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通5000字总结(通用3篇)

山崖发表网工作总结2023-12-30 17:09:1844

学习通5000字总结 第1篇

2-1 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物理层要尽可能地屏蔽掉物理设备和传输媒体,通信手段的不同,使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 异,只考虑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 (2)给其服务用户(数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送和接 收比特流(一般为串行按顺序传输的比特流)的能力,为此,物理层应该解决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 放问题。 (3)在两个相邻系统之间唯一地标识数据电路

物理层的主要特点: (1)由于在 OSI 之前,许多物理规程或协议已经制定出来了,而且在数据通信领域 中,这些物理规程已被许多商品化的设备所采用,加之,物理层协议涉及的范围广泛,所以至今没有按 OSI 的抽象模型制定一套新的物理层协议,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规程,将物理层确定为描述与传输媒体 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特性。 ( 2)由于物理连接的方式很多,传输媒体的种类也很多,因此,具 体的物理协议相当复杂。

2-5. 物理层的接口有哪几个方面的特性?个包含些什么内容?

答: (1). 机械特性 明接口所用的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 (2)电气特性 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3)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 的电压表示何意。 (4)规程特性说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2-4 试解释以下名词: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模拟信号,基带信号,带通信号,数字数据,数字信号,码元,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串行传输,并行传输 。

2-6 数据在信道重的传输速率受哪些因素的限制?信噪比能否任意提高?香农公式在数据通信中的意义是什么? “比特 /每秒 ”和“码元 /每秒 ”有何区别?

2-07 假定某信道受奈氏准则限制的最高码元速率为 20000 码元 /秒。如果采用振幅调制,把码元的振幅划分为 16 个不同等级来传送,那么可以获得多高的数据率( b/s)?

答: C=RLog2 (16)=20000b/s4=80000b/s

2-08 假定要用 3KHz 带宽的电话信道传送 64kb/s 的数据(无差错传输),试问这个信道应具有多高的信噪比(分别用比值和分贝来表示?这个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答: C=Wlog2 (1+S/N)(b/s) W=3khz ,C=64khz S/N= 是个信噪比要求很高的信源

2-09 用香农公式计算一下,假定信道带宽为为 3100Hz,最大信道传输速率为 35Kb/ s,那么若想使最大信道传输速率增加60%,问信噪比S /N应增大到多少倍?如果在刚才计算出的基础上将信噪比S /N应增大到多少倍?如果在刚才计算出的基础上将信噪比S /N再增大到十倍,问最大信息速率能否再增加20%?

答: C = W log2(1+S/N) b/s SN1=2*(C1/W )-1=2* (35000/3100)-1 SN2=2* (C2/W)-1=2* (C1/w )-1=235000/3100 )-1 SN2/SN1=100 信噪比应增大到约 100 倍。 C3=Wlong2 (1+SN3)=Wlog2 (1+10SN2 )C3/C2= 如果在此基础上将信噪比 S/N 再增大到 10 倍,最大信息通率只能再增加 左右

2-16 共有 4 个站进行码分多址通信。 4 个站的码片序列为 A:(- 1-1-1+1+1-1+1+1) B:(- 1-1+1-1+1+1+1-1) C:(- 1+1-1+1+1+1-1-1) D:(- 1+1-1-1-1-1+1-1) 现收到这样的码片序列 S:(- 1+1-3+1-1-3+1+1)。 问哪个站发送数据了?发送数据的站发送的是 0 还是 1?(参考课本P57 的第二段的m取8 )

解: S?A=(+ 1-1+3+1-1+3+1+1)/ 8=1, A 发送 1 S?B=(+ 1-1-3-1-1-3+1-1)/ 8=-1, B 发送 0 S?C=(+ 1+1+3+1-1-3-1-1)/ 8=0, C 无发送 S?D=(+ 1+1+3-1+1+3+1-1)/ 8=1, D 发送 1

学习通5000字总结 第2篇

解: (1). 发送时延: ts=107 /105=100s 传播时延 tp=106/(2 ×108)= (2). 发送时延 ts =103/109=1μs 传播时延: tp=106/(2 ×108)= 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解: ( 1)1Mb/s:传播时延 =(2 ×108)=5×10-10比特数 =5×10-10×1×106=5×10-4 1Gb/s: 比特数 =5×10-10 ×1×109=5×10-1 (2)1Mb/s: 传播时延 =100/(2 ×108)=5×10-7比特数 =5×10-7×1×106=5×10-1 1Gb/s: 比特数 =5×10-7 ×1×109=5×102 (3) 1Mb/s: 传播时延 =100000/(2 ×108)=5 ×10-4 比特数 =5×10-4 ×1×106=5×1021Gb/s: 比特数 =5×10-4 ×1×109=5×105 (4)1Mb/s: 传播时延 =5000000/(2 ×108)= ×10-2 比特数 = ×10-2 ×1×106=5×1041Gb/s: 比特数 = ×10-2 ×1×109=5×107

学习通5000字总结 第3篇

5-23 主机 A 向主机 B 连续发送了两个 TCP 报文段,其序号分别为 70 和 100。试问: (1) 第一个报文段携带了多少个字节的数据? (2) 主机 B 收到第一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应当是多少? (3) 如果主机 B 收到第二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是 180,试问 A 发送的第二个报文段中 的数据有多少字节? (4) 如果 A 发送的第一个报文段丢失了,但第二个报文段到达了 B。B 在第二个报文段到达后向 A 发送确认。试问这个确认号应为多少?

解:(1)第一个报文段携带的数据包括从70字节到第99字节,共携带了30个字节。 (2)确认号为100。 (3)由于确认号为180,说明到第179号为止的数据都已收到,A发送的第二个报文段中的数据有179-100+1=80字节。 (4)由于没有收到A发送的第一个报文段,第二个报文段到达B时将会被丢弃,因此此时收到的报文段的最后一个序号为69。当在第二个报文段到达后一向A发送确认,这个确认号应为70,表示到序号69为止的数据都已收到。

5-39 P436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