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实施内部审计案例范文(29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3-01-25 06:00:58374

公司实施内部审计案例范文 第1篇

新时代,^v^、^v^高度重视审计工作,^v^^v^、^v^总理多次对审计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对建立健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做出了重要部署。内部审计作为国有企业内部监督的中坚力量,如何加强对所属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如何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内部审计体系,进而提高自身政治站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保障企业持续健康良性发展,是当前内部审计管理值得思考和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

国有企业当前内部审计的不利因素及影响

随着国有企业市场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到来,一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的不利影响因素也逐渐暴露出来,削弱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制约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这些问题亟待在经济新常态下加以有效破解和改进,以实现内部审计价值的不断提升,促进内部审计工作长足发展。

一是审计体系设立不规范。我国内部审计经历了2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新形势下,国家相关内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和健全,特别是在内部审计体系建设上较为“自主”和“宽泛”,缺少“必须”和“刚性”的法律法规依据标准。《^v^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2018版)第四条,对内部审计工作领导体制、职责权限、人员配备上的规定是“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v^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通知》文件(国资发评价[2016]48号)对优化审计人员结构提出:“2018年年底前,中央企业专职内部审计人员数量占在岗职工人数原则上不低于千分之二,高风险行业、大型企业和国际化经营指数较高的企业要力争达到千分之三以上”,此文件对审计人员配备给出了明确的数字化标准,但也仅是在“原则”上。国家相关规定和指导意见均非必须和强制,也缺乏相应方面的检查督导,在“宽松”和“弹性”机制下,国有企业在执行中也就存在了多样性。具体表现为:一是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中,有些企业将审计部门独立设置,有的则是与财务、纪检、监事会合署,甚至有的被并入到办公室;二是在组织机构隶属关系上归董事长、监事会主席、总经理、总会计师、纪委书记、副总经理领导等现象均不同存在;三是在审计委员会设立上,有的下设在董事会,有的下设在监事会,有的尚未设立审计委员会;四是审计人员配备数量没有必须标准,随意性较大,重视的单位配备人员多,不重视的或许仅设1人还是兼职。笔者认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体系建立的多样性,不利于规范内部审计行为,影响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规范运作与发展。

二是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国有大型企业高层领导人员对审计工作认识已有很大提升,但下属企业有些领导仍存在认识上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重经济指标创造,轻风险防控监督意识。对创造经济指标的单位和部门高度重视,在人员力量和薪酬考核上极度倾斜;对审计风险防控监督意识较淡薄,认为每年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本单位财务决算进行一次审计即可,没有必要在内部审计上下功夫。二是在审计问题和成果运用上认识有偏差。遇到内部审计提出的尖锐问题,有时甚至当成给自己挑毛病、找麻烦、设阻碍,审计报告会搁置一边,导致问题得不到迅速有效整改。三是人为将审计部门地位设定拉低。在人员编制、薪酬待遇和审计经费上考虑不多,审计部门在管理部门中被人为设定为二、三类部室,审计人员薪酬待遇低于财务等部门,也存在审计机构负责人往往是由从财务或其他部门“退役”或“边缘化”领导担任的情况,审计人员在可以自主选择审计和财务岗位时,绝大多数会选择后者。四是未能分清审计问题的主体责任。当接受上级审计提出问题时,个别领导将问题产生的根源归结为内部审计部门,甚至出现质问:“怎么叫人审计出这么多问题?你们审计部怎么搞的?”主体责任未能分清,内部审计“背黑锅”,审计整改与责任追究落不到实处,前改后犯就见怪不怪了。长此以往使内部审计失去了应有的自觉性和自愿性。由于管理层对内部审计所提供的各种管理服务缺乏足够的理解,没能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在推进现代企业制度中的重要作用,没能意识到内部审计在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中,其基础性、熟知性、常规性、连续性、随时性是外部会计师事务所难以替代的。实践证明:企业领导重视审计工作,关心和支持审计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难题,那么内审工作存在的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内审工作就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三是内审人员切身利益的牵制。内部审计隶属企业内部组织关系的特殊性,决定其在行使职能上容易受其内部组织意识所左右,如企业最高决策意见会对审计职责的发挥产生影响。其主要原因:一是内部审计机构设立、人员配备、人事任免、薪酬待遇以及考核奖惩等与企业密切相关,致使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受企业内部各方面利益牵制,难以公正、客观地独立开展经济监督活动,尤其是牵扯到与领导利益有关的领域。二是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揭示问题,往往引起被审计单位(部门)甚至是业务分管领导的内心“不满意”,由于内部审计缺少体制上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加之个人利益连带关系,使内部审计人员存在怕“得罪人”心理,担心在职务晋升、绩效考核等切身利益方面受到不公待遇,因此会不同程度地使审计工作的价值实现和效果发挥受到影响,使审计职能发挥受到制约。

四是传统审计环境的制约。传统审计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往往就是检查财务账簿,查看财务收支有无违反财经纪律等行为,如果审计一旦涉入除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范围以外的经营决策和管理事项,就会使被审计人觉得超出了审计范畴,甚至出现反感和“敌意”,导致审计环境受到影响。现代审计的方向是以注重经营管理风险防范为导向,而经营决策事前无须审计参与控制监督和经济鉴证评估,则是传统内部审计的极大漏洞和普遍现象。当前,内部审计监督多以事后为主,审计实施中难以掌握原始信息依据,事前参与企业各项管理过程环节的控制职能十分薄弱,出现问题也多是亡羊补牢,甚至已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

五是内审人员复合型技能欠缺。审计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监督活动,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它不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掌握全面的财务会计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对企业经济事项做出正确的预测并提供可行的决策依据保障,这就需要较高层次的具有复合型业务知识的审计人员。从主观上讲,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构成中绝大部分人员是财务会计专业,对财务会计的业务知识虽能胜任,但对企业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环保、营销等多元化的管理知识与全方位实践却显得业务单一,内部审计所要求的全面型、复合型知识人才短缺,难以更高标准地满足内审工作要求,增大了审计风险;客观上由于内部审计的工作性质,查找和提出管理漏洞的地方多,“得罪人、待遇低、不受重视”是很多优秀人员不愿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原因,人才因素的影响是高质量完成内部审计工作的最大障碍。

适应现代内部审计工作的应对策略

一是加强新时期党对内部审计的引领。2018年5月召开的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是我国审计事业发展的里程碑。^v^^v^发表重要讲话,提出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是加强党对审计工作领导的重要举措。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对全国审计工作的领导,加快形成审计工作全国一盘棋,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力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2019年10月31日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v^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再次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列入决议,提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是国家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一环和监督前沿,新时代内部审计工作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适应新形势,提高政治站位,创新审计理念,拓宽审计视野,确保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消除内部审计盲区,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二是完善内部审计体系顶层设计。审计监督是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内部审计体系建设应与时俱进,在法制化、制度化、正规化进程上不断加以完备。建议国家在审计监督体系层面,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出台更为具体的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党和国家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的相关刚性指引,完备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三个层面的顶层设计,构建审计全覆盖的有效机体;完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和制度依据,促进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形成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体系建设规范化、制度化,使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机构体系充分得到健全与保障。同时,加强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进一步理顺企业监事会、巡视巡察、法律、纪检等各种监督关系,形成监督合力,为党和国家及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保驾护航作用。

三是审计作为是领导重视的前提。领导重视是内部审计工作得以推进和深化的重要因素,而审计作为又是能否博得领导重视的先决条件,两者关系既相辅相成又互为促进。促进好二者间的辩证统一关系,首先需要内部审计人员的艰辛付出,打铁必须自身硬,体现审计价值,一味依靠领导重视,而工作不能行之有效,也无法赢得领导的重视;其次,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应把内部审计视为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经营决策及经济运行环节不可缺少的卫士。因此在建立内部审计机构、选拔内部审计人员时应予以必要保障与支持,给予内部审计有利的工作条件和工作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内部审计工作,从根本上为内部审计持续作为注入动力。

四是强化内部审计独立性与权威性。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其独立性与权威性必须予以充分体现。一是通过国家对内部审计管理层面的顶层设计,使内部审计独立性得到规范化加强,即在企业党组织、董事会下面设立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受审计委员会隶属领导,对企业董事会(或者主要负责人)负责,摆脱与生产经营管理部门平行设置的弊端,切实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二是在国有企业加快推行建立总审计师制度,总审计师协助党组织、董事会(或者主要负责人)管理内部审计工作,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履职及独立开展工作所必须的条件与权限,强化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三是强化审计人员政治思想与业务素质提升,提高职业素养和执业道德水准,打造审计人员自身硬件的权威性。四是建立服务与监督分离审计机制,审计服务面向下属企业,审计监督对集团公司总部负责。建议在大型国有企业集团采取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审计垂直管理和委派制模式,试行建立集团化审计中心和片区审计中心机制。五是在对审计人员人事聘免、薪酬标准等切身利益隶属关系上有所管理突破,解决审计人员切身利益连带问题,使审计人员消除后顾之忧。

五是向现代审计纵深方向发展迈进。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传统审计对经济监督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改变传统内部审计思维,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氛围与环境,不断拓宽内部审计领域,以风险为导向开展内部审计是现代审计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重心越来越偏重于企业管理功能的发挥、风险控制防范以及对经济效益实现程度的审查和评价。在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资金风险等的预测防范上,将由事后审计转向事前控制为主,以风险为导向开展内部审计,实行全过程的控制,防止决策失误和风险转化,最大限度规避运营风险,发挥资产经营的效益,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注重审计结果的运用,从源头上堵塞漏洞,实现以审计的主观努力改变人们对传统审计的认识。

六是打造精良的国企内部审计队伍。人才是履职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与保障,建议在国家审计机关负责内部审计监督指导部门层面,新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才专家库”,选拔国有企业优秀内部审计人才,按照企业不同性质和人才的不同专业,建立“专业分库”,聚集一批具有丰富审计实践经验、专业精湛的国企内部审计顶尖人才。一是可在需要时抽调充实协助国家审计机关工作;二是重点在国有企业之间组织开展不同项目交叉审计,充分整合利用好国企内部审计人力资源力量;三是围绕国有企业行业特点,有效解决行业共性和个性审计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整改措施和审计管理建议;四是组织相关专家对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困难进行分析研判,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增强其揭示和反映企业各领域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的能力;五是通过以审代训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开展审计专业培训,促进国有企业之间的业务交流,带动更为广泛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不断更新审计知识,提高综合驾驭能力,提升专业水准。目前国有企业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短缺,通过国家审计层面新增构建内部审计专家库,会有效提升内部审计地位,加快培养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才,有利于打造精良的国企内部审计队伍。

面对新使命、新职责,内部审计工作要坚持以^v^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v^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既不局限于传统的监督和财务审计功能,又要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手段,紧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主要矛盾变化,扩展内审职能,加强内部审计管理体系优化设计,坚持科技强审,营造风清气正的内审环境,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在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促进反腐倡廉中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公司实施内部审计案例范文 第2篇

一、审计报告的标题

审计报告的标题因审计项目和审计内容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关于对**公司财务收支的审计报告;关于对**公司(**期间)经营(目标)结果的审计报告;关于对***任期经济责任的审计报告;关于对**公司经理**离任的审计报告;关于对**公司***问题的中期审计报告;关于对项目的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关于对拟并购**公司资产情况的审计报告;尽职调查报告;关于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报告……。

二、审计报告的主送人

根据内部审计机构隶属关系的不同而有区别:财务总监;主管总裁(经理);总审计师(审计总监);董事长;审计委员会等。

三、审计依据、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人员、审计时间

开宗明义:根据什么进行审计?本次审计要解决什么问题?审计何时间内、何范围内、何内容?审计工作人员及审计所耗时间。这里不能罗嗦,宜高度概括但不能缺项。

四、审计出的主要问题及问题形成的原因

审计出的主要问题要根据重要性(金额大小、性质、影响程度等)原则,对问题进行排序。如:重大偏离审计目标的违法问题、违规问题、高风险问题、做假帐、上报虚假的财务报告、资产不实风险等。对所有问题都要先定性质后量化。如:虚增**年度利润300万元;职务侵占公款300万元;现金短款300元;违反投资决策程序造成投资损失300万元;私设小金库300万元等等。然后逐项描述。基本要求是:让所有收到报告的人都能读懂问题的来龙去脉。

问题形成的原因可以单独写也可写在报告里,但一定要实事求是,符合客观实际。问题的原因应该明确界定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观原因的表现是:明知故犯;先犯后改、改了再犯;履查履犯。客观原因的表现是:业务流程中设为非控制重点环节;内部控制点制度空白;非常情况下发生;企业发展中的新问题。所有原因均应引申其对公司发展的影响。

五、被审计对象在审计期间就已经审计出的问题的整改行动及纠正措施

在审计期间(审计通知书发出之日起到部门审计报告定稿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公司已经或正在进行整改,有实际纠正行动和结果的,应该在审计报告中进行描述。肯定被审计对象对制度的维护和对审计问题的态度所做出的努力。这个信息应该通过审计报告传递到所有能读到审计报告的每位领导。

六、审计结论与审计评价

每份审计报告都要给出审计结论和审计评价。这不仅是对被审计对象履行的义务,也是体现审计独立性、权威性、客观性、决策可参照性的必要前提。也是企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主要目标之一。内部审计不参与经营,与经营者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关系,审计结论和审计评价必须确保独立性和权威性。

七、审计建议

国家审计这个位置是要写“审计意见”或“审计结论和处理意见”的,内部审计无执法权,如无公司文件明确规定,则没必要写成“审计意见”。“审计建议”要具备可操作性,基本要求是能够解决审计发现的问题。内部审计存在的前提是能够发现问题,内部审计的价值是如何解决已经发现了的问题,最低要求是同样的问题不能再在同一个管理中心或利润中心重复发生。

八、审计报告出具人

审计组的“审计报告”要手书审计组全体人员的名字;审计部的“审计报告”要手书审计经理的名字。这和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有明显的区别。

九、审计报告出具日期

打印审计报告形成日期。

十、审计报告抄送人员和部门及报告总份数及存档要求

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报告,是要按公司规定发送很多既定的领导和部门的,在审计报告最后一页的页角,按规定写清楚抄送人员和部门及需存档案的份数及总发出份数。

公司实施内部审计案例范文 第3篇

XXX有限责任公司

物资管理审计报告

公司内审组根据经核准的2006年年度审计计划,于2006年10月20日-11月4日对公司物资管理循环实施了内部控制审计。本次审计的主要目的是检查和评价采购及付款、存货管理及财务核算等业务流程相关制度的有效性和日常执行的遵循性。我们审阅了相关制度及原始资料,与相关建设、仓储、财务等部门人员进行了面谈,并抽查了相关业务的处理文件。现将审计中情况报告如下:

一、公司物资管理简况

责日常物资的出入库管理工作。

一、物资采购

公司的工程物资管理规定对物资采购的工作流程进行了规定。日常物资采购工作主要由_或运维部根据实际需要负责进行。并由使用部门制订采购订单,联系供应商进行采购。我们认为,在公司现存的物资管理流程中:

1、公司51号文件仅对物资管理各主要工作流程进行了规定,我们认为,做为省公司的物资采购部门,有必要制订采购环节的管理制度。对物资采购过程中的采购申请、询价、价格审批、供应商选择等具体工作进行规范。完善物资管理的基础工资,控制公司采购成本。

2、采购部门负责材料到货验收,有违不相容岗位必须分开的原则

根据财政部财会[2002]21号文件《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的规定,采购与付款业务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一)请购与审批;(二)询价与确定供应商;(三)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计;(四)采购与验收;(五)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纪录;(六)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按照公司制度规定,收货工作由仓管及质检员负责办理,根据我们审计中所了解的实际情况,采购部门制订采购订单发给供应商,供应商根据订单发货后又由采购人员负责验收,采购与验收职责相混淆,容易形成制度漏洞。截止2006年9月30日,全省尚存在未办理入库的采购订单金额13,741,元。上述材料有些到货后直接用于工程上,一方面不再受系统预算控制,另一方面不能在期末库存盘点时体现差异。直接影响到公司对项目工程核算及考核的准确性。我们提请省公司仓库管理员对上述订单进行清理。

审计建议:省公司仓库管理部门与建设维护部重新就物资验收入库环节

的职责进行明确,保证货物验收工作按规定执行。

公司实施内部审计案例范文 第4篇

内部审计虽然不参与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但随着集团公司的规模扩大,内部审计作为集团公司的经济监督机构,其作用越来越重要。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不同与社会审计,同样内部审计报告与社会审计报告存在较大差别,社会审计遵循的是《独立审基准则》,而内部审计遵循的是《内部审基准则》。因此两者在审计的独立性上、审计方式、审计重点、审计目的、审计职责作用是不同的,从而使内部审计报告对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经营绩效,经济责任及经营合规性等进行检查、监督、评价、整改及奖惩建议,内部审计报告作为改进内控管理的参考依据只对集团公司本单位、本部门、股东负责并对外保密。而社会审计主要围绕会计报表进行,对会计报表发表意见,对外出具《审计报告》,具有鉴证作用,需要对股东、债权人、及社会公众使用人负责,社会审计出具的《管理建议书》仅仅指出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的不足,出具建议。

但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在工作上具有一致性,在审计内容、审计依据、审计方法等方面有一致之处。因此《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某些要求,值得我们再写内部审计报告时参考,如审计的目的、审计对象、审计依据、审计责任、审计的实施过程等在内部审计报告中也需要体现。需要指出的是内部审计报告更突出对内部控制的关注,要针对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的不足提出具体审计意见及处罚建议,这与社会审计的《管理建议书》也有相同之处。以下是ABC集团公司出具的分公司审计报告部分内容,目的是希望大家共同探讨。

一、abc分公司资金管理不规范

1.职工借款随意性,借款金额大期限长,有的借款理由不充分,甚至有的旧账不结又填新账,截至审计日借款金额情况……。借款超三月的有……借款超一年的有……

审计意见:对超三月的借款一律无条件收回,收不回来的分公司经理、会计按4:6承担责任。以后不准出现超三月的借款,不准出现业务理由以外的借款,职工辞职要清理,否则分公司经理、会计按4:6承担责任,并从借款之日起按月1%的利率计算利息并按借款额的20%处以罚金。

金存在不能及时上缴公司账户的现象,如abc分公司20xx年xx月xx日的xx金abcx元,截至20xx年xx月xx日尚未上缴,时间长达近xx个月。

审计意见:严格财务控制制度,对不执行财务规定的分公司经理、会计各承担违规金额25%的处罚。

二、存货管理、库龄、结构存在不足

1、业务员借货现象普遍存在,数量之大日期之长令人费解。截至审计日借出存货XX件,折算成金额XX元,为库存金额的XX%。

时间超三月的有XX件,折算金额XX元,其中超一年的有XX件套,折算金额XX元。而且有些业务员已离职,如XX借货XX件折算金额为XX元,已于去年辞职。

现有不超一月无损的借货加强催收力度尽快收回;超一月及损坏的借货落实责任人按售价的7折收回现金,没有责任人的分公司经理(或原经理)、会计、保管人员按3:3:4的比例扣款。通过本次清理以后,以后借货理由要充分,分公司经理要审批,分公司会计随时监督,不准出现一个月以上借货,职工辞职要清理借货。否则分公司经理会计保管人员分别按零售价承担3:3:4的责任。

2、存货盘点账实不符严重

存货盘点的目的在于查找错误指出问题,以便管理控制的改进与提高。根据重要性原则,考虑成本效益,本次审计差错的定义为:只要同种类成品,实盘与账面不符即为账实不符,核对中并不进行合并调整。具体的财务操作必须根据本次审计盘点情况另行仔细盘点,该合并的合并,该调整的进行调整。

3、按库龄分析

根据最后一次进货测算,超3个月的库存,占全部库存的XX%;超6个月的库存,占全部库存的XX%;超1年的库存,占全部库存的XX%。超龄库存不但每年耗费较大的资金成本,更重要的是已成为困扰资金周转的桎梏。

4、按存货结构周转情况分析,全部xx存货去年同期销售xx件,今年上半年的销量为xx件,abc分公司库存xx件,测算需xx个月销完。

审计意见:在以上盘点的基础上,对现有库存进行库龄的统一排查,在查清库龄的基础上,完善财务软件或xx系统对存货的实时监控,为公司库存管理、经营决策提供信息。同时为盘活库存,加强资金流转,节约财务费用,缓解公司资金紧张的压力,请公司决策层针对公司库存目前的库龄、销售前景预测情况,在消化调整库存结构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清仓利库管理制度,并作为一个长期的策略贯彻下去。

三、费用合理性的难以界定

费用单据报销不规范,如招待费有的未注明为何事招待何人;有的经办人、分公司审签人仅经理一人,审计无法界定是否合理合法。

四、低值易耗品管理存在差距

abc分公司,低值易耗品台账记录无规格型号、无产地、无购入日期或调入日期等,不详细、不及时、不全面、不规范;分公司低值易耗品管理存在缺陷,有的随处乱方、有的损坏不及时修理,如有两张办公桌抽屉、门子损坏无修理,一台转椅损坏放在四楼迎门处。

公司实施内部审计案例范文 第5篇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全覆盖机制的构建

国有企业普遍规模大、层级多,有些企业层级多达十几级,实现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全覆盖,是确保其内部审计发挥促进完善治理作用的基础。内部审计全覆盖主要包含三方面重点内容:

一是规范科学的内部审计制度。根据企业规模、业务性质及治理需求等情况,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部审计的组织架构、职能定位、审计内容、审计权限、审计程序、质量控制、审计报告与结果应用等内容,实现内部审计对企业重大决策、重要资金、重大项目、重大经营活动、下属单位和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的制度全覆盖。

二是独立有效的审计组织架构。首先,要推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建设,保证有机构、有人干事。其次,要保障审计的独立性。考虑到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也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应当受党组织、董事会或下设的审计委员会领导,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主管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总审计师制度。总审计师协助党组织、董事会或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管理内部审计工作。另外,不具备单独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条件的,内部审计可以与其他内部监督机构合署办公,但不得与企业财务部门合署办公。

三是灵活多样的审计资源整合方式。一方面,应当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资源的整合与管理,充分利用内部业务资源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内部审计,实现企业内部专业人才的共享,如下属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集团内部管控人才等的共享;另一方面,应当建立完善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机制,加强对外包审计业务的过程控制和后续评价。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机制的构建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促进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方面的作用,必须构建致力于服务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的审计工作机制,明确内部审计职责定位和工作重点,切实履行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服务与保障职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应围绕以下重点开展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绩效审计、管理与风险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推动价值增值的作用,通过揭隐患、促管理、增效益,保障企业各项政策制度落实,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实现。

二是加强对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重大决策事项、重大投资项目等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保障科学决策的作用,通过强化对决策民主性、科学性和项目实施规范性以及绩效的监督评价,提高企业决策与管理水平。

三是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权力的制约作用,做到定期轮审、离任必审,形成对权力的长效监督机制,促进企业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

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价值提升机制的构建

有为才有位,提升企业内部审计价值,需在准确定位、突出重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以下保障机制:

一是审计结果运用与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机制,积极开展后续审计工作,将审计意见、整改方案跟踪督促落到实处。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依法依纪作出处理,追究责任,严重违纪违规问题应及时移送相关部门处理。同时,各类审计结果及其审计问题整改情况,应作为下属企业或主要业务部门任期考核奖惩、干部任免等事项的重要依据。

二是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保障机制。应当根据企业审计业务需要,选配符合履行审计职责需要的专业人员,支持和保障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各项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取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考评、聘任,享受有关职务和薪酬待遇。

三是内部审计转型创新工作机制。特别要通过积极推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4、国有企业审计监督合力机制的构建

一是加强国资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其一,国资管理部门建立完善对内部审计工作监督管理机制。明确职能部门,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与监督。实行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报告制度,企业内部审计计划、审计报告、审计工作总结、审计发现重大问题按要求向^v^报告。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考核,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与检查,考核检查结果纳入对企业及主要负责人年度绩效评价的范围。其二,应当建立完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审计监督机制,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社会中介审计力量,加强对集团公司经营风险的审计,重点以风险为导向,建立各单位重大风险、重要事项跟踪管理库,并定期进行评估跟踪。其三,完善社会中介机构委托审计管理机制。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审计资质和审计质量的跟踪管理,加强对审计报告非正常事项的分析评估与后续监督。

二是加强审计机关的监督指导。审计机关应当切实履行好对内部审计监督指导和对国有资产审计监督的职责。其一,监督推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通过专项检查、专题指导等形式,加大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指导,推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全覆盖。其二,指导推进职业化建设和内部审计价值提升。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协会的力量,积极开展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加强审计业务指导交流,指导各企业制定内部审计具体制度和实施标准,推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创新。其三,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结合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落实重大决策部署情况及重大风险事项开展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关注国有资本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关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运转执行情况,强化对大额资金使用、物资采购、工程管理、资本运作、资产交易、员工持股等企业关键业务的监督。将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作为企业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评价内容。

三是建立企业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巡视、法律、财务等其他部门的合作工作机制,共享工作信息与成果,形成监督合力。

公司实施内部审计案例范文 第6篇

摘要:随着我国企业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已成为其加强内部管理的必然要求。本文探讨了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模式的创新,试图通过重新构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合理确定其组织机构和职能,达到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的目的,以期能更好的为提高企业集团整体经济效益服务。

企业集团是在现代企业高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是以母子公司为主体,以产权关系和生产经营协作为纽带,由众多的企业组织共同组成的利益联合体。企业集团具有复杂的多层次组织机构,这就决定了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既要对集团本身及其分支机构进行审计,又要对控股企业、参股企业和关联企业进行审计,审计范围空前扩大。而且现代企业集团往往实行多元化发展战略,经营范围横跨多个行业,这也增加了内部审计的工作难度。因此,客观上要求企业集团设立一个与其内部组织机构相适应的有效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既遵循成本效益原则,节约审计资源,又能满足企业集团对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的需要。

一、目前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很多企业集团建立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与其组织机构和经营特点不相适应,制约了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发挥,表现在:

(一)审计机构组织设置单一

我国企业集团一般只在集团本部设立单一的内部审计机构――集团审计部,与集团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由集团领导人分管,没有派出机构。这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简单,但在实际开展审计业务时会增加工作难度。如集团审计部在对其成员企业进行审计时,子公司没有设置相应的审计部门,则会导致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无法及时获得审计所需资料。集团审计部对成员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了解不够全面,在对其进行评价时,由于缺乏应有的依据,很难做出正确判断,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另外,在日常工作中,集团审计部与成员企业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也给审计工作带来困难,难以发挥内部审计对成员企业的服务咨询功能和桥梁纽带作用。

(二)内部审计机构地位不明确,独立性和权威性受到限制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组织地位较低,权威性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我国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集团的地位,隶属关系也极不统一。在企业实践中,内部审计部门可对财务总监负责,也可对总经理负责,还有的是受监事会或董事会领导。而且由于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是从企业内部产生的,受本部门、本单位直接领导,仅与被审计的其他职能部门和单位相对独立,因此,其独立性同双向独立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并不健全,表现为董事会与经理层人员高度重合,董事会决策职能与经理层经营职能混淆不清。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机构如果由董事会领导,会形成决策、执行、监督职能集于一身的不合理现象;如果由经理层领导,同样会形成执行、监督职能一体的情况。

二、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提升内部审计组织地位,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为保证内部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要求企业集团必须通过有效的组织设置和制度设计来明确和强化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地位,以保证其顺利完成审计任务。企业集团应成立独立于各管理层级的集团审计部,在董事长的直接领导下,向审计委员会汇报工作。审计委员会由非执行董事和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组成,代表董事会对企业集团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和效益性进行独立评价和监督,是处于决策系统与执行系统之间的监督系统。同时应赋予集团审计部对所有职能部门和个人进行审计的权限,以确保内部审计的结论和建议能够得以有效执行。

企业集团在选配内部审计人员时,不能仅仅从财务人员中挑选,还应根据集团自身的业务特点配备计算机、法律、工程、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并且要合理配置内部审计人员的结构比例,以增强其提供咨询服务的能力,从而使其能为管理当局进行重大问题决策提供依据,为成员企业日常管理提供合理化建议和改进措施。

(二)重塑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模式

企业集团在进行内部审计管理模式选择时,应根据自身特点灵活选择运用。在企业集团总部层面,内部审计机构宜采取“董事会负责制”的组织模式,即:在集团公司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在审计委员会下设立集团审计部。另外,按照企业集团及其下属分(子)公司的地域和业务分布情况,在集团审计部设立多个下派审计中心,在一定期间内,下派审计中心分片负责对所辖区域内的集团分(子)公司开展审计监督业务,并定期轮换辖区。

在企业集团的分(子)公司层面,不具法人资格但属于集团核心分公司的,应派专职审计人员或设立审计派出机构,对分公司进行日常审计监督;否则接受集团公司审计委员会的直接监督。对集团公司下属子公司,因其具有法人资格,所以有义务视自己的经营规模考虑是否单独设立审计机构。若设立审计机构,子公司审计机构应向集团审计委员会负责;若子公司不单独设立审计机构,则集团公司审计委员会将在子公司设立内部审计派出机构,但需经子公司董事会同意。

(三)确定企业集团审计部及其派出机构的管理职责及业务衔接

集团审计部的职责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宏观管理,具体包括:制订内部审计工作制度、流程,编制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委派审计中心对企业集团及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等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对企业集团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和所属单位负责人进行任期或定期经济责任审计,对发生重大财务异常情况的单位进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承办企业集团董事会财务审查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及监事会的有关业务,协调外部审计工作;指导所属单位内部审计工作。

下派审计中心是企业集团审计部的直属审计机构,主要职责是按照企业集团下达的年度内部审计工作任务,组织实施具体审计项目。具体包括:参与企业集团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的审议;根据下达的企业集团年度内部审计工作任务,负责组织实施具体审计项目,并向集团审计部报告工作;根据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要求,负责本中心开展审计项目实施方案的拟定、过程控制和质量把关;向集团审计部报告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或异常情况;协助集团审计部对辖区内集团分(子)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指导。负责本中心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负责本中心的经费预算编报、控制和考核工作,定期向集团财务部、审计部报告费用支出情况。

下派审计中心业务上由集团审计部归口管理,向集团审计部负责人汇报工作,集团审计部负责对下派审计中心进行绩效考评,其负责人应定期在各个下派审计中心轮换任职,薪酬等级和职权应与集团审计部副职相同。下派审计中心有关人事薪酬、财务及固定资产的管理遵照企业集团总部的相关管理办法执行。下派审计中心应与集团分(子)公司保持相对独立性,不得与集团分(子)公司发生任何经济利益关系。

三、结论与建议

作为企业集团内部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机构的合理设置对于企业集团治理结构的优化以及职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集团可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在集团董事会下设置审计委员会;第二层次是在审计委员会下设置集团审计部,与集团其他职能部门平行,另外在集团审计部下设多个派出审计中心,这一层次的内部审计机构主要发挥其监督评价和服务咨询职能,并使内部审计的管理决策和业务开展相分离,即实现管办分离,有效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第三层次是依据实际情况在各成员企业设置审计派出机构。三个层次的内部审计机构应分别发挥其各自的职能,相互衔接、紧密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运行体,共同服务于企业集团的战略协作,以提高集团整体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马立占.重塑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之思考[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4):45

[2]许岚岚.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171

[3]张金爱.浅议内部审计如何把握监督与服务的关系[J].中国经贸,2011(24):87

公司实施内部审计案例范文 第7篇

一、深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以促进建立公共财政体制、规范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不断加强和改进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以支出审计为主,关注预算分配的公平和效率,延伸检查重点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全面提升预算执行审计的层次和水平。同时,加强对税收政策执行和税收征管审计,促进地税部门加强税收征管,维护国家税收法规、政策的统一性和严肃性。计划对财政局、地税局进行审计,同时对区水务局、农牧局等预算单位进行延伸审计。

二、加强重点投资项目的审计。按照《xx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公路、城市建设、生态建设、拆迁等重点项目进行审计,对投资项目进行全程审计监督。揭露项目报批中的舞弊行为、项目发包招标不规范、多计工程造价、损失浪费等问题,促进提高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效益。

三、强化民生资金审计。加大对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环保及“三农”等专项资金的监督力度,重点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救济救灾资金、就业解困资金、新农合资金等涉及民生的资金(基金)审计和审计调查工作,拟对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局、人事劳动保障局、民政局、劳动就业局、残联等单位进行审计和审计调查,促进专项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的不断提高。

四、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根据自治区审计厅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根据区委组织部的委托积极开展党工委书记、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开展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实事求是进行责任评价,进一步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促进规范权力运行,为组织部门考察、使用和管理干部提供参考依据。

五、加大审计意见和建议的整改力度。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切实加强审计整改落实力度,提高审计执行力,加强对审计结果整改落实情况的跟踪、回访和检查,保障审计效果、维护审计。

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业务素质过硬、真抓实干的审计干部队伍。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以执著的奋斗精神,教育干部用心想事、激情干事,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精力集中到抓工作落实上。进一步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倡导严谨、文明、务实、清廉、进取的工作作风,树立审计机关的良好形象。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为全面完成审计工作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公司实施内部审计案例范文 第8篇

摘要:企业内部审计在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财务共享中心的高效运营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支持、纠正企业经营管理方面面临重大挑战。本文从大数据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开篇,引出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路创新的四个方向,分析企业在经营管理模式由传统业务管理向信息数据管理转型过程中,内部审计工作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调整审计方式、优化审计管理、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文章提出三个审计方式创新的改革思路,并阐述了现阶段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指出了企业内部审计创新和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大数据;内部审计;工作创新

一、大数据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

二、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路的创新

(一)从样本思维向审计全覆盖思维转变。传统审计局限于财务账簿、财务凭证审计,审计人员在海量的纸质资料中抽取样本、测试结果、得出审计结论。而数据审计不再受限于纸质资料的查阅,审计人员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获得企业内部、外部的各种数据资源。通过数据处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审计人员能够全面分析企业各项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因果关系。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能够高效的提出企业存在的全部问题及风险事项,还能够全面、准确的评价企业业务数据的真实性、合理性、有效性。(二)从因果关系思维向逻辑关系思维转变。在传统的样本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更专注于研究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从样本数据来分析业务实质。数据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可以将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相融合、将内部数据于外部数据相融合,找到企业经营管理各环节存在的隐蔽的逻辑关系,突破财务数据的束缚,获得多维度、非线性的管理数据,发现更深层次的根源性问题。有助于审计人员从企业全局出发,提出科学、有效、便于落地的审计意见。(三)从业务审计思维向系统审计思维转变。传统审计是以业务资料为基础开展的审计工作,审计人员通常采用翻阅账簿、复算、盘点、延伸调查等手段来发现审计线索。数据审计是以数据式系统为基础开展的审计工作,审计人员要先综合分析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及管理的有效性,再对信息系统管理的各项电子数据进行收集、转换、整理、分析、验证,通过系统性的分析验证发现审计线索,实现审计目标。(四)从重点小范围精确思维向业务全数据容错思维转变。传统审计因为样本量较少,所以要求审计工作必须做到信息记录清楚、数据分析准确,以规避审计过程中存在的检查风险。而数据审计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将企业大量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判断,以发现企业的全部问题及风险事项,审计人员的工作思路必须从传统的个体精确思维向全数据容错思维转变,抓大放小,逐个突破。

三、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方式的创新

四、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要求

五、结语

总之,企业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之初,应提前考虑审计管理及审计监督的数据接口,通过设计智能化审计分析模型构建审计管理平台,让审计管理和业务管理同步变革,实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精细化、标准化、高效化管理;同时,企业应提前储备具备专业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和综合管理评价能力的复合型审计人才,提升企业内部审计的执行能力和监管能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实施内部审计案例范文 第9篇

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司采购供应流程,促进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有效控制成本,根据 第四季度的工作安排,审计部于月20日—12月3日对采购部 及相关部门的采购情况和采购管理进行了审计调查。此次审计调查重点内容:是否制定采购及采购管 理的相关流程、制度并有效执行,采购数量、质量、时间、价格(询价、议价、定价)过程的有效控制,有关效率指标的分析(充分履行岗位职责、自购与年实际采购量的百分比、年采 购金额占年销售额的实际百分比、计划采购完 成率、新供应商开发个数、错误采购次数)等。在审计调查 前,我们与采购部进行了会议沟通、了解基本情况、制作并 送发有关问卷和收集相关制度。在审计调查过程中,我们查阅合同及制度规范、抽查会计凭证、对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整理,采用了调查表、询问、实地观察、检 查、分析性复核等方法。现将审计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采购部 现有员工6名,其中总监、副经理、文员和信息员各一名,采购员 两名。主要负责全公司原材料、物料、设备等合同签订和采购及 供应商管理工作。采

购部提供合格供应商名录49位(含项 目10位),按发货频率上进行ABCD分类,其中A类17位, B类15位,C类17位。采 购部共制定内部管理文件17项,供应商管理文件6项,制定了采购部询价与定价管理规范、询价小组工作流程。制定了相应的供应商管理程序和采购控制程序。每月填制《供应商OEC考评表》进行考评。根据采购方式和结算方式的不同,把采购控制流程分为供应商送货流程和采购员自购流程。在采 购时间分配上,制订了《供应商供货时间表》。根据账务管理部提供的数据,年2月至10月份共完成采购量元,自购部分元, 占采购总量的。

共查阅合同65份,34个供应商,其中14个A类供货商;7个B类供货商;4个C类供货商。为保 证公司发展的需要,2009年引进新的供货商(合作商)14个(工程类6个,广告商3个,原材料3个,其他2个)。

根据、2009年的月定价表物品均价汇总 表,104种物品略有下降,168种物品略有上浮,39种物品保持原价,平均上浮。2009年新增67个品种,减少86个品种。

在原定价上承担了税金(增加了供货门店)、由原批发 价上7%降到了5%(增加了供货门店)。

在开店投入过程中保证质量,通过“货比三家、公开议 价”,合同签订价比最低报价节约564654元 。

根据合同,物料单价均略有上涨。

根据20和2009年7月、8月、9月ERP 系统提供的数据,选择了23种自购量较大的物品单价进行同期比较,平均上浮。其中泰轮王米,年7月份为元/kg,2008年8月 份及以后月份为元/kg。大豆油的有关数据还在核对中。

采购部未能提供对询价结果真实性、准确性的抽查报告、质量抽查报告、新供应商资质考评 表、过期或沽清事件的处理报告和定价执行情况抽查表。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不能提供年度采购计 划和部门工作目标。

采购计划是采购管 理中“科学采购”的前提条件,无采购计划,公司所需各种

物质保质、保量、经济、及时的连续供应得不到有效保障。无工 作目标,部门及各岗位年度绩效考评标准不完整。

(二)、采购流程有待完善。

通过对采购部的采购控 制程序制度的查阅,并制作了相应的流程测试,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未制订供应商送货流程管理、自购产品的管理办 法。

制订了供应商送货时间表、供应商管理制度,但未体现 相应的餐厅订购管理制度。使用部门多以电话形式的报单,容易造成物品验收环节出现误解。自购的产品由采购人员定点采购, 但未进行合同管理,也未列明相应名称、地点和产品规格。餐厅物资采购(除 固定资产、新品外)金额不论多寡,不需总经理的批复,不符合采购控 制程序管理的要求。

(2)无采购订单。

未制作采购订单,造成采购部 对未完成的'采购订单进行合理分析和监督管理。

(3)申购单不统一

餐厅报料单不统一,如中餐报单使用统一报料单、水果 类及西餐类使用白纸报料,不利于单据的收齐、整理、统计和管理。

(4)采购控制程序制度的执行无相关责任人检视、监督。

(三)、采购数量、质量 、时间、价格过程的有效控制

(1)采购时间不到位

我们抽查了相关凭证,申购时间和送货时间与制订的规 定有所差异。如: 8月93#申购合页3月1日,供应商送货单3月25日,入库单5月9日; 8月60#申购挂锁7月2日,供应商送货单7月25日,入库单7月31日。

(2)采购的质量、数量

验收由仓库管理人员完成,使用部门监督,无采购部抽查记录,采 购部未能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原材料的验收对应图示,采 购部对其他物资未详细说明。如候家塘调料品鲜花椒,物品包装袋标明规格500g,而实际净含量400g。物资的验收,未 对应相应申购单明细。申购单所列品名与采购部制定的品 名、规格型号、数量不一致。申购与到货可能不是同一品种,且采购部 之前无此类物品的定价,导致付款审核依据不足。如: 8月28#申购单:红外线消毒柜,规格

1800*1500*500;送货单:康庭638B消毒柜;入库单:康庭638B消毒柜(康庭638B消毒柜规 格:1130*510*1625)。8月125#申购凭证封面300套、凭证包角150张,实际送货凭证封面320个,凭证包角18个。库存数量,是财务 部每月监盘的数据。采购部对库存、使用数量不能做到有效 统计,对物资的采购计划、审批和供应商的选择不能做到有 效管理。

(3)采购的价格

采购的价格有询价、定价、比价。

1、询价

询价小组的不完全执行,和工作单上无相关预算

日常原材料由询价小组完成。在抽查的6、7、8月、周原材料询价单,有账务管理部、采购部、财务管理部、使 用部门和供应商的签名,但新品的询价仅财务管理部、采购部 相关人员的签名,新品价格存在由一个供应商提供的情况。工作单未提供预算金额,使用部门对采 购的物资未能做到合理监督。 在查阅的2009年1-10月月定价表中,我们发 现:

①、2月基本上建议定价=上期价,本期无询价;

②、7月、8月基本上建议定价=询价、报价、上期 价;

④、9月基本上建议定价高于本期询价、低于或等于上 期价及报价(本期共计200个品种,其中询价低于报价及上期价的有152个品种。

(2)、定价

价格执行不到位、入账价格不一致,无基准价格

定价由采购委员会完成。在抽查的6、7、8月、周原材料定价单,仅财务管理部、采购部负责人签名。根据周、月定价表,核对入库单入账价格。在8月份的凭证抽查 中:SEVEN店鸡汁脆笋定价单为元/斤,入库单元/斤;火培鱼分为大、小火培鱼,大剧院统一入库名称为火培鱼,入库价格21元/斤,而采购部大火培鱼为21元/斤,小火培鱼为元/斤。入库单与定价单的价格不一 致,执行不到位,使财务付款存在一定的风险。由于ERP系统未能限定价格、规格,有可能的导致错误资金流出。无基准价格,使价格的波动无相关可比性,对采购价格信息无确定性。

根据ERP系统数据统计,对2009年1-10月各 门店平均价格的分析比较,各店价格不一:

①、百洁布的平均价元,店平均价 元;

②、玻璃刮的平均价元,店平均价 元;

、、、、、、

采购部对物品入库名称、规格未进行监督管理。供应商送货单品名与采购部制定的品名不符,入库单品名、规格不统一。如: 8月28#申购单:粘板(无规格);送货单:粘板45*15;入库单:粘板(无规格)。采 购部制定的不同规格的粘板不同定价,由于申购单未能列明规格,使物资的验收入库带来难度;入库单不规范使物资价格同店不 同期不可比、同期不同店不可比。

(3)比价

比价不规范

比价由采购部ERP系统操作员负责,但数据的提供无其他询价小组成员认同。 由于价格信息不对称,2008年大豆油储存的往来核 对差异为万(2008年2月入库价分别是214元、232元、272元、296元、315元)。

(五)、采购政策有待调整。

定价:在采购部制订的《询价与定价管理规范》中,西冷、调料不高于市场批发价的5%,而实际定 价依据与规定不一致。

现金预支:在制订的《采购控制程序》中,采 购员预支现金上限不能超过10000元;《餐厅申购单管理及财务报账规范》中:采购部预先向财务部预十天的备用金,上限不能超过60000元。

(三)采购合同管理不规范

物料合同的签订,无相关规格、产地、生产厂商,致使 价格无法比较,致使对采购价格无法合理评价。大部分供货 渠道和定价标准近年以来没有调整。 供应商合同管理存在瑕疵。通过65份合同抽查,34 位供货商(合作商)中27位是长期供货商,其中合同未到期(含续签)的只有5位(A类:;B类:;C类:)。

供应商管理有待完善。未提供除原材料外其他物品的验 收标准、新供应商的引进未制作《新供应商引进表》;根据供应商OEC考核标准,制定并进行了供应商考核,但未能全部参照执行。如制度规定:供应商一月累计 3次以上未按时送货,可解除合同,并支付1000元违约金;在供应商9月份评分表中,迟到5次,扣除125元,在供应商4月份评分表中,迟到4次,沽清1 次,共罚款200元。

三、审计建议

根据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审计意见和建议

(一)

根据公司战略规划制定 当年采购政策及工作重点。

(二)完善采购流程并有效执行,加强物资采购的计划管理。根据各部门上报的年度所需物资计划及仓存情况,每年第四季度统筹做好 第二年的物资供应计划,力争按时准确上报公司年度材料计划。

(三)使用采购订单,按照采购紧 急、时间顺序,跟进采购订单,提高效率。

(四)做到物料统一管理,提高性价比。对公司所需物 料统一名称、产地、生产厂家、规格、材质等并统一采购, 争取价格优惠和品质保证。

(五)掌握采购物资的成本信息,建立基准价格库,尝试价格比较分析,保存采购信息并定期更新,为公司财务分析提供数据、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六)与资源市场供应商建立友好、长期合作关系,加 强合同管理,优化供应商数量,选择战略性供应商,为公司营造一个宽松有效的资源环境。

(七)必须规范原始数据的录入,不允许将同一品名不 同规格并在一个科目,以保证货款支付的准确性。

公司实施内部审计案例范文 第10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管理创新实践

一、实施背景

(一)内部审计基于风险导向的职能要求进一步强化。

基于风险防范与依法治企的要求,在近几年的内部审计活动中,内部审计的内容和范围已基本实现公司业务与领域的全覆盖,企业集团对内部审计在防范风险、促进规范经营、依法治企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内部审计队伍整体素质及力量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程度需要进一步深化。

从近年内外部审计检查结果看,由于管理模式存在漏洞或人为主观因素等,习惯性违章、屡查屡犯的现象仍然存在,将审计成果更深入地运用,更好地转化为企业规范管控的行为中,需要本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方法、方式上进行创新。

二、基本内涵

公司实施内部审计案例范文 第11篇

XXXX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我们审计了后附的XXXXXX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包括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

一、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沅江市三隆源纺织有限公司管理层的责任。这种责任包括:⑴设计、实施和维护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而导致的重大错报;⑵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⑶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我们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展审计意见。我们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要求我们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以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

审计工作涉及实施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财务报表金额和披露的审计证据。选择的审计程序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包括对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我们考虑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但目的并非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审计工作还包括评价管理层选用会计政策的恰当性和作出会计估计的合理性,以及评价财务报表的总体列报。

我们相信,我们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充分、适当的,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了基础。

三、审计意见

我们认为,XXXXXXXX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已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XXXXXXXX有限公司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公司实施内部审计案例范文 第12篇

目前,我国国有的大中型企业都陆续在本企业内部尝试性地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并以内部审计工作的结果来作为强化和制约企业内部各级领导和各部门工作人员的行为,对内部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反腐倡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干部管理监督机制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与完善,对国有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概述

内部审计是在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充分发挥强有力的监督功能,可以大大增强企业对各下属单位的约束力,保证企业整体利益的实现,因此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的特点包括:(1)服务的内向性。内部审计既是本单位的审计监督者,也是根据单位管理要求提供专门咨询的服务者。(2)审计程序的相对简化性。由于内部审计机构对本部门的情况比较熟悉,具体实施的审计工作都大为简化。(3)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又是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目的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

审计内容主要是检查各类报表是否编报齐全,并对报表中的内容进行核对,注意报表反映的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资金变动情况与其他会计期间的分析对比,有关重大影响因素是否予以揭示,并要结合报表内容的审计,验证报表附注说明是否真实。在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中,审计的要点包括:资产负债表的审计,损益表的审计,现金流量表审计,合并报表审计这几项。

资产负债表在审计的时候主要注意其编制方法的正确性,报表中项目的完整性以及报表所反映的项目和内容的一致性,当然再核对当中还要注意账目上费用的真实性。损益表的审计除了要注意其格式的正确性和项目的完整度外,还要注意损益表中产品的销售收入、成本和费用是否与其附表相一致。现金流量表的审计主要注意现金等价物的确定是否恰当,企业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量是否完整、准确,与有关报表相核对。合并报表的审计主要注意其编制的基础,合并报表的范围,企业内部经济情况,会计分录是否完全抵消等。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问题

我国现在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着问题,审计组织的模式与企业集团内部的组织结构不相适应。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在实施的过程中就存在很多的问题,专业人才缺失,企业在做账的时候存在造假账问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低,不能真正的提出有价值的内容和意见。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隶属关系混乱。审计工作没有落于实处,只是流于表面。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专业性不强。企业内部审计范围的狭窄等等的问题阻碍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导致国有企业的发展也同时受限。

三、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大型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中流砥柱,是抗衡跨国公司的主力军,是我国支柱产业的重要支撑,大型国有企业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力量,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就需要有与其内部组织结构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制度,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促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

我国现行的体制决定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都较弱,没有完善的制度保证其本身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受到其领导层的限制。因此,在审计部门的设计上可以整合化,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使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形成一个整体,让上下级的内部审核部门形成直属的关系,使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咨询、评价、服务的职能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2.设立专业性强的审计队伍

审计人员的职责履行缺失问题,某些国有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职业素质低下,不能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审计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违法的事项也隐瞒不报,这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形成了阻碍,为了更好的落实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要针对审计人员制定相应的问责制度,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考核,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提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支专业性强素质高的人才队伍,是保证审计工作有效实行的基础。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提高其道德修养和政治觉悟,加强其对国家的经济法和企业规章制度的理解和认识,这样能保证审计人员对企业经营管理收支的有效审计和客观评价。内部审计人员除了要有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外,还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包括对会计、法律、税务、企业管理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还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与时俱进。

3.明确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目标

国有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根据国有企业的发展目标来制定相应的内部审计制度,使之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将审计工作的重心向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审计转移,为企业的宏观管理服务,促进企业发展。

在明确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目标的同时,还要改变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由单一的问题,促进审计职能从单一的监督职能向监督、服务与管理的多种职能转变以适应企业的发展。从以上可以看出,企业的审计重心向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经济效益上发展已成为必然。

4.加强内部审计与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

加强内部审计与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是为了更好的加强企业的管理,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对国有企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加强企业审计部门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国有企业主管部门的联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使政府能了解国有企业财务现状及问题,并就相应问题出台政策来加强国有企业的管理和监管力度,加强审计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维护国有资产的完整,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

5.拓宽审计领域,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内部审计不仅要实现观念上的突破,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内审工作上的突破。随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日益加强、公司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效益性审计目标将上升为主要的审计目标。有条件的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应重点向下列领域拓展其作业:(1)内部管理审计;(2)质量控制审计;(3)合同审计;(4)经济责任审计;(5)风险管理审计;(6)环境内部审计。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不断向着高标准化和正规化发展,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国有企业要是想建立起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的企业制度,就需要不断的完善企业内部的审计制度,促进企业的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分离。国有的企业内部审计在增加组织价值、改善组织经营和评价组织控制发挥着作用的同时,促进了国有企业自身的发展,加强了企业在改制所发挥的作用。因此,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是国有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过程,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完善内部审计流程,对企业内部的审计体系的健全建,促进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公司实施内部审计案例范文 第13篇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国企尤其是大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监督机制,在规范企业财务收支、加强内部控制、提升经济效益、规避各类风险、明确经济责任、提供战略咨询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内审工作仍处于较为边缘化的位置,部分企业领导对内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度不够,内审制度不够完善,内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缺乏规范性、权威性,致使内审无法发挥其相应的职能和应有的效果。

为此,必须要认真地剖析原因,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提升企业管理层对内审工作的认识、建立独立的内审机构、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强化审计能力、采取正确的审计方法,保障企业长久、健康、稳定发展是内审领域的当务之急。

一、当前国企内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审工作作用发挥不充分,内审环境需进一步改善

国企内审环境需进一步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公司领导对内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度不够。部分企业领导认为内审工作是非增值的辅助性环节,甚至存在“内审监督是自找麻烦”“内审就是摆设”的观念,只关注如何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二是审计机构不健全,难以充分发挥作用。一般来说,集团性企业在其母公司董事会或者内审委员会下设置独立的内审机构,并要求其子公司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建立健全内审组织体系,但实际由于企业内审机构设计的不完善和人员配备不足,子公司一般都未设立内审机构,制约了内审机构管理职能的发挥。

三是内审独立性、权威性不够。有的单位将内审与财务、法务、纪检等职能合并放在一起,建立了非专职的内审机构,审计人员经常要兼任纪检、法务、信访等临时性工作,内审地位不高、话语权不足,审计职能被弱化。另外,内审对象涉及多种行业、不同专业领域、数量也多,使得内审机构难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监督。

四是审计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首先是受国企人员编制影响,审计人员严重不足。如笔者所在企业为大型集团公司,分子公司及二级单位近200家,职工人数3万人,资产规模大、员工数量多,专职审计人员不到10人,审计任务量大、工作负担重,导致许多审计工作的开展都难以实施到位。其次是审计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如大部分国企存在中老年审计人员占绝对主力,年轻审计人员极少的情况。第三是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和业务经验结构不合理现象凸显,在岗内审人员缺乏工程造价、企业管理、内控、法务合同、金融和风险等专业知识。此外内审人员普遍职级偏低、晋升难造成审计岗位吸引力低下,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

(二)内审工作机制不健全,影响内审作用发挥

一是内审工作范围较为狭窄。大多以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等为主,在战略、内控、合规、风险管控等方面开展审计工作的意识不够,企业审计工作的价值创造性不强,工作效果有限。

二是企业内审与外审之间的配合程度不高。外审机构难以获取足够的企业经营信息数据,或者对企业存在的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导致审计结果内容无法满足企业实际的管理需求。

三是审计工作定位与企业战略未能达到高度协同。未与集团业务部门建立审计联系工作机制,内审和其他专业管理部门信息不对称,集团内审职能发挥受限。

(三)内审结果未得到充分利用,审计问题整改难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单位对审计结果和问题不够重视,认为审计问题与安全生产、经营指标相比无关紧要,问题整改采取选择性整改、应付式整改、机械式整改,存在前瞻性措施不够有力、责任未落实到人、进程偏慢、不全面整改和未彻底整改的情况;有的单位对审计意见的理解认识不到位,造成整改存在偏差;审计力量不足,审计任务繁重,现场审计和后续整改全面兼顾压力较大;相关职能部门协同整改配合不够,一些问题涉及到机关职能部门,但有的部门认为审计整改就是内审部门的事情,对被审单位的帮助指导作用发挥不好。

二是彻底整改难。有的审计问题覆盖面广、涉及的内容较多、信息量大且经办人员素质不一,整改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

三是“硬骨头”问题整改难。有的审计问题需多个职能部门、相关单位共同参与、联动整改,非一家之力可完成整改;有的问题是政策性问题,有的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审计整改难度较大。

四是整改标准不够明确。审计部门对于不同单位查出的相同性质的审计问题,在审计处理时原则上可以做到“一把尺子衡量”,审计整改可确定标准,但对于不同单位的不同审计问题,因处理建议要求不一,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难以明确整改标准。导致审计成果在事前防控、事中监督和事后追责过程中存在转换不及时或转换不力的情况。

(四)内审范围不够宽泛,内审职能存在缺位和越位

一是审计职能缺位。有的大型集团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拥有众多分子公司。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内审作用,在有限的时间内调动集团的整体资源实现对子公司的指导和监督,这也成为集团内审工作中的一大难点。现实中,集团内审的范围并没有达到集团发展所需,未能全面进行审计风险评估。内审工作大多以财务收支审计、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为主要内容,并未在内部控制审计、经营管理专项审计等方面进行积极拓展。工作流程固化和模式化现象明显,无法对集团业务流程完善、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提出更为科学而有效的建议。内审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的短视性行为,对于重大缺陷往往因不影响短期效益而被忽视。

二是审计职能越位。现代内审职能一般包括监督和服务,监督即鉴证、服务即评价和咨询,而现实中往往赋予内审其他不相干职能,如经营管理、内控设计、重要事项决策及执行等,审计越俎代庖,涉猎陌生领域,做与自身职能不相干的事情,结果必然是两头都做不好。

二、解决国企内审工作存在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选贤任能,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一是广纳贤才,改善内审人员结构。吸引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加入到审计队伍中,提升审计团队的整体水平。

二是审计人员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使自身专业胜任能力与企业发展相匹配,建立内审专家工作机制,将审计工作与企业战略协同统一。

三是加强内审人员培训,为员工提供更多学习和进修的机会,鼓励审计人员参加各项技能考试,并将技能水平与薪酬待遇结合起来,促进审计人员学习提升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四是拓宽内审人员晋升渠道。按审计工作性质,可增设技术岗,如首席审计师、一级二级审计师等,打破编制和职级限制,按业绩贡献大小可升可降,调动审计人员积极性。

五是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健全管理制度与约束机制,建立严格的内部管控流程。

公司实施内部审计案例范文 第14篇

1. 审计概况

审计单位:

审计对象:

审计时间:

审计依据:财政《会计法》、《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等》有关规定。

审计目的:监督企业遵守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和计算制度,放缓违规风险;防止舞弊,保护货币资金安全完整。

审计重点:审查《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货币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票据管理实施细则》、《银行账户管理实施细则》制度的遵循情况。

对货币资金的收支管理、票据及印鉴管理的执行情况。

审计程序和方法:

对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主要内容遵循情况进行答卷测试。

审查既定的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健全并得到有效执行;同被审计单位主管会计人员盘点库存现金、票据,编制有关盘点表;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公司实施内部审计案例范文 第15篇

南京新港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南京新港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全体股东: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及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相关要求,我们审计了南京新港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高科)12月31日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一、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责任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规定,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并评价其有效性是南京高科董事会的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我们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对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进行披露。

三、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

内部控制具有固有局限性,存在不能防止和发现错报的可能性。此外,由于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变得不恰当,或对控制政策和程序遵循的程度降低,根据内部控制审计结果推测未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一定风险。

四、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意见

我们认为,南京高科于月31日按照《企业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第1页

基本规范》和相关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特殊普通合伙)特殊普通合伙)

中国·中国·上海

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孙晓爽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郭香 4月1日 2页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第

公司实施内部审计案例范文 第16篇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企业业务日渐复杂,数据体量也逐渐庞大,作为企业“免疫系统”的内部审计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亟待转变,而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为内部审计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内部审计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促进了内部审计工作理念和方式的创新,而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又有利于促进企业增值。为巩固大数据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作用,应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智能化审计体系、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强化内部审计促进企业增值的职能定位、重视内部审计人才培养等措施,以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更好的帮助企业创造价值。

[关键词]大数据;内部审计;工作创新;企业增值

一、引言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革新使得现代企业的业务日趋复杂,数据的体量也日渐庞大,作为企业“免疫系统”的内部审计,在强化企业风险管理、促进企业价值创造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传统内部审计针对财务数据等结构化数据的工作方式和技术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企业发展要求。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新要求,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也给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带来新的机遇。

二、大数据促进内部审计的工作创新

(一)大数据技术推动审计工作方式创新

大数据技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为内部审计工作带来的最直接的改变是审计手段和工作方式的创新,使内部审计工作日趋规范化、智能化,这种创新包括审计对象的转变、工作环境的转变、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等。

1.传统内部审计是以业务资料为基础的审计,通过对财务账簿、凭证等业务资料进行检查,来揭示问题,发现审计线索。大数据时代,数据对于企业越来越重要,仅仅依靠审计账簿上的信息,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大数据内部审计以数据和信息系统为基础进行审计,通过对信息系统的控制测试和各种数据的分析验证来寻找审计线索,使内部审计提供的信息更能适应企业的信息需求。

2.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企业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将各部门的业务数据进行统一采集、集中管理,内部审计人员借助信息共享平台,获取审计信息更加便捷,审计工作更加高效,比如企业通过搭建了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审计工作不再受地理位置等条件限制,可以进行非现场审计,使成本极大地降低,审计效率大幅提升。

3.大数据技术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技术,为分析提供了基础,借助这些技术对收集到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节省信息收集时间,减少重复性工作,从而帮助审计人员进行科学分析和查证;并且大数据的应用实现对各方面业务进行实时监控,提供风险预警,极大地提升了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日常运营中发挥的作用。

(二)大数据技术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理念创新

大数据以其具有容纳海量数据、多种技术方法、实施企业全过程的持续跟踪等优势推动审计工作理念的创新,具体体现为由抽样审计思维转为审计全覆盖思维、由因果关系思维转为逻辑关系思维等。

1.传统的审计由于技术和成本效益等条件的局限,只能采取抽样的方式进行审计,这种抽样的审计理念已经无法满足一些企业的发展。大数据技术具有处理海量数据的功能,使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范围得到极大的扩展,这不仅使内部审计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提供技术支撑,更促进内部审计人员能够视角专注到企业整体,由抽样审计思维转向审计全覆盖思维,其提供的审计结果更能全面、准确的反映企业情况,逐步建立起“预防”优于“纠正”,持续监督的工作理念。

2.常规内部审计通过对财务资料抽样检查,揭示问题,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审计人员更专注于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来为企业经营出谋划策。而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使内部审计人员能驾驭庞大的数据量,不只局限于企业内部财务数据,还能调动业务数据、外部数据等进行多角度挖掘和分析,从而发现企业运营过程中深层次的逻辑关系,更能揭示根源性问题。

三、大数据背景下内部审计的工作创新促进企业增值

长期以来,公众认为内部审计是资源消耗部门,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但是内部审计的价值创造体现在帮助组织优化内部控制、提升运行效率、强化风险管理等方面。在大数据背景下,内部审计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不仅可以显著强化其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价值创造的作用,而且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内部审计提升工作效率、扩大审计范围、增强审计时效性,更好地帮助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加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数据有利于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

市场经济日渐繁荣,企业业务也趋于复杂,内部审计通过抽样分析所产生的审计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大数据技术帮助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全部业务的数据与外部数据进行整体检查,可以促进实现横向的整体业务数据全覆盖,还可以推动内部审计持续监督,实现纵向的整体时间线的审计全覆盖,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性,进而总结数据的规律性,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化,帮助企业创造价值。

(二)大數据强化内部审计改进风险管理作用

大数据内部审计不仅有利于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优化,还有利于内部审计精确识别经营风险。企业的内部审计由于具有独立性的特征,通过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可以进行评价,监督和评估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在大数据背景下内部审计可以实现全方位实时监控,通过相关分析技术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点,及时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提出及时科学的改进建议,发挥风险预警的作用,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为企业增加价值。

(三)内部审计借助大数据技术提高审计效率

大数据技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在节省审计人员的工作量、提升审计效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借助大数据技术构建智能化审计平台,通过各种数据分析技术和应用工具开发,搭建具备强大的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的审计平台,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大数据审计环境。审计人员借助该平台可以及时获取所需的信息,并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对信息进行快速的处理,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同时,智能化审计平台的建立将推动审计工作由现场审计工作方式向非现场审计转变,进一步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本,从而为企业增加价值。

(四)大數据提升内部审计结果的时效性

内部审计结果是企业管理者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时效性是内部审计能否发挥预期作用的决定性因素。传统内部审计工作由于大量依靠内部审计人员的人工作业,效率相对较低,花费的时间较长,可能对审计结果的时效性产生不利影响。有了大数据技术的支持,审计人员可以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构建智能化审计模型,在审计工作中利用智能化审计系统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分析,能够极大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缩短审计时间的同时还可以扩大审计范围,增强审计结果时效性和决策相关性,促进企业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升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

四、巩固大数据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作用,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智能化审计体系

当前仍有许多企业不重视内部信息技术基础建设,未能建立内部信息共享平台和智能化审计体系,不利于发挥大数据对内部审计的创新作用。企业建立内部信息共享平台,将企业各部门、子公司的所有业务数据以及必须的外部数据进行集中储存,不仅便于信息管理,而且为内部审计部门全面获取业务数据提供了必要条件。但是仅仅建立信息共享中心可能会使内部审计人员面对海量数据束手无策,还需要建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能化审计体系,内部审计人员才能有趁手的工具去挖掘、分析数据。借助信息共享平台和智能化审计体系,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极大地提升审计效率,减少机械性工作,比如对企业在经营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异常事项,做好风险预警。

(二)重视信息系统审计,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需要强调的是由信息系统产生的信息并非万无一失,因为所有的信息系统最终还是由人来操作,那么还是有可能出现信息篡改等凌驾于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之上的情况,如果出现数据造假的情况,那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基础将不复存在,因此在企业构建大数据内部审计体系的同时,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性还需要被认识,通过信息系统审计,确保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不存在漏洞,进而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强化内部审计促进企业增值的职能定位

有部分企业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不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归根结底还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内部审计部门的偏见,认为内部审计部门是资源消耗型部门,无法创造价值,导致这些企业的高层对于内部审计缺乏重视。事实上,内部审计从完善内部控制、优化风险管理体系等方面都在为企业创造价值。因此,需要加强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的认识,强化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定位,使企业全体人员重视内部审计,从而才能推进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四)重视内部审计人才培养

大数据时代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除了要掌握基本财务知识、审计知识、企业的业务知识以外,还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等跨专业知识。由于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极快,快速学习能力对于内部审计人员也很重要。企业应该加强对于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与时俱进,注重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选择招募更多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组建高水平的内部审计团队,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值的作用。

公司实施内部审计案例范文 第17篇

□ 总则

(一)根据有关于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二)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加强公司及所属公司的管理和监督,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三)内部审计是在公司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对公司各部门以及公司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等进行监督,独立行使审计职权,对总经理负责并报告工作,在业务上同时受上级审计计机构的领导和地方审计机关的监督。

□ 内部审计的任务 1.主要任务有:

(1)对公司及所属公司的资金、财产的完整安全进行监督审计。

(2)对公司及所属公司的财务收支计划、投资和经费的预算,信贷计划,外汇收支计划和经济合同的执行以及经济效益进行审计监督。(3)对公司及所属公司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

(4)对公司及所属公司的承包经营责任的审计评议,配合上级审计机构对公司主要领导人及所属公司的主要领导人的离任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5)对公司及其他所属各公司基建工程项目的概(预)算的执行、建设成本的真实性和经济效益进行审计。

(6)对公司及所属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及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7)对严重违反财经纪律,侵占国家、公司资产,严重损失浪费等损害国家、公司利益的行为进行专案审计。

(8)贯彻执行有关审计法规,制定或参与研究本公司及所属公司有关的规章制度。

2.办理公司领导、上级审计机构交办的其他审计事项,以及配合上级审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及所属公司进行审计。

3.对公司的下列项目审计部必须会签(不包括子公司):(1)基建项目;

(2)经济合同,包括采购合同;(3)公司的会计报表。

4.审计部不定时对上述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抽查。

□ 职权 1.主要职权

(1)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被审计单位应按时向审计部报送有关计划、预算、决算报表和文件资料等。

(2)检查实物、凭证、帐册、有关文件和资料。(3)参与有关的会议。(4)索取有关的证明材料。

(5)对正在进行的严重违反财经法纪、严重损失浪费行为作出临时制止的决定。(6)对阻挠、破坏审计工作以及拒绝提供有关资料的,经公司领导批准可以采取必要的临时措施,并提出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建议。(7)监督被审计单位严格执行审计决定。

(8)对审计工作中的重大事项有权直接向上级审计机构如实反映。

2.对违反财经法纪和大量浪费的被审计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和单位负责人,可建议公司总经理给予行政处分,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建议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工作程序

1.审计部在年初应根据上级审计部门的部署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确定审计工作计划,报请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2.在实施审计计划时应拟订审计方案,审计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并通知被审计单位要求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3.在审计中必须做好工作底稿,记录审计过程,各种旁证材料齐全,作好调查记录并应有相关人员的签名盖章。

4.审计中如有争议应如实反映给领导,必须依法有据,实事求是地提出解决办法,切忌主观、武断。

5.每项审计工作结束最迟不得超过两个星期提出审计报告。6.审计报告的要求;

(1)事实清楚(2)数据确实(3)依法有据(4)建议恰当

7.审计报告在征求补充审计单位意见后(不是同意审计报告),报送公司经理审定批示,作出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通知被审计单位执行。

8.被审计单位在听取审计部审计报告草稿后有不同意见时,首先对事实和数据是否确切可提出补充意见,经审计部查明后修改或补充,对审计报告的法规依据,处理建议的内容也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审计部可以采纳或维护报告。

9.被审计单位对总经理指示的审计报告必须执行,审计部必须在一定时期内向总经理报告执行结果。

10.审计报告后由于情况变化和有新的重要数据,事实查明后,被审计单位应向审计部报告的同时向总经理报告,由总经理决定原审计报告修改或继续执行。

11.每个审计报告以及工作底稿附件等必须在一个月内整理装订成册归档备查。

□ 奖惩

1.对审计工作成绩显著的工作人员以及在揭发检举中的有功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2.审计人员泄漏机密,有以权谋私、舞弊行为者应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而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3.对打击、报复、检举、揭发的人员不论其职位高低,在公司内部由总经理根据情节严重情况给予行政经济处分,情节特别严重的报有关部门处理直到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附则 本规定的修订、补充由审计部报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为完善和规范公司的工程审计制度,明确工作流程,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公司的情况,特制定本办法。1.审计部工程审计工作范围

(1)负责贯彻执行上级颁发的有关工程审计方面的方针、政策、规定和各处概(预)算定额及取费标准。并结合我公司的具体情况,制定必要的补充实施办法。

(2)负责本公司及属下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公司(包括实行独立核算不自负盈亏的二级公司)所有工程预、结算的审计。较大工程的预、结算需报有关部门审定或裁定者,一律由审计部负责对外报批。

(3)负责本公司及属下公司内部预、结算的统一管理工作,制定公司内部统一的计费标准。(4)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帮助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5)监督检查各项基建程序是否合规合法。

(6)参与工程的投标招标会议,协助有关部门制定招标文件。(7)参与工程的图纸会审和竣工验收。

(8)按时编报工程审计统计报表,定期向公司领导和上级审计部门汇报审计工作情况。

 2.工程审计人员职责

(1)审计人员要遵循“掌握政策、依法审计、坚持原则、客观公正、维护国家和公司利益”的指导思想,合理地审定造价。

(2)审计人员要对审计内容负责,严格监督执行标准定额和各项规定,审计时要做到依据充分,计价合理,计算准确。

(3)经常深入施工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保证审计质量。(4)廉洁奉公,忠于职守,严格遵守各项审计制度。3.工作流程

(1)根据我公司工程审计的特点,工程审计采用报送审计的方法,即每项工程概预算由工程管理职能部门负责报送审计部审计。按该项工程哪个部门负责管理,由哪个部门报送的原则进行。报送前工程管理职能部门经办人员或随工人员必须自先审核(重点审核工程量),并由审核人员签署意见,本单位领导同意后才能送审计部审计。

(2)审计部门接到工程概预算后,首先要对报送资料和报建审批手续进行审核。若资料或报建手续不全者,则退回重新补办;若属巧立名目,未经批准擅自定项的工程,则通知送审单位,取消该项目,并报告公司领导。对资料齐全、手续完备的工程,则由受理登记人员及时受理,并交给专人审计。

(3)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坚持原则,审计要严肃认真,对一些重点疑点问题要认真调查。深入现场,一查到底。对审计内容要做到理由充分、数据准确、计价合理。被审单位和送审单位应给予积极配合。审计人员审计完毕签署审计意见后应交给有关人员进行审定、审批会签,并通知被审单位,没有意见后加盖审计专用章生效。

(4)审计结束后应及时通知送审单位领回概预算,对较重要的概预算审计部应有复印件存档,一般概预算审计部只在登记受理本上记录备查。

(5)工程竣工后应及时办理竣工结算。结算书由施工单位编制,送审方法和送审要求与第一条相同。

(6)审计部接到结算书后必须先对结算资料进行审核,对资料不全者则退回补办;对还未竣工或竣工验收没有通过的工程则不予结算;对资料齐全并已竣工验收通过的工程则及时登记受理,交由专人审计。

(7)结算的审计过程与第三、四、条相同。4.工程审计具体要求

(1)对工程预、结算的内部管理要求

①本公司内(包括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子公司)的所有工程概(预)、结算必须报审计部审计,经审计后的工程才能开工,工程竣工后必须办理竣工结算。但对2万元以下(含2万元)的零星工程(通信工程除外),若在施工过程中的工程数量和内容没有增减变化的工程,可以由工程管理职能部门按已经审计过的预算直接办理结算,但在竣工后所有工程必须办理竣工结算。财务部门必须要有审计部审计过的结算书才能付结算款。

②按公司有关规定,在报送预算前要由工程管理职能部门填制需求单,若属计划内工程金额在2万元以内(含2万元)的由部门经理批准,2万元以上的由公司主管领导批准,需求单须经财务部门审核。若属计划外工程则必须填制计划外工程审批表,报部门审核并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立项。

③通信工程应填制计划任务书,由工程管理职能部门经理批准,较大的工程应由公司主管领导批准。代办可由工程管理职能部门经理批准。

④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子公司工程立项由各子公司领导批准,预、结算也必须送公司审计部审计。各子公司应正式行文给审计部,明确分管领导及其签字字样。审计部将按规定收取审计费。

⑤工程竣工验收和图纸会审必须要有审计人员参加。⑥工程投票招标会议必须要有审计人员参加。⑦通信工程结算必须使用公司统一印制的表格。(2)对送审预、结算的资料要求

①根据审计工作需要,在送审预、结算的同时必须报送有关资料。

②送审概(预)算时必须提供的资料有:施工合同、设计图纸、有关设计补充材料、经领导批准立项的需求单、工程计划任务书;由外单位施工的工程,如是第一次进我公司施工的,还应提供施工单位的营业执照和企业级别证明。

③送审结算时必须提供的资料有:经有关人员签署的竣工验收报告、原审定的预算书、设计变更资料、现场技术经济签证。还应提供仓库领料单,主要实物量完成表,包工不包料工程应提供工程材料管理表(需经仓管人员余料退库签名)。个别因仓库无货,批准施工单位自购材料的工程,还应出具物资供应部门批准自购的证明。④在审计过程中的需临时提供的其它资料。(3)对工程审计的审计时间要求

①由于工程审计是基建流程中的重要一环,受工期的影响对时效性要求较强。因此,一般都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②工程审计的时间,应根据不同复杂程度的工程规定不同的审计时间。一般规定:通信工程概(预)算7天,其它工程预算15天,100万元以上的结算工程20天。③下列情形之一审计时间应顺延:

(A)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被审单位或送审单位提供补充资料而影响审计进度时。

(B)审计结果与被审单位意见有分歧而未能统一,需报公司领导或市有关部门裁定时。(C)在审计过程中遇到某些问题,需要被审单位或有关人员前来核对,通知后未能按时前来核对时。

④以上规定的审计时间是指正常情况而言,审计人员应以保质、高效为原则,确保不影响工程按时开工,审计人员应视工程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灵活掌握。应急工程要随来随审,并尽快审计完毕。简单较小的工程也应提前完成。对问题较多、情况较复杂的工程,为保证审计质量,可根据实际需要,不受以上时间限制,查清楚为止。5.争议的裁定

(1)属本公司企业内部之间的争议,报总经理或主管公司领导裁定。

(2)涉及外单位的,由审计部提出我方的意见后,报公司总经理或主管公司领导批准,再送有关仲裁机关或审计部门裁定。

公司实施内部审计案例范文 第18篇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决策部署,随着中央审计委员会的组建,我国内部审计也迎来了新的时代,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本文分析了创新技术方法方对内部审计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就审计技术方法创新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1、新时代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推动技术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中央审计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审计已经正式开启统一、全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新时代,内部审计也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

^v^通过修订《^v^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在单位范围内具备了更高的战略定位,并且正式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列入内部审计法定职责、对单位完善治理、实现单位职能目标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内部审计是新时代中国审计体系不可或缺的基础构成。2018年5月,^v^在中央审计委员会首次会议上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内部审计职责调整后,真正地成为我国新时代审计监督体系的基础,内部审计将成为国家审计战略统筹的有机构成。

内部审计在重要审计目标上与国家审计具有高度重合性。比如,对本单位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实际就是在本单位履行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共同的职责。高质量的内部审计成果才能成为审计机关认可的国家审计成果,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完善独立审计机制,履行独立审计职责。

新的内部审计职责在完善单位治理目标上与各单位完全一致,内部审计机构将在本单位预防风险、完善单位治理、实现单位职能目标上发挥更有建设性的作用。

因此,为了适应新时代对内部审计的要求,内部审计必须保持强劲的新时代学习动力,快速及高质量的发展,加强内部控制系统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全面提升内部审计质量。

新时代下,全面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已成为重要课题。创新引领是新时代内部审计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引领,首先是审计理念的创新,同时伴之以审计模式、审计技术方法等的创新。

审计技术方法创新主要着眼于审计信息化,通过运用大数据审计、人工智能审计和区块链审计技术等技术方法,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向信息化要效率,向信息化要成果,提升审计成果到审计效果的转化。

2、技术方法创新对内部审计的推动作用

(一)推动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

内部审计信息化是内部审计技术创新的基础,实现内部审计信息化首先需要审计基础条件的优化创新:

1.装备精良的硬件系统。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是实现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基本条件。随着各级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和支持不断加强,目前内部审计的硬件装备基本可以满足工作的需要,下一步我们要探索的是具有不同特性的单位,哪些“高、精、尖”装备需要被运用于本单位的内部审计中,对内部审计未来的发展进行长远的规划。

公司实施内部审计案例范文 第19篇

我的三个月实习是在天津一税务师事务所进行的,从XX年12月25日到XX年年4月8日。公司规模不大,总共十几个人,全职的有4个注册会计师,4个注册税务师,底下有10来个科员,科员一般都在做代理记账和代理报税。所长原来是在财政局上班的,后出来自己创业,创办了这家公司。公司主要业务有税务筹划,代理记账,代理报税等。部门有审计部,财务部(代理记账),税务部(代理报税)。我去分配到审计部,跟着一个注册会计师做审计。

刚去所里,所长给我们进行培训,讲税收政策,以及审计底稿如何做,代理记账如何做等。

一个月的实习期间我获取了不少新知识也巩固了许多老知识,并通过亲身实践体验,进一步提高了我的业务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这个月主要的工作是出去审计,所以对审计程序比较清楚,也对其了解的比较透彻,故现对所有审计程序总结如下:

一、审计准备阶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为了进一步规范财务审计程序,加强审计管理,提高审计质量,须按照审计程序,在审计前制定详实的审计计划。

1、安排审计任务、选派审计人员、组成项目审计小组、确定项目负责人;

每有客户要求审计,所长级领导人物就会根据注册会计师们的时间安排情况,选中一个注册会计师来负责,同时给安排几个审计助理,在所里一般为两个实习生,组成审计小组。

2,审计前,提前和被审计单位沟通交流,提出审计时须准备的资料;

我们出去审计通常被称为“下户”,每次下户前一天,会打电话和单位联系,先寻问一下单位的会计记账情况,让他们准备好第二天需要的资料,准备好我们审计的场所,一般是会议室。

3、由被审计单位事先提供有关资料;

审计资料一般包括营业执照、税务证、验资报告、上年度审计报告、企业所得税申报表草稿,企业总账,明账,资产负债表,原始凭证上,记账凭证等,

4、制定审计工作方案;

负责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具体安排各个小组成员的审计任务,所里一般是两个实习生负责资产负债表,主任会计师负责利润表的审计。

二、审计实施阶段

1、召开审计准备会议,明确审计意图;

审计当天,在审计之前负责某公司的审计小组成员会开个会,使各成员都明白审计目的,和审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检查评价讨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通过在公司审计,发现公司中存在的问题,小组成员讨论公司的内部控制问题,进而在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给予更多的关注。

3、查阅有关文件及会计资料,审查会计凭证、帐簿、报表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情况,被审计单位应当配合审计机关的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对应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发生的各科目,逐项进行审计。对有问题的科目,可查阅公司明细账,原始凭证,并要求公司提供有关证明文件等。

4、按规定做好审计记录,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对需进一步核查的问题应及时调查、取证。

审计底稿要按照所得税审计底稿要求的格式和内容来编写,保证审计底稿的完整,清晰。证据必须充分。

三、审计报告阶段

1、分析、整理、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所里的客户一般都是账比较简单的,所以一天都能够审完。回到所里再分析、整理工作底稿。

2、撰写审计报告初稿,并提交讨论审核后定稿;

通过审计底稿,写审计报告初稿。并且经过三级复核。

3、审计报告初稿送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被审计单位有异议的即时告诉审计单位;

所里初稿定了时,要就初稿内容征求被审单位意见,如果被审单位有意见时,双方即时协调。

4、审计小组对被审计单位返回的意见应进一步复核查清,经讨论后并修改审计报告;审计小组综合被审单位意见,对审计底稿进行再一次审查。

5。按照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出具审计报告,同时报所领导审批,并送达被审计单位。

在按照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下,双方就审计初稿达成一致意见时,则可以报所领导审批,并送达被审单位。

6、对审计结果的落实情况进行回访、后续审计。

7、在审计项目终结后,归纳整理好有关项目的档案资料,移交档案室统一归档管理。

审计结束,则所有资料归档案室统一管理。

一个月的实习时间过去了,几乎天天出去审计,面对如此种种形形色色的大中小企业,看到不同行业不同的账,不同公司不同的问题,不同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天天接受新鲜事物,给我一个刚出校门的学生增了很多压力。涉猎知识的广泛性和复杂性,诸多的会计政策和税种优惠政策,对我的工作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同时人与人之间如何沟通,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传递出准确而有效的信息,都是我以后应当多加学习的。

内部审计虽然不参与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但随着集团公司的规模扩大,内部审计作为集团公司的经济监督机构,其作用越来越重要。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不同与社会审计,同样内部审计报告与社会审计报告存在较大差别,社会审计遵循的是《独立审基准则》,而内部审计遵循的是《内部审基准则》。因此两者在审计的独立性上、审计方式、审计重点、审计目的、审计

职责作用是不同的,从而使内部审计报告对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经营绩效,经济责任及经营合规性等进行检查、监督、评价、整改及奖惩建议,内部审计报告作为改进内控管理的参考依据只对集团公司本单位、本部门、股东负责并对外保密。而社会审计主要围绕会计报表进行,对会计报表发表意见,对外出具《审计报告》,具有鉴证作用,需要对股东、债权人、及社会公众使用人负责,社会审计出具的《管理建议书》仅仅指出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的不足,出具建议。

但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在工作上具有一致性,在审计内容、审计依据、审计方法等方面有一致之处。因此《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某些要求,值得我们再写内部审计报告时参考,如审计的目的、审计对象、审计依据、审计责任、审计的实施过程等在内部审计报告中也需要体现。需要指出的是内部审计报告更突出对内部控制的关注,要针对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的不足提出具体审计意见及处罚建议,这与社会审计的《管理建议书》也有相同之处。以下是abc集团公司出具的分公司审计报告部分内容,目的是希望大家共同探讨。

一、封面

公司实施内部审计案例范文 第20篇

受审计委员会委托,我们对 XX 公司(以下简称 XX)201x年工程项目的管理情况进行了审计。在审计过程中,我们结合贵公司实际情况实施了包括询问每个项目的实际操作流程、审阅相关的项目资料、审查会计凭证与合同、进行现场观察等程序。现将审计情况报告如下:

一、整体情况如下表:

二、审计结论

经过审计,对 XX 公司的工程项目管理得出以下结论:

① 项目未按规定审批。

② 工程项目资料档案管理不到位。

③ 工程项目未按规定验收。

④ 材料、设备采购管理不规范。

⑤ 账务处理不规范。

⑥ 合同管理不规范。

三、审计建议

(1)问题①工程项目的立项、变更应严格按照《XX 公司治理文件系列》规定执行;

(2)问题②③④项应严格按照 XX 公司《项目管理规定》执行;

(3)问题⑤工程项目账务处理应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执行。

(4)问题⑥合同管理应严格按照 XX 公司《经济合同管理办法》执行;同时,我们建议 XX 公司对以上问题尽快进行整改,并明 确责任人,我们将择期对整改情况进行后续审计。

公司实施内部审计案例范文 第21篇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要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企业审计工作中,不断创新审计内容,创新审计方法,创新审计管理,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内的作用。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明确科学的审计目标,把审计工作融入企业发展全局去,在推动企业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风险,改善经营效益等各个方面都发挥更大增值作用。

一、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加快推进审计转型

在工作目标上,增强服务意识。审计工作要发挥建设性作用,必须准确理解、全面把握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为此,我们在工作目标上,确立“在服务中实现有效监督、在服务中推进审计转型、在服务中体现审计价值”的要求。在工作方式上,注重观念转变。坚持在思维观念和工作方法上推进“四个转变”:一是从偏重于微观层面的审计监督向更加关注宏观层面的审计监督转变,重点对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开展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系统总结内部控制和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及其影响,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二是从关注一般预算可用财力向关注重点资金转变,重点关注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到位的突出问题,促进企业管理体制的建立。三是从以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主的审计监督向合法性、效益性并重的审计监督转变,重点关注绩效、关注责任,促进以专项资金绩效考评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四是从查出问题、揭露矛盾向促进整改转变,促进财务管理政策措施的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的到位。

在工作机制上,勇于探索创新。审计工作的目标是改善企业的运营和增加价值,发现和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在审计实务中注重结合、善于“扬弃”,努力构建适应管理审计要求的资金审计、绩效审计、审计管理等机制,从而使审计理念进一步创新,审计范围进一步拓展,审计方法进一步改进,审计公信力、执行力进一步提升。

二、坚持求真务实,深入开展审计创新活动

(一)审计工作要有新发展,必须在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深刻领会发展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为此,要积极有效应对持续变化的市场形势,提高制胜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完善工作措施,解决实际问题。审计工作要坚持“三个必须”:一是必须充分认识内部审计本质和发展规律,适应现代审计的发展趋势,主动推进审计工作创新,不断增强内部审计建设性的作用。二是借鉴先进企业的丰富经验和技术方法、坚持完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创新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内容和重点,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审计创新体系。三是认真思考内部审计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的具体目标和措施,突出工作重点,着力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为企业改革发展大局提供审计支持,更好地实现审计创新。

(二)坚持把更好地服务发展大局作为审计创新的目标。内部审计要在较高的层面上有所作为,关键在于增强服务大局意识,发挥建设性作用。为此,要牢固树立“四个理念”:一是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主动性,发挥建设性,扩大开放性,全面履行法定职责。二是树立民本审计理念。要认真贯彻十八大精神,就必须坚持“民本审计观”的理念,努力保持审计的客观公正和独立性,把涉及广大群众利益的,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审计监督的重点。三是树立责任审计理念。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加大对职责履行情况和资金使用绩效的审计监督,敢于问责,善于问效,服务宏观政策,促进管理规范。

(三)坚持把加快和深化审计转型作为审计创新工作的核心。内部审计工作多以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为重点,忽视了经营管理过程审计,使审计结果难以起到为企业增加价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审计转型,积极应对审计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丰富和完善符合企业实际的审计创新体系。为此,我们必须做到“四个适应”:一是进一步适应审计目标、审计方向的变革要求,牢牢抓住绩效审计这一审计转型的方向,着力推进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实践,把改革创新的重点放在提高绩效审计技术方法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提高审计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审计成果运用的实效性和综合性上,力争形成具有企业特点的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的基本模式。二是进一步适应审计手段、审计方式的变革要求,牢牢抓住计算机审计这一审计转型的关键,加快从办公自动化、电子账簿审计向电子数据审计、系统内部控制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转变,把改革创新的重点放在进一步促进计算机技术与审计工作的融合运用上。三是进一步适应现代审计对审计组织结构、审计运行模式的变革要求,牢牢抓住审计管理这一关系审计转型的基础,把改革创新的重点放在构建适应现代审计要求的审计管理机制上。四是进一步适应审计理念、审计思维方式的变革要求,牢牢抓住审计队伍建设这一审计转型的保证,适应审计队伍综合能力提升的要求,把改革创新的重点放在建设高素质的审计队伍上。

(四)坚持把审计实务创新作为审计创新的基础。实践表明:没有审计实务创新的支撑,审计创新体系只能是个基本框架。我们在加强审计理论学习的同时,着力推进审计实务的“四个创新”:一是以规范预算管理体制为重点,推进企业审计的创新。近期目标是建立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远期目标是建立规范的资产管理制度。二是以完善和规范合同管理制度为重点,推进企业审计的创新。重点是推进合同管理的规范化,离任审计的责任化,经济责任审计的科学化。继续坚持以经济责任审计为轴心,探索全面评价企业经营的财务绩效和管理绩效的新模式。三是以实现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必审制为重点,推进投资项目审计创新。重点关注项目投资、资金运用等方面的问题。四是以经济行为问责制为重点,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创新。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框架,丰富和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绩效评价体系,探索以信息技术支撑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和途径。

三、抓好工作落实,努力创造内部审计工作新业绩

内部审计工作要赢得企业管理层和干部员工的信赖和支持,关键在于提高依法审计、服务大局的能力。只有注重提高质能力,抓好工作落实,才能准确把握、有效贯彻企业管理层的工作意图,善于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发现和分析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使审计工作在规范财经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制约监督权力运行,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为此,审计工作要坚持在“四个注重”上下功夫,筑牢审计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一是注重学习提高。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坚持以主动性来扩大发现问题的视野、以预防性来提前感受风险,以整体性来看这些问题对全局的影响、以宏观性来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建设性来从机制体制和制度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以公开性来促进整改和规范,为构建审计“免疫系统”尽职尽责。二是注重完善审计程序。转变工作程序,建立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治理全程监控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使之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保证企业预期效益的实现。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对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重点投资项目及占用资金数额较大的经营业务实行事前审计,又要监督、评价有关可行性理论资料、预算及经济合同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及时反馈信息,防止失误。三是注重科学谋划。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汲取群众智慧,避免盲目决策。尤其是审计项目选择立项、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审计技术方法运用、审计项目评估等主要环节,充分发扬民主,争取工作主动。四是注重督导落实。抓好内部工作的督促检查与审计项目的督促检查。及时向企业管理层报送审计结果的跟踪检查和督促落实情况,确保审计意见每件有回声、审计结果每项都落实。对未得到全面落实的部分项目,要求有关单位写出书面报告,抓紧整改落实。

只有把科学的审计理念落实到具体的审计工作中,贯穿于审计全过程,才能进一步更新审计理念、明确审计目标、创新审计思路。充分履行审计监督职能,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成效,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抓住关键点,切实提高审计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实现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作为有效履行职责的重要途径。

公司实施内部审计案例范文 第22篇

目前,我国国有的大中型企业都陆续在本企业内部尝试性地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并以内部审计工作的结果来作为强化和制约企业内部各级领导和各部门工作人员的行为,对内部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反腐倡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干部管理监督机制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与完善,对国有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概述

内部审计是在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充分发挥强有力的监督功能,可以大大增强企业对各下属单位的约束力,保证企业整体利益的实现,因此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的特点包括:(1)服务的内向性。内部审计既是本单位的审计监督者,也是根据单位管理要求提供专门咨询的服务者。(2)审计程序的相对简化性。由于内部审计机构对本部门的情况比较熟悉,具体实施的审计工作都大为简化。(3)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又是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目的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

审计内容主要是检查各类报表是否编报齐全,并对报表中的内容进行核对,注意报表反映的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资金变动情况与其他会计期间的分析对比,有关重大影响因素是否予以揭示,并要结合报表内容的审计,验证报表附注说明是否真实。在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中,审计的要点包括:资产负债表的审计,损益表的审计,现金流量表审计,合并报表审计这几项。

资产负债表在审计的时候主要注意其编制方法的正确性,报表中项目的完整性以及报表所反映的项目和内容的一致性,当然再核对当中还要注意账目上费用的真实性。损益表的审计除了要注意其格式的正确性和项目的完整度外,还要注意损益表中产品的销售收入、成本和费用是否与其附表相一致。现金流量表的审计主要注意现金等价物的确定是否恰当,企业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量是否完整、准确,与有关报表相核对。合并报表的审计主要注意其编制的基础,合并报表的范围,企业内部经济情况,会计分录是否完全抵消等。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问题

我国现在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着问题,审计组织的模式与企业集团内部的组织结构不相适应。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在实施的过程中就存在很多的问题,专业人才缺失,企业在做账的时候存在造假账问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低,不能真正的提出有价值的内容和意见。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隶属关系混乱。审计工作没有落于实处,只是流于表面。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专业性不强。企业内部审计范围的狭窄等等的问题阻碍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导致国有企业的发展也同时受限。

三、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大型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中流砥柱,是抗衡跨国公司的主力军,是我国支柱产业的重要支撑,大型国有企业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力量,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就需要有与其内部组织结构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制度,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促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

我国现行的体制决定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都较弱,没有完善的制度保证其本身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受到其领导层的限制。因此,在审计部门的设计上可以整合化,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使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形成一个整体,让上下级的内部审核部门形成直属的关系,使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咨询、评价、服务的职能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2.设立专业性强的审计队伍

审计人员的职责履行缺失问题,某些国有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职业素质低下,不能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审计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违法的事项也隐瞒不报,这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形成了阻碍,为了更好的落实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要针对审计人员制定相应的问责制度,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考核,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提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支专业性强素质高的人才队伍,是保证审计工作有效实行的基础。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提高其道德修养和政治觉悟,加强其对国家的经济法和企业规章制度的理解和认识,这样能保证审计人员对企业经营管理收支的有效审计和客观评价。内部审计人员除了要有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外,还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包括对会计、法律、税务、企业管理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还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与时俱进。

3.明确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目标

国有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根据国有企业的发展目标来制定相应的内部审计制度,使之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将审计工作的重心向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审计转移,为企业的宏观管理服务,促进企业发展。

在明确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目标的同时,还要改变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由单一的问题,促进...

公司实施内部审计案例范文 第23篇

供电公司审计部:

县电力局始建于一九九一年九月,于一九九八年八月被供电公司(原地区电力局)协议代管,属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下辖11个供电所、3个专业所、3个多经企业,机关本部设有14个职能股室,党政工团妇机构健全、运作正常。

目前,企业在册职工327名,

近年来,我局内部审计工作在供电公司审计部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局党委的统一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企业经营管理中心工作,突出重点,统筹安排,以加强资产、资金管理为主线,着力抓好常规审计项目,深入开展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电费管理审计,物资采购、供应、管理审计,年度财务预决算报告审计,电力营销审计,经济合同审计等重点经济领域的审计监督。在各受检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审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较好地完成了各年度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完善内部管理,促进廉政建设,改善经营工作,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了有效的审计监督作用。现将近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内部审计管理工作

我局内审股成立于4月,内部审计工作由局长直接管理,纪委书记分管。岗位设置为股长1名,审计专责1名,先后制定了内部审计管理标准(含10项审计实施细则)和内审股工作标准(含内审股股长岗位工作标准,审计员岗位工作标准)。

二、我局审计工作目标及原则

工作目标:内部审计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管理、创新、发展”的工作方针。树立“防范重于纠正、制度促进管理、监督寓于服务”的审计理念。以专项审计调查为主要方式,以揭示损失浪费问题为主要内容,以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减少损失浪费、节省资源为主要目标。

三、我局审计项目的完成情况

---7月审计工作坚持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以经济责任审计、工程管理审计、营销审计为重点,不断拓宽审计领域,加大内部审计力度。三年来共完成的审计项目如下:

1、完成了9名中层干部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对被审计人在任期内的业绩和存在的问题给予了正确的评价,并出具了审计报告。

2、完成了基层供电所的财务收支、经费拨付、各种奖金发放等情况的审计,共计22项。

3、完成营销审计12项,通过审计发现个别供电所存在电费账、表、

公司实施内部审计案例范文 第24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发展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事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国有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战略选择。当前正值我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为了进一步了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我们专访了某大型国有审计处处长王某以及某国企纪检书记赵某,与两位内审“一把手”一起谈谈关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的那点事儿。

内部审计在国企中到底该如何进行角色定位?

去年,^v^下发了《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文件,其中进一步强调了要“切实加强审计部门的工作,强化审计的监督作用,发挥审计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保障作用”。内部审计部门担负着完成审计工作的重要使命,可见,国有企业加强其内部监督与控制不仅意义殊然,并且任重而道远。同时2015年8月24日,《^v^中央、^v^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第二十条也明确指出了要“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完善企业内部监督体系,明确监事会、审计、纪检监察、巡视以及法律、财务等部门的监督职责,完善监督制度,增强制度执行力。”因此,明确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中发挥的角色作用将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最终成效产生深远的影响。

不管是在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均是企业中的经济警察和管理咨询师。王处长认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出发点实则一致,即向股东负责,帮助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可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本质应当是一致的,对股东负责,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然而由于国有企业外部治理环境的特殊性,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又存在实际操作中的不同。王处长补充道:“民营企业的股东和上级比较清晰,其内部审计更容易按照教科书中的模式来进行,也更容易借鉴外国的经验和方法,而国有企业股东较为模糊,一旦^v^重视程度不够,企业董事会或其本身很难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赋予足够的关注,这时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定位很容易模糊化”。可见,明确内部审计在国企中的职能定位,建立中国特色内部审计管理体系已成为当今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建设的迫切需要。

王处长认为:“当今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拥有更多建设内部审计的资源和制度,应该让这些资源充分发挥作用,激发企业内部审计的得内生活力,国企内部审计定位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揭错防弊’的较低层次上,而应该更多地发挥管理、评价和监督职能,帮助企业改善管理,提高经营水平”。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哪些?

1.国企领导层缺乏对内部审计重要性认识

我国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实行的是一把手领导负责制,国企领导将考核业绩作为升职的本钱,对企业内部的内部控制、抵御风险的能力以及内部审计的关注度不够。国有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着三种审计方式即:离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事后违规审计。而国有企业通常比较重视事后违规审计,这其实严格来说是对内部审计的错误定位。王处长也坦言:“领导更关心的是经济活动发生之后,对企业到底产生了多大程度的影响?”这也就是经济活动的事后审计,领导往往忽视了对企业经营活动事前的风险预测和事中的防范、分析,导致了内审部门不能够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全程的监控。

另一方面,在审计部门的设置上,大多数的国有企业领导将其设立在会计、财务部门之间,审计工作由财务经理兼职,有的甚至是不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这种审计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导致当审计问题出现时很难被发现,即使是发现了国有企业领导也会为了“面子”给审计部门施加压力,对披露出的问题进行不作为。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其实并不简单,你不仅要懂会计、审计等财务知识,你还要会计算机技术、企业管理、人际交往技巧等等方面,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可见,要做好一名优秀的内审人员并不件容易的事儿!访谈中赵书记很无奈地感慨道:“我们的审计部门人员配置严重缺乏,员工都是年轻人居多,大都还没什么工作经验,所以审计人员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其实,这种现状在国有企业中并不少见。所以要想保证审计的质量,就必须对这些审计人员多进行学习和培训,建立专业的审计人员队伍。

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够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还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审计部门是从内部管理部门中分离出来的,导致了审计部门或多或少的与被审计的部门有联系,或者是与被审计部门同级,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审计部门的独立性。王处长如实说道:“我现在是审上审不了,平级也审不了。审下面的时候,审计人员的角色定位是啥都能干!”采访中,我们还了解到,许多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属于董事长分管,部门副总协管,内部审计相关事宜重要的需要向董事会汇报,其余部门日常工作向分管副总汇报即可。内部审计机构权威性依然不足。王处长认为国企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而其所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仍处于第三和第四阶段之间。一阶段:财务领导,部门不独立;二阶段:部门独立,总会计师管;三阶段:纪委书记管;四阶段:由总经理或董事长管;五阶段:直接由董事会管理。究其根源发现,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审计部门是从内部管理部门中分离出来的,导致了审计部门或多或少的与被审计的部门有联系,或者是与被审计部门同级,这大大降低了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同时,当涉及到管理者自身利益时,管理者的主观意识也将影响内部审计的工作开展。因此,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缺乏严重影响审计职能的发挥,削弱内部审计职能。

4.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建立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内部控制制度,通常对内审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度的形式对内部审计工作加以规范,会使企业员工从心里上更加认同内部审计。这不仅有利于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更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王处长坦言,现今大多数国企的内部控制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有很多制度上的说明,但真正的三道防线和内控制度并没有落到实处。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定位存在哪些问题?

企业的“查错揭弊”是内部审计在职能上的基本定位,工作中内审人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放到查验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及监督生产经营上,通过对历史的审查与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内部审计的评价和建议对未来具有参考价值和建设性意义,但由于审计的主要职能未能定位于对企业管理风险状况的分析、评价和对触犯国法的相关部门与人员的惩治,从而内审也就无法触及管理与经营领域,更无法解决法律漏洞所带来的问题。更何况,国有企业通过提高内部经管水平,加强外部制约机制机技术的广泛运用,组织账面错弊几乎不存在,若坚守以往的内部审计职能,内审的作用将难以为继,更不能发挥在国企中的监督作用。

具体来说,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重管理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管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在遵循既定的准则、按照相关的标准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管理活动等各项业务活动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和判断企业内部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并针对内部管理活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表明,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是源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应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这是它存在的价值所在。内部审计凭借其相对独立的地位,丰富的审计经验和专业的人力资源,就充当了董事会和监事会部分工作的协助者,为他们提供评价和咨询的服务。可见,内部审计从来都与企业管理息息相关,企业管理需要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才得以完善。

2.重监督

国企内部审计监督的目标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规范单位的会计行为,保证财务数据的完整、真实安全;其次,防堵漏洞、消灭隐患,避免舞弊事件的产生,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最后,保证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执行。可见,内审监督职能的发挥是一个连续过程,它对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当局提供了一个合理保证。

3.重国法

任何国家的法律都存在着漏洞,这些残留的问题需要找一个有效工具来解决。内部审计作为国企中的经济警察,其监督、确认职能能将国家法律有些伸不到的角落照亮,协助监管部门监督国有资产,保持其安全和完整。此外,内部审计咨询作用的发挥,使得国有监管部门及时了解到企业的状况与发展动向,从而及早做出正确决策,防范违法乱纪行为发生,提高企业效率。

国企内部审计未来发展方向展望

针对以上国企内部审计遇到的问题,我们邀请两位嘉宾从实践的角度展望了国企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并与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的内部审计专家教授共同交流了意见。

1.顶层设计上促进内部审计外部环境的改善

赵书记认为,中央巡视组巡视的问题都需要通过审计整改,例如僵尸企业整改和风险防控,然而内部审计却无人监管,要想让内审相关制度落到实处,依旧任重而道远。

王处长也赞同这一观点,他指出近些年来内审进步不大的根本原因即是外部监管机构对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管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相比国企法律部门来说,内部审计在外部制度推动力度不足的形势下,难以取得大跨步的前进。

他最后笑谈到:“国家新形势下,我觉得还是要推进由中国特色的内部审计,希望外部环境能加强对内审机构的支持和监管”。

2.明确审计到底是干什么的,不能什么都干

王处长指出,现在内部审计涉及的面太广,仿佛什么都可以让审计来干,如果说法律只涉及公司的一个面,那内审就涉及企业一个面,甚至多个面。然而要想真正让内部审计发挥作用,还是要明确内部审计到底在企业内是干什么的,审计应当还是回归到过程而不无所不能,突出审计作为组织管理者和流程复核者的职能。

3.要允许借助外力,推进兼职审计人员建设

采访中,我们发现,两家企业的内审人员数量普遍较为短缺。赵书记指出国家要实现国企内审三年全覆盖,而审计部人员却不足,任务重,人员少,是当今国企内审机构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王处长认为要允许国企内部审计机构借助外力,推进兼职审计人员建设。

4.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当今我国国企的内部控制仍处于起步阶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使之落到实处发挥作用,任重道远。不建立恰当的内部控制制度,经营者改善管理的动力就不足,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于“服务”后就不会有大的突破。企业要建立有效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的聘任制度,并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和内控制度。同时,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2004年的中航油事件、中储棉事件已经为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公司内部审计建设敲响了警钟。如果企业能够建立一套完整的国际化的内控体系制度,这些公司集团的违法操作公司内部就能够提前得以察觉,最大可能地避免悲剧的发生。

5.推进内审机构设计优化

国企内审机构的设计优化关系到内部审计业务的日常运营和顺利开展,应该多在培训课程中涉及一些集团审计部门的特色经验和做法,并讨论借鉴。

最后,我们荣幸有请到了两位嘉宾畅谈了对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培训的期望和建议。

赵书记:“我是第一次进行审计方面的培训,从这个角度讲,我是半路出家,越听越觉得自己知识欠缺,这一反映了培训的重要性。

至于期望,我觉得培训一定要有层次性,领导和业务部门之间分开,这样效果会更好;另外,培训要有一定系统性,就像我们这些学院可能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但缺乏系统性,这是培训的基础性工作,如果内审人员层级提高了,自然而然对开展内审工作和未来内审的发展非常有利”。

王处长:“国家会计学院一直是我非常向往的地方,最早,2003年有一个总会计师班,当时很遗憾没能参与学习,那时候特别想来,后来很荣幸很多次来到这里进行了八九次培训,感觉质量很高,尤其是可以看出国家会计学院的不断成长,今后我觉得会计学院还是要加强中国特色的内部审计的研究”。

公司实施内部审计案例范文 第25篇

Xxxxxxxxxx有限公司:

我们审计了后附的Xxxxxxxxxx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包括xxxx年xx月xx日的资产负债表、xxxx年度的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一、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编制和公允列报财务报表是Xxxxxxxxxx有限公司的责任。这种责任包括:1、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2、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我们的责任是在执行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我们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要求我们遵守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以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

审计工作涉及实施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财务报表金额和披露的审计证据。选择的审计程序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包括对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误风险的评估。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注册会计师考虑与财务报表编制和公允列报相关的内部控制,以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但目的并非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审计工作还包括评价管理层选用会计政策恰当性和作出会计估计的合理性,以及评价财务报表的总体列报。我们相信,我们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充分、适当的,为发表意见提供了基础。

三、审计意见

我们认为,Xxxxxxxxxx有限公司的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公允反映Xxxxxxxxxx有限公司xxxx年xx月xx日的财务状况以及xxxx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公司实施内部审计案例范文 第26篇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国内的集团化企业越来越重视计算机技术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集团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系统结构也更加复杂,因此风险防控要求也随之提高。面对企业庞大的数据量和复杂多样的风险点,有限的内部审计资源以及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已无法全面深入把握企业风险,其发展的出路也在于信息化。本文基于当前新兴的大数据技术,从集团企业内审管理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角度,重点介绍了“大数据审计”的概念、特征和内涵,并对集团企业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内部审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该论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一、大数据审计概述

近年来,以大数据,智能化和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带来了IT技术和行业的创新。我国的集团企业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技术、信息化建设对于做大做强企业的重要性。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集团企业不断实现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深度融合,在统一数据标准、整合信息系统、打通信息“经脉”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未来的企业战略中,谁具备良好的信息化技术基础,谁就能在升级发展中获得更多的优势。

“大数据”(bigdata),指的是所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大到无法利用现行主流软件工具,在一定的时间内实现收集、分析、处理或转化成为帮助决策者决策的可用信息。[1]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可以在更为广泛的地理区域和更多的业务领域进行经营,协助企业横向打通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原来作业系统的部门分割、流程冗长、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也将得到较大的改善,并且能够随时取得与企业经营状况相关的“全景式内控管理视图”。当前,集团企业跨业务、跨产品、跨风险、跨区域的经营特征将更为凸显。在信息贯通的业务流程整合优化的背景下,企业的内控治理也提出了更高层面的要求,同时也对集团企业内部审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大数据技术有利于内部审计深入挖掘数据价值、获取全局视图,通过更加详实的数据分析深深地影响和改变着集团企业内部审计。

“大数据审计”时代的来临,意味着审计部门在面对海量数据的时候能够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获取、分析、挖掘、归纳以及应用等操作。内部审计工作可以立足于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获取更为全面的数据展开分析,其中包括结构型数据,还包括非结构型数据。这样审计数据可以真正实现数据即资源的作用。也许有人会问,对于如此庞大的数据,整理、清洗、分析将是一项非常耗时的工作。其实则不然,看似数据量庞大且复杂,但是在当今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支撑下,通过合理的算法,完全有能力得到有效和全面的处理,通过更多维度去挖掘内涵的重要价值信息,为企业内部审计提供更为直接、真实、客观的证据支持。

二、大数据审计的特征

审计的理论和方法伴随着科技和管理理念的发展而进步,已成为当今业界的共识。2014年,美国会计协会(TheAmericanAccountingAssociation)颁布的《在无线世界中重构审计》中,讲述了大数据技术在审计行业中的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审计模式、审计方式、审计抽样等方面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2]从更深层次的意义来说,大数据审计是审计技术方法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相互借鉴和深度融合。大数据审计具备以下的特征:

(一)技术基础特征

大数据技术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云计算技术存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云计算是大数据的基础,是大数据“海量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能力”的根本保证,同时云计算技术是集团企业IT治理架构,综合解决办法的重要手段,这关系到企业业务系统的构建、存储方式、相互之间接口的打通等多个方面。而大数据则更加专注于数据本身,提供数据采集、分析、挖掘的技术和方法。云计算作为大数据的“基础建筑”,如果没有它,大数据的数据存储与分析皆是“空中楼阁”。

(二)数据分析特征

过去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时,往往受限于业务环境和信息化技术,较难对非结构化数据展开大规模的分析或获取相关的明细数据,导致难以深入分析和判断问题。在大数据时代,审计数据不仅包括财务报表,薪酬报表等结构化数据,也包括图片、音频等非结构化数据。大数据技术将突破结构化图表的限制,在审计过程中引入非结构化数据,在数据分析模块中建立相关性分析,可以解决利用非结构化数据和实时分析利用数据的问题。

(三)审计流程特征

在传统的审计流程中,审计工作通常是事后审计,并且在审计过程中以抽样审计的方法为主,无法覆盖所有的业务数据和信息。这种抽样方法,难以对集团企业复杂的生产和管理系统及时做出正确的评价和修正。在信息化时代,集团企业的内部审计要求不断提高,将不再局限于系统导向和风险导向的审计技术和方法,更需要合理引入IT审计技术和方法。大数据技术对于审计流程、审计取证、审计报告等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四)审计效能特征

在过去,内审人员的最重要的审计成果是出具审计报告,但审计报告的格式是相对固定的,信息量小,内容也较为单一。近年来,大数据技术在企业内部审计中逐步得到应用,审计人员的审计成果也开始不局限于审计报告,还包括了在审计中获取、挖掘、分析的大量数据资料和实时监控中产生的风险预警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可以提高审计结果的综合应用效果,还可以发现企业生产经营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在决策建议和改进经营管理等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

三、集团企业如何运用大数据审计

集团企业开展大数据审计,首先要转变思路,将过去的以结果为导向的审计方式转变成持续性审计。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审计工作将全面掌握企业内部各类数据,充分挖掘和分析其内在关联与规律,实现对风险更深入、全面、持续的防控。大数据审计具有技术创新,信息覆盖和深入挖掘等特征,将给企业审计工作从理念和流程等方面带来深远影响。总体来说,集团大数据审计工作需要从业务思路和数据信息两方面出发。一方面,内部审计要在深入了解企业各个部门业务运营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审计模型,突出协同性和审计效率;另一方面,在整合业务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基于数据的审计分析技术,促进审计工作由事后查处为主、事中控制为辅,向事前预防为主、事中控制和事后查处为辅转变。具体工作开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数据审计应注重统筹规划和整体设计

第一,注重审计信息“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应用,通过信息的生成,获取,应用和退出,建立覆盖信息资源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机制。集团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需要遵循统一,先进,安全,实用,灵活,可操作,适用的原则。这些原则的设定有助于保证审计信息系统的整体实施效果、数据建设和信息化发展的先进性和安全性。

第二,审计信息化工作要有明确的建设目标,不仅立足于业务流程、分析方法这些细节之处,还要着眼于大处,体现出战略目标、宏观体系等层面的要素。然后,要结合企业整体信息化环境,明确内部审计信息化在整体信息化中的位置关系,要紧密结合企业本身实际。

第三,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应考虑审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内部其他系统的关联性,使得内部审计与其他业务管理形成互相联通、互相服务。

(二)搭建大数据“云审计”平台

内部审计要想更好的利用大数据技术,就必须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审计数据平台。通过开放、标准接口统一的审计数据平台,实现对企业内部活动进行全流程的覆盖,为审计工作提供全面的数据信息支撑、高规格的计算能力和高度融合共享的软件“云审计”服务。大数据“云审计”平台是审计信息构建的载体,是数据收集、分析和存储的平台。该数据平台需要具有及时获取、有效管理、全面共享各种信息资源的功能,能够成为内部审计人员的重要辅助工具和“仪表舱”。“云审计”平台包括管理平台和分析平台两部分。管理平台主要是做数据的收集和存储,构建丰富、完整的企业信息资源库,并且不断扩充数据资源。分析平台的重点是审计分析模型。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方法,查找审计线索,明确审计重点等。将现有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模型整理到数据平台,形成分析模块。同时,还包括实时数据监测平台,为持续性审计、实时数据分析、实时监控风险等提供技术支撑。

(三)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与数据共享

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数据共享,实现企业内部业务系统的高效融合。集团企业大数据审计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打通“信息孤岛”。只有实现与各个业务部门系统数据接口的打通,才能更好实现对数据的分析和筛选。第一,建立审计数据库,对各方面的审计信息进行过滤、清洗、分析,使审计信息数据的条理清晰、结构分明、粒度适合、调用顺畅。[3]第二,在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实现数据动态化管理,及时剔除失效信息和冗余信息,以免影响正常的分析工作。

(四)有效利用数据资源,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在审计工作中,数据的价值体现在数据的分析和利用上。通过数据整理、采集和存储,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实现大量数据的比较、分析和筛选,对企业的数据进行更加全面的深层次的剖析,也方便找到数据之间潜在的联系,从而能够提出有价值的意见。

第一,根据集团企业不同的行业和业务特点,建设大数据审计分析模型。由于集团下属企业的经营方向存在差异,不同行业需要不同的大数据分析模型,以此实现多行业多维度分析,利用关联、聚类多种分析方法,揭示关联关系、挖掘审计线索、准确定位风险,形成审计证据。

第二,大数据的作用不仅在于分析,还在于预测。大数据审计分析模型和软件不仅要有审计分析功能,还应有预测功能。通过智能化分析揭示业务的发展规律,实现对企业业务风险的事前判断,从依靠人为判断过渡到依靠数据做决定的转变,达到更加客观、可靠的目标。

第三,创新分析技术,增强增值服务能力。例如,在大数据审计的基础上发展商业智能分析,在企业业务发展、经营管理、产品开发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撑信息,强化内部审计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从而让内部审计真正的能够为企业管理的决策做出贡献。

(五)提升内部审计人员信息技术水平

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重塑知识结构,才能在内部审计工作做好。一方面,要更新审计理念。内审人员要转变过去固有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要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采用大数据思维,通过良好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获取相关数据进行判断和决策。另一方面,加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4]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有经营管理、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但对大数据、云计算和审计信息化的概念仍然模糊。兼具审计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的审计人员少之又少。企业应提供相关培训资源,逐步提升内审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促进审计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的融合。通过规范有序的培训学习,培养出信息技术能力良好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进程的完善。

(六)着力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公司实施内部审计案例范文 第27篇

关于企业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与评价本企业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有效性,促进企业加强经济管理,实现经济目标。目前,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及部分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都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内部审计现状不容乐观,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设置不合理,独立性较差。

2、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

3、内部审计人员结构不合理、知识单一,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是从原财务部门分离出来的,不仅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比较低,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而且缺乏与生产、经营、管理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严重制约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由于存在上述问题,导致内部审计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为此,我们特地编发了本期稿件,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讨论如何完善和发展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一、机构设置的模式(不合理)由于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建立较晚,加之在借鉴国外经验方面不尽一致,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存在多种模式,如设在企业财会部门、隶属于总会计师、隶属于总经理、设在监事会以及隶属于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等。

需要考虑的问题不仅是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有没有统一的模式,更重要的是能否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使内部审计能对企业管理层的经济责任、经营行为和各职能部门实施有效监督和控制,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企业内审的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企业内审的风险成因有很多种,比如:

1、内部审计机构模式设置不合理;

2、内部审计法规体系不健全;

3、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影响;

4、内部审计人员选用审计程序和方法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方式的复杂化和企业信息使用者的多元化,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内部审计风险日益增加,为了增强风险意识,防范和避免审计风险,应对内部审计风险的根本起点和成因进行深刻、全面的认识,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

三、企业内审的发展方向

公司实施内部审计案例范文 第28篇

关键词:信息化条件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创新

1企业审计的主要风险点

惩处流于形式,专门核算科目及标准不明确

近两年审计报告结果表明,流于形式是企业审计在整改方面出现最严重和最主要的问题。企业没有建立企业审计标准,在其他的条例中也没有将审计标准详细化和明确统一。如果企业的审计标准没有统一,就会大大影响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不高

信息技术的实际使用水平体现如下:第一,大量的数据审计业务需要高水平的审计信息化系统,目前企业的审计信息化系统还不能够与其匹配,应用软件在设计和更新方面的速度也较为落后。第二,企业内部有些审计人员的素质较低,大多数的审计人员对财务管理知识比较了解,但是当涉及到审计系统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知识的时候,工作人员往往一无所知。第三,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对内部审计信息化进行了优化,对企业信息的应用软件也足够了解,但是并没有将其应用在具体的工作中,而还是按照之前的手工审计方法,设备使用率的降低大大增加了企业审计人员的工作量。

企业内部审计管理风险

2企业审计风险的信息化防控思路

有机融合信息化审计及模式创新要求

在查找审计线索时,先要清楚审计的要点在哪里,然后才能适当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数据分析工具。这就需要通过一些方式来对平台数据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总体分析。在经常性的审计监督机制构建和应用后,相关部门要及时填写并提交与审计相关的信息和数据,这样有助于及时监督、审查和惩处与表彰。可以按照属性收集、存储、转换和应用分析部门业务数据、部门财务数据和财政数据,通过全面考虑和共享融合的操作模式来分类、分阶段地对审计对象进行重点审计。当前市区数据独立应用的模式要被打破,这样才能完成数据的共享和融合,大大提高审计效率。

加强审计风险控制

在信息时代下,企业审计管理存在着巨大风险这就要求审计人员需要在前期收集带电算化系统的有关资料,如计算机硬件应用情况、审计软件应用情况、人员配备等。这样才能够对企业审计工作作出全面风险评估。通过利用多种审计软件进行风险评估,通过采用合理的审计方法,针对性开展风险评估工作。还需要加强审计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构建培训系统、考核系统,从而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

有机融合成果提升及信息化审计要求

审计结果的最终目的是推进我国党风、党建工作,并且及时应对制度和审计过程中的新问题,因此审计结果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奖惩。信息化审计成果的二次飞跃应该被重视起来,坚持深度提炼和实效突出的理念,这不仅是顺应财政体制改革与公共财政框架搭建的要求,也是为了加大审计成果二次应用的社会服务效能。

有机融合数据团队建设和信息化审计的应用成效

培养一支精明强悍的复合型团队是极为必要的,该团队要精通审计业务、懂数据分析要求。吸纳和培养人才可以通过数据与业务融合,分散与集中结合的方式。通过培养团队可以有效提升实践和理论在审计工作中的双向互动,提高审计团队的工作成效和能力。

完善预算管理机制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来说,一个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非常重要。这个体系在避免预算时出现形式化的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审计预算工作需要单位站在一个长远的角度去看待和进行思考,并且切实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一套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另外,在审计工作执行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使预算工作持续有效地进行。

3信息化条件下进行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

健全相关部门的法律法规,完善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

审计法律法规对企业的审计人员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法律法规是否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审计的风险指数。在信息化的今天,传统的审计模式和现在的审计模式出现了巨大差异,审计的相关法律没有跟上信息化审计的步伐,所以进行信息化内部审计首要前提是进行法律法规的完善。但是企业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国家在更新法律法规的同时,企业也要对自身的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和修订。企业要下发文件来普及信息化审计的知识,大部分企业的经营者都没能够深入学习到内部控制制度理论,这是由于我国控制制度发展起步较晚的原因。企业的经营者在思想意识层面并没有达到内部控制的发展要求,经营者对企业内部控制职责分工原则的重要性认识缺乏,所以在企业内部的调整过程中要提高对不相容职能分离和职责分工原则的重视,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减少工作人员道德风险对信息系统的影响。

将电力企业的审计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公司实施内部审计案例范文 第29篇

企业内部审计 报告范文

一、导言

日期:2022年10月26日

接受者:公司总经理 *** 引言:

经公司2022内部审计的计划安排,我们对公司计划物控部业务 管理程序政策、采购计划及其价格核定与控制、有关合同、仓储管理系统 等事项进行就地审计,涉及的期间是从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月9 月30日。

审计范围和目标:

本次审计的期间范围涉及计划物控部从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月9 月30日止计划物控部有关采购计划的制定、实施的及时性、有效性、合理性、合规性,存货成本管理的效益性,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等情况进行审计。审计的依据是计划物控部提供的资料。审计过程中我们结合其实际情况,实施了我们认为合适的、必要的审计程序。

简要的审计结论和审计发现的性质:(主要的审计发现和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及建议)在对计划物控部审计过程中,我们认为最重要审计发现如下计划物控部存在问题:

1、采购行为依据不具体、不规范,基础信息有待完善;

2、采购计划制作被动,指导性不强,缺乏与实际的对比考核,采购工作效率不高;

3、成本管理工作手段单一,市场信息搜集工作少,供应商管理需进一步规范化;

4、仓储条件较差,未按价值大小分别管理,存货管理有少量缺陷需改进。综上几点反映了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缺陷。

对回复的期盼:

该报告的其他部分提供了有关部门审计发现和建议的详细资料,我们 希望在收到报告之后的15天内作出书面回复。

公司审计部

审计组长:

*** 审计小组成员:***(以上部分是便于总经理简要阅读)

二、审计过程说明:审计资料搜集方法采用直接观察法、采访法,资料搜集形式有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及组合调查。

三、审计发现的细节说明

(一)、采购行为依据不具体、不规范,基础信息有待完善;

主要问题1:目前采购行为来源依据主要是营销中心、客户服务部提交的产品需求计划,做为指导采购行为的依据针对性不强,有些特殊要求表达不够明确。

建议:需求计划归口由生产部门(或工艺部门)提供。生产部门是产品的制造者,生产计划制定者,有能力和责任根据要求判定能否生产、按期交货;

主要问题2:需求计划多样化,格式、内容、要求、通知编号等不统一有待完善,BOM清单不准确。依据不清会导致模糊采购,责任划分不明确,易产生事后扯皮影响工作效率。

建议:(1)重新统一设计表格明确计划表内容,按信息传递部门先后顺序设计。如营销部门提出产品需求计划并经审批后,产品无变化有BOM清单的,可直送生产部门审核签署“请按BOM单采购”意见后转计划物控部;有变化有BOM清单的,还应先送研发部门审核,就变化部份附送明细清单,如涉及BOM清单变化的应加注变化并附减除物料明细,由研发部门专 门人员传送生产部门,生产部门签署意见后转计划物控部执行,制定时限要求;(2)规范计划编号,便于查核;(3)BOM清单要相对稳定,如有更改应及时通知营销部门、工艺、生产部门和计划物控部等相关部门协调一致; 主要问题3:时间缺乏弹性,不易调整采购策略。

建议:由于公司产品的特点对采购

采购 采买

采购是指个人或单位在一定的条件下从供应市场获取产品作为自己的资源,为满足自身需要开展的活动。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也相对较高,日常要做好重要供应商的沟通,不因为时间要求紧而向质量让步。另外是否建立科学的产品生产周期,精确计算出从采购到产品下线入库各环节所需的时间,正确指导各环节的工作行为。让营销人员签订合同明确交货日期时能做到心中有数,不致引起纠纷。

主要问题4:需求计划审批不够规范,口头请示后未补签字; 建议:完善审批程序。规定审批执行人权限,跟踪完结审批手续;

主要问题5:有部分非生产物品采购,如购置礼品、万年历等; 建议:非生产物品采购是否可直接由执行部门经办,减少采购员工作量;

审计结论:亟待完善。作为实施采购行为的基本环节,不明确的行为依据将直接导致以后各环节的混乱,易造成责任划分不清,不能有效完成采购任务,影响采购效率、效果,是目前亟待完善的一项基础工作。本环节涉及营销、生产、工艺、研发等部门,应设计一份流程清晰,责任、标的物明确的计划程序表。

(二)、采购计划制作被动,指导性不强,缺乏与实际的对比考核,采购工作效率不高;

主要问题1:欠料单6月份之前不够规范,6月份后欠料单有所改进但归集工作未完善。

建议:作为计划制作的重要依据应按序整理归档,形成历史资料,提炼客观合理的数据,合理计划安全采购量。

主要问题2:采购计划制定与需求申请日时距较大,压缩了采购实施至物料到货日时间,不利于物料信息的搜集及制定采购策略,进而压缩生产制造周期,延迟交货期,会导致质量上向供应商让步,加大成本。计划成为形式。

建议:减少审批程序提早采购反应的第一时间,提高时效。制定科学的采购周期,综合评定出一个合理的产品生产周期,使需求部门在制定需求计划时能心中有数。

主要问题3:由于公司产品的特殊性,计划多为事后计划而非常规计划,计划制定时也是物料采购行为实施时,实施也可能提前。未体现计划与实际的差异。计划书未明确所含需求计划的计划号,未标示计划价。计划未做分类,不能区分是生产用料计划、研发用料计划、维修用料计划。在抽查下料单未见CCD镜头、视频彩打等物料,但计划有做,经了解部份物料是由研发自行报购,故无下采购单。计划变得无实质意义。建议:计划制定应完善所含内容,建立与实际差异项目,原因说明,计划价等,加强计划的准确度和指导作用。计划制定要分类别,避免领用时产生冲突。计划编制要有实质性。主要问题4:下料单的性质似合同,但又不俱备合同要素要求。单据未按时序整理归档,部份单据未标示价格(出于供应商业务员的要求)不便于财务成本核算。

建议:下料单对外涉及供应商,要求能达到防止纠纷风险。对内涉及仓管、财务部门,要求能满足使用人使用。按时序归档按计划类别分月装订成册。

审计结论:计划的适时性不够,应及早计划。计划的准确度和指导作用有待加强,应及时对比计划与实际的差异,说明原因,标示计划价格。分类不够明确。下料单尚待完善,便于使用。

(三)、成本管理工作手段单一,市场信息搜集工作少,供应商管理需进一步规范化;

主要问题1:采购员市场信息搜集不够,日常工作大多为下单后的,市场价格信息调查工作比重少。价格信息获取手段单一,多为供应商传真报价基础上讨价还价。

建议:应加强基础信息工作,做到货比三家,寻找价优、质高、诚信的供应商。

主要问题2:供应商等级评定工作管理薄落,缺少第三方的参与。建议:建立并完善供应商管理工作,增加定价透明度。

主要问题3:部份物料对供应商的依赖性太强,自我研发设计不稳定,品管与供应商的质量标准不够协调,将直接影响成本高低、质量好坏及采购工作效率水平。

建议:设计稳定成熟的产品,明确质量要求并在采购时同步送达供应商,降低不良品率。

审计结论:目前主要物料来源多为长期供应商,价格水平逐年也有一定的下浮,但仍为制约计划采购的瓶颈,物料成本、质量直接关系到公司效益,因此应加大此方面的工作投入而非下单后的补救。

(四)、仓储条件较差,未按价值大小分别管理,存货管理有少量缺陷需改进。

1、仓库管理

主要问题1:仓库条件较差,影响物料保管。建议:对仓库的存储做适当修缮

主要问题2:物料未区别管理,即价值高的物料与价值低的物料混合存放,未作重点管理。建议:区别价值高低,分类重点管理。主要问题3:据调查存货积压量大。建议:根据可利用程度适当处理。主要问题4:季度盘点无会计人员监盘,仓管员只负责盘点自管项目。建议:建立监盘制度,交叉盘点,对盘点结果要签字确认。审计结论:总体管理较为完善,基础工作和业务处理情况良好,应建立监盘制度。

2、原材料仓入库管理

主要问题1:存1抽样发现执行后无品管确认合格数。建议:增加对二次入库物料的品管检验。审计结论:

1、大件、大批量且 产品稳定的采购基本上都能及时到位,入库率较高。但 小件、小批量产品不成熟的在执行过程中问题较多,采购成本相对较高,部门间协调困难。

2、物料接收至入库过程中涉及采购员、品管员、仓管员合作与分工的安排,相互影响,单据较多必定影响工作效率。建议设计出能相互通用的信息表。

3、原材料仓出库管理

主要问题1:基于目前的采购计划而购入的物料领用主要以生产为主,领用完全按BOM单发放,其他部门领用可能有时会产生冲突。另外小件、价值低的物料领用程序不变,报批成本可能会大于物料成本。建议:物料领用适当考虑一定的弹性,不能固化。

主要问题2:物料、工具用具存在白条借用,登记借用的情况,手续不规范,有的物料借用时间较长未补办理出库领用手续。

建议:根据领用情况,按时间长短设定是否应补办出库手续,加强管理,利于正确核算成本,及时挂账。审计结论:出仓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进。

4、成品仓管理

主要问题1:入库经检验合格后,录入电脑、手工账前需填制“成品缴库单、入库单”,2份单据实质内容相同,只是使用部门有增减,增加了仓管员工作量。

建议:在不影响使用前提下2份单据应合而为一“入库单”,增加联数,一单多用提高效率。主要问题2:审批单与出库单实质内容相同,只是审批单体现授权,出库单体现实际出库。建议:设计出库单时增加审批人签字,再增加一栏实出数。主要问题3:抽样发现T(产品入库时间)>T(需求计划要求交货时间),相对滞后,可能会导致供货不及时。

建议:需综合分析原因。是产品制作周期未能压缩,还是需求交货期不合理的问题。审计结论:

1、入库、出库管理规范,经抽查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单据填制影响工作效率,应尽量简化,提高效率。

2、产品基本能满足供货,部份批次的生产压缩了正常的供应商生产、采购、生产、品管、研发等其他时间。有时缺乏质量、成本因素的考虑。

3、要给营销需求部门传递正常的产品供应周期时间,合理计划需求,不至于两头忙的境地。

四、内部审计人员的评论

计划物控部做为公司生产运作管理的关键部门,基础信息工作的扎实程度直接会影响整个公司的运作效率

和效果,有些是来自部门外的,有些是内部管理不到位,要解决这些问题光靠本身是不够的,涉及相关部门的信息管理,办法是看以何部门为头分步改善。审计认为应从信息管理的源头开始,只要涉及相关部门的则可设计出相关部门能共同使用的信息载体,载体的内容应明确各自的职责与分工。按业务程序设计,明确各环节责任人、技术标准等事项。减少重复性的工作,提高效率。此外内控制管理上还有待完善,灵活性不够。总之,经审计后发现该部门基本上能完成采购任务,有效果但效率不高,特别是次数多、量小的采购。计划工作不够,可操作性不强。存货管理工作基础工作扎实,物料管理到位。

五、计划物控部的反应

该部对本次审计 工作比较重视,能提供审计所需的资料使审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基于审计所发现的问题无太大异议。但落实工作并非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因此,下一步的工作是重在落实,边工作边改进。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