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1篇

性质不同

债券、限期偿还

入股凭证

风险保障

受益权不同

取款获息,安全性最大。

定期收取利息,安全性比股票大。

取得股息和红利,经营好坏决定股票效益。

按保险条款,从保险公司获得相应经济补偿。

偿还方式不同

按活期、定期等存款方式获得本金和利息。

有明确的付息期限,必须偿还本金。

股金不能退,只能出卖股票。

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可获得赔偿或保险金。

投资效益不同

利率较低,无风险。

信用度高,收益高,代用绿高,流通性强,时间长,风险大。

收益高,风险大

有回报率,时间长。

都是个人投资行为,对国家建设和公民生活有利,都能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利益。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2篇

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原因:

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A、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B、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C、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发展: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3篇

核心知识的考查——重点恒重

在高考政治众多知识点当中,重点核心知识仍然是考查的重点,在命题形式上会结合时政热点筛选材料,也会以能力考查作为核心出一些形式新颖、灵活多变的题型。就高考政治的几个板块来说,重点知识如下:

1.经济生活

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财政的作用和*的财政手段

价格的变动及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高对外经济开放水*

2.政治生活

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方式及意义

*的职能,*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利,*权力行使受监督

*大会制度

党的执政方式,执政理念

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世界的主题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文化生活

文化的作用

文化的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

中华文化与包容性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哲学生活

哲学生活部分是无法进行预测的,因为一份材料可以从任意哲学版块的角度进行解释。因此哲学部分,考生一定要系统梳理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四大板块的基本原理,并能够灵活运用分析材料。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4篇

一、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1、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2、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1)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2)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4、怎样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小康?

我国现阶段达到的小康还是总体上、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5、描绘理想中的全面小康社会蓝图:(1)综合国力显著增强(2)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3)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4)各方面的制度更加完善(5)对外更加开放

6、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在20实现全面小康

7、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请描述和谐中国的美好前景)

8、为了实现全面小康,国家应该怎样做?(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小康现状,国家应该怎样做?)

(1)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2)坚持改革开放(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5)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6)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7)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四个尊重”)的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等等。

9、为了实现全面小康,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1)努力学习,掌握适应现代化需要的专业技能(2)努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竞争意识(3)增强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4)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10、构建和谐社会,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2)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3)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4)国家加强宏观调控(5)规范市场行为(6)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等。

11、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徐州),我们青少年该怎样做?

(1)努力学习,使自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2)尊老爱幼,孝敬父母,邻里团结(3)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助人为乐(4)文明礼貌,保护环境,遵纪守法(5))努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竞争意识(6)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12、你身边还有哪些不和谐之音?(举例)

乱丢垃圾、考试作弊、打架斗殴、乱排放污水、手机黄网等

13、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会过时吗?为什么?)

(1)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2)要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必须要艰苦奋斗(3)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因此,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就必须艰苦奋斗。(4)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不会过时。

14、中学生怎样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1)在精神上,要明确社会责任,继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2)在学习上,要勤奋努力,顽强拼搏(2)在生活上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不攀比,不赶时尚,理性消费。

二、参与政治生活

1.我国的权力机关:全国_和地方各级_

2.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_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_制度

4.全国_同中央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1)全国_地位最高、权力最大。(2)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向它汇报工作。

5.全国_的主要职权: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重大事项的决定权;监督权。

6.依法治国的意义:(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

7.实行依法治国的要求

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

对政府的要求: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对公民的要求:人人都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8.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9._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10、宪法的构成: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1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表现:

(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宪法是母法,其他法律是子法)

(2)宪法同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

1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2)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3、我们应该怎样维护宪法的权威?

(1)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内容(2)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3)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14、公民享有的基本政治权利:建议权、监督权、选举权、被选举权、批评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

15、公民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1)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_常委会和地方_会反映(2)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3)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

16、在行使监督权等政治权利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1)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权利(2)应该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情况(3)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4)不能采用贴_、聚众闹事等方法

17、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1)国家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2)没有国家的安全,公民个人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

18、怎样维护国家安全?

(1)保守国家秘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2)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应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3)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公务时提供便利条件和协助(4)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5篇

1、银行有三大基本业务

2、结算:(1)两种形式;

(2)转账结算的信用工具:转账支票、汇票、信用卡。(支票适用于同城转帐结算,汇票适用于外埠结算。

3、银行的作用(课本P50,三点)与储蓄的作用(课本P55,三点),注意比较、区别。想一想为什么有这些作用。

(1)银行是哪三个中心?P49。(2)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时分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6篇

社会保险

商业保险

解决大多数社会

成员最迫切的保险项目

建立在商业原则的基础上,是参与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

给付标准

只保障其基本社会水平

保障项目广泛,给付标准较高

大多是个人、企业和

政府共同负担或由政府承担

完全由个人负担

保险依据

国家和有关部门统一规定

被保险人的需要

保障范围

社会成员最迫切的保险项目

保障项目广泛,保障范围大小

与缴纳的保险费成正比。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7篇

劳动合同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

平等原则;协商一致原则;

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

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意义(最重要的部分)

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增强劳动者的竞争意识,促进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利和义务、体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

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展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 根本性措施。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8篇

高考政治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4、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1)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

(2)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3)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5)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

(6)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5、汇率的含义?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压力;

6、供求对价格的影响?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7、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8、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9、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同向的,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1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还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还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因素和社会变化规律等。

12、贷款消费的含义?条件?

贷款消费是指在购买住房、轿车等商品时,一次性付款可能会超出一些买主的支付能力,这些买主k恶意考虑预支未来收入进行消费。条件:对于哪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年轻人来说,贷款消费是可行的。

13、消费结构的含义?影响因素?变化趋势?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影响因素是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变化,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14、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15、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主要有哪些?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16、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17、绿色消费的含义?特征?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特征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18、为什么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这种精神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物质生活上的困难,获取新的成就。实践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事业。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广大。

19、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具有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20、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发展?

为什么:

(1)原因: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由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社会的本质要求

(2)意义: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③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怎么样: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3)加快科技发展,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

(4)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21、公有制企业搞股份制改造有什么意义?

(1)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2)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行效率;

(3)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4)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2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表现在哪些方面?

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2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4、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

最大的区别是能否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募股筹资。

25、如何使公司不断发展壮大?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26、什么是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为什么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怎么样树立?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同。

原因:(1)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所特有的,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的。

(2)它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并随企业的发展不断延续和更新,最终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

(3)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

如何:开展正当竞争,主要依靠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创立名牌等取得竞争的胜利;反对和抵制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27、诚信在经济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1)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市场经济的“生命线”。倡导诚实、信用原则,有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2)诚信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准则,诚实守信,就会得到银行的支持,就会得到实惠、受到尊重。相反,失去信用,就会损害自己的形象,给自己带来诸多的不便。

28、为什么要高度关注就业问题?

(1)必然性:①劳动重要。②形势严峻: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2)重要性:①对社会生产:是民生之本,生产出社会所需的财富

②对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9、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1)党和政府的就业政策:党和政府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

(2)劳动者:每个劳动者都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破除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旧思想、旧习惯,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靠自己的双手开拓新的生活,展现平凡而伟大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风采。

①树立自主择业观②树立竞争就业观③树立职业平等观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30、投资方式有哪几种?怎样投资才是科学的?

投资方式有:

(1)存款储蓄:特点是灵活方便,比较安全,收益低。(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是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和结算业务。)

(2)购买股票:高风险、高收益

(3)购买债券:稳健的投资

(4)购买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

(5)直接投资等。

注意:(1)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

(2)要注意投资的多样化,不应只局限在银行储蓄上,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给我们带来了跟多的投资机会。

(3)投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

(4)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9篇

(一)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内容和作用。

1.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地位——其表现有二:一、 。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二、 。

2.国有经济是主导作用——其表现有二:一、对 的控制力上,如金融、通讯、铁路、航空、电力、石油、天然气、冶 金、化工等。 第二:国有经济要 ,引导和影响 并在 。

3.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体制:家庭承包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4._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新观点:

(1)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2)发展规模经营;(3)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

(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该多样化:1、一切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利用。2、这也是由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决定的。3、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各种形式都可以利用。

(三)我国现阶段的主要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的非公有制经济(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的经济形式或组成部分)。

注意一个易错的说法:不能说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或重要经济形式。

(四)我国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即所有制结构)

1.这项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客观必要性。

从根本上说是,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生产力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发展也不平衡,生产力呈现多层次性)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综合国力……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

2._提出了两个必须: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10篇

一、国体

1、国家:国家是……的产物,国家具有……属性(根本属性)。

2、国体:含义、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1.在我国剥削阶级已经消灭,阶级矛盾不是社会主要矛盾;

2.阶级斗争仍然存在:A、同破坏……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斗争;B、同国际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斗争。

3、民主与专政:

2. 关系:

关系 民主 专政 区别 适用范围不同 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和人民内部 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力量 实施方式不同 以政治权利平等实现,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基本特征 以国家力量的强制为实施特征 功能不同 是为了实现统治阶级和人民的意志和要求,更加有效地管理国家。 是为了巩固特定的国家_,以保证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 联系 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民主是专政的社会政治基础,专政是民主的政治保障。

4、国家职能

1. 国家职能与国家性质的关系P10

2. 我国的国家职能

对 内职 能 1.依法打击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2.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4.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搞好社会的公共事务。 对 外职 能 1.防御外敌的侵略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2.发展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空间。 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二、政体

1、含义

2、政体的基本类型及其比较

政体基本类型

内 容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制

议会制君主制

议会制

总统制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及职权不同

世袭、象征性、无实权

选举、虚位、无实权

选举、有实权

国家权力中心不同

议 会

总 统

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关系不同

监督与被监督

(议会产生政府)

相互对立、相互斗争

议会产生方式及职能

选举/立法、组织、监督权,财产决定权。

选举/立法、监督权。

典型国家

英、泰、比、西、瑞典、挪威等。

意、德、芬、奥地利、印度、新加坡。

美国、墨、巴西、阿根廷、埃及、印尼。

3、议会制共和制与总统制共和制的比较:

(1)不同点:第一,元首产生办法不同。在议会制共和制下,国家元首由议会选举产生;在总统制共和制下,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第二,元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上表)。第三,元首、议会、政府(内阁)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同。在议会制共和制下,政府(内阁)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来组织,政府及其阁员对议会负责,当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时,政府就得辞职或呈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如果新议会仍然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总辞职。在总统制共和制下,政府由当选的总统组织,政府及其阁员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总统不向议会负责,也不能解散议会,议会也不能以不信任案迫使总统辞职,只能在总统或政府成员有违法行为时提出_。

(2)共同点:第一,两者都是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第二,两者的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是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

4、议会制与议会不能等同

议会制就是由成年公民定期选举,产生一定数额的代表(议员),组成议会以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制度。它是一种政治制度,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核心和基础;而议会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关和代议机关。

5、议会制民主共和制与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1)不同点:A、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是以议会作为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议会选举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_组织形式。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则是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其权力由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_组织形式。B、产生的条件不同。前者是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的结果,而后者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C、前者不设君主,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有一定的任期。后者设有君主,并且是世袭的,没有任期。

3.相同点:A、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_组织形式(政体)。B、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的,都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C、都设有议会,议会在国家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拥有立法权、行政监督权等,政府(内阁)由它产生,并对它负责。D、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制度,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法院三个不同的机关来行使。E、都是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并反映这一性质,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6.我国的政体(_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⑴_、_制度、人民代表不能混淆;

⑵全国_、_不能简单等同;

⑶_职权与_常委会职权要区别(有没有最高二字)

⑷代表的产生方式有两种:县(不含县)以上由下级人代会选举,县以下由选民直接选举。

⑸代表任期有两种:县(县)以上五年,乡三年[注意(4)和(5)在范围上有何不同]

⑹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人民并不直接行使国家权力)P27——注意和下面这句话比较:

我国人民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制度和自治组织是我国的信访制度、职代会、居委会、村委会P54

⑺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P27

⑻人代会制度直接体现我国国体,直接体现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

三、国家结构形式

1、含义;2、分类:单一制和复合制;2、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四、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不同点与相同点

比 较 特别行政区 民族自治区 不同点 设立的地区不同 在港、澳、台地区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自治程度不同 享有高度自治权P35 有一定的自治权 社会制度不同 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解决的问题不同 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设立。 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少数民族群众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愿望而设立。 作用不同 对于保持香港、澳门、台湾的繁荣与稳定,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民族的自治平等结合起来,把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繁荣发展结合起来,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少数民族的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共 同 点 二者都享有自治权,而不是主权,都是_管辖实现的地方行政区域。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11篇

一、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1、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包括当前收入、预期收入、收入差距)

3、物价水平

4、消费环境

5、消费心理和消费观

6、社会保障体系体系的完善程度

二、消费的影响有哪些?

1、消费反作用于生产,适当的消费会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2、消费会影响经济结构的协调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消费心理、消费观念(四种消费观念)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消费的结构是否合理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5、消费的水平和质量会影响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建设。

三、扩大居民消费的原因有哪些?

1、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2、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主要由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4、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措施有哪些?

政府:

(1)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2)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

(3)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4)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5)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的消费信心。

(6)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消费环境。

(7)必须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的整体消费水平。

企业:要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消费者:要努力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12篇

求索真理的历程

认识论部分

1、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即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都具有客观性。)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即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人的有目的的活动。)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即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上每个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

【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

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即真理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对于同一个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惟一的。)

真理是有条件的。(即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真理是具体的。(即任何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的认识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高中必修一政治知识点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产品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3、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交换、消费(是最终的目的和动力)四环节。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经济:

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内容: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④主体地位的表现: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⑤态度: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3、非公有制经济

①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②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态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4、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①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②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即:三个有利于)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13篇

(一)市场、市场经济的含义

(二)资源配置的手段:计划和市场

(三)宏观调控含义、必要性、手段

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也有其弱点和缺陷(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1)自发性:价值规律自发地起作用,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是自发的,引起的社会矛盾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2)盲目性------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是分散的,各自独立,信息不全,结果必然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3)滞后性----由于事后调节,有时间差,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2.宏观调控—“有形的手”,价值规律(市场、价格均可)— “无形的手”

3.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四)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平等性:含义—市场上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由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的(等价交换原则)

要求—当事人身份平等;交易平等。

2.竞争性:含义—市场上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存在者广泛的竞争。

原因—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

作用—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促使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优胜劣汰;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总之,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

如何正确开展—公平竞争

负面效应—社会资源的浪费、垄断。

3.法制性:含义—社会经济运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依据市场经济法规进行。

作用—健全的法制是处理矛盾、体现公平的依据和准则。

要求—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4.开放性:含义—市场不是相互封闭的,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并且与世界市场联在一起。

原因—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经营的特点决定,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要求。

作用—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要求—-对外开放。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本身没有姓资姓社之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社会主义的本质、目标?)。

(六)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

2)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发挥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会给整个国家经济带来高效率。

3)市场有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这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14篇

1、商品服务市场上,消费者占主导地位

2、消费者主要权益(6+X)(要求牢记这些权益)P88

(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不要忘记消费者还有什么义务?P92)

3、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一般程序

五、三种市场的比较

消费品市场

生产资料市场

服务市场

交换形态

服务活动

购买者

个人消费者,人数多

各类企业

个人消费者,人数多

交易量

交易方式

复杂多变,流动性大

次数少,固定,专业性强

复杂多变,门类繁多

商品阶段

最终消费

连接市场有生产性消费

市场过程和消费过程同时进行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15篇

1、财政的作用(与当今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关,故请加强记忆和理解,课本P12)五点。

2、税收的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

“取之于民”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税收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者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正确结合。“用之于民”反映了税收所代表的这部分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归全社会共同占有,为全体人民的利益服务(而不等于有偿)。

3、税收的作用(与当前农村税费改革有关,P23,三点,注意与财政作用区别开来)

4、纳税人的含义: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5、我国主要税种:

(1)增值税与营业税:注意:同一个纳税对象不可能同时纳这两种税。

*增值税A作用B税价分离(按销售价征税,购买者应付款=销售价+税)C计税办法(倒扣法,应纳税=销售总额×税率—进项增值税发票含税总额,非增值税发票不在扣税之列)

(2)所得税:应注意其作用P28和P29

*个人所得税A累进税率B个体工商户……所得税没有起征点,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起征点800元应先扣除C最保险的计算方法是画线段法,每一段的税率不同。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16篇

比较 参与竞争时的动机和出发点 竞争时采取的手段 社会效果与法律后果 正当竞争 遵守法律和市场活动准则,以最低消耗获得最大利润 正当、合法、公平的商业做法。主要靠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信誉。 保护了国家、集体和消费者利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技术进步,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受到法律鼓励和保护。 不正当竞争 躲避法律或直接违法,以获取高额违法所得 违法行为。主要表现为弄虚作假、欺诈、损人利己。 损害了其它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不仅不能增加社会财富,还会给现有财富带来浪费。受到法律禁止和制裁。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17篇

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4、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1)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

(2)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3)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5)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

(6)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5、汇率的含义?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压力;

6、供求对价格的影响?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7、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8、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9、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同向的,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1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还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还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因素和社会变化规律等。

12、贷款消费的含义?条件?

贷款消费是指在购买住房、轿车等商品时,一次性付款可能会超出一些买主的支付能力,这些买主k恶意考虑预支未来收入进行消费。条件:对于哪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年轻人来说,贷款消费是可行的。

13、消费结构的含义?影响因素?变化趋势?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影响因素是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变化,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14、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15、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主要有哪些?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16、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17、绿色消费的含义?特征?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特征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18、为什么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这种精神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物质生活上的困难,获取新的成就。实践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事业。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广大。

19、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具有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20、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发展?

为什么:

(1)原因: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由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社会的本质要求

(2)意义: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③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怎么样: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3)加快科技发展,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

(4)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21、公有制企业搞股份制改造有什么意义?

(1)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2)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行效率;

(3)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4)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2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表现在哪些方面?

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2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4、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

最大的区别是能否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募股筹资。

25、如何使公司不断发展壮大?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26、什么是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为什么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怎么样树立?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同。

原因:(1)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所特有的,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的。

(2)它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并随企业的发展不断延续和更新,最终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

(3)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

如何:开展正当竞争,主要依靠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创立名牌等取得竞争的胜利;反对和抵制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27、诚信在经济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1)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市场经济的“生命线”。倡导诚实、信用原则,有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2)诚信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准则,诚实守信,就会得到银行的支持,就会得到实惠、受到尊重。相反,失去信用,就会损害自己的形象,给自己带来诸多的不便。

28、为什么要高度关注就业问题?

(1)必然性:①劳动重要。②形势严峻: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2)重要性:①对社会生产:是民生之本,生产出社会所需的财富

②对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9、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1)党和政府的就业政策:党和政府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

(2)劳动者:每个劳动者都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破除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旧思想、旧习惯,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靠自己的双手开拓新的生活,展现平凡而伟大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风采。

①树立自主择业观②树立竞争就业观③树立职业平等观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30、投资方式有哪几种?怎样投资才是科学的?

投资方式有:

(1)存款储蓄:特点是灵活方便,比较安全,收益低。(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是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和结算业务。)

(2)购买股票:高风险、高收益

(3)购买债券:稳健的投资

(4)购买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

(5)直接投资等。

注意:(1)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

(2)要注意投资的多样化,不应只局限在银行储蓄上,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给我们带来了跟多的投资机会。

(3)投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

(4)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

>>>返回目录

高中政治答题技巧

1、首先,阅读设问时:

⑴看清试题要求:①一看范围要求。要明确试题是要求用政治、经济或哲学的有关知识,还是用哲学中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或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某些知识来分析回答问题。②二看分值要求。如果分值较高,则答案要点可能较多,若分值较低,则答案要点较少。

⑵读设问抓关键:这是个关键性步骤。因为命题的意图、指向、要求等,种.种限定均在其中。①一定抓住关键词语,辨明命题意向。(主体、范围性语句)②是抓准限制词语,吃透题意细节。(设问词、问题短语)

2、然后,读材料全文:

⑴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即能够表达全文意思的语句。⑵分出段落层次,并概括每段的意思。⑶理出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⑷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列出答案要点。有了答案要点,也就有了答题方向。按这个方向组织答案,一则可以防止跑题,二则可以防止遗漏要点。

3、构思:要通过构思来理清答题思路,要搞清用什么原理(单个原理还是多个原理)以及如何运用该原理进行表达;要找准答题的切入点;可以采取在心中打草稿的方式来理清答题思路。

4、作答:把该回答的问题理清思路以后,就可以动笔作答了。作答时要注意把它们分成几个自然段,以要点化的方式,正确运用学科语言(学科术语),认真工整地书写(要书写清楚),将答案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

>>>返回目录

提高政治成绩的方法有哪些

1、上课的态度要好,要认真。要专心于学业上,想要学有所成,就不要谈恋爱,不要交男女朋友,这样子心无牵挂,读书时没谈恋爱,专心读书,以后绝不会后悔,学业完成后,机会很多。

2、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方法:在实际阅读训练中,通过速读记忆训练的朋友都知道,速度越快记忆越好,详细学习资料你可以到网上去学习。

3、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做错题目,不管你是粗心或者就是不会,都要习惯性的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独立的错题集,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因此你既然错过一次,保不准会错第二次,只有这样你才不会在同样的问题上再次失分。

4、同学们最大的困难就是心定不下来,提不起劲,遇到难题解不开,读书摸不着头绪,老是陷在低潮中跳不出来,你应该去请教任课老师或者学习好的同学。同学们,不管你念什么学校,你都应该对自己有信心,对自己的学校有信心,定下心来好好努力,不管学校的升学率如何,只要自己好好努力,就有希望。

2高三提高政治成绩的窍门

熟悉课本

政治需要背的知识点是非常的多的,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经常的复习,有的时候我们在背政治题的时候,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这就是我们对课本不熟悉的结果,有的时候政治卷子的时候,经常的需要翻书,其实我们可以先自己独立做一些题,如果有什么不会的,我们在去看政治课本,这样我们对知识的熟练程度会加深。

学会总结归纳

政治教材的之间的练习也是非常大的,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可以发现,有时候一道材料题,可能会集结很多的知识,所以我们一定要锻炼自己的总结能力,把每本政治书之间的联系,都总结好,这样我们的学习的才能更好。

>>>返回目录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18篇

一、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构成:主权国家、国际组织,

2.国际关系的形式: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基本的形式

3.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P138

二、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权力: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2.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

3、国际法的作用:(1)确立辨明国家问题是非曲直的标准和法律依据;(2) 规定国际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3)在国际交往过程中建立各种权利与义务关系,以便明确国际责任。

三、国际组织的分类

1、注意:国际组织不等于世界性组织,也包括区域性国际组织

2、非典型肺炎与世界卫生组织——政府间专门性世界性国际组织

3、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如国际红十字会、国际律师协会等,不要误为政府间国际组织。

四、国际组织的作用:1、是发展国与国之间各方面交往合作的纽带;2、是调节国家争端的主要力量;3、是争取世界和平和促进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

五、联合国

1、主要机构: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_,_,秘书处6个主要机构。

2、宗旨和原则

·四项宗旨:1)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2)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的友好关系;3)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4)作为协调各国活动的中心。联合国的宗旨概括起来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七项原则,即:1)各会员国主权平等;2)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3)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4)禁止对其它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5)集体协作:6)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7)不干涉它国内政。

其中各国主权平等原则是其它各项原则的基础。

3、作用:(1)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作用;(2)在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

4、美英不寻求通过联合国授权向伊宣战与_决策机制。

(1)_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2)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的原则(是有弃权即为不一致还是有否决票即为不一致呢?)

六、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1.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和平的原因;(1)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2)核战争有毁灭性后果;(3)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

2.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全球最突出的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

3.和平与发展关系: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4.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当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推行者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政策时,手段越来越隐蔽,更多的是依仗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在国际事务中对别国施以政治高压,经济制裁和文化侵略等。

(2)某些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根本原因:国家利益

七、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为基础,并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2、国际新秩序的内容:P154-155(请看书)

3、旧秩序已经打破,新秩序还未建立,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有助于扼制美国搞单极世界,由它来“领导”国际社会的图谋,从而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4、国际形势总的趋势由紧张趋向缓和,由对抗转为对话。

八、当代国际竞争

1、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为什么?

(1)世界向多极化发展过程中,竞争越来越激烈,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集团,都不可能稳坐“钓鱼船”或永独占鳌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最终决定一国国际地位的因素,不是单纯的军事实力,而是以经济、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

(2)在当今和未来的世界,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因此,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同时,世界各国都已清楚地认识到,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实力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2、综合国力: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

九、我国的对外政策(重点复习,P159)

1、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外交政策为实现和维护国家利益服务。(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不允许别国侵犯我国的国家利益,同时也决不侵略别的国家。这决定了我国必然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我国外交政策的五个基本点:(1)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何为独立自主?];(2)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4)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5)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ps:学习方法以及更多科目资料,点我头像见签名有获取方式

整理资料不易,希望大家可以给@李黑谷说逆袭关注赞评论,感谢。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19篇

联系:1、都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都是落实扩大内需方针的重大举错。2、都是为克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减缓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而采取的重要措施。3、共同目标都是为了实现经济总量平衡,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区别:1、国债是国家财政通过借贷的方式取得的收入。增发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体现了财政政策工具的调节作用,属于积极财政政策内容;利率作为借贷资金的“价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调节手段和货币政策工具,属于货币政策内容。2、实施部门不同。增发国债由财政部具体实施;调整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具体实施。3、起作用的方式不同。增发国债,可以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生产性消费,促进生产力发展,拉动经济增长;降低存贷款利率,可以刺激消费,繁荣市场,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促进生产经营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从而拉动经济的增长。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20篇

第一课成长在社会

1、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日益强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和谐社会的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见P105)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面临着一些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影响着人们思想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

4、什么是人类社会?说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人类社会是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由各种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关系:①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的;②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人们的生产劳动、科学研究等活动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5、我们青少年关心社会、亲近社会,不仅要了解社会的变化发展。更重要是明确自己对社会、国家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6、亲近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克服对社会的冷漠情绪和看客现象;遵守社会公德;善于明辨是非。

7、如何理解道德力量?

①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P10)

②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P80)

8、自觉服务社会是亲近社会的重要表现。

9、亲近社会服务社会,首先要忠于职守(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自己履行法定的基本义务);还要乐于奉献(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爱心);还要在祖国面临危难、他人面临险情时,能够挺身而出。

10、公民承担的责任有多种,谈谈你对承担的责任的看法公民承担的责任中,最重要的是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但只强调国家、社会的责任而忽视个人、家庭利益的做法,也是我们不提倡的。

笑对生活

1、挫折形成的因素有哪一些?其中多数可控的是什么因素?挫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的'来说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其中外在的客观因素通常难以控制,但内在的主观因素则多数可以控制。

2、怎样理解挫折也是财富?挫折的存在具有普遍性,挫折对人具有双重影响,或者会给人打击,带来痛苦;或者给人以一种教育和磨炼,使人奋起和成熟。如果迎难而上,理智分析,努力寻求克服挫折的时机和良策,那么挫折就会成为人生的经验和财富。

3、如何正确认识和战胜困难挫折?挫折具有普遍性,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在于有无困难和挫折,关键在于怎样对待困难和挫折。

①我们要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困难和挫折。②以正确的方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根据产生挫折的客观原因和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方法,是能够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③克服困难和挫折,需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勇于创新是战胜挫折的必由之路。

4、请用书本知识谈谈学习的重要性:

(1)读书学习是对社会、对自己的一种责任,是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2)学习是人类的基本活动,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3)现代社会,学习已经成为生存的一种方式(所以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4)学习能使自己得到发展,通过学习增长才干,能证明自身的价值;(5)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等

5、树立哪些学习观念?

读书学习是对社会对自己的一种责任,是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要有自信心;要培养学习兴趣;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要求。

6、“度”;克服考试过度焦虑,关键是对症下药。

7、创新和挫折的关系:克服困难和挫折需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勇于创新是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必由之路。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21篇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国家的本质和根本属性?我国的国家性质?

(1)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和本质?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及表现?

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还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有有制度、物质、法律保障;也表现在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4、民主和专政的辨证关系

我国的民主和专政是辨证统一的。一方面,民主和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另一方面,民主和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证。

5、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6.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要求?

扩大了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政府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 文化;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22篇

1、积累——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社会物资储备

2、消费——用于个人消费、公共消费

易错点:行政、科、教、文、卫的日常支出属于消费,其相关的基本建设虽然是非生产性的,但属于积累;国防支出属于消费,而应付战争所需要的物资储备属于积累。

3、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二者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积累增加,可以扩大再生产,为增加消费打下基础。而消费的增加又可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为进一步扩大生产、增加积累打下基础。另一方面积累和消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4、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1)(2)(3)(课本P5)想想3和4是一样的吗?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23篇

1、我国为什么要重视打击假冒伪劣商品?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假冒伪劣商品割裂了二者的联系。

(2)产品的质量关系到经营者的信誉与形象,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属于不公平竞争,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3)产品的质量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国家依法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表现。

(4)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是市场经济自发性表现。应加强法制性;

(5)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是违背市场交易的原则的;

(6)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是违背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应有的职业道德的。也是属于不当竞争。

(7)国家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是行使社会主义国家职能、坚持依法治国原则与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表现。

2、什么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产品的质量?

对党和国家来说,产品质量高低不仅关系到经济效益,还关系到社会效益。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这种需要不仅表现在所提供商品的数量上,而且还表现在产品的质量上。只有不断以质量高、数量足而且又适销对路的产品供应社会,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此外,质量低劣的产品不仅不能给企业和国家带来经济效益,而且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既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我国产品的国际市场的竞争。

因此,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产品的质量问题。

3、商品生产者、经营者为什么要重视产品的质量?

重视商品质量,就是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生产、经营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价值,为此就必须让渡使用价值,如果商品的质量不高,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销售不出去,就无法通过让渡使用价值而实现价值,就亏本。高质量的产品信誉高,销售快,获利就多,经济效益就高。

4、消费者为什么重视产品的质量?

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高质量的产品还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如果所买的商品质量差,或者是伪劣产品,这就不仅不能满足需要,而且还会在经济上受损失,有时甚至还会危及生命财产的安全。

所以,消费者要重视产品的质量。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24篇

1、含义和分类(牢记分类和标准)

2、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1)根本——国家经济发展水平(2)收入水平——提高家庭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是增加收入(3)物价水平(4)人口数量。

3、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例,系数越大,生活水平越低或生活质量越差。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水平、方式、动力2)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被消费才完成生产行为、新的消费热点的带动作用、消费调节生产、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2)健康合理的……既关系到……也关系到……。

5、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国情、家庭收入)2) 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3)提高消费的科学性4)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25篇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民主选举的选举方式有哪些?比较各种选举方式各自优缺点。

(1)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2)各种选举方式优缺点见新坐标46页的“点拨”,理解即可。

(3)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相适应。我国目前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3、公民如何珍惜自己选举权利,行使自己的选举权?

(1)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公民只有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才能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

(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3)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4、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及方式的意义: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前提;

(2)专家咨询制度——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3)社会公示制度——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4)社会听证制度——有利于决策利民。

5、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

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科学性。

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6、实行民主管理,发展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

(1)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2)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26篇

1、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职能

注:(1)人民币的发行权属于国家,中国人民银行被国家授权发行人民币(即不能简单说他有人民币的发行权)(2)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唯一的人民币发行机关,其总行是发行人民币的唯一金融机构

2、商业银行的含义、性质、经营目标

3、政策性银行含义、性质、目标、主要政策性银行

(1)性质:是专门从事国家政策性专项贷款的专业银行,属于金融机构——非企业金融机构。

(2)目标:建立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不以盈利为目标。

(3)其他;只货不存,不以盈利为目标,资金由国家划拨,贷款按国家政策发放,业务上由政府的相应部门领导。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27篇

第一:联系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理解)

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互相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二、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总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联系,就必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2、因果联系(理解)

·在两种现象中,具有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才叫因果联系。因果联系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因果联系是具有先行后续的关系。二是因果联系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原因和结果的区别:一是含义不同。二是时间顺序不同。三是地位作用不同。

·原因和结果的联系。首先,二者互相依存,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其次,二者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化。

·认识和掌握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首先,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其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和局部的联系(理解)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1)区别:首先,含义不同。二者不能混淆。其次,地位和功能不同。一般来讲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功能不同有三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第二种情形是,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第三种情形与第二种正相反。(2)联系:一是二者不可分割,互相依赖,各以对方存在为前提。二是二者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整体的变化影响部分。部分也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影响了整体功能的发挥。

·学习整体和部分关系、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l)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2)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第二部分:发展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理解)

.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l)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理解)

哲学上讲的静止指的是两种情形: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间内基本不变。但是任何静止状态都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绝对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l)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理解)

(l)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2)人类社会也是变化发展的。(3)人的认识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到深的发展过程。总之,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的过程。

4、发展的实质(理解)

把握发展概念要着重注意两点:*一:要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发展这种运动和变化,是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二: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判别新旧事物的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5、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理解)(方法论)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2.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3.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第三:矛盾

1、对立统一

矛盾的含义: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1)“对立”的基本含义: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2)“统一”的基本含义: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理解) 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2)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3、如何坚持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行动(理解)(方法论)

(l)敢于揭露矛盾。(2)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3)坚持两分法,两点论要做到:(l)首先对自己要一分为二。(2)要学会全面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近年来,我们党提出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方针,强调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4、矛盾的特殊性(理解)

矛盾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l)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3)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正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者叫做根据。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解)(方法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这一科学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列宁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为什么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3).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方法的危害:势必造成“教条主义”、“一刀切”“一风吹”。我们应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理解)

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l)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1、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2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通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变化的。

二:学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有什么指导意义 (1)对于正确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意义。(2)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鲜明地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7、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理解)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关系:(l)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掌握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在实际工作中有什么意义呢? 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l)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2)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l)两者相互排斥。 (2)两者又相互依赖。①两者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主次方面可以相互转化。

·学习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对于我们分析问题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运用)(方法论)

我们懂得了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就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我们说的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2)我们所说的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矛盾的主要方面。

3)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相联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四:发展的状态,原因,趋势

1、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发展的原因)(理解)

1)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所谓外因即外部矛盾,。2)内因、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l)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也就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性质和方向。(2)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在事物变化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外因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能够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必须通过因内才能起作用,决不可能撇开内因而单独地起作用。小结: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运用)(方法论)

1、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地对待内因和外因。(l)要重视内因的作用。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正确处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l)深化改革,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2)扩大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3)坚持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对外开放是自力更生的必要途径。

3、量变与质变(事物发展的状态)(理解)

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叫做量变。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叫做质变。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l)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①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②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引起的质变。(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4、坚持量变与质变的观点(运用)(方法论)

一:对于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有多方面的指导意义:(l)要坚持适度原则。(2)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3)要重视量的积累。,

5、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1)新事物必定要战胜旧事物。第一,因为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它的成长壮大。第二,因为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为,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抛弃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吸取和发扬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根本没有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因而,它比旧事物具有更大的优越性。第三,在社会领域里,还因为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因而必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所以,新事物必定能够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2)新事物的成长壮大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第一,新事物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第二,旧事物决不会自行消亡,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地位,它总是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阻止新事物成长壮大。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总之,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6、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运用)(方法论)

1)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2)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

7、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理解)

二者的分歧表现在: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 唯物辩证法 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承认矛盾。形而上学 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否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这一点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1)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2)注意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3)我们要正确地观察和分析形势。(4)把唯物辩证法同实践、同调查研究密切结合,加以灵活运用。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28篇

1、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现状和作用(识记)

(1)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含义:(英文缩写WTO),是一个专门协调国际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

重要原则:非歧视原则(识记并理解,P103)

作用:1)世界贸易组织作为专门协调国际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大大幅度降低世界各地进口关税水平,在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方面起重要作用。这是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作用。2)它规定了国际贸易中的各项基本原则。如非歧视原则等。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这些基本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有秩序进行。这是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二个作用。3)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三个作用是,实施了一些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条款,使发展中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

(简单记:降低关税,规定原则,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orld blank)

含义: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全球性的重要的国际金融组织,它们都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比较:IMF目的:协调国际货币关系,向会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协助解决其国内经济困难,以平衡其国际收支逆差,促进国际间的货币合作,维持国际经济的稳定。

World blank的目的:对成员国组织贷款和投资,促进会员国资源的开发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国际贸易长期均衡。

IMF提供短期贷款,World blank提供长期贷款和投资。

作用:第一、指导成员国摆脱国际收支困境。第二、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3、中国是这三个国际组织的创始国之一。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29篇

高考政治易错知识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公民与人民不能等同。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凡人民一定是公民,但公民不一定是人民。 )

2、民主是全社会的民主。

(民主具有阶级性。民主总是统治阶级的民主,对被统治阶级来说,不是民主而是专政。 )

3、我国人民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我国的政体是_制,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因此,人民是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才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

5、政治自由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

6.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立法平等和守法平等。

(法律具有阶级性,不能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意志,立法平等的说法错误 ,守法平等正确。)

7.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

(选举权是指选举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 )

8.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可以放弃 。

(公民的权利可以放弃,但义务不能放弃,只能履行。不能因为放弃了权利而不履行义务,不管放不放弃权利,都应履行义务。)

9.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其主体是全体公民。

(并不是所有公民都有。宪法有规定,要年满18周岁,而且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10.享受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人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当家作主的体现。)

11.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公民的权利就越多。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影响公民享有的权利的多少 。 )

12.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

(错。这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 。 )

13.决策是少数精英的事,让公民参与决策过程,只会干扰决策的形成 。

(错。不是少数精英的事,公民参与决策,反映公民的意愿,集中公民的智慧,有助于形成科学的决策 。)

14、在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都是一样的 。

(_代表享有的人身特别保护权和言论特别保障权,并非人人都有 。年满18岁才能享有选举权)

15、等额选举就是当选者已事先“内定”。

(不是,如果候选人的选票达不到法定的票数也是不能当选的。)

16、公民应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 。

(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又相对应存在的 。)

17、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 。

(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都不是国家机关。)

18、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 。

(政府不可以直接干预经济,而是以宏观调控为主,变直接干预为间接引导。)

19、合理行政就是合法行政 。

(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合法行政是政府实施行政管理时,应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合理行政指政府实施行政管理时,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受管理者平等对待,不能偏私,不能歧视)

20、政府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必须加强立法工作。政府属于立法机关。

(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_及其常委会 。)

2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22、_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因此_是立法机关。

(_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制定有关行政法规,但不是立法机关。)

23、中国_要依法行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中国_是依法执政,政府才是依法行政。 )

高考政治哲学知识

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部分

1、辩证否定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否定的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否定的实质: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树立创新意识要求我们:

①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符的成规陈说,敢于突破落后的思想观念。

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

③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实现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④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

3、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

唯物论依据:创新意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辩证法依据:创新意识体现了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创新意识体现了包括人的认识在内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发展之中。

认识论依据:创新意识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

4、创新的社会作用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高中必修二政治知识

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政府依法执政:

1、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表现。

2、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4、依法行政的意义:

(1)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力和自由;

(2)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3)有利于防止行_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 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5、为什么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

① 由国家性质以及政府性质决定,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②(第4点中4个有利于)

③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基本途径

④ 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6、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还要做到:

(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2)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_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

(3)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7、审慎行使力,科学民主决策

(1)政府行使权力的环节:决策、执行、监督等.

(2)提高决策水平的措施:

①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②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爱惜民力。

二、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1、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全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的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2、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3、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1)切实保障广大人民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

(2)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

4、行政监督体系:_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群众通过法定渠道(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府内部(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等。

5、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

(1)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2) 防止滥用职权,保证清正廉洁;

(3) 更好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决策;

(4) 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6、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制政府的基本要求。

7、我国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增强了政府工作透明度。这一举措,深受群众欢迎,被称为“阳光工程”。

8、人民政府制定和发布文件:一方面规范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另一方面保证人民权益,目的是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9、开放“红头”文件查阅,说明政府群众意识、服务意识正在逐步增强:有利于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的监督;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30篇

1、为什么要对外开放(有什么好处、作用)?

(1)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国际化的客观要求。(提供市场、调济余缺、加强交流与合作)

(2)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1)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要求实行对外开放。2)市场经济的竞争性要求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调济余缺、发挥比较优势、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

(3)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看)。(利用外国资金和先进技术)

2、发展对外贸易的作用P122

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2)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3)可以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4)可以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3、当今世界经济国际化的表现。

(1)生产和国际化(2)市场的国际化(3)资金的国际化(4)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化(5)信息传播国际化。

4、对外贸易

(1)基本含义(2)几种形式P115-116(3)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P120(4)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5)顺差、逆差和贸易平衡(贸易差额)(6)发展对外贸易,首先要努力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5、为什么说出口贸易是对外贸易的基础?

(1)出口贸易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2)出口创汇的规模制约着利用外资的规模。(3)发展出口贸易有助于加速我国生产企业及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4)发展出口贸易是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

6、进口的作用:

(1)出口创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从国外进口我们所需要的商品,没有进口贸易,出口贸易也就失去了意义。(2)进口往往还能带动出口,因为进口本国缺少的技术设备、生产工艺、原材料等,可以扩大出口商品的生产,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就能增加出口。

7、倾销

(1)含义:是指一国产品人为地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输入另一国市场的行为。(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不公平竞争手段)

(2)危害:从表面看,外国产品价格低,进口国的消费者得到了实惠。其实不然,它的危害具有隐蔽性。它直接打击进口国生产相似产品的产业,使其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下降,乃至被迫退出市场,造成工厂停产、倒闭,失业率上升。这样,外国产品就垄断了市场,最后有可能形成垄断价格,获得高额利润,进口国的消费者仍然是受害者。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31篇

一、政党

1、政党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关系的产物

2、政党与国家_的关系——(1)政党必须领导国家_(2)领导国家_是政党实现本阶级利益的根本途径(3)当代世界各国一般由政党能够领导国家_(4)政党具备领导国家_的主观条件

3、政党包括执政党和非执政党, 执政党的性质也应由它所代表的阶级的性质决定,即由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而不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三、中国_的性质、指导思想、宗旨、最高纲领(目标)、基本路线

1、性质:用_“两个先锋队”的新规定:(1)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2)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2、指导思想:……增加三个代表;3、宗旨:为人民服务;4、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5、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_理论的核心内容)

四、中国_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

1、中国_对国家生活的领导方式:政治领导 ——根本;思想领导 ——灵魂;组织领导 ——保证。三者统一不可分

注意:千万要把党、国分开,不能把党对国家的领导与国家机构履行的国家职能混淆,凡与党的领导有关的只能是涉及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在回答有关国家职能的时候,绝不能画蛇添足——把党加进去就错了。

2、人民民主专政、_制度、中国_领导之间的关系

第一、三者分别是我国的国体、政体和领导核心。

第二、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_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并通过它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

第三、我国工人阶级对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是通过中国_的领导来实现的。党的主张和政策通过人大成为国家的法律和决定。党的领导是巩固发展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_制度的根本保证

为什么是根本保证?

(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是通过其先锋队——中国_的领导实现的。

(2)_制度是政体。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集中人民的意志,形成路线、方针和政策,然后通过_使之上升为国家意志,从而实现对国家的领导。_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必须在全国_制定的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_制度、中国_的领导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党的领导是巩固、发展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_制度的根本保证。

五、中国_的执政地位和_参政地位——我国的政治制度

1、中国_是执政党,各_是参政党。执政和参政不同,但又密切联系着。

2、中国_执政才能确保_参政,_参政有助于加强和改进中国_执政,执政和参政都是为了巩固人民_、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_必须充分发挥_的参政议政作用,_必须支持中国_的领导。

3、中国_和_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组织上相互独立,法律上地位平等,它们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六、人民政协和_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 人民政协 _ 区 别 性质 中国_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机关。 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国家机关。 职能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_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具有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地方各级人大具有相应的职权,是建立同级其他国家机关的基础。 联系 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表现形式。

注意:人民政协不是各_的政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不行使国家职能,它也不是政党,更不能把它等同于我国的政党制度,人民政协是我国政党制度的组织形式。

七、政协不是国家机关

理由(1)从国家机构重要特征来看,国家机构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政协不同于国家权力机关,它不直接对国家事务进行决策,政协的提案\\建议没有约束力.政协也不同于国家行政机关,它也不直接去负责处理浩繁的行政事务.

(2)从政协的组成来看,它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而国家机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从政协全国委员会同地方委员会的关系看,地方委员会同下一级地方委员会的关系是指导关系,而不是国家机构上下级之间的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

八、三个会议的排列顺序(党的会议、人民政协、_)

1、这是由中国_、人民政协 、_各自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2、_是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因此,必须首先召开党的会议,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

3、政协是是中国_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因此,召开党的会议后,继而召开全国政协会议,充分听取各_人士和各界民主人士的意见,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这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民主,促进国家重大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4、_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因此,党提出的方针、政策和人民政协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必须再提交_讨论通过,使之变为国家意志,以保证党对国家的领导。

九、人大与党的关系

1、在法律上,_是最高的,党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人大有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对政党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应予以追究。

2、在国家政治体制中,人大是在党的领导之下的,接受党的领导。

体现:1)党要实施对人大和国家的领导。2)党的领导也要遵守宪法和法律。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32篇

1、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或汇市,是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

2、外汇汇率升高和跌落。

人民币也有汇率——外汇汇率升高则人民币汇率跌落,反之亦然。

3、汇率变化对外贸的影响:一国货币汇率下降,有利该国商品出口,不利进口;反之则不利出口,有利进口。

4、一国可利用自己的国际储备(黄金和外汇储备)来调节汇率。

5、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债务的外汇积累。

6、剪刀差: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通过不等价交换,从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身上榨取了高额利润(理解: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利用其垄断地位,控制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它们一方面压低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初级产品价格,另一方面提高发达国家生产的工业制成品的世界市场价格,从而扩大了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剪刀差。以此从发展中国家人民身上榨取大量的高额利润。)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33篇

1、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理解)

·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属于理性认识。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2)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理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3)从认识的作用看,只有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懂得了这个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要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自觉性。第一,不要满足于对事物现象的认识,而要把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第二,要努力学习科学理论知识。

2、现象和本质的区别(理解)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的个别的东西,是多变的;能够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 是同类现象中一般东西,是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 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3、真理(理解)

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尤其是其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②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就形成科学理论。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4、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理解)

条件:(1)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2)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这是关键性条件。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5、认识要不断深化,不断扩展,不断向前推移变化(理解)

·深化认识发展认识:一个认识过程包括两个阶段。(l)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2)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认识:(1)认识要不断深化。从客观事物来说,整个世界的层次是无限的。(2)认识要不断扩展。从客观事物来说,整个世界在广度上是无限的。(3)认识要不断地向前推移。事物是永恒地运动变化发展的。

总之,人的认识必须无限地深化发展,这样才能适应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

8、分析和综合的意义(理解)

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体或过程分解为各个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综合就是在思维中把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和思考过程。

·1.分析与综合的结合是由事物的客观性质决定的。要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既要对事物的各个要素,各个部分,各种关系,进行分析。又要在分析的基础上从整体上进行综合。

·2、分析和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只有对各要素首先作出周密的分析,才可能从整体上进行正确的综合,从而真正认识事物。只有对事物各要素从内在联系上加以综合,才能正确认识整个客观对象。分析是为了综合,不综合,分析也失去了意义;

7、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识记)

·合理想象就是“立足已知事实,根据已知规律,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能”。· 创造性思维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合理想象在发现性的认识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发明创造,很多科学理论的提出都萌芽于合理的想象。

·创造性思维,很重要的是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敢于独辟蹊径,标新立异。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就是创新。

8、创新思维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造能力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的目的是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新枝术和新发明的源泉,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知识创新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9、实践的含义特征。(识记)

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10、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理解)

(1)生产实践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3)科学实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

11、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理解)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认识则把实践引歧途。

12、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理解)

·群众是实践的主体(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只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同群众实践相结合。(1)要相信群众。(2)要依靠群众。(3)要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4)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13、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理解)

(1)改造客观世界就是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维方法;总之是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主观世界。

(3)在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34篇

政治篇

1._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__。

2.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__是人民当家作主。

3.全国_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监督权、任免权、决定权。

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此外,行使建议、监督权。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最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基层民主的内容和形式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政治篇

6.中国_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7.“和平统一、_”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基本方针。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_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9.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各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0.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政治篇

11.维护民族团结,我们应做到“三个尊重”,即: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积极同破坏民族团结、制造_的行为作斗争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2.“三个代表”思想:中国_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3.中国_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_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

经济篇

1.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经济篇

6.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7.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8.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10.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经济篇

11.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此外,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还表现为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等。

12.我国自然资源的总特点: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13.我国环境形势总特点: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4.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说到底(本质)都是发展问题。

15.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6.现阶段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18.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19.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

20.到建党100周年时(左右):我国将建成全面的小康。到建国100周年时(2050年左右):我国将基本实现现代化。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35篇

高考政治知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唯物史观根本观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性质、变化方面),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科学的和革命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反对封建迷信、_)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实践的主体

(不要写社会的主体。本考点是历次高考、模拟考试和一般考试的必考内容)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生产实践)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有些情况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精神财富如聂耳、瞎子阿丙等)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中国_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建立“服务型”政府、关注民生问题的哲学依据)

3.生产实践与社会实践的作用(河北高考设计粮食生产问题)

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对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起者决定性作用。

社会实践推动历史的变迁与进步。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能够反作用社会生产活动,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实践能够促进社会与人的全面进步;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4.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生观、价值观都可以使用)

个人与社会密不可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个人的活动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具有能动作用,个人的活动也受社会的存在、发展制约。

5.价值观导向作用(必考知识点)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客观事物评价、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人生道路和人生选择方面)

要求我们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克服错误的价值观。

6.在社会主义国家,集体主义价值观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

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正确价值观含义角度理解)

正确解决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二者互为前提而存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力量源泉。

注意1:价值是指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即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注意2:判断价值观的根本标准:凡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

中国_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定位。

7.人生价值观原理(材料中出现模范、英雄时使用)

(1)内容: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贡献(社会价值)与索取(自我价值),人生真正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2)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生产力水平、社会制度、科教文卫发展水平等;

人生价值的实现更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苦干发挥聪明才智、要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注1:人生价值包括贡献与索取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的。贡献是索取的前提和条件,索取是贡献的保证。如果把贡献放在第一位,则是人生真正价值;反之把索取放在第一位,则是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注2: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金钱不是万恶的,它没有好坏之分。在经济生活里,金钱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在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合法的金钱又是我们人生幸福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物质保证。

注意3:人的属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其中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8.崇高理想的作用

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和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是社会进步的贮推器,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9.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特别需要艰苦奋斗)。

10.关于“创新”哲学观点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运动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学会创造性思维,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在实践的基础上,人的认识不断的深拓展和推移。要求我们进行创造性思维。

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不失时机,促成事物实现质的飞跃。

高考政治必考知识

1.党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怎样做某一件事?

(1)党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①党的性质(两个先锋队)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决定的;

②党的执政地位(执政党,领导核心)决定的;

③党的作用(三个只有……才能)决定的;

④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需要;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2)党怎样做某一件事?

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②完善三种执政方式(科学、民主、依法执政);

③坚持执政理念,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④坚持党的领导方式,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⑥党要统揽全局,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2.如何处理民族问题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_制度和中国_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政治基础)。

(2)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制度)。

(3)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政治基础和物质保证)。

(4)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扎扎实实做好民族工作(政策保证);反对一切破坏民族团结、_的活动,依法打击煽动_的行为。

(5)公民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3.我国在对外关系方面为什么和怎么做?

(1)为什么

答题模板①必要性: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际形势的要求(符合时代潮流、符合多极化趋势);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②意义:对我国,为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才能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对世界,才能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2)怎么做

答题模板: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新秩序、建设和谐世界;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高中政治大题知识

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公民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怎样做某一件事?

(1)公民为什么要自觉参与?

①必要性:我国国家性质、人民地位、公民权利。

②重要性:第一,对公民——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第二,对社会或国家——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现代化及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①内容:行使民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

②要求:宏观上把握——依法有序的参与;中观上把握——坚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微观上把握——各种民主方式的具体内涵、途径(渠道)和要求。

2.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怎样做某一件事?

(1)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①国家性质决定和政府性质决定。

②是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需要。

③是政府某种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的内在要求。

④是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个代表”的需要。

⑤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2)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

①履行职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 ②坚持原则: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③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才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接受监督: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⑤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3.人大代表为什么这样子做或怎样完成一件事

(1)人大代表为什么要这样做?

①法律地位决定的(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②是行使权利的表现(审议权、提案权、质询权、表决权)。

③是履行义务的需要(遵守法律;保守机密;联系群众;接受监督)。

④体现与人民的关系(产生、负责、服务、监督)。

(2)人大代表应该怎样做?

①积极行使权利。

②自觉履行好义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③增强履职意识,提高履职能力

4.党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怎样做某一件事?

(1)党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①党的性质(两个先锋队)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决定的;

②党的执政地位(执政党,领导核心)决定的;

③党的作用(三个只有??才能)决定的;

④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需要;

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2)党怎样做某一件事?

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

②完善三种执政方式(科学、民主、依法执政);

③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④坚持党的领导方式,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5.我国在对外关系方面为什么和怎么做?

(1)为什么

①必要性: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际形势的要求(符合时代潮流、符合多极化趋势);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②意义:对我国,提升国际地位、展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等等。对世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推进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怎么做

①国际社会成员:积极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自觉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②国际竞争的实质:抓住战略机遇,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③国际形势: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④国际关系: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他国正当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

⑤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36篇

区别:(1)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

(2)内容不同。凡是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的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

(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_或其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

联系:(1)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

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点,在货币政策收效不明显的严重萧条局面下,财政政策则显得比较有力,如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员,又可以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则相反,因改变税法或采用增税等财政政策都需要时间,这就使财政政策不可能具备货币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及时性。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37篇

求索真理的历程

认识论部分

1、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即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都具有客观性。)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即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人的有目的的活动。)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即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上每个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

【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

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即真理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对于同一个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惟一的。)

真理是有条件的。(即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真理是具体的。(即任何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的认识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38篇

(一)内容及原因

1)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2)由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决定

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等多种所有者)

(二)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公有制范围;个体劳动成果所得——个体劳动;按生产要素分配——资本、土地、技术、信息、劳动力……;福利性分配——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分配及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

(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什么?)

(四)_在分配制度上的发展: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

1._报告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为进一步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2.劳动收入:公有制经济里按劳分配收入、非公有制经济里按劳动力要素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管理收入……

3.非劳动收入:资本(包括个体户因出资而应列的收入?)、技术、信息、土地……

4.新的提法并没有否定我国的分配制度,而是有了发展。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39篇

1、基本含义:关税是指由国家海关当局对进出边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一种税。海关是国家的进出关境监督管理机关。

2、作用:征收关税是一种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措施,同时还起着对一国进出口贸易的调节作用。(四种调节及其相应的作用P119)

3、正确认识关税的两面性

在对外贸易中,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关税政策是由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决定的。关税政策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而随之调整的。

符合本国实际的关税,对增加财政收入,保护民族工业,促进国内市场的供求平衡,发展本国经济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十分重视关税政策的制定,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但是,过高的关税,意味着自我封闭,意外着对竞争的限制和拒绝,所以从长远来看,高关税的结果往往是保护了落后,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同时,高关税也违背自由贸易原则。降低关税是我国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也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对外贸易的必然选择。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40篇

一、民族基本特征

1、内容: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2、共同心理素质具有极大的稳定性,是最显著特点

3、联系: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地和共经是首要的前提条件(地理空间和物质基础),共语和共心是促进共地和共经的发展P103

二、我国民族分布特点P105和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

1、三原则的关系P114——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平等是团结的政治基础,平等和团结是繁荣的前提条件,繁荣是平等和团结的物质保证。P114

2、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3、民族区域自治是三原则的体现

三、民族区域自治与联邦制的区别

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以国家统一为前提的,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行使法律赋予的一定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地区是_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单一制国家的地方行政区域,直接受中央的管理和统一领导,其权力是中央授予的;联邦制除联邦_外,各成员国按联邦宪法的规定,还有自己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

2、民族区域自治地区按照_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可以制定地方性自治法规;联邦制国家除了有统一的宪法和法律外,各成员国也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3、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公民只拥有_国籍;联邦制各成员国的公民除有自己的国籍外,同时,还拥有联邦的国籍。

4、在对外关系上,民族区域自治地区不能代表国家行使外交权,只能由_统一行使外交权;联邦是国际交往的主体,但有的联邦国家允许其成员国有某些外交权。

四、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不同点与相同点(见第一课之四表)

五、宗教信仰与封建迷信活动

联系:都是有神论,都相信有超自然的神灵存在,都是唯心主义世界观,都不符合科学。

区别:(1)从定义上看,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封建迷信活动是指_、巫婆、算命先生、风水先生等通过装神弄鬼、占卦算命、看风水等手段,愚弄群众、妖言惑众、骗钱害人的活动。

(2)从组织状况看,宗教有整套的宗教经典、教义和教规,有他们所信奉的哲理,有正式的组织,有神职人员,有_和活动场所;而封建迷信活动没有教义、教规和戒律,没有正式组织,没有固定的信仰者,也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

(3)从活动方式看,宗教有一定的宗教制度、祈祷形式,有一定的节目活动,_要受教规和戒律的约束;而封建迷信活动没有制度,其活动方式荒诞无忌、粗俗低级,甚至野蛮残忍。

(4)从活动的目的看,宗教活动是为了宣扬神的威力,使信教者信仰神,按神的旨意办事,_参加宗教活动,行善积得和修身养性,是为了死后灵魂进入“天堂”;而封建迷信活动则是迷信职业者骗取钱财的一种手段。

(5)从社会作用看,宗教主要起消极作用,但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封建迷信活动则是愚昧落后的产物,它败坏社会风气,破坏社会秩序,破坏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没有任何积极作用。

(6)从国家对待二者的政策看,国家保护在宪法和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进行的正常的宗教活动;而对封建迷信活动则要坚决制止和取缔。

六、宗教、封建迷信、_

联系:从认识论上看本质是一致的,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都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区别:1、宗教有比较完整的理论经典、教义和教规。封建迷信则无系统的经典理论,而是巫婆_的信口开河。_更是荒诞离奇,它剽窃宗教中的某些理论,抄袭气功的某些词句,掺杂封建迷信,编造歪理邪说,神化教主,欺世盗名。

2、宗教有正常的组织,有专职的神职人员,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和众多的信徒。封建迷信则是地点不固定,其目的是骗人钱财。_则秘密结社,成立非法组织,侵占公民的活动场所,非法聚集,对抗政府,破坏社会的稳定。

3、宗教有一定的宗教制度,宗教节日,活动是为了宣传神的威力,使信仰者信仰神的威力,积德行善,修身养性。封建迷信则通过装神弄鬼,占卜算命,看风水等手段愚弄群众,骗人钱财,甚至害人致死。_编造歪理邪说,蒙骗群众,进行精神控制,搞教主崇拜,聚敛钱财,杀人害命,报复社会,无恶不作。

4、宗教在整个历史长河里消极作用是主要的,但在特定的环境下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封建迷信则败坏社会风气,破坏社会秩序,破坏两个文明建设。_是社会毒瘤,其本质是_、反科学、反社会,无视法律,对抗政府,残害生灵。

七、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P128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41篇

(一)地位: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改革重要性: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团结的_面,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三)改革必要性:机制不活、能力不强、债务过重、人员过多、经营艰难、效益下降。

(四)改革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五)改革总原则: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六)布局调整: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七)战略改组:抓大放小。

(八)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对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课本P73-74)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42篇

(一)含义: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注意与利润率区别)

(二)重要性:

1)对企业来说—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对国民来说—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对社会来说—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三)方法和途径:(1)依靠科技,使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2)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四)利润与经济效益

1.经济效益是衡量经济活动的综合指针,是指经济活动中有用劳动成果同劳动消耗之间的比例关系,即“收入与支出”、“所得与所费”。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2.利润是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

3.经济效益与利润之间的关系,离不开生产成本。

(1)当生产成本不变时,可以分三种情况分析

第一.若利润增加时,那么经济效益肯定提高。

第二.若利润不变时,那么经济效益也不变。

第三.若利润下降时,那么经济效益也下降。

(2)当生产成本提高时,可以分以下几种情况分析

第一.若利润提高时,有三种情况

①利润与生产成本同幅度提高,此时经济效益不变。

②利润提高的幅度比生产成本提高的幅度大,那么经济效益提高。

③利润提高的幅度比生产成本提高的幅度小,那么经济效益下降。

第二.若利润不变或下降时,经济效益均下降。

(3)当生产成本下降时,可以分以下几种情况分析

第一.若利润不变或提高时,此两种情况下,经济效益均在提高。

第二.若利润也下降时,同样也有三种情况。

①利润与生产成本同幅度下降,此时经济效益不变。

②利润下降的幅度比生产成本下降的幅度大,那么经济效益下降。

③利润下降的幅度比生产成本下降的幅度小,那么经济效益提高。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43篇

热词考点:美丽中国

歌舞《美丽中国走起来》——强调生态文明建设

热词考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歌曲《发光时代》《冲向巅峰》——中国智造;小品《是谁呢》——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相声《我知道》——攻击侧改革: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热词考点:小康社会建设

小品《快乐老爸》——农民工孩子进城读书体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孩政策、精准扶贫,加快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成果。

歌舞《走在小康路上》——小康社会: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热词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歌舞《在你伟大的怀抱里》——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 歌曲《吉祥吉祥》——民族大团结

开场歌舞《春到福来》——四个全面、五大理念、三个必胜、一带一路、大飞机、人民币入篮、十三五规划

亚特兰大晨星舞蹈学校华侨华——华侨的定义:“归侨是指回国定居的华侨。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侨眷是指华侨、归侨在国内的眷属。”

小品《快递小乔》——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歌曲组合《回声嘹亮》——长征精神 小品《是谁呢》——反腐倡廉,依法治国

歌曲《雪恋》——北京冬奥会、此次申办冬季奥运会的三大理念是:“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44篇

●知识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注意:①商品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④交换体现的是买卖关系而非赠送关系;)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①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和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

②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涉及到商品的质量)

③两者的关系:对立统一

统一: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对立: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同时占有两者。

▲④注意:A、有价值就一定是商品,有使用价值;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知识运用:商品两属性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食品安全、药品安全)

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必须重视商品的质量

②A消费者:购物就应追求“物美价廉”

B、生产者:要销售产品,实现价值,就必须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质量观念

C、国家:重视产品质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的行为

●知识点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货币产生:商品和货币不是同时产生的,但将来会同时消亡。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知识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

(1)基本职能:(货币产生就有的职能 ,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职能)

①价值尺度(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即购买手段,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A、主要特点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让渡在时空不分离)

B、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货币流通次数。

(2)其它职能:

①贮藏手段 (必须是足值的货币)

②支付手段(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让渡在时空分离)

适用情况:税收、利息、债务、租金(房租、地租)、工资的支付

③世界货币 (现在某些纸币也具有了这个职能)

●知识点4:金属货币与纸币

(1)纸币

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

②职能:A、流通手段,B、支付手段

③发行:*人民银行(国家授权)。

A、国家不可以任意发行。(国家有权决定纸币发行的数量、面值(面额)、但无权决定纸币的购买)B、纸币的发行量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 = (待售商品量 × 商品价格水*) / 货币流通次数。

▲④注意:硬币也是纸币、纪念币为法定货币,纪念币只是用作纪念手段,不直接流通。

(2)通货膨胀

①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②表现:物价上涨

③影响: 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④原因:

A、发行过多的货币 B、需求拉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C、近年来我国油价、食品(猪肉)不断上涨,成本推动;

⑤解决方法:

A、大力发展生产,增加商品供应量,

B、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减少财政支出、合理把握财政支出规模、增加税收)

C、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

D、采取有力措施抑制价格总水*过快上涨,加强价格监测,加强市场监管。

E、及时完善和落实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办法

(3)通货紧缩:

①实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②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③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总结 第45篇

(一)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区别:(1)含义不同。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价值 结在商品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形态不同。使用价值具体;价值抽象。(3)性质不同。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价值是社会属性。(4)主体不同。使用价值是卖者拥有;价值是买者支付。

联系: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统一)

对立: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消费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

(二)十大关系

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5.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6.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7.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8.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

9.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10.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二)商品价值、商品价格、货币价值三者的关系

在供求关系不变时,商品的价格除受商品价值决定外,还受货币价值影响。当商品价值升高,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升高;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下降时,商品价格就会提高;当商品的价值下降时,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会下跌;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提高时,商品价格也会下跌。

(三)价格与交换价值区别与共同点

共同点:二者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都是以价值为基础,由价值决定的。

区 别:

A交换价值(是指两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存在于货币产生前(即物物交换时期),而价格存在于货币产生后。

B价格是价值的符号,而交换价值则不是。

(四)直接的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1)公式不同:直接的物物交换是早期的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直接交换,其公式是商品—商品,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2)直接的物物交换一般在货币产生前,而商品流通则是在货币产生后;

(3)直接的物物交换的买、卖是同时进行的,双方只要满意就可成交,而商品流通的买、卖在时间、空间上是分离的。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