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月月、年年歌手春天的丈夫,泪水不知道在她密布皱纹、长满老年斑的脸上流下过多少回歌手春天的丈夫,她的嘴边一直在念叨着一句话歌手春天的丈夫:我的才莲啊,你要早一些回家啊!”这位老婆婆80多岁了,听力和视力都还不错,还可以缝缝补补。她用沙哑的声音说出了心底最坚定不移的信念:我一定会等到才莲回来,我不会生病死掉!

这位老婆婆是谁?在她身上又有着什么故事?这一切都要从江西兴国的教富村讲起。

苦苦等待72年的老人

在一起

江西兴国县茶园乡有个教富村,打开前门有山挡着,打开后门也有山堵着,几十户客籍居民在大山的夹缝中生存了上百年。这个多数人家世代贫穷的小山村,到20世纪20年代末,有个叫李良淮的贫苦农家,却出了个读书人——他的儿子李才莲。

李才莲是1913年3月出生的,长到9岁时,家里把他送到本村的私塾读书。这个眉清目秀的少年聪明好学,读书背得快,字也写得好。他念完高小后,在家与父亲一同下田犁耙、上山铲茶岭,成了小农民汉子。

李才莲还真有读书的命,就在1927年夏,茶园乡办起了一所乡学,教书先生风度不俗,是个中年人,名叫刘月香。

李家见茶园办起了乡学,就让李才莲接着读书,因为李良淮和家里人都认定,李才莲是块读书的料。谁也不曾想到,刘月香是个秘密共产党员,他到茶园办学,一则躲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反动当局通缉,二则有意物色、培养年轻的共产党员。

刘月香一边教书,一边向七八个都是十五六岁的大少年灌输进步思想,传播革命理论,其中李才莲就是他看重的一个。

经过刘月香的培养,1928年12月初,李才莲、徐昌春、林观淮等五人秘密集合在兰溪的一个旧祠堂,由刘月香和中共兴国区委宣传部长邱会培介绍入党。

李才莲等人面对绘有斧头镰刀的党旗庄严起誓,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李才莲

李才莲加入党组织不久,中共兴国区委派人到茶园传达命令,指示新党员们带领农民参加兴国城的武装暴动。

李才莲在暴动后十余天,又接到组织命令,调到兴国与万安交界的黄塘区担任农协委员长。他在黄塘领导农民接二连三地清算、斗争了土豪劣绅黄有禄等人,使得全区的农民运动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

这年的金秋时节,李才莲获得了一次学习政治军事的机会——赴吉安东固参加赣西南红军学校的培训。为期三个月的培训班结束后,李才莲被任命为少共兴国县委副书记。

李才莲义无反顾地投身于革命,在家里却有一位童养媳等着他。父母曾多次托人带口信和写信,催促他回来。在李良淮和家里人看来,已经在干革命的李才莲如果再不和童养媳“在一起”的话,就怕这桩婚姻打了水漂。

在赣南乡村,抱养童养媳是很普遍的事。李才莲6岁那年,家里给他抱来一个9岁的女孩,名叫池煜华。她是邻村小户人家的女儿,长得小小巧巧,八九年一过,竟出落得像个大姑娘模样了。她的身材娇小玲珑,个头不高不矮,面貌清丽耐看。

让李良淮一家人刮目相看的是,这个童养媳虽然目不识丁,但为人处世颇受称道,守礼节懂礼貌,做家务任劳任怨,也很能干。眼见得池煜华年纪越来越大了,李良淮和妻子多次想到了李才莲和池煜华生孩子的事情。

对于李才莲来说,这些年算是对童养媳这一事物在思想上有了不同于一般农民的认识。他明白抱养童养媳是旧世道的风俗礼教。

但是,李才莲又认为自己的这桩婚姻,虽然形式上是旧的,心里却是对池煜华很满意。他还找不出池煜华不能当自己妻子的理由,也愿意让她成为自己家庭的一份子。

李才莲又想到自己这些年来一直在外进行革命活动,对煜华关心得太少了,现在应该是和她把孩子的问题解决了。怀着这种心理,李才莲回到了教富村,于1930年的春节前一天,与池煜华“在一起”了。

剧照

离别

在家里过了春节的李才莲,还没有等到元宵节,就要回县城的少共县委工作。他向父母打了招呼,带着几件换洗的衣服出门了。

与生活了10余天的妻子告别,则是天亮前在枕边说了一句而已。让李才莲心情激荡难以忘怀的是,当他走到林外的“八担丘”水田时,村口的黄竹埂下传来了妻子的山歌声。

妻子深情的歌声,飘进丈夫的耳朵里,使得李才莲心中非常激动。兴国的年轻女子都爱唱山歌,池煜华是村里顶好的歌手,可是丈夫到这时才知道,妻子还会用适合于时代的歌词来欢送自己。

春天过去,夏天又临。1930年6月,李才莲奉命调任中共赣南行委青年部长。工作单位就在信丰县城,他想回家把妻子接过来一起生活。他已征得了行委书记郭承禄的同意,把池煜华接出来参加革命。

从内心来说,李才莲自从春节后离家快5个月了,只要工作闲暇下来,还是挺想念池煜华的。

这天已是日头落山的黄昏了,一边在厨房烧火做饭、一边两眼时不时看看外面小路的池煜华,看清了对面路上的来人是自己的丈夫,便丢掉手中的火钳,起身快步奔跑过去,一把将丈夫紧紧地搂在怀里。

好一会儿,李才莲轻轻推开了她,细声道:“好了,莫给他们看到。”

吃晚饭的时候,在昏暗的清油灯光下,李才莲小心翼翼地对坐于上座的父亲讲起了这次回家的打算。李家在教富一带算是大户人家,家长比较有话语权,已在苏维埃政权干革命的儿子,在家里还得听父母的。

李良淮听完李才莲说的话,心里非常不情愿,黑着脸说:“你要干革命是你的事,煜华要在家里,你不能带走。家里有老人、有小孩,田里还有许多活要干。你在外面干革命,照顾不了家里就算了,还要拉个人走,绝对不行!”

坐于几个弟妹旁边的池煜华,不时地把目光瞟向丈夫,又瞟向家公,心里像火炼一样着急。她多么希望能和丈夫在一起呀,在外面再苦再累也是心里快乐。她更希望丈夫能在这个场合拿出一些“霸气”的势头,理直气壮地向家公回一句话:“煜华是我老婆,我不要同她在一起么?”

电视剧中的池煜华

然而,池煜华看到的情景却令她大为失望。丈夫听了父亲的话就像傻了一样,皱着眉头在想着什么。池煜华心下猜度着,他一定是在想:“是呀,家里还有父母和5个弟妹,这么大的一个家,离不开能干的煜华啊!”

池湿华的心里还抱一线希望,也许公公会改口。不料,李良淮沉着一张脸,说得更难听:“你不要这个家,总不能叫你刚娶进门的老婆也跟着一起走吧!你就不能在家里呆着?”

李良淮的话音落下不久,李才莲无奈地回了一句:“那就算了吧。”

池煜华一听,犹如一壶冷水从头上浇下,身上凉透了。

次日清晨,没吃早饭的李才莲与温柔清丽的妻子打过招呼,神情默默地走了。他不敢看妻子哭得有些红肿的眼睛,也不愿看到父亲那张板得紧紧的青脸。

池湿华倚立在厨房的门框边,目送着丈夫从出山的小路上渐渐远去的背影。许久,她才转过身来,轻轻且又长长地叹出一口气。池煜华没有想到,丈夫干革命是那样的艰难!他长时间离妻离家,在外面奔波。

从他那青青的脸色和心力交瘁的神情可以看出,他在外面是辛劳的,吃苦受累不用说。唉!李才莲总是说无产阶级革命是帮助老百姓,这从哪儿理解起呢?

短聚

留在家里操持家务的池煜华并不了解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她认为,李才莲在干革命是为了老百姓,而自己留在家里照顾,也是在帮助李才莲。想到丈夫对她说过的话:“在家里一样可以革命。”她参加了茶园乡的妇委会,跟着妇女姐妹们为红军打草鞋、筛米,还上前线送饭送水。

然而时间久了,对丈夫的牵挂和思念也越来越强烈。“李才莲为什么总不回家来?他在外头到底怎么样?”带着这些疑惑,她到处打听李才莲的消息,不久后才知道他到了七里坪。

不久,李才莲又升任少共江西省委书记,还当选为少共中央委员。池煜华对丈夫的这些官职弄不太明白,只是听别人讲才莲已经是真正的共产党的“大官”了。她心里想:你的官职再大,我还是你的老婆。她决定到丈夫工作的地方去看个究竟。

1933年的6月,池煜华和同伴走了五六天,走到了七里坪,也找到了她日思夜想的丈夫李才莲。

池煜华叫着丈夫的名字,情不自禁地扑进了惊奇不已的丈夫怀里。直到丈夫有些发急地把她推开,她才不情愿地站到一旁,解开布包,把带来的小鱼干、菜干和两双布鞋塞到丈夫手里。

七里坪

李才莲已经一年多没有见到池煜华了,面对兴奋不已的妻子,他没有表现出久别重逢的喜悦与热情,而是神情有些冷淡。特别是他竟冷冷地对通讯员与机关人员介绍说:“这是我家乡的邻居。”池煜华听懂了他的客籍“官话”心里大感意外,又不好说什么。

李才莲领着池煜华走到一户老表家,进到他居住的房间,关上了房门,拉起她的手,满含歉疚地说:“煜华,让你受委屈了!”听罢这话,池煜华的泪水止不住地掉下来。

李才莲替妻子抹去眼角的泪花,长叹了一口气,说道:“这是战争年代,大家都是为苏维埃事业,都没有带老婆,你叫干部和战士们看到了,他们会想家的,所以,我才——”

池煜华听了赶紧用手去捂丈夫的嘴,回道:“才莲,你别说了,我晓得的。”

李才莲依旧作出解释:“我要注意影响,影响,你知道吗?”他看见妻子连连点头,这才宽心,露出了笑容。

在七里坪的日子里,池煜华有幸见到了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李富春和他的妻子蔡畅。

蔡大姐常来看她。有一回,蔡畅问池煜华:“李才莲对你不好,是吗?”池煜华赶紧回答:“他对我很好,在屋子里还给我洗脚哩,他在外面这样做,说是要注意影响,不要让别人想家。”

蔡畅点头说:“这还差不多,他要是瞧不起你,就是对妇女不平等,我得批评他!”

池煜华赶忙说:“蔡大姐,你别批评他,他不是那号人。”她的话把蔡畅给逗笑了。

池煜华内心的疑惑冰释了。她看到李才莲常与李富春等人在一起,不是研究工作就是到基层去巡查,有时忙得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这才真切地体会到丈夫说过的那句话:“干革命不容易呀!”一种既脱离不了家庭又舍不得离开丈夫的复杂情绪,在池煜华心里翻腾着。

蔡畅

终究,一种为丈夫替家里分忧的想法,又让她觉得还是应该回到兴国去。池煜华在七里坪住了10余天,就决定告别丈夫回家。

两人快走到村口的时候,李才莲拥抱着池煜华,激动地说:“煜华,为这个家,真是苦了你!”

池煜华细声地回道:“才莲,我不是说过,为你,我心甘情愿!”

待妻子刚走几步,李才莲又“哎”了一声叫住她,目光定定地落在她的脸上,深情地说:“煜华,我还是这么说,红军天天与国民党军队打仗,是要在火线打死很多人的。如果有人说我被打死了,你不要相信。阿爸找人给我算过命,说我八字硬,命长,不会被子弹打死。你记住,等着我,10年、20年……革命成功后我一定来接你,就再不让你走了,相信我,我向你保证!”

听了丈夫这番庄重的话,池煜华说道:“瞧你说的,你怎么会被打死呢?算命先生说你命长,我信!请老天爷作证吧,你放心地在外头革命,20年、30年不回来,我等,就是40年、50年不回来,我还等,一定等你回来!”

李才莲听到这里,用力地点点头,然后伸出手,替妻子拢了拢左鬓的头发。池煜华亦向丈夫情意绵绵地看了几眼,然后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迈开了脚步。

李才莲目送着妻子离去,直到她走出村外见不到背影,才收回有些惆怅的目光,可还是呆呆地站了很久。

李富春与蔡畅

守望

屋后院里的樟梨树花开花落,时间过了一年又一年。中央苏区红军长征前夕的1934年10月初,李才莲因为工作回到兴国县城。这位已经由中共中央确定留下在苏区、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少年先锋队中央总队总队长的李才莲,实在抽不出时间回家一趟,便托人给池煜华带信,要妻子在三五天内赶来县城相会,并要将两岁多的女儿带来。

信中特别地写道:国民党军队10天内就要占领兴国县。

可惜这封信转到池煜华手上,时间已经7天,池煜华真是欲哭无泪。

中央苏区的红军主力前脚离开,大批国民党军队就后脚打进来。同年的11月初,国民党地方当局在各地张贴悬赏布告,通缉项英、陈毅、李才莲等十余人,每个人的“花红”是3000至5000银洋。

1935年2月,中央苏区全部丧失,国民党军队将苏区中央分局和红军独立第24师重重包围。此时,苏区电台收到了党中央的秘密电报,指示所有人员改变作战方式,实行更为灵活机动的游击战略。

接到上级指示后,项英、陈毅、李才莲等人开会讨论。决定把人员分成9个小队,分别向外部突围。

突围战非常惨烈,有一大批重要领导和许多战士英勇牺牲,还有一些同志为了引开敌人,最后也是下落不明。

李才莲率领的红军独立第7团在闽赣苏区开展了游击作战。部队边走边打一路走到铜钵山,在这里和赖昌祚的游击队伍会合,李才莲和赖昌祚决定让部队暂时休整几天。

项英

不久之后,不知道从哪里走漏了风声,国民党粤军第一军下属的两个团把铜钵山围困起来。每天对山上的红军游击队进行攻击,经过几天的攻守之后,敌军最后攻占红军的主阵地时,由于子弹越打越少,并且人员伤亡极大。

李才莲指挥战士们就地取材,用石头砸向敌军,与冲到主阵地的敌军作最后的战斗。在铜钵山红军主阵地上,双方战斗非常惨烈,在最后的反击当中,李才莲和许多战士们都壮烈捐躯,血洒铜钵山顶。

在这一次战斗中,没有一名红军游击队员幸存,所以,对于李才莲如何牺牲得也无人可知,甚至还有传言说李才莲没有牺牲?

新中国成立之后,当年和李才莲一起工作和战斗过的老同志都希望找到真相,他们非常重视寻找李才莲,江西省委还专门成立了关于寻找李才莲的工作小组。经过工作小组多方面寻找和打探,在1986年,李才莲确定牺牲于铜钵山战役。

但是,关于李才莲的一切,池煜华并不知情。她只记得在1933年在七里坪和李才莲话别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因为当时的通讯非常不方便,后面发生的许多事件,池煜华也是无从了解。

1949年9月,兴国解放后,池煜华不知道经历过多少苦难,终于迎来了新日子。谁也没想到,大家都在为解放而高兴时,一场瘟疫席卷了许多地方,也包括兴国县城,教富村李家一下子就病死了5个人。

铜钵山

在那场瘟疫中,李才莲的父亲和母亲双双病逝。池煜华还当了公公的“孝子”,两年后把婆婆也安葬在公公的墓地旁边。最让她痛心的是,她和李才莲的爱女在5岁时因重病离开了人世,从那一刻开始,池煜华一个人走着最苦的人生路。

池煜华从1950年开始,以各种方法打听李才莲的下落,她一直不相信李才莲会离开人世,会离开她。她甚至给许多国家领导人写过信,给蔡畅也写了信。但是,收到的回信都没有一点点李才莲的消息。几经周折,身心交瘁的池煜华拿出了一面小镜子,这个镜子是李才莲在七里坪送她的,她自言自语说:“我相信才莲,他说过会回来的!一定会回来的!不管是30年还是40年,我会在家里等他!”

在等待的岁月里,池煜华每天除了下田劳作,不管是天晴还是下雨,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雪,只要她在家里休息时,她就会倚着门边,拿着针线,张望着远处,看着她的“李才莲”。

时间总是过得飞快。池煜华一等就是70多年!在这过去的70多年间,也有不少人上门提亲的。但是,全部被她拒绝了:“我有丈夫,怎么能再结婚?我的才莲一定会回来的!”

池煜华

久而久之,整个兴国县城上了年纪的老人都知道有一个叫池煜华的女人,等了70多年的红军丈夫,从一个妙龄少女等成了满头白发的老婆婆,为了等丈夫,痴了心也入了迷。

70多年来,一直倚着门等着自己的红军丈夫李才莲,在2003年得到了关于李才莲牺牲的消息,那时的她依旧不相信,甚至十分坚定地说:“我不相信,才莲说过他会回来找我的。毛主席都没有说他死了!”

池煜华在2005年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95岁。她守着和李才莲结婚时住的百年老屋,但是,却带走的这段人间真情,是那么的撼人心弦,是那么令人肃然起敬!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