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主要实验现象总结 第1篇

2021高考化学复习精华知识点总结

1、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

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

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一价钾钠氢与银,二价钙镁钡与锌,

三价金属元素铝;一五七变价氯,

二四五氮,硫四六,三五有磷,

二四碳;一二铜,二三铁,

二四六七锰特别。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

“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

“离”:导管移离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一通”先通氢气,

“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

“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

“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5、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氧正氢负,氧一氢二”

正极放出氧气,负极放出氢气;

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6、组成地壳的元素

养闺女(氧、硅、铝)

7、原子最外层与离子及化合价形成的关系

“失阳正,得阴负,值不变“

8、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口诀

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

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

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

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

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

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

托盘天平须放平,游码旋螺针对中;

左放物来右放码,镊子夹大后夹小;

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

试纸测气先湿润,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焰,三分之二为界限。

硫酸入水搅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隔网加热杯和瓶。

排水集气完毕后,先撤导管后移灯。

9、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按顺序背诵)

10、”十字交叉法“写化学式的口诀:

正价左负价右,十字交叉约简定个数,写右下验对错

11、过滤操作口诀

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

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二低莫忘记。

12、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⑧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13、反应规律

置换反应:①金属单质+酸→盐+氢气

②金属单质+盐(溶液)→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③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14、金属+酸→盐+H2↑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

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④在金属+酸→盐+H2↑反应后,溶液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15、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中

①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②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

16、催化剂

一变二不变(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它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的物质是催化剂)

17、氧化剂和还原剂

得氧还,失氧氧(夺取氧元素的物质是还原剂,失去氧元素的物质是氧化剂)

18、用洗气瓶除杂的连接

用洗气瓶除杂的连接:长进短出用洗气瓶排水

收集气体的连接:短进长出

用洗气瓶排空气收集气体的连接:密小则短进长出,密大则长进短出

19、实验除杂原则:先除其它,后除水蒸气

实验检验原则:先验水,后验其它

20、制氧气

二氧化锰氯酸钾;混和均匀把热加。

制氧装置有特点;底高口低略倾斜。

21、集气

与水作用用排气法;根据密度定上下。

不溶微溶排水法;所得气体纯度大。

22、电解水

正氧体小能助燃;负氢体大能燃烧。

23、化合价口诀

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与钾钠。

氧的负二先记清;正二镁钙钡和锌。

正三是铝正四硅;下面再把变价归。

全部金属是正价;一二铜来二三铁。

锰正二四与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记。

非金属负主正不齐;氯的负一正一五七。

氮磷负三与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

有负二正四六;边记边用就会熟。

常见根价口诀:

一价铵根硝酸根;氢卤酸根氢氧根。

高锰酸根氯酸根;高氯酸根醋酸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氢硫酸根锰酸根。

暂记铵根为正价;负三有个磷酸根。

24、化合价口诀二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铜以二价最常见。

25、盐的溶解性:

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

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

高中化学主要实验现象总结 第2篇

1.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2.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

蓝色[Cu(OH)2] 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

黄色(AgI、Ag3PO4) 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高中化学主要实验现象总结 第3篇

高中化学主要实验现象总结

高中化学主要实验现象总结: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的同时生成白色物质。

2.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的气味。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

有刺激性气味产生,试管上有液体生成。

6.氢气在空气种燃烧:

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种燃烧:

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使生成的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

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2. 钠在氯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3.点燃纯净的氢气:

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4. 将氯气通入无色KI溶液中:

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生成。

1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

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1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

迅速发生反应发生爆炸。

17.新制氯水中呈黄绿色,光照有气泡生成,久置氯水成无色。

18.氯水中加石蕊试液:

先变红色后褪色。

19. 红磷在氯气中燃烧:

有白色烟雾生成。

20.湿润的淀粉碘化钾遇氯气:

试纸变蓝

21.氯气遇到润湿的有色布条:

有色布条的颜色褪色。

22.溴(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炭:

溶液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接近橙(紫)色。

23. 细铜丝在蒸气中燃烧:

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24.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

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物质。

25.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蒸发皿):

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淡黄色的粉末)。

26.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

火焰呈淡黄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中有液滴生成)。

27.氯化铁溶液中通人硫化氢气体:

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并有黄色沉淀生成。

28.集气瓶中混有硫化氢和二氧化硫:

瓶内有浅黄色粉末生成。

29. 二氧化硫气体通人品红溶液:

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的颜色。

3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试管中,加热反应完毕后,待溶液冷却后加入水:

有刺激性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1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需要塞人少量棉花的实验,它们是①加热KMnO4制氧气②制乙炔③收集NH3。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9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 :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如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饱和的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

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高中化学主要实验现象总结 第4篇

41.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42.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43.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在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的响声。

4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45.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6.氨气与_相遇,有大量的白烟生成。

47.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48.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49.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

50.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1.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52.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

5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混浊。

54.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混浊。

55.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56.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57.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58.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59.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氨水:溶液变混浊。S2-+Cl2=2Cl2-+S↓

60.向天然气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生成。

高中化学主要实验现象总结 第5篇

高考最新化学复习易错知识点总结

易错点1忽视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易错分析:在复习原子结构的有关概念时,一定要区别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等概念,如易忽视相对原子质量是根据同位素的质量数计算得出,相对原子质量与质量数不同,不能用相对原子质量代替质量数计算质子数或中子数。还有要区分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等概念。在讨论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时,要分清对象是原子、还是阳离子还是阴离子,避免因不看对象而出现错误。

易错点2忽视概念形成过程导致理解概念错误

易错分析:在复习过程中有些同学易混淆胶体与胶粒概念,误认为所有的胶体都能吸附离子,形成带电荷的胶粒。实际上,蛋白质、淀粉等有机大分子溶于水后形成的胶体不能形成带电荷的微粒,也不能发生电泳现象,原因是溶液中没有阳离子或阴离子(除水电离的微量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外)。再者蛋白质胶体在重金属盐溶液中发生变性,在一些金属盐溶液中由于其溶解度的降低发生盐析。

易错点3忽视物质成分与概念的关系

易错分析:如纯净物的原始概念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发展概念是“组成固定”的物质,扩展了纯净物的范围,如结晶水合物的组成固定。从同分异构体角度考虑,分子式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因此学习概念时要理解基本概念的发展过程,用发展的观点看概念的内涵。中学常见的“水”有重水、盐水、卤水、王水(浓盐酸、浓硝酸以体积之比为3:1混合,浓度不确定,组成不确定)溴水、氨水和氯水等。

易错点4混合物质组成的几种表达方法

易错分析:复习物质组成的表达式,如分子式、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等,一要采用比较法找差异,如有机物结构式与无机物结构式差异,如无机物氮分子的结构式不是结构简式。二要掌握一些特殊例子,如书写次氯酸的结构式或电子式时氧原子应该在中间,而不是氯原子在中间。

易错点5热化学基本概念与热化学方程式不能融合

易错分析: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以下四点:

(1)看是否为表示“燃烧热、中和热等概念”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限制可燃物为

1mol,产物为稳定氧化物,也就是燃烧热对产物状态的限制。

(2)化学计量数与燃烧热成正比例关系。

(3)一般省略化学反应条件。

(4)化学计量数特指“物质的量”,可以时分数。

易错点6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考虑产物之间的`反应

易错分析:从解题速度角度考虑,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时,可以“四看”:一看产物是否正确;二看电荷是否守恒;三看拆分是否合理;四看是否符合题目限制的条件。从解题思维的深度考虑,用联系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等化学原理来综合判断产物的成分。中学典型反应:低价态铁的化合物(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与硝酸反应;铁单质与硝酸反应;+3铁的化合物与还原性酸如碘化氢溶液的反应等。

易错点7忽视混合物分离时对反应顺序的限制

易错分析: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对化学反应原理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反应要快、加入的过量试剂确保把杂质除尽、选择的试剂既不能引入新杂质又要易除去。

易错点8计算反应热时忽视晶体的结构

易错分析:计算反应热时容易忽视晶体的结构,中学常计算共价键的原子晶体:1mol金刚石含2mol碳碳键,1mol二氧化硅含4mol硅氧键。分子晶体:1mol分子所含共价键,如1mol乙烷分子含有6mol碳氢键和1mol碳碳键。

易错点9对物质的溶解度规律把握不准

易错分析: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规律分三类:第一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氯化钾、硝酸钾等;第二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但是增加的程度小,如氯化钠;第三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如气体、氢氧化钠等,有些学生对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理解不清。

易错点10物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

易错分析:“电荷守恒“在定性实验与定量推断结合类试题中的主要应用有:

(1)确定未知离子:已知部分离子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确认其中一种未知;离子是什么。解题时,先写出离子电荷守恒关系式,再根据所缺的电荷确定离子种类(阴离子或阳离子)。

(2)确定已知离子存在:给出n种离子可能存在,能确定(n-1)中离子一定存在,且能求出其物质的量,判断最后一种离子是否存在。要列出电荷守恒式,代入数据判断,若已知离子已满足电荷守恒关系式,则最后一种离子不存在;若已知离子不满足电荷守恒关系式,则最后一种离子一定存在。审题时要注意多个实验之间的有关联系,在连续实验中,上一步的试剂可能对下一步的实验有干扰。

(3)任何溶液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同时存在,否则溶液不能呈电中性。

易错点11图像与题目脱离

易错分析:解图像与题目结合类题目的关键是识图像(图像中的点、线、标量等),联反应(写出先后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会整合(根据化学反应计量数,结合图像判断)。

易错点12不清楚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

易错分析: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nm和100nm之间。利用胶体性质和胶体的凝聚,可区别溶液和胶体。①胶体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则无这种现象。

②加入与分散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电解质,溶液无明显现象,而胶体会产生凝聚。

易错点13忽视晶体结构计算方法和电中性原理

易错分析:晶体结构的分析方法:对于分子晶体,直接计算一个分子中所含各原子的个数,求得的化学式叫分子式;对于离子晶体(如氯化钠型晶体)、原子晶体(如二氧化硅晶体)。一般采用分摊法:即先取一个最小的重复单元,然后分析最小的重复单元中原子、化学键的共用情况,即每个原子被几个原子分摊,每个共价键被几个单元分摊,最后计算一个单元净含原子个数。确定化学式(不能称分子式)。如氯化钠型晶体:顶点分摊八分之一,棱点分摊四分之一,面点分摊二分之一,体点占一。如果能根据晶体结构确定每个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正确判断元素的化合价,也可以根据各元素的化合价写化学式。

易错点14机械类比元素性质

易错分析:在运用元素周期律时,推断元素性质既要关注元素的共性,又要关注元素的个性,不能机械类比元素性质。同主族元素中族首元素的性质与其他元素的性质差别较大。例如氟的性质与氯、溴、碘的性质差别较大。锂的一些性质不同于钠、钾的性质。同主族元素,相邻元素性质相似程度大些,例如氮、磷、砷,砷的性质与磷的相似程度大些。

易错点15推断元素缺乏整体思维能力,以偏概全

易错分析: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热点只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原子结构的一些数量关系以及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从而可以确定该元素的其他性质或元素的名称等。二是从元素在周期中的位置推断元素性质或进行几种元素的性质或结构特点的比较。三是确定“指定的几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解根据元素周期表推断化合物的方法思路:定位置,推价态,想可能,比性质。

易错点16不熟悉元素化合物的典型物理性质和实验想象导致推断元素错误

易错分析:导致这类题推断错误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1)对一下典型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不熟悉。

(2)物质性质与物质结构不能联系取来推断,缺乏综合思维能力。

做好元素推断题要重点要掌握以下内容:

(1)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特点、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短周期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结构,如晶体类型,特别是形成多晶体结构,典型实验现象。如硫在空气中、氧气中氧气中燃烧的想象不同;

(3)学会运用整体思维方法,将题目中的信息与问题中的信息结合起来推断;

(4)积累一些教材中不常见的化学反应。

易错点17机械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忽视多条件变化

易错分析:对于可逆反应中多因素的变化,可以采用假设法分析平衡移动的结果。以改变体系的压强为例,先假设平衡不移动,只考虑压强变化所引起的容器体积的变化,是否使物质的浓度发生变化,若物质的浓度发生变化,则化学平衡会发生移动。若物质的浓度不发生变化,则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

易错点18化学反应基础不牢,不会辨析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易错分析:解答离子共存问题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颜色问题,要记住一些典型离子的颜色。

(2)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几个主要原因,特别是溶液的酸碱性问题和氧化还原性问题是很容易出错的。

易错点19不会熟练运用守恒原理分析离子浓度关系

易错分析:任何电解质溶液都存在三个守恒关系:

(1)电荷守恒,即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2)物料守恒,根据物质组成写出物料守恒式;

(3)质子守恒(即得到的氢离子总数等于电离的氢离子总数)。

质子守恒可以由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关系式推导。

易错点20不清楚电解原理,导致产物成分判断错误

易错分析:理解电解原理并熟悉掌握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是解答此类易错点的关键。在电解时,如果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在电极上的放电往往会导致电极附近的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关系,导致产物的不同,进而会引起电极附近的溶液的pH发生变化。

高中化学主要实验现象总结 第6篇

总结高考化学实验简答题

问:实验前应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以试管为例)

答:(1)微热法:塞紧橡皮塞,将导管末端伸入盛水的烧杯中,用手捂热(或用酒精灯微热)试管,烧杯中有气泡产生,冷却后,导管末端回升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2)液差法: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中注水,使长颈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过一段时间,两液面差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若为分液漏斗,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向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打开活塞,若分液漏斗中液体滴下的速率逐渐减慢至不再滴下,说明气密性良好。)

问:在进行沉淀反应的实验时,如何认定沉淀已经完全?

答:在上层清液中(或取少量上层清液置于小试管中),滴加沉淀剂,若不再产生沉淀,说明沉淀完全。如粗盐提纯实验中判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在上层清液中再继续滴加BaCl2溶液,若溶液未变浑浊,则表明BaCl2已过量。

问:化学实验中,过滤后如何洗涤沉淀? 怎样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以BaCl2沉淀Na2SO4为例)

答:向过滤器中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待水滤出后,再加水洗涤,重复操作2-3次。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洗液,滴加AgNO3溶液,若无沉淀产生,说明已洗涤干净。

问:引发铝热反应的操作是什么?

答:加少量KClO3,插上镁条并将其点燃。

问:常用的试纸有哪些?应如何使用?

答:(1)试纸种类:① 石蕊试纸(红、蓝色):定性检验溶液的酸碱性;② pH试纸:定量(粗测)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③ 品红试纸:检验SO2等有漂白性的物质;④ 淀粉KI试纸:检验Cl2等有强氧化性的物质; ⑤ 醋酸铅试纸:检验H2S气体或其溶液。

(2)使用方法:① 检验液体:取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液的玻璃棒(或胶头滴管)点在试纸中部,观察试纸颜色变化。② 检验气体: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并使其接近试管口,观察颜色变化。

(3)注意事项:① 试纸不可伸人溶液中也不能与管口接触。② 测溶液pH时,pH 试纸不能先润湿,因为这相当于将原来溶液稀释了。

问:烧杯中使用倒置漏斗可防止液体倒吸原理是什么?

答:当气体被吸收时,液体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的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液面,漏斗中的液体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了倒吸。

问:只用一种试剂如何鉴别 AgNO3、KSCN、稀H2SO4、NaOH四种溶液?

答:四种溶液各取少量,分别滴加FeCl3溶液,其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AgNO3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的原溶液是KSCN,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NaOH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稀H2SO4。

问:现在一个分液漏斗中,有水和苯的混合物,静置后,液体明显分为二层。请在滴管、试管、水、苯中选择器材和药品,用实验说明哪一层是水,哪一层是苯。

答:将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放入试管中少量,然后用滴管加入少量水(或苯),若试管内液体分层,则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为苯(或水),若试管内液体不分层,则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为水(或苯)。

问:如何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液?

答:往瓶内加入一定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有水漏出。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

问:在中和滴定实验操作的要点是什么?如何判断滴定终点?(以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为例,酚酞作指示剂)

答:左手控制活塞(玻璃珠),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当滴入最后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

问: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通入SO2后溶液褪色,试通过实验证明。

答: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再滴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若溶液还能变红,说明是SO2酸性所致,若溶液不再变红,说明是SO2的漂白性所致。

问:焰色反应应如何操作?

答:将铂丝用盐酸洗过后放到无色火焰上灼烧至无色,再用铂丝蘸取样品,放到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若是钾元素,则必须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

问:如何进行结晶蒸发操作?

答:将溶液转移到蒸发皿中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待有大量晶体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剩余水分。

问: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的是

A. 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

B. 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C. 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D. 在含FeCl2杂质的FeCl3溶液中通足量Cl2后,充分加热,除去过量的Cl2,即可得到较纯净的FeCl3溶液

答案:B

问: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

A. 用渗析法分离淀粉中混有的NaCl杂质

B. 配制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慢慢滴加到硝酸银溶液中,产生沉淀后继续滴加到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C. 配制100g10%的硫酸铜溶液时,称取10g硫酸铜晶体溶解于90g水中

D. 鉴别溴乙烷:先加NaOH溶液,微热,冷却后再加AgNO3溶液

E. 将一定量CuSO4和NaOH溶液混合后加入甲醛溶液,加热至沸腾,产生黑色沉淀,原因可能是NaOH量太少

F. 进行中和热测定实验时,需测出反应前盐酸与NaOH溶液的各自温度及反应后溶液的最高温度

G.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一般不应接触

H. 配制FeCl3溶液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Fe和稀硫酸

I. 滴定用的锥形瓶和滴定管都要用所盛溶液润洗

J. 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

K. 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内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答案:C D H I K

高中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

1、分门别类,逐个掌握。

有机化学东西这么多,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方法绝对不是值得提倡的。我们要学会按照一定标准分类,最普遍的一个分类就是按照官能团来区分。简单来说,就是按照双键、叁键、羟基等等来分类,分类可以不用很详细,但是就是要把有相同点的东西放在一起。

分类完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逐个把每一类物质具有的的性质、会发生怎么样的反应了解清楚。这里仍旧是推荐同学们自己画一张表,按照“什么样的结构是什么物质,什么物质又有什么样的性质,什么样的性质导致有什么反应”这样的逻辑去归纳总结。当自己全部归纳一遍之后,一定会有十分深刻的影响。

2、如何串联,厘清条件。

上一种方法目的在于教会同学们明白单独的某种官能团物质有什么性质和反应,但是同样重要的是,要明白各类官能团之间是如何转化的。举例来说,当你知道醇、醛、酸、酯等等各自的性质后,就要来考虑这一条线上面的物质是怎么转化的,这就要去思考醇到醛、醛到酸、酸到酯各自反应条件是什么,反过来酯到酸、酸到醛、醛到醇的反应条件又是什么。

这里要强调的是,各个反应条件并不是完全相同,千万不能草率地推广(比如看到醇可以催化氧化到醛,不能误认为所有的氧化反应都是可以用催化氧化这个条件)。所以一定要好好区分,理清反应条件到底是什么。

3、有疑就问,切忌拖延。

惰性是每个人都有的,这无可厚非。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碰到问题尝尝不求甚解,最多打个标记又放了过去。但是有机化学中,这是一个很严重问题。因为在刚刚接触有机化学的基础阶段,所有的结构、命名、书写、定义等基本概念,都是后面要反复用到的基础知识。

在整个有机化学的学习中,前后的关联性也十分强。如果开头或者中间有疑问,一定要第一时间弄清楚。很多同学明明知道自己或多或少有不清楚的地方,但是就会“习惯性”地听之任之而不去补漏洞。事实上,只是你不愿意花时间去问去学去弄明白,而不是你真的不在意。克服拖延症是一个很难的任务,但是你必须去做。

高中化学主要实验现象总结 第7篇

高考复习化学实验题

一、导气管的连接

一般应遵循装置的排列顺序。对于吸收装置,若为洗气瓶则应“长”进(利于杂质的充分吸收)“短”出(利于气体导出);

若为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吸收水分和,则应“粗”进(同样利用和水蒸气的充分吸收)“细”出(利于余气的导出);

若为了排水量气时,应“短”进“长”出,被排出水的体积即为生成气体的体积。

二、仪器的连接

根据实验原理选择仪器和试剂,根据实验的目的决定仪器的排列组装顺序,一般遵循气体制取→除杂→干燥→主体实验→实验产品的保护与尾气处理。其中除杂与干燥的顺序,若采用溶液除杂则应先净化后干燥。尾气处理一般用溶液吸收或将气体点燃。

三、气密性的检查

制气装置一般都存在气密性检查问题。关键是何时进行气密性检查?如何进行气密性检查?显然应在仪器连接完之后,添加药品之前进行气密性检查。

气密性检查的方法虽多种多样,但总的原则是堵死一头,另一头通过导管插入水中,再微热(用掌心或酒精灯)容积较大的玻璃容器,若水中有气泡逸出,停止加热后导管中有一段水柱上升,则表示气密性良好,否则须重新组装与调试。

四、防倒吸

用溶液吸收气体或排水集气的实验中都要防倒吸。防倒吸一般可分为两种方法:

一是在装置中防倒吸(如在装置中加安全瓶或用倒扣的漏斗吸收气体等);

二是在加热制气并用排水集气或用溶液洗气的实验中,实验结束时,应先取出插在溶液中的导管,后熄灭酒精灯以防倒吸。

五、实验方案的评价

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能否达到目的;

②所用原料是否常见易得、廉价;

③原料的利用率高低;

④过程是否简捷优化;

⑤有无对环境污染;

⑥实验的误差大小等等。

能达到上述六点要求的实验方案应该说不失为最优实验方案。最优方案的设计应遵循上述实验方案评价的六原则。方案确定后,为确保实验目的实现,必须选择简捷而正确的操作程序。

六、实验结果的分析

实验是手段,要达到目的的还需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剥去假像方能识得庐山真面目。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品质与各种能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一般从以下四方面考虑:

①方案是否合理,这是决定实验成败的关键;

②操作不当引起的误差;

③反应条件不足可导致反应不能发生或反应速率过慢引起实验误差;

④所用试剂不纯,杂质甚至参与反应均可导致实验误差等等。

20高考化学复习方法

一、立足课本,强化基础知识,一轮复习夯实双基

高考备考是一项系统工程,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夯实基础、抓好双基,科学构建化学学科知识结构。为此,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研究《考试说明》,把准考试方向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科学依据,是高三化学整个复习过程中师生应时刻遵守的纲领,是高考复习的指挥棒,它明确地传达出“考试目标”、“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题型比例”、“题目难易比例”和“组卷原则”等重要信息。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把准高考的“脉”,了解命题趋向和要求,明确复习要点,必然会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复习的效率。随着教材内容的不断变化和地方性教材的逐渐出现,一纲多本的现象日益普遍,因而只有认真研读《考试说明》,熟悉考查范围,才能避免因超纲复习而枉费时间和精力,从而增强复习的针对性。研究《考试说明》要注意研究它的变化,特别注意新增的内容。

2.立足课本,落实细节

第一轮的目的是巩固基础,也是复习的重点。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其命题点还是从课本知识点、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的。在学完整个高中化学课的内容之后,按照先必修后选修的顺序,认真阅读、梳理教材,夯实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题型。注重教材章、节之间知识的内在联系、规律的揭示,形成知识结构和网络。如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多、涉及面广,复习时应以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作为知识主线,以化学基本理论作为知识网络,理解、掌握相关内容,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和网络。

一轮复习要突出重点、扫除盲点、加强弱点。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错”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予以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差错做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原因。

3.科学训练,提高效率

一进入高三,资料会堆积如山,如果整天沉溺于题海,做大量的题目却不求甚解,这样反而会造成“消化不良”。因此,科学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①习题要精选。虽然我们手中的复习资料及练习题都很多,但是不能被这些资料所束缚,对习题应该有所取舍,选题要注意基础性、典型性、针对性、综合性。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选一本好的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要把它真正弄通弄透,彻底消化。精选近几年化学高考题也是很好的训练方法。要针对自己的实际,逐步提高难度。

②复习要同步。每天都要根据老师的要求,完成一定量的同步练习,不要一边做题一边对答案,应把一节或一单元做完再对答案,然后听老师讲解,这样效率最高。

③做题要多思。如该题考查的意图是什么,涉及的知识点有哪些,解题的关键是什么,还有哪些解法。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工夫,力求做到答一题会一类,明一知百,练一题习一法,训练自己的思维。因此复习中要做到:1)不断总结解题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2)学会将新问题还原为已知化学原理的思维方法,新旧搭桥,实现迁移;3)学会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问题来解决,化综为单,分层得分;4)学会建立解题的思维模型;5)不断加强想象能力,强化发散思维,由一个问题到一类问题,由一个知识点到一个知识串;6)加强变式训练,变条件、变角度、变方法,打破定势思维。

④错题要纠错。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差错做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的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记录,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痊愈”,哪些“顽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断消除化学复习中的失分点,增加得分点。

⑤测试要定时。自己做测试卷时,一定要定时,同时要合理分配答题时间,以提高解题速度,看题要准,审题要细,尽量减少错看、漏看,养成好的做题风格,向规范化要分数。

二、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二轮复习能力升级

第二轮复习是通过专题复习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以适应高考试题由“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转变,使自己的化学学科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因此,如果说第一轮复习是“平面”结构的话,第二复习则是“立体”结构。那么,如何提高二轮复习的质量呢?

1.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

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搞好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化学知识具有“繁、杂、散”的特点,考生对此存在“易懂、难记、用不好”等问题,因此在复习中应特别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注重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存在的规律,形成知识网络。如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可以通过抓点、连线、建网,加强复习的系统性。

抓点是从具体代表物入手,掌握其结构、性质、制法和用途。其中物质的性质是核心,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物理性质可按色、态、味、水溶性、密度、熔沸点及特性来划分;化学性质可按与非金属、金属、水、酸(或酸性氧化物)、碱(或碱性氧化物)、盐等反应来划分。在注意共性的同时还应特别关注特性:例如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但在与金属的反应中还表现出特性——强氧化性,即与活泼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与铁发生钝化、与不活泼金属也可发生反应等;需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暗处保存,则又反映出了硝酸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

连线是将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代表物连成一条线,即以元素价态变化为主线,这样在主线中该元素的各种价态及对应代表物的关系就会十分清晰。

建网是通过对知识的横向、纵向的梳理将头脑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条理化、网络化,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如有机化学复习中,要重点把握几组关系:①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②取代关系;③氧化还原关系;④消去加成关系;⑤结合重组关系等。通过这一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物质间联系的认识与理解,为综合应用奠定基础。

二轮复习的方法是以构建学科主干知识网络为中心的复习方法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基本方法。从知识层面上讲,学科知识是有内在的、紧密联系的,将这种联系形成网络,便于知识在头脑中的激活和提取;从能力层面上讲,知识的整理、归纳是提高分析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2.重视实验,提高探究性能力

每年高考题中实验题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是考查考生能力的重要题型。实验试题有利于对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创新能力、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进行考查,从更深层次看,实验试题还能对考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进行有效的测试。在二轮复习中,一定要给实验复习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能让实验复习匆匆走过场,必要时可以以实验为主线来带动其他知识块的复习。

①紧扣课本,深挖实验材料

高考化学实验题大多源于教材,实验方案的“根”都植于教材中。教材是根本,是每一位师生都有的“资料”,出自教材的实验对考生具有公平性,因而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回顾近几年高考实验题,可以发现,要么是几个基本实验的组合或基本实验与操作的组合,要么是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可以预测,的高考化学实验命题,仍是课本实验的巧妙组合,以及探究性实验的原理、操作与评价,并将进一步强化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力度。

②注意开放性实验,提高探究能力

开放性试题的特点是解题的条件和所要求的结论都比较抽象,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开放程度高,思维空间大,灵活性强。

从近年高考化学实验题来看,最为典型的命题思路是通过提供开放性实验情境,包括给出多余的实验条件、不限定实验条件、不限定实验方法等。由于不同条件的组合或选择,不同考生视角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就会得到不同的实验过程和结论,从而考查了考生的思维水平和实验能力。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因此,探究性实验题必然成为命题的热点。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仪器药品→进行实验验证→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3.研究考题,把握高考的脉搏

分析近两年来的高考试题,总的变化规律是变中求稳、变中求新,并且命题将会逐步与课程改革接轨,开放性和学科内综合是化学学科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第Ⅰ卷选择题以考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涉及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电解原理、物质的量、离子反应、电离平衡、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溶液中离子的电荷守恒等,试题也都是常规试题,考生大都比较熟悉,而且难易适中。第Ⅱ卷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实验题、双基题(如弱电解质的电离、化学平衡、原子结构、周期律等)、元素化合物题(如框图推断或填空题等)。在二轮复习中,对这几种题型的特点、考查方式、考查角度、考查重点、能力层次要求要做细心的研究。

4.关注重点和热点知识,增加时间、精力投入

分析近两年实施新课标省份的化学学科的试题,可以发现:氧化还原反应、阿伏加德罗常数、化学平衡常数、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离子反应与电化学等仍然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对这类重点、热点知识,必须增加时间、精力投入,将基本理论理解透彻、应用熟练。

5.加强反思,提高学习效率

反思的内容可以是方方面面的,如命题者有什么意图?题目设计的巧妙处何在?此题的关键何在?题目有何规律?是否可推广成一类题型?此题为什么这样做?做题过程中暴露了哪些弱点?这个问题改变设问角度,还会变成什么样的题目?另外,可以对一道典型习题反思,可以对一套试卷反思,也可以对学习环节反思。通过反思,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反思,把问题的前因后果想清楚,从而对知识的认识更加清晰,更加有条理。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的极好方法,也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

6.规范答卷,减少无谓的失分

纵观多年的高考试卷,不难发现,答题不规范是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考生的失分情况分析,有相当数量的考生因为“低级错误”而失分,主要表现在化学基本用语不规范、语言表达能力差等。这都是由于平时学习要求不严格,基础训练落实不到位所造成的。

强化审题:一是强化审题的态度,看完题再做题;二是强化审题的方法,抓重点词、标重点字、理解题意后再做题;三是抓审题的能力,从大量信息中概括出重点信息、关键信息。

因此备考要从细节入手,强化规范意识,养成严谨仔细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提高运用化学用语的准确性,克服答非所问的现象,尽可能减少因答题不规范造成的失分。

三、实战演练,模拟高考,三轮过后满怀信心迎胜利

三轮复习是高考冲刺阶段,主要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1)实战演练。至少进行三次,通过模拟练习,处理好速度与正确率的关系,研究在限定时间内如何做对;处理好速度与规范书写的关系,研究在限定时间内如何做得更好;做好考后分析,检查试题是否会做,思路是否最佳,是否失分,为什么失分。有些试题不会做,查找不会做的原因,力争将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丢分降到最低。

(2)回扣复习。回扣复习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①回扣课本,②回扣错题集,③回扣高考试题,防止基础知识失分。

(3)调整心态。 调整情绪、调整生物钟。心平气和,消除烦躁,以最佳状态迎接高考。

高中化学主要实验现象总结 第8篇

1.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

(1)理论联系实际,组织丰富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对于化学实验课堂教学形成了有效的补充,特别是对理科课程来讲,课外活动价值更加明显。

化学课外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安排学生深入化工工厂,掌握接触到生产制作重要化学试剂的环节、流程,并可在学校内部组织引导一些具备高能力水平的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竞赛或知识比赛,并将日常生活之中一些常见的难题利用化学方式引导学生有效解决。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令学生积极探索,掌握书本上无法学习到的丰富化学知识。

(2)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模拟化学实验环节

创新能力的培养逐步发展成当前素质教育进程中的一项重要标准。

在传统化学教学阶段中,单纯借助板书教学,较难扩充学生创新意识。

而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以及多媒体技术系统,对较难利用实验室完成的实验或是危险度较高的实验环节进行仿真模拟,不但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求知欲望,还可全面扩充他们的思维空间,提升创新能力水平。

(3)引入启发式模式优化实验教学效果

在讲授氯水属性相关内容过程中,教师可首先设计这样的课堂教学环节,即假设氯水同酚酞融合会形成怎样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接下来,教师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这时溶液成为红色,而后加入氯水,则红色渐渐消除。

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分析原因,而后利用实验验证学生们提出的种种假设。

再接下来,教师可引领学生深入探究氯水的属性构成,通过实验环节,学生们将较快明确:由于氯水之中含有次氯酸分子,因此体现了强大的氧化性,可令溶液退色,而氯水之中同样含有H+,因而可缩减碱浓度,令其最终褪色。

通过该类方式,可训练学生从多层面视角了解问题,杜绝拘泥于某一类思维的不良习惯,透过主动思考,掌握更丰富的知识。

教师还可对该实验做进一步延伸,首先向学生抛出问题:你们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打开自来水龙头,有时会问到一股刺鼻的气味,这是为什么呢?其次,

教师可继续发问:那么我们怎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来水中的氯水呢?学生在分组思考后对实验方案进行大胆设计,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学生们得出了结论,即自来水中含有的氯水成分浓度较低,仅有氯离子可通过硝酸银进行检测,因此自来水确实是通过氯水进行消毒的'。

而后,教师可继续延伸问题:自来水是否可直接养鱼呢?学生们经过了前一阶段的自主实验可很快得出结论:自来水中由于含有次氯酸成分,因此其强氧化性会影响鱼的生理结构。

而如果将自来水放置几天,那么次氯酸则会逐步分解形成盐酸以及氧气并丧失强氧化性,这样便可以用来养鱼了。

最终,教师可在课堂组织讨论交流后作总结性发言,对学生的自主探究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对他们作进一步合理的指导与点拨。

2.结语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优化改进,是提升实践教学水平、优化效果的重要保证。

因此,我们只有针对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制订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方能达到预期目标,激发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进而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高中化学主要实验现象总结 第9篇

一、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是有其目的性的,即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使学生善于思考和总结.但是,就当下化学实验课程的开展情况来看,多数学校似乎并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在实验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忽视这一目的的情况.

2.投入、重视力度的把握

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现阶段大部分学习在针对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涉及的软硬件东都相当不足.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大部分高中化学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对于实验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学校本身对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管理和改革也相当缺陷.另一方面,

当下大部分学习中化学实验的设备大多较为陈旧.有的学校甚至无法满足五个人运用一套实验器材的标准.因此,一旦脱离重视度和硬件投入,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意义将不复存在.

3.教学目的性的树立问题

现代的应试教育很容易忽略掉教学真正的本质,大多着重于提升学生考试成绩.高中化学属于理科类的范畴,本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也不大,

某些教师对其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也就随之降低.有的高中化学教师甚至在开展实验课程过程中没有明确目的,甚至不明白到底是为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又或者只是应付课程的安排.对于实验课程,

既没有跟随时代的变化完善自身教育方法及模式,也没有引导学生如何将实验课程与普通课程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这一切都是因为对于实验教学的目的性把握不准确.

二、针对化学实验教学问题的相关对策

1.加大化学实验课程的投入力度

投入力度主要集中于化学实验室的硬件设备及相关实验必备的试剂上,因为这些设备是正常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物质基础.而且要想从本质上提升教师或者学生的重视力度,

必须就要加大投入引发其对于化学实验课程的兴趣.如在进行火焰燃烧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火焰燃烧的条件是什么?”、“火焰的颜色都是一样的吗?”教师再根据问题来设置课堂讲解的内容,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课程的兴趣,还能加深学生的记忆.

2.注意增强教师与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积极性

兴趣是一切学习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开展的必要前提,要想提升学生或者教师对于化学实验课程的积极性便要明确让其意识到实验在整个化学课程,甚至是高中课程中的重要性.针对于教师,

则应当充分地做好实验课程的准备工作,在整个实验过程当中也应为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动手,积极思考.如在进行氧气制造的讲解时,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亲身操作氧气的制造过程.

也可以进行分成小组,各个小组采用不同的化学原料与方法制备氧气.这样学生就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进而了解到各种制造氧气的方法.

3.注意改革创新现有的教育模式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当注意到教学手段需要更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对于新时代的学生来说可能难以接受.高中化学教师应当利用先进发达的多媒体技术给予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就化学实验课程而言,

教师可在实验之前或者实验的过程中播放相关的视频,间接性的帮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此外,加强与学生在实验课上的互动,在整个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与回答,要求学生思考的内容与实验的现象相互结合.

4.注意教师与化学实验教学的关系

究其本质来看,化学实验教学想要开展进行好化学实验的活动的关键因素还是教师.因为教师是实验课程开展进行的核心人物,即组织者.应当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试验的过程当中,应当为学生营造起轻松的氛围,

一方面,可以供学生充分的思考,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者意见.另一方面,化学教师应当注意适当地增加实验的次数和细化实验的环节.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能够更好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如进行氧气制造的实验时,

教师要先进行示范性教学,并按照科学的步骤一步步进行实验操作.在学生单独进行实验时,要加强对学生操作的指导,发现不对的要及时予以纠正.而且教师应当注意改善实验教学当中的方法,以达到整个实验过程更加的系统化、科学化.

三、结束语

高中的化学实验课程虽然一直以来被人们所关注,但在实际教学过中,师生往往会忽视掉真正的化学实验课程.为了能够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增加未来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改善化学实验课程的现状是必须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

应当注意加大对该项课程的投入力度,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发挥教师在整个课程当中的核心作用,树立培养目标.使我国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水平得到提升。

高中化学主要实验现象总结 第10篇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1.提高教师的化学实验技能,以学生为教学重心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关注的焦点从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教师不再是代表权威的指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咨询者、引导者和帮助者。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提高自身化学实验技能,通过坦率、诚实的师生交往,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的、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学生相信教师能够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成为学生值得信赖的教师。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场所,成为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积极探讨的场所。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时学习的主体,应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对于分析不确切的地方发动其他同学认真分析提出修改意见。

这样有利学生在课堂和课后的及时反思,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

2.加强化学实验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合理装备探究实验室

新教材的各章节均用浓重的笔墨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化学,充分反映化学学科的思想。

因此,在备课和课堂上力求从学生的身边入手,鼓励学生从身边的所见所闻的化学实力出发,将学生引领到他们所熟悉的情景中,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轻松学习化学。

目前,实验室配置停留在原教材的验证性实验上,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配置探究实验室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敢于探究的精神。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率。

二、高中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

1.正确使用多媒体设备,协助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

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中,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更多的实验注意事项,而很多探究实验和演示实验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展开。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借助结合了声音、图像、字幕的多媒体设备将其实验展示给学生。

例如: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中的图形变化和的颜色改变来观察原电池原理实验中电子流向、电流流向及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流向,加深学生对该实验的印象,使学生获得一个形象而具体的认识。

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调动了自己的所有感官并投入其学习中,这为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以实验为平台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中占举足轻重地位。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实验教学中实验设计、操作、观察、思维、表达和交流以及问题的发现和形成等科学实践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实验意识、实验设计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自我学习等能力。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根据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特色,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积极参与到探究实验中来,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将会产生积极作用。

高中化学主要实验现象总结 第11篇

一、浓稀关系

1、制氢气时,用稀HCl或稀H2SO4与锌反应。

2、制氯气时用浓HCl和二氧化锰共热。

3、制_气体时,用浓H2SO4与食盐共热。

4、制二氧化碳气体时,用稀HCl与大理石反应。

5、制硫化氢气体时,用稀HCl或稀H2SO4与硫化亚铁反应。

6、制二氧化硫气体时,用浓H2SO4与亚硫酸钠反应。

7、制二氧化氮气体时,用浓HNO3与铜反应;而制一氧化氮时则用稀HNO3与铜反应。

8、制乙烯、硝基苯、苯磺酸,酯化反应、蔗糖脱水,都要用浓H2SO4;而酯的水解、糖类的水解则要用稀H2SO4。

二、先后关系

1、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先验纯后点燃。

2、除杂质气体时,一般先除有有毒气体,后除其它气体,最后除水蒸气。

3、制备气体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药品,加药品时应先放固体,后加液体。

4、拆除装置时,先把导气管撤出液面,后熄灭火源。

5、用H2、CO等还原金属氧化物时应先通气后点燃酒精灯。停止实验时应先熄灯,后停止通气。

6、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应先给整个试管预热,后集中火力加热装有药品的部位。

7、如果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应先迅速用布或纸拭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质量分数约为3%的小苏打溶液。

8、配制银氨溶液时,应先取稀AgNO3溶液,然后慢慢滴加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刚好消失为止。

9、制备Fe(OH)3胶体时,先将蒸镏水加热至沸,然后滴入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至溶液显红褐色后即可。

10、制备硅酸溶胶时,先注入5~10mL1mol/LHCl,后加1mL水玻璃,然后用力振荡。

11、制备溴苯时,应先加入苯,再加溴,最后加入少量催化剂铁屑(实际起催化作用的是FeBr3)。

12、制备硝基苯时,先加入浓硝酸,再加浓硫酸,摇匀,冷却到50~60℃,然后慢慢滴入1mL苯,最后放在60℃的水浴中即可。

三、左右关系

1、使用托盘天平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即左物右码;游码刻度从左到右,读数时读其左边刻度。

2、调整天平时,左边轻时,平衡螺母向左旋,右边轻时,平衡螺母向右旋。

3、制备气体时发生装置在左,收集装置在右,气体流动的方向从左到右。

4、组装仪器时先低后高,从左到右将各部分联成一个整体,拆卸仪器时顺序则相反。

5、中和滴定操作时,左手控制旋塞,右手摇动锥形瓶,即左塞右瓶。

6、用移液管取液时,右手持移液管,左手拿洗耳球。

四、上下关系

1、玻璃仪器中的“零刻度”:滴定管在上方,量筒、烧杯、刻度试管等的起始刻度在下方,但并无零刻度。

2、容量瓶、移液管等的刻度线在上方(只有一刻度线)。

3、冷凝管中,水流方向为下进上出。

4、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若气体的式量大于29,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气体的式量小于29,则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5、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应打开旋塞从下边流出,上层液体应从分液漏斗的上面倒出。

6、使用长颈漏斗时,漏斗的底部应插入液面以下,而使用分液漏斗不必插入液面以下。

7、进行石油等物质的分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液面之上且位于支管口附近;而制乙烯等需要测量、控制反应物温度的实验时,温度计水银球应在液面之下。

五、大小关系

1、称量时,先估计称量物大概质量,加砝码的顺序是先大后小,再调游码。

2、使用温度计、量筒、容量瓶、滴定管等,都要注意量程的大小。如制乙烯温度为170℃,就不能使用100℃的温度计;量取液体时,就应该使用10mL量筒。

3、干燥气体或除杂质气体时,气流的方向应大端进小端出,即大进小出。

4、固体药品应保存在广口瓶中,而液体试剂则应该保存于细口瓶中。

5、取用药品时,应严格按照实验说明的规定用量,如未注明用量,应该取用最少量,即液体只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但除杂质时,所加试剂都应过量,因此,由此引入的新的杂质应设法除去。

高中化学主要实验现象总结 第12篇

任何学科都有需要记忆的基础知识,完全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消解。在中学阶段化学学科需要记忆的内容的确较多,进入高三接受信息量进一步增多,但并不意味着化学学科知识或部分知识必须死记硬背。

(1)通过学生自己的归纳将知识内化。比如制取气体的三种装置及对应制取的气体。

(2)通过科学的理解或形象化的理解掌握相关知识。比如干馏是隔绝空气加强热的过程,分拆为“干馏是操作(或加工)过程”,需要两个条件:“隔绝空气”、“加强热”。也可形象地理解为“馏”是一种烹调方法,往往指高温爆炒,不放盐、不放油的“馏”称为“干馏”。

(3)即使是毫不关连的内容也可通过联想等方法进行记忆。有一个人叫贾盖纳(名字怪怪的),想娶媳妇(美女心)没有钱,捡破烂铁、锡、铅,可是他太懒了,捡得太少(轻),总共只检一百斤。经过这一番理解后再记忆金属活动顺序表用十分钟时间应该足够:“贾盖纳美女心铁锡铅轻总共一百斤”。

高中化学主要实验现象总结 第13篇

高考化学实验题知识

1、浓硫酸的稀释:

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浓硫酸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

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中部,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

3、用试纸检验气体:

(以NH3为例)用玻璃棒贴取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或试管口,看试纸是否变蓝。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大试管单孔塞为例):

①微热法:将导管插入水槽中,手握大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时导管口回流一段水柱,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液差法: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中注水,使长颈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过一段时间,液面差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若为分液漏斗,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向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打开活塞,若分液漏斗中液体滴下的速率逐渐减慢至不再滴下,说明气密性良好。)

5、闻气体的气味:

用手在集气瓶口上方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6、焰色反应:

(以K元素为例)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是否为紫色。(注:洗涤铂丝用盐酸溶液)。

7、洗涤沉淀:

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滤出,重复2~3次即可。

8、判断沉淀剂是否足量的操作:

在上层清液中(或取少量上层清液置于小试管中),滴加沉淀剂,若不再产生沉淀,说明沉淀完全。

如:粗盐提纯实验中判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在上层清液中再继续滴加BaCl2溶液,若溶液未变浑浊,则表明BaCl2已过量。

9、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洗液,滴加相应试剂……

10、萃取分液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11、量气操作注意:

待温度恢复至室温时,调节量筒(或量气管)使左右液面相平。

12、酸碱中和滴定终点判断:

如强酸滴定强碱,用酚酞用指示剂,当最后一滴酸滴到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即为终点。(拓展:氧化还原滴定如用KMnO4滴定草酸: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13、有机实验中长导管的作用:

冷凝回流,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

14、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往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当溶液变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

15、渗析操作:

将胶体装到半透膜袋中,用线将半透膜扎好后系在玻璃棒上,浸在烧杯的蒸馏水中,并及时更换蒸馏水。

16、容量瓶检漏操作:

往容量瓶内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有无水漏出。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度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17、气体验满和检验操作:

①氧气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收集的氧气已满。

②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已纯。(可燃性气体在加热或点燃之前必须检验气体纯度。)

③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气体已满。

④氨气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⑤氯气验满: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

离子反应、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

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实质上就是离子之间的相互反应。离子间的反应是趋向于降低离子浓度的方向进行。离子反应通常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理解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好离子反应的关键。溶液中离子共存的问题,取决于离子之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如离子间能反应,这些离子就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

1.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 离子反应生成微溶物或难溶物。

(2). 离子反应生成气体。

(3). 离子反应生成弱电解质。

(4). 离子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化学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可分为两类,一是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二是氧化性离子与还原性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还应注意:

(5).微溶物向难溶物转化,如用煮沸法软化暂时硬水

MgHCO3==MgCO3+CO2↑+H2O

MgCO3虽然难溶,但在溶液中溶解的哪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当Mg2+遇到水溶液里的OH-时会结合生成比MgCO3溶解度更小的Mg(OH)2而沉淀析出

MgCO3+H2O==Mg(OH)2 ↓+ CO2↑

(6).生成络离子的反应:

FeCl3溶液与KSCN 溶液的反应:Fe3+ + SCN- ==Fe(SCN)2+ 生成物既不是沉淀物也不是气体,为什么反应能发生呢?主要是生成了难电离的Fe(SCN)2+络离子。

(7).优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具有强氧化性的离子与强还原性的离子相遇时首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Na2S溶液与FeCI3溶液混合,生成S和Fe2+离子,而不是发生双水解生成Fe(OH)3沉淀和H2S气体。

2Fe3+ + S2- = 2Fe2+ + S ↓

总之:在水溶液里或在熔融状态下,离子间只要是能发生反应,总是向着降低离子浓度的方向进行。反之,离子反应不能发生。

2. 离子反应的本质:反应体系中能够生成气、水(难电离的物质)、沉淀的离子参与反应,其余的成分实际上未参与反应。

3.离子反应方程式的类型

(1). 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 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4). 络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高中化学知识重点

一、烃

1、烃的定义: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2、烃的分类:

3、甲烷、乙烯和苯的性质比较:

4、烷烃的命名:

(1)普通命名法:把烷烃泛称为“某烷”,某是指烷烃中碳原子的数目。1-10用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11起汉文数字表示。

区别同分异构体,用“正”,“异”,“新”: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2)系统命名法:

①命名步骤:

找主链-最长的碳链(确定母体名称);

编号-靠近支链(小、多)的一端;

(3)写名称-先简后繁,相同基请合并

②名称组成:取代基位置-取代基名称母体名称

③阿拉伯数字表示取代基位置,汉字数字表示相同取代基的个数

5、比较同类烃的沸点:

(1)一看:碳原子数多沸点高。

(2)碳原子数相同,二看:支链多沸点低。常温下,碳原子数1-4的烃都为气体。

高中化学主要实验现象总结 第14篇

学会解题方法在120分以下有效,高于120分以后分数提高比较困难。实际上综合卷达到120分以后,真正不会做的题目已相当少,这时提高分数的关键是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错误有时很可笑:(1)审题不严。如关键的字、词没有看清楚,有些条件丢漏,题目没有明确之处自己想当然等等;(2)低级错误。脑中所想、口中所读与笔下所写不一致,计算题单位错误,小数点位置点错等等。(3)所答非所问。要求写元素名称却写元素符号,要求写物质标号①②③却写物质名称,要求写反应现象却写出反应产物等等。建议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归类,然后一类一类克服。比如做比例会把前后顺序颠倒,反应kc1o3+6hc1─→kc1+3c12↑+3h2o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应写1∶5却写成5∶1,可严格按题目要求顺序对号入座,将数字写在还原剂和氧化剂的下方。

高中化学主要实验现象总结 第15篇

6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62.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壁有液滴生成)。

63.加热(170℃)乙醇与浓盐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气体产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

4.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65.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66.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

6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68.将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颜色。

69.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

70.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71.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溶液紫色褪去。

72.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74.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

75.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76.在加热沸腾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77.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78.蛋白质遇到浓HNO3溶液:变成黄色。

79.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

80.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

高中化学主要实验现象总结 第16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改革中,我们一直强调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增加实验教学,化学教学论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思考与对策。然而,就整体而言,实验教学仍然是十分薄弱的环节,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由于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出现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倾向。

2.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开展受到各学校设备、仪器、药品、教材、课时的限制。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学生不会动手做实验不要紧,只要会动笔答实验题就行。

3.部分中学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实验教学素质及实验技能不够,不能适应实验教学的要求。

4.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受到学科本身的限制。由于许多化学实验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腐蚀性、毒害性,所以教师们更愿意用多媒体代替实验教学,甚至于以讲代做。

5.实验会考(考查)缺乏有效监督、流于形式。

二、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及改进措施

从这些制约因素出发,为了使实验教学能充分发挥其在化学教学中的特殊作用。针对实验教学现状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学校应添加必备的仪器和药品、逐步完善设备,保证化学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

第二、改变传统观念、促进实验教学改革。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重课本理论而轻实验教学的现象、把实验教学作为整个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第三、建立健全对理科教师的评价机制,建议把理化生教师的实验教学完成情况作为年终考核成绩参考依据之一。

第四、积极改进、使用微型实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做Na2O2与CO2的反应实验。实验时,取一干净的干燥管,两端放入少量疏松的玻璃棉,中间放置干燥剂无水CaCl2,把干燥管的细口对准蘸有Na2O2的脱脂棉,用嘴吹干燥管的另一端,脱脂棉很快就会燃烧。本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没有任何污染,还可以省略制取CO2气体的操作,并节约了药品。

第五、运用多媒体课件、避免严重危害师生身体健康的实验。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第六、强化高中理化生实验考查监督机制、对于实验操作水平不达标的学生、必须组织重考或者参加下一届考查、彻底杜绝某些学生不喜欢做实验的坏习惯。

第七、应配备足够实验员,并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福利待遇。实验员应该是一种复合型人才,他不仅懂仪器的性能、还要懂得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充足的化学实验员是化学教师做好化学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关键。

第八、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提高实践操作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做课外实验、掌握各种实验手段,把各门课程的学习融会贯通起来。

第九、根据本地区的情况组织相应实验技能、小制作大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教师和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促进实验教学的开展。

总之,从化学教学的角度看,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基础。取消了化学实验,也就扼杀了化学教育;化学实验教学的运作,不仅发展智力更是培养能力,学生科学世界观、及良好学风的形成,更是与化学实验教学紧密相关。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