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行业总结(共22篇)

山崖发表网工作总结2024-03-16 12:16:4520

互联网行业总结 第1篇

2016年吉林省互联网发展报告

日前,吉林省通信管理局会同吉林省互联网协会,召开吉林省互联网发展报告会,首次向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发布《2016年吉林省互联网发展报告》。

《报告》从互联网网络规模、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应用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吉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一是网民规模持续增长,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到2015年年底,吉林省网民规模超过1313万,网民数量同比增加,互联网普及率达到,在全国排名第19位。二是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到2015年年底,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达到2667Gbps,同比增长。三是全省网站总量达万个,约占中国网站总量的,位居全国第20位。四是商务交易类应用和网络金融类应用发展迅猛,突出表现在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年增长率达到。

《报告》还提出吉林省互联网快速发展呈现的五大趋势。一是基础网络支撑能力日趋提高。二是农业网络化水平日渐提升。三是“两化”深度融合不断加快。四是新兴产业不断壮大。五是应用服务方兴未艾。

到2015年底,吉林省网民超过1313万人

《吉林省互联网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文近四万字,从四个方面较为系统全面地反映了近年来我省互联网发展的状况,数据详实可靠。

这份报告是由中国互联网协会谢程利博士等专家执笔,省通信管理局、省互联网协会、省移动、联通、电信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参与编审,采取以数据实证为主,研究分析为辅的方式,经统计分析、整理对比而形成的。其间,得到了吉林省网信办的大力支持。

中国吉林网记者在会上获悉,我省网民规模持续增长,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到2015年底,吉林省网民规模超过1313万,网民数量同比增加,互联网普及率达到,在全国排名第19位,较前两年有所提升。

全省网站总量万个 位居全国第20位

吉林省通信管理局局长劳晶复说:“我省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省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保持快速增长,到2015年底,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达到2667Gbps、较前两年增长,同比增长。移动基站达到万个,其中3G、4G基站达万个。”

据介绍,全省网站总量万个,约占中国网站总量的,位居全国第20位,其中我省前十名接入服务商共计接入网站6105个。商务交易类应用和网络金融类应用发展迅猛,突出表现在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年增长率达到。

劳晶复说:“我省首次向社会发布《报告》,旨在向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介绍吉林省互联网发展总体状况,让大家全面了解我省互联网基础资源、互联网应用发展、网络信息安全等情况,分析我省互联网发展趋势,为互联网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我省男女网民比为 差距较小

会上,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部主任助理谢程利博士,分析了我省网民性别分布、年龄分布、婚姻状况、教育程度、职业等结构。

谢程利说:“根据调查统计,截止到2015年底,吉林省网民男性与女性比例为,而全国的比例为,两者比较接近。”

目前,吉林省网民依然以男性为主导,但男女网民性别比例差距较小。

我省网民集中在19岁到35岁 较为年轻

根据我省网民的年龄情况分布,谢程利也做了对比和分析。

“吉林省网民年龄主要集中在19岁到35岁之间,其中,又以19岁到24岁为最多,占比达到29%。” 谢程利说。

25岁到30岁网民占比达到22%;31岁到35 岁网民占比达到17%;36岁到40岁网民占比为13%;而18岁以下及40岁以上的网民比例则比较低,分别为9%、10%。

总体来看,吉林省的网民较为年轻。

大学本科学历网民是我省网民主要组成部分 占比达52%

谢程利表示,吉林省网民中未婚网民居多,未婚和已婚比例为53:47,整体差距较小。

从我省网民在学历结构来看,大学本科学历网民为吉林省网民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比达到52%。大学本科及专科占比接近8成,考虑到年龄因素,再次显示了年轻人是吉林省网民的生力军,其次为高中生和硕士等网民人群。

调查中显示,大学专科网民占比达到24%,高中(中专)网民占比13%,硕士及以上网民占比位8%,初中及初中以下网民占比为3%。

我省网民职业结构显示 在校学生占比最高 达22%

吉林省网民职业结构中,在校学生占比最高,达到22%、文职/办事人员位居其次,占比达11%、技术人员和教师、专业人士和工人、以及销售人员等紧随其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等一系列行动的开展,催生了许多新兴职业,因此,吉林省的网民职业中,“其他类”的人数比例也达到了34%。

我省互联网快速发展呈现五大新趋势——

优势一:基础网络支撑能力日趋提高

从数据分析看,随着“宽带吉林”工程的深入推进,吉林省宽带网络的网速,覆盖范围,互联互通,资费等进一步优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网络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按照吉林省宽带发展的总体目标,骨干传输网网络容量将持续提升。

预计到2017年末,3年累计新建传输光缆将不低于万公里,总里程达到万公里,骨干网络出省带宽累计扩容不低于300Gbps、互联网间互通和流量转接能力大幅提升。

优势二:农业网络化水平日渐提升

“今后几年,我省将充分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发展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创新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新模式。” 劳晶复说:“建成完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培育多样化农业互联网管理服务模式,继续建设完善”三农“信息服务平台,农业现代化水平将逐渐提升。”

优势三:“两化”深度融合不断加强

调研表明,立足我省汽车、石化、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强项的企业在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方面的能力明显提升。“两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初见成效,以工业云服务平台为代表的综合性行业服务平台逐步建成。

优势四:新兴产业不断壮大

云计算产业链初步形成。云计算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在网络教育、数字健康、高效物流等领域开始大量应用云计算服务。物联网产业、互联网数字内容产业、移动互联网产业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形成创新活跃,开放合作,协同发展为主要特征的'产业新形态。

优势五:应用服务方兴未艾

突出表现在电子商务产业体系日渐拓宽。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将出现较为完善的县城电商运营中心。与此同时,互联网医药平台,互联网特色旅游平台,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等一大批互联网平台陆续建立,网络化、立体化、精细化的公共管理新模式将在全省各个领域悄然兴起,应用的广度、深度不断扩展。

劳晶复说:“互联网是这个时代最具有发展活力的领域。互联网”未知远大于已知_,未来发展空间无限。以《2016年吉林省互联网发展报告》发布为契机,集思广益,增进共识,携手共同营造健康、安全、向上的互联网生态,促进互联网与吉林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为加快推进网络强国、网络强省建设、助推吉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互联网行业总结 第2篇

有关互联网发展的论文模板

羊毛衫是一种市场需求量极大的毛针织服装产品,手动横机是生产它的主要机械,其特点是款式变化较多,产品为半成形产品,不须裁剪,故损耗较少。但其生产效率较为低下,成为制约发展的一大因素。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是一项重要的研究。

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手动横机的生产效率主要包括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款式设计、工艺单计算、工艺单打印、实物模拟等几个部分,准确制作工艺单无疑是最终目的。要准确高效的制作工艺单,就必须将一个完整款式正确的处理成各个衣片。目前款式设计分为2 种方式,一是由人工操作,通过计算机所提供的工具来绘制任意款式,实现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一过程由于从绘制的时候计算机就可以对衣片数据进行记录,供以后计算工艺单时使用,所以计算机在对它进行各种处理是比较方便的,但人工绘制较为费时;另外一种是通过一定的算法对由一般相机或数码相机或其它设备所拍摄的现有羊毛衫款式图片进行分析转换,建立可处理的衣片数学模型,从而最终完成自动计算工艺单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快捷,也是目前企业和公司迫切需要的功能。

从目前的国内外资料显示,上述的后一种方法即对图片款式进行分析这一课题的研究还鲜有报道,原因是计算机对衣片的自动分析的编程算法难度较大。找到一种可识别图片款式,拆分衣片的算法,进而建立数学模型,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这一课题的主要任务是:将由普通相机、数码相机等外设所拍摄的羊毛衫款式图片录入到系统中进行分析,提取出其款式轮廓图,并进一步分析这个款式的各个部分,进行自动或半自动拆分,以供以后计算工艺单时使用。这一课题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毛衫企业或毛衫市场信息研究单位能够将市场上流行热销的羊毛衫款式进行快速自动分析,从而由计算机自动制定出其生产工艺参数,为企业服务。

具体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毛衫款式的自动识别,其过程如图1 所示。

1 解决方案

图片录入

以前分析服装款式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数字化仪,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毛衫服装款式实物的各个部分经过数字化仪扫描出可处理的数字化轮廓,从而进一步进行处理。然而这种方法对于本课题不适用:一是所研究的对象是照片上的款式,而数字化仪一般针对实物;二是由于所拍摄的羊毛衫款式图片都比较小,所以数字化仪不能够准确直接录入所拍摄的普通毛衫款式照片;三是加入数字化仪必然会增加此系统的成本,不符合企业的要求。

图片录入方法是将羊毛衫款式图片通过计算机外部设备生成图像电子照片,然后导入到款式识别系统中进行处理。这一过程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①所拍摄的羊毛衫应尽量保持平整,没有重叠,这样才能使计算机准确识别羊毛衫的具体图形数据,本系统对重叠的衣片也考虑了识别方法,但是比平整款式的质量差; ②所拍摄的羊毛衫轮廓需要清晰,背景需要用单一颜色背景,以便计算机准确识别。

系统对于所拍摄的不规则款式图片也进行了考虑,可以通过人工方法将其拆分成各个衣片,但是对不规则款式图片的处理,该方法尚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所以准确高质量的拍摄羊毛衫,是计算机分析该图片的先决条件,直接关系到本系统的后序工作。正确拍摄的羊毛衫如图2 所示。

对图片进行轮廓勾勒并提取

这一部分是计算机款式识别系统的关键,其任务是将系统所导入的图片进行处理,以提取出轮廓,并且将这一轮廓进行矢量转换。具体步骤分为图片预处理和款式轮廓勾勒提取2 个步骤,每一步都是技术难点,需要计算机进行大量的智能计算和判断,其结果直接关系到计算机能否正确识别款式。

图片预处理

这一部分任务是将录入的羊毛衫照片处理成透明模式,去掉背景,只留下羊毛衫的轮廓,以便进一步处理。如果图片的信息格式中有背景色参数,则过程较为简单,直接将背景色去掉即可,即寻找图片中信息参数中的背景色数值,然后运用计算机图片去色方法将图片中的该数值颜色处理掉[1 ] 。而对于一般直接扫描的普通相机照片,判断背景色还需要计算机进一步处理,即需要一定的'算法。这里结合羊毛衫照片的一般比较规则的特征,采用“逐点判断法”进行去掉背景色的处理,即计算机逐个判断图片4 个方向边界线的每一个点,然后分析每一个点的颜色值,一般情况下,如果一半以上的像素点颜色一致,就认为这些一致点的颜色就是背景色;但是也不排除特殊情况,即由于照片的特征,这些点的颜色其实是款式本身的点,那么这时候就需要进行人工处理。即通过软件系统提供的“选择背景色”工具,在人工操作下选取背景色从而完成图片的预处理这一过程。这一步虽然是人工操作,但是准确率相当高。

以上2 种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如果计算机自动判断的或人工选择的背景色和羊毛衫款式中的某一区域的颜色一样,那么在去除背景色的同时会去掉羊毛衫款式中该部分的颜色,将给以后的轮廓提取造成困难。这一点通常使用在8 个方向做辅助线的方法并结合计算机技术中“8 点连通法”[1 ] 联合解决,它的原理是依次判断图片上与所确定的透明色颜色值一致的每个点,然后再制作8 个方向的辅助线(计算机内部做,不显示出来) ,如果这个点的8 条辅助线的每一条线上的所有点均有2 种以上颜色值,则认为该点肯定是款式内部的点,不予去除;否则可认为是应该去除的点。但是如果款式边界有这样的情况,还需进一步运用8 点连通法,即判断这个点四周8 个方向的点的颜色值,根据不同的排列组合来完成点的取舍。这一步骤非常复杂,涉及到许多计算机图形学的理论,这里就不再赘述。

互联网行业总结 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职业教育改革

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高科技的信息化设备的出现,也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在职业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不仅作为一门学科知识被拿来细细研究,也被作为一门应用技术改变了教学工作的基本模式。随着“互联网+”的提出,挺立在信息技术研究前沿的信息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迎来了再一次改革、突破、创新、发展的良机。

一、对“互联网+”的理解与发展阐述

“互联网+”是一个综合概念。当“互联网+”这个新名词出现在第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时候,总理将这个新名词的概念理解为一个可以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行动计划。

“互联网+”的这个行动计划,是国家层面的宏观计划,也是信息技术在我国未来发展的总体规划。“互联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一是大跨界大融合。“互联网”是一个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互联网+”就是将信息技术平台和实体经济跨界融合;二是大创新大驱动。互联网不仅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种资源,一把钥匙,能够帮助我国获得经济创新发展的驱动力和创新力;三是大开放大包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的开放性让传统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都发生了改变,多元的文化,多元的经济,多元的社会,这些都成了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常态”。

互联网是在电子信息技术快速进步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技术平台。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事实上就是信息技术成果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从IT技术的学习特点来看,大量的练习和不断地进行自主创新研究是推动IT技术学习效果的关键。但是在以往的职业学校信息技术专业教育的推进过程中,网络与实际的教学实践相脱节,使得IT技术的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开展并不顺畅。“互联网+”给整个世界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互联网+”鼓励在线教育和传统教育融合创新发展。从这一点来看,“互联网+”对信息技术专业的教育工作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才培养的方向从理论型偏向应用型;二是课堂教学手段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三是信息技术专业教材内容对社会新技术的依赖越发强烈。

二、传统信息技术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在我国普及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专业学科。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专业尚属新兴专业,教学体系的建设工作还不够成熟。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一专业的学科知识的专业难度却在不断加深,学科知识的内容也在快速更新。在这样的发展态势下,信息技术专业传统职业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也就在所难免。

(一)教学内容滞后

从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建设情况来看,各职业学校信息技术专业的构建都是在统一的教材体系的基础上完成的。这样的学科体系构建模式,确保了各学校专业学科知识难度水平的统一,却给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升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从我国职业学校信息技术专业教学内容的现状来看,受到教材内容更新频率缓慢等客观原因的限制,目前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普遍比较落后。对比海南微软创新中心于2015年10月中旬在三亚学院组织开展的海南IT行业培训课程的相关知识内容不难发现,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课程的知识内容已经是IT行业在6年前就已经普遍采用的技术知识了,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的脱钩现象非常严重。

(二)教学途径狭窄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成果早已变得非常丰富。然而,由于很多职业学校的校内网和互联网之间并不能无障碍接通,导致教师只能在课堂上就已备好课或写入课件的相关内容展开,而且受到网络条件的限制,很多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之后也没有机会利用学校为其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练习和技术创新,结果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只能停留在表面而没有办法被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能力,客观条件的限制,却将“信息化”的教学理念框在了教室里,阻碍了IT技术中的新知识、新技术应用成果的作用发挥。

(三)教学效果不佳

职业学校承担着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培养合格接班人的艰巨职责和使命。对于信息技术专业来说,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专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我国当前阶段的就业发展情况来看,信息技术专业方向当之无愧是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内最热门的就业方向。然而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效果上看,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情况并不乐观。据统计,信息技术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中只有的人从事着与本专业相关的技术类工作,而超过半数的同学则选择从事与本专业毫无关联的销售工作或者行政工作。这样的一个统计结果表明,信息技术专业学生的成长并没有按照专业教育体系设计的方向和轨迹完成,教学效果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

三、“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专业教育新常态

从信息技术专业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来看,信息技术专业课程内容的落后,造成了教学和实践的脱节;教学工具的信息化程度有限,限制了信息技术成果的转化,而这一切问题的最终表现就是职业学校培养的信息技术人才在社会上用不上。在这样的情况下,信息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就应当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朝着以下四个方向进行改革:

(一)借力“互联网+”,推动教学模式多样化

“互联网+”倡导的是跨界发展和技术融合,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云计算”平台,推行智慧云课堂。以某学院的信息技术专业教育为例,在信息技术专业的教育工作中,互联网的普及,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变得可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IT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而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利用互联网,教师还可以充分使用网络游戏的“目标、规则、反馈”等要素,在跨界融合的思路下,提升课堂吸引力,提高教学效率,全力推动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发展。

(二)借力“互联网+”,推动教学资源先进化

“互联网+”注重的是将互联网平台的互动性和实效性的充分结合。从信息技术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专业教材的内容和知识并不是最前沿的“新鲜知识”,但是书本知识却能作为一种桥梁,帮助教育者和学习者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获取海量的教学资源。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优势,将IT专业的优秀人才创新的先进技术成果汇集起来,制作成可以用作教学的微课、慕课等资源,既能吸引高水平IT人才对于专业教育的关注目光,还能在现有条件下快速提升教学资源的时效性和进步性,就能有效实现教学资源的丰富和充实,实现教学资源的先进化。

(三)借力“互联网+”,实施教学评价多元化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发展,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将会变得更加频繁和顺畅。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会随着学生对新鲜知识的需求迫切程度的提升而发生微妙的变化,学生在互联网平台的帮助下已经具备了利用自学掌握海量知识和技术的基本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云计算”模式,利用微信、QQ、BBS等在线系统能实现学生及时交流与互评,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记录学生成长的过程,为教师教学的决策提供量化数据,从而实现“培养一个独立的学习者”的教育最终目标。这样,教师对信息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的评价就会变得更加理性和多元,而学生对专业课教学质量的评价也极有可能被充分利用起来,转化成为推动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专业化水平进步的新动力。

(四)借力“互联网+”,开创学习模式新颖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一些在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难以有效利用的、无规律的、零散的“碎片时间”,也因为无线网络的存在以及人们对于无线网的热衷而变得有价值起来。在“互联网+”的思路带动下,信息技术专业完全可以开发一些适合人们在休息、吃饭、乘车等这些“碎片时间”进行浏览学习的在线学习视频课程APP应用,而有了这些充足的在线教学课程,碎片式学习模式就将会从“概念模式”转变成“实际模式”,在未来的信息技术专业教学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总结与展望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影响不断深化、蔓延,信息技术人才将会逐渐成为各个社会领域跨界发展都离不开的必备人才。在这样的一种发展形势面前,利用互联网发展的契机,加强信息化建设,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开发IT教学资源,以增强信息技术专业教育的实效性成果,提高培养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知识水平、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才是信息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果的关键。

Leading the New Norm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Education with _Internet Plus_

ZHAO Qi-dong

(Jiangsu Jiangy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Jiangyin 214400, Jiangsu Province)

互联网行业总结 第4篇

2015年,_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段论述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他提出“为切实把教育事业办好,我们要保证投入,花好每一分钱,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要明确的是,将“互联网+”计划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意味着“互联网+”开始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而教育则被普遍认为是未来互联网行业最受关注的领域。与此同时,便携式个人学习工作和无线移动通讯技术也在逐渐走近教育领域,并推动学习者学习方式的悄然改变,其中,微学习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受到广泛关注,成为一种现代学习的新常态。因此,把握“互联网+教育”这个我国传统教育变革的新契机,进行微学习的资源建设势在必行。

一、“互联网+教育”

(一)什么是“互联网+”

早在2013年,腾讯CEO马化腾便最早提出“互联网+”这个理念,他提到“互联网加一个传统行业,意味着什么呢?其实是代表了一种能力,或者是一种外在资源和环境,对这个行业的一种提升。”之后,作为_代表,他在两会上再次提出了“互联网+”的建议,他解释说,“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将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联结起来,从而在新的领域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态。

随后,关于“互联网+”的讨论愈演愈烈。中国互联网的筹建者、前_信息办常务副主任陆首群总结道,“互联网+”不仅意味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演进的新形态、也意味着面向知识社会创新逐步形成演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机遇,推动开放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中国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1]。

通俗来说,“互联网+”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互联网+”后面“+”代表的是互相连接,是把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各行各业连接起来。这里的“+”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叠加融合,而是两者相加大于原本的两个个体,是一种创新,这个创新起到催化剂作用,这个创新使“+”更具意义与价值。

(二)什么是“互联网+教育”

_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是联系我国当下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的教育问题进行展开的,这意味着“互联网+”计划中最受关注的领域便是教育领域。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再加上“免费使用”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犹如一场海啸,席卷整个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改革的浪潮。“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人机交互、人工智能等技术不仅革新了教育,并且对原有的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人才培养也是一次深层次的影响[2]。

“互联网+教育”的本质是师生借助网络技术的支持,在分离状态下实行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使能够有效实施教学与学习活动。它的形式多种多样,像MOOC、智慧教育和翻转课堂等模式都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互联网+”的盛行之势下,教育凭借信息化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力量节节攀升,实现了教育的“四化”,即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互联网+教育”使我国教育事业推陈出新、大放异彩。

二、微学习资源

(一)微学习内涵及特点

微学习的概念由学习研究专家Lindner首次提出,他认为微学习是新媒介生态系统中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主要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理解:第一,微学习是在数字化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基础上对学习的重新规划;第二,微学习提出松散和分布式知识、即时知识、关联知识等概念,对现有教学理念提出严峻挑战;第三,要用实验方法来看待、分析、设计和开发具体的微学习应用程序和学习内容[3]。国内关于微学习的概念尚未统一,祝智庭教授结合微学习自身的特点,强调微学习内容组块中包含了学习的内涵和品格,微学习在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交互界面的简洁性和低技术门槛,充分考虑到学习者微学习时的非连续注意状态,遵循微学习的流程,激发学习者随即参与的性质等原则[4]。百度百科中认为微学习是碎片化的学习,不受时空和内容的限制,随时随地,想学就学。

通过总结国内学者李艺、顾小清等人的观点,张振虹教授等人将微学习的特点概括为受众全民化、终身化、时空泛在化、内容片段化、过程个性化、体验轻松化和环境生态化。微学习的以上特点使得非正式学习及终身学习成为可能。

(二)微学习资源内涵及分类

微学习的主体是微内容和微媒体。微内容是在微媒体的载体之上构成的微学习资源,微媒体是可以传送微内容的一切载体,如微博、微信等。根据学习资源的内涵,微学习资源可以界定为在微型学习的过程中,能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支持学习的人、财、物、信息等,具有微、小、短时性等独特的特征[5]。

微学习资源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这些都是传统的学习资源类型,不同的是它们是“微”型的。

(1)文字:微学习资源中的文字字数上限为600个字符,与冗长的学术报告和140个字符的微博相比,它可以将一个微现象简单明了的表述出来,具有短小、精炼、易懂的特点,可以减轻学习者的学习压力。

(2)图像:图像资源形象、直观,与其他资源相比更加有说服力。微学习资源图像素材的格式包含jpg、jpeg、bmp、png、jif 等,大小一般不超过2MB,体现了资源微型化的思想理念。

(3)音频: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具有较强的情境性,音频素材的格式包括mp3、wma、wav等,大小不超过5MB,长度不超过60s,它方便了学习者之间的实时互动交流。

(4)视频:视频是最直观的微学习资源。常规的微视频格式有rmvb、avi、mp4、wmv等,大小控制在20MB以内,短小的微视频在讲解一个小知识点时可能会产生比常规的大视频更大的冲击力。

三、从“互联网+教育”看微学习资源建设

(一)“互联网+教育”对微学习的影响

结合传统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互联网+教育”从教学方法、教学对象、教学时间和教育资源四个方面提出改革与创新。

1.“互联网+教育”使微学习方法更加灵活

“互联网+教育”可以使用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来设计和呈现微学习教学内容,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另外,学生可以通过QQ、论坛、微博和E-mail等多种形式来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

2.“互联网+教育”的微学习对象范围广泛

“互联网+教育”中的一些课程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范围和自主权力,他们可以依照个人不同的兴趣、学习基础和学习方法来学习,从而避免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两极分化,使学生的微学习更具有灵活性和高效性。

3.“互联网+教育”使微学习时间得以延续

在“互联网+”网络环境的支持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微学习,不必像在传统的课堂里,需要受到固定的时间、教室和课程安排的限制。

4.“互联网+教育”实现微学习资源共享

互联网上有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和不同地区的微信息资源,学生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地自由学习、使用这些微学习资源。尤其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和较偏远地区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到他们平时接触不到的教育资源,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二)完善微学习资源建设机制,保障资源管理有效性

历经发展,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拥有庞大的资源库、种类繁多的资源,对这些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建设与整理是提高资源应用效益,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结合“互联网+教育”对微学习资源建设的实施即是基于这种需要而提出的,它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知识传递”过程渗透在微学习资源之中,学生可以借助于自己获取或者教师设计制作的开放课程资源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

微学习资源建设的具体流程为:首先确定学习主题和学习者特征分析,然后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素材,在具体的微学习资源的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为学习者提供内容完整且方便使用的微学习资源(如图1)。

图1 微学习资源建设流程

在此过程中,结合“互联网+教育”的启示,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以期能够完善微学习资源建设,保障微学习资源管理的有效性。

1.微学习资源建设要注重分层细化

结合“互联网+教育”提出的微学习资源的建设应该将微学习资源细化为相对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知识点。这样做一方面能够促使学习者充分利用业余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还能有效提高学习者进行微学习的学习效率。

2.微学习资源建设要考虑交互需求

结合“互联网+教育”提出的微学习资源的建设应该设置容易操作的交互模块。学习互动是微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微学习资源建设中加入交互的模块,可以使学习者本人更快速及时地获取资源。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面对资源的单向交流,大多是靠学习者自己经验的积累来理解和获取新知识,无法对新产生的疑惑和问题进行解决,而能够与资源或提供者实现直接有效互动,就可以彻底或全面地使问题得到解决[6]。当然,建设过程中交互安排是否合理,能否起到预期的效果仍然有待考量。

3.微学习资源建设要注重实用可行

结合“互联网+教育”提出的微学习资源的建设应该符合互联网规则,做到切实可行可利用。微学习资源建设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微学习资源的可以在不同移动设备之间无缝兼容,同时,对学习者的需求能给予迅速而准确的反馈,最大化减少资源消耗,能有效提高微学习资源的利用率,最终实现资源管理的有效性。

4.微学习资源建设要强调系统整合

结合“互联网+教育”提出的微学习资源的建设应该具备一套完整系统的知识理论体系,不能够东西胡乱一把抓,这也是我们在微学习资源建设中需要把握的关键。微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虽然所占比重较小,但是它对知识的累积却起到至关重要的基石作用,我们决不能因为其短小、互为独立而忽略了其对学科整体知识体系的考量。以某一具体学科为例,微学习资源的建设是依据该学科的教学目标将庞大的知识脉络体系划分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个体,但这些个体之间是相互连接的,它们又共同组成和支持着整个学科教学体系。

互联网行业总结 第5篇

截至6月底,广东省网民总数已达到万人,普及率达;手机网民达到万人,占网民总数的。有关数据显示,相比于高速增长的商务交易类应用,广东网民对于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文学的使用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应用重心逐渐从娱乐型应用向商务型应用转变。

网购团购支付增长超20%

《广东互联网发展调查报告》显示,从广东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来看,商务交易类应用继续高速发展,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大量增长,论坛/BBS等互联网应用使用率持续走低。

数据显示,20广东省网民对网络购物、团购、网上银行、网上支付、旅行预订等商务类应用的使用比例都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其中,网络购物以及与之类似的团购、网购带来的网上支付增长尤为明显,用户增长率均在20%以上;旅行预订、网上银行的使用用户较去年同期也分别增长了、。

搜索引擎是老广第一应用

与全国情况不同的是,搜索引擎依然是广东第一大上网应用,即时通信的使用率排在第二。

报告称,广东网民对信息获取的需求较高,使用搜索引擎的黏性和深度较强,年搜索引擎使用率为,用户年增长率为,依然保持网络应用使用率排名第一位。

同时,以社交为基础的综合平台类应用发展迅速。广东省网民微博、社交网站的使用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和。据分析,社交网站的发展迅速,一方面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带动,另一方面由于在社交关系的基础上,增加了信息分享、交流沟通等应用,增加了用户黏性。

粤高中学历网民占比最多

从网民特征上看,高中学历人群最多,占总体的,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个百分点。据了解,青少年网民是广东省的重要群体,总体规模已达到2683万人,占广东网民总体的。同样,学历为高中的网民比例最高,占比过半,达到51%。年龄方面,青少年网民以12―24岁网民为主,占青少年网民的。从全省来看,39岁以下网民占网民总数的。

上网设备方面,2013年广东网民手机上网比例为,高于台式电脑上网比例,也高于全国手机上网的平均水平。与相比,广东网民手机上网比例增长最快,提升了个百分点。

在此背景下,11月21日至22日在广州举行的“广东互联网大会”以“网事辉煌・跨粤梦想――畅享移动互联新生活”为主题,并将同期举办“2014全球移动互联网CEO峰会”。据透露,场地总面积将超2万平方米,设置展位200余个。

互联网行业总结 第6篇

在实践中,广大村民表示对互联网的利用渠道单一,在我看,这是农民缺乏对农村站的创新性认识。现在大多数农民农业类网站多分属农业部门,农业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规划较分散,专业性构建较多而缺乏风土人情的化层。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增强村民对互联网化的了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有能力,有义务去帮助村民深入了解互联网技术。因此,我耐心地跟街坊四邻讲述,看到大家纷纷向我投赞许的目光时,我感到十分开心,我知道这是大家对我工作的肯定,于我自身而言更是一种鼓励。也许我的各方面能力还不是很突出,但我会尽自己大努力让周围的村民更深入地了解互联网,使用互联网。

只有察民情,顺民心,合民意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并推广下去,农民是整个农村的主体,他们大的愿望是通过诚实劳动获得稳定收入,年年丰收。从初的人力收割小麦到机械化投入使用大大减轻了工作量。仅从这一环节,就不难看出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如今若能通过互联网改变传统买卖的方式,变以往的实体批发市场为网上淘乐园。一样卖粮卖菜,减少了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我知道这项工作的进行必然会缓慢,但新事物发展是一个过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真心希望能够看到村里的人们都有一天能够利用互联网平台销售,打出本地农产品的特色,再让我村以风土人情为视觉吸引各方人进行采摘观光。

总之,当新的思维、新的模式悄然临,我们能做的是打开门窗,恭然迎接,而非固步自封。这次寒假实践活动中,我收获了很多。在进一步了解我村的实况的同时,也锻炼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动员能力。给周边的村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人生亦如此,只有在不断的实践锻炼中,才能提高综合素质和水平。我们沐浴在新时代的阳光下,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更多的是付诸于实践。常言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以后的大学生涯中,我会更加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服务于民。丰富阅历,在实践中成长。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互联网行业总结 第7篇

就拿我们的农产品来说,利用互联网销售成功的案例数不胜数,一个镇域级的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远销到全国各地,评价一个村或一个镇的农产品产值,只要看他有多少个产品有多少个网店,基本可以定论。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不仅仅要会种地,还得学互联网,懂得利用互联网,不但把我们自己的农产品通过互联网卖出去,还要在互联网上买回我们自己的日常用品,所以我们应该感谢这个时代。

我很感谢我生活在这个年代,这个有无限的机遇和挑战的社会,因为它给了我们一个平台,让我们可以尽情的展示自己,而不会被埋没,但是同时也有更大的压力,在这个社会只有有价值的人才有优势,这个世界的优胜劣汰越来越严重,如果你不具有价值,那么你将被取代,在这个剩余的东西越来越多的时代,后剩下的也许就是我们自己。

在过去我们农村是落后的代名词,但是那是在工业时代,现在到了数字化时代,一切原本可能先进的东西都在面临着被*,我们的时代到了,但是必须要谨记的是我们必须拥有更快的学习能力,我们要尽快的转变我们的观念,我们的社会进入了万众创新的社会,在这个有想法就赚钱的时代,我们应该有自己真正的想法,创造出真正属于我们的农产品。

每个行业都要拥抱互联网,不是可能而是必须,就像一百年前的工业时代到来一样,我们慢慢的去适应,我庆幸我赶在了这个时代,时代给我们改变世界的机会,数字化的社会需要有数字化思维的人,所以先从我们的思维开始。

互联网行业总结 第8篇

网络学习为我们提供了新的人生起点,迎来了新的教育方式,让我们随时随地不受地区、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够快捷、方便地接受更多的新的知识,寻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网络就像一个强大的磁场,深深地吸引着我,影响着我,使我把它融入我日常的教学工作生活中。首先,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情景,它淡化了课堂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距离,扩展了教师的学习空间,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教师与真实世界的接触与联系。物理课堂上,课前我们可以到网络上搜索资料(包括文本、图片等),课上再把搜集到的大量资料与伙伴交流共享。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教师可以积极主动去探求知识,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对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为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搭建平台,有利于建构新型的教学模式。

其次,网络学习有利于同行间共同探究问题,网上交流等活动,使业余生活趣味化,其核心是要发挥同行间探讨的主动性、积极性,网络的学习能够给予我一个自主摸索的空间。在网络学习中我与老师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在互动中我学到了一些网络知识。老师们的答疑解惑让我在教学上信心百倍,更使我的教学技能进步很快,教育教学工作有了动力和努力的方向。是网络学习让我体味到了人生从来未有过的快乐与欣喜。

参加网络学习,对于我们这些平时没什么空余时间的上班族来说,绝不是为了一时的兴趣,更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或是赶时髦、装门面,而是要通过知识的积淀,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为自己铺设一条充满希望和成就的人生之路。

互联网行业总结 第9篇

1、移动互联网超越PC互联网,引领发展新潮流。有线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早期形态,移动互联网(无线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未来。PC机只是互联网的终端之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电纸书)已经成为重要终端,电视机、车载设备正在成为终端,冰箱、微波炉、抽油烟机、照相机,甚至眼镜、手表等穿戴之物,都可能成为泛终端。

2、移动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融合,催生新的应用模式。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推动下,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正在呈现出新的特点,平台和模式都发生了改变。这一方面可以作为业务推广的一种手段,如食品、餐饮、娱乐、航空、汽车、金融、家电等传统行业的APP和企业推广平台,另一方面也重构了移动端的业务模式,如医疗、教育、旅游、交通、传媒等领域的业务改造。

3、不同终端的用户体验更受重视。终端的支持是业务推广的生命线,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逐渐升温,移动终端解决方案也不断增多。,主流的智能手机屏幕是英寸,发展到英寸,而平板电脑却以mini型为时髦。但是,不同大小屏幕的移动终端,其用户体验是不一样的,适应小屏幕的智能手机的网页应该轻便、轻质化,它承载的广告也必需适应这一要求。而目前,大量互联网业务迁移到手机上,为适应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及不同操作系统,开发了不同的APP,HTML5的自适应较好地解决了阅读体验问题,但是,还远未实现轻便、轻质、人性化,缺乏良好的用户体验。

4、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多样化。成功的业务,需要成功的商业模式来支持。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新特点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空间。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快车道,网络、终端、用户等方面已经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不盈利的情况已开始改变,移动互联网已融入主流生活与商业社会,货币化浪潮即将到来。移动游戏、移动广告、移动电子商务、移动视频等业务模式流量变现能力快速提升。

5、用户期盼跨平台互通互联。目前形成的iOS、Android、WindowsPhone三大系统各自独立,相对封闭、割裂,应用服务开发者需要进行多个平台的适配开发,这种隔绝有违互联网互通互联之精神。不同品牌的智能手机,甚至不同品牌、类型的移动终端都能互联互通,是用户的期待,也是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时代是融合的时代,是设备与服务融合的时代,是产业间互相进入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移动互联网业务参与主体的多样性是一个显著的特征。技术的发展降低了产业间、以及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的技术和资金门槛,推动了传统电信业向电信、互联网、媒体、娱乐等产业融合的大ICT产业的演进,原有的产业运作模式和竞争结构在新的形势下已经显得不合时宜。在产业融合和演进的过程中,不同产业原有的运作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都在改变,产生了更多新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6、大数据挖掘成蓝海,精准营销潜力凸显。随着移动带宽技术的迅速提升,更多的传感设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地接入网络,加之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带动,中国移动互联网也逐渐步入“大数据”时代。目前的移动互联网领域,仍然是以位置的精准营销为主,但未来随着大数据相关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数据挖掘的不断深入,针对用户个性化定制的应用服务和营销方式将成为发展趋势,它将是移动互联网的另一片蓝海。

五、总结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信息产业运作模式正在被打破,新的运作模式正在形成。对于手机厂商、互联网公司、消费电子公司和网络运营商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他们积极参与到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市场竞争中。

互联网行业总结 第10篇

民族教育发展现状

纵观中华民族教育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民族教育法规建设总是落后于民族教育自身的发展。由于民族教育法制的不健全,导致民族教育政策所确定的各项优惠措施难以落实,民族教育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得不到保障。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加强及 年12 月中国加入WTO,民族教育立法已远远不能满足民族教育发展的需要,这种不相适应的矛盾日显突出。

第一,民族教育法规体系极不完善,法规层级过低。从现行的民族教育法规来看,大量的为民族教育行政规章及规章性文件,法规很少,至今没有民族教育单项法,更没有居于《宪法》和《教育法》之下的统领民族教育法规规章的民族教育基本法,民族教育法规体系远远没有建立起来。由于民族教育法规体系不完善,法规层级过低,必然导致法规刚性不足,从而影响其效力的发挥,很难起到应有的对民族教育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年,国家曾启动了《少数民族教育条例》的起草调研工作,拟在行政法规层次对全国少数民族教育中重要的基本的问题做出明确规范,并计划于“十五”期间颁布实施《少数民族教育条例》。但《少数民族教育条例》至今未能出台。当前,为适应中国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的需要,以及民族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迫切要求有关方面将《少数民族教育条例》的制订工作列入紧要工作议事日程,促成其尽快出台。与此同时,从现在起就着手起草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基本法―――《少数民族教育法》,为它的出台积极创造条件。《少数民族教育法》的起草制订,将极大地推进中华民族教育法规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使中华民族教育事业尽快走上法制化轨道。

第二,民族教育立法指导思想有失偏颇。通过对中华民族教育立法历史与现状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族教育立法比较注重对少数民族受教育权特别是进入主流社会的受教育权的保护,而忽视对民族教育在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中作用、角色的规范。中国现行民族教育法规很少有关于维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是中华民族教育立法内容的重大缺失,也是中华民族教育立法指导思想的偏颇。这一点,可从中国双语教学政策的演变中略见一斑。建国初期中国非常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而现阶段更多地是关注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和掌握,如规定在使用民族语授课的民族中小学逐步从小学一年级开设汉语课程、制定了《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试行) 》、《关于在有关省区试行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的通知》等,而有关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运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规定,则非常缺乏。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民族语言文字的失传,将导致民族文化的消失。因此,必须重视民族教育立法在保障和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从维护少数民族平等的受教育权出发,中华民族教育立法比较注重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升学优待与照顾,而忽视了对其升学后有关学习辅导与帮助的规范,没有确立民族教育与一般教育同等质量要求的思想。这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少数民族学生的低学业成就,从而其教育平等权也不可能得到真正落实。

第三,民族教育立法内容不完善,重点不突出。如前所述中国现行的民族教育法规很少有关于维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忽视了对少数民族学生升学后有关学习辅导与帮助的规定等。此外,对于民族教育发展中的其他重大问题,如政府在发展民族教育中的职责、民族教育经费、师资、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和特殊专门人才的培养、民族教育科学研究等,或忽略了对其的规定,或缺乏具体明确的规定。当前,关于民族教育基本重大问题的规定,主要体现在2002 年_颁布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中,内容比较宏观,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关于这些问题,建国初期,_曾制定了《关于少数民族教育事业费的指示》、《培养少数民族师资试行方案》等专项法规,但这些法规,随着时间的推移及中华民族教育的发展变化,许多内容已不适用。因此,有必要加强民族教育法规的修订、废止工作,或制订一些新的法规,使中华民族教育中的主要问题特别是重点和突出的问题,有法可依,而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第四,地方民族教育立法严重滞后。国154 个民族自治地方中,仅有十几个地方制定了民族教育法规,绝大多数地方还没有制定民族教育法规,这既与中央教育立法的发展不相适应,也与民族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及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极不协调。另据统计,从1985 年中国第一部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延边朝_自治州自治条例》经吉林省人大批准诞生,到 年底,各民族自治地方共制定自治条例133 件,单行条例280 件,变通或补充规定64 件。与此相比,地方民族教育立法明显滞后。

第五,现行民族教育法规还存在法律形式、法律语言不规范,民族教育立法理论研究亟待加强等问题。

互联网行业总结 第11篇

一、引言

自2015年“两会”中,_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以来,我国各行各业、尤其是处于变革发展的各类行业中,与“互联网+”相关的新生事物、新生理念与日俱增,而“互联网+”的理念也随之渗透到各个行业的发展之中,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近年来呈现如火如荼发展趋势的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来说,其获得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有效地抓住了现代信息技术这一工具,通过网络打破传统教育在时间、空间上的固有束缚,为需要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学员们提供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网络虚拟课堂,并以这个有效载体承载学员进修的活动开展。这种利用网络开展成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方式,通常被称为网络远程教育。

目前的网络远程教育固然有其优越的一面,但随着科技手段的日益进步与受众群体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不断变化,其缺点与不足也在日益显现,对这种利用网络工具开展教育的方式充分发挥其作用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与限制。根本上来说,现行的网络远程教育模式仅是将现实中的课堂“搬”到虚拟环境中,学生学习的过程仅从以往的在现实课堂中听讲、完成作业变化为在“虚拟课堂”中进行上述活动,并没有很好地体现互联网理念、发挥互联网作用。据此,本文结合“互联网+”理念与网络远程教育模式,对开展“互联网+网络远程教育”的具体模式进行研究,以期得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二、“互联网+网络远程教育”的相关概念阐述

根据_总理在各类重要会议中的相关阐述,结合各界人士对“互联网+”这一理念的理解与分析,本文认为,“互联网+”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互联网平台,进行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集成,从而实现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进而发展出新的行业模式、行业生态循环的过程。“互联网+”的存在意义在于最大限度消除信息的不对称,实现信息要素的高效率传递,实现信息共享。

就其特征来说,“互联网+”表现出以下六方面特质:

第一,跨界。“互联网+”的过程体现于信息通信技术跨越行业壁垒、用于其他行业重塑优化的过程之中。

第二,创新。各行业进行“互联网+”的改造过程,不仅仅是互联网技术在各个行业中运用的过程,更是互联网技术发展驱动内核的创新思维在各行业中的渗透、传播与深入应用。

第三,重塑。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各行业可以采取更为有效的方式连接行业内各个组成部分,高效率地进行信息交换、决策制定等工作,因此其行业运作模式必须也一定会因“互联网+”的过程发生变化,即结构重塑。

第四,人性。“互联网+”在各行业中的引入,有助于行业重新审视对于“人”这一要素的价值在行业中的体现过程,强化对用户体验的实时反馈与实现,提升对于人性的尊重,提升对于人的创造性的关注度与重视。

第五,开放。通过“互联网+”能够有效消除原本行业中的信息孤岛,从而化解制约创新的各类环节,通过信息共享实现良好的行业创新机制,避免重复劳动。

第六,连接。通过“互联网+”改造能够使各行业与其他行业构建沟通渠道,从而进一步打破行业壁垒,有助于行业借鉴、学习其他行业的先进技术与理念,对本行业的升级改造提供强有力的决策参考。

“互联网+网络远程教育”的变革是指:通过行业内各企业、个人的参与,构建出统一的全网、跨平台、场景沉浸式教育平台,最大限度切合用户使用习惯。为具有接受远程教育意愿的个人提供完备的学习辅助工具、相应资料与考核体系,并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的网络式教育改进。

三、“互联网+网络远程教育”模式设计原则

根据“互联网+”特质,结合网络远程教育的特征,“互联网+网络远程教育”模式的设计原则如下:

(一)跨界融合原则

转变网络远程教育传统理念中仅将“网络化”作为线下教育在线上移植的手段,通过充分理解“互联网+”的内在本质,精确选择信息技术与网络远程教育的融合点,合理利用各项信息技术手段为网络远程教育在互联网范畴内展开提供支撑,做到互联网技术、理念与网络远程教育目标、构想的深层次融合。

(二)有效创新原则

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在消除网络远程教育的时间局限性、空间局限性、载体局限性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创新,将教育的本质以互联网的形式予以深入实践与阐发;同时注重创新的持续性与有效性,及时引入互联网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的新理念、新手段与新方法,促进网络远程教育的技术、方法与时俱进。

(三)流程重塑原则

依据互联网技术应用在网络远程教育中的实际情况与创新程度,实时监控、评价与反馈与之对应的网络远程教育工作各项流程,对无法为“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远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撑乃至阻碍其发展的业务流程进行切合实际的改进,提高相应工作的工作效率,合理优化网络远程教育开展过程中的资源配置。

(四)以人为本原则

在运用互联网技术对网络远程教育进行改进的同时,尤其要重视作为直接受众的学员的使用体验,通过持续性的学员使用感受反馈调研明确改进后的网络远程教育模式中不符合用户使用的待改进事项,并合理改进。此外,还应当注重作为教育服务提供方的各类院校、研究院所等在使用中的直观感受,并做出切合实际的改进。

(五)开放互联原则

通过“互联网+”理念的引入与相应创新的应用,在行业内破除各个提供教育服务机构之间、学员之间、学员与机构的信息阻塞,构建信息畅道,实现信息的行业内无阻碍流通,消除信息孤岛;搭建行业发展情况、行业技术等相关信息的流通平台,破除网络继续教育行业与其他行业间的信息壁垒。

四、“互联网+网络远程教育”模式构建方案

依据“互联网+网络远程教育”模式设计原则,结合我国网络远程教育发展与互联网技术应用的现状,本文尝试性构建出“互联网+网络远程教育”的创新模式。

(一)构建全网式平台

首先,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构建足以承载全部网络远程教育活动开展的PC端网站平台,并充分考虑对各类移动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智能穿戴设备等)的支持,从而实现网络教育活动的全载体覆盖。该平台的日常运行应在相应政府机构(如教育部)的指导、监督下开展。

其次,通过行政等手段逐步引导教育机构将其招生、提供教育服务等网络远程教育活动移至该平台,从而方便行政机构对于网络远程教育的一站式监督、管控,同时有效避免了“山寨”教育机构欺诈事件的发生。

在平台建设过程中,要通过前期的全面调研有效确定该平台的网络连接速度、存储能力、并发操作能力等硬性指标,并通过合理的硬件设施建设予以实现,为网络远程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二)引入前沿信息技术手段

充分考虑多媒体技术、互联网存储技术等的应用,合理运用流媒体、虚拟交互等创新技术强化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代入感与互动性,使教学内容的展示不仅仅局限于对视频的观看,而是更加强调学员学习过程中对于实物、实例的操作与实践。此外,通过电子白板技术的应用,充分加强学员在听讲过程中与教师的互动、学员之间的互动,做到疑难问题随时提出、随时解答;通过HTML5编码技术的引入与相关APP的制作,使学员能够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在各类移动端平台进行课程学习,大大提升学员的时间利用效率,强化学习效果。

(三)制定相应规范

在上述平台建设与技术引入的基础上,打破教育机构之间交流壁垒,实行同专业、同类课程的学分互认制度,确保学员在进行学习过程中拥有最大限度的选择权利,可以自行选择符合自身学习特点的教师课程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参考“MOOC”的具体教学考核方式,在每个课程的每个课时授课过程中加入随堂测试,并将相应测试结果记入该课程的最终考核成绩,以最真实反馈学员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在课程考试时,通过建立大容量随机题库、限定考试时限、考试过程中进行全程录像等方式,最大限度防止学员作弊行为的发生,同时可增加参加考试次数,为学员提供足够多的通过考试的机会。

(四)建立数据分析体系

通过平台的建设,不仅将学员的学习过程集中在一个网站之中,更将各教育机构的服务过程集中在一个网站之中。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效应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教育情况的数据分析体系,对学员个体学习情况、某专业乃至某门课程的学员总体学习情况、各机构教育服务情况、行业总体发展情况等进行及时、详实的数据收集、汇总与分析,并通过图表等形式、按照不同的时间跨度进行不同层次的直观展示,为各教育机构实时调整课程设置、强化对学员辅导的针对性、优化机构发展战略提供有效数据支撑,同时为行政部门从总体上把握网络远程教育发展情况、及时采取正确措施加强行业发展引导提供有力决策辅助。

五、“互联网+网络远程教育”模式实施保障措施

“互联网+网络远程教育”模式设计方案确定后,还应当根据网络远程教育的现有状况与网络远程教育从业者的相关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系列配套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网络远程教育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从业者的理论培训

理论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从业者对于“互联网+”这一概念的理解高度与深度,也决定了创新网络远程教育、将“互联网+”思维与现有业内工作深度融合的程度。因此,应当充分利用集中学习、主题讨论等方式开展对相关人员的理论知识培训,使其迅速了解、掌握“互联网+”相关理论与行业发展前沿思想、技术,为“互联网+网络远程教育”的模式由理论转化为现实、由抽象转化为具体破除旧有思维壁垒、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二)提高对“互联网+网络远程教育”模式的宣传力度

作为新生事物,“互联网+网络远程教育”模式的顺利实现需要以社会各界的充分了解、感知为前提与保障。因此,应当通过网络、现实的各类信息载体,深入介绍“互联网+网络远程教育”创新模式的内涵与外延,充分阐述上述创新模式的内在机理、运行模式与优点,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互联网+网络远程教育”模式的宣传与相关知识普及,提高社会公众对该模式的认知,逐步扩大该模式影响力。同时,采取稳步推进的模式,引导社会公众尝试、体验该模式,从而对该模式的创新性与优越性产生直观感知,为“互联网+网络远程教育”模式的开展培育具有较大基数的受众群体。

(三)加大对“互联网+网络远程教育”模式工作开展的扶持力度

“互联网+网络远程教育”模式的建设需要有充分的资金、人力等资源作为支撑,而这些资源的取得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相关从业单位的战略规划。同时,建设时间跨度也是该模式是否能够及时响应时展、及时契合网络教育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当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前提下,对实现该模式所需的资金、人力等成本进行系统核算,同时根据行业发展情况制定明确的建设时间节点,并以此为依据寻求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为该模式的顺利建设与实施谋求足够的扶持力度。

互联网行业总结 第12篇

据外媒报道,全球最大的CDN服务公司Akamai Technologies发布的最新《互联网现状》调查报告显示,第四季度全球的平均网络连接速度已经达到了7Mbps,同比增长26%。值得一提的是,韩国的网速在全球居首,平均网速高达!

这份基于Akamai智能平台数据的报告提供了全球网络相关的各种统计数据,包括连接速度,宽带采用状况,著名的网络中断事件,IPv4地址枯竭和IPv6的部署。印度的平均网速为。

该报告的其他发现还包括:

全球平均连接速度和全球宽带采用率

――全球平均网速去年第四季度环比增长12%,至7Mbps,同比增长26%。

――韩国平均网速再次排名全球第一,第四季度达。

――全球4、10、15、25Mbps宽带采用率同比分别增长15%、31%、37%和45%。

移动方面

――平均移动连接速度方面各国差距较大,英国达,委内瑞拉为。

――有30个受调查的国家或地区平均移动连接速度达到或超过10Mbps大关,多于第三季度的24个。58个国家或地区的平均移动连接速度达到或超过4Mbps的宽带水平。

IPv4和IPv6

――20第四季度,连接到Akamai智能平台的IPv4地址数达到近亿个,同比下滑。

――IPv4地址分配活动显著减少,第四季度共分配了640万个IPv4地址,而第三季度达1600万个。

――Akamai平台收到的内容请求有47%来自IPv6。在IPv6采用方面,比利时继续在全球保持领先,采用率环比增长了20%。

[互联网现状调查报告]

互联网行业总结 第13篇

资料: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自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以来,短短的几年时间,互联网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不仅表现在我国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方面,也表现在互联网的用户人数、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等各个方面。虽然自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网络业的发展遭遇了一段时期的低潮,但从近期的种种迹象来看,中国互联网业正在走向复苏,开始迎来它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三大门户网站业绩优良

近日,国内三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和网易分别公布了第三季度财务报告。10月22日搜狐公布的季报显示,它提前实现了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全面盈利,盈利额度达到万美元。11月5日,新浪发布的财务报告称,上季度新浪的净营业收入达到103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1%,达历史最高值;按试算额计算,新浪在历史上首次实现盈利万美元,而去年同期的数字为亏损290万美元。11月6日,网易公布的季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网易收入总额达到7440万元人民币(900万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营业利润达310万美元,毛利率达%,创历史最高。业内人士认为,与以往网站大面积亏损相比,如此良好的业绩说明互联网正在回暖。

由于业绩的大幅上升,作为中国概念股在纳斯达克的标志性代表,新浪、搜狐、网易的股票一片飘红,大幅上涨。与一年前一些公司在纳斯达克面临摘牌的尴尬处境相比,今日的风光实在不可同日而语。国内门户网站的股票在纳斯达克受到追捧,说明了国内互联业的发展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它们已经从过去纳股中的边缘状态、边缘待遇变成比较中心的状态了。

互联网得到广泛应用

今年以来,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等信息化应用进展迅猛,互联网开始在各个行业、各个部门进行广泛的、实质性的渗透。政府信息化、行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的推进,使原来“不食人间烟火”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实体经济进一步结合,也使互联网找到了广阔的应用空间,焕发了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对此,中科院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吕本富认为,目前中国互联网产业开始了全面复苏。

他认为,之所以说现在的复苏不是一些企业的复苏,而是全面的复苏,是因为过去中国的企业在IT方面的投入本来就不多,有一个对历史欠账回补的过程。在企业层面,网络经济高潮到来时,启发了企业对信息化的应用,让他们认识到了网络经济的重要。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整个IT产业,包括互联网业,都回到了基本面,回归到了一个在正常经济活动下的一个正常产业。

据估计,全球500强等世界大公司在IT方面的投入提前支出了1000亿美元,现在还处于消化投资阶段。相比较之下,中国的互联网业由于本身发展水平所限,非理性成分和泡沫成分都不是那么大,或者根本就没有产生太大的.泡沫。而在这个时候,政府加快推进了电子政务,企业开始重视内部信息化建设,这两股力量反而成为比较强劲的推动互联网复苏的力量。目前,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亮丽的IT市场之一。

网民人数迅猛增加

上网人数和上网计算机数反映出一个国家互联网的普及程度和繁荣程度。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提供的最新数据,截至今年10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人数达到5800万,上网计算机数达到2300万。而今年上半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为4580万和1613万,短短的四个月内分别增加了1220万和687万,分别比今年上半年增加21%和30%。网民和上网计算机数的迅速增加,标志着我国互联网回暖的步伐加快。

CNNIC的历次调查显示,从7月到207月,我国上网用户人数每半年都以超过50%的速度增长,年1月达到顶峰,然后开始下降。从201月开始,又开始逐步回升。今年上半年,我国的上网用户人数为4580万,半年增加了1210万,增长率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同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62万上网用户人数相比,目前的上网用户人数已是当初的78倍。由此可见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增长之快。特别是今年以来网民呈现加速递增的趋势,预示着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的第二个春天即将来临。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国互联网络的大环境经历了高潮、低潮的反复,可是从上网用户人数的历次调查结果看,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却一直保持着比较强的增长势头。从联合国贸易及开发会议上透出的信息,目前中国的网民人数已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同时不能忽略的是,5800万网民在我国将近13亿的总人口中仅占4%多,说明我国互联网络的普及程度还很低,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WWW站点数止跌回升

截至今年6月30日,我国WWW站点数为293213个,半年内增加16113个,增长率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从我国WWW站点数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尽管在上半年,网站数下降了万,但是从20下半年到现在,网站数又开始了增长。从年7月到年7月,一年时间增加了50474个站点。这种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互联网产业在经历了一个低潮后,正呈现出进一步发展的迹象。

截至2002年6月30日,我国国际出口带宽的总容量为,半年增加了2979M,增长率为%,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倍,是19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的416倍。

CN下注册的域名数到今年10月底达到139288个,比7月份统计的126146个增加了13142个。而在2001年7月到2002年1月这半年时间里,由于受互联网低潮的影响,CN下注册的域名数曾减少了1173个。这几个月CN下注册的域名数的重新回升,同样说明互联网在逐渐转暖。

链接一:网民结构特征

1.用户性别。调查显示,男性网民占%,女性网民占%。男性依然占据网民主体。从历次调查结果网民的性别分布上看,女性网民所占比例呈递增趋势,且增加显著,从年10月的%增加到现在的%,男性网民则从最初的%减至%。男女网民之间比例上的差异也从1997年的7∶1缩小至目前的∶1。这一变化趋势与我国互联网的普及有着密切关系。

2.用户年龄。35岁以下的网民占%,35岁以上的网民占%,两者之比为∶1。35岁以下的网民仍然是互联网络时代的主力军。在各个年龄段中,以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

比例为最高,达到%,其次是25~30岁(%)和18岁以下(%)。

3.用户受教育程度。目_民中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中专)的比例最高,占%,其次是本科(%)和大专(%)。大学本科以下的网民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本科及本科以上的网民,形成后来者居上之势,在网民中占据主体。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与互联网上的内容、服务日益多样化以及互联网使用更加简便有关。

4.用户个人月收入。调查显示,%的网民月收入不超过2000元,只有%的网民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网民月收入在500元以下(包括无收入)。低收入网民仍然占据主体,并且增长速度明显高于高收入的网民。这说明互联网越来越趋于大众化,互联网从过去那种只属于受过高等教育的、中高收入的人的专利,转变成受过基本教育的、收入还过得去的普通人都能使用的工具。

5.用户职业。在网民中,学生所占比例是最高的,达到了%,其它职业中,以专业技术人员为最多,占总数的%,其次是办事员等协助人员和商业、服务业人员,分别为%和%。值得说明的是,与2001年1月相比,学生从%增加到%,绝对数量从万增加到1200万,增长显著。这与校园网的建设以及各种网校、远程教育等的兴起有比较大的关系。

6.用户行业。网民中从事批发和零售贸易的人最多,占%,其次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占%,排在第三的是教育、科研机构,为%。与2001年1月相比,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网民所占比例有所增加,而IT业所占比例有所下降。社会服务业从%增加到%,制造业从%增加到%,IT业则从%降至%。其它行业在绝对人数上随着整体网民数的增加都有所增加,但从所占份额来看,虽然有小幅度的波动,但无明显变化趋势。从网民在职业、行业的分布上可以看出,网民逐渐趋于多元化。

链接二:网民上网行为习惯

1.上网地点。%的网民选择在家里上网,%的人在单位上网,其次是学校(%)、网吧和咖啡厅(%),同时还有%的人在公共图书馆上网,%的人移动上网,地点不固定。家中是网民上网最主要的地点,这与家庭电脑的普及、小区宽带的建设以及互联网使用成本的降低有很大关系。同时,在学校上网的网民比例也有所增加,从2001年1月的%增加到%,这应该与网民中学生的比例增加以及校园网建设的推进有很大关系。

2.上网时段。网民一天中使用互联网的时间波动比较大:凌晨4、5点钟是网民最少上网的时间,只有%的网民在这一时间上网;上午8、9点钟,上网的人开始增多,达到%,并且随着时间的延续一路爬升,到晚上20、21点的时候达到高峰,有%的网民在这一时间上网,这之后上网人数又逐渐减少。这一现象说明,网民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分布状况和人们日常生活的作息时间有一定关系。

3.用户上网设备。目前,有%的人使用台式计算机上网,%的人使用笔记本电脑上网,用户上网设备仍然以台式计算机为主。但也有少量网民在使用计算机(包括笔记本电脑)上网的同时,也使用其它设备(移动终端、信息家电等)上网。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这些新的上网设备正在逐渐被网民所接受。

4.上网费用来源。调查显示,%的网民采用自费上网,只有%的网民公费上网,公费自费均有的占%。从历次调查数据来看,自费上网的网民都比公费上网的网民所占比例要高,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与网民上网地点的变化有一定关系:家里逐渐成为网民上网的最主要地点,自费也相应成为网民上网费用的主要来源。

5.每周上网时间。目_民平均每周上网天,个小时。2000年1月CNNIC的调查数据显示,网民每周上网时间达到17个小时,此后上网时间逐渐减少,最近一年内逐渐稳定在8~9个小时。网民上网天数也从去年的天降为现在的天。造成网民每周上网时间减少的原因可能与网民结构上的多元化有一定关系。

6.平均每周收发电子邮件数。网民平均每周收到封电子邮件,收到垃圾邮件封,每周发出电子邮件封。与历次调查结果对比可以看出,网民每周发出的电子邮件数逐渐递减,从2000年1月的每周发出10封电子邮件减少至目前的每周封,尤其是近一年来的减少最为显著,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封。这与网民对电子邮箱的使用更加理性以及手机、短消息、网络寻呼等其它通信手段的流行使通信联络方式更加多元化有关。

7.上网目的。调查显示,%的人将获取信息作为上网最主要的目的,接下来是休闲娱乐(%)和交友(%)。

值得注意的是,与去年同期相比,以获取信息为上网最主要目的的网民所占比例有所增加,从%增加到%,增加了近5个百分点。互联网的开放性、便利性、互动性以及网上信息的丰富性和服务的多样性,是越来越多的网民将获取信息作为上网主要目的的原因。

互联网行业总结 第14篇

资料: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自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以来,短短的几年时间,互联网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不仅表现在我国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方面,也表现在互联网的用户人数、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等各个方面。虽然自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网络业的发展遭遇了一段时期的低潮,但从近期的种种迹象来看,中国互联网业正在走向复苏,开始迎来它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三大门户网站业绩优良

近日,国内三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和网易分别公布了第三季度财务报告。10月22日搜狐公布的季报显示,它提前实现了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全面盈利,盈利额度达到万美元。11月5日,新浪发布的财务报告称,上季度新浪的净营业收入达到103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1%,达历史最高值;按试算额计算,新浪在历史上首次实现盈利万美元,而去年同期的数字为亏损290万美元。11月6日,网易公布的季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网易收入总额达到7440万元人民币(900万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营业利润达310万美元,毛利率达%,创历史最高。业内人士认为,与以往网站大面积亏损相比,如此良好的业绩说明互联网正在回暖。

由于业绩的大幅上升,作为中国概念股在纳斯达克的标志性代表,新浪、搜狐、网易的股票一片飘红,大幅上涨。与一年前一些公司在纳斯达克面临摘牌的尴尬处境相比,今日的风光实在不可同日而语。国内门户网站的股票在纳斯达克受到追捧,说明了国内互联业的发展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它们已经从过去纳股中的边缘状态、边缘待遇变成比较中心的状态了。

互联网得到广泛应用

今年以来,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等信息化应用进展迅猛,互联网开始在各个行业、各个部门进行广泛的、实质性的`渗透。政府信息化、行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的推进,使原来“不食人间烟火“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实体经济进一步结合,也使互联网找到了广阔的应用空间,焕发了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对此,中科院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吕本富认为,目前中国互联网产业开始了全面复苏。

他认为,之所以说现在的复苏不是一些企业的复苏,而是全面的复苏,是因为过去中国的企业在IT方面的投入本来就不多,有一个对历史欠账回补的过程。在企业层面,网络经济高潮到来时,启发了企业对信息化的应用,让他们认识到了网络经济的重要。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整个IT产业,包括互联网业,都回到了基本面,回归到了一个在正常经济活动下的一个正常产业。

据估计,全球500强等世界大公司在IT方面的投入提前支出了1000亿美元,现在还处于消化投资阶段。相比较之下,中国的互联网业由于本身发展水平所限,非理性成分和泡沫成分都不是那么大,或者根本就没有产生太大的泡沫。而在这个时候,政府加快推进了电子政务,企业开始重视内部信息化建设,这两股力量反而成为比较强劲的推动互联网复苏的力量。目前,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亮丽的IT市场之一。

网民人数迅猛增加

上网人数和上网计算机数反映出一个国家互联网的普及程度和繁荣程度。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提供的最新数据,截至今年10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人数达到5800万,上网计算机数达到2300万。而今年上半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为4580万和161

[1] [2] [3] [4]

互联网行业总结 第15篇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的发生演变。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为传统货运行业带来哪些机遇

通过互联网平台,客户可以清楚地看到,为其服务的物流公司,历史上一共承接了多少的货量和订单,客户的选择和评价如何、时效怎么样。物流信息全程可视,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让货物实时可见,实时可签收。

以来,许多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货运网络平台相继出现,互联网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在传统货运模式下,客户、物流公司双方必须见面。在“互联网+”时代,货运业正拥抱互联网,构建全新的价值链。

近日,_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提出“互联网+”高效物流,“加快推进货运车联网与物流园区、仓储设施、配送网点等信息互联,促进人员、货源、车源等信息高效匹配,有效降低货车空驶率,提高配送效率。”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未来高效物流模式向什么方向发展?互联网经济为传统货运行业带来哪些机遇?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说,加快促进道路货运转型升级,是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要运用互联网改造传统货运业,重构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圈。

据中物联统计,20,我国道路运输费用占物流的总比重达到30%。道路货运业共完成了全社会76%的货运量、33%的货运周转量,平均每天都有8400余吨的在途货运量,平均每年为每个人运22吨货物。

长期以来,我国的道路货运业一直被贴上“多、小、散”的标签。超过700多万家物流企业,以及3000多万名司机,构成了非常庞大的承运企业群体。在整个承运企业中,97%是中小微型的物流企业,平均年营业额在1000万元以下。

在传统货运业模式下,整个物流链条形式复杂。“比如发货企业要找到若干家货运代理,要经历多次中转、多次装卸,运作效率很低,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中物联公路货运分会会长王坚说。

王坚说,“互联网+”将改变货运行业,货物信息更加透明化,车辆技术也将整合车队和司机,运输效率会进一步提高。

“互联网+”货运,从线上交易到线下运作,实现了从订单、到运单到交付,到最后结算,以及评价、诚信系统的完整生态链。通过互联网手段的集货平台,统一收集客户的需求,减少了中转和多次装卸,实现了集约化运作。

国内大型公路运输网络平台、卡行天下总裁钱钰说,我国约有5000万以上的生产商贸企业发货方,万以上的个体运输经营户承运方。供需双方庞大分散的群体,由此产生了平台需求。

目前,卡行天下在全国建立了26个城市节点枢纽,13个物流园区入网,4000多家物流企业成员,平台月交易量约60万吨,在线上完成开单、交易、调度、支付、诚信一系列环节的管理。

“平台型物流企业绝不仅仅是提供简单交易和撮合的服务商,而是通过承诺合同,为其承担所有的运输风险,通过运费差价和信息服务获得利润。”何黎明说。

在浙江传化物流集团,依托线下的基地打造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形成全国的快运网络,实现了集散功能、配送功能、中转功能。目前已经投入运营了5个公路港,已经落实的项目有70个。

王坚认为,“互联网+”会改变物流买卖双方的信用体系,通过信息的共享,实现预调度、预通知,让手动变成自动。

通过互联网线上的链接,信息对称和分享,来实现线下整个物流运作的高效。通过这样的方式,中小微物流企业就可以突破传统地理、地域的局限,从而获得更多的业务,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如何用互联网来改变中国最传统、最底层的物流业?互联网大数据让中小微货运企业都成为创客,让天下没有难运的货。”传化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绍波说。

互联网行业总结 第16篇

物业管理发展现状

摘 要:物业管理目前在我国虽然发展迅速,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仍然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其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制约着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有序发展。中国物业管理理论发展相对滞后,这种状况。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物业管理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加强物业管理理论的研究与创新,是解决当前物业管理难题、推动中国物业管理又好又快发展的关犍所在。本文简要分析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历程,目前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物业管理 现状

一、我国物业管理的发展历程

物业管理的发展实际上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81年3月深圳市国内首家物业公司成立,至1994年3月,以房管所向物业公司转型为主题的发展,是我国物业管理的起步、探索阶段,其特点是房管所式的管理。第二阶段:从1994年至,这是我国物业管理开始进入规范化大发展阶段。其特点:一是物业管理立法加快;二是物业管理队伍迅速壮大。第三阶段:19至今是我国物业管理法制化和市场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其重要标志是《物业管理条例》的出台。

截止目前为止,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我国物业管理企业总数超过3万家,从业人员大约有300多万,城镇物业管理覆盖率已经高达到50%左右,在一些大城市,像北京、上海、深圳已经达到70%甚至80%、90%。而其物业管理类型也增多,涉及很多领域。所以说物业管理所创造的增加值在一些大城市中所占GDP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逐渐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的新兴行业。

二、我国物业管理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特点和问题

(一)起步晚、规模小,发展快

从1981年3月全国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在深圳成立。至今全国已有各类物业管理企业2万余家,从业人员突破200万人。目前我国物业管理发展迅速,物业管理类型多,涉及各个领域,约11大类,其中有多层住宅、高层住宅、写字楼、工业区、政府政法机关办公楼、医院、学校、车站、码头、宾馆、商场商业街和农民房等。

(二)物业管理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

由于受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居民收入水平、业主对物业管理认识、政府相关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物业管理发展不平衡程度较高。南方、经济发达地区、沿海城市、大城市开展早、发展快;北方、经济不发达地区、内陆城市和中小城市开展晚、发展慢。

(三)物业管理企业运作规范化程度低,物业管理市场竞争相对无序化

由于我国目前有关物业管理的法规对物业管理企业的运行规定不明确,导致目前我国物业管理企业运作规范化程度较低,整个物业管理市场呈现相对无序化的竞争态势亟待规范。

(四)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矛盾重重,争端频频发生

近年来物业管理纠纷案件频发,物管问题形成了消费者投诉的热点之一。一边是业主抱怨物业服务公司以管理者自居,凌驾于业主之上,缺乏服务意识,服务质量达不到当初签订物业合同时的承诺。另一边物业公司也喊冤叫屈,抱怨遗留问题多,业主处处刁难。这些都给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力。

(五)物亚管理缺乏专业人才

目简我国的物业管理行业还是一种势动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教育培训体系未能穗意。职业化队伍尚未形成。而物业管理是一门知识面广的新兴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建筑、房地产、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但由于我国物业管理起步较晚、定位不高,加之物业管理的人才培养跟不上物业管理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要求。

(六)物业管理行业管理观念落后,缺乏有建设性的理论研究

目前,我国的物业管理理论发展相对滞后,物业管理理论体系尚未完全成形。物业管理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实践发展的状况,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物业管理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长久以来,我国的物业管理行业被定位于处于起步阶段的“朝阳产业也是十分正常的。在这样的思想观念的指导下,我国的物业管理活动往往是“重”,人们普遍认为起步阶段重在实践探索和业务开拓,因而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实践”而“轻理论”,甚至是在没有什么现成理论前提下就进行“大胆摸索”和“冒险试验”。结果是,缺乏理论指导的物业管理实践出现很多矛盾和问题,影响了我国物业管理的持续发展。近年,尽管有不少专家学者呼吁加强物业管理理论研究,但整个物业管理行业的理论研究意识依然欠缺,“重实践”而“轻理论”的形势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

三、应采取的对策

(一)政府积极管理和引导,行业协会完全发挥协调作用

政府作为重要的职能部门。应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和引导。尤其是在新修订的《物业管理条例》之后,主要是应加大宣传力度,使业主对该条例有更多了解;二是尽快建立相关制度,完善物业管理法制体系。另外,行业协会也应完全发挥其应有的协调作用,多办一些宣传和咨询活动,提高业主的自我管理意识,保障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提高业主的`物管意识

许多业主物业知识缺乏,因此,行业主管部门、物管企业、新闻媒体应当加大宣传力度相互配合,提高业主的物管意识,使物业管理的发展得到社会的支持。这样才能增强业主和物管企业之间的沟通、信任,才能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

(三)提高业主的物管意识

许多业主物业知识缺乏,因此,行业主管部门、物管企业、新闻媒体应当加大宣传力度相互配合,提高业主的物管意识,使物业管理的发展得到社会的支持。这样才能增强业主和物管企业之间的沟通、信任,才能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

(四)完善市场竞争机制

目前,我国的物业管理行业的市场竞争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由于传统管理机制和观念的存在,使业主得不到对物业管理企业的选择权,物业管理企业也就缺乏提高服务质量的压力。要想解决这一个问题,要想取得更高水准的优质的物业管理,需建立和完善招投标的竞争制度,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迫使各物业管理企业不断地提高自己,促进物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和行业的良性发展。 (五)专业化管理

物业管理的发展,依赖于物业管理的专业化,而物业管理的专业化又依赖于物业管理的市场化。通过市场化,企业会由原来的小而全、大而全,变成有特色的专业公司。通过专业公司专业人员的专业化服务,企业生产效率会提高,服务水平会提高,人员会随之精简,工资支出会节省、管理成本会下降,随之服务价格也会下降。从根本上解决收费难的问题,并且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六)智能化、信息化管理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已成为物业管理企业服务的一个核心竞争力量。在沿海城市、大城市一些实力较强、有远见的物业公司已成熟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先进管理理念融入日常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打造了自己的服务品牌,实现了规模化、节约化经营模式,把竞争对手远远抛到后面,抢占了市场先机。因此其已成为当前物业管理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筹码。

四、结语

物业管理在我国仍然属于一个年轻的行业。它的发展非常迅速.在提高人民居住与丁作环境与质量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负面的问题,这就要求物业管理企业对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模式继续进行学习与探索,寻找出适应中国国情的物管方式,从而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同时。国家也要对物业管理行业进行必要的监督指导.从立法与政策上,规范物业管理市场秩序,从而推进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治力,赵许栋.试论我国城市物业管理发展[J].大众商务,,(18).

[2]张襄誉,廖晓峰.物业管理: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J].城市问题,,(1).

[3]江楠.我国物业管理制度浅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9).

[4]庞爱玲.我国物业管理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3).

[5]杨浩,杨红娇.刘茂红.我国物业管理中的问题与政策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2).

[6]张玉阳.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教育学报,2008,21,(6).

[7]周文国,韩国波.我国物业管理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建筑管理现代化,,(06).

[8]陈小呜.博弈与协调——试论业主与业委会、物管处、开发商的关系[J].企业管理.2004,(11).

[9]施晓东.浅论物业管理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目标[J].管理研究,2008,(4).

[10]杨中宣.新时期物业管理市场分析及发展展望[J].商场现代化,,(1).

互联网行业总结 第17篇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教学

在信息网络化的今天,互联网信息资源已经成为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传统信息资源数字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各类开放性数据库规模效应的形成,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将越来越依赖互联网。因此,如何方便、快捷、有效地利用互联网来为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服务,是网络时代人们增强人力资本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本文结合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状况以及高校文科教学的实际,针对性地提出高校文科教学利用互联网的相关建议。

一、互联网络浸透现实生活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总人数为13700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中国网民总人数一年增加了2600万人,增长率为。其中专线上网网民人数为2710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00万人,同比下降;拨号上网网民人数为3900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1200万人,同比下降;宽带网民人数为9070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640万人,增长率为;手机上网网民人数为1700万人。网民数量稳步增长背景下,专线上网和拨号上网人数下降,而宽带上网人数大幅增加,手机上网用户规模扩大,说明我国网民上网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上网形式日趋多样化。这一变化从上网计算机的情况也可以看出,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上网计算机总数已达5940万台,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990万台,增长率为。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数为590万台,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了60万台,同比下降;拨号上网计算机数为1820万台,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40万台,同比下降;宽带上网计算机数为3530万台,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290万台,同比增长,在我们所调查的不同方式上网计算机数中唯一保持增长趋势。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网站数为843,000个,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48,800个,增长率为。中国网页总数有亿个。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亿个,增长率为。网站数量的增加,特别是网页数量的大幅增长,说明我国互联网信息越来越丰富。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网络、电视和报纸是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网民选择的比例分别为网络,电视,报纸。此外,杂志、书籍和广播也是网民获取信息的途径,选择的比例都在10%~20%之间。可以看出,对于网民这个特定群体来说,网络是其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其次是大众化的电视,然后是纸质的平面媒体,最后是广播。在网民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中,网络独占鳌头,所占比例达到;电视紧随其后,所占比例为;接下来是报纸,所占比例为;其他媒体所占比例都非常低。由此可见,互联网已经充分融入网民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以及娱乐之中。

二、海量信息丰富教学内容

即使最新版的教材,其内容也总是落后于实践的。在这个信息网络化的时代,知识更新越来越频繁,过去那种照本宣科式的灌输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可。那么,要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就非常有必要利用网络信息来丰富教学内容。

对于教师来说,教材不应成为教学的边框,力图须臾不离地把教材内容向学生宣讲,这是不现实的。教材不过是对该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规定,大量的东西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延展和补充。而需要延展和补充的主要有教师自身的知识积淀、教学方法和教案这三个方面,而教案的补充又是核心所在。

以前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和教学法课程的时候,老师都会打“一碗水和一桶水”的比方,意思是说老师要给学生一碗水的知识,自己则需要拥有一桶水的知识才行。一些老师参加工作之后放松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方法的学习,日渐老化的知识和模式化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而又很少有机会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这种情况下,老师们应该自觉地通过互联网来强化自身的功底。

以新闻专业课的老师为例,譬如、3G、移动搜索、博客、参与式收看等知识,都是读硕士、博士时教材上没有的,老师可能根本不了解,而学生又通过其他渠道一知半解。如果学生搞不懂问老师,老师不知道怎么办?这就要求老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随时通过网络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又如教学方法和教案,一般来说老师之间往往是缺乏沟通、取长补短的,因为一方面有的老师觉得教案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存在知识产权,不愿意与人家分享;另一方面老师们各忙各的事情没有时间相互之间听课,或上课时间冲突不能相互听课;加之,通常一个老师要上好几门课程,同一院系老师之间讲授课程都不同,集体备课制度很难实行。这样,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教学在很多时候成了个体作业,既不利于老师之间的协作,也不利于整体水平的提高。不过,这种情况在网络时代有所改观,一些老师主动把自己的教案传到互联网上与大家分享。我们只要善于利用网络搜索引擎,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学习人家在教学方法和教案编写方面的长处。

丰富教学内容的核心环节是对教案内容的丰富,除了学习人家的教案编写外,还可以直接选用互联网上的信息来备课。一方面可以从文本形式上来丰富教案。传统教案的文本形式都是平面的,通常是文字,至多也就是增加点图片、表格。而现在很多老师都采用电脑备课,那就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来丰富教学内容,除文字文本、图片文本之外,还要善于采用音频文本和视频文本。譬如《广播电视新闻》课程在讲授电视专题节目时播放一段专题片,比简单的文字讲授要好得多。另一方面可以从内容上不断更新教案。以前那种一本陈旧得发黄的教案教一辈子做法已经行不通了,而当前很多老师采用的电子教案也方便对内容的及时更新。在教案内容更新上,包括新的案例、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知识等方面的更新。以新闻采访和写作教学为例,如果我们一直在讲50、60年代的案例,学生肯定不感兴趣,那么就需要补充最新的东西,譬如上年度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这些东西与现实关系紧密,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最新资料的获得,网络往往比书籍快得多,这就要求我们要经常关注互联网上相关动态,把对教学有用的东西及时保存到自己电脑上备用。

三、互动教学活跃教学形式

除了海量信息和多媒体特性之外,互联网的最大特点在于互动性。传统教学往往存在互动性不足的缺陷,即使有一点互动,也只存在课堂上的问答和课后的交流。而传统教学中的互动性,在中小学教学中强些,而大学教学的互动性则比较缺乏,往往老师上课来下课走,出现一门课上完,老师认不到班上几个学生,学生也对老师和课程都没什么印象。这种情况,不利于师生之间交流,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以前还可以说老师忙、学生课程多等客观原因的话,那么网络时代我们就没有理由不注重大学教学的互动性。

一般来讲,利用互联网增强教学互动性的环节主要有电子邮箱、QQ或MSN、博客等。作为任课教师,给学生留自己的联系方式是必要的。如果家庭电话和手机不方便留给学生,可以给学生留自己的电子邮箱地址、QQ或MSN号码、博客地址等,即使原有的这些资源不方便向学生透露,可申请专用的联系方式跟学生交流。

譬如电子邮箱,老师不妨向学生公布两个地址,一个只有自己才能打开,方便与学生点对点的联系,学生可以通过这个电子邮箱向老师提学习、生活和思想上的问题,老师针对性的进行解答,如果具有普遍意义,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集中解答;而另一个电子邮箱地址可用来老师跟学生点对多的联系,地址和密码均可以向学生公开,老师把对学生有用的教学资源传到这个邮箱里,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下载。

QQ或MSN号码,可主要用于老师跟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不愿意跟同学交流,也不愿意当面跟老师交流,但是愿意匿名和老师说。这个时候QQ或MSN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学生有什么特别的想法或者思想感情方面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跟老师交流,老师不管知不知道学生的名字,都要耐心地解答。这样,不仅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很多具体问题。

互联网行业总结 第18篇

一、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继承了移动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是整合二者优势的“升级版本”,即运营商提供无线接入,互联网企业提供各种成熟的应用。移动互联网被称为下一代互联网。比如dropbox,uDrop这类应用就是典型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移动互联网业务和应用包括移动环境下的网页浏览、文件下载、位置服务、在线游戏、视频浏览和下载等业务。随着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将成为继宽带技术后互联网发展的又一个推动力,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平台,使得互联网更加普及。并以移动应用固有的随身性、可鉴权、可身份识别等独特优势,为传统的互联网类业务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商业模式;同时,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为移动网带来了无尽的应用空间,促进了移动网络宽带化的深入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正在成长为移动运营商业务 发展的战略重点。

二、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小巧轻便”及“通讯便捷”两个特点,决定了移动互联网与PC互联网的根本不同之处,发展趋势及相关联之处。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地享受互联网业务带来的便捷,还表现在更丰富的业务种类、个性化的服务和更高服务质量的保证,当然,移动互联网在网络和终端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与传统的桌面互联网相比较,移动互联网具有几个鲜明的特性:

1、便捷性和便携性。移动互联网的基础网络是一张立体的网络,GPRS、3G、4G和WLAN或WIFI构成的无缝覆盖,使得移动终端具有通过上述任何形式方便联通网络的特性;移动互联网的基本载体是移动终端。顾名思义,这些移动终端不仅仅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还有可能是智能眼镜、手表、服装、饰品等各类随身物品。它们属于人体穿戴的一部分,随时随地都可使用。

2、即时性和精确性。由于有了上述便捷性和便利性,人们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工作中的碎片化时间,接受和处理互联网的各类信息。不再担心有任何重要信息、时效信息被错过了。无论是什么样的移动终端,其个性化程度都相当高。尤其是智能手机,每一个电话号码都精确的指向了一个明确的个体。是的移动互联网能够针对不同的个体,提供更为精准的个性化服务。

3、感触性和定向性。这一点不仅仅是体现在移动终端屏幕的感触层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照相、摄像、二维码扫描,以及重力感应、磁场感应、移动感应,温度、湿度感应等无所不及的感触功能。而基于LBS的位置服务,不仅能够定位移动终端所在的位置。甚至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趋向性,确定下一步可能去往的 位置。使得相关服务具有可靠的定位性和定向性。

4、业务与终端、网络的强关联性和业务使用的私密性。由于移动互联网业务受到了网络及终端能力的限制,因此,其业务内容和形式也需要适合特定的网络技术规格和终端类型。在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时,所使用的内容和服务更私密,如手机支付业务等。

5、网络的局限性:移动互联网业务在便携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网络能力和终端能力的限制:在网络能力方面,受到无线网络传输环境、技术能力等因素限制;在终端能力方面,受到终端大小、处理能力、电池容量等的限制。 以上这五大特性,构成了移动互联网与桌面互联网完全不同的用户体验生态。移动互联网已经完全渗入到人们生活、工作、娱乐的方方面面了。

三、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的互联网与最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激情碰撞,一个创新无限、活力无限的移动互联网新世界就此诞生。 移动互联网第一次把互联网放到人们的手中,实现24小时随身在线的生活。信息社会许给人类最大的承诺——随时随地随身查找资讯、处理工作、保持沟通、进行娱乐,从梦想变成活生生的现实。正如中国移动一句广告语所说的那样——“移动改变生活”,移动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翻天覆地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在购物、用餐、出行、工作时,都习惯性地掏出手机,查看信息、查找位置、分享感受、协同工作??数以亿计的'用户登录移动互联网,在上面停留数十分钟乃至十多个小时,他们在上面生活、工作、交易、交友??这些崭新的人类行为,如同魔术师的手杖,变幻出数不清的商业机会,使得移动互联网成为当前推动产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最强有力的技术力量。

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正在席卷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新闻阅读、视频节目、电商购物、公交出行等热门应用都出现在移动终端上,在苹果和安卓商店的下载已达到数百亿次,而移动用户规模更是超过了PC用户。这让企业级用户意识到移动应用的必要性,纷纷开始规划和摸索进入移动互联网,客观上加快了企业级移动应用市场的发展 世界各国都在建设自己的移动互联网,各个国家由于国情、文化的不同,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上也各有千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一些移动运营商采取了较好的商业模式,成功地整合了价值链环节,取得了一定的用户市场规模。

四、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分析 曾几何时,移动互联网还仅仅被人们视作互联网的一个分支。事实上,传统互联网和电信业巨头采取的种种战略转型举措早已深刻说明,移动互联网不单是 一种时髦应用,更是一股席卷ICT领域的破坏式的创新浪潮。移动互联网时代摧毁沾沾自喜的领先者、淘汰麻木不仁的守旧者的速度,比当年互联网兴起时对落后者的淘汰速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个人电脑和桌面软件掀起了信息产业的第一次浪潮,PC走进了人类的办公室。进入90年代后,互联网掀起了信息产业的第二次浪潮,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让一大批固守传统生存法则的老牌企业为其对科技变革的漠视与迟钝付出了沉重代价,他们要么饱受经营下滑之苦,要么就此告别历史舞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移动数据流量的井喷,推动移动网络的升级换代。 人民网研究院29日发布中国《移动互联网蓝皮书》,认为移动互联网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它仍处在发展的早期,“变化”仍是它的主要特征,革新是它的主要趋势。

互联网行业总结 第19篇

今天下午一个电信的朋友拿来一个手机,安卓系统的,我一直想买,但是我没钱,大家都知道,做小站长的,一般都很穷,玩了一会,上网是爽,并且看到最近这么多的软件厂商抢着出安卓版本的软件,各个电商平台也开始登陆手机,我总感觉改说点什么!

手机的发展速度相对PC来说很快,PC从386到普及双核用了十多年,而手机从单核到双核,仅仅是这两年的事情,现在的手机,双核,1G运存,虽然和电脑的参数无法相比,但是表面看来堪称电脑的配置了!而待机时间也开始像笔记本电脑接近!经过调查,大部分的笔记本电脑持续续航时间在 小时,而手机的待机时间从原来的一个星期(诺基亚)到现在的平均一天,手机平时带在身上出门的必需品,待机时间一天,电话听歌时间多的话更短,甚至半天,出差怎么办?从原来的出差不带充电器到现在的到处借充电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第一大瓶颈在哪里,是电池,电池容量在增加,但是耗电量也在增加,现在的屏幕听说都出了5寸的了,那干嘛不在平板上弄一个手机呢,在这里麻烦各个厂商在努力提高自己手机配置的同时,能不能想着提高一下持续续航时间,不远的将来可能会出现手机续航时间和笔记本相同的时候,谁还愿意用那样的手机,你配置在高,没电,对我来说有什么用处!

手机上网,现在手机都支持的功能,在,04版的动感地带卡可以5元包月,无限流量,无限时间的上网,2G卡,10K的速度,在那个年代没有人用,当两年过去之后,5元100M流量,同样的速度,却有着孜孜不倦的人去开通,去使用,发展到现在,5元10M流量,在到今天,3G盛行,速度达到 100-200K每秒,但是那些速度是什么?是钱啊,现在3G速度比较好的联通,又是最低消费,又是包月,100多K的速度,100M流量能算什么?能坚持多长时间?能够干嘛?一个电影?超了吧……当那些电商们努力把自己的平台搬到手机上的时候,他们发现,大部分的人们还是使用不起的,100元钱,对于一个农村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家人一个月的油盐酱醋,对于一个站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年的域名续费,所以,希望那些商家在做移动领域的电商的同时关注一下到底有多少人用得起的!

互联网行业总结 第20篇

(_河南省委党校,河南 郑州 450002)

摘 要:面对当今科学技术日新化、知识爆炸化、信息网络化、万物互联化、社会数据化、媒体多融化的环境,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特别是需要借助“互联网+”行动计划及互联网思维驱动,以切实提高贯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能力。

关 键 词:互联网+;创新思维;国家治理能力;“四个全面”

中图分类号:D63-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5)06-0008-06

收稿日期:2015-04-2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河南省社科规划课题“大数据发展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阶段性成果。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认真学习贯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这个战略布局。面对科学技术日新化、知识爆炸化、信息网络化、社会数据化、万物互联化、媒体多融化的新环境,互联网本身已不再只是一种信息技术和工具,而是正在演变升华为一种思维理念、一种创业创新创造方式、一种发展的价值追求。互联网思维的实质就是用互联网的模式来思考并解决相关问题,互联网思维的特点是企业以用户自身价值、企业创新发展价值和社会创造多元价值的融合为追求目标,呈现出创新、民主、开放、自由、互动、共享、共创、共治、共赢等特点,以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可以说,“互联网+”思维不再局限于促进国民经济的提质增效升级,“互联网+”行动计划及互联网思维驱动已延伸、拓展到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各个层面。

一、“互联网+”思维由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延伸

当前,“互联网+”作为一种创新思维方式,正在由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向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综合治理现代化等各个领域延伸,“互联网+”思维也正在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各项工作渗透。2013-2014年间,互联网思维不仅是业界关注的高频词语,也受到了党和_的高度重视。2014年8月18日,_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时强调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1]_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2]“互联网+”思维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与新的发展观、工作价值观,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_总理强调的“互联网+”行动计划,是将重点促进以物联网、聚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_提出的“新常态”是以信息经济发展的起步,依托信息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的转型和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_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概念是以信息经济为主流的经济模式,体现了知识社会创新2.0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重塑,而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知识社会创新2.0模式是创新驱动的最佳选择。“互联网+”不仅意味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演进的新形态,也意味着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将逐步成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机遇。今天,面对知识爆炸、信息交互、技术联发、知识分享、理论同创、成果共享的信息网络化、数据化、多维化、可视化的社会环境,“互联网+”思维不仅启发、驱动、改变着传统制造业、商业的经营管理、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念及创新文化,更重要的是催化、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工作以及交往方式,同时也促进了人们价值观念的提升。

当前,“互联网+”不仅是“互联网+企业”,而且可以“+党政机关”、可以“+群团组织”、可以“+社会组织”、可以“+社区家庭”、可以“+个人行为”等等。总之,“互联网+”不是简单的“+技术或工具”,而是一种创新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已经由互联网产业界、企业界的思潮渐渐成为一种自下而上的共识,将全面体现在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思维为切实贯彻“四个全面”提供了有益、有利、可视化的知识动力和理论工具。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与广泛应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可以以大数据的形式具体、形象化地展现出来。通过这种数据化、具体化、形象化的展现,能够为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综合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提供科学的依据、有效的参考和智力支持。总之,国家发展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是可视化、可预测评估、可衡量的。

二、“互联网+”思维及其主要特征

⒈不断探索创新是“互联网+”思维本质的应有之义。不断探索创新、追求卓越是每一个社会组织的生命之源。“互联网+”要求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内化为不断探索创新的动力。党和_把“互联网+”作为国家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行动计划写入了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明互联网思维已被赋予了强大的不断探索创新精神。当今,以互联网为主导的信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互联网+”是对创新2.0时代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相互作用共同演化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的高度概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创新2.0,而创新2.0又反过来作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态的形成与发展,重塑了物联网、云计算、社会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形态。“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嵌入互联网特征的新的思维方式,加的是创新驱动发展方式,加的是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新的生产力,加的是生产流程再造和价值链重组。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不再局限于互联网产品、互联网企业本身,而是着重考虑企业的社会化思维及其高品质价值。“互联网+”思维的实质就是基于互联网相关信息技术,把原来的静态思维转变为动态思维;把原来的单向思维转变为多元思维。在大数据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机器认知、语音识别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各种颠覆性创新、跨界创新和跨带创新层出不穷,“互联网+”思维已渗透到国民经济、产业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并逐步改变着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技术创新、管理理念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总之,“互联网+”,加的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思维,加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具体实现路径,加的是各类创业人才竞相迸发的创新业态。

⒉“互联网+”思维要求组织结构及管理层级扁平化。传统管理组织的“正三角”金字塔管理模式主要来源于古典管理学家马克斯·韦伯——员工在最下边,逐层往上,顶层是最高的管理者。“互联网+”思维是一种追求组织结构及管理扁平化的思维模式,其要求平等、开放、共享、共创、透明、信用等。“互联网+”思维说明一个网状结构的组织结构是没有中心节点的,它不是一个层级结构。“正三角”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已经完全不适应用户的个性需求。企业在运用“互联网+”之后,更加科学、节点闭环的网状结构应运而生,这就是高度的扁平化、点与点之间相连,与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达到融合和共振。在“互联网+”思维背景下,学习型和创新型的企业特征要求用互联网方式重新做传统行业的产品和服务,所以,互联网技术结构的发展及升华决定了它内在的精神内核是去中心化,去介质化;权力是分布式的,机会是平等的。“互联网+”思维及管理方式和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十分透明,有效实现了可视化过程,让组织的每一位成员都能成为主角。“互联网+”思维具有强大的宽容和包容精神,它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的各领域之中,深度融合于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通过企业内部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最大限度地鼓励员工,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创造社会价值。

⒊“互联网+”思维追求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共享、共创、共赢,最重要的是它能够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尊重客户的需求,尊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包括人机交互,这是企业组织生存发展的根本和坚实基础。“互联网+”思维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价值、技术、方法、规则、机会等,有效地指导人们共同学习、创新、工作、合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送率和丰富度导致客户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日益增多。互联网的分散处理机制使得人人都是网络中的一个信息对称、相互平等的中心,产品主导的垄断性被打破了,消费者同时成为媒体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因此,只有学习借鉴别人的长处才能增加自己的智慧。“互联网+”思维强调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尊重用户的积极创造和参与精神,真正找到用户的兴奋点、关注点,找到用户的普遍需求,为用户创造价值,从而实现自身价值。这就是所谓的“我思献人人、人人助我思”的“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所在。

⒋“互联网+”思维追求用户的信任度。信任度是人们对社会组织的行为是否信任的程度。在“互联网+”思维条件下,企业要有诚意,要对原来的行为方式做出重大调整。所谓诚意,就是既不欺人也不自欺。企业要倾听用户的心声,要包容用户的意见和分歧,与用户交朋友,以增强用户的信任度。在“互联网+”思维条件下,企业的美誉度往往会超越用户的期望值。从某种程度上讲,用户对企业的忠诚度及对产品的信任度能够为企业组织创新与发展带来巨大的向善的正能量。

⒌“互联网+”思维秉持个人价值与组织价值的有机统一。马克思说过:人,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只有选择为人类服务的职业,只有为人类最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工作,才是高尚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才有不可摧毁的精神力量。也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3]在“互联网+”环境下,人、物、事等在一个网状社会及非线性组织结构内,每个人的“个人”价值和一个“企业”的价值甚至整个社会价值都是由连接点和界面的广度及厚度决定的。连接越宽广、越深厚,价值就越大,这也是当前信息社会、知识社会、网络社会的主要特征。从某种程度上讲,信息存量和增量、含量的大小能够决定企业自身的价值。“互联网+”思维体现着平等、开放、个性的特征。平等、开放意味着民主,意味着个性鲜明,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经济追求的价值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经济。“互联网+”思维提倡的是人文主义精神,其尊重人们的创新精神,肯定人们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互联网+”思维是一种价值观念,“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思维是一种民主增量式的思维,讲诚意,拥有尊重人、服务人、激励人、鼓励人、愉悦人等基因元素。[4]

三、把“互联网+”思维作为助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驱动力

⒈党员领导干部要拥有创新思维和治理理念。_指出:“形势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时代。”[5]“互联网+”思维强调企业在实现自己发展价值的同时,也要使产品的经济价值、哲学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最大化,也要使用户使用价值最大化,更要使社会价值最大化,这是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法宝之一。“互联网+”思维强调“不断追求创新”,及时“改善技术与提升服务”,这种思维理念给我们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效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有利的启迪。_强调指出:“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6]2015年3月5日,_在参加十二届_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7]_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中也强调:“创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秉性、发展进步的动力,人民是创新的主体。创新引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未来。”[8]

创新文化是推动创新创造的重要精神力量,这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转变执政理念和思维方式,积极探索领导方式方法与工作新思路、新举措。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创新和探索,以“互联网+”思维审视自己的工作价值观。领导干部的工作价值观是指对与职务工作及相关行为的态度选择和评价等价值取向,指向希望达到的状态与行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有新的文化自觉意识、有自我纠错的态度和自我纠正行为方式,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念和工作理想信仰,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价值。[9]把“我是谁,为了谁,为谁改革,依靠谁,我的工作职责是什么,我的工作实绩由谁来评价”等作为新常态。时刻把创新意识内化为强大的驱动力,融入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各个层面,以达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最大限度地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⒉要促进组织结构治理系统内部优化。2015年4月1日,_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必须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拿出勇气和魄力,自觉运用改革思维谋划和推动工作,不断提高领导、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10]“互联网+”思维要求企业组织内部系统合理优化、机制运行智慧化、结果评估科学化。治理体系现代化客观要求政府治理体系、市场治理体系、社会治理体系、综合治理体系的内部优化。为此,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做好“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2015年3月25日,_中央办公厅、_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对于当前有效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实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具有重要意义。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将以权力的自我设限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为引领经济新常态注入强劲动力,为推进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11]要建设以法治社会为重点的国家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以增强社会活力为重点,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优化矛盾预防化解机制,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维护社会和谐有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效率。

⒊党员领导干部要善于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内化为实际执政行为。2015年2月27日,_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协调抓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改革举措,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12]“互联网+”思维讲究“用户至上”,讲究尊重用户,提倡交流协商,强调公开透明、民主互动。对此,党员领导干部要秉持以“四个全面”为总引领、总统筹的原则,不能只把“以人为本”的口号落在“文件口径”或“表态文化”层面,而是要真正落实到执政的每一个节点上,以现代化思维和改革创新精神解决好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加强对各项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依法办事、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内化为动力,积极投入到切实推进“四个全面”的实际行动上。正如2015年1月9日_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中所强调的那样:“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创造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人皆可创新、创新惠及人人,在全社会兴起万众创新的热潮,使中华大地处处充满无限生机和创造活力。”[13]

4.党员领导干部要善于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执政能力。互联网运行要有一定的法规治理体系。在“互联网+”时代,法治的力量必须与互联网相融合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强调法治的力量,因为其涉及到一系列的规范社会权力运行和维护公共秩序的制度和程序,不但包括规范党和政府的行政行为,还包括规范市场行为和社会行为。_强调指出:“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谋划工作要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要运用法治方式,说话做事要先考虑一下是不是合法。领导干部要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14]在新常态下,党员领导干部要强化学习力,学会运用法治思维与“互联网+”思维增强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能力。要坚持把“法律至上”作为治理的最高准则,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要以身作则,做到人人学法、人人尊法、人人护法,依法处理社会矛盾和问题,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国,把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市场治理、社会治理和综合治理等纳入法治化轨道。

2015年4月23日,_总理在某电子商务公司考察时,赞赏他们建立云订单、产能交易、中小企业信用和互联网金融四个网络平台,因为其降低了小微企业经营成本。同时强调,“互联网+”未知远大于已知,未来空间无限。每一点探索积水成渊,势必深刻影响重塑传统产业行业格局。[15]“互联网+”思维不仅是科学地驾驭技术的理念,利用技术进行提速、提质、提效的创新,同时也是在当下的科技开发应用、经济可持续运行、文化传承、社会治理、国家秩序、人的全面发展、人类文明进化等层面的智慧凝聚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把“互联网+”思维的能量内化为强大的驱动力,以更加有效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 群策群力把各项改革工作抓到位[N]._,2014-08-19(01).

[2]_.政府工作报告[N]._,2015.03.17(01).

[3]马克思_全集(第40卷)[C].人民出版社,1982.5.

[4]董立人.把互联网思维化为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驱动力[N].中国经济时报,2015-04-17.

[5].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 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N]._,2014-05-22(2).

[6].坚定不移创新创新再创新 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N]._,2014-06-10(1).

[7].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新路[N]._,2015-03-06(1).

[8][13]_.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N]._,2015-01-10(2).

[9]刘先春,张思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精神内核[J].学习论坛,2015,(03):10.

[10].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地位 自觉运用改革精神谋划推动工作[N]._,2015-04-02(1).

[11]本报评论员.以“权力清单”推进治理现代化[N]._,2015-03-25(1).

[12].科学统筹突出重点对准焦距 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N]._,2015-02-28(1).

[14].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带动全党全国共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N]._,2015-02-03(01).

互联网行业总结 第21篇

“互联网+电视”发展现状与展望

摘    要:OTT电视和智能电视依靠互联网和智能操作系统, 整合了电视、视频网站等内容产业和终端产业, 形成了完整的生态链条, 构建起新的媒介生态圈。本文以二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视频平台数据及案例, 分析“互联网+电视”背景下新的媒介生态圈的建构。

关键词:OTT电视; 智能电视; 视频网站; 互联网电视; 优酷; 爱奇艺; 小米盒子;

由于在线视频网站和OTT视频点播业务的繁荣, 广电业面临着巨大挑战。在线视频的收看模式更符合当今受众碎片化、移动化的观看方式, 而这种模式也间接导致家庭电视开机率降低了30%。中国广电业也在寻找发展方向以及出路。

一、“互联网+电视”的发展现状

1. 卫视频道寻找新的突破口

在一剧两星、制播分离、制播费用水涨船高等因素影响下, 一线卫视在制作经费、影响力和收视率上马太效应显着, 二三线卫视和一线卫视的差距正逐渐拉大。

2. 视频网站仍未找到稳定的盈利模式

随着视频网站对自制剧加大投入, 网剧呈井喷式发展, 数量增多且质量大幅提升。电视剧播出开始呈现出从“先台后网”“台网同播”到“先网后台”的趋势。表面繁荣的背后却是各大视频网站没有找到成熟的盈利模式的状态, 在线视频市场仍是“烧钱”圈地的状态。

3. 资本力量进入网络视频领域

随着视频网站和卫视的竞争日趋激烈, 头部剧的马太效应日益明显。网络视频平台一方面面临虚高的版权费用, 同时在自身盈利方面也存在困难。付费用户、广告收入和版权分销显然不能覆盖网站成本。所以, 视频网站把目光转向资本市场, 谋求上市或者被收购, 寻求资金来源。

4. 智能电视逐渐成为主流

随着智能电视的兴起, 内容方面逐渐被各大电视厂商重视起来。智能电视作为平台, 不仅呈现出OTT视频点播的特点, 联合众多视频平台, 通过版权采购、自制、独播等多种方式进行内容建设, 将众多影视内容植入电视之中。同时, 一些传统电视厂商也开始涉足内容, 尝试自己布局, 全产业链商业模式初现。

在此背景下, OTT电视和智能电视依靠互联网和智能操作系统, 整合了电视、视频网站等内容产业和终端产业, 形成了完整的生态链条, 构建起新的媒介生态圈。

二、OTT电视与智能电视

OTT电视, 也称互联网电视, 是指以现有宽带互联网为基础, 通过获取丰富强大的网络资源来为用户提供视频服务, 它的终端比较多样, 可以是网络电视机、电脑、机顶盒、PAD、智能手机等。从下半年开始, 互联网公司开始推出基于安卓操作系统的智能电视机顶盒, 一时间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品牌的电视盒子, 例如优酷盒子、小米盒子、乐视盒子、天猫魔盒等等, 这些盒子就被称之为OTT电视, 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推广。而智能电视是配备高性能芯片和开放式操作系统、拥有开放式应用平台, 通过互联网应用技术集影音、娱乐、游戏、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电视产品。智能电视拥有智能操作系统, 包括了硬件与软件两个层面。与OTT电视相比, 尽管二者都提供视频内容, 但依然存在差异。OTT电视的服务是相对固定的, 用户只能在线点播节目, 而智能电视则为开发者提供了更为开放的平台, 可以在上面开发应用, 同时用户也可以任意观看和使用。本文把二者都列为研究对象。

三、用户分析

和传统电视相比, 互联网电视用户在看电视时可以留下身份特征、兴趣偏好、行为轨迹等数据, 这给互联网电视运作方进行用户分析提供了数据依据。根据奥维云网和群邑联合发布的《OTT广告投放指南》显示, 包括智能电视和OTT盒子在内, 20上半年OTT终端保有量达到亿台, 用户数占到有线电视家庭覆盖规模的80%。从结构比例上看, 传统电视用户较为成熟, 70后、80后是主力军, 占比为;而智能电视用户90后占据主力, 比例为。相比传统电视用户, 智能电视用户的学历程度、家庭收入都较高。和PC、移动视频用户相比, 智能电视用户在年龄结构上相对偏高, 但经济实力更强, 这符合中国家庭“客厅环境”的国情。奥维云网《电视用户调查数据》显示, 在5085份样本总量中, 智能电视用户家庭年收入10万元以上占比, 7成有房有车。而从CNRS中国城市居民调查数据库 (2017年上半年) 的数据来看, 智能电视用户整体比传统电视用户更有资产实力。

从整体来看, 智能电视拥有更为年轻的年龄结构和更高的学历水平, 同时家庭收入相对较高, 这就意味着用户的购买欲望和购买力更强。对硬件厂家来说, 可以在开机广告中更有针对性的投送广告, 而视频网站可以培育更多潜在的会员用户, 有利于媒体生态圈的建设。

四、内容的生产和提供

在“互联网+电视”融合发展的初级阶段, IPTV借助运营商的渠道铺垫, 成为主流。但此时OTT盒子开始流行, 主要是因为当时用户均使用老电视, 如何接入互联网成为关键所在, 这一阶段可称之为“互联网+传统电视”时期。在这一时期电视厂商只关注硬件本身, 对于内容整合几乎没有布局, 内容由运营商提供, 广电运营商甚至通信运营商主导了这个阶段。

, 乐视超级电视S50正式发布, 其开创的“软件+硬件+内容”大屏生态模式, 成为智能电视的起点。今天所有智能电视都采用了与乐视相似的“软硬件+内容”模式, 只不过又进行了各自的演化。可以说, 乐视成为中国智能电视的'开创者, 但小米、暴风、微鲸、PPTV等互联网电视玩家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TCL、创维、海信等老牌电视厂家的跟进, 直接让智能电视进入大众市场。

随着智能电视硬件的同质化, 内容成为核心竞争力。在这一阶段, 乐视最早基于自有版权内容做硬件, 电视只不过是其内容的分发工具。而小米、微鲸电视则以硬件起步, 通过联合视频网站平台, 采取战略合作的形式, 采买第三方内容, 丰富完善资源。这一阶段可称之为“互联网+智能电视”阶段, 如果说IPTV、OTT电视的出现只部分解决了内容问题, 智能电视的出现则真正构建了“互联网+电视”的媒介生态系统。

硬件设备的普及、用户习惯的改变、行业链条的完善、广告形式的丰富等都显示着智能电视已经成为客厅媒体的新入口

从目前看, 通过自制或采买版权已不能满足消费者对内容的需求——不同平台有自己的特色内容, 有的擅长体育, 有的擅长娱乐, 没有一个智能电视品牌有实力采买所有版权,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智能电视版权的共享。智能电视领域, 视频内容已在面向智能电视开放, 比如PPTV在2017年6月就召开了发布会宣布百亿内容战略, 将其耗资百亿、包括欧洲五大联赛等顶级赛事在内的、覆盖国内外90%赛事的体育内容开放共享, 与传统电视厂商甚至是互联网电视平台合作共赢。

五、新型商业模式的建构

随着大量的电视用户从广电网转向互联网, BAT开始涉足“客厅经济”, 4月阿里巴巴十亿美元入股华数传媒, 更是为本来就已经在热锅上的OTT领域添了一把火。除了阿里之外, 腾讯、百度和小米纷纷布局。百度借助爱奇艺从内容角度切入, 通过和银河的合资绑定牌照商, 固定自己的内容地位, 借助爱奇艺的内容, 和下游的家电企业、盒子厂家进行广泛合作, 提升用户规模。阿里和华数, 以资本纽带形成双方的紧耦合。从操作系统切入, 牢牢把握平台的入口, 同时以资本来收购上游内容资源, 与硬件厂商紧密合作, 大手笔收购优酷, 积极探索DVB+OTT模式, 走在了OTT领域的前沿。腾讯投资了未来电视, 和家电企业推出微信电视, 和央广、国广进行内容、牌照合作, 扶正泰捷视频, 推出游戏盒子, 动作谨慎, 步步为营。小米以银河为播控, 整合未来电视更多的内容牌照服务资源, 陆续推出明星产品小米盒子、小米电视。针对智能电视, 爱奇艺、优酷和腾讯分别推出银河奇异果、CIBN影视和云视听极光等APK应用, 作为视频平台接入电视的接口, 进一步拓展用户数量。

除了资本的介入, “互联网+电视”融合背景下硬件厂家和视频平台出现了新的盈利模式, 包括视频内容服务、广告收入、视频购物、游戏内付费、在线教育等。而视频内容服务可进一步细分为付费视频 (独家内容、版权) 、付费直播 (演唱会、体育比赛) 、视频会员制以及广告植入等形式。以下就视频内容服务和广告收入两种形式进行分析。

2017年第二季度智能电视平台的广告投放量同比增长639%。硬件设备的普及、用户习惯的改变、行业链条的完善、广告形式的丰富等都显示着智能电视已经成为客厅媒体的新入口, 呈现全面爆发之势。根据奥维云网的统计, 在智能终端中各类APP的到达率最高的为影音类。用户的使用习惯也发生变迁, 偏好点播而不是直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时, OTT大屏促使用户注意力重新聚合, 小屏流量向大屏回归, 在奥维云网的样本调查中, 9成以上大屏用户表示自从有了大屏电视, 就很少使用PC、pad和手机看视频内容了。而对各智能电视厂商来说, 视频分成占运营收入分成的比例是相当高的, 原有的生态链被重构。平安证券在《客厅经济专题报告》中预测, 到, 国内互联网电视视频付费市场规模将达到205亿元。按照电视厂商平均20%的分成比例, 分成收入规模预计达到41亿元。

除去视频付费, OTT广告继续保持爆发式增长。OTT广告在2017年上半年收入规模达到10亿元, 相当于全年的规模总量。当前OTT广告形态包括开机广告、屏保广告、贴片广告、渠道分发广告 (首页推荐、下载、搜索等) 。根据不同的广告形态, 资源归属不同。系统层广告归厂商, 内容层广告归视频媒体。同时, 调查显示, 用户针对广告的注意力大屏是小屏的倍, 广告观看完整度大屏比小屏高出20%, 广告效果比小屏有显着提升。而按照OTT广告不同路径, 开机广告在接受度、记忆度、观看完整度方面均领先于其他广告形式, 在大屏广告中效果突出。

电视是继电脑和手机后, 进入互联网的第三大智能终端入口。在“互联网+电视”的背景下, 我们需要从产业发展的逻辑出发, 整合上下游的生态资源, 重新定义“电视”的价值。立足整个行业, 以电视为连接点整合行业的各种资源, 促进信息在人与人、人与媒介、媒介与媒介中间传播, 勾画出互联网和电视融合发展对媒介生态圈的重塑。

参考文献

[1] -2017中国智能电视市场专题研究报告.

[2]杨丽君.OTT TV、IPTV与传统有线数字电视之间的博弈.东南传播, 2016 (2) .

互联网行业总结 第22篇

xxxx远程教育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通过网络自学的一种新兴教育体系。这一教育体系为我们这些在职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xxxx远程教育不仅意味着对教育对象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的开放。在这里有我们渴求的书林瀚海,无论是“教”还是“学”,从内容到形式都新颖独特,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对我不断地获取知识和提高教育层次是非常有益的,对日常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xxxx远程网络教育丰富的创造力和非凡的预见性,更能使我们领悟到教育学习的真谛,那就是人人享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激励着我。二年多来,在老师的指导教育下,在同学、朋友、家人的帮助支持下,我学到许多知识,取得了一些的成绩,同时也对远程教育有了实实在在的认识,今天我想借此机会来谈一点心得与体会。

1、树立学习信心,制定学习计划

刚开始参加远程教育学习就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挫折,学习上漫无目标,无从入手,浪费掉很多宝贵的时间,甚至对学习本身产生厌烦情绪。后来从分析自我入手,开始认识到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要对自己负起责任,树立和巩固学习信心。操之过急、急于求成,目标定得太高,只能是打击自己的学习信心,只有循序渐进、实事求是、正确地评价和认识自己、客观地设定自己的期望值,才能帮助自己树立较强的学习信心。

光有信心不行,还必须有自己的学习目标,确定了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后,还要拟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即如何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和教学信息等为学习服务。为每一个学习单元确定一个明确可行的学习目标,严格按照学习时间表完成每一个单元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脚踏实地地完成每一个学习任务和目标就会获得小小的成就感,不断地鼓舞和增强学习信心。

2、培养积极的学习情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前先让自己进入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不能压力太大,疲劳作战,否则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头脑清醒、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学习,才能取得更佳的、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中还必须克服自己的分心现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条件的话,尝试设立一个较为固定的学习场所,一个可以让自己放下一切、不受干扰的地方,使自己能容易平静安心下来,集中注意力持续学习。

3、多记笔记,提高领悟能力,增强记忆

有过多年学习经历的人不会否认笔记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多做笔记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加强记忆,特别是对考试前的复习很有帮助。有时候,除了把教材和光盘中重要的地方做下记录之外,还要综合其他相关资料,整理出一份内容较丰富的笔记。这份笔记应反映出自己对学习资料的理解程度,运用自己的判断能力,把重点、难点、特殊内容记下来。在做笔记的过程中,还必须灵活思考教材的内容,这样才会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4、重视交流与沟通,主动学习、主动探索

有句古话说得好:“学而无友,孤陋寡闻”。在学习过程中多方交流,互通有无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xxxx远程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多种网上交流的方式,除了自学之外,尽可以与同学、教师自由沟通,探讨与学习生活有关的各种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当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时,应正确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尽可能获得家人、朋友和教师的关心、支持和鼓励,多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互相鼓舞学习信心,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消除不良心理影响,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信心。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工作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知识、新技术,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生活、工作的节奏。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越来越不能满足个人终身的社会需要,教育终身化和学习大众化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读书学习的过程就是丰富知识、积淀文化的过程,随着信息化、学习化社会的形成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迅速发展,远程教育这种开放式教育模式是现代教学技术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大提高了人们接受教育的自主性,为终身学习、自主教育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创造了条件。

大浪淘沙,方显金本色;暴雨冲刷,更显青松巍峨!经过时间磨练的我们,经过工作磨砺的我们,一定会更加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而后知不足”,“知识就是力量”。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我将努力增强学习意识,更新巩固知识结构,丰富学习手段,掌握先进技能,提高自身修养与内涵,在今后的工作中时刻不忘自己是xxxx的学生,树立网院形象,宣传发动更多渴求知识的人进入xxxx网络学院深造学习。

在此由衷感谢: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习中心各位老师的指导及帮助,丰富了我的专业理论知识,增长了见识,为今后更好的工作丰满了羽翼。

后,祝愿母校越来越美好,您的发展与壮大是我们全体学生的心愿!今天的我们以母校为荣,明天的母校将会以我们为荣!

祝愿我们所有的老师,在未来的岁月中,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祝愿我们所有13xx届毕业生,志存高远,梦想成真!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