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桔梗种植培训总结(3篇)

山崖发表网工作总结2024-02-23 16:23:0521

乡镇桔梗种植培训总结 第1篇

种了那么多年柑橘树,技术真的掌握了吗?

准备进军柑橘行业?真的做到心中有数了吗?

种柑橘的你可知道,你的同行们正在做什么?

最近,学农大讲堂柑橘修剪实操班第一期正在广西南宁开展,本次修剪班的指导老师是赣州柑橘引进专家“吴老三”老师,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员们学习热情十分高涨。

来自永州永江的学员感叹道:今天一天实操,很过瘾,跟着老师下地,看着老师做示范,和同学们也是亲密合作,真的感觉到了自己的进步。

来自柳州鹿寨的一位学员说:今天下果场实地操作,收获不小,因为家里面有几百亩等着学到绝招后回去修剪,所以不敢马虎。

来自四川内江的一位学员表示:今天不辛苦,很开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今天比昨天好,说明我们都努力了,但还要继续努力。

还有学员说:今天修剪了很多棵树,进步不少,从不知道如何下手到从容淡定,大家积极认真,热情高涨,甚至下雨都舍不得回......

针对大家的困惑,吴老三老师更是传授了各种通俗易懂的修剪口诀。

剪上不剪下,剪外不剪内,剪强不减弱,剪吊不剪翘;大枝少而稀,小枝多而密,从属分明,错落有序;上空下不空,外空内不空,小空大不空。吴老师更是对每一句话进行了充分的解释和详尽的操作。

就拿“剪强不剪弱”来说,通常情况下,在疏剪树冠中上部外围枝时,大家认为要剪除中庸弱枝,留强壮枝,其实这是错误的

应该剪除强壮枝,保留中庸枝,除强扶弱,以控制过旺的营养生长,把养分集中到中庸枝结果上来,以提高产量。

在疏除强枝时,要特别注意及时疏除主侧枝上由潜伏芽萌发的朝天“骑马”枝。

有不少学员是不远千里前来学习,十分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吴老三老师更是倾囊相授,将多年的心得传授给大家。

毕竟名额有限,有很多果友是没有机会和条件前往参与的。对于那些错过的朋友,我想说的是,柑橘技术的学习非一朝一夕,就拿本次参加修剪班的学员来说,他们是现在才开始学习柑橘技术的吗?

显然不是,不管是千亩种植大户,还是90后种植新星,早就意识到在柑橘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唯有现在开始不断学习柑橘种植技术,才能种出品质佳、产量高的柑橘,长期立足于市场。

问题是,就没有别的学习途径了吗?当然不是,只要想学习,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是可以的。

天天学农平台长期专注于柑橘等作物的种植技术推广,合作专家多达500位,有超过3000节柑橘课程,覆盖了沃柑、砂糖橘、脐橙、爱媛、茂谷柑等各种柑橘品种的全年栽培管理技术,可随时随地在线学习!

关注我们,可以每天学到新的农技知识哦!

乡镇桔梗种植培训总结 第2篇

九江新闻网讯万般绿树露金黄,11月的易家河新村,漫山遍野柑橘飘香,令人陶醉。“门前小溪潺潺流水,村后大山累累硕果”,易家河新村门楼上的对联,正是易家河村百姓如今幸福生活的写照。“1969年,我‘移民’到这里,村里的发展历历在目。”今年75岁的易家河新村村民倪新华站在自己第一批种植的橘子树前,讲述了50年来,新村从举家迁徙到开垦拓荒的发展变迁。

A

点“橘”成金,橘子树变“摇钱树”

初到倪新华家,浔阳晚报记者并没有看出有什么特殊——两栋紧靠在一起的小楼,楼前的小院子里种满了花花草草,唯一特别的,就是他家客厅堆得像小山一样的一筐筐橘子。环顾小院周围,院前是橘林,院后也是橘林,橘园则离得稍远一些。

“我是1969年从浙江‘移民’过来的,当时我才25岁。”据倪新华介绍,1969年,自己从浙江迁徙到柘林公社大路边大队,后因建柘林发电站,1970年,他又从大路边水淹区二度移民到易家河新村落户。落户之初,易家河新村四处荒芜,山上都是枯树根、石头和野草,稻田还是冷浆田。“房子是茅草房,挑土填田就靠一双手,起早贪黑一锄头一锄头地挖。”一开始种水稻,收成很少,近十年,新村人的日子都过得很困苦。

1981年,国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把土地承包给农户,村民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大家开始尝试着种植各种经济作物,萝卜、甘蔗、西瓜、苹果都试过,但都没有成功。一次偶然的机会,老倪回老家探亲时,了解到老家的柑橘市场前景不错,没想太多就带着40棵温橘苗回到易家河新村,在山头种了下来。“当时他们都说这个地方不适合种橘子,挂果的时候,我带着橘子到县里去,县里的领导看到都不敢相信。”老倪笑着说,有了这次尝试,发现温橘这个品种非常适合易家河新村的气候,实验也成功了,管理也相对简单,就这样开启了全村种植柑橘的第一步,也打开了易家河村产业发展的大门。

75岁倪新华老人带浔阳晚报记者上橘园,依然步态轻盈。“今年比较干旱,有些橘子口感差一些,你吃这个,这个肯定甜。”来到橘园,倪老的话多了起来,说起橘子,仿佛在介绍自家孩子。在最早种植的橘树旁,他摘下几个橘子让大家品尝。“在这个山上种上柑橘后,效益非常好,后来的橘子树,就是从这个苗木嫁接过去的。我们1984年引进这个苗木,_年产品就形成了规模。”倪新华说,当时也有村民对种橘子的事情产生质疑,“橘子种得再好,也不能当饭吃”。倪新华回应:“只要好吃,中国这么大,肯定能卖出去。”为了卖橘子,老倪还出去跑销售。“到199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乡镇领导给易家河山上的田地进行改造,柑橘实行了园林化。1997年以后,柑橘发展的前途已经相当好了。”

倪新华和他的橘园。

B

吃亏是福,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回忆起橘子产业的发展,倪新华说自己是实践者,也是见证者。2002年,通过党和各级政府的引导,村民到发达省份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市场推广手段,回来后开始抱团合作,共同生产,用于节约劳动力成本,共享生产资料,不断提高生产效率。2007年,村两委鼓励有先进理念的村民率先带领大家注册商标,建立柑橘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入股进行整合,确定分配基数,进行一次保障二次分配。现在全村共有成规模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3家,从“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逐渐过渡到“龙头企业+外商+合作社+基地+农户”,完成了从传统的农耕发展模式逐步走向农旅融合发展模式的转变。2016年,村两委把已有的合作社再次合并起来,组成企业集团,让柑橘对市场的风险有了更高的耐受力。

一次成功可能是偶然,两次成功也许是运气,三次成功靠的必须是实力。问及老倪是否一开始就是种植专家的时候他说:“我什么也不懂,也没有什么文化,都是慢慢研究来的。”从2005年开始,倪新华利用“新华柑橘专业合作社”的优势,每年帮助周边农户销售柑橘300多万公斤。从2008年开始,又把目标定位在提高柑橘品质上,为改良品种,他从外地引进了大丰和日南两个优质品种。为让橘农熟练掌握育苗技术,他在邻近的江上乡又建立了新的苗圃,手把手教橘农技术。

“周围村的村民到我们这来要苗,我就送给他们,不会种的我就教。”在带动当地村民一起种柑橘的过程中,为了让更多的人收益,老倪还经常组织免费的农民培训班,自己做讲师,把种植柑橘的心得传授给种植户,还在家中挂牌成立“科普教学基地”,对上门求学的农民,免费提供吃住。2007年6月,倪新华受省农函大的邀请,作为江西省唯一的农民技术员,随中国农业技术服务团远赴湘西进行技术指导,路费都是自己掏腰包。在老倪看来,吃亏是一种福气,比如传授经验,只要一个电话,他基本上是随叫随到。“很简单的道理,吃亏我能睡个好觉,占了别人便宜我反而睡不着。”而这样一个爱吃亏的人,得到了多位国家领导的亲自接见,凡是来易家河新村组柑橘基地和新农村建设点视察,必到老倪家。

新村人靠种植柑橘富裕了,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洋楼,一片片绿色橘园与一幢幢错落有致的农家洋楼遥相呼应。富裕起来的新村人并不满足现状,依托柑橘产业,先后办起了旅游业、观光农业和农家乐。

C

伉俪情深,结婚50年从未拌嘴

老倪说,自己能够放开手做事业,还要感谢老伴的支持。刚来这里时,“一担箩筐、一床被子、一口锅,108斤大米还在路上漏光了,真的苦,我老婆就坐在地上哭。”后来日子慢慢好了,有人来村里住在他们家,吃住都是老伴负责,老伴没有一句怨言。

老倪是个十分健谈的人,老伴话就比较少,浔阳晚报记者采访期间,她一直在忙家务,但特地递来了热水给老倪喝。“她是怕我说多了口干。”说完,老倪呵呵地笑了起来,他说,来到易家河新村快50年了,尽管日子曾经很苦,但夫妻二人从来没有拌过一句嘴。问及“为什么对你那么好”的时候,“可能是因为爱我吧”,倪老幽默风趣地答道,惹得大伙儿笑了起来。

如今,夫妻二人儿孙满堂,两个儿子都留在家乡种柑橘。在易家河,这样的柑橘种植户还有许多。易家河村党委书记李智原是MPA研究生,原来在深圳人民医院做全科医生,受到中国农村创业氛围的感染,他带着妻子,辞职返乡,种上了柑橘,当上了村干部。“现在,像我这样从一线城市返乡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了。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同家乡人民融于一体,带动大家一同致富,是一种更高的自我实现。”李智说,今年天气不好,预计产量4500万公斤,年收入亿元,每户橘农大概可以收入2万元,人均增收超过2000元。

50年时代变迁,老倪带领村民富了起来,这也是易家河新村变迁发展的缩影,也见证了新村人民的拼搏和新村的发展历程。“舍小家为国家举家迁徙千里外,辞旧业创新业乐业小康万年春”,从举家迁徙到开垦拓荒,从试探种植到抱团发展,到现如今完成了农业与旅游的高度融合,在50年的发展过程中,易家河人在自己不懈努力下,奏响了“三农”时代的赞歌。

(浔阳晚报记者 黄梦如 文/摄)

乡镇桔梗种植培训总结 第3篇

大家好我是种植柑橘的农户,今天和大家分享这个最晚上市的柑橘品种,武鲜柑。这个品种是18年在一些广告平台看到,当时就联系了蓝经理,去到广西省来宾市武宣县桔之源 武鲜柑开发农业有限公司,当时去看苗 长势挺不错的。

参观过后下定决心这个品种能给我带来不错的收益,当时就定了10亩的苗回来种,按照公司的技术指导,漫长的等到了第三年第一次挂果,挂果量一株也是在35斤左右的产量,个头大小均匀,自带光泽,眼看就要上市了,5月11号就有老板闻风而来,来到我的果园看果,一路称赞这品种好品相好,就和我谈价格说一起都打包了,给我的价格也是挺满意的。地头价元一斤。心里美滋滋的,哈哈哈。做农民最期待的就是这个过程了,收益满满,经过第一次的大丰收,武鲜柑这个新品种又给了我新的认知。

有了这一次的收获,回到家和媳妇儿商量扩种,两人也不怕苦不怕累,农民嘛干就完了,毕竟有付出就有回报,经过深思考虑,在村里租了50亩地,也是经历了各种坎坷才把50亩地搞定。今天太晚了,就先更新到这里吧。下期给大家更新50亩种植面积的心得。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