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莲藕实践报告总结(4篇)

山崖发表网工作总结2024-02-23 17:50:4434

种植莲藕实践报告总结 第1篇

    从地理和气候特点出发,考察和引进了国内优良的南斯拉夫雪莲、鄂莲3537号莲藕新品种,综合考虑生长发育特征、产量品质性状以及市场行情等方面因素,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2个新品种,连同当家品种鄂莲6号的性状表现良好,产量高,抗病性强。因此,可以在思灵镇及周边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另外, 南斯拉夫雪莲平均亩产量比鄂莲6号和鄂莲3537号较低,可能与其较为晚熟、生育期较长,而鄂莲3537号和鄂莲6号为中早熟、生育期较短有关。但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南斯拉夫雪莲的子藕多的特点,提早种植,延长其生育期,子藕全部成为商品藕上市,其产量将会大幅提高。

新品种的引进不仅丰富了我镇莲藕品种多样性,提高了莲藕生产效率,而且更有利于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附表:

种植时间

收获时间

株距(米)

行距(米)

实地验收

折合亩产量

面积(㎡)

株数(株)

重量(公斤)

亩株数(株)

亩产量(公斤)

3月20日

7月14日

907

3月20日

7月14日

854

3月20日

7月14日

854

种植莲藕实践报告总结 第2篇

1、试验时间和地点

    试验于2020年3月10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思灵镇灵池村委平安村进行,选择试验地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丰富、排灌通畅。

2、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鄂莲3537号和南斯拉夫雪莲2个新品种,藕种从山东省鱼台县志龙莲藕试验基地引进;对照品种为鄂莲6号,种植户自留种。

3、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简比方法,设两个试验区和一个对照区,面积各为2亩。方法是在同一片田块中平均隔离为三个区域,分别种植引进的新品种鄂莲3537号(实验区1)、南斯拉夫雪莲(实验区2)和当地品种鄂莲6号(对照区)。

种植莲藕实践报告总结 第3篇

1、整地及施肥。

3月1日耙田整地。以基肥为主,亩施腐熟的优质堆肥1000公斤,金正大高钾复合肥50公斤,花生麸50公斤,全层耙均、灌水,促进肥料腐熟。以追肥为辅,依据苗情及时施用。

2、适时栽种。

3月20日再次耕耙、整平田块栽种。评比试验的品种同期播种。种植规格为:行距米,株距米,每亩栽种350-400穴,同一穴内相邻两株头尾颠倒,以便以后全田莲藕生长分布均匀。

3、藕田管理:

    各小区的水深、追肥等田间管理措施基本一致,相同操作措施均在同一天完成。

4、做好病虫害防治。

 5月12日,在虫害发生初期,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蚜虫,用%高效阿维菌素乳油,加%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斜纹夜蛾。

5、及时验收。

7月14日会同武宣县农业农村局项目专家组进行实地验收。经过考察各品种的植株生物学性状、产量等。每个小区随机采挖㎡左右的莲藕,冲洗干净,称其质量,然后根据测产面积和所测产量换算成每亩的产量,结果以平均值表示。同时,每小区随机挖3株莲藕全藕,用于考种。 

种植莲藕实践报告总结 第4篇

1、供试品种植物学性状分析

  不同品种的植物学性状表现差异不明显:①株高:南斯拉夫雪莲植株高度略高于鄂莲6号;鄂莲3537号与鄂莲6号相差不大。②叶片大小:南斯拉夫雪莲叶片与鄂莲6号和鄂莲3537号相差不大。③熟性:鄂莲3537号为早中熟,鄂莲6号中熟,南斯拉夫雪莲为中迟熟。

2、供试品种丰产性分析

经考种发现:

    ①主藕节数:南斯拉夫雪莲主藕节数比鄂莲6号的主藕节数少,但子藕数量多;鄂莲3537号主藕节数与鄂莲6号差不多。

    ②主藕横径:鄂莲3537号主藕横径与鄂莲6号差不多,南斯拉夫雪莲主藕横径明显小于鄂莲6号。

    ③南斯拉夫雪莲平均亩产量为公斤,与鄂莲6号相比少公斤。鄂莲3537号平均亩产量为公斤,与鄂莲6号相比少16公斤。

    3、供试品种抗病虫性分析

供试新品种试验期间,南斯拉夫雪莲、鄂莲6号、鄂莲3537号均发生蚜虫、斜纹夜为害,没有发现明显病害,抗病力较强。虫害发生初期,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蚜虫,用%高效阿维菌素乳油,加%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斜纹夜蛾,防治及时、彻底,未对植株造成明显伤害。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