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富平|我的姑姑

文/惠孟运

我的姑姑

时届中秋有个好姑姑发朋友圈的感恩说说,青草泛黄有个好姑姑发朋友圈的感恩说说,耐不住丝丝凉意有个好姑姑发朋友圈的感恩说说,高龄的老人也像枝头的枯叶一样,萧然凋落。清晨噩耗传来,我慈祥的姑姑踏着天堂的钟声,乘鸾西去了。我正在工地,闻讯悲从中来,欲回乡亲视含殓,奈何公务在身,只能暂焚心香一柱,遥祭告别。

姑夫家在田村贺家堡,离我村只有三四里路,几个表哥表姐和我们弟兄姊妹们年龄相傍,互相都是玩伴,你来我往跑来跑去,乏了在爷的炕上睡一觉,饿了有婆做的饭端起同吃,关系处的特别融洽,至今想起都觉得幸福。

姑姑的大半辈子都是在贫困中度过的。姑夫家境本来就不宽裕,加上社会更迭,变迁不宁,他们的生活经常是捉襟见肘,霜过又见雪。就是在那样的情况下,姑夫和姑姑瞻养送终了两个老人、抓抚大了六个儿女、照顾了一个残疾的弟弟、还帮助几个少年丧父的侄儿成了家。两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硬是凭兢兢业业的辛勤劳作,撑起了漏风滴雨的一大家子,回顾姑夫、姑姑的一生,让人敬佩感怀。

姑姑家的日子清苦,对亲邻长幼却是用心对待。祖父祖母在世的时候,姑姑隔三岔五就让表哥表姐送东西来:有时是几个包子,有时是一篮鸡蛋…,东西虽然很普通,但心意是真挚的。农闲时节,姑姑把祖母接到她家小住、她村里遇到热闹唱戏,姑姑必定会让哥哥姐姐们来请二老,接送虽然是架子车,但心意是朴实的。祖父祖母晚年休闲玩“黑虎牌”,姑夫经常把卖菜攒下的“分分钱”码成条孝敬老人。(那“黑虎牌”的注很小,5个玉米粒顶1分钱,玩一天输贏不过一两毛钱。)钱数虽然微不足道,但心意是无价的。至于侄儿侄女结婚嫁娶,侄孙们满月过岁,姑姑总是提前几天就到家帮忙照看,给我们留下了永远的回忆。

中国人的传统:男靠舅家,女靠娘家。意思就是男人凭借舅家的势力,女人依靠娘家的势力,如果男人的舅家、女人的娘家人多“势大”,就没人敢欺负,其实只要自己为人端正,处世有道,结局定不会差,又何须依靠什么娘家舅家的“势”呢?我姑就是这样的人。姑夫曾从军上过朝鲜战场,复员后回乡种地务菜,为人达观知礼,村里过事时经常站在桌前主持奠仪。姑姑性急刚烈,却是对事不对人,嘴上骂心里疼手里却是抚摸。所以儿女对他们都很孝顺,没顶过嘴没缺过侍奉。我们这些娘家的“势”,也就没有发挥过作用,不是不想发挥,而是没有机会发挥。

姑姑是一九三四年生人,今年八十六岁,重孙已有一大群,享受了四世同堂天伦之乐,可谓福寿全归。二零零一年姑夫去世的时候,表哥的日子正在“爬坡”:孩子上学,老人多病,住在破旧的土坯瓦房里。现在表哥的日子富裕了,孩子们都成家立业各有所成,姑姑也住上了表哥盖的新房。和姑夫相比,姑姑是有福的。

阴阳相隔一十八载,姑姑和姑夫终于要在九泉之下重逢,姑姑肯定有很多事要给姑夫叙说,这些事都是好事,姑姑笑着说,姑夫笑着听哩…

注:我们当地叫姑父的发音是“姑夫”,对姑母称呼就是“姑姑”。

作者简介有个好姑姑发朋友圈的感恩说说:惠孟运,富平县薛镇宏化村石家堡人,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基层职工,中共党员,爱好文字写作,醉心历史传统文化,有数十万文字发表于各大网络平台及《西安晚报》等纸媒。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