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调研报告最佳范文(合集11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3-04-29 09:49:5990

寺庙调研报告最佳范文 第1篇

寺庙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某某禅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名称:某某禅寺修复建设工程

项目单位: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县

建设地址:某某县某某镇

项目批准:某某县某某镇人民政府

编制日期:二o一五年十二月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总论

第二章 开发条件分析 第三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战略

第四章 项目性质与形象定位

第五章 市场分析与营运

第六章 项目建设 第七章 安全系统规划

第八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九章 开发建设与效益分析 第十章 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第十一章 技术指标与投资效益

总 论

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的文明进步,城市的高速扩张,物质生活及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城市钢筋混凝土中激烈竞争生活的人们有了放松身心、静心休闲,亲近自然的需求,旅游观光、宗教信仰、敬佛拜佛已成为人们一种高雅的消费方式。在新的潮流下,发展宗教、旅游及相关事业已成为一种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事业。

佛教文化在人类文化发展和进步中独具不容忽视的地位,弘扬佛教文化和发展佛教事业在一定范围内对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佛教事业的“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是大乘菩萨的行愿,也是佛教事业的宗旨精神。国家提出宗教事业应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佛教事业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作用。某某禅寺历史悠久,位于某某县某某镇童城村,该寺始建于刘宋,兴于明清,上世纪五十年代寺庙建筑被毁。修复某某禅寺,恢复其昔日荣光,既可充分体现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满足广大信众的需求,促进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和宗教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又能将特色旅游开发、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巨大。

一、有利资源及条件

某某禅寺地理位臵得天独厚,生态环境较好,环境清幽,气候宜人,是诚心敬佛净心,休养生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修复扩建某某禅寺将遵循顺应自然,合理布局,以绿色生态为根本,因地制宜的原则,把某某禅寺寺打造为“天人合一、人天感应”的佛门圣地;成立景点建设、管理机构,采用先进的寺庙管理理念,使某某禅寺的有利资源得到最好的开发和利用。

二、实施方式

某某禅寺采用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方式。总体规划:某某禅寺宗教场所区,养生园,项目总占地约xx亩,控制面积xxx亩。土地来源及性质为划拨和流转二种形式。总规化建筑面积xxxx平方米。宗教场所区是本项目重点实施的前期工程,前期工程占地约xx亩,建筑总面积xxxx平方米,建设内容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金刚舍利塔、财神殿、真武殿、药师殿、西方三圣殿、祈福殿、僧寮、居士楼、观堂、西净、景区道路、绿化、景观、水电、广场、停车场、及配套辅助设施等。前期工程完成并开放使用后,再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及市场需求进行后期开发,后期开发建设素食养生园,占地约xx亩,总建筑面积xxxx平方米。

某某禅寺修复扩建项目资金来源主要为慈善机构、慈善家、十方信众捐赠的善款。篇2:寺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专业编写

寺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十三五规划》 核心提示:寺庙项目投资环境分析,寺庙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寺庙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寺庙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寺庙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寺庙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寺庙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寺庙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寺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提供国家发改委(甲、乙、丙)级资质

中投信德——专业编写各类商务报告

【主要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批地、贷款融资、环评、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等

【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 【交付时间】2-3个工作日

【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

【报告价格】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

【工 程 师】高建(先生)会给您满意的答复

【报告说明】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批地、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制定某一建设或科研项目之前,对该项目实施的可能

性、有效性、技术方案及行业政策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对整个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优缺点和建议。为了结论的需要,往往还需要加上一些附件,如试验数据、论证材料、计算图表、附图等,以增强可行性报告的说服力。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或法改委大纲进行调整)

为客户提供国家发委(甲乙丙)级资质

专业编写:

寺庙项目建议书

寺庙项目申请报告

寺庙项目环评报告

寺庙项目商业计划书

寺庙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寺庙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寺庙项目规划设计咨询

寺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寺庙项目总论 第一节 寺庙项目背景

一、寺庙项目名称

二、寺庙项目承办单位

三、寺庙项目主管部门

四、寺庙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五、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六、寺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七、寺庙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结论

一、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二、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三、选址

四、寺庙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五、环境保护

六、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七、寺庙项目建设进度

八、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九、寺庙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十、寺庙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四节 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二章 寺庙项目投资环境分析

第一节 社会宏观环境分析

第二节 寺庙项目相关政策分析

一、国家政策

二、寺庙行业准入政策

三、寺庙行业技术政策

第三节 地方政策

第三章 寺庙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第一节 寺庙项目提出的背景

一、国家及寺庙行业发展规划

二、寺庙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第二节 寺庙项目发展概况

一、已进行的调查研究寺庙项目及其成果

二、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三、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四、寺庙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第三节 寺庙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现状与差距

二、发展趋势

三、寺庙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四、寺庙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第四节 投资的必要性

第四章 市场预测

第一节 寺庙产品市场供应预测

一、国内外寺庙市场供应现状

二、国内外寺庙市场供应预测

第二节 产品市场需求预测

一、国内外寺庙市场需求现状

二、国内外寺庙市场需求预测

第三节 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一、寺庙产品目标市场界定

二、市场占有份额分析

第四节 价格现状与预测

一、寺庙产品国内市场销售价格

二、寺庙产品国际市场销售价格

第五节 市场竞争力分析

一、主要竞争对手情况

二、产品市场竞争力优势、劣势

三、营销策略

第六节 市场风险

第五章 寺庙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国内生产企业现状

一、重点企业信息

二、企业地理分布

三、企业规模经济效应

四、企业从业人数

第二节 重点区域企业特点分析

一、华北区域

二、东北区域

三、西北区域

四、华东区域

五、华南区域

六、西南区域

七、华中区域

第三节 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产品竞争策略

二、价格竞争策略

三、渠道竞争策略

四、销售竞争策略

五、服务竞争策略

六、品牌竞争策略

第六章 寺庙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

第一节 寺庙行业产销状况分析

第二节 寺庙行业资产负债状况分析

第三节 寺庙行业资产运营状况分析

第四节 寺庙行业获利能力分析

第五节 寺庙行业成本费用分析

第七章 寺庙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第一节 市场调查

一、拟建寺庙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二、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三、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四、替代产品调查

五、产品价格调查

六、国外市场调查

第二节 寺庙行业市场预测

一、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二、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三、价格预测

第三节 寺庙行业市场推销战略

一、推销方式

二、推销措施

三、促销价格制度篇3:寺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寺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寺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寺庙调研报告最佳范文 第2篇

平湖市法华寺自查报告

寺院简介:

法华寺俗称“法华庵”。在新仓镇北关帝弄北面(眉家路108号)离镇约500米,现占地58宇亩。据镇志查考,始建于明崇祯间,前后两殿,主持“明正”三际重修。该殿雄壮宽广,夏天期间镇上居民都去纳凉休息、舒适清静。1954年秋,新仓乡镇政府为建礼堂将该寺拆除。1999年,重建投入使用

兴盛时的法华寺占地约50亩,青灰色筒瓦殿宇,分前、中、后三座大殿,殿次之间石级相连。三门门楣高悬时刻“法华寺”三个大字,中间大雄宝殿3建,双层重檐斗拱式建筑,殿前中间伫立巨型宝鼎一座,香烟缭绕。设置南北厢房数间,供寮、库、僧房、客堂、经房、书房之用,情景十分壮观。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土改期间,相当规模的“法华寺”毁于一旦。寺院僧人弃寺流落他乡,文物已无一存。

1999年经人民政府批准,法华寺陆续重建并正式开放!经过多方募化,新建其的三门殿、天王殿、济公殿、厨房5间、僧寮48间。迎请了弥勒菩萨,韦陀菩萨,四大天王,药师佛,地藏菩萨,济公**,朱天菩萨,伽蓝菩萨,西方三圣各一尊,耗资300多万元。2005年农历4月8日,迎请大德长老举行佛像开光法会。现在,为了满足信众的宗教文明生活和殿堂紧缺的需求,于2008年重修新建大雄宝殿,钟楼、鼓楼、斋堂、弥陀宫、洗浴间和僧寮,并配置了寺庙供电房 自查总结:

一:爱国爱教。热爱祖国,拥护中国_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维护祖国统

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弘扬宗教优良传统,努力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坚决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自觉抵御和反对_。我寺在开放以来无违反爱国爱教的言词和行为。本寺经常进行政治学习,及时、积极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

二:遵章守法。组织、教育、引导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学习、遵守宪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职人员无违规、违章、违法行为。我寺涉外宗教事务一律依法执行,按规定申报,在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复后按章进行。对接受境外捐款。及时申报民宗部门批复绝不擅自接受。

三:团结稳定。民主管理组织成员团结,民主管理机构健全;重大问题由集体讨论决定;教职人员之间关系和睦;教职人员与信教群众之间关系和谐;与其它宗教之间关系和谐;宗教活动场所与社会有关方面关系融洽,未出现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

四:活动有序。我寺宗教活动文明健康,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符合佛教的教义教规,如法如律,努力为信教群众提供良好的宗教服务。积极开展自养事业;积极参与配合全市各种大型创建活动。五:教风端正。教职人员模范遵守教义教规,品德良好、仪态端庄,着装整洁,潜心修持,持守职份,严守戒规。坚决拥护、认真学习领会_“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实践了佛教教义中“和谐”的理念;建立了佛教学修考核制度。

六:管理规范。管理组织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方式民主,管理机制有效,管理措施到位,特别是财务管理规范。组织人事制度健全;管理制度健全;治安、消防、卫生、防疫责任分工明确,设施完善;严格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未出现违反宗教禁忌,伤害信教群众感情的事件发生;场所秩序良好。

七:安全整洁。建筑设施安全,安保措施到位;院落整洁卫生,与周围环境协调。建设规划合理,配套设施完善;场所卫生好、美化好、绿化好、亮化好,无侵占绿地问题发生;对寺内消防器材,都进行了使用学习和定期演练。电器线路、消防设施,并有专人负责

八:服务社会。社会责任意识强,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服务社会、服务人群,成效明显。教育、引导信教群众爱国爱教,认清正信的宗教,维护宗教和睦。在政府的领导下我寺全体僧众与教职人员定能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平湖市新仓镇法华寺

2013年2月15日

寺庙调研报告最佳范文 第3篇

形式与政策社会调查

四川省达州市佛教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作 者

院 系

专 业

年 级

学 号 王芊雯 管 理 学 院 会计(1)2011 级 110301026 四川省达州市佛教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1.调查目标:

佛教文化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瑰宝,饱含着无量无边至高无上的智慧和文明。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最大宝库,是人类最伟大的精神文明成就。在利用佛教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就是要挖掘佛教文化中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内容,让它来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调查当地对佛教文化资源的开发运用;佛教旅游景点的建设情况,主流思想;人们对于佛教思想的认识传播途径等。从而探讨佛教文化建设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初步考察佛教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切实的建议。2.时间:

2013年2月14——2013年2月17 3.对象:

达州市佛教旅游景点,信教群众,普通群众 4.调查方式:

文献综述,问卷调查,访谈法 5.正文

一、主要佛教景点

(一)三教圣地真佛山

真佛山位于四川达州市达县城南30余公里的七里峡山脉中段的福善乡境内。属于国家aaaa级风景区。真佛山寺庙建筑约15000平方米,占地400余亩。寺庙由“玉皇殿”、“天子殿”、“金刚殿”、“大雄宝殿”组成。

每年农历六月十九(佛教中观音生日)是真佛山的传统庙会,届时从各地赶来朝山拜佛的香客摩肩接踵,人山人海,场面十分火爆。人们会从山下的土地庙开始往上参拜,由阶梯徒步到最后的大雄宝殿。

(二)一佛寺塔

一佛寺塔又名双石塔,位于达县城东南40公里的景市乡一佛塔村,东到真佛山庙群约5公里,西至景市乡约公里,周围树林茂盛,风景宜人,是真佛山至雷音铺旅游线上的一大景点。

一佛寺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山门高5米,两边门柱上石刻楹联,为“梵刹甚清幽孤月寒烟空色相,园多雅致万家烟火映禅登。”距寺约20米是一佛塔,塔为双石塔,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8年),六边形密檐式实心塔。其中1号塔高米,底层边长米,下为石砌素面台基,高米,基座为须弥座,高米,东边三面浮雕佛龛人物10余尊以及园林建筑图。

(三)大竹凤凰寺

古寺始建于唐朝,天授元年(公元690)据残碑记,名“龙圣堂”,兴盛于乾隆年间,游方高僧越莲禅师上心下提雷老和尚,扩建寺院,更名凤凰寺,规模宏大,有四十八堂,各殿飞檐琉瓦,金碧辉煌,非一般小寺。

凤凰寺处于崇山峻岭,林竹凤雅中,海拔大约600多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在16至18度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空气湿润,冬无严寒,霜雪稀少,春秋两季较长,四季分明,山脉起伏,山水秀,茂林修竹,草木苍翠,鸟语花香。

(四)通寺川区朝阳

位于通川区朝阳办事处龙爪塔社区的龙爪山(又名玉印山)上的朝阳寺,周环西外新区、老城区、南城区,下面是新修的美丽舒适供人休闲的塔坨广场。洲河水从上游环绕寺庙而下,山上有数百年的榕树、松树、绿树成荫,各种花卉、园林十分美丽,是一个花园式的寺庙,是众人拜佛修行、旅游观光的好去处,是原达城八景之一。朝阳寺始建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2---75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朝阳寺由龙爪塔和寺院两部分组成,龙爪塔气势宏伟、壮观,佛像庄严、梵音不绝、尤其在明代无垢和尚和广玉和尚任住持时,盛极一时,僧众达几百之多。庙会节日,远近朝山拜佛者,览胜观光者,云集此寺,斋堂炊米千斤亦供应不求,一些达官商贾,也幕名来寺拜佛问法。

(五)通川区西圣寺

西圣寺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清嘉庆六年(1801年)扩建。每逢晴日,一抹朝霞从雷音铺山垭冉冉升起,犹如一团火球徐徐上升,光耀夺目。正午,赤色如丹,霞光万道,红霞漫天。西圣朝霞为原达城八景之一。

西圣寺计划在5年内为寺院建成天王殿、三圣殿、地藏殿、藏经楼、钟鼓楼、素餐厅、茶园等,并对寺内环境,按照佛教文化之特点,进行全面规划、美化,将西圣寺建成当地十分重要的十方丛林。届时西圣寺整体建筑将与凤凰山已落成的红军亭、凤凰楼、王家山农家乐群等连城一片,必将成为达州市凤凰山景区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佛教色产的集佛教、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佛教修行及旅游胜地。

二、呈现方式

达州市各佛教场所遗存的经文书卷、民俗礼仪、神话传说、楹联字画等精神性的文化传统及其所附着的客观物质载体如:宗教器物、园林布局、雕塑造像、建筑修饰等构成了达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来源。佛教文化作为当地的主流文化呈现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

(一)寺庙文化

作为宗教文化遗产保护及文化产业开发核心实体的佛教场所,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动力,以和谐为目标,借助市场经济模式开发佛教文化并进行良好的对外宣传营销的寺庙场所。神庙是佛教文化最大的载体,也从而形成了新的寺庙文化。当地的佛教文化旅游集中了各种自然人文景观元素,各佛教场所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所进行的旅游文化开发,不仅可以增加佛教寺庙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提高宗教场所自养能力,加大“创建和谐寺庙”活动力度,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治安秩序。同时,也为政府创新宗教事务管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开创了积极有益的新方法。

(二)民生信仰文化

源于佛教文化对当地人的影响,每月初一十五都是信徒斋戒的日子。这一天,人们会早起去寺庙点燃香烛祈福求平安,将寺庙旁边的井水带回家做饭,以求身体健康延年益寿;整天不近油荤,只吃素食,代表人要清心寡欲保持内心的干净纯洁。

信徒的种类也呈现多样性。有吃住在寺庙内的普通群众信徒,她们不是僧人但是生活和寺庙内的一样;有每天坚持去寺庙参拜做早晚功课的普通百姓;有初一十五去参拜的;也有只是重要佛教节日才去的。人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佛教信仰融入自己的生活,影响着自己的生活。

三、存在的问题

达州市丰富的佛教历史文化资源为加强佛教文化建设力度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储备和深厚的人文内涵,但在现实建设和开发过程中受外部政策支持力度、认知水平、城市经济环境、市民文明素养、自然因素及内部僧人观念及管理建设才能等因素的影响,达州市佛教文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及误区,这些问题及误区均在一定程度上与政府责任缺失相关,最终导致佛教文化建设的僵化、庸俗化或丧失,制约了佛教文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观念错误,社会素养偏低,缺乏专业建设手段

达州市地处西部内陆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市民的文明素养和认知水准还处于较低水平,且受传统观念尤其是历史上极左思潮的影响,普通民众对宗教的理解仍停留在“烧香拜佛”、“封建迷信”、“愚昧无知”等肤浅认识上,对佛教文化及其社会影响未能建立客观理性的认识。达州市各级政府也未能充分认识到宗教文化对推动社会发展、塑造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作用,对如何发展宗教文化等问题认识不到位,未能准确区分佛教事务管理、佛教文化及佛教旅游三者关系,具体工作中往往将旅游开发等同于佛教文化建设。相关重点寺庙编制印刷或出版了介绍和宣传自身的书籍,但基本处于资料堆积和抒情感怀的层次,对自身佛教历史文化资源的整理和挖掘力度尚显薄弱。在佛教事务(包括文化建设)管理过程中过多使用行政手段,缺乏专业的佛教文化建设人才,尤其是缺少具有高水平佛学素养及管理才能的高僧大德,严重影响了达州佛教文化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文化建设品位不高,商业化趋势明显

目前,达州市很多佛教场所以自然风光欣赏或烧香拜佛为主,没有充分挖掘佛教和历史文化内涵。相当多的寺庙只满足于建庙塑像,设置香炉、功德箱等迎合大众的外围建设,在大多数佛教寺庙,僧职人员所做仅仅是诵经、为进香者祈祷、发放一些经义小册子、维持秩序等世俗性活动,很少进行佛教文化建设活动。更有甚者,某些佛教场所的开发建设不仅无助于自身健康发展,而且严重破坏了自身的整体格局和历史文化形象一些佛教寺庙弥漫着浓厚的商业气息,商贩摊点随处可见,叫卖吆喝声不绝于耳。与佛教旅游的商业化气息相伴生则出现了封建迷信活动,其或直接在景区内开展,或依附在佛教场所的外围,呈现出专业化、团伙化、普遍化的特征,严重败坏了佛教的形象。

(三)基础设施落后,文化承受能力薄弱

受达州市经济发展水平及佛教自养能力所限,除净土寺、龙华寺和金山寺基础设施相对较为完善以外,达州市佛教场所大多基础设施陈旧、寺院环境综合治理能力较差,对外接待条件堪忧,严重制约了佛教与社会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佛教参观体验及旅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难以实现,佛教文化建设因缺少物质基础的支持而蔽而不彰,或付之阙如。以通川区西圣寺和朝阳寺为例,西圣

寺自建立以来,现主持身祥法师观念过于保守,采取边募集边规划的方式建设寺庙,使得西圣寺长期处于时建时停的状态、寺院内建筑材料随处堆放、垃圾遍地,殿宇空荡,难以正常开展佛事活动,满足游人的参观体验需求。每逢节假日和寺庙活动期间,人员拥挤,使得本就不完善的朝阳寺不堪重负,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四)保护措施不力,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发展佛教历史文化高度依赖原生的、不可替代的宗教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资源,由于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和资金,一些具有悠久历史的宗教建筑、宗教文物不能及时补救、修复。而在维修过程中,如未采取专业化的维护手段,则可能转化为破坏行为。达州市各重点寺庙本已在_时期经历了惨重的损失,各种佛教历史文化遗存遭受了严重破坏,而宗教自由政策重新颁布实施以来,各重点寺庙的佛教建筑及文物保护因部门利益冲突、专项资金流失及维修技术的原因对原建筑设施和文物本体的破坏则更显得触目惊心。

四、提出的建议

针对上述达州市佛教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达州市政府应充分遵循宗教与社会良性互动规律,积极调整自身职能,完善政策举措,按照保护性开发与开发性保护相结合、立足现实与长远规划相结合、明确佛教主体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政僧共建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合理推进佛教文化建设事业。

(一)健全佛教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管理体制

“宗教文化资源开发应以宗教组织和宗教信仰者为主体,以宗教事业为根本依托,以弘扬健康的宗教精神和价值为根本宗旨。”应进一步完善达州市佛教文化建设推进机制,尊重佛教场所主体地位和文化建设意愿,由市政府牵头,民宗局、城乡规划、文化旅游、文物管理、国土资源、环保林业等部门参与,成立相应工作小组,指导、协调、推进佛教文化建设。

(二)推进佛教文化旅游建设

在现代市场经济及地区开放条件下,佛教旅游服务是推进佛教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之一,涉及领域之多、范围之广、影响面之大都是其它文化事业所无法比拟的。政府应尽快编制《佛教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确立达州佛教文化旅游发展的发展重点,有关部门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根据规划要求,进一步深化、细化规划内容,使规划成为具有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并科学整合全市所有寺院的佛教文化资源,共同打造达州佛教文化旅游的知名品牌;建立佛教文化旅游主体——寺庙与旅游产业主体——景点、景区和旅行社的协调运行机构,促进佛教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良好融合,建立融洽的僧俗关系。加大佛教文化旅游景点景区周边的环境建设和综合治理,坚决取缔看相算命、消灾辟邪等欺骗游客的迷信活动。

(三)加强佛教文化遗产日常维护

宗教文化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必须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要求保护好佛教文化的实物部分与佛教寺庙所特有的文化环境,实现开发与保护双赢的良性循环。应加强佛教寺庙文物的日常维护工作,安装安全防范系统与制定合理的防范程序,推动寺庙做到“保护氛围、图纸说明、档案记录、专人管理”四有规范,提高保护水平。

(四)成立全市性佛教文化中心

在达州市积极向现代化山水园林生态城市和区域文化中心城市迈进的背景下,应加大力度对达州市城区佛教文化的保护、整合、开发和利用。第一,整合篇二:康多寺院发展的调研报告

康多寺院发展的调研报告,卓尼县千名干部下乡进村入户百日宣传教育和服务基层活动中我被乡“千名干部下乡”活动领导小组调到康多寺工作组。通过“千名干部下乡” 活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工作,了解到寺院建寺到目前的实际情况。以谈心活动中了解的一些情况看,康多寺院还是在一定程度取得了一些发展,下面我就这次“千名干部下乡”活动中,从僧人谈心到看到和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形成了以下调研报告。

一. 基本情况

康多寺位于康多乡政府所在地,共有僧人31名,该寺院的服务范围为康多乡白土咀村委会8个自然村和杓哇乡4个自然村,占地面积约15亩,有大经堂一座,寺管会成员5人。二. 康多寺目前的现状

康多寺院从1982年改革开放以来重新建寺,寺院从小到大,从无到有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信教群众和寺管会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多年的重造,目前寺院以初具规模形成了康多寺院自己独特的寺院历史背景,并在安多藏区各寺院中占有一席之地,一年四季都有来自四川、青海、西藏、甘南州的信教群众前来朝拜,对寺院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康多寺元从建筑风格到寺院学制,寺规特别是寺内佛

像、供器、神物的陈列等都依照拉萨三大寺院规格而建,安多地区佛教信仰者认为康多、多玛、杓哇寺院拉萨著名三大寺色拉、哲蚌、甘丹寺院一样有相同或者等同的影响力。素有朝拜西藏圣地必先朝拜康多、多玛、杓哇三寺之说。

由于康多寺院在安多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为寺院今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 国家政策对康多寺院发展的影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在宗教工作方面也进行了相应的拨乱反正。认真贯彻落实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具体措施,主要有开放寺院、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场所和建立爱国宗教团体、培养爱国宗教人员。藏传佛教各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维护中国_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爱国爱教,主动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积极开展佛教文化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四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寺院及僧人积极向灾区捐款,为遇难同胞诵经祈祷,这也充分体现了寺院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积极性。事件发生以后,我们积极组织人员对寺院进行大量的法制宣传教育通过法制宣传,使寺院僧人了解了事件的真相和**集团的本质,康多寺院全体僧人支持国家的政策,拥护党的领导。特别是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议和甘肃省省委藏区工作座谈会议以后,将寺院纳入非政府组织以后,康多寺院积极响应座谈会议精

神。两个座谈会议精神的出台,将会对康多寺院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四.寺院及僧人生活状况

目前寺院僧人的生活情况和群众的生活一样,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和提高,大部分僧人都用上了现代化交通工具摩托车,有的僧人买上了属于个人的小轿车、电视、手机的使用也很普遍。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甘肃省委藏区工作座谈会后,对寺院僧人的生活给予了政策上的倾斜,全康多寺院僧人均做到了低保、医保、养老保险金全覆盖,僧人有了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解除了僧人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国家政策相继出台以后,解决了康多寺院的水、电、路等实际困难,但是寺院僧人的生活水平和收入还比较低,一般情况下,僧人通过给信教群众念经来取得20—50元不等的收入,康多寺僧人为所辖约200户群众服务,每月参加15次念经活动,收入在300—750元之间,僧人的收入远远低于我乡的人均1600元,加上每月低保100元计算,收入也在400—850元之间,除去生活方面的基本开支,就所剩无几了,所以是僧人生活最困难。

五.挖掘寺院独特文化,增加寺院及僧人收入。康多寺院是依照西藏哲 寺而建,这一独特的寺院历史背景,该寺又处在冶力关风景区和康多峡风景区,又有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康多寺院要依靠着两大优势,大力发展寺院观光旅游业来增加寺院和僧人的收入,康多寺寺管会要积极学习拉卜楞寺院的旅游业发展的经验,取长补短,发挥自身优势,康多寺的发展一定会有新的发展。

通过这次“千名干部下乡”活动,在寺院和僧人的积极参与下,我形成这个调研报告。如有不妥之处,请予指正。康多乡“千名干部下乡”活动康多寺工作组

陈晓峰

二0一0年十二月九日篇三:寺院园林考察报告

寺院园林考察报告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就算是用千言万语也数不尽,道不明。也正是因为这样不简单的历史使得这个民族从来都不缺乏种种宗教上,思想上以及政治组织上的迭出变化。如此一来,作为历史最好见证的中国建筑更是将历史的变迁体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宗教建筑,其中佛教建筑中的寺庙最为精华之所在。本次寺院园林的考察,不仅让我更加设身处地的体验到中国园林建筑的灵动趣味,还让我对于宗教信仰与园林建筑内涵的融会贯通有了更深一层次的感悟。

归元寺入口

老实讲,归元寺我以前去过很多次,但每次都只是以数罗汉为目的,在罗汉堂数完罗汉,求到属于自己罗汉的签文便再在寺院中草草走上几圈便罢。这次去归元寺考察,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几圈走下来,竟发觉这个看上去似乎不够恢弘霸气的寺庙也有着几分独特的趣味。归元寺模型

早就听说归元寺取名来源于佛经中的一句话“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乍一看很是费解,于是便去查了一查,了解到意指万法归一,方便于人的门道多得很。或者这就是为什么归元寺有那么多门的缘故?归元寺的来历不凡,既非善士舍宅为寺,也不是皇家钦命敕建,而是因为两位远来的和尚,他们是来自浙江也是开山祖师是白光、主峰两位俗家同胞兄弟。正好游方到汉阳兴国寺钻研佛经,却又身体力行,积善行医,三载有余,不敢稍有懈怠,真正念好了救死扶伤、济困解厄的真经。真诚的善举感动了汉阳黎庶,民间纷纷出钱为他们修建了归元禅寺.这倒是个“远来和尚念好经”的典故。也给归元寺增添了些许情趣吧。归元寺主体建筑分内外两院。外院主要由门楼、庭院、池塘组成;内院由北院藏经阁、中院大雄宝殿及南院罗汉堂三个主体建筑,以及天王殿、地藏王殿等组成。归元寺的大门呈三门形态,八字朝阳外开,据说是象征着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喻意吉祥。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放生池了,也是整个归元寺我最喜欢的部分,放生池呈四方形态,池中对称摆置两个莲花形石盘,里面有很多大家放生的乌龟。有人来到池边,它们会从水里探出头来看看,或者争吃扔给他们的食物。它们一点都不会怕生,可能也知道来这儿的人都会有慈悲心,只会怜爱它们,不会伤害它们吧。莲池给整个归元寺带来了不少生气与活力。

放生池

大雄宝殿后面的禅堂

放生池前正中便是韦驮殿了,再向里走就是大雄宝殿,作为寺院的核心建筑,其两旁的园林风景造的便是十分精致,有翠微泉、翠微古池、翠微亭等景观。院内梅花、桂花、玉兰、紫薇等百花吐艳,松柏、棕榈相映,山石盆景相辉,形成景色宜人的“翠微妙境”。不过由于我们去的当天翠微亭处因故在维修,便没能拍到如此宜人之景。也只能是遗憾了。

翠微院

再往南院方向走,便是归元寺最具特色的罗汉堂了,罗汉堂内共有500尊罗汉,整个罗汉堂呈田字形布局,在田字的四个口出分别置有四个小天井,这样就算穿行在500罗汉之中也不会觉得阴暗逼仄了。500尊罗汉像所隔成的路线虽然曲折蜿蜒但是丝毫不会给人拥挤之感,巧妙的建筑格局为数罗汉的游人们带来了别样的趣味。

总的说来,归元寺虽说不是恢弘壮丽,但是在巧妙布局中更多的是精致与轻巧。

罗汉堂外景篇四:寺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寺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寺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寺庙调研报告最佳范文 第4篇

互联网+寺院

三盟软件施健 2015/8/5 星期三天气炎热 37°上海

最近互联网+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媒体,佛门净地也许不太适合将互联网联系在一起,寺院就是一个宗教活动的场所,其社会功能主要是为僧尼及广大信众提供修行活动,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为当下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比翼双飞,尤其是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宗教活动的场所、人员、经营活动都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以前的农禅经济制度“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僧众自给自足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中国佛教与寺院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可以使得寺院能够摆脱当时世俗_的依赖和控制,获得独立自主的社会地位;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民族宗教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寺院的经营活动逐渐壮大,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城市里的寺院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寺院半商半公益的活动也日益兴旺,做佛事、办法会、供奉牌位、功德金、素斋筵席、旅游观光、护持会员、法物流通、书刊出版、禅修等寺院经济形式多样,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现在的寺院没有电脑、没有网络,住持、僧众和信众如果都不会使用电脑、不会使用互联网,弘扬佛法,落实宗教政策、发展宗教事业显然只能是一句空话。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全社会、全行业反响强烈,作为具有社会功能的寺院,尤其是带有商业化的城市寺院,显然一样需要互联网+来一起加持,发展寺院及寺院经济,寺院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部分,只要本着种善积德、利益众生、和谐社会的积极教义,利用先进的互联网、计算机与软件技术帮助寺院的经营管理,让寺院能接纳更多的信众、举办更多的宗教活动、传播更多的佛教礼仪,然后利用更多的经济收入来做更多的社会慈善,就象当年的布袋和尚一样都受人拥护。

那么有人要问:互联网+寺院具体能做些什么呢?

1、寺院可以通过互联网发布宗教活动,让信众及时了解并积极参与;

2、信众可以在互联网上与寺院进行互动和交流,在线预定客堂业务,在线支付功德金;

3、寺院的客堂法师可以登记和安排佛事,避免人为错误;

4、可以批量打印成千上万的法会牌位,如果象以前一样要法师来手写的话,几乎不太可能;

5、可以管理密密麻麻的供位,不会出任何差错,更让供奉的信众一目了然;

6、可以让客堂的收款、收据打印、款项交接简单、规范;

7、可以征集和管理寺院的义工,在需要的时候一呼百应;

8、可以借助微信广传佛法,弘法利生,吸纳信众,和谐社会;

9、辅佐住持管理寺院的人、财、物,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10、结合寺院各自的实际情况,创新弘法,与时俱进。

当然,互联网+是网络时代发展的产物,对于寺院和佛教也仅仅是个弘法的工具,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是我国佛教事业长期的活动宗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永远需要使用拿来主义的精神,结合时代的发展,永远符合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保持国家的昌盛和繁荣,维持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寺庙调研报告最佳范文 第5篇

浅谈佛教的发展

佛教的中国化 佛教与道教 佛教与儒学 佛教与王法 禅与诗 禅与书画

佛教与小说及其他文学 佛法与经济

佛教虽说是一种外来宗教,但自从传入中国之后,受中国古代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影响,逐步走上中国化的道路。同时,当佛教广泛传播之后,又反过来影响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产生巨大和深刻的影响。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佛教、发展、中国化、经济

叙论: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既广泛且深远入,这一点随着佛教研究的不断深入,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一方面,佛教自传入中国之日起,就逐渐走上本土化的道路,至唐宋时期的禅宗,则完全变成一种中国化的佛教。导致这种结果的则是古代中国制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文化背景。那么,佛教与古代中国的制度、政治、思想及禅诗画等传统学术文化之间,究竟是如何互动的?这种互动究竟又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呢?

正文:佛教在两汉之际开始传入中国,其后,搜中国古代经济、政治和传统文化的影响,逐步走上中国化的道路。隋唐之后,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向融合,进一步演化成中国化佛教。佛教传入中国之初,当时的中国人用传统的宗教观念和神仙方术的思想去理解和接受佛教,结果把佛教变成神仙方术的一种。东汉时,人们多把释迦摩尼和作为道教创始人的黄帝、老子相提并论,视为同类神,并列为祭祀崇拜的对象。汉光武帝的儿子楚王刘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信奉佛教的贵族,史称他“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词”。“浮屠”即佛,这种相混的结果是把佛教当成神。本来佛教是从反对神教中发展而来的,但由于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佛本身变成了神;作为佛教“三法印”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坛寂静”本里啊与中国的“灵魂不死”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但佛教刚传入中国的相当一段时间内,“神捕灭”成为佛法的根本义。

东汉末年,随着佛教的进一步传入和流布,佛经翻译日渐增多,逐渐形成安译和支译两大系统。所谓“安译”,即安世高系,是小乘佛教,重修炼精神的禅法,比较接近神仙家言;支译即支娄迦系,是大乘佛教,主要宣传性空般若学。这种情况绝不是中国佛教发展中的特有现象,而是一定程度的

寺庙调研报告最佳范文 第6篇

**山位于**湾以东、**群岛东部海域,与上海、宁波隔海相望,西南距沈家门港公里,南距朱家尖岛公里,东濒大海。山体呈菱形,南北长公里,东西宽约公里,面积平方公里。**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_首批公布的44个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2007年5月8日,**市**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史称“震旦第一佛国”,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海岛植物园”之称,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

全山共有3大寺院,88个庵堂,128个茅蓬,寺院建筑面积达14万多平方米,4000余僧侣。2007年接待香游客300余万人次。全山共有百年以上树木66种、1221株。不仅有千年古樟,还有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鹅耳枥。

**山佛教协会已建立义务消防队8支,共46人,配有13台手抬机动泵。其中法雨寺于89年建队,共10人,2台手抬泵;慧济寺于89年建队,共8人,3台手抬泵;普济寺于95年建队,共10人,3台手抬泵。消防大队负责对各义务消防队的业务培训和指导,每年开展实地灭火演练,全体队员训练有素。2006年**山佛教协会专门招收了一批合同制消防队员,由消防大队负责代为管理和培训,主要担负各大寺院的日常消防监督巡查工作。

一、寺院、老庵堂现状

(一)建筑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山寺院、老庵堂大多数以三级、四级耐火等级的砖木结构为主。柱、梁、屋顶等建筑构件均采用木料,加上经过多年的干燥,极易燃烧,这些构件一旦起火,很快会危害整个寺院、庵堂和古树名木的安全,形成大面积火灾。

(二)消防基础设施差。由于年代已久,在建设过程中没有考虑消防设施、水源、道路以及消防车辆等现代装备的应用。庵堂住户之间采用砖木分隔,建筑之间更无防火间距可言。有的老街深巷,道路狭窄,墙高院深,台阶重叠,消防车辆无法靠近。消防水源状况差,市政消火栓少,大型自来水管网铺设困难,市政消火栓在这些居住区受管网的影响,水压不足。有的寺院位于半山腰,市政水源根本无法满足,池塘、河道吸水距离较远,遇有火警水源问题突出,影响救灾效果。

(三)诱发火灾因素多。古建筑内绝大部分电器线路敷设在可燃材料上,未采取穿管保护等措施,电力、电信、广电等部分线路安装不规范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乱拉乱接电线、违章使用大功率用电设备现象较严重。使用明火的问题也相当突出。随着旅游经济的持续升温,也带来了新的火灾隐患。游人乱扔烟头、不在指定位置烧香拜佛甚至带入易燃易爆物品、在古建筑内安装照明观景灯具,这些都使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大大增加,从而埋下了一定的火灾隐患。

(四)居住群体人员复杂。寺院内以职工居多,僧尼只占寺院部人数的40%左右。在老庵堂居住区的人们大部门是老居民,并以老年、低收入、外来借租等弱势人群居住较多,人员复杂。在老庵堂内开设“地下旅馆”,每个房间内设置三至五张床铺不等,人员相当密集。受佛教思想的影响,老庵堂内家家户户设置“小佛堂”,使用火种频率高,平时疏于管理,火灾危险性大。随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许多外来人员在老庵堂、临时用房租借房屋,有的甚至住在废弃房内,而且大多都是吃、住、烧同在一屋,加之外来人员消防安全意识不强,乱拉电线、随意用火用电、卧床吸烟等也是造成火灾事故的常见现象。

二、应对措施

(一)做好宣传教育培训工作。要在广大居民中形成爱护家园,从防火安全做起的意识,充分发挥社区群众的作用,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防火宣传教育。在每个庵院中确定一名责任心强、威望高的户主担任消防监督员,从事平时的防火监督和消防宣传工作,确保每个庵院有一大批懂得逃生自救、懂得报火警、会疏散人员、会使用灭火器材的群众骨干。

(二)加强技术防范。加强用电管理,对陈旧老化线路进行改造。古建筑内安装照明电器设备,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并严格执行电气安全技术规程。重要的古建筑必须装置防雷设施;对建筑构件防火处理;尽可能地解决防火间距和分隔;打通消防通道;安装消防报警网络系统。

(三)要结合老庵堂改造,建造集中供气站实行管道供气,取消瓶装液化气和柴火的使用。

(四)加强对出租房屋的管理。在签订出租房屋合同时,把消防安全作为一项内容写入合同,明确责任。坚持全面检查和重点抽查的原则,从源头上控制外来人员入住,对于“地下旅馆”严把数量关,严格控制入住人数(因老庵堂内接待香客的“地下旅馆”已成为目前景区不争的事实)。加大火灾隐患的整改力度。

(五)加强和完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组织建设和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和设备,对目前已经建成的义务消防队消防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提高广大僧尼、群众的防火意识和灭火技能。加强消防巡查检查工作,确保水池、水井取水口的完好。

(六)加强立法保护。将消防工作与修建寺院、老庵堂保护性修复同时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管理。

(七)严格执行值班备勤制度,随时做好随警出动准备。重

点要害部位开展“六熟悉”,修订完善灭火救援预案,开展多警种实地联合演练。做好长距离供水、大面积火灾扑救的准备工作。

寺庙调研报告最佳范文 第7篇

康多寺院发展的调研报告,卓尼县千名干部下乡进村入户百日宣传教育和服务基层活动中我被乡“千名干部下乡”活动领导小组调到康多寺工作组。通过“千名干部下乡” 活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工作,了解到寺院建寺到目前的实际情况。以谈心活动中了解的一些情况看,康多寺院还是在一定程度取得了一些发展,下面我就这次“千名干部下乡”活动中,从僧人谈心到看到和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形成了以下调研报告。

一. 基本情况

康多寺位于康多乡政府所在地,共有僧人31名,该寺院的服务范围为康多乡白土咀村委会8个自然村和杓哇乡4个自然村,占地面积约15亩,有大经堂一座,寺管会成员5人。

二. 康多寺目前的现状

康多寺院从1982年改革开放以来重新建寺,寺院从小到大,从无到有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信教群众和寺管会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多年的重造,目前寺院以初具规模形成了康多寺院自己独特的寺院历史背景,并在安多藏区各寺院中占有一席之地,一年四季都有来自四川、青海、西藏、甘南州的信教群众前来朝拜,对寺院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康多寺元从建筑风格到寺院学制,寺规特别是寺内佛

像、供器、神物的陈列等都依照拉萨三大寺院规格而建,安多地区佛教信仰者认为康多、多玛、杓哇寺院拉萨著名三大寺色拉、哲蚌、甘丹寺院一样有相同或者等同的影响力。素有朝拜西藏圣地必先朝拜康多、多玛、杓哇三寺之说。

由于康多寺院在安多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为寺院今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 国家政策对康多寺院发展的影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在宗教工作方面也进行了相应的拨乱反正。认真贯彻落实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具体措施,主要有开放寺院、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场所和建立爱国宗教团体、培养爱国宗教人员。藏传佛教各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维护中国_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爱国爱教,主动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积极开展佛教文化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四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寺院及僧人积极向灾区捐款,为遇难同胞诵经祈祷,这也充分体现了寺院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积极性。事件发生以后,我们积极组织人员对寺院进行大量的法制宣传教育通过法制宣传,使寺院僧人了解了事件的真相和**集团的本质,康多寺院全体僧人支持国家的政策,拥护党的领导。特别是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议和甘肃省省委藏区工作座谈会议以后,将寺院纳入非政府组织以后,康多寺院积极响应座谈会议精

神。两个座谈会议精神的出台,将会对康多寺院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四.寺院及僧人生活状况

目前寺院僧人的生活情况和群众的生活一样,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和提高,大部分僧人都用上了现代化交通工具摩托车,有的僧人买上了属于个人的小轿车、电视、手机的使用也很普遍。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甘肃省委藏区工作座谈会后,对寺院僧人的生活给予了政策上的倾斜,全康多寺院僧人均做到了低保、医保、养老保险金全覆盖,僧人有了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解除了僧人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国家政策相继出台以后,解决了康多寺院的水、电、路等实际困难,但是寺院僧人的生活水平和收入还比较低,一般情况下,僧人通过给信教群众念经来取得20—50元不等的收入,康多寺僧人为所辖约200户群众服务,每月参加15次念经活动,收入在300—750元之间,僧人的收入远远低于我乡的人均1600元,加上每月低保100元计算,收入也在400—850元之间,除去生活方面的基本开支,就所剩无几了,所以是僧人生活最困难。

五.挖掘寺院独特文化,增加寺院及僧人收入。康多寺院是依照西藏哲寺而建,这一独特的寺院历史背景,该寺又处在冶力关风景区和康多峡风景区,又有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康多寺院要依靠着两大优势,大力发展寺院观光旅游业来增加寺院和僧人的收入,康多寺寺管会要积极学习拉卜楞寺院的旅游业发展的经验,取长补短,发挥自身优势,康多寺的发展一定会有新的发展。

通过这次“千名干部下乡”活动,在寺院和僧人的积极参与下,我形成这个调研报告。如有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康多乡“千名干部下乡”活动康多寺工作组

陈晓峰

二0一0年十二月九日

寺庙调研报告最佳范文 第8篇

宗教寺庙报告

:寺庙

篇1:寺庙工作汇报材料

加强管理 促进规范

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xx县寺院管理工作作一交流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xx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把寺院管理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平安寺院”建设、寺院社会管理和民

主管理规范化活动为载体,大胆探索,创新机制,狠抓落实,积极稳妥地开展了寺院管理工

作,取得了在维稳严峻时期未发生任何问题的良好成绩,确保了我县社会长期和谐稳定的大

好局面。

(一)明确职责,落实寺院管理责任制。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及宗教

寺庙的法律主体性质

寺庙用地政策

千万不要经常去寺庙

相关部门始终把寺院管

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寺院管理工作的领导。县委重视,围绕省、地的安排

部署,县委常委会、县委中心组曾多次传达学习有关寺院管理工作会议及文件精神,并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具体贯彻落实意见,适时听取寺院管理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寺院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部门参与,在县委的直接领导下,我县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政法、_

及政府主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并确定 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了寺院管理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落实责任,县委明

确规定乡镇党委书记为寺院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副书记为直接责任人,配齐各乡镇专职干

事,把寺院管理工作与基层党建、经济、社会事业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并实行乡镇领

导包片、驻村干部包寺的责任追究制。严格考核,县委、县政府把宗教工作纳入各乡镇年度

岗位目标考核内容,年初由县委_部与各乡镇签订寺院管理工作责任书,落实全年工作任

务,年终制定考核方案,细化考核环节,对寺院管理工作进行专项考核,极大地调动了乡镇

寺院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二)创新方式,深化寺院法制宣传教育。我县把政策法规宣传教育贯穿于寺院管理工

作的全过程,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了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集中宣讲,结合寺院

法制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以及各敏感节点,县、乡组建法制宣讲组深入各寺院及村

社,采取召开宣讲会、现身说法、观看电教片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有关法律法规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以及各项惠民利民政策的宣讲活动。近年来,全县累计举

办各类宣讲会100多场次,参加人员达8000多人(次),发放宣传材料2万余份,光盘400 多张。举办培训,_、民宗部门每年邀请省、地相关领导和专家学者,举办**、寺院民

管会成员、开学阿訇等宗教界代表人士培训班,使他们更多地掌握民族宗教政策,更好地管

理自己的寺院。据统计,县上累计举办培训班10多期,参加人员达600多人(次)。积极推

荐,按照省、地统一安排,累计选派58人(次)宗教界代表人士到中央和省社会主义学院、高级佛学

院、省佛学院、省经学院学习深造,较系统地学习党的民族宗教

和有关法律法规。拓宽渠道,今年我县在总结以往培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争取循化籍企业家的资助支持,在西宁举办了

为期7天的全县_教阿訇培训研讨会,26名重点清真寺教长围绕当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和民族宗教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做了发言交流,县政协主要领导、县政府主管领导及循化籍学

者全程参加培训研讨会,进一步探索了政府、企业、宗教界共同参与寺院管理工作的新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整合资源,加强民管会班子建设。为提高寺院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寺院内部管理的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维护寺院正常秩序,我县积极探索了民管会班子建设。坚

持标准,在民主推荐寺院民管会班子成员时,始终坚持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办

事公道,有一定宗教知识和较高社会威望,管理能力强,特别是维稳当中表现突出为推荐任

用主要依据,确保寺院民管会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人士手中。整合资源,在寺院社会管理专

项工作中,积极整合乡村社会管理资源,把6名乡镇副科级干部、14名乡镇干部和35名村

干部、群众代表充实到全县宗教寺院民管会,担任民管会副主任或成员,直接参与寺院各项

管理工作,确保乡村对寺院实施有效管理。健全制度,按照“简明、管用、能用”的原则,从融合寺院传统寺规戒律和现行规章制度入手,修定完善了寺院内部管理各项制度,把制度

延伸到寺院 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上,实现了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形成了传统管理与现行制度

管理的有机结合。落实津贴,根据寺院民主评议委员会的评议情况和_、民宗部门对寺院

民管会的年终考核情况,每年年终兑现700元——2000元不等的藏传佛教寺院民管会主任工

作津贴,激发了民管会班子管理寺院的积极性,夯实了寺院管理的基础。

(四)强化措施,解决宗教领域突出问题。我县始终本着“宗教工作无小事”的理念,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下大力气解决宗教领域突出问题。确定定员,根据寺院规模、自养能

力、信教群众需要等因素,合理设定了寺院僧人、清真寺满拉定员,全县共确定僧尼定员x 名,满拉定员x名,并严格实行定员管理,不准超定员接收新僧和满拉,确保宗教人员队伍

与信教群众需求相适应。持证管理,按照上级统一要求做好宗教教职人员证的颁发工作,目

前藏传佛教已办证人员x名,办证率达x%,经考试合格的x名阿訇换发了新的资格证,并实

行持证开学制度,促进了宗教人员的规范管理。清退流僧,结合寺院清理整顿工作,对不服

从寺院民管会管理、长期外出不归的x名僧人进行了清退处理,积极稳妥地遣返了私自到文

都寺学经的四川、甘肃及省内其他州县x名僧人,还清退了部分清真寺满拉,进一步净化了

宗教人员队伍。化解矛盾,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宗教领域矛盾纠

纷“月排查(来自: 写 论 文 网:宗教寺庙报告)、零报告”制度,近年来,我县积极妥善解决了因_、家族势力插手、聘任教

长等方面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x起,有效防范了因宗教矛盾引发的 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五)统筹谋划,推动寺院公共服务建设。我县按照管理与服务并举的要求,积极把寺

院纳入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公共服务覆盖范围,仅在寺院社会管理专项活动期间,全县共投

资400多万元,实施了部分寺院的人饮、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项

目,向贫困僧尼发放电视机

25台、卫星接收设备150套,符合条件的68名贫困僧尼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实施了42户贫

困僧尼的危房改造项目,所有宗教人员纳入医保范围,今年我县争取实施165名遵纪守法、维稳当中表现好、住房困难僧人的危房改造和奖励性住房项目,使宗教界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享受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增强了对党和政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与此同时,我县积极引导宗教界发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近年来,全县宗教

界为南方低温冰冻灾害、汶川玉树地震和捐资助学等社会公益事业的捐助达350余万元。并

组织宗教界有威望的人士,协助县、乡政府调处了x起草山、水源、地界、征地等民间纠纷,有力地维护了我县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六)着眼长远,健全寺院管理长效机制。我县把近年来寺院管理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及

成果,及时总结提炼,逐步 健全了各项长效机制。出台文件,印发了《关于依法加强和改进

藏传佛教寺院社会管理实施办法》、《x_教清真寺社会管理安排意见》等多份指导性文

件,对寺院管理体制、经费保障机制及相关部门职责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解决了寺篇2:

2011xx镇寺庙工作总结2011年xx镇寺庙工作总结今年以来,我镇在县_部、县民宗局的领导下,顺利完成了年初各项目标任务,在创

建和谐寺庙工作上取得了突出成绩。为了加强我镇辖区内寺庙的管理工作,我镇不断加强对

寺庙僧尼的教育管理,不断加强寺庙僧尼自我管理的自觉性,一是形成了由广大僧尼自己给

自己定制度、立规矩,自己管理和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二是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各项寺庙管

理规章制度,把制度作用延伸到了寺院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上;三是经过僧尼讨论和上级指

点,加深了广大僧尼对各项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四是总结过去制定和执行相

关规定、制度的得失经验,在制度的制定上较好地实现了全面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五是

明确了镇政府管理与寺院内部管理的关系,在具体操作中,落实了责任到人。建立了“三项机制”,实现了“四个目标”、“一个责任”落实了民管会民主管理下的主任

责任制,其他成员协助主任分别负责的寺院民主管理“两项工作”。在创建和谐寺庙工作中,我镇一是狠抓培训工作,不断提高

僧尼的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围护祖国统一反对_的思想认识;二是认真解决寺庙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寺庙僧尼排

忧解难;三是建立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管理机制;四是建立民主管理机制,制定

了民管会民主管理机制。

在实际工作中,以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信教群众脱贫致富为落脚点,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严格依法行政,消 除民族歧视和伤害民族感情的现象,维护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合法权益,促进民族团

结和维护社会稳定。高举民族团结旗帜,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

护国家统一。在寺庙管理工作中,我镇一是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寺庙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对寺庙管理。二是明确了镇寺庙工作分管领导和一名民宗干事。三是加强对寺庙僧尼的爱国主义和法律法规宣传力度,2010年以来共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40余次,并完善了寺庙

僧尼管理制度。四是为了加强寺庙文物管理工作,我镇出资万元为日喀寺安装防盗门窗。

五是为了安定寺庙僧尼,我镇联系各有林业资源的村庄为寺庙解

决了3车柴火。六是为了广

大信教群众及日喀寺僧侣的交通安全,我镇联系相关部位,争取资金20万元修建了日喀寺公

路,目前该工程已经完工。七是为解决日喀寺僧宿的危房改造,我镇组织干部职工为寺庙捐

款万元。八是加强寺庙在各大节日和各种维稳敏感期内的值班安排。九是为了加强寺庙

消防安全,我镇还为寺庙配备了消防设施。xx镇人民政府

2011年11月1日篇3:扎西仁青岭寺和谐寺庙创建活动开展情况汇报扎西仁青岭寺和谐寺庙创建活动开展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推进本寺管理长效机制建设,解

决长期以来影响寺庙稳定的深层次问题,维护藏传佛教领域正常次序;发展壮大爱国力量,孤立打击分裂势力,遏制寺庙僧尼自焚、聚众滋事等破坏活动,在乡党委的领导下,我寺在实现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的和谐、寺庙内部的和谐、寺庙之间的和谐、寺庙与信教群众之间的和谐、寺庙与不信教群众之间的和谐等方面开展了藏传佛教和谐寺庙创建活动。

一、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管理本寺每一个僧侣。

1.三人一组,轮流值守寺庙财物、并分工负责,落实责任。

2.严禁本寺庙僧侣跨区域从事宗教活动。同时要求。信教群众也

拒绝本寺以外的僧侣到

本寺区域从事宗教活动。

二、宣传以人为本的思想,用和谐、人性的方法感化每一个僧侣和信教群众。

1.困难群众免收念经费用(指大型念经活动)。

2.免收个别群众单个到寺念经费用。

3.全寺僧侣开集体伙食,轮流值日做饭。

4.寺管会班子成员生活补助全部用于补贴集体伙食。

三、加强法制宣传,用法律法规规范全死僧侣和信教群众的言行。

1.集中收看新闻联播。

2.定期开会宣传党的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

扎西仁青岭寺寺管会.2012年11月15日篇4:2011寺庙管理工作报告***寺庙管理工作报告2011年4月23日,乡党委书记***持召开了***寺庙管理工作会议,全乡干部和3名寺

管会主任参加会议。会上,***传达了《_江达县委办公室关于召开_民宗寺教工作会议的预通知》(江委室【2011】18号),组织集中学习了2010年来县委县府制发的一系列涉宗

工作文件,总结了2010年来***的寺庙管理工作,对近段时期寺庙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

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下步寺庙管理工作打算。现将

***2010年来寺庙管理工作汇报

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下辖两座日追,一座寺庙,分别是位于岩比行政村岩比自然村的真空日追,宁玛_,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定编数10人,实有僧人10人,寺管会主任次旦

曲空;位于德巴行政村额龙自然村的乐噶日追,宁玛_,占地57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00 平方米,定编数10人,实有僧人10人,寺管会主任次成罗布;位于格达行政村格达自然村的卓东寺,占地87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定编数19人,实有僧人19人,寺管

会主任西加。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贯彻落实寺庙管理制度。***联系乡干部分片包村、包寺工作制度,按照领导干部包寺制度,分别组成3个寺庙工作组开展工作,定点、定时赴各寺庙对寺庙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

指导。乡党委政府把寺庙的管理纳入全乡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将寺庙作为一级组织看待,加

强对寺庙和僧尼管理,掌握好寺庙和僧人的动态。

(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严格寺庙管理措施落实。为不断加强寺庙管理工作,按照从

属地管理原则出发,按照主体教育活动期间的要求和规定,结合实际,制定寺庙管理长效机

制,并督促寺庙严格按照制度措施落实,各寺庙、日追必须严格遵守党和国家政策和法律法

规,在政策和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为加强对寺庙、僧人的动态掌控,制定

了周汇报制度、月联系制度,随时随地掌握寺庙和僧人的情况。

(三)狠抓教育,引导僧人懂法、守法。 立足于法制教育,着眼于防范,是建立健全寺庙惩治和预防机制的重要措施。我们把夯

实法制宣传教育基础为切入点,将寺庙管控防范机制纳入乡维稳工作主要内容,通过开展多

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形成以稳定为荣的良好

社会氛围。同时加强建章立制工作,不断规范寺庙僧人的行为,从源头上防止寺庙不稳定现

象的发生。

(四)加强乡政府班子自身建设,促进寺庙管理工作

1、树立全员学习、全程学习、终身学习理念,深入学习贯 彻国家关于寺庙的法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不懈地用

科学发展观物质头

脑,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水平和素质。

2、加强作风建设,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良好风气,为寺庙管理工作做好带头作用。密切

联系寺管会,强化寺庙管理措施落实,推动寺管会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3、选派工作业务能力强、思想政治水平坚定的机关干部到寺管会蹲点,强化党在僧人中的威信。同时对选派干部做好工作台帐,掌握选派干部的工作情况。

4、充实和完善规章制度,健全责任措施落实机制,切实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以制

度管僧人。

三、取得成绩

在乡党委、政府的严格管理和各寺管会的积极配合下,一年来,我乡三座寺庙均能严格

落实乡党委、政府发热工作安排,能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办事,能执行各项制度。没有发生一

起因寺庙影响社会稳定的事故,没有组织过一次违反规定的宗教法事活动;通过平时的督导

检查,平时的学习制度贯彻落实特别好,能按照一周两次组织僧人学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

广大僧人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认识,更进一步的了解了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提升了爱国主

义理念,加强了遵纪守法意识。

四、存在问题

当前,寺庙僧人在贯彻上级关于寺庙管理的重大决策,开展正常佛事活动上是比较好的。

但在新形势的要求,我们又必须清醒地看到,寺庙管理的状况还远远不能令人乐观,面临的形势仍然相当严峻。一些僧人法制观念淡薄、形象不佳、作风不正,听取片面之

词等现象还依然存在。

五、下阶段工作打算和措施

(一)要加强教育,通过教育提高僧人认识。1、运用主题教育成果,狠抓僧人宗旨

观念教育、法律法规教育,使僧人能明确行为规范,强化自律行为。2、注意把握僧人教育的时机,突出教育的及时性、针对性,以身边的案例、活生生的事件为教材,解剖典型、深挖

根源,使僧人接受教训,得到警示。3、积极探索教育的寺庙僧人新载体,突出教育的创新性,因地制宜,采用僧人易于接受、乐于参加、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载体开展教育活动。

(二)要健全寺庙管理制度,通过制度规范僧人。建立健全并严

格执行寺庙管理规则,强化寺管会行为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重大决策和寺庙重大事项由寺管会会议讨论决定,防

止由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进一步建立健全和执行寺管会会议事制度,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

准确性。进一步完善寺管会工作公开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规范的操作流程图,并强化监

督制约,使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形式、程序等形成制度,真正达到公开、透明、全面、真实。

(三)加强监督,通过监督制约寺管会责任。1、加强自上而下的监督,定期督促检查各

寺管会执行民主决策制度情况。2、强化寺管会成员在乡月例会上承诺制度。3、强化寺管会和僧人民主监督,进一步落实各项监督制度,认真开好寺庙民主生活会和民族评

议工作。

(四)强化责任追究,通过追究督促寺管会依法管理僧人。1、坚持纠建并举的方针和谁

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按照寺庙建设管理责任制和有关责任追究的规定,抓住反映强烈的突出

问题整治。2、制订规范的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追究的具体实施办法,增强责任追究的威慑力。

3、及时认真处理群众的信访件、举报信,定期收集各种苗头性、倾向性信息,密切注意动向,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反映属实的问题,必须严肃查处。

(五)针对情况,领导班子要提出相关要求,其内容可以是:一是各寺庙、日追民管会

必须严格按照《江达县宗教管理八严禁七不准五必须》的规定和县民宗局及乡党委政府的要

求,加强寺庙及僧人管理。二是各寺庙、日追民管会在每月必须召集僧人进行集中学习,主

要内容是党和国家宗教政策、民族区域政策、法律法规等。三是各寺庙、日追就所开展的宗

教活动必须提出书面报告,由乡党委政府和县民宗部门批准后,才能组织和开展宗教活动。

四是未经乡党委政府和县民宗部门批准的宗教活动,乡党委政府将坚决予以取缔。五是各寺

庙、日追要严格僧人请销假制度,僧人外出必须写出书面报告,由民管会主任签字后,报乡

党委政府和县民宗部门批准。未经批准,擅自外出的僧人,乡党委政府将篇5:2011年金达

镇寺庙工作全年总结2011年金达镇寺庙工作全年总结

一、基本情况

1、金达镇2008年原有僧尼

名,编内

名,编外

名。“”、“”事件后清退僧

尼 人(编内29人,编外2人),劝退 人,自退 人,共计 人。开除寺籍 人,去世 人,现 篇2:佛教寺院调研报告

形式与政策社会调查

四川省达州市佛教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作 者

院 系

专 业

年 级

学 号 王芊雯 管 理 学 院 会计(1)2011 级 110301026四川省达州市佛教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1.调查目标:

佛教文化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瑰宝,饱含着无量无边至高无上的智慧和文明。是人类精神

文明的最大宝库,是人类最伟大的精神文明成就。在利用佛教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就是要挖

掘佛教文化中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内容,让它来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

务。调查当地对佛教文化资源的开发运用;佛教旅游景点的建设情况,主流思想;人们对于

佛教思想的认识传播途径等。从而探讨佛教文化建设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初步考察佛教

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切实的建议。

2013年2月14——2013年2月17 3.对象:

达州市佛教旅游景点,信教群众,普通群众

4.调查方式:

文献综述,问卷调查,访谈法

5.正文

一、主要佛教景点

(一)三教圣地真佛山真佛山位于四川达州市达县城南30余公里的七里峡山脉中段的福善乡境内。属于国家

aaaa级风景区。真佛山寺庙建筑约15000平方米,占地400余亩。寺庙由“玉皇殿”、“天子

殿”、“金刚殿”、“大雄宝殿”组成。每年农历六月十九(佛教中观音生日)是真佛山的传统庙会,届时从各地赶来朝山拜佛的香客摩肩接踵,人山人海,场面十分火爆。人们会从山下的土地庙开始往上参拜,由阶梯

徒步到最后的大雄宝殿。

(二)一佛寺塔

一佛寺塔又名双石塔,位于达县城东南40公里的景市乡一佛塔村,东到真佛山庙群约5 公里,西至景市乡约公里,周围树林茂盛,风景宜人,是真

佛山至雷音铺旅游线上的一

大景点。

一佛寺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山门高5米,两边门柱上石刻楹联,为“梵刹甚清

幽孤月寒烟空色相,园多雅致万家烟火映禅登。”距寺约20米是一佛塔,塔为双石塔,建于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8年),六边形密檐式实心塔。其中1号塔高米,底层边长 米,下为石砌素面台基,高米,基座为须弥座,高米,东边三面浮雕佛龛人物10 余尊以及园林建筑图。

(三)大竹凤凰寺古寺始建于唐朝,天授元年(公元690)据残碑记,名“龙圣堂”,兴盛于乾隆年间,游

方高僧越莲禅师上心下提雷老和尚,扩建寺院,更名凤凰寺,规模宏大,有四十八堂,各殿

飞檐琉瓦,金碧辉煌,非一般小寺。凤凰寺处于崇山峻岭,林竹凤雅中,海拔大约600多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 度在16至18度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空气湿润,冬无严寒,霜雪稀少,春秋两季较长,四季分明,山脉起伏,山水秀,茂林修竹,草木苍翠,鸟语花香。

(四)通寺川区朝阳

位于通川区朝阳办事处龙爪塔社区的龙爪山(又名玉印山)上的朝阳寺,周环西外新区、老城区、南城区,下面是新修的美丽舒适供人休闲的塔坨广场。洲河水从上游环绕寺庙而下,山上有数百年的榕树、松树、绿树成荫,各种花卉、园林十分美丽,是一个花园式的寺庙,是众人拜佛修行、旅游观光的好去处,是原达城八景之一。朝阳寺始建于唐(玄宗天宝年间

72---75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朝阳寺由龙爪塔和寺院两部分组成,龙爪塔气势

宏伟、壮观,佛像庄严、梵音不绝、尤其在明代无垢和尚和广玉和尚任住持时,盛极一时,僧众达几百之多。庙会节日,远近朝山拜佛者,览胜观光者,云集此寺,斋堂炊米千斤亦供

应不求,一些达官商贾,也幕名来寺拜佛问法。

(五)通川区西圣寺

西圣寺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清嘉庆六年(1801年)扩建。每逢晴日,一抹朝霞从雷音铺山垭冉冉升起,犹如一团火球徐徐上升,光耀夺目。正午,赤色如丹,霞

光万道,红霞漫天。西圣朝霞为原达城八景之一。西圣寺计划在5年内为寺院建成天王殿、三圣殿、地藏殿、藏经楼、钟鼓楼、素餐厅、茶园等,并对寺内环境,按照佛教文化之特点,进行全面规划、美化,将西圣寺建成当地十

分重要的十方丛林。届时西圣寺整体建筑将与凤凰山已落成的红军亭、凤凰楼、王家山农家

乐群等连城一片,必将成为达州市凤凰山景区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佛教色产的集佛教、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佛教修行及旅游胜地。

二、呈现方式

达州市各佛教场所遗存的经文书卷、民俗礼仪、神话传说、楹联字画等精神性的文化传

统及其所附着的客观物质载体如:宗教器物、园林布局、雕塑造像、建筑修饰等构成了达州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来源。佛教文化作为当地的主流文化呈现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

(一)寺庙文化

作为宗教文化遗产保护及文化产业开发核心实体的佛教场所,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

动力,以和谐为目标,借助市场经济模式开发佛教文化并进行良好的对外宣传营销的寺庙场

所。神庙是佛教文化最大的载体,也从而形成了新的寺庙文化。当地的佛教文化旅游集中了

各种自然人文景观元素,各佛教场所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所进行的旅游文化开发,不仅可以增

加佛教寺庙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提高宗教场所自养能力,加大“创建和谐寺庙”活动力度,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治安秩序。同时,也为政府创新宗教事务管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

相适应开创了积极有益的新方法。

(二)民生信仰文化

源于佛教文化对当地人的影响,每月初一十五都是信徒斋戒的日子。这一天,人们会早起去寺庙点燃香烛祈福求平安,将寺庙旁边的井水带回家做饭,以求身体健康

延年益寿;整天不近油荤,只吃素食,代表人要清心寡欲保持内心的干净纯洁。信徒的种类也呈现多样性。有吃住在寺庙内的普通群众信徒,她们不是僧人但是生活和

寺庙内的一样;有每天坚持去寺庙参拜做早晚功课的普通百姓;有初一十五去参拜的;也有

只是重要佛教节日才去的。人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佛教信仰融入自己的生活,影响着

自己的生活。

三、存在的问题

达州市丰富的佛教历史文化资源为加强佛教文化建设力度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储备和深厚的人文内涵,但在现实建设和开发过程中受外部政策支持力度、认知水平、城市经济环境、市民文明素养、自然因素及内部僧人观念及管理建设才能等因素的影响,达州市佛教文化建

设存在诸多问题及误区,这些问题及误区均在一定程度上与政府责任缺失相关,最终导致佛

教文化建设的僵化、庸俗化或丧失,制约了佛教文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观念错误,社会素养偏低,缺乏专业建设手段达州市地处西部内陆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市民的文明素养和认知水准还处

于较低水平,且受传统观念尤其是历史上极左思潮的影响,普通民众对宗教的理解仍停留在“烧香拜佛”、“封建迷信”、“愚昧无知”等肤浅认识上,对佛教文化及其社会影响未能建立

客观理性的认识。达州市各级政府也未能充分认识到宗教文化对推动社会发展、塑造现代城

市文明的重要作用,对如何发展宗教文化等问题认识不到位,未能准确区分佛教事务管理、佛教文化及佛教旅游三者关系,具体工作中往往将旅游开发等同于佛教文化建设。相关重点

寺庙编制印刷或出版了介绍和宣传自身的书籍,但基本处于资料

堆积和抒情感怀的层次,对

自身佛教历史文化资源的整理和挖掘力度尚显薄弱。在佛教事务(包括文化建设)管理过程

中过多使用行政手段,缺乏专业的佛教文化建设人才,尤其是缺少具有高水平佛学素养及管

理才能的高僧大德,严重影响了达州佛教文化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文化建设品位不高,商业化趋势明显

目前,达州市很多佛教场所以自然风光欣赏或烧香拜佛为主,没有充分挖掘佛教和历史

文化内涵。相当多的寺庙只满足于建庙塑像,设置香炉、功德箱等迎合大众的外围建设,在大多数佛教寺庙,僧职人员所做仅仅是诵经、为进香者祈祷、发放一些经义小册子、维持秩

序等世俗性活动,很少进行佛教文化建设活动。更有甚者,某些佛教场所的开发建设不仅无

助于自身健康发展,而且严重破坏了自身的整体格局和历史文化形象一些佛教寺庙弥漫着浓

厚的商业气息,商贩摊点随处可见,叫卖吆喝声不绝于耳。与佛教旅游的商业化气息相伴生

则出现了封建迷信活动,其或直接在景区内开展,或依附在佛教场所的外围,呈现出专业化、团伙化、普遍化的特征,严重败坏了佛教的形象。

(三)基础设施落后,文化承受能力薄弱 受达州市经济发展水平及佛教自养能力所限,除净土寺、龙华寺和金山寺基础设施相对

较为完善以外,达州市佛教场所大多基础设施陈旧、寺院环境综合治理能力较差,对外接待

条件堪忧,严重制约了佛教与社会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佛教参观体验及旅游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难以实现,佛教文化建设因缺少物质基础的支持而蔽而不彰,或付之阙如。以通

川区西圣寺和朝阳寺为例,西圣 寺自建立以来,现主持身祥法师观念过于保守,采取边募集边规划的方式建设寺庙,使

得西圣寺长期处于时建时停的状态、寺院内建筑材料随处堆放、垃圾遍地,殿宇空荡,难以

正常开展佛事活动,满足游人的参观体验需求。每逢节假日和寺庙活动期间,人员拥挤,使

得本就不完善的朝阳寺不堪重负,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四)保护措施不力,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发展佛教历史文化高度依赖原生的、不可替代的宗教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资源,由于缺

乏相应的保护措施和资金,一些具有悠久历史的宗教建筑、宗教文物不能及时补救、修复。

而在维修过程中,如未采取专业化的维护手段,则可能转化为破坏行为。达州市各重点寺庙

本已在_时期经历了惨重的损失,各种佛教历史文化遗存遭受了严重破坏,而宗教自由政

策重新颁布实施以来,各重点寺庙的佛教建筑及文物保护因部门利益冲突、专项资金流失及

维修技术的原因对原建筑设施和文物本体的破坏则更显得触目惊心。

四、提出的建议

针对上述达州市佛教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达州市政府应充分遵循宗教与社会

良性互动规律,积极调整自身职能,完善政策举措,按照保护性开发与开发性保护相结合、立足现实与长远规划相结合、明确佛教主体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政僧共建与社会参与相结

合的原则进行,合理推进佛教文化建设事业。

(一)健全佛教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管理体制

“宗教文化资源开发应以宗教组织和宗教信仰者为主体,以宗教事业为根本依托,以弘

扬健康的宗教精神和价值为根本宗旨。”应进一步完善达州市佛教文化建设推进机制,尊重佛

教场所主体地位和文化建设意愿,由市政府牵头,民宗局、城乡

规划、文化旅游、文物管理、国土资源、环保林业等部门参与,成立相应工作小组,指导、协调、推进佛教文化建设。

(二)推进佛教文化旅游建设在现代市场经济及地区开放条件下,佛教旅游服务是推进佛教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之一,涉及领域之多、范围之广、影响面之大都是其它文化事业所无法比拟的。政府应尽快编制《佛

教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确立达州佛教文化旅游发展的发展重点,有关部门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根据规划要求,进一步深化、细化规划内容,使规划成为具有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并科学整

合全市所有寺院的佛教文化资源,共同打造达州佛教文化旅游的知名品牌;建立佛教文化旅

游主体——寺庙与旅游产业主体——景点、景区和旅行社的协调运行机构,促进佛教文化与

旅游产业的良好融合,建立融洽的僧俗关系。加大佛教文化旅游景点景区周边的环境建设和

综合治理,坚决取缔看相算命、消灾辟邪等欺骗游客的迷信活动。

(三)加强佛教文化遗产日常维护 宗教文化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必须坚持保护第一、开发

第二的原则,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要求保护好佛教文化的实物部分与佛教寺庙所特有的文化环

境,实现开发与保护双赢的良性循环。应加强佛教寺庙文物的日常维护工作,安装安全防范

系统与制定合理的防范程序,推动寺庙做到“保护氛围、图纸说明、档案记录、专人管理”

四有规范,提高保护水平。

(四)成立全市性佛教文化中心在达州市积极向现代化山水园林生态城市和区域文化中心城市迈进的背景下,应加大力

度对达州市城区佛教文化的保护、整合、开发和利用。第一,整合篇2:康多寺院发展的调

研报告

康多寺院发展的调研报告,卓尼县千名干部下乡进村入户百日宣传教育和服务基层活动中我被乡“千名干部下乡”

活动领导小组调到康多寺工作组。通过“千名干部下乡” 活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工作,了解到寺院建寺到目前的实际情况。以谈心活动中了解的一些情况看,康多寺院还是在一定

程度取得了一些发展,下面我就这次“千名干部下乡”活动中,从僧人谈心到看到和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形成了以下调研报告。

一. 基本情况

康多寺位于康多乡政府所在地,共有僧人31名,该寺院的服务范围为康多乡白土咀村委

会8个自然村和杓哇乡4个自然村,占地面积约15亩,有大经堂一座,寺管会成员5人。

二. 康多寺目前的现状康多寺院从1982年改革开放以来重新建寺,寺院从小到大,从无到有在国家政策的支持

下,在信教群众和寺管会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多年的重造,目前寺院以初具规模形成了康多

寺院自己独特的寺院历史背景,并在安多藏区各寺院中占有一席之地,一年四季都有来自四

川、青海、西藏、甘南州的信教群众前来朝拜,对寺院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康多寺元从建筑风格到寺院学制,寺规特别是寺内佛像、供器、神物的陈列等都依照拉萨三大寺院规格而建,安多地区佛教信仰者认为康多、多玛、杓哇寺院拉萨著名三大寺色拉、哲蚌、甘丹寺院一样有相同或者等同的影响力。素有

朝拜西藏圣地必先朝拜康多、多玛、杓哇三寺之说。由于康多寺院在安多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为寺院今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 国家政策对康多寺院发展的影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在宗教工作方面也进行

了相应的拨乱反正。认真贯彻落实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具体措施,主要有开放寺院、恢

复正常的宗教活动场所和建立爱国宗教团体、培养爱国宗教人员。藏传佛教各界人士和广大

信教群众维护中国_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爱国爱教,主动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积极开

展佛教文化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四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寺院及僧人积极向灾区捐款,为遇难同胞诵经祈祷,这也充分体现了寺院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积极性。事件发生以后,我们积极组织人员对寺院进行大量的法制宣传教育通过法制

宣传,使寺院僧人了解了事件的真相和**集团的本质,康多寺院全体僧人支持国家的政策,拥护党的领导。特别是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议和甘肃省省委藏区工作座谈会议

以后,将寺院纳入非政府组织以后,康多寺院积极响应座谈会议精 神。两个座谈会议精神的出台,将会对康多寺院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四.寺院及僧人生活状况目前寺院僧人的生活情况和群众的生活一样,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和提高,大部分僧人都

用上了现代化交通工具摩托车,有的僧人买上了属于个人的小轿车、电视、手机的使用也很

普遍。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甘肃省委藏区工作座谈会后,对寺院僧人的生活给予了政

策上的倾斜,全康多寺院僧人均做到了低保、医保、养老保险金全覆盖,僧人有了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解除了僧人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国家政策相继出台以后,解决了康多

寺院的水、电、路等实际困难,但是寺院僧人的生活水平和收入还比较低,一般情况下,僧

人通过给信教群众念经来取得20—50元不等的收入,康多寺僧人为所辖约200户群众服务,每月参加15次念经活动,收入在300—750元之间,僧人的收入远远低于我乡的人均1600 元,加上每月低保100元计算,收入也在400—850元之间,除去生活方面的基本开支,就所

剩无几了,所以是僧人生活最困难。

五.挖掘寺院独特文化,增加寺院及僧人收入。康多寺院是依照西藏哲

寺而建,这

一独特的寺院历史背景,该寺又处在冶力关风景区和康多峡风景区,又有独特的 文化历史背景,康多寺院要依靠着两大优势,大力发展寺院观光旅游业来增加寺院和僧

人的收入,康多寺寺管会要积极学习拉卜楞寺院的旅游业发展的经验,取长补短,发挥自身

优势,康多寺的发展一定会有新的发展。

通过这次“千名干部下乡”活动,在寺院和僧人的积极参与下,我形成这个调研报告。

如有不妥之处,请予指正。康多乡“千名干部下乡”活动康多寺工作组

陈晓峰

二0一0年十二月九日篇3:寺院园林考察报告 寺院园林考察报告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就算是用千言万语也数不尽,道不明。也正是因为这样不简

单的历史使得这个民族从来都不缺乏种种宗教上,思想上以及政治组织上的迭出变化。如此

一来,作为历史最好见证的中国建筑更是将历史的变迁体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宗教建筑,其中佛教建筑中的寺庙最为精华之所在。本次寺院园林的考察,不仅让我更加设身处地的体验到中国园林建筑的灵动趣味,还让我对于宗教信仰与园林建筑内涵的融

会贯通有了更深一层次的感悟。归元寺入口

老实讲,归元寺我以前去过很多次,但每次都只是以数罗汉为目的,在罗汉堂数完罗汉,求到属于自己罗汉的签文便再在寺院中草草走上几圈便罢。这次去归元寺考察,认认真真仔

仔细细几圈走下来,竟发觉这个看上去似乎不够恢弘霸气的寺庙

也有着几分独特的趣味。

篇3:寺庙,寺观,宗教,祠庙 精确检索报告

检索报告

2014年8月1日

主题=寺庙园林 or 主题 = 寺观园林 or 主题 = 宗教园林 or 主题 = 祠庙园林(精确匹配)490 条 1

二、检索结果统计报表:

学术期刊(301)检索式A:经筛选,您选择了301条.[1]王夫帅,李春青.景从云集:道教宫观园林北京白云观云集园设计理法初探[J].艺术科技,2014,03:26-27.[2]胡远航 李倩倩.潭柘寺——中国古典寺庙园林分析[J].建筑与文化,2014,05:166-168.[3]王早娟.荷花在唐代园林广泛栽培的文化因素[J].安康学院学报,2014,02:62-66.[4]罗金昌.福州寺庙园林研究[J].江西建材,2014,07:202+204.[5]黎宣,滕健.马来西亚大伯公庙植物造景设计研究[J].现代园艺,2014,07:82-84.[6]甘娜,陈其兵.具象手法在寺观园林中的应用实例分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4,01:117-120.[7]高露凡,张文竹,张晓宁.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爱情特征——爱情是亘古不变的主题[J].现代园艺,2014,06:175.[8]胡远航,李倩倩.中国古典寺庙园林分析——以潭柘寺为例[J].园林科技,2014,01:43-46.[9]毛祎月.北京卧佛寺植物景观调查与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02:277-283.[10]王慧,李静.寺庙园林对禅意空间景观设计的启示[J].黄山学院学报,2014,01:15-19.[11]胡新月,刘亚,庄雪影.广州佛教四大丛林园林植物及其特色[J].中国园林,2014,02:82-86.[12]王伟,唐贤巩,许琼,何鹏.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研究与应用[J].中外建筑,2014,02:67-69.[13]袁玲丽,邹伟民.巧于因借,古拙清旷——试论巴渝寺庙园林环境的特色[J].四川建筑,2013,06:64-66.[14]孙筱祥.生境·画境·意境——文人写意山水园林的艺术境界及其表现手法[J].风景园林,2013,06:26-33.[15]潘莹,赵晓峰,赵小刚.清代皇家园林中的禅宗园林环境[J].才智,2013,36:229.[16]刘韵.浅析天童寺的园林环境[J].广东园林,2013,06:38-40.[17]孔繁恩.浅析佛教寺庙园林的空间艺术特征——以北京市寺庙园林为例[J].广东园林,2013,06:50-52.[18]孔庆香,董然然,刘秀丽,陈瑞丹.浅谈梅的传统栽植及当代梅园景观营造[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3,S1:139-143.[19]李慧莲.浅析永祚寺空间的意境塑造[J].沧桑,2013,05:195-197.[20]李洋.生态文化视野中我国古代公共园林研究[J].才智,2013,30:293.[21]刘翼,刘琴.云南昆明明清时期寺庙部分园林艺术分析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3,10:36-40.[22]邓磷曦,王小德,孙苏南.天台宗美学在国清寺植物造景上的体现[J].福建林业科技,2013,03:171-175.[23]王昕娟,刘长禄,于东明.岱庙铺装景观特色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428-432.[24]

石洪斌.浅析杭州城市园林的形成与特色[J].现代园艺,2013,17:73-74.[25]娄娟,娄飞.“须弥芥子、自然清静”:河南风穴寺园林意境浅析[J].生态经济,2013,08: [26]黄伦鹏,肖松涛,左奇丽.寺庙园林的文化内涵[J].中外企业家,2013,19:269-270.[27]刘琴,刘翼,徐凌彦,姜开梅,李卫琼,方其仙,凌青,李霏飞,李行.云南昆明明清时期寺庙园林要素调查报告[J].中国农学通报,2013,19:216-220.[28]姜丽南.“玛瑙寺”寺庙园林景观中的侘寂[J].浙江建筑,2013,06:13-17.[29]方鹏,武斌.龙塔公园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与营造[J].南方农业,2013,06:15-16+19.[30]徐寅岚,王春.古寺新颜 历史新篇——当代中国佛教文化旅游风景区掠影[J].园林,2013,06:66-70.[31]孙新梅,_,何云核.杭州市佛寺园林植物景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16:7235-7239+7293.[32]朴永吉.传承古典园林,创新现代园林[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3,05:1-2.[33]邓子龙.结合北京潭柘寺谈园林中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J].山西建筑,2013,15:196-199.[34]刘子晨.豫园的历史变迁特征及内外动因[J].建设科技,2013,09:78.[35]蔡宁姣.寺庙园林的产生和发展研究[J].现代园艺,2013,08:158.[36]王祖力,朱勇,胡晓颜.昆明黑龙潭道教宫观园林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3,04:61-66.[37]许静.谈“参悟佛道,和谐净土”的营造——以泰州光孝寺为例[J].城市建筑,2013,08:20-21.[38]刘涛.浅析中国宗教园林现阶段的现实意义[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04:123+155.[39]李雪,魏开云.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昆明地区宗教园林发展[J].现代园艺,2013,07:59-61+77.[40]王祖力,朱勇.昆明圆通寺佛寺园林景观分析[J].现代园艺,2013,06:75.[41]范秋颖,朱勇.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昆明寺庙园林中的应用——昆明圆通寺的园林环境探析[J].现代园艺,2013,06:105+107.[42]宗桦,张楠.中国传统寺观园林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3,07:3009-3011.[43]黄萌,高丽琴,熊宇,钱萍,季春峰.豫章名寺—南昌佑民寺植物配置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13,01:60-62.[44]马莹,张建林.巴渝古刹缙云寺及其寺庙园林探析[J].福建建筑,2013,02:31-33+80.[45]张树生.避暑山庄周围寺庙园林艺术特色及园林绿化探索[J].绿色科技,2013,01:150-152.[46]王昕娟,于东明.寺观园林铺装探析[J].现代园艺,2013,01:56-57.[47]何素琳,许军.园林小议[J].江西林业科技,2012,06:61-62.[48]张媛.我国城市园林绿地教育功能变迁的探讨[J].中国园林,2012,12:87-90.[49]胡鹏.建设宜居园林城市应坚持以人为本[J].南都学坛,2012,06:138-139.[50]朱松伟,张景丽.山水画审美观念

影响下的园林空间[J].园林,2012,11:72-75.[51]姜海华,陈刚,徐迪,李晓伟.寺庙园林的选址布局及植物配置[J].现代农业科技,2012,20:185-186.[52]冷默.谈寺庙园林植物的配置[J].艺海,2012,10:106-107+193.[53]朱静宜,沈朝栋,柴明良.杭州西湖寺观园林前导空间分析[J].中国园林,2012,10:93-97.[54]郑凌予,秦华,姜荣祚.韩国通度寺空间构成的特点探析[J].中国园林,2012,10:98-102.[55]段钟嵘.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发展与避暑山庄[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03:18-23.[56]_妮.长沙宗教园林文化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09: [57]王芳妮.紫柏山中访“留侯” 记陕西留坝张良庙[J].中国宗教,2012,08:74-75.[58]尚怡轩.中国古典建筑与园林艺术的研究[J].北京农业,2012,24:53-54.[59]田大方,侯韫婧.佛寺园林植物标识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24:12137-12140.[60]祝丹,王业帅,常慧.有关禅宗思想在中日园林艺术中的比较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3:94-96.[61]魏雷,王玏.城市寺庙园林的空间艺术研究——以武汉市寺庙园林为例[J].广东园林,2012,04:24-27.[62]梁志敏.“欧风西雨”滋润下的广西私家园林[J].当代广西,2012,15:57-58.[63]邱巧玲.浅析寺观园林植物景观的宗教意境营造[J].绿色科技,2012,07:7-9.[64]慕鹏,马依莎,李德方.唐东都白居易宅园遗址及造园特征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04:31-33.[65]何杨.山林型寺庙园林空间的意境塑造——以香山教寺二期为例[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2,04:67-70.[66]王静.中国园林分类研究概述[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13:148-152.[67]刘哲.论北京明清时期寺庙园林的造园艺术——以潭柘寺为例[J].北京农业,2012,12:45.[68]李琳,马建武.昆明市寺庙园林植物景观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2,07:247-249.[69]尹丽.浅析中国佛教寺庙空间的意境塑造[J].现代园艺,2012,04:43.[70]_,何云核,杨德全,王琦,孙红义.宗教园林植物景观的意境营造[J].现代农业科技,2012,02:241-242.[71]王芳,吉鑫淼,李卫忠,吉文丽.风水文化在寺观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以吉县锦屏山公园佛阁寺和黄天后土庙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01:215-219.[72]陈玉霞.谈左云县楞严寺环境景观规划[J].山西建筑,2011,33:31-32.[73]周晶,李天.20世纪前半叶拉萨“林卡”文化的社会学功能研究[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1-5+137.[74]杨琳艺.寺庙园林的禅意创造——比较日本园林禅宗美学的应用及其启示[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10:50-51.[75]董小云,李景奇,刘婷.寺庙园林规划与旅游发展关系探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6:56-57.[76]杨静.浅谈巴蜀园林的艺术手法[J].现代园艺,2011,13:82.[77]姜楠南,房义福,吴晓星,王翠香.济南市园林文化的解读[J].山东林业科技,2011,04:101-103+73.[78]姜旭章.长沙古典园林特色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1,04:82-84.[79]林啸,张海清.禅宗教义烘托下的景观形态及其场所精神——成都文殊院景观环境分析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21:12999-13001.[80]张颖,商铁林.陕北寺庙园林景观营造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21:13014-13016.[81]邓传力,魏琴,蒙乃庆.西藏传统园林历史沿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21:13042-13044+13121.[82]邹芸.芙蓉宛转在中洲——中国园林中荷花意象的运用及其文化内涵[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07:92-93.[83]曹东平,叶晓梅.浅析榆林寺庙园林[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03:104-106.[84]叶海跃,汤庚国.南京地区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研究[J].北方园艺,2011,11:83-87.[85]陈祖辉.论佛教寺庙式园林设计艺术[J].现代装饰(理论),2011,06:52.[86]洪崇恩.上海世博对中国园林艺术的传承[J].园林,2011,06:38-41.[87]李林,方翠莲,欧阳勇锋.广西寺庙园林植物景观及其南北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16: [88]黄梁顺,黄建军.寺庙园林意境的美学建构——以贵州省安顺市武庙景观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2011,05:99-102.[89]余燕.清代_教寺庙园林——阆中巴巴寺[J].四川建筑,2011,02:32-34.[90]张颖,商铁林.陕北寺庙园林景观营造初探(英文)[J].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11,04:13-16+21.[91]杨冰.浅析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古典园林的影响[J].科技资讯,2011,11:223.[92]韩波.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的系统属性及景观文化的传播[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1,01:88-93.[93]刘晓东,杨钊.北京寺庙园林植物景观初探[J].河北林果研究,2010,04:411-414.[94]张弢.寺观园林双璧瑰宝——普宁寺与“须弥灵境”[J].文学教育(中),2010,12:22.[95]林葳.峨眉山寺庙园林的保护与发展[J].中国园艺文摘,2010,11:76-78.[96]谷媛.清漪园与御制诗[J].紫禁城,2010,11:31-33+3.[97]邢春艳,陈凡亮.浅谈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美[J].上海艺术家,2010,05:82-83.[98]龙涛发.浅析天禅圣境园林植物景观意境[J].广东科技,2010,18:33-34.[99]吴小刚.寺庙园林景观研究——以福建省寺庙园林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08:150-152.[100]王佳,曹光树,蔡平.寺庙与园林的有机结合——苏州治平寺修复解读[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10,04:24-28.[101]余燕.阆中_教寺庙园林——巴巴寺[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10,04:55-58.[102]孟兆祯.认识苏州古代园林[J].中国园林,2010,07:15-18.[103]王慧.中国园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简析中国园林各时期造园特点[J].科技创新导报,2010,18:240.[104]黄璐,咸宇鹏.浅议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的发展特点[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0,05:26-28.[105]方红,章晓航.浅析寺庙园林建筑的文化意向[J].山西建筑,2010,13:5-6.[106]李炜民.北京城市园林植物的应用与展望[J].北京园林,2010,01:3-7.[107]传小林,肖斌,李佳.唐长安城园林体系的文化解读[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02:208-211+215.[108]仇莉,_丹.中国佛教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特色[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76-81.[109]苏黎云.浅谈如何处理建筑与植物的搭配[J].建筑师,2010,01:113-114.[110]章晓航.中国寺庙园林建筑的文化内涵[J].上海城市管理,2010,01:81-83.[111]潘伟,朴永吉.关于道观园林的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0,01:9-11.[112]陈瑞丹,王广琦,贾振兴,王堃.北京15个寺庙园林树种调查初步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S1:153-155.[113]陈坚.寺观·园林·公园——昆明寺观园林到城市公园的演变[J].今日民族,2009,12:45-48.[114]邹文芳,张学梅,郭云.成都市寺观园林植物造景特色分析及优化建议[J].技术与市场,2009,12:46-47.[115]任园.中国园林景观的基本特征[J].科技资讯,2009,35:85.[116]叶海跃,谢春平,汤庚国.南京地区寺庙园林植物群落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7735-17737.[117]李冬梅,张建哲,陈允世.浅论中国传统哲学与寺庙园林[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06:181-184.[118]王丽萍.中国园林景观的基本特征[J].科技信息,2009,30:

寺庙调研报告最佳范文 第9篇

---和_教寺院,依法批准开放的寺院有60座,其中藏传佛教寺院28座、_教清真寺32座;实有宗教教职人员510人,其中藏传佛教教职人员478人、_教教职人员32人。全州信教群众万人,其中信仰藏传佛教的万人、信仰_教的万人。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自从2008年全州开展宗教寺院社会管理工作以来,我州各地区根据《海西州依法加强和改进藏传佛教寺院社会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关于在_教清真寺深化法制宣传教育,推进社会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及《海西州开展藏传佛教寺院民主管理规范化试点工作实施意见》精神,立足本地区实际,紧紧围绕新时期党的民族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坚持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强化法制宣传教育为着力点,以健全和完善管理工作机制为抓手,牢牢抓住社会管理的关键环节,扎实有效的开展了宗教寺院社会管理工作。

2---护单位,争取省级文物保护的专项资金,加大对我州寺院文物的保护力度,确保寺院文物的安全。

进一步扶持寺院以寺养寺的能力。各地区各单位发挥自身优势,按照以寺养寺,减轻信教群众的经济负担的原则,对困难较大,无自养能力的寺院通过联系企业捐助、财政补偿、支持寺院僧人外出研修医术、绘画等专业技术、协调解决优惠贷款及减免税收等方式给予帮助,增强寺院以寺养寺的能力,改善寺院教职人员的生活,确保寺院教务活动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发挥典型寺院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发挥寺院在爱国爱教统一战线上的典型示范带头作用,由地方_和民族宗教局设立重点寺院爱国爱教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州委_部和民宗委积极与省委_部及民宗委衔接,努力探索和建立以香日德班

4----

寺庙调研报告最佳范文 第10篇

以“寺”为名

东汉明帝时,释摩腾自西域用白马驮经,初宿洛阳鸿胪寺,于是以“寺”名之,创立“白马寺”。“寺”在白马寺创立之前,为官署之名,后来凡是僧众所居处,皆以“寺”为名。

在中国佛教寺庙的建筑中,殿堂是寺院建筑的主体。殿是供奉安置佛像以供礼拜祈祷的处所,堂是供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起居的地方。下面将就普通常见寺庙的格局作些介绍。

院落式的寺院布局,一般是座北面南,从山门(寺院正门)起沿一条南北向中轴线,由南向北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座殿堂,周围用廊屋或楼阁把它围绕起来。中轴线上由南向北的主要建筑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殿之后是法堂或藏经楼(阁)或毗卢阁、观音殿。大雄宝殿前,左右配殿有枷蓝殿、祖师堂(或观音殿、药师殿等)相对。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中在主轴线东 侧,包括僧房(居室)、香积厨(厨房)、斋堂(饭堂)、职事堂(库房)、荣堂(接待室)等。接待四方之来者的客房特设在中轴线西侧。山门

佛寺的大门称为“山门”。由于“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多在山林之处,所以得名。山门一般有三个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中间一座常建成殿堂式。叫山门殿或三门殿。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像,如同两个门卫护持寺院。

天王殿

进了山门往北,第一重殿是天王殿。在天王殿前两侧有钟楼和鼓楼。天王殿中间供坐北面南的大肚弥勒佛。东西两旁分塑四大天王像,弥勒佛背后神龛内供韦驮菩萨像。

天王再往北是“大雄宝殿”,俗称“大殿”,为寺庙的主殿、正殿。“大雄”是梵文筏那摩那的汉译,是对佛祖释迹牟尼的尊称,指佛有大力,能伏“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子魔”等四魔。

常见的供奉_佛有三种姿势:一种称“成道像”,结跏趺坐(两腿交叉,双脚放在相对的大腿上,足心向上),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名为“定印”,表示禅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为“触地印”,表示释迦成道前,为了众生而牺牲自己,这一切唯有大地能够证明。再一种为“说法像”,结跏趺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名为“说法印”。还有一种立像,左手下垂,名“与愿印”,表示能满足众生愿望;右手屈臂向上伸,名“施无畏印”,表示能解除众生苦难。

还有的是“三佛同殿”。一种是供“三身佛”,“三身”指三种佛身。中尊为“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指体现了佛法的佛本身。左尊为“报身佛”,名“卢舍那佛”,指经过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右尊为“应身佛”,即是_佛,指佛为度脱世间众生需要而现之身,特指释迦的生身。

又一种为供“横三世佛”。这里的“世”指三个空间世界,以其同时存在,所以叫“横三世”。正中为本尊_佛;左侧为左手持钵(表示盛甘露),右手持药丸的药师佛;右侧为_。

另一种为供“竖三世佛”。这里的“世”、指因果轮回迁流不断的个体一生中存在的时间。三世指过去(前世、前生)、现生(现世、现生)、未来(来世、来生)三世。在佛像中的位置是:正中为现在佛,即_佛。左侧为过去 佛,即燃灯佛。佛经说他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得名。亦说释迦未成佛时,燃灯佛曾为他“授记”,预言将来成佛的事。右侧为未来佛,即弥勒佛。弥勒是释迦之后将为佛。佛经讲他将继承释迦的佛位而成佛,所以叫未来佛。

佛殿两侧各九尊罗汉。佛坛背后是观音菩萨手持杨枝净瓶,立于普陀洛枷山海之间。

大殿的东西两侧配殿是枷蓝殿与祖师殿。

伽蓝是“僧伽蓝摩”的简称。是“僧园”之意。这里的伽蓝特指“祗树给孤独园”,是释伽在舍卫国居住说法的场所。

伽蓝殿供波斯匿王和他的太子祗陀,还有给孤独长者。相传“祗树给孤独园”是给孤独长者用金钱购置波斯匿王太子祗陀的花园,建筑了“祗园精舍”,释迦说法的道场。除了这三位护持佛法建立枷蓝的善士外,殿内两侧还有供美音、梵音、天鼓等十八位枷蓝神的,他们是寺院的守护神。法堂

大殿的后面为法堂,也叫讲堂,是演说佛法皈戒集会的地方,它是佛寺中仅次于大雄宝殿的主要建筑。法堂也供佛像,但主要设法座。法座亦称狮子座,堂中设高台,中置坐椅,供法师演说佛法之用。法座后挂象征释迦说法传道的图像。法座前置讲台,台上供小佛像。下设香案,供置香花,两侧列置听法席位。

藏经阁

法堂之后是藏经阁,藏大量书籍,一般不对外开放。

庄严与供具

寺院殿堂布置除各类佛像外,还有一些比较固定的庄严和供具。所谓庄严就是以示庄重严肃的装饰。中国佛殿之庄严主要为宝盖、幢、幡、欢门等。

宝盖又称天盖。殿堂所供本尊佛像有宝盖,佛经称华盖。一般以木材、金属或丝织之材料制成。

幢,又称宝幢,为佛、菩萨的庄严标帜。用以表麾众生,制魔众。一般以绢、布等制成。幢身周围置八个或十个间隔,下附四垂帛,或绣宝生如来、地藏菩萨等像,或加彩画,头上安宝珠。每一佛前多置四柱宝幢,或绕宝盖而悬置。

幡,又称胜幡。为表佛世尊威德所作之庄严,它犹如大将的旌旗。幢下长帛下垂者曰幡,而以幢竿垂幢日幛幡。幡有多种颜色和制法,以平绢制成的叫平幡,束丝制成的叫丝幡,以金属玉石联结制作的叫玉幡。旗竿头安宝珠的称云幢旗,幢竿头置龙头的叫金刚幡。幡上多书佛号或经偈,悬挂于佛像前。

欢门,是悬于佛像前的大幔帐,上面用彩丝绣成飞天、莲花、瑞兽、珍禽之类。飞天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神灵。欢门两侧垂幡,称为幡门。门前悬供佛琉璃灯一盏。

供养在佛教中名目繁多,有香花供养、饮食供养、灯明供养、衣服供养等等。

殿堂供具多寡,看殿堂结构的大小以及法事需要来决定。佛经中说,殿堂当设二十一种供奉之具,如果不能办到,五种也可以。五种供具是:香水、杂花、烧香、饮食、燃灯。佛像前所设香炉、花瓶、烛台叫“三具足”,就是从五种供具中简化而来的。

佛像前设有香几供台(大桌),其形或长或方。长的香几安置“三具足”之类,而方供台却是以奉五供(即涂香、花鬘、烧香、饮食、灯明)之用,以丝绣桌围将四面围起。供台上前置香几,几上放小香盘。香盘用紫檀木制作,上置一香炉二香盒,分盛檀香、末香。盘前挂一红幢,绣莲花瑞禽之类。

(田奇)。

四大天王

从大山门进庙,便是四大天王殿。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又唤名“风调雨顺”,意在要由风调雨顺带来“五谷丰登”与“天下太平”。

据佛经介绍,四大天王各护一方世界:居须弥山的东胜神州、南赡部洲(中国属该洲)、西牛贺洲、北俱罗洲。由于他们各护一方世界,所以又称“护世四天王”。他们的称谓与着装一般是这个样子的,即:

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托,身着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琴。所谓“持国”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他以慈悲为怀,用琵琶弹奏,以音乐感化众生,皈依佛门。

南方增长天王,名叫毗琉璃,身着青色,穿甲胄,手持宝剑。所谓“增长”,其意思就是令众生增长善根。手持宝剑,意思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

西方广目天王,名叫毗留博叉,身着白色,同样身穿甲胄,手上缠一龙,意思是对不信佛教的人,用索捆绑,使其皈依佛门。

北方多闻天王,名唤毗沙门,身着绿色,同样穿甲胄,右手持宝伞与神鼠,意思是可以治服众魔,以保护众生财富不受侵犯。

在四大天王中,论地位,北方的多闻天王最高,其名声也最大。他本是古印度教的一位天神,原名“施财大”,用中国话来说就是一位财神爷。他有很多信徒。毗沙门来到中国以后,相传还帮助唐朝打败了蕃兵的进攻,故在唐朝时的军营里都供有他的神像,还建有天王庙与天王堂。有些军队还在军旗上绘有他的神像,表示军威大振,不可战胜,简直成了军队的保护神。相传,以后出现的拖塔天王,便是毗沙门的化身。

这四大天王之所以又唤名“风调雨顺”,完全是被“汉化”以后的事,他们完全是按照中国人的意志取的,是中国人的习惯称呼。说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剑,是司风;东方持国天王手拿琵琶,是司调;北方多闻天王手执伞,司雨;西方广目天王手缠龙,是司顺。这四大天王各司其职,组合拢来便成了“风调雨顺”。这都是人民的美好愿望。大家知道,因为风调雨顺,就会带来五谷丰登;同样的道理,因为五谷丰登,就给人民带来了丰衣足食,人民丰衣足食以后,社会上就会出现“日不关门,夜不闭户”的太平盛世。

“四大金刚”的手执物品,除上面介绍的以外,他们还组成了一组“物谜”。在历史上与生活中,有灯谜,也有字谜,有哑谜,也有物谜。由四大金刚手持物组成的“物谜”你猜得着吗?

原来佛门又说:增长天王,又叫魔礼青,手持青光宝剑一口,广目天王,又叫魔礼海,掌碧玉琵琶一面,多闻天王,又叫魔礼仁,掌混元珍珠伞一把,持国天王,又叫魔礼寿,掌紫金龙与花狐貂。这四大金刚手里拿的“法宝”,你只要稍加思索与联想,就会猜破他们的谜底。

谜底是这样的:增长天王持剑,剑上有锋,故隐意为“风”,广目天王拿一面碧玉琵琶,琵琶能弹发出音调,故隐意为“调”,多闻天王手持珍珠伞,伞能遮雨,故隐意为“雨”,持国天王掌紫金龙与狐貂,因龙为蛇类,它与蛇一样有纹鳞,故隐意为“顺”。这四位天王手执的四样法宝组成的四个字,再将四个字组合起来,原来就是前面所说的“风调雨顺”意思。

关于韦陀菩萨

韦陀是佛的护法神,是南方增长天王属下八神将之一,位居32员神将之首(四大天王每人手下有八神将)。据说,在释迦佛入涅时,邪魔把佛的遗骨抢走,韦陀及时追赶,奋力夺回。因此佛教便把他作为驱除邪魔,保护佛法的天神。从宋代开始,中国寺庙中供奉韦陀,称为韦陀菩萨,常站在弥勒佛像背后,面向大雄宝殿,护持佛法,护助出家人。

看韦陀菩萨的韦陀杵的方向: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如果韦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如果韦陀杵杵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