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会了做香囊范文优选23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2-11-08 16:53:53268

我学会了做香囊范文 第一篇

综合课上,老师教我们做许多手工艺品。令我最难忘的数做“粽子香包”了。

当老师发给我们一人一张又细又长的纸条的时候,我们以为又要写对联了呢!没想到老师是要教我们做粽子香包呢!老师指导我们先把纸条折成一个一个小三角形,然后把“第一家的房顶”和第二家的房顶”挨着,在里面塞上香料,便成一个“香兜兜”了。再用“第三个房顶”把这个“香兜兜”的口封住。最后用其它的三角形把这个用三个“房顶”组成的“粽子香包”一层一层地包起来。老师边说边做,津津乐道,我们也是兴致勃勃地跟着老师一步一步的折,觉得津津有味。可是,我折了老半天,却连个粽子的形状都还没做出来,真是一筹莫展啊!看见别的同学都在请教会折的同学,我灵机一动,去找老师。我兴高采烈地走到老师身边,老师一丝不苟地教我,我也是一心一意地在学。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我在老师的“英明指引”下,成功地做出了一个“小粽子”。

接下来老师教我们在“粽子”上面绕线了——“先拿出毛线,沿着直角往下拉,遇到尖角绕半圈,遇到直角拐弯……”老师依然是那样津津乐道,聚精会神地做着。瞧,同学们都在问老师,但老师还是不厌其烦地教着。我也想去请教老师,但却踌躇不定,最后决定靠自己。是啊,这一次我要靠自己,靠自己才是英雄!

我在座位上研究着,我左弄弄右摆摆,终于我成功了——毛线在我的“粽子香包”上像楼梯一样一层一层、平平整整地缠了上去,形成的图案真的不只是一点点好看哦!

最后下课了,我也在下课之前把我自己做的粽子香包交给了老师。这节课,我亲手做出了一个粽子香包,似乎亲身体验了过端午节的快乐!看来,过传统节日,还真的需要自己动手,亲身体验,方能体会其中的无穷乐趣啊!

我学会了做香囊范文 第二篇

这周末,小时老师在课上带领我们做了香包,她说几个班都没有做出来成品。我听了,在心里暗暗想到:这次我一定要成为第一个做出来香包的人!就这样,我兴致勃勃坐在座位上,等待老师发材料。

材料发好了,一个袋子里装着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有布、线、针、桃木、流苏、艾草。老师在前面演示,我看了一眼,便开始做,我轻轻拿出针,穿好,可我竟然不会打结!只好找同学帮忙。

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从针上转移到下一个步骤,没错,我已经缝好了一个面。“还有一个面就缝好啦!”我满心欢喜。这时,小时老师走了过来,她看了看,笑着说:“你缝错啦,这面不是开口,不用缝,你只需要缝开口的地方!”周围的同学听了,哈哈大笑。我呆呆看着老师,什么!我辛辛苦苦缝了好久的布,竟然缝错了!我无奈的拿起香包,一点,一点把线全部抽出来,重新缝。

嘿嘿,这次我可没有缝错,中途有了同学的帮助,美丽的香包快要完成了。只是,在这之前,已经有好几名同学做完了,而我,还有桃木和流苏没按上。看来,做香包可没那么简单呀……

我要把我做完的香包送给我的妈妈!以前过端午节,都是妈妈给我买香包,今年我要亲自做一个送给她,她应该很惊喜吧!哈哈哈!

看来做成一个东西可真是没你想象中那么容易,什么事都不能只看表面,要认真仔细才会成功啊。我相信,下一次在做香包时,我会做的更好!

我学会了做香囊范文 第三篇

今天是端午节,往年的端午我都与妈妈包粽子,今年我想妈妈教我做香包。

妈妈买了做香包的材料。哇!布、艾草包、针、线、吊坠……一应俱全,就待我开工了。

首先,穿针引线。我左手拿针,右手拿线,瞪大眼睛,凑近了针眼,可这针、线老是打架,怎么都穿不过去。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向妈妈求救。妈妈鼓励我:再试试,你行的!于是,我抿了抿线头,又试了起来。真是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穿了过去。我长长地叹了口气:哎!穿针也不容易啊!我等着老妈也像我这样出洋相,可没想到她一穿即中,哎,姜还是老的辣啊!

接着,折叠、缝香袋。这个简单,我将布的反面朝外,对折,准备缝制。只见老妈左手拿布,右手执针,向下一戳,再向上一顶,飞针走线,极其娴熟。我也依样画葫芦地一戳一顶地重复着。这可比穿针简单,于是我大意起来,竟走了神。呀,这针缝错了,方向反了。妈妈将线一回,再一次解救了我。哇!我都有点崇拜我妈了。妈妈提醒我:针脚再密些,平整些。嗯,好的。我又接着缝,从开始的不熟练到后来的得心应手,没多久,大半部分就缝好了,只留了一道口子。

接下来是最令我享受的一个过程。我将布翻了个身,带有红色花纹的一面露了出来,我开始往里塞艾草。一打开艾草包,那扑鼻的香味扑面而来,我情不自禁地将艾草放到鼻子底下,深深地吸了口气,陶醉其中。

陶醉过后,我将最后一道口子卷到里面,再对角缝起来。有了前面的基础,这次很顺利地完成了。

最后,我还给香包缝上了挂缀、吊坠。OK,大功告成!

这是我第一次做香包,虽然线脚缝得不是很平整,样子不是特别美观,但这是我亲手做的,在我心中是最美的。它凝结了我的心血,寄托了我的美好愿望。我要将它挂在我的床头,每晚让这迷人的芳香,伴我进入梦乡……

我学会了做香囊范文 第四篇

端午节佩戴香囊是华夏民族的古老习俗。香囊是香荷包的简称。香囊又名香包、荷包、香袋、香荷包。

端午节佩戴香荷包源于公元前278年,楚国民以“简棕”(即竹简贮米)投入汨罗江祭奠屈原,使鱼不损伤其遗体;又据《初学记》中记载:汉光武年间,长沙人欧回,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屈原官名)对他妻子托梦说:“你们祭祀的东西,被江中蛟龙偷走了,以后可以用艾叶包住,五色线捆好,蛟龙最害怕这两样东西”。于是其妻就用竹简制粽,并缠上五色丝线投入江中。后来世代相传,发展为端午节食品及五色丝线缠粽子的民风民俗。到后来,人们又用五色彩线缠、绣各种各样的香荷包,这种古俗愈演愈烈,据古乐府《孔雀东南飞》中描写:“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又如:《红楼梦》书中写道:“(宝玉)因忙把衣解了,从里面衣襟上将所系的荷包解了下来。”这里的香囊、荷包虽然没有明确指出是端午节所佩戴之物,但其古俗含义辟邪、熏香、定情物不免也夹杂在其中。元代杂剧就提到这种香荷包,让驰聘疆场的武士佩戴在身边,是用来装针线的,大的像钱包,小的似手袋。

我国古俗佩戴香荷包历史悠久,它可追溯到周代之前。据《礼记·内则》记载:“子弟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男女未冠笄者,咸盥漱、栉纵拂髦、忽角衿缨,皆佩容臭。”这里所说的“衿缨”是编结的香囊;“容臭”是指香囊中的香物。这段文字记载说明周代年轻人在父母与舅姑处时,随身佩戴香荷包(香囊),以表示对长辈的尊敬礼仪,也说出了那时的香荷包尚无装饰意义。

在我省许多城乡,尤其是西峡,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总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并举办许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耐人寻味的民俗活动。特别是这天,大人小孩都佩戴各色丝绸,精工制作成的颜色各异、形状不同的香囊戴于身上、腰间,娃娃们都要带上布制的肚兜,人们认为这些布制吉祥物都有灵气,都具有保护子孙平安成长的特性,因此,在端午节这天佩戴香囊,受到人们喜爱和,

香荷包都是采用彩色绸缎或布块包上棉花,掺和着丁香、山艾、细辛、甘松、白芷等中药粉,再用彩绸扎绣而成。它们下边还垂上红、绿、青、蓝、紫各种线穗,再穿上银珠光片之类,看上去珠光宝气,诱人喜爱。有些巧手把许多小香包串起来,组合成很有趣的“八仙过海”、“鱼儿钻莲”、“老鼠啃葡萄”、“狮子滚绣球”、“猴娃啃桃”、“虎踏五毒”、“驱五毒簸箕”、“艾虎”。在端午节早晨,大人要把这些香荷包给孩子佩戴在身上。希望香荷包里的香味和小动物可以祛病除恶,祈福降寿。随着历史的演变,祛病求福的观念渐渐淡化,而这制作精湛的艺术品的风俗却保存了下来,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衷心祝愿。

我学会了做香囊范文 第五篇

小时候,

端午的香包飘着幽香,

姥姥手中的针线又在忙。

长大了,

端午的香包是她的礼葬,

姥姥已不再我身旁。

而现在,

端午的香包是一串念想,

姥姥的爱在外婆桥上。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很期待过端午节。诱人的粽子让人垂涎三尺,长长的米粒煮得泛黄,里面包了豆沙或枣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红的颜色,四角倔强的翘着,可爱极了。包粽子的叶子上沾满了水,也沁入一点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满嘴便充满了米香,再咬一口,便会看到暗红色的馅儿。馅儿甜甜的,有了米,这种甜也不腻了;米中融入了枣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满嘴“小胡子”,妈妈见了笑我是只“大脸猫”。我却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头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外婆会笑着看着我,慢慢挪动步子于床前,从枕边的针线筐中取出几个香囊。那时外婆还只有我一个孙辈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会有五六个外婆做的香包。这些香包各式各样,在我记忆中,似乎没有重样儿的。外婆那时手还很巧,会做很多种图样。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阳、月亮、星星的;还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他无论做什么,就像什么,虽说没达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绝不比路边买的那些差。

虽然我并不怎么喜欢香包的那种味道,但那无疑是我那时的最好饰品。于是,我国的满身都是德,犹如天花乱坠。效益看着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说什么,依然“孤芳自赏”,跑去妈妈面前玩了。

现在物是人非,我穿过了金色的童年,慢慢长大了,表弟已经七岁,外婆也去世很久了。我们家端午节的习俗只剩下了“吃粽子”。没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长着,一天又一天。但有时心里却十分空洞,越临近端午,越是如此。

怀念我亲爱的饰物――外婆充满爱意的香包。

我学会了做香囊范文 第六篇

又到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两千多年来,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一直是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端午节姥姥总是会编制一个小小的香包挂在我的身上,因为我是个“招蚊体质”。今年端午节没回姥姥家,我打算自己做一个香包,驱赶“热爱亲吻”我的蚊子们。

妈妈首先给我介绍了做香包的十四种中药,它们各有各的名字,比如白芷,苍术,肉桂,金银花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用途:除湿防虫。接下来妈妈开始给我示范了,那细细的针和线在妈妈手里仿佛有生命似的,在布上灵活穿过去,穿过来。没过一会儿,一个清香四溢的香包就做好了。

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开始做起了香包。我拿了一块正方形的花布、一根针和一根红色的丝线。先要把花布翻面对折,然后把开口的两边用线缝起来,留下一个口子做袋口,我想把丝线穿进针眼里,可这针在我手里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不安分极了,在花布上蹦蹦跳跳,我有些急躁了,妈妈摸着我的头笑着说:“别急,你多试几次它就听话了。”

我静下心来,开始一次一次的尝试:先把线拉直,对准针眼慢慢地穿过去,再把线尾巴绕在食指上一圈,接着用大拇指一抿,压住,另一只手拉针,打成一个线结。终于把“穿针引线”这一步完成了。接着,我把针从折好的布的正面插到背面,把线拉过去,在离这个针脚3毫米远的地方又插针把线拉到布的正面。这样反反复复,一直把这一边缝完。到了另一边,我按照上面的方法继续将香包的反反复复一针一线地缝起来。我慢慢地缝着,一点儿也不着急。因为我知道,做得快不一定就做得好。终于缝完了两边,我打好了结。我把花布像翻袜子一样翻过来,就变成了一个漂亮的袋子。美中不足的是,袋口一圈有很多花布的线头,我把它们折到里面,又用针线密密地缝了一圈,缝成一条整齐美观的边,袋子做好啦!

我得意洋洋地对妈妈说:“不错吧!我差点扎到手了呢!”“不错,我再帮你改改!”妈妈帮我在袋口附近打了八个孔,又给我一条红绳子。我把红绳子穿过每一个孔,用来扎袋口。最后一步,把药粉包在棉花絮中,用力塞进布袋里,拉紧红绳子,封住袋口。一个香包做好了!看着自己的手工作品,闻着好闻的中药香味,我觉得一切都很完美!

我对妈妈说:“妈妈,这次,我不会接到蚊子的“红包”啦!”“什么意思呀?”“你看我准备的多么充足,我就是想对蚊子说:“蚊子,放马过来吧!这个夏天你吃不到我的美餐啦!”“哈哈哈!”屋里荡漾着幸福的味道。

做家务作文05-29

做奖品01-23

《想和做》01-24

我学会了做香囊范文 第七篇

“插艾叶,做香囊,吃粽子,赛龙舟……”这首小曲总是和粽香一齐袭来,预报着端午的到来。此时,在美术课上,我们正做着香包。

这里的“香”很是独特,是一袋袋满满当当的,老师很体谅我们,用的是避蚊的中草药,虽然味道不是很好闻,但是这阻挡不了我们高涨的兴致。细针、细线、细孔,我们卷起袖子,像做女工一般,两眼虚眯成一条线,捻齐了线头,一股劲儿地把线往圆孔里穿。看似简单,颇为不易,这线像是故意捉弄我们似的,怎么都不肯钻过那细孔。我不由得高挑着眉毛,急得直挠头发,恨不得把孔给凿大些。有些同学不急不躁、动作迅速,一整套工序行云流水,已经顺利地开始缝布了。只见她把布反面折叠,细密地缝好两边,打个结,翻个身,装好香料,再将布的两角捏起并在一边,针法熟练地又缝了起来。然后串珠,缝绳,一个立体三角形的香包便做好了。看的我好不羡慕!

静下心来,总结经验,用心、专注的继续我的香包制作,最终一个漂漂亮亮的香包完工啦!经过此次活动,我不仅学会了制作香包,提高了动手能力,还明白了一些道理,做事切不可过急、过躁,凡是用心去做就会有所收获。

我学会了做香囊范文 第八篇

每到端午节,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学的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快到了,我想隔壁邻居刘奶奶又要送来亲自包的粽子。其实我也很想在这美味的节日里自己做上几个粽子,这两天我和妈妈便向刘奶奶请教怎样包粽子。

刘奶奶包的粽子既好看又美味,奶奶说首先要把粽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这样比较好包一点。再把长长的粽叶折叠,围拢来,中间放进调好的糯米和肉块,要包出棱角。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我觉得好难啊!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而且米会洒下来,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妈妈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我想怎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呢?经过艰难一番包扎后,稍微有点型、看着顺眼的粽子跟着大人们包的一起放入锅中了,我包的粽子很“显眼”哦!接下来就用猛火煮40分钟,再用文火20分钟就差不多了。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终于时间到了,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看到里面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的端午学会了包粽子,品尝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这其中的味道可真不是一般的美哦!

我学会了做香囊范文 第九篇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有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又称重五,听说端午节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绑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裸上,称为长命线。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泥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吃屈原的遗体。除了以上习俗,我还知道有:挂菖蒲、蒿草、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每逢端午节,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

这就是我向你介绍的端午节,你也试着找一些资料和大家交流吧!

我学会了做香囊范文 第十篇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今年的端午节,我和奶奶就要一起缝香囊(香包)。端午节给小孩子佩戴香包,传说有辟邪驱瘟之意,我就决定自己要学会缝香包。你们想看看我的制作过程吗?

奶奶先大概给我说了一下缝香囊的过程:“先剪出一个正方形,然后把正方形的布折成一个三角形,再把四周都缝上……”我听完之后,信心满满:哼!不就是一个缝布袋嘛,塞团棉花嘛,有什么难的?

于是,我开始信心满满地做了起来,起初剪布,折布还是很顺利的,但没过多久,我就遇到了一只“拦路虎”——穿针。我左手拿着针,右手拿着线,眼睛死死地盯着线头和针,活像正在做一个危险的实验。可是,线就是不听我的使唤,就好似是一个顽皮的孩子,我叫它往东,它偏要往西;我叫它往前它就偏要往后。我使出了浑身解数,一会儿趴着,一会儿站着,一会儿躺着,一会儿一只眼睛睁着,一只眼睛闭着,还是没有办法把针穿进去,后来,我的心一下子跌在了山谷下。哎!怎么这么麻烦啊?穿个针都那么累!可没过一会儿,我感觉自己找到穿针的妙招了——先把线头放进嘴巴里润湿一下子,再往针眼儿里小心翼翼地一串。不知是偶然还是本来就是这个方法这么好用,竟然一下子就穿过去了!我长长的呼了一口气,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在了地上。这时候,一只飞虫进了我的视线里,我吓得急忙躲在了后面,气喘吁吁地说:“我的上帝呀!”惹得奶奶捧腹大笑!

开始缝合香囊了。奶奶说:“首先我们要把这些布料的底部合在一起,缝合好后再用线把旁边儿两条边缝起来,留一个口儿。接着放香包里的香料了,香料放好后,就可以直接把剩下的部分给缝合起来了。”听了奶奶的话,我就试着做了起来。我照着奶奶的样子一针一线开始缝起来,缝好后就准备放香料。我心想:是先放艾草呢还是放花椒呢?就这样重复了好几次,最终我选择了艾草。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这么纠结。奶奶也又被我刚才手忙脚乱的样子逗得哈哈大笑。在奶奶的指导下,我终于做好了我人生的第一个香包。

通过做香囊这件事,也让我体会到做事情要仔细、认真,才能成功。小小的香包,一针一线里饱含了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我将把这份“特殊”的礼物永远珍藏着。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做香囊,真开心啊。我觉得我们应该把端午节做香囊的优良传统和习俗继续传承下去。

我学会了做香囊范文 第十一篇

端午,应该是人人皆知的日子吧!不但是中国人的节日,有些老外也开始动起手来包粽子、吃粽子、划龙舟等。当然。我这个小中国人也要开动哦!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等。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划龙舟,挂艾叶、菖蒲等。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而建立的日子。见天,我也来“尝尝”端午节的滋味。

“包粽子喽”奶奶端着两盆东西走过来,我莫名其妙“啥个?”奶奶笑咪咪的说“来,包粽子”我蹲下来,看着一盆糯米和一盆竹叶,满心的欢喜,卷起袖子。首先取出两三片竹叶,把他们卷起来,成一个漏斗形,再往里面灌上糯米。“哎呦”不好,竹叶没整好全散了!我气呼呼的喃喃“什么嘛,这么小的东西竟然这么难!不……”说着,又重新开动起来。啊!看,一个小巧玲珑的小粽子出世啦!翠绿的外衣包裹着一颗颗白色的米珠。看着他就口水三千丈。一个、两个,十个粽子,哎,总算包完了。

这回该煮粽子了,将粽子放入锅中,开始蒸。没几分钟粽子便出炉了。“嗯”太香了,我挡不住粽子的诱惑,立马打开一个粽子沾了沾糖,放入嘴中。啊,味道还真不错呀。透露点小秘密,我在粽子里掺了点“假”,放了许多绿豆,所以才这么美味呢!

晚上,口中依然回味着粽子的味道,是那样淳朴,那样美味。

我学会了做香囊范文 第十二篇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佳节,包粽子、赛龙舟、做香包等成了人们过节必不可少的习俗。

这个星期三,我们班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做香包活动。

星期一,班主任沈老师就把要做香包的好消息告诉了我们,让我们自由组合,自己准备材料。放学时,我马上与沈尔立约好,他带针,我带布、香料等。

经过两天的准备,我筹集了流苏、红线、布、香棉花(在棉花中加入香水)、纸制小粽子等材料。

随着音乐铃声的敲响,做香包活动正式举行了。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像是一群准备冲锋陷阵的士兵。

沈老师首先将做香包的方法“传授”给了我们,然后,就让我们自己制作了。

我先让同桌与沈尔立交换了位置,然后,我对沈尔立说:“沈尔立,你先拿出两根针,我缝布袋,你将‘小粽子’串在一起做装饰。”“好!”沈尔立赞同了我的想法。马上,我们两人就进入了工作状态。我先在布的反面缝,缝了三条边,接着将袋翻了过来,在里面塞入了香棉花,然后将最后一条边缝上。这时,沈尔立说:“金煜韬,我做好了!”“那你就想办法把流苏挂上去吧!”我答道。而沈尔立则露出了为难的神情。这时,我再次进入了工作状态,给香包做了个雅致的花边。啊,我的任务OK了!

这时,沈尔立还没好,我只好等待了!我看了看周围的同学,有的人在努力地做着香包,有的人则为想方法而绞尽脑汁,还有人在欣赏自己的得意之作。

又是美妙的音乐,可这却是下课的铃声了。虽然,许多同学没做好香包,但我们却已经感受到了做香包的乐趣。

回到家,我已经抑制不住自己做香包的热情,马上拿出工具开始做。终于,一个漂亮美观、芳香四溢的香包在我手中诞生了!

在这次做香包活动中,我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与快乐!

我学会了做香囊范文 第十三篇

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端午节。 汉,壮,布依,侗,土家等民族地区都流行过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黑,白五色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棵上,称为“长命缕”。

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悲痛异常,纷纷涌到泪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让鱼,虾吃饱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了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到现在也就成了粽子。 拜拜!就讲这么多了,我要去上学了。

我学会了做香囊范文 第十四篇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在这盛大的节日到来之前,我们迎来了夏至。

夏至要吃馄饨。星期四,奶奶买来了馄饨皮。不知道馄饨是怎样包成的。于是,我拉着奶奶的手大声嚷道:“奶奶,让我试一试,一切皆有可能。说不定我就能包好呢。”我再三恳求,奶奶才答应了我。

我将馄饨皮放到桌上,把装馅的盆子端到桌上,往里面放了两双筷子,又端来水。我来到卫生间洗了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学着奶奶的样专心致志地包。“首先拿出一张馄饨皮。”奶奶耐心地指导我。我按照奶奶说的做,拿出一张馄饨皮,“然后放在手心,放入馅。”奶奶不厌其烦地讲解。我的手心没有馄饨皮那么大,只好放在桌上。馅放多少呢?算了!想放多少就放多少。然后,我将馄饨皮卷成圆柱形。用水干什么?我学着奶奶的样子用手指在水面“蜻蜓点水”,再在圆柱的两边点了点,用力捏一捏,再将圆柱形两边粘在一起,一个四不像的馄饨就完成了。把我的“四不像”和奶奶的馄饨放在一起,相差十万八千里、瞧,我的“四不像”都露陷了。看得我哈哈大笑。

虽然只包了一只馄饨,但是我还是很快乐!

我学会了做香囊范文 第十五篇

端午节,这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在这个节日中有许许多多的民风民俗:吃粽子,划龙舟,对了!还有挂香袋!

以往的端午节香袋都是在市场中买的,虽然精致美观,可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今年我们就要过一个独特的端午节!学校组织了同学们一起做香袋!

早上,我哼着小曲儿,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迎接这不一样的节日。

我盼星星,盼月亮,可终于盼到了下午的班队课,大家四人一组的围在一起,把漂亮的步、剪刀、香包等材料放在了桌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吴老师下命令了!

我好不容易才静下心来听吴老师讲着一项项注意事项。“好了,大家可以开始做了。”吴老师的指令一下,班里的同学像是飞离了笼子的鸟儿,迫不及待地动手制作了起来。

我也不例外。我从一堆布料中选出了最满意的一块,把它折成了一块不大不小的长方形。接着,我拿起了针线,把线小心翼翼的穿进了针中。我拿起布料,把它反了个面折好,再用笨拙的小手在布料边缘缝着。

“哎呀!”我大叫一声。原来我不小心把针扎到了手呀。我把血轻轻地擦了,又开始干起了活。咦?这缝好了该怎么做了呀?我急忙向志愿者阿姨求助。阿姨认真地教着我,我也认真的听着。道了谢后。我又加紧做了起来。

我把香袋反了过来,向老师取了香包和绳子,把香包装在了袋中。又用针线把香袋封了口。呵呵。一个香袋诞生喽!不过。我的香袋还不怎么美观。这怎么办呢?看我的!我拿了些装饰品把香袋装饰了下。

伴着下课铃声的响起,我的香袋也大功告成了。这次香袋虽不比以往美观、精致,可却多了份暖意。我要将它送给妈妈,让她也能感受到我的爱。

我学会了做香囊范文 第十六篇

又逢一年端午节,6—25日终于盼来了久违的线下小记者活动。“爷爷,快一点儿!快一点儿!”就在这一阵阵催促声中,我终于来到了这次活动的目的地国贸大厦。

到了四楼,我走进教室坐在位子上等待水晶老师开课。终于等到了,水晶老师开始说如何做香包啦!我迫不及待认真的听着,可是没听多久。我就没有耐心了,好多字儿都没听进去。等水晶老师讲完啦,我便拿着水晶老师给我们的针与线开始缝了起来。

做香包得先穿线。要在只有1mm左右的针孔里穿线谈何容易?结果我的眼睛都要碰到针了,可还是没有戳进去。这可怎么办呢?结果呢,我的眼睛就变成斗鸡眼儿了,总算是让线戳到针孔里去了。我在线的两头各打了一个结儿。噢,总算可以缝香包啦!香包该怎么缝呢?很简单,我们只需把长方形的布长的那一面折一个小拇指左右的大小。接着就得一针一针慢慢的开始缝了。每一针的`距离不能超过1cm,太长的话,哼,没过多久全都撒掉嘞。太短也不行,因为线太密了,很可能一不留神戳到了另外一根线。那样所有的努力就全废啦!最好的是不长也不短,既不会漏,也不会搓到另一根线,岂不妙哉?可是不长不短不好控制呀!能瞬间学会这些的人,除了是天才还能是什么?会控制并做好这些的人,除了日复一日的训练,月复一月训练,年复一年的训练,就没有什其他的办法了。只有反复的练,才能练出这一手艺。

等我终于穿完了,现在就要将这块布对折。内侧朝内,外侧朝外,折好之后就可以继续缝啦。沿着这条线一直缝下去,最后就会形成一个小口袋。看!现在我把我完成的口袋递给草莓老师,草莓老师把针剪掉,再把那个带子翻过来,现在就可以往里面戳上六个洞啦!绑上绳子后就可以装棉花喽。不一会儿草莓老师就把绳子给了我,我高高兴兴的回去穿洞啦!一下、两下、三下、四下、五下、六下,好啦!可是马虎的毛病是我的缺点。这不,我的这个缺点又在给我添麻烦啦。当我把我的香包外衣递给那位装药的大姐姐时,那位大姐姐先将一团棉花塞在香包里最底下的地方,然后放了一点药进去,最后再放上一层棉花。就变成驱蚊版汉堡包。可是正当他要给我打蝴蝶结时,惊讶地发现,我的线竟然没有在同一条边上,而是分别在左边的尽头和右边的另一个尽头。

这该如何是好呢?当然是上交归公。这可怎么办呀?我做的东西我做主。我可不愿意让我的香包上交归公。在水晶老师的眼皮子底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香包拿到了自己的背后,接着将里头的线抽掉,然后求燕子老师帮忙把线穿进去再帮我打个蝴蝶结。在燕子老师的帮助下产品终于出炉了,太好啦!我的香包终于救回来啦。

经过这次小记者活动,我明白了遇到困难不要放弃,要有信念,要有勇气,要有智慧,还要有坚持,从拦路虎的头上越过去,势如破竹,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我学会了做香囊范文 第十七篇

我来班补课,要过端午节了,老师给我们准备了香包材料,上课了老师说我们今天来做一个香包,材料一个人发了一个,发到我的手里后,我一看这点东西一定很简单。

于是老师说:“这里面有一块布,一包艾草,一个流苏和一个牛皮条和一个桃木球。”开始做了,第一步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然后拿起布把有颜色的那一半折过去,开始穿线,在没有穿之前我信心满满的想这么简单,可我穿的时候,左穿右穿,上穿下穿也没有穿进去。我又一想,一定能够过去的。然后我重新拿起针,猛的一穿,终于穿了过去,我把线抓了过来,在那缝,老师教了我们缝一字,开始缝了,第一针就让自己的手指流了血,一针一针左穿右穿的穿好了,没有缝得很好,但是我已经很满意了,我想:看起来容易的事情做起来真难。

我以后不要小看任何事情呀。

我学会了做香囊范文 第十八篇

爸爸妈妈的手机里一发来了一条又一条的端午节快乐短信,如一句平淡如水的问候,很轻;一声平常如纸的祝福,很真;采一片清香的粽叶,包一颗香甜的粽子,装入真情的信息里,送给你:祝端午节快乐!……当然也代表快乐的传统节日——国际端午节。

为了这次庆祝端午节,我门利用班队课时间里专门举行了做香袋的活动,十分有意义!

班队课开始,杨老师说要教我们做两种方法。先是做爱心的。杨老师拿出两块布,把两块布的里面重叠,上右或上左用线缝起来。看着杨老师,我们也一起做了起来。我把最心仪的两块布放在一起,学着杨老师的样子有模有样地做着。缝完以后,把它翻个面,爱心的脚就做成了。接下来杨老师要叫我们做完整的爱心。然后把那两块布变成三角形,放进棉花和香料,再把它缝起来就行了,最后一抽,还真像呀!我们不禁惊叹道,而且很香!

不久,有好多的同学都做完了,一亮相,各有各的长处。实在是眼前一亮!有些男同学也很细心!当然我也做的不错,把两个爱心窜在了一起!

后来回家,我又做了好几个!放在家里,整个家香极了!

我学会了做香囊范文 第十九篇

暑假,整理东西的时候,翻到一个香囊,突然想起了奶奶,于是就动身前往了那个村子。有多久,没有回到过那个曾经花香四溢的小院了?伫立院中,闭上眼睛,仿佛还能闻到那久违的玉兰花香。回忆的书册,就这样,在不经意之间,被翻开……

小时候,父母外出打工,我由奶奶负责照顾。奶奶住的小院有一幢古老的房子,原本雪白的外墙经过历史的一番打磨而掉了漆,露出它灰黑色的本质。房子的内部结构是由木头做的,灰暗潮湿。门前是一棵高大的玉兰树。院墙上长着爬山虎,它用它那琐碎的绿遮掩了灰白的墙,角落里的杂草一簇两簇的……整个院落都充满了生机。

冬天,由于屋内潮湿阴暗,我和奶奶常常搬两张木质的小凳子到小院里晒太阳,而奶奶常在门口织着毛衣,而我呢,就吃吃瓜子、咬咬核桃。

春天快到了,玉兰树抽出了新芽,墙角里的小草疯狂地长着,爬山虎也不知不觉蹿上了墙头。奶奶为了保持院子里的整洁常常会拿着锄头弯腰除草,时间长了,她的腰也就会隐隐作痛。偏偏我还挺能闹腾,跳上跳下,不得安宁。一次,竟心血来潮蹿上了树,就像剑客一样。玩够了,低头往下,居然发慌下不去了,只得叫奶奶。奶奶见了,一面张开手臂,一面叫我勇敢些、往下跳,她会接着。没办法,我头皮一硬只得下去了,以为这次肯定又要摔破脑袋啦,谁知睁开眼:我竟然安然无恙地落在奶奶的怀里,还有一种洗衣皂的、香香的味道。倒是奶奶,为了抱住我,一不小心就闪了腰。

这下可好,本来就有腰疼的奶奶再闪了腰,只好躺在床上休息了。春天到了,太阳很暖和,可是奶奶却感受不到,于是我就学着故事里的情节把奶奶的鞋子拿到小院里晒,晒久了再给奶奶套上,这时奶奶就用她那双长满了老茧的手抚摸我的脑袋,笑着说:“我们的媛媛真乖!”

转眼就到了春末夏初,玉兰花羞涩地开了,那一点点的纯白隐藏在浓绿中,香气一夜就溢满了整个院子。奶奶的病仿佛也被这花香治好了,她常会在院子里走走,摘下一朵含苞的玉兰花,用棉线穿起来,把它挂在我的衣襟上,她说,我是这个村子里最香的孩子。

转眼间,夏末了,我到了该上学的年龄,父母便回来接我到城里去上学。我便不得不和奶奶分开了,临走时,奶奶给我塞了一个玉兰花香的香囊和一件毛衣。残花随风逝,我就这样离开了奶奶。在上小学期间,也就回到过奶奶家两三次。奶奶似乎得了病,却又不想离开这个院子,一直拖着。再后来,奶奶就去世了。

如今,这个小院没有了奶奶时常的打点,墙角已是杂草丛生了。玉兰树,缺少了奶奶的陪伴,也不像小时候那么挺拔,多了那么一股萧瑟。昔日整洁、芬芳的小院,现在是那么的荒凉。奶奶一个人在天堂,会寂寞吧。

绕过小院,来到后面的小山坡,那里埋葬着的,是我可亲的奶奶,凭着一点点琐碎的记忆,我找到了奶奶。奶奶的爱,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叩开了我的心扉,进入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眼角,有什么东西,潮湿了。

回到家,见妈妈正整理我儿时的东西。恍惚中想起了什么,翻箱倒柜,终于找到了那件毛衣,积了一层厚厚的灰,似乎很久都没有穿过了,对,这就是我奶奶给我织的。“这件太小了,以后需要再买吧。”“不,不用。”拿着这件毛衣,再找到那个香囊,把它们一同放进一个漂亮的盒子里,小心翼翼地盖上。

或许,那个香囊,早已失去了玉兰花香,但奶奶无尽的爱,却永远不会散去;那件毛衣,一针一线,都溢满了她对我浓浓的亲情。

我学会了做香囊范文 第二十篇

窗外的倾盆大雨,伴着电闪雷鸣,硬生生地将我从梦中惊醒,尽管内心的忐忑依旧存在,但枕边的香囊安抚了我的恐惧。当我再次望向窗外,也就只剩下那淅淅沥沥的细雨,其滴落于地的声响回荡在我耳边,更把我拉入香囊的回忆里?

小时候,总听到老家人说,香囊是个信物,缝制各种不同香囊会伴有不同的寓意。因此每逢佳节,老人家于家中仔细地缝制着各式各样的香囊。这并不意味着老人家厌于门外的事物,而是她们时时刻刻都在向神灵祈祷自己的子孙能够健康平安。虽然我对此一直感觉是迷信行为,但仔细回想,她们用粗老的颤抖的手拿着针线无数次来回穿梭才缝制而成的香囊,一针一线饱含的真情,自然是用千言万语也无法描述的。

一天清晨听闻鸡鸣,透过窗户照进的一缕阳光,我揉着睡眼惺忪的眼,恍然间看到奶奶正在打理着各种缝制香囊的工具。奶奶脸上没有以前的那般慈祥,反倒显现出一种年轻人一样的全神贯注。接下来奶奶缝制的过程,那么细致,那么认真,那么情意绵绵,那么无限寄托,最后全部浓缩在一个小香囊里,绽放在奶奶缝制结束时的笑容里,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但又是那么珍贵。我摩挲着枕边的香囊,沉醉于一种迷幻的草香之中,沉醉于对奶奶的回忆里,久久不愿起床。

犹记当年,我收到由奶奶缝制的第一个香囊时,心中的那一份喜悦,就像是收到了一个无价之宝;再后来,我每到过年就有一种期待,期待着回家看奶奶,期待着早点知道奶奶又会给我做个什么形状什么花纹的香囊呢?到现在,我只有好好珍藏这些昔日奶奶缝制的香囊,每重新拿出来看一次,就宛如一股强劲的暖流冲荡于心间,很久不能停缓。虽然只有小小的一包,虽然上面的针织不那么细密,花纹不那么精美,但其中奶奶对孙子的深情与爱意,却那么厚重,这是市场上任何精致的飘散着各种香味儿的香囊所不能比的。对于奶奶,大概也只有通过这样简约但不简单的方式来完成她心里那些隐藏的心愿吧!

或许那些能够在你记忆深处留下难忘回忆的人,莫过于像那些为你缝制香囊惦记着你的亲人。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