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的素养论文范文(优选4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4-01-14 09:09:3523

播音主持的素养论文范文 第1篇

关键词:主持与播音;人才培养;问题

近些年,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迅猛发展,对播音员、主持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招收主持与播音专业的高职院校越来越多、招生人数不断扩大,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但目前高职主持与播音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也的确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高职主持与播音专业的发展。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当前高职院校主持与播音专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1 培养目标

盲目复制本科,缺乏高职特色

由于高职类院校开办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时间不长,经验有限,很多院校都是照搬中国传媒大学的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上并没有依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高职院校的特点。高职主持与播音专业定位于专科层次,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品和培养方向与普通本科院校有着明显的不同。“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从事研究和发现客观规律的学术型人才和从事与社会谋求直接利益有关的设计、规划、决策等有关的工程型人才,这两类人才的特点主要是用智力技能来进行工作;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良好综合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1]由此可以归纳出,普通本科院校培养的特点是厚基础、宽口径;而高职院校培养的特点是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学生要以一技之长为主、兼顾多种能力。而目前有些高职院校主持与播音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并没有突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在毕业后由于没有突出的专业技能,学历又不如本科生,从而在就业时缺乏竞争力。

局限于传统媒体,没有突出新媒体的地位

2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求多求全

由于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定位不同,反映在课程设置上也会有相应的变化。普通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是按照学科的理论体系来设置课程的,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进程,要求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设置较为全面。“而高职教育的课程设计是按照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或能力要素为核心来展开的。” [2]不强调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强调针对性及实用性。针对高职主持与播音专业开设的课程只需要满足学生的实际工作需要就可以了,专业课程的开设要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理论课程的开设要以能够指导学生掌握、应用技能为依据,以“必需、够用”为度,不需要去开设很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用不到,或者对学生技能掌握并没有太大帮助的理论课程。而一些高职院校由于复制了本科的课程设置,开设了许多对学生掌握技能并没有太大帮助的理论课程,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

教学形式单一,专业实践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模式基本都是借鉴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学模式,采用大课集中讲授理论,小课实践训练等方式。小课是对大课所学知识的消化和强化,是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今各行各业的用人单位都希望自己单位招收的员工能够缩短适应期,快速胜任工作环境,那么,对主持与播音专业学生的培养必须增强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升就需要在小课或去实际工作岗位见习才能实现。“按照中国传媒大学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小课课时应占到专业课的3/4―4/5比较合适。” [3]目前各院校对于大课和小课的开课比例不尽相同,有些院校由于受师资条件的制约甚至没有开设小课。

3 师资力量短缺

随着近几年全国范围内播音主持专业考生急剧增加,高职主持与播音专业招生人数不断攀高,相对于快速增长的学生人数,现有的专业师资队伍则明显不足。针对这种情况,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招收普通本科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应届毕业生,以及从广播电视行业外聘播音员、主持人担任教师两种方式。而这两种方式也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招收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应届毕业生系统掌握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也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但由于缺乏媒体实践经验,不能够很好的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距离成为教育部要求的高职高专“双师素质”教师,还有很大的差距。

外聘的广播电视机构的播音员、主持人,往往有着丰富的广播电视一线的工作经历,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但这些经验丰富的老播音员、主持人,却往往没有系统接受过播音主持教育,对专业理论了解不够,或是缺乏授课经验,只能示范,却讲不好课。另外,由于外聘教师还同时担任着电台、电视台的播音主持工作,并没有太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4 生源质量下降

近年来,开设主持与播音专业的院校不断增加,招生人数逐年提高,使得招生门槛越来越低。许多文化素质不高,声形条件不好的学生也被招收到主持与播音专业中。有些学生选择主持与播音专业并不是出于兴趣爱好,而是看重了艺术类专业较低的文化课分数线,这些学生感觉只要能说话就能学主持与播音,于是在考前经过两三个月的突击训练就被录取到主持与播音专业。还有些学生甚至在考前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而是在被其他专业录取后,出于兴趣又调剂到主持与播音专业。这样“先天不足”的学生入校后,由于自身的声形条件达不到相应的标准,专业课的学习又比较吃力,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倦怠感,对专业学习丧失信心。而在教学中,教师也会在学生的语音、发声等基础技能上耗费较多时间和精力,从而影响到教学进度。这些学生在毕业后,也会由于声形条件不佳、专业技能较差,因而无法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在求职应聘时处于劣势。

5 结语

高职主持与播音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在新形势下,高职主持与播音专业应该立足高职自身特点及学生特点,突出特色、因材施教,探索出一条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的媒体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兆方 陈光曙,《高等职业教育“两高一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版,第4页

[2]吴兆方 陈光曙,《高等职业教育“两高一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版,第5页

[3]张秋丽,《媒介融合下西部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的挑战与对策》,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5月

播音主持的素养论文范文 第2篇

一、高职院校播音主持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一)“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匹配失衡

广播电视主持人所产生的明星效应每年吸引了大量考生报考播音主持专业,目前全国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高校达到300多家,每年毕业生总数超万人,但实际数字远高于此,随着高校扩招,各类非艺术院校也纷纷开设这一热门专业,如此算来社会对播音员主持人的需要在数量上早已远大于求,但数量上的过剩却难以解决对优秀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随着受众审美力的提升,对节目主持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不难发现主持人岗位更迭缓慢,且知名主持人会承担多个节目的主持工作,所以播音主持专业虽在我国发展了二十多年,但截至2014年底,全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从业者也只有29116人也就不足为奇。

(二)课程设置同质化严重,缺少职业教育的特征,难以满足社会需要

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与本科院校差异不大,多数是以语音发声训练、业务技能课程、艺术拓展课程、实务训练课程四部分为主,由于适合高职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材不多,目前多数院校采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的本科专业系列教材,这就要求压缩教学内容,精简学期设置,其教学效果势必受到影响。同时对高职院系毕业生需求量较大的少儿艺术培训机构、互联网运营公司、影视文化企业等又因为学生缺少企业实践难以满足企业需求。

(三)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对播音主持专业影响巨大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挑战,网络主播兴起,各种短视频软件上的视频直播引起的社会广泛关注,播音员主持人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2018年11月的乌镇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首个“人工智能主持人”已经正式上岗,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AI虚拟节目主持人已经成为现实,虚伪主持人能否取代播音员主持人引发了众多在岗播音员主持人、在校大学生们的热议与担忧。但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媒介平台各异、职业性质的不同,网络主播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播音主持专业所培养的主持人,网络主播的培养模式,已经有艺术院校在与互联网企业的直播平台合作进行探索;虽然虚拟主持人具有工作时间长,播报准确,失误率低,学习能力强,可以适应更多复杂环境的特点,但播音员主持人即兴发挥的应变能力,独具特色的主持魅力,富有情感的艺术创作能力是虚拟主人仍无法替代的。

二、高职院校播音主持专业校企合作发展的意义

(一)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清晰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向社会提供高等应用型人才,其人才培养模式更要符合社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学校与企业的深入合作就是要把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要直接对接,打破原有封闭的教学模式,让企业参与到学生的课程培训中来。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清,尚无适合高职院校专门的主持专业教材,教学培养方案也是本科院校的压缩精简,再加之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略低,在与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中并无优势。

(二)有利于高职院校自身的持续发展

当前高职院校自身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本科院校持续扩招,使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下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自身建设上的问题,包括办学经费问题、师资问题等,使得毕业生的质量不高,不利于高职院校的持续稳定发展。通过校企合作能够促使播音主持专业形成职业特色,利于吸引学生报考,同时校企合作办学,能够使学校得到企业在资金、设备、专业成果上的帮助,形成产教融合的局面促进高职院校自身持续发展。

(三)有利于提高职业素养、拓展毕业生就业出路

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略低亟待提高,而综合素质反映了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各种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在企业的环境中去实践,磨练自身的职业素质,逐步培养出学生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的职业精神。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一直是高职院校的宗旨。企业在与学校合作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实训平台,同时也利于尽早发现适合企业发展的实用人才重点培养,使学校成为企业发掘优秀人才培养基地。例如,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与南京新雩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作选拔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参与卡通肢体剧的学习。通过新雩坊儿童剧教师的专业指导训练,提高了学生表演课程中的专业能力,特别是对丹麦卡通肢体剧有了系统深入的学习,许多同学还有幸参加了“童心之翼”公益儿童剧的演出,并在毕业以后进入雩剧坊小剧场工作,成为儿童卡通剧助理教师,实现了从为企业培养优秀专业人才,实现学生由实训到就业的校企合作目标。

三、高职院校播音主持专业校企合作探索

(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播音主持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艺术专业具有“口耳之学”的特点,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不但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播音主持实践能力。由于现实情况所限,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在高职院校教师中普遍存在。这就要求既要走出去,积极鼓励在职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进入行业参加实践培训;又要请进来,邀请一线广播电视主持人作为外聘专家补充到教学中来。外聘专家以主任播音员、播音指导为主,他们紧跟传媒行业发展前沿,主持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通过教研活动既能提升在职教师的教学能力,还能通过示范教学、讲座等形式给学生传授播音主持的实践经验。

(二)构建与企业需求相融合的教学培养课程

通过校企合作,用定向培养的方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学习到以后工作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这就要把企业的需要融入到教学培养中,通过具体课程去解决学生未来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满足学生的职业需要。例如,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与童星小主持合作,定向培养少儿主持人师资班。依托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方向师资力量,在播音主持定向班课程设置中增加了儿童心理学、卡通表演课程等,同时还增加了“童星小主持”针对青少儿特点研发的口才表演课程。通过课程融合有效解决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需求,把企业对新入职教师的培训环节提前到学校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尽快的进入职业角色。

播音主持的素养论文范文 第3篇

1 培养目标

盲目复制本科,缺乏高职特色

由于高职类院校开办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时间不长,经验有限,很多院校都是照搬中国传媒大学的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上并没有依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高职院校的特点。高职主持与播音专业定位于专科层次,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品和培养方向与普通本科院校有着明显的不同。“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从事研究和发现客观规律的学术型人才和从事与社会谋求直接利益有关的设计、规划、决策等有关的工程型人才,这两类人才的特点主要是用智力技能来进行工作;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良好综合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1]由此可以归纳出,普通本科院校培养的特点是厚基础、宽口径;而高职院校培养的特点是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学生要以一技之长为主、兼顾多种能力。而目前有些高职院校主持与播音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并没有突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在毕业后由于没有突出的专业技能,学历又不如本科生,从而在就业时缺乏竞争力。

局限于传统媒体,没有突出新媒体的地位

2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求多求全

由于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定位不同,反映在课程设置上也会有相应的变化。普通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是按照学科的理论体系来设置课程的,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进程,要求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设置较为全面。“而高职教育的课程设计是按照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或能力要素为核心来展开的。” [2]不强调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强调针对性及实用性。针对高职主持与播音专业开设的课程只需要满足学生的实际工作需要就可以了,专业课程的开设要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理论课程的开设要以能够指导学生掌握、应用技能为依据,以“必需、够用”为度,不需要去开设很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用不到,或者对学生技能掌握并没有太大帮助的理论课程。而一些高职院校由于复制了本科的课程设置,开设了许多对学生掌握技能并没有太大帮助的理论课程,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

教学形式单一,专业实践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模式基本都是借鉴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学模式,采用大课集中讲授理论,小课实践训练等方式。小课是对大课所学知识的消化和强化,是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今各行各业的用人单位都希望自己单位招收的员工能够缩短适应期,快速胜任工作环境,那么,对主持与播音专业学生的培养必须增强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升就需要在小课或去实际工作岗位见习才能实现。“按照中国传媒大学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小课课时应占到专业课的3/4―4/5比较合适。” [3]目前各院校对于大课和小课的开课比例不尽相同,有些院校由于受师资条件的制约甚至没有开设小课。

3 师资力量短缺

随着近几年全国范围内播音主持专业考生急剧增加,高职主持与播音专业招生人数不断攀高,相对于快速增长的学生人数,现有的专业师资队伍则明显不足。针对这种情况,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招收普通本科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应届毕业生,以及从广播电视行业外聘播音员、主持人担任教师两种方式。而这两种方式也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招收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应届毕业生系统掌握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也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但由于缺乏媒体实践经验,不能够很好的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距离成为教育部要求的高职高专“双师素质”教师,还有很大的差距。

外聘的广播电视机构的播音员、主持人,往往有着丰富的广播电视一线的工作经历,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但这些经验丰富的老播音员、主持人,却往往没有系统接受过播音主持教育,对专业理论了解不够,或是缺乏授课经验,只能示范,却讲不好课。另外,由于外聘教师还同时担任着电台、电视台的播音主持工作,并没有太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4 生源质量下降

近年来,开设主持与播音专业的院校不断增加,招生人数逐年提高,使得招生门槛越来越低。许多文化素质不高,声形条件不好的学生也被招收到主持与播音专业中。有些学生选择主持与播音专业并不是出于兴趣爱好,而是看重了艺术类专业较低的文化课分数线,这些学生感觉只要能说话就能学主持与播音,于是在考前经过两三个月的突击训练就被录取到主持与播音专业。还有些学生甚至在考前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而是在被其他专业录取后,出于兴趣又调剂到主持与播音专业。这样“先天不足”的学生入校后,由于自身的声形条件达不到相应的标准,专业课的学习又比较吃力,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倦怠感,对专业学习丧失信心。而在教学中,教师也会在学生的语音、发声等基础技能上耗费较多时间和精力,从而影响到教学进度。这些学生在毕业后,也会由于声形条件不佳、专业技能较差,因而无法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在求职应聘时处于劣势。

播音主持的素养论文范文 第4篇

关键词:文化涵养;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职业素养

广播节目主持人与电视节目主持人之间存在很大区别,电视节目主要通过声画结合传播讯息,观众可通过视听语言来获得讯息。而广播节目仅能通过声音传播讯息,无法通过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引导听众,打动听众。对于广播节目主持人而言,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决定着节目的收听率,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语言状况直接反映出主持人的知识储备及修养状况。当前广播节目收听范围和收听受体范围逐渐扩大,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的文化涵养也成为当前节目主持人亟待提升的素养之一,其对于广播音乐节目的长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文化涵养对广播节目主持人的重要性

文化涵养是当前主持人提高自身职业素养的重要方面

我国广播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20世纪80年代我国广播主持人行业开始发展,并逐渐壮大,为广播节目的发展提供了重大助力。随着当前新媒体的发展,广播节目不仅受到了传统媒体的竞争,也受到了新媒体的冲击,广播行业内部的竞争也越来越大、越来越激烈,导致主持人在竞争中需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才能满足发展需求。当前主持人行业竞争中,其不仅仅注重对主持人专业素养及业务技能的提升,也注重对主持人文化涵养的竞争。修养,是指人的综合素质,是指修行后的表象,通过修行后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文化涵养是指一个人在文学创作、传播、交流等相关行为、语言、思想等层面的水平。对于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而言,文化涵养是指主持人的人文社科类文化知识。当前,播音主持专业是属于艺术招考类范畴,所以这类学生文化分数相对较低,所以存在先天不足,有的文化功底不扎实、有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弱等,再加上有的主持人在实际工作中,被虚荣心所迷惑、被光环所陶醉,从而不思进取,导致节目质量难以提升,而受众的需求要求主持人不断提高自身文化涵养与综合素质。

文化涵养是促进广播节目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广播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其主持风格和主持技巧可在短期获得改变,如可模仿其他主持人主持风格,也可模仿其他节目的主持模式。但对于一个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文化涵养却能促进其产生独特的主持风格,与其他主持人形成差异,使得节目主持人获得更高的人格魅力,更加吸引听众。东莞电台《曼平有约》是一档雅俗共赏的文化艺术类节目,此档节目涵盖好书赏析、电影解读、音乐分享等,主持人坚持每周阅读一本书,十年如一日,因为长期提升文化涵养,令这档节目在东莞地区收听率排行榜从最初的倒数几名一跃排列前5名,可见节目的文化内涵如润物细无声,富含魅力,直抵人心。因此,广播节目主持人通过学习,不断提升文化涵养后,将会促进广播节目主持人在主持中能不经意间流露出文化涵养,促进其节目质量的提升。且广播节目主持人文化涵养提升后,将能促进其在面对问题时,从容面对,及时化解问题,促进节目长久发展。

文化涵养是主持人节目内容创新的基础

在广播节目中,主持人能通过自身文化涵养提升节目质量。文化涵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他素养的提升。文化修养处于广播节目主持人必备素养的基础层,其能直接决定着主持人其他素养的学习质量。主持人的理解能力、感悟力、想象力等均直接来源于主持人的文化涵养。节目不断创新是节目长久发展的必要手段,创新是手段,学习积淀是前提,文化涵养是重要保证。只有创新出更多的节目内容,促进节目内涵的提升,从而促进节目质量的提升,才能获得更多听众的认可。

2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职业素养与文化涵养之间的关系

文化涵养与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是否规范流畅是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基础要求,也是主持人与听众顺畅交流的前提条件,是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基础职业需求。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语言表达状况直接反映了主持人自身的应变能力、对语言的操控能力、对节目的驾驭能力及理解能力,也能直接体现节目的制作目的、宗旨、意义等。当前广播音乐主持人不再只是播放音乐的操作人员,其更加注重对音乐的鉴赏和与听众的交流、对话等,传统的串联式主持形式已转变为当前的信息传达形式。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在实际主持过程中需将相关音乐知识轻松转换为融娱乐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信息,以简洁明了、内涵丰富的形式传达给听众。而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与其日常训练有关,其自身文化涵养也直接影响着主持人的语言灵活运用能力,是主持人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基础。就拿著名主持人汪涵来说,他博览群书,有较深的文化积淀。他在主持时展现出来的睿智、博学与幽默都与他的文化素养是分不开的,在2015年3月27日晚上,湖南卫视直播《我是歌手》决赛中途,孙楠突然宣布退赛,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作为资深主持人的汪涵力挽狂澜,引来不少的喝彩。汪涵虽然不是广播节目主持人,但是他的博学,他对语言的灵活运用,都与他的文化涵养有紧密的联系,这也是值得每一位广播节目主持人学习的。

文化涵养与个人魅力

广播音乐节目内涵传达主要通过主持人的声音语言,主持人的个人魅力也直接影响着节目收听状况。主持人个人魅力的体现不仅体现在其发音、吐字、音色等相关声音形象上,也直接体现在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上。广播音乐节目本身能通过音乐传达出节目主题,而主持人独特的主持能更加吸引听众,促进音乐灵动感的提升,使听众更加融入到音乐当中。且主持人的个人魅力能促进其在主持中与听众获得心灵上的共鸣,促进听众对音乐的热爱。主持人的个人魅力与其内涵存在紧密联系,主持人的文化涵养是其个人魅力提升的基础,直接决定着主持人的内涵高低。

文化涵养与音乐鉴赏能力

广播音乐节目中,音乐是节目的主体,听众是节目的对象,其传播范围较大,音乐节目的质量能对社会各人群产生较大影响。音乐也具有美丑、雅俗、利害的分别,主持人在主持前需根据节目定位、主体、宗旨等选择合适音乐类型进行播放,以契合节目风格[1]。主持人的音乐选择能力也直接反映了主持人的音乐鉴赏能力。主持人需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音乐专业知识的了解、音乐背景创作状况的了解等,而主持人的音乐鉴赏能力与文化涵养密不可分,主持人通过提升文化涵养,能更加理解相关音乐的产生时代背景、表达内涵等,从而能更加促进主持人音乐选择的恰当性。如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在广播节目中,需加强对音乐创作背景的查阅,避免出现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的音乐以及粗制滥造的音乐,挖掘有人文关怀的作品与音乐故事等,以传播正能量的音乐作为播放的主体。音乐节目不是听听音乐,说些不疼不痒的话,若有一定的内涵就会令人回味无穷,充分享受听觉的美感,提升情感的体验。如东莞电台《岁月留声》是一档有文艺范的音乐节目,在今天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推出了一期与文学结缘的音乐节目。从古至今,世间从不缺少好的诗词与好的音乐,但将好的音乐与好的诗词融为一体就会产生“化学”反应,变得更加直抵人心,更多内心共鸣。主持人从众多古今诗词、诗歌、小说为基础改编创作的音乐作品中筛选了9首歌曲进行分享。挑选歌曲后,再根据歌词进行编写,增强文稿的文艺性,以符合文艺作品的审美。其中,刘欢在某一年春晚演唱过的《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歌词就来源于中国当代文学大师、画家木心创作的一首诗歌《从前慢》,它被收录在《云雀叫了一整天》里;李健演唱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众所周知,这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黑鸭子演唱组的一首《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是李叔同1914年留学日本期间创作的,在中国已成为骊歌中的不二经典。在音乐与诗词中,主持人凭借良好的文化涵养与音乐鉴赏力,声音表情淡雅、内敛而深情,很好地诠释了音乐作品的内涵,带给人美妙的听觉与文学的熏陶,可谓一举两得。

3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文化涵养提升对策

提升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美感

广播节目主持人传播范围广使得其属于大众传播的一种类型,但其传播过程中对于听众单方面传播为主的形式,又使得其具有人际传播的特点。在这两种传播过程中,主持人语言表现力直接影响着传播效果。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美感的提升能直接影响节目的传播效果。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在实际主持过程前,需加强对节目文案稿的再解读,根据自身实际文化涵养及节目主题,对文案稿进行再创作。且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仅是音乐素材的搜集,背景的了解,更需加强文化涵养,提升语言的艺术性,才能保证节目主持语言具有艺术美感,且能融合生活气息,促进广播音乐节目主持得亲切而有内涵,展现独特的语言艺术。

高校播音主持队伍培养思路的转变

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为社会输送播音员主持人的主要途径。以往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在进行学生培养时,主要侧重对学生语音、主持技巧、形象塑造等方面的教育,而对于学生的整体文化涵养的培育较少。但当前社会对于复合型、全能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高校传统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需及时转变培养模式,加强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文化涵养的培育。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文化涵养培育时,可对学生进行必修课、选修课等相关形式教育,辅助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文化涵养的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院相关领导人员需结合学院实际教学条件及设施,为学生制定针对性、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以便为社会培养更多综合性人才[2]。此外,播音主持专业学生也需加强自身观念转变,在校期间重视阅读经典书目、参加文学沙龙、PPT分书分享等,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身文化涵养,为以后主持生涯奠定扎实的文学基础。

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创新

广播音乐节目由于其传播范围的广泛性,导致其在信息传播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状况直接影响着节目的影响力,也直接影响着节目的传播效果,更决定着节目的长久发展。因此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在主持时需对其主持风格进行创新,以改变节目的整体风格,促进节目竞争力的提升。语言风格的创新需要扎实的文化涵养,独一无二的主持风格包涵丰富的内容,如广播主持人的采编能力、文字与音乐巧妙融合的能力等直播前的准备工作,都会直接影响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有文学积淀的音乐主持人,节目会更有辨识度与可听性。当前许多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主持风格较为相似,且存在相互模仿的现象,导致多档音乐节目内容较为雷同,难以给听众留下耳目一新的感觉,导致竞争力不强。因此,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也需加强对节目定位、宗旨、传播目的的再分析和再解读,根据节目实际状况形成独特的风格,将节目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促进节目与听众之间拉近距离,提高音乐节目与听众的共鸣,将节目风格打造成节目的核心竞争力,促进节目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

加强对在岗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培训

当前我国在岗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较多,且主持人的文化涵养存在参差不齐状况,对于文化涵养不高的一些主持人而言,在实际主持过程中,常出现诸多低级错误,影响了节目质量,如念错字、无法把握节目节奏、无法引导听众欣赏音乐等,严重影响了节目的整体运作效果[3]。因此,单位相关部门需加强对在岗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的培训,加强再教育工作,勿仅重视新闻主持人等的培训而忽视音乐主持的再教育,并在教育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了解在岗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的实际水平,根据实际状况调整培训内容,促进在岗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整体文化涵养的提升,促进在岗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整体主持水平的提升,从而促进广播音乐节目整体质量的提升。

4结论

当前社会对复合型人才和全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主持人长久发展。广播音乐节目的质量评价不仅仅局限于主持专业水平的评价,其对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人格魅力等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相关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需不断加强自身文化涵养,不断促进自身整体水平的提升,形成独特的主持风格,促进自身更具竞争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