区域全部辅机设备基础的地基进行了混凝土处理,为以后辅机设备基础节约了时间。经统计,各辅机设备基础无一下沉,保证了辅机设备施工质量,同时为钢结构吊装场地回填创造了条件。

总之,在土建工作施工过程中,土建工程的现场施工组织极其重要。它直接影响到中国公司现场土建工作的管理和执行能力,影响到土建工程是否能按期完成。为此,务必高度重视对土建工程现场施工组织的研究和总结。只有土建工程按期完成施工才能保证整个电厂工程安装、调试、总启动和机组移交等各项工作的施工时间和工艺质量。

参考文献:

[1]宁春鹏,王永福,王哲献.蒙德拉5*660MW发电厂项目(三期、四期)施工组织总设计[Z].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总结 第15篇

2预算人员必须非常了解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各个项目的所有工作内容,其目的是为了在计算工程量及企业施工成本的过程中不漏项,给最终的报价提供一个最准确的基数。如连续墙施工,其工作内容包含有:导墙土方开挖外运及回填,导墙模板的制安与拆除、导墙钢筋制安、导墙混凝土浇注;连续墙的成槽(分入岩部分和非入岩部分)、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连续墙混凝土浇注等。

3对其施工内容有了充分了解后,接下来就是收集本次投标报价工程中有关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施工图纸及相关的其他资料(如地下管线布置图等)。收集这些资料的目的是为了计算本次投标项目具体准确的工程量并初步了解该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哪些风险因素。在计算工程量的过程中,值得一提的是特别要注意那些发包方规定了结算时,不给予计量的项目的工程量千万别漏项,因为这些工作内容的成本都需要摊销到发包方规定结算计量的相应项目中的。如在广州越秀南路综合楼基坑支护中结算给予计量的连续墙工程量为2032m3,但要完成该连续墙工作,会发生但不计量的工作内容还有:导墙土方开挖外运185m3及挖填340m3,导墙模板的制安与拆除1137m2、导墙钢筋制安、导墙混凝土浇注135m3;连续墙墙顶80cm高的浮浆101m3;连续墙、钻孔桩的钢筋笼重量;连续墙成槽入岩的工程量108m3。在计算工程量的过程中,还要根据资料,初步了解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是否有流沙、溶洞等地质风险,是否有管线阻碍施工的顺利进行,如果有,则要将这些风险罗列出来。

4按发包方的计量要求,计算出满足发包方计量要求的计量项目的“综合”施工成本。在这个套价的过程中,一定要思路清晰,否则,很容易出错。要计算出这样的一个“综合”成本单价,有以下两个步骤:首先根据各个工作内容的工程量及预算员自己编制的企业基础定额及人材机的市场信息价,计算出各工作内容的成本价,并得出各工作内容的总成本,如广州越秀南路连续墙的各个工作内容总成本计算应该如下:

①导墙土方开挖外运总成本=185m3×导墙土方开挖外运企业成本价;②导墙土方挖填总成本=340m3×导墙土方挖填企业成本价;③导墙模板的制安与拆除总成本=1137m2×导墙模板的制安与拆除企业成本价;④导墙钢筋制安总成本=×导墙模板的制安与拆除企业成本价+×钢材材料企业内部消耗系数×钢材市场信息价;⑤导墙混凝土浇注总成本=135m3×导墙混凝土浇注企业成本价+135m3×混凝土材料企业内部消耗系数×混凝土市场信息价;⑥连续墙的成槽总成本=(2032m3+101m3)×连续墙的成槽不入岩成本价+108m3×连续墙的成槽入岩增加费成本;⑦墙身钢筋笼的制安总成本=×墙身钢筋笼的制安成本价+×钢材材料企业内部消耗系数×钢材市场信息价;⑧连续墙混凝土浇注总成本=(2032m3+101m3)×连续墙混凝土浇注成本价+(2032m3+101m3)×混凝土材料企业内部消耗系数~×混凝土市场信息价。

其次就是将给予计量的每个项目相关的全部工作内容的总成本汇总并摊销到该计量项目中,得出结算计量项目的“综合”成本单价。如广州越秀南路综合楼基坑支护中连续墙的“综合”成本单价就应该是将第一步骤中计算的各个工作内容总成本摊销到给予计量的连续墙工作量2032m3所得出的单价,具体计算如下:

连续墙“综合”成本单价=∑(①~⑧)/(2032m3)。

5向决策者提供计算准确的“综合”施工成本及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决策者根据预算员提供的数据,结合经营的需要等,综合考虑,最终确定自己企业的报价。因为决策者的决策依据完全靠预算员提供,这就要求预算人员要有过硬的专业基本功,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只要做好了这几个步骤,那么施工单位在报价与之后的谈判过程中都握有主动权,能正确确定工程项目施工承包价格,有效控制工程成本,合理利用资金,提高承揽质量,使工程达到技术上的先进和经济上的合理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总结 第16篇

1、土方工程

(1)检查内容:依据施工图纸、地质勘察报告、有关施工验收规范要求,检验基底标高,基底轮廓尺寸等情况;检查基底清理情况。

(2)填写要点:土方工程隐检记录中要注明施工图纸编号,地质勘测报告编号,将检查内容描述清楚。

2、支护工程

(1)检查内容:依据施工图纸、有关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和基坑支护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锚杆、土钉的品种规格、数量、插入长度、钻孔直径、深度和角度;检查地下连续墙成槽宽度、深度、倾斜度、钢筋笼规格、位置、槽底清理、沉渣厚度情况。

(2)填写要点:支护工程隐检记录中要注明施工图纸编号,地质勘测报告编号,锚杆、土钉的品种规格、数量、插入长度、钻孔直径等主要数据描述清楚。

3、桩基工程

(1)检查内容:依据施工图纸、有关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和桩基施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钢筋笼规格、尺寸、沉渣厚度、清孔等情况。

(2)填写要点:桩基工程隐检记录中要注明施工图纸编号,地质勘测报告编号,将检查的钢筋规格、尺寸、沉渣厚度、清孔等情况描述清楚。

4、地下防水工程

(1)检查内容:依据施工图纸、有关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和防水施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混凝土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套管、预埋件等设置的形式和构造等情况;检查防水层的基层处理,防水材料的规格、厚度、铺设方式、阴阳角处理、搭接密封处理等情况。

(2)填写要点:地下防水工程隐检记录中要注明施工图纸编号、刚性防水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柔性防水材料的编号、规格,防水材料的复试报告编号、施工铺设方法、搭接长度、宽度尺寸等情况,还应将阴阳角处理、附加层情况等描述清楚,必要时可附简图加以说明。

5、结构钢筋绑扎

(1)检查内容:依据施工图纸、有关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和钢筋施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锚固和接头位置、搭接长度、保护层厚度,钢筋及垫块绑扎和钢筋除锈等情况。

(2)填写要点:钢筋工程隐检记录中要注明施工图纸编号,主要钢筋原材料复试报告编号,竖向、水平钢筋各自的型号、排距、保护层尺寸,箍筋的型号、间距尺寸,钢筋绑扎接头长度尺寸,垫块规格尺寸等,若钢筋规格与图纸不相符,还应将钢筋代用变更的洽商编号填写清楚,检查内容应尽量描述清楚。

6、结构钢筋连接

(1)检查内容:依据施工图纸、有关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和钢筋施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连接形式、连接种类、接头位置、数量和连接质量,若是焊接,还要检查焊条、焊剂的产品质量,检查焊口形式、焊缝长度、厚度、表面清渣等情况。

(2)填写要点:钢筋连接隐检记录中要注明施工图纸编号,钢筋连接试验报告编号,钢筋连接的种类(焊接、机械连接),连接形式(锥螺纹连接、滚压直螺纹连接、钢套筒连接、剥肋直螺纹连接、电渣压力焊、闪光对焊等),焊(连)接的具体规格尺寸、数量、接头位置应描述清楚,对不同连接形式分别填写隐检记录。

7、预应力工程

(1)检查内容:依据施工图纸、有关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和预应力施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预应力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形状等,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切断方法、竖向位置偏差、固定、护套的完整性,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组装等情况,锚固区中加强构造情况。

(2)填写要点:预应力工程隐检记录中要注明施工图纸编号,预应力的种类(有粘结或无粘接),预应力的方法(先张法、后张法),锚具的规格型号,预应力筋的长度尺寸,预埋垫板的尺寸等,将检查内容描述清楚。

8、钢结构(网架)工程

(1)检查内容:依据施工图纸、有关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和施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地脚螺栓规格、位置、埋设方法、紧固情况等;防火涂料涂装基层的涂料遍数及涂层厚度;网架焊接球节点的连接方式、质量情况;网架支座锚栓的位置;支撑垫块的种类及锚栓的紧固情况等。

(2)填写要点:钢结构(网架)工程隐检记录中要注明施工图纸编号,主要材料的型号规格,主要原材料的复试报告编号,将检查内容描述清楚。

9、外墙内(外)保温构造节点做法

(1)检查内容:依据施工图纸、有关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和施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构造节点的连接方法等情况。

(2)填写要点:隐检记录中要注明施工图纸编号、保温材料的种类规格、厚度,可附与外墙板连接的节点简图等。将检查内容描述清楚。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