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分析人工智能范文大全(热门5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4-02-01 17:48:5042

职业分析人工智能范文大全 第1篇

2016年3月的“人机”大战引起广泛争议,这场“人机”大战,是指谷歌智能系统“阿尔法狗”与韩国著名围棋棋手李世石进行了围棋五番战,结果令人吃惊,“阿尔法狗”以4:1的比分击溃李世石。消息传出引发了全球对人工智能的思考,思考人类是否无法战胜人工智能,阿尔法狗是可以和人一样的“思考”,但与人不同的是阿尔法狗是根据人类提前编好的算法进行快速计算,比人快无数倍,并且能够进行自我学习,难道人类真的会被自己所开发的智能产品所替代吗?

接着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德勤于3月10日宣布,与KiraSystem联手,将人工智能引入会计、税务、审计等工作中,并针对人工智能从复杂文件中提取的文本信息以做出更好的分析,官方表示这一科技创新将帮助员工从阅读合同和其他文件的乏味工作中解放出来,减少阅读时间,使得人才投入到更多有价值的工作中,更加关注战略方面的事物。会计人员真的会被替代吗?

二、相关概念

首先我们要从会计的定义来研究,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定义的落脚点是“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也就是说会计工作的中心是放在企业管理中,而不是简单的记账。这点在会计的职能中也有所体现,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作为“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的会计具有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项基本职能,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拓展职能。换句话说,会计是企业决策的参与者。

人工智能的定义实质是一门学科,目标是要探索和理解人类智慧的奥秘,并把这种理解尽其可能地在机器上实现出来,从而创造具有一定智能水平的人工智能机器,帮助人类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人工智能科学起步晚,但发展迅速,早已渗透至我们的生活,如银行ATM机,网上银行等。

人工智能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便利,那会计人员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吗?本文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方面进行分析。

三、财务会计

1.资产方面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预期”在字典中的含义是指对未来情况的估计。也就是说预期是需要会计人员通过自己的工作经验判断从而辨别什么是资产,按照目前的情况来估计,到时是否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估计”的正确性,将会对企业的财务报告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这一工作无法完全交给人工智能来完成,这是对会计工作谨慎性的尊重。人工智能此时无法按照一种标准来衡量,更没有一个特定的数据衡量标准来供它使用,这些都需要会计人员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及企业内外的环境来判断。例如某些财务的应收账款有明显迹象表明无法收回,此时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虚增企业的资产,少确认损失,虚增利润,这对企业未来的经济活动都会有较大的影响,并影响企业的决策。

2.会计政策的选择

会计政策的选择是指特定主体根据自身的目标在可供选择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并拟定会计政策的过程,企业一经选定某种方法,就不能随意变更。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对企业将会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也会影响相关者的决策行为。但由于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因为经济环境、客观状况及国家的要求,可能会出现会计政策的变更。其中一个条件则是会计政策的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判定提供是否为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时,这一情况是非常复杂的。例如: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从成本模式计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中,成本模式简单且易于取得,盈利水平较为稳定,但无法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和风险,降低价值相关性,然而公允价值模式会使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使企业更具竞争性但其计量成本较高,利润易波动,且增加税负风险。会计政策的变更会给企业带来许多影响,会计人员需要考虑许多情况,以及分析社会环境,需要去衡量其利弊,去分析企业未来的发展,再做出合理的决定。以及存货计量方法的选择,折旧方法的选择都会出现这些问题,而目前人工智能只是按照一个标准进行判断衡量,最终还是需要会计人员根据经验等做出决策,这也足以说明会计是企业决策的参与者。

从以上两种情况来分析,财务会计的核算部分不仅仅是简单的记账、算账、对账等基础的会计核算,需要会计工作人员根据经验进行判断决策,会计人员的决策影响企业的经济活动。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企业会计人员简化工作,提供一些分析信息,而最终的思考及决策是需要由会计人员决定。接下来本文将从管理会计的角度进行论述分析。

四、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是财务会计的延伸,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共同的最终目标,管理会计更直接的参与企业决策,本文将从管理会计的部分职能,对管理会计参与企业决策进行举例论述:

1.预测经济前景

管理会计按照企业未来的总目标和经营方针,充分考虑经济规律的作用和经济条件的约束,选择合理的量化模型,有目的地预测和推测未来企业销售、利润、成本及资金的变动趋势和水平,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例如:在进行利润预测中,面对不同情况我们会选择不同的模型对利润进行预测,在对资金需要量的预测中,会考虑各资产负债项目及其他因素对资金的影响,从而预测未来需要追加的外部资金量。管理会计站在现在,对未来作出预测,帮助企业更好的形成战略,制定计划,帮助企业进行决策。

2.参与经济决策

管理会计参与经济决策主要体现在根据企业决策目标搜集整理有关信息资料,选择科学的方法计算指标,筛选最优行动方案。例如:在短期经营决策需考虑生产经营能力、相关业务量、相关收入和相关成本四大因素,再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选择决策办法,最终对企业经营活动中面临的事项做出选择。对定价、是否生产、追加订货等问题可以做出较为恰当的决策。管理会计的决策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将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人工智能面对企业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无法替人类做出重要决定,但不可否认,人工智能的应用将会大大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效率。

3.规划经营目标职能

管理会计的规划目标职能是通过编制各种计划和计算实现的,合理有效地组织协调供、产、销、及人、财、物之间的关系,并为控制责任考核创造条件。例如:管理会计中的本量利分析,计算的单一、多品种的保本分析,以及在盈利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对研究企业盈亏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规划企业的经营目标,为会计的预测决策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此时管理会计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建立模拟环境等,为自己提供相应的信息。

根据上述对管理会计职能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管理会计对企业的影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也足以说明管理会计工作渗透企业的各个方面,处在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人工智能可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模拟分析、识别财务管理目标和财务管理环境,也可建立相应的预警模型,来促进企业的发展,所以会计人员可以合理利用人工智能为自己提供信息,帮助自己进行决策,但人工智能无法替代会计作出决策,会计需要根据经验,根据环境等作出最终决策。

五、结论

目前我国管理会计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加上大家对财务会计的认识不到位。人们对会计人员的印象从古至今一直就是账房先生,甚至许多学会计的人也认为会计只是记账,会算数字就能做好一个会计。这些都是片面的理解,会计工作是通过一系列的核算过程,最终参与企业的决策,促进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的效益。

职业分析人工智能范文大全 第2篇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职;技能培训

一、人工智能概述

二、人工智能在高职教育教学领域的典型应用及其不足

将人工智能应用到教育方面是很久以来的教育现代化的热点,从最近几年来的人工智能在教育方面的应用来看,主要有三种应用的层面:一是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ICAI),它是将人工智能的技术引入至CAI系统中来,实现更加智能化的教学支持,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二是智能,即让某些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的内容,由人工智能来取代教师进行授课,即时答疑,提高教学的效率;三是智能数据库,对于课程相关的网络教学资源数据库,应用人工智能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提高数据库的访问速度与交互功能,便于快速搜索与整理数据。但是对于高等职业技能教学来说,上述的三大应用领域还有些不够契合,主要体现在如下的方面:

(1)对于学习者的活动流程的监控与记录能力不够。传统的CAI系统,侧重于对理论思维知识的辅助教学,而对于学习者的身体活动的记录能力不佳,这样无法即时准确地保存技能学习过程中与身体活动相关的数据。众所周知,技能的教学是与学习者身体的活动相关联的,行动数据的获取量不足就会导致无法对学习者的技能及其效果进行评估与纠偏。

(2)与使用者的交互功能不佳。传统的人工智能交互是文本与图像,虽然简单直观但形式单一,还无法通过生动的语音和动作与使用者进行交互。这样在教学辅助方面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3)智能水平有待于提升。现代的人工智能辅助系统,虽然已经能够实现教学数据的排序、统计、汇总等简单的操作,但是离真正智能化的工作还有一定的差距。系统无法根据学生操作的具体情况做出个性化的情况统计分析,提出个性化的建议。在即时交互方面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高职技能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思路

针对上述教学人工智能应用的不足,结合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情况,特地提出一套人工智能辅助系统的设计思路:

(1)使用高级的智能接口技术实现行动数据的采集。

智能接口是为建立和谐的人机交互环境,使得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样自然和方便。学习者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无法像传统的人机交互方式一样将数据录入至计算机中,而是需要智能系统通过摄像头,运动传感器等等高级的智能接口技术来感知学习者的活动,对活动进行分析与统计,并转化为大数据存放至海量数据库中。至于具体采用哪种智能接口技术,需要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而定。

(2)应用专家系统对于学习者在技能操作中产生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专家系统是目前人工智能领域最有实效的一个领域,它是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让计算机能够实现特定领域内的大量知识与经验的系统。利用它来对技能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从中提炼出具有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发现学生与老师都没有发觉到的某些特殊的学习状态,能够为进一步的学习反馈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可以使得学习的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

(3)使用智能检索与生成技术对于分析结果进行输出与展示。通过使用人工智能的检索系统,可以快速地对分析的结果进行展示,可以利用网络的环境,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将结果展现在学习者或教师面前,方便掌握学习的过程。

四、辅助教学系统的应用展望

通过应用了上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辅助教学系统,将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产生非常强大与积极的影响。首先,该系统可以将教师从重复机械的日常教学环境中解放出来,不再通过传统的测验,考试,交流等方式获知学生的学习状态,由系统监控学习者在技能培训过程中的一举一动,自动进行学习效果的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积极地反馈给教师,从而使得教学更具备了明确的方向。其次,该系统也会增加技能教学的趣味性,将培训的活动转化为类似于电子竞技的效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时可以观察到自己的学习状态,以及与其他同学的差异,更能够培养自学的能力。第三,该系统可以与现有的高职院校校园网实现无缝的对接,将全院校的数据进行统一的智能加工与挖掘,可以更加方便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也可以方便地扩展成为完备的高校智能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邱月,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07(08).

职业分析人工智能范文大全 第3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实训课程 项目教学

一、前言

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主体,更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实训课程是高职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训练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主要手段。从整体上看,经管类专业的实训课程开发及教学方法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处于初级阶段。 共性的问题是:实训课程的开发研究的力度不够,教学的课程化程度低,教学设计粗放,效果不佳;对职业能力的认识比较狭隘,过分强调培养职业岗位能力的“成器”教育,忽略了高职教育的本质在于人的素质提升的“成人”教育; “能力本位”的课程思想站主导地位,更多地将目标聚焦在学生的初次就业上,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素质的培养等。本文将对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训课程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梳理,并对实训课程的开发模式提出思路。

二、经管类专业实训课程的现状及问题

(一)经管类专业实训课程的现状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实训课程主要有以下类型:

1、根据实训的功能不同分为: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

(1) 单项实训。这类实训是针对某一职业岗位的单一工作任务、单一工作技能、或单一方法和单一工具而设置的实训科目。

(2)综合实训。这类实训主要是针对某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完整工作过程、综合性的工作任务而设置的集过程、任务、方法、工具、技能于一体的实训课程。

2、根据实训目的不同分为:认知实训、技能实训、项目/任务实训。

(1)认知实训。这类实训是针对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而设置的实训科目。实训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没有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之前,对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与要求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技能实训。 这类实训是针对基本技能、专项技能或综合技能的训练要求而设置的。实训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各种必要的手段、工具与方法,获得或增强各种必备 的技能或能力。

(3)项目/任务实训。 这类实训是在模拟工作情境的条件下,选择职业工作中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任务,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方法、工具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

3、根据实训环境的不同可分为:仿真实训和全真实训。

(1)仿真实训。这类实训是在模拟的企业经营环境下进行的实训。仿真的环境主要有:企业组织仿真、业务仿真、规则流程仿真等。主要训练方法有沙盘演练、博弈对抗等。

(2)全真实训。所谓全真实训就是建立经营性全真实训基地,为学生搭建一个能够与社会、与企业直接交流的平台。如成立校内商贸公司、校内超市、会展公司、物流公司等, 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在“学中做,做中学”,使学生毕业后实现“零距离”上岗。

(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单项实训多、综合型实训少。 实训大多分散在各门课程当中,以单项型实训为主,实训内容单一,缺乏生动活泼的职业综合能力的专题性、综合性实验实训,训练层次低。

2、理解型、技能训练型实训多,工作(任务)型实训少。 实训多为随堂的理解型实训和技能训练,而按照工作导向的工作(任务)型实训少,缺少职业工作的真实任务和完整的工作过程,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的隔离,因而难以有效的学习和掌握工作过程中的经验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3、静态的、模拟的实训多、动态的、全真的实训少。目前经管类专业的实训最普遍的是在实验室里利用各种教学软件来模拟现实业务操作流程,实训仍停留在纯粹的物化条件层面。实训中教师布置多、规定多,学生则照葫芦画瓢,单调的复制,自我发挥空间小,导致“情感疲劳”。

4、动作技能训练多,智慧技能、职业态度等多元技能的训练少。目前经管类专业的实训主要停留在专业知识的传承和具体业务操作方法的掌握等层面。对学生必须具备的语言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等各项相关智能的训练不够,从而导致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素质的缺失。

5、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职业情境下的综合性、真实性的学习情境的建设。大多数院校的硬件实训设施,像计算机、局域网、互联网等都已经具备,但是,缺乏教学模拟软件、教学仿真系统,业务资料和基本数据准备不足,导致实训的效率低下和教学的效果不佳。

三、经管类专业实训课程的改革的建议

(一)加强综合业务实训课程的开发

总的指导思想是:以职业素质为本位,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职业基本能力、以职业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岗位操作技能为导向,以工作过程(流程)为主序,以工作项目(任务)为核心,积极探索将专业知识、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态 度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式。

1、实训内容的选择。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1)以专业所对应的典型的职业活动的工作情境为背景,选择若干典型岗位,确定实训的业务内容。 (2)选择一个典型的、综合的、完整的工作过程或业务流程,设置相应的业务环节,将各个业务环节中的典型业务工作作为实训内容。

2、课程结构的设计。 课程的结构可以采用以项目(任务)驱动为主,辅以工作过程(业务流程);或者以工作过程(业务流程)驱动为主,辅以项目(任务) 两种方式进行设计。

3、课程开发的模式。由于受现行职业教育环境和体制的限制,实训课程的开发仍将以模拟环境下的实训为主,主要可采用以下四种模式:

(1)“部门/岗位型实训”模式。是指在模拟工作情境的条件下,确定部门/岗位的主要业务,以训练履行部门/岗位职责的实际能力,增强部门/岗位适应性、系统性的综合实训。这种实训模式下,主要适用于业务分工固定、业务操作性强、工作岗位具体、岗位之间关联度大的专业。如会计、银行、酒店管理等专业。

(2)“过程/流程实训型”模式。 是指在模拟工作情境的条件下,选择典型、规范、完整的工作过程/业务流程,由学生处理业务,完成整个工作过程/业务流程,以提高学生处理实际业务能力的综合性实训。主要适用于业务操作程序性强、工 作内容综合性强的专业。如国际贸易、审计、物流管理等专业。

(3)“项目/任务型实训”模式。 是指在模拟工作情境的条件下,选择职业工作中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任务,以训练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实训。主要适用于工作任务固定、任务处理灵活、工作独立性强的专业。如、企业管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

(4)仿真/博弈型实训”模式。是指在模拟的工作情境条件下,由学生仿真地从事经营业务,提高在动态的、竞争性的、不确定条件下分析决策能力的实训。学生可以通过完成带有外部竞争性的经营活动,训练收集分析信息、制订经营计划、选择经营方案的分析决策能力的训练。适用于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专业。

(二)加快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

所谓校内生产性实训是指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校企合作联合设计和系统组织实训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实现“工学结合” 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最理想的实训途径。高职经管类专业在专业课程、教学、专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着共性的特点。因此,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应当以专业群为“单元” ,合理地将不同专业的生产性实训统一起来,提高基地的运转效率,避免浪费。例如,校内超市就包含有物流、市场营销、会计等多个专业的生产实训过程。建设模式主要采取学校自建和校企共建两种形式。

(三)借鉴“多元智能理论” ,深化实训课程教学改革

“多元智能理论”是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至少由七种基本智力组成,即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反省智力。每个学生的智力都是七种能力的组合体,不同的组合构成了个体间的智力差异。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看,经管类专业的实训要重视训练学生各项相关的智能,提高学生运用多项智能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改进以动作技能为主的实训项目 ,完善实训内容,训练多元智能。实训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培养学生将来处理实际业务时所需的职业综合能力,实训内容一方面要在现有的实验实训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相关智能的训练,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发旨在训练学生各项相关智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实训项目。

2、丰富实验实训教学的组织形式,强调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实训不同于自然科学课程的实验,其实际运行过程中包含了太多的环境因素和人的因素,实训过程的难以控制,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开展实验实训教学时,要使教学组织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实验实训内容更加贴近现实。

(四)依托项目教学法的设计流程,开展实训教学

项目教学法的设计思想就是工学结合,具体地说,就是以项目为主线,紧密围绕学习领域中的各项学习任务,并渗透到各个学习情景中。学习情景是工作情景的真实化或仿真化,借助场景模拟、现场教学、专业实习等各种具体教学形式,让学生体验工作情景。通过要求学生在真实化或仿真化的情景中去思考,去做,并且反复做,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最终达到让学生掌握综合营销技能之目的。

参考文献:

[1]章建新.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训教学环节“外包_初探[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l0.

[2]闵靓,肖圣飞.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探讨[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1,3.

[3]王祝华.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推进经管类课程实验实训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6,9.

职业分析人工智能范文大全 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智慧化校园建设;特点及发展趋势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衍生了众多的高新科技,互联网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出现许多的计算机技术,比如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等。目前我国对高职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这些高新技术,创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及管理理念,认真规划校园资源及环境,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模式,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建设智慧化校园也就成了各高职院校讨论的重点内容。

1智慧化校园

智慧化校园是指在现如今信息化的背景下,使环境、设备、社会及人相结合,从而构成的数字化的校园系统。智慧化校园主要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主,以信息化平台为交流,从而实现信息化教育与管理。从技术方面分析智慧化校园,其主要是结合感应技术、智能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网络管理系统、安全系统及学习系统相结合,从而创建的具有实时性、快捷性、智能型的高职院校。

建设智慧化校园,主要是以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构成,比如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及云计算技术。互联网技术主要是实现专业教学活动,而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则是建立教育平台及校园感知系统。以这三个技术为支撑点,高职院校才可以迈向信息化及智慧化的方向发展。【1】

智慧化校园与信息化校园是有一定的本质区别的,信息化校园主要是以信息化的专业课程的教学为主,使用信息技术为教师教学提供一系列的资源,从而有效提高课堂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率。智慧化校园则不同,它是以数据信息为依据,它的功能不仅能够实现信息化教学,还能够实现信息化管理、服务及信息评价等等,通过云计算等技术对校园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从而构建集学生学习、探索、实时追踪及智能评价为一体的智慧化系统,教师可以利用此结合学生的个性、学习创建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活动进程,使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有较高的技能水平,同时还具备综合素养。【2】

2 高职智慧化校园建设特点

创建高职院校就是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应用型的技术人才,所以与其他本科院校有所区别,这就使高职智慧化校园的建设具有个性的特点。高职教育是使学生具有职业能力及就业能力为主,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具有高技术及应用型的管理人才、建设人才、生产人才及服务人才等,所以高职院校的教育内容具有实用型及针对型的特点。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各部门的管理设置都较为简单,所以与本院校的智慧化校园具有一定的本质区别。在高职院校中的智慧化建设中,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信息资源共享等问题是尤为重要的。那么高职院校智慧化校园的建设主要就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等为基础,打造具有信息化、数字化及智能化的高职院校。那么高职智慧化校园的建设具有以下特点:

具有校企合作的特点

高职院校具有校企互动合作的特点,在高职智慧校园建设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使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学校就要为提供给学生实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使系统培养自身的实践操作水平及创造性思维。学校与社会企业相互合作,能够有效体现出智慧化校园的特点,还能进一步的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的开展效率。在校企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实习机会,使学生能够进行实习教学,实现了高职院校专业化教学的目标,同时企业在此过程中还能吸纳更多的人才,一举两得,有效促进了校园和企业双方的合作进程。高职智慧化校园与企业相互合作,开辟了高职院校的另一发展途径,也为学生的就业教育提供了另一发展空间。【3】

具有网络互通的特点

高职智慧化校园的建设在网络通讯技术的支持下,具有网络互通的特性。在构建教学与管理的系统中,硬件设备与软件设备的连接创造了信息的感知能力,在此基础上融入通讯技术,保证了数据信息的实时传输。在引入移动互联网技术之后,高职院校中的信息管理工作实现了高速传输功能,也促进了智能化校园的网络建设。在此基础上,智能化校园使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有效提高了校园数据信息之间的网络互通性。为了能够使智慧化校园的网络互通性更加稳定,还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修复,提高智慧化校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4】

具有海量数据的特点

高职智慧化校园建设在云计算技术及大数据挖掘技术的支持下,还具有海量数据的特点。智慧化校园能够以原有数据信息内容为基础,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及建模处理,然后对数据的变化进行全面总结,然后引入全新的信息,丰富了校园文化的信息内容。另外,智慧化校园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信息进行预测,以网络智能为基础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有效的丰富了校园文献信息,也促进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步伐,使高校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 能够更具针对性,体现了智慧化校园的智能化特点。【5】

3 高职院校智慧化校园建设的发展趋势

在建设信息化校园的时候,有一大部分的生并没有感觉到与普通校园的区别,这主要是因为学校在建设信息化校园的过程中只重视建设,没有对其合理的应用,这才使得信息化校园没有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在智慧化校园建设的过程中,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使用较为先进的技术为依托,使教学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管理、图书管理等等都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及智能化。今后高职院校智慧化校园建设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优化教学环境

随着高职智慧化校园的开展,教学环境也会得到全面优化。在今后,智能化的高职教学将会变为虚拟教学环境,在此环境中,使用智能化的教学设备,教师可以更加准确的获取学生的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然后对学生布置具有针对性的教W方式及作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使用不同的教学工具进行多样化的教学,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高效率的专业教学课堂。【6】

构建智慧化校园云系统

以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及网络通讯技术为主,今后的智慧化校园将会实现云模式校园系统,这也是目前智慧化校园的主要发展趋势。其中智能化校园云模式系统的构建主要是以智慧化校园为基础,从而丰富数据信息,促进高职院校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及管理服务的开展步伐,不仅可以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还可以促进现代化的社会建设工程的开展。在智慧化校园中构建中,云模式系统的构建是其发展的需求,在网络化时代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智慧化校园必然会有飞跃的进步,也为云模式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基础。

构建智慧化校园资源平台

构建智慧化校园资源平台也是高职智慧化校园的发展趋势,那么首先就要构建智慧校园平台。在虚拟化教学环境的迅速发展背景下,教学服务将会全部以数据应用的形式呈现,教师能够在其服务平台中进行教学,学生也可以在其服务平台中进行学习。在此基础上,智慧化校园资源平台的建设要以应用教学软件为基础开展。教学软件是教师在教学中的辅助工具,可以使原本抽象化的概念具体化,学生也可深入的学习专业知识。构建智慧化校园资源平台不仅仅是智慧化校园的发展趋势,还是我国高职院校资源整合的发展特点,在教学资源及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职智慧化校园的建设也会不断深入及丰富,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7】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描述,高职智慧化校园的建设不仅重要,而且其过程非常复杂。高职智慧化校园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还正在发展及摸索的阶段,需要高职院校对其重视,不断引进高新技术及理念,对其创新和完善,以促进高职智慧化校园的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 沈光美.高职智慧化校园建设的特点与趋势分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5).

[2] 刘斌.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知识经济,2012(22):29-30.

[3] 朱迅,杨丽波.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和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1):24-26.

[4] 鲁波.高等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现状及趋势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6(6):84-85.

[5] 赖建书.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及应用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14).

职业分析人工智能范文大全 第5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性向;测评维度;就业岗位;匹配

人才素质测评是一种综合性的测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管理学以及心理学和测量统计学基础之上的,使用心理学测量的方式为主要的手段,以此对人才进行甄选和测量,这样对于企业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具有非常积极的效果,最后达到人才和岗位相匹配的目的。在现如今工作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国家对人才的培养也非常重视,尤其是对中职学校毕业的基础性人才,不但要满足专业性方面的需求,还需要提升综合素质,以下对此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探索,希望能够对中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提供帮助和启示、建议。

一、中职学生职业性向测评维度和就业岗位的匹配研究分析

(一)素质道德和岗位就业之间的关系

在当前的企业单位用人中,职业者的素质和道德和能力处于同等位置,甚至素质道德要比职能能力更高一筹。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以及发展纲要中已经明确的指出,要培养信念更加执着,品质优良以及知识丰富的高素质人才,这也是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从纲要中已经明显的看到。品德在知识之前,因此这也体现除了国家对人才品德的重视性。在深化人事改革的过程中,培养和选拔人才干部一定要德才兼备,并且以德服人,用德说话。当今时代,品德已经成为一个人立足的法宝之一,因此在中职院校学生职业性向测评维度上要对就业岗位进行匹配性的研究就需要用道德素质去衡量[1]。

(二)能力和就业岗位之间的关系

在能力型就业岗位匹配过程中需要按照人的不用类型能力选择不同的职业,例如,有些中职院校的学生从小就具有一定的音乐天赋,并且智慧高于常人,但是在音乐欣赏方面就比较弱。还有一些学生尽管逻辑推理能力比较强,但是表现力非常差。这就说明了每个人的在不同的方面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要将自己的能力和就业岗位相匹配,这样才能为岗位做出更多的贡献,并且展现出个人的价值。每一个人都不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在学生就业过程中需要找准自我发展的优势以及自己的能力突出点,这样再去挑选适合自己的岗位,才能使能力和岗位相匹配。中职院校学生在择业以后还需要不断的增强自己的职业技能,例如,如果是从事的理工科工作人员一定要对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锻炼,如果是艺术工作人员就需要对自己的形象和思维能力进行锻炼,不同的职业选择造就不同的人才,这样也能够让人才发挥好自己的创造力和职业能力,在岗位上不断的实现自己的价值也让自己不断的增值[2]。

(三)个性特点和就业岗位之间的关系

个性和职业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对自己的个性形成也有非常大的作用,但是个性没有太多的好坏之分,只是个性和职业选择之间需要进行匹配,个人的性格对自己的职业也有非常大的影响。不同性格人,对于动静的喜爱程度不同,如果是喜欢安静的人更加适合做稳定性的工作,活泼好动的人则可以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可以说性格和职业之间的匹配程度决定了个人的工作表现和业绩。中职学生在找工作时,很多单位会看中学生的性格,因此性格测试也成为一些单位挑选人才的方式方法。有些单位认为,个人能力不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提升,和岗位不匹配的性格则不是非常容易改变。性格较为乐观的人往往会非常的积极和主动,对生活和工作也充满了较高的期望值,对待外人热情诚恳,工作积极性较高。如果是悲观性格的人,一般很多事情都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对生活的期望值也比较低[3]。

(四)情商和就业岗位之间的关系

首先,情商和智商具有关联性,但是概念不同。智商一般是对一个人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总结,情商则是对自己情绪以及各种关系的协调配合,还有自我的激励以及外界适应能力等等,尽管情商和智商之间的概念理解不同但是他们也有相统一的地方,共同存在一个个体中,如果一个人情商和智商都非常突出,那么就容易走向成功;另外一些人情商高智商低,学习力不足,但是具有后天的发展潜力。再有一些人情商低智商高,最初会获得很多的荣誉,但是因为情商因素的影响,在后续往往表现非常差,不能笑到最后。在职业新测评过程中,中职院校学生的情商和智商对岗位的选择也有非常大的影响[4]。

其次,情商和树人之间的关系。智商是对一个人工作本领的考验,情商是一个人做人的表现。情商能够对人的素质进行衡量,也有维度的划分,分别是自我认知、自我控制以及自我激励,那么在人际关系方面就会有较多的表现。通过心理学家的调查发现,人的一生中至少有30%以上的时间是情绪不稳定的状态中,这样的消极情绪对人的工作和健康都产生了非常大的不利性影响,因此学会处理情绪和认知情绪是非常必要的。积极的心态调整能够做到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对工作和生活都是积极的[5]。

二、中职学生职业性向测评维度与就业岗位匹配权重研究

(一)中职学生职业性向测评要素分析

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人格已经形成但是不是非常固定,中职学生的年龄也比较小,但是会受到外界诸多环境的影响[6]。在当前的社会上对中职学生的职业维度评审并不统一,通过本文笔者的调查分析,将影响学生职业性向测评的维度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职业能力、职业素质、情商表现、个性特点、生活环境。品德素质和职业能力分别占据了15%的比重,可以通过结构化面试以及心理测试完成。个性特点占据的比重为11%,可以通过16PF测评表完成,情商因素和生活环境分别占据14%,情商可以从情商测试量表中获取,生活环境从评价中心技术上获得,其他的百分比就是和学生的教育背景以及职业兴趣等等相关本文不做过多介绍。例如,在一个财务类工作人员中,测评分析应该和职业特点相关联,按照重要性程度以及财务人员的基本要求对维度进行排列,分别是道德素质、职业能力、个性特点、情商因素和生活环境。不同职业的工作人员在不同维度上的职业要求是不同的,只有各项维度和岗位相匹配,学生在此才能更好更加适应的发展[7]。

(二)中职学生职业性向测评维度和就业岗位匹配的实践分析

在英国,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曾经支出,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人民的技能和知识,如果没有这些就不能发展其他的东西。那么从中能够看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个国家要想得到发展,要想让自己的经济能够增长并且创造更多的经济和财富,最为关键的就是对高素质人才资本的存储和对人才质量的提升。人才的使用和国家的发展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不断的提升个人素质,不断的让基础性人才的修养和专业性得到提升,在诸多维度上进行职业岗位的匹配,才能在国家的建设过程中发挥出人才的最大价值,让国家的人才资本得到有效的提升,达到人才和岗位相适应的目标。在岗位的谋求过程中,需要借助人的力量和工具的力量才能找到适合的岗位,本文通过对中职院校学生职业性向测评以及就业岗位匹配的研究,能够看到个人的素养和岗位之间的匹配才能让工作更加突出,也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生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进行自我了解,提升和挖掘自己的潜能,提升素养,让自己和意向中的职业岗位之间能够匹配,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8]。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中职学生职业性向测评维度与就业岗位匹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以后的的工作中,笔者还需要设计出一些列调查问卷报告,对当前中职院校学生的外部成长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对学生以及就业单位的不同性了解,分析和调查出能够适合中职学生岗位的维度分配表,也就是在不同岗位上各部分所占据的权重,里哦啊接出就业岗位和就指着维度测评之间的关系,争取在后续的教学以及指导工作中能够更有针对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性。

参考文献:

[1]车红华,杜树靖.职业性向测评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义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35(31):413-414.

[2]白继萍.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验在中职生职业性向测评中的信效度研究[J].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4,33(7):26-27.

[3]杜树靖.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性向测试调查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4,18(3):43-46..

[4]胡菁,刘晓虹.“护士职业获益感”概念框架内容的质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22(8):732-735.

[5]赵志群,林来寿,张志新等.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学习效果评价:一项实证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4(7):74-79.

[6]林森.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职业性向分析[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2):18-21..

[7]宋雨航.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评在人力资源管理及高校就业指导中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25(41):80-81,82.

[8]莫小佳.试论职业指导技术方法典型运作[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7(14):203,172.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