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选修题总结(精选15篇)

山崖发表网工作总结2023-12-30 21:33:3137

高考物理选修题总结 第1篇

物理知识点总结:力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高中物理知识点详细讲解:功

定义式:W=F·s·cosθ,其中F是力,s是力的作用点位移(对地),θ是力与位移间的夹角。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大小的计算方法:

①恒力的功可根据W=F·S·cosθ进行计算,本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②根据W=P·t,计算一段时间内平均做功。③利用动能定理计算力的功,特别是变力所做的功。④根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反过来可求功。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

(3)摩擦力、空气阻力做功的计算:功的大小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

发生相对运动的两物体的这一对相互摩擦力做的总功:W=fd(d是两物体间的相对路程),且W=Q(摩擦生热)

4.功的单位:焦耳,1J=1N·m.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

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高考物理运动的描述

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 ,a用Δv与t 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选修题总结 第2篇

2、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3、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4、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

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6、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情况下可以。

7、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8、安全电压应低于24V。

9、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0、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11、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12、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14、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15、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16、_220V、100W_的灯泡比_220V、40W_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高考物理选修题总结 第3篇

其一,要准确理解频率条件:只有能量等于两个能级之差的光子才能被吸收!稍大也不行,除非能把原子电离,电离后电子能级是连续的。

其二,要会画能级跃迁图。

大量处于量子数为n 的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其可能辐射出的光子有Cn²(Cn的二次方)种,因为大量处于量子数为n 的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会产生量子数低于n各种氢原子,而每两个能级之间都可能发生跃迁。

高考物理选修题总结 第4篇

1、摩擦起电:

(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

(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2、接触起电:

(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

(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平分;

(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

(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

(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近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高考物理选修题总结 第5篇

一、量子论

1.创立标志:1900年普朗克在德国的《物理年刊》上发表《论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论文,标志着量子论的诞生。

2.量子论的主要内容

①普朗克认为物质的辐射能量并不是无限可分的,其最小的、不可分的能量单元即“能量子”或称“量子”,也就是说组成能量的单元是量子。

②物质的辐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以量子的整数倍跳跃式变化的。

3.量子论的发展

①1905年,爱因斯坦奖量子概念推广到光的传播中,提出了光量子论。

②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玻尔把量子概念推广到原子内部的能量状态,提出了一种量子化的原子结构模型,丰富了量子论。

③到1925年左右,量子力学最终建立。

二、黑体和黑体辐射

1.热辐射现象

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要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并且其辐射能量的大小及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都与温度有关。这种由于物质中的分子、原子受到热激发而发射电磁波的现象称为热辐射。

①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辐射能量。

②物体既会辐射能量,也会吸收能量。物体在某个频率范围内发射电磁波能力越大,则它吸收该频率范围内电磁波能力也越大。

辐射和吸收的能量恰相等时称为热平衡。此时温度恒定不变。

实验表明:物体辐射能多少决定于物体的温度(T)、辐射的波长、时间的长短和发射的面积。

2.黑体

物体具有向四周辐射能量的本领,又有吸收外界辐射来的能量的本领。黑体是指在任何温度下,全部吸收任何波长的辐射的物体。

3.实验规律:

①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②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

三、光电效应

1.光电效应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出电子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2.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装置如下图

①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低于极限频率的光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光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③大于极限频率的光照射金属时,光电流强度(反映单位时间发射出的光电子数的多少),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④ 金属受到光照,光电子的发射一般不超过10-9秒。

3.波动说在光电效应上遇到的困难

波动说认为:光的能量即光的强度是由光波的振幅决定的与光的频率无关,所以波动说对解释上述实验规律中的①②④条都遇到困难。

4.光子说

⑴量子论: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电磁波的能量

⑵光子论: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空间传播的光也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称为一个光子,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即:

其中v是电磁波的频率,h为普朗克恒量:

5.光子论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金属中的自由电子,获得光子后其动能增大,当功能大于脱出功时,电子即可脱离金属表面,入射光的频率越大,光子能量越大,电子获得的能量才能越大,飞出时最大初功能也越大。

四、光的波粒二象性;物质波

光既表现出波动性,又表现出粒子性。大量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少量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频率高的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频率低的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

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这种波称为德布罗意波,也叫物质波。满足下列关系:

从光子的概念上看,光波是一种概率波.

高考物理选修题总结 第6篇

存在两种情况,其一是子弹未穿过木块,二者最终具有共同速度,其二是子弹穿出了木块(相对位移等于木块厚度 X相对=d),子弹速度大于木块速度。一般来说,子弹打木块模型都涉及相对位移的计

“滑块模型”与“子弹打木块模型”可归为一个模型,滑块没有滑离小车,相当于子弹留在木块中,而滑块从小车上滑下,相当于子弹击穿了木块,其处理方法完全相同。

下图中所列的这些模型,均可归为碰撞模型,不过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碰撞是剧烈的相互作用,而下列模型则是较为柔和的“碰撞”。

碰撞模型

完全非弹性碰撞:图1中m最终停在M上时,图2中弹簧压缩最短时,图3中小球上升至最高点时,两个物体均达到共同速度,系统动能损失最大,分别转化为内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

弹性碰撞:图2中当弹簧恢复原长时,图3中小球从小车上滑下时,势能又转化为系统的动能,最初状态和此时,系统总动能相等,相当于弹性碰撞。

高考物理选修题总结 第7篇

物理选修知识点

(一)

一、电动势

(1)定义: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所做的功W与被移送的电荷q的比值叫电源的电动势。

(2)定义式:E=W/q

(3)单位:伏(V)

(4)物理意义:表示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非静电力做功)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电动势越大,电路中每通过1C电量时,电源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数值就越多。

二、电源(池)的几个重要参数

(1)电动势:它取决于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的化学性质,与电池的大小无关。

(2)内阻(r):电源内部的电阻。

(3)容量:电池放电时能输出的总电荷量。其单位是:A·h,mA·h.

(二)

一、导体的电阻

(1)定义: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叫做这段导体的电阻。

(2)公式:R=U/I(定义式)

说明:

A、对于给定导体,R一定,不存在R与U成正比,与I成反比的关系,R只跟导体本身的性质有关。

B、这个式子(定义)给出了测量电阻的方法——伏安法。

C、电阻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二、欧姆定律

(1)定律内容:导体中电流强度跟它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_

(3)适应范围:一是部分电路,二是金属导体、电解质溶液。

三、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1)伏安特性曲线:用纵坐标表示电流I,横坐标表示电压U,这样画出的I-U图象叫做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2)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

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是通过原点的直线的电学元件。

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是曲线,即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的电学元件。

四、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

(1)对同一导体,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在相同电压下,U/I大的导体中电流小,U/I小的导体中电流大。所以U/I反映了导体阻碍电流的性质,叫做电阻(R)

(3)在相同电压下,对电阻不同的导体,导体的电流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三)

一、电功和电功率

(一)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电场力所做的功称为电功。适用于一切电路.包括纯电阻和非纯电阻电路。

1、纯电阻电路:只含有电阻的电路、如电炉、电烙铁等电热器件组成的电路,白炽灯及转子被卡住的电动机也是纯电阻器件。

2、非纯电阻电路:电路中含有电动机在转动或有电解槽在发生化学反应的电路。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功的单位是焦(J),常用单位有千瓦时(kW·h)。

1kW·h=×106J

(二)电功率是描述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额定功率:是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消耗的功率,铭牌上所标称的功率。

实际功率:是指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工作时消耗的功率。

用电器只有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实际功率才等于额定功率。

二、焦耳定律和热功率

(一)焦耳定律: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上产生的热量Q=I 2Rt

此式也适用于任何电路,包括电动机等非纯电阻发热的计算.产生电热的过程,是电流做功,把电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二)热功率:单位时间内导体的发热功率叫做热功率。

热功率等于通电导体中电流I 的二次方与导体电阻R 的乘积。

物理选修学习方法

步骤1.模型归类

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例如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_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况,还有关于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题目,能够判断出物理模型,将方法对号入座,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步骤2.解题规范

高考越来越重视解题规范,体现在物理学科中就是文字说明。解一道题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须标明步骤,说明用的是什么定理,为什么能用这个定理,有时还需要说明物体在特殊时刻的特殊状态。这样既让老师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还方便检查,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在分步骤评分的评分标准中少丢几分。

步骤3.大胆猜想

物理题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况,几乎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所以当看到一道题目的背景很陌生时,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压轴题,不要慌了手脚。在最后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要保持沉着冷静,根据给出的物理量和物理关系,把有关的公式都列出来,大胆地猜想磁场的势能与重力场的势能是怎样复合的,取最值的情况是怎样的,充分利用图像_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在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情况下多得几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物理选修学习技巧

兴趣是思维的动力之一,兴趣是一种强大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兴趣是学好物理的潜在动机。从学生的角度看,培养兴趣的途径有很多:应该注意的是,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学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物理现象,运用了很多物理知识,如:说话时,声带在空气中振动形成声波,声波传到耳朵,引起耳膜振动,产生听觉;当饮用沸水、饮水、墨水笔、大气压时有所帮助;行走时,脚与地之间的静态摩擦有所帮助。将杂货从米中移除,用浮力知识,用直筷子斜入水中,看上去就像筷子在水中弯曲、闪电形成等。在实践中有意识地与物理知识相联系,并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践,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楚地表明,物理与我们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它是有用的。能极大地激发人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从教师的角度看: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实例,视觉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引入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本文根据教材的内容,向学生介绍了物理学的历史和进步,以及物理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能够看到物理学的应用,明确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应用。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学生介绍中外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的生动物理典故、轶事和神秘故事,并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智力发展水平,提出了一些有趣的思考问题。教师从这些方面,也可以使学生被动地对物理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高考物理选修题总结 第8篇

物理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①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 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关键一点]

(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vx,方向与位移的t

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

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av。 t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易错现象

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虑大小,不注意方向。

2、错误理解平均速度,随意使用V平均V1V2。 2

3、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可由下面四个基本关系式表示:

vtv0at (1)速度公式

(2)位移公式xv0t

212at 22(3)速度与位移式vtv0=2ax

(4)平均速度公式v平均

3、几个常用的推论: xv0vtt2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x=x2-x1=x3-x2==xn-xn-1=aT 2

(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t

2v0vt。 2

(3)一段位移内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中与这段位移初速度v0和末速度vt的关系为

v中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①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1∶2∶3∶∶n

②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

x1∶x2∶x3∶∶xn=1∶3∶5∶∶(2n-1)

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xⅠ∶xⅡ∶xⅢ∶∶xN=1∶4∶9∶∶n2

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t1∶t2∶t3∶∶tn=

1:易错现象: 1):::

1、在一系列的公式中,不注意的v、a正、负。

2、纸带的处理,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易错问题。

3、滥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公式。

三、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因为忽略了空气的阻力,所以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①速度公式:vtgt ②位移公式:h12gt2

2③速度—位移公式:vt2gh

④下落到地面所需时间:t3、竖直上抛运动:可以看作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方向与v0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的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把它分为向上和向下两个过程来处理。

(1)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①速度公式:vtv0gt ②位移公式:hv0t

212gt 22③速度—位移公式:vtv02gh两个推论: 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tv0 gv02上升的最大高度h2g

(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如图1-2-2,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 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最高点,则:

(1)时间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

(2)速度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关键一点]

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

易错现象

1、忽略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具备仅受重力和初速度为零

2、忽略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多解

3、小球或杆过某一位置或圆筒的问题

四、运动的图象运动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1、图象:

图像在中学物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优点是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在描述运动规律时,常用x—t图象和v—t图象.

(1) x—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方向.

③两种特殊的x-t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若x-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v—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a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b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③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a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b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③常见的两种图象形式

(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相遇和追及问题:

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要注意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通常有两种情况:

(1)物体A追上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则A追上B时必有xAxBx0,且VAVB

(2)物体A追赶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要使A与B不相撞,则有xAxBx0,且VAVB

高考物理选修题总结 第9篇

物理选修知识点

(一)

一、电动势

(1)定义: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所做的功W与被移送的电荷q的比值叫电源的电动势。

(2)定义式:E=W/q

(3)单位:伏(V)

(4)物理意义:表示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非静电力做功)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电动势越大,电路中每通过1C电量时,电源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数值就越多。

二、电源(池)的几个重要参数

(1)电动势:它取决于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的化学性质,与电池的大小无关。

(2)内阻(r):电源内部的电阻。

(3)容量:电池放电时能输出的总电荷量。其单位是:A·h,mA·h.

(二)

一、导体的电阻

(1)定义: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叫做这段导体的电阻。

(2)公式:R=U/I(定义式)

说明:

A、对于给定导体,R一定,不存在R与U成正比,与I成反比的关系,R只跟导体本身的性质有关。

B、这个式子(定义)给出了测量电阻的方法——伏安法。

C、电阻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二、欧姆定律

(1)定律内容:导体中电流强度跟它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_

(3)适应范围:一是部分电路,二是金属导体、电解质溶液。

三、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1)伏安特性曲线:用纵坐标表示电流I,横坐标表示电压U,这样画出的I-U图象叫做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2)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

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是通过原点的直线的电学元件。

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是曲线,即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的电学元件。

四、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

(1)对同一导体,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在相同电压下,U/I大的导体中电流小,U/I小的导体中电流大。所以U/I反映了导体阻碍电流的性质,叫做电阻(R)

(3)在相同电压下,对电阻不同的导体,导体的电流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三)

一、电功和电功率

(一)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电场力所做的功称为电功。适用于一切电路.包括纯电阻和非纯电阻电路。

1、纯电阻电路:只含有电阻的电路、如电炉、电烙铁等电热器件组成的电路,白炽灯及转子被卡住的电动机也是纯电阻器件。

2、非纯电阻电路:电路中含有电动机在转动或有电解槽在发生化学反应的电路。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功的单位是焦(J),常用单位有千瓦时(kW·h)。

1kW·h=×106J

(二)电功率是描述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额定功率:是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消耗的功率,铭牌上所标称的功率。

实际功率:是指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工作时消耗的功率。

用电器只有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实际功率才等于额定功率。

二、焦耳定律和热功率

(一)焦耳定律: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上产生的热量Q=I 2Rt

此式也适用于任何电路,包括电动机等非纯电阻发热的计算.产生电热的过程,是电流做功,把电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二)热功率:单位时间内导体的发热功率叫做热功率。

热功率等于通电导体中电流I 的二次方与导体电阻R 的乘积。

物理选修学习方法

一、应降低起点,从头开始。

我们要转变概念,不要认为初中物理好,高中物理就一定会好。初中物理的知识比较肤浅,只要动动脑筋就能学会,在加上通过大量的练习,反复强化训练,对物理的熟练程度也会提升,物理成绩也会稳步提高。可以这么说分数高并不代表学得好。要想学好高中物理,就需要同学们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加上好的学习方法,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所以我们要转化观念,踏实的学习,稳中求进!

二、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动机,兴趣是学好物理的潜在动力。培养兴趣的途径很多,从学生角度:应注意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密切联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物理现象,用到了很多的物理知识,如:说话时,声带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声波传到耳朵,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喝开水时、喝饮料时、钢笔吸墨水时,大气压帮了忙;走路时,脚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帮了忙,行走过程中就是由一个个倾倒动作连贯而成;淘米时除去米中的杂物,利用了浮力知识;一根直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看上去筷子在水面处变弯折;闪电的形成等等。

有意识地在实际中联系到物理知识,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使我们明确:原来物理与我们联系这样密切,这样有用。可以大大地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老师角度:应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的实际事例、形象的直观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等引入物理概念、规律,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结合教材内容,高中物理向学生介绍物理发展史和进展情况以及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物理的用处,明确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应用;根据教材内容,经常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形象生动的物理典故、趣闻轶事和中外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的奥妙的故事;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提出一些趣味性思考性强的问题等等。老师从这些方面下功夫,也可以使学生被动地对物理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激情。

物理选修学习技巧

学习期间,在课堂中的时间很重要。因此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基本状况,提高听课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新的知识有所了解,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知识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听课过程中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不能开小差。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若能做到这“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要保证听课过程中能全神贯注,不开小差。上课前必须注意课间十分钟的休息,高中物理不应做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或激烈争论或看小说或做作业等,以免上课后还气喘嘘嘘,想入非非,而不能平静下来,甚至大脑开始休眠。所以应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

3、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老师讲课开头,一般是概括前节课的要点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结尾常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方法的纲要。

4、作好笔记。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中的重点,难点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以便复习,消化。

5、要认真审题,理解物理情境、物理过程,注重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迁移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物理选修题总结 第10篇

一、电功和电功率

(一)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电场力所做的功称为电功。适用于一切电路.包括纯电阻和非纯电阻电路。

1、纯电阻电路:只含有电阻的电路、如电炉、电烙铁等电热器件组成的电路,白炽灯及转子被卡住的电动机也是纯电阻器件。

2、非纯电阻电路:电路中含有电动机在转动或有电解槽在发生化学反应的电路。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功的单位是焦(J),常用单位有千瓦时(kW·h)。

1kW·h=×106J

(二)电功率是描述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额定功率:是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消耗的功率,铭牌上所标称的功率。

实际功率:是指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工作时消耗的功率。

用电器只有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实际功率才等于额定功率。

二、焦耳定律和热功率

(一)焦耳定律: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上产生的热量Q=I 2Rt

此式也适用于任何电路,包括电动机等非纯电阻发热的计算.产生电热的过程,是电流做功,把电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二)热功率:单位时间内导体的发热功率叫做热功率。

热功率等于通电导体中电流I 的二次方与导体电阻R 的乘积。

物理选修一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在学习中,上课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听力的效率决定了听力学习的基本情况,为了提高听力的效率,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听力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困难是听课的关键,为了减少听力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我们可以弥补旧知识和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预习后对知识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预习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倾听集中的过程,而不是抛弃。专注是对课堂学习的奉献,是对耳朵、对眼、对心、对嘴、对手的奉献。如果你能做到这“五到”,就会高度集中,课堂上学习到的所有重要内容都会在他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在讲课的过程中,要确保你们能集中注意力,不偏离对方。我们必须注意课前休息10分钟,不要做太激烈的运动或激烈的辩论或阅读小说或家庭作业,以免课后喘息、幻想、无法平静,甚至大脑开始睡觉。因此,我们应该做好上课前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

3,要特别注意教师讲课的开始和结束。在一堂课的开始,老师概括地总结了上一课的要点,并指出这堂课的内容是连接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纽带。最后,教师通常总结一堂课的知识,这是高度概括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的知识和方法的概要。

4,做笔记。不会记录,但演讲中的重点,难点,使一个简单的总结记录,写下演讲的要点和自己的感受或创造性思维。审查和消化。

5.我们要认真审视问题,了解实际情况和物理过程,注意分析问题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从对方身上吸取教训,提高知识转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选修一学习技巧

步骤1.模型归类

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例如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_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况,还有关于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题目,能够判断出物理模型,将方法对号入座,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步骤2.解题规范

高考越来越重视解题规范,体现在物理学科中就是文字说明。解一道题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须标明步骤,说明用的是什么定理,为什么能用这个定理,有时还需要说明物体在特殊时刻的特殊状态。这样既让老师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还方便检查,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在分步骤评分的评分标准中少丢几分。

高考物理选修题总结 第11篇

基因工程的应用

1. 植物基因工程:抗虫、抗病、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

2. 动物基因工程: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

3. 基因治疗:把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表达产物发挥作用。

4. 基因诊断:又称为DNA诊断,是采用基因检测的方法来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了基因异常或携带病原体。

蛋白质工程的概念

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基因工程在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

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

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

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

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

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

高考物理选修题总结 第12篇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 “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

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_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 “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将双链DN_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

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_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 “分子运输车”——载体

(1)载体具备的条件:

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_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3)其它载体: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高考物理选修题总结 第13篇

机械能守恒定律:mgh1+mv12/2=mgh2+mv22/2

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kqq/r2

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 f/q

电势差的定义式:u=w/q

欧姆定律:i=u/r

电功率的计算:p=ui

焦耳定律:q=i2rt

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b=f/il

安培力的计算式:f=bil

洛伦兹力的计算式:f=qvb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δф/δt

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

高考物理大题的答题技巧

一、抓住关键词语,挖掘隐含条件

在读题时不仅要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字或字母的显性条件,更要抓住另外一些叙述性的语言,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语,指的是题目中提出的一些限制性语言,它们或是对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变化的描述,或是对变化过程的界定等.

二、重视对基本过程的分析

在高中物理中,力学部分涉及的运动过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除了这些运动过程外,还有两类重要的过程:一类是碰撞过程,另一类是先变加速运动最终匀速运动的过程(如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问题).热学中的变化过程主要有等温变化、等压变化、等容变化、绝热变化等(这些过程的定量计算在某些省的`高考中已不作要求).电学中的变化过程主要有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电磁振荡、电磁感应中的导体棒做先变加速后匀速的运动等,而画出这些物理过程的示意图或画出关键情境的受力分析示意图是解析计算题的常规手段.

三、要谨慎细致,谨防定势思维

经常遇到一些物理题故意多给出已知条件,或表述物理情境时精心设置一些陷阱,安排一些似是而非的判断,以此形成干扰因素,来考查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些因素的迷惑程度愈大,同学们愈容易在解题过程中犯错误.在审题过程中,只有有效地排除这些干扰因素,才能迅速而正确地得出答案.有些题目的物理过程含而不露,需结合已知条件,应用相关概念和规律进行具体分析.分析前不要急于动笔列方程,以免用假的过程模型代替了实际的物理过程,防止定势思维的负迁移.

四、善于从复杂的情境中快速地提取有效信息

现在的物理试题中介绍性、描述性的语句相当多,题目的信息量很大,解题时应具备敏锐的眼光和灵活的思维,善于从复杂的情境中快速地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理解题意.

高考物理选修题总结 第14篇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 目的基因是指: 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

2. 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和化学合成法。

3. 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PCR的含义: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_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2)目的:获取大量的目的基因

(3)原理:DNA双链复制

(4)过程:

第一步:加热至90~95℃DNA解链为单链;

第二步:冷却到55~60℃,引物与两条单链DNA结合;

第三步: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进行互补链的合成。

(5)特点:指数(2n)形式扩增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

1. 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 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_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

(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_段 ,位于基因的尾端。

(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基因。

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 转化的概念: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2. 常用的转化方法: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

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

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 ,最常用的原核细胞是大肠杆菌 ,其转化方法是:

先用Ca2+处理细胞,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 ,再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

3. 重组细胞导入受体细胞后,筛选含有基因表达载体受体细胞的依据是标记基因是否表达。

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1. 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DNA分子杂交(DNA-DNA)技术。

2. 其次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方法是采用分子杂交(DNA-RNA)技术。

3. 最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4. 有时还需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如生物抗虫或抗病的鉴定等。

高考物理选修题总结 第15篇

一、原子核的组成

1、天然放射现象

⑴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1896年法国物理学,贝克勒耳发现铀或铀矿石能放射出某种人眼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可穿透黑纸而使照相底片感光。

放射性:物质能发射出上述射线的性质称放射性。

放射性元素: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放射性元素。

天然放射现象:某种元素自发地放射射线的现象,叫天然放射现象。这表明原子核存在精细结构,是可以再分的。

⑵放射线的成份和性质:用电场和磁场来研究放射性元素射出的射线,在电场中轨迹,如下图

2、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在原子核中有:质子数等于电荷数、核子数等于质量数、中子数等于质量数减电荷数。

二、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

⑴衰变: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成新核的变化称为衰变在原子核的衰变过程中,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

⑵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的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称该元素的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自身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没有关系。

三、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有些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叫做放射性同位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叫放射性同位素。

正电子的发现:用粒子轰击铝时,发生核反应。

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经过α粒子轰击的铝片中含有放射性磷

,即:

反应生成物P是磷的一种同位素,自然界没有天然的

,它是通过核反应生成的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与天然的放射性物质相比,人造放射性同位素:

①放射强度容易控制

②可以制成各种需要的形状

③半衰期更短

④放射性废料容易处理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①利用它的射线

A.由于γ射线贯穿本领强,可以用来γ射线检查金属内部有没有砂眼或裂纹,所用的设备叫γ射线探伤仪。

B.利用射线的穿透本领与物质厚度密度的关系,来检查各种产品的厚度和密封容器中液体的高度等,从而实现自动控制。

C.利用射线使空气电离而把空气变成导电气体,以消除化纤、纺织品上的静电。

D.利用射线照射植物,引起植物变异而培育良种,也可以利用它杀菌、治病等

②作为示踪原子:用于工业、农业及生物研究等。

棉花在结桃、开花的时候需要较多的磷肥,把磷肥喷在棉花叶子上,磷肥也能被吸收。但是,什么时候的吸收率最高、磷在作物体内能存留多长时间、磷在作物体内的分布情况等,用通常的方法很难研究。

如果用磷的放射性同位素制成肥料喷在棉花叶面上,然后每隔一定时间用探测器测量棉株各部位的放射性强度,上面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放射性的防护:

①在核电站的核反应堆外层用厚厚的水泥来防止放射线的外泄

②用过的核废料要放在很厚很厚的重金属箱内,并埋在深海里

③在生活中要有防范意识,尽可能远离放射源

四、核反应方程

1.熟记一些实验事实的核反应方程式。

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打出质子:

⑵贝克勒耳和居里夫人发现天然放射现象

⑶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核打出中子:

⑷居里夫人发现正电子:

⑸轻核聚变:

⑹重核裂变:

2.熟记一些粒子的符号

3.注意在核反应方程式中,质量数和电荷数是守恒的。

处理有关核反应方程式的相关题目时,只要做到了以上几点,即可顺利解决问题。

五、重核裂变;核聚变

释放核能的途径——裂变和聚变

1.裂变反应:

①裂变:重核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两个中等质量的核的反应,叫做原子核的裂变反应。例如:

②链式反应:在裂变反应用产生的中子,再被其他铀核浮获使反应继续下去。

链式反应的条件:临界体积,极高的温度。

2.聚变反应:

①聚变反应:轻的原子核聚合成较重的原子核的反应,称为聚变反应。例如:

②一个氘核与一个氚核结合成一个氦核时(同时放出一个中子),释放出的能量,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3MeV以上。比列变反应中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大3-4倍。

③聚变反应的条件;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

了解更多中高考物理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你想要的全都有哦!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