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核心问题100例范文(热门6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4-02-19 12:46:3718

书法核心问题100例范文 第1篇

“蔡邕《九势》中曾云:”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常常作品中气息不通畅,主要表现在:单字中笔画之间无关联性,整件作品中,字与字之间缺少联动关系(即:上字尾,下字头的笔势关系)。偶尔可以写写《大观帖》或者《淳化阁帖》里面的草书,增强一些笔势关联性,自然明白其原理。如图:

书法核心问题100例范文 第2篇

首先要理解和掌握最基础的运笔过程“起-行-收”,同时在书写过程中,要找到笔触。体会笔与纸接触的感觉,不同方位的下笔的角度,动态起笔时呈现的空中动作和在行笔过程中:使转-提按(提笔,铺毫)-调锋换面等方法。

《书法秘笈》

聚焦技法研究和经典解析

关注书坛热点事件和话题

书法核心问题100例范文 第3篇

王羲之在其《用笔赋》里面曾云:“何异人之挺发,精博善而含章。驰凤门而兽据,浮碧水而龙骧,滴秋露而垂玉,摇春条而不长,……方圆穷金石之丽,纤粗尽凝脂之密……。等语,说实话,这些描述读起来太深奥,不是很好理解,反而个人更喜欢米芾在其《自叙帖》中所述:“得笔,则虽细为髭发亦圆;不得笔,虽粗如椽亦偏。”直截了当的指出,用笔的关键所在,即:得笔的线条,就算是细如发丝也是饱满的,不得笔的线条,即便粗如椽木也是不饱满的。

蔡邕在《九势》中曾言:“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不外乎强调的是一种中锋用笔(笔肚与笔尖在笔画运行中的形态),使写出来的点画圆润饱满,不干枯。

如图:

书法核心问题100例范文 第4篇

虞世南在其《笔髓论之指意》中所述:“……太缓而无筋,太急而无骨”,我们常讨论的“一拓直下”笔法:个人理解为应该是书写过程中下笔的速度与行笔节奏相配合的一种书写习惯,用笔果断不拖沓,简洁明了。

“一根毛”笔法:其实是“新法”的用笔方法,准确的是强调起笔入纸时,笔尖与直面接触点的角度位置,也就是日常书写过程中应该是:动态起笔,而非原地运功,笔画空中的运动轨迹形成的,如图:

书法核心问题100例范文 第5篇

东晋书家-卫铄(卫夫人)在其《笔阵图》中曾云:“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王僧虔在其《笔意赞》中曾云:“.……粗不为重,细不为轻。”,足以证明,线条力度的强弱与字的大小并无直接关系,并非字大线条力度就强,若力度与字的大小有关,岂不是大力士写的字线条力度都强了?归根结底还是关乎到是否“得笔”的问题,不得笔,写得再大,也不过是徒费笔墨罢了。

如同:

书法核心问题100例范文 第6篇

米芾在其《海岳名言》中曾云:“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真趣。”足已说明学习书法,墨迹作品的至关重要性。通过对墨迹作品的临摹学习,可以使我们能更多的了解古人用笔的细节以及书写的习惯。

碑刻字帖,由于多用笔细节是无法看到的,但不能因为笔法的缺失,就放弃学习,相反,碑帖反而可以作为我们日常学习中,检验和运用笔法的“实验田”,临习拓本字帖初期很容易出现:呆板、僵硬、气息不通畅,无笔法的现象。通过这个侧面可以说明我们在学习墨迹过程中,实际上并为很好的去运用帖学上的知识,实际上也就是并为真正的学到手,反而通过还原碑刻书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再回到墨迹书帖中去找解决的方法,可以加深自己对原帖用笔的理解,这样能够很好的提升自己的运用能力。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