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文旅工作计划(汇总17篇)

山崖发表网工作计划2023-01-22 21:55:00202

援疆文旅工作计划 第1篇

(一)“十四五”发展目标。2025年,“伊犁·国际旅游谷”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力争打造成全疆领先、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旅游度假目的地,文化润疆、文化赋能和旅游兴州、旅游带动作用全面凸显。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融入人民生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推动各民族共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进公共文化机构、进基层文化阵地、进景区、进牧区、进军警营、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坚定不移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匹配,丰富人民精神世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2.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推进数字化服务导入,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稳定提高。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鼓励流动文博场馆、数字文化场馆、“微休闲”公共文化空间融入各族人民生活。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信息化水平显著增强,伊犁文旅云平台功能完善、多元应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品质大幅提升,伊犁成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

3. 文旅融合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成效初显。以文化和旅游融合为引领,大力促进“文旅+”“+文旅”发展,深化农牧业、林草、康养、交通、工业、体育、水利等领域与文旅融合发展,培育壮大那拉提国际滑雪场、天山花海、蜜蜂康养小镇、三文鱼工业旅游点等一批融合发展业态,旅游生产方式、体验方式、服务方式、管理模式创新水平大幅度提升,文旅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提高,文旅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4. 伊犁·国际旅游谷目的地体系初步形成。由世界遗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级休闲城市与街区、国家高等级景区、跨境旅游合作区、国家旅游风景道等品牌构成的精品文化旅游目的地集群初具规模。四季旅游产品更加丰富,旅游服务要素体系更加健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旅游集散次中心和新疆重要的国际商贸物流集散中心进一步完善,成为我国新的开放高地,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

5. 文旅经济强州的建设目标初步实现。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基本成熟,文化和旅游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大幅度改善,文旅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文旅融合对人民美好生活的贡献度、文旅领域对伊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贡献度显著提升,文旅产业战略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彰显,文旅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初步达到全疆第一方阵。

6. 文旅品牌国际国内影响力显著提升。塑造伊犁全新文旅品牌形象,形成以精品景区、经典线路、微笑服务为基础的旅游目的地品牌体系和各级政府协同、相关部门协作、旅游企业联动的旅游目的地营销体系。大力推进地方品牌节庆赛事,持续开展名人营销、节目营销等活动,伊犁文旅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

专栏1:州文化和旅游“十四五”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2020

2025年目标

文旅经济指标

游客总人次(万人次)

10610

旅游总收入(亿元)

638

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对国民经济的

综合贡献率(%

30%

旅游带动直接和间接就业人口(万人)

超过90

文化遗产指标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处)

新增1处左右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家)

新增1家左右

(察布查尔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

新增3处左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处)

新增6处左右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处)

新增1处左右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个)

新增1个左右

自治区级非遗传承基地(个)

新增10个左右

文化艺术创作指标

原创文艺作品

数十项

新增30个左右

文艺创作、舞台艺术作品获省级及以上奖项

年均1—2部作品

国有文艺院团(个)

新增1个(霍尔果斯市歌舞团)

歌舞剧场(个)(含大剧院、景区街区剧场、文化大院、巴扎舞台等)

新增40个左右

公共文化设施指标

县级及以上公共博物馆(个)

新增5个(争创1个国家一级博物馆)

县级及以上公共图书馆(个)

新增2个(争创1个国家一级馆)

县级及以上文化馆(个)

新增1个(争创

1个国家一级馆)

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

96%

100%

州县乡村四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覆盖率(%

超过60%

州县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开放时间

每周开放不少于56小时

年均引进各省区市文化艺术展览(个)

2

超过2

文化旅游品牌指标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个)

新增3个左右

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个)

新增1个左右

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个)

新增1

(伊犁整体创建)

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个)

新增1个左右

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个)

新增2个左右

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个)

新增2个左右

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个)

新增1个左右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个)

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个)

新增1个左右

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个)

新增6个左右

跨境旅游合作区(个)

新增1个左右

国家旅游风景道(条)

新增1条左右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个)

新增9个左右

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个)

新增3个左右

国家3C级及以上自驾车旅居车营地(个)

新增10个左右

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新增4个左右

自治区四星级及以上农牧家乐(家)

新增20家左右

文旅市场监管

纳入伊犁智慧文旅平台智慧监管的重点文化和旅游场所(个)

超过200

游客满意度(分)

各地均超过85

惠民活动

年均举办各类文化惠民活动(含流动文化馆、流动图书馆、文化惠民演出、公益电影)

超过1912场次

(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展望2035年,全面建成全疆领先、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旅游度假目的地,伊犁旅游的标识度、美誉度进一步提高。文化事业更加繁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伊犁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优秀文旅产品供给达到全疆领先水平,文旅经济强州的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整体创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文化和旅游发展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各族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强力保障。

援疆文旅工作计划 第2篇

坚持把保护放在首位,强化重要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探索走出新时代文物和非遗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新路径。

(一)完善文化遗产资源管理。组建伊犁文物勘察考古专家组,开展州直范围内文物考古调查、发掘,重点推进新疆吉仁台沟口遗址、惠远古城遗迹、格登碑等重点区域考古研究,编制文物档案库,形成文物专题研究报告。加强非遗调查、保存、研究,对国家级、自治区级与自治州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系统普查和造册建档。

(二)加强重点文物保护利用。

1.让文物讲好“红色故事”。对反映民族团结的历史文物进行系统性保护利用,实施“戍边屯垦·国家历史记忆工程”,加强红色遗迹遗址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和革命文物保护展示,提升重大事件遗迹、重要会议遗迹、重要人物旧居保护展示水平,深入阐释革命文物蕴含的民族团结文化精神和时代价值,深化拓展革命文物在民族团结发展方面积极意义。

2.让文物讲好“历史故事”。对反映地区历史文脉的文物进行系统性保护利用,推进尼勒克吉仁台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展示地方文明发展演变历程的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推动遗址考古走向大众。鼓励特克斯县启动“八卦城世界文化遗产锻造工程”,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

(三)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1.加强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和管理,健全国家、自治区、州、县市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交流活动。推进非遗进校园,让年轻人知传统,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浓厚兴趣,促进非遗传承年轻化。

2.积极探索非遗传承和创新转化方式。鼓励与州博物馆建设相结合,设置伊犁非遗体验馆。以伊宁市、察布查尔县、尼勒克县等3个县市为重点,优先引导“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突破时间、空间、形式限制,在喀赞其、六星街、锡伯古城等景区内的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植入形式多样的非遗展陈、展示、展演、体验活动,让游客全程感受、全程共享非遗活态魅力。加强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建设国家级、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3.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大力推进非遗文创商品开发,通过举办“伊犁礼物”大赛,积极发展乡村手工艺、民族手工艺、民族文化文艺和乡村文化创意产业,选出融入伊犁文化元素参赛作品开发成旅游商品。以察布查尔县文化馆文创小铺、奎屯市美术馆文创基地为示范,打造“非遗展示+文创商品线下销售平台”体系。加大非遗产业化发展扶持力度,提升与新增锡姑娘服饰公司、丹青陶艺馆等一批传统工艺振兴基地,培育发展知名品牌,打造伊犁文旅产业重要消费增长点。

(四)推进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以州博物馆打造数字博物馆为示范,推出一批博物馆、文物遗址、非遗文化线上“云展览”和“云游览”,打造更多数字化精品展览,加强重点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依托伊犁文旅云,增加数字博物馆产品开发,重点推进文物与VRAR、声光影等现代科学技术融合,进行伊犁重大历史文化时代背景、场景、意境等“还原”,让历史“发声”、让文物“说话”,实现对文物、非遗等文化资源活化创新体验与数字化保护。

专栏5:“十四五”时期文化遗产系统保护重点任务

序号

任务名称

主要内容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

对接新疆国家红色记忆工程,充分挖掘伊犁15处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内涵,统筹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发展,把乔尔玛烈士精神、知青援疆精神等融入红色旅游线路设计、展陈展示、讲解体验,推出一批承载革命文化内涵的红色旅游景点景区、精品线路和红色文化研学旅游项目。

戍边屯垦·国家历史记忆工程

创新开展戍边屯垦文化保护与传承。重点围绕格登碑、沙图阿满军台遗址、惠远古城、伊犁将军府、伊犁林则徐纪念馆、锡伯古城,打造以戍边屯垦为文化脉络,以霍城县、察布查尔县、昭苏县为地理空间承载的文化和旅游示范性项目,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史证作用。

八卦城·世界文化遗产锻造工程

提高对特克斯八卦城周易文化与城市规划建设史研究工作的水准要求,邀请国内高水平专业申遗团队,领衔编制实操性强的提升方案和申遗材料;持续推进特克斯博物馆群建设提升工程,将周易文化充分融入到博物馆建筑风貌设计、景观设计、展陈设计等。

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公园建设项目

继续做好吉仁台沟口遗址的挖掘考古和研究工作,充分挖掘世界第一缕煤火发现地的历史文化价值,鼓励开展吉仁台沟口遗址公园建设,突出吉仁台沟口遗址对构建喀什河流域乃至伊犁河流域的考古学文化序列的重要意义。

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项目

对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开展伊犁哈萨克族文化、察布查尔锡伯族文化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评估,强化对地方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伊犁段)发展计划

积极配合自治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长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发挥伊犁境内唐朝长城资源、清代军事设施和卡伦设施历史价值,促进国家文化形象展示。

非遗保护传承基地

完善州文化艺术研究所展示功能,打造地方综合性非遗馆。遴选一批有特色、有创新、有潜力的非遗项目,加强指导、加大扶持、盘活利用、补贴资金,形成包括非遗研究中心、非遗馆、研习所、传承体验中心等在内的传承体验设施体系。

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

组织非遗项目持有者、从业者等传承人群到区内外高校学习专业知识、研究技艺,提高传承人群再创造能力,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鼓励高校和相关社会机构与持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群体及传承人合作,建立传统工艺工作站、教学基地、实训基地等,培养传统技艺人才队伍,促进非遗进学校、进社区、进基层。

实施乡村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1.丰富传统工艺题材和产品品种,改进设计与制作水平,加大传统木制器皿、铁艺、服装服饰、奶制品等传统工艺培训,培育具有地域特色和品牌价值传统工艺产品。

2.积极推广展示平台+非遗技艺人模式,促进非遗技艺展示+非遗文创产品销售联动发展,探索形成市场化运作模式,延长非遗技艺产业链。

重点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展示利用工程

重点推进吉仁台沟口遗址、格登碑、夏塔古道等历史遗址的数字化工作。结合伊犁文旅云,推出一批文物遗址、非遗作品线上云展览”“云浏览,推动VRAR等仿真技术在文物复原、场景再现等方面的展示利用。

援疆文旅工作计划 第3篇

(一)旅游交通综合伊犁幅员辽阔、景区空间离散度大的资源特点,大力发展自驾游、房车游。在新疆大力培育自驾车营地环境下,创新打造“到伊犁,开着房车去旅行”自驾游服务产品,鼓励“机场+落地自驾”“各县市全域旅游集散中心+落地自驾”“自驾游基地+落地自驾”等多种形式落地自驾服务,实现异地车辆租赁归还服务,建设新疆乃至全国落地自驾旅行服务示范项目。以小型固定翼、直升机、滑翔伞、热气球、三角翼等多种通用航空飞行器为载体,发展“空中看伊犁”低空飞行旅游服务,积极培育新源县、昭苏县航空旅游小镇。提升“伊犁河水上游”旅游服务,开发伊犁河谷特色水上游览线路。开发“特色马队”旅游体验产品,真正让行走成为体验。推进“铁路+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伊犁薰衣草旅游专列、油菜花旅游专列,融入“坐着火车游新疆”旅游线路。到2025年,建成10个国家3C级及以上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发展46条特色马队穿越主题线路。

专栏9:“十四五”时期旅游交通要素创新提升重点任务

序号

项目名称

具体任务引导

到伊犁,开着房车去旅行特色自驾游服务

设立4个一级落地自驾服务点:伊宁机场、那拉提机场、昭苏机场、国际旅游集散次中心

打造1条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伊犁河谷旅游公路环线:以世界级风景道独库公路与伊昭公路、S315唐布拉百里画廊等57条风景道为主线,打造自驾环线

打造4示范型自驾游景区:那拉提、库尔德宁、托乎拉苏、唐布拉打造全疆乃至全国具有示范性的自驾游景区

大力推进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建设:提升欣驿那拉提自驾车营地、尼勒克黑蜂庄园汽车露营地、巩留恰希房车营地新增伊犁河谷房车大本营、独库公路乔尔玛兵驿营地等特色营地。

空中看伊犁低空旅游服务

打造四大低空旅游示范点伊宁航空旅游(应急救援)集散基地(在建)、昭苏机场低空旅游服务基地(在建)、那拉提机场低空旅游服务基地(提升)、特克斯低空旅游服务基地(新增)

打造两条精品低空旅游线路:开发伊犁河谷那拉提空中观赏游和昭苏天马之乡特克斯八卦城喀拉峻那拉提空中观赏游两条精品线路。

伊犁河水上游水上旅游服务

提升两大伊犁河水上游两大服务点:伊犁河风景区、察布查尔伊犁河国家湿地公园

开通一条精品水上游线:开通伊宁市至察布查尔段水上游线

特色马队特色交通体验服务

打造3类特色马队体验产品与系列穿越路线:依托琼库什台乌孙古道、孟克特古道、夏塔古道等,开发古道穿越路线;依托那拉提景区、白石峰、喀拉峻库尔德宁、库都尔草原鹿石山等开发森林草原穿越路线;打造喀赞其景区、六星街、特克斯八卦城街巷漫品马队体验产品

推广那拉提景区东门马队管理模式

坐着火车游新疆铁路旅游服务

(融合共建)

融合共建系列铁路旅游产品:积极融入新疆环游北疆”“走进中亚系列铁路旅游产品等

打造火车旅游专列:打造伊犁薰衣草旅游专列、油菜花旅游专列,助力坐着火车游新疆打造成全国知名旅游品牌。

援疆文旅工作计划 第4篇

鼓励以“新疆好地方,伊犁好风光”为主题,拍摄制作整体形象宣传片,设计旅游品牌标识,研制系列旅游手册等宣传品,作为解读伊犁形象、推介旅游品牌重要载体,运用多种媒体媒介在境内外投放。鼓励各城市围绕伊犁整体目的地形象开展营销推广,举办节庆、赛事、展会、论坛等活动,推进旅游品牌新标识全面运用到重要景区、文博场馆、旅游交通、旅游餐饮、旅游购物等场所,进一步提升伊犁文旅品牌知名度美誉度。

鼓励地方面向全社会开展伊犁文化旅游宣传口号征集活动,适时推出新的品牌形象,努力打造辨识度高、感受度强、传播力大的旅游品牌。

专栏18:建设伊犁旅游目的地品牌体系

一级品牌

伊犁整体目的地品牌:

品牌形象:新疆好地方,伊犁好风光

备选方案1:天山花境,丝路画廊

备选方案2:伊犁,期待最美的遇见

此外,建议面向全社会开展伊犁旅游宣传口号征集活动。

二级品牌

各县市文旅品牌形象:强化各县市地域特色导向,打造辨识度高、感受度强、美誉度好、传播力大的城市文旅品牌。

伊宁市:丝路花城,彩色伊宁;霍尔果斯市:丝路标杆·魅力新城;奎屯市:丝路明珠,华美奎屯;新源县:草原明珠,醉美新源

昭苏县:牧歌昭苏·天马故乡;特克斯县:世界喀拉峻,中国八卦城;伊宁县:塞外江南·魅力杏乡;察布查尔县:中国箭乡·锡伯家园;霍城县:惠远古城·芳香霍城;尼勒克县:甜蜜尼勒克,宜居康养城;巩留:世界遗产·康养巩留。

援疆文旅工作计划 第5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积极鼓励文学艺术创作,推出更多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民族团结的文艺精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和旅游宣传展示活动,讲好中国故事和新疆故事。

(一)大力培育以人民为中心的精品力作。

1.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引导州歌舞剧院、县市文艺院团强化精品意识,借助江苏援伊力量支持,实施文艺质量提升工程,对现有“解忧公主”“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等一批能够突出与体现新疆和伊犁历史、彰显优秀民族文化特色、展现各族群众团结的文艺作品进行质量提升,为各族群众提供丰富、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2.实施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工程。落实重大题材文艺创作重点跟踪(资助)计划,扶持州歌舞剧院、县市文艺院团加强创作规划、选题策划和创作扶持,打造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民族团结的优秀剧目,推出一批彰显中国特色、具有伊犁特质的时代力作。“十四五”期间,争取歌舞剧、音乐剧、实景剧等优势门类每年推出35部地区知名旅游演艺项目、12部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文艺佳作,力争解忧公主、伊犁将军等优秀作品参加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等全国性与自治区级奖项评选。创作一批“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特”小剧场项目,为景区注入生机活力。

(二)激发文艺团体发展活力。

1.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工作部署,加快推进伊犁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以州歌舞剧院改革为典范,以示范引领为导向,加强企业化经营和事业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出台《州歌舞剧院“一团一策”改革实施方案》《综合管理条例》,落实相应配套政策,真正形成艺术规律和企业管理相适应的运营管理机制、员工聘用机制、人才选拔机制,以及绩效优先、科学公平的分配机制。优化剧场供应机制,促进国有文艺院团与剧场深度合作,支持团场合作、以团带场或以场带团。

2.加强对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支持、规范、引领。壮大基层文化志愿者和业余文艺团队建设,鼓励旅游休闲街区、农牧区群众培养“一人一技”,加强文化传承与推广服务,推动民营文艺表演团体高质量发展。以“文化大院”和“巴扎舞台”为平台,充分调动基层文艺队,为各族群众送上优质文化“大餐”。

3.建设领军人才强、梯度层次完备的艺术人才队伍。实施文艺骨干培养计划,为伊犁文艺发展持续培养领军人才。推动人才培养与创作实践相结合,鼓励文艺院团与院校联动开展人才培养。借助江苏柔性援疆引进人才政策,加大导演、创作、舞美、管理等方面人才引进力度。

(三)推动优秀作品演出演播。

(四)形成日臻完善文艺交流平台

1.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平台。把讲好新疆故事作为重要着力点,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和旅游宣传展示活动,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和感召力,传播新疆和伊犁特色地域文化和人文内涵。

援疆文旅工作计划 第6篇

(一)做强两大世界级、标志性、引擎型旅游地标项目大力推进新疆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那拉提、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旅游节点霍尔果斯中哈国际文化旅游区两大引擎项目提档升级,创新发展模式,统筹资源利用,强化政策支持,保障要素配置,设计推出国际化程度高、新疆特色鲜明、符合国内外游客需求和消费习惯的旅游产品和业态,提供具有国际水准设施服务,打造成具有世界影响力、国际识别度高的“新疆旅游地标”,构筑新疆自然人文资源利用示范高地。先行打造那拉提世界级度假胜地,构建全疆旅游休闲度假先行示范区。

(二)做优57个国家级、标志性旅游项目。依托喀拉峻、伊犁老城、昭苏天马、八卦城、果子沟等资源,以世界遗产、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等为重点,持续做优一批富有伊犁资源特色的国家级、标志性旅游项目,逐步培育更多“伊犁旅游新地标”,整体形成以标志性、示范性项目为支撑,辐射带动全州旅游发展格局。

专栏8:“十四五”时期标志性、示范性项目建设重点任务

序号

项目名称

品牌创建

那拉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含5A

——

霍尔果斯中哈国际文化旅游区

跨境旅游合作区

喀拉峻国际生态旅游区(5A

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联合喀拉峻库尔德宁申报)

伊犁老城(整合喀赞其、六星街打造)

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中国天马之乡旅游区(整合昭苏天马文化园、昭苏湿地公园打造)

国家5A级景区

特克斯八卦城

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离街申报)

阿力麻里(果子沟)国际文化生态旅游区

——

援疆文旅工作计划 第7篇

(一)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文化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升级,积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重点发挥伊犁民族文化特色,将传统元素与民族特色、时尚元素与世界潮流结合起来,鼓励文化文物单位和社会力量深度合作,创作生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适应市场需要、满足现代消费需求的优秀文化创意产品,丰富民族文化工艺、文化创意、文化演艺、文化会展、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类型,构建伊犁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强化文化产业科技赋能,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助力文化产业升级,引导VRAR5G、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发展云演艺、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促使文化产业从资源依赖转向科技引领。加大对文化产业投入力度,通过资金支持、政策支持、人才培养等途径,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建设、产品研发、资源整合、推广宣传等方面建设,保障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培育民族文化产业集群。积极培育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在鼓励霍尔果斯馕文化产业园、奎屯中华传统文化产业园等项目提档升级基础上,推动察布查尔锡伯族文化、特克斯八卦城周易文化等特色文化集聚区建设,打造具有产业集聚效应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引进龙头企业,支持“专、精、特、新”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加强对各类小微特色工艺美术企业和个体创业者的扶持,形成一批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与传播基地。

专栏7:“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

序号

任务名称

主要内容

重点文化企业培育计划与重点企业名录库

总结重点行业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案例,了解各行业领军企业的新业态新模式、动态资讯、成功经验。支持鼓励重点企业参加海内外文化展会,拓展国际市场。

国家级、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创建计划

鼓励察布查尔锡伯古城、特克斯八卦城、霍尔果斯馕文化产业园(在建)、奎屯市中华传统文化产业园(在建)等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创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贯彻新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示范引领,强化典型选树,以标志性、引领性重大重点项目为重点,以冰雪旅游培育添亮点,提升旅游业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度。

援疆文旅工作计划 第8篇

(一)发展情况。“十三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艰巨繁重的稳定发展任务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伊犁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提升文化和旅游供给质量和水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旅游产业规模明显壮大、旅游富民效益更加凸显,文化和旅游正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伊犁篇章的重要支撑。

2.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深入实施“旅游兴州”战略,明确提出把旅游业打造成战略支柱产业,力争旅游经济在州直经济中“三分天下有其一”,旅游业正成为伊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旅游产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从2016年到2020年,接待游客从2000万人次增长到万人次,累计游客量占全疆接待游客总量的,旅游收入从200亿元增长到亿元,累计旅游收入占全疆旅游总收入。昭苏县、特克斯县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那拉提创成新疆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喀拉峻景区创成国家5A级景区,伊犁现有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5A级景区、224A级景区,在新疆属于领先地位。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旅游与农业、文化、教育、康养等深度融合,鼓励推进“政府+企业+农户”“旅游企业+农民合作社”“旅游企业+农户”等旅游富民模式,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将旅游业打造成为繁荣乡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3.文化和旅游融合有序推进。文化和旅游机构改革基本完成,成立了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推进了州、县市两级文化和旅游机构改革;整合州内优质文旅资源,组建了州文旅集团、部分县市文旅集团及文旅投资机构,为文旅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与支撑。积极践行文旅融合发展理念,推动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多方位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技艺、表演艺术等门类非遗项目进景区,推进红色旅游、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文化宴艺餐饮、文化毡房民宿等已有融合发展业态提质升级,文旅融合业态激发新型消费活力。鼓励提升与培育霍尔果斯中哈国际文化旅游区、中国天马之乡旅游区、中华传统文化产业园等一批文旅综合体。以文化创意为依托,推出一批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优化营商环境,为文化和旅游领域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合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二)现状问题

“十三五”时期,伊犁文旅发展虽然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在发展理念、资源开发、品牌塑造、服务质量、文旅融合等方面仍存不足,发展呈现碎片化、低效化、分隔化等问题。具体表现为:

空间组织上,呈现碎片化发展格局。景区空间离散度大,决定了伊犁文旅发展不仅要重视景区景点开发,更要重视精品文旅线路的策划与组织。目前,伊犁文旅资源集约化程度低,没有串珠成线、连线成片,整体优势发挥不突出,急需推进从碎片化走向统筹整合发展。

资源利用上,呈现优质资源低效利用特征。伊犁作为新疆资源富集区域、新疆天山世界遗产精华段,自然风光壮观秀美,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文化遗存源远流长,但特色、优质自然人文资源挖掘和开发利用水平较低,一些在海内外具有影响力的资源缺乏有效的深度化、精细化开发利用,特色人文资源挖掘利用尚处于静态型、低层次展览馆陈列展示阶段,资源转化率低,急需推进资源从粗放低效发展走向精细高效发展。

产品结构上,呈现新业态培育不足态势。文化旅游供给日益丰富,已形成一批精品景区、精品风景道、旅游休闲街区等项目,呈现出传统观光产品供给过剩,休闲、度假、体验、研学、康养、歌舞演艺等产品发展不够,新产品、新业态培育不足的态势,急需加强创新发展。

产业发展上,呈现大而不强的产业形态。实施“旅游兴州”战略,整体产业实力不断增强,但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旅游产业集聚区与产业带,文化产业化程度不高,领军型、骨干型、融合型文旅企业较少,不利于文旅产品创新和市场培育,产业链的拓展。针对长期以来产业“大而不强”的状况,应从产业发展支持政策、领军型企业培育、特色产业要素培育、公共服务优化、电商平台构建等多方面打破枷锁、加强融合。

体制机制上,呈现协同发展不充分问题。文化和旅游机构改革基本完成,但从整体发展来看,各县市之间缺乏跨部门、跨地区的文旅协作机制与平台。伊犁与新疆其他地区、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等也呈现“分隔发展”的阶段特征,需要进一步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加快构筑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构建区域文旅开放合作新格局。

文化建设上,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具体表现为:城乡文化发展不够均衡,文博场馆数字化有待探索;文艺精品的品牌打造、市场占领的契合度有待加强;公共文化内容有待进一步增量提质,公共文化设施管理运营有待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式有待提高;文化人才和培养机制有待健全。

援疆文旅工作计划 第9篇

(一)推动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建设。制定伊犁实施文化和旅游消费惠民政策措施,推动传统商业综合体转型升级为文体商旅综合体,打造具有文化和旅游特色高品位步行街,建设集合文创商店、小剧场、文化娱乐场所等多种业态消费集聚地,培育新型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创建。

(二)推动旅游休闲街区建设持续提升六星街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服务品质;推进喀赞其、八卦城离街自治区级旅游休闲街区提质升级,争创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加快提升丝路之光旅游小镇、柳树巷子、驿马巷、中亚风情街现有特色街区,争创自治区级旅游休闲街区。

(三)推动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引导有条件的旅游休闲街区、景区开展夜间游览服务,丰富夜间演出市场,优化文化和旅游场所夜间餐饮、购物、演艺服务,完善夜间交通等配套服务,打造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专栏13:“十四五”时期文旅消费试点示范重点任务

序号

任务名称

主要内容

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创建计划

推进伊犁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以此为抓手打造一批文化集聚型、购物集聚型、餐饮集聚型和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旅游休闲街区创建计划

推进喀赞其、八卦城离街争创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推进丝路之光旅游小镇、柳树巷子、驿马巷、中亚风情街争创自治区级旅游休闲街区

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创建计划

推进喀赞其、丝路之光小镇创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援疆文旅工作计划 第10篇

(一)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水平。

2.打造市民游客“微休闲”文化空间。鼓励结合城市更新,打造有特色、有品位公共文化空间。推广奎屯市“第五空间”、巩留县“石榴籽书屋”、新源县“图书漂流”等创新经验做法,建成一批主题鲜明、示范性好、美誉度高的城市书房、农家书屋、文化大院、文化驿站等特色公共文化空间,扩大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到2025年,打造5824小时自助图书馆。

(二)探索服务创新,打造伊犁流动“温情符号”。

1.探索偏远地区流动文化服务创新。在数字文博场馆基础上,创新探索“马背流动博物馆”“马背流动文化馆”,用现代表达讲好文化故事,为草原牧场、边境口岸、边防哨所、边贸集市等偏远地区打开“触摸”文化窗口,打造伊犁流动“温情符号”。完善“文化七进”特色文化服务,广泛开展文化进牧区、进景区、进军警营、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一步普及各族群众文化艺术。

2.探索城乡流动文化服务创新。“文化大院”和“巴扎舞台”为平台,充分调动农牧区文艺队,持续开展“结亲戚·送文化”“文化种在村居”等文化惠民活动,为各族群众送上优质文化大餐。到2025年,实现州直60%以上村(社区)成立三支队伍(文艺队、体育队、志愿者服务队)。

(三)探索功能创新,盘活文博场馆综合价值。

1.创新盘活各类文博场馆。引导文化馆在提供日常公共文化服务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探索文艺编排、行业培训等非盈利式经营项目,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引导州、县市各级公共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围绕市场需求变化提档升级,融入轻食餐饮、文创购物、亲子休闲等服务功能。创新打造伊犁博物馆联盟,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在文物展览、藏品管理、联合考古、社会教育、文化产业等多方面开展创新合作,盘活各类文博场馆综合价值。

2.支持有条件的文化馆探索馆企合作模式。按照“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发展思路,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承办、协办、合作等方式,在文化活动组织、产品策划、经营管理和营销宣传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不断释放文化活力。

专栏6: “十四五”时期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重点工程

序号

任务名称

主要内容

公共文化阵地建设与升级

博物馆体系:新增5个博物馆,争创1个国家一级博物馆伊宁市博物馆(原民俗博物馆提档升级)、尼勒克县博物馆(在建)、八卦城景观博物馆(拟建)、察布查尔县博物馆(拟建)、喀赞其景区博物馆群(拟建)、霍城县博物馆(拟建)伊犁州博物馆(提升,逐步争创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创建)

文化馆:新增2个县市文化馆,争创2个国家一级馆霍尔果斯市文化馆(在建,霍尔果斯市三馆)、尼勒克县文化馆(在建,尼勒克县五馆一心)2个在建文化馆争创国家一级馆

图书馆:新增2个县图书馆,争创1个国家一级馆伊犁州图书馆(提升,争创国家一级馆)、尼勒克县图书馆(在建)、察布查尔县图书馆(拟建)伊宁市图书馆(提升)

完善基层公共文化阵地建设(七个一)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

公共文化设施数字化建设工程

援疆文旅工作计划 第11篇

抢抓后冬奥会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围绕建设国际冰雪产业战略新高地目标,打造大冰雪动力产业和冰雪全产业链,探索一条冰雪产业促进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创新发展新路子,把伊犁建成世界级冰雪旅游休闲度假地、中国冰雪经济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冰雪丝路带”国际合作样板区。

备注:本规划与《伊犁州直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42年)》发展总体战略与产业规划等方面进行衔接。

(一)大力推进世界级冰雪旅游休闲度假地建设。依托伊犁3636km²优质雪场资源区,对标国际冰雪旅游标准,高效率、高品质激活天山滑雪产业带、伊犁河谷冰上旅游带等资源。重点推进阿合牙孜、萨尔阔布、琼库什台、喀拉峻、阿克塔斯、库尔德宁、恰普河、那拉提、唐布拉、托乎拉苏、白石峰、伊犁河、泉沟十三个冰雪旅游组团建设,以点带面,形成伊犁冰雪旅游目的地发展格局。到2025年,实现福寿山、那拉提、伊勒格代和大美西域4座滑雪场优化提升,新雪莲谷、唐布拉和阿合牙孜等超大型冰雪场地场馆项目建设及一期运营。

(二)打造中国冰雪经济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按照“发展大冰雪,培育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思路,对标国际,创新国内冰雪消费新业态,建设冰雪产业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率先构建冰雪体育竞赛表演、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创意、冰雪装备器材、冰雪教育培训、冰雪产业特色节庆、冰雪休闲娱乐全产业链,把伊犁建成国际著名冰雪产业大区。

(三)推出冰雪旅游精品线路依托冰雪旅游产品,整合周边精品景区、文博场馆、旅游休闲街区、旅游特色村等开发,针对不同市场需求打造冰雪节庆游、滑雪运动游、冰上体验游等多条主题线路。联合阿勒泰地区打造“天山+阿尔泰山冰雪旅游合作示范区”,共建全疆冰雪旅游精品线路。

专栏12:“十四五期间”冬季旅游重点工程

序号

重点工作

具体任务引导

冰雪旅游组团建设

大力推进13个冰雪旅游组团建设2025实现福寿山、那拉提、伊勒格代和大美西域4座滑雪场优化提升,新雪莲谷、唐布拉和阿合牙孜等超大型冰雪场地场馆项目建设及一期运营。

冰雪产业链培育

培育冰雪体育竞赛表演、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创意、冰雪装备器材、冰雪教育培训、冰雪产业特色节庆、冰雪休闲娱乐全产业链。

援疆文旅工作计划 第12篇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强化全面从严治党的引领保障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将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摆上更加突出位置,推动形成“目标体系、工作体系、评价体系”闭环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作用,定期组织研究文化旅游改革和发展重大问题,部署推进文旅发展重大任务、重大工程、重大措施,州直相关部门按照责任分工,细化政策措施,通力配合、齐抓共促。建立州直重点文旅项目备案机制,将投资规模超过五千万元的文旅项目列入项目名录,实施项目分级跟踪管理。各县市要强化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加强对文化和旅游产业政策、安全监管、营销推广、品牌创建等方面分析研究,抓好工作落实。

援疆文旅工作计划 第13篇

(一)实施现有景区旅游质量提升工程。坚持标准化和个性化相统一,供给侧和需求侧协同发力,引导现有景区优化产品结构,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开发体验性、互动性强的旅游项目,提高服务水准和管理水平,提升景区舒适度和满意度。结合地区生态环境管控要求,完善景区及周边旅游餐饮、住宿、购物等配套服务设施。完善A级景区认定和复核机制。到2025年,实现国家3A级及以上景区高标准运营管理。

(二)推进在建、拟建和招商计划项目。强化项目对接、跑办,稳步推进那拉提·拈花湾小镇、那拉提国际滑雪场、伊犁不夜城休闲商业街、第一火电厂工业文化旅游体验园、昭苏滑雪场、帝锚热岛水世界休闲综合体、中华传统文化产业园、霍尔果斯中亚风情街、金亿国际文商旅综合体、弓月古城、小白杨红色旅游区等在建、拟建招商计划项目。

(三)优化、策划、储备一批精品项目。结合资源特色,新增特克斯低空旅游服务基地、伊犁河酒工业旅游点、天蕴三文鱼工业旅游点、锡姑娘服装刺绣文化创意产业园、乌库尔齐水库工业旅游区等一批精品项目。加快完善那拉提、库尔德宁、托乎拉苏、唐布拉自驾游配套服务,打造成全疆乃至全国具有示范性的自驾游景区;引导西天山沿线冰雪资源富集地区加快冰雪旅游资源开发,打造那拉提国际滑雪场、喀拉峻冰雪运动中心等12个国际级5S标准滑雪场。建立州、县市领导包联重点项目机制,形成州重点文旅项目库,每年举办面向全疆或全国的州级文旅产业投资推介会。

援疆文旅工作计划 第14篇

抢抓“十四五”期间自治区将伊犁作为交通建设主战场、交通投入占全疆四分之一的历史机遇,加快构建贯通东西、连接南北、辐射周边、沟通中亚的快捷通达综合交通体系。

专栏16:“十四五”时期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工程

类别

序号

重点项目

建设内容

航空

伊宁机场迁建及班线优化

伊宁机场迁建工程,规划飞行区等级为4E;班线优化方面,国内加密航线和新辟航线为南京、西安、成都;上海、北京、广州等;国际新辟航线国家为中亚、东欧;

那拉提机场改扩建及班线优化

那拉提机场改扩建工程,规划飞行区等级为4C

班线优化方面,国内加密航线为乌鲁木齐、库尔勒等;新辟航线为伊宁、阿克苏、喀什、和田;

昭苏天马机场

2022年已通航

特克斯、巩留、尼勒克通用机场

拟建

铁路

精伊霍铁路增建二线

增建二线公里

奎屯克拉玛依高铁

拟建双线高铁125 公里

伊宁阿克苏铁路

拟建单线铁路437 公里

伊宁巴仑台铁路

拟建单线铁路503 公里

奎屯库车铁路

拟建单线铁路467 公里

高速公路

精木高速

(升级G577

拟建沙山子至苏布台段91km

升级特克斯昭苏木扎尔特段157km

G218线那拉提巴伦台

拟建伊犁境内路段,29km

国道

G219线温泉霍尔果斯

拟建伊犁境内路段,81km

G219线昭苏温宿

拟建G219 昭苏至温宿县段伊犁境内,132km

G217线独山子库车

拟建伊犁境内路段,20km

其他

启动伊犁河谷旅游公路环线建设工程

提升S237线伊昭公路、S315唐布拉百里画廊部分路段;

新增S330(那拉提库尔德宁段)、S331(伊宁县城托乎拉苏景区段)、S345(库尔德宁恰西塔里木喀拉峻)、S329(巩留阿尕尔森乡特克斯段);

改扩建S242(巩留尼勒克段)等;

援疆文旅工作计划 第15篇

(一)财政金融政策保障落实国家、自治区支持推动文化润疆、旅游发展等各种政策。统筹用好各级政府文旅发展专项资金、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国家艺术基金等支持文旅重点领域发展。加大地方财政资金支持,鼓励设立伊犁州直、各县市文旅发展专项资金,完善管理使用办法。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对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与街区、世界遗产、5A级景区、跨境旅游合作区及旅游专列等按照《伊犁州直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激励措施》给予支持。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文旅金融服务,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撬动更多资本投入文旅产业。实施中小微文旅企业专项扶持计划,推进政策和平台创新。

(二)土地政策保障制定出台州直贯彻落实《关于保障自治区旅游业发展用地的意见》实施办法,在编制和调整国土空间规划时,充分考虑文旅发展用地需求,依法实行分类管理,优先安排州级以上重点文旅项目特别是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建设用地指标。支持冰雪旅游、自驾车与房车营地、红色研学旅游等新业态发展用地指标。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依规使用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共同举办住宿、餐饮、停车场等旅游接待服务企业。在编制各类景区规划中要与当地乡镇村规划相结合,深入挖掘存量建设用地,用好增量建设指标,合理保障文旅发展用地需求。州自然资源局、林业和草原局、文化和旅游局等相关单位,建立项目土地报批预审联审机制,确保文旅用地保障。

援疆文旅工作计划 第16篇

(一)鼓励培育兵地旅游融合示范区。贯彻落实自治区、自治州兵地融合发展部署要求,深入推进兵地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融合,积极做好兵地双方旅游发展重大问题衔接、沟通、协调。推动师市文旅“十四五”规划等专项规划与州直、周边县市规划有效衔接,以霍尔果斯市、昭苏县、特克斯县与周边团场打造旅游兵地融合发展示范区为示范,大力推动团场与州直各县市旅游深度融合,探索地方兵地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

专栏13:“十四五”时期兵地文旅融合重点工程

序号

重点工作

具体任务引导

1

探索旅游兵地融合示范区建设

推进霍尔果斯市与616263团,特克斯县与78团天籁之林景区,昭苏县与74757677团兵地融合示范区建设,签订兵地旅游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开展兵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交流会和送文化下基层、进乡村、走边防等活动,加大兵地文化和旅游市场联合监管力度。

2

兵地旅游搭建深度合作模式

通过互签兵地旅游合作框架协议、打造兵地旅游主题游线、开展兵地智慧旅游合作、共同举办大型营销和旅游节庆活动等,积极推进兵地旅游搭建深度合作

援疆文旅工作计划 第17篇

(一)瞄准客源市场,开展精准营销充分利用文旅市场大数据监测和研判发展趋势,提高旅游营销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是深入拓展“疆内市场”。持续开展疆内人游伊犁活动,鼓励实施“周末休闲计划”,繁荣假日经济,组织开展文化旅游消费月、消费季活动。集中推出一批短途12日游专项旅游产品,注重周末活动策划与操作。制定实施面向疆内市场门票费用减免等优惠政策。二是重点突破“内地市场”。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陕甘宁城市群为重点,持续组团赴旅游客源地营销,建立客源地营销代理制度。强化各县市与江苏省对口支援地区旅游合作。争取南京、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重庆等重要客源地城市出台飞机直航、铁路专列扶持政策,支持文旅企业开拓市场。依托州内外旅游服务机构与主要客源地旅游渠道商开展战略合作。对旅行社组织在伊犁停留3天以上产品线(含住宿2晚),按照《伊犁州直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激励措施》给予相应资金补贴。

(三)做好旅游推介和节庆活动。积极参加国际、国内重要文旅会展,大力推广伊犁旅游品牌和文旅产品。办好伊犁特色旅游商品展销、文旅产品推介会。积极参加客源地区各类路演、推介活动。持续举办天马国际旅游节、杏花文化旅游节、霍城薰衣草国际旅游节、霍尔果斯国际免税购物节、伊犁冬季冰雪文化旅游节、伊宁民俗文化旅游节等系列节庆活动。积极筹办环伊犁河谷专项体育赛事、新疆伊犁摄影大赛等主题节庆活动,提升伊犁旅游知名度。统筹主打节庆活动,协调各县市开展相关节庆子活动,开展多县市营销联办活动,实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主题”。

(四)不断夯实宣传营销基础。引导各县市设营销专项资金。依托伊犁智慧文旅平台,加大旅游设施、产品、服务、监管等数据采集力度,深度挖掘应用旅游数据信息。加强文化旅游宣传营销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宣传营销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专栏19:“十四五”时期创新市场营销模式

名人营销

充分发挥“贺局长说伊犁”抖音平台的旅游影响力,邀请伊犁籍公众人物为家乡文化旅游代言。

网红营销

节目营销

发力《行走伊犁》电视旅游栏目,创新探索节目多元化拍摄形式,邀请形象健康的嘉宾、综艺节目组等打造系列主题节目,向观众展示伊犁美丽风光、历史古迹、风土人情、特色美食和旅游资讯。

交通营销

共建“坐着火车游新疆”,打造“伊犁薰衣草旅游专列”。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