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组项目评审书范文共5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2-11-18 14:04:02109

高职组项目评审书范文 第一篇

1专业技术职称与专业技术职务的内涵比较

长期以来,有很多人混淆了“专业技术职称”与“专业技术职务”的概念。正确的理解是:“专业技术职称”即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过去学识、能力、成就和贡献的等级标志。职称要通过专业评审组织评审或者考试取得,只能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应聘的参考依据,只有聘任以后才能享受相应待遇。“专业技术职务”则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的有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职期限,并需要具备专门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才能担负的工作岗位。“职称”是一种称谓,一旦授予,终身享有,属人才评价机制范畴;职务是根据工作任务需要而设定的职位,是要求一个人承担的责任,属人才使用机制范畴。

2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和职务聘任的主要误区

职称评审工作的误区

在我国,高职教育属于高中后教育,是以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它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和职业教育的较高层次。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评审标准和评审组织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政策导向方面,例如湖北省,到2013年为止高职院校教师在评审教授时仍然是依据普通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一刀切、一把尺子”的标准,并与普通高校教师混和评审;有的省份虽然也出台了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政策文件,但基本上还是普通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套用版,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具体实施方面,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也普遍存在“四重四轻”的误区。

重科学研究,轻教育教学

目前,各省市组织的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教师的论文数量、主持科研项目都有硬件指标要求,却对教学工作中讲授课程门数、总教学时数有下限要求,反而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服务育人等要素缺乏足够的科学考查和评价。因此,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最后被演变为以科研成果尤其是科研论文的多少来论英雄,这种评审机制往往导致对从企业引进的高技能型人才因科研成果较弱而难以晋升职称,而那些无行业、企业工作背景的高校毕业生却凭着科研优势而顺利晋升职称。并且在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条件中,对高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考核缺乏可操作性,造成教育教学业绩突出者大多没有相应的优先条件,反而一些教学质量不佳、育人成绩平平的老师,凭借较强的科研业绩顺利评上了职称。因此,许多教师为了达到评审的要求,主要精力用来报课题、写论文,而在教学上却敷衍了事,得过且过。长此下去,严重偏离了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重理论提高,轻技能提升

在现行的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标准中,过分强调学术理论的提高,而缺乏有针对性的实践操作与实际运用的定性定量考核评价。评审导向的偏差,使许多高职教师为了职称晋升,热衷于理论研究尤其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宏观理论研究,忽略甚至放弃了专业实践和动手能力的提升,这显然与高职院校“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不相适应。

重成果数量,轻成果质量

目前职称评审体系侧重于科研成果的数量,主要考核教师的科研项目、论文和论著的数量等指标,而对这些成果的质量尤其是学术价值、应用效果则考虑得较少。这种片面注重成果数量的导向,使得教师的论文选题、科研立项远离教育教学改革所需,也与经济社会现实发展相去甚远。一些教师急功近利,尽管成果总量增多,但实际应用效果较少,且原创性成果较少,甚至还滋生了剽窃他人成果、花钱请人xxx文等学术腐败现象,“为职称搞科研,为评审编论文”,这实际上已经背离了职称评审的初衷。

重业务素质,轻师德修养

教师首先要“传道”,而后“授业、解惑”。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决定了高校教师应该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过硬的思想作风和高尚的道德修养。然而,在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的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等业务素质,而对教师政治素质、思想道德及教书育人等师德考核没有硬性指标,缺乏对师德修养这一关键前提的科学合理评价,这种评价体系肯定有负一名合格高职院校教师的要求。

职务聘任工作的误区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发展不平衡,高职院校教师职务聘任工作离岗位设置管理和聘任制改革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也不同程度存在以下“四重四轻”的误区。

重评聘合一,轻评聘分开

由于受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影响,许多高职院校将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审与职务聘任实际上合二为一,教师只要评上职称,不管岗位是否需要就可聘上职务,工资待遇及相应的福利就得到提升及兑现。职务、职称不分,评职称变成了评待遇。这种“评聘合一”的管理模式,教师往往重视职称评审,即评职称之前积极钻研,而一旦取得相应资格并被高校聘任、享受相应待遇后,则失去原有工作热情和动力,这不仅影响了择优用人竞争机制的形成,也影响进人用人的约束机制的实施。而实行“评聘分开”则有利于按职务职称的不同特点,从评价和使用两个不同方面对专业人才进行科学管理,实现人才评价社会化和单位聘用科学化,在聘用中推行竞争上岗,强化了竞争机制,打破了专业技术职务事实上的终身制和能上不能下的僵化局面。

重初始聘任,轻聘后考核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师职务初始聘任时还是比较慎重,能够按照核定的职数、规定的程序予以聘任,但实施职务聘任后却忽视对受聘人员的聘第1期郑柏松: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和职务聘任的误区与对策期管理和聘后考核,有的高职院校虽然也制定了聘后考核办法,但多数只停留纸质文件里,考核流于形式,教师取得任职资格被聘任后是否完成了岗位职责任务,却很少问津。许多教师聘上高级职务后,便产生“高职到手,革命到头”的懈怠思想,安于现状吃老本,勉强应付教学科研工作,这种现象不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

重资历身份,轻业绩贡献

在事业单位推行岗位设置管理以前,甚至在2010年高校首次进行岗位设置时,一些高职院校在教师高级职务聘任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受聘人职称取得年限和工作年限,其次考虑受聘人的业绩贡献。这种机制使中青年骨干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严重受挫,一些学有所长、工作能力强的教师,要么被同化为熬年头挨日子的平庸教师,要么感到没有前途、找不到事业的支点而离职跳槽。

重一聘终身,轻动态管理

严格意义的职务聘任应该有明确的岗位职责、严格的聘任期限、严肃的履职考核,有高聘也有低聘,有续聘也有解聘,实行动态管理。由于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教师能进不能出”、“职务能上不能下”的现象。教师聘上相应职务后,只要不犯大错误,很少有低聘和解聘的,一聘定终身,人为地造成教师“资格评审前拼命一时,职务聘任后消遣一世”,聘任合同书成了一纸空文,这些弊端从根本上背离了聘任制的初衷,无法实现择优而聘,从而无法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

3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和职务聘任的对策

构建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教师职称评价体系

理顺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体制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类型,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两类学校在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上有较大区别,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的应用人才,不是培养研究型和理论型的学术人才,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相对于普通高校教师也有较大差异。因此,要理顺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体制,具体工作要把握“四性”:一是评审条件的科学性。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条件要突出高职教育特色,不能直接套用普通本科院校教师的评价体系;二是评委组成的合理性。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专家要尽量邀请高职院校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参加,这样对高职院校教师的业绩评价更具有针对性;三是评审过程的透明性。坚持“五公开一监督”,即“评审政策公开、评审程序公开、评审对象公开、个人业绩材料公开,评审结果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积极探讨“信息化评审、量化评价”等评审办法,提高评审工作透明度;四是评审结果的公平性。严格条件、严肃程序、严密组织,确保评审工作公平、公开、公正,让参评教师心悦诚服。

建立符合高职院校教师特色的职称评审标准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标准不能是普通本科院校的“套用版”或“压缩版”,必须“量体裁衣”,具体制订中处理好四种关系,即“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的关系、理论提高与技能提升的关系、成果数量与成果质量的关系、业务素质与师德修养的关系”。评审标准中要增加能够反映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的内容,尽量减少或淡化与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不相符的学术论文等方面的科研要求。高职院校教师职称综合评价指标应包括师德修养、职业资格、专业教学、实践技能、育人效果、社会服务、科技研发与应用等要素。能力及业绩评价要把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列为重要考核指标,一是以教育教学为主,以科学研究为辅,以体现高职院校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中心任务,回归教育本位,在教育教学能力评价中要着重评价教师的教学资源建设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二是以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导向,评审标准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对职业技能水平高,教学效果佳的教师适当降低学历、外语条件和科研成果要求;三是突出服务社会能力,体现高职教育应履行为区域经济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能,以确保体现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价体系的特色。

完善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教师职务聘任机制

科学地推进岗位设置工作

岗位设置是实行岗位管理的首要环节,是教师职务聘任制的基础,其基本原则是“按需设岗、因事设岗、精简高效”。岗位设置要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专业建设需要和师资建设规划进行科学分析,合理确定教师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的结构比例,明确每一岗位的受聘条件、职责任务等,为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续聘解聘提供依据。在推进岗位设置工作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教育部门规定高职师资队伍建设要求与人社部门所限定的政策杠杆之间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师资队伍现状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团队的均衡关系。通过岗位设置,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教师职务聘任“因人设岗”和“有岗无责”的弊端,实现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增强教师的岗位意识和竞争意识,有效配置高职院校人才资源。

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聘任制的实施需要建立在完善的考核评价基础之上,并发挥其监督和控制作用。在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工作中,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岗位的任务和特点,把握制定考核指标、规范考核程序与严格结果运用等工作环节。通过考核,明确教师所取得业绩贡献,考核结果作为聘任、奖惩、晋升、调整、淘汰以及薪酬分配的重要依据,克服过去“能上不能下、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弊端,有效地实现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健全动态管理的用人机制和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

以岗位管理工作为依托,深化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淡化身份,强化岗位,签订聘任合同,破除职务终身,实行动态管理的用人机制。健全分配激励机制,打破以往“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通过对教师的履职考核,合理拉开薪酬档次,真正实现教师的薪酬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直接挂钩,真正实现收入分配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激励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自觉性,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益。

高职组项目评审书范文 第二篇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建筑方面的工作。从预算到施工现场,从参与技术工作到主持施工,最后把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与工作中的实践经验相结合,成功的做了几个工程的设计工作,一方面,工作成绩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深深的爱上了这行工作。

刚参加工作时,领导安排搞预算工作,我利用这段时间,边熟悉图纸,边回想上学时老师所教的内容。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短短两个月,工作就搞的有声有色。因为基本理解了设计者的意图,图纸看过几遍就记牢了,定额使用合理,算量精确。两个月后,领导十分信任地安排我到施工现场工作。

从最基本的抄平放线开始,我认真学习,虚心向有经验的工程师及老工人请教,实际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2000年,公司做开平建材市场综合楼工程时,我带一名工人,全面负责该工程的放线工作,并做该工程的.水,暖,电的预算。平时工作细心,不辞辛苦,既掌握了很多基本知识,又在公司的技术员中,确定了自己的一席之地。2000年下半年,公司做唐山市南新道水产批发市场时,我当上了水暖技术负责人,并参与土建技术工作。由于该工程时间紧张,前期设计很不完善,我大胆创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获得甲方代表和业主的肯定。以至于受委托做了后期的大部分设计。在这个工程中,我的技术经验飞速增长。

2001年,公司由于种种原因解体,我应聘到唐山三友集团冀东化工有限公司工作。先于基建处工作,做甲方代表,监理各施工队的施工质量。我深入施工现场,严格把关,并利用业余时间强化自己的理论知识,对前一段的工作总结,对建筑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我主持了全公司水暖改造的设计和施工,参与了公司冷冻循环水的设计工作,工程顺利施工,并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经公司企管处核算,单水暖改造一项,每年给公司节省资金达10万元以上。

2002年,领导安排我到公司基建队主持工作。基建队有一个150多人,基本含盖了公司的全部临时用工,负责公司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与设备维修等。我到任后,迅速熟悉工作,很快进入角色。先后很好的完成了公司组织的十余次大修工作。公司近年来技改,技措,扩建项目繁多,我带领基建队先后完成了:公司新建冷冻工程,新建分馏工程,新建聚合釜工程,新建干燥工程,新建42%碱工程,新建整流工程等几个大的改造项目。工程完工后,全部合格,得到同事及公司领导的好评。

金秋10月,是收获的季节,我又迎来了新的挑战。公司准备新建一个制氧制氮车间,同时有几个单位要搬迁到新厂址,工期十分紧张。但我毫不畏惧,反而十分欣喜地去迎接它,因为这就是我喜欢的工作,我的事业,我的明天!

四、履行岗位职责情况

任职以来,本人认真履行了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方针,政策,严格遵循有关规程、规定、标准和技术文件。

2、严格按QEO三合一整合体系程序规定办事,按时完成设计任务,并确保设计质量。

3、大胆创新,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成果,力争使新技术、新成果适用、可靠,具有较好的性价比。

4、及时处理建筑施工、安装施工中所遇到的问题,认真做好工程的回访工作,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5、不断钻研,虚心请教,认真吸取别人的长处,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管理水平。同时,耐心指导初、中级职称同事的技术工作。

6、按时完成上级领导委派的其他任务。

五、接受继续教育情况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本人注重知识更新,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更深次的学习、进修。

参加浙江工业大学建筑经济管理自学考试,取得大专文凭;

一级建造师培训;

参加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企业自评师培训;

参加《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宣贯培训;

参加全国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及地下水治理新技术新方法研讨会;

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评审员培训;

参加建筑业十项新技术培训;

参加首届中国建筑节能总工高峰论坛;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进修学习,取得本科文凭;

参加桩基工程发展与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交流会等。

在科学技术日益更新的今天,必须不断地努力学习,以充实自己,放眼未来,我将百尺竿头,从头做起,紧跟时代,勤勤恳恳地工作,实实在在做人,为国家、为企业的日益兴旺贡献自己更多的才智和汗水。

高职组项目评审书范文 第三篇

各馆根据自身藏品情况,举办丰富多彩的革命文物专题陈列展览,满足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增长知识、接受教育的需要。

一、参加范围

全省120家博物馆纪念馆,重点是71家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

二、活动内容

(一)举办革命文物陈列展览

各馆根据自身藏品情况,举办丰富多彩的革命文物专题陈列展览,满足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增长知识、接受教育的需要。

(二)送展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

各博物馆纪念馆利用“三下乡”和文艺演出等活动,将本馆具有代表性的革命文物实物、图片、史料等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展板,送展进机关、学校、社区、军营,同时为观众讲解。省博物馆将制作《xxx的壁诗——解放南京》、《时代的楷模——沈浩》等展板,送展进合肥市公安局、安农大、安三孝光明街道、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等。同时组织“革命文物宣讲小分队”,走进永红路小学、合肥工业大学、武警指挥学院、江汽集团、蜀山xxx等进行宣讲,宣讲内容有“领袖的风范”、“老xxx——小萝卜头”、“传奇将军李克农”等,并定期向来馆参观的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宣讲。淮南市博物馆将制作《淮南革命史迹展》送到矿区展览。怀宁县博物馆开展“送展进校园——走进石牌”活动。青阳县博物馆配合文化下乡活动开展送《青阳革命史迹展》进广尝社区和乡村巡展活动。

三、时间安排

2月制定方案并发文部署

3—4月各馆制定陈展方案,各市制定工作方案并上报

5—6月各馆施工制作展览、展板

7月陈列展览对外开放

8—9月送展进机关、学校、社区、军营。

特此申请,希望批准!

敬礼!

申请人:

__年__月__日

高职组项目评审书范文 第四篇

致招标人:

我方决定参加贵方组织的盐田区防洪排涝设施复核及清查委托服务报价及投标工作,为此,我方作出如下承诺:

1、我方对提交甲方的资质文件真实性负责,如存在任何作假行为,贵方可单方面取消服务委托,并追究责任。

2、我方根据任务要求,提供委托服务报价(控制价为万元),我方自愿承担委托服务范围内所有工作内容,并同意接受服务协议价包干,如仅有一家有效报价,则以该有效报价与服务单位进行委托,如有两家及以上有效报价,则取平均价作为协议价包干,并通过抽签确定服务单位。

3、我方同意委托服务协议支付约定,即项目不设预付款,提交成果资料后15个工作日内累计支付至60%,成果资料经甲方认可后一次性支付余款,并对因政府程序延迟支付予以理解。

4、按规定期限完成 项目实施方案所要求的全部内容及贵方因实际需要要求承包人完成的全部服务内容,成果质量等级达到合格标准,满足甲方要求。

5、我方保证在签订合同后7日内开展相关工作,并在 60 个日历天内完成并提交成果资料,项目资料以贵方认可为准。

6、保证协调处理好与现场其它关联公司或者单位的关系,文明进场作业。

承诺人的法定代表人或授权委托人(签字): 承诺人(盖章):

年 月 日

高职组项目评审书范文 第五篇

我叫xx,男,汉族,陕西xx县人,1971年x月x日出生,现年37岁。

我自20xx年10月认定为工程师以来,一直在陕西x元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工作。在此期间,我努力钻研专业技术知识,在技术管理过程中努力推行“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对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倾注了满腔热情。任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以后,先后在铜黄高速水毁抢修工程、黄延高速一标、铜黄专项养护工程、志丹吴旗二级公路志丹县旦八段二标、西宝高速专项养护工程中施工,先后任项目总工程师、项目经理。多项工程工程质量均达到优良工程标准。在施工一线工作的五年中,在公司总经理和公司总工程师的直接领导下,对技术管理一丝不苟,对工程质量从严控制。经过数年的努力,公司所有施工的项目经理部已建立了严格的管理体系,并且获得了国际承认的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认证。五年来,在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的过程中,也使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得到了充实和提高。总之,五年来自己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但也存在着很多有待提高的问题。

现对五年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 积极推广使用新技术,建造精品工程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