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慈善捐赠总结范文(通用9篇)

山崖发表网工作总结2024-03-12 12:41:4121

企业慈善捐赠总结范文 第1篇

——关于慈善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慈善事业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国内外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慈善事业必须有良好的“人文关怀”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的形成,需要有文化的承载和激励。于是,在经历了初创时期的“热闹”过后,在行政动员缺乏对慈善事业持久影响力的状况下,我们又如何去面对可持续发展的命题呢?答案只有一个:建构慈善文化,发展慈善文化。

一、关于慈善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实践告诉我们:慈善文化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价值观。弘扬慈善文化所要达到的境界就是要在全社会造成浓郁的“人文关怀”的氛围,减少社会冲突,调和社会矛盾,使社会呈现一种稳定和谐的状态。

基于慈善事业的宗旨,弘扬利他主义价值观,就要确立如下理念:

1、平等互助的理念。政府组织为第一部门,企业组织为第二部门,非营利组织为第三部门。三个部门具有各自社会职能,建立起社会的组织架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伙伴关系。我国现代慈善事业作为公益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超越了施舍恩赐的含义,而具有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互助互爱、共同进步的新内涵,帮助了弱者就等于帮助了自己,帮助了社会,实现了自身的生活理念和价值目标。

2、依法行善的理念。我国慈善事业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在98’抗洪以后,慈善事业冲破种种“左”的观念的束缚,全面走向前台,改变了曾经有过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尴尬局面。随着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也给积极扶持和规范管理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慈善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建立健全法规政策的制度环境。依法治国同样需要依法行善。

3、企业公民的理念。“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慈善家”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慈善家。现代社会的“企业公民”理念告诉我们,企业是国家的法定公民,企业有权利也有责任为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作出贡献。评价一个企业的成功,不单是实现超额的利润,理所当然还要包括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宣传“企业公民”的理念,就要为建立“慈善家”队伍开辟道路,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4、慈善无界的理念。慈善事业的重要标志在于高度的开放性和社会化。“慈善”是我们的共同的“机构品牌”和共有的“精神家园”。要克服由于行政管理体制形成的狭隘地域观念,因为这背离了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的理念;要克服由于“行政力”影响形成的地方封闭式援助机制,因为这背离了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的价值观。要创新工作机制,构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协作平台,强化“大慈善”的社会观念,扩大慈善事业的社会化程度。

5、开拓创新的理念。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正在大踏步前进,在这个每天都在发展变化的时代里,中国的慈善事业必将大有可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已把慈善事业摆上了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必将起重要的推动作用。必须看到,由于体制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我们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慈善事业的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本土实践,开创符合我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的现代慈善事业的新局面显得尤为重要。

二、建设慈善文化要做好几个结合

我们在建构慈善文化价值理念的同时,要从社会发展的大视野中把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与各种文化的碰撞与磨合中凝聚共识,整合资源,提高公信力,推动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慈善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想结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以德治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弘扬慈善文化发展慈善事业理应成为两者的重要载体。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为我们建设慈善文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慈善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慈善文化应该为塑造人性德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出贡献。营造“以人为本”“助人为乐”的人文关怀的社会环境是慈善文化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当前的紧迫任务。

2、慈善文化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其中许多优秀的成分,至今影响着我们的言行举止,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如何应对这把“双刃剑”,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旧的道德传统已不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道德体系尚未成型,这中间的“断层”如何衔接?慈善文化应该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新的道德体系做更多的事情。“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已经给了我们足够的启迪,我们要做的实在太多。

3、慈善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我国现代慈善事业离开了企业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企业的成功得益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离开了质量和品牌也是不可想象的。慈善机构的准市场化策略告诉我们,慈善文化必须积极主动地溶入企业文化,慈善机构要与企业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强化服务意识,努力为企业参与慈善事业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要积极倡导“公益营销”,利用公益平台,推动企业“品牌”的发展。要当好企业的“公益”顾问,使企业参与慈善事业视为一项有良好经济效益的社会投资。使企业为善不仅是“最乐”,并且是“好生意经”。要通过慈善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结合,培养企业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慈善机构与企业达到双赢,并逐步培育一支慈善家队伍。

4、慈善文化与社区文化相结合。要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光靠几个机构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人文关怀的重心在基层。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推进,使慈善事业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凸现。社区的原则是以人为本、互助互利、奉献爱心,民主自治。社区文化的核心是“志愿和奉献”,慈善文化与社区文化的结合,对于改善社区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这样说,建设一个现代新型社区离不开慈善公益事业,慈善公益事业在基层社区建设中大有可为。

5、慈善文化与消费文化相结合。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加入wto,全方位开放市场,国外知名品牌大举涌入,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中产阶层和高消费群体。当我们看到一些人花千元、万元买盒化装品买款新衣的时候,慈善机构也在为筹募百元千元去救助一个失学的学生,一个残疾人,而四处奔走。这中间难道没有我们应该感悟的东西吗?消费时尚和公益时尚这原本是社会发展的表现,我们应该在消费时代到来的时候,使慈善文化渗透到这个广阔的领域中去,推动慈善文化与消费文化的结合,使富人更多关注穷人,使人的外在美与内在美得到和谐的统一,使公益时尚与消费时尚一齐引领时尚的潮流。

6、慈善文化与传播文化相结合。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现代传媒的作用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它改变着我们的观念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慈善事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媒体的推波助澜。慈善机构与媒体合作开展慈善事业的宣传报道,策划和组织各种形式的救助活动,呼唤社会公平营造“人文关怀”舆论环境等,都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样,慈善事业的宣传报道对于丰富传播文化,提升媒体品牌也起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慈善公益类的报刊杂志逐年增多就是一个例证,慈善文化与传播文化的结合已显得越来越紧密。

7、慈善文化与宗教文化相结合。慈善不是宗教,慈善文化也不是宗教文化。但是,不论何种宗教,都有弃恶扬善,救苦救难的思想内容。在中国,不少佛教机构扶贫济困“普渡众生”的善心义举,为配合政府的社会保障工作,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台湾佛教慈济会多年来在内地开展赈灾救助工作,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开展的各项扶贫济困活动,浙江普陀山佛教协会创办的孤儿学校等都彰显“慈悲济世”的情怀,佛教机构参与慈善事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当我们看到大批善男信女烧香拜佛,无私捐献的时候,他们祈求的是平安幸福,健康长寿。他们得到的回报除了精神的抚慰和对未来希冀,是不是应该引导他们更多地溶入现实生活,把“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佛教精神化为爱心行动,使慈善文化与佛教文化有机结合,把慈爱的光和热奉献给社会。

8、慈善文化与文化相结合。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中国人生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属于现代社会的业并由此而产生的文化在中国内地的历史并不长,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正式发行的只有福利、体育,除此以外,有的企业营销和竞技评奖中多少带有点的成份。事实上,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业是筹集慈善资金的重要来源,它对于开发利用社会资源,帮助弱势群体,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不能把业与简单地混为一谈,从而制约了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慈善资源的流失。我们应该对业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利和弊两方面做出科学的评估,从疏导、发展、规范入手,推动业的发展,为我国的慈善事业筹募更多的善款。

9、慈善文化与精英文化相结合。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竞争导致优胜劣汰,竞争导致人才辈出。科、教、文、卫、体是精英荟萃之地。精英人物尤其是文艺界的精英人物是公众人物,人们在敬佩精英们骄人业绩的同时,也更多地关注他们的人格魅力和公益形象,这是公众人物所必须肩负的社会责任。正因为公众人物的社会感召力,所以慈善事业离不开精英人物的参与。精英人物也应该成为慈善事业的形象大使回报社会。在中国,精英人物参与慈善公益事业尚未形成浓郁的氛围,除了媒体经常可以看到的濮存昕、蒋雯丽作为“预防艾滋病形象大使”时有亮相外,其它的乏善可陈。而不时听到的演艺界精英人物参与慈善义演拿高额报酬却成为“爆料”而遭公众唾骂。在中国,慈善文化与精英文化的结合做得很不够,精英人物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慈善机构要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两者都要付出不懈的努力。中国的精英文化应该为创建和谐社会做更多的事情。

10、慈善文化与公职人员从业文化相结合。我国的公职人员队伍庞大,人才汇聚。一方面公职人员依法行使公权,为社会服务,是他们应尽的职责。同时,公职人员的责任感和纯洁性,对社会风气又有着直接的影响。公职人员不仅要“以人为本”,善待纳税人。公职人员更要率先垂范,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做扶贫济困的带头人。我国慈善事业十年的发展证明:一个地方的慈善事业发展的快不快,与政府的推动和公职人员的垂范有着密切的关系。假设一个地方管理混乱,腐败案件不断,社会环境恶劣,要去发展慈善事业,那是不可想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慈善文化应该成为构建公职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溶贯于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影响和带动社会。

综上所述,慈善文化不是一种孤立的文化现象,他渗透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中,需要我们去潜心研究、发现和领悟。但是作为一个慈善机构来说,它的生存与发展首要的是抓矛盾的主要方面,高效地调动社会资源,树立“品牌”形象,这就要优先考虑做好慈善文化与企业文化、传播文化结合这篇大文章,建立互动机制和伙伴关系,形成竞争和参与的能力。

三、进慈善文化建设,我们怎么做

慈善文化包涵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形成慈善文化的环境归根到底有赖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就当前来说,慈善机构必须把握时展的脉搏,将全社会和整个市场环境当作我们的工作平台,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把慈善事业的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密切结合起来,提高全社会的慈善意识,为慈善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1、要积极推进“依法行善”的制度建设。我们要树立“依法行善”的观念,积极向政府建议献策,配合政府完善公益事业的法制环境,研究解决捐赠、救助、投资、监督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尤其要统一捐赠优惠政策和解决发展成本。要通过建立法制环境,使慈善事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更趋规范,使“玻璃瓶”事业真正成为大众的事业,社会的事业。

2、要主动与企业建立互相合作的“伙伴关系”。我们要倡导慈善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结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宣传慈善意识,提升企业品牌的“公益价值”,在开发企业的市场价值中塑造企业的公益形象,引导和协助企业成为慈善事业的生力军。要贯彻《基金会管理条例》,推动非公募基金的发展,互助合作,共同成长。

3、要运用“营销文化”推动准市场化筹款。我们要推广服务就要学会“公益营销”,实现商业利益与社会公益的有机结合。当然“公益营销”有别于企业的“产品营销”,我们销售的是自己,是慈善的“品牌”,是慈善机构的服务态度。如果我们的营销成功了,社会主体接受了我们的理念,慈善机构与企业才能达成一种“默契”和“双赢”的局面。

4、要培育“人脉”构建慈善工作的公共关系网。我们要积极拓展慈善工作的社会网络,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宣传自身的理念,培育捐赠人队伍。要强化慈善事业的社会化观念,建立广泛的社会协作关系,充分利用专业化的社会力量和义工队伍,开发和整合社会资源,不断拓展慈善机构的社会活动领域,扩大慈善事业的社会影响力。

企业慈善捐赠总结范文 第2篇

[关键词] 民营企业 企业社会责任 慈善公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它不仅帮助亿万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促使越来越多的人们步入了富裕阶层。然而,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使一些旧的社会问题得以化解的同时,新的社会问题与矛盾却也在不断的出现,民营企业过于注重盈利而导致对其社会责任的漠视,一些企业大规模的经济活动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并且回报社会的意愿差,捐赠水平很低,这都是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

一、企业慈善公益的理论发展

1.企业慈善公益的理论分析

企业慈善公益,是Carroll定义的企业社会责任内容之一。Godfrey曾将西方针对企业慈善公益的研究成果根据立场差异分为坚决反对慈善公益的股东资本主义观、折中的战略慈善观和极力倡导慈善公益的企业公民观三类。

(1)股东资本主义观

这一理论认为在法律法规许可的制度范围内最大限度的获取利益便是企业的本质属性和唯一责任,认为企业的慈善公益是与企业的本质属性相背离且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不会带来任何价值的行为。波特认为,企业不能独立于社会而生存,其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的程度上都依赖于所在的社会环境,像社区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条件、社区的经济规模和活力以及政府效率等,而企业的慈善公益往往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善这种社会环境。

(2)战略慈善观

战略慈善观认为企业的社会目标和财务目标应该是相互兼容而不冲突的,应该以一种能增加企业资源和利润的方式来实践社会责任。因为慈善有利于形成独特且有价值的企业资源,甚至可能从利益相关者处获取重要资源,从而使企业增加收入或降低成本。换句话来说,战略慈善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企业慈善可以吸引客户、员工、社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以此来巩固企业自身的资源基础或者减轻资源约束。

(3)企业公民观

它认为公民义务是企业慈善行为的基础,是不需要考虑任何经济收益的企业行为,是与股东资本主义观针锋相对的观点。该理论认为企业是社会的成员之一,也应该属于国家公民,所以企业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任何企业,作为一名企业公民,就应该对员工、客户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以及所在的社区承担责任。它反映了一种强烈的社会期望,人们期望企业能像公民一样,对社会慈善公益事业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2.我国民营企业的公益社会责任

“经济责任―道德责任―法律责任―公益责任―企业社会责任”这一动态发展过程,是企业社会责任内涵不断延展的过程。在社会道德对企业期望越来越高的今天,特别是对社会责任还不够重视的民营企业,所承担的公益责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监督。慈善是企业承担公益责任的一种方式,它不仅可以提升社会福利,还能改善民营企业自身的社会形象,从而促进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相互协调。在我国,慈善公益是一种最直接的企业责任行为,解决了许多政府“没想到”或“还没做到”的好事,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慈善行为专家罗伯特•培顿曾把慈善行为定义为三种相互关联的活动,即为了公共目的的自愿服务、自愿联合和自愿捐助。并指出慈善行为还包括了“提高生活质量和保证将来更好的社区行为”。公益行为与经济、道德和法律责任不同,它是一种企业的自律的非义务行为,正因为慈善是自发自愿的,对社会才更有号召力和影响力。如果民营企业能够很好的履行社会责任,还能充分发挥技术和资源优势,进一步将慈善公益与自身经营活动相结合,将赢得社会的赞誉与支持,增强企业的责任竞争力。

二、我国民营企业慈善公益的现状与问题

1.民营企业慈善公益的现状

如今,我国的贫富差距正在不断的拉大,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主要推动力,而企业的慈善公益就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因此,民营企业致力于慈善事业,既是回报社会的基本方式,也是弥合和减小贫富差距的有效措施。我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曾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2006年,民营企业的慈善公益比例为,其中,处于成长和成熟阶段的民营企业慈善公益相对较多(见表)。

表 民营企业慈善公益情况

2.民营企业慈善公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后,我国民营企业慈善公益行为蓬勃发展,但自主性和积极性还不够高,公益行为的程度还处于很低的水平,民营企业员工参与公益事业的意识还处在萌芽阶段。目前,民营企业慈善公益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公益摊派扭曲了民营企业的慈善行为

公益摊派是指政府直接进入劝募市场,向民营企业发出对口扶贫、赈灾捐款、捐建基础设施和公共场所等一些带有强迫性和指令性的劝募,民营企业不论自身发展好坏,迫于政府的压力,不得不参与到慈善公益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中去。此举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推进了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但是,政府劝募行为对不同规模的民营企业影响各不相同,自然采取的应对策略也千差万别。

(2)税收减免政策和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国际惯例,企业捐赠可以免税,我国也不例外,先后出台了多个关于企业慈善公益免税的条款以激励和促进企业的慈善行为。但由于我国制度设计还尚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再加上普法和执行上的诸多问题,我国税收减免制度并未能达到预测的效果。目前,税收环境的问题,除了免税比例外,,更关键的是程序上的衔接如何制度化和公平化。

(3)社会公益组织发展落后

目前,我国法定承认的慈善组织形式主要有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三大类,由于我国公益事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公益机构的数量十分有限,相关配套制度也严重滞后,公益财产管理、机构分类分级监管、行业评估以及信息统计等制度都尚未建立健全,使公益事业的进入与运行大多处于无法可依的混乱状态,这些都是公益组织自身发展的不足,再加上慈善组织的多头劝募行为,极大影响了我国民营企业慈善公益行为的实际效果,甚至打击了许多民营企业慈善的热情与积极性。

(4)社会慈善文化的氛围急需改善

要发展我国民营企业的慈善公益行为,社会必须为其提供一个认可慈善、赞许慈善的社会慈善文化环境,如果善行未必得到人们和社会的认可肯定,甚至出现“好心不得好报”的结果,那么,企业的公益行为很难继续下去。此外,受历史因素的影响,社会对民营企业慈善公益有着相当大的期望,新浪网曾对民众“如何看待企业慈善对贫富差距的影响”做的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的民众认为企业慈善可以改善贫富差距。虽然当前民营企业的公益行为总体评价还可以,但仍有许多民众觉得企业“为富不仁”。由于民营企业的财产形成有一定的社会性,原始资源的获取和财富的分配都未必绝对公平,甚至不一定是完全合法的,所以,民众认为民营企业的慈善公益行为是作秀,它不可能为企业不顾一切谋求自身发展和追求经济利益的掠夺行径“赎罪”。

3.我国民营企业慈善公益进一步发展的策略

(1)将资助社区作为慈善公益的持续重点领域

社区是企业顾客、员工、潜在应聘者和供应商等与企业成长有直接关系的要素市场,把社区作为企业慈善选择的重点目标和长期领域,不仅可以改善企业和社区的关系,改善企业的要素市场,还能提升企业的社区形象,进而增加慈善公益行为的收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2)选择与自身核心产品及核心市场相关的主题

战略慈善观认为,企业的慈善公益行为应该支持经营目标,把选定的主题融合到经营、企业传播、人力资源、社区关系以及运营中去,与一个或多个外部的合作伙伴形成战略联盟。例如: 2004年广州大学设定了与华为产品有关的选修课程,由华为免费提供价值几百万的产品设备,学生通过选修相关课程来更加直接的了解华为产品,华为也可以在学生中为公司挑选合适的毕业生。虽然表面上,华为公司的这种公益行为付出了相当大的成本,但其收益也是十分明显的,第一,企业借助高校的教育资源挖掘了一个庞大的专项人才储备基地。第二,高校相关课程的设置“预热”了潜在的雇员,为员工上岗迅速进入角色起到了推动作用,能减少企业培训支出和工作效率的损失,降低企业对新人的培训成本和时间资本。第三,开发了企业的潜在客户和用户。最后,扩大了企业品牌、技术和产品的影响力。由于学习的接触,加深了学生对企业的了解,使学生即便没有成为企业所用之人,也会带着这些知识走向其他的行业和公司,成为企业最佳的扩散者和宣传者,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效益。

(3)建立并健全慈善公益制度,设置相关机构对其实行项目化管理和运作

目前,在我国,企业的慈善公益行为往往被社会当作“献爱心”活动,且这种爱心活动主要是受社会事件或社会动员的影响,不是发自企业制度和预算,这种多数为“参与一把”式的慈善公益行为既没有专门的制度指引,也没有专门的负责部门,前期无计划,事中无宣传,项目无选择,事后无总结评价,往往与企业战略无关,不注重效果,也不强调连续性和长期性,更加没有明显的长远活动领域和指向,容易受到政府劝募和社会动员的影响。所以,民营企业在“献爱心”的活动中应学会建立系统化、专门化的慈善公益制度,设立相关部门对其进行项目化的管理和运作,保证机构物资的稳定性,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企业慈善公益的可持续性,甚至培育出企业自身特有的慈善公益文化。

总之,民营企业应该扭转“行善”与“盈利”风马牛不相及甚至相互矛盾的错误认识,在企业内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为慈善公益设立预算,科学合理的选择慈善公益形式、方法和渠道,不断完善企业慈善策略,积极有效的宣传企业自身的慈善公益行为,争取做好慈善公益事业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经营和公益的双赢局面,并全面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实现企业和社会真正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董军.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东南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2]田丽华,陈晓东.企业策略性捐赠行为研究:慈善投入视角[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2)

[3]葛道顺.我国企业捐赠的现状和政策建议[J].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2006(25)

[4]仲大军.中国民企现状――脆弱性与复杂性并存[J].中国民营企业研究资料选编,2008

[5]单忠东.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2006)[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企业慈善捐赠总结范文 第3篇

爱心催化深厚的感情,社会呼唤持久的责任。10月16日上午,我局开展了“阳光慈善 温暖二七”慈善日爱心捐款活动,以实际行动唱响“郑州慈善日”的主旋律。

10月16日是“郑州慈善日”,为大力弘扬都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区民政局全体干部职工踊跃奉献爱心,捐献慈善资金,全局共捐赠5000元,为促进全区慈善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近年来,区民政局在全面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扎实推进临时救助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同时,还有效的发挥了“四个一”社会救助体系功能,组建了二七民政“爱心110”志愿者队伍,联系社会爱心人士、整合爱心资源,积极开展帮扶活动。目前,“爱心110”志愿者队伍已达到2000余人,今年共开展各类帮扶活动19次,救助1400人次。

企业慈善捐赠总结范文 第4篇

为****同学“爱心募捐”的活动已经结束了,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开展这个活动的时候,得到了各系领导、老师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都积极报名想参与进来。大家团结一致,精心策划了此次活动。我很高兴能组织并参与这次募捐活动,亲身体验这次有意义的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对“奉献爱心”有了新的体会。从前听说“爱心”这个词很多了,可是当爱心以实实在在的出现在眼前时,又是另外一种感受了。在收到同学捐款时,仿佛真的感觉到了沉甸甸的温暖。当同学们对我说“辛苦了”的时候,心里很是感动。

此次活动以模具系团总支的名义进行,参与活动的有组织部、宣传部、办公室、还有XX技师一班的刘波、郑军、张自才、陈坤、林江等诸位同学,在此对前来助阵的同学们表示感谢。由于时间较为紧张,活动分四组同时进行,共募捐款项2826元,其中包含领导老师捐款750元。在此,对奉献爱心的老师们、同学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并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由于很多献爱心的同学都不愿留名,所以在此无法公布名单,在此对这些无名爱心人士表示感谢。

虽然这次爱心募捐的行动已经结束了,但开展这次活动对我们的意义是重大的,奉献爱心的行动是终身的。这次奉献爱心的募捐活动圆满的结束了。在此,我们要感谢在这次活动中所有的爱心人士,如果没有你们的参与,就没有这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圆满的结束!谢谢你们!对他们的慷慨解囊,我们予以大力表扬,向他们学习,一方有难八方支持,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有困难的人。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共募捐捐款合计:2826元。当捐款交到他手里时,他的感谢溢于言表,在这一刻,每一个人都被感动着!

通过这次活动,我才体会到要把一件事做得尽善尽美需要付出多大的心力。没有做过这件事,我不会对现实中的问题有深切的体会,而且在学校做事,会自然的把这些和修身、自我完善联系在一起,会自觉的用心体会,所以收获会很多。我最大的感受是,做事,为别人奉献爱心时我们最能得到纯真的快乐,还觉得生活充满意义没有虚无之感。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很有感触,由于需要一篇总结,我才安静下来,细心体会这个过程中的我的收获,才会总结我的所感所思所为。那么这个过程也就给我了一份力量,如果没有这篇总结,我的零星收获也随时间而丢掉,不能为我的成长留下点什么。这是我很感谢的,一些很有意义的事。

对于我们系团总支的所有人来讲,我们开展了这次活动,并且都得到的很好的锻炼,有些同学刚开始还很胆小,后来慢慢就可以很好的进行宣传,募得捐款。这是件值得高兴的事,这也是值得我们去做的一件事。

李 太 平

20XX年XX月XX日

企业慈善捐赠总结范文 第5篇

[关键词]战略管理;社会责任;慈善;捐助;迈克尔•波特

一、问题的提出

企业慈善行为的实质是企业承担某些社会责任。.卡罗尔(Carrol1)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有四个层次的含义:经济、法律、伦理和慈善。从事各种类型的慈善活动是企业参与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1]

在我国慈善行为是一种普遍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是我国民间慈善的主体,解决了诸多政府“想不到”、“做不好”的事情,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了突出贡献。但与经济、法律和道德责任等社会责任不同,慈善社会责任是一种自律责任,而非企业“分内之事”。[2]近几年来,虽然企业在慈善社会责任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站在具有“经济人”特征的企业立场来审视慈善问题,企业慈善行为的整体效果――即企业的“收益”并不明显。一些企业过多地注重媒体效应,虽然其形象得到了一定提升,但大多也只是昙花一现;对大部分企业来讲,由于慈善行为形式的单一与盲目性,使得慈善行为的收效大打折扣,慈善行为的心理预期也受到一定的挫败。谙熟“成本――收益”权衡法则的企业在慈善社会责任的两难困局下,难免产生“慈善惰性”。究其原因,是由于我国企业的慈善社会责任行为往往是一种偶发性与暂时性的行为,大多数企业的慈善理念只是“回报社会、造福桑梓”,既没有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运作机制,也谈不上在企业文化中形成相应的慈善文化,更没有将企业慈善社会责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商业利益联系起来。

如果慈善社会责任能进一步地与企业自身经营相结合,发挥技术和资源优势,将慈善社会责任视为企业赢得长期商业利益的一项持续性源泉,企业将赢得社会的赞誉,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而且对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保持可持续发展也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战略性企业慈善行为论[3]

1.战略性企业慈善行为论的理论基础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迈克尔•波特(Michael )逐步将其竞争优势理论运用于企业慈善行为的分析,最终形成独树一帜的战略性企业慈善行为理论。波特首先明确反对以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为代表的企业慈善行为与企业经济目标相互排斥论,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二分命题”(Porter & Kramer,2002)。波特认为,在当今开放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环境下,这种观念变得日益陈旧。原因主要有二:其一,企业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竞争环境(competitive context),即训练有素的员工、高质量的科研机构、完善的基础设施、高效而透明的行政管理程序以及充足的自然资源等,而企业慈善行为常常可以改善企业竞争环境;其二,当今企业竞争力并非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数量,而是取决于要素生产率的高低。企业控制污染和浪费是在直接提高要素生产率,而企业通过慈善捐助改善教育与基础设施等,无疑是在以间接的方式推进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显然慈善行为不仅对社会有利,对企业也有利。

2.战略性企业慈善行为论的主要内容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的任何支出都会带来社会效益,也不意味着任何的社会效益都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大多数的企业支出只能为其自身带来利益,而与企业经营无关的慈善捐助能产生的也只是社会效益。只有在企业的支出能同时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企业的慈善活动和股东的利益才可能交汇在一起。波特尤其强调企业慈善行为对企业竞争环境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并将这种企业慈善行为定义为战略性慈善行为(strategic philanthropy)。借用其竞争战略理论钻石架构分析模型,波特进一步将企业竞争环境概括为相互关联的四个方面,生产要素(factor conditions),即所需生产要素的供应情况;需求情况(demand conditions);战略和竞争环境(context for strategy and rivalry);相关和支持性产业(related and supporting industries)。

波特认为,战略性慈善行为对竞争环境的四个方面都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首先,从生产要素的角度看:一是可以改善教育水平和培训水平,从而为企业提供大量高素质劳动力储备;二是改善企业所在地的生活质量,这对当地所有居民有利,同时能吸引到有特殊专长的移动人口;三是能够有效提升企业所存地研发机构的技术水平、行政管理机构的效率、基础设施质量或者可持续地开发自然资源。其次,从需求情况的角度看,战略性慈善行为不仅可以影响当地的市场规模,还可以有效改善当地市场质量。第三,从战略与竞争环境的角度看,战略性慈善行为对于创建更有效率和公开透明的竞争环境至关重要。第四,从相关和支持性产业的角度看,战略性慈善行为可以促进企业所在组群的发展并巩固与企业相关的各种支持性产业,例如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 通过资助旅游等支持性产业,增强了当地旅行业组群的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也间接地为美国运通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3.战略性企业慈善行为的基本途径

波特认为,战略性慈善行为主要通过四条途径来创造社会价值:选择最佳捐赠对象、向其他捐赠者发出信号、提高受赠方的绩效,以及增进该领域的知识并改进该领域的实践。随着捐赠者从选择最佳捐赠对象一步步走到增进知识这一步,其创造的价值也在逐步增加。它为企业慈善活动如何最有效地改善竞争环境指明了方向。

(1)选择最佳捐赠对象。慈善捐助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赠方的工作是否有成效。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内部能力(财务、管理以及技术) 仔细地研究捐赠对象而作出最佳决策。例如,Grand Circle旅游公司就利用自己的l5个海外办事处来确定值得资助的古迹保护项目。

(2)向其他捐赠者发出信号。捐赠者可以宣扬工作最有成效的非营利机构并向其他捐赠者推介,以此吸引更多资助,从而使整个慈善支出费用得到更有效的分配。向其他捐赠者发出信号可以减少搭便车的问题。组群成员集体向社会捐助可以为所有成员营造出一个更佳的经营环境,同时又能减少每位成员承担的成本。而企业利用自己的关系和品牌形象发起社会公益项目并得到其他公司的共同赞助,能使自己的成本效益比随之提高。不同企业凭借其不同的特长会给一项特定的慈善活动作出不同的贡献。通过利用每家企业的独特专长,集体向社会捐助就能产生远远大于单独任何一家企业捐赠所创造的效益。

(3)提高受赠方的绩效。与其他诸多类型捐赠者不同的是,企业捐赠者能够和非营利机构及其他合作伙伴直接合作,帮助它们增进工作成效。企业捐赠者能够带来个人捐赠者和基金会所没有的独特的资源和专业知识,从而可以向受赠方提供各种非物质的帮助,而这种类型的资源和知识要比大多数受赠方自己能够购买的更便宜、更先进。通过将自己的慈善活动与自己的业务和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能够在提高受赠方绩效方面创造出比其他类型捐赠者更大的社会价值。

(4)增进知识与改进实践。由企业带给慈善活动的专业知识、研究能力和广泛关系,能够帮助非营利机构创造出它们仅凭自身财力永远也无法成功开发的新解决方案。与创造新知识同样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应用新知识。而企业领导人的专业知识、影响力和社会关系以及他们遍布世界各地的足迹正好编织了一张张威力无比的网,使得解决社会问题的各种新创意能够迅速传播开来。其他大多数捐赠者都无法像企业捐赠者那样能够长袖善舞,推动知识在全球传播并协调社会慈善活动在多地区同时开展。

4.战略性企业慈善行为的运作模式

要想使慈善活动转而以改善环境为着眼点,企业就必须采用一种更为严谨的做法。这就要求慈善活动的管理要和企业的其他各种活动紧密整合在一起。CEO必须领导整个管理团队按照井然有序的流程来制定和实施重在改善环境的公司捐赠战略。这个新的慈善活动流程包括5个步骤:

(1)分析企业每个重要经营地区的竞争环境。企业在何处的社会投资有助于提高自身或所在组群的竞争潜力?有哪些关键因素会对生产率、增长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形成制约?企业应该对某些制约因素予以特别关注,因为它们通常会对那些与竞争对手相关的战略产生超乎寻常的影响,对竞争环境中这些方面的改善最有可能强化公司的竞争优势。

(2)评估现有的各种慈善活动。慈善项目可大致归为以下3类:公共义务(communal obligation)、博取好感(goodwill building)、战略性捐赠(strategic giving)。企业的目标应尽可能地将慈善活动转向战略性捐赠。

(3)评估现有的和潜在的企业捐赠活动。企业如何能够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专业知识来选择最佳捐赠对象、向其他捐赠者发出信号、提高受赠方的绩效、增进知识与改善实践?根据自己的战略,企业在何处能以其他公司无法比拟的捐赠方式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4)在组群中寻求共同行动的机会,同时寻求与其他各类组织合作的机会。集体行动会比单个行动更有效,它可以分摊成本,减轻搭便车的问题。

(5)严格追踪和评价效果。监控目标完成情况对于不断改进慈善策略及其实施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不断改进对于慈善活动而言,就像对企业的其他任何活动一样,能够使价值最大化。最成功的慈善项目不是一时之兴,而是长期不懈、逐步发展、逐步深化的承诺和投入。

三、战略性企业慈善行为论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在企业社会责任运动风起云涌的今天,尽管当前有些企业因种种原因未加入到慈善社会责任行为的行列中来,但我们必须意识到,企业为了生存,必须盈利;而为了成功,则必须拿出一部分盈利与社会分享。[4]企业承担慈善责任既是企业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作出的选择,也是企业对社会期待所做的回应。一旦我们从战略性视角看问题时,就会如波特所言:慈善活动往往是改善竞争环境最具成本效益的一种方式。因此,认真思考企业慈善社会责任,塑造别具特色的慈善捐助文化,选择既符合企业利益又符合社会利益的慈善项目,是我国企业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1.树立“企业公民”意识,加强企业慈善文化建设

我国企业慈善活动发展至今,虽在捐赠数额、捐赠方式上进步明显,但究其理念更多地还是停留在“好人意识”层面的朴素利他思维。就整个社会而言,“企业公民(Corporate Citizens)”意识没有完全树立,这就使得其慈善行为缺乏价值驱动力。大多数企业在“赚取最大利润”和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短视地选择前者。企业很难从长远的战略看待慈善事业,相应地,在各企业文化中显得对慈善参与的表达力量微弱,企业的慈善理念和社会公共责任感淡薄,从而无法提高企业行为对社会和环境所产生的正面影响。

西方企业在企业慈善方面有着成熟的“企业公民”理念,认为一方面应重视公司自身的利益,而另一方面,考虑到公司是社会的一员,即所谓“企业公民”,公司还必须重视社会长远利益,寻求有效途径使企业与社会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

“企业公民”理念属于企业文化范畴,是企业和社会共赢的理念,并且将企业慈善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企业是有一定文化价值观的法人机构。良好的企业文化应是创造财富的过程,也是完善自我、回报社会的过程。企业可以将慈善文化和企业文化相结合。我国目前的企业慈善状况决定了加强企业慈善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和长期的任务。文化是一种积淀,一种熏陶,一种心理。慈善文化的穿透力是慈善行为成为常态的根本原因之一。[5]缺乏现代慈善价值观的支撑,企业慈善社会责任行为难以形成良性的内部驱动机制。因此,将现代慈善价值观更深、更广地渗入到企业的意识之中,并使之成为企业内在的信仰并凝聚为一种持久的心理动机和群体意识,我国企业慈善社会责任行为才会得到更好地发展。

2.积极推进企业组织和决策机制变革

战略性不是口头禅,要从组织架构上予以保障。而我国企业的慈善行为在组织层面上几乎没有相应的设计,缺乏应有的专门机构和专门的团队来负责执行。在对捐赠的国内企业内部处理捐赠事务的部门进行专项研究后,发现在435家有捐赠的企业中265家(61%)专设部门来负责处理捐赠事务。但是,这些所谓“专设”部门实际上大多是通过像办公室、工会这样的行政部门临时承担一下捐赠的事务性工作。[6]这种慈善捐助由于没有专门的制度指引,也没有专门的部门负责,高层领导的社会活动和个人感知对企业慈善捐助决策起着主导作用,随意性强且政府动员是其慈善捐助的主要动力与压力。[7]这种慈善捐助前期无计划,事中无宣传、项目无选择,事后无评价,因而这种慈善捐助只是为了完成最初级的社会责任,和企业经营没有任何直接关系,更与企业战略无关。

战略性慈善捐助行为决策必须与市场营销、售后服务、技术创新以及企业各地区分部的行动协调一致。从组织层面来看,只要能够改善企业竞争环境和成长价值链的业务都应由其统筹。专门的机构如捐赠基金委员会必须吸纳上述机构或部门的重要人员,同时要充分发挥外部董事(大学教授与其他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等)的参谋与监督作用。战略性捐赠行为的实践还要求将企业慈善活动管理与企业其他经营活动整合为一体,CEO必须带领整个管理团队遵循严格的程序去识别和推动战略性捐赠。[8]防止慈善捐助的决策、管理只由个人或极少数高层领导人说了算。捐赠项目的管理者要与其他公司产品管理者一样,要对捐赠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要与企业的高层领导一道制定发展方案,要把捐赠项目同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将企业慈善活动与企业自身商业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企业慈善活动与自身商业目标相互兼容、相互推进。[9]

3.实施企业慈善社会责任的差异化战略

(1)精心选择慈善项目。选择慈善项目至关重要,所选慈善项目必须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商业目标。大企业做小项目,似乎与自己身份不符,而小企业做大项目又容易让公众产生乱花钱的负面影响。[10]企业慈善项目的选择应当是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的决策过程。其目标是在保证企业经济责任不受到负影响的前提下回应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体现企业的社会价值。为此,企业慈善行为首先应建立在对自身经济价值生产各个基本活动的分解上,找出构成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差异所在。这些差异的出现是多个潜在活动互相联系的结果。由于这些联系的微妙性,发现、利用该联系进行特定的慈善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富有战略意义的慈善捐助需要管理者将上述多个价值活动归为一类,尔后动用慈善活动作为提升数个价值链环节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通过价值活动产生社会价值毋宁说是企业通过生产社会价值以获得某种利益。慈善活动既是一种手段,又是一种目标。其最终的结果是企业社会两者间的互惠双赢。[11]

(2)以社区为主要慈善领域。在大量的企业将有限的慈善资源无策略地集中投放到教育、突发事件两大领域,或直接交由慈善基金会代为打理时,始终保持特有的慈善投资风格,将会使企业受益更多。不少国内企业的慈善捐助对象往往会忽视了企业所在的社区。事实上,专家建议战略性慈善要以所在社区为主要捐助对象。有些企业因为服务对象的广泛性,没有明显的服务社区,则可以将社会关注的问题作为自己的主要捐赠领域。这是因为社区是企业的消费者、员工和潜在应聘者、供应商等和企业成长有直接关系的市场环境。企业可以借助对当地的慈善捐助实现一种有利的循环:首先,企业对当地教育、医疗卫生、灾害的捐助,对于改善企业与社区关系,提升企业形象,改善企业的要素市场,进而增加捐赠收益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企业所在社区关注的问题,一般也是社区所在地的政府关注的问题,因此从减少捐赠选择成本的角度出发,也不失为一项明智的策略选择,并能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友好关系。再次,企业通过帮助提高社区的生活质量和教育水平,实现与当地居民的友好共处。[12]

(3)支持少数的社会主题。因为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而需要救助的群体和项目又太多,所以如何选择支持少数的社会主题,对于企业建立行之有效的战略慈善机制非常重要。在中国的跨国企业中,安利的战略慈善策略是非常成功的。安利不仅将投入慈善事业作为一种企业文化,更将慈善营销提升至企业战略的层面,重塑“后直销”时代安利的良好形象。进入中国以后,为了寻找一个能够深入持久拓展的慈善事业主题,安利特意聘请美国精通“慈善事业市场”的研究专家卡罗•库纳女士对中国的实情进行详细研究。从2004年开始,在中国,安利确立了“儿童、环保、健康”三大主题,并视为三大品牌项目进行管理。选择儿童作为慈善主题之一,是因为儿童代表未来拥有无限美好的前景与安利的企业理念“为你生活添姿彩”是相吻合的。而“健康”、“环保”则属于“中国特色”。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健康”、“环保”成了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而“健康”更是与安利产品的利益诉求有直接的联系。[13]

(4)选择与自身核心市场相关的产品捐赠。国内企业参与慈善的主要形式还限于各类捐助行为,并且多选择现金捐助,很少选择产品捐助和劳务捐助,资金来源往往打入企业成本。在现代社会中,慈善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企业从事慈善活动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包括捐款、资助,还包括创办基金会、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等,不仅指财物上的给予,也指理念、智慧、信息等方面的支持。然而国内企业却很少去开发一些与企业关键利益相关者密切相关的特有的慈善领域,来寻求高额的慈善价值回报。国外的跨国企业的慈善方式则呈现多样化,技术、设备、产品和资金等慈善方式并行。为此,专家指出,企业进行的慈善捐助,在战略上要和业务有一定的联系,使慈善与自身产品、慈善与产品宣传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与企业独特资源与能力紧密结合起来,这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捐赠成本,进一步提高有限的慈善资源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最终达到改善企业的竞争环境,从长远的角度对业务增长有帮助。

4.建立科学系统的效果评估标准和评估程序

对慈善捐助效果进行评估实际上是对战略性捐赠实施过程的一种控制。为了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权威性,需要建立一整套严密的组织系统、评估标准和工作程序。通过评估来检验企业慈善捐助的效果和战略性捐赠目标的实现情况,分析战略性捐赠计划的实施对企业回报社会、改善竞争环境、协调企业与社区及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发挥了哪些成效,等等。通过有效的效果评估与反馈,才能进一步把慈善捐助导向企业的战略目标。[14]

5.提高企业效益,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企业的慈善社会责任并不是简单地一次性的为慈善机构和希望工程捐钱捐物,而是与其对社会、环境、资源、股东、员工等形成一个整体考虑和持续的责任感密切相关,这就意味着慈善社会责任是企业的一种使命。然而,企业要对社会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这一切也只有在企业实现经济责任和生存得到保证后,才会有考虑履行慈善社会责任的可能,否则也只是空谈而已。

企业效益的提高,是其履行慈善社会责任的前提与基础。企业是慈善事业发展最重要的主体,在慈善社会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捐款还是组织公益活动,企业的资源雄厚,投资大,具有影响力,能够保证慈善活动的顺利进行。现代的慈善事业单靠政府和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企业的协助是必不可缺少的。因此可以说,企业效益的提高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推进器。

6.建立企业慈善行为的长效机制

实际上,部分企业慈善行为的随机性很强,并没有形成积极的慈善理念,没有把慈善行为当作增加品牌知名度、树立企业形象、增强企业亲和力的行为,更没有认真考虑从慈善行为中会获得合理回报。在慈善的运作机制上,发达国家的企业慈善榜与企业家个人慈善榜一般是分离的。例如,比尔•盖茨的慈善不是微软企业的,而是出自他个人的基金会,微软企业有自己依照年度计划进行的企业慈善。但在国内,很多时候企业慈善榜与企业家个人慈善榜是一样的,企业的慈善就等于是企业领导的慈善,其中民营企业家普遍喜欢以个人名义进行慈善,企业本身并没有专门的慈善计划和意识。[15]慈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领导人的良心,慈善往往表现出一种突发性和短期性。企业大多未建立慈善制度,企业的慈善行为带有很大程度的被动性、随机性,没有成文的慈善计划,没有划拨慈善预算,缺乏完善的制度化管理体系,大多是一捐了之,事前无计划,事中无管理,事后不控制、不宣传。没有将慈善活动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这就使得企业的慈善捐助基础十分脆弱和不稳定,使慈善事业缺少长久的驱动力。

战略性慈善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如果一个企业仅仅是在遇到诸如海啸、地震等不可预期的自然灾害时,才以“天使”形象在公众面前亮相,这种方式实际上很难起到实际作用。企业从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性角度来思考企业的慈善活动,对企业来说是优化配置资源,获取社会资本的一种新理念、新战略、新经营艺术。最好的慈善捐助方法,便是将企业捐赠融入企业战略,为企业捐赠拟定一个与企业经营业务有关的主题,然后制定出系统、详尽、个性的公关计划与营销策略,来突出企业的社会公益理念。一个成熟的企业,应在企业内部构建一套良性的捐赠方案,一套兼顾企业经济收益与社会效应的营销体系,利用慈善活动来改善自己的竞争环境,使公司的美誉度得到改善,进而使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郑若娟.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进展――基于概念演进的 视角[J].国外社会科学,2006,(2).

[2][6]张彦宁,陈兰通.2007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报告[R].北 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1.

[3]迈克尔•波特,马克•克雷默,吴言译.企业慈善事业的竞争优 势[J].哈佛商业评论,2003,(2M):40-55.

[4][11]李玉华,温颜华,李红岩.企业慈善:双重底线及其战略 性选择[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75-79.

[5]常烨.构建慈善文化对当今慈善事业发展的启示[J].南方论刊, 2007,(6):140-144.

企业慈善捐赠总结范文 第6篇

江苏分公司在收到总公司及江苏省保险中介行业协会(以下简称“省中介行业协会”)转发的文件及相关要求后,省公司统筹安排,指定个人代理营销业务部具体负责此次活动相关工作。具体情况如下:一是在活动开始前。加入省中介行业协会牵头组织的专项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省公司个代部刘芳副总经理担任领导小组成员。二是在活动过程中。1.参加省中介行业协会组织召开的专题会议,与参会的其他保险公司就活动有关情况进行交流;2.转发省中介行业协会关于公示投票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市分公司广泛动员全体员工及营销员认真学习典型人物模范事迹,积极利用微博、微信等宣传平台,扩大活动覆盖面。三是在活动结束后。1.向省中介行业协会报送我公司工作人员及营销团队中关注“江苏保险中介”微信的总人次,共计1967人次;2.省公司个代部通过邮件方式,进一步要求各市分公司利用晨会持续开展学习,不断提高营销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在宣传推广阶段结束以后,省公司按照中保协的总体安排及总公司通知要求,组织辖内各单位在前期“推荐最美人物、挖掘最美事迹”的工作基础之上,积极开展“我学最美献爱心”公益活动。努力“弘扬最美精神、传递最美爱心”,发挥“最美保险营销员”的示范带动作用。

企业慈善捐赠总结范文 第7篇

X月XX日上午,区慈善协会召开“春风送温暖,慈善济万家”慈善募捐活动总结大会。区_会常务副主任、区慈善协会会长武宁出席会议。

今年四月,全区举办的“春风送温暖,慈善济万家”大型慈善募捐活动。得到了全区各界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区领导带头募捐,仅4月2日一天就募集善款万多元;各镇街也广泛发动、积极动员属地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社会爱心人士,宣传慈善典型、弘扬慈善意识,积极募集善款。这次活动以募得善款1000多万元。

武宁对各镇街、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武宁说,慈善事业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崇高事业。对困难群体给予关心和救助,是各级政府应尽的职责,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在这次活动中,各镇街和有关部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时刻不忘记困难群众,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为发展我区慈善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这次的慈善募捐活动也是全区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对_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的最好落实。

企业慈善捐赠总结范文 第8篇

广东分公司为以公益活动的开展为基础,发动广大保险从业人员认真学习“最美营销员”的典型事迹,激励保险从业人员在日常的营销活动中,用实际行动践行人保精神。

省公司本部将营销员的事迹做成简单的PPT,进行典型事迹的宣传,传播人保正能量,调动大家乐于奉献、自强不息、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人保精神的主动性,参与人员为省本部各部门同事。

为调动省司内部员工充分感受和学习“最美营销员”,形成以榜样带动新气象的学习效益,省司通过合唱协会,在省司员工自愿参与的前提下,以文化艺术活动的形式,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安排排练合唱‘平凡的梦’,正如歌词所写:我有一个梦想,走上街头,沐浴阳光,拥有自信的力量;我有一个梦想,带上孩童,面朝大海,倾听风的回响;我有一个梦想,父母渐老,用我的努力,抚慰他们的忧伤;我平凡,但我有梦想,相信梦想的力量。

经过半个月的时间,各地市分公司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组织“我学最美献爱心”公益活动,湛江市分公司开展以“灾害无情,保险有情”为主题,引导更多的市民关注保险,提供市民保险意识,端正引导市民认识保险的重要性,真诚希望社会各界人士尽自己一份小小的心意,为自己,为家人购买一份合适自己的保险,俗话讲未雨绸缪,是为了将不可预计的损失减低到最小!这也是给自己,给家人一份保障,一份爱。

以公益活动形式倡导市民关注我们身边一些潜在的危机,普及以及提高市民对保险的认知,对保险理赔流程的认识,让市民合理投保,合法索赔,爱心理赔。

企业慈善捐赠总结范文 第9篇

为石坝小学刘同学“爱心募捐”的活动已经结束了,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开展这个活动的时候,得到了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都积极参与进来。我很高兴能组织并参与这次募捐活动,又一次亲身体验这种有意义的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对“奉献爱心”有了更新的体会。在收到同学捐款时,仿佛真的感觉到了沉甸甸的温暖。共募捐款项2826元,其中包含领导老师捐款750元。在此,对奉献爱心的老师们、同学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并祝愿好人一生平安。虽然这次爱心募捐的行动已经结束了,但开展这次活动对我们的意义是重大的,奉献爱心的行动是终身的。这次奉献爱心的募捐活动圆满的结束了。在此,我们要感谢在这次活动中所有的师生们,如果没有你们的参与,就没有这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圆满的结束!谢谢你们!对他们的慷慨解囊,我们予以大力表扬,向他们学习,一方有难八方支持,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有困难的人。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共募捐捐款合计:2826元。当捐款交到他手里时,他的感谢溢于言表,在这一刻,每一个人都被感动着!

通过这次活动,我才体会到要把一件事做得尽善尽美需要付出多大的心力。没有做过这件事,我不会对现实中的问题有深切的体会,而且在学校做事,会自然的把这些和修身、自我完善联系在一起,会自觉的用心体会,所以收获会很多。我最大的感受是,做事,为别人奉献爱心时我们最能得到纯真的快乐,还觉得生活充满意义没有虚无之感。

虽然,还春寒料峭,可是我们廊下小学校园却充满了温情,因为今天全体师生在操场上隆重举行“省下压岁钱为困难伙伴献爱心”活动仪式,为身边和贫困地区的困难伙伴献上一份关怀,献上一片爱心,也为这寒冷的早春增添一份温暖。你献出一份情,我捧出一颗心;你添一把柴,我加一把火,众人拾柴火焰高。各班代表纷纷上台捐款。同学懂得了付出比接受更幸福,在这次“省下压岁钱为困难伙伴献爱心”活动中,大家都毫不犹豫捐出了过年攒下的压岁钱,一元、两元、五元、十元。一双双伸出的小手,一张张充满深情的脸庞,一份份充满爱心的捐款,每个人都献出一片爱心,真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学校领导又为在本次活动中表现特别突出的班级和同学颁发证书。我们为同学们的浓浓爱心而感动!

阳光、雨露、雪中炭;真爱、慈善、人间情。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让我们携起手来,奉献爱心,让爱心温暖你我,让爱心走进困难伙伴的心中!

11日的下午天气出奇的好,在武汉连绵阴雨的11月能找出这样一个温暖的晴天实属不易。作为新一代杰出大学生的我们,决定在这个武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时刻进行一场“进社区,做贡献,扬美德,讲文明”的社区公益活动。这次的目的地是一个在宝通寺边的老年人社区,我们的任务是在这里进行志愿活动,寻访孤寡老人,并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支持武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伟大举措。

党的十八大刚刚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确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所以,在这个伟大的时刻,应当把武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只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明行为才有动力,文明城市才能建立。所以,我们本次活动的重点,便放在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

下午2点左右,我们顺利乘坐地铁来到位于宝通寺的这个老年社区。在社区团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分成了3大组,其中有两组人数较少,分别去进行社区公益活动(主要有清洁卫生,擦洗公告栏等)和寻访老人两项任务。剩下的一组人数众多,又分成了各个小组在社区的各个位置进行摆点。当然,也有人上街进行流动宣传。我,就是流动宣传小组的一员。

我们佩戴着社区活动志愿者的袖标,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将手中的“致武汉市所有市民的一封信”亲手交给一个个路人手中。路人微笑倾听,我们细心讲解,氛围和谐而友善。当然,也有一些形色匆匆的路人,没有时间停留,我们也给予了充分的理解。最终,我们提前完成了人物,自动自愿分散到各个定点宣传的小组中去,体现了互帮互助,团队合作的精神。

直到下午5点左右,所有小组的任务均以完成,大家都感到充实和快乐。有人和爷爷奶奶交流谈天,听爷爷奶奶讲述从前的故事,替爷爷奶奶分担心事;有人擦公告,扫垃圾,留下了汗水,但是获得了社区民众们赞许的目光;也有人和我一样,在社区的各个地方,或摆点,或流动,将一封封信,一件件精神传递给路人,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这次的社区公益实践活动只持续了3个小时左右,但是它的意义可以说是非常重大。我们不仅支持了武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支持了国家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针。而且增加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增强了我们大学生的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愿武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功,愿国家建立和谐社会早日成功,愿每一个大学生在今后担负起社会的责任,成为合格的国家栋梁。

广大学生都能慷慨解囊,奉献爱心,全校学生积极参与,踊跃捐款,出现了人人献爱心,热情助他人的热烈场面。

整个活动持续两天,得到全校学生一致响应,此次爱心捐款共筹得善款元我们班学生捐款305元。虽然数字不大,钱并不多,但情深义重,精神感人,现在我们已将所有善款交予受赠人手中。

通过这次活动,使全体师生深刻地感受到了一次奉献爱心,团结互助的教育。让学生也充分地懂得,奉献才是我们生命中最可贵的情感,只有懂得关爱他人的人才能真正关爱自己,也折射出了我院广大师生身上所具有的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良好风貌、营造出了关心帮助困难群体的浓厚氛围。虽然捐款活动已经结束了,但开展这次活动给我们的意义是重大的,奉献爱心的行动是终生的。相信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把它发扬光大、为我院的美好明天添光加彩!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