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庆活动概念论文范文共12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2-12-09 10:48:10128

节庆活动概念论文范文 第一篇

一、街头宣传及义务服务:

时间:20__年10月8日上午

地点:县广播局(明珠广场)

参加人员:县民政局、县法制局、县法院、县卫生局。

主题:庆“重阳”义务宣传服务队

内容:

1、宣传发放《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手册、《四川省优待老年人规定》。

2、为老年人义务听诊、量血压。

3、解答《老年法》相关法律问题。

二、参观:东西关、桐子壕水电站

1.时间:10月9日上午7:40时在县政府大门外集中统一出发。

2.参观人员:副县级以上离退休老干部130人,军队离退休干部2人,任实职正科级干部代表10人,共计142人。

3.牵头单位:政府办。

4.后勤服务单位

老龄办:负责每个车派二名服务员,并购好矿泉水。

老干部局:负责人员组织。

5.保健工作:卫生局派员负责

6.车辆准备:大客5辆(由接待处负责并准备车上矿泉水)、救护车一辆,警车一辆。

7.参观路线:东西关→桐子壕→返回政府宾馆午餐

8.参观点联系单位:

由政府办负责。

三、开展文体活动

1、举办全县“重阳杯”门球比赛:

时间:9月23日、24日、25日

地点:老干局门球场

组织者:老干局

茶水供应:老干部局

奖项设置:一、二、三等奖(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

2.象棋比赛:

时间:20__年10月10日

地点:老干局

茶水供应:老干局

参竞人员:24人(党群9人,_5人,政法4人,文卫6人)。

奖项设置:取前12名。

3.乒乓球比赛:

时间:20__年10月10日

地点:老干局

茶水供应:老干局

参竞人员:24人(党群9人,_5人,政法4人,文卫6人)。

奖项设置:取前12名。

四、慰问百岁老人

时间:20__年10月11日

参加慰问的领导:县委、政府相关领导

慰问对象代表:

1、宝箴塞乡狮子冲村委九组,王方银(男,1903年3月14日出生);

2、万善镇旗井村一组,舒玉秀(女,1901年8月12日)。

慰问品:由民政局提供。

工作人员:由民政局安排

其余13名百岁老人由民政局慰问

五、活动期间摄像人员

由县广播局负责。

六、宣传标语

县委、政府、老龄委、劳动保障局、老干局、沿口镇各一幅(布标)。

广播局负责电视滚动字幕10月9日—10日晚

节庆活动概念论文范文 第二篇

一、活动目的

结合学校德育室开展的“白发红颜,其乐融融”礼仪教育月活动,三(5)中队全体队员积极参与尊老、爱老活动,从不同的方面创造机会去体验。以此了解重阳节的由来、习俗、传说故事及其发展,学会尊重老人,感悟祖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也借此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

二、活动过程

中队长:各小队整队报告。

(小队长整队报告)出队旗,全体起立,敬礼。(出旗)唱队歌,(唱队歌)

主持人甲乙:把道德比作阳光,因为道德就如同阳光一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温暖和幸福。我们是新世纪的雏鹰,将展翅搏击长空,我们播撒下尊老的种子,我们收获道德的丰收。三(5)中队“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主持人甲:我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能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

主持人乙:今天我们播上尊敬老人的种子,就能获得心灵的快乐。

主持人甲:我知道同学们早就搜集了很多有关重阳节的资料要与大家分享。下面就请欣赏大家的表演。

学生以课本剧表演、讲故事等形式汇报

(1)重阳节的来源

(2)重阳节的传说

(3)重阳节的习俗

主持人乙:新中国成立后,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确实,许多老人都曾有过辉煌的青春年华,他们有的曾为民族的解放负过伤流过血,有的曾为祖国的富强出过力流过汗。

主持人甲:更多的则是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地在各个岗位上奉献了一生,就像我们的爷爷奶奶,这样的老人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尊敬,你听,小小新闻发布会已经开始了。

(学生搜集的来自全国各地的重阳节新闻报道)

主持人甲:看来,大家都在重视老人,关心老人。那重阳节那天你为爷爷奶奶做了些什么?

优作展示:在我们的重阳系列活动中,许多同学表现非常出色,写下了自己的亲身感受,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是怎么做的。(习作展览)

主持人乙:关心老人、帮助老人并不只是表现在重阳节这一天,更多的应表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下面我想考考大家:(1)你知道爷爷奶奶的生日吗?

主持人甲:(2)你的爷爷奶奶爱吃什么?

主持人乙:(3)你了解爷爷奶奶的起床时间吗?

主持人甲:(4)你平时是怎样关心爷爷奶奶的?

主持人乙:(5)爷爷奶奶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抢答)

主持人甲:看来有的同学已经学会了关心爷爷奶奶,有的同学还没有从行动上真正地去关心他们。希望大家能从小事做起,真正地让老人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让重阳节永远绽放它的光彩。

主持人乙:“孝敬师长”的传统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孟之道中就闪耀着它的光辉。

主持人甲:

关于重阳节同学们了解了很多,各地的庆祝方式也各不相同,人们利用这一重阳佳节或家人团聚、或怀念家人、或孝敬老人等。许多文人墨客也写下了许多关于重阳的诗篇,下面我们进行一个诗词接龙游戏,比一比谁背得最多。

主持人乙:九九重阳,寓意深远。它让我们领略了祖国文化的无限魅力。

主持人甲:

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大家能做一个有心人,去关注每一位老人。

主持人甲乙:老吾老

齐:以及人之老

主持人甲:

最后我们向全体队员发出倡议!

主持人乙:在学校,我们要做一名尊师守纪,积极向上的好学生。

主持人甲:在家里,我们要做一名尊老爱幼、体贴父母的好孩子。

主持人乙:在社会,我们要做一名明礼诚信、爱国守法的好公民。

主持人甲乙::让我们行动起来吧,签上你的名字,做出一个郑重的承诺!

(音乐声中队员们在一张长幅纸上签名)

主持人甲:亲爱的队员们,我们是新一代的雏鹰,我们的翅膀还很稚嫩,但我们会努力

主持人乙:我们会经受住各种各样的考验,在社会、在学校、在家庭的各个方面去体验,去感受。

主持人甲:把一份份的真切体验,转化为一颗颗品德高尚的种子,扎根在我们每一名队员的心中。

主持人甲乙:我们看到,我们想到,我们做到,并会做得更好。三(5)中队“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主题队会到此结束。

节庆活动概念论文范文 第三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幼儿成长的需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社会领域明确规定: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2.教师发展的需要

教师是教育的先导,什么样的教师决定了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决定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道、解惑、授业者,要完成自己国家、自己民族的文化传承教育,要发展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教师必须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了如指掌,了解其来源,挖掘其内容,探究其发展。

3.民族进步的需要

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近些年来,我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悄悄地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西洋文化强烈冲击着中国的文化市场。在西洋文化倾注中国的过程中,中国传统节日逐渐退位、淡化,西洋节日逐渐上演、盛行。为了使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继续发扬光大,必须从幼儿教育抓起,让中国心、民族魂深入人心。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①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形成对幼儿进行中国传统节日教育培养的模式,总结形成节日教育的一般方法,建立具有特色的节日教育内容。②开展节日课题研究,让幼儿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并在节日的生活体验中,树立家庭与社会的亲情意识、传统美德意识、爱国爱民的思想意识,让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承递下去。③进一步加强园本课程开发和园所文化建设。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_制定的《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第27条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第28条指出:要利用重要法定节日、各民族传统节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节日期间丰富多彩的习俗风尚、民族的传统艺术、以及人际之间的各种情感、传统的道德意识都会在学生面前得到充分展现,强烈的文化氛围以及其中蕴含着的教育资源,在新时期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节日文化进行研究,开发并利用好节日文化资源,将有助于提高对学生的教育实效,也是对国家教育法规要求的具体落实。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以节日开展的教育内容为载体,研究如何促进幼儿传统节日意识有效形成,研究幼儿园如何成为幼儿了解节日文化的重要渠道,依托课题研究探讨形成的培养方式。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六个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重点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传统节日蕴含的节令风俗、蕴含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情感等。

六、课题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 2012年5月~2012年8月)

课题核心人员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与学习,就本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讨论,初步完成课题设计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了解本园幼儿家长的文化背景、家教方式等相关的资料搜集与分析工作;开展园内教师的培训。

(二)实施阶段:( 2012年9月~2013年12月)

①创设适宜的节日文化环境,与幼儿家庭、社区建立良好的共融沟通关系;②设计满足幼儿德育发展的传统节日文化课程;③续培训教师、家长;④断修正完善课题的实践内容、方法;⑤获取相关资料,进行中期汇报。

(三)总结阶段:(2014年1月~2014年6月)

①整理课题过程性资料、完成统计分析工作;②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总结论文等;③ 举行课题成果鉴定会,请有关教育专家现场鉴定。

七、课题研究方法及措施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为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搜集有关中国传统节日资料,筛选出适合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分析文献,进一步明确自己当前研究的起点。

行动研究法:确定适合幼儿园研究的中国传统节日时间,创设相应氛围、环境,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反思与总结并改进研究工作和教育方法。

经验总结法:在课题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将通过行动研究,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按照制订计划――实施行动――反思总结――调整方法的方式循环进行,不断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总结出经验以及实际工作中的规律,更完善地、更加理性地开展和改进自研究的相关活动。

八、课题研究成效

通过《在幼儿园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教育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我们不仅摸索到了通过中国传统节日开展幼儿德育活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幼儿了解了中国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扩大了幼儿的视野,丰富了幼儿的德育经验,对幼儿的智力、情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都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我们教师从观念──行为,从行为──观念的转化和提高。

(一)幼儿园形成了具有本园特色的“传统节日德育教学活动”

①传统节日是生活中非常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它们每一个都有着各自特殊的含义。我们选择了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几个典型节日作为切入点,开展传统节日主题教学活动,形成传统节日教育特色课程。②从本园、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与教师经验、园内外教育资源状况等,来挖掘节日文化中的德育价值。

(二)细化了“传统节日文化中德育教学”的实施途径

优化幼儿园教育环境。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是一种“隐形课程”,关注幼儿成长和学习的环境,积极开发和利用环境因素对幼儿成长、发展起着巨大的教育作用。我们通过反复学习、研讨与实践,努力营造节日文化的氛围并与主题环境相结合,让幼儿主动参与到节日文化的活动中,亲身体验传统节日的德育价值所在,从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创设宽松、接纳、积极发展的心理环境。努力创设有益于幼儿亲近的心理环境,强调不同年龄段幼儿对环境的特殊心理需求,使其真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并与幼儿产生互动作用,从而对其情感、意志、行为发生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

(三)多彩的传统节日活动,促进了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感知动作、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对抽象事物的认识需要以感知动作、具体事物形象为支柱的。所以,在挖掘孩子在节日文化中的教育价值过程中,我们充分协调、整合节日文化教育资源,扩展教育空间,重视孩子在主题、一日生活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亲子活动等多种活动中的体验;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多角度的培养,使幼儿在自发、自主的活动中感受节日文化的内涵,主动融入到节日的文化意境中,身心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①将中国传统节日教学纳入常态化教学中;②进一步挖掘传统节日的德育教育价值;③将节日活动与区域游戏活动相结合,让节日贯穿多个区角游戏中;④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发动家长联系社区将节日教育活动推向社会;⑤进一步组织教师开展传统节日的研讨活动;⑥建立课题相关的园本教材,并在后期投入使用。

节庆活动概念论文范文 第四篇

【摘要】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里世代相传的文化习俗,它是民族精神、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全面艺术展现。因此,我们在休闲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深刻理解大众休闲文化的公众性和公益性特征,让更多的人在节假日休闲中欢度人生。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大众休闲文化;公众性;公益性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中华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创造了特色鲜明的节日文化。形成了汉民族所共有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延续了上千年的传统节日文化形式,这是华夏儿女世代传承的文化精华。

一、传统节日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在传统节日庆典活动中展现的具有一定地域文化特征、带有强烈民俗文化色彩、包涵伦理道德和精神内涵、具有独特歌舞形式、曲艺音乐特点的传统文化精华。中华民族在传统节日里不仅拥有共同的民间庆典习俗,同时还拥有是充分张扬地方个性、思想内容真挚纯洁、表现形式浪漫开放,形象鲜明的图腾和神仙崇拜等极其丰富的民间文艺表演形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绚丽多彩的表现形式。另外,从节日文化的角度看休闲文化,一个共性的东西,那就是祥和安逸;在传统节日中无一例外地张显出汉族文化的厚重,那就是天人和一、喜庆团圆、和谐共荣,因而形成了传统节日的共同习俗。在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视角看休闲文化,还有一个共性的东西就是山水文化,寄情于山水是汉民族旅游休闲的开始,千百年来,著名的山水名胜区从来都是人们真心向往的好地方,在许多名山大川中都留有历代文人、雅士、高道、圣僧的碑刻、居室、观堂、寺院,成为人们观光览胜、谈古论今、缅怀先贤的好场所。再有,不同地域的名山、古镇、村落拥有不同的宗教(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儒教文化)、民俗和一些约定俗成的民间文化娱乐节目,就是祈福、平安。这是人们渴望得到的和欣赏的,因此,人们在休闲的时刻深深地沉浸在了这种浓浓的情谊中。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是休闲文化的母体,其文化的基因是一脉相传的。

二、大众休闲文化

休闲文化是人们在休闲活动过程中了解、鉴赏、体验得到的文化综合,是将人类的休闲生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加以分析时所包涵的文化总和。马惠娣在谈到休闲时曾这样阐述;“从文化角度看休闲,是指人在完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后,为不断满足人的各方面需要而处于的一种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构建的生命状态的行为方式”。所以我们说,休闲是一种文化活动,是一种文化化了的生活。因为休闲的具体内容都必须用文化来表达,包括民族的语言文字、历史沿革、名胜古迹、方志人物、宗教民俗、音乐艺术等。因此我们说,休闲作为一种文化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人类社会传统文化的继承和现代文明的创造。是以个人的文化修养为背景,以探求和享受文化生活为目的,以获得现实生活中个人心理的满足、精神的愉悦、身体的康健为目标的生命活动过程,而不是“谋生”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文化扮演着媒介的角色,休闲成为人拥有文化、学习文化、创造文化的象征。第一,休闲文化是指“人们在业余闲暇时间,经过充分自由选择和纯粹兴趣所致(超越一般功利目的,如钱、权等)用于自我享受、调整和发展的观念、态度、方法和手段的总和”。而大众休闲文化正是人们在百忙之中、在节假日悠闲中喜怒哀乐的思想感情多方位、多层次的表现。大众休闲文化是某一个人是否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象征,它直观地表现为人喜欢什么、欣赏什么,比如人们欣赏自然景观,会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名山大川中的碑题石刻、佛寺道观,无一不显现孕育的文化。观看人文古迹,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历史发展的渊源,更能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凭吊历史文化的深邃,欣赏历史文化的多彩,所以休闲具有自然文化的象征。第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又是不同文化风格的展现,不同地域的建筑、乡情民风、戏曲歌舞都包含着一定的文化内容,是地域民俗文化艺术思想的展现。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会被当地的民俗、民风、民间艺术、文艺形式所吸引。所以,休闲具有民俗文化的象征。第三,选择什么形式的休闲项目、参与哪种内容的休闲活动也都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程度和拥有文化的品位的外在表现,所以,休闲还带有文化品位的象征。

三、保护传统节日文化是构建大众休闲文化的核心

保护传统节日文化和构建大众休闲文化是国家、地方政府、旅游、文化、宣传等部门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和应当履行的职责;目前我国有114天的法定节假日,为人们进入休闲生活提供了时间条件,但就春节而言,国家是否考虑在《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条文中,增加春节前的放假天数,为那些不能在三十晚上赶回家过年的人建立起一个时间条件,因为春节是全世界华人共同关注的最重要的节庆活动,如果我们把春节过得有时间、有形式、有内容、有亲情,我们就不会在春节晚会的节目中听到我们的父母发出的“常回家看看”的感伤心声。第一,在休闲文化建设中各级地方政府要把本地区独有的自然风景名胜旅游区开发好、保护好。第二,要把地方性人文遗存维护好,要把老街区的牌楼、以及牌匾、楹联、幌子等地方特有的文化符号保存下来,把大众型休闲娱乐场所建设好。第三,要根除现代城市文化标识中的同化要素,城市广场、城市市标都要有自己的特色,切记不要把其他地区的自然景点、人造景观生搬硬套到(下转第64页)(上接第57页)本地区的休闲文化构成要件中来,同时,更不能挤占少数民族文化的地域空间,防止“假文化”的产生。第四,要把土生土长的地方民俗文化娱乐歌舞形式继承下来,休闲娱乐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识,要防止庸俗文化、黄色文化的侵染,在一些表演项目上要清除有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丑文化”的上演。第五,要建立起大众型、公益性休闲娱乐文化场所,以满足“工薪阶层”的需求,要紧防“强势集团”贵族式奢侈型消费思想的示范性影响,因为在休闲文化建设中,只有大众的文化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化,比如在城市辖区,像高尔夫球场这样的绿地空间从土地使用的性质上讲,本应属“公共开放空间游憩业,是城市为市民及游客提供的带有一定社会福利性质及公益性质的自由活动空间及设施的集合”的范畴。但是,这种城市辖区的绿地空间却没有对公众开放,这无疑是强势集团对弱势群体公共利益的侵占。所以,我们在休闲文化建设中必须建立起民族的传统节日休闲文化体系。要在传统文化保护和都市文化创新中为消费者嗜好的改变找到新型的服务方式,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建立节约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使人们在更多的节假日休闲中愉悦身心,尉籍人生。

【参考文献】

[1]中央宣传部,等.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N]._,2005-06-24.

[2]谢洪恩,等.论我国休闲文化生态系统的构建[J].社会科学研究,2005,(6).

[3]马惠娣.休闲经济、休闲产业和休闲文化[N].浙江日报,2005,(11).

[4]张顺,李东来.论城市游憩业空间分布特征与分级关系[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

节庆活动概念论文范文 第五篇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伴随着这么美好的诗句,我们又迎来了合家团圆的中秋节。

为什么叫中秋节呢?原来,八月是第三季度的中间,而十五日又是八月的中间,所以叫“中秋节”。

中秋节又名“追月节”、“月饼节”是合家团圆,象征团圆的日子。

今天晚饭后,我们一家去玄武湖赏月。那时,月亮姐姐躲在一片云后,慢慢地露出她美丽的脸庞。看,月亮出来了!远远望去,它是那么的圆,那么的亮,她那皎洁的月光撒满了人间,照亮了大地。天上一颗星星也没有,只有一个圆圆的月亮挂在天空,看着这时的天空我忽然明白了什么叫“月朗星稀”,真的是月亮很亮的时候就看不到星星了。

团圆中秋不仅要赏月,还要吃月饼,我们在草地上搭起帐蓬,铺上垫子,妈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月饼和水果,我们一边赏月,一边吃起来,月饼有豆沙蛋黄、五仁、水果……我最喜欢的还是豆沙蛋黄味的月饼,咬一口,甜甜的,还有蛋黄的香味,吃着月饼,看着时隐时现的月亮,我仿佛看到了嫦娥姐姐和玉兔正在看着我们,向我们打招呼呢!

赏完月回到家,我又想起远在外地的公公婆婆,这次中秋因为时间紧张没有回去陪他们过节,所以我又给他们打了问候电话,祝他们中秋快乐,身体健康,并祝公公婆婆“寿比南山”。

放下电话,早已快11点了,我喜欢这团圆中秋诗情画意的月亮,更喜欢一家人团聚时温馨的时光。

节庆活动概念论文范文 第六篇

1传统节日文化在高校文化教育中的作用

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传统节日具有民族性、历史性、周期性、参与性等特点,这些特点都有利于增强大学生们的民族认同感。首先,中国传统节日从形式和内涵上区别于其他国家及地区的节日,它跨越阶层和地域,让来自不同省份、具有不同民族的大学生都能有“一家人”的感受。其次,传统节日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它能让大学生追溯祖先曾经经历的事件、分享他们的感受,在潜移默化中加强了情感上的共鸣。再次,传统节日具有周期性,它们能年复一年的加强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感知。最后,传统节日需要大学生们的广泛参与,集体参与能形成一种群体驱动力让大学生们形成过节的惯性,从而增强他们的认同感。

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缓解大学生的压力,调节大学生的心理状态

大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上难免会遇到来自学习、人际、工作各方面的压力,正处于青春期晚期的他们情绪较为敏感、容易被不良情绪左右,因此心理上的减压和疏导就显得极为重要。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注重团聚和和谐,节日氛围温馨而祥和,这种氛围能让大学生敞开心扉、广交朋友。另外,大学生们通过参与有趣、有意义节日活动,能够舒缓身心、调整心理状态。

2当前高校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其成因

西方节日吸引了大学生的注意力

西方节日已经日渐被大学生们所了解并接受,大学生觉得西方节日洋气、浪漫、趣味性强,因此他们也热衷于参与西方节日。2014年底,上海外滩跨年夜现场拥挤的人流就足以显示出西方节日对年轻人的吸引力。除了西方节日契合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外,商业炒作和媒体宣传也是西方节日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

高校在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上的缺失

当前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主要源于幼时的家庭教育,他们很少能在高校里感受到传统节日文化的熏陶。这首先表现在高校在课程上很少或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另外,高校开展的实践活动大多与专业相关,即使有传统节日的主题活动也只是流于表面、缺乏内涵,学生们无法从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再次,部分高校对开展德育工作不够重视,过分关注就业率、升学率等指标,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3高校加强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途径

丰富传统节日内涵

节庆活动概念论文范文 第七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岁月匆匆,花开花落,转眼间又是一年中秋节。

说到中秋节,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月饼,每到中秋节,我们就会统一放假一天。我们就会吃月饼,吃团圆饭,赏月。甚至有些地区还会准备好水果来祭月。那大家是否知道中秋节的来源呢?即使中秋节还有一段传说……

传说,嫦娥的丈夫后羿是一位为民除害的英雄,两人希望能够长生不老,永远恩爱。于是,后羿历经千辛万苦,寻得了长生不老的仙药。后羿徒弟知道后,在八月十五这天,趁后羿不在家的时候,要挟嫦娥交出仙药。嫦娥被逼无奈,将仙药一口吞下,立刻身轻如云,飞上了天,从此成了长住在月宫的仙女。后羿知道此事后,万分悲痛,便在院中供上瓜果食品,寄托对嫦娥的思念。乡亲们敬重后羿与嫦娥的感情,也纷纷效仿拜月。从此就成了每年的中秋节。

我爱中秋节!

节庆活动概念论文范文 第八篇

20__年9月10日是我国第__个教师节。为进一步宣传我县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激发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我县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现就今年教师节的有关庆祝活动事项通知如下:

二、围绕活动主题,组织庆祝活动

召开全县庆祝教师节颁奖大会以及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座谈会,举办教师节文艺汇演。各乡校要结合各单位实际,召开好各类、各层次会议,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各乡校要主动将教师节的重大活动安排提前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

三、开展慰问教师活动

教师节期间,各乡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慰问教师活动,多为教师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特别要对农村一线教师和家庭困难教师组织开展送温暖活动,体现党和政府对教师的关怀。

四、学习先进典型,切实加强师德建设

通过组织座谈会、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形式,弘扬师德典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师节期间,普遍开展“牢记使命担当,无愧社会尊重”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师德教育和思想引领,引导广大教师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肩负起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努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五、持续转变工作作风

教师节庆祝活动要本着“简朴、隆重、热烈”的原则,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并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三亮三评三提升”活动为抓手,进一步改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树立教育良好形象。

各乡校教师节活动组织实施情况,请及时报告教育局。

节庆活动概念论文范文 第九篇

摘要:中国传统节日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内容涉及中国传统节日的来源及其演变,节日的特点,节日的功能以及他们所体现的文化精神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有研究不够深入,并出现许多错误。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演变;节日特点;节日功能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成绩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产生及其演变的研究

节日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学者们对这一问题一直很关注,争议也很多。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注该问题的专著有两部,一部是陈久金.卢莲蓉主编的《中国节庆及其起源》(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_年版),另一部是高国藩著的《敦煌古俗与民俗流变——中国民俗探微》(河海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同时关于各个具体节日的产生及其演变在另外27部专著中都有详细的论述。关于该方面的论文有207篇。

上述研究内容涉及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节日期间都有哪些传统的节庆活动,节日在历朝历代的演变以及节日期间的传统食品和服饰等内容。关于节日的来源问题学者们普遍认为一部分在先秦时期既已形成,一部分滥觞于先秦时期,形成于秦汉及其以降。传统节日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首先,节日与历法的制定其中包括如节气,干支日等有密切的关系;其次,节日与官方或民间的祭祀.巫社集会有紧密联系;再次,传统节日的产生与神话传说有一定的关系。同时,还有的学者认为传统节日还源于先民的原始崇拜,如:图腾崇拜,天地崇拜,祖宗崇拜。

(二)传统节日特点的研究

古今中外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征,绵延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节庆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自然也有其鲜明的,独具一格的内外特征。对中华传统节庆文化特征加以系统全面的把握,是深入研究和透彻理解中华传统节庆文化的题中之义。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历来是一个热门话题,有些学者对此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并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涉及这方面的论著有:陶立璠著《民俗学概论》(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徐万邦的《中国少数民族节日与风情》(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赵东玉著《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版),康新民著《民间节日文化价值初探》(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编《中国民间文化》第二集,学林出版社,1991年版)。关于这方面的文章有68篇。

通过对以上文章和论著的概括总结,得出中国传统节日有以下特征:周期性,民族性,群众性,地域性,综合性,传承性,变异性,实用性。

(三)对传统节日功能的研究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日渐深入,许多外国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相继传入,它们固然使人们的生活日趋多元化,但我们不能顾此失彼,同时应多加强对我国传统节日的认同。但目前,专门论述节日的书和文章中,大多停留在对节日风俗的介绍上,对节日功能的挖掘还不够深入。

比较系统论述和研究节日的著作有:赵东玉著《中华传统节庆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张诗亚主编的“西南研究书系”中黄泽写于1991年的《西南民族节日文化》;高占祥主编《论节日文化》;杨琳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关于这方面的论文有32篇。

节庆活动概念论文范文 第十篇

摘要:近年来,高校校园危机事件频发,暴露出我们在“立德树人、以德育人”方面做的还不够好。如何加强德育教育工作,且能落实到位见到实效,是高校德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新形势下,创新德育教育模式,寻找新的教育途径十分必要。古语说“读史明智,知古鉴今”,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节日文化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对推进创新高校德育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德育工作、教育

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承载的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充分体现了r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文化内涵。中国自古就是以农耕为主的农业大国,“二十四节气”就是从事农业劳动的晴雨表,因此也产生了岁时节日。通过节日中对天地、神明的祭拜,表达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同时,也折射出中国先人对自然的敬畏,渴望与客观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朴实的“天人和谐”的世界观。诸多的传统节日,体现了中华民族乐观向上,坚韧勇敢的民族性格。例如,“春节”,作为千古第一大节,在中国人心中有着聚合团圆、祈福美好、消除灾祸等功能。“清明节”是一个祭扫先人墓的日子,同时春回大地,花红柳绿,也是郊游踏青的好时节,早在唐宋时期已经形成清明踏青嬉戏的习惯,与踏青郊游相对应,古代逐渐形成了荡秋千、拔河、放风筝等习俗。所以,清明节既是追悼逝者的悲伤日子,又实在是个充满春天快乐的日子。中国传统节日为人们的日常生活营造出一个又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氛围,对培养人们乐观豁达的人生观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还体现出中国人“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和谐顺遂、安详健康是百姓对生活的追求,对天地、人神的祭拜表达了人们期望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中秋节”、“清明节”、“重阳节”则体现出中国人和睦共处的家国情怀。

二、高校德育工作开展的主要途径及问题

现今,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点面结合,即以课堂教学作为辐射面,以辅导员组织召开班级会议,团日活动作为突破点。其中,课堂教学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两门公共必修课为主,且只在大一上学期开授课程。据悉,学生对此两门课的上课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课程枯燥,理论知识较多,实际生活案列少;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讲授书本知识多,师生互动少;课程结业方式是以书本知识考查为主,另提交一篇相关论文。这样的德育教育模式已经无法跟上现代社会的需求,无法适应学生发展的规律,德育教育工作在课堂授课中变为一种形式,不仅具有局限性和单一性,而且在理论学习中无法真正让学生产生内心的共鸣从而得到教育。这是高校德育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最大的阻碍和问题。其次,单单依靠辅导员老师去到学生中间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即使是1:200的师生比例,工作强度依然很大,无法将德育教育工作达到好的效果。

三、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和意义

1. 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

2. 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意义

节庆活动概念论文范文 第十一篇

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但我最喜欢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一年四季的秋季,由于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叫中秋节。

在这一天,有很多习俗:文人赏月,民间拜月,月光马儿,兔爷儿,玩花灯,舞火龙……其中玩花灯的场面极其壮观,人们把做好的花灯放入一条河中,让花灯随着水漂流而去。

相传后羿有一包不死药,准备和妻子嫦娥在月圆之夜服下,他的徒弟看到了,一心想要抢走这包不死药,有一次在后羿出去以后,嫦娥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后羿的徒弟趁着后羿不在家,想要去偷那包不死药,嫦娥被逼无奈吃下了那包不死药,立刻飞上了天,人们称这天为中秋节。

今天,我们家也在过中秋节,今天早上,妈妈一大早就起来包饺子,先把面和好,擀成皮把拌好的馅包在饺子皮里,这样一个饺子就包好了。爸爸去超市买回许多好吃的东西。还有月饼,中秋节少不了月饼,从古时候就有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中秋节也少不了祭月,祭月就是祭拜月亮的意思,在阳台上放一个小桌子,上面摆满许多水果,月饼,还有一个大月牙儿。

今天我们吃过饭后,一家人坐在阳台上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那皎洁的月光明亮的照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束月光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跳动。这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啊!

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夜已经深了,我恋恋不舍的入睡了,不知道下一个中秋节会是什么样呢?

节庆活动概念论文范文 第十二篇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汩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包粽子、划龙舟、煮鸡蛋,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奶奶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

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让细线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晕!感情粽子包出四个棱角是方便用细线系着挂起来的,怎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2】

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曾教过我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今天,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我吃着姥姥送给我们的粽子,心里惬意极了。可是,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下面就让我来告诉大家吧!

据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个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民,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但是却遭到坏人的陷害,去除官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他乡。在流放途中,他得知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绞,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是,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他的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江。

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非常难过,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等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我们的爱国诗人屈原。

2005年端午节被韩国公布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对我国是一次深刻的教训,所以从2008年开始我国也开始把端午节列为法定节假日,让大家过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也让我们以自己的方式纪念我们的爱国诗人屈原。

在我的家乡,就有端午节吃粽子、菜饺、糖糕、麻叶和鸡蛋的习俗,还有大人会做香囊和五色彩线给孩子佩戴在身上,说是辟邪;家家户户的门上也会插一些艾草。

怎么样,我的家乡就是这样,你们的家乡呢?

【3】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是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 每年的农历五月处五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午节。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赛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这件事发生离现在已经20多年的历史了,那时侯秦国和楚国打仗,秦国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爱国诗人屈原为了不让自己的国家失败,便提出建议,让我国也就是楚国和齐国一起打仗这个建议;很多人不同意,屈原辞职,楚怀王把爱国诗人屈原流放了,带到很远的地方,屈原再也看不下去了,便跳江自尽;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虾蟹吃饱了,不在去吃屈原的遗体。

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每年端午节,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蠹虫或防止蠹虫孳生。

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子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

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酒在儿童的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这就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