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总结 第1篇

1、要提高水泥砂浆的密实度,同时严格按照水泥石灰的比例选择适合的砂石,控制砂石的含泥量。

2、同时还需要根据当前的天气情况进行洒水养护,注意洒水量以及洒水的次数。不能够私自加水,要不然就容易出现坍塌的现象。

3、针对混凝土容易出现收缩裂缝的问题,重要的手段就是减少表面水分的蒸发。根据当前的温度,如果比较高而且刮大风,这种情况下最好不要施工、而且在混凝土开始凝固之前就要开始抹光的工作,要增加压光的次数。并且后期还需要用膜来遮盖,要不断浇水养护,才能够有效避免出现裂缝。

4、在进行混凝土入模的过程中,是不可将混凝土集中倒下的,以免冲击到模板或者连接好的钢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果说浇筑有达到2m的话,需利用串筒,让混凝土顺着管道进行下料,但注意倾落的高度是要在以内的。

5、当混凝土调制好之后,不能存放太久的时间,必须将其在五个小时内用完,这样可以避免浇筑后出现冷缝的现象。而且第二次浇筑的时间,要在第一次浇筑完的一个半小时内,在交接处需不断的进行搅拌,保证混凝土的品质。

6、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是需要进行连续的振捣,直到混凝土表面不会有气泡的产生,且不会出现浮浆。另外,混凝一是需要进行两次压抹,并进行覆盖,等混凝土施工完后,进行必要的浇水保养,从而增加混凝土的强度。

7、混凝土前期的材料配置不正确,或者选择的砂石质量不过硬又或者在浇筑的过程中,没有按照正确的工艺来施工,后期没有及时养护,都会导致混凝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质量缺陷。

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总结 第2篇

1、混凝土容易出现收缩的裂缝,一般来说表现在凝结的过程中。如果水分蒸发得比较快,会导致表面容易收缩,从而形成了不规则或者贯穿的裂缝。这也主要与周边的温度还有风速,空气当中的湿度有直接的关系。

2、还容易出现断板的现象,比如路面不均匀会导致下沉,或者地面上收缩,这些都会导致混凝土会出现断板的缺陷。

3、混凝土内部砂浆过少,石子过多,是由于配比不当导致,这时需及时调整混凝土材料的比例,再搅拌均匀。而要是混凝土出现分层现象,是因为振捣时间不足,或出现漏震,因而需在振捣时,要保证均匀且时间充足。

4、还有就是混凝土容易出现起灰的问题,严重破坏混凝土的耐磨性,还有美观性,使用寿命也会大大的缩短。主要表现在表面出现泛白,而且会起灰,同时表面没有凝结,没有任何的强度。路面上只要有车经过,就会逐渐出现起砂、起灰的问题。

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总结 第3篇

钢筋混凝土内主筋、副筋及箍筋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第一,施工时,钢筋垫块厚度不够、间距大且没固定好,混凝土浇筑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者钢筋移位,致使钢筋紧贴模板;第二,因配合比不当或者浇筑高度超过 2m,未用串筒、溜槽等下料,致使混凝土离析,浇筑部位缺浆或者模板缝漏浆;第三,浇筑混凝土时,踩踏钢筋致使钢筋踩弯或者钢筋绑丝脱扣,没能及时调直和绑好;第四,混凝土构件截面尺寸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或者混凝土坍落度小原因,混凝土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造成拆模露筋。

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总结 第4篇

混凝土几何尺寸变形的预防措施

模板变形与其支撑系统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密切相关,构成该系统的要素除了模板、竖档、横档以外,还包括穿墙对拉螺杆与内、外撑。为了保证在混凝土侧压力的作用下整个支撑系统不会出现胀模、变形等异常状况,通常需要采取以下几种预防措施。

(1 )制作模板时,应确保其面积较大且规格统一。中小型构筑物不仅要选用适宜的木模板,还要基于对中心压力的计算来确定模板应具有的刚度;另外,需要以预防模板变形为目的,首先钻出相同的拉杆孔再将竖档或横档与拉杆连接成一个牢固的整体。

(2 )模板加固确保可靠。一是在上料之前必须使模板系统与脚手架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二者相互触碰;二是在浇筑作业过程中必须对堵缝、支架、模板等部位细致观察,若模板出现移位应迅速停止作业,并立即采取修整措施。

(3 )模板在使用之前应仔细检查,严禁不完好(如变形、不平整、表面有缺损等)的模板流入施工场地。

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气泡的预防措施

(1 )保证混凝土配合比符合技术要求,避免出现较大的计量误差。调整配合比之前需要对搅拌器的加水系统进行校核,操作过程中应当以材料的含水量为依据,加水时务必观察加水曲线,尽量使混凝土的水灰比与设计标准完全一致。若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要求较高,必须以获得良好的振捣效果为前提,为此应使坍落度少于常规坍落度10~20mm ,并增加拌合物的粘稠度。

(2 )为避免蜂窝面产生,混凝土不仅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搅拌,而且应拌合均匀。

(3 )若混凝土的倾倒高度在2m以上,应以预防离析现象产生为目的,在浇注时通过溜槽或串筒进行下料。

(4 )按照以下规定实施振捣作业: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其间距与其作用半径之比应≤,该仪器与侧模的间距为50~100mm ,且在下层混凝土内的插入深度介于50~100mm 之间。使用表面振捣器时,应保证该仪器与已振动部分的边缘接触良好,并采用慢拔快插的振捣方式。使用附着式振捣器时,不仅要使其紧密连接模板,还应当基于试验来确定振动能量与间距。

(5 )准确掌握拆模时间,高温天气不少于24h,若温度在20℃以下应将拆模时间延至30h以上,否则将会因模板粘连混凝土而导致蜂窝产生。

(6 )模板表面需清理彻底,浇注之前先用清水充分清洗并防止水渍滞留在板面上,如果模板存在缝隙,务必及时用玻璃胶封堵。

(7 )将轻机油作为脱模剂,因其挥发率较低,可防止拆模后出现任何痕迹。另外,涂刷不得有遗漏且确保均匀。

混凝土产生露筋的预防措施

(1 )使垫块固定牢靠,为避免振捣过程中出现移位,不能踩踏钢筋,并在钢筋上捆绑嵌入铁丝的水泥砂浆垫块。钢筋不得受到撞击,振捣钢筋密集部位时应使用装有刀片的振捣棒。对于配料而言,石子最大粒径≤3/4钢筋净距,且≤1/4最小结构截面。

(2 )若建筑物既高大又拥有较薄的墙壁,适用于钢筋密集处的振捣棒主要有两种规格,即φ30mm与φ50mm,而每次需要保持5~10s 的振捣时间。锚固区域的钢筋数量多于其他部位,应当先使用振捣棒振捣再采取一些辅助手段,如模皮锤敲打、人工插捣等等。

(3 )作业过程中严禁在钢筋上踩踏,若需要通过泵来输送混凝土,因布灰管可发挥较强的冲击作用,为避免钢筋移位或变形,应将该设备置于牢固的支架或脚手架上。

混凝土缝隙夹层的预防措施

(1 )清除模板上粘住的灰浆,确保混凝土表面无任何杂物。

(2 )为了获得良好的冲洗效果并使杂物得到完全清除,应顺着模板的施工缝设置通条开口,清理工作结束后,及时用水泥浆封堵通条开口,否则不得浇注混凝土。需要注意的是,施工缝在作业前应先铺设一道水泥浆或配比适宜的石子砂浆。

混凝土骨料显露,颜色不匀及砂痕的预防措施

(1 )禁用河砂或山砂,选择泌水能力较弱的水泥,原材料的规格应具有一致性,按设计要求合理控制砂石与水泥的用量。

(2 )模板所配置的内衬应具有相同的吸收性能,以防钢筋出现锈蚀。

结语

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总结 第5篇

混凝土几何尺寸产生变形的原因

(1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支架的牢固性存在缺失,从而致使局部涨模。

(2 )振捣功率大、持续时间久且振捣棒与模板的间距不合理,最终导致模板丧失了完好性。

(3 )模板存放不当或经过长期使用致使其自身产生变形。

混凝土表面产生蜂窝、麻面、气泡的原因

(1 )计量误差较大或混凝土配合比与技术要求不符,导致石子用量过多而砂浆用量过少。

(2 )混凝土拌合不均,振捣操作不规范,未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搅拌。

(3 )混凝土下料过多造成下料不顺畅,浇筑时未采取分层分段的方式,或振捣作业未结束又接着下料,致使混凝土因出现离析现象而形成蜂窝表面。

(4 )支模不够牢固,模板孔隙封堵不严实,模板在振捣过程中出现移位,因较多水泥浆漏出而烂根,进而导致蜂窝表面形成。

(5 )模板未能实现无缝对接,在这种状况下漏浆问题必然无法杜绝,并由此导致麻面产生于沿板缝部位。

(6 )浇注混凝土之前,木模板未经过湿润处理或其湿润程度太低,之后在浇注过程中木模板吸收了混凝土中的水分,导致混凝土因失去部分水分而出现麻面。

混凝土表面形成露筋的原因

(1 )下料不顺畅或配合比不合乎要求从而使混凝土处于离析状态,模板密封性较差,浇注部位的水泥浆用量不足,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露筋。

(2 )钢筋过于稠密且结构断面不大,致使石子在钢筋上卡住,部分钢筋周围因不能被水泥浆完全填充而出现露筋。

(3 )在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因钢筋与振捣器相碰撞造成垫块移位,并致使钢筋偏离原位置或模板与钢筋贴合过于紧密,当模板拆除之后混凝土表面便会出现露筋。

混凝土形成缝隙、夹层的原因

(1 )存留在陈旧混凝土表面的杂物未能被及时清理掉,并混入再次浇注的混凝土中从而致使夹层产生。

(2 )浇注混凝土之前,施工缝表面清理不彻底,或者浇注作业时振捣未到位。

混凝土表面骨料显露、颜色不均匀及砂痕产生的原因

(1 )导致表面骨料显露的原因:高致密或过于柔软的材料被用于模板内表面,振捣时间过长,粗骨料占比较大,骨料多孔或含水率太低,拌合物砂率未达到标准等等。

(2 )导致颜色不均的原因:氯化物的掺入使暗条纹产生,模板表面对色彩的吸收不具有一致性或钢模板(钢筋)自身生锈并使混凝土受到污染。

(3 )导致砂痕产生的原因:泌水平行于模板面造成细颗粒处于离析状态,施工时温度不够高且模板吸水能力较差,振捣用力过大,浇筑速度未得到合理控制,细骨料中的砂含量太低且拌合物泌水性能较强。

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总结 第6篇

(1)设计方面

1)现浇板钢筋应优先选用延性、韧性和可焊性较好的 HRB400 级热轧钢。

2)适当加大板厚,单向板厚不小于 1/30L,双向板厚不小于 1/35L,且楼板厚度不小于 90mm,屋面板厚度不小于 100mm,抗裂效果较明显。

3)在板角增加辐射筋,在孔洞边界设护边角钢等。现浇板四周现都已要求配置负筋,如在板角四周增设辐射筋,使辐射筋与产生裂缝的应力作用方向相一致,能有效地抑制裂缝,根据裂缝距板角的距离,辐射筋长度宜为 左右,经采取有效构造措施避免应力集中裂缝。

4)采取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即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和一定比例的微膨胀剂,使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产生适量膨胀,在钢筋和临位限制性下,钢筋混凝土中建立起一定的预应力(~ 的预应力)这一应力大致抵消混凝土收缩时产生拉应力,从而防止或者减少混凝土构件裂缝产生。

5)平面布置上应尽量减少凹凸现象,建筑结构纵向长度较大时,应设置必要的伸缩缝,对防止现浇板产生裂缝的效果明显,设置应严格按相应规范规定执行。

(2)因目前施工中一般直接使用预拌混凝土,为规范混凝土市场,应加强试验检测,严格控制混凝土砂石质量(粒径及含泥量),其含泥量一般控制在 2% 以内,严禁使用细砂、泥砂。对超长混凝土结构为有效控制混凝土质量,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水胶比 以下,尽量降低拌合水的用量,用水量控制在 175kg/m3,混凝土到浇筑工作面坍落度不宜大于 160mm,砂率控制在 ~ 之间,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 30%,矿渣粉掺量不宜大于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的 45%,粉煤灰和矿渣粉复掺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 45%,减少水泥用量,控制在 450kg/m3 以下,材料选择低水化热和含碱量较低的水泥,级配、粒型较好的石子,砂子选用细度模数 ~ 的中砂,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流动性,减小空隙率以减少混凝土收缩,从而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3)加强地基探槽工作,对于较复杂地基,在基槽开挖后进行普遍钎探,探出软弱部位加固处理再浇筑混凝土,保证地基夯实牢固,避免因地基沉降不均匀引起混凝土开裂。

(4)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需分层振捣密实并掺加抗裂防渗剂;针对干缩性裂缝和温度裂缝,应尽量避开炎热天气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同时加强结构混凝土养护,随抹随覆盖塑料薄膜,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片等覆盖,延长养护时间,使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混凝土中心和外表的最大温差严格控制在 25℃ 以内,总降温差严格控制在 30℃ 以内,这是保证不产生裂缝的先决条件。

(5)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板面负筋保护层厚度,并保证其不大于 ,可有效防止裂缝的产生。施工后浇带前须先制定施工方案,严格混凝土振捣、按图纸要求留设施工缝,并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杜绝钢筋移位变形等问题。

(6)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尽量使用平整、光滑的钢模板,控制相邻模板间拼缝间隙,避免水泥浆流失。

3 总 结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