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优才计划范文怎么写(实用5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4-01-25 17:49:3629

企业优才计划范文怎么写 第1篇

这次“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培训总结会议,是经请示市委领导同意召开的。受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同志委托,我和***同志一起参加会议,与大家共享学习体会、共勉递进之路。刚才,学员代表作了很好的发言,并对优秀学员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听了之后,我深怀感动、深受教育、深得启发。通过递进培养,大家实现了多层次、多维度、多方面收获,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点:

一是党性修养得到进一步升华。培训班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第一位要求,把加强理论武装作为重中之重。开设《_宣言》等原著导读课程、党性党风党纪和党史国史教育课程,使大家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对基本国情省情的准确把握上,找准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代方位,思想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精神状态得到进一步提振,真正强基固本、凝魂聚气。

二是能力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坚持把研究中心工作、提升干部能力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实际,培训班开设教学专题,对多点多极支撑战略、新型城镇化和创新驱动及**县域经济发展、乡镇基层建设等多个专题内容进行学习研讨,着力破解社会民生的现实问题、基层党建的突出问题,使大家受到了比较前瞻、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和素养熏陶,进一步弥补了专业知识的短板,有效地提升了领导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三是精神品行得到进一步培塑。学习培训,不仅是思想和知识的积累,更是在学习的点点滴滴和每个细节中,让大家享受了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淡然,更新了趋于老化僵化的知识和思维,拓展了更加开明开放的视野和胸襟,培塑锻造了团队精神、人文精神、务实精神和创新精神,获得了修身修心修行的感悟和升华。

四是干事激情得到进一步增添。培训班把“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贯穿始终,落实管理责任机制、学习量化考核机制和教学绩效考评制,引导年轻干部人才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追求提振“敢为”的勇气,以能力素质的转型升级增强干部“会为”的本领,以严格的制度和管理锻造“善为”的作风,有效激发了大家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进取心,主动担当、激情创业的精气神。

一路沉淀、一路收获。大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来源于市委的高度重视,***书记一直要求我们做好干部储备,为以后干部的接替和接续以及达州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保障;***部长更是心系大家、关心大家、寄望大家,重要工作亲自调研、亲自部署、亲自督办。大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得益于市委党校的全力支持,突出从严考核、从严管理、从严施教,对接最新理论、前言思维,架构全面系统的课程体系、深入深刻的专业讲授,确保了培训有序推进、圆满成功。大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也取决于自身的刻苦努力,大家转变角色、拓展思维、融入团队,学以善思、学以解惑、学以致用,树立了***年轻干部追求卓越、严于律己的良好形象。在此,对各位学员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热烈祝贺!向为培训班成功举办付出辛勤劳动的老师和同志们表示诚挚感谢!

递进班培训既是立足**现状,也是着眼**未来发展进行干部培养的重大举措。从***年下半年开始,全市启动实施了年轻干部人才“薪火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递进培养县(处)级优秀年轻干部人才500名,乡(科)级优秀年轻干部人才、村(社区)主要负责人5000名。目前,市本级两期培养培训227人,对表现优秀、条件成熟的优秀年轻干部,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框框,讲台阶而不抠台阶、论资历而不唯资历,提拔重用了40人,正计划进一步培养使用69人。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只要大家继续保持优秀的学风、优秀的习惯,善始善终、善成善为,必定会被组织发现、领导认可、群众肯定,必定会很有潜力、很有希望、很有前途。

同志们,集中培训的成功,只是递进培养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参加集中培训不等于一定提拔重用,今后的路更长、任务更艰巨。下一步,市委将继续大力实施年轻干部人才“薪火工程”,畅通考录、调任、引才“三条通道”,强化教育培训、互动交流、实践锻炼“三种方式”,推进实施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百人计划”,促进体制外优秀人才向体制内有序流动。统筹开展年轻干部“三级联动挂职”工作,从市、县、乡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副县级、科级领导干部、新录用的选调生、公务员及硕博人才,到市级机关、县级部门、基层乡镇、企业生产一线挂职锻炼,切实提升干部综合能力。希望大家牢记“年轻干部”身份,不忘组织的重托、不丢恩师的教诲,积极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中,努力实践于漫长人生中,在成长成才道路上走稳、走实、走远。借此机会,我提三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第一,希望大家珍惜荣誉、保持平常之心,做政治上的清醒人。进入递进班,证明大家具有良好的素质和素养,具有较强的能力和水平,你们已经进入了组织的视野,也引起了组织的重视,在未来前进的道路上也有了新的起点。希望大家继续保持淡定淡然、平常平静,做到思想上清醒、政治上可靠。要严守政治纪律。理论清醒,才能信念坚定。要深入领会市委“从严治党七大体系建设”的决定,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自觉与中央、省委和市委保持高度一致,党委提倡的坚决响应、党委决定的坚决照办、党委禁止的坚决杜绝,严格按照政策办事、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决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重托。要强化品行修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不注重品行修养,必然思想滑坡。大家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知道什么是平易近人,才能懂得什么是公仆形象,才能真正理解服务的本质内涵。大家要把职位当作一种历练,少一些应酬、多一些学习,少一些娱乐、多一些思考,少一些空谈、多一些调研,使自己越来越完善,真正实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要保持淡定从容。古语有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过去也有 “宠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淡望天空云卷云舒”的词句,这就是一种境界、一种平和、一种豁达。大家一定要以感恩之心、祛急躁之气,虚怀若谷、谦虚谨慎,永远保持健康的心态,永远保持平衡的心理。

第二,希望大家肩负责任、保持争先之志,做业务上的带头人。有岗必有责、守土须尽责。大家一定要肩负起承担**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主力军的一种责任,体现出敢为人先的精神、勇创一流的气魄,努力争创一流工作业绩。要保持创新创造的势头。始终昂扬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以“无功就是过,庸碌就是错”的态度时时自省,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态度攻坚克难,以恪尽职守、夙夜在公的态度敬业奉献,以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态度勇毅笃行,带头抵制那些为官不为、为官不勤的现象,切实消除“混”的风气、鼓足“干”的劲头,努力创造一流业绩。要养成求实务实的态度。“执行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大家要始终保持对工作的热爱,发扬“安专迷”精神,努力争当“政策通”、“多面手” 、“活字典”,切实履行工作责任,摒弃懈怠之心、永葆进取之志,以“咬住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实事求是地面对问题,客观地分析问题,在困境逆境中坚韧意志,在挑战考验中增长本领,努力确保决策部署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项项有结果。要坚守任劳任怨的担当。市委鲜明“四用四不用”导向,就是对那些长期在艰苦复杂地区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吃苦受累的干部重点关怀关注。大家要勇于把投身艰苦复杂环境、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作为检验能力的“磨刀石”,主动到贫困山区和重点建设、突发事件、信访维稳等工作中挑重担,多经历一些大事要事、急事难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干在实处、干出实效。

企业优才计划范文怎么写 第2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青年学术带头人队伍建设,加速培养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大力增强高等学校原始性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高等学校的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立“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第二条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是教育部设立的专项人才支持计划,支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开展教学改革,围绕国家重大科技和工程问题、哲学社会科学问题和国际科学与技术前沿进行创新研究。

第三条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每年评审一次。评审工作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遵循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原则。

第四条 教育部科技司负责“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实施的日常工作。

第二章 支持范围、规模和条件

第五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支持范围限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包括军队院校。

第六条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资助规模为每年1000人左右。

第七条 本计划支持的对象应具备以下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道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队精神;

2.在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工程化、产业化方面取得同行公认的创新性成果;

3.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拟开展的研究工作有创新性构想,并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本计划支持的研究工作;

4.在国内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工作,并受聘副教授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

5.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

6.在申报当年1月1日,自然科学领域申请者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申请者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第三章 申报与评审

第八条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实行限额申报,教育部根据有关高等学校的情况核定申报名额。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以学校为单位,其他部门所属高等学校以主管部门的职能司局为单位,地方所属高等学校以省(直辖市、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为单位,统一申报,不受理个人申报。

第九条 有关高等学校根据核定的申报名额、本办法规定的申报条件和本校实际情况进行遴选、推荐并提交申请书。校学术委员会应对申请人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进行评审,提出审核、推荐意见,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汇总报教育部。

第十条 教育部组织有关领域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并提出建议支持方案。

第十一条 教育部对建议支持方案进行审批,并进行公示。公示期一个月,如无异议,正式公布支持名单。

第四章 支持措施

第十二条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期限为3年。资助强度,自然科学类为50万元;哲学社会科学类为20万元。资助经费主要用于资助期内的研究工作,一次核定,分年度拨款。实施“985工程”重点建设项目高等学校入选者的支持经费由所在高等学校“985工程”建设经费资助;其他高等学校入选者的支持经费由教育部和所在单位按1:1比例共同资助。

第十三条 教育部在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高级研究学者”选派计划中,每年择优资助200名左右“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赴国外高水平大学从事合作研究。

第五章 实施管理

第十四条 获资助者在资助期间每年须填写《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年度进展报告》,并附相关材料,经所在高等学校通过主管部门于12月31日前向教育部科技司报送当年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十五条 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期结束的下一年度3月31日前,获资助者要填写《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总结报告》,并附相关材料,经所在高等学校和主管部门审核后报送教育部科技司。

第十六条 获资助者所在高校应严格执行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对资助经费单独建帐,由获资助者支配,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克扣或挪用。资助期限结束后3个月内,由有关高等学校单独编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经费决算汇总表》,通过学校主管部门报送教育部科技司。

第十七条 凡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下取得的成果,发表论著以及成果鉴定时,必须标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英文为:Supported by Program for New Century Excellent Talents in University,英文缩写为“NCET”)。

第十八条 对未能正常履行工作职责或调离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岗位的获资助者,或对违反职业道德、弄虚作假或触犯法律的获资助者,所在高等学校应及时通过主管部门向教育部提交书面报告,由教育部决定中止或撤销资助。

第十九条 有关高等学校应加强对获资助者的跟踪管理,严格考核,大力支持其教学和科研工作。

第六章 附 则

企业优才计划范文怎么写 第3篇

对许多内地人来说。拥有香港绿卡比较大的吸引力在于可以享有100多个国家免签证。但是通过香港的优才计划移民香港却并不容易。

“能够成为这个计划的第一人我很荣幸。今后我会把更多的时间留给香港。”

2006年11月27日,郎朗向香港入境事务处递交了相关申请证明,这个浑身充满表演气质的钢琴演奏家从此成为香港居民。

郎朗在香港入境处的那张招牌式的笑脸,第二天便出现在内地各大报纸上。很多人通过这条新闻才知道香港***府的“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简称优才计划)。

让特区***府感到尴尬的是,拥有梦幻般开局的优才计划并没有如他们设想中那般顺利。从2006年6月推出到今年10月底,入境事务处只收到1071份申请,最终通过申请的,只有238名。这与特区***府当初“利用该计划每年引进1000人”的设想相差甚远。

郎朗效应是一大败笔

“这个优才计划批准的第一个申请是郎朗。绝对是失败的一笔。”在香港传媒人吕丘露薇看来,这样的安排会让很多人觉得优才计划的门槛太高。“其实如果是一个没有名气的人成为第一个,媒体同样会有兴趣的。”

优才计划有两种计分方式。一种是成就计分,为“具备超凡才能或技术并拥有杰出成就的个别人士”准备,申请人曾获得杰出成就奖(例如奥运奖牌、诺贝尔奖、国家/国际奖项):或申请人可以证明其工作得到同业肯定。或对其界别的发展有重大贡献(例如获业内颁发终生成就奖)。

郎朗的申请即属于成就计分获得批准,李云迪和章子恰不久亦步其后尘成功入港。

成就计分之外,优才计划还有适合普通人的综合计分方式。通过对申请者年龄、学历、工作经验等五方面条件的考核,申请的人士。在预估其个人资历已达到最低及格分数条件下,可提交申请。最新适用的最低及格分数为80分。

吕丘露薇认为,媒体对适用成就计分的明星申请者的追逐,给公众塑造出一种印象,“当你考虑这个计划的时候,你需要问问自己,是不是有足够的名气。”而很多普通人可能会符合综合计分的资格。也会因此望而却步。

优才计划的前世今生

香港历来是个移民流入地。来自世界各地,主要是中国大陆移民构成了香港人口的主体。但80年代中期,从中英谈判定下香港要回归中国开始近10年的时间里,香港达到了向外移民的历史最高峰,数以10万计的香港居民移居海外。

1997年后,曾出现小规模的人才回流。“但回来的那些,基本是在海外境遇不是很好的人。”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陈丽君教授告诉《新世纪周刊》,在回归后的很长时间里,香港一直面临人才荒的问题。“一方面有人找不到工作,又有很多高职位找不到人。”

特区***府引进人才的计划始于1999年。这年12月,面向全球的“输入优秀人才计划”出台,但执行情况并不乐观,2003年该计划取消。

两年后,特区***府又推出“输入内地专才计划”。该计划针对资讯科技和金融服务业所设,申请人必须具备这两个行业的专业技能,并且获得本地公司聘用与其学历或工作经验有关的职位,且申请成功者只能单身来港。

“在当时,大陆这样的人才非常吃香,就业非常好。工资也很高,为什么一定要一个人去香港呢?”陈丽君说。

在经历前两次不太成功的计划后,香港***府在2003年推出了“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对于专业和名额,计划未作限制。但该计划严格按工作岗位引进人才,只要香港雇主在本地找不到能为其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即可由雇主向入境处提出申请从内地引进人才。被香港老板招过去的内地人才,还可以将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带到香港定居。

这一次,灵活而人性化的计划终于取得成效。到今年8月底,顺利通过该计划申请的共有17856人。引进的人才,则主要集中在学术研究和教育行业,占了56%:商贸和金融服务人才各占10%和7%。

“计划每年获批准人数都在递增,基本上只要提交申请大都可以过。每引入这样一个人才,就可以给香港社会创造个就业机会。因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陈丽君说,这是个很成功的人才引进计划。

“严格按照工作岗位引进人才计划有局限性,那就是缺乏灵活性。”香港入境事务处助理处长陈咏梅这样解释出台“优才计划”的原因:“有些内地优异人才未必希望在香港找一个固定的工作,很多还可能开公司创业,为此去年我们推出了全新的‘优才计划’,让内地人才先来港熟悉情况,再决定找什么工作或者创业,缓冲期可以有一年之久。”

香港特区驻京办事处主任曹万泰也向《新世纪周刊》表示,优才计划是一个吸引高层次人才的长期性计划,实施之初必然有一定的探索阶段。“另外,别忘了。输入优秀人才计划只针对内地,而优才计划是适用于全世界的。”

香港给人才的馅饼不够大

“在内地移民市场上,把香港作为首选目的地的人并不太多。”凯胜移民留学集团移民顾问庄凯芳认为,由于地寡人众和低税收造成的相对低福利,香港的移民***策在国际市场上显得“不太有吸引力”。

庄凯芳将优才计划的目标人群定义为:高学历、工作经验丰富的青壮年(25~35岁)。“显然这些人在哪里都会活得很好。”

曾有不少客户向庄凯芳咨询移民香港及优才计划的情况。在了解到该计划的细则后,绝大多数人选择了放弃。

“能达到80分及格线的人有不少,但关于一年内必须要找到与其专业相关工作的规定,还是让他们感到有点没底,后顾之忧太多。”庄凯芳说,相比之下,加拿大等国的技术移民***策,并无如此“苛刻”的规定条款。“你一个博士生去了那儿给人刷碗,也没问题,只要你能活得下来。

庄凯芳说,在公司的移民业务中,美国加拿大的移民覆盖面很广,“随便一撒网,一百个人申请,可能有二三十个合格。香港这个我跟你说清楚之后,你还会想要去吗?”

庄凯芳认为,优才计划对申请者比较大的吸引,应该是享有100多个国家免签证的香港绿卡。但获得绿卡的前提是:必须在香港连续居住7年,方可提出永久居住权的申请。

“实际上这个很简单,”庄凯芳说,“只要你找到一份香港的工作,雇主会让你通过工作签证,比如多次往返的方式拿到身份证。在香港连续工作7年,也可以同样申请永久居住权。凤凰卫视里的很多元老们,都是这样拿到绿卡的。有雇主就行,不一定要通过优才计划。”

对于优才计划出师不利的原因,庄凯芳认为问题并不出在宣传上。“投资移民获得很多收益,民众就是口碑,一个人申请成功以后会带动他身边的很多人。雪球会越滚越大,根本不用广告。如果优才计划真的做得很好,很对申请人胃口的话,现在也应该很火了吧。”

企业优才计划范文怎么写 第4篇

2012年3月9日,教育部举办新闻通气会,教育部人事司司长管培俊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并就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进行解读。

记者:出台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基于怎样的总体考虑?

管培俊:2010年,国家相继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和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人才规划纲要》提出“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以高层次人才队伍为重点,整体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开发。《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高校教师队伍,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教育部决定继续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为高校培养聚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同时据《教育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提出的新要求,特别是在国家深入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国家“”的大背景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有必要总结经验、改革完善,进一步发挥品牌优势,更加凸显高端人才的定位,更加体现高校发展的特点,更加衔接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更加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建设。总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科学定位,育引并举。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作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层面上,在国家“”的引领下,与其他人才计划相互衔接、互为支撑,共同构建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体系;在高等教育领域,与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构成高校优秀拔尖人才培养支持体系。坚持育引并举,既注重对国内人才的培养,又积极吸引海外人才。在吸引海外人才方面,讲座教授人选主要面向海外知名大学教授,与国家“”行程衔接;特聘教授人选主要面向海外知名大学副教授,与国家“”形成梯队。

二是进一步体现导向,优化结构。目前在全国长江学者1190名特聘教授和611名讲座教授中,从区域分布情况看,中西部高校人选仅占24%和27%,比例偏低;从学科分布情况看,人文社科类人选仅占总量的20%左右,与高校人文社科人才队伍现状不相适应。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更加注重发挥国家项目的政策导向,按照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和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文化强国的总体要求,向中西部高校和人文社科领域倾斜。

三是进一步推进改革,以用为本。以项目实施带动高校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激发高校人才队伍活力、充分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进一步深化高校人事分配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提供实践范例,积累有益经验;同时把优秀人才放在关键岗位上,大胆使用,发挥最大效能。

记者:与1998年制定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相比,新的奖励计划的特点是什么?

管培俊:“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国内较早启动,支持高校延揽海内外学术精英、具有广泛影响的高层次人才计划。按照上述考虑,为了更好地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育部对实施办法进行了改革,并通过实地走访、专题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听取了部分省(市、区)教育厅(教委)和高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师代表等各方面的建议。2011年底,经商财政部同意,教育部印发了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办法》,正式启动实施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经费全部由中央财政专项支持。总体说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加大对学科领军人才的支持力度。首先扩大了特聘教授人选规模,由每年100人增加到150人,讲座教授规模适当缩小为50人左右,具体数量视当年人选申报评审情况确定。其次提高奖励力度,特聘教授奖金由每年10万元提高到20万元,支持年限由3年延长为5年;讲座教授奖金由每月万元提高到3万元,支持年限仍为3年,奖金按实际到岗时间支付。

二是实施向中西部高校和人文社科倾斜政策。第一,特聘教授规模的增量部分主要用于中西部高校和人文社科领域。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优先支持中西部高校长江学者组建创新团队。第二,遵循人文社科领域人才成长规律,适当放宽年龄要求,将人文社科人选的申报年龄上限由50周岁调整为55周岁。第三,细化学科分组,提高评审科学化水平,将人文社科类评审学科分组数量由4个增加到6个,分别为哲学组、法学组、经济学组、管理学组、文学与历史组、教育学组。

三是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强调长江学者岗位设置要与国家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结合,与创新平台和创新基地建设结合,与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新兴交叉学科建设结合,推动高校创新学术组织模式,加强协同创新。鼓励长江学者组建创新团队。实施办法明确提出将“组建并引领创新团队发展”作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岗位职责,鼓励并引导高等学校依托特聘教授组建团队,并提供人员、政策、经费等方面的支持,择优遴选部分团队纳入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给予跟踪支持。

四是面向全国高校实施。坚持同条件、同平台、同标准,着力培养和吸引学术新锐。取消申报名额限制,鼓励通过个人自荐、专家推荐、驻外使领馆举荐等多种形式应聘。

五是调整计划项目设置。继续保留特聘教授、讲座教授项目,取消“长江学者成就奖”;增设支撑服务专项,重点支持举办“长江学者论坛”、出版“长江学者文集”、推荐“长江学者精品课程”,充分发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在学术交流合作、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

六是改革完善评审程序。进一步体现“公开、公平、公正”,严格执行评审专家回避制度,调整充实评审专家库,突出小同行专家评审,并将公示环节提前,明确公示期间的异议调查程序和处理办法。同时,将聘任顾问组改为评审聘任委员会,负责审定评审结果。

记者:自1998年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以来,取得了哪些成果?

管培俊:“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以来,以造就领军人物带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以支持科学研究带动学科发展、科技创新和学术繁荣,以奖励计划促进人才理念和制度创新,始终传递着党和国家对于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投身高等教育事业的殷切希望,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吸引和汇聚了一批海内外有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经过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和严格遴选,目前,全国高校共聘任长江学者1801人,其聘教授1190人、讲座教授611人,26名华人学者荣获“长江学者成就奖”。先后有85名长江学者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70人成为“973”首席科学家。特别是在2011年两院院士增选中,共有32名长江学者当选为两院院士,占全国当选总数的30%,占高校当选总数的近60%。

二是激励和支持长江学者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通过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支持创造了一批关键领域的重大标志性科研成果,显著增强了高校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和深入研究社会重大问题的能力。十几年来,共有近300项由长江学者主持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的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家三大科技奖励,一批长江学者在《自然》、《科学》、《细胞》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数十篇。

三是有力地推动了高校重点学科的发展。“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通过科学设岗、加大支持力度、聚集优秀人才,发挥长江学者在学科建设中的“突击队长”作用,发展优势学科、培育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一批重点学科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四是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青年创新人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注重引导长江学者教书育人,提携后学,支持长江学者组建创新团队、讲授核心课程、大力培养学术骨干和青年学生。十几年来,共有149名长江学者领衔的团队纳入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给予资助;共有25名长江学者获得部级教学名师奖,148长江学者指导的195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五是带动了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带动下,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得以加速推进,打破了人才单位所有制和职务终身制,形成了“以岗定薪、优劳优酬”的新型分配机制,充分调动了高等学校人才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企业优才计划范文怎么写 第5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学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建设;优化

对于一所高校或一个学科而言,教学培养计划是整个培养过程中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最基本的质量标准,其制定的是否科学、规范,是否适合培养目标的实现将直接关系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独立学院教学培养计划既要能反映出学位授予标准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又要体现出不同学科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其进行及时修订和完善,是一个与时俱进、逐步提高的过程,是独立学院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我院在创办初期,其教学培养计划基本上是照搬母体大学的培养计划,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探索,我院基础教学设施得到了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得到了不断壮大,目前我院已步入了由“量变”向“质变”的重要历史转变时期。目前,依据校本部教学培养计划而修订的培养计划,已不能完全适应我院教育教学形势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因此应切实优化独立学院的教学培养计划。笔者以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为例,主要就独立学院教学培养计划优化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

1 教学培养计划的主要内容

一般来讲,教学培养计划的内容应主要包括:专业设置、素质教育模块学分计算方法和各专业培养计划等内容。

专业设置

主要包括:专业名称、专业性质、学制、编号等内容。

素质教育模块学分计算方法

主要包括:教学环节名称、学期、课程性质、考核方式、考试内容、标准与学分计算标准等内容。

各专业培养计划

主要包括:学制与学习年限、专业培养目标、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主干学科、主干课程、主要实践环节、毕业与授予学位、课程体系构成及学分分配表、教学时间安排表、课程设置等内容。

2 独立学院现有教学培养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培养目标缺乏特色

在教学培养计划设置方面,照抄照搬母体高校的教学培养计划。而且,未及时对毕业生进行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查,其培养目标缺乏独立学院特色。目前全国独立学院有300多所,河北省内有近20所,我们不是重点大学,也不是本科一批次的高校,如果照搬母体一本院校的教学培养计划,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凭借什么能力去和重点大学、一本院校的毕业生们去进行工作岗位的竞争。我院只有走“你有我有,你有我优,你无我独”的发展思路,要突出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办出独立学院的特色,才能提高独立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和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

课程设置欠合理

由于各个独立院校所处的地域不同,实际情况不同,其他独立学院的培养模式和教学计划不一定适合我院的发展实际。我院作为一所独立学院有着自身的显著特点,学生素质普遍不高,学生自学能力差,青年教师教学经验普遍不足等等。如果照搬照抄母体院校的培养计划,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将会逐渐浮现出来,基础课的学时安排明显不足,本部的生源质量明显优于我院,倘若我院按照本部的学时来计划我院的学生的课程,就会产生学生吃不了、听不懂的问题。本部学生由于文化基础较高可以增加一些理论研究性的课程,而我院的学生则更适合于多增加一些拓展、课外教育、实习、课程设计等课程。因此,独立学院应依据学院学生的特点科学设置课程,绝对不能图省事而照搬照抄校本部的课程设置。

实践教学课时少

我院作为独立学院,必须要走出自己的特色,不可能跟本部等重点高校去比拼高素质精英教育。我院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理论水平,而且具有更强的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院的学生要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实践。因此,独立学院应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增大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课时比例,真正做到时间落实、人员落实、场地落实、内容落实、效果落实。

教学培养计划修订不及时

教学培养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随着学校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教学培养计划也应该不失时机地进行修订或调整。我院在办的一定时期内,曾也一度存在有教学培养计划修订不及时的问题,这些都给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3 教学培养计划优化策略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优化教学培养计划

在优化教学培养计划的过程中,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特别要关注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和本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积极征求社会用人单位的意见,邀请有生产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学院专业建设。充分利用行业、社会资源,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制订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优化教学培养计划,认真处理好社会需求与教学工作的关系;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处理好就业时岗位的针对性和职业岗位变化的适应性的关系。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独立学院要培养“理论适度、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对专业的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进行分析,对人才需求预测进行分析,要紧密依托行业或企业,与用人单位共同寻求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同时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走工学结合道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学院要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充分发挥校外实践基地和实习基地的作用,要与企业紧密联系,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实训课程,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贴紧人才培养目标,创新课程结构体系

为了适应学院教育教学发展需要,自2010年以来我院将课程设置为“四大模块”:通识教育模块、学科基础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实践与教育模块。通识教育模块的课程是指培养专业素养所必须的通识课程。其课程主要由社会科学系列、外语系列、计算机系列、通识选修系列等课程组成。严格做到按学科大类全院统一,做到统一课时,材、统一课程教学大纲。学科基础教育模块的课程主要是指培养专业素质所必需的基础课程。其课程主要由基础系列和学科基础系列等课程组成。同一专业群内的各专业按专业大类设置专业基础课程;不能组成专业类群的专业,单独设置职业基础课程。专业教育模块的课程是指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所必需的课程。其课程主要由专业教育系列和拓宽专业系列等课程组成。既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又体现专业自身的特点和办学特色。实践与素质教育模块是指入学教育、军训、社会实践、实习、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类课程。实践与素质教育模块主要由课内集中实践教育和课外素质教育等课程组成。课内集中实践教育主要包括:入学教育、军训、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社会实践、实习、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课程。课外素质教育主要包括:政治思想与品德素养、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军事理论、文化科学艺术、社团活动和社会工作等。

突出专业特色,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高等独立学院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要按照突出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前瞻性的原则进行重组或整合,删去课程之间重复及陈旧的内容,吸纳本专业最新技术应用成果,体现教学内容精简优化。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工作中,我院首先确定了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就业范围或岗位群,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接着确定了人才培养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技术能力、专业核心能力;最后确定各模块课程的基本内容、要求及知识和能力,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和主要实践环节。基于此,再确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采取以上途径,我院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认真梳理和精选。以知识点为单位进行统计,删除了陈旧的内容,增加了新内容,减少了基础课程的学时,加强了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增加了专业选修课学分的比重。在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我院认真研究了培养目标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遵循“必需和适度”的原则,对各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进行了准确定位,并对课程间的衔接进行了优化。经过三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我院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内容得到了全面精选、充实与优化,课程内和课程间的联系与衔接得到了有效加强,突出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和前瞻性。

【参考文献】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