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诗歌鉴赏发言稿范文(推荐4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4-01-20 11:46:3124

徐志摩诗歌鉴赏发言稿范文 第1篇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有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夜半松风

这是冬夜的山坡,

坡下一座冷落的僧庐,

庐内一个孤独的梦魂;

在忏悔中祈祷,在绝望中沉沦;——

为什么这怒叫,这狂啸,

金鼓与金钲与虎与豹?

为什么这幽诉,这私慕,

烈情的惨剧与人生的坎坷——

又一度潮水似的淹没了,

这彷徨的梦魂与冷落的僧庐?

徐志摩诗歌鉴赏发言稿范文 第2篇

摘 要:《偶然》是现代诗人徐志摩所创作的一首别具一格的小诗,也被视为徐志摩人生历程意象化的浓缩,是诗人充溢着灵气的灵魂瞬间弹出的心音。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产生于诗歌内部存在的诸多“张力”,正是这些“张力”的存在使这首诗超越了一般的爱情诗,蕴含了深厚的人生思考和哲学意味。

关键词:张力说;飘逸情调;深层意蕴

在中国现代诗坛上,徐志摩作为新月派的领袖人物,为后人留下了不少经典名作,如《再别康桥》《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云游》等,而《偶然》却是诗人生平最喜爱的一首。此诗写于1926年,初载于同年5月27日《晨报副刊诗镌》第九期,署名志摩,这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合写剧本《卞昆冈》第五幕里老瞎子陈梦家的唱词。这首两节十行的抒情短诗,虽不是洋洋洒洒、包罗万象的史诗,不是百千行绮丽华美的长诗,之所以会扣人心弦,在于它“用整齐柔丽的清爽的诗句来写出那些微妙的灵魂的秘密”(《纪念徐志摩》),这种“灵魂的秘密”来产生于诗题题与文本、意象与意象、构架与肌质以及语言、结构、情感等方面存在的“张力 ” 。《偶然》这首诗是诗人生平最爱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我是天空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失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一.“张力”说

“张力”这个概念源于英美新批评诗学理论,最早是由美国批评家、现代诗人艾伦·退特提出的,在《论诗的张力》中他指出:“我提出张力这个名词。我不是把它当做一个比喻来使用的,而是作为一个特定的名词,是把逻辑术语‘外延’(extension)和‘内涵’(intension)去掉前缀而形成的。我说说的诗的意义就是指它的张力,及我们在诗中所能发现的全部外展和内包的有机整体。”

[1]在他看来“外延”是意象和意象之间的逻辑关系,“内涵”指诗歌中蕴含的无穷丰富的意义,而诗歌的张力的大小更多地取决于诗歌的内涵。艾伦·退特师从兰色姆,兰色姆所提出的著名的“构架—肌质”理论,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张力的精神实质。兰色姆指出“构架”是诗的逻辑结构。是可以用散文转述的部分,就像房子的墙壁;而“肌质”是指诗的大量细节,就像房子的装饰,是不能用散文转述的。在诗中,构架和肌质是分立的。“肌质有的时候和构架有机的配合,或者说为构架服务 ,又有的时候,只是在构架里安然自适的讨生活

[2]构架的存在先于创作,使读者有某种秩序某种规律可循,而诗的真谛在于肌质,在于丰富的感性细节。因此,外延相当于构架,是为了读者能够按照习惯的逻辑思维来理解诗歌,真正的'价值是诗的内涵,也即肌质。

后来,张力逐渐从退特的原义向新批评文本层面延展,成为新批评理论家的核心范畴:它不仅是一种语言层面的张力,也是文本整体的张力或结构策略。其中,既包括语义上的张力,也包括作品意义与文字风格上的意义,还包括作品主题上的张力。张力可以在不同因素、不同层级中表现出来,也可以在作品的整体关系上表现出来,其影响力不断扩大,甚至想整个文学活动扩展。而《偶然》作为一首别致的现代诗,可以说是张力说的经典诠释,也是这首诗独特魅力之所在。

徐志摩诗歌鉴赏发言稿范文 第3篇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诗的第一句用“我是天空的一片云”作比,传达诗人高洁不俗的天性,显示飘忽动荡的心。“偶尔”说明这种影响的产生是不期而然的,由于热爱美、追求美是人的天性,因此“投影在你的波心”也就成为人们期待与追求的实现了。其中“波心”指追求者心理的波动、振荡与兴奋。“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天上漂浮着美丽的白云,给地上的知己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和热切的情感依托,他心波荡漾,激动不已。诗人的高妙处是极力抑制兴奋的势头,劝谕知己:你不要为期待的突然实现而惊讶、诧异,更不必为它欢呼、欣喜,因为它“转瞬间消失了踪影”,后一句与前一句互为因果,全因着“我是天空的一片云”飘摇不定。这一句又是上两句的原因,为什么“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因为这知己的相遇并不永久,这种美并不永恒。表面上看,这节诗叫人们淡化情感,漠视际遇,而实际上包含更深的意义:任何美的事物都是相对于特定时间、特定环境的,都要受客观因素制约。永恒的美是不存在的,我们要加倍珍惜“偶尔”的美,方能把片刻的体验化为终古的记忆。

在第二节里,诗人首先设置了相逢在“黑夜”这样一个特殊背景:“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大海之中的夜航,寂寞、孤独而又悲凉。正需要朋友和伙伴,友情和欢乐,在这特殊境遇中,“你”突然出现,驱散沉沉的寂寞,点亮浓重的夜幕,我们相逢、相知,辉映“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虽然注定不能停留,擦肩而过,“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但殊途同归,都承受着海上航行的寂寞,又都获得了友情的寄托,这是多么难以忘怀的相逢!这种相逢既属偶然也属必然,假如不是同样承受寂寞的折磨,它不过是过眼云烟,在诗人人生旅途中难留下些许痕迹,而正因为“你我”有同样的期待,同样的热情,才有同样激动人心的“偶然”。这里,两个背道而驰的意向蕴涵在同一个句子里,归结到同一个词——“方向”上。与之同时,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对有缘无份的无可奈何的感慨,与内心的痛苦一齐火山般爆发出来,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而恰在此时,一种不堪重负之感油然而生,于是诗人不得不劝解自己“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显然,这句语气上以退为进,似轻实重,以显示这豁达的诗文强调的不是“忘掉”,而是“记得”,自己对偶然邂逅的一段美好时光魂牵梦绕,自然也希望对方铭记心怀。

徐志摩这首《偶然》,很可能仅仅是一首情诗,是写给一位偶然相爱一场而后又天各一方的情人的。不过,这首诗的意象已超越了自身。我们完全可以把此诗看作是人生的感叹曲。人生的路途上,有着多少偶然的交会,又有多少美好的东西,仅仅是偶然的交会,永无重复。那些消逝了的美,那些消逝了的爱,又有多少能够重来?对于天空中的云影偶尔闪现在波心,实在是“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更何况在人生茫茫无边的大海上,心与心之间有时即使跋涉无穷的时日,也无法到达彼岸。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方向,我们偶然相遇,又将匆匆分别。那些相遇时互放的“光亮”,那些相遇时互相倾注的情意,“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这是现实的哀伤,人生的无奈。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诗人闻一多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再别康桥》第1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第2节至第6节,描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志,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

第5、6节,诗人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借用“梦/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跣足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此时的沉默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啊!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既然在康桥涅盘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全诗一气呵成,荡气回肠,是对徐志摩“诗化人生”的最好的描述。

志摩的小诗《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短短五句,却包融了无限的离绪和柔情。以一朵不胜娇羞的水莲状写日本女郎温柔的神态,贴切传神,既纯洁无瑕,又楚楚动人。一声“沙扬娜拉”,轻飘而不失深沉,随意而不失执著,简洁而又充满异国情调。这首诗充分显示出诗人徐志摩善于勾勒,巧于传情,以及他驾驭语言的非凡功力

这首诗在艺术上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徐志摩诗歌的特点。形式上或追求变幻的自由,或力求单纯和统一,前者更适宜表达激荡的心灵,所以这首诗前三节句式整饬、节奏单纯,及至诉说衷心,便改用错综交替、自由变幻的句子。但都工而有变,散而有序,错落有致。这首诗在爱的感激昂奋中每每略带抑郁,表现了诗人感受人世沧桑的心怀。这种矛盾的情绪以对比手法表现得尤为突出:如二、三、四节各以现实生与天上明星作视觉、与触觉上、心灵感受上的对比,现实人生越灰暗明星越显得光明美好;明星越亮,现实越灰暗。

徐志摩诗歌鉴赏发言稿范文 第4篇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做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只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慢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离别的声萧;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首诗是徐志摩的诗歌里面最著名的诗篇之一,抒写了诗人故地重游,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诗人在剑桥留学的.两年中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追求个性解放的人生理想,追求爱、自由、美的生活理想,追求英国式资产阶级民主的政治理想。然而回国后,诗人屡屡受挫,曾经似快乐的雪花般的诗人,变成了卑微的残苇,发出了绝望的叹息。理想的幻灭更激起诗人对往昔康桥岁月的回忆与珍惜,诗人以这样的心绪再次漫步康桥上。因此诗歌反映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理想幻灭的感伤,更有对母校的挚爱、依恋,以及淡淡的离情别绪。全诗以三个轻轻的起笔,将至深的情怀幻化为西天的云彩,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情感表现得真挚、隽永。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