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推荐34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2-10-28 12:30:37411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一篇

在系党总支的组织与安排下,开展了这次暑期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活动,我辈感荣幸地成为其中一员,前往红色革命圣地——广安。

我们怀着对伟人的无限敬仰,带着对革命精神的无比崇尚,来到了小平的故里。走进小平的故居,我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和激动,终于,我可以如此近距离地走进我们的伟人,去瞻仰他成长的历程,他风雨中的人生,他生命中的每一个脚印。

庄严的陈列馆中,记录着这位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的一生。那尊高大的小平雕像,让我感受到了他为人的气度,以及对革命和人生的从容与信心。“我自十八岁加入革命队伍就是想把革命干成功,没有任何别的考虑,经历也是艰难的就是了。”这就是小平的壮志豪言,明知到艰难困苦,却依然满怀激情,充满信心。后来,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举世瞩目的改革开放。

看着这里的一切,我确是感概万千,伟人的非凡也是在平凡中创造的,但那需要的是却是特有的魄力与坚定的信仰,是对革命的无限追求,对人民的无私奉献。观赏这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隐约听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壮言,也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精神,依然长存,浸染着我的每一个细胞,指引着我人生的方向。最后,我们还去拜访了几位当年的革命老同志,聆听了他们讲述革命岁月的艰辛,他们顽强的革命精神,他们无畏的革命斗志,他们坚定的革命信念让我们深深的感动。

红色之旅尽管只有短短四天,却使我从小平的人生历程中,看到了民族的革命史与新中国的发展史,使我深受一次丰富而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使我真切感受到共和国江山来之不易,新中国的建立有着无数热血儿女的铺路,硝烟散去,只留下静静的墓园,葱郁的山林,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去回想艰苦年代,如果没有先辈们的生死斗争,血泪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

对我来说,红色之旅不是一般意义的特色旅游,我们所看到的每一处风景,所看见的每一件物品,却会对我们产生永久的魄力,给我们留下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作为革命的后继者,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 凝心聚力,奋发图强,发扬革命传统,保持革命本色,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努力创新,实践“三个代表”思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与能力,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思想,为学校发展建设献策出力的精神,坚持走群众路线,为党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而尽一份力,真正起到密切党群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时刻保持xxx员的先进性,我们要把红色革命的传统与精神带回来,代代相传,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永久动力。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二篇

摘要: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重大机遇和巨大挑战。只有理清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关系,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调动与学生教育紧密相关的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的力量,充分认识它们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才能使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民族精神,为理想信念和国家民族发展奋斗。

关键词:红色文化;民族精神;大学生;培育

红色文化是中国xxx和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战争和社会建设的过程中长期积累、共同创造出来的集聚中国特色的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内涵。高校是文化的传承地和创造地,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使红色文化与大学文化相结合、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能使红色文化的发展更具根基和活力,发展方向更加广阔;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内在精神需要,是促进社会和谐和推动文化发展的有力抓手,也是抵御西方文化冲击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可靠保障。

一、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主要内容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就是要使当代大学生了解民族的历史和革命的传统,了解中国xxx如何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如何带领人民将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学习红色文化能使大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珍惜青春的大好时光,以国家民族为己任,刻苦学习、勇于担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学习红色文化的发展脉络和精神成果。红色文化是中国xxx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带领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从产生到现在,红色文化共经历了三个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每个时期又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不同的精神和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从资产阶级手中接过了民主革命的大旗,中国xxx领导军队和人民,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总结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形成了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一时期主要经历了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四个阶段,产生了红船精神、黄埔精神、xxx精神、北伐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xxx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1]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民主协商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万隆精神等。1956年以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先后形成了大寨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等。改革开放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又产生了改革开放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奥运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与时俱进的丰富精神财富。由此可见,红色文化是一种以回顾红色无产阶级革命历史、传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浴血奋战、艰苦创业,强国富民为主题的文化,它见证了没有xxx就没有新中国的革命历史,见证了党带领人民将中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建设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强国的艰辛历程。各个时期的精神虽然产生的环境和背景各不相同,但是它们精神实质是一脉相承的,共同体现了中国xxx人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体现了他们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那种百折不挠、团结统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体现了红色文化的先进性、创新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人们很容易受到“三俗”之风的影响,而红色文化所承担的人生观、价值观将会唤醒储藏在人民心底最美好的记忆,激励人们为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拼搏奋斗。

2.了解学习红色文化和发扬民族精神的内在关联。红色文化和民族精神是紧密相连的。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是红色精神。红色精神包含了体现各时期中国xxx的价值追求,具有本质上一致的价值目标,体现了民族精神的一般性质,同时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产生的、能够反映民族成员整体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的精神力量。民族精神能够为民族成员所共同接受,并指导和影响民族成员的实践行为,并能够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更新、与时俱进,体现了一个民族社会实践的时代精华。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以传播文化的形式来传承自身,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一个民族的精神必须在本民族固有的历史文化基础之上才能形成和发展。红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时代体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石,是民族精神的精髓,是党和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出的极具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体现中国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没有民族传统,红色文化就不能在中国大地上落地生根;没有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就会缺少实现路径。优秀的红色文化孕育伟大的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的振兴必然推动民族文化继续繁荣发展。大学生是民族的期望和未来,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事关中华民族灵魂的建立和巩固,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未来。因此,要在大学中宣传红色文化,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xxx是怎样为了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国家发展壮大而不畏艰险、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献身奉献。同时,学生在学习中国xxx在救亡图存、改革发展各个阶段历史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引导他们体会中国xxx不同时期的革命特征和精神特质,学史、知史、懂史,使自身成长发展得到红色文化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和信念支持,进而摆脱现实生活中精神迷茫的状态,以史为鉴,奋发作为。

二、以红色文化为依托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主要途径

要想发挥红色文化在推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方面的作用,必须充分调动与学生教育紧密相关的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的力量,充分认识它们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3.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践行的主要渠道。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只有通过社会实践的形式,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品质,外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社会实践既是一个理论转化为行动的机会,也是一个弥补缺陷自我提升的机会。因此,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团体活动的作用,通过诵读红色经典等活动,以文化的熏陶滋养青年大学生,以文化的表露展现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使民族精神内化,从而明礼守信、爱党爱国;可以通过主题演讲、班会活动、党团日活动、社会宣讲等形式,讲革命先进事迹、讲身边的故事、讲家乡的故事,使大学生了解家乡;可以通过热爱家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主题调研活动,让学生亲眼看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民族责任感、增强忧患意识。另外,要充分发挥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涵盖了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真实记录了我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生动展现了人民群众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图片陈列、实物展示、文字讲解等多种形式把伟大的民族精神生动具体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从先烈的丰功伟绩中感受到精神的震撼,从他们的先进事迹中得到灵魂的启迪,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励学生的前进斗志。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三篇

我校通过xxx传承红色文化构建和谐校园xxx活动的开展,学校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团校阵地建设为主线,以文化活动为基础,以社会实践为平台的红色文化建设体系。一年来,学校文明创建工作取得丰硕的成果,学生学英雄,做好事的现象层出不穷,有30多人次拾金不昧,九年级学生捡拾手机立刻归还了失主,失主因此送来了表扬信;学生的钱包不慎遗失,同学捡拾后都会主动交老师。现在,在散水头中学校园内,红色文化正如一缕春风,深入到师生的心中,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和谐校园,它正在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红xxx,让学生与红色精神零距离。

二、红色文章滋养孩子美好心灵

除观看红xxx以外,学校特意购买了300余本红色书刊、50余张红xxx光盘。我校图书室全天开放,让每位学生每天阅读一小时以上的红色小说、红色文章、红色诗词等,通过阅读学生受益匪浅。如今潘冬子、小兵张嘎、焦裕禄等英雄形象已深深扎根学生心田,使他们从小就接触到英雄人物,并以他们为榜样,争做红色少年。

三、红色诗歌、红色歌曲唱响整个校园,迸发师生学红色文化的活力。

在观看红电影、阅读红色文章的同时,学校还进行了红色诗歌联诵、红色歌曲演唱比赛等红色文化教育活动,迸发了师生学习红色文化的活力。一年来,学校除进行xxx诗词诵读以外,还大量搜集革命烈士、英雄人物的诗词让学生诵读,使学生受到了红色诗词教育。走进校园随便找一个学生都能熟练背诵几十首红色诗词。在进行红色诗词阅读的同时,学校充分运用音乐课,教唱红色歌曲,如《解放区的天》、《南泥湾》、《黄河大合唱》、《九一八》等革命歌曲,让学生在红色歌曲的旋律中,感情得到了升华,情感受到了熏陶。

通过以上红色教育活动,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思想道德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勤俭节约、爱国爱家、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等革命观念深入人心,从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了扎实思想基础。扎根农村,务实工作,潜心教书育人成为每位教师的工作目标,红色教育让我们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我们会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不断改进我们的做法和教育的内容,我们一定会让老区学校成为师生红色思想教育的阵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会守住阵地并打好这场硬仗。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四篇

1兵团文献资源与红色文化资源之间的关系

理清兵团文献资源与红色文化资源之间的关系,是开发利用兵团文献资源,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的理论基础。因为兵团屯垦戍边使命的特殊性,决定兵团文化同屯垦戍边文化密不可分;又因为兵团前身以及兵团人的特殊性,兵团文化继承了红色血脉,汇聚了四海精华,所以兵团文献也被深深地打上了红色文化、先进文化的烙印。也正是因为兵团文献的这种与生俱来的红色文化背景,开发利用兵团文献资源,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才有了必要性和可行性,兵团文献天然就是兵团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业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之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优良革命传统、革命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驻疆人民解放军大部就地集体转业后,从事生产建设,以屯垦戍边的方式长期执行着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的军队任务,成为稳定新疆的核心。此后一批又一批的兵团人继承了红色文化的灵魂,传承着井冈山精神和延安精神特别是南泥湾精神,而屯垦戍边文献体现的正是兵团人继承和发扬中国人民解放军优良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屯垦戍边理论和实践,这部分文献的内容有着深深的红色文化烙印,并与红色文化的灵魂也即革命精神密不可分,二者之间联系的纽带正是屯垦戍边。

2兵团文献是可开发利用的资源

兵团文献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分析和拓展兵团文献服务于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是开发利用兵团文献资源,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的前提条件。兵团文献可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兵团建设,前提和基础是对兵团文献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利用。兵团文献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途经是构建一个兵团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相应地,兵团各高校图书馆、各师市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及博物馆、纪念馆、专题陈列馆等相关部门要构建兵团文献信息保障系统,在有关部门的统一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兵团文献收集、整理工作,形成并拓展有特色的兵团文献信息服务领域。这些部门的兵团文献收集、整理工作各有重点和特色,优化组合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能够满足情报需求以支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的文献保障体系。兵团文献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次要途经是构建一个兵团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相应地,兵团高校图书馆、各师市公共图书馆要加强对兵团文献的标准化和科学化管理,加强对兵团文献的数字化建设,加强馆际互借和交流合作,联合举办特色馆藏文献展览,协商建设成体系的特色专题数据库,在有关部门的统一指导下,整合资源,统一规范,最终搭建一个涵盖面广的兵团文献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提供更便捷、更全面的服务。兵团文献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间接途径是加强兵团文献服务人员的队伍建设和有关兵团文献研究的社团建设,加大兵团文献的开发力度,推动兵团文献的学术进展,通过整理研究、汇编出版一系列兵团口述史料,就兵团文献的社会教育价值举办专题研讨,将兵团文献应用于博物馆的布展和组织专家就兵团文献数字化进行攻关等多种方式促进兵团文献的增值转换,从而为兵团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指引。

兵团文献资源如何转换为红色旅游资源

3开发利用兵团文献资源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需要注意的问题

作为一种特殊的地方文献,兵团文献资源与红色文化资源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文化资源,兵团文献资源不仅有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而且实现了文献资源到红色文化流放资源的转换增值。尽管如此,在开发利用兵团文献资源以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的过程中,还是应注意红色文化的内涵扩展问题,注意主体品牌意识和整体品牌策略。

扩展红色内涵,建设兵团文献红色专题库

首先,在坚持红色文化内涵不变的前提下,考虑兵团红色文化在时间范围上和地域范围上的特殊性,从而决定兵团红色文献的收集范围。比如,时间范围方面,不能将兵团红色文化的时间范围局限在1919年到1949年,兵团红色文化的时间下限至少要到1953年底新疆基本完成之时,这样,兵团屯垦戍边文化在时间上基本上可以接档兵团红色文化;地域范围方面,因为xxx率兵进军新疆时还肩负着出兵西藏解放藏北的任务,所以兵团红色文化还应该包括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进藏先遣英雄连挺进和驻守藏北一年,所以,兵团红色文化在地域上还应该涉及西藏阿里地区。其次,红色旅游的内涵不应仅仅局限于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而应该包括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孕育的以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红色革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红色旅游要回答的问题不应仅仅局限于中国xxx如何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战争,还应该回答近现代中国人民如何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一百多年来中国如何从贫弱落后走向繁荣富强,中国xxx如何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甚至还应该回答中国近现代史上“四个选择”即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xxx,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年代跨度要贯穿从1840年xxx战争以来的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

树立主体品牌意识和整体品牌策略

开发和利用兵团文献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时还应注意主体品牌意识和整体品牌策略的问题,应视兵团文献整体就是一个有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所以,在开发利用兵团文献资源的过程中既要注意系统性,也要注意渐进性;既要加强对已有的各类兵团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也要加强对潜在的兵团文献的开发与整理、刊印与出版,特别是对濒临消失的兵团屯垦口述史料、实物文献进行抢救性征集、整理并重点加强这方面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此外还应加强对兵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与数字化,因为非物质文化为红色旅游提供赖以生存的环境背景。

4结束语

开发利用兵团文献资源以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必须深刻认识红色旅游的最大魅力与生命力在于它的内涵,红色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也正是它的内涵,发展红色旅游的关键在于充分挖掘它的内涵。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即将迎来六十周年之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顺应形势的需要,扩展红色旅游的内涵、延伸红色旅游的范围,把兵团红色旅游事业推向一个新高潮。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五篇

“价值”这个概念是从人们与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价值、价值关系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

在一个价值观多样化的社会中,多种价值观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就是核心价值观。六中全会《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的提出,无论是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还是对于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就会迷失方向。

一、民族地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内涵

文化的产生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文化创造的主体、队形以及一定的文化创造得以进行的手段与环境。学校由特定环境组成一个社会系统,构成了文化创造的主体,学校的职能决定了学校从事文化活动的独特对象,学校的运行机制营造了文化得以产生的独特创造手段和环境。所以说,学校自其成立就孕育着文化并在其发展中实践着文化、积淀着文化、创造着文化。文化是伴随着学校产生、发展的一种客观存在。

民族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为人们的思维模式与行为规范提供了多元价值观念下的认同基础,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添加色彩。校园文化是从属于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它与民族地区的传统核心文化精髓紧密结合,是回顾历史、展现未来的具有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时代号召。由此民族地区校园文化建设是历史与未来的统一、局部和全面的统一、特殊和普遍的统一,是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体系。

校园文化是各民族在特定长期的工作生活习俗中形成的价值观、学习作风、群体意识和行为模式的总和,是一项高度系统化的工程。它具有多侧面、多角度、面向多层次的特点。高校校园文化是民族文化融合与发展的一种集聚文化现象,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延续过程中,涵盖富有校园特色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尤其民族大学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核心的任务,对传统文化起着吸纳新鲜营养的贡献。由此,民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各民族和谐文化发展,贯彻落实xxx对民族教育方针政策的环节,更加体现民族院校的文化特色。

特色高校建设中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指导文化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特色校园文化,结合先进科学的文化思想和积极进取的文化精神,构建和谐校园。民族地区构建和谐校园结合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教育资源的和谐、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和谐校园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构建和谐校园离不开民族地区的特殊社会文化环境。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谐校园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因此建设特色校园必须弘扬校园文化创新精神。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灵魂。创新就要不断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特色创新、提升教学水平和凸显办学特色是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坚持核心价值体系才能锻造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和特色鲜明的校园精神。

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中为什么弘扬核心价值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外来文化、社会文化变迁的严峻的挑战和冲击。由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部分高校对精神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校园文化建设组织结构不完善,缺乏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合理规划以及传统文化要素,还有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均衡,片面重视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建设等,诸多问题的存在也影响了高校校园文化的特色化发展。由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特色高校建设中的核心价值体系。

首先,弘扬核心价值是高校特色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路径。各民族的进步发展中文化起到“先行军”的作用。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以先进合理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为支柱。目前,全国高校校园里存在的社会现象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悖的。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合理地引导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高校校园文化在错综复杂的社会文化条件下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有助于广大师生在各种纷繁复杂的文化建设中分清是非,有助于用马克思主义统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并最终形成一个和谐的、特色的、先进的高校校园文化环境。

其次,弘扬核心价值是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目前的社会文化大变迁给高校思维意识提出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学生是民族现代化建设的未来,他们的思维意识、价值观念是否正确,直接决定着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繁荣发展,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处于新时期的大学生们对知识有一种“如饥似渴”的需求,一些落后文化和思潮借此机会乘虚而入,污染学生的精神世界。这些思想潮流在高校校园的传播和影响,扰乱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干扰了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迫切需要弘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合理引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再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培养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接班人的思想保证。当前,民族地区处于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开端时期,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这一切都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了空前的影响。在这个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现时期,难免会有部分大学生有疑惑、误解,甚至迷失方向。大学生的这种思想状况折射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正是党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创建特色文化的重大战略举措的思想保证。

三、民族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弘扬核心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命题的提出,为加强和改进高校特色文化建设提供了鲜明的思想武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尊重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性,坚持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途径。

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核心指导,在高校工作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作用。民族高校各种文化建设,从本质上来说都代表一种意识形态。要正确引导与民族文化相适应的文化建设,有效抵制不良文化在精神领域的阻碍,由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作用。

民族地区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全体师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民族教育、民族文化的发展全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领高校特色文化建设,使广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从而为民族地区建设文化大区奠定基础。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在目前各种思潮激烈冲击的校园环境里,学生能否正确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价值观,不仅取决于高校在思想教育领域中能否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面对待,而且要确保广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跟随科学社会主义方向。高校教学对学生高度负责,在整个过程中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体现传统文化的核心因素。

再次,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尊重特色多样,在校园中最大限度地宣传核心价值理念。没有纷呈各异的文化存在,就没有特色文化建设的必要。特色校园文化,不仅丰富了校园精神世界,而且也为文化大区建设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在高校和谐特色文化建设中,一种文化只要不是反马克思主义,只要是对国家、民族和学校发展有利的,都应允许其存在。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如果靠压制其他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不但行不通,而且会适得其反。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度量和勇气,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各种文化发展的前提下,尊重文化的特色多样性,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高校特色文化建设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广泛性、复杂性的特点。要做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需要全校共同的努力。不仅高校领导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一项核心工作,而且还需要树立高校校园文化全员共建的意识。

同志曾经指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由此高校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协助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先进校园文化的功能,引导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教师的事业发展和师德培养以及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保障,为高校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提供坚实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基础。这对于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六篇

为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决策,实施文化强省,推动桂东县的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与发展,根据郴州市政协4月18日召开的文史工作会议精神,及5月13日传真函件的要求,5月中旬至6月中旬,桂东县政协学习文史委牵头,组织了部分政协委员及相关专业人员,就“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发展”课题,开展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得到了县政协主席业军的高度重视,安排了副主席邓青青、正处级干部黄仁亲带队。

调研组人员先到炎陵县、永新县、井冈山市学习考察取经二天。之后,深入到我县的普乐、沙田、沤江等镇及县纪念馆,实地调研,采取了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和走访调研等方式,广泛听取和收集了有关领导(包括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雷纯勇一行)、从事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专业人士、社会贤达以及乡村干部、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经过梳理总结和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红色文化遗址的基本情况

桂东县地处湖南省的东南边陲,井冈山的南麓,东北至东南分别与江西的遂川、上犹、崇义三县接壤,南、西、北,依序与汝城、资兴、炎陵三县的土地相连。

主力红军撤离苏区后,桂东成了湘粤赣边区红军游击的中心。湘赣省苏维埃教育部长、的老师方维夏就跟随红四团红军,赣南军区司令员蔡会文率领的红军……他们与当地游击队在桂东东西两边山及周边开展了三年的游击战争。方维夏、蔡会文1936年就牺牲在桂东的普乐山岭。

来过桂东的红军队伍还有很多——红三军团(彭鳌),红七军(xxx、张云逸)第五十八团进入青山宋家、彩洞……

桂东沙田万寿宫还是xxx军留守处;桂东四都、青山是八路军南下支队xxx上将战斗过的地方,桂东是湖南省第一个解放的县。

市政协调研组认为:桂东的红色文化,种类多、渊源清晰、时间最连续,是中国xxx革命精神、革命历史的地方坐标;是中国xxx执政的渊源;其珍贵的历史,独一无二。

1、红色文化遗址按类别分:①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1处。即:桂东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万寿宫、红四军军部旧址——东水老屋、红四军医院旧址、红四军兵工厂旧址、湘南游击队组建和授枪旧址——文昌阁、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唐家大屋与杨岸、龙溪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国xxx湘粤赣特委和湘粤赣边区游击队总部旧址——赤水仙、中国xxx西边山边区委员会旧址——桃寮。②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11处。即:大岭坳战斗旧址、“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沙田戏台、同益店、寒岭界战斗旧址、城隍庙、警卫排驻地旧址——母公祠、红六军团誓师西征旧址、方维夏牺牲地——仙背山、桂东武装起义旧址石围里、陈奇烈士故居。③革命领导人旧居1处,即xxx旧居。④纪念设施4处,即: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同志塑像、第一军规广场、桂东革命烈士纪念碑。

2、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级别分为:①省级红色遗址文物保护单位8个,即“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万寿宫(含沙田戏台)、迎还红军大队旧址(含唐家大屋、城隍庙)、桂东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红四军普乐活动旧址群(含:红四军军部——东水老屋、红四军医院旧址、红四军兵工厂旧址、居住旧址)、红六军团誓师西征旧址(含:寨前圩、朱氏祠堂、扶氏祠堂)、中国xxx西边山边区委员会旧址——桃寮、活动旧址——同益店。②市级红色遗址文物保护单位2处,即:陈奇故居、xxx旧居。③未定的12个。没有国家级红色遗址文物保护单位。

二、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现状、发展情况

(一)保护现状

2、遗址保存较好的11处,即:“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万寿宫、沙田戏台、同益店、唐家大屋、城隍庙、警卫排驻地旧址——母公祠、红六军团誓师西征旧址、xxx旧居、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同志塑像。

3、遗址保存一般的4处,即:桂东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红四军军部旧址——东水老屋、红四军兵工厂旧址、红四军医院旧址。

4、遗址损毁严重的有10处,即:陈奇烈士故居、大岭坳战斗旧址、湘南游击队组建和授枪旧址——文昌阁、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杨岸、寒岭界战斗旧址、龙溪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国xxx湘粤赣特委和湘粤赣边区游击队总部旧址——赤水仙、方维夏牺牲地——仙背山、中国xxx西边山边区委员会旧址——桃寮、桂东武装起义旧址石围里。

(二)开发利用情况

从2006年以来,桂东县共投入了资金3千余万元,用于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发展:

1、在沙田镇,兴建了第一军规广场、第一军规纪念碑等配套基础设施,修缮了万寿宫、沙田戏台等。

2、在流源乡,修缮了xxx旧居,建造了小广场。

3、在寨前镇,建造了红六军团誓师西征的雕塑。

4、在县城省级森林公园三台山上建造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完善了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一些配套设施。

5、即将竣工的有三台山烈士陵园文化墙。

军规广场、纪念碑、烈士碑、纪念馆等红色设施的建造与完善……不仅彰显了桂东浓厚的红色文化,诠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桂东轰轰烈烈的红色文化历史,而且成了县内外、省内外人们瞻仰、祭扫、缅怀与寄托哀思的圣地,成了人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与圣地。

三、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认识不足

一些乡(镇)的领导、部门的领导,还有不少干部群众,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认识不足,文物法规意识淡薄,没有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遗址的财富性,保护的重要性,认为保护是一个包袱——保护要花钱,只算眼前经济账,不考虑桂东经济发展的长远之计。

主要表现:一些乡镇、乡村的红色文化遗址受到冷漠,如:红四军军部旧址——东水老屋、兵工厂等。许多人认为保护是政府的事儿,与己无关。屋内、屋外堆放了农具、杂物等,严重影响墙体,房屋漏雨,墙体坍塌,没有人维修。任脆弱的红色文化普通建筑风雨飘摇。

2、文物保护机构势单力薄,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纪念馆(含沙田)临时讲解员的工资待遇过低,试用期每月800元,期满后每月1000元。由于待遇低,流动性就大,直接影响红色文化宣讲质量。

十几年以前,桂东成立过文物工作管理委员会,可由于领导的经常变动,管理委员会等于虚设,工作没有启动。

3、文物保护经费没有列入预算,保护工作不到位

桂东是革命老区,国家贫困县,县级财政除了每年确保必要的工作经费外,再没有预算钱来实施抢救和保护。省、市没有固定的文保经费下拨,每年得写报告去争取三五万,争取来的经费也不单纯是红色文化遗址保护,还要用于古建筑(聚龙居等)文物的保护。

可以说,省、市两级拨给的文保经费,对于拥有浓厚红色文化,拥有点多面广的红色遗址的桂东来说,保护只不过是杯水车薪。所以,桂东的红色文物遗址保护乏力,保护设施简陋,保存条件也差,一些馆藏红色文物已移放到国家、省、市妥善保护与管理。一些散件红色文物也无钱收购。一些馆藏的文物急需修复,也无钱修复。

4、文物保护工作不具体,不细致

一些产权没有置换的红色文化遗址,本应公布为县级保护单位,由于缺钱,没有公布。在普查的纸面上做保护,实地当中却没有保护范围、保护标志。

保护经费的紧张与缺乏,不少红色文化遗址保护难以真正落实到乡、村、组、户。

5、全县城乡建设,没有真正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整体规划

市调研组专家指出,桂东城乡建设规划不科学,红色文化遗址主体、标志不显眼。比如:沙田“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纪念碑、同益店、万寿宫等,被周围那些高楼大厦圈围了起来,标志物淹没在圩镇,让外面的游客不易看到。

6、对文物保护工作执法力度不够

对违反《文物保护法》规定的违法行为处罚,执法权有的属于公安;有的属于工商、环保;即使属于文物部门执法的,也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因而出现了县级执法乏力、不到位现象。

7、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的政策研究不够

在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中,没有跟踪落实;政策研究不透,没有多渠道,多方位争取资金来保护红色文化遗址。

8、开发利用不理想,红色文化展示的方法单一

市政协调研组指出,走进桂东,一路感受不到红色文化的浓厚氛围,也看不到多少红色文化的标志。

四、保护、开发红色文化遗址的建议与对策

红色文化遗产是一种资源,并且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如果红色文化遗址没有了,红色文物被掏空了,那么,红色文化的桂东就等于是一个空架子,红色桂东谈起来,也显得苍白。

因此,要转观念,强认识。要下大力气,采取得力措施进行保护。要把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与发展,作为桂东,乃至郴州的一项红色文化事业来抓。既抓红色文化遗址硬件保护,又抓红色文化软件的保护。

通过保护与开发,把桂东办成郴州红色文化的高地,郴州红色文化研究基地。建议:

1、加大保护的宣传力度,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只有保护好,才能为开发、利用提供基础;只有保护好,才能更好地为桂东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只有保护好,才能利用它来对人们进行信仰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传统教育,廉政教育。

2、理顺体制,加强文保管理机构力量,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建议桂东文物保护管理所单设,并更名为“桂东县文物保护局”。机构编制与其承担的职能任务相适应,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加大文物鉴定、技术保护、规划编制、文物执法等工作。

提高纪念馆临时讲解员的工资待遇,确保讲解员的稳定性,以提高讲解员演讲的技艺与水平,增强红色文化宣传的效果。

启动桂东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加大文物保护力度。过去,因人而定,委员会形同虚设,人们甚至不知道有这样的机构。建议委员会由单位——党史、文化、广电、文物、文史、宣传、国土、公安、发改、民政、旅游、建设、规划等组成,由一名县领导分管,具体抓,每年召开一次会议,整合各部门管理职责,明确各部门的保护责任,加大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3、加大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经费的投入

一是对我县未定级别的12处红色文化遗址向社会进行公布,要把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1处1年1万元),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年增加;二是积极争取省、市对桂东这样的国家贫困县给予文化保护经费的倾斜,文保经费固定拨付给桂东;三是向上争取国家补贴支出的免费开放资金能一视同仁。四是积极争取红色旅游开发资金。

市政协调研组指出:红色文化遗址保护,要多投入。建议从“城市发展基金”专项资金中单列“红色文化遗址保护资金”来加以保护。

刻不容缓的是,县里再贫困,也要调剂出部分资金,撒点胡椒面,抢救濒临倒闭的红四军军部旧址——东水老屋、红四军兵工厂旧址、红四军医院旧址,修葺好红十五军军政委、桂东县第一任县委书记陈奇的故居。让红色文化遗址不垮、不倒、不烂。

4、转方式,创机制,把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工作做细、做实

进一步挖掘出桂东的红色文化遗址、遗迹,搞清家底。划定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区域,增加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的碑、牌标志。

推行乡、村文物协管员体制。给乡、村、组、户一定的补偿经费,明确看护责任,让他们加强日常管理——让脆弱的红色文化建筑房子能透透风,换换气,屋内有人经常打扫,屋外有人清理;漏雨了,有人检瓦;墙体坍塌、损毁了,有人维修;有破坏的现象,有人制止,有人举报。

特别是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城乡建设中,将危房改造与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对现有红色文化遗址尽可能进行产权置换。

5、编制好桂东县城乡建设与文物保护的整体规划

为建立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的长效机制,建议抓紧编制好桂东县城乡建设与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即文物保护纳入全县城乡建设规划中。

在规划上,市调研组对桂东谈了很好的建设性意见,即:红色文化与绿色资源、地理环境、民俗文化等一起来规划。走科学规划之路。实施中,主题突出,分步进行,一步一个台阶。打好“红”、“绿”两张牌,把桂东打造成红彤彤、绿幽幽、健康康的美好地方。

6、加大文物保护工作执法力度

县文物保护所(或xxx)要经常对红色文化遗址进行巡查,加大红色文化遗址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对保护区域内有建房苗头、及堆放杂物的现象,要及时提醒乡镇、单位或业主。对保护区域内的旧房,多做思想工作,尽可能进行产权置换。不能置换的,拆旧建新时,坚决杜绝原址上重建。

7、加大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政策的研究

为了桂xxx会经济发展的长远之计,要抓住我县红色文化特色,聘请省级文物专家编制好红色文化遗址保护规划。

加大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的政策研究,积极申报“国字牌”保护单位,在一二年内实现零的突破。在申报时,把与之相联系的红色文化遗址,一并打捆包装进行呈报。要把“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纪念地旧址群、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和迎还红军大队旧址群、工农红军长征先遣队——红六军誓师西征旧址群列为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工作的重点。

市里专家说,桂东是工农红军长征的始点,意义非凡。红六军团誓师西征旧址,应该及早恢复重建,科学复原古戏台等设施。

要加大桂东申报“国保”单位的力度。为了申报成功,委任精兵强将,在申报过程中,搞好跟踪和后期管理,衔接好,落实好。争取国家的文物保护经费,来解决桂东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中财力严重不足的瓶颈问题,改善硬件建设,促进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

文物保护所(或局)与旅游局要联袂争取红色文化旅游资金,做活、做好红色文化旅游线路这篇文章,把桂东重要的、有影响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旅游发展优势。

建立多方位的投融资体制。吸收社会基金,加大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亦可以奖代拨,比如:寨前的朱氏宗祠、扶氏宗祠的红色文化遗址,由他们维修,然后拨款奖励。还可向产权单位(户)伸出橄榄枝,合资、合股,共同开发红色旅游。总之,就是要酿造出一个社会关注、人人关心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与发展的格局。

8、丰富红色文化展示的内容与方式

如何吸引游客们的眼球?建议在公路两旁,利用石墙、护坡、闲置水渠、废弃桥梁、结合山形地势、运用壁画、剪纸、雕刻、索膜等艺术手法,打造“红色文化记忆”景观带;征集散落民间的红色实物,丰富展馆陈列的内容;编制画册,制作光盘、影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展示桂东红色文化;开展演讲会,戏剧演出,与毗邻县开展红色文化活动等,将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做活、做好,将桂东的红色文化推出去,进而推动桂东经济社会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七篇

一红色文化精神与高校文化品牌的紧密联系

高校的文化品牌既是虚的,又是实的。虚在它并不是仅仅通过一种形式所表现,可能是一句慷慨激昂的校训,也可能是创立的学术成就,亦有可能是培养的名人。实在它不管用何种形式表现,它必须得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载体,必须能够反映所处时代的特征,能够弘扬社会进步的正能量,能够使人一看到这所高校或其学子,就能感受到奋发有为的气魄。而高校文化品牌的这些特征,正是红色文化精神所能够锻造的。首先,红色文化精神源于青年学子对国家社会的关心,源于对民族未来的期冀,回想当年在这片土地上发动革命的志士仁人,它们大多是为学生时看到国家的破败落后,为了国家之觉醒富强,奋而参加革命的。如果能够继承好这种精神,那么高校的文化品牌将会获得取之不竭的力量。其次,红色文化精神是革命先烈不畏困难,敢于斗争所凝聚而成,试想一下大革命的恐怖、数次围剿的惨烈、等先烈的牺牲都未能吓垮革命者,星星之火愈加燎原。如果能够获得这种力量,那么高校的文化品牌将能克服一切困难。第三,红色文化精神的核心是始终把人民放在心里,一切以民众的利益为核心,从一开始,革命先烈就是要推翻压迫者,解放农民、解放劳工,无论是安源罢工,还是根据地的,无一不是以增加百姓的福祉为己任。如果能够坚持这一信仰,那么高校的文化品牌将始终赢得全社会的尊重和历史的肯定。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正确认识红色文化精神,并把它运用到高校文化品牌的建设中去,将极大地促进高校文化品牌的形成和壮大。

二当前应用红色文化资源于高校文化建设的不足

1定位不准

有的高校认为引进红色文化就是宣传革命历史,通过这种宣传增加学校文化品牌的红色效应。这种看法不能说完全错误,但至少不深刻。大学是塑造人格的重要地方,高校的文化品牌最吸引人的正是它综合展现的整体人格魅力。试想一下,如果师生并没有理解红色文化的历史基础,它又怎么能主动顺应时代的发展,正确传承红色文化。

2方法不佳

当前有许多高校采取的是由团委或学生会组织策划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想以此带动全校的文化品牌建设,殊不知这样一来就将此当成了一项课外活动,当成了学生自身的活动,从而无法营造全校共同参与的气氛,也无法获得相应的执行力度保证。

3形式单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一些先进的理念早已通过各种新兴媒体深入人心,但一些高校熟视无睹,依然沿用讲座、参观、写心得、搞演讲比赛等方式引入红色文化,通过在传统媒体上播新闻、拍短片、发文章宣传等方式来塑造品牌。既不能提高师生参与的热情,也不能赢得社会的品牌认可。

三用红色文化塑造高校文化品牌的对策

将红色文化用以塑造高校的文化品牌是一项整体性的工作,其核心在于汲取红色文化的精神,就是前面提到的一种以振兴国家、服务社会、关爱民生为己任的文化精神,只有把这种精神融入到学校的方方面面,融入到一批又一批的学生的内心当中,学校的文化品牌才能最终建立并光大。因此,要在准确定位、开拓方法、丰富形式等诸多方面下工夫,激发学校师生乃至社会公众的整体参与热情。

1走出认识误区、明确建设目标

作为学校的领导者,要正确认识红色文化在文化品牌建设当中的作用,目标就是要让红色文化的精神感染师生,塑造师生的人生品格,引导师生产生对国家、民族未来的深切关注和对社会、民生建设的迫切责任感。可以对每年的建设工作做一个具体规划,但不宜定一个具体的建成目标。回顾历史,从来没有一个名校的品牌是通过行政命令可以在某年某月建成的,它一定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建设工作,催生出一批批有作为的师生干出一件件造福于全民的实实在在的事才最终实现的。

2引进先进手段、开拓管理方法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八篇

[摘要]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重要环节,事关高校的发展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内涵的红色文化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利用的重要载体,红色文化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养成表现在思想品德、核心价值的养成和励志功能。深入研究和融合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红色文化,吸取红色文化的精髓,积极探索用红色文化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和实践模式,对于强化高校育人功能,培养“四有”新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红色文化;高校教育;创新创业素质;励志功能

[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5?0012?06

高等学校承担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高等教育质量如何,关乎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无论是学校数量、办学规模、在校生人数,还是人才培养质量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的同时,培养出了一大批创新型人才。现在活跃在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领域、政府部门、企业和各条战线上的骨干,主要是我们自己培养的。

与此同时,社会上也比较关注“钱学森之问”,在寻找“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的答案。这表明在我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全社会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总结创新人才成长的经验,有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思想品德的养成、体力和智力的提升。没有正确的思想就等于没有灵魂,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引,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进行创新创业就会失去动力,将一事无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近年来,面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一方面为高水平人才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创业机会,另一方面,我国人口就业问题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趋突出。在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本科生应聘专科生职位、硕士生应聘本科生职位等“唯学位”现象,“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想法,反映了我们创新创业思想教育的缺失,致使有些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不足。因此,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对他们规划自己的人生施加积极影响,对促进大学生走向社会实现人生理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的关键是把红色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之中,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养成。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意蕴

近代以来特别是中国xxx成立以来,在领导广大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艰难历程中,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华儿女以其不畏、敢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业绩,形成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内涵的红色文化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和精神财富。时光荏苒,拂去历史的尘埃,蕴含着时代内涵和价值的红色文化仍熠熠生辉。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中国xxx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各种伟大的革命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一部红色文化史,就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与国内外敌人英勇抗争的历史,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从危难中奋起的强大精神动力。红色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在形式上,可以归纳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的或器物的文化主要包括体现红色文化的实物,如革命者使用过的各种物品、衣物、大量的武器装备;精神文化包括红色文献、革命家的文章著作、诗歌,反映红色文化的电影戏曲。在形态上,可以归纳为静态的和动态的文化。静态的包括红色革命遗址、革命圣地、纪念场馆等;动态的有电影、戏曲、利用现代科技制成的动漫等等。这是我们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生动教材,从中可以获得精神的力量,如《十六字令》三首中“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刺破青天锷未残”,“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还有“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等诗句,长征中红军的“革命理想高于天”,“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等鼓动标语,气吞山河,吐纳万象。今天,当我们思索一个生命究竟能承受多重的苦难,红军何以能够跨越千山万险、爬冰卧雪、取得胜利时,其实答案早已不言而喻——伟大的事业离不开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必然蕴藏着伟大的文化。

(二)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催生的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的赞歌,是流芳百世的历史文化最强音。因为它承载着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是中国革命历史的真实写照,凝聚着党和人民的智慧,在中国革命史上树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留下了一笔可贵的文化遗产。

1. 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价值观与利益观天然不可分割。中国xxx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事业中,我们党所奋斗争取的一切,都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中国xxx人的价值追求和价值观的实现。从红色文化彰显出的价值观来认识,它再现了广大xxx员为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价值观及其伟大实践,这种价值观与实践观科学地把党的利益、人民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以及个人利益,统一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这就客观真实地为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提供了天然正确的价值观导向。红色文化中所呈现出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高尚的革命道德情操,报效国家、献身革命,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正是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最好的诠释。革命战争年代xxx人的人生价值观和利益观,为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正确的教育教学导向。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九篇

一、中国红色文化及其生成传播机制

中国红色文化生成传播机制研究主要是把红色文化的生成传播看做一种建构过程,从文化发生根源和发生传播过程等方面,探究中国红色文化如何在革命区域与当时社会文化融合衍生出新型的文化形态,并对这种文化形态生成的动态过程进行考察,最终得出关于中国红色文化发展演变的主要规律。中国红色文化是由中国传统文化与特定区域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等诸多文化要素融合衍生而成的。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期间是中国红色文化主体生成衍化期,而中国红色文化的延续及其新价值衍生期则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文化的生成传播必然具有一定的历史语境和现实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为主导,中国红色文化融汇整合了中国社会存在的儒道释文化思想及其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中国红色文化正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过程中产生发展和逐步完善的,其生成传播的社会实践基础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红色文化的生成传播因为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而有了坚实的阶级基础,中国xxx则是中国红色文化生成传播的主体根基。“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延续的历史整体,中国红色文化生成传播的重要血脉渊源则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最根本的理论根基就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思想则是中国红色文化生成传播最直接的理论指导”。②中国红色文化以其核心元素建构起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用独特的方式铸成群体统一意志和集体目标,并以此统领整合引导社会其他阶级与阶层的政治文化,最终实现红色文化生成的目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xxx人在传统民族文化基础上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中国红色文化。中国红色文化的发生发展是近现代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变迁的必然结果。中国红色文化区别于传统文化以及近现代以来其他党派阶层的文化创造,是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主导方向。中华民族文化近代以来屡遭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学”沉沦,“新学”屡经蜕变而未完成整合民族文化的重任。在此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输入与传播以及中国xxx的成立,使中国红色文化的发生发展具备了思想前提和组织基础。中国红色文化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中国xxx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考察研究中国红色文化的发生发展进程,必须要在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宏观背景下,深入探究中国红色文化发生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以及中国红色文化生成的动力机制。近代以来的文化危机使马克思主义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脱颖而出,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理论武器。中国xxx的成立,为中国红色文化的发生提供了实践主体。随着中国xxx文化自觉程度的日渐提高,中国xxx担负起创造中华民族新文化的使命,使红色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不断发展,成为20世纪中华民族文化变革发展中的一股新兴力量。中国红色文化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也日渐从边缘性文化和区域性文化发展演变而为主流文化,代表了20世纪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新方向。“中国红色文化从发展演变历程可以看出,从边缘性文化到主导性文化以及从区域性文化到全国性文化的发展演变历程与20世纪以来的中国革命、改革与建设时期的社会变迁相耦合,再现了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引导下的中国主流文化变迁。”③中国红色文化的发展演变总是与时代变迁紧密相连,并在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和推动文化创新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当代红色文化研究的文化人类学视阈

“文化人类学比较研究世界各民族国家与地区文化的异同之处,考察探究整个人类文化发展与变迁的过程,并由此发现人类文化的特殊性与普同性,从而建立符合社会实际的文化理论。”④“文化整体论”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基本准则之一,文化人类学者的视野直接指涉全世界的人类及其文化。人类学重视个体及其琐事,但更强调在“整体观”指导下拼合出文化全貌。无论从时间跨度还是地域空间上看,“文化整体论”的研究视野都要比其他人文学科更为广阔。正如人类学家格尔茨在《文化的解释》中所说:我们在村庄中研究,但不研究村庄。格尔茨主张对文化作深度全面的诠释。中国学者周大鸣则主张从主位的角度去观察,客位的角度和全球的视角去研究,最终将主位与客位有机统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中国红色文化处于从传统文化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变迁之中。中国红色文化是以革命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的文化形态,是中国革命时代的文化精神与文化创造的当代呈现。近年来,中国红色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通过各种不同媒介得以传播发展,形成了当下中国蔚然壮观的文化图景。

(一)“文化民族主义”:中国红色文化的身份认同建构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经济全球化”和“文化民族主义”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重要表征,文化固守与全球变革已经成为国家或民族文化发展的特有张力。英国学者道金斯1976年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杜撰了“文化基因(Meme)”一词,用以说明文化传承中的基本单元。道金斯认为“文化基因”是社会文化中类似基因的复杂单元,是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文化信息模式。人类的进化是“文化基因”与生物基因并存共进的过程,“文化基因”的传承总是在纵横两个方向上传播延续,以实现文化特色的继承发展。“文化基因”的复制传播,使不同文化模式得以保存传承。“文化基因”具有维系民族身份认同和规范社会行为以及制约社会发展方向等功能。“中华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文化根基,中国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层积传承的结果。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使中国红色文化具有了超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在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和中华民族救亡求变的过程中,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解放中华民族的思想武器。其原因就是中国优秀民族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土壤。正是这些优秀的思想文化基因,使近现代先进的中国人在感情与道义上更加亲近和容易接受马克思主义,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推动着近现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文化是社会整合的基础,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国家都十分重视自己的文化建设,目的就在于能够促进社会整合与民族文化认同。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认为:民族是以文化同质性为基础的“观念共同体”,社会成员是在共同文化缔造的结构化社会关系中被组织起来的。“认同”是文化固有的特定功能,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使社会成员对民族文化产生身份认同。“文化认同”主要是指社会特定的群体或个人把某一文化系统内化于自己心理和人格结构之中,自觉遵循这一文化系统并用以评价事物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美国学者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曾指出: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文明史,未来必须以文明为基础来构建世界新秩序,文化认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东西。⑤“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存在的根基,是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源动力。“文化认同”构成了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和意义系统,从而促进“国家认同”。文化通过民族这一载体存在和发展,民族又因为依托了文化这一根基而日益牢固紧密。而“文化民族主义”是指表现在文化领域内的一种强调本民族共同文化认同、维护本民族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民族主义倾向,也就是寻求维护和弘扬共同体民族文化的“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是一个民族或民族国家的象征。从中华文明传承演变的历史进程考察,中国红色文化是在封建文化没落、资产阶级文化先天弱势的背景下,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输入而成长起来的文化新形态。中国红色文化融汇包含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文化。“中国红色文化具有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用马克思主义创新文化传统的基本功能,是中国特定时代的一种文化创造,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转化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红色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文化体系,涵盖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来中国文化建设的主要成果。中国红色文化内在于20世纪以来中国主流文化的变迁之中,顺应了中国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⑥中国红色文化不只是一种文化形态,更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思想,应该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文化基础。在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国红色文化能够发挥其思想教化和行为规范以及政治导引作用。

(二)“生态整体论”:中国当代红色文化生态的整体性建构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E.P.Odun)认为:生态系统是在一定区域内共同栖居着的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不仅是一个生态区,还是一个具有一定自然或人为边界的功能系统单位。“整体论”是人类学的重要标志,它是人类学整体探讨与综合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人及其文化是一个有层次结构的整体和相互作用的系统,具有整体的特有性质。要把握整体的性质就要用系统的方法,把研究对象放在与若干不同系统的关系中来进行考察。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作为动态的有机体,人类创造的各种文化之间交互影响和分流整合,从而形成了各不相同的文化群落。形态各异的文化群落都是人类文化整体的组成部分,都在为维护人类文化的完整性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⑦“文化生态系统”就是这个动态的文化整体。“文化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文化元素通过交往互动而出现融汇整合的过程。文化遗传是人们接受社会习惯和共享文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观念始终处于不断被传递和强化之中。而人类文化交往活动中的文化传播是文化遗传的一种方式。遗传性和变异性是文化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遗传与变异的张力普遍存在于文化发展的历程之中。因此,在推动“文化生态系统”变革和探求“文化生态系统”发展所需新的文化思想的同时,还要保持“文化生态系统”的遗传特性。也就是说,超越于所处的文化背景,而又不背离文化背景。中国红色文化是一个规模巨大并且结构较为复杂的文化生态系统。分析研究这个系统的结构,可以具有多重视角和多种方法。中国红色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和开放常新的文化体系,从文化生态的视角来审视和研究中国红色文化,能够更好地把握中国红色文化的发展演变规律,最终达到对中国红色文化进行生态整体性的建构。红色文化是内涵丰富的特定文化概念。从文化生态的角度来看,中国红色文化的生成发展具有遗传变异性和整体开放性的生态意味。中国红色文化生态体系是由物化生态、理论生态和精神生态等构成,红色精神则是贯穿于整个文化生态体系的灵魂。中国红色文化的物化生态主要包括旧址遗址和纪念馆等,是纪念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的场所。红色文化的物化生态最为直观地再现了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是中国xxx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历史见证。物化生态是理论生态和精神生态的显性载体。中国红色文化的理论生态则以红色文献为载体,红色文献主要指所出版发行的各种文献资料,其中包括各级党组织各类文件及根据地出版的各种书籍和报刊等。中国红色文化的精神生态是以红色精神为载体,红色精神是中国红色文化的灵魂,是民族精神在革命历史条件下的再现与创新。中国当代红色文化生态的整体性建构,就是要注重中国红色文化的物化生态层、理论生态层和精神生态层的整体协调发展。在文化创新和时展中,要始终坚持红色精神是中国红色文化生态体系的内核。中国红色文化在发展演变的不同历史时期,文化变异维新的方式与内容也各不相同,中国红色文化的内涵在不同时期也具有不同的体现。中国红色文化引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社会思潮,形塑着革命先进分子及其普通大众的理想信念。在当代文化生态语境下,中国红色文化所呈现出的文化品格与文化功能具有整合当下其他文化形态的价值与担当。

三、“全球场域”:中国当代红色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全球化”意味着人类从彼此分隔的状态走向全球社会的整体性变迁过程。在人类学研究中,文化被看做是一个群体共享的文化价值和文化行为。全球场域下社会关系和交往方式所发生的诸多变化,赋予全球社会一种崭新的全球意识。“全球化”使全球范围的文化资源扩散流动加快,文化发展处于高度融合与分化的张力之中。容量巨大的文化信息相互碰撞交汇,重构着各种文化复杂的内在结构。全球范围内的文化相互渗透整合,引发了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的矛盾,其中也蕴含着“全球本土化”的整体发展趋势。传播是社会间文化特质的散布,传播与文化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传播以符号化和意义化的方式呈现着文化,文化则规定着传播的方向效果和内容方式。⑧人类学学者霍尔在其著作《无声的语言》中指出:文化即交流,文化是媒介。这句话反映了文化与传播的互动实质,传播功能是文化的基本功能。“传媒世界化”和“世界传媒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在“全球本土化”浪潮之下,文化传播的范围内容以及速度将不断改变着全球文化的地理版图,“文化杂交”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跨文化传播”是在特定的异质文化间进行的能够跨越文化差异实现意义共享的传播活动。在全球文化一体化进程中,经济与政治力量使“跨文化传播”在不断融合与冲突中呈螺旋式上升,引发全球文化冲突以及寻求文化身份认同的潮流。“作为全球一体化的文化运动,‘跨文化传播’包含着全球化与本土化以及同质化与异质化两种文化力量的对峙与互动。任何一种文化只有兼容并蓄地吸收外来文化精华并结合本土文化的优势,才能在发展中找到合适的生存空间。‘全球化’创造了不同文化发展与并存的‘增量空间’,不同文化的影响力和生存空间得到了空前扩张,跨文化交往也激发了各种文化内部的独创性表达”。

德国人类学家莱奥•弗罗贝纽斯曾说过:文化本身并没有脚,文化是靠传播对人类产生影响的。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中国红色文化也具有如此特性。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中国红色文化是一种开放的、具有世界历史性的文化。中国红色文化的创造与传播都离不开人以及人的主动性。作为中国红色文化传播的担当者,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红色文化传播的主体,中国xxx则是中国红色文化传播的主导力量。中国xxx作为中国红色文化传播的主导者,具有极大的感召引导力量,在明确红色文化传播目的和规定红色文化传播性质方向等方面起到重大作用。⑩在当代多元文化背景下,应鼓励支持和引导人民群众成为中国红色文化传播的主体力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主流文化的主体性建构和跨文化传播。如果从跨文化角度考察埃德加•xxx当年之举,则无疑会对中国当代红色文化的跨文化交流有着启示意义。当1937年《红星照耀中国》在欧洲出版后,xxx作为驻华记者的职业生涯开始走向巅峰。xxx的文化跨越取得了多重收获,客观上为“红色文化”由中国西北一隅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这是中国红色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成功案例。中国红色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与功能,对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精神生态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综上,文化是为社会创造意义的一系列价值观和实践的总和。文化要具有同化力,才能有助于国家目标的实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中国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解放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所创造出的新型文化样态。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要大力弘扬中国红色文化,深度挖掘中国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涵和独特价值,扩大中国红色文化的传播影响力,从而提升中国红色文化战略能力。最终从根本上全面提升中国红色文化软实力。

中国红色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次重大转型和创新。在传统文化基础上,中国红色文化融入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将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作为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完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蜕变与创新。在当今“全球本土化”的语境下,我们要重视中国红色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以及在主流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和作用,不断提升中国红色文化的文化力量,重塑中国国家形象,为世界建构一个“和而不同”的文化生态体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十篇

声音作为一种媒介,具有很重要的叙事功能。本文以保罗·亚当斯的“四象限”媒介传播地理拓扑关系为分析结构基础,以与媒介深度互嵌关联的“空间—地方”为阐释维度,在对《寻声记》媒体文本分析的过程中,通过对于声音物质性的探索体验、对于声音文化符码的多维阐释,以此试图绘制出红色文化的空间叙事传播地图。《寻声记》并非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唯一媒体内容作品,但它区别于传统综艺节目的宏大叙事与室内讲演模式,以声音为叙事起点,通过声音线索串联起革命岁月里的英雄往事,将声音背后所承载的红色文化基因以游戏化、情景化的形式展示在观众面前,使观众身临其境地在不同的场景画面中感受红色的韵律和节奏。节目中红色文化的空间叙事传播并非静态的,而是在传播媒介与地理图景之间形成互相结构的动态过程,一方面空间与地方有助于声音的物理呈现和感官体验,另一方面多元的声音也激起技术重组空间的效能尝试、对于“媒介中的地方”饱含深情的情感凝聚。

可以看到,《寻声记》是围绕听觉因素进行内容创作的创新尝试,在声音与故事的巧妙结合之中实现了节目内涵与外延的双重提升。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红色文化的意蕴内涵仍然需要不断地被挖掘、激活,以此保持蓬勃的生命力。《寻声记》以更为年轻化、情景化的方式向受众传递红色价值观,让红色文化基因深深根植于人们心中,这也为融有红色文化元素的类型节目在价值提炼、叙事策略、呈现模式等方面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考。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十一篇

延安以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促进了红色旅游的飞速发展。延安,这个当之无愧的中国革命圣地,作为红色旅游的首选地,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厚爱和高度关注。但是,如果我们冷静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延安红色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业内人士都知道,延安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是以红色资源为主体,黄帝文化、黄土风情为外延的独有资源形成的旅游产业。因此,针对影响延安旅游业发展的主导因素红色旅游,我们民盟XX市委精心安排,及时组织盟员中的部分专家、学者,以及政策水平高、业务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盟员组成调研小组,深入XX市县(区)各景点开展了对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活动,调研中主要采取“走、访、看、问、谈、查”等形式,针对延安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展开了调查,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延安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旅游事业,将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以“民族圣地•红色延安”作为标志性品牌,坚持高起点引领、大手笔规划、整景区打造、市场化运作,倾力做大做强全球炎黄子孙朝圣地、全国红色旅游首选地、黄河自然遗产观光地、黄土风情文化传播地四大红色旅游板块,精心打造出了“延安过大年”、“公祭民祭黄帝陵”、“中国•洛川国际苹果节”、“延川红枣文化节”、“壶口旅游节”、“安塞文化艺术节”、“万花山牡丹节”等七大经典品牌节会,直接促使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为延安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经我们了解,截止目前,延安对外开放的重点旅游景区已达35处,其中国家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4处、3a级景区7处,旅行社46家、导游800名,饭店38家。县域旅游和乡村旅游迅猛发展,全市有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7个,省级旅游强县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6个,旅游专业村60个,乡村旅游专业户2000户。

根据旅游部门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十五”期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万人次,“十一五”达到万人次,比“十五”增长倍。旅游综合收入“十五”期间累积达到亿元,“十一五”期间累计亿元,比“十五”增长倍。“十五”末的2005年,我市旅游接待人次是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亿元。“十一五”末的2010年,旅游接待人次达到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41%、42%,与“十五”末比,分别比2005年增长倍、倍。2005年旅游综合收入占gdp的,2010年达到,占gdp的比重增长了近4个百分点。2009年旅游接待人数首次突破千万人次,获得了省政府的贺电嘉奖和鼓励。2011年有望提前一年实现省政府提出的2000万人次的旅游接待人数目标。

与此同时,旅游部门也成功编制完成了《XX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XX市红色旅游十年发展纲要》。2010年,结合国家二期红色旅游规划的编制,我市有13个项目纳入国家规划盘子。目前,《XX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已通过评审,《XX县旅游总体规划及景区修建性规划》已进入评审准备阶段,《洛川相思川森林公园规划》、《西沟湿地城市休闲区规划》等6个旅游项目建设规划正在编制。洛川、延川、黄龙、XX县、志丹等县完成旅游总体规划编制。XX县秦直道文物考古被评为2010中国考古十个重大发现,项目的控制性规划已通过评审。这些规划的出台,作为纲领性文件,为延安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们通过调研了解到,市旅游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旅游宣传和营销等方面还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

一是围绕国内重大节会开展了集中促销。旅游部门借助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等国内重要节会,有针对性地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进行了集中推介促销,与当地旅游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景区缔结友好,与旅行社结为联盟,形成了高层互访、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客源互送、互动联络的长效机制。

三是旅游部门积极主动地参与了省政府编纂的大型陕西旅游文化系列丛书,由他们负责编写《红色延安》板块,该书现已出版发行。许多县上的文化旅游部门和延安的文化人也责无旁贷地进入到了延安红色旅游的宣传行列中来,成为延安红色旅游宣传的又一支生力军。张国全的《陕北文化通览》、《烈原》,冯芝桂的《难忘的延安岁月》、马雨平的《印象壶口》等书籍的出版,尤其是部分县份出版了大型文库,这些出版物对于延安红色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宣传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是每年有目标地锁定几个重点城市,由政府出资,旅游局组团,旅行社、景区景点、宾馆饭店唱主角,直通主要客源地,点对点地扩大了联盟。

五是制定了切实有效的旅游营销奖励办法。发挥奖励的杠杆作用,进一步调动了广大旅行社、景区、宾馆饭店的工作热情。积极与广中旅、中青旅等大型旅行社集团或旅行社联盟建立互动互联机制,高层次、大视野、全方位地促销延安旅游。

六是打造红色旅游品牌。2010年XX市邀请了全国申遗专家罗哲文一行来延安进行实地考察,召开了申遗策划座谈会,启动了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延川乾坤湾、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的申遗工作,不断吸引境外游客。

七是打造a级景区。市上投资亿元,完成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建设和十三处革命旧址维修保护工程,其中延安革命纪念馆荣获建国六十周年“全国百项经典工程”称号,使延安革命纪念馆成为延安红色旅游的龙头。

八是针对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服务需求,政府加大了对于旅游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住”的完善工作,加快了宾馆的建设,更好地服务于高端游客。面对飞速发展的旅游态势,延安的许多民间资本也注入到延安的宾馆、酒店等旅游服务市场中来,涌现出了一些设施好、服务优、品牌佳的民营旅游服务企业。

九是针对急剧发展的延安旅游市场,延安的旅游公司的接待能力明显的不够,因此,旅游主管部门对现有的46家旅行社进行了大力地扶持和提升,不断扩大了游客地接量。

十是借助专家力量研发推出了一批具有收藏馈赠价值和延安特色的旅游商品、纪念品,举办了延安旅游商品纪念品设计大赛和新闻发布、展销会。目前,旅游购物一条街正在抓紧建设。

十一是开工建设陕北好江南——南泥湾景区,项目概算投资100亿元,打造集红色旅游、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和小城镇建设为一体的综合性大景区。

十二是恢复了一批红色遗址,诸如统一战线工作部旧址、xxx三局旧址、社会部旧址、西北局旧址、抗小旧址等。目前正在筹建的抗小遗址公园,该项目投资17亿元,整条沟开发,合同已经签约,正在设计项目规划。这些红色遗址的恢复,增加了延安红色旅游资源的体量,为延安红色旅游的壮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三是黄河主题公园,浓缩黄河流经的38个城市的景观风貌,现在正与菲律宾华侨施耐康进行洽谈。

十四是充分利用万花山拥有野生牡丹、四姐下凡、花木兰故里等资源,打造“全国人民的后花园”,广州商会已就该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

十五是陕文投已在延安建设东方红广场和东方红大剧院,编排《延安颂》,在安塞策划《舞动延安》大型实景演出。

十六是创新旅游形式,增加游客的体验式旅游,推出了一些实景演出。由陈维亚执导的《梦回延安保卫战》大型实景演出已经与观众见面,二期工程——延安旧城恢复、窑洞式四产权酒店项目进入规划选址阶段。延安自驾车营地项目已完成前期规划和立项。陕西旅游集团公司决定投资3亿元恢复保育院旧址,并策划实景演出,剧场版演出计划于近期推出。

另外,宝塔山、万花山、凤凰山、清凉山、黄帝陵、壶口瀑布、乾坤湾等重点景区也在抓紧打造提升。

二、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延安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正呈现出生机勃勃、方兴未艾的势头。但是,冷静地来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实际只是我们本身拥有的丰厚的旅游资源、特别是红色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性吸引了游客,我们的管理在某些方面只是被动地顺应了人们群众日益发展的文化生活需求。通过分析延安旅游产业中目前存在的一些不容乐观的现象,我们也许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现象二:XX县后九天山寨,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曾经有三部长篇小说(张国全的《烈原》、高建群的《最后一个匈奴》和樊永刚的《兰花花》)和一部30集电视连续剧(《盘龙卧虎高山顶》)对准这一座山进行宣传,但附近村民对该山体不但没有进行有效保护,也没有任何宣传标志,更谈不上开发为红色旅游景点。XX县在做旅游规划时,也没有把后九天考虑进去。

现象三:XX县城西的“延一井”是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自建矿以来,从来没有搞过陈列或展览。后来有识之士建议建立一个“中国石油博物馆”,县上的意见是建在XX县,市上的意见是建在延安城,结果,到现在连一块简单的展板都没有。

现象四:XX县旦八寨曾在《毛选》中被称为难以攻破的“土围子”,名气很大。目前XX县旦八镇自筹资金,并高薪聘请北京的专家进行设计,结果,寨子用钢筋水泥材料建成,失去了特色,搞得不伦不类。

现象五: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是4a级旅游景点,然而遗憾的是,这个景点自开发至今近20年了,依然仅仅只是横着一根杆儿收门票。其他的服务设施近乎于零。地质公园内没有一座专业的地质博物馆,壶口区域丰富的文化没有丝毫表现。圪针滩是一个千年古渡,旱地行船成为中国古代航运的奇观,是研究中国漕运文化和河船文化的活化石,可惜很早以前就推平了古窑,开起了沙场,甚至修起了宾馆。

现象七:虽然延安旅游景点的公厕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城区公厕布局和数量远远赶不上日益发展的红色旅游市场的需要,造成延安城区的好多地方有人随地大小便,极不雅观。

现象八:XX市的交通可谓乱象横生,公交线路规划不科学,服务水平低,乘务员素质低,不讲普通话,普遍说延安地方土话,有的乘务员甚至连站点也不报;出租车横冲乱撞,拼座、拒载现象普遍存在;残疾用车等非营运车辆肆意载客。

现象九:延安的宾馆接待能力不足,设施陈旧老化,实际接待能力远远不够,一到旺季,连周边的县城也住满了客人,游客只能委曲求全在小旅馆苟且。

现象十:“在延安停车难”是游客普遍的感受。延安的街道随处可见停放的小轿车,旅游景点也是见缝插针,如宝塔山景点可见一斑。

现象十一:延安作为xxx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最典型的景观就是延水襟带,宝塔高耸,大桥飞跨,那是一种印在亿万国人心目中沧桑、秀美、古迈、质朴的感觉。现在却被高楼大厦遮住了,不仅看不见宝塔山延河大桥相印相衬的经典造型,视觉上大大制约了对延安城市的审美。延安是山城,典型的景观“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只能是一种并不遥远的记忆。至于山城的城墙、窑洞早已不见了踪影。

现象十二:延安有些红色景区建设过于直观,站在山下就将山上的景观一览无余,没有曲径通幽,没有庭院深深的设计。许多设计没有文化含量也没有技术可言,外地游客有一项旅游项目就是远眺三山,我们下大力气建设的城市景观,只换来别人的远距离的一瞥,得不偿失。

现象十三:延安的饮食产业并不落后,但符合旅游规模、卫生标准、饮食安排的饭店非常少,要么是规模不够,要么就是开设地方不合适、没有停车场地,要么卫生条件不达标。来延安的游客吃不好、不敢吃,更吃不到特色的陕北小吃。

在延安发展红色旅游业的过程中,出现以上种种不合理现象,有些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有些是我们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这些现象在各级媒体上时有反映,直接影响了我们延安的优秀旅游城市形象。透过这些现象,我们不难看出,在延安红色旅游产业发展中目前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一是对红色旅游产业的认识不到位,目前的延安城市规划主题不突出,还没有完全统一到“红色旅游兴业”战略的高度上来。缺乏危机意识和大局观念,城市规划没有前瞻性,也就实现不了规划旅游城市的目的,致使发展“大旅游、大产业”的整体合力无法形成。

二是红色旅游整体策划和景区规划滞后。规划起点低,围绕“红”字做大做强的观念没有树立起来,停留在文物保护和文化挖掘阶段,红色旅游产品的设计与研究开发比较薄弱,没有几件像样的旅游产品,更不要说形成规模市场。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投资引导不足,综合经济效益不高,加上区位优势不明显,旅游与文化结合度差,对游客的吸引力大打折扣。项目策划成为短腿,没有把资源变成项目,离形成一个产业的要求相差甚远。

三是旅游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红色旅游业发展需要。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特色不明显,红色旅游活动形式较单一、死板。红色旅游景区的旅游开发以橱窗、实物展示等静态呈现方式居多。由于形式单一、死板,难以引起游客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共鸣及互动,游客的参与程度极为有限。

加之景区标志标识缺失,大门蜷缩,景区多呈“葫芦”状,不具备大旅游的条件。

四是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红色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城管、文化、文物、旅游、公安、消防、药监等部门各自为政,互不协调。县区旅游机构不健全,一些县旅游文物合署办公,有的隶属于文体局,有的甚至没有机构,没有牵头部门。XX市区的清凉山、宝塔山、凤凰山等景区也存在多头管理、人员重叠、业务交叉等问题。

五是红色旅游管理依然薄弱,部门职责不明。仅靠旅游部门一家管理,不能适应红色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旅行社、景区景点、宾馆酒店和导游市场的管理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六是游客类型相对单一,消费水平不高。目前红色旅游景区游客群单一,大多是以红色旅游景区为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所以青少年是游客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多数是团队旅游,滞留时间短,消费不高,因而收入也不高。此外,红色旅游区周边的集群景观或配套的系列性旅游项目缺乏,也影响了游客在景区滞留的时间,大多只停留短短一天,影响了旅游业的收益。

七是与旅游景点相匹配的文化研究相对滞后。众所周知,每一个能够吸引人的景点、每一个欢迎的景点肯定具有深厚的文化含量。简单地说,就是好的景点背后必定有悠久的民间传说。比如,人们之所以对清凉山充满好奇,就是因为这座山上的神奇的佛祖舍身施鹰的传说和xxx元帅“万众瞩目清凉山”所形成的新中国新闻山的典故。我们延安的好多红色景点的传说故事并没有随着景点展示和介绍,这些地方的人物事迹,游客无从知道,与此相关的纪念品几乎没有。难怪有外地朋友说我们延安的旅游纪念品市场上没有一件有价值的产品。

三、对策和建议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只有注入红色文化的元素,依靠文化的支撑,才能长足发展,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业是以提供红色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并满足人们对红色旅游文化的消费需求为基本特征的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作为旅游资源大市,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开发黄土风情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产业,对于全面推进延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只有确立文化旅游产业在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真正摆到突出位置来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和政府主导两个作用,形成优势互补、多元共振的发展格局,才能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更好更快地推进和谐延安建设。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是要重新定位延安城市规划,注重旅游要素。建议把延安定位为优秀旅游城市,在修编城市规划中,要充分体现旅游要素,突出红色,彰显特色,提升延安的城市品位。

二是要把延安旅游放在陕北旅游,放在陕西旅游,放在全国旅游的大系统中来考虑设计。红色旅游用长征连接起来,把江西、青海、甘肃、陕西连接起来,做大红色旅游,做长红色旅游线路。用xxx转战的足迹,把陕北河北连接起来。大旅游一定要打破地域概念,以文化为主线,开发更长更远更有规模的文化旅游产业。

三是要更新观念。大旅游观念,就是城市建设、道路分布、产业发展、市民教化、文化研究、推广宣传等等,都要为旅游产业发展服务。城市建设要适应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有设施齐备的公共服务体系,顺畅便利的公共交通,简单明晰的道路指示,礼貌周到的接待服务,文明和善的市民风尚,等等。未来必将是一个自主游体验休闲旅游大发展的趋势。延安的停车场、充电站、供水站、露营地都应该超前发展。

四是整合市县红色旅游资源,塑造整体形象。首先,应根据XX市红色旅游景点分布广泛、各具特色的特点,运用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两种手段进行有效整合,使红色旅游景点规模化、品牌化。其次,把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具有鲜明时代感,融传统教育和现代休闲为一体的大旅游。第三,有效利用旅游与红色资源的结合点,合理开发,加强规划,避免雷同,逐步发展。我们建议:以XX市XX区为中心红色文化区,辐射到志丹、子长、吴起、延长等地。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住,住之能乐,乐意奉献。”用红色旅游吸引客人,用历史文化、陕北风情留住客人,让客人消费在延安,满意在延安。

五是出台发展红色旅游政策,解决瓶颈问题。建议从规划引领、促销撬动、品牌打造、项目支撑、环境保障等方面,制定出台更加灵活有效的引导、扶持政策,准确把握“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在“两黄两圣”上求突破,着力解决制约我市红色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发展。一是创新制度。要从实行红色旅游产业集群战略高度出发,做好体制机制等制度创新工作,要对国有企事业单位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的主要力量加以扶持,同时要积极鼓励扶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军红色旅游产业,开辟民间和社会力量建设的一块绿地。政府要加强管理理念、政策措施和服务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切实优化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硬软环境,真正为产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二是创新投资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资、共同开发、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运作机制,按照国家项目扶持切一块、发行贷款借一块、民间参股集一块、招商引资拉一块、地方财政挤一块的办法,多渠道筹资,全面解决红色旅游产业发展项目投入不足问题,立足实际、脚踏实地,谋求跨越发展科学发展之路,走出一条做大做强延安红色旅游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的新路子。

六是挖掘红色历史文化内涵,解决增长问题。鉴于我市旅游产业开发重硬轻软的现状,陕北文化研究、红色文化研究相对滞后的现状,我市应该大力扶持文化的研究,搞好旅游产业的支撑。红色文化值得研究,领袖的传记,领袖的著述,先辈的事迹,革命的传统精神,就是我们文化开发的内容,就是红色旅游的资源。延安现在销售的xxx雕像是韶山设计的,我们有那样多的领袖音像资料,我们可以设计无数种领袖的塑像,但是我们没有做,连xxx在保安最的形象我们都没有很好的利用。

红色文化这块任何一处拿出来都可以开发出很好的旅游纪念品,文化类:延安故事、领袖传记、领袖著作、领袖画册、延安教材、延安文具笔墨纸砚、延安校徽、延安军徽等等。红色歌曲、戏曲、音乐光盘等等。游客可体验的红色文化项目有:吃延安饭:延安时期的职工大灶、领袖小灶、交际处接待伙食、农家年节饮食等都可以进行体验。上延安班:在边区法院、边区政府、中央机关做几个小时延安时期公家人。听延安课:听延安时期的主题讲座。如为人民服务纪念台、文艺座谈会处、黄炎培谈话窑洞、斯特朗谈话处等地举办专题讲座。看延安戏:延安时期的戏剧、舞蹈、歌曲、曲艺都可以搬上舞台,游客可以演唱陕北民歌,客串戏剧角色,营造一种回到延安时代的感觉。

学延安艺:学习农活、学习艺术,剪纸,麻绣、布堆画、面画;学习家务,做小吃、织布、纺线、缝纫。过延安节,需要确定一些延安自己的节日,红军进驻延安日、xxx胜利日,举行延安特有的活动,篝火晚会、联欢。建议充分提炼红色旅游景区的红色文化内涵,把在红色旅游景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涌现的革命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的英雄事迹充分挖掘和展示。并开发体验型、参与型旅游产品,把抽象的文化经过挖掘整理,使其具体化,看得见、摸得着、体验得到。

七是提升旅游管理机构规格,破解管理问题。XX市把“旅游兴业”作为三大战略之一,足见对旅游的重视。因此,旅游的管理机构规格应相对提升,各县区要建立或完善旅游管理机构,统一职能、名称、规格,赋予必要的行政执法职能。适时成立“节庆办”,统筹延安红色旅游的管理。

八是建立长效联合执法机制,确保环境问题。建议市政府将红色旅游环境整治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全民工程和永恒主题。建立政府统一领导下的联合执法机制,按照“一项内容、一名市级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套工作班子”的要求,深层次地解决城市整体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比如增加公厕,改善住宿条件等。真正把延安建设成“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十是加强文化活动,打造文化精品。我们一定要有反映红色文化的艺术精品。我们建议延安投拍《韩起祥》大型电视剧,其中可以表现陕北文化、黄土风情、红色文化,该剧可以跨越民国xxx新中国和改革开放时代,成为延安历史的缩影。

十一是XX市内交通现状客观要求构建综合交通管理体系,理应成立相关机构,将交通管理纳入红色旅游综合管理之中。可以继续加大市区内的开山凿洞力度,打通延安交通微循环的工程。更要尽快让公共交通担当主力军,发挥起延安交通的核心作用。延安目前没有自行车交通、没有人力交通、没有地铁交通,出租汽车交通明显不足。政府应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完善交通设施,为市民免费提供自行车和换车场点,壮大自行车这一绿色交通。要严格管理公车使用,对于公车和私家车,也可参照其他城市实行错时出行的单、双号上街制度。要合理规划公交线路,改变目前的许多线路相互搭界、交叉和重叠的现状。要完善十字路口的红绿灯。要将早点、垃圾回收和报刊亭退出主要道路。要严厉清除某些部门、商户违法圈占马路停车、修车、经商的行为。尝试在延河上建高架立体交通,沟通南、北、东方向快速交通干线。

十二是组建延安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公司,整合各县区红色资源,并统一包装上市,把旅游集团公司打造成项目平台、融资平台、营销平台。

十三是组建专家评审团,对重大旅游项目进行评审,尤其是要对旅游做出贡献的个人进行重奖。

总之,一定要坚持把提升延安历史文化名城气息与发展文化旅游综合服务产业结合起来,以实施中国旅游圣地为突破点,将延安打造成西北乃至全国的红色旅游集散地。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十二篇

【关键词】英汉文化;文化差异;翻译策略

1 英汉颜色差异的表现

历史传统的差异

在英国人心目中白色是上帝、天使、幸福、纯洁的象征。“西方人举行婚礼时,新娘要穿白色的婚纱,这源自于英国国家的宗教故事magi和draids在基督复活时穿着白色的衣服。因此白色在西方国家被广泛地用在婚礼上。而白色在中国则是丧色。自古以来亲人死后家属要穿白色孝服,办“白事”,胸襟上别着白色的小花,以此来表达对死去亲人的哀悼和敬意。红色在中华民族的传统心里中是一种喜庆色,它象征着吉祥、如意,使人联想到幸福与健康。过新年时贴上红对联、举行婚礼时新娘都要穿上红色喜服,墙上、门上、窗上都贴上红喜字,客人送的礼金或长辈给的红包,都要用红纸包着,以示喜庆。但在以英语为母语的英美民族眼中,红色则意味着流血、恐怖和危险,甚至会使人联想到淫荡、低级趣味。如现代西方城市有很多 red light district/xxx,英语的scarlet有“鲜红的、淫荡的、罪名昭彰”之意。

由此可见,因历史传统的不同,英汉两民族对待颜色的态度也大相径庭。

民族心理的差异

民族心理就像一条幽暗的地下长流,涌动在一个民族意识的岩层里,流贯在该民族的血脉中。中西方人们的心理因素及看待问题的方式,又往往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英汉民族中,不同的颜色词可能用于描述同一种物质的客观表象。英语说“black tea”,汉语说“红茶”,因为英国人着眼于茶叶的颜色,称其为“黑”。而中国人却着眼于茶水的颜色,称其为“红”,这是由于两民族之间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看似矛盾的东西,其实并不矛盾。我们都知道英语中black and white的意思是白纸黑字,深入分析这个词组的意义深远。白色代表着轻的颜色,而黑色是代表重的颜色。中国人喜欢将轻的放在前面,重的放在后面,成正三角模式很稳当,踏实。而英国人则喜欢重的放在前面,轻的放在后面,成倒三角模式,站不稳脚跟。再如“yellow”黄色一词,黄色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是法定的尊色,象征着皇权、辉煌和崇高。黄色乃是“帝王之色”,古老中国的象征。具有这种文化心理的汉族人便很难想象,在英语文化里,黄色往往有忧郁、病态、令人讨厌、胆小的涵义。

英语中有些颜色的象征意义,受宗教影响颇深,颜色被赋予不同的宗教内涵与寓意。

宗教信仰的差异

英语中有些颜色的象征意义,受宗教影响颇深,颜色被赋予不同的宗教内涵与寓意。在中世纪,教会指定艺术家在绘画时使用某些颜色。如圣母玛利亚的长袍要画成蓝色,在准备式期间,基督的衣服要画成蓝色;在无知受到诱惑时,画成黑色;复活时画成红色或白色。为什么要如此变换色彩呢?这是与他们的宗教想象分不开的,蓝色代表他们来自天堂,黑色则代表来自基督与黑暗使者的遭遇,红色与白色代表上帝的本性:智慧与爱。在中国,黄色是佛教的经典,和尚喇嘛的袈裟即为黄衣,但犹大(《圣经》人物,传为出卖耶稣的人,是其门徒之一)穿黄色衣服则是叛逆、嫉妒、懦弱的标志。由于英汉两民族在宗教信仰上的差异,造成对同一颜色词的看法形成巨大的反差。这种差异有时会造成词不达意、误会或反感。

生活习俗的差异

在西方人们崇尚“purple”紫色,古希腊、古罗马皇帝、执政官以及将军都身着紫色,紫色象征着显贵和尊严,象征着王位和王权,紫袍加身意味着上升到显赫的地位,而我们中国代表显赫地位者所穿的是黄袍,是帝王君主的象征。

同时习俗也是影响服饰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般常识是热天穿白色或淡色服装以反射阳光,冷天穿深色吸收热量。各国人穿衣有各自的喜好与习俗,如在中国夏天一般穿白色或淡色的衣服,黑色很少人穿;在英国约克市的女子穿不同颜色的紧身衣向求婚男子示意;黄色表示有一半希望,绿色表同意,红色表不同意。又如,我们中国人习惯用“米”色来描写淡黄色,皆因米是我们的主食,而英国人则以cream/奶油色及butter-yellow/黄油色来表示。这是由于汉英民族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情感色彩的差异

语言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人们的感情色彩分为褒义、中性义和贬义。在各种语言中,一词包含不同的感情色彩并不鲜见,颜色词也不例外。比如blue“蓝色”一词,汉民族对其颇有好感,蔚蓝色的天空,常能激发人们对未来的憧憬,蓝色的海洋常能勾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而这种情感色彩用在西方颇为流行的名曲“love is blue”误解为爱情是蓝色的.却不知此处的蓝色非但不能因引发英美人的憧憬和遐想,反而会让人感到忧郁、沮丧。在英语中,blue通常表示不快如in the blues“闷闷不乐”;blue Monday“抑郁的星期一”。由此可见,不论英语还是汉语,颜色词的情感色彩是多样的,有时对同一颜色词的理解也有天壤之别,只有正确理解它们的情感色彩,才能领略英汉两种语言各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2 英汉民族中有关颜色相同的文化内涵

英汉民族中红色含有喜庆、欢乐和幸福的色彩。例如在英国文化中“red-letter day”表示纪念日、喜庆的日子、“red carpet”表示专门为迎接贵宾铺的红地毯;与英国文化相似,中国人对红色也有相似的情感,如:红榜“honor roll”、红的发紫“enjoy great popularity”

英汉民族中红色也含有“害羞”、“愤怒”等的色彩。例如:在英国文化中“be red in the face”表示因害羞而脸红、“see red”表示发怒、愤怒。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相同的意识,如她脸红了“she becomes red-faced 或her face turns red”、她的话惹得他对她暴跳如雷“Her remarks were like ared rag to a bull”

黑色在中英民族文化的象征意义是大致相同的,都是魔鬼、邪恶、痛苦与不幸的象征。汉文化中黑色既是中国人眼中的宇宙的颜色,也是中国人认识鬼的色彩。地下冥间漆黑一片,自然鬼魂就生活在其中,鬼之色当然就是黑色,因此黑色在中国绘画色彩中一直占主导地位。例如:黑手“evil ”、黑帮“reactionary gang”、黑心肠“evil mind”。与此相似,在西方,特别是英美文化里,黑色“black”是一种不吉利的颜色“unlucky color”,常常表示邪恶、死亡、哀悼和地下冥间等,例如魔王撒旦“Satan, the devil”被称为“黑暗王子”“the prince of darkness”、black-letter day“凶日、倒霉的日子” 、black sheep“害群之马”、black hat“坏人”、black deeds“卑劣行为”等。

3 英汉民族中有关颜色不同的文化内涵

红色在中英文化中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例如:在中国文化中红色是喜庆、吉祥、胜利、好运 、受欢迎的象征。如:“新娘子要穿红衣,盖红盖头、坐红轿,新郎也要披红;新房则更是红色的:红喜字、红被子等等;“走红云”是说走好运;“事业红火”是指事业兴旺;“红色”还代表红色革命、红色xxx、红颜知己等;戏剧中的“红脸”代表的是忠心耿耿、义薄云。在英国文化中红色表示神圣,但大多数都是危险、警告、流血、愤怒、困境等等。如In the red(亏损)、red alert(紧急警报)、red- light district(xxx出没的xxx)、red tape(官僚作风)、red revenge(血腥复仇),在文学作品中,大家都很熟悉的《红字》,女主人公胸前佩戴的就是红色字母A(adultery, 通奸的开头字母)。

蓝色在中英文化中也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例如: 在中国文化中蓝色可以给人们带来安详、美好的联想;蓝色还指“破旧”因此,在喜庆之日,人们不用蓝色来作装饰。在英国文化中蓝色指“社会地位高、有权势或出身名门望族”。如“blue room”(美国总统在白宫会见挚友亲朋的会客室)、“blue collar”(从事体力劳动的人)。

蓝色还有忧郁、感伤等其他消极含义。

黑色在中英文化中也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例如:在中国文化中黑色有沉重神秘之感。它象征严肃、正义、邪恶等。如传统京剧中的张飞、李逵均用黑色脸谱;指阴险狠毒的人是“黑心肠”。 在英国文化中黑色为禁忌色。它象征了死亡、凶兆、灾难等。如:在葬礼上,人们通常穿黑色服装;“不吉利的话”译为“black words”;“恶棍、流氓”译为“black guard”。

针对以上分析的集中情况,总结分析出了以下三种翻译原则和方法:

切勿完全直译

在做翻译的时候,避免直译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弄清楚词、句子、和段落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以及文化信息。

有一个典型的案例是这样子的。国内著名电池品牌“白象”,曾经在海外市场也是风靡一时。该品牌被翻译成了“white elephant”。然而,“white elephant”在说英语国家的文化中,意味着大而无用的东西。结果,这家著名的中国企业就因为不恰当的翻译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通过这一案例,我们可以深刻的认识到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要避免带上主观的情感和不考虑文化背景的完全直译的情况发生。

在熟悉文化背景的情况下进行翻译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可以传达准确的含义。

明确颜色词在中英文化中的不同含义

在我们的日常对话中,具有相同意义的不同的词语也可能会导致交流障碍和因其导致的灾难。我们以英文单词“black”为例:这个单词,正如我们在之前提到的,意味着死亡和灾难;在中,“black”同样也是邪恶的象征。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美国,对于黑人的种族歧视被当地美国人看作是理所当然。

采取恰当的翻译方法

1)直译

当中英颜色词的意义相同时,我们可以采取直译的方法。直译的方法的好处就在于,它可以重现原文的意义和语言形式。除此以外,它还可以原文的语言特点。直译的方法经常在翻译文学作品的时候被使用。比如,霍尔顿的著名作品,Scarlet Letter,被翻译成为“《红书》”。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西方文化中,“red figure”的意义,对应我们中国所说的“赤字”。

2)意译

当不同的颜色词所表达的意义相同时,我们通常会采取意译的方法。有一部分的英文或者中文颜色词,不能翻译成意思完全对等的中文或英文,因此我们也就会意译它们。举个例子,“red copper”被翻译成“紫铜”(一种金属);“black and white”被译成“青红皂白”(意味着某事的原因)。

如果句子中没有出现颜色词,译者可以根据中文的习惯,适当的采用一些与原文意义相符的文化词。比如,英文中“a silly little girl”可以被翻译成“黄毛丫头”;“a girl and a boy playing innocently together”被翻译成“青梅竹马”。

如果英语句子中的颜色词有眼神意义,翻译者应该在中文语言习惯的基础上进行翻译。以一下两个情况为例:英文中的“white coffee”和中文的“加了奶的咖啡”意思相对等;“Green power”和中文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意思是经前可以让一切变成可能)意思相同。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中文颜色词有延伸意义时,我们也应该根据其延伸意义进行翻译。例如:“红娘”在中国的含义是一个热心促成一桩婚姻的人,因此,它被翻译成“match-maker”或者是“match-maker”而不是“red girl”。

3)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通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一方面,直译并不能够完全呈现出原文的含义;而另一方面,意译又会过度夸大原文的含义。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采取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的翻译出作品。例如,在著名电影《狮子王》中,当要描绘辛巴的时候,丁满会说:“I find him blue”。这句话的意思是辛巴心情不好,情绪低落。

这个多彩的世界是充满了各式各样的事物的。当人们在享受大自然的无边风月的同时,还会创造出许许多多的颜色词来描述大自然的红妆素裹。

不同的颜色词蕴含着不同的象征意义。这一片文章选取了几个比较典型的文化词来分析颜色词在中英文化中的差异。每一个颜色词都附带着深远的文化内涵和不同的文化特点。由于历史,民族心理,地域,传统,情感色彩等的差异,不同的颜色词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同时对我呢吧的文化交流也会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了解并掌握中英文化中的颜色词,对今后在进行翻译过程以及避免在与外国友人交流时产生不必要的文化冲突,有着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常宗林.英汉语言文化学[M].北京:中国海洋出版社,2004,6,8.

[2]王军.颜色词语在英汉语言中意义上的异同[J].西安外国语学报,1996,6.

[3]邵志洪.英汉颜色词使用的比较[J].四川外国语学院报,1994,9,25.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十三篇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研究了红色文化的内涵,再论证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构筑高职学生精神高地的必要性,最后探索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构筑高职学生精神高地的途径。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职院校;学生;精神高地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要将红色文化进高职院校,发挥在高职学生精神塑造的特殊作用,首先需要对红色文化及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已有研究中对红色文化的界定各异,有的学者认为“红色文化是中国xxx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还有的学者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总结概括与评价:郭晓平认为“红色文化是以物质载体表现出来的精神内涵”。认为能够定性为红色资源的首要前提必须是已经被开发或能够被开发和具有价值意义的精神和物质载体,如果不能被开放或开放价值不大就不能纳入资源的范畴。综合已有的研究,笔者认为红色文化是中国xxx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革命与发展中国的理论、经验、精神与相关物质载体。主要包括革命与建设年代中的理论书籍、影象和报刊等;对革命与建设有一定影响的志士仁人和烈士;志士仁人和烈士所用之物,包括他们生活与战斗过的革命建设旧址和遗址;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建设活动或历史事件;以及革命与建设精神。其主要特征有创新特性、本土特性、客观特性、实践特性和激励特性。

二、红色文化教育构筑高职学生精神高地的必要性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其不仅仅是认识问题,而且还包括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正确的世界观应该做到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实践第一性的观点,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使理论与实践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断克服前行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以及坚持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观点等。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生死观、荣辱观、恋爱观等。它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观的制约。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业绩,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

但是,高职院校学生在“三观”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首先,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高考成绩普遍较低,情绪比较低落,有较强的自卑心理,且大部分学生来自偏远地区,家庭经济困难,知识的贫乏和经济的贫困交织在一起,让高职学生雪上加霜。其次,当代社会普遍存在道德缺失的现象,有些高职院校学生也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正确的是非判断能力。再次,很多高职院校学生之间存在诚信危机,有些学生悲观厌世,不知珍惜自己或别人的生命,高职院校学生自杀事件存在,还有些学生以“亨乐主义”、“自我中心”为生活的标准,对社会、人生、职业的认识存在偏差,恋爱观错误等。更为严重的是西方的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裹挟着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凭借其美丽外衣和时尚潮流,迎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唯物至上”的价值取向,对我国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使得我国青少年成为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崇拜者和笃行者,并形成一股轻视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和民族传统文化的暗流,这种状况持续发展下去,将会使青少年丧失崇高的理想信念,失去民族文化之根。

三、红色文化教育构筑高职学生精神高地的途径

红色文化对高职学生精神高地形成的重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动高职学生以红色文化为题材撰写调研报告,加强自我教育

(二)强化高职院校文化中红色文化建设,发挥其潜移默化的功能

高职院校可以将红色文化中精髓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远大的理想信念、顾大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革命创新、珍惜生命、自信自强等文化建设,在校园宣传板、校园文化馆、校园实训基地建设等途径进行强化。贵州红色教育资源中广泛存在的革命旧址、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都是开展实践活动的好场所。高校应努力与这些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双方共建德育基地和各种教育教学实践基地。让高职院校学生在在先进红色文化的沐浴中,潜移默化的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珍惜生命,牺牲的有价值。■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十四篇

一、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点领域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优势及育人功能

(二)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

1.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红色文化可以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增强理论的说服力、提升理论的可信度,把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精神、创新精神等和具体的课程教学联系起来。井冈山大学把井冈山红色资源中蕴含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精神,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把邓恩铭烈士故居、瓮安猴场会议会址和独山深河桥抗日战争文化园,牡丹江师范学院把重点铁路建筑群、八女投江群雕、东宁要塞群、林海雪原等融入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井冈山大学在讲授《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时,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发掘利用井冈山的红色资源,如讲述思想形成时,运用了井冈山革命旧址三湾改编旧址群、八角楼旧居、xxx第一次会面旧址、黄洋界保卫战旧址、井冈山碑林等;讲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化的精髓时融入了井冈山精神即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彭庚认为应该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提炼、升华红色资源中所蕴含的“革命党人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团结进取的革命风格、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以课程的形式进入课堂,以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李桂红认为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乡土文化所特有的地域亲和性优势,“弥补教材因其概括性、理论性而带来的柔性不足,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的形式,采用文字、视频、图片等手段,将直观的、真实的、丰富的、学生熟知的本土红色文化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避免课堂理论教学的死板空洞、简单说教,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对理论的认同感,也有利于形成于不同时代的革命传统、积极时代精神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学生,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王明霞认为可以通过激发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和激励功能、通过强化对中国xxx战斗历程和伟大精神的教育、通过红色文化教育与《概论》课教学目标相结合、弘扬革命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等措施,提高《思想概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2.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xxx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据此,各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中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学者们就如何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实践教学展开了研究和实践。徐霞对“仿真”实践教学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研究,认为可以通过“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制作电视专题片、多媒体课件,实现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的交互传递,并通过一体化设计、交互式实现,构建仿真实践教学环境。”湖南城市学院利用红色资源,开展“五个一”(即阅读一本红色经典、观看一部红色影片、寻访一处革命遗址、参加一次感恩活动、撰写一篇经典论文)系列活动,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增强了实践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由于师资力量缺乏、专项经费不足、红色文化资源分布范围广等原因,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遇到了较多困难,因此各位专家多建议运用本地红色资源进行现场体验式教学。石家庄铁道大学利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西柏坡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现场实践教学,“艰苦奋斗”的精神随着每一个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随着铁路的延伸走向了祖国的四面八方;井冈山大学在《井冈山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校本课程中,让学生观看由本校学生排演的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把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野外生存教育;湖北警官学校带领学生参观、考察辛亥革命纪念馆、二•七大罢工会址、xxx五大会址、农讲所、陈潭秋故居等,并在湖北辛亥革命纪念馆进行了现场教学,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徐魁峰认为红色体验式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认识的渐进性、认知的统一性、形式的多样性、过程的互动性。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在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下愉快学习,并能勇敢地应对挫折,进取向上。”

3.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的方法研究

(三)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十五篇

一、红色文化的特点

1.红色文化是最具民族性的先进文化。

红色文化虽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但它吸取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正是植根于优秀民族文化,才获得巨大的发展动力,成为先进文化的典型。我们党所倡导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源于《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原意是指做学问要注重实际,切忌虚无。以为代表的xxx人将“实事求是”予以改造,使之富有新的内涵,成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也是对古代“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只不过这里的“民”不是泛指,而是特指“人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创造的“两弹一星”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和敢于创新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可见,红色文化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先进性。

2.红色文化是最具科学性的先进文化。

红色文化的发展过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过程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红色文化的发展同样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红色文化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红色文化又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决定了红色文化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已经被实践所证明,它坚持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利益等基本原理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过时,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显得更加充满活力和生机。xxx同志说:“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正是由于红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才使得红色文化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和时代特征,才使得红色文化更具科学性。

3.红色文化是最具大众性的先进文化。

红色文化与人民大众有着天然的联系,这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红色文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红色文化主张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这充分体现了人民大众的心声。二是红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共同创造。人民群众是红色文化的创造主体,正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阶段,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克服不同的困难,红色文化才得以不断更新,这其中离不开中国xxx的坚强领导,离不开亿万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只有坚持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的宗旨,我们党才能永远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红色文化也才能获得发展的不竭动力。

4.红色文化是最具时代性的先进文化。

红色文化总是与时代的脉博同跳动,它是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任何一种文化模式或文化形态、文化内容,都存在于具体的时代之中,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要求和文化特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文化反映了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的时代特征,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红色文化反映了建设新中国,摆脱贫穷、追求幸福的时代特征。不同的时代,赋予了红色文化不同的时代内涵。红色文化与时代特征的紧密联系,使红色文化具有时代魅力,反映时代要求,引领时代进步,成为时代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二、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1.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我们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可以说,我们党所走的道路就是一条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道路。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还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都是如此。无论现在、过去、将来,坚持马克思主义都是不能动摇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道理,要被人民大众所接受,还需要通过合适的途径,红色文化的具体性、通俗性、生动性、丰富性,正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最好教材和有效载体。红色文化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更加深入人心。弘扬红色文化及其精神,使我们更加感受党的领导的伟大,感受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更加坚定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2.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人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前进的精神动力。红色文化倡导的是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这些精神品质可以极大地鼓舞人民群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当代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实现这一伟大理想,还需要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和人们的价值取向愈来愈呈现多样化的倾向,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可以把社会成员的思想引向正确的方向,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提供精神动力。

3.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人们确立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我们处在改革创新的时代,需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沃土,是时代精神得以生发的源泉。红色文化蕴含丰富的民族精神,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还是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无不体现改革创新的品质,成为推动时代前进的重要精神动力。继承红色文化中的民族精神,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时代精神,使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更加深入人心,为时代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品质,是我们进行道德教育的鲜活教材,它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价值取向上是完全一致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不断内化的过程,红色文化既为我们提供了诸多的感性认知,又引发我们深刻的理性思考。从感性认知来说,红色文化中积极的道德成分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从理性思考来说,红色文化融进我们的血脉,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道德情操,使人们能够自觉地知荣弃耻、扬荣抑耻、践荣遏耻。

三、以红色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十六篇

一、基本情况

我县主要革命遗址共有xx处,主要分布在环xx的xx等乡镇,xx镇,xx山周边、xx镇等地也相对集中。目前纳入省保x处,市保x处,县保x处。

今年拟公布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xx中心县委八县联席会议旧址、xx县第一个xxx党支部活动旧址、xx故居、xx山抗日活动旧址、xxxxx军抗日活动旧址、xx游击中队中队部旧址、渡江战役xx起渡点、xx故居等。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红色文化遗址开发难度较大。我县红色文化遗址分布点多线散,很不集中,大多横跨几个乡镇,有些在深山老林里,集中连片开发利用难度大。

(二)红色文化资源深度挖掘不够。红色文化景点内部展陈都十分简易,没有利用现代化声光电手段,讲解水平普遍不高,没有红色精神、红色故事、红色歌谣等红色文化衍生的产品,没有形成红色文化资源品牌。

(三)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短缺。我县没有设立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大多数红色文化遗址包括xx烈士陵园目前都不是县以上保护单位,没有得到及时修缮保护,破损严重。少数列入保护范围之内的红色文化遗址,每年的维修管理费用离实际需要差距很大,仅停留在“防止危房倒塌、补漏、加固”等敲敲打打的非专业水平上。

(四)文物保护专业人才缺乏。红色文化遗址保护是一项是特殊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目前,我县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工作主要由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但人员编制严重不足,缺乏文物保护、遗址修复的专业人才。

三、对策和建议

全县上下要严格按照xxx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的要求,紧紧抓住xx获评全国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片区和编制“十四五”规划的机遇,深入发掘我县红色文化内涵,认真做好红色历史研究、红色资源开发、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振兴等一系列工作,切实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为此建议:

(一)加强领导,夯实红色文化传承保护责任。建议成立红色文化传承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建立工作调度机制,把工作真正的抓起来、动起来。要按照“重要优先、抢救优先”的指导思想,科学编制县域红色旧址保护工作方案,及时抢救修缮xx等“摇摇欲坠、亟待保护”的重要红色旧址。要科学谋划红色旅游,列入全县“十四五”规划,将一个个重要的革命文物点,串成红色旅游线、红色旅游区。要将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纳入乡镇综合目标考核,明确各乡镇政府任务清单,借鉴“河长制”“林长制”成功经验,将各红色旧址保护“包点”到各级干部。

(二)打造品牌,加大红色文化传承保护力度。一是打造环xx红色旅游圈。兴建环xx公路,改变交通不便状况,把xx等红色旅游点串联起来,重建xx等红色遗址,修缮xx等烈士墓,环湖精心打造一批党史党性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二是重建重点红色文化遗址。选择xxxxx直属支部成立遗址、xx陈列馆(纪念馆)、xx遗址等重点红色文化遗址进行重建,同时邀请省内外专家,组建专门的团队,高起点、高定位、高标准,量身打造一批高品位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点。三是着力实施城乡红色提升工程。重点围绕xx山旅游、上码头建设、道路命名、雕塑设计等相关内容,进一步注入和突出城乡红色元素,使“红色基因、革命文化”体现在城乡建设方方面面,充分发挥其潜移默化、资政育人的积极作用。

(三)紧跟时代,激发红色文化内生动力。一是xx红色文化要“有故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红色历史纯粹的史实兴趣变淡,而生动感人的故事背后往往蕴含着红色精神,所以红色景区一味的枯燥说教已经满足不了需求,搜集整理红色故事成为当务之急,故事富有情节,能够打动人,往往一下子就让人记住了。二是xx红色文化要“有影像”。当前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场馆“声光电”基本普及,抖音等十分流行,而我县红色展馆内的小视频几乎为零,红色小视频制作亟待进行。三是xx红色文化要“有亮点”。景区打造要人性化服务,细节处理至关重要,如讲解员的服装、妆容、讲解情感深度等,好的细致服务就是景区的亮点。四是xx红色文化要“有乡土味”。要把地方文化融入到红色文化,如讲解员用黄梅戏唱红歌,用xx方言讲红色故事,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加强激励,建立红色文化传承保护长效机制。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增加红色文化人员编制,让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来参与红色文化的传承保护。二是保障专项工作经费。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同时县财政每年要将革命烈士墓、县保单位维护所需经费列入预算,其经费随经济发展而增加。同时参照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做法,对红色经典进行绩效评价,实行一定财政补助,并逐年增加财政预算。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十七篇

为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决策,实施文化强省,推动桂东县的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与发展,根据郴州市政协4月18日召开的文史工作会议精神,及5月13日传真函件的要求,5月中旬至6月中旬,桂东县政协学习文史委牵头,组织了部分政协委员及相关专业人员,就“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发展”课题,开展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得到了县政协主席业军的高度重视,安排了副主席邓青青、正处级干部黄仁亲带队。

调研组人员先到炎陵县、永新县、井冈山市学习考察取经二天。之后,深入到我县的普乐、沙田、沤江等镇及县纪念馆,实地调研,采取了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和走访调研等方式,广泛听取和收集了有关领导(包括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雷纯勇一行)、从事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专业人士、社会贤达以及乡村干部、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经过梳理总结和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红色文化遗址的基本情况

桂东县地处湖南省的东南边陲,井冈山的南麓,东北至东南分别与江西的遂川、上犹、崇义三县接壤,南、西、北,依序与汝城、资兴、炎陵三县的土地相连。

1452平方公里土地的桂东,留下了xxx、xxx、xxx、xxx、xxx、xxx、xxx、萧克、滕代远、何长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光辉的足迹。桂东是井冈山的前哨;桂东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1928年3月28日,xxx为策应湘南起义,率领工农红军从炎陵中村进入桂东四都开展革命活动。两天之后,到了沙田。4月3日,xxx在沙田圩后的老虎冲三十六担丘颁布了着名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沙田期间,xxx组织开会、演讲,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成立了桂东县工农兵政府(桂东县苏维埃政府)。

1928年7月,xxx、xxx率红军攻打郴州受挫。为了保存实力,两位高级将领审时度势,率军于8月3日撤到桂东整修,部队分驻沙田、普乐、新坊。期间,在桂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在万寿宫召开了红四军第四次党代会、士兵代表大会(8月16日),组建了湘南红军游击队(队长唐天际),开展了游击战争。xxx在东水刘家祠亲自主持xxx员入党宣誓仪式,并成立了桂东县第一个乡党支部——东水乡党支部。

1928年8月19日,xxx从炎陵的大院经黄洞,前来桂东迎还xxx、xxx的红军大队。23日,在唐家大屋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议决重返井冈山。24日,撤离县城,在三台山激战至傍晚。次日,经寨前、新坊、普乐,进入江西崇义、上犹,实现了“井冈山第二次会师”,巩固和发展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9年5月,xxx、滕代远率红五军,从炎陵进入桂东,攻克县城,歼灭敌人,释放革命干部与群众。

1934年8月12日,从江西突围出来的红十七师、红十八师官兵9700余人,来到桂东寨前圩,由萧克、xxx等高级将领按中央训令,宣布红六军团正式组建,并誓师西征,揭开了长征的序幕。

主力红军撤离苏区后,桂东成了湘粤赣边区红军游击的中心。湘赣省苏维埃教育部长、xxx的老师方维夏就跟随红四团红军,赣南军区司令员蔡会文率领的红军……他们与当地游击队在桂东东西两边山及周边开展了三年的游击战争。方维夏、蔡会文1936年就牺牲在桂东的普乐山岭。

来过桂东的红军队伍还有很多——红三军团(彭鳌),红七军(xxx、张云逸)第五十八团进入青山宋家、彩洞……

桂东沙田万寿宫还是xxx军留守处;桂东四都、青山是八路军南下支队xxx上将战斗过的地方,桂东是湖南省第一个解放的县。

市政协调研组认为:桂东的红色文化,种类多、渊源清晰、时间最连续,是中国xxx革命精神、革命历史的地方坐标;是中国xxx执政的渊源;其珍贵的历史,独一无二。

桂东,到处红彤彤。您只要踏上一步,就会踏上红色的印痕。遗留下的红色文化遗址、遗迹,点多面广,数量多,全县15个乡镇都有。桂东的红色文化遗址、遗迹上百处,主要的红色文化遗址27处。

1、红色文化遗址按类别分:①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1处。即:桂东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万寿宫、红四军军部旧址——东水老屋、红四军医院旧址、红四军兵工厂旧址、湘南游击队组建和授枪旧址——文昌阁、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唐家大屋与杨岸、龙溪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国xxx湘粤赣特委和湘粤赣边区游击队总部旧址——赤水仙、中国xxx西边山边区委员会旧址——桃寮。②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11处。即:大岭坳战斗旧址、“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沙田戏台、同益店、寒岭界战斗旧址、城隍庙、xxx警卫排驻地旧址——母公祠、红六军团誓师西征旧址、方维夏牺牲地——仙背山、桂东武装起义旧址石围里、陈奇烈士故居。③革命领导人旧居1处,即xxx旧居。④纪念设施4处,即: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xxx同志塑像、第一军规广场、桂东革命烈士纪念碑。

2、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级别分为:①省级红色遗址文物保护单位8个,即“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万寿宫(含沙田戏台)、xxx迎还红军大队旧址(含唐家大屋、城隍庙)、桂东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红四军普乐活动旧址群(含:红四军军部——东水老屋、红四军医院旧址、红四军兵工厂旧址、xxx居住旧址)、红六军团誓师西征旧址(含:寨前圩、朱氏祠堂、扶氏祠堂)、中国xxx西边山边区委员会旧址——桃寮、xxx活动旧址——同益店。②市级红色遗址文物保护单位2处,即:陈奇故居、xxx旧居。③未定的12个。没有国家级红色遗址文物保护单位。

3、红色文化遗址,利用级别情况是: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个,即“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万寿宫、沙田戏台。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个,唐家大屋、城隍庙、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即xxx旧居。未定级别的20个。没有省级的。

二、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现状、发展情况

(一)保护现状

1、遗址保存完好的有2处,即第一军规广场、桂东革命烈士纪念碑。

2、遗址保存较好的11处,即:“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万寿宫、沙田戏台、同益店、唐家大屋、城隍庙、xxx警卫排驻地旧址——母公祠、红六军团誓师西征旧址、xxx旧居、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xxx同志塑像。

3、遗址保存一般的4处,即:桂东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红四军军部旧址——东水老屋、红四军兵工厂旧址、红四军医院旧址。

4、遗址损毁严重的有10处,即:陈奇烈士故居、大岭坳战斗旧址、湘南游击队组建和授枪旧址——文昌阁、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杨岸、寒岭界战斗旧址、龙溪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国xxx湘粤赣特委和湘粤赣边区游击队总部旧址——赤水仙、方维夏牺牲地——仙背山、中国xxx西边山边区委员会旧址——桃寮、桂东武装起义旧址石围里。

(二)开发利用情况

从2014年以来,桂东县共投入了资金3千余万元,用于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发展:

1、在沙田镇,兴建了第一军规广场、第一军规纪念碑等配套基础设施,修缮了万寿宫、沙田戏台等。

2、在流源乡,修缮了xxx旧居,建造了小广场。

3、在寨前镇,建造了红六军团誓师西征的雕塑。

4、在县城省级森林公园三台山上建造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完善了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一些配套设施。

5、即将竣工的有三台山烈士陵园文化墙。

军规广场、纪念碑、烈士碑、纪念馆等红色设施的建造与完善……不仅彰显了桂东浓厚的红色文化,诠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桂东轰轰烈烈的红色文化历史,而且成了县内外、省内外人们瞻仰、祭扫、缅怀与寄托哀思的圣地,成了人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与圣地。

三、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认识不足

一些乡(镇)的领导、部门的领导,还有不少干部群众,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认识不足,文物法规意识淡薄,没有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遗址的财富性,保护的重要性,认为保护是一个包袱——保护要花钱,只算眼前经济账,不考虑桂东经济发展的长远之计。

主要表现:一些乡镇、乡村的红色文化遗址受到冷漠,如:红四军军部旧址——东水老屋、兵工厂等。许多人认为保护是政府的事儿,与己无关。屋内、屋外堆放了农具、杂物等,严重影响墙体,房屋漏雨,墙体坍塌,没有人维修。任脆弱的红色文化普通建筑风雨飘摇。

2、文物保护机构势单力薄,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全县设有文物保护管理所1个,与纪念馆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共有7个编制,其中:文物保护管理所2人,没有专业技术人员。这与所承担的文物鉴定、技术保护、规划编制、文物执法等繁重的保护工作任务极不相称。

纪念馆(含沙田)临时讲解员的工资待遇过低,试用期每月800元,期满后每月1000元。由于待遇低,流动性就大,直接影响红色文化宣讲质量。

十几年以前,桂东成立过文物工作管理委员会,可由于领导的经常变动,管理委员会等于虚设,工作没有启动。

3、文物保护经费没有列入预算,保护工作不到位

桂东是革命老区,国家贫困县,县级财政除了每年确保必要的工作经费外,再没有预算钱来实施抢救和保护。省、市没有固定的文保经费下拨,每年得写报告去争取三五万,争取来的经费也不单纯是红色文化遗址保护,还要用于古建筑(聚龙居等)文物的保护。

可以说,省、市两级拨给的文保经费,对于拥有浓厚红色文化,拥有点多面广的红色遗址的桂东来说,保护只不过是杯水车薪。所以,桂东的红色文物遗址保护乏力,保护设施简陋,保存条件也差,一些馆藏红色文物已移放到国家、省、市妥善保护与管理。一些散件红色文物也无钱收购。一些馆藏的文物急需修复,也无钱修复。

4、文物保护工作不具体,不细致

一些产权没有置换的红色文化遗址,本应公布为县级保护单位,由于缺钱,没有公布。在普查的纸面上做保护,实地当中却没有保护范围、保护标志。

保护经费的紧张与缺乏,不少红色文化遗址保护难以真正落实到乡、村、组、户。

5、全县城乡建设,没有真正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整体规划

市调研组专家指出,桂东城乡建设规划不科学,红色文化遗址主体、标志不显眼。比如:沙田“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纪念碑、同益店、万寿宫等,被周围那些高楼大厦圈围了起来,标志物淹没在圩镇,让外面的游客不易看到。

6、对文物保护工作执法力度不够

对违反《文物保护法》规定的违法行为处罚,执法权有的属于公安;有的属于工商、环保;即使属于文物部门执法的,也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因而出现了县级执法乏力、不到位现象。

7、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的政策研究不够

在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中,没有跟踪落实;政策研究不透,没有多渠道,多方位争取资金来保护红色文化遗址。

8、开发利用不理想,红色文化展示的方法单一

市政协调研组指出,走进桂东,一路感受不到红色文化的浓厚氛围,也看不到多少红色文化的标志。

四、保护、开发红色文化遗址的建议与对策

红色文化遗产是一种资源,并且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如果红色文化遗址没有了,红色文物被掏空了,那么,红色文化的桂东就等于是一个空架子,红色桂东谈起来,也显得苍白。

因此,要转观念,强认识。要下大力气,采取得力措施进行保护。要把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与发展,作为桂东,乃至郴州的一项红色文化事业来抓。既抓红色文化遗址硬件保护,又抓红色文化软件的保护。

通过保护与开发,把桂东办成郴州红色文化的高地,郴州红色文化研究基地。建议:

1、加大保护的宣传力度,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只有保护好,才能为开发、利用提供基础;只有保护好,才能更好地为桂东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只有保护好,才能利用它来对人们进行信仰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传统教育,廉政教育。

2、理顺体制,加强文保管理机构力量,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建议桂东文物保护管理所单设,并更名为“桂东县文物保护局”。机构编制与其承担的职能任务相适应,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加大文物鉴定、技术保护、规划编制、文物执法等工作。

提高纪念馆临时讲解员的工资待遇,确保讲解员的稳定性,以提高讲解员演讲的技艺与水平,增强红色文化宣传的效果。

启动桂东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加大文物保护力度。过去,因人而定,委员会形同虚设,人们甚至不知道有这样的机构。建议委员会由单位——党史、文化、广电、文物、文史、宣传、国土、公安、发改、民政、旅游、建设、规划等组成,由一名县领导分管,具体抓,每年召开一次会议,整合各部门管理职责,明确各部门的保护责任,加大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3、加大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经费的投入

一是对我县未定级别的12处红色文化遗址向社会进行公布,要把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1处1年1万元),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年增加;二是积极争取省、市对桂东这样的国家贫困县给予文化保护经费的倾斜,文保经费固定拨付给桂东;三是向上争取国家补贴支出的免费开放资金能一视同仁。四是积极争取红色旅游开发资金。

市政协调研组指出:红色文化遗址保护,要多投入。建议从“城市发展基金”专项资金中单列“红色文化遗址保护资金”来加以保护。

刻不容缓的是,县里再贫困,也要调剂出部分资金,撒点胡椒面,抢救濒临倒闭的红四军军部旧址——东水老屋、红四军兵工厂旧址、红四军医院旧址,修葺好红十五军军政委、桂东县第一任县委书记陈奇的故居。让红色文化遗址不垮、不倒、不烂。

4、转方式,创机制,把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工作做细、做实

进一步挖掘出桂东的红色文化遗址、遗迹,搞清家底。划定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区域,增加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的碑、牌标志。

推行乡、村文物协管员体制。给乡、村、组、户一定的补偿经费,明确看护责任,让他们加强日常管理——让脆弱的红色文化建筑房子能透透风,换换气,屋内有人经常打扫,屋外有人清理;漏雨了,有人检瓦;墙体坍塌、损毁了,有人维修;有破坏的现象,有人制止,有人举报。

特别是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城乡建设中,将危房改造与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对现有红色文化遗址尽可能进行产权置换。

5、编制好桂东县城乡建设与文物保护的整体规划

为建立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的长效机制,建议抓紧编制好桂东县城乡建设与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即文物保护纳入全县城乡建设规划中。

在规划上,市调研组对桂东谈了很好的建设性意见,即:红色文化与绿色资源、地理环境、民俗文化等一起来规划。走科学规划之路。实施中,主题突出,分步进行,一步一个台阶。打好“红”、“绿”两张牌,把桂东打造成红彤彤、绿幽幽、健康康的美好地方。

6、加大文物保护工作执法力度

县文物保护所(或xxx)要经常对红色文化遗址进行巡查,加大红色文化遗址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对保护区域内有建房苗头、及堆放杂物的现象,要及时提醒乡镇、单位或业主。对保护区域内的旧房,多做思想工作,尽可能进行产权置换。不能置换的,拆旧建新时,坚决杜绝原址上重建。

7、加大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政策的研究

为了桂xxx会经济发展的长远之计,要抓住我县红色文化特色,聘请省级文物专家编制好红色文化遗址保护规划。

加大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的政策研究,积极申报“国字牌”保护单位,在一二年内实现零的突破。在申报时,把与之相联系的红色文化遗址,一并打捆包装进行呈报。要把“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纪念地旧址群、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和xxx迎还红军大队旧址群、工农红军长征先遣队——红六军誓师西征旧址群列为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工作的重点。

市里专家说,桂东是工农红军长征的始点,意义非凡。红六军团誓师西征旧址,应该及早恢复重建,科学复原古戏台等设施。

要加大桂东申报“国保”单位的力度。为了申报成功,委任精兵强将,在申报过程中,搞好跟踪和后期管理,衔接好,落实好。争取国家的文物保护经费,来解决桂东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中财力严重不足的瓶颈问题,改善硬件建设,促进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

文物保护所(或局)与旅游局要联袂争取红色文化旅游资金,做活、做好红色文化旅游线路这篇文章,把桂东重要的、有影响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旅游发展优势。

建立多方位的投融资体制。吸收社会基金,加大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亦可以奖代拨,比如:寨前的朱氏宗祠、扶氏宗祠的红色文化遗址,由他们维修,然后拨款奖励。还可向产权单位(户)伸出橄榄枝,合资、合股,共同开发红色旅游。总之,就是要酿造出一个社会关注、人人关心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与发展的格局。

8、丰富红色文化展示的内容与方式

如何吸引游客们的眼球?建议在公路两旁,利用石墙、护坡、闲置水渠、废弃桥梁、结合山形地势、运用壁画、剪纸、雕刻、索膜等艺术手法,打造“红色文化记忆”景观带;征集散落民间的红色实物,丰富展馆陈列的内容;编制画册,制作光盘、影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展示桂东红色文化;开展演讲会,戏剧演出,与毗邻县开展红色文化活动等,将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做活、做好,将桂东的红色文化推出去,进而推动桂东经济社会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十八篇

一、通过美术与书法艺术,传承红色文化

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利用与开发红色资源,进行红色文化艺术创作,是对地方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良好政治素质的有效方式。其中,美术是文化艺术创作中比较直观且富有感染力的表现形式。高校可以利用一些重大节日,依托学院特色,结合专业特点,以红色题材为主题,组织形式多样的绘画、剪纸、创意设计比赛活动及展览等,让师生根据自己对红色元素的理解与提炼,用绘画等方式表现自己眼中的红色历史。对于那些令人震撼与惊喜的优秀绘画与设计艺术作品,可展览于文化走廊,或者专门展示的场所,唱响红色教育号角,带动全院师生提高历史使命感与民族荣誉感,坚定信念,热爱祖国,传承红色文化。如根据国庆节、建党节等节日,组织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创意生活、变废为宝、旧物改造等系列美术创意设计手工艺品成果展示活动:装饰壁画、书画作品等;饰品、布艺、剪纸等创意设计比赛手工艺品,如牛仔裤图案、帆布鞋、手绘T恤等手绘生活创作,将红色文化与现代生活巧妙结合起来,唤起院校师生员工的爱党情怀。另外,书法艺术也是红色文化艺术创作与展示的有效方式,是宣传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可以将红色文化融入到书法艺术之中,既传承红色文化,弘扬书法艺术,提高大学生书法水平,也给大学生创造自我展示、修身养性的平台,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与汉字的热爱,也使高校校园文化生活更为丰富。如2010年12月12日,井冈山大学医学院在红色文化艺术节活动中举办了“翰墨飘香,爱国情深”规范汉字硬笔书法决赛,以《沁园春•雪》与《沁园春•长沙》为书写内容,参赛选手精心设计格局,创作出个性化的书法作品,获奖作品则放在校园展示橱窗里,供全校师生观赏,营造了浓厚的红色文化艺术范围。

二、借助摄影与动漫艺术,强化宣传力度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十九篇

摘 要:红色文化的价值是多元的,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也是多方面的,其中内蕴的先进的思想、丰富的精神、优秀的特质等,为当代大学生人格培养提供了思想保证、内在动力、精神支撑、有效范式、教育素材和行动指南。

关键词:红色文化;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352-02

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是多元的,利用红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就是要以红色文化为载体,将其内蕴的文化内容、文化精神、文化特质通过显性和隐性的方式作用于当代大学生,以促成他们人格的完善,让红色文化被他们理解与认同,并最终转化为他们的精神素养和人格品行。红色文化为加强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提供了如下六个方面的教育价值。

一、红色文化为加强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提供了思想保证

历史和现实都已证明,红色文化始终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指导着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1]红色文化是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的,是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红色文化是党的成长史的记载,同时它又是不断传承和发展着的文化,体现着党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中华民族的光辉历程,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xxx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结果,是坚持中国xxx的领导、坚持无产阶级、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这些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的红色文化成果对于摆正我们民族文化的位置,坚守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阵地具有重要作用。红色文化作为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走向成功的一股强大力量,体现了党的优越性与政治优势,对于当代大学生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坚定的政治立场,坚定独立的政治人格至关重要。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会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迷失,用红色文化涤清他们的思想,让他们意识到“经济人”并不是单纯的经济价值追求,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注重自我人格的塑造。对一种先进的意识形态与价值体系的皈依是人性最终极的渴求,坚定红色文化的主阵地地位,可以引导当代大学生沿着正确的思想轨道前进。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2]红色文化内容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反映着这种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价值,代表着一种主流价值取向。大学生作为一个走向成熟的个体,对于事物及自己各种行为结果的意义有一个基本的看法,对什么是好的、应该的和哪些是需要坚决杜绝的有一个总体的把握,这种价值观念和取向一旦确立,一般都具有稳定的倾向性。价值观念作为一种内心尺度,支配着人的信念与行为,是人格塑造过程中的先导性因素。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价值,为大学生分清是非、善恶、美丑、真假,提供了正确的判断标准和明确的参照系,能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能形成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敏锐性与鉴别力。

二、红色文化为加强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提供了内在动力

人格健全的人是一定有强大精神力量的人。从人的心理发展需求上来说,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文化,满足了人们对先进思想、主流价值文化不断追求的需要,适应了人们向往真、善、美的心理发展趋势。人从出生开始,就有着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需求,不断满足、实现低层次的需求,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是人的心理发展趋势使然。红色文化从思想意识、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多个层面为广大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仅就道德方面来说,道德需要,是作为道德主体的人,在维持其积极平衡或内在稳定状态过程中所产生的对道德的依赖性和倾向性[3]。道德是人的需要的一大对象,人追求高尚的道德修养、日益向善的需要是自觉的、主动的、积极的。“德”是人的定身之本,“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德”是首位的因素。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也进一步说明了利用先进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培养一批具有过硬的道德素质、坚定理想信念的青年骨干队伍,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客观需要。所谓“文化而润其内,养■以固其本”,就是通过文化的形式,运用红色文化的力量,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使廉洁理念深入大学生的心中,以进一步铸就其廉洁品质及各种优秀的道德素质。弘扬红色精神,耳濡目染都是光辉的榜样形象,都是信念坚定、甘于清贫的范例,为当代大学生“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为保持一颗洁净之心、一身正气提供了内在的动力。

可见,人生需要有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只有有了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人们才能不断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各种阻碍,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利用红色文化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教育,能够提供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三、红色文化为加强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提供了精神支撑

红色文化内容丰富,包含着鲜明的精神实质,这些精神内核是革命取得成功、建设取得成就、改革取得实效的精神支柱,也是人成其为人的精神支撑。一个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总需要一种精神力量作为支点,个人在迈向成熟,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这样一种精神支撑,而红色文化正是提供这种精神力量的重要选择。在革命战争的过程中,xxx人就是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凭着高度的精气神,才最终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红军长征的胜利,靠的就是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实精神;敢闯敢试,敢于革除保守僵化观念,走自己新路的创新精神;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自立自强精神……”[4]不仅仅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井冈山精神等,各具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传达着各种精神。

在新时期,不仅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需要红色文化,在对国民精神的塑造、大学生自我精神危机的缓解中也需要红色文化。现代社会出现了方方面面的革新,文化方面也不例外。无疑,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社会文化更趋丰富,其中不乏一些先进的东西,但参差不齐的文化的涌入,也对一些先进的社会文化造成了冲击。崇尚金钱与权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大行其道。私欲的极端膨胀,过度的物欲化,人们更多地关注个人、物质,精神却日益贫瘠。当代一些大学生就表现出缺乏精神依托,陷于失去自我的人格危机之中,要改变这种精神饥渴与荒漠现状,也就必然要从文化入手。红色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精神特质,是一种极具教育性的文化,借助红色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可以使其从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分,获得强烈的精神震撼和深刻的精神启迪。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可以在高校中浇灌出一片“精神的绿洲”,这些精神的汇聚,势必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2012年我们常谈论“幸福感”,大学生的幸福感并不总是与金钱、名利、成功挂钩,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幸福指数与其是否坚持高尚的价值追求,是否重视精神层面的东西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

四、红色文化为加强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提供了有效范式

现代教育学将教育主体、客体、介体、环体作为其基本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主体中心主义”、“客体中心主义”等观点。当前,“教育主体起主导作用,客体起主动作用”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将红色文化作为载体进行人格教育,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教育范式。首先,红色文化在大学生人格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同时承担着介体和环体的角色与功能。作为人格教育过程中的介体,红色文化所承载和传递的光荣革命传统、先进革命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及各种优良的民族品质,都充分证明了其是进行人格教育的最佳载体,通过文化形式,使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在保证了教育的平等性的同时,也能使人格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作为人格教育的环体,红色文化为人格教育活动的开展创造了鲜明生动的环境,让“红色之风”吹入校园,置身于红色文化的现实氛围之中,能使广大大学生受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其次,红色文化有着物质、精神、制度等多种表现形态,其教育平台也不仅仅依托学校教育,各种红色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使得社会性教育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红色文化也能够拓宽人格教育形式,为人格教育提供了有效范式。

五、红色文化为加强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提供了教育素材

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广泛,直观生动,教育面广,感染力强,是良好的人格教育素材。面对着严重的文化危机,不良的社会风气,我们亟须通过寻找文化之根来调节这种人与自然、社会及自我间不和谐的状态。红色文化资源所承载的物质和精神元素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加强人格教育,培养好的社会风尚的重要教材之一。大别山、井冈山、延安等红色土地,是广大大学生缅怀先烈、感受历史的圣地,她生动地重现着革命历史、革命实践、革命精神,使党的历史跃然纸上,她是对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课堂,党的光辉历史、英雄事迹将形成大学生深刻的历史记忆,避免了教育的无根性与。“大别山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及新时代所涌现的“奥运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红色精神”所反映的事迹,是高校进行人格教育的鲜活教材,是高校对大学生人格加以塑造所要达到的结果,也是人格教育某方面内容的预期目标。红色文化为大学生提供了种种生活素材,他们在这些素材的影响下不断成长和发展,形成了符合自己文化特点的人格特征。可见,红色文化在高校的弘扬,可以提升当前高校整体的文化品位,通过提供高尚的精神文化产品,传递给广大大学生一种正能量,使其思想品德得到锤炼,个人的人格魅力得到提高。

六、红色文化为加强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南

造就知行统一的人格是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目标,当前“知行分离”的人格现状与这种目标相差甚远,过分强调认知而培养出片面畸形的人才也是各阶段教育的一大弊病。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纯粹为知而知,而不考虑实际行动,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大学生表现出的“主观上认同,但在具体生活中的务实选择上却渐行渐远”的行为反应进一步说明,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行”的意义。行为导向的核心是先进楷模,榜样的力量往往是无穷的。红色文化中所涌现的一大批革命领袖、革命先烈等各类英雄人物,作为一个群体性楷模,形象是鲜活的,事迹是具体的、现实的,具有强大的感召力。通过了解各种英雄事迹,大学生会对其产生由衷的钦佩之情,并进而在精神、行为等方面加以效仿,对比自身行为寻找差距,由感动到行动,由见贤思齐到身体力行。以这些革命英雄作为榜样来引导当代大学生,能使其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在他们之中又产生一批新的楷模,引导其行为方向,久而久之,就会在大学生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各种红色英雄的典范是一种先进的社会范例,理想的人格范型,将抽象的红色精神生动化,将人格教育的目标具体化,能促使大学生从单纯的认知者向自觉的实践者转化。

“一个人不仅应当为自己,更应当为自己赖以生存的社会奉献自己的生命,这不仅是他的责任,更是他生命的意义。如果一个人有幸出生在一个伟大的历史变革时期,并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挽救社会危机的历史洪流之中,这将是他无上的幸福和光荣。”[5]有理想、有信念、有目标,不仅是革命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个人实现自身价值的必备条件。理想与信念,无私与奉献等精神品质就是个人衡量自身价值的最大指标,是个体为之努力所需达到的境界。人性的光辉,人生的意义总是在个人投身于国家及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红色文化体现出的这种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反映了正义、道德、奉献、服务的人性之善、之美,是当前社会对当代大学生人格的期许,是高校进行人格教育需要为之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2006年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C]//xxx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431.

[2]马克思xxx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2.

[3]彭柏林.道德需要论[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7:18.

[4]王爱华.多维视野下的红色文化[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61.

[5]傅吉元.人性缺陷与文化控制——现代危机根源探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3.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二十篇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只简单地遵循教材的统一性照本宣科,单向地对学生硬性“灌输”,会使科学的理论变成抽象空洞的教条和呆板无趣的说教,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就会打折扣。因此,教材理论的骨架需要现实感性材料的支撑,刚性教材体系需要转为柔性教学体系,而高校所在地的本土红色文化正是实现这一转换的绝佳桥梁。本土红色文化包括当地的革命遗址遗迹、革命文献资料、革命人物故居、革命纪念馆、革命故事、革命歌曲、革命精神传统等内容。这些分布于高校当地的物态的和非物态的本土红色文化,是一种近在身边的经济、独特、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将其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引进课堂和教材,能够充实课程内容,拓展教学体系,增强理论说服力。

一、本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意义

(一)激活学生认知兴趣,提高理论感染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思想性、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内容多、课时总量偏少、大班集体上课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现实困境。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教师一言堂灌输,就教材讲教材,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课堂缺少生动性和感染力,很难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失去学习了解理论的兴趣,甚至反感排斥。高校周边的本土红色文化往往是学生熟悉或听说过的,他们对发生于当地的名人大事有着天然的好奇、亲近和接纳感。教师充分利用本土红色文化这种乡土亲近感、地域零距离及“红色教育直观生动、感染力强”[3]的优势,把本土红色文化引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有效化解教学资源单一、教学内容单调、课堂气氛沉闷的尴尬,拉近理论与学生的距离,激活学生对理论的认知兴趣,提高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拓展教育教学方式,增强理论自觉自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优秀思想品质、高尚道德修养、良好政治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优良素质的形成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教化,而红色文化就是这样一种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道德情操教育、品格养成教育于一体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它承接着过去,启迪着现实,昭示着未来,具有特定的历史性和鲜明的现实性,是时代精神不断发展创新的坚实文化基质,是当代大学生宝贵的精神食粮[4]。挖掘内涵丰富、价值恒久的本土红色文化,将其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突破传统教育模式,拓展创新教学方式。例如,改变课堂单一讲述法,用多媒体技术以影像、图片等形式直观展示当地革命历史人物事迹,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的震撼冲击;鼓励学生课前搜集地方红色史料并在课堂上讨论,在师生互动、学生参与过程中给学生以精神教育;改变坐而论道、足不出户的教学模式,增加课外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直观感受革命先辈英勇奋斗的足迹。这些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使本土红色文化的精神气质与力量得到彰显和印证,能促进学生对理论的自觉自信。

二、本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策略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发挥本土红色文化的特色优势,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实现。

第一,提高价值认知,形成本土红色文化融入的保障机制。思想上是否重视红色文化的教育作用,是本土红色文化能否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前提保障。因此,高校领导及相关部门应提高对本土红色文化的价值认知,对红色文化研究提供配套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制订人才培养及激励机制,创设有利于本土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良性大环境。例如,增加课题研究立项,鼓励教师整理研究红色文化资料,并将成果纳入奖惩考核机制;主动联系地方红色教育基地,与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活动实行免费开放;对红色实践考察活动在车辆安排、时间调整、经费来源等方面予以支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学习培训机会,培养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等等。这些措施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是本土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长效机制保障。

第二,提升教师素养,打造本土红色文化融入的优秀团队。xxx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将本土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其育人功效,必须拥有一支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团队。首先,教师应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对所教的理论能“诚教之,笃信之,躬行之”。其次,教师应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在远离红色文化时空的当下,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运用本土红色文化消解学生的精神困惑,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持续深化教育理念和提高教学能力。第三,教师应有团结敬业态度和对理论的长期研究精神。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分散,研究力量薄弱,要形成系统规模的教育教学体系,仅靠个人一时的兴趣热情是无法实现的。只有教师具备教书育人的端正态度、长期钻研的耐性、团队协作的努力、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红色文化才能够创造性地融于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并永久传承和泽被后世。

第四,加强实践环节,营造本土红色文化融入的软性环境。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高校要利用地缘上的优势与便利,一方面积极扩展校外红色实践渠道,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与革命品质;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红色公益活动,让学生深入基层,接受最直接的教育和锻炼。另一方面,要丰富校内红色主题活动,营造校园文化育人环境,为本土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营造一个“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软性文化氛围。

三、本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旨和根本所在。面对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受到冲击与挑战的严峻形势,作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尤其需要坚持和突出正确的导向性。这种导向性就是要通过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认同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信念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本土红色文化素材的运用,教师必须严肃把关,充分搜集和严格筛选红色史料,本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将其导入教育教学活动,力求服从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导向。

(二)适当性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本土红色文化的选材与运用,要注意适当、适度和因地制宜。第一,本土红色文化素材要真实可信,涉及的红色人物和故事必须确有其人其事。教师引用例证时不能掺杂个人乡土情结,绝不信口夸张或随意编造,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奉行严谨求实的态度,将其置于中国近现代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客观、全面地考察,不溢美,不掩恶,不苛求,不以偏概全。第二,教师引用具体的红色故事来讲透重大理论问题和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是辅助性的,只可适度,不宜喧宾夺主,要防止偏离、背弃主题。第三,本土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注意根据高校地域条件、资源特色、经费状况等具体情形,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量力而行。

(三)整体性原则

本土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项长期工程,其规范、持续、健康地开展,需要高校各主管部门和教学单位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第一,高校各管理部门之间要相互协调,制定制度,统筹规划,有序推进本土红色文化教学与实践活动,避免混乱无序、重复浪费情况出现。第二,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适当增加红色文化实践教学课时。第三,本土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单靠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是难以胜任的,可以纳入如历史、文学、旅游等其他专业课教师及乡土特色人才、校外同行专家,组成专兼具备的人力资源库。第四,形式与效果统一。科学规范的考评监督机制,是防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流于形式的深层保证。于教师,学校要建立激励考评机制,使教师有更好的制度保障和更大的工作动力。于学生,要打破传统的闭卷考核方法,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实践活动提交的论文或调查报告综合评定成绩。

(四)合力性原则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二十一篇

摘要:本文在中央对新疆工作会议精神对新疆建设兵团(简称“兵团”)定位顶层设计下,结合书记对兵团的讲话精神和“健康中国”等大背景,对兵团红色文化和学校体育文化的诉求进行阐释,兵团红色文化与学校体育文化的融合发展对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有着重要的作用,最后构建出兵团红色文化融入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路径,以期待为兵团红色文化在学校体育中传承机制上得以创新,为凝聚兵团青少年的爱国精神,增强兵团认同感和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

关键词:红色文化;融合;研究

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xxx强调,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提高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关键是要传承我们的中华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从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始,推进文化建设的发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战略性文件出台为国民健康指明了方向,健康中国强调的是大健康,是全方位、全领域的发展战略,要将健康融入所有的政策,而且要人民共建共享。我们未来的一切工作,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建设,把健康中国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方式,体育文化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兵团红色文化是在特殊的革命性质,特定的历史使命和独特的地域环境下形成的,具有较强的爱国主义精神,红色文化与校园体育文化相融合发展,是增强青少年祖国认同,文化认同和推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的必由之选。

1.兵团红色文化阐释

“红色文化”,从很大范围来说就是指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诞生于井冈山和以瑞金为核心的中央苏区“红土地”之上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1]。“红色文化”作为追寻革命历史的印迹,可以看得出红色文化是中国xxx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也是我们党革命历史、崇高精神和优良传统的积淀和凝聚,是我们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发挥了无法估量的作用。兵团红色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其历史沿革,其14个师(垦区)的前身最早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湘赣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以及陕甘宁边区成长和培养出来的革命部队,他们接受的是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的系统教育和熏陶。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在xxx指示下,xxx将军奉令进军新疆,率领十万多人大部队继续发扬“南泥湾精神”“三五九旅”精神,拉开了新疆屯垦戍边的伟大历史帷幕,同时也把红色文化(狭义上说是军队文化)带到了天山脚下,在大部队的带动下,把红色文化的种子播向了新疆的天山南北。在兵团建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积淀中,“军-民一体”发展模式下,由于守卫边疆历史任务、建设边疆革命使命、一边战斗一边生产的革命性质以及新疆地域的独特性,xxx的复杂性,促进民族团结的现实需要,加之军队文化和新疆多民族不同地域文化碰撞、交融,以军队文化为背景而又有别于军队文化的、融合多民族地域文化的一种有着独特内涵的新文化便应运而生,也就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军垦文化”(也称“屯垦戍边文化”)。所以,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兵团红色文化是“军垦文化”创新发展的根基,“军垦文化”是红色文化底蕴再一次新的创新发展和科学深化。兵团的红色体育文化是兵团红色文化与体育文化相互融合的文化,一种被赋予丰富内涵的独特的屯垦、戍边文化形态,它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扎根在祖国的边疆,呈现出一体多元文化特征,然而在兵团建设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存在着三种具有代表性的体育运动形式:第一种,以射击、刺杀、投弹、越野、军体操等“军事文化”为主的带有军事色彩,纪律严明,与外界隔离的军事体育;第二种,以骑马、舞蹈、射箭、叼羊、摔跤等“少数民族文化”为主的带有当地少数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娱乐活动;第三种,以武术、下棋、踩高跷、划龙舟、斗鸡、舞狮等“内地文化”为主的外来迁入的汉人、复员转业军人等民间体育活动。

2.兵团红色文化与校园体育文化融合的时代需求

2.1中华民族文化自身发展需求

同志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古往今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运用唯物辩证的态度分析对待传统文化,理清哪些是应该吸取的精华,哪些是必须剔除的糟粕;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过程中,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客观审视中华传统文化,着力挖掘阐发崇礼尚义、忠厚正直、豁达淳朴、勇敢坚韧、勤劳智慧等文化理念;着力挖掘阐发优秀传统文化在维护民族团结、延续精神血脉、鼓舞民族斗志等方面的思想价值;着力挖掘阐发优秀传统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面对强势的西方文化我们唯有审视好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不断的去阐释和发掘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才能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2.2校园体育文化改革需求

xxx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明确指出要“因地因校制宜,积极稳妥推进,鼓励依据民族特色和地方传统,大胆探索创新,不断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水平,大力营造校园体育文化,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养”[2]。红色文化为新疆兵团文化的传统,起源于军队,但又区别于别的红色文化,带有鲜明的屯垦特征,兵团富有特色的军垦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是军垦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军垦文化顺应时代潮流的价值体现。在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过程中,我们应当把军垦文化融入到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去。

2.3青少年身心健康需求

少年强中国强,体育强中国强,身体健康不是一切,但没有身体健康就没有一切;虚弱的身体,培养不出有活力的灵魂,培养不出智慧。体育强才能体质强,体质强才能国家强。我们的学校体育工作要培养出有灵魂智慧的健康青少年,兵团的红色文化是兵团建设边疆和保卫边疆的缩影,通过红色文化与体育文化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加深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增强中华民族认同和兵团认同,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3.兵团红色文化融入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路径

3.1健全兵团红色文化与校园体育文化融合的机制

确保建立的相关领导管理机制和学校主体及激励机制。学校、政府、教育及企业相关部门做好政策导向、健全监督机制和事务管理工作。结合现阶段兵团的人文景象,为系统发展文化做出详细的实施方案,把兵团红色文化融合学校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发展的新突破口,并形成一定的发展体系加以实施;校园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是这些主体在不同的领域和不同形式下协同合作、创造并影响的结果,各个主体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3.2挖掘红色体育文化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几代兵团人忠实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他们为新疆的繁荣发展稳定和兵团的屯垦戍边事业谱写了名垂青史的壮丽篇章,他们是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兵团精神教育最生动、最鲜活、最直接的素材。通过讲故事让师生们了解“戈壁母亲”的伟大,“八千湘女上天山”的情怀,“一匹军功马”的伟业以及两个“五姑娘”的故事等等事迹,学校体育结合兵团光荣的革命历史和民族文化,把军垦人物事迹和民族元素融入到红色体育中,不断地挖掘红色体育文化资源,创编具有当地特色的红色体育项目,并把它融入学校体育活动和课堂中去,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体育的融入,开辟了新的学生革命思想教育阵地,每个青少年从小接受红色文化熏陶,让他们对自身民族文化充满自信。把红色体育文化根植于学生的思想意识之中,使红色体育有了更加肥沃的土地生长,也使红色体育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深厚的文化价值[3]。

3.3建立学校红色体育联盟,开展红色体育运动会、红色拓展等赛事

红色体育运动会就是将中国的红色文化与体育文化融为一体,充分利用体育赛事的形式和规则,生动地展示战争年代革命老区军民鱼水之情的感人事迹,红色运动会是一项全新的群众性体育赛事,红色运动会将中国革命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等“红色元素”巧妙的融入到体育竞赛之中,像手榴弹比武、红军的扁担、艰苦长征路、独轮车支前、南泥湾丰收、红嫂救伤员等比赛内容,我们也可根据兵团军垦人物故事为原型对比赛内容进行优化,诸如兵团“第一犁”接力赛、“八千湘女上天山”、搬运小白杨树、维汉一家亲、“铁姑娘”挖芨芨草、龙珍救战友等。通过建立学校联盟可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组织学校之间交流与合作,开展红色体育运动会、红色拓展等赛事,检验学校红色体育开展的情况,以赛事促进校园红色体育文化建设。

4.结语

兵团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兵团屯垦戍边丰功伟业的有力见证。兵团红色体育文化具有一体多元的特征,学校体育丰富的场地设施资源、师资队伍和学生资源,为红色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物质保障和人力资源支撑,是适宜红色体育生存、发展及传播的沃土;同时学校体育中红色文化的融入,给青少年学生提供了从不同层面、以不同形式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机会,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同时接受革命精神熏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民族和兵团认同,对传承创新红色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增强学生体质、促进红色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二十二篇

目前,学校都在大力进行“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校园”是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与社会互动、教与学

相长、自然与人文共融、学校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整体效应。我们把开展学校红色教育与建设“和谐校园”有机结合,我们认为开展红色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而和谐校园的构建又能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提供绝佳的外部环境。

(一) 学校为爱国主义教育确定思路,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环境 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既包括校园物质设备建设,也包括精神文化建设。开展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首先我们赋予爱国主义教育以时代内涵,明确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思路,创设爱国主义教育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时时处处都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熏陶。其次以爱国主义思想指导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

人物、革命英雄故事等,使校园文化更加具体化、全面化。将红色教育体现在每个细节上,让全体学生充分感受到红色教育的气息。

(二) 以人为本,结合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构建红色和谐校园要以人为本,爱国主义教育着眼点和落脚点在于引导、教

育和服务人,将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贯穿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全过程。 课堂文化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为此,我们特地开设红色教育校本课程,充分发挥校本教材的作用。学校准备把红色教育作为德育课程资源,通过整合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文化,编撰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适应儿童年龄特征的红色教育校本教材,把具有名族特色、地方特色的红色教育列入课程计划,与语文、数学等课程一样组织课堂教学。各年级开设每周一课时为红色教育内容,内容分高、中、低三段,每一阶段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根据各年段的特点组织学生学习红色文化,感悟红色文化,践行红色文化,真正让红色教育走进课堂,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其他基础课也要加强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的国情,熟悉和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杰出历史人物和爱国英雄,在学习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紧跟时事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活动有针对性进行教育和引导。在汶川地震中军民团结一

致、众志成城、无私无畏、不怕困难、勇于奉献的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地震中典型人物的英勇事迹也使得爱国主义在当代中国得到了弘扬。把握契机,大力弘扬地震中所反映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肯定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为中华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学生从小处、从实处做起,积极克服前进道路上的挫折,以百倍的勇气投身于红色校园、和谐社会、和谐祖国的建设中。在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注重的方式方法,对不同个性和特点的学生实施人性化的教育与引导。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二十三篇

一、遵义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

关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准确内涵,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但一般都认为其内涵至少包括两个方面,即中国革命时期的伟大精神及载体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优秀品质、精神及载体,所以红色文化是具有高度价值和深度内涵的文化形式,是在中国xxx领导中国广大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载体,它主要包含精神和物质两种形态。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包括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长征文化、xxx文化、解放战争文化及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在这些文化中蕴涵着爱国爱民、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不怕牺牲、敢于革命等核心精神,这些精神是新民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渊源。

二、遵义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特征

遵义红色文化资源除了具有红色文化资源普遍具有的直观生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富于感染、寓教于乐等特征外,还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一)丰富的资源内容

遵义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有着丰富的内容,如在对战斗遗迹、文物、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区域的实地考察中,发现了大量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载体,而在历史资源的查阅过程中,关于“黎平会议”、“遵义会议”、“苟坝会议”、“强度乌江”、“四渡赤水”、“遵义战役”等历史的记载和研究也非常深入,尤其是随着现代媒体的发展,还涌现出了大量的音视频资料方面的文化资源载体,这都为遵义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遵义及其周边地区的涵盖范围虽然并不大,但红色文化资源却很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除了像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四渡赤水纪念馆等显性的红色文化资源外,还有大量的红色文献、红歌、革命标语等文化资源的表现形式,如诗歌《红军坟》、《邓萍挽歌》,渗透着红军和人民群众的身心,表达了红军对的革命决心以及对战友的热爱之情。这种多样性特征非常有利于高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舞蹈教育,使大学生更容易被遵义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所吸引。

(三)很高的教育价值

无论是遵义的红色文化资源体现出的普遍性精神内涵还是其独有的价值内涵,都可以开发提炼出包括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在内的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容,尤其是民族精神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可以同舞蹈教学进行充分的融合,促进高效舞蹈教育课程的建设,让新时期的高校舞蹈教学在遵义红色文化资源中找到科学、有说服力的教育载体,而这些教育内容不仅能够形成对高校舞蹈教育的有力促进,还可以承担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

(四)突出的历史地位

遵义会议是中国xxx自长征以来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xxx扩大会议,明确地回答了红军的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问题,指出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同时,改变中央的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在xxx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因此,以遵义会议为代表的红色教育资源,体现的是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如何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红色资源,这就决定了遵义红色文化资源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三、遵义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舞蹈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首先,遵义红色文化在高校舞蹈教育实践中的融入,可以为高校舞蹈教学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革命斗争时期脍炙人口、生动鲜活的红色音乐、舞蹈、美术资源来自当年火热的革命生活,这些资源都为遵义及其周边高校的舞蹈专业提供了优质的课程开发资源。遵义地区的红色文化建设和发展相对比较全面,对遵义及遵义周边地区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整理、挖掘研究后,可以将长征红色文化资源等素材用于高校舞蹈教学及创编中,对进一步弘扬长征精神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其次,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和舞蹈文化艺术的追求在不断提高,红色文化资源由于具有超越时空的感染力、说服力和震撼力,所以其教育价值和艺术特征日益凸显,将遵义红色资源应用于高校舞蹈教学的具体实践当中,可以更好的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操、理想信念、道德素养和德育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再次,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得本区域红色资源和红色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中产生良性互动、稳固传承的积极效应,对弘扬长征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遵义及其周边高校可以以本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为依靠点,逐步在高校建立具有红色题材、内容、样式的舞蹈教学学科和创作学科,拓展舞蹈艺术专业的办学思路和教育理念,提高舞蹈专业的办学水平,加快特色专业学科的建设,这对地方高校舞蹈艺术专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此外,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如对战斗遗迹、文物、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进行实地考察,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舞蹈作品,传承红色人文精神,建立具有红色人文特点的高校文化氛围,进而实现高效舞蹈教学深度与广度上的不断拓展,提高学生的舞蹈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育具有为祖国建设无私奉献的当代大学生高尚情怀。

四、遵义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高校舞蹈教育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作用和价值,增强舞蹈教育的实效,就需要结合学生的舞蹈教学实际,就素质教育目标下高校舞蹈教学的任务目标进行调整,就红色文化资源在舞蹈课堂上的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动作创编等进行创新,重视学生在舞蹈课堂上的情感体验,进而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舞蹈教学的有效融合。

(一)整合红色教育资源,创编红色舞蹈剧

目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虽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开始逐渐暴露出来,如艺术创作领域的快餐化、低俗化、碎片化,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导致很多舞蹈作品创作缺乏真正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而红色文化不仅真实、生动、富有感染力,还能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所以高校应当从战略高度重视红色教育资源与舞蹈教学的整合,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优势进行音乐舞蹈剧的创编,实现高校舞蹈教学资源的不断建设。例如,遵义及其周边的高校,可以参照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红色娘子军》等优秀作品的创作形式,既可以创编“黎平会议”、“遵义会议”、“苟坝会议”、“强度乌江”、“四渡赤水”、“遵义战役”等历史舞台剧,也可以创编“”、“邓稼先”、“邓萍”等人物剧。遵义的红色资源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波澜壮阔的红军长征历史本身就是一部传奇的英雄史诗,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转折,所以史诗题材、人物题材的舞蹈剧的创编,可以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舞蹈教学的紧密结合,丰富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促进学生舞蹈专业素质和德育素质的同步培养。

(二)创新舞蹈教学形式,扩大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力度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二十四篇

一、红色文化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时代价值

尽管红色文化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但由于其特定的精神内涵与当前大学生德育工作的主题与任务是一脉相承的,所以红色文化对于当前大学生德育工作,仍然有时代价值。

(1)红色文化内涵的思想基础仍然是当前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之一

红色文化的红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我们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首先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当前德育大学生的首要内容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可以看出,红色文化与大学生德育工作有着共同的思想基础。

(2)红色文化所提倡的价值观与大学生德育工作所秉承的价值观是一致的

首先,红色文化蕴含了中华民族英雄儿女追求国家独立、富强、文明的政治价值观;其次,建立一个对外独立、对内自由民主平等的中国,也是红色文化蕴含的政治价值和目标;再次,爱国、奉献,勤劳、勇敢也是红色文化所蕴含的道德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完整论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并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这其实就是对红色文化所蕴含的革命阶级和阶层的先进价值观的继承与发展,以红色价值观为基础,并结合新的时代变化而扩展提升出来的。因此,红色文化所体现的价值观追求也是当前大学生德育工作在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3)红色文化内涵的精神实质与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教育价值也是一致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培育一大批理想信念坚定、道德水平高尚、崇尚民主、自由,法纪观念强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对于广大的青少年具有明显的教育价值。首先,我们可以发挥红色文化中的理论引导功能,大学生的理论教育,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其次,我们可以发挥红色文化在坚定理想信念方面的导向价值,教育大学生志存高远,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有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再次,我们可以发挥红色文化高尚道德情操的教化功能,帮助大学生克服和抵御各种不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侵蚀,努力成长为道德高尚、人格健全、遵纪守法的人才。

二、运用红色文化成果,推进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策略

红色文化反映了以中国xxx为核心的各革命阶级、阶层的先进政治理念、政治价值观和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与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基本理念、价值观取向和教育目标是相通的,在新时期,我们必须运用各种手段,综合各方面力量,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对于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正能量作用。

(1)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全过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的要求,这要求高校要将大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一是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红色文化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活生生的个人形象及真实的革命遗存等,使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红色文化引入教学当中,借助红色文化生动、直观的优势,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二是要强化红色文化教育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作用的发挥。具体来说,要注意将红色文化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重视红色文化基地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坚持课内和课外育人相结合。三是专业课教师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课教师要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在专业课教学中,视具体的教学内容高潮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进去,以实现全员育人的目标。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二十五篇

[提要]

红色文化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价值,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本源性优质资源和优秀文化根基,提供了正确的价值观导向。积极挖掘和深入研究红色文化资源,运用红色文化研究成果,推进其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不断增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红色文化;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价值

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承载了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文化,是我党既弘扬中华文化传统、又吸收人类先进文明的优秀成果,其所蕴含的价值对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高校师生廉洁价值观的培养具有深刻的感染作用。

一、红色文化对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价值与功能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就是明确表明,要大力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而红色文化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符合我国的发展实际,顺应时展的潮流,应充分利用并发挥其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要大力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因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

(一)红色文化有利于在高校中营造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

红色文化提炼和凝聚了中国xxx人的革命奋斗精神,如苏区精神、井冈山精神等,蕴含着甘于奉献、奉公守法、勤俭自律、顽强拼搏的廉洁精神。加强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引导广大师生争做廉洁的合格公民,可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廉洁教育作用,可以激励广大师生做一个乐于助人、对他人负责、严于律己、积极承担责任的人,使广大师生更加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并将其内涵内化于心再外化于行,做一个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而不是贪污腐化的消极份子。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风貌,促使师生共同努力,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气貌,从而打造出和谐、廉洁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红色文化有利于对高校师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红色文化载体多,形式活,覆盖广,中华大地处处都有红色文化的印记。反映我党和革命先贤崇高理想、伟大信念、激昂斗志的革命遗址、历史文物、红色艺术都可成为我们进行廉洁教育的活教材。将红色文化资源用于高校廉洁教育,将鲜活的革命历史传授给广大学生,使他们在感悟历史的同时,有利于让他们形成强烈的爱国意识、历史责任感和反腐倡廉使命感。青年学生越是对民族和历史有深刻了解,越是对国家和社会有强烈感情,就越对自己的人生和未来有清晰认识,越对自己的目标和信念坚定执着。红色资源反映历史,其充满内涵的感召力比课堂传授、书本灌输更来得真实贴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红色文化的教育性、艺术性使青年人的心灵在寓教于乐中受到熏陶、得到升华。红色文化必将以其独特的优势让青年人既有所乐、又有所获。

(三)红色文化有利于培养高校师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目前高校中的腐败案件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经济腐败,即高校领导利用基建、采购中的权力收受回扣或者直接贪污、挪用公款等;二是学术腐败,即高校教师或学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伪造科研数据、抄袭他人成果等;三是行业腐败,即部分高校负责人利用自主招生权或其他职务便利违规招收不符合标准学生等。可以说,高校这个原本相对纯净的领域也已经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中贪污腐化风气的影响,而如何在高校管理过程中深入贯彻廉政文化建设也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各高校可以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高校师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高校师生学习廉洁知识,传播廉洁文化,倡导廉洁风尚,做廉洁表率。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

虽然说红色文化是一份很好的进行廉政文化建设的教育素材,但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不可能照抄照搬。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必须贴近高校师生生活,让广大师生乐于接受,使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同时,能真真切切的进入广大师生头脑。这就要求对红色文化的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进行拓展,形成有自己学校廉政文化建设特色的校本教材和教育方式。

(一)将红色文化融入到高校廉政文化环境之中

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这就表明了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应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廉政文化环境,一个好的校园廉政文化环境对于人们的廉洁行为习惯养成、人生态度形成都会有极大影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同样离不开校园文化的熏陶,为打造廉洁校园,高校可根据本地区历史和红色文化,开发校园廉政教育资源。同时,把资源转变成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红色文化更好融进校园廉政文化环境的建设中,使师生员工在校园廉政文化活动中受到感染。目前,为贯彻落实中央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结合xxx胜利70周年等重大事件,红色文化风靡中华大地。高校要不失时机地作出回应,鼓励、帮助、组织师生员工参与到红色文化活动中去,参与到红色文化宣传的创作中去。此外,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廉政文化的常态形式,对师生员工进行红色廉政文化的教育。比如,红色廉政故事演讲、红色廉洁歌曲传唱等。高校更要借此东风,一方面对师生员工进行历史教育,一方面对师生员工进行精神教育。总之,一个有文化的校园,一个廉洁的校园,在使师生员工受到艺术文化熏陶的同时,也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廉政教育,让他们的道德品质得到提升和净化。

(二)将红色文化融入到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相关课程的教学之中

响应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的号召,近年来很多高校不断增设有关廉政教育的专门课程,初步形成了干部、教师和学生廉政教育教学内容体系。在干部培训中开设廉政党课,在新进教师培训中增加廉洁从教内容,在学生入党入团培训中开设廉洁教育课程。有些高校还积极推进廉洁教育进学生课堂,开设富有红色文化的廉洁教育课程,把握“第一课堂”这一主渠道,比如:中央苏区历史大讲堂、反腐影视赏析课、反腐倡廉案例分析课等,这些课程都包含了很多优秀的红色文化资源,对于学生廉洁品质的养成具有指导作用。高校应充分发挥这些课程的优势,积极地利用红色文化中的廉政教育资源、开发其中蕴含的廉政精神。

(三)将红色文化融入到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教育实践之中

理论的真正意义在于它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如果理论只止于语言层面,则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红色文化中所孕育的廉政文化教育资源及廉洁精神,必须借助实践这一方式才能使这些有关廉政理论“活”起来、“亮”起来,才能增强师生员工廉政教育的针对性。我国拥有丰富的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高校可以适时组织师生员工赴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在参观学习的实践过程中感悟先烈们身上所具备的的廉洁品质,可以使他们体验当年残酷战争中的艰苦朴素,又可使他们直接接触大量的廉政实践史实和珍贵的历史文物,从而进一步加深师生员工对廉政教育的系统性、时代性和创造性的认识,增强用红色廉洁文化教育资源的自觉性、坚定性,强化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二十六篇

摘要:“红色文化”是我国革命时期产生的特有的历史文化形态。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迅速发展,今天我们如何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呢?文章分析了红色文化的含义及精神内涵,其特有的文化内涵使人在缅怀历史勿忘过去艰苦岁月的同时,强调今天的美好生活,以此来激励人们的生产生活热情。本文以“红色革命文化”作为景观文化内涵,结合景观设计学理论,以大悟县城市入口设计实例,采用景观情感表达的设计手法论述红色文化理念在地域性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红色文化,红色景观文化,文化内涵,景观设计

一、红色景观文化

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培育民族精神、发扬革命光荣传统的载体。红色文化能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形成道德风尚,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因此,应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红色景观及其文化内涵

红色景观作为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形式,主要是以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它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内涵,组织接待并开展缅怀学习为主体的景观形式。因此挖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尤其重要。

二、红色景观文化的特性

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景观文化载体在空间上连成一体,在时间上保持一定的连贯性,形成特有的文化域。不管是地域景观文化还是民族景观文化,其所反映的景观文化在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大的改变。

地域性

地域文化是在人们在一个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共同生活形成的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文化,不同的地域文化又形成了景观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审美需求形成景观文化在艺术层面上地理特性,因此在利用不同地域的特有景观元素进行造景时也会表现出明显的地理特征。地域性特点在红色景观文化中表现尤为明显。

融合性

景观文化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体系,它处于各类文化并存的大环境之中,需要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同其他艺术文化相互交流,吸收和融合,形成自身完整的发展系统。红色文化内涵的丰富必须注重和当地特有的文化、地方风情等资源相结合。

大悟县红色资源相当丰富;城市入口背靠七里冲生态公园;场地仅靠澴水河,所以,该设计形成“以红色文化为主题、以绿色生态为原则、以蓝色滨水为大背景”设计理念,其目标是把红色文化主题逐步渗透并与整个区域大背景相融合,极大的丰富红色文化内涵。

继承性

景观文化的形成都是由某些社会群体通过世代积累、创造、继承和发扬使景观文化源远流长的过程。所以无论哪种景观文化,我们都能从中找出某些贯穿其中的特性和理念,而景观文化的其它个性都是在这基础上形成的。红色景观文化是当地历史人文与自然风貌的综合体现,其不可复制性正是源于明显的继承性从而使得红色景观文化具有自己的鲜明个性。

三、红色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场地现状分析

规划场地与周边环境

明确该场地与周边空间是如何通过交通、视线、使用等相联系的,从而使规划场地中的红色景观成为当地景观文化连续体中的一个顺畅的环节。

该规划场地位于大悟县南部,是重要的城市入口景观节点,四周被交通道路包围,北面有县道通过,西临澴水河,东临京珠高速公路,沿河地段有300多米,规划面积2公顷。总体而言,场地在整个周边环境中处于交通岛位置,同时也是城市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红色景观作为革命老区大悟县的特色文化景观,有利于提升城镇文化形象。

规划场地内部要素

对规划场地内原有的景观元素、景观功能、空间结构进行分析。了解原有景观在视觉、心理和环境中的特性,使新建景观与原来景观在时间、空间上存在延承性。

场地大部分为一般农田,地形较为平整;水域面积丰富,水质较好;场地内基本没有可因借的自然景观;植被覆盖多为井田状,植被景观元素的组织上有难度;此外入城主干道和场地内水域将整个场地分成四块;对于场地的功能结构和交通组织划分有很大影响。

场地规划设计分析

交通道路分析

设计场地以四周的道路为边界,东面紧邻京珠高速公路,由此形成快速的交通视线,此设计中强调“线性”,东面广场放射式道路的组织,行道树的线性排列,产生强烈的形式感,适宜于快速交通过程中对景观形成深刻印象。

场地内连接东西区有两个路口,主园路将整个分散场地联系起来,西区靠近澴水河为滨水景观大道,其余场地由次园路可以任意到达。

空间功能分析

结合场地现状和设计理念,划分了八个功能区,东区紧靠京珠高速为生态风景林,起防护隔离作用;此外场地北部和南部也分布有生态风景林,以保证场地绿化率;东区其余为纪念性广场和高速服务区。西区靠近澴水河边为滨水景观带,考虑到为以后为周边居民服务,设有老年人活动区,儿童活动区,休闲广场和休闲健身步道。

红色景观文化在景观小品中的运用

艺术性是景观文化中最重要的特性,景观小品普遍反映出的缺乏感染力问题也就在于其艺术成分太低。景观小品传达文化内涵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色彩、形态结构或者布局等表现出来。因此,设计时需要根据文化内涵传达的不同方式达到相应的视觉审美要求。

景观小品造型上的运用

本设计通过对景观小品的不同造型来体现革命战争及红色文化,如残破的瓦砾、熊熊燃烧的战火、折断的枪、四重门、战后的云梯等小品元素,这些景观元素的运用使人能很直观的感受到战争氛围,回想起当年艰辛的革命历程。

景观小品色彩上的运用

场地中的五组小品均采用红色,一方面是红色象征战火,忆当年峥嵘岁月,另一方面体现了当地的地域文化-----红色文化。使得在以绿色植被和蓝色滨水空间的大背景基调下,凸显红色小品的主题效果。

景观小品寓意上的运用

首先战争中的“瓦砾碎片”用来寓意昔日的家园被战火无情的摧残,房屋被毁、流离失散;“熊熊燃烧的战火”寓意战争的激烈状况,战火硝烟仍在继续;“折断的枪”寓意战争转折,黎明破晓前,光明指日可待;“四重门”寓意战争结束,中国从一个旧社会进入一个新社会;“云梯”寓意新社会下人们的生活包括物质和精神层面上都在节节发展,步步高升。

景观小品在空间布局和游览路线上的运用

有时景观所表达的文化理念需要人与景观在互动参与过程中才能体会到。人在景观中行走,感受其空间、形式、色彩等变化,这时景观设计中需要有道路让人们能够接近,场地内部要有适宜的空间让人们在其中行走和停留。

场地主园路沿路布置景观小品,按照小品寓意和其在空间上的设置,从东区到西区是重走革命历程,从西区到东区是回顾革命历程,使得横向空间上和纵向时间上形成革命战争的历程再现,使人在观赏行进过程中,加深对景观的印象。

红色景观文化在景观植物配置中的运用

景观植物寓意上的运用

凸显红色景观文化的同时,也要体现设计的生态原则。对于“红色文化”题材植物配置也要牢牢把握环境主体与人的关系,围绕设计场地营造场所精神。

配植常绿树种松柏等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植物,营造纪念氛围,如柏树因其苍老刚劲和不怕严寒、四季常绿,比拟人的坚贞不屈和万古长青的意志精神。本设计场地内的松柏类植物有雪松、龙柏、圆柏、池杉等。所谓岁寒三友,是指松、竹、梅配植形式,因它们具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同样象征了革命先辈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此外桂花香气四溢,喻示革命精神永放光芒;种植含笑表达对先烈们含笑九泉的欣慰;杜鹃象征革命烈士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这些寓意植物的使红色文化的主题得以体现。

景观植物色彩、形态上的运用

植物四季变化的绚丽色彩为各种景观的营造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带给人们层出不穷的视觉感受。针对体现红色景观文化,较为适宜的是白色系象征纯洁,如白玉兰、广玉兰、含笑、樱花等;红色系象征革命,如枫香、石榴、合欢、夹竹桃、凤凰木等;黄色系象征高贵,如腊梅、金桂、云南黄馨、金丝桃、黄花菖蒲等;紫色系象征庄严,如紫花泡桐、紫丁香、紫藤、三色堇等。

除了选择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树种外,要特别注意植被种类的多样性,以免造成过于烈士陵园似的肃穆氛围。此外还要注意乔灌木的比例搭配,常绿、落叶树种和色叶树种的比例搭配。

场地内植被的选择以本地树种为主,适当引进外来树种。城市主干道绿地率大于30%,行道树为常绿树种香樟搭配乡土树种乌桕,使得四季景观色彩丰富。东区的放射式广场道路种植雪松、圆柏,搭配女贞、黄杨等绿篱以及地被植物,形成错落的景观层次。西区滨水地带,种植水杉、黄花菖蒲等水生植物,利用驳岸退台的方式,增加绿色垂岸植物如垂柳、垂枝樱花、云南黄馨,结合木栈台等,减弱堤岸生硬感,增强亲水的方便度和安全度。此外适当配植乌桕、鹅掌楸、银杏等色叶树种以丰富景观色彩,孤植、片植亦可。

四、总结

运用情感表达的设计手法,红色景观文化表达当地居民的场所情感、景观意象,强化了他们的场所认同感的同时提升了城市知名度,也为革命老区来难得的发展良机。

【参考文献】

[1]李少云.城市设计的本土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肖群章.参观红色景观应有正确态度[J].中国民兵,2005,(8).

[3]王娟.红色景区的景观文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4]王以第.红色文化的价值及其实现[D].山东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5]夏晓韵.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6]俞孔坚,李迪华,吉庆萍.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中国园林,2001年06期:3-10.

[7]吕勤智.以人文景观创造为主体的景观设计[J].城市建筑,2007(5):89—91.

[8]安藤忠雄《安藤忠雄论建筑》[M].白林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二十七篇

一、铜仁红色文化资源的德育价值

1、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提供鲜活范本

红色文化的弘扬与传播,对于增强民族人民的自尊心、自信心、自强力,培育民族成员的民族精神和思想道德素质,树立起坚定信念具有重要政治思想价值。在铜仁这片土地上,曾静涌现出的无数革命先烈为德育工作的实施提供了大量鲜活的范本。出生于铜仁城关的周逸群,他一生投入革命事业,自费创办《贵州青年》,积极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参加北伐战争,创建湘鄂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最后在湖南贾家凉亭战斗中英勇牺牲。

2、培养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

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是中国xxx人及其广大革命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是一个民族的核心和灵魂,是民族生存发展、奋发图强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支柱。

3、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和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革命道德,是中国xxx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团体成员判断自身行为得失、确定自身价值取向的基本准则、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它是促使红色文化有效社会化的无意识行为的动力所在。高尚的道德品质构造了红色文化社会化的道德基础。

二、铜仁红色文化资源的德育价值开发策略

1、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

2、通过精品红色旅游推荐,促进红色文化资源传播

精心策划红色旅游路线,打造红色旅游精品。从全局着眼,合理布局,让游客漫步于红色文化所存在的客观环境中,在轻松加愉快的良好氛围下,身心潜移默化的受到红色旅游文化的影响与感染,从而使得自身的思想意识在点滴中得以升华和提高。

3、精心提炼内容,搞好红色文化产品的开发

如果只是对红色文化进行单一的宣传,讲授,人们可能并不会对红色文化留下什么印象,但由红色文化所开发出的产品就不同了。由于所开发出的红色文化产品具有一定的通俗性、易懂性,因此,由红色文化所开发出的红色文化产品相较于红色文化本身而言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

4、运用各种手段努力创新文化活动方式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二十八篇

一、红色文化存在的价值形式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中国的一种特殊文化形式存在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延续,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昭示了xxx人才能引领社会主义建设的真谛。红色文化在发展中形成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继承和开拓红色文化对于深入认识中国革命历史,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色资源的政治价值

红色文化也具有文化的产品形态范畴,其实物形态和精神形态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物种形态包括革命时期形成的方针、路线、纲领、政策、红歌等革命文献作品,包含着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军事展览馆、历史博物馆等实物存在形式;精神形态包含着革命时期形成的道德传统,如“红军长征”精神、“延安保卫”精神、“井冈山开垦”精神等革命时期的精神;以及新社会的文明风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具有了勇于拼搏开拓创新的品质,例如“抗洪抢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航天”精神等社会主义新面貌。可以看出红色精神一直成为中国人积极进取、矢志不渝的强大精神支柱打造。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需要传承和弘扬这些塑造良好品格的红色精神。西部地区是当时中国红军长征过的地方,富含丰富的红色资源。广西百色起义遗址、四川xxx故居、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战斗遗址、红军四渡赤水战斗遗址、红军烈士陵园等革命遗址和纪念馆都见证了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例如:遵义这个革命转折地见证了中国xxx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时刻。遵义会议是中国xxx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标志着xxx从幼年走向成熟。在精神领域上充满了中国xxx员勇于吸取经验教训、百折不挠的红军精神,内容丰富感人。红军长征途中留下的挽救当地老百姓生命、在战争浴血奋战的故事感动着人们,所创作的红色歌曲如《遵义会议放光芒》、《四渡赤水出奇兵》等振奋着人心。我们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的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尽职尽责,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为他人服务、为国家服务,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红色西部的政治教育功能。把这些满含红色文化精髓的内容与地方文化相结合,融入到地方高校校园文化中,形成独特的教育文化,对学生有积极正确的价值导向。

(二)红色资源的经济价值

我们只有坚持红色文化的内涵,才能树立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经济价值体系。随着红色旅游为龙头的产业在全国各地的发展,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已经成为老区发展的一项特色产业。在“西部大开发”和“国发2号文件”的支持下,各地的红色资源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贵州目前很多县市还不发达,但这些地区却是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地方。比如仁怀市鲁班镇是红一方面军长征时发生激战的地方;习水土城青杠坡战役是遵义会议后指挥的第一战,是四渡赤水的第一役。这些地方地域偏僻处于不发达地区,红色旅游发展起来后,新修建的餐馆、客栈、展览馆等可以创收,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为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城乡建设规划注入新的活力。

二、开拓思路、设置有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学校应以学生教育为中心,一切教学工作,一切科研工作,一切师生参与的活动,都需要打造出自己品牌产品的校园文化。目前西部高校由于扩招,大规模的基础建设造成资金上的短缺,学校对教学设备的投入、教师培训的费用大大减少。物质建设的加大,文化建设的削弱,使校园文化功能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这对于西部地方高校的特色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不利。同时,现在很多90后大学生在社会上就业压力、西方拜金思潮的影响下产生了内心虚荣、为人懒惰、自私、脆弱、不求上进等性格,许多学校的校园文化中充满了金钱、实用等功利色彩,校园文化丧失了传播道义、奉献爱心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学校应该建立合理的体制,重视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勇于创新,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红色文化是革命时期形成的,处于新时期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愿不愿接受,怎样接受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把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打造一个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就要与“青春”接轨,必须勇于创新。

1.精心创建品牌活动。西部高校结合地域特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学生为主导者,让红色资源年轻化为推手,打造吸引师生参与的“青春校园”活动。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学校充分利用革命遗址、历史博物馆等有教育意义的纪念地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通过在校园中开展以学习红色文化的主题活动,比如红色知识问答竞赛、辩论赛、书画展、诗歌朗诵、长征歌曲演唱等活动。这些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教育功能、承载功能和维系功能,使大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引领新风尚、创造新思潮、培养新能力。

2.与实际结合,确定成才目标。培养学生成才是学校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家长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坚强的人格,高尚的品德是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的有力保证。挖掘长征精神,提炼红色文化的非物质文化精神,可以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红色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能激发高校学生奉献才智、引导青年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社会实践中得出正确的社会观察结论,明确坚定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真正实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成才宗旨。西部地区的人民朴素热情,他们继承和发扬了积极努力、实事求是、勤奋吃苦的红色精神。这种文化氛围无处不在陶冶当地高校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克服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不良思潮的影响。因此,地方高校把校园文化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树立“面向西部、服务山乡”的成才目标,以做人踏实、做事实在的刻苦精神,为当地的发展提供人才资源的支撑。

3.志愿服务,提升自我价值。西部不发达地区,有很多地方中小学教育非常落后,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这些中小学生很大部分缺少关爱、缺乏正规的思想品德教育。高校学生可以参加志愿者服务项目,例如“手牵手助学”、“暑期三下乡”、“爱心家教”等校园活动。参加这些活动的时候,大学生作为主导者,宣传红色文化核心价值的内涵,不仅熏陶了自己,也把这些精神传播给了受服务的中小学生。同学们通过活动体现红色文化中集体主义的奉献精神,展现高校学生的风貌,在奉献中成长,在服务人民的过程中,以德修身,以理服人,从个人做起,从小事做起,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加强、自我提高的目的。同时在当地大力开展慰问演出、家电维修、心理辅导、科普宣传等活动,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做实事,从中锻炼才干,提升自我价值。

4.勇于交流、沟通思想。西部高校的学生把“扎根山乡,走出西部”作为毕业后的就业目标,在服务家乡的同时,也要追随时展的浪潮。西部高校学生应多与其他红色地区的学校学生进行交流,把朴素刻苦的红色思想带出去,把科学发展的先进思想带进来,使学生在思想碰撞中成长。让东部发达地区的同学了解西部发展的情况,在展现西部丰采的同时也为西部的发展吸引高质量人才。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二十九篇

枞阳县政协办公室编印

关于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我县主要革命遗址共有60处,主要分布在环白荡湖的横埠、汤沟、藕山、会宫、浮山等乡镇,枞阳镇,三公山周边、钱桥镇等地也相对集中。目前纳入省保2处(渡江指挥部、浮山中学“中大楼”),市保3处(章逐明、陈雪吾、黄彬烈士墓,另有李光炯墓、房秩五墓也是市保,属其他遗址),县保1处(渡江烈士纪念塔,指原在旗山小学附近的,不是现在的枞阳烈士陵园)。

今年拟公布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安庆中心县委八县联席会议旧址、枞阳县第一个xxx党支部活动旧址(章伯钧故居)、黄镇故居、三公山抗日活动旧址、桐南xxx军抗日活动旧址、桐南游击中队中队部旧址、渡江战役枞阳起渡点、童长荣故居等。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红色文化遗址开发难度较大。我县红色文化遗址分布点多线散,很不集中,大多横跨几个乡镇,有些在深山老林里,集中连片开发利用难度大。

(二)红色文化资源深度挖掘不够。红色文化景点内部展陈都十分简易,没有利用现代化声光电手段,讲解水平普遍不高,没有红色精神、红色故事、红色歌谣等红色文化衍生的产品,没有形成红色文化资源品牌。

(三)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短缺。我县没有设立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大多数红色文化遗址包括枞阳烈士陵园目前都不是县以上保护单位,没有得到及时修缮保护,破损严重。少数列入保护范围之内的红色文化遗址,每年的维修管理费用离实际需要差距很大,仅停留在“防止危房倒塌、补漏、加固”等敲敲打打的非专业水平上。

(四)文物保护专业人才缺乏。红色文化遗址保护是一项是特殊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目前,我县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工作主要由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但人员编制严重不足,缺乏文物保护、遗址修复的专业人才。

三、对策和建议

全县上下要严格按照xxxxxx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的要求,紧紧抓住枞阳获评全国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片区和编制“十四五”规划的机遇,深入发掘我县红色文化内涵,认真做好红色历史研究、红色资源开发、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振兴等一系列工作,切实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为此建议:

(一)加强领导,夯实红色文化传承保护责任。建议成立红色文化传承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建立工作调度机制,把工作真正的抓起来、动起来。要按照“重要优先、抢救优先”的指导思想,科学编制县域红色旧址保护工作方案,及时抢救修缮章家大屋、黄镇故居、八县联席会议旧址等“摇摇欲坠、亟待保护”的重要红色旧址。要科学谋划红色旅游,列入全县“十四五”规划,将一个个重要的革命文物点,串成红色旅游线、红色旅游区。要将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纳入乡镇综合目标考核,明确各乡镇政府任务清单,借鉴“河长制”“林长制”成功经验,将各红色旧址保护“包点”到各级干部。

(二)打造品牌,加大红色文化传承保护力度。一是打造环白荡湖红色旅游圈。兴建环白荡湖公路,改变交通不便状况,把横埠、汤沟、藕山、会宫、浮山等红色旅游点串联起来,重建山镇桐南区抗日民主政府、桐南游击中队部、xxx桐庐县委机关、浮山农民运动讲习所等红色遗址,修缮章逐明、张舜卿、张孟卿等烈士墓,环湖精心打造一批党史党性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二是重建重点红色文化遗址。选择xxx桐城直属支部成立遗址、童长荣陈列馆(纪念馆)、八县联席会议旧址、育才小学平民教育促进会遗址等重点红色文化遗址进行重建,同时邀请省内外专家,组建专门的团队,高起点、高定位、高标准,量身打造一批高品位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点。三是着力实施城乡红色提升工程。重点围绕三公山旅游、上码头建设、道路命名、雕塑设计等相关内容,进一步注入和突出城乡红色元素,使“红色基因、革命文化”体现在城乡建设方方面面,充分发挥其潜移默化、资政育人的积极作用。

(三)紧跟时代,激发红色文化内生动力。一是枞阳红色文化要“有故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红色历史纯粹的史实兴趣变淡,而生动感人的故事背后往往蕴含着红色精神,所以红色景区一味的枯燥说教已经满足不了需求,搜集整理红色故事成为当务之急,故事富有情节,能够打动人,往往一下子就让人记住了。二是枞阳红色文化要“有影像”。当前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场馆“声光电”基本普及,抖音等十分流行,而我县红色展馆内的小视频几乎为零,红色小视频制作亟待进行。三是枞阳红色文化要“有亮点”。景区打造要人性化服务,细节处理至关重要,如讲解员的服装、妆容、讲解情感深度等,好的细致服务就是景区的亮点。四是枞阳红色文化要“有乡土味”。要把地方文化融入到红色文化,如讲解员用黄梅戏唱红歌,用枞阳方言讲红色故事,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加强激励,建立红色文化传承保护长效机制。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增加红色文化人员编制,让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来参与红色文化的传承保护。二是保障专项工作经费。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同时县财政每年要将革命烈士墓、县保单位维护所需经费列入预算,其经费随经济发展而增加。同时参照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做法,对红色经典进行绩效评价,实行一定财政补助,并逐年增加财政预算。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三十篇

红色文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xxx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在继承扬弃、转化创新之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先进文化形态,它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的有机统一体。从文化发生学上看,“红色”本是自然界中的一种颜色符号,自然的“红色”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产生联系时,“红色”的自然属性逐渐地变为属人的存在,对象化地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呈现形式,并被赋予了政治、文化等意识形态性的时代诉求。在政治文化生活领域,随着人们认识与实践的巩固和拓展,“红色”的“人化”或“人类化”,也就是它的文化属性愈加鲜明。从象征喜庆、胜利的祥瑞之色逐渐引申为“共产主义的”、“与中国xxx有关的”、“革命信仰”等一系列政治文化内涵。“红色”在其政治文化上的意识形态标识性已然成为共识,“红色文化”的阶级性烙印浑然天成。与之相应,将红色文化融入中国xxx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既是红色文化的内在诉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使然,两者密不可分、浑然一体。然而,无论是从红色文化的本源,还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视角来探讨两者的相互关系,都有失偏颇,立论根基单薄而有失厚重,直接影响到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因此,我们需要从更加学理性的视角,重新审视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联系,帮助教育者更为具体、深刻地把握两者关系,为思想政治教育视域内的红色文化价值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的视角

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教育资源是人类教育实践活动中为教育者开发利用的、有利于完成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中,能够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实现的各种要素都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按照本源、属性、来源以及发生作用来划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包括物质性资源与精神性资源、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社会(区)、家庭与学校资源、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四种代表性分类。[1](P47)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内涵与划分标准,结合红色文化概念及其内容来看,红色文化是教育者应该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实现中的红色文化助力作用

实践目的是实践主体的目标指向或价值取向,它反映了实践主体最本质的愿望和要求,体现了实践活动的发展方向,它是主体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方向,是受教育者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思想与行为上符合社会和阶级在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和发挥;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又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方法运用效果的影响。简言之,顺利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实现教育目的,需要教育者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助力作用,发挥包括红色文化在内的一切因素的积极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一个集合体,它不是单一的目标要求,不同标准和不同角度的划分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体系。从地位上看,它有根本目的和具体目的之分,根本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终极目标。在我国,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它从本质上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要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旗帜鲜明地要求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本质内容,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一元主导地位。一元主导应然地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要始终固守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权,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突出中国xxx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此外,马克思主义一元主导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要在根本目的的引导下展开,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贯穿于实践活动的始终。当前,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就是要着重突出主旋律教育,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强化受教育者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凭借主旋律教育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协调人们的行动;充分调动和利用社会各方面的有利资源,激励人们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红色文化蕴含丰富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教育者可借助红色文化对受教育者开展主旋律教育,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将红色文化的思想精髓内化为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此外,教育者可进一步借力红色文化传递时代精神与价值追求,砥砺受教育者为中国梦的实现披肝沥胆、勇往直前。显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要求与红色文化蕴含的思想教育内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红色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者必须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的宝贵资源。

(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需要借力红色文化

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的视角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承载、传递阶级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且能够被教育者用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务,促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借此进行双边互动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它主要包括管理载体、大众传播载体、活动载体与文化载体四种基本类型。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的形成亦即实践客体的“人化”过程,文化产生和成熟于特定的时空领域。红色文化是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下的意识形态产物,它清晰地见证了中国xxx和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尽苦难、辉煌迭出的不朽历程,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丰富的意识形态内容。

(一)红色文化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二)教育主客体互动的红色文化介体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育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媒介,将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灌输给受教育者,向受教育者进行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教化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导意识形态上的灌输和教化职责,需要借助一定的教育媒介才能完成,教育媒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当介体角色。教育媒介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沟通联系的桥梁,也是教育者运用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红色文化的内在特质与外在表征,使其具备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与活动载体的功能。从文化载体的角度看,红色文化蕴含的思想道德信息,能有效沟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联系;从活动载体的角度看,红色文化寓意识形态内容于实践活动,它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艺术的形式存在。而无论是文化还是活动的载体形式,两者都体现了红色文化在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介体互动价值。红色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信息蕴含其中。在红色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利用中,教育者必须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功能,借助红色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结构的逐渐完善。然而,红色文化载体功能的发挥以及内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不仅需要教育者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还需要借助科学的方式和手段才能达到预期目的。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功能,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用以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又融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艺术之中。换言之,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功能发挥过程中,它既是教育内容,又是教育方法。教育者借助红色文化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资源禀赋,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灌输给受教育者;同时,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红色文化以文化载体、活动载体的形式,沟通了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间的有机联系,促成了思想内容与方法手段、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推动着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论的视角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将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与道德规范灌输给受教育者,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介。思想政治教育中介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相互联系的媒介,也是教育主体客体化和教育客体主体化的中间环节。其中,内容中介和载体中介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介的主要形式。红色文化在政治驾驭、思想引导、道德示范与审美熏陶方面具有的教育功能,使其具备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介与载体中介的基本属性。教育者可以借助红色文化蕴含的思想内容与外在表现形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精神食粮”,搭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沟通联系的桥梁。

(一)红色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精神食粮”

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指南,它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它由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务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实际来确定。不同的划分标准和划分角度,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思想灌输、政治引导、道德规范与身心健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4]基于红色文化内容的结构考察,红色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它以充沛的“精神食粮”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介的作用。“文化由外显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而获致和传递……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传统的观念,尤其是它们所属的价值”。[5](P50)中国xxx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形成的红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构成其内在的红色基因。红色文化是红色基因的思想文化存在形态,是红色基因彰显时代性、焕发思想性、凸显政治性的生动体现。而以红色文化形态存在着的红色基因又集中体现了中国xxx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具有的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闪烁着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开拓进取的崇高精神。红色基因彰显时代性、凸显政治性和思想性的崇高精神,是当前“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政治教育”方面,红色文化反映了中国xxx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道路的选择、革命文化的塑造与革命精神的养成,彰显中国xxx矢志不渝的政治信念、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与革旧维新的政治观念。在“道德教育”中,红色文化折射出中国xxx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履笃行与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引领人民群众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恪守社会主义公德、坚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提升个人品德;引导受教育者晓家国大义、明义利之辨,正确处理“公德”与“私德”、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心理教育”方面,红色文化以革命先辈的鲜活事例为榜样,激励受教育者以昂扬的精神来求真、求善、求美,激发他们内在的自信心、自豪感和正义感,锻造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二)红色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承载与传递的文化“桥梁”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三十一篇

--- 式深入感悟、走访、实践,坚定拥护共青团、热爱共青团、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

“红色文化”所张扬的对信念的坚守、对理想的执著、对光明的向往,及革命英雄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等崇高品质,正是我们当代人在心灵深处缺失的东西。

“唤醒和激发大学生纯真心灵中最真挚的感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就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大学生是善良、纯真和容易感动的,是为人间真情和崇高品格所感染的。使得大学生群体对那段历史、对英雄人物,对政治正面宣传的认识和接受变得自然、容易,而且深刻。

深情回顾共青团的奋斗历史,热情讴歌共青团的光辉业绩,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深层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从而更加坚定大学生跟着共青团的领导,做好基层共青团组织工

2 --- 我们热烈庆祝中国共青团的生日,重温90年来共青团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共创美好未来。

二、历史背景

(一)共青团的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xxx缔造并领导的一个具有光荣历史和革命传统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

义的学校,是中国xxx的助手和后备军。自诞生以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中国xxx的领导下,在xxx、xxx、xxx三代领导核心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不断发展壮大,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青年,始终站在革命和建设的前列,在建立新中国,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进程中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党培养、输送了大批新生力量和工作骨干。90年来,中国共青团走过了光辉的历程。

在不断发展国民经济及取得伟大成

4 --- 经济、文化、民族、军队、外交等方面建立了辉煌的历史功绩。

、政治功绩

为党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xxx,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输送了大量后备力量。

、经济功绩

为党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先提条件。

、文化功绩

为党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做出了巨大贡献。

、民族方面的功绩

和中国xxx翼起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形成了五十六个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军队方面的功绩

为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军人,形成了年轻有力的军队力量。

6 --- 造成了民族文化精神的某种迷失。

而红色文化它们强烈反映出共产主义的向往和坚定信念,积极的展现了中国人民反压迫、求生存、求解放、求幸福的伟大斗争和建设历史,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英勇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表现了中华儿女为了建立理想社会制度而敢于牺牲的崇高品质。在中国人跨越世纪的时候,对历史的怀旧,对历史的回顾正视和反思,那是一段永远道不尽的历史语境。

篇2:关于济南市红色文化现状、保护与传承的实践报告

聊城大学2012年

寒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题目: 关于济南市红色文化现状、传承与保护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

评委评分

关于济南市红色文化现状、保护与传承的

8 --- 红色文化的现状,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红色文化,我对家乡泉城济南的红色文化现状和传承与保护情况进行了实践调查,并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大量第一手材料,通过认真的分析与研究,对山东省红色文化的现状、传承与保护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二、具体调查

调查目的和意义

红色文化是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精神文化和物质遗产。沧海桑田,时代在前进,生活在变迁,红色优秀文化一直沉淀于历史并展现出永恒的强大生命力。红色文化中的理想信念、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功用,与时俱进地适应着现代和谐文化的需要和发展、创新。调查济南市红色文化对传承红色文化,拓展和谐文化建设资源有着积极意义,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着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

(二)调查方法

10 --- 老党员,老革命家中进行走访,从他们的经历中感受红色文化现状和给时代带来的变迁。访谈法的开展对我们了解红色文化的现状、传承与保护起了极大的作用。

(三)调查过程

准备阶段

实地调研

整理材料,撰写调研报告

三、山东省红色文化的现状

在泉水流淌的济南小巷中我们可以触摸优美动人的诗篇,在饱经岁月的革命遗址中我们聆听历史那铿锵激奋的战歌,济南市是历史文化名城,也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址、故居,以及纪念馆和烈士陵园。具有代表性的有中国xxx山东省党史纪念

馆,解放阁,济南战役纪念馆,五三惨案纪念碑等。

通过文献收集、整理和实地调研,我对当前济南市红色文化的现状可以总

12 --- 展”、“红色之旅”专题片放映等系列活动,展示中国xxx从诞生、发展、壮大过程中留存的珍贵记录,带领人们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第三、革命遗址成新景点,结合红色文化推出旅游产品。红色文化雕刻着泉城的记忆,凝聚着泉城的文明。为保护红色文化,并使红色文化更加熠熠生辉,济南市旅游局届时推出以周末二日游、三日游为代表的“慢游”式休闲旅游产品,如以中国xxx建党

篇3:大众对红色文化了解情况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

通过此次调研进一步了解社会大众对于红色文化的了解情况,了解中国普通民众对于弘扬红色文化的看法、对红色文化的热爱程度。

调研意义:

通过这次调研旨在加强民众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增大民众对红色文化活动

14 --- 淘沙,终成正果。

当今世界,依然百舸争流,千帆竞发。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红色经典被贴上了“过去”的标签;面对汹涌的时代洪流,它们曾在取舍的十字路口中徘徊;面对沸反盈天的新一代媒介,它们甚至披上流行的包装....20世纪末以来的文化艺术界,在文化市场掀起了“红色经典”的浪潮,在不断地涌现十分成功的影视书籍作品的同时,一些质疑“红色经典”地位的质疑回声不断....

对此,我们展开了有关社会大众对于红色文化的了解情况的调研,调研以问卷的形式展开,问卷内容及数据统计情况如下

第1题:

您目前的职业是:

1私营企业员工(2%)

2在校学生(23%)

3高层管理者(1%)

4行政、事业单位员工(16%)

5中低层管理者(8%)

16 --- 重大吗?

1.重大

2.不重大

3.不好说

第5题:

您认为在普及红色文化方面都应该采取哪种方式?

1.开展红歌比赛(2%)

2.开展红色文化知识竞赛(14%)

3.开演红色话剧(2%)

4.播放红xxx(29%)

5.开展红色绘画展览(11%)

6看红色书籍(13%)

7讲红色故事,学习历史(16%)

8.开放红色景点并学习参观(13%)

第6题:

您是否关注过与建党九十周年相关的新闻?

1.是(%)

2.否(%)

第7题:

您认为开展红色宣传对您的精神层

18 ---

B 不赞同(%)

C 不知道,不好说(%)

第10题

您认为红色文化有利于?(可以多选)

A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B 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

C 倡导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7%)

D 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E 有利于抵制和打击当今社会上各种腐朽、落后的文化(%)

F 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32%)

数据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的受访者参与了不同形式的红色文化活动;超过七成受访者认同开展红色文化活动 具有重要意义。调查结果一方面说明普通民众对过去那段历史整体上肯定,另一方 面也说明民众对“红色”的理解已经与以前有很大不同,给“红色”赋予了更丰富的内

20 --- 表示“不赞同”,有%的受访者表示“赞同”,还有%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不好说”。

从调查结果来看,民众对红色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对于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度以及对红色文化内涵的认同度都很高,这显示出普通民众对过去那段历史整体上肯定,国家是从那段历史走过来的,如果否定历史就是否定现在的一切。而且长期以来,中国社会对历史的 宣传比较深入人心,这样的调查结果并不令人意外。此外,从受访者对红色文化内涵理解的多样化来看,现在普通民众对“红色”的理解已经与以前有很大不同,超越了意识形态。在人们的心目中,“红色”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

调研感想

通过调研,在分析了社会大众对于红色文化的了解和认识的情况下,我个人对于所调研的这个主题也展开了深入的思

红色文化是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

22 --- 为多元文化中的一元,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检验,接受来自社会不同方面的充分批评与质疑。

当然,“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这其中有很多我们优良的革命传统,比如民族献身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些是值得后人去纪念和继承的。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三十二篇

一、活动名称:“重温红色历史,弘扬经典文化”红色历史文化展览

二、活动目的:回顾红色历史记忆,重温艰苦奋斗精神。丰富大学生精神生活。让我院学生了解更多的红色文化,弘扬和树立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响应院团委社团文化月活动号召。

三、主办单位: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团委

四、策划承办单位: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绿苑文学社

赞助单位:第一范文

五、活动简介:

本次活动展出内容以辛亥革命历史、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历史、中国xxx成立历史及事件为题材。展出内容包括:

1、红色历史图片

2、红色历史文化

3、红色历史发展介绍

4、红色历史文化介绍

5、红色历史人物介绍

6、重大历史事件介绍。

共六大板块,展出时间为三天。展出对象为全院师生。

六、活动流程:

1、寻找展览资料,申请展览地点。确定展览时间。时间:4月18日~28日

2、安排展览事宜。制作展览牌,横幅,海报,到各班宣传(必须在展出前一天完成)。时间:4月29日~5月13日

3、开始展览(三天)。时间:5月16日~18日

4、活动总结。时间:5月23日

七、具体工作安排:

1、展出时间:5月16日~18日

2、展出地点:女生宿舍旁干道

4、展出场地及展牌布置主要由组织部负责。

5、活动后及时整理用具及展牌,及时清理场地

八、注意事项:

1、所有准备工作必须在活动开展前一天完成,并明确各自职责。

2、各部门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有困难及时反映并处理。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活动中注意维持秩序,工作人员及观众需文明礼貌,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意外情况。

附一、展示内容分配(共12版)

1、图片展览3版(各一版)

2、历史介绍3版(各一版)

3、景点介绍1版

4、文化介绍2版(电影、书籍)

5、人物介绍1版

6、重大事件介绍2版

附2、经费预算(另拟)

策划人:陈定传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三十三篇

调研目的:

通过此次调研进一步了解社会大众对于红色文化的了解情况,了解中国普通民众对于弘扬红色文化的看法、对红色文化的热爱程度。 调研意义:

通过这次调研旨在加强民众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增大民众对红色文化活动的参与度。 调研对象:

阜新商业街当天的不同年龄段的大众人群 调研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阜新商业街进行了问卷调查,样本容量为100 问卷调查时间:

8月6日 调研问卷情况:

实发问卷105份,

实际收回 105份, 有效问卷100份, 问卷回收率98%,问卷有效率,无效问卷5份, 问卷无效率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在得到可靠的样本数据后,根据研究分析目的,统计各项选项的数目及所占百分比。

红色文化从南湖嘉兴的一艘画舫上起航,从南湖“红船”走出去的中国xxx,在与历史风浪的搏击中,日益坚强壮大,中国大地,风起云涌。90多年来,红色经典通过历史的积淀与考验,大浪淘沙,终成正果。

当今世界,依然百舸争流,千帆竞发。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红色经典被贴上了“过去”的标签;面对汹涌的时代洪流,它们曾在取舍的十字路口中徘徊;面对沸反盈天的新一代媒介,它们甚至披上流行的包装....20世纪末以来的文化艺术界,在文化市场掀起了“红色经典”的浪潮,在不断地涌现十分成功的影视书籍作品的同时,一些质疑“红色经典”地位的质疑回声不断....对此,我们展开了有关社会大众对于红色文化的了解情况的调研,调研以问卷的形式展开,问卷内容及数据统计情况如下 第1题:

您目前的职业是:

1私营企业员工(2%) 2在校学生(23%) 3高层管理者(1%)

4行政、事业单位员工(16%) 5中低层管理者(8%) 6自由职业者(26%) 7农民(16%)

您对红色文化的热情程度? 1很热情(8%) 2热情(61%) 3一般(31%) 第3题

您参加过不同形式的红色文化活动吗?如果参加过,那么您都参加过哪种红色文化普及活动?

1参加过(59%) A 唱红歌比赛(2%) B .参加红色旅游(20%) C .看红xxx(19%) D 看红色书籍 (15%) E 参加普及红色文化知识宣传(1%) F 其他(2%) 2 没参加过(41%) 第4题:

您认为参加红色文化普及活动意义重大吗? 1.重大() 2.不重大() 3.不好说() 第5题:

您认为在普及红色文化方面都应该采取哪种方式? 1.开展红歌比赛(2%)

2.开展红色文化知识竞赛(14%) 3.开演红色话剧(2%) 4.播放红xxx(29%) 5.开展红色绘画展览(11%) 6看红色书籍(13%)

7讲红色故事,学习历史(16%) 8.开放红色景点并学习参观(13%) 第6题:

您是否关注过与建党九十周年相关的新闻? 1.是() 2.否() 第7题:

您认为开展红色宣传对您的精神层面(主要是价值观)影响大吗? 1.很大(1%) 2.较大(7%) 3.一般(54%) 4.较小(30%) 5.很小(8%) 第8题:

“红色文化精神内涵中有最值得弘扬和继承的吗?如果有,您认为是什么?(可以多选) 1 有

A 热爱祖国() B 艰苦奋斗

() C 无私奉献 ()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

在调研中,我们得知:

1、在群众对红色文化(遗产) 的了解的问题调查中,有29%的群众不太了解,67%的群众较了解,而只有4%的群众非常了解红色文化(遗产);由此得出:绝大多数的群众都对红色文化(遗产) 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并没有很深入。比如说对红色起义的革命故事很多人都能够娓娓道来,但是却没能从这些红色故事中得到很大的启发,甚至有一部分人对于“红色起义”的概念完全是陌生的。因此,我们调研小组认为,无论是在当地革命区或者是在革命区以外的地方,加强当代人对红色精神的学习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2、关于人民群众对当地保护红色文化遗产的满意程度方面,我们通过发放问卷并回收的方式统计得出以下结果:有20%的人认为比较满意,8%表示非常满意,60%表示一般满意,12%的人认为不满意。超过五分之四的满意程度为我们展示出了当地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遗产的强力保护。我们走访当地发现,在红色起义区,大部分人民群众的休闲时间是在红色纪念馆或者烈士纪念公园中度过的,来往的人数虽然多,但是他们对红色遗产的保护工作却做得非常到位,政府监管力度比较完善,而广大的人民群众的自律意识也很强,因此几乎没

有出现过文化遗产被损坏的情况。这才促成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当地保护红色遗产的满意度能有这么高的局面。

3、在红色文化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中问题中:有62%的人认为红色文化对自己的经济生活影响一般,有22%的人认为影响较大,只有12%的人认为影响很大;有4%的人认为对自己的经济生活没有任何影响。从而我们可知道,在红色革命区,红色文化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但是,对于离革命区稍微较远的地区来说,这种红色风潮并没有对他们的经济生活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并且,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也有较少的人认为红色文化对自己的经济生活没有影响,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发现,这一部分人大都是在革命区之外的地方进行经济活动的。故而我们调研小组认为,红色文化对于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要使更多的人能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发展经济,则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推广和弘扬红色文化。

4、在“您对发展红色文化与发展经济建设还有哪些建议”的问题中,许多群众认为:(1)加强保护文化遗产,加强发展红色文化;(2)要树立好文化城市与社会经建设中的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注重当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协调好城市规划与文化旧址之间产生的冲突;(3)建议人们要保护文化遗产,增强人们的爱护、保护文物的意识,不能只追求经济的发展;(4)政府应该更加重视“红色文化”建设,制定相关的文化保护措施,加强宣传红色文化的力度开展红色文化交流会,让人们更直接地了解更直接地了解红色文化;(5)发展当地的红色文化旅游业,开展红色文化旅游节,把红色文化与其他活动联系起来,提高红色文化的知名度,加强特色红色文化旅游的宣传,打造特色文化活动,在固定的时间对一些工作领域的人员进行免门票等活动来吸引游客,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四、对策与建议

为了更好地促进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当代大学生对革命精神的学习,更好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我们调研组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调研组的建议如下:

1、把文化产业内容融入文化遗产保护之中,注重红色遗产保护,丰富红色文化内涵,彰显时代特色,引领主流价值导向,让红色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延伸红色革命精神的时代跨度。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红色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是农村城市化的过程,新农村面貌以及与之相联的乡村游、农家乐越来越受旅游者的青睐,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3、为充分体现和发挥红色文化遗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功能,必须在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的前提下,发展红色旅游业。

4、大力宣传红色文化,让更多的革命区内内外外的人深刻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弘扬红色文化。大力开展红色教育,传承革命先辈优良传统。

5、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红色文化,加大对红色文化的保护经费的投入。还要制定一些有关红色文化保护的政策,让人民群众更加进一步加强对红色文化的保护意识。

6、科学地保护与开发红色文化遗产,对于发挥红色文化遗产价值与功能,加强 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7、通过红色文化进校园,增强青少年传承红色文化的延续性;通过红色文化进企业,打造新型企业文化,增强企业职工创业的热情;通过红色文化进社区、进家庭,促进社区的平安和谐;通过红色文化进机关,增强党员干部开拓红色事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通过红色文化进警营,增强官兵爱国奉献的精神;通过红色文化进农村、进广场,提高群众的精神文化修养。

8、培育红色文化市场,正确引导文化产业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让更多的人深刻认识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经济功能的作用。

第1篇:红色文化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式深入感悟、走访、实践,坚定拥护共青团、热爱共青团、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红色文化”所张扬的对信念的坚守、对理想的执著、对光明......

文秘114原创投稿2011红色经济、文化暑期实践报告------关于对梁弄镇横坎头村红色经济及文化的研究一、首语此文是星星之火团队对这次暑期实践的总结。我们调查的对象是余姚......

好范文原创投稿2011红色经济、文化暑期实践报告------关于对梁弄镇横坎头村红色经济及文化的研究一、首语此文是星星之火团队对这次暑期实践的总结。我们调查的对象是余姚市......

2011红色经济文化暑期实践报告2011红色经济、文化暑期实践报告------关于对梁弄镇横坎头村红色经济及文化的研究一、首语此文是星星之火团队对这次暑期实践的总结。我们调查......

关于对梁弄镇横坎头村红色经济及文化的研究一、首语此文是星星之火团队对这次暑期实践的总结。我们调查的对象是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希望能过真实的反应横坎头村的红色经......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三十四篇

摘要:“红色文化”是我国革命时期产生的特有的历史文化形态。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迅速发展,今天我们如何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呢?文章分析了红色文化的含义及精神内涵,其特有的文化内涵使人在缅怀历史勿忘过去艰苦岁月的同时,强调今天的美好生活,以此来激励人们的生产生活热情。

本文以“红色革命文化”作为景观文化内涵,结合景观设计学理论,以大悟县城市入口设计实例,采用景观情感表达的设计手法论述红色文化理念在地域性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红色文化,红色景观文化,文化内涵,景观设计

1、红色景观文化

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培育民族精神、发扬革命光荣传统的载体。红色文化能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形成道德风尚,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因此,应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红色景观及其文化内涵

红色景观作为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形式,主要是以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它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内涵,组织接待并开展缅怀学习为主体的景观形式。因此挖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尤其重要。

2、红色景观文化的特性

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景观文化载体在空间上连成一体,在时间上保持一定的连贯性,形成特有的文化域。不管是地域景观文化还是民族景观文化,其所反映的景观文化在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大的改变。

地域性

地域文化是在人们在一个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共同生活形成的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文化,不同的地域文化又形成了景观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审美需求形成景观文化在艺术层面上地理特性,因此在利用不同地域的特有景观元素进行造景时也会表现出明显的地理特征。地域性特点在红色景观文化中表现尤为明显。

融合性

景观文化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体系,它处于各类文化并存的大环境之中,需要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同其他艺术文化相互交流,吸收和融合,形成自身完整的发展系统。红色文化内涵的丰富必须注重和当地特有的文化、地方风情等资源相结合。

大悟县红色资源相当丰富;城市入口背靠七里冲生态公园;场地仅靠澴水河,所以,该设计形成“以红色文化为主题、以绿色生态为原则、以蓝色滨水为大背景”设计理念,其目标是把红色文化主题逐步渗透并与整个区域大背景相融合,极大的丰富红色文化内涵。

继承性

景观文化的形成都是由某些社会群体通过世代积累、创造、继承和发扬使景观文化源远流长的过程。所以无论哪种景观文化,我们都能从中找出某些贯穿其中的特性和理念,而景观文化的其它个性都是在这基础上形成的。红色景观文化是当地历史人文与自然风貌的综合体现,其不可复制性正是源于明显的继承性从而使得红色景观文化具有自己的鲜明个性。

3、红色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场地现状分析

规划场地与周边环境

明确该场地与周边空间是如何通过交通、视线、使用等相联系的,从而使规划场地中的红色景观成为当地景观文化连续体中的一个顺畅的环节。

该规划场地位于大悟县南部,是重要的城市入口景观节点,四周被交通道路包围,北面有县道通过,西临澴水河,东临京珠高速公路,沿河地段有300多米,规划面积2公顷。总体而言,场地在整个周边环境中处于交通岛位置,同时也是城市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红色景观作为革命老区大悟县的特色文化景观,有利于提升城镇文化形象。

规划场地内部要素

对规划场地内原有的景观元素、景观功能、空间结构进行分析。了解原有景观在视觉、心理和环境中的特性,使新建景观与原来景观在时间、空间上存在延承性。

场地大部分为一般农田,地形较为平整;水域面积丰富,水质较好;场地内基本没有可因借的自然景观;植被覆盖多为井田状,植被景观元素的组织上有难度;此外入城主干道和场地内水域将整个场地分成四块;对于场地的功能结构和交通组织划分有很大影响。

场地规划设计分析

交通道路分析

设计场地以四周的道路为边界,东面紧邻京珠高速公路,由此形成快速的交通视线,此设计中强调“线性”,东面广场放射式道路的组织,行道树的线性排列,产生强烈的形式感,适宜于快速交通过程中对景观形成深刻印象。

场地内连接东西区有两个路口,主园路将整个分散场地联系起来,西区靠近澴水河为滨水景观大道,其余场地由次园路可以任意到达。

空间功能分析

结合场地现状和设计理念,划分了八个功能区,东区紧靠京珠高速为生态风景林,起防护隔离作用;此外场地北部和南部也分布有生态风景林,以保证场地绿化率;东区其余为纪念性广场和高速服务区。西区靠近澴水河边为滨水景观带,考虑到为以后为周边居民服务,设有老年人活动区,儿童活动区,休闲广场和休闲健身步道。

红色景观文化在景观小品中的运用

艺术性是景观文化中最重要的特性,景观小品普遍反映出的缺乏感染力问题也就在于其艺术成分太低。景观小品传达文化内涵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色彩、形态结构或者布局等表现出来。因此,设计时需要根据文化内涵传达的不同方式达到相应的视觉审美要求。

景观小品造型上的运用

本设计通过对景观小品的不同造型来体现革命战争及红色文化,如残破的瓦砾、熊熊燃烧的战火、折断的枪、四重门、战后的云梯等小品元素,这些景观元素的运用使人能很直观的感受到战争氛围,回想起当年艰辛的革命历程。

景观小品色彩上的运用

场地中的五组小品均采用红色,一方面是红色象征战火,忆当年峥嵘岁月,另一方面体现了当地的地域文化-----红色文化。使得在以绿色植被和蓝色滨水空间的大背景基调下,凸显红色小品的主题效果。

景观小品寓意上的运用

首先战争中的“瓦砾碎片”用来寓意昔日的家园被战火无情的摧残,房屋被毁、流离失散;“熊熊燃烧的战火”寓意战争的激烈状况,战火硝烟仍在继续;“折断的枪”寓意战争转折,黎明破晓前,光明指日可待;“四重门”寓意战争结束,中国从一个旧社会进入一个新社会;“云梯”寓意新社会下人们的生活包括物质和精神层面上都在节节发展,步步高升。

景观小品在空间布局和游览路线上的运用

有时景观所表达的文化理念需要人与景观在互动参与过程中才能体会到。人在景观中行走,感受其空间、形式、色彩等变化,这时景观设计中需要有道路让人们能够接近,场地内部要有适宜的空间让人们在其中行走和停留。

场地主园路沿路布置景观小品,按照小品寓意和其在空间上的设置,从东区到西区是重走革命历程,从西区到东区是回顾革命历程,使得横向空间上和纵向时间上形成革命战争的历程再现,使人在观赏行进过程中,加深对景观的印象。

红色景观文化在景观植物配置中的运用

景观植物寓意上的运用

凸显红色景观文化的同时,也要体现设计的生态原则。对于“红色文化”题材植物配置也要牢牢把握环境主体与人的关系,围绕设计场地营造场所精神。

配植常绿树种松柏等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植物,营造纪念氛围,如柏树因其苍老刚劲和不怕严寒、四季常绿,比拟人的坚贞不屈和万古长青的意志精神。本设计场地内的松柏类植物有雪松、龙柏、圆柏、池杉等。所谓岁寒三友,是指松、竹、梅配植形式,因它们具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同样象征了革命先辈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此外桂花香气四溢,喻示革命精神永放光芒;种植含笑表达对先烈们含笑九泉的欣慰;杜鹃象征革命烈士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这些寓意植物的使红色文化的主题得以体现。

景观植物色彩、形态上的运用

植物四季变化的绚丽色彩为各种景观的营造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带给人们层出不穷的视觉感受。针对体现红色景观文化,较为适宜的是白色系象征纯洁,如白玉兰、广玉兰、含笑、樱花等;红色系象征革命,如枫香、石榴、合欢、夹竹桃、凤凰木等;黄色系象征高贵,如腊梅、金桂、云南黄馨、金丝桃、黄花菖蒲等;紫色系象征庄严,如紫花泡桐、紫丁香、紫藤、三色堇等。

除了选择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树种外,要特别注意植被种类的多样性,以免造成过于烈士陵园似的肃穆氛围。此外还要注意乔灌木的比例搭配,常绿、落叶树种和色叶树种的比例搭配。

场地内植被的选择以本地树种为主,适当引进外来树种。城市主干道绿地率大于30%,行道树为常绿树种香樟搭配乡土树种乌桕,使得四季景观色彩丰富。东区的放射式广场道路种植雪松、圆柏,搭配女贞、黄杨等绿篱以及地被植物,形成错落的景观层次。西区滨水地带,种植水杉、黄花菖蒲等水生植物,利用驳岸退台的方式,增加绿色垂岸植物如垂柳、垂枝樱花、云南黄馨,结合木栈台等,减弱堤岸生硬感,增强亲水的方便度和安全度。此外适当配植乌桕、鹅掌楸、银杏等色叶树种以丰富景观色彩,孤植、片植亦可。

4、总结

运用情感表达的设计手法,红色景观文化表达当地居民的场所情感、景观意象,强化了他们的场所认同感的同时提升了城市知名度,也为革命老区来难得的发展良机。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