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营养总结(优选4篇)

山崖发表网工作总结2024-03-09 14:43:0316

婴幼儿营养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营养;母乳;辅食;喂养

_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提出了我国儿童发展的目标。其中5 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率,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率,婴儿母乳喂养率以及适时、合理添加辅食等都列入了目标中。为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制定《婴幼儿喂养策略》,落实婴幼儿营养改善措施,以实现预期目标。

据统计,全球每年死亡的1000 多万5 岁以下儿童中有50%左右直接或间接与营养不良有关。婴幼儿时期的营养问题可能会导致儿童不可逆转的生长和认知发育迟缓,以及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后果。近期表现为体格和智力发育迟缓、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远期为影响儿童智力潜能的发挥、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生殖能力及患慢性病的危险性增加。

根据调查资料,我们发现大部分3 岁以下的儿童营养不良是由于家长缺乏科学喂养知识或喂养不当造成的,这种情况在农村尤其严重。因此,必须通过广泛深入细致地开展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向3 岁以下儿童的家长宣传婴幼儿科学喂养的知识,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喂养方法,减少因喂养不当造成的儿童营养不良,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结合我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在儿童保健的过程中给家长宣传儿童喂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得到家长们的认同。

我院为当地最大型综合性医院,在儿童保健中我们发现农村婴幼儿存在营养不良、多病、喂养困难等严重情况。

在2006 年~2009 年期间,我们统计农村婴幼儿有3755 例是轻度~重度营养不良,他们共同存在喂养问题,在儿童保健期间我针对不同的儿童给出了相应的具体解决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和家长沟通中也发现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也找到了一些解决方法。

1 母乳喂养问题

婴幼儿喂养,尤其是母乳喂养,是儿童营养的重要基础。由于婴儿刚出生,母亲初乳分泌量较少,而新生儿喂哺次数较频繁,家长认为母乳不足,很快就添加配方奶,由于配方奶比母乳在吸允的时候要容易一些,婴儿对奶嘴和乳头的感觉不同,造成新生儿对乳头吸允错觉,从而使喂养奶量、方式混乱,同时也造成母乳的分泌不足,为日后喂养困难埋下伏笔,久而久之就会发生营养不良。一般情况下,母亲初乳分泌量不大时,不必急于用配方奶来代替母乳,可以让新生儿多次的吸允,多次少量也可以满足新生儿的营养,经过多次的吸允母乳会逐渐增多,以至于最后完全满足婴儿的喂养。

2 添加辅食的问题

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发生与不科学的喂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儿童出生体重及6 个月内体重的增长与发达国家儿童相比无明显差异,而6 个月后差距逐渐增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家长缺乏科学喂养知识,使许多婴儿在6 个月后不能及时和合理的添加辅助食品,影响婴儿生长发育。在农村,添加辅食的时间、辅食的营养成分等方面都难以做到及时、合理、安全和符合营养要求。6~24 个月婴幼儿的辅食添加数量和质量严重不足,婴幼儿存在的过早或过晚添加辅食以及添加食物质量差、品种单一和数量不够等问题,普遍使用的婴幼儿辅食是稀粥、汤,从而导致6 个月以后的婴幼儿微量营养素不足、生长发育迟缓,营养性贫血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儿童。

婴幼儿营养总结 第2篇

关键词:婴幼儿;营养;喂养

婴幼儿(0-3岁)时期身体的各个器官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营养物质的质与量是婴幼儿体格整体及各器官发育的物质基础。相对于成人,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速度快,需要的营养物质的量更多。营养,除了影响其身高体重发展之外,还会影响他们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智力的发展以及免疫功能等。

一、婴儿营养与科学喂养

婴儿期指从出生到满1周岁前。婴儿期是人类生命生长发育最迅速的阶段,婴儿的营养状况与胎儿阶段及母体的营养有着密切关系。

(一)婴儿期的营养素需要

新生儿阶段对婴儿的发育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一旦在这个阶段出现营养不足,或者营养素摄入过量,都可能致使婴儿的发育因此受到影响,这势必不利于婴儿的正常发育。在婴儿期,宝宝需要的主要营养素有以下几种:

1.热能:在婴儿初生之后,其需要的热能非常高,每日每公斤体重100-120Kcal(418-502KJ),此后,随着月龄的逐渐递增,到婴儿1岁左右的时间后,其需要的热能减少了80-100Kcal(335-418KJ)的范围。

2.蛋白质:在对婴儿进行喂养时,蛋白质是非常重要的营养素,若行牛奶喂养,蛋白质含量每日每公斤体重应有;若行母乳喂养,则需要2g;以谷类以及大豆蛋白供给,则需要4g。

3.脂肪:婴儿在初生阶段,其脂肪往往占总热量的45%,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其脂肪的需求量也会逐渐减少,但脂肪酸所提供的热量,不能够

4.碳水化合物:在婴幼儿阶段,新生儿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量应占总热量的50%-55%。除了淀粉之外,新生儿对葡糖糖、乳糖等糖类都能够完全消化。

5.矿物质:婴儿在出生后4个月时间内,因对纳的摄入量进行限制,避免致使肾负荷加重,增加成年高血压风险。在出生之后,婴儿体内储备的铁含量与其体重呈现为正比,为此,应当注意补充铁元素,避免出现铁营养缺乏症。

6.维生素:根据我国相关规定了解到,1岁以内的婴儿,每日维生素A的供给量应达到200μg。维生素B1与B2每日需供给μg,烟酸的供给量应是维生素B1与B2的十倍。

7.水:就正常婴儿来说,每日每公斤体重需要供给150ml水。

(二)科学喂养

1.母乳喂养:近年来,全球都在大力推广母乳喂养,这是由于母乳具有营养素齐全、含有大量免疫物质及生物活性物质等等优点。母乳本身作为一种特别的初乳,其含有大量的营养,能够有效保证婴儿的正常需要,这是任何一种乳制品都无法代替的。此外,通过母乳喂养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婴儿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同时母乳中含量的大量抗生素,能够达到较为显著的抗感染效果。而这种抗病的特点,是其他食物或者乳制品均不具备的,属于母乳独有的一种功能。由此可知,通过母乳喂养,能够有效促使婴儿的免疫力、抵抗力得到增强,避免婴儿经常性生病。为此,建议母乳充足的母亲坚持纯母乳喂养至6个月。

2.人工喂养:“人工喂养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而母亲不能用母乳喂养婴儿时,采用其他动物乳,如牛乳、羊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哺婴儿的方法。”6个月以内和6个月以上的婴儿对蛋白质的需求量有很大差别,应尽量按婴儿月龄阶段选择适宜的配方奶粉,并有计划添加辅食。

3.混合喂养:因各种原因而母乳不足或不能按时喂哺母乳时需喂牛奶或其他代乳品时称为混合喂养。尽管与母乳喂养相比,混合喂养的效果并不是最佳选择,但从某种层面上来看,通过混合喂养也有利于对母亲的进行刺激,使其能够正常进行乳汁的分泌,但建议每日至少行2-3次母乳喂养,这更利于婴儿的健康。在进行混合喂养时,应当根据当日母乳喂养量或者其他乳类喂养量来进行确定,尤其是针对母乳量较少的情况,每日可数次或者1次以其他乳品代替喂养。但需要注意的是,母亲不能够因为母乳量少而放弃母乳喂养,最短应当给予婴儿6个月的母乳喂养。

4.辅食开始的时间:不同喂养方式决定辅食开始添加的时间。母乳喂养满6个月,人工或混合喂养满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及时改变辅食的种类、内容、质地,以满足不同月龄婴幼儿所需。添加辅食需掌握两件事:第一,辅食添加的7字原则――少、一、健、匙、常、淡、心;第二,不同月龄辅食添加的正确顺序(以人工或混合喂养为例):4个月吃米粉蔬果泥、5个月吃蛋黄、6个月吃鱼、7个月吃肝脏菜粥面、10个月才能吃全蛋。注意:全蛋莫早吃,否则即使当时吃了不过敏,以后也会对鱼虾或其他药物有过敏反应。

二、幼儿营养与膳食

(一)幼儿的营养需要

幼儿期是指1周岁到满3周岁之前。热能需要量为,蛋白质需要量为40-50g/d,由脂肪提供的热能占总热能的25%-30%。

(二)幼儿的膳食

根据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幼儿膳食要做到合理膳食、合理烹饪、饮食多样化、合理安排膳食。幼儿饭菜以细、烂、碎、软为宜。幼儿主食如软饭、面条、馒头、饺子、麦糊等要交替食用。蔬菜除保持维生素等成分少破坏外,应切碎煮烂,瘦肉等宜制成肉糜或肉末。花生、黄豆等宜制成泥糊状。另外,幼儿膳食口味以清淡为宜,少作料,有利于其身体健康。要注意各营养素的补充及充足供应一些重要的营养素与婴幼儿的健康密切相关,如维生素D、钙、维生素A、微量元素铁、锌、碘等。关于维生素D和钙的补充建议家长给宝宝多晒太阳,同时定期去儿保进行生长发育监测,由保健医生正确指导进行补充。维生素A主要通过摄入足量深色蔬菜来满足。含铁丰富的食物主要是动物性食物,如动物肝、血以及红肉,要提供较多含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水果帮助铁的吸收,如木瓜、橙子、猕猴桃、西兰花、土豆等。爱吃荤菜、海鲜的孩子基本上不会缺锌。每周需要给孩子提供1~2次海带、紫菜,以满足孩子对碘的需求。

三、结论

对于婴幼儿的喂养状况直接影响到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因此有效的婴幼儿喂养指导能够明显地促进婴幼儿的喂养情况,有助于婴幼儿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 徐海青,熊忠贵,周爱琴,等.喂养方式与婴儿智能?运动发育的关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1):71-72.

婴幼儿营养总结 第3篇

【关键词】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

DOI: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以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婴幼儿常见病之一[1]。为探讨降低该病发病率的方法, 现总结近4年间于本科就诊的婴幼儿年龄段患缺铁性贫血的患儿并分析原因,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统计2011年12月~2015年12月间本科收治的164例婴幼儿阶段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女50例, 男114例;年龄3~6个月14例, 6个月~1岁102例, 1~2岁30例, 2~3岁18例。

1. 2 方法 患儿均有详细病史记载, 并有包括出生史、喂养史和既往患病史的定期复诊及随访治疗情况记录, 时间为2、4周。于本科就诊时首先进行生长发育检查, 包括测身高体重, 诊断标准参照第3版8年制儿科学教材[1]。化验检查:①血常规: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②骨髓象。③铁代谢的检查: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

1. 3 评定标准[2] 评定标准以贫血程度分极重、重、中、轻四度。极重度Hgb90 g/L。

2 结果

2. 1 生活史 胎次:第一胎106例, 第二胎48例, 第三胎10例。胎龄:早产儿34例, 足月儿118例, 足月低体重儿12例。居住环境:城区128例, 农村36例。喂养:纯母乳60例, 混合38例, 人工66例;未添加辅食130例, 添加辅食34例, 辅食中不含蛋白质以淀粉为主16例。健康状况:急慢性腹泻86例;支气管肺炎30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48例。

2. 2 体检 本组患儿极重度和重度患儿身高体重均低于同龄儿童2个标准差, 都有精神萎靡、皮肤极度苍黄等表现;中度患儿表现为精神状态欠佳、面色苍白等;轻度贫血患儿体格发育、体重、身高均在正常范围。

2. 3 化验检查

2. 3. 1 血象 42例MCV

2. 3. 2 骨髓象 仅6例极重度贫血患儿行此项检查, 结果显示:增生活跃, 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Hgb含量极少, 铁粒幼细胞减少, 早幼、中幼及晚幼红细胞的细胞浆少, 胞浆成熟程度落后于胞核等。

2. 3. 3 铁代谢检查 仅34例极重度贫血和重度贫血患儿行此项检查, 结果均显示异常:TS

2. 4 复诊及随访 86例贫血患儿药物治疗2周后好转, 92例4周后治愈。

3 讨论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严重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组资料显示发病年龄多在婴幼儿期6个月~2岁之间(132/164), 因为约4个月龄之后, 从母体获得的铁逐渐耗尽, 此年龄段是体格发育最快, 需要丰富的营养物质最多的阶段, 由于这个阶段婴幼儿饮食多以人乳或牛乳为主, 两者铁含量均低, 且添加辅食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其自身没有较好的自主进食能力, 造成所摄入的铁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造成缺铁, 继而导致贫血。另一方面现在有部分年轻的母亲都不愿意或者是因生活、工作等原因而不予婴幼儿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60例), 其他混合喂养38例, 人工喂养66例。在添加辅食方面, 未添加辅食130例, 添加辅食34例, 可以看出未添加辅食占较大比例, 部分添加辅食的也只是添加以淀粉类为主的食品, 对铁和蛋白质的摄入明显不足, 结果导致这些婴幼儿出现贫血症状, 严重者达到极重度贫血, 对婴幼儿的体格发育造成极大的损害。故此, 本科在诊治患儿的同时, 开始对患儿的家长也进行了详细的宣教, 以发宣传手册或定期开展相关讲座等形式, 普及合理喂养婴幼儿的相关知识, 提倡母乳喂养。按时科学添加辅食, 一般自4个月龄可给予辅食, 遵循由单一到多样化、少量到多量的原则, 添加铁吸收率高且含铁丰富的辅食。尚在哺乳期的母亲不要怕自己身体发胖变形而不吃营养物质, 也不应拒绝母乳喂养, 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帮助年轻的母亲认识到母乳喂养、合理喂养婴幼儿的重要性, 可有效降低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

本组患儿还显示婴幼儿贫血的发生除了喂养不当外还与疾病相关。如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肺炎78例, 常引起咽部不适、发热咳嗽症状, 均会影响患儿的食欲, 并且使机体能量的消耗增加;还有腹泻病86例, 腹泻会导致铁和其他营养物质在体内尚未被吸收就排泄掉。故还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病后及时系统诊治, 以免延误了原发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机, 导致久病不愈而贫血。家长首先须自身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外出后接触孩子应洗手, 更换居家服装, 减少感染机会, 另外给孩子也要养成好的卫生习惯, 其经常接触的物品应保持清洁。对经常患病的婴幼儿要更加悉心照顾, 患病后要及时就医, 同时注意及时补充膳食中的营养物质, 从而达到降低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病的目的, 提高其健康水平。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并不困难, 只要坚持按疗程用药即能痊愈。本组患儿中药物治疗2周后86例贫血好转, 治疗4周后92例临床治愈, 所以药物治疗要达到足够疗程。治疗方面因注射铁剂较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故临床上一般用硫酸亚铁合剂, 口服铁剂的剂量为元素铁4~6 mg/kg, 分3次口服, 一次量不应超过元素铁~ mg/kg;口服铁剂以两餐之间为宜, 既可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又有利于吸收, 可从小剂量开始, 如无不良反应, 可在1~2 d内加至足量。同时服用维生素C, 可使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 使其易于溶解, 增加吸收[3]。重度和极重度贫血的患儿除服药治疗外, 可酌情给予支持治疗, 必要时刻多次输血或输红细胞, 效果良好, 可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另外还有一个关键就是患儿的家长是否能遵医嘱坚持治疗, 有相当多的家长出于各种原因, 擅自停药, 致使患儿贫血在较长时间内不能治愈。所以, 加强患儿家长或看护人的健康教育, 使他们能坚持予以患儿系统治疗, 对提高治愈率, 降低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 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l] 桂永浩, 薛辛东. 儿科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324-330.

[2] 王卫平. 儿科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353-355.

婴幼儿营养总结 第4篇

【关键词】铁缺乏症;婴幼儿;母亲;铁营养知识

缺铁性贫血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主要的公共营养问题,据WHO统计,铁缺乏大约影响着20亿人口,其中每3个儿童就有一个儿童发生铁缺乏症,而婴幼儿则为极高危人群。由于母亲对婴幼儿的喂养承担着主要责任,故开展本项调查,以了解铁缺乏症婴幼儿母亲铁营养知识的现状,为其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对象: 选择调查对象为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科进行营养知识咨询的铁缺乏症婴幼儿(婴幼儿年龄6个月~3岁)的母亲,均具有本调查所需的理解、判断与表达能力。其婴幼儿铁缺乏症的诊断均符合《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中的诊断标准[1]。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现场问卷调查220例,回收问卷218份,回收率,复核剔除不合格问卷3份,215份为有效问卷,有效率为。215例有效的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年龄21~33岁,平均岁;第一胎母亲172例,第二胎及第二胎以上母亲43例;大学及大学以上学历39例,中专或高中学历146例,初中及以下学历30例。

调查工具: 采用自制的铁营养知识问卷调查表,内容为一般情况和20个铁营养知识项目(二选一选择题);选项答案正确者得5分,错误者等0分,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铁营养知识掌握程度越高;选择题内容涉及铁的代谢和生理功能、铁与婴幼儿健康的关系、缺铁的危害、如何防止婴幼儿缺铁(如婴儿喂养方式、食物选择和膳食结构、烹调技巧、饮食习惯)等方面。预调查测评:该问卷重测信度为,效度为,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测评难度经过难度、正态性、区分度检验适中。

统计分析: 对上述对象按文化程度、胎次分组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百分率描述、t 检验、χ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设检验水准α,P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调查显示大多数铁缺乏症婴幼儿母亲铁营养知识欠缺,平均得分仅±分;大多数选题答案正确率低于50%,详见表1。其中第一胎婴幼儿母亲铁营养知识掌握程度(平均得分±)明显低于第二胎及第二胎以上婴幼儿母亲(平均得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 ,P <);大学及大学以上学历(n 39)、中专或高中学历(n146)、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n 30)母亲平均得分分别为±、±、±,高学历组母亲其铁营养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低学历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均<)。

3 讨论

目前婴幼儿铁缺乏症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原因是多方面的。研究认为社会学因素或家庭因素(尤其是婴幼儿的母亲)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婴幼儿铁缺乏症的源头往往就是孕妇和乳母,而且母亲承担着婴幼儿喂养的主要责任,喂养不当也是引起婴幼儿铁缺乏症的主要原因,所以防治婴幼儿铁缺乏症应该从源头人群开始[2-5]。然而有关婴幼儿母亲铁营养知识与婴幼儿铁缺乏症的报告并不多见,婴幼儿母亲铁营养知识问题却十分突出,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表1 215例铁缺乏症婴幼儿母亲铁营养知识掌握程度(人数,%)

本调查结果显示铁缺乏症婴幼儿母亲(尤其是第一胎婴幼儿的及低学历的母亲)铁营养知识普遍欠缺,说明她们对婴幼儿铁缺乏症缺乏足够认识和重视,对婴幼儿铁缺乏症的发生负有一定责任;同时表明铁营养知识与生育育儿经验、自身文化素质有密切关系。所以应加强对婴幼儿母亲铁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教育的重点对象是第一胎婴幼儿的及低学历的母亲。

参考文献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