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乡镇产业发展简介范文(推荐17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3-01-07 17:31:40168

甘肃乡镇产业发展简介范文 第一篇

茶叶是_____乡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全面提高茶叶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推进茶叶向良种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我们对_____茶叶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 _____茶叶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_____乡境内自然条件优越,适宜茶树生长,茶树品种资源丰富,_____乡

二、茶叶是促进_____乡山区、半山区、民族贫困地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产业。_____乡茶叶涉及面广、影响力大、茶叶遍及全乡所有村组,茶叶生产、加工、流通从业人员6500人,占全乡总人口61%。茶叶发展村社中30%的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自茶叶。

四、_____乡茶叶产业发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五”以来,_____乡茶叶产业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发展中仍存在下列问题:一是茶叶作为产业发展的地位及作用认识不足,个别村社对茶叶作为产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二是茶叶扶持政策不配套,不完善,扶持力度小,投入不足。三是部分茶园基础设施差,管理粗放,单产低,效益差。四是产业化水平低,缺乏一批上档次、规模、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全省叫得响的茶叶品牌。五是人才缺乏,技术落后,茶叶产量、质量提升缓慢。

六、“十一五”_____茶叶产业发展的两条关键措施。

场为导向,合理调整产品结构,既要巩固传统产品生产,又要切实加快适销对路产品研发。

2、打造“_____山”品牌,扩大_____茶叶市场影响力。一是整合_____茶叶品牌。对_____茶叶现有品牌进行认真筛选,继续打造具有_____特色与代表性的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同时,规范茶叶市场,打击不正当竞争,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生产,切实加大_____茶叶品牌的保护工作。二是强化茶叶市场营销,建立茶叶市场营销体系。通过发展专业化营销企业、建立茶叶专卖市场、专卖店、专柜,举办各类茶营销活动,发展茶叶订单、促进_____茶叶销售。通过开展_____古茶树资源保护、_____茶文化挖掘与_____发展旅游业结合,宣传_____茶叶,促进_____茶业发展。

甘肃乡镇产业发展简介范文 第二篇

xxx镇地处xx南麓,xx河中游,位于xxx区西北部,距城区69公里,全镇辖41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220个村民小组,5420户22478人。“xx”期间,xxx镇党委政府结合镇域实际情况,把畜牧产业列入镇域经济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来抓,提出了“强村大户、典型示范”的发展战略,这非常符合xxx镇

的实际。就xxx镇而言,一是畜牧业发展基础较好,二是范围内牧草资源丰富,三是气候环境适宜,大力发展畜牧业,对于该镇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xxx镇畜牧业生产发展现状

畜牧业是xxx镇的传统产业,也是该镇的基础产业。多年来,xxx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始终坚持“强村大户、典型示范”这一发展战略,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工作重点来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畜禽疫病防控、畜(禽)品种改良、圈舍改造、养殖科技推广和疫病防治工作,使该镇畜牧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据统计, xx年4月,全镇畜禽存栏量达65993头(只),其中生猪存栏8760头,牛存栏1546头,羊存栏2867只,家禽存栏52820只,各类养殖大户(场)59户,预计畜牧业半年产值可达1300万元,实现畜牧业农民人均收入600余元。畜牧产业的稳步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xxx镇发展畜牧产业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畜牧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第一,具有较好的群众养畜基础。畜牧产业是xxx镇的一项传统产业,农户对从事畜牧养殖的积极性较高,据统计,全镇5420户农户中,养殖畜禽的农户高达4563户,占农户总数的,广大养殖户在长期的饲养管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畜禽养殖经验;第二,草料资源丰富。近年来,由于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加之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大片的荒山、二坡地荒芜,为饲草的生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根据xxx镇林业部门的统计,全镇共有宜牧草场面积30000余亩,这为牛、羊等食草动物的养殖提供了优越的饲料资源;第三,气候适宜。光、热、水、土充足,立体气候明显,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牧草和畜禽的生长繁殖,适合生态养殖的发展。第四,政策机遇好。国家为促进畜牧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奖扶政策,加之连年来市、区党委政府一直把畜牧养殖作为富民产业来抓,为该镇发展畜牧业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2、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以散养户为主,畜禽养殖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导致畜禽疫病防控难度加大,环境污染严重,养殖经济效益不明显;第二,认识不足,观念落后。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仍沿袭着传统的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的落后小农经济思想意识,传统的、粗放饲养管理及经营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第三,牧业结构不合理。该镇畜牧业仍以生猪为主,丰富的草料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羊、牛等食草动物的养殖规模没能发展上去,经济效益未能凸显。第四,品牌意识不强,没有在打响品牌方面去做文章,导致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畜禽及其产品也没能走出xxx,赢得更大的市场。第五,缺乏龙头加工企业,缺少专业合作组织,广大养殖户规模小,层次低,市场开拓力差,拿不出拳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第六,畜禽良种的普及化程度不高。第七,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不稳定,人员老龄化,待遇报酬低,对动物疫病防控的积极性不高。

三、推进xxx镇畜牧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科学制订规划,引导全镇畜牧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优化牧业结构和合理规划区域布局,结合各村实际,坚持走“一村一品”的畜牧业发展路子;加大对大场大户的扶持力度,合理布局养殖小区,引导广大散养户退户入区,逐步淘汰养殖方式落后,集约化水平低,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低下的散养农户;继续坚持“强村大户、典型示范”的发展战略,坚持走“培训—示范—推广”的路子,力促畜牧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方向发展;积极探索发展“畜—肥—蔬(渔)”生态循环产业模式,提倡发展家庭适度规模养殖。

甘肃乡镇产业发展简介范文 第三篇

一、具体情况

xxx位于县城东南部,地处哀牢山和无量山中部,位于xx、xx、xx三地(州)的交界处,东接xx、xx两县,南连xx县,西界xx镇,北邻xx镇,xx州的南大门。辖区国土面积252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790米,最低海拔1446米,乡政府驻地小河底,距县城50公里,国道214线和省道小普线呈“丫”字型横穿境内。全乡辖xxx个村委会,xxx个自然村,xxx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苗、傈僳、佤、纳西、回、布朗等xxx个民族。20xx年末,全乡共有居民9xxx户,农业户8000户,总人口35000人,农业人口34000人,人口密度xxx人/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28148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亩。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党建领乡,生态立乡,基础稳乡,科教兴乡,产业强乡”的发展思路,团结和带领全乡各族干部群众真抓实干,扎实工作,全乡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20xx年末,农村经济总收入xx万元,比上年增;

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比上年增;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xxx万元,比上年增;

全年粮食总产量万公斤,人均占有粮318公斤。

二、产业发展状况

xxx境内干湿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季、霜期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平均在1250毫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但全乡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化发育程度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农业靠天吃饭的现象突出,致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慢、产业结构单一。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在适宜区大力发展泡核桃、茶叶、枇杷等特色产业。

(一)泡核桃产业

根据《xx县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积极宣传泡核桃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和先进典型,强化全民参与意识,始终把泡核桃产业作为富民兴乡的又一支柱来培植。按照“合理化布局、规模化推进、标准化种植、科学化管理”的方针,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在田边地角、干沟箐边和荒山荒地种植向适宜耕地种植转变;把泡核桃发展作为家庭副业向培植支柱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转变;

注重面积的数量型向高产优质的效益型转变。层层举办样板,以点带面,规模发展,全乡500亩以上的连片种植有18片,其中1000亩以上的有3片。20xx年到20xx年全乡共规范化、科学化种植泡核桃万亩,实现了人均2亩的目标。今年预计实现产量吨,产值xxx万元,户均收入达xx元,人均收入达xx元;

到2010年,预计实现产量吨,产值2xxx万元,户均收入达2xx元,人均收入达xx元;

到2020年,预计实现产量10625吨,产值8xxx万元,户均收入达9xx元,人均收入达2xx元。

(二)茶叶产业

xx全县茶叶种植大乡,茶园面积位居全县第一,但由于群众商品意识淡薄,栽培技术落后,疏于管理,多年来大部分茶园效益低下。对此,乡党委、政府及时调整发展思路,把招商引资、茶园低改、品种改良、生态茶园建设及发展精深加工作为茶叶产业培植工作的重点,全面加快我乡茶叶产业化进程,先后完成华山茶场、小古德茶场、大比舍茶场、小比舍茶场无公害生态茶园建设4100多亩。建成以德安阿比庄为中心的700多亩无性系良种生态茶园。同时,完成加强低产茶园改造3000多亩。20xx年末,全乡茶叶面积达18300亩,可采摘面积17233亩,茶叶总产xxx万公斤,产值1xxx万元。

(三)林产品开发情况

林业发展坚持“严管公益林、搞活商品林、放开人工林、改造低产林、培育珍稀林”的要求,积极发展泡核桃、茶叶、华山松、竹子为主的林产业。20xx年成功引进投资300多万元的松脂加工厂一个,年末,公司收购松脂2580吨,收购金额1xxx万元;生产松香1548吨,松节油200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xxx万元;销售1233吨,销售额xxx万元,上缴增值税5万元,发放职工工资xxx万元,支付电费2万元,年底实现利润xxx万元。该公司的原料全部来源思茅地区,但思茅地区各县都办有松脂加工厂,原料方面的竞争十分激烈。而该公司每年在思茅地区只能争取到3000吨原料,这与公司具备一万吨的生产能力不相适应,原料的收购、运输成本较高成为了制约公司进一步扩大生产的“瓶劲”。为此,乡党委、政府专题汇报县委、政府,积极争取支持。目前,县上同意按照采脂规范逐步放开松脂采割,为进一步加快我乡林产品开发步伐,全乡松脂采割现场会将于x月x日在马街村委会召开。根据直径在20厘米以上的采脂要求,我乡可采割面积达3万亩,产量1200吨,产值xxx万元,单松脂采割一项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xx元。

(四)科技扶持项目建设情况

20xx年,积极争取到省财政科技扶贫资金xxx万元,在德安、古德种植枇杷600亩,其中德安、古德各300亩,涉及xxx个村民小组、xxx户农户;在新政、古德种植泡核桃2000亩,其中新政、古德各1000亩,涉及xxx个村民小组,xxx户农户,完成了泡核桃和枇杷种植项目。目前,枇杷和泡核桃长势良好,项目示范效应明显。

三、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和实施组长的特色产业发展领导组和实施组。形成了由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按照“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科学论证、合理规划产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

(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

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同时,加强科技培训,不断增强群众的科技意识,提升产业化水平。

(四)与各项工作有机结合

把特色产业发展与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保持_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人均发展一亩以上的特色产业。

(五)全面推进林权制度改革

按照“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则、则有其利”的要求,坚持“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原则,共确权亩,其中,自留山亩、责任山亩、集体林亩、国有林11866亩、已流转林地406亩。目前,全乡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正处于发证和扫除纠纷阶段。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我乡特色产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受自然、社会等因素的制约,产业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旱灾、洪灾、雹风灾、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着产业化发展。

(二)群众观念落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

群众科技意识和文化素质不高,商品意识淡薄,存在着“种粮为糊口、养猪为过年、养鸡为买盐”的观念,等、靠、要思想严重;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缺乏参与热情,疏于管理,产业发展不平衡。

(三)缺乏必要的经费投入

由于乡财政困难,上级扶持资金有限,群众经济收入不高,导致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优质产业化发展水平,使特色产业的效益与质量大打折扣,缺乏市场竞争力。

五、下步工作打算

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扶持政策,积极调整产业发展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千方百计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步伐。

一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依靠科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二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对现有特色产业实行农、工、贸一体化经营,培育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提高产业化水平。

三注重示范引导,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切实搞好信息、技术、销售等服务,为产业发展创造条件。

四搞活农产品流通,积极建设各类产品交易市场,减少流通环节,促进特色产业健康发展。

各位领导,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我们有决心和信心抓好特色产业发展,当然在工作中肯定存在许多差距,敬请上级各位领导多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在今后进一步把工作做好做实,真正实现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我的汇报就这些,谢谢大家!

甘肃乡镇产业发展简介范文 第四篇

一、产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我乡主动作为,顺势而上,紧紧抓住发展的大好机会,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有效破解群众增收困难这一难题,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大抓农村产业。产业发展呈现出从弱到强、从无序到有序、从疲软向蓬勃发展的态势,产业经济成为全乡村经济的“助推剂”。

(一)畜牧养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畜牧业是我乡的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工作来抓。养殖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畜牧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20xx年,全乡畜禽存栏量近7万头(只),各类养殖大户70户,实现畜牧业年产值达2500余万元,实现畜牧业农民人均增收600余元。

(二)果蔬种植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我乡有种植蔬菜的传统,有距离巴城较近的优势,大力发展优质水果和蔬菜产业,打造有机、绿色蔬菜基地建设。

积极帮扶回乡创业青年岳林在家乡组建了“金大寨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以寨子包村为核心,租赁土地2000余亩,打造以优质蔬菜、水果、水产等为一体的现代观光农业产业园。目前,已建成生态草莓园200亩,优质食用菌10万袋。蔬菜大棚15个,30余亩。完成核心园区耕作道8公里,硬化园区公路200米,园区蓄水池8个6000余方,新建、整治园区渠系5000余米。总投资820余万元。解决当地农民就业100余人,20xx年已实现产值80余万元,2015年拟建成草莓园300亩,食用菌40万袋,种植蔬菜300亩,可实现产值4000余万元。

回乡创业青年赵维国发起、并组织成立万绿种养植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50人。依托印山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万绿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主要种植莴笋、韭菜、芦笋、大葱、西红柿等品种。目前全乡蔬菜种植面积4600余亩,产量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000余万元,农民人均增收860余元。果蔬农产品采取传统种植模式,走无公害种植路子,结合现代农业科技,产品质量过硬,畅销城区,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农民种的绿色菜品”。金大寨专业合作社引进北京的葡萄品种,在寨子包村种植的优质葡萄,成为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高品质水果。

(三)工业项目实现从无到有

由于受地理条件和资源的限制,我乡工业发展举步维艰。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班子不断发掘本乡资源优势,结合市场需求,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外地客商,投资300余万元,在天桥村兴建了纯净水生产基地。该水厂的建设,既把多余的山泉水“变废为宝”,解决全村近30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

(四)发展乡村旅游业大有可为

我乡距离主城区较近,生态良好、民风淳朴、乡风文明,古楼山已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休闲基地。近年来,我乡以鼓楼山、寨子包、方山雁、何家坪村为依托,打造观光农业,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000余元。我乡的“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基地与观光园”项目,核心园区达2300余亩,种植优质草莓和葡萄,打造农业产业观光体,吸引了更多市民到休闲观光。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重视产业发展是根本

我乡过去产业发展虽有起步,但未形成规模化、市场化发展的状态,在增加农民收入、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动力不足,成效不明。去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我乡把农村产业发展列入全乡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到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坚持产业先行,搞好科学规划,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建设美好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充分发挥乡党委的决策力量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释放群众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全乡各方面力量,全力以赴打好产业发展攻坚战。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下大力气走出以产业发展促进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回应发展需要,解决了为何发展农村产业的问题。

(二)发展定位准确是关键

产业发展定位准确与否事关我乡产业发展的成败,经过不断实践和努力探索,结合实际和历史传统,因地制宜,充分论证,村民自愿,逐渐形成了我乡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富民强乡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方向,以主城区为市场,围绕有机、绿色、无公害,大力发展果蔬产业;围绕“传统养殖、市场竞争”的战略,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产业;围绕地理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围绕巴山新居和聚居点建设,结合农村发展的历史趋势,发展个体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务。发展定位准确,解决了如何发展农村产业的问题。

(三)突破发展方法是核心

把“纸上谈兵”演变成产业发展的成果和农民增收的现实,是该项工作的核心。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走出去”开展招商引资,引进资金、技术,仅20xx年下半年,赴成渝、珠三角开展小分队招商3次,对接企业20余家,洽谈现代农业、旅游文化、商贸服务等项目8个,成功引进现代农业项目1个,合同协议投资2000万元。二是积极实施“回引工程”。大力宣传近几年来我区的发展变化,吸引在外人士返乡创业,成功回引了赵卫国、梁李等在外人士19人,总共投资亿元,着重发展果蔬、中药材、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多措并举,有效解决了怎样发展产业的问题。

三、下步工作打算

在已有产业发展成绩的基础上,我乡将再接再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抓好抓实今后的产业发展工作。

(一)在工作推动方面下功夫

开弓没有回头箭,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倒逼全乡干部主动作为,推到产业工作一线。坚持强有力的工作措施,树立时不待我的紧迫感,想更多的办法、用更多的措施推动工作。发展决心不减,形成发展的更大合力,扎实推动产业发展,形成常态化和长效化工作机制。

(二)在做大做强方面下功夫

我乡的畜牧产业、果蔬产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已初具规模,下一步,充分调动积极性,研究和对接市场,做大做强现有产业,打造产业升级版,使之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土品牌。

(三)在服务保障方面下功夫

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是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认真树立投资兴业、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高度重视投资软环境建设,大力宣传发展环境,贯彻落实开放合作工作部署,做好产业发展的服务保障工作,营造产业发展的氛围。

甘肃乡镇产业发展简介范文 第五篇

“一户贷5万块钱,入股21只羊,交到合作社里面统一管理,我们不用操心,年终有分红,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增加点额外收入。”庆城县驿马镇杨湾村村民李世茂一边喂羊一边向记者介绍。

在以“331+”模式带动肉羊产业发展中,杨湾村以农户承贷、中盛公司担保、政府贴息等形式,群众从中盛公司低价购买种羊,交由合作社全程托管养殖,中盛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并高价回收,实现效益共享。

“以前,常年在外打工,一年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入不敷出。”李世茂说,2017年,村里建起养殖场后,他便回到家,在合作社入股当起了股东,“多亏了现在的好政策,带动我们增收致富。”

“过去,我们养的羊不知道怎么卖,自从投放到合作社之后,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自己就再也不愁销路了,每年还有2万多块钱的分红,比以前好太多了。”与李世茂同村的李兴旺满脸喜悦地说。

发展产业,投入是保障。近年来,庆城县坚持龙头企业引进与专业合作社建办并举,采取以奖代补、项目补助、基础设施配套、金融信贷等政策支持,引进培育中盛羊业、金诚果蔬、智合农业、嘉辉食品等龙头企业7家。

通过动员本村能人、种养大户、第一书记、村组干部“建办”、村社合一“领办”等方式,累计建办农民专业合作社520个,进一步提高了产业对接市场、带动增收的能力。

肉羊产业以中盛羊业为依托,采取公司带动、合作社引领、农户(村集体)入社分红的方式,新建“331+”合作社81个,托管湖羊万只,带动农户万户。苹果产业通过果园托管、果园入股、就地务工、保底收购等方式,累计新栽苹果树万亩,果园托管1556亩,联建果库库容5000吨,带动741户农户增加收入。特色产业与大唐公司、嘉辉食品、同泰药业等本地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4574户群众种植黄花菜、中药材、万寿菊、白瓜子等增加收入,实现了扶贫产业农户全覆盖。

品牌创建赋能 市场营销火起来

庆城县坚持“绿色环保、健康养生”的理念,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和农业发展基础,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形成了以苹果、草畜产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了“庆阳苹果”“庆州壹品”品牌的诞生。

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苹果产业已经成为庆城县的主导产业之一。庆城所产的苹果色泽鲜艳红润、口感香甜细脆,实现了“老果园提质改造、万亩矮化密植示范园建设、高标准苗圃培育三个项目”全省第一,通过科技创新和品牌打造,庆阳(庆城)苹果成功打入国际、国内市场,连年远销马来西亚、俄罗斯、新西兰等国家,小苹果做成了国际大产业。现在,庆城苹果已经拥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四张国家级认证名片。

在创建品牌的同时,庆城县积极拓宽销售渠道,通过加强消费扶贫,举办特色节会,组织农业重点企业参加展销会、美食节、交易会、产销对接会等,推动庆城农特产品进入更加广阔的市场。

截至2020年底,全县果园面积达到万亩,比2015年底的万亩增长;总产量由2015年底16万吨增至20万吨,增长25%;总产值由2015年底亿元增至9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万亩,积极发展万寿菊、白瓜子、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为8511户农户兑付产业发展资金1500万元。

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小作坊”到“大产业”,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庆城正沿着产业化经营的路子,迈向特色产业发展的新征程。

甘肃乡镇产业发展简介范文 第六篇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加强农业,做特农业”产业发展思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优质烟叶产业。做大做强“金三明”烟叶品牌。突出发展“翠碧一号”特色品种和生态型无公害烟叶,保持年种植面积在40万亩以上,年产量6万吨以上。笋竹苗木花卉油茶产业。以竹山集约经营为重点,竹子现代科技园为示范,提高林地产出率,大力发展笋竹精深加工,大力发展苗木花卉和油茶产业。新建丰产竹林万亩,种植苗木花卉万亩,新造和抚育油茶林万亩。畜牧水产业。加快发展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同时积极推进产品深加工。全市生猪年出栏万头,肉牛出栏万头,肉羊出栏万头,家禽出栏万只,水产品年产量万吨。中药材产业。重点抓好紧缺中药材和制药企业所需的原料药材品种栽培、引进和示范。全市中药材面积达万亩。食用菌产业。突出抓高海拔地区反季节和珍稀食用菌以及低海拔区域的草生型和城郊型“菜篮子”食用菌。全年栽培食用菌亿袋,产量万吨。果茶产业。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引进推广优质品种,发展水果加工和茶叶精加工,扩大名优茶种植面积。全年茶叶面积达万亩,产量万吨,水果面积114万亩,产量万吨。建莲产业。进一步选育和推广优质高产建莲品种,与旅游观光农业相结合,加强深度开发建莲功能食品和医药原料,延长建莲产业链。

(二)产业经营水平不断提升

现有国家级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和品牌农业金奖企业各2家,省级龙头企业18家,市级龙头企业13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0亿元,带动农户44万户。先后有10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7个县(市)列入福建乌龙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1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2枚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个产品获得出口免检产品,4个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累计拥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三品”认证产品251个,位居全省前列。

(三)产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扩大

(四)产业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全市乡镇均成立了“农业155”服务队,“农业155”信息员覆盖了行政村,形成一支贯通市、县、乡、村四级的联动工作队伍,加强对农业特色产业的技术指导服务。今年以来,全市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700余期,培训万人次。组织一批科技_到农村推广农业“五新”、培育农业科技示范点(片),引进各类农作物新品种200个,建立新品种示范片5万亩,示范推广新技术13项,新肥料万亩,新农药38万亩次,新机具578台套,购机补贴资金达3850万元。

(五)产业对外合作交流不断加大

连续七年在外地举办农业专场招商会,连续五年举办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博览会。明台农业合作加快发展,引进涉农涉林台资企业66家,总投资亿美元;引进一批台湾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推广面积达15万亩。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正式升格为国家级创业园,引进台资企业22家,总投资6948万美元,引进台湾良种29个,引进台湾技术18项,推广面积万亩。

二、存在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看,当前我市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是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偏少偏小,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上亿元的仅有17家,占百分之;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只占全省的百分之和百分之。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偏小,带动农户仅占总农户数的百分之。一些地方的农业特色产品雷同,特色不鲜明,优势不突出,市场竞争力不强。加之企业、农户和市场之间衔接不够,产、供、销脱节,资源优势不能有效地转换成市场优势,造成有特色的产业形不成规模,有规模的产业又缺乏特色。

甘肃乡镇产业发展简介范文 第七篇

近年来,元宝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实现绿色崛起,建设幸福苇河”的目标,以“工业兴镇、旅游活镇、商贸强镇”的战略部署,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立足我镇山区资源优势,逐步探索出一条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绿色崛起的道路,这使我镇的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一、发展现状

元宝镇地处苇河县境东北部,距县城30公里,面积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xxx个村民委员会,境内大小山头环绕周边,河流纵横交错,水库塘坝星罗棋布,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一个生态环境优良的山区乡镇。近几年来,元宝镇一直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借我县绿色崛起的契机,利用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把绿色旅游、红色旅游和古色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大力筹资和吸引外资投入旅游基地设施建设,通过包装,完善配套,宣传造势。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京明温泉度假村和黄满寨瀑布、广东省最美乡村――粗坑村,广东樱山花谷等景区,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景点,随着全镇旅游景区接待能力和旅游收入大幅度增长,旅游业正逐步成为我镇的特色产业。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虽然近年来我镇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突出的促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发展中也存在和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旅游业的发展环境和招商引资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上级特色产业政策需要进一步放宽;人才匮乏和资金短缺。对于这些问题和困难,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四、对策和建议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镇要紧紧围绕“实现绿色崛起,建设幸福苇河”的总目标,依托我镇丰富的山区旅游资源优势,抢抓机遇,加强招商引资,加快构建大北山旅游产业园元宝部分,壮大提升我镇生态旅游产业群。加快京明生态城、黄满寨旅游小火车工程等旅游项目的施工进度,进一步完善旅游景点的配套设施,使分散的旅游产业形成上规模、上档次的区域旅游产业群。

甘肃乡镇产业发展简介范文 第八篇

一、基本情况

隶属于省市,全县辖11个镇(乡),299个行政村,2890个社,幅员面积703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是典型的农业县。以传统农业为主,将柑橘、生猪作为优势特色产业。截止目前,已培育打造柑橘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生猪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其中天保柚获得国家商标注册,喜帮生猪获得国家级示范专业合作社,助推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二、产业现状

(一)柑橘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产业规模及生产经营情况。

县属柑橘产业发展适宜区,盛产甜橙、柠檬、柚子等柑橘。2014年,全县水果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甜橙种植面积6万亩,以柑橘产业为重点,建设万亩核心示范区3个。全县现有盛产柑橘的乡镇5个,柑橘专业村25个。建成万亩以上集中成片柑橘示范基地3个,2000亩以上集中成片的5个,1000亩以上集中成片的7个;有可士可果品加工销售企业1家,县城新老城区各有中型果品批发市场1个,有县富鑫柠檬开发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省市级龙头企业2家、有益发种植专业合作社10家,家庭农场2家、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运作,实行订单生产和二次返利达到了企业增效,农户增收的目的。2014年,全县水果总产20万吨,实现产值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助农人均增收810元。

2.柑橘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①成片推进发展不够。一是产业集中度不高。全县10万亩柑桔分布在11个镇乡,最大的蓬莱镇也不到2万亩;二是规模优势不突出。河边柠檬、河边镇中江柚、天保镇文旦柚等在全县独具优势,也具备一定规模,但与规模相适应的品牌优势、市场优势、产值效益未完全显现。其余镇乡种植区域分散,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程度低,效益不凸显。

③生产水平差距较大。2014年,从单产看,县水果平均亩产830公斤,而管理水平高的果园可达3500-4000公斤以上,水果亩产值一般为3000-4000元,管理水平高的可达8000元-10000元。

④科技支撑能力亟待强化。一是农科教、产学研结合不够,技术集成度不高,产后加工薄弱,缺乏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的核心技术。二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通过土地流转的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上没有专门从事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技术人员。

⑤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一是加工转化率低。我县农产品加工多为初加工,精深加工少。二是龙头企业弱。全县规模以上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几乎没有。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足。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不多、实力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结作用、组织作用和服务作用发挥不充分。

(二)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产业发展现状。

县畜牧业主导产业是生猪产业,先后获得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等称号。2014年全县出栏生猪万头,生猪产业产值为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占农业总产值的。生猪产业有喜帮、猪猪、森林、浩源、雷金、森林、东方、森福等市级以上专业合作社19个,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专业大户496户,生猪养殖家庭农场16个,生猪产业协会1个。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要求,我县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全县现有部级标准化示范场1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4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场6个。

2.存在的问题。

(1)养殖设施设备较陈旧,部分养殖场环境控制设施不齐全完善,不利于提高养殖水平。

(2)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设施、粪污治理设施的容量达不到养殖规模要求,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较大,周边农户意见较大,急需整治。

(3)养殖场资金短缺,再生产资金压力大,扶持项目少,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三、工作建议

(一)明确发展思路,把握发展方向。

1.发展思路。以现代农业发展为主线,以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从县的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瞄准农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县产业优势,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运用为支撑,以提高产品质量为突破口,大力引进、开发和示范名、特、优、新品种以及先进实用的技术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化建设,把项目区建设成为具有我县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示范与推广展示区、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高新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嫁接、农业教育培训与农业新技术普及相结合、农业生态与观光旅游相结合,以及农工贸、产供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2.发展方向。

一是创建科技产业新样板:立足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大力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新品种、新技术,并与本地现有条件相结合,不断探索创新,把柑橘项目区建成具有一流的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区,把生猪产业项目区建成我县循环农业示范区。

二是实现园区产品多样化、优质化:在充分考虑规模化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农产品的多样化、优质化和周年供应鲜果,产品质量应符合“绿色食品”标准,一方面吸引众多的旅游观光人员,另一方面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以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是园区展示生态旅游化:通过科学规划、环境治理、品种展示、观花品果,建成具有最佳生态模式、景色如画的农村田园风光,提供新型娱乐休闲方式及旅游观赏景点。

四是实现果业产、加、销一体化:瞄准商机,针对当前存在的环境,狠抓产业发展和营销环节,突出产品的商品化、标准化,注册商标,争创品牌,以绿色、优质、精品的品牌形象投放市场,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工作。

甘肃乡镇产业发展简介范文 第九篇

按照县委关于开展农村特色产业情况调查的要求,我乡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深入到各村调查了解当期我乡农村特色产业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乡在深入调研、多方论证的基础上,为推动全乡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富裕的的发展目标,提出“立足定兴、面向京津、主动对接、实现共赢”的总体发展思路。

一、特色产业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1、以大任、东落堡等村为主的红薯窖藏业,现已达到3800多亩,年窖藏量达到1xxx万斤。大任村红薯种植面积达2200亩(共有耕地2400亩);东落堡村种植面积达1600余亩;辐射小任、五里窑等八个村,所辐射各村零散种植面积预计在1000亩左右。

2、以南大位、田候等村为主的地膜花生―白萝卜、冬储大白菜现已达到1600多亩,复种达到4400亩,年产量达到xx万斤以上。

3、以东西相盖、吴村等村为主的秋菜冬储,现已达到3000多亩。

4、以东引、南引等村为主的豌豆种植,现已达到1000多亩。

5、田候绿园蛋鸡养殖,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固定资产达xxx万元,占地面积35亩,蛋鸡存栏6万余只,日产鲜鸡蛋2500公斤,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的知名企业。

6、彩印印刷业:我乡彩印印刷业以西相盖村为主,拥有东洋印业等知名企业。

二、制约发展的现实问题

1、我乡在以往的发展中,虽大力推广特色种植、养殖业,但仍不能形成种植养殖规模,主要受以下因素制约:

一农副产品销路问题。所产出的农副产品销售以“马路市场”、“路边市场”收购和农户自己赶集等形式为主,截止到目前我乡没有大型综合批发市场(或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现已成为制约我乡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思想观念问题。传统的耕作方式和栽培品种,在部分农民心目中根深蒂固,他们不愿意改变现有耕作模式,不愿冒一点点风险,即便周围有很多成功经验,也不愿去学习、去尝试。

三管理方面问题。由于受传统思想意识影响,造成各种专业协会、农业合作社等组织发展较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规模化生产进程,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2、我乡彩印业发展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仍不能形成大型企业,主要受以下因素制约:

一涉及企业管理的机构多,各类检查繁杂。各种非税性收费约企业税收的两倍,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企业发展面临融资渠道困难问题。金融业对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不够,造成了贷款难、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资金不足;企业融资渠道单一,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由于融资渠道单一,企业资金的xx%来自银行,从而导致企业长期高成本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很弱。

三企业扩大再生产受土地因素制约严重。企业用地资源主要倾向于大型企业,而对于中小企业几乎没有什么指标,极度制约了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四企业领导管理意识落后,产品合格率低,竞争力差。技术装备落后,管理水平低,职工素质不高,产品质量较差,在如今的买房市场,市场竞争成为品牌和质量竞争的现状下要发展难以为继的。

三、几点建议

1、希望县委协调电力、工商、土地等相关部门,充分发挥我乡特殊地理位置优势和交通优势,筹建一个大型综合批发市场(或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解决全乡农副产品的销路问题。

2、希望县委协调科协、农林等相关部门继续加大科技知识培训力度,进一步转变传统思想意识,提高科学种植、养殖技术。

3、希望县委协调科协等相关部门积极引导农民自发成立农业技术协会或农业合作社等群众性组织,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使农民自主管理、自主经营意识的得到进一步加强。

4、希望县委协调相关部门坚决取缔一切不合理的收费,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

5、希望县委协调相关部门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信息、培训等服务,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6、希望县委协调金融等相关部门制定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甘肃乡镇产业发展简介范文 第十篇

茶叶是乡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全面提高茶叶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推进茶叶向良种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我们对茶叶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 茶叶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乡境内自然条件优越,适宜茶树生长,茶树品种资源丰富,乡位于盈江县西北部,属地带。乡境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地势起伏较大,主要以山地丘陵、小坝子为主,平均海拔1760米。 国土总面积2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004亩(水田7160亩,旱地18488亩),森林面积138235亩。乡是盈江县茶叶的重要产地,现全乡已建立完善的茶叶种植、加工、营销和技术推广体系,已积累丰富的茶叶生产经验,已实现传统生产工艺向现代生产工艺转变,已创制出“山”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授予州政府接待专用茶叶称号。末,全乡茶叶初制所7个,精制茶厂1个,茶叶精制生产线2条,精制生产能力3 万公斤,茶叶科技队伍 15人。茶叶面积 10776亩,产量107万公斤,产值542万元,农民茶叶收入235元。产量、产值、茶农收入比“十五”末分别增长33%、和58%。

二、茶叶是促进乡山区、半山区、民族贫困地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产业。

乡茶叶涉及面广、影响力大、茶叶遍及全乡所有村组,茶叶生产、加工、流通从业人员6500人,占全乡总人口61%。茶叶发展村社中30%的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自茶叶。

三、乡茶叶产业发展已出现良好态势。

全乡规模连片茶园 10776亩,规模经营面积 100亩以上的有1家。茶叶加工企业实力逐渐增强。有机茶无性系良种无公害茶生产基地步伐加快,全乡已建立3652 亩无性系良种茶叶基地,新植茶园352亩,新植1400亩,新植2350亩,新植1426亩。

四、乡茶叶产业发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以来,乡茶叶产业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发展中仍存在下列问题:一是茶叶作为产业发展的地位及作用认识不足,个别村社对茶叶作为产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二是茶叶扶持政策不配套,不完善,扶持力度小,投入不足。三是部分茶园基础设施差,管理粗放,单产低,效益差。四是产业化水平低,缺乏一批上档次、规模、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全省叫得响的茶叶品牌。五是人才缺乏,技术落后,茶叶产量、质量提升缓慢。

五、“十一五”乡茶叶产业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及工作重点。

针对当前乡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五”乡茶叶产业发展思路是:优化结构布局,发展良种,增加投入,主攻单产,提高质量,改善加工,建立和完善茶园管理体制,培植龙头,打造品牌,拓宽市场,扩大名优茶比例,增加无公害有机茶生产,加快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走优质、高产、高效的茶叶产业发展道路。目标任务是:“十一五”末全乡茶园面积10000亩,投产9000亩,总产 90 万公斤。茶叶平均单产100 公斤,工农业产值720 万元以上,茶农收入500元以上。工作重点是:分两步走。第一步实施“1234战略”。即发展四大茶类;稳定茶园面积1万亩;重点扶持2个茶叶龙头企业;努力打造3个茶叶品牌。四大类茶是:巩固提升绿茶,发展突破普洱茶,恢复发展红茶,适当增加茉莉花茶。茶园通过改造、淘汰、新植,使面积保持在万亩,可采面积保持在1万亩,其中良种面积万亩(新植万亩)。重点扶持“山”龙头企业;更新、改造、整合10个茶叶初制加工所;建立机修机采示范样板3个,辐射面积万亩。第二步是通过对龙头企业逐渐培植和扶持,在全力打造茶叶品牌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的形式,采取重组或合并,对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力争在全乡建成1个大的茶叶龙头企业,1个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并依托国内外市场,以充分发挥茶叶市场竞争力和凸现较强经济优势的能力。

六、“十一五”茶叶产业发展的两条关键措施。

1、抓好种植加工,全面提高茶叶产业化水平。一是稳定茶园面积,优化区域布局。按照改造一批、淘汰一批、新植一批的原则对茶叶继续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良种化种植。二是切实加大中低产茶园改造力度。乡茶园多数发展于六七十年代,现基础差,产量低。要通过强化茶园水利基础设施,改植换种等手段,全面对中低产茶园实施改造提升,提高单产水平。三是全力抓好优质茶园基地建设。“十一五”全乡要力争建成优质茶园基地万亩,发展绿色、有机茶园1万亩。四是对现有茶叶初制加工所实施改造。乡现有茶叶初制加工所7个,“十一五”力争改造5个,使改造后的茶叶初制所能力达到每个2万公斤以上。五是努力推进乡精制茶叶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对其实施重点支持,促进其进行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提高生产加工水平。“十一五”全乡重点扶持发展2条茶叶精深加工生产线,使每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达到20万公斤以上。六是对茶叶企业实施改制改组。按照市场导向原则,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及改制改组,全力培植起全乡茶叶龙头企业。七是调整产品结构,加快适销对路产品研发。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产品结构,既要巩固传统产品生产,又要切实加快适销对路产品研发。

2、打造“山”品牌,扩大茶叶市场影响力。一是整合茶叶品牌。对茶叶现有品牌进行认真筛选,继续打造具有特色与代表性的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同时,规范茶叶市场,打击不正当竞争,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生产,切实加大茶叶品牌的保护工作。二是强化茶叶市场营销,建立茶叶市场营销体系。通过发展专业化营销企业、建立茶叶专卖市场、专卖店、专柜,举办各类茶营销活动,发展茶叶订单、促进茶叶销售。通过开展古茶树资源保护、茶文化挖掘与发展旅游业结合,宣传茶叶,促进茶业发展。

甘肃乡镇产业发展简介范文 第十一篇

一、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XX县交麻乡交麻村下辖16个村民组,502户,总人口2053人,耕地面积5410亩。主要产业是以养猪、养鸡、养羊为主的畜牧业,以烤烟、生姜为主的种植业,全村集体经济偏于薄弱。

今年来,随着中央、省、州、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我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本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种植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xx年,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2万元,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0元,其中:来源于农业方面的收入25万元,在全乡4个村中处于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1、从业人员分布情况。现全村共有2053人,其中:男性1211人,女性842人,18岁以下人数为264人,18—60岁之间人数为1567人,60岁以上人数为222人,劳动力人口数为1567人。根据20xx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村1567人劳动力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农业人口有1193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76%;从事二、三产业的为374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32%,其中:23人从事交通运输业,35人从事批发与零售业,316人从事其他行业。

2、产业结构情况。农业产业结构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种植为主。以20xx年为例,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10亩(含复种指数),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530亩,总产量万公斤,在粮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姜为主,以林果业为补充,畜牧业以养猪场和分散喂养猪、牛、羊和鸡为主。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设有乡村公路1条,约公里,一事一议项目通组公路硬化正在建设中;现有田间道路25条,约10公里,全部道路均为泥巴路;水利设施建设上,坝塘共8个,小水池120个,沼气池80口。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通电、通电讯。现交麻组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252户1003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847人,参合率90%;全村有17户农村危房改造户,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小学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补”政策已落实到位;农村税费综合改革以及相关惠农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实。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村“两委”班子共10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5人,村民委员会委员5人;全村共有党员52人,其中:男性党员45人,女性党员7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村委会到鼓扬红岩的乡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缮、路面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雨天行走艰难,从而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水池、水窖修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绿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全村的16个小组均无垃圾处理池;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我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全村的田地比较零星、分散,多数是梯田和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基本上还处于“牛耕马驮”的小农经济状态,增加劳动力成本的同时,也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我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村民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心理,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当前,全村仍面临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20xx年,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0元,在交麻乡乃至全县村委会中处于中等水平;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除烤烟种植具有一定产业化外,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还较小,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生姜、核桃种植才刚刚起步。

4、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统一布局。我村在新农村建设上,村“两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有的组

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也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村的新农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宽;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动、不积极,工作方法不多,还存在“等、靠、要”的现象;这些将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整个村委会的新农村建设进程和质量。

5、新农村建设,“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十分突出。近年来,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部分村民小组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但“重建设、轻管理”成了一大弊病。新建成项目和原有集体资产的日常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对这些资产,村组没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维护制度,集体资产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严重的减值和流失的隐患,部分村民对建成的设施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在村组公房、乡村道路、水池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上意识淡薄、方法不到位。

6、村委会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组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小学、初中程度文化还占56%的比重,这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和后劲不强,在带领群众致富的路上力不从心;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还有待完善、加强。目前,塘坎组和大地组两小组组长一职还空缺,无人担任;三是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下步工作打算及对策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村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央“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新农村建设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向前发展;村党总支与村委会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要形成一支有号召力,能干实事,乐于奉献的村“两委”班子,明确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的主力是农民自己,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是关键。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全体村民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各村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建一个,成一个,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过多的增加群众和村组集体负担,搞举债、负债建设,要量力而行,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落实。村级“两委”班子须认真研究,立足本村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实际的新农建设发展规划,统一布局,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生态环境,对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规划稳定有序推进。对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乡村道路规划、小学软硬件建设、垃圾处理池建设、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设等建项目要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和安排。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用,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明年,我村将加大产业化进程步伐,形成以“科学种植稳村、科学养殖兴村、特色养殖富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在今年推广杂交玉米、烤烟和生姜种植的基础上,明年将大力推广有机高粱的种植和200亩核桃种植;养殖业方面,在稳定商品猪、商品羊出栏数的基础上,加大扶持绿壳蛋鸡养殖户的养殖力度,为我村产业化打下基础,从而可以推动我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搞好规划,必须保护好耕地。应坚持“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的思路,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并发展好现有的优势产业,在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要注意确保粮食产量稳定、确保畜禽养殖安全。因为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六)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完善各种制度。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各项村规民约,增强我村各干部和村民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意识,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完整,增强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我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总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长期性、持久性的过程。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产业支撑和改善生产环境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我相信,只要我们村干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积极理清我村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用3至5年,完全可以使全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生活更加宽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

甘肃乡镇产业发展简介范文 第十二篇

长期以来,市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都将其与全市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紧密结合在一起,立足实际,依托区位、资源优势,抓项目、建基地、扶龙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强农村经济“造血”功能,切实加快了全市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步伐。

一、XX市农业概况

XX市土地面积21219平方公里,山区、半山区占全市总面积的,辖古城、玉龙、永胜、华坪、宁蒗一区四县,共63个乡镇、办事处,450个居(村)委会,5121个居(村)民小组;全市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占86%,22个少数民族,人口万人,占58%;据统计部门统计,末,我市的常用耕地面积为万亩,农作物总播面积为万亩,粮食总产万吨,农业总产值万元(当年价),其中畜牧业产值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53元。

XX市区位优势较好,环境无污染,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境内最高海拔5596米,最低海拔1015米,“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生物资源富足多样,具有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采取的思路及措施

近年来,市委、政府坚持走“特色化、区域化”的发展道路,深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巩固传统产业,提升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依托产业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按照“突出特色建基地、围绕龙头建基地”,把基地建设与特色产业培育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初,我市提出推进“六个一工程”,狠抓“八项措施”的农业发展思路,更有力的促进了我市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

(一)产业发展采用新模式

根据丽江实际,通过采用各种类型与组织模式推动农特产业发展:以龙头企业带动的“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形式;以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形式;四位一体型的“企业产业联合会+大户+农民”的形式;通过培育专业市场带动发展的形式;以特色产业带动的“公司+特色产业+农户”的形式;以农业园区带动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示范农户”形式。

(二)加大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力度,提高产业化经营科技水平

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兴办各类科研生产经营实体,加快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充分调动各部门科技人员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积极性,吸引年轻的农业科技人才投入科技兴农事业。同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农民素质,切实改变农民的传统观念,培养他们的市场经济意识。通过不同的形式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经营管理水平,学会运用先进科学技术。

(三)积极发展和完善新型的利益联结机制,维护好农民利益

通过行政的手段,制定各项政策措施,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完善分配制度,维护好各个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鼓励龙头企业设立风险资金,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

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是提高丽江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重要举措。通过名牌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尽快形成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具体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目标。着力提升农业产业经营水平,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五)建设“六个一工程”

1、认定一批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家,其中1户为国家级龙头企业,7户为省级龙头企业,且均享有产品外贸经营进出口权,30户为市级龙头企业,都给予了相应的扶持。全市38个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提供就业人数达4000多人,能带动农户20多万户。

(四)渔业产业

我市主要有西北XX区、玉龙县、宁蒗县湖塘库冷水鱼类增养区,水域面积占;永胜、华坪的湖塘库温水鱼增养区,水域面积占。我市水产品总产量6855吨,养殖面积38916亩,水产品产值6855万元,水产品加工300吨产值600万元,其中:出口量150吨,出口额300万元;预计水产品总产量8335吨,养殖面积49579亩,渔业总产值8335万元,水产品加工1100吨,加工总产值2200万元,其中:出口550吨,出口额达到1650万元。

xx年渔业发展计划水产品总产量14835吨,养殖面积67659亩,水产品总产值14835万元,水产品加工4500吨,加工总产值9100万元,其中:出口产品3350吨,出口额6700万元。

四、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农技体制建设滞后,农技人员对农产业的发展没有发挥出充分作用,基层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难以开展,农产业作物品种老化,优良品种所占比例较少,农户管理初泛,缺乏标准化栽培管理的技术和手段。

(二)个别县(区)实行的财政包干体制政策性太强,没有充分考虑到项目性和应急性,统管不灵活,弊病日渐突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产业开发及农产品的加工进程。

(三)农产品市场机制不健全,企业和农户缺乏对市场信息进行快捷了解把握的渠道和平台,生产存在盲目性,个别产地批发市场仍存在管理滞后和欺行霸市行为,给农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

(四)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劳动辐射能力弱,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对农产业特别是畜牧业的带动较小,同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不稳定,对农产业的发展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五)近年来,畜牧业发展多注重疫病防治和食品安全,忽视了产业发展,造成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步伐滞后,商品效益不高。

五、今后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建议和打算

(一)建议再进一步搞好全省特优农产业开发的规划,突出优质区划,做到发展有目标、开发有针对性,措施有操作性,在规划中建议将XX市的畜牧产业、优质水果(晚熟芒果、苹果、龙眼、雪桃、青梅、日本甜柿等果种)、夏秋冷凉蔬菜、优质小杂粮(豆类、荞麦)、药材、野生菌类、魔芋等列入全省重点发展的农业特色产业。

(二)建议取消或调整财政包干政策,下达经费或相应扶持时充分考虑政策性、项目性和应急性的综合作用。

甘肃乡镇产业发展简介范文 第十三篇

近年来,薛城区沙沟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强力推进第三产业,全力打造特色产业镇。

一、特色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沙沟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总面积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人口万人。全镇特色产业主导产品为木材、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从业人员4100余人,去年实现年销售收入亿元。自以来,重点培植了捷利林业等8家限额以上骨干企业,全镇发展民营企业24家,总数达到46家,新发展个体工商户720户,总数超过1000户。累计签订招商引资合同38项,合同利用外资亿元,实际到位资金亿元,年均增长50%。先后招商引资了枣庄港、济正保健品、顺翔科技、超级市场等4个过亿元项目,捷利木业等过千万元项目14个,过百万元项目20个,实现当年投资、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项目12个,增加税收2200万元,为沙沟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主要特点和经验做法

一是经济发展速度快。近年来,全镇上下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重点骨干项目多。顺翔科技、枣庄港、济正保健品、捷利木业、超级市场等一批骨干项目、龙头企业促进了沙沟经济的迅猛发展。今年1-9月份,全镇实际利用外资亿元,实际到位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22%和117%。三是基础设施投入大。为确保特色产业发展,自以来,共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整理土地2万亩,新增灌溉面积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万亩,为特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中小型企业发展迅速。自至今,全镇共有总投资亿元的济正保健品、总投资亿元的枣庄港、总投资亿元的顺翔科技、总投资亿元的超级市场等4个过亿元企业,带动了沙沟镇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沙沟镇特色产业,近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和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发展中也存在和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如:农业基础比较薄弱,产业化水平较低;工业结构不合理,骨干企业少;第三产业层次较低,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经济效益差,缺乏特色和竞争能力,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上级特色产业政策和资金的帮扶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等等。

四、下步工作打算和意见建议

今后,我镇将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富民政策,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效益为中心,做好三个方面结合文章,努力促使全镇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一)结合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逐步实现由农业、林业大镇向工业化城镇转变

坚持把工业放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进一步强化工业兴镇意识,以招商引资为动力,在实现经济跨越发展上求突破。以招商引资为动力,不断在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上做文章,千方百计把项目引进来。加大跟踪服务力度,对引资落地项目,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项奖惩,确保建设见效。不断拓宽招商新空间,狠抓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提高项目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做到引资一个,落实一个,建成一个,达效一个,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

(二)结合市区城市规划,切实扩大城镇建设规模

结合新城城区南扩、薛城城区南拓的市区城市规划,以个体经济为重点,发展私营经济主导型城镇。以民营企业发展为重点,在培植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上求突破。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强镇富民”的战略措施来抓,扩大城镇建设规模,提高规划档次和建设水平。突出特色,强化功能,重点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工贸小区和市场建设,积极发展以民营经济为特色的城郊型城镇。

(三)结合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充分发挥我镇区位、交通优势,加快枣庄港建设,加快鲁南物流中心建设速度,继续加大张庄石榴山庄投入力度,积极挖掘镇内旅游资源,开展以铁道游击队基点村为主体的红色旅游,加快城镇住宅示范区建设,大力改善住宅功能,搞好小康型住宅,使建设的总体水平有新的提高,同时因势利导,启动民资、外资,大力发展商贸、餐饮、文化、娱乐等第三产业,在全镇形成千家万户搞个体、干民营的良好局面。

甘肃乡镇产业发展简介范文 第十四篇

***镇地处**南麓,**河中游,位于***区西北部,距城区69公里,全镇辖41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220个村民小组,5420户22478人。“xx”期间,***镇党委政府结合镇域实际情况,把畜牧产业列入镇域经济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来抓,提出了“强村大户、典型示范”的发展战略,这非常符合***镇

的实际。就***镇而言,一是畜牧业发展基础较好,二是范围内牧草资源丰富,三是气候环境适宜,大力发展畜牧业,对于该镇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畜牧业生产发展现状

畜牧业是***镇的传统产业,也是该镇的基础产业。多年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始终坚持“强村大户、典型示范”这一发展战略,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工作重点来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畜禽疫病防控、畜(禽)品种改良、圈舍改造、养殖科技推广和疫病防治工作,使该镇畜牧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据统计, xx年4月,全镇畜禽存栏量达65993头(只),其中生猪存栏8760头,牛存栏1546头,羊存栏2867只,家禽存栏52820只,各类养殖大户(场)59户,预计畜牧业半年产值可达1300万元,实现畜牧业农民人均收入600余元。畜牧产业的稳步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发展畜牧产业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畜牧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第一,具有较好的群众养畜基础。畜牧产业是***镇的一项传统产业,农户对从事畜牧养殖的积极性较高,据统计,全镇5420户农户中,养殖畜禽的农户高达4563户,占农户总数的,广大养殖户在长期的饲养管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畜禽养殖经验;第二,草料资源丰富。近年来,由于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加之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大片的荒山、二坡地荒芜,为饲草的生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根据***镇林业部门的统计,全镇共有宜牧草场面积30000余亩,这为牛、羊等食草动物的养殖提供了优越的饲料资源;第三,气候适宜。光、热、水、土充足,立体气候明显,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牧草和畜禽的生长繁殖,适合生态养殖的发展。第四,政策机遇好。国家为促进畜牧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奖扶政策,加之连年来市、区党委政府一直把畜牧养殖作为富民产业来抓,为该镇发展畜牧业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2、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以散养户为主,畜禽养殖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导致畜禽疫病防控难度加大,环境污染严重,养殖经济效益不明显;第二,认识不足,观念落后。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仍沿袭着传统的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的落后小农经济思想意识,传统的、粗放饲养管理及经营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第三,牧业结构不合理。该镇畜牧业仍以生猪为主,丰富的草料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羊、牛等食草动物的养殖规模没能发展上去,经济效益未能凸显。第四,品牌意识不强,没有在打响品牌方面去做文章,导致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畜禽及其产品也没能走出***,赢得更大的市场。第五,缺乏龙头加工企业,缺少专业合作组织,广大养殖户规模小,层次低,市场开拓力差,拿不出拳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第六,畜禽良种的普及化程度不高。第七,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不稳定,人员老龄化,待遇报酬低,对动物疫病防控的积极性不高。

三、推进***镇畜牧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科学制订规划,引导全镇畜牧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优化牧业结构和合理规划区域布局,结合各村实际,坚持走“一村一品”的畜牧业发展路子;加大对大场大户的扶持力度,合理布局养殖小区,引导广大散养户退户入区,逐步淘汰养殖方式落后,集约化水平低,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低下的散养农户;继续坚持“强村大户、典型示范”的发展战略,坚持走“培训—示范—推广”的路子,力促畜牧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方向发展;积极探索发展“畜—肥—蔬(渔)”生态循环产业模式,提倡发展家庭适度规模养殖。

2、引导农户调整牧业产业结构,在养殖条件优越、经济效益明显的项目上多下功夫。***镇属典型浅山丘陵地区,气候湿润,饲草资源丰富,非常适宜牛、羊等食草动物的养殖,加之牛、羊等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且大有上涨的势头,因此,在稳定发展生猪产业的同时,突破发展山羊、牛等饲草资源丰富、经济效益明显的养殖项目。

3、突出区域优势,做强唱响生态品牌。***镇地处恒河中上游,气候湿润,山青水秀,全镇***平方公里的面积,还是未被厂矿企业污染的处女地,在***镇境内养殖的畜禽,可以说吃的是山野菜,喝的是山泉水,只要严把饲料关,应该可以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有机食品认证,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赢得市场,更可以赢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加大畜禽品种改良力度。可依关坪村李诗全生猪二级繁育场为轴心,积极推广pic、约克、杜洛克等优良生猪品种;以松林村鑫森生态羊场为轴心,大力推广布尔山羊等优良山羊品种,力争在“xx”末,实现全镇畜禽良种普及率100%。

5、突出抓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工作,积极探索“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牧业经营模式。优化投资环境,鼓励、扶持畜禽产品深加工企业在本镇落户,要在突出抓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工作前提下,尝试“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牧业经营模式,实行定单养殖,降低养殖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改变一贯的农产品买方市场的惯例,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养殖户的利益。

6、切实抓好动物防疫工作,加大动物防疫工作体系建设力度。畜禽养殖,疫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做好防疫工作是从事畜禽养殖的基础和关键,因此,要在动物防疫及其体系建设工作中加大力度,镇财政要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对基层动物防疫员的科技培训,配备必要的防疫器械,增加防疫员工资报酬,从而调动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力争动物防疫工作规范化、程序化。

甘肃乡镇产业发展简介范文 第十五篇

乡镇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镇地处**南麓,**河中游,位于***区西北部,距城区69公里,全镇辖41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220个村民小组,5420户22478人。“十二五”期间,***镇党委政府结合镇域实际情况,把畜牧产业列入镇域经济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来抓,提出了“强村大户、典型示范”的发展战略,这非常符合***镇的实际。就***镇而言,一是畜牧业发展基础较好,二是范围内牧草资源丰富,三是气候环境适宜,大力发展畜牧业,对于该镇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镇畜牧业生产发展现状

畜牧业是***镇的传统产业,也是该镇的基础产业。多年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始终坚持“强村大户、典型示范”这一发展战略,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工作重点来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畜禽疫病防控、畜(禽)品种改良、圈舍改造、养殖科技推广和疫病防治工作,使该镇畜牧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据统计,2022年4月,全镇畜禽存栏量达65993头(只),其中生猪存栏8760头,牛存栏1546头,羊存栏2867只,家禽存栏52820只,各类养殖大户(场)59户,预计畜牧业半年产值可达1300万元,实现畜牧业农民人均收入600余元。畜牧产业的稳步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镇发展畜牧产业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畜牧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第一,具有较好的群众养畜基础。畜牧产业是***镇的一项传统产业,农户对从事畜牧养殖的积极性较高,据统计,全镇5420户农户中,养殖畜禽的农户高达4563户,占农户总数的,广大养殖户在长期的饲养管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畜禽养殖经验;第二,草料资源丰富。近年来,由于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加之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大片的荒山、二坡地荒芜,为饲草的生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根据***镇林业部门的统计,全镇共有宜牧草场面积30000余亩,这为牛、羊等食草动物的养殖提供了优越的饲料资源;第三,气候适宜。光、热、水、土充足,立体气候明显,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牧草和畜禽的生长繁殖,适合生态养殖的发展。第四,政策机遇好。国家为促进畜牧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奖扶政策,加之连年来市、区党委政府一直把畜牧养殖作为富民产业来抓,为该镇发展畜牧业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2、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以散养户为主,畜禽养殖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导致畜禽疫病防控难度加大,环境污染严重,养殖经济效益不明显;第二,认识不足,观念落后。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仍沿袭着传统的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的落后小农经济思想意识,传统的、粗放饲养管理及经营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第三,牧业结构不合理。该镇畜牧业仍以生猪为主,丰富的草料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羊、牛等食草动物的养殖规模没能发展上去,经济效益未能凸显。第四,品牌意识不强,没有在打响品牌方面去做文章,导致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畜禽及其产品也没能走出***,赢得更大的市场。第五,缺乏龙头加工企业,缺少专业合作组织,广大养殖户规模小,层次低,市场开拓力差,拿不出拳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第六,畜禽良种的普及化程度不高。第七,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不稳定,人员老龄化,待遇报酬低,对动物疫病防控的积极性不高。

三、推进***镇畜牧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科学制订规划,引导全镇畜牧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优化牧业结构和合理规划区域布局,结合各村实际,坚持走“一村一品”的畜牧业发展路子;加大对大场大户的扶持力度,合理布局养殖小区,引导广大散养户退户入区,逐步淘汰养殖方式落后,集约化水平低,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低下的散养农户;继续坚持“强村大户、典型示范”的发展战略,坚持走“培训-示范-推广”的路子,力促畜牧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方向发展;积极探索发展“畜-肥-蔬(渔)”生态循环产业模式,提倡发展家庭适度规模养殖。

2、引导农户调整牧业产业结构,在养殖条件优越、经济效益明显的项目上多下功夫。***镇属典型浅山丘陵地区,气候湿润,饲草资源丰富,非常适宜牛、羊等食草动物的养殖,加之牛、羊等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且大有上涨的势头,因此,在稳定发展生猪产业的同时,突破发展山羊、牛等饲草资源丰富、经济效益明显的养殖项目。

3、突出区域优势,做强唱响生态品牌。***镇地处恒河中上游,气候湿润,山青水秀,全镇***平方公里的面积,还是未被厂矿企业污染的处女地,在***镇境内养殖的畜禽,可以说吃的是山野菜,喝的是山泉水,只要严把饲料关,应该可以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有机食品认证,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赢得市场,更可以赢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加大畜禽品种改良力度。可依关坪村李诗全生猪二级繁育场为轴心,积极推广pic、约克、杜洛克等优良生猪品种;以松林村鑫森生态羊场为轴心,()大力推广布尔山羊等优良山羊品种,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全镇畜禽良种普及率100%。

5、突出抓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工作,积极探索“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牧业经营模式。优化投资环境,鼓励、扶持畜禽产品深加工企业在本镇落户,要在突出抓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工作前提下,尝试“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牧业经营模式,实行定单养殖,降低养殖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改变一贯的农产品买方市场的惯例,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养殖户的利益。

6、切实抓好动物防疫工作,加大动物防疫工作体系建设力度。畜禽养殖,疫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做好防疫工作是从事畜禽养殖的基础和关键,因此,要在动物防疫及其体系建设工作中加大力度,镇财政要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对基层动物防疫员的科技培训,配备必要的防疫器械,增加防疫员工资报酬,从而调动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力争动物防疫工作规范化、程序化。

甘肃乡镇产业发展简介范文 第十六篇

一、基本情况

六峰镇位于县城东南部,距县城公里,是蜀汉大将军姜维的故里、全国文明镇,下辖29个行政村,143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人口1078047060,其中农业人口973145310人。2019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050近年来,通过精准脱贫富民产业建设,形成了果椒、蔬菜、劳务、养殖等四大特色产业,其中,花椒产业是山区群众稳定的致富摇篮。

六峰镇花椒、苹果产业覆盖全镇所有山区村组,面积达万亩其中花椒面积万亩、苹果万亩。全镇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全镇共有3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每个贫困村达到2个。果椒产业是山区群众探索出的脱贫致富法宝,为13个贫困村稳定脱贫退出坚强保障,为周边兄弟县区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经验。铁坡山村全年向通渭县常河镇、李店乡、陇山乡等7个乡镇输送优质花椒苗30多万株,提供种植技术培训40余次3000多人。

我镇积极培育铁坡山、巩家窑、金坪等9村花椒基地和蒋坪将军岭花牛苹果基地,不断完善南浅山万亩果椒林带。全镇共有花椒种植户6410, 种植户户均达2亩以上,年总产量可达2100吨,总产值达亿元。去年虽然受干旱影响严重,但价格一直保持在每斤50-60元之间,花椒收入相当可观。今年最近干旱严重,花椒产量、质量都收到严重影响,目前,已进入采收季节。

二、主要做法

1、强化领导,科学决策。立足镇情,精准扶贫,把果椒产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扶持,持续发展。

2、强化科技,改善服务。每年定期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办班培训、实地指导,利用以会代训、录像、现场示范等形式组织群众参加集中培训,印发学习资料,让群众通过学习,掌握果椒市场信息、花椒种植、管理技术。

3、建立示范,提高质量。近年来,我们分别在巩家窑、蒋家寺、巩家、铁坡山、金坪等村建立了果椒示范园,推广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果椒生产技术,关注果椒产品安全,努力提高果椒产品质量。同时,在姜家庄村建立彩穗园400亩,为全镇发展果椒产业提供优质的种质资源。

4、建设市场,畅销渠道。镇政府在龙峪沟建设了1000平方米的花椒市场进行临时交易,又发展了覆盖全县的蒋老五花椒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农户+市场的动作模式,形成广阔的购销渠道和稳定的客户;建立了3家专营花椒农产品的电子商务服务站,采取线上线下交易的方式,促进花椒产品外销,提高了花椒产业效益。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