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祠堂完工祝贺词范文共8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2-11-18 07:29:06608

修建祠堂完工祝贺词范文 第一篇

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宗亲,女士们、先生们:

经过前后四年时间全体宗亲的共同艰苦努力,我们大郎公全体宗亲盼望已久的大郎公祠即涂氏宗祠今天胜利建成了。在这大喜大庆的日子,我首先代表涂氏宗祠理事会,代表大郎公全体裔孙,对各级领导、各地来宾、各地宗亲,远道而来参加涂氏宗祠落成、入主、进香祭祀庆典活动,表示热忱欢迎和衷心感谢!

眼前这座宗祠开建于20**年8月,工程总占地面积 8243平方米,建筑面积3100多平方米,其中宗祠主体为三栋两摆中式传统建筑,占地面积1893平方米,建筑面积2565平方米,祠堂前右侧为芳名碑128平方米,左侧是大戏台平方米,戏台后还有三佛祖师庙182平方米,第二排左右二摆横屋793平方米(钢筋基已下)。还有宗祠大坪3640平方米,停车场1375平方米,共计耗资590余万元。宗祠工程全部完成后,将是我们闽西首屈一指的祠堂建筑,本地文化娱乐中心和休闲胜地。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我们涂姓氏族称不上是一个大族群。但是,涂姓是一个历史十分悠久和具有十分古老和优秀文化传统的姓氏。自大禹娶涂山朴公之女娇为妻,我们祖先因国戚而得胜,至今彪炳一时的东南涂氏始祖东晋新吴候钦公而后,涂姓曾一时显赫,涂姓风云人物层出不穷。九子一婿十知州,三贤五进士等名人佳话流传至今。近代还有五男一女六将军等著名史例被人们口耳相传。博士、教授等名人也屡见不鲜。回顾涂姓悠久历史,展望涂姓辉煌未来,我们期望:宗祠落成映辉煌,大郎裔孙聚故乡;祖宗陞龛财丁旺,五桂家风永传扬。

得姓于四千多年前夏禹时代的涂姓氏族,在神州大地繁衍发展,涂姓宗亲已遍及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人数已达一百四十余万之众。仅我们大郎公后裔人数也发展到20余万人。

根据历史记载,汀州六世涂大郎公于元朝至元到元贞年间由汀州城福寿坊迁来涂坊开基。最先的落脚地就是现今兴建涂氏宗祠的圆墩樟树坳,当初涂坊这个地方尚未完全开发,森林茂密,野兽出没,邪魅藉社为害,每年必须用一对童男童女血祭社公,面对这一危难,我们的大郎公毫不屈服退避,毅然偕同姻亲赖八郎克服千难万险,前往骊山拜师学法。学成回乡后,凭借神功,一举清除邪魅,为乡民解除了一大祸害。从此,涂、赖二公被邻里乡民尊为神明,镌塑神像,立庙供奉。涂、赖二公成为乡村民间保护神,护佑子孙出入平安,乐业安居。涂、赖二公神像前,常年香火鼎盛,人们祭拜祖神十分崇敬虔诚。

明朝年间,广东流寇侵扰我县境,涂、赖二公显神兵,驱除流寇,保护了一方百姓的平安。为此,明崇祯季年汀州府长汀县同知沈梦鲸奏请朝廷,获准旌表,诰封为“笃佑显赫侯”,赠以“笃祐显赫”的金匾和“英气快当年撑天撼地,雄风披奕世扌失社除氛。”的金字对联。用以表彰涂、赖二公为民除害,造福黎庶的功德,我们的祖宗是英雄法祖,祖神合一。

为永远纪念大郎公的深恩大德,清朝乾隆二十九年,先祖文仙公选择涂坊岗楼山下土楼场,兴建了当时架构十分宏伟的大郎公祠,供广大裔孙上香祭祖,这就是大郎公祠的最初建筑。

可是,就是这样一座在我们大郎公子孙心中十分珍贵、神圣的祠堂,竟由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原因,很长时间为当地政府办公使用,乃至被拆除改建为办公楼。自此,我们大郎公裔孙聚无场,集无所,祭无祠,拜无庙。每年祭祀、拜祖活动,只能在涂坊墟场的竹头园或各房族祠堂举行。宗亲祭祖活动受到极大限制,更给迁居海内外的大郎公后裔回乡寻根谒祖带来诸多不便。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大郎公裔孙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曾数次商讨重建宗祠问题,因择地等原因而未果。至2009年农历正月十二日,我与师杨宗亲商谈重建宗祠事宜,他以兴办涂坊公益事业为己任,率先提出他与师红、斌昌先行出资12万元为启动资金,由我负责牵头。接着就与宜先、占发、煌英、继英、马林、师道、炘文等宗亲商议,喜讯传开,立即在广大宗亲中引起强烈反响。于5月1日成立了重建涂大郎公宗祠筹委会,进行了择地勘察数处,最后择定在大郎公开基之“圆墩樟树坳”兴建宗祠。于是,兴建一座集拜祖祭典、敬奉神明、展示祖德、休闲观光、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农村文化中心和丹溪风景名胜,成为广大宗亲的迫切愿望。

宗亲们把兴建宗祠作为自己神圣义务和应尽责任。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纷纷出钱出力,献计献物,一个群策群力建祠的热潮很快形成。自建祠至今,共计收取赞助资金710余万元。已有189人赞助万元以上,其中:师红宗亲102万元、师杨宗亲40万元、斌昌宗亲35万元、尚全宗亲18万元、泽招宗亲15万元、洪营宗亲12万元;占发宗亲6万元、桥水宗亲6万元,省兰宗亲51000元(广东平远)、长汀宗亲51378元(福州)、通英宗亲5万元、从旺宗亲5万元、福洋宗亲5万元、洪德宗亲5万元、师辉宗亲5万元。3万元以上9人、2万元以上17人、1万元以上147人。还有族中姑姐及晚辈为重建宗祠添砖加瓦,踊跃赞助,其中涂静10000元、葵花10000元、石兰10000元、休闲10000元、水香5000元、玉芬5000元、七秀妹2000元、冬连1100元、玉珍1000元、腾兰1000元、招兰1000元、秀英300元、玉梅200元、路香100元。

总之,在兴建宗祠资金的筹措中,宽裕者慷慨解囊,年长者竭尽全力,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不胜枚举。这种崇高的义举行为值得广大宗亲们学习与子孙后代颂扬。

在兴建宗祠过程中,负责宗祠施工的理事会负责人、现场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几年如一日,不知遇到多少难题,也不知忍受了多少怨气,始终义无反顾,坚持做好宗祠建设中的每件事,不遗余力地为建祠尽力。此类动人事迹举不胜举,可谓其心之诚、其情之真,难以言表,感人肺腑。

更令人可敬可佩的还有异姓贤达十分崇敬涂、赖二公的神灵,也为兴建二公神庙、三佛祖师庙添砖加瓦,解囊相助。其中:马兆全13390元、曹广生11890元、赖跃勋10099元、赖勤邦10099元、陈其忠10091元、钟开卿10000元、赖丰光10000元、赖福斌10000元、赖如宽5000元、赖从财3000元、赖启生2000元、钟阳山1600元、赖如飘1000元、曹育能1000元、余华盛1000元、阙振森600元、朱世军(安徽)500元、赖俊深500元、赖从通200元、张桂香100元、朱起湖100元、朱嫂嫂100元、陈菩香50元。借此机会,我代表建祠理事会和全体宗亲向各位异姓贤达表示崇高敬意和深切谢意!

建祠、修谱,敬祖穆宗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种文化行为在历史的长河中所以能长盛不衰,是因为其得民心,合民意,意义十分深远。因此,保持和发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是我们炎黄子孙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身体力行。

通过这次建祠活动,我们增强了宗亲之间、宗族之间的凝聚力,沟通了散居各地宗亲之间的联系,融合了宗亲之间的感情。这对社会的发展、城乡建设、事业兴旺、百姓和睦都是有深远历史意义的。

我们希望以这次建祠活动为契机,增强宗族之间、宗亲之间的联系,大家互通信息、互相提携、共谋发展、共同努力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让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永远流传,长久不衰。

谢谢大家!

修建祠堂完工祝贺词范文 第二篇

重修宗祠的倡议书

各位陈氏宗亲、乡亲、社会各界人士:

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人之常情。追溯小塘陈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朝间,历史悠久,现已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解放前夕,小塘村民在小塘陈氏大宗祠内兴办起小塘学校,自此小塘陈氏大宗祠一直作为小塘村的教育基地。几十年来,小塘学校为小塘村培养出不少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为了教育事业,小塘陈氏大宗祠付出了不朽的贡献,因学校教育事业所需已几经改建,如今小塘陈氏大宗祠仅剩下前门大厅,随着岁月的流逝,也因年久失修,面貌破败,风光不再。

小塘学校在今年九月搬迁到新校舍,原址归还给陈氏大宗祠。所谓得天地人和之利,重修陈氏大宗祠,势在必行。经小塘村两委会及乡亲父老商讨议定:

在原址上重修小塘陈氏大宗祠,恢复其原貌,如之共缅圣祖,光大先辈之业绩,以彰其德;再之美化人文环境,福延后代,惠泽乡里,庇佑子孙。修祠建堂业之崇高,行之艰巨。要修好陈氏大宗祠,希得到各位陈氏宗亲及社会各界人士支持,更需倡议全体乡亲、族人鼎力相助捐资,随缘乐助,广种福田,共襄善举,筹集资金。恳切希望陈氏子弟及各乡亲积极行动起来,能力不分大小,出钱出力,齐心协力,尽心倾力诚孝,众志成城,完成重修小塘村陈氏大祠堂之大业。捐款数量不限,捐款叁佰元以上者,刻名铭志留念。我村两委会将专门成立筹备组,统筹资金及修建工作。欢迎热心人士亲临垂询、监督、指 1 导,共同搞好小塘陈氏大宗祠重修工作。

恳请社会各界人士、乡亲、族人踊跃参与。

祖德泱泱,祖祠煌煌;

万世永垂,方土永康!

修建祠堂完工祝贺词范文 第三篇

重修大宗祠倡议书

xxxx大宗祠,是我xxxx的象征,亦是我族根之所在!宗祠稳固,始祖公安坐其中,佑我族人长安,是我族人的共同夙愿。

追溯xx大宗祠,始建于清道光十八年(即公元1838年),距今已历172载!翻开族谱的扉页,从字里行间渗出馨香,当年我们的先贤,经过多番的努力,筹备近五十年,才完成族人的心愿,兴建起xx大宗祠,过程可谓艰辛重重。随着岁月的流逝,宗祠已经变得木朽墙残,加上白蚁的蛀蚀,后座祖堂的上盖,已于上世纪80年代坍塌,后用锌铁瓦重盖,一直沿用至今。宗祠的前座金中架杉桁等,亦惨遭白蚁、水渍的遗祸,居左边的金中架现已约莫下沉十几公分,凡落雨天,杉桁俱湿,墙体剥落,整座xx大宗祠,大有不胜岁月的重负,行将倒塌之虞!

xx大宗祠曾在上世纪20~40年代间用作办学,培育村中子弟,校名唤作“崇德学校”,而当年上学最年幼的学子,现如今已是两鬓斑白的八旬老翁了。曾记得2009年8月,旅居加拿大的我族宗亲古大彦先生(版画家古元之子)回到故乡,第一件大事就是上大宗祠向始祖进香。步入祖祠,醒目的“崇德堂”牌匾三个大字映入眼帘,他眼眶都濡湿了,似乎怅然若有所思。后来古大彦先生告诉我们:“父亲古元曾告诫他,家乡的‘崇德学校’就是他当年的启蒙学校。”虽事隔数十年,古大彦先生一直将这番说话铭记于心。今日有幸目睹父亲的启蒙摇篮,更是思绪万千,对“崇德”二字有进一步的理解。现在和那些硕果仅存经已是凤毛麟角的当年学子闲话家常,说起崇德学校的旧事,他们都会像一个老顽童一样兴致勃勃地告诉你:当年的后门山古树参天,有两人合抱不过的大松树,林中茂密,四时水果应有尽有,生态盎然。更是雀鸟繁衍的理想场所。他们一下课,就抓紧时间去掏鸟蛋、捉雀仔、采野果,然后又结伴偷偷去大碑沟冲凉,捉鱼摸虾,后来又不知怎样被老师、父母知道,又如何处罚他们,忆述起来事情恍如发生在昨日,但一讲起现今的大祠堂,却残破不堪,修缮乏力,一个个都黯然伤神,嗟叹不已!他们更担心的是,随着他们逐一的物故凋零,大宗祠亦跟着灰飞烟灭,不复存在!繁衍六百多年的xxxx,究竟何处是根,何处是家?漂泊海外的游子,午夜梦回,魂归故里时,他们又情系何处?

去年大寒,我们几叔侄萌生奇思妙想,回故乡古劳寻根问祖。早上七时驾车上路,约两个钟头的车程,回到魂牵梦萦,阔别已六百多年的古劳围。踏进故土,思潮起伏,内心的疑问却越来越多———故乡现在还有些什么亲人?他们现在的生活环境又如何?他们讲何种方言?广府话抑或客家话?还能认我们作兄弟吗?真是思绪万千,不敢想象。后来我们确定:先找xx大宗祠、再找大宗祠属下的理事会,取出我们一起裹带去的《xxxx族谱》,说明我们的始祖叫做瑜保公,600年前从鹤山古劳迁居到香山,对方新、旧理事长古伟明、古裕章二先生一一耐心听我们细说缘由,认为切合情理,遂互相称作兄弟。继而在祖祠,向我们的先祖都禄公上香,并于大宗祠门前摄照留念,并约定明年农历九月,回祖家古劳参加三年一度祭祖活动。已近响午,古劳方面的宗亲在西江河边,设宴款待我们一行。大家举杯畅饮,互询近况,共叙祖德,此情此景,令人难以忘怀。酒酣之际,我凝望着滔滔东去的西江水,思绪漂得很远,一千多年前,我们的先祖都禄公,亦是经此水系,带上祖先灵牌,由南雄举家漂流至此,落地生根,开枝散叶,传承千年。通过这些故事,我们深深体会到:祠堂、祖墓、族谱在一个家族中,地位是何等的重要它能找回你无价的历史,亦是我中华民族其中一部分宝贵的文化遗产。

尊祖敬宗,是做人之本,为人子孙,理应时刻紧记。现眼见我们的xxxx大宗祠日渐颓败,我辈又岂能坐视不顾?大家有否想过,百年之后,我们准备留下一些什么给我们的子孙后代?一座大宗祠,一本完整的族谱,使我xx万代流传,不是很美好的事情吗?兄弟们,历史的重担已经昭然落在我们的肩上,如果我们不行动起来,谁又能够给我们完成此一历史任务呢?今有古族裔孙:古根和、古耀源、古庆伟、古志强、古国祥郑重向外界发出倡议,举阖族之力,重修xx大宗祠、继修《xxxx族谱》,功成之日,上慰祖先,下抚耆老,免却xx古族百年之忧,诚虔哉,快哉!

去年清明节,在大祠堂的祭祖晚宴上,宗亲古根和、古耀源二先生就率先提出重修大宗祠的建议,得到大家的应声附和,后经过大宗祠临时理事会一年多来的探讨研究,大家意见一致,遂提出重修大宗祠的意向,并聘请江门市嘉和古典建筑工程队作出工程预算,并制作出xx大宗祠的电脑效果图,以供各位宗亲参考,望能够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力求工程质量尽善尽美。

现临时理事会决定:

(一)重修xx大宗祠,向族人、社会各界工商友好筹集资金110万元;(本次出资修建大宗祠功德无量刻石留名以彰其功)

(二)第五次编纂《xxxx族谱》的工作同时进行,先做好前期的资料搜集,一一登记在册。

自倡议书发出之日始,愿我族人团结一致,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为完成我们共同目标,作出自己的义务和贡献。还是古根和兄台阐述得好:“我们这一代人的事,就应该由我们这一代人来解决,为了子孙后代,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吧!”语言简单朴素,有力,古人云:“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早日完成我们的宏大计划,奋斗!奋斗!再奋斗!!

宗祠临时理事会

2010年7月6日

修建祠堂完工祝贺词范文 第四篇

艾氏宗祠重修落成庆典贺词

尊敬各位来宾、各位艾族同胞、各位乡亲:

盛世肇祥瑞,和谐沐春风。在改革开放、社会和谐、人民安康、太平盛世的今日,艾氏宗祠经过族人共同努力,今日终于落成了,值此盛典之时,我代表征村乡党委、政府对艾氏宗祠落成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全体艾族同胞和参加盛典的嘉宾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艾氏宗祠落成庆典,这是艾氏同胞的一件大喜事,也是我乡人民的一件大喜事。艾氏作为中华民族姓氏中的一员,是中华姓氏林中的一棵参天大树,堪与其他姓氏并肩媲美;你们艾氏族人勤劳勇敢、心地善良,重情义、讲信用,识大体、顾大局,积极支持当地党委政府工作,在参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此,再次表示感谢!同时,也希望艾氏同胞,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弘扬先辈的高尚美德、开创后辈伟业、继承先祖们的优良作风、构建和谐社会,在征村人民勤劳致富奔小康征途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我深信艾氏宗祠的落成,一定会给你们艾氏同胞带来吉祥、带来安康、带来兴旺发达的好运。最后,敬祝全体艾氏同胞身体健康,家庭美满幸福、万事如意!恭祝艾氏万代兴隆、子孙昌盛!

修建祠堂完工祝贺词范文 第五篇

尊敬的广西总会仁山会长、各位领导、各位宗亲、各位朋友:太家上午好!

仲冬十月,天高气爽。正值二零一六年新春之际,迎来了广西融水县潘氏宗祠重修落成隆重庆典活动。承蒙盛邀,我荔浦潘氏一行三十人有幸参加,非常高兴。在此,我代表荔浦潘氏会及荔浦一万贰千多潘氏宗亲对本次庆典活动的隆重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借此机会向参加本次庆典活动的各位宗亲、朋友表示最诚挚的问候!

各位宗亲,融水潘氏宗祠重修落成,是融水潘氏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也是整个潘氏家族的一件大喜事、大盛事。伟人xxx说过:“祖宗不孝,何谈爱国!xxxxxx2oo5年在上海图书馆考察时,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说,”我家安微绩溪的宗祠可大呢,大家有机会可去走走看看“。再有据xxx总统府国策顾问潘镇球宗长介绍,己故蒋氏两代总统对家族宗谱、宗祠极为重视,尤其xxx先生,其父去世后,他常到慈湖伴灵,在父亲面前默立,检讨得失,扪心自问:怎样才能对得起列祖列宗、蒋氏子孙?怎样才不愧为绵延永盛的炎黄子孙呢?于是耿耿精诚,思亲情切、惠泽亿民,毅然决定开放大陆探亲,使隔海相望两岸同胞重温亲情之梦!之后于老家浙江修建宗祠。可见,宗祠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个相当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是后人对自己祖先的敬重。是给后人修心、立志、成人、教育的一个良好传承场所。

通过祭祀祖先、敬祖教悌,利用姓氏血缘关系的延续为纽带,把整个家族成员联系起来,形成内部的同心力和凝聚力,激励后一代奋发向上树立远大志向。对构建和谐社会、为海内外宗亲寻根问祖、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兴建重修宗祠是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宏伟伟业!

各位宗亲,美不美,江中水,亲不亲,一家人!我们同是潘氏后裔,一情相脉。心上都有肩负传承潘氏优良传统及振兴潘族的历史使命。……最后,我代表荔浦潘氏会为本次庆典活动送上四个字,(贺匾内容):继往开来,即继承潘氏优良传统,开创家族美好未来!

谢谢大家!

修建祠堂完工祝贺词范文 第六篇

重修善公宗祠序

亲睦本支之义著于诗,昭穆之序详于礼。尝闻,凡成就大业者必昭其功;弘家发族者,必彰其德。吾陈氏家族,源于帝舜重华。自陈胡公之后,是为望族。唐中和四年,僖宗御笔亲赐“义门陈氏”,是以,江州义门陈饮誉天下。

始迁祖庠生仕善良弼,号平湖,慧质天生,学甚优裕,淡泊功名,毕生践义。年近而立,决然弃祖庄田产,携幼弟仕翰公于兴国桂盛壇徙至牌楼下。遴址于发祥之地,筑舍于腾龙之基。斫荆垦壤,畎亩躬耕。渔桑农牧,立业兴家。先弟后已,义薄云天。娶成、赵、胡、刘、李老太君,生子六:猷、藁、最、启、孚、则。后裔虽乏达官显贵,却也子孙昌繁,成就泱泱大族。

明代中期,即建有善公宗祠,五重华构,画栋雕梁,飞檐斗角,气势恢宏,堂皇富丽。外陈石鼓一对,彰显高贵荣尊。乃善祖派下伯瞻公之外孙,明

太守曹府表亲所赠。

奈何富河水库蓄水,宗祠由是毁焉。致我善祖派下左昭右穆,位无处登;孝子贤孙,礼无所执。今中华崛起,国富民殷。吾族群贤,为弘扬善祖义德,再展义门风采。长者承其义,少者知其亲。遂邀各房合议,辛卯(2011年)冬,于故址之侧择基重建。族下千余丁众,人人出资献力,翌年告竣。但见新祠门楼凌霄,腾龙援壁。粉墙碧瓦,画栋雕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美哉善祠!坐青山,临碧水,鸢飞鱼跃;含翠霞,笼月影,毓秀钟灵。壮哉善祠!

善祠平基之时,掘地数尺,得天然巨石凤凰一对。咦!孰谓此非善祖德义之所致耶?天人之所望归焉!

是为之序。

第十四世孙黄山世良撰

修建祠堂完工祝贺词范文 第七篇

各位来宾、各位嘉宾、各位宗亲: 你们好! 首先让我代表修祠理事会全体同仁和古田镇三千多宗亲,向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赖氏委员会筹备工作会议的全体代表,向来自省内外各县市参加这次修祠竣工庆典和传统的祖坟祭扫活动的宗亲,表示热烈欢迎和崇高的敬意。

追思标公嗣孙,十一世祖五郎公与诰命一品夫人罗太夫人育下十二世祖兄弟九人,有“九龙”之美誉。

排行第二之七郎公遗下居古田之仲旻,仲庆、均智、均义四房嗣孙,于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1年)买就祠基一所,契银壹仟两,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秋动工建祠堂,历时三年,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冬竣工,次年四月二十二日午时升神主。

堂名致爱,坐南向北,未山兼丁,溯祀入闽始祖标公之神主。

历经二百多个春秋,风风雨雨,时局变迁,年久失修,月池被毁,石狮被盗,石鼓被埋,十数柱华表荡然无存,虽整体构架尚存,但外表已遭破坏。

去年七月省姓氏源流研究会赖氏委员会筹备会召开后,古田赖氏子孙对修复祖祠便有了一种紧迫感。

祖祠的修复,有其特定的宗史意义和价值。

它建于清朝鼎盛时期的乾隆年间,历史悠久,古朴典雅,体现出清朝初期建筑艺术和客家文化流俗,成为附近宗祠和书院建设的先声和楷模。

当时造价达一千三百余两银元,有千金屋之美称。

祖祠供奉大唐入闽始祖标公为最高神主,是标公遗后,散居海内外裔孙顶礼膜拜之殿堂。

在古田镇上塘、下塘、文山下三村宗族有识之士及各地宗亲的建议下,决定重修祖祠,恢复原貌,振奋族风,继承传统,加深各地宗亲之间的情谊。

去年冬,优秀民营企业家赖永兴、赖宗明各人率先捐资五万元,赖汝谦捐资壹万元,作为宗祠修缮工程的启动资金。

随后组建了修祠委员会理事会,于2002年12月22日,在祖祠的坪前举行了开工典礼,历经八个多月于今天,2003年8月28日(农历八月初一)竣工,举行竣工庆典和祖祠公祭活动。

除十数柱华表未能重新竖立,月池较小外,其余基本恢复原貌。

在大门顶上塑有九龙,以比喻十二世祖九兄弟之化身。

在这次修祠过程中得到省内外,如永定、适中、长汀、晋江、台湾等宗亲的大力支持和信任;得到省姓氏源流研究会赖氏委员会筹备会,特别是赖森生宗长的大力支持;得到古田其他姓氏同胞的大力支持;也得到本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我们还先后派员到江西瑞金和省内的罗源县以及漳洲市、晋江市、泉州市、宁德市等县市进行交流,并向海内外宗亲发去倡议书、函件、简讯等,得到宗亲们的热情接待和大力支持。

尤其在晋江市赖厝村,宗亲们尊祖敬宗的精神,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和鼓舞。

罗源县黄土村的庆雄宗长得知修祠后,即电汇人民币壹万元,以表心意,令人感动。

希望宗亲们今后一如继往,继续给予大力支持。

在修祠活动中,经历8个余月,从冬天到夏秋,从严寒到酷暑,修祠委员会理事会的成员和顾问们团结一致,任劳任怨,不怕艰苦,不拿一分钱报酬,精心策划,精心施工,严密组织,分工负责。

在资金运用方面,互相制约,严格审查,按规批付,注意节约,不乱花一分钱。

这种公而不私的精神感人至极。

修祠已完毕,事业需继续。

打算成立管委会,继续筹措资金,以钱生息,用之于宗祠日常管理,宗亲到访接待或接济,祭扫祖墓补贴,标公陵园筹建等。

标公字允,乃叔颍公开辟赖国之后,及其重要的支脉之一的世宗,扶佐唐朝,集军事家、政治家于一身。

他一生戎马倥偬,驰骋沙场,西征外夷,南剿乱寇,从天山之麓,到甘肃走廊,跨黄河,越长江,攀武夷,达闽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屡建奇功,钦锡锦衣之尊加封直殿将军,世袭十一世。

有赞诗七律一首 将军奉旨挂征戎,征战频繁屡建功。

西出嘉峪驱鞑虏,南达闽汀镇顽凶。

万马疾驰敌阵内,千里决胜帷幄中。

世袭勋爵十一代,入闽始祖乃标公。

公晚年卸甲从政,镇守闽汀,屯田垦荒,兴学兴商,以德治政,仁政于民,百姓安居乐业,有“周公复生”之美誉。

有赞诗七绝一首 披袍卸甲去征戎,扶植农商社稷丰。

布德兴文居业乐,抚民仁政若周公。

标公在唐朝为官时,为保卫边疆,抵御外敌,为巩固xxx,平叛戡乱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当为后代子孙之楷模。

自公入闽始,厥后孙枝繁盛,传四十余代,历千年之久。

除居古田外,迁国内闽、浙、赣、粤、苏、川、湘、鄂、豫、桂诸省,移海外及亚、欧、美、澳、非诸洲。

传承中华之文明,弘扬客家之文化,增辉世界之遗产,传播宗族之美德。

散居华厦大地,遍布世界诸国之各地宗亲,不乏有经济、军事、政治家,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家,文学、艺术、教育家,工商、企业、管理专家,他们在各自领域卓有成效,在人类文明史中作出过和正在作出巨大的贡献。

我们认为,在海内外宗亲的大力支持下,有钱出钱,有智献智,我们有必要也一定能建设一座规模宏大,设施齐全,内容充实的标公陵园,供旅游者游览,族人瞻仰。

现因年代久远,沧海桑田,部分坟茔已有变迁,其中文物,多有失散,标公,一官公,嵩郎公祖孙三代和四郎公四位世祖墓茔原在坪埔,因国家建设需要被征用而迁移,墓碑暂存于赖氏宗祠左厢房文物陈列室内。

修建祠堂完工祝贺词范文 第八篇

各位嘉宾、各位长辈,各位宗亲、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锣鼓喧天,鞭爆齐鸣,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相聚在xx村,隆重举行xx宗祠竣工典礼,这是我们xx子孙的一件大喜事、大盛事。在此,我谨代表宗族理事会全体成员向宗祠的重光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所有参加这次典礼的四方来宾、朋友和宗亲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关心、支持宗祠建设工作的各位父老乡亲、各xx氏宗亲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宗祠建设付出辛勤汗水的各们宗亲表示最诚挚的问候!

xx宗祠建设总耗资四十多万元,从奠基到竣工历时两年,应该说工程建设非常顺利。

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修建家祠就是为了寻根问祖,光前裕后。慎终追远,知恩图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的身体是先人身体的延续,有先人的身体才有了我们自己今天的身体,一个社会一个家族就是这样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发展到今天的。长期以来,我xx氏子孙多迷茫自己姓氏由来及所属黄帝后裔的确切根据,外人也多有牵强附会之议论,由于历史原因,谱牒不可能提供详细依据,只能从历史资料里面加以佐证。资料表明:xx,复姓,为黄帝嫡孙,出自有熊氏,亦称为帝鸿氏。黄帝曾居于xx之丘,故而得号xx,黄帝的后代子孙遂称xx氏。我们是黄帝后裔,龙的传人。在明朝时期我们的先祖迁出老家河南睢县,历经千辛万苦一路南行,来到寿州之东,看到此处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是块宝地,就扎根于此,并世代生息繁衍至今。没有先祖的睿智,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安康,因此,我们不能忘记根本,不能忘记祖宗的恩德。

我们修建家祠,还是为了长我们xx氏家族的志气,重振xx家的雄风,让我们的后代满怀信心地面向未来我们修建家祠,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缅怀先人祭祀祖先的场所,告慰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而且也为我们今人提供了一个聚族议事、宗伦叙亲、交流信息平台,同时,也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份丰厚的遗产。它不仅是有形的家族资产,更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因而,重建家祠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盛事之举。

这次修建家祠,得到了合族宗亲的积极响应和全力支持。为了办好这一盛事,我们成立了宗族理事会,由xx任荣誉理事长,我和轩传勇、轩传久分别任常务理事长和常务副理事长,轩传发等五十二人分别担任常务理事和执行理事。常务理事和执行理事根据需要不定期开会,研究、商讨、处理宗族事务,特别xx宗祠建设事务。理事会设立秘书处,协助开展各项工作。大家齐心协力,任劳任怨,本着为家族讲奉献讲牺牲,勤俭建祠的精神,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到今天终于不辱使命,使宗祠顺利竣工。

当然,后面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我们仍将继续努力,不负众望,让宗祠在宗族联谊和宗族发展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让xx宗祠真正成为我们每一位xx族人心中的圣地。在这里,我们不会忘记在信宗亲,是他卓有远见首先倡议,他也是我们重建家祠的总顾问,总监理,自始至终坚守施工工地;我们不会忘记传发,八十高龄了还不停地为建祠事无具细的奔波劳碌;不会忘记传玖、家全和传勇,他们资助了大量的资金,没有他们的资助,也就没有我们家祠的重建;不会忘记传阔的辛劳,他掌管着全部的建祠资金,精打细算,毫厘必争,每笔支出都严格把关,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宗祠建设上;不会忘记所有为修建家祠出钱出力出谋划策的父老乡亲们。在此,我再次代表宗族理事会向你们的真心付出表示最真挚的感谢!

各位来宾,各位宗亲,xx宗祠,是我们xx氏家族的共同财富,我们要向爱护自己的小家一样,爱护家祠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让我们在祖宗恩泽的荫庇下,同心同德,再接再厉,为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做出更大的贡献。最后,祝愿我们xx氏家族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祝愿所有来宾身体健康,吉祥如意!

谢谢大家!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