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伐竹取道相呼应的句子 精选56句

1. 潭上有什么景物 答:水清、石奇、树茂、鱼欢、境静

2. 游览到最后,作者快乐的心情起了变化,我们怎样理解他的心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作者游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愁苦的心情就产生了。以致终于“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由暂时的解脱而跌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八个字烘托了凄清寂静的氛围,可以看出作者寂寞的处境和忧伤的感情。

3. 作者为什么把这个小水潭命名为 “小石潭”?

4.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5. 阅读课文理解回答。

6. 课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

7. 表现潭水的清澈,既有正面叙述,如“水尤清洌”,又有侧面描写,如:

8. 写游鱼一节,极为细腻传神,游鱼表现出怎样的情态?“似与游者相乐”展示了怎样的境界?

9.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译文: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10. 作者从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到小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这样既交待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也使文章充满悬念和探奇的情趣;也为下文展开美妙的图画做铺垫。

11.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3. 衬托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句子是: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4. 初见小石潭作者心情如何文中依次描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5. 与“伐竹取道”前后呼应的句子是:

16. 作者在写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忧伤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放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17. 主旨

18.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19. 句子翻译

20. 为了发展旅游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21. 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北岸观赏景物的,依据的是以下句子:

22. 结合原文回答

23. 和“皆若空游无所依”相呼应的一句是:潭中鱼可百许头。

24. 开放性试题

25. 说明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语句是隔篁竹,伐竹取道;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26. 第二段从什么角度写了睡的什么特点? 答:通过描写游鱼、阳光、影子来从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

27. 文中描写潭中鱼静态的句子是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写其动态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8. 小石潭溪水的流向是怎样的?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在谭的哪一个方位依据是什么? 答:小石潭的溪水是由西南流向东北;作者观赏景物时站在小石潭的东北方向;依据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

29.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跟我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30.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1. 文章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32. 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

33.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34. 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35. 文中第2段在描写水中的鱼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突出了鱼的活跃。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用鱼的活跃之态,衬托人的快乐。

36. 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表达了作者被贬后的寂寞和孤愤。第一段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第二段变换成动静结合的写法。第三段作者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感到难受,或许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强调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7. 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 皆如空游无所依。

38.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其境过清”?

39. 文中小石潭的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的? 答:清澈。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突出其清澈的特点。

40.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41.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译文: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42.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43.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了“悄怆幽邃”,一乐一忧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之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再则优美的山水被弃在自然的角落里,由此联想到自己现在的处境,因此一经凄苦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可以说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

44. 第三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流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45. 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概括小石潭的独特之处,试分析作者为它作记的原因。 答:小石潭景色美丽而凄清,这与作者被贬后郁闷而又故作解脱的闲情逸趣和谐一致,这正是作者为小石潭作记的原因。

46.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47.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鱼儿呆呆地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48. 离开小石潭原因的句子: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49. 写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0.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忧伤。

51. 文学常识

52. 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其作用是什么?

53.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

54. 小石潭的四奇:潭水奇(皆若空游无所依);潭石奇(全石以为底);潭源奇(斗折蛇行;犬牙差互);氛围奇(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5.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56. 写潭的水源的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起源。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