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心写作

认识杨洪建的人都知道他是“一支笔”伤感文案馆名,能写会摄伤感文案馆名,他的新浪博客点击量几十万。他写游记,写美食,写铁路历史,写小站故事……

上中学的时候杨洪建就是语文课代表,他特别喜欢写作,他的作文经常被语文老师作为范文在课堂上读给同学们听。

参加铁路工作后,杨洪建曾负责编写工运史,他将多方搜集的史料按年代顺序编成了一套四本近百万字的丛书,被铁道部评为优秀科研成果奖。此后,他翻阅大量铁路史料,在工作闲暇到处去收集铁路素材,走走写写,笔耕不辍,先后汇集成了《铁道上的记忆》、《寻访津浦线》、《品读陇海》三本书。

抱着对铁路的痴迷,杨洪建从身边写起,先后写了毛泽东七次来到徐州站、江苏省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抗战中的运河之战、关内第一个女子包乘组、郭沫若为铁中题写校名、武汉徐州新村等历史事件,浓缩百年,厚重深远。赵墩站原调车员王祥光在朝鲜牺牲。

时隔50年后,他的家人看到杨洪建编写的《抗美援朝》一书,找到其档案材料,到当地民政部门办理了革命烈士审批程序,在与杨洪建的电话里激动得泣不成声。

杨洪建对自己的要求是写到、跑到,到北京乘火车登八达岭体验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铁路,到内蒙乘坐森林火车去看草原深处的阿尔山车站,去西藏的途中在兰州下车游览黄河铁桥。去海南时,特意选择乘坐普速列车,体验火车轮渡过琼州海峡的感觉。因为列车晚点,火车跨海时天色已黑。他心有不甘,过了几天,专门来到海口的南港码头,近距离观察轮渡取送列车的情景,用图片文字详细地记录了下来。

名誉馆长

陇海铁路博物馆场景

013年是连云港建港80周年,连云站是陇海铁路唯一保存下来的大型建筑精品。当地政府和上海铁路局商定,采用房屋置换的办法,依托原火车站的欧式建筑,建成陇海铁路历史博物馆,使来连云港观光的游客增加一个了解港城文化的景点。

要建一座既有陇海铁路的沧桑历史,又代表连云港城市印记的博物馆可不是件易事,筹建伊始,八稿设计都没有通过。当地政府向徐州铁路办事处紧急求援,办事处推荐熟谙铁路历史的杨洪建担任顾问,指导博物馆的设计和筹划。

杨洪建到国家和省市博物馆,多方采访老一辈铁路人,了解陇海铁路的变迁,不断用文字和图片资料充实博物馆的文案和展厅内容。为了筹集到更多的铁路文物,他专门跑到北京,在中国铁道博物馆金万智副馆长的陪同下,挨家挨户到铁路收藏家手中去寻找“宝贝”。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从北京拉回来整整一汽车的文物,给博物馆初立起来的框架里添上了丰富的“血肉”。满满铁路情愫的他请来书法家为博物馆题写了馆名。为了布置铁路主题公园,他联系上海铁路局购置了绿皮车体、餐车、守车,整修后供游客观赏拍照。

杨洪建说,历史不容重现,损坏就无法复原,一定要尊重历史,不做“假古董”。他特意叮嘱施工队把两块地面彩砖用木板垫高,这两块地面砖是1935年修建车站时从荷兰漂洋过海运来的伤感文案馆名;候车大厅屋顶上的壁画,是建站之初画上的,也都保护起来;由于他的坚持,车站货房被保留下来;为了确认车站钟楼顶的颜色,杨洪建特意找来老照片和80年代的国画作比对伤感文案馆名:顶要涂成鲜红的,海岸线的车站是白色的。民国时“连云车站”四个字是艺术体,在照片里扁扁的变了形,他请来电脑高手矫正,恢复了字体的本真……

2013年10月25日,陇海铁路博物馆如期顺利开馆,鞭炮响彻天空。在总结表彰大会上,当地政府郑重地把“名誉馆长”的聘书颁给了杨洪建,并给予重奖。

大桥专家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题字

京长江大桥转眼已经走过了将近50个春秋,这座长江上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原有的桥头堡陈列馆过于简单,上海铁路局和南京桥工段、南京大学共同商定,要重新为这座“争气桥”修建历史纪念馆。退休后的杨洪建再担重任,又开始忙碌开来。

南京长江大桥建建停停,时间跨度长达9年,期间换了几任指挥长,好些资料保存不完整。时过境迁,要想把它们找出来可真不是易事。为了把建桥的历史“讲清楚”,杨洪建多次到武汉、北京、上海等地采访,找到几任指挥长、主要设计者和完成者的后人,理清大桥建设的阶段节点和重大事件的细节。大桥第一任总工程师梅旸春1962年病逝在工地上,据说他的后人出国定居,音讯全无,采访线索似乎一下子断了。有一天,他看到微信朋友圈有位四川籍梅姓的文友在修族谱时,眼前突然一亮,通过文友传递,终于寻到梅总的侄子,又辗转联系到他的子女……像这样寻访中遇阻的事,碰到很多,可他从不轻易言弃。大桥的上部设计由周璞等人负责,已经90岁高龄的老先生身体不好,联系了数次,终于等到了适宜采访的机会。老人家被诚恳打动,不仅把自己珍藏的资料悉数拿出,还把用了一辈子的德国产绘图工具捐了出来。主持大桥下部设计的曹祯镶着银框的老花镜,大桥最后一任工程负责人陈昌言上工地带饭的保温饭盒,陈琼精心保存的红旗雕塑玻璃钢砖,冯永祥大桥开通时的参观证……这些见证大桥建造的带着体温的物品,给展馆添上温情的一笔。

杨洪建采访大桥局副总工程师周璞老先生

文章来源于上海铁道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