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美丽乡村论文范文共23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2-12-19 13:41:10153

探索美丽乡村论文范文 第一篇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稳步实施,乡村发展被摆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乡村振兴成就美丽中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承担起振兴乡村的重担,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中国,从根本上说,是乡土性的”,一个个兼有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的美丽乡村才会展现一个最为真实的立体中国。由此看来,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要让中国屹立于世界,乡村振兴刻不容缓。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召唤,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这样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广大青年应有大作为,大抱负,自觉主动肩负起乡村振兴的重任。领袖曾多次寄语广大青年:“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为响应领袖的号召,我国涌现出一批为乡村建设做贡献的积极分子——最美村官秦玥飞放弃了在美国工作的机会,毅然回乡改善村民生活;“骑手”女司机严克美辞去上海工作,在崇山峻岭中骑出一番天地,为乡村振兴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当“青年”遇上“乡村振兴”,可以绕道走,也可以迎难而上。后者的选择让理想有了钙,灵魂有了根,技能有了平台。青年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把理想种到土地上,是最正确的报效祖国的方式。青年强则国家强,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应把人生梦想汇入时代潮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共振,我们应参与乡村建设,为祖国发展无私奉献。

农业乡村如今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上山下乡,2018年更有280万驻村干部奋战在脱贫一线。参与乡村建设是青年锤炼坚强意志的过程,是回报祖国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建功立业的最好舞台。我们应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放飞青春梦、实现中国梦。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战鼓已经擂响,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绝不是一句空口号。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担当,切实为振兴乡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探索美丽乡村论文范文 第二篇

摘要:乡村精英是影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群体,本文从时间和空间两大角度分析乡村精英这一群体的变化趋势,深入剖析乡村精英的概念、分类、作用等概念,通过论述当前中国乡村精英的冲突,探讨提出针对这些冲突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乡村治理;乡村精英;冲突

中图分类号:K27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0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断增强。其中,一大批具有特殊才能和管理能力的人才不断涌现,他们活跃在农村建设的各个环节,成为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乡村精英群体。

一、乡村精英的概念与演变

“精英”一词早在17世纪已经出现,表示精美的、质量上乘的商品,后来演变为具有优势地位的某类人。19世纪末20世纪初,“精英”一词开始出现在社会科学领域,帕雷托的社会精英理论被广泛使用。他认为,精英是指那些在自己的活动圈子中具有最高才能指数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进,乡村精英这一群体,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改革开放前,社会分层标准主要取决于政治运动形成的阶级身份,乡村精英是指那些具有政治身份和政治资源的党员、干部、贫下中农等;改革开放后,乡村精英指的是“那些具有特殊才能,在某一方面或某一活动领域具有杰出才能的社区成。”可见,乡村精英都是指那些对乡村发展产生影响的一群人,但是其决定因素的政治色彩变弱,经济社会色彩增强。

二、乡村精英的空间比较

(一)南、北方乡村精英权力、待遇及主要任务的对比

文献研究表明,乡村精英在南北上存在差异。在一些北方地区,乡村精英发挥自己作用的时候存在的局限性比较大,振兴和发展经济是他们最主要的任务。北方的乡村精英权力相对集中,普通村民的民主政治意识较差。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南方地区,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乡村精英的主要任务是如何保持经济平稳发展以及提高本地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极大地丰富当地村民的生活。乡村精英的权力相对分散,村民的政治参与度较高,乡村治理过程中的民主协商成分更高。

(二)东西部地区乡村精英的供求对比(以近年来大学生村官为例)

据资料显示,东部地区村官的报考人数逐年增加,录取率平均是10:1,以2012年为例,东部地区,例如广东省,村官的报名人数达到了万,广东省部分农村甚至出现了508名大学生争夺38个岗位的情况。而偏远的西部地区,例如宁夏回族自治区,报名人数只有2348人,录取比例在2:1到3:1之间,录取比例明显大于东部地区。

为缩小南北、东西乡村治理差距,国家仍然有很艰巨的任务。需要大力发展中西部的经济,改善中西部人们的生活条件,以及加大对中西部乡村精英尤其是大学生村官的优惠政策,吸引乡村精英建设中西部,同时还应致力于平衡东西部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

三、乡村精英的分类

不同学者对乡村精英的分类不尽相同。但是目前学界对乡村精英的分类大致达成以下共识。

第一类,政治精英。政治精英指的是在农村社区生活中发挥着领导、管理、整合等功能的人。代表人物就是以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为代表的村干部,还包括具有乡村治理热心具有群众声望的村民。

第二类,经济精英。所谓经济精英主要是指那些有经济资源优势,率先致富的经济能人。许多学者把经济精英看作是现代型精英,在乡村中,这一群体主要包括私营企业主、企业管理者以及经济成功人士。

第三类,社会精英。社会精英指的是在农村社区中,在人品、经验、威望具有相对优势的人,往往被称为传统型精英。他们是在社区互动和人际交流中产生的,通过农村社区成员之间相互评价进而区分出来的。

乡村精英还有一类群体是“村庄治理中的第四种力量”,这一部分群体包括当兵、上学等原因从农村流出工作的人。他们凭借其身份和地位以及对村庄发展的关心,往往能为乡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社会资本。

四、乡村精英的作用

乡村精英的根本作用是其对村民的动员和示范作用,其它的作用都围绕这一作用而展开。具体来说,乡村精英具有以下作用:

首先,乡村精英尤其是治理精英,是政府与村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一方面,乡村精英,尤其是治理精英代表政府,向下传达各类方针政策,执行国家政务;另一方面,乡村精英向下代表村民利益。为村民谋福利,充当村民的“监护人”角色。

其次,乡村精英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维护乡村的稳定。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大批经济能人不断涌现,这些经济精英大大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大多数普通村民自觉或不自觉的依附乡村精英,参与乡村各项生活,乡村精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村民的集体意志,往往影响着乡村社区的稳定。

最后,乡村精英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依靠群体。新农村建设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部门主要是在宏观政策上给予支持,普通村民没有能力也无法挑起新农村建设的重担。尽管城市中也有很多精英分子,但是他们并未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所以,要建设新农村,可以也必须依靠乡村精英。

五、乡村政治中的冲突

(一)村干部与村民的冲突

村干部是农村社会中意义最为重要的精英。但是随着农村结构的调整,农民利益关系的变化以及价值观念的冲突,农村中村干部与村民的矛盾逐渐明显。

探索美丽乡村论文范文 第三篇

案例研究设计论文

案例研究设计为案例研究提供了一个指导性的框架。罗伯特*K.殷提出了研究设计需要包括五个要素,即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如果有理论主张(或理论假设),它是什么?分析单位是什么?怎么把数据和理论主张(或理论假设)相联系?诠释数据的标准是什么?

首先,研究要回答的问题。这不仅反映了案例研究的目的,这些问题一般是“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而且对于案例研究必须明确要回答的问题,即要研究什么,研究目的何在,以及什么知道,什么还不知道。

其次,研究的理论主张即研究者的主张。研究主张可以使你关注所要研究的问题,对日后的研究起引导作用。研究主张并不能改变研究目的,而在某种程度上,研究主张,特别是提出与正面形成对比的反面主张,却有利于提高案例研究的有效性。

再次,研究的分析单元。研究的分析单元可以是一个实体、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组织或一个社区等。研究的分析单元是研究所要聚焦的主要对象,也是研究数据搜集的边界。可见,研究的分析单元与研究问题的确定相关。

最后,数据与理论主张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诠释数据的标准。一般来说,在研究设计之初,就必须对研究主张进行明确的表达。特别是在研究者反复阅读数据时,很有可能产生新的主张,这就需要根据新的主张对数据进行重新分析。可见‘数据与理论主张是相关联的。对于数据的分析可以采用量化的.解释性分析技术,也可以采用以定性为主的结构性分析和反射性分析技术。

此外,在案例研究设计中,研究者还要确定的一个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环节便是案例选择。案例选择的标准与研究的对象和研究要回答的问题有关。研究者在案例选择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问自己在哪里寻找案例才可以满足研究的目的并回答研究的问题,以便找到最适合的案例。美国案例研究专家罗伯特。K.殷认为,案例研究设计有单个案例研究与多个案例研究之分。单个案例研究设计适用以下条件:当一个案例代表测试理论的关键案例;当一个案例代表一个极端或独一无二的案例;当一个案例是揭露性案例。对于运用多个案例设计的优势在于多个案例得出的证据更有说服力。

总之,在案例研究过程中,应该认真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概括,对问题的概括应指出关键之处何在,解决的主要障碍是什么。这一环节至关重要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它需要研究者在详细理解问题的基础上,作出一些合理的假设和设计。要能够通过现象看本质,如新产品销售不力只是表面现象,是生产、管理、销售中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内在原因究竟是什么?等等。

探索美丽乡村论文范文 第四篇

中国最美丽乡村调查报告

递铺三小403班江承泽

安吉,我的家乡,拥有“中国最美丽乡村”的荣誉称号。然而,我的家乡现在已建设得如何了呢?我利用寒假空余时间,对我家乡一个村村民的精神文化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一点儿参考和核实作用。在我家乡的村里,乡亲们的生活水平基本上相同,因为现在新农村已经展现出了实力,家家户户不愁吃,不愁穿,过过幸福和平的生活。

一、调查目的与背景

时间:2010年2月24日至26日

地点:“中国最美丽乡村”安吉剑山村

方式: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我对剑山村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统计,在亲朋好友家进行参观,游览。

内容:调查剑山村的基本情况,观看新农村的硕大变化。 被调察人:年龄不限,有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和未成年人。

二、总体经济状况

1、物质来源:在公元2000年前,剑山山民仅靠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作为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但是自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农村的思想观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余劳动力全

部输出,到城里去打工。这样,农村家庭的薪水越来越高。2007年,剑山村村民年均收入9196元,是过去的好几倍。就这样,农村的生活大大改善。

2、能量来源:现在,新农村里已建设了热中塔、太阳能等高级仪器,在农村的生活里替代了、煤等对人体万分有害的物质。这样一来,人们生活的污染已离去,农村里患有癌症的可能性也减少了许多。

3、物质生活:在90年代的时候,农村里的人穷而又穷,房子是土木盖成的,风舟大一些就会吹走沙泥,据村委统计,那时候80%的人要靠步行来访各家,还15%的人家里有古老褪色的自行车,另外5%的人家有消耗大、花销大、污染大的摩托车。家具少而又少,只有5%的人看过黄河牌黑白电视机。而现在,家家户户都有崭新的自行车,也有开销大的摩托车,现在的房子已全部用钢筋,家中的家俱一应俱全,就连电冰箱、空调也有了,手机、电脑也变成了普通的电具,大家的生活过得合家欢乐,圆圆满满。

4、生活保障:在社会型农村里,几乎每个人都报了生活保,凡是60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都可以拿到几十块钱的生活保障费,以后上医院便不必自己出钱,只要公家付钱就够了。

三、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行农村建设新观念。

1、成立领导小级一,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

2、明确部门责任,强化新农村建设监督考核。

3、作好建设规划,严格新农村建设操作程序。

(二)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发展农民增收新途径。

(三)乡镇干部下乡体察民情,了解村民之所急需。

(四)希望城乡一体化,工民和谐化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

“中国美丽乡村”越建越美丽,让我保护环境,保护自己的家园吧!

探索美丽乡村论文范文 第五篇

2月20日,宿迁市召开了宿城区“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评审会,宿城区副区长尹者刚,区村整办、规划分局主要负责人及分管负责人,水利局、住建局、农委、环卫园林局、环保分局分管负责人, 村镇规划专家,部分乡镇主要负责人及分管负责人,规划设计单位负责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上,规划设计单位汇报了“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方案,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分别针对本部门的.具体业务,对方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村镇规划专家对每个方案的细节进行了详实的评价,指出存在的不足和不符合实际的设计观点,提出整改要求。

副区长尹者刚对“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方案进行点评,规划设计要严格遵守制定的《宿迁市重点村庄规划导则》和《宿迁市特色村庄规划导则》规范要求,充分保护乡村景观和乡土文化,尤其是乡村的传统肌理、空间形态以及承载着人们对时代记忆的公共空间,保持传统村落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留住乡愁记忆。 并要求,在此基础上提高村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设施配套建设水平,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要因村制宜,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积极培育特色旅游、休闲观光和农家乐等乡村适宜产业发展,强化产业支撑,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突出乡村特色风貌塑造,保护历史文化、传统肌理和自然景观,凸显乡村美景和田园风光,使村庄环境整治提升成果发挥更大的倍数效应,逐步引导乡村地区全面复兴,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探索美丽乡村论文范文 第六篇

古典家具设计的研究论文

一、古典家具在室内设计中的搭配原则

倡导绿色生活。古典家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讲究功能与结构通过人的行为才能建立联系,实现环保、节能、生态、古典气息等多方面的功能,设计更符合人们的生活和思维习惯,满足不同人的需求。茶几不同于市面上普通的规则式茶几类型,它在造型装饰上更别致更突出。四块菱形顶面构成了茶几的主体结构,菱形面可组合易拆解,既可以组合成单面菱形的超小型茶几,又可组合成两面菱形小型茶几,还可组合成普通规格的三面菱形,以及四面菱形的大型茶几。茶几四角可收缩和折叠,不占用空间面积,整体线条流畅,功能简约而不简单,菱形面的手工油彩图案使得它多了几丝艺术的气息。主材采用北美白橡木与高密度板的组合,木材表面贴木皮和涂绿色环保的NC硝基漆。简洁中蕴含中国味。古典家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就是把设计回归到它本质,以最质朴的形态展示出来,强调它内在的文化魅力,突出中国古典情结。把现代生活倡导的简约融入到设计之中,褪去中式风格中的繁琐,提炼设计精华,展现高深的创意,简而不空。追求自然视觉效果。古典家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引自然之象,就是将自然元素直接引进室内,使室内空间可以分享自然视觉环境。比如原木纹、天然雕花等。电视柜主体材料采用实木框架与高密度板,表面贴木皮,用LS-3668白胶粘合剂粘合,辅材是高分子材料运用在茶几的顶面。油漆工艺采用绿色环保的NC硝基漆,经过复杂的擦色工艺保留橡木材料本身的纹理与质感。饰面喷漆使表面光滑,易清洁和美感。木材是北美白橡木通板直拼,而非下脚料碎块拼接,白橡木色差小,防腐耐侵蚀。

最引人注目的是电视柜的造的设计少了色彩上的单一和沉闷,多了很多亮丽明快的色彩,在色彩的选择上不再有太大的局限性。古典家具运用空间色彩来降低中式风格中沉重颜色的比重,用一些不饱和色来为空间做大面积的铺垫,也可以利用亮丽色彩来打破中式家具的单调氛围,比如利用一些饱和度高的颜色,这样会让人情绪高涨,充满激情。或者在家具设计的关键地方,使用一些明度很高的颜色为空间增添亮点,比如传统的红色、靛青或者明黄。家具的运用。古典家具以东方的装饰风格为主,产生了不一样的艺术效果。新中式的家有生命的存在感,可以决定整个空间环境的气质,在设计上体现出一种中国人的家居智慧和文化底蕴。例如,在客厅中摆放富有新中式风格简约而舒适的春秋椅,不仅表现出东方特色,而且兼具使用性能。利用现代时尚的沙发搭配中式方形矮几和古董箱做客厅设计,向客人展示中式风格与现代潮流的相互融合、相互协调之美。在书房或工作间排放中式风格的书桌和椅子,用美观而雅致的中式屏风来划分空间区域也会别有一番风味。古典家具风格不再是古老、沉重的、死板的,取而代之的是亲近自然、朴实、亲切、简单却内藏丰富寓意。将它们运用到现代结构的住宅中,往往可以带来丰富的视觉效果。像屏风,帷幔,翘头案等这些家具,经常被设计师用来做细节装饰,他们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带给中国人民强烈民族自豪感,在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社会文明日益发展的今天。对于古典家具设计师来说,在进行古典家具设计的时候,应该以现实为立足点,分析古典家具设计的特点,结合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对其继承和更新创造的基础上,实现古为今用,西为中用,形成古今和谐结合,把古典家具设计看成是对生活的设计,把代表城市品位的色彩和自然协调结合起来,成功营造和谐、宁静、美观、自然的氛围,带给中国人民更多的民族归属感,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并将中国文化更好的展示给世界,绽放中华民族的魅力!型与结构,螺旋状的立体造型使电视柜更加的稳定和坚硬,板材的分隔增加了储物的.容量和利用率,让生活增加情趣化。

二、古典家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的选择。室内空间是一个提供休息,使人放松的地方,在这样温馨和柔美的氛围中,人的身心才能得到放松和休息,所以室内空间的色彩应当尽量的满足柔和协调的作用,减少视觉上的冲击。中式家居风格家具色彩可采用有代表性的中国红和中国蓝,居室内不易采用过多的色彩,以免打破优雅的居家生活情调。传统中式空间充满东方民族的气息,很容易让人沉醉。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设计着运用过于稳重的色彩和设计元素符号等特征,会使人觉得自己所在空间压抑和沉闷。而新中式风格保留传统中式的美感和韵味,又添加了现代的潮流元素,使得新中式风格宜老宜少,符合现代的审美观。相对于传统中式风格而言,古典家具的设计少了色彩上的单一和沉闷,多了很多亮丽明快的色彩,在色彩的选择上不再有太大的局限性。古典家具运用空间色彩来降低中式风格中沉重颜色的比重,用一些不饱和色来为空间做大面积的铺垫,也可以利用亮丽色彩来打破中式家具的单调氛围,比如利用一些饱和度高的颜色,这样会让人情绪高涨,充满激情。或者在家具设计的关键地方,使用一些明度很高的颜色为空间增添亮点,比如传统的红色、靛青或者明黄。家具的运用。古典家具以东方的装饰风格为主,产生了不一样的艺术效果。

新中式的家有生命的存在感,可以决定整个空间环境的气质,在设计上体现出一种中国人的家居智慧和文化底蕴。例如,在客厅中摆放富有新中式风格简约而舒适的春秋椅,不仅表现出东方特色,而且兼具使用性能。利用现代时尚的沙发搭配中式方形矮几和古董箱做客厅设计,向客人展示中式风格与现代潮流的相互融合、相互协调之美。在书房或工作间排放中式风格的书桌和椅子,用美观而雅致的中式屏风来划分空间区域也会别有一番风味。古典家具风格不再是古老、沉重的、死板的,取而代之的是亲近自然、朴实、亲切、简单却内藏丰富寓意。将它们运用到现代结构的住宅中,往往可以带来丰富的视觉效果。像屏风,帷幔,翘头案等这些家具,经常被设计师用来做细节装饰,他们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带给中国人民强烈民族自豪感,在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社会文明日益发展的今天。对于古典家具设计师来说,在进行古典家具设计的时候,应该以现实为立足点,分析古典家具设计的特点,结合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对其继承和更新创造的基础上,实现古为今用,西为中用,形成古今和谐结合,把古典家具设计看成是对生活的设计,把代表城市品位的色彩和自然协调结合起来,成功营造和谐、宁静、美观、自然的氛围,带给中国人民更多的民族归属感,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并将中国文化更好的展示给世界,绽放中华民族的魅力!

探索美丽乡村论文范文 第七篇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情况介绍

统主导产业,新型纺织、装备制造、新能源材料、绿色食品和生物医药是五大新兴产业。竹制品加工已经形成从竹根到竹梢的产品链、从一产到三产的产业链、从物理到化学的生产链,以占全国1%的立竹量创造了20%的竹业产值;转椅有七大系列500多个品种,年产6000万把,占据国内市场1/3以上份额。

我们从2008年初开始,根据中央、省市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从安吉的实际出发,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创新提出用10年时间开展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总抓手,以“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为目标,以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素质提升“四大工程”为支撑的的新农村建设推进工程。将整个县域作为一个大农村来建设,作为一个大景区来管理经营,作为一个大生态博物馆来布局展示,积极探索一条三产联动、城乡融合、农民富裕、生态和谐的符合地方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目前,经过四年的创建,已建成精品村164个、重点村12个、特色村3个,创建覆盖率达,有12个乡镇实现创建全覆盖。2010年,在浙江省委_书记的充分肯定与大力推动下,建设美丽乡村已上升为全省建设生态省的发展战略。我们在具体实践中主要突出了五个方面:

一是通盘谋划,科学布局。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的创建原则,始终把高标准、全覆盖的建设理念融入到规划中,用规划设计提升建设水平。①注重规划引领。把全县作为一个大乡村、大景区来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注重与县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新农村示范区建设规划、乡(镇)村发展规划等相对接,先后编制《安吉县新农村示范区建设规划纲 2

要》、《安吉县建设“美丽乡村”行动纲要》、《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安吉乡村风貌特色营造技术导则》等一系列县域空间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②明晰功能定位。按山区、平原、丘陵等不同地理位置和产业布局状况,将全县13个乡镇和187个行政村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居则居、宜文则文的发展功能,划分为“一中心五重镇两大特色区块”和40个工业特色村、98个高效农业村、20个休闲产业村、11个综合发展村和18个城市化建设村,逐镇逐村编制个性规划,完善功能集聚,突出个性特色。③实行立体打造。着眼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乡镇为链接,以村为节点,统筹打造优雅竹城—风情小镇—美丽乡村,三级联动,推进城、镇、村深度融合发展。从2011年开始,优雅竹城建设按照每年投入30亿元的目标,加快建设133个项目,打造山区新型城市化样板区;风情小镇先后分两批启动10个风情小镇和8个老集镇建设,共实施177个风情小镇项目和75个老集镇项目,总投资亿元。

二是全域覆盖,梯度培育。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推进原则科学有序地推进创建,确保“前两年抓点成线打出品牌、中间三年延伸扩面产生影响、后五年完善提升全国领先”总体目标的完成。①坚持先易后难原则。结合各村在自然禀赋、区位条件、经济实力、生活习惯等不同层面的差异性,将创建单位分为指令性和自主申报性创建两大类,从山区农村先行试点,逐步向平原、丘陵地区农村延伸,由中心村创建向规划保留自然村创建延伸,最终实现全覆盖。②加强分类指导创建。将创建评审划分 3

为一个标准(4个方面36项指标)三个档次(精品村、重点村、特色村),梯度推进。特色村重点是打好建设基础,走差异化创建模式;重点村主抓产业的提升、文化的挖掘以及设施的完善;精品村重点是做强、做精、做特现有产业,不断丰富经营元素,积极拓展对外营销。③实行四位一体推进。即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位一体”同步推进、统筹兼顾。管理上,制定中国美丽乡村卫生保洁长效管理办法,明确环境卫生保洁、园林绿化养护、公共设施管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四个方面28条标准。制定中国美丽乡村长效管理考核机制,按照每村3万元的标准,年中分批督考、年底一次兑现。设立长效管理实绩考核奖,财政奖补由每人12元/年提高至每人40元/年,以年考核10次为基础,年终根据每次考核结果累计一次性奖励。制定中国美丽乡村长效管理投诉举报奖励办法,经查证属实的,对投诉举报人给予100元的现金奖励。

三是塑造品牌,彰显美丽。坚持四美原则,彰显移步换景、移景辨村的独特魅力。①尊重自然美,提升生态禀赋。充分彰显自然的生态环境特色,抓自然布局,融自然特色。比如:报福镇、章村镇、山川乡、天荒坪镇4个乡镇以整村打造区域景区为抓手,着力建设休闲、度假、养生圣地;鄣吴镇上堡村借南宋古道金鸡岭之遗韵,明确“古驿西塞”建设思路等。②侧重现代美,拓展产业功能。培育现代产业,拓展功能品位。研究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实施意见》,注重农村新型业态的开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景观农业,加大林地、土地的流转力度,规范提升农家乐布局经营,加快一产“接二连三”、4

“跨二进三”进程。围绕县域乡村大景区建设,以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以村庄景区化为路径,全力推进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启动尚书垓、高家堂等7个村为建设首批乡村旅游示范村,重点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2012年全县累计接待旅游人次万,旅游总收入亿元,门票收入亿元。③注重个性美,发掘文化内涵。建成中国生态博物馆,建设了36个地域文化展示馆。加大对乡土文化的挖掘,威风锣鼓、鄣吴金龙、迂迢书画、昆铜化龙灯、大河皮影戏等一批特色文化得到开发,其中昆铜化龙灯更是挤身奥运,跨出国门。发挥生态优势,成功拍摄《卧虎藏龙》、《夜宴》、《蜗居》、《如意》等几十部影视巨作,安吉成为央视生态影视拍摄基地。④构建整体美,扩大品牌效应。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指标体系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成为国家级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安吉也成为国家级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示范区,33类58件“美丽乡村”商标成功获国家商标局注册商标。连续四年举办中国美丽乡村节,成为国家农业部、旅游局联合命名的首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被民革中央授予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基地。

四是调动主体,激发活力。把创建工作和创先争优结合起来,按照“谁受益、谁投资,谁参与、谁享受”的原则,在积极引导基层群众参与创建地同时,进一步树立了镇村干部的威信。①紧抓民生民本。全面优化农村生活环境,所有乡镇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已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达152个;建立了“户定点投放、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垃圾收集运模式;引入低碳生活理念,实施农村沼气系统建设、农房节能改造,推广农 5

探索美丽乡村论文范文 第八篇

基于园林学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探析论文

摘要:结合当下园林学视角下的生态性、地域性、文化性等内容,探讨与分析了基于园林学视角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

关键词:园林学视角;美丽乡村;生态性;文化性;地域性

受我国基本国策影响,建设美丽乡村是当下我国新农村发展的主要方向。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诸多地区都建设了属于自己的美丽乡村,也成为了联系城市与乡村的枢纽。在对乡村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中,因为构建步伐较快,对乡村一些基础要素或是实质原则有所忽略。因此,本文从园林学的角度去探究思考美丽乡村建设。

1园林学视角的概述

生态性

景观生态学是把乡村景观看作是在自然景观基础上形成的生态系统,其研究对象包含农业、生物、湿地景观、农田等。当前乡村面临着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园林研究者以保护环境为原则规划村庄,对环境进行改造,有效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从而促进其发展。基于此展现乡村生态的优点,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地域性

乡村的地域性包括了情感记忆、生活特征以及地域特征等。当地居民居住的环境以及一些植物、建筑等都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可以充分体现出人文情怀以及乡土气息。这些要素不单单依赖于具有特征性的建筑以及山水等,同时,也依附在地域的文化认知与情怀中。

文化性

基于园林视角下的乡土情怀不单单包含了传统文化形态,还包含交流方式与精神情怀等。在古典园林中经常会用到对联与牌匾等一些具有文化特征的元素,一方面可以传达该地域的特色,另一方面就是应用牌匾或是对联本身就是文化特质组成元素的。美丽乡村中的文化要与其他乡村的文化进行区分,从而突显乡土特点。延续乡土文化是确保乡村建设的基础,可以使美丽乡村的构建更加多样化,使乡土民情得以保留,进而增加乡民的自豪感。

2基于园林学视角的乡村建设

生态性建设

在对村庄进行规划建设中,充分体现了乡村生态的特性。村庄的布局与溪流、河道、山体等诸多元素进行有机结合,或是与自然风景进行有机融合,充分体现出当前已有的景观资源。绿化建设是体现乡村生态的基础,不论是在山水风貌上,还是生物保护中,都是属于生态建设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自然流水的添加,可以有效还原出自然生态的美观,对于一些垂柳或是滨水植物等基调树种的配置,创建出一个适合生物与乡民栖息的场所。植物需要应用适地适树原则,时刻注重季节变化,建设出一个美丽且生态的景观环境。在树种选择上基本使用乡土树种,搭配使用引种驯化的景观树种。

地域性建设

在建筑改造方面,保留乡村区域中具有较高价值的历史建筑,对于一些破损的建筑作复原处理,既能确保乡村具有文化特色以及地域特色,还能对其地区的文化传承与保留带来极大帮助。一些新建的建筑物需要通过门楣、门窗等在形式或是颜色上进行处理,使其充分与原有的'建筑物协调统一。同时,应用传统的设计元素展现出该地区的文化特色与地方特色。例如,在建设美丽新疆乡村建设中,更要加入民族团结的设计元素,使其空间具有领域性与识别性。对于目前因住宅而形成的巷道,在满足原有机理的状况下,可以对其空间进行梳理,使其空间结构更加合理有序。在景观建设上,可以通过种植植被的方式,有机融合景观建筑物,从而构成统一有序的整体。

文化性建设

依据乡村用地设计与该区域地质地貌的特点,依附该地区的人文景观建设文化风景区。可以在一些具有明显文化特征的建筑物旁边构建休闲公园,使其成为邻里情感交流的主要场所,或是组织一些文化活动的区域,构造出一个可以供乡民娱乐休闲的活动场地。公园可以充分结合一些我国传统文化,例如,结合孝道,自古以来我国都在提倡孝道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公园的核心雕饰,形成地域文化特色。除此之外,还可以构建乡村文化广场,提供给乡民一个休憩、锻炼的场所,可供村民品茗下棋等,不仅满足乡民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满足了其精神需要。

3结语

基于园林学视角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所涉及到的学科较多,统一的目的就是使乡村更加美丽。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今天,构建美丽乡村不单单是口号,而是需要通过实际构建,满足现代化发展。与城市发展相比,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是多样的,在构建美丽农村时需要重点加强文化、生态、地域的建设,基于此,才可以真正将乡村之美充分体现出来,从而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王佳.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分析[J].江西建材,(5)

2黄正兴.创新乡村规划中的土地管理促进美丽乡村建设[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6(4)

3黄洪武,信军,李娟.规划指导下的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以《铜陵市梧桐树现代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32)

探索美丽乡村论文范文 第九篇

一、研究的循环思维方式

世界上无论哪个领域都存在许多未知的事物,也存在着许多未知的规律。我们研究者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不断地从大量的事实中总结规律,将之上升到可以指导实践的理论。然而理论也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它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被修正,因此,就会有人对理论的前提和内容进行质疑,并提出新的猜想和新的思维。新的猜想和新的思维又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从而发展和完善理论体系。我们探求未知事物及其规律就需要有研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研究的循环思维方式(Research Cycle)。用概念模型来表述就是[1]:

Facts ―Theory―Speculation

事实――理论――猜想

上述从“事实”到“理论”,再进行“猜想”就构成了一般研究的思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既要侧重从事实到理论的研究过程,也同时在研究中要有质疑和猜想的勇气。而这一思路并不是一个终极过程,而是循环往复的过程。当猜想和质疑得到了事实的证明后,理论就会得到进一步的修正。

上述研究的循环思维方式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理论与实践关系中理论来源于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Thought Process)。通常被认为符合科学规律,而且是合理有效的逻辑思维方法为演绎法(Deduction)和归纳法(Induction)。这两种逻辑思维方式应该贯穿研究过程的始终。

另外,从知识管理角度看研究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研究的过程也可以被理解为,将实践中的带有经验性的隐性知识转化为可以让更多的人共享的系统规律性的显性知识。而显性知识的共享才能对具体的实践产生普遍的影响。研究者除了承担研究的过程和得出研究的结论之外,还要将这一研究的过程和结论用恰当的方式表述出来,让大家去分享。不能进行传播和与人分享的任何研究成果,对社会进步都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认为,研究人员(包括研究生)撰写论文就是要反映上述研究过程,不断探索和总结未知事物及其规律,对实践产生影响。我们强调,论文的写作不是想法(idea)的说明,也不仅是过程的表述。论文的写作要遵循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在一定的假设和前提下,去推理和/或验证某事物的一般规律。因此,对研究方法的掌握是写好论文的前提条件。

二、研究的路径

研究的路径(Approaches)是我们对某事物的规律进行研究的出发点或者角度。研究通常有两个路径(Approaches):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

实证研究(Empirical Study)一般使用标准的度量方法,或者通过观察对现象进行描述,主要用来总结是什么情况(what is the case)。通常研究者用这种研究路径去提出理论假设,并验证理论。规范研究(Normative Study):是解决应该是什么(what should be)的问题。研究者通常是建立概念模型(Conceptual Model)和/或定量模型(Quantitative Model)来推论事物的发展规律。研究者也会用这种路径去建立理论规范。

我们认为,上述两种研究的路径不是彼此可以替代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彼此依存和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于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论而言,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二者缺一不可,前者为理论的创建提供支持和依据;后者为理论的创建提供了可以遵循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思路。

针对上述两个路径,研究过程中都存在着分析(Analytical)过程,也就是解释为什么是这样的情况(Explaining why the case is as it is),而分析过程就需要具体的研究分析方法来支持。

三、研究的分析方法

在社会科学和商务的研究范围内,无论是实证研究,还是规范研究,都可能采取两类研究的分析方法(Research Methods):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Analysis, Quantitative Method)和定性研究(Qualitative Analysis, Qualitative Method)方法。虽然在定性与定量方法上存在着哪种方式更科学的争论[2]。然而,更多的学者倾向认为,定量与定性的方法问题更多的是从分析技术上来区别的[3]。因为,任何的研究过程都要涉及数据的收集,而数据有可能是定性的,也有可能是定量的。我们不能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对立起来。在社会科学和商务的研究过程中既需要定量的研究分析方法,也需要定性的研究分析方法。针对不同的研究问题,以及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分析方法各有优势。两者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对于如何发挥各自优势,国外的一些学者也在探索将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4]。

因此,定性分析方法是对用文字所表述的内容,或者其他非数量形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方法。而定量分析方法则是对用数量所描述的内容,或者其他可以转化为数量形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方法。一项研究中,往往要同时涉及到这两种分析方法[5]。定性分析是用来定义表述事物的基本特征或本质特点(the what),而定量分析是用来衡量程度或多少(the how much)。定性分析往往从定义、类推、模型或者比喻等角度来概括事物的特点;定量分析则假定概念的成立,并对其进行数值上衡量[6]。

定量分析的主要工具是统计方法,用以揭示所研究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基本描述性的统计方法包括:频数分布、百分比、方差分析、离散情况等。探索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包括交叉分析、相关度分析、多变量之间的多因素分析,以及统计检验等。定量研究之所以被研究者所强调,是因为定量分析的过程和定量结果具有某种程度的系统性(Systematic)和可控性(Controlled),不受研究者主观因素所影响。定量分析被认为是实证研究的主要方法。其优势是对理论进行验证(Theory Testing),而不是创建理论(Theory Generation)。当然,相对自然科学的研究,社会科学和商务研究由于人的因素存在,其各种变量的可控性被遭到质疑,因此,定量分析被认为是准试验法(Quasi-experimental approach)

探索美丽乡村论文范文 第十篇

“十三五”以来,普陀区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建设美丽乡村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旅游资源、乡土文化等特有优势,倾力打造美丽乡村。连续3年被省委评为新农村建设优秀县、连续2年评为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优胜县等荣誉称号,走出了一条具有海岛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实现了乡村美丽度、农民幸福感的双提升。但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渔农村环境整治机制尚未建立、建设积极性不高、亮点不多、个性不足等问题,亟待系统性的加以破解。

一、普陀美丽乡村建设成效

(一)以统筹规划为龙头,注重机制联动。一是优化全域规划。早谋划出台《普陀区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三年行动计划》、高标准编制《普陀区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五年战略规划》,同时注重个性美,彰显优势特色,如展茅街道横街村利用翁家岙村落古祠堂历史遗迹重点打造“海岛保存最好古村落”品牌;黄杨尖村依托自然村落景带和浓郁的林、溪特色,着力宜居、宜游村落样板。二是强化政策支撑。在用足用好上级各类支农政策的基础上,统筹生活污水、农房改造、生态河道、村庄整治等各类建设资金近亿元集中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设立区新农村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发挥政府主体宏观调控和投资导向作用。三是完善推进机制。把创建省美丽乡村示范县作为全区重点工作强势推进,明确各镇(街道、管委会)及相关部门职责,形成三级联动工作体系。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创建工作列入区委区政府对各镇(街道、管委会)和相关部门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以分类打造为引领,夯实全域整治。一是分类开展示范创建。构筑多层建设格局,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4个,省级特色精品特色村9个,3A级景区村庄4个,提升打造美丽风景线6条,创建美丽庭院6800户,产生“五条长藤,十朵鲜花”的辐射效应,着力形成连接城乡、充满乡土韵味的美丽画廊。二是推进渔农村梳理改造。实施村(路)口绿化提档升级,开展美丽村口创建10个。全力推进森林普陀建设,着力建设一批集景观建设、林相改造、生态涵养于一体的彩色健康森林,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完成“三改”65万平方米、拆违30万平方米,分别完成市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的120%,成功创建省“基本无违建区”。三是打好环境治理组合拳。以“五水共治”为契机,借助“河长制APP”、“无人机”、“电子眼”等技术支撑,完成41条垃圾河及17条黑臭河达标治理任务;提前完成了渔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有效集中收集处理、污水治理及村庄整治建制村全覆盖。

(三)以协同治理为抓手,夯实基层基础。一是传承地域传统文化。把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启动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和一般村建设12个,完成14个历史文化村落的“千村故事”编撰和“千村档案”整理。二是弘扬基层党建文化。开展“全景党建”红色行动,着重打造集责任清单、党建约谈、工作督查于一体的责任链条体系,设计开发了“普陀区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实时共享平台”,并在全区推广。三是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深化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建农村文化礼堂9个,举办各类文化活动850场次;举办培训讲座700场次。开展“寻找最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进一步提高渔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渔农民生活质量。

二、存在问题

一是渔农村环境整治机制尚未建立。镇、街道一级政府对渔农村环境卫生组织管理、指导监督、考核奖励等制度尚未全面建立,村级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发挥;部分渔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未按要求做到“四分四定”。

二是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性不高。存在“政府热,农民冷”、“干部干,农民看”的现象,个别干部思想认识也不到位,存在畏难情绪,强调客观的多,大胆创新的少,工作缺乏主动性、行动迟缓。

三是美丽乡村建设亮点、个性不足。部分村落虽已完成整体建设规划,但建设要求和标准不高;项目建设打造个性特色不够鲜明,总体形象与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存在差距。

三、高质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深入贯彻__关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围绕建设海岛乡村大花园,突出“岛岛是花园,村村见美景”的海岛乡村特色,以景村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乡村振兴。到2020年,全区所有61个渔农村行政村实现A级景区村庄全覆盖,到2022年,61个渔农村行政村均完成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创建,其中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34个以上;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综合体3个;提升打造主题风景线3条以上;打造主题示范和美小岛4个以上。到2025年,全区80%的可建应建村达到美丽乡村精品村标准,其中省级精品村比例达到30%以上,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全市领先,高颜值、高品质的海岛乡村大花园全面展现,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达到新水平。

(一)打造海岛乡村花园样板地

一是优化空间布局,彰显海岛乡村风貌。强化规划引领,积极融入全市海岛乡村大花园建设,突出“一岛一品”,实行城乡一体化、县域“一盘棋”的“多规融合”规划管理体系。挖掘梳理海岛乡村特色元素,推广应用《舟山农房建筑设计通用图集》,严格农房式样体量、色彩、高度管控。对标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实现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充分依托和挖掘不同村庄的资源禀赋和个性特色,努力打造各具特色的村庄品牌。

二是找准主题定位,打造“岛岛是花园”名片。根据建设一批、保护一批、示范一批的原则,选择一定人口规模的建制村海岛,全面开展和美小岛创建,通过制定标准、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呈现“一岛一风景、岛岛是花园”的美丽海岛格局。围绕“国际化、品质化、人文化”目标,通过全岛规划、文化引领、错位发展,加快推进蚂蚁岛、虾峙岛等一批主题示范小岛打造。借鉴国内外海岛旅游开发成功经验,探索“主题岛”旅游开发模式,提升东极岛、白沙岛、桃花岛等一批主题示范小岛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普陀美丽海岛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乃至走向国际。

三是注重串点成链,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按照“一个规划、一条干线、一个主题、一批节点”要求,通过主题策划、特色营造、节点建设、景观提升等,梯度推进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提升,实现山清、水秀、林绿、田美、路好、房靓。结合现代农业园区、田园综合体、农村综合改革集成建设项目、特色小镇等产业集聚建设,让美丽乡村风景线的内涵更加丰富、规模更加壮观。

四是突出连片成景,培育示范片区综合体。坚持整镇整岛成片推进,连片成景。按照“一片区一主题”要求,跨区域组团打造一批环境美、产业强、文化好、治理善、农民富的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综合体,推进乡村全域绿不断线、景不断链,“盆景”变“苗画”,“苗画”成“花园”。对标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全域开展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实现A级景区村庄全覆盖。

五是完善长效机制,提升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完善渔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办法,强化渔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责任落实,完善保障机制,每年高标准建设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改造提升渔农村公厕、旅游厕所,加强渔农村公厕规范化管理。积极开展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扩容提标,全面实现标准化运维管理。高标准实施新一轮“整洁村庄”专项行动。推进“一村万树”行动、“蓝色海湾”建设、海洋牧场建设示范工程,系统保护修复海岛海洋生态。

(二)打造新型乡村经济融合地

一是打造乡村融合平台。统筹布局乡村产业与美丽乡村建设,完善产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数字化应用,实施农旅融合“十个十”工程,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充分挖掘渔农业功能和海岛乡村价值,不断延伸渔农业的产业链、价值链。推进粮食功能区、现代园区建设、省市特色农业强镇、远洋渔业小镇等建设,打造新时代美丽田园。

探索美丽乡村论文范文 第十一篇

【内容摘要】政治从来离不开精英,乡村政治尤其如此,这种选择是历史的选择,更是政治文化的选择,政治从来不可能超越当地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文化是乡村精英存在和发展的土壤,也是规制乡村精英政治行动的软环境,如何规范乡村政治文化来规制乡村精英促进乡村治理的发展,是目前我国政治发展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

【关键词】乡村精英;治理;政治文化。

从事乡村治理研究。

熊节春,哲学博士,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外政治哲学研究。

涂宪华,南昌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与当代经济发展。

乡村精英是乡村社会的一股重要力量,它的存在影响着乡村的治理和建设,因而引发了很多的研究与思考。

中国历时二十年的乡村基层民主实践一直在探寻实现村民自治的终极目标,但客观上却在走着一条精英治理的道路。这种精英治理模式的弊端已逐渐凸显。这也许是中国这样一个缺少民主传统和民主训练的国度的政治文化惯性延续的必然结果,也可能是当前中国乡村政治生态的客观要求。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一个客观的事实是:在今天的中国乡村,活跃在政治舞台上、执掌着乡村治理权力的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乡村的各类能人。可以预见,乡村精英治理模式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在中国农村是有生命力的,这种治理模式注定会成为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一种独特的政治现象。

精英政治是中国的国情,尤其是在乡村一级,精英的角色非常重要,会直接影响到乡村的治理。但与此同时,乡村精英往往会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角色摇摆,会垄断乡村本已稀缺的资源,会破坏乡村的民主化治理;如果没有规制或规制不完善,精英治理就会成为百姓所不愿意看到但又不得不接受的结局。

一、乡村精英政治:偶然与必然

关于何谓精英,我们一般援引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的定义,他曾经将精英分为“治理精英”(Governingelite)与“非治理精英”(Non-governingelite)两类。显然,政治精英只是治理精英中的一个部分,后者还包括军事上的领导者、有影响力的经济集团的领导者等。政治精英是政治体系中的精英分子,具体到中国,所谓乡村精英就是在村级组织中拥有领导地位的人,或者说是在村级组织决策中有影响力的人,这里指的乡村精英是一种狭义的精英概念,主要是指乡村政治精英。

“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1]。为什么乡村选择了这种精英体制?文化上的原因是最深刻的根源。

首先,传统制度文化型塑了“臣民”文化。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长期处于一种压力体制,民间缺乏自由、民主的生发空间,长期的压制型塑了中国的国民性格:“臣民”性格。对政治不关心,认为自己的言论于政治无关紧要,与其浪费唇舌去谈论政治不如退避三舍饮酒吟诗,如果自身权利受到非法伤害,也只能忍气吞声,对待权力唯唯诺诺敬若神明,不敢说半个不字。这是长期压抑塑造的人格,在这种“君臣父子纲常伦理”文化的压制下,每个人都成了权力的奴隶,且奴性十足。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巴林顿·摩尔在分析中国社会时就曾指出:“中国农民很难发展出一种政治民主的平等理论,因为中国不存在自己的民主传统。”

臣民性格的反面是公民性格。具有公民性格的人对政治比较感兴趣,而且敢于与权力抗争,当个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他会进行合法的抗争,而社会也保护他的这种权利。一般来说,公民性格的民众是民主生发的良好土壤,而臣民性格的民众就滋养了精英体制的生长。詹姆斯·汤森、布兰特·沃马克在《中国政治》一书中说:“帝国政治制度的政治权威构架基本上是精英主义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官员与平民之间的区别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泾渭分明……少数握有权柄的精英与无权无势的民众之间的这种截然分明的界限,是传统中国政治的一个明显特征。”[2]

探索美丽乡村论文范文 第十二篇

男子底裤设计研究论文

在我国,男性内衣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的发展空间很大。同时,随着运动、舒适、休闲与性感的兴起,男性对_的消费需求和着装方式发生了巨大地改变。目前男性_正由三角、平角_的传统模式转变为运动化、情趣化、性感化、舒适化的风格,这些变化必然要求_结构的改进。受女性内衣设计元素的影响,男士内衣的款式造型手段越来越灵活。

1男性_种类

男士_的造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三角型、平角型、丁字型和情趣型等(如图1)。不同的人群要求穿着不同造型的_,例如,较瘦或易出汗的男性适合穿着三角型_,因为三角型_便于排汗;胖瘦适中的男性适合穿着平角_;丁字裤不宜长时间穿着。男性不宜穿过紧的_,因为过紧的_不仅影响排汗,而且还容易引起皮肤病和前列腺炎。男性选择_有时也直接影响外衣的造型,如瘦高男子穿薄料长裤就尽量不要穿平角_,因为_裤腿纹褶皱会造成外裤的不平整;运动时不要穿普通三角_,运动时穿普通三角_可是很多人都容易犯的错误,之所以说错,是因为运动时穿着薄薄没有支撑力的三角款式_,年轻时不觉有何不妥,用不着等到人老珠黄,你的臀部就会因为弹性纤维组织松弛,支撑力不够而向地心看齐。

2_的`基本结构

_一般由前片、后片和裆三部分组成。所以对于_结构的变化,只有从这三部分入手。_的结构制图尺寸:腰围、臀围、裤长、股上长等。由于_面料具有弹性,所以_成品的腰围尺寸一般小于实际人体腰围尺寸(一般约为人体实际尺寸的75%—80%),前、后片腰围都有一定的起翘量(一般为1—2cm)。对于_而言,臀围线的确定一般为:(身高/5+1)/3+2;裤长的大小很灵活,视_造型而定。

_的前片

我们在此以平角裤为例(如图2-1)。_的结构设计点主要集中在前片,可以说_的款式变化主要体现在前片(含象鼻)(如图2-2)。前片中的象鼻结构起到凸起的作用,我们可以在此加放一定的量,来改变凸的效果。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象鼻弯的大小来纠正前侧缝线的长度。

_后片(如图2-3)

_后片没有什么太大设计点,后片主要是满足臀部的舒适度,我们可以在臀部加一定的省量来达到臀部厚度的需要。当我们制作紧身平角_时,由于面料的弹性较大,穿着后面料伸展较大,后中缝线相对伸展较小,穿着后就会卡在臀沟部位。制作紧身_版型时应尽量不在后中开缝,这样可以减少对臀沟的压迫。

_裆部(如图2-4)

_裆长分为三部分:前中长、后中长和底裆长。一般底裆长为13—14cm,前中长约为16cm,后中长约为,臀腰高11cm。裆部是内衣中连接前、后裤片下裆部位的特有结构,它是以适应人体臀部形态调节_横裆处松紧而设计,可以避开人体体液分泌和增加一定活动量的位置,同时利于节约面料。但是在_中按照内衣的方式增加裆片并不舒适,会导致裆部量太多,贴身衣物如果褶皱太多穿着起来并不舒适,所以我们在裆部的处理上一定要有分寸。

3_中的结构线形

侧缝线

作为连接_前、后片的侧缝线可大可小,最小可以为0。侧缝线要根据_类型所定,男式平脚_侧缝相对较长,前、后中长相差不大;三角_的侧缝长一般约为5—8cm;丁字裤为左右。脚口侧缝点一般不会低于臀围线,而平角裤的侧缝点在臀围线以下。

分割线

由于男性的体型的原因,一般男性内衣前面有三条分割线,使得_成品具有凸的效果,容纳男性生殖器官。除此之外,分割线还可以调整和修饰身体曲线的作用,表现出男性的阳刚之气。大块面的分割将淡化年龄的差异,适合于追求时尚、健康的男性群体。男士_分割线有直线、横线、斜线和弧线等四种。

(1)硬直、男性化、刚毅的性格,直线是男装运用比较多的线形。

(2)裤中一般是用来作为装饰线,使得前片不那么空。

(3)包括斜线分割和弧线分割。曲线与直线线形相比,曲线具有柔软、优雅的感觉,更能体现出服装与人体结合时所特有的感情色彩。曲线有几何曲线和自由曲线两种。圆、抛物线、双曲线等都属于几何曲线,几何曲线具有确定、明了的性格;自由曲线就是随意画出的曲线,比如斜线、弧线和回旋线等,自由曲线有着柔软、优雅、花哨的性格,给你温暖、不断变化的感觉。

4_结构的对称应用

对称是结构造型设计最基本的构成形式,在服装中较为常用。对称分为左右对称、局部对称、回转对称等,这些形式主要是彰显造型的稳定、理性等特征。它们使造型因素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

左右对称

人本身就是左右对称的,_的款式、图案也多采用这种形式。

局部对称

内衣某局部采取的一种对称手段称为局部对称。这种对称的位置要经过专心设计,一般在短裤前片门禁处运用装饰配件完成。

回转对称

它是指对称轴某侧的形态反向排列,形成稳中求变的格局。这种形式一般是利用内衣的结构处理或者面料的图案来实现完成的。

5结语

本文简单介绍了男性_的结构设计,目前国内男性_优秀设计师寥寥无几,好的设计让我们拭目以待。在男性_结构设计中,我们也可以多借鉴女性内衣的设计元素。而且,我们必须重视男性内衣的设计,因为随着国内白领男性、中产男性和其他高收入男性的迅速增加,随着品位、精致、性感等“男人群落”的出现,男士们对品牌内衣的需求,已经悄然成势。在服装市场不甚景气的今天,作为后起之秀,男士品牌内衣是为数不多的保持稳步发展的行业之一。

探索美丽乡村论文范文 第十三篇

一、调查情况介绍

在21世纪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了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就成为了当务之急。其中,农村文化的建设是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来看,大力发展包括文化在内的各项社会事业,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水平,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增长,更加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状况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我们利用最近几个星期的时间,主要选取了淮安的几个主要市县的村子和农民个体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调查。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1.调查时间:20xx年11月1号至20xx年12月4号。

2.调查地点:江苏省淮安市袁北村。

3.调查人:李,王,史,顾,丁

4.调查方式:采访调查,我对自己所在的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及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

5.调查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主要包括文化设施的建设状况和村民的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展情况。

探索美丽乡村论文范文 第十四篇

一,农村政治文化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农业和农民的关注,多侧重于农村经济和农村文化。很少有人关注和深入研究乡村政治问题而国家的政治稳定与和谐很大程度上由农村政治状况来决定。农村的政治状况也制约了三农问题的解决不。

就我村而言,农村社会秩序相对稳定,但是存在村干部行为失范,甚至有村干部在与民争利时采取非法手段,以致村干部与村民关系紧张,村干部与村干部关系紧张。甚至有村干部身在其位,不谋其事。尸位素餐有村民如是说到。就我调查到的而言,在农村,缺少优秀村干部。有文化的、懂高科技的、有知识的农村干部凤毛麟角。而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也不高。

要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发展农村经济,我们就必需把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提高。搞好村干部与群众关系。使大家力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搞好新农村的建设。

二,农村地区经济

构建新农村河-蟹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经济建设是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村位置虽位于新邵偏远之地。但交通顺畅。有217省道贯村而过。这给村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要想富,先修路,便利的交通给村里的大理石矿工业带来了发展的希望。

我村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人均收入也越来越高。工业的飞速发展,使我村声名远扬。

工业发展较快,但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够,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务农人员也不多,农民增收渠道单一。我村在养殖业,种植业上的发展都不尽如人意。

三,农村文化

构建农村河-蟹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而文化建设是关键。对建设新农村而言,农村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软动力。

在这个寒假期间,我就我村的文化建设进行社会实践调查、了解。我村在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时,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激发了农村文化建设活力,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精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新农村地重要任务和目标。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领域。我们的社会经济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农村改革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农村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这就制约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

我们村早年就建立了自己的娱乐中心,村民们的踊跃参与,也使我村组建了一支属于村里的鼓乐队、腰鼓队、健身操团。而每晚参加了健身团的村民们都会聚集在娱乐场地一起跳舞,健身,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也充分展示出了我村文化建设的新精神,新面貌,新风采。

农村文化建设对农村经济建设起重要作用,没有农村文化建设,也没有完整的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要搞好农村文化建设还需要以少数文艺爱好者带动多数村民,以营造一个新的农村文化氛围。

四,医疗卫生

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是我国全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河蟹。

而合作医疗制度能提高整个社会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率和公平性。合作医疗能为大多数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与自费看病相比,参与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在花费相同成本的条件下,能享受更多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农民患大病时能给予医疗保障费用。以防止农民看病不起,一致农民因病致贫,因病反贫现象。

这种现象在我村也存在。我村仅一个卫生所,农村卫生所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技术不精。水平只能居于中等或偏下,且医疗设备也不全。对乡村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

加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添置医疗设备,提高卫生服务是当前重中之重,才能解决农村医疗卫生的困境。

五,生态环境

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很好成绩。尤其是在城市污染防治方面。但是,中国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则仍然是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农民大众的生活环境保护问题也日益突出。环境问题大致有如下三点。

1,资源问题

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使自然资源遭受严重破坏,我中源铺村是远近闻名的工业小村,工业的飞速发展使我村对大理石的需求量增加,大理石资源被过度开采,破坏了山上大多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2,工业污染乡镇工业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比重逐渐增大。就我村而言,工业发展较快,工厂建立较多。而矿石粉厂在生产产品时,会产生大量粉尘,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大理石厂也可能排放出大量有害物质。若不经处理就排放,则严重污染河水。

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外保护没有完全统一起来,工业企业在给村里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严重破坏。

3,农用化学品污染

在农村无法避免各类农药化肥的使用。而农业化肥的大量使用,其中所含的N,P,K易造成水富营养化,使水面长满水葫芦,浮萍等水生生物。以致河水变质,河道淤塞。大量的N,P,K长期留于土壤中导致土壤变质。

探索美丽乡村论文范文 第十五篇

住宅节能设计研究论文

多层保护技术是指在防渗保护层、抗裂防护层和保温层中,破碎加工已报废的聚苯塑料使之成为~4ram的聚苯颗粒保温浆,浇筑在建筑外墙上形成聚苯保温层的保温技术。它是建筑工程外墙保温技术在外墙面保护层膨胀开裂、粘空脱落等方面问题上的重大突破。多层保护技术在操作施工时不需要进行墙体找平,施工方法简单,从而减少了工程的造价,降低了施工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工作的效率。夹芯复合外墙是指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构筑时,将聚苯板直接浇筑在墙体的外侧,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它属于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复合墙体技术大大提高了建筑施工的效率,保证了施工人员的工作安全,缩短了建筑工期。同时,聚苯板在冬季的施工过程中能够起到保温的效果,从而减少了建筑外围的保温防护工作,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外门窗的节能设计

1.减少冷空气的渗透,提高外门窗的气密性

通过使用密闭性能良好的新型门窗材料或者在外门窗上设置泡沫塑料密封条等措施来减少冷空气的渗透。同时,还可以通过在墙间与门窗框的缝隙间填塞密封膏、弹性密闭型材料(聚乙烯泡沫材料等)、弹性松软型材料(毛粘等)等措施来加强外门窗的密封性。

2.改善外门窗的.保温性能

住宅的窗户最好使用塑钢窗,以避免传统金属窗造成的冷桥问题。同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按规定采用镀膜玻璃、中空玻璃将窗户设置成双层或着三层窗,以改善窗户的保温性。同时,积极的采用大窗扇,并缩短窗扇的缝隙长度,通过扩大单窗面积,减少窗芯等措施,合理地减少可开启窗扇的面积,从而提高其保温性。此外,还要注意将阳台门、户门与防火、防盗等安全要求结合起来,通过向门内填充岩棉板或聚苯乙烯板等材料,增加外门的绝热性能。

3.设置“温度阻尼区”

温度阻尼区即是指在住宅建筑的室内、外之间设置一个中间层,使其能够象热闸一样起到阻止室外冷风直接的渗透到室内,减少住宅外窗、外墙的热损耗。通常情况下,可以将住宅的北阳台的门、窗封闭起来,并在外门处设置防风门斗,以防止冷风的倒灌,从而起到良好的节能效果。

随着我国房产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住宅节能效果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在这种全民节能环保的社会背景下,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成为整个建筑工程的重点。设计人员要本着节能、环保、低碳的原则,最大限度的提高住宅的节能效果,达到住宅资源的可持续循环使用。从而满足人们绿色、环保、低碳的建筑生活要求,促进我国社会建设的可持续的和谐发展。

探索美丽乡村论文范文 第十六篇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综合发展规划理念下的“美丽乡村”规划思路和规划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对“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美丽乡村”;综合发展规划;规划设计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的重点建设项目,主要为推动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发展原则是以人为本,因此,必须改善民生,注重生态建设和社会管理,并做好环境保护。所以,乡村的规划设计显得尤其重要,乡村规划设计主要包括农村的社会服务在基础设施等完善以及农村用地的结构布局规划,本文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对“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1“美丽乡村”的规划思路

我国的“美丽乡村”规划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从一开始的乡村物质建设规划转变为乡村综合发展规划,将建设新农村转为新农村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建设。②在进行乡村规划设计时应将富民、宜民以及和谐作为规划的重点,提高乡村的功能转型速度,实现乡村功能的快速升级,营造乡村美丽的自然风景,提升乡村的环境质量;对于农村的主要产业应促进联合合作,提高产业的收益,对于农村的一些大项目应尽量落实,实现项目的快速发展;另外,对于农村的一些产业,应根据不同地域的不同情况,提炼出一些独具特色的产业,并打造成地方性品牌,推出地方性的产业文化。在对“美丽乡村”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对建设的质量和数量、持续发展和阶段建设、村建与民富、内涵和特色等几大关系进行重点处理。①应具体体现出村庄项目建设的实质内涵,从村民的意愿和需求角度出发,进行美丽乡村的规划,同时应注意社会发展规划的统筹工作要做好;②在进行农村项目的规划建设时,不能太注重项目建设的多少和大小,而应从村庄村民的角度出发,考虑为村民和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③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时,应注重民富和村建,并使之形成互动机制,建设好宜居新村,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农村产业的发展研究,并对农村的用地空间进行规划落实,主要体现出促进农村村民精神和物质的共同[1]。

2“美丽乡村”的规划理念

(1)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时,应遵循统一规划、并村共富、整合资源的规划理念。有些村庄非常富裕,而邻近的村庄比较贫穷,因此两个村庄可以合并,利用富裕村庄的产业资源来推动较为贫穷的村庄经济的发展,改变贫穷村庄产业资源缺乏的被动局面;同时,解决富裕村庄劳动力资源缺乏的问题,利用经济比较落村庄的劳动力资源来弥补经济比较发达的村庄的劳动力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对贫穷村庄和富裕村庄的经济福利以及空间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开创村庄建设新模式,利用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进行“美丽乡村”的统一建设,优化农村的产业资源,提高农村居民的经济收益。另外,应对配套、布局以及建设等进行全面而有效的整合规划,并且,在对贫穷村庄和富裕村庄进行统筹规划管理的前提下,注重每个社区的设施和经济增长项目布局,实现并村共富。

(2)在进行“美丽乡村”在规划设计时,应注重全域美景、互动发展以及产业兴村的理念。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产业资源的优化和发展,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本路径。对农村突出的产业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发挥其核心作用,促成经济链式的产业经济。①对农村的农业园进行规划设计,在满足观光旅游的基础上,提升农业产品的产量,同时做好旅游线路、产品、基地设置的规划设计,提高农村的农业规模和内涵;②促成农村工业经济产业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比如在农村建立家具产业基地等,建设完整的木材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的产业链,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可供观光旅游、购物休闲的“美丽乡村”,为农村人口提供创业和就业的机会,引入外来人口进行消费,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通过建设农村产业链,提高农村知名度,增加农村的创业就业竞争机会,以回馈农村的经济良性循环发展。比如有着“中国十大名村”之称之一的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该村位于浙江省中部,东面是横店镇,北边是东阳市区,地理条件优越,总人口4476图1花园村红木家具生产基地人,主要产业有地产、红木家具(见图1)、基础材料、高效农业、以及食品服装等,且花园村通过进行产业资源的整合,完成了品牌名村商贸休闲旅游产业的建设。

探索美丽乡村论文范文 第十七篇

关于时钟设计研究论文

1概述

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美国的24颗GPS地址卫星所发射的信号而建立的导航、定位、授时的系统。美国政府已承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GPS系统将向全世界免费开放。目前,GPS系统广泛地应用在导航、大地测量、精确授时、车辆定位及防盗等领域。因此,开展对GPS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将极大地提高生产力,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旨在通过利用GPS所提供的精确授时的功能,采用单片机技术,设计适合于需要精确授时的高精度时钟系统。

GSU-16是日本光电(KODEN)公司生产的并行11通道GPSOEM接收板,由于采用了先进半导体设计手段,它具有尺寸小、功耗低、性能稳定、性价比高等优良特性。利用它,可以方便、快速地开发出各种GPS应用系统。其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接收通道——11通道并行接收,可同时跟踪11颗卫星;

授时精度——小于400ns,无累计误差;

数据更新时间——1s;

体积和重量——65mm×35mm,约重40g(含锂电池);

数据输出格式——;;

环境工作温度——-30~+75℃;

正常工作参数——电压5(1±)V;电流100mA;功耗100mW。

2GSU-16的硬件接口和软件接口

(1)硬件接口

GSU-16同时提供12脚接口(J3)和5脚接口(J4)。本设计中采用5链接口J4,各引脚的功能如表1所列。

接口编号信号名称

1GND电源地2backupin备份电源输入,3V时消耗2μA3SD1串行输出4RD1串行输入5+5V主供电电源输入

GSU-16的RD1脚为RS232C的通信接口,其逻辑电平为TTL电平。这样能够很方便地与各种单片机连接连接,无须电平转换。同时,12脚接口还提供了高精度的秒脉冲输出,可用于需要更高精度定时服务的测量系统。在此,我们仅使用其时钟信息,故只需在其输出的ASCII数据中直接提取即可。

(2)软件接口

GSU-16的通信波特率为4800,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1个停止位,无奇偶校验。通常使用NMEA-0183格式输出,数据代码为ASCII码字符。

NMEA-0183是美国海洋电子协会为海用电子设备制定的标准格式,目前广泛使用版本。由于该格式为ASCII码字符串,比较直观和易于处理,在许多高级语言中都可以直接进行判别、分离,以提取用户所需要的数据。

NMEA-0183主要语句中,最常见的几种格式为:

GPGGAGPS定位数据

GPGLL地址位置和经纬度

GPZDA日期和时间

GPVTG方位角对地速度

例如,GPZDA为时间和日期输出语句,其标准格式如下:

又如,$GPGGA为定位导航数据输出语句,其标准格式如下:

在具体使用时,可以在收到一条消息后,用软件来判别消息引导头是否为“$GPZDA”或“$GPGGA”来确认收到的消息正确与否,然后从消息中提取世界时,一定要注意将提取到的世界时加上8小时才是北京时间,而且软件还必须对16:00~24:00世界时作相应的'处理,以转换为正确的北京日期和时间。

3应用电路和程序设计

在设计该时钟系统时,我们采用的单片机是Motolola公司的MC68HC08的通用芯片MC68HC908GP32。该芯片以它的高性能、低功耗、低价位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主要特性为:

①32KB片内Flash存储器,具有在线可编程能力和保密功能;

②512B片内RAM;

③增强型串行通信口和串行外围接口;

④支持C语言。

其接口电路可按图1设计,程序流程如图2所示。

单片机初始化程序样例如下:

SCBREQU$0019

SCC1EQU$0013

SCC2EQU$0014

SCC3EQU$0015

SCS1EQU$0016

SCS2EQU$0017

SCDREQU$0018

TEMPEQU$40;定义1个字节的临时存储空间

ORG$8000;定义程序的起始位置

INIT:LDA#%00100010;初始化开始

STASCBR;波特率定义

LDA#%01000000

STASCC1

LDA#%00001100

STASCC2

LDA#%00000000

STASCC3

START:JSRGETDATA;接收1个字符

STATEMP;将其存放临时空间

CMP#$“$”;判是否为“$”符,如不是转START

;判是否为GPZDA信息模块,如不是则转START重新接收

;数据接收与处理模块

;时钟驱动与显示模块

;返回START重新接收下一组消息

GETDATA:BRCLR5,SCS1,GETDATA

LDASCRA

RTS

4结论

探索美丽乡村论文范文 第十八篇

在对乡村进行“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时,应具体结合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比如地理条件、经济现状、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以及产业资源等,对该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进行明确,并对该地区的“美丽乡村”规划主题进行设计。由上文对“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思路和理念的论述可知,“美丽乡村”的建设应遵循“产业驱动、功能升级以及节约高效”的创新理念和规划机制,对不同地区的农村建设进行整体性的规划。从全面整体的角度来对不同地区的农村进行用地布局、项目建设、生态美景、功能配套等方面的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的用地布局规划设计。首先,因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地理特点,结合该地区的产业资源和其他具体情况,建设该地区的发展元素,进行用地布局的规划设计,如图2所示,为我国十大名村之一的浙江省花园村的用地布局规划设计。该村主要从产业发展、有机整合、块区增长以及用地建设的角度去考虑整体用地布局的规划设计。从用地的整体空间上对地理性质进行改造提升,对整块的土地进行整体性的开发,对该村的商业金融和政治文化加强建设。另外,花园村将东永二线、东永一线和花园大道作为该村主要发展的核心地带,并规划为四大产业发展区,结合居民现状规划服务半径,对该村的社区进行有效整合,最终建设了六代居住块,还对该村的用地布局做了合理的规划[2]。

“美丽乡村”的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结合“美丽乡村”规划思路和规划理念,对不同地区的农村生态环境进行建设。①应将农村的生态建设和村庄的基础建设一起进行规划,提高农村的生态环境质量。比如浙江省花园村,实施了“退宅还耕”的政策,对该村的主要生态节点以及景观地带进行生态规划建设,并基于该村的生态功能建设提出了相应的规划要求。②对一些棚户区的地块、或其他闲置地块以及边角地块进行规划设计,融入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产业资源,促进农村产业资源的发展。

“美丽乡村”设施配套规划设计。在对乡村单位进行设施配套规划设计时,应以本地区的社区功能为规划设计的依据,做好乡村单位的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提高我国乡村单位的人民生活品质。首先,乡村单位应根据具体的用地布局和地块的功能结构,整合相应的道路交通,进行基础设施规划;按照乡村单位的“美丽乡村”发展目标,规划设计相应的乡村单位社会服务设施,主要包括休闲娱乐和文化活动等社会服务功能设施的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设计。乡村单位要实现相应的健身目标,就必须做好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作为“美丽乡村”的规划要点,应明确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空间布局、实施步骤等。乡村单位的项目建设规划一般有农业示范区、木材产业基地、休闲娱乐公园以及旅游产业聚集区等[3]。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论述了“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思路和理念,并结合我国综合发展规划理念对我国乡村单位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生态景观、用地布局以及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以供同类项目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许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设计[J].江西建材,(12).

[2]尤莉,贾蕾.谈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2016(07).

[3]李英豪,郑宇军.基于综合发展规划理念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研究———以东阳市花园村为例[J].规划师,(05).

探索美丽乡村论文范文 第十九篇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论文

一、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问题

(一)重视分数、轻视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况严重

虽然实行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好多年,但是目前在社会上,家长、教师、学生自己都认为考试成绩至关重要。这种现象是应试教育作用下的直接结果,因为分数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的升学,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命运,所以所有人不得不将分数放在第一位。语文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的时候,第一考虑的就是如何能够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且中考考什么,就布置什么作业,具有明显的功利心态,急于求成。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因为作业量过大而出现开夜车现象,使得学生视力下降,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语文作业不能够在开阔学生阅读视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语言,培育学生人文精神上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二)作业比较注重学生阅读应试训练,忽视学生写作能力培养

在日常的练习以及很多考试中,阅读分析题占据很大的比例,这种题目会让初中学生不知道如何处理,对于此类习题经常会产生心理恐惧,做的时候会发生审题错误,或者是选择胡做漏做。这种时候有的初中语文教师提出了多做多讲的错误方式,只会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认为写作指导和训练不易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假如他们想要学生在考场获得较高的成绩,就需要紧紧把握住阅读题的解题技巧。教师留给学生大量的阅读分析题,使得学生堆积大量的课内外习题,这样只是治标不治本,让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另外有的初中语文教师忽视了有规律、科学的课外练笔,让许多初中生没有养成勤于观察、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不能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进行独到的体验感悟。写作和阅读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让学生在进行此类练习的时候会感觉到为难和迷茫,不知如何下手。

(三)作业流于形式,并且侧重于重复抄词、默写

初中语文教师经常给学生留一些抄词、默写以及背诵等机械性作业,这种方式在小学阶段确实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能够提升学生的成绩,收到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初中阶段,就需要变革这种方式。首先是因为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理解能力和小学阶段相比有了巨大的'改变和提升。其次是因为机械式的抄写和背诵非常无聊乏味,会让初中学生生出厌烦情绪。所以采用这种方式会让学生苦不堪言,事倍功半。另一方面这种作业设计在题型上比较单一,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对此种作业的评价方式也比较单一,没有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此外,初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诵读能力训练的力度和关注程度上,有着很大的欠缺。许多初中学生在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诵读水平没有很好的提升,反而下降了许多,经常发生咬字不准、缺乏语感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初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没有认真读课文,教师也没有在这方面进行严格要求,教师对这上面留的作业也不重视,学生回家后不能有效阅读课文,甚至不进行阅读。很多初中学生在初中阶段改掉了在小学认真书写的习惯,只是片面地追求书写速度,忽视了汉字的书写,使得书写水平急速下降。

二、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一般原则

(一)作业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

要改变传统作业设计中的以中考为核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作业设计观。很长一段时间,为了在中考中能够取得一个好成绩,能够让学校取得较高的升学率,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仅仅将应对考试作为出发点。在中考这根指挥棒下,初中学生只是机械式地为完成教师的作业而作业。此种恶性循环会严重阻碍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要以学生为中心,对于语文作业题目、难度、深度、外延度的设计和把握,要以初中学生的内心需求为导向,要符合初中学生语文素质科学培养的规律,要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爱好特长与个性。当然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以学生内心需求为导向并不是意味着要学生牵着教师的鼻子走,而是说学生在进行作业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科学参与,有时也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实施必要的外部加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初中语文教师的引导和加压需要以学生能够愉快接受和主动认同为前提,此时教师的引导和加压就变为了学生内心的需求,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作业设计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层级建构的过程,以下级智慧技能的形成作为坚实的基础,来一层一层向更高一级的智慧技能发展。从这方面来说,作业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初中学生的学习要从低层智慧技能逐渐向高层智慧技能进行建构。初中学生既有别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天真幼稚,又有别于高中阶段学生的成熟稳重,此时的初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上快速发展时期,呈现出此阶段独有的性格特点。初中语文教师要尊重这一规律,在作业设计中对内容的把握要由浅入深、由已学过的知识引申到未学过的知识,由易到难,使得学生能够由模仿学习逐步过渡到自主创造,能够让学生逐层提高。作业设计要能够符合学生的创新发展和认知规律,要有别于小学阶段那种方式,要根据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将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心向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想象创造力方面转变,因此,在语文作业设计上必须加重研究题、分散思维能力题、创新题、拓展题、综合题的分量。作业的回答形式也要是开放自由的,可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寻找新的解题切入点,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进而形成新的解题思路和新的观点。

三、总结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重要阶段,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打破传统,重视语文作业的设计,能够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身心和思维的全面发展。并能够以语文作业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索美丽乡村论文范文 第二十篇

4月15日,韶山市召开美丽乡村规划成果评审会,就韶山村、银田镇以及高速公路沿线美丽乡村规划成果进行研讨评审。副市长毛亚锋参加评审会。

会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南农道建筑规划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湖南大学、浙江大学等设计单位分别就韶山村、银田镇以及高速公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设计思路、特色及亮点等内容进行了汇报,评审专家进行了一一点评。

专家们一致认为,通过多次修改,数易其稿,各个规划设计单位对于韶山村、银田镇以及高速公路沿线美丽乡村规划比较科学合理,更趋完善,对各个设计单位的规划成果比较满意,原则上通过。

但对其中一些涉及的具体问题还要继续修改。力争整个规划设计更加主题鲜明、找准定位,形成特色,尤其要突出主席故里的红色基因,民居改造要区别江浙、安徽等地民居,拥有湖南尤其是韶山本地建筑特色,注重环境与建筑和谐统一。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要重点关注农村未来发展定位,突出以农村产业发展为基础,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为核心,提升当地居民生活幸福指数为目标,以当前国家倡导的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因地制宜,发展韶山当地特色产业,打造宜游宜业宜居的社会主义美丽乡村。

探索美丽乡村论文范文 第二十一篇

《_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班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学院:经济学院

2013级经济管理类创新实验班

姓名:谢璐

学号:3136309020

《关于后黄村美丽乡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姓名:谢璐 学号:3136309020

西天尾镇政府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福建省莆田市按照“规划先行,分类指导,试点示范,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抓项目推进,抓气势成效,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推进“美丽乡村”整治建设,莆田市按照“三整治三提升”的建设标准和“布局美、环境美、建筑美、生活美”的四美要求,在村落保全前提下,分类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对于美丽乡村的理解,我们调查了近100名人员,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的被调查者认为美丽乡村“美”在良好的思想观念,另有的被调查者认为“美”在优美的村容村貌。

调查对象 当地村民,村委会干部,游客 调查方式 随机采访,实地考察,问卷调查 正文 基本概况

走进后黄村,迎面是绿意盎然的山野田林、洁净宽敞的水泥通道,再往前,可以看到村民在百年老榕树下悠闲地休憩谈天。一盏盏路灯、一处处花坛,天蓝、水清、景美,处处洋溢着整洁、恬后黄村位于西天尾镇以东2公里处,东临涵江区梧塘镇,南接本镇碗洋、澄渚村,北靠三山之首烽火台。全村方圆面积约平方公里,6个村民小组,254户,人口1010人。全村经济作物以水稻、蔬菜、枇杷、龙眼等为主,农民人均收入8000元。

建设措施以及主要成果

1、因地制宜、注重规划。后黄村虽然还未成“处处都是一幅图卷、山山都是一幅美景”,各处条件不尽相同,自然差异较大,但都尽量不破坏原生态资源,注重融入现代文明气息,因村制宜、量力而行、因势利导,依据现有条件,提升已有基础,走出了一条“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特色化建设之路。梅岭根据村的地域优势、生态优势以及在传统种植业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辟了鲜果采摘园项目供游人采摘水果蔬菜,开凿知秋湖供村民,游人乘凉观光,开展民俗文化表演让游人更全面的了解莆仙文化。聘请福建农科院,完成了《后黄村建设规划设计思路》,确定了保护性开发后黄村; 1

五个项目,分布于后黄村西侧的农家乐项目;分布于西北侧的鲜果采摘区,东北侧的民俗文化表演区,南侧的游戏区(CS真人体验区)和烧烤区

2、发挥党组织带头作用,提高村民人居环境意识。全村各类建设项目和农村建房均符合村庄建设规划,农民依法依规建房有序。石结构房分年度得到改造,加强农村闲置房、废弃房、危旧房治理,农民自行拆除,农民能够在规划安置区得到同等面积的安置。农民自行拆除旱厕,旱厕占地面积由村给予免费复绿,绿化面积及苗木归主人管理和所有。

3、创新思路、盘活土地,变思路为财路。引导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平台,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突破鲜果采摘园用地瓶颈。盘活村闲置集体用地45亩,创建西红柿,草莓培育种植基地,村财增收15万余元。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通过引导农民土地合作入股的方式,创立莆阳合作社解决果蔬种植用地157亩及销售问题。

4、特色产业发展明显。进一步出台鼓励扶助措施,提高果农的种植积极性,创建果蔬采摘基地45亩。成立莆阳合作社。特色的创新方式吸引游客前去采摘,游玩

5、重宣传、乡村旅游知名度提高。积极推进“休闲园区建设”项目建设,完善“农家乐小吃街”项目相关设施,现已建成设施完备的小吃街和烧烤区。引进一家大型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并且有多家有实力的旅游公司在洽谈中,初步形成集观光、健身、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雏形。

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根据问卷回收情况中,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最担心的问题,的人担心有人从中以权谋私,50%的人担心出现豆腐渣工程。

其次,西天尾镇后黄村环境整治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周边地区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是:

1.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与资金供给之间缺口大。

“美丽乡村”建设给有关村带来少则1-2千万元、多则5-6千万元的资金缺口,面对如此大的资金缺口,到底有政府来埋单?还是有建设村自己来承担?而有建设村自己来承担,资金又从哪里来?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现在除了市、区政府给予部分引导资金外,主要靠镇、村投入,由于西天尾镇,后黄村经济实力有限,难以保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较大的投入,这直接影响到了工作的进展。现在,镇、村干部一直担心建设资金缺口的弥补问题,需要县委县政府引起足够的重视。

2、思想认识有待提高。农民是村庄的主人,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是村庄建设理所当然的主体。但从目前的工作情况来看,农民群众参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未被充分调动起来,而且整治工作只要涉及农户的东西开口就要钱,直接影响到了村庄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少数镇、村干部存在着畏难情绪和“等、靠、要”的思想,工作主动性不强。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度不高,没有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3、村庄规划有待完善。重点整治村和特色村的建设规划能与当地的生态、文化、产业相结合,但部分一般整治村的规划编制形式较单一,在挖掘村庄自然、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上还有待加强,更没有突出鲜明特色的村庄文化,存在“千村一面”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反映规划没有走在前面,比较仓促,规划人员不能充分了解当地情况,考虑问题欠周全,而参与审定的人员或是不够专业或是为了应付走过场,造成规划脱离实际、起点不高或不够全面。二是反映上级领导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观念不同,要求不一样,在检查工作中会提出不同的指导意见。造成的结果是规划与施工脱节,在具体实施中七改八调,既浪费了资金,又影响了进度。

4、长效管理机制有待健全。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更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得失,取决于农民心中一杆秤。在走访中,我们发现少数地方或个别领导指望

一、两年工夫就能立竿见影,全然不顾实际情况和农民意愿,搞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盯着村容村貌作表面文章,结果劳民伤财,有了面子失了里子,有了外形没了精神,引起农民的反感。部分镇、村把建设当作一项阶段性的工作任务,重整治、轻管理,有建立但没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已不同程度出现脏、乱、差和“牛皮癣”回潮现象。如不建立健全配套的管理机制,必将陷入“治理——反弹——再治理”的怪圈。

5、建设标准有待提高。大部分一般整治建设工作主要停留在拆旧拆破、立面出新层面,建设工作的内涵还不深入。基础设施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及时配套,特别是房屋周边绿化及房屋立面美化、亮化,村级内部卫生整治等推进不到位。

6.基础设施后续管理问题难以解决由于责权不明晰,特别是由于村级经济薄弱,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低下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从而致使大量的设施损坏严重。由于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功能普遍薄弱,常出现有人建设、有人使用,却没有人管理的情况。例如,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乡村道路、公共设施、绿地,由于只有使用没有维护、已经出现了坏损和荒芜的现象。

7、村办特色太少,没有形成对游客的吸引,只是周边游客在周末的闲暇度假,周一到周五景区基本上属于关闭状态。宣传力度弱。

美丽乡村建设中急需改进的一些地方

调查问卷显示,在“您认为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需要突出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的提问中。的人认为应该有科学的规划,的人认为应当有村民的支持,另有和的人分别认为首要是资金的保证和政策的制定。

1、必须因地制宜、完善规划。科学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最大的节约。要把规划摆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先规划、后施工。一是要凸显个性设计。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千篇1律,要结合各村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要等,对村庄进行梳理分类,实施差异化指导,坚持个性化塑造,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营造田园风光与乡土风情,努力打造我区美丽乡村的品牌和特色。二是要突出产业支撑。把环境改善与资源开发相结合,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增收。三是要稳步推进。从农民群众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卫生整治和村庄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入手,按照“富规划、穷实施”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制订实施计划,并逐步引导农民建房向集中居住点集中。

2、必须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一是注重财政引领。尽快出台相关以奖代补配套政策,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切实加大对建设工作的投入。二是激发部门活力。深入开展机关结对帮促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各联系点部门要积极参与联系村的建设工作,全力为联系村提供物质和智力支持。三是整合各项资源。对国家农业项目、土地整治、小农水、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农民创业增收等各项涉农资金,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保证资金使用统一有序,集中投入,真正实现做一个、成一个。四是开展市场运作。坚持市场导向,建立多方筹资,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引导企业等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特色村的建设,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五是发挥主体作用。动员村民自筹一点,鼓励在外经商、工作或亲属捐赠一点,支持家乡建设。

3、必须建章立制、长效管理。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要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必须尽快建立美丽乡村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尽快出台村保洁员的管理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二是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门内达标”责任书,对乱倒垃圾、违反有关规定者给予警告或经济处罚。多部门联动加大对“牛皮癣”的监管和处理力度。建立环境卫生巡查和评比制度,加强工作督查和通报并严格奖惩。三是适时出台村保洁员的保障办法。按照财政拨一点,镇财政拿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办法筹措保洁员工资,确保队伍的稳定。

4、必须深入宣传、营造氛围。广大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因此,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标语、村庄整治新旧照片 4

对比等形式,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发动工作,使广大群众更直接、更生动地感受到建设所取的成效和带来的实惠,从而更自觉、更主动地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同时,还要加强对外宣传力度,提升对外形象。

5、提高认识,进一步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要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强化对新农村建设方针政策的理解,切实转变观念,加大工作力度,千方百计解难题,集中力量抓推进,实现新农村示范一点带动一片,村容村貌有大改观、产业有大发展。要健全工作机制,成立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整合统筹办,明确部门职责,细化工作任务。各级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要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多出真招实策,多拿真金白银,多解难题办实事。要采取多方位多形式宣传手段,利用专题培训、示范观摩,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提高乡村干部推进建设能力和农民主体参与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6、加强资金保障,进一步建立多元化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坚持“农民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管理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一要谋划好新农村建设项目,充分发挥农民投入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能人大户、企业、外资等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二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统筹安排支农项目资金,有效整合扶贫、以工代赈、移民后扶、环保、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及农业项目等向示范点倾斜,全面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整体推进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村庄硬化、亮化、美化。三要实施好新农村建设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加大对新农村建设财政奖补力度,扩大群众参与建设的知情权、管理权和监督权激发农民主体参与意识。四是各有关部门要以示范点为平台,统筹安排项目,围绕新农村来拓展项目,让项目围着新农村建设转,拓宽投资建设思路,逐步形成在政府带动下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村基础设施、社会公共事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和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县级安排的财政对农业产业园奖补也应该把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纳入奖补范围。

结束语

美丽乡村建设是近年来的热门课题,随着中央一年比一年更重视三农问题的,美丽乡村建设也越发成为关注的焦点。美丽乡村的建设,主体为农民,内容包括让农民口袋鼓起来、乡村面貌美起来、社会风气好起来、生活质量高起来和基层班子强起来。

探索美丽乡村论文范文 第二十二篇

摘要: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县域乡村空间规划是优化乡村空间开发格局的重要手段,是调控和引导资源配置、集约利用的空间政策工具。为有效地解决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问题,应围绕产业发展、生态修复、管控治理驱动力,有效地实施县域乡村空间规划,形成系统、有序空间格局,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县域;乡村空间;发展规划;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8-0035-04

引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面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在各方面的需求快速增长,城乡发展水平的差距明显,造成了诸多不平衡的现象。随着城镇化建设引领着越来越多的政策和资源走向农村,为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区域充分利用资源达到推动农村发展、减小不平衡差距成为研究热点。2019年5月,自然资源部发文:“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体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综合考慮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与公共服务短板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乡村空间规划整体上反映着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水平,展示着其资源配置及利用的程度,更涵盖着生产、生态、生活三大领域。县域乡村空间规划是实施国土空间规划项目中承上启下的重要衔接部分,既要贯彻落实上级部门下达的规划编制要求,又要向下级乡镇传达并引导具体的规划路径安排。根据县域的不同识别特征,研究其内在的发展诉求,结合相关因素考虑,以主要驱动力为主导形成一套合理的规划方案对于县域乡村空间布局的构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刘纪远、张增祥等(2009)认为,国家宏观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及社会经济发展是21世纪初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驱动因素[1];郭晓东、马利邦、张启媛(2012)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在基本生活需求与改善生活条件的内在驱动力、基本价值观、市场参与能力,以及政策制度的约束力和驱动力等多种因素的对乡村聚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2];王竹、沈昊(2016)以景观变化为驱动力,做出乡村的空间规划探究[3];朱纪广、李小建等(2017)分析以交通、特色产业、政府机制为向导的空间形成机制[4];薛东前、陈恪、贾金慧(2019)将地势、河流、道路、人口、经济、工业化与城镇化、政策调控等作为空间规划的驱动因素[5];杨欢、何浪(2019)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的理念,对乡村空间进行划分,提出具有适宜性的空间整合模式[6]。

本文以产业发展、生态修复、管控治理为三大初始驱动因素,结合县域乡村不同发展,为有效地实施县域乡村空间规划,形成系统、有序空间格局,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一定依据。

一、乡村振兴与驱动力为主导的县域乡村发展规划

乡村区域的发展有很多重要的组成或推动要素,这些要素在空间发展中所占的比重和地位是不相同的,某个更具活力的要素一定会影响或推动其他要素的存在,这种最活跃的要素就是乡村区域的主导驱动力。乡村社会是一个由比较封闭的发展模式到比较开放的城乡统筹谋划模式转变过程。乡村振兴需要有效地解决相应不平衡性问题,诸如乡村空心化及老龄化、劳动力严重不足、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等等。以驱动力为主导的乡村规划,成为解决不衡性问题的切入点。

第一,产业发展驱动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和经济基础是产业兴旺,以优化产业结构、发挥各生产要素之间协同作用为导向,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转型升级,增加产品附加值,开拓产业多功能性。不同的产业结构意味着乡村区域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具有差异性的土地利用方式意味着不同的生产效益。因此,产业发展对于乡村区域格局优化具有直接显著影响,产业发展成为县域乡村空间规划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产业发展充分挖掘乡村产业特色,依据乡村产业空间格局打造集复合化与景观化为一体的发展模式,驱动促进空间经济效率提升。

第二,生态修复驱动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是生态宜居,聚焦生态恢复、保护优先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协同化治理,因地制宜地打造绿色空间区域。生态修复投入的多少决定着区域环境的改善和生态效益的提升,对生态修复的重视程度对乡村地区不平衡发展具有正向驱动作用,分析重点生态功能区退耕还林还草等修复性工程、权衡保护与发展造成的人地矛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所在,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因此,生态修复对于乡村区域格局优化具有直接显著影响,生态修复成为县域乡村空间规划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生态修复发展充分挖掘乡村资源,依据乡村生态空间格局打造保护与发展为一体的发展模式,驱动促进空间生态效率提升。

第三,管控治理驱动力。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发展和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体系严格实行用途管制,坚守用地原则,加强土地监管,逐步完善各项规划机制,提升土地利用效率。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一定要以“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乡村社会的发展水平提升与乡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避免制度与实际脱离的现象。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各部门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核心领导作用,管控治理驱动的县域空间规划以法治为本,深入推动着乡村内部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扭转。因此,管控治理对于乡村区域格局优化具有直接显著影响,管控治理成为县域乡村空间规划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管控治理发展充分依据乡村社会空间格局打造制度与发展为一体的发展模式,驱动促进空间社会效率提升。

以产业发展驱动力、生态修复驱动力和管控治理驱动力的乡村空间规划,驱动促进乡村空间经济效率、生态效率和社会效率的提升,是缓解不平衡压力,打造高质量乡村建设的主要动力。 二、驱动县域乡村空间发展的内容

以驱动力为主导的县域乡村发展规划驱动促进乡村空间经济效率、生态效率和社会效率的提升。

(一)产业发展驱动提升乡村空间经济效率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许多乡村地区为了促进产业兴旺、解决空心化和老龄化的问题,着重关注产业的发展。

1.产业类型发展。以产业为主导驱动力的县域乡村空间通常可以分为以第一产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型、以一二产业为主的农工混合型以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型。重庆市荣昌区以乡村产业为主导驱动力,根据乡村地类结构,对乡村产业分区,划分乡村产业类型[7],将产业类型分为传统农业型、现代农业型、农工混合型以及非农主导型。传统农业型地区以传统的农业种植业为主导,具有生产条件落后、交通条件差、地质灾害频发的特征;现代农业型地区作为重庆市重要的粮油生产区,具有乡村土壤肥沃、耕地分布比较集中、生产条件优越的特征;农工混合型乡村则坐落着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其种植业与工业并重发展,从而带动着经济水平的提升;非农主导型乡村以工业和旅游服务业为主导产业,其人口密度较大,土地利用强度较高,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建设区域。

2.转型发展。江苏省无锡市将乡村产业视为主导驱动力,根据地域特色,乡村形成新型农业推动下的环境优化型、工业升级引导下的分离与集中型和三产发展促进的特色塑造型三种具备产业特色的乡村空间转型模式[8]。

(二)生态修复驱动提升乡村空间生态效率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许多乡村地区面临着保护与发展关系矛盾的问题,尤其是许多生态敏感的欠发达地区。

1.山地和河谷平坝生态修复发展。云南省滇西地区90%以上都是山地,河谷平坝不到5%,适宜城镇发展和耕种的地区都集中在河谷平坝[9],城镇建设占用大量农田,致使空间资源要素配置比例失衡。山地和河谷平坝生态修复成为云南省滇西地区乡村振兴的重点内容。

2.旱塬生态修复发展。渭北乡村旱塬区位于渭河平原和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之间,防范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面临着水土流失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结合坡度、坡向、高程、河流、规模、道路等多种空间因素考虑,旱塬生态修复成为渭北乡村振兴的重点内容。

(三)管控治理提升乡村空间社会效率

实施管控治理的职责边界明晰,涉及到各部门权力与利益影响的耕地、湿地、林地、园地、荒地等地之间规划使用的管控,避免交叉沖突。

三、驱动县域乡村空间发展策略

县域乡村空间发展规划引导并控制乡村空间发展向良性方向逐渐转变,使乡村空间加快新陈代谢速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三生三产”复合

乡村生产空间中的耕作方式比较粗放,土地细碎化现象较多,进一步导致耕地抛荒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农民在生活空间里常常会产生人地矛盾,人居环境被各种垃圾污染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存在着许多住宅分布散乱、用地效率差的问题。在乡村生态空间中,由于村民对环境问题的轻视与工业制造的排放造成土壤污染、水源污染、大气污染的问题日渐严重。由此看来,县域必须明晰空间规划的必要性与空间重构的重要性。

以产业为主导驱动力的县域乡村空间发展特色农业,同时扩展第二三产业,集生产、加工、制造、采摘、销售、参观等一体化,推进“生产—生活—生态”复合空间的整合建设。安徽省合肥市凤桥社区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中心建立了多家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园。农业生态园主要以特色种养业为主,部分为传统农业,拓展发展休闲农业,将生态农业景观化[10]。在各项规划发展政策的驱动下,复垦宅基地,将分散的农户集中搬迁至设施比较齐全的村民中心,由此便可实现劳动力聚集,为打造集中化、高效率的产业基地提供便利。在生活空间方面,乡村社区能够实施统一管理,完善学校、医院、农贸市场等基础服务设施。村民垃圾可实行统一处理,避免垃圾被乱丢至多处对村容村貌造成不利影响。该地区通过产居一体化将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重组,将初始以产业为驱动的空间规划为“三生三产”联合发展的复合性空间。

在乡村振兴发展中,传统农业型空间区域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筛选出不宜耕作的土地退耕还林,促进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优化种植结构,以绿色产业代替传统农业种植方式,孕育特色农业,对初级农产品加工,在做好第一产业的基础上适当发展第二与第三产业;现代农业型空间区域要进一步提高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培育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农业产品;农工混合型空间区域应当重视周边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提倡发展生态农业,保证该空间的可持续发展能够顺利推进;非农主导型空间区域的目标则是充分利用城镇边缘地区的农业景观,进一步完善农业园区的建设,加大观光旅游业的宣传力度。

(二)移民搬迁、土地整治以及产业重构

乡村生态系统和其他的非纯自然的生态系统一样,由人工和自然要素共同组成,它们之间相互干扰、相互融合形成一种多结构、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复合人工生态系统[11]。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壮大的基石,乡村的生态空间是生产和生活空间的基础,生产和生活空间又影响着生态空间的运作。乡村的基础环保设施缺乏建设与完善,生产废弃物和生活垃圾随意乱丢以及不正确处理的现象频频发生,对乡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与破坏。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时常处于失衡状态,尤其表现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方面,直接降低农业生产效益。

乡村生态环境脆弱不堪的零星居民点空间规划应以生态移民为起点,组织发动相关部门对分散的零星居民点进行搬迁引导,使分散的小农户向地势较低且相对平坦的区域合并迁移,兴修农田水利设施。此举措不仅可以很好地保护水源涵养区和生态保护区,还有利于之后的生态功能的修复工程。保留居民点空间区域重点放在土地的集约利用上,开发土地综合整治技术,进行适当的土地整治。废弃或闲置的宅基地,避免一户多宅与土地资源的浪费的现象,将土地盘活利用,改善土地用途,推动该空间区域经济水平的增长。作为具有良好区位优势的中心居民点的空间,完善道路交通设施,加强产业连通性,积极拓展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把山、水、林、田、湖的生态景观注入到产业中,充分激发乡镇村庄之间各要素的流动,利用其连接城乡的枢纽效应,推进城乡共同发展。 乡村地形地势、土壤质量、河流道路分布都是影响县域空间规划布局的客观条件,应将其划入乡村空间重构的重要因素中。土地整治是乡村空间重构过程中的强硬基石,为了避免乡村聚落空心化现象的加重以及构建出生产有序、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县域乡村空间,将土地整治与产业重构列为进一步优化新渠道,实现真正的空间可持续发展。重庆市石坪村土地整治逐渐迈向综合化、生态化模式,土地利用由传统粗放耕种向规模化、精细化种植转变,产业结构由单一种植向一二三产业链闭环延伸,实现了土地整治—产业转型—乡村重构的无缝接合[12]。通过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重庆市石坪村产业发展集采摘观摩、趣味体验、度假休闲于一体化,吸引着外来投资,为村民谋幸福。

(三)多规合一,信息联动

县域乡村空间规划中各部门方案策略不一、上下层级管制不衔接的问题,要想实现空间规划的一张蓝图,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多规合一”的政策,避免各部门层级之间管控不统一导致的相互冲突。运用国家整体策略引导县域空间规划格局优化,是县级政府科学合理地对空间格局进行优化的必要手段。

1.以國家政策为统领,各部门层级之间形成统一的目标并达成共识。各部门层级之间相互沟通建立兼顾多方利益的协调机制与统一管理平台,通过制定规划目标、发展定位、实施战略等重大事项构建规划框架,进而形成各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的优化布局。同时,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应明确推进改革的“减量规划”思维,树立“红线意识”[13],根据不同尺度与层级空间规划的相关管控要求分级落实,并保持各个规划的用地标准、生态红线与城镇边界等相统一。在建立总体指导思想的基础上,以管控治理为驱动的县域空间规划需形成用途管制体系,其管制要素由单一走向保护农业用地、发展建设用地、开发闲置土地的多元化方向转变,辅以配套政策加强“农地、农有、农用”的管制,有序地推进限于国土空间的集约高效发展。

2.机械地生搬硬套一些规划策略,很可能导致“千城一面”的现象,没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会丧失乡村原本的特色。自然在乡村规划中担任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乡村的空间规划要从实际出发,把乡村与自然看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按照其本身的发展规律,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规划方案,因地制宜,生产活动顺应自然,生态环境尊重自然。为了推进县域空间规划的开展,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使得规划方案具有针对性与可行性,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作为重要标准,要严格按照国土空间规划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的要求,分类指引,加强空间规划的顶层设计。同时,应建立“多规合一”的指标数据库,把城乡建设、土地资源、道路交通、环境保护等空间要素叠加至一起,建成全县统一的信息联动平台,进行差异化管控的同时实施精细化管理,科学地统筹农业、生态和城镇功能空间。

参考文献:

[1] 刘纪远,张增祥,徐新良,匡文慧,周万村,张树文,李仁东,颜长珍,于东升,吴世新,江南.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J].地理学报,2009,(12):1411-1420.

[2] 郭晓东,马利邦,张启媛.基于GIS的秦安县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研究[J].经济地理,2012,(7):56-62.

[3] 王竹,沈昊.基于景观变化驱动力的乡村空间规划策略研究——以浙江莫干山镇劳岭村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6,(2):6-10.

[4] 朱纪广,李小建,王德,牛宁,杨慧敏.传统农区城乡体系空间结构演变及其形成机制研究——以河南省周口市为例[J].人文地理,2019,(4):126-134.

[5] 薛东前,陈恪,贾金慧.渭北旱塬乡村聚落演化的影响因素与空间重构——以黄陵县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22-30.

[6] 杨欢,何浪.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的乡村聚落类型划分及空间整合模式研究——以咸阳市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9,(8):11-18.

[7] 魏耀华,陈荣蓉,杨朝现,信桂新.丘陵区村域乡村性空间分异及发展类型研究——以重庆市荣昌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9,(3):170-175.

[8] 陶岸君,王兴平.市县空间规划“多规合一”中的国土空间功能分区实践研究——以江苏省如东县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6,(9):17-25.

[9] 李瑞强.滇西地区市县空间规划的探索与实践——以大理州永平县“多规合一”为例[J].城乡规划,2018,(6):98-106.

[10] 储文娟,李俊峰.土地流转背景下乡村空间转型及效益研究——以合肥市凤桥社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9,(11):249-252.

[11] 余侃华,祁姗,龚健.基于生态适应性的乡村产业振兴及空间规划协同路径探新[J].生态经济,2019,(3):224-229.

[12] 闫建,姜申未,熊想想.基于产业发展与土地整治联动的乡村空间重构研究——以重庆市石坪村为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9):79-89.

[13] 张克.市县“多规合一”演进:自规划体系与治理能力观察[J].改革,2017,(2):68-76.

探索美丽乡村论文范文 第二十三篇

我国拥有几千年的乡村文明和农耕文化,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提升,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条件.乡村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是礼仪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将传統乡村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进一步传承、弘扬,为实施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优秀乡村文化培育健康文明新风是乡村文化成果的重要体现,传承弘扬乡村优秀文化,树立良好的家风典范,对规范成员个体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乡村振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进一步发掘、研究、规范乡村文化,制定完善的村规民约,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合,摒弃糟粕、取其精华能更有效促进家国共建,推动乡村振兴.

如何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传承乡村文化促进乡村振兴,探索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的新途径.如何让农耕文化的优秀菁华成为建构农村文明的底色,是摆在我们面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时代课题.为此,我们以汉中市镇巴县黎坝镇为案例,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课题,探寻农业农村融合发展之道.

一、黎坝镇基本情况

黎坝镇位于镇巴县西南部,距县城60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镇村公路总里程97公里.有水田4488亩,旱地3622亩;是全县唯一田多于地之镇,有林地万余亩、荒草坡28万余亩.辖6个行政村1个社区共36个村民小组,2452户9352人.经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全镇共有6个贫困村576户1922人.黎坝镇以加快建成“特色农业强镇、乡村旅游名镇、绿色能源重镇”为定位,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畜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餐饮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

二、探索乡风文明建设主要内容

1.制定黎坝镇《村规民约》.为了推进黎坝镇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和脱贫致富的步伐,进一步推进“诚、孝、俭、勤、和”的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树立良好的村风、民风,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促进经济和谐发展,建设文明生态新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的要求,从村风民俗、尊老爱幼、社会治安、消防安全、邻里关系等方面制定黎坝镇《村规民约》.

3.实施了“乡贤文化促进会”工程.为继承优秀传统,弘扬乡贤文化,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助推脱贫攻坚,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节俭、文明健康、风清气正的乡风民风,2017年在全镇实施了“乡贤文化促进会”工程,评选出了5名有德高望重、品格端正、义行善举、学识渊博的乡贤骨干,让乡贤成为引领经济发展、助推脱贫攻坚、促进乡风文明的“实践者”.真正发挥乡贤在当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并成立村乡贤文化促进会,设会长1名,负责乡贤文化促进会日常工作,结合本镇镇情民意,确定工作重点,打造特色亮点.

4.结合“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镇上高度重视,大力宣传,制造浓厚的宣传氛围.黎坝镇境内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并重,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共存,人文景观包含根植于民间的传统文化“傩文化”(即端公戏),有红色文化(1934年红四方面军12师34团留下的川陕革命根据地遗址),以及传自清嘉庆年间的黎坝巡检署遗址等,独具特色的文化传承,善良纯朴、率性耿直、热情好客的民俗民风,是黎坝镇乡村旅游开发,乡风文明建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独特的民间文化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镇上抓住脱贫攻坚和国开行项目机遇,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实施交通建设项目3个710万元,安全饮水工程6个494万元,环境整治项目26个1296万元,校安工程1个170万元.全镇居民饮水、用电、行路、通讯和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使镇容镇貌得到改变,生产生活进一步得到改善,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用足用活移民(脱贫)搬迁政策,通过统规统建,新建兰花坊、梅花苑、菊花园3个安置点,实现“三有”(有房、有土、有业)安置242户916人;通过维修换新颜,用危房改造项目维修加固与重建安置67户94人.既圆了群众的新居梦,也进一步完善了集镇建设.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