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范文600字推荐10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2-10-26 14:26:53149

俞敏洪范文600字 第一篇

亲爱的同学们,亲爱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当有人站在这么一个舞台上,我们很多同学都会羡慕。也会想,也许我去讲,会比他讲的更好。但是不管站在台上的同学是面对失败还是最后的成功,他已经站在这个舞台上了。而你,还只是一个旁观者,这里面的核心元素,不是你能不能演讲,不是你有没有演讲才能,而是你敢不敢站在这个舞台上来。我们一生有多少事情是因为我们不敢所以没有去做的。

曾经有这么一个男孩,在大学整整四年没有谈过一次恋爱,没有参加过一次学生会班级的干部竞选活动。这个男孩是谁呢?他就是我。

在大学的时候,难道我不想谈恋爱吗?那为什么没有呢?因为我首先就把自己看扁了。我在想,如果我要去追一个女生,这个女生可能会说,你这头猪,居然敢追我,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要真出现这种情况,我除了上吊和挖个地洞跳进去,我还能干什么呢?所以这种害怕阻挡了我所有本来应该在大学发生的各种感情上的美好。

其实现在想来,这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情,你怎么知道就没有喜欢猪的女生呢?就算你被女生拒绝了,那又怎么样呢?这个世界会因为这件事情就改变了吗?那种把自己看得太高的人我们说他狂妄,但是一个自卑的人,一定比一个狂妄的人还要更加糟糕。因为狂妄的人也许还能抓到他生活中本来不是他的机会,但是自卑的人永远会失去本来就属于他的机会。因为自卑,所以你就会害怕,你害怕失败,你害怕别人的眼光,你会觉得周围的人全是抱着讽刺打击侮辱你的眼神在看你,因此你不敢去做。所以你用一个本来不应该贬低自己的元素贬低自己,使你失去了勇气,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的门,都被关上了。

当我从北大辞职出来以后,作为一个北大的快要成为教授的一个老师,马上换成穿着破军大衣,拎着浆糊桶,专门到北大里面去贴小广告的人,我刚开始内心充满了恐惧,我想这可都是我的学生啊,果不其然学生就过来了。哎俞老师,你在这贴广告啊。我说,是,我从北大出去自己办个培训班,自己贴广告。学生说,俞老师别着急,我来帮你贴,我突然发现,原来学生并没有用一种贬低的眼神在看我,学生只是说,俞老师我来帮你贴,而且说,我不光帮你贴,我还在这看着,不让别人给它盖上。逐渐我就意识到了,这个世界上,只有你克服了恐惧,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你才能成长。也正是有了这样慢慢不断增加的勇气,我有了自己的事业,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了自己的未来。

回过头来再想一想,最近这几天正在全世界非常火爆的我的朋友之一马云,他就比我伟大很多。马云跟我有很多相似之处,当然不是长相上相似,大家都知道,这个长相上还是有差距的,他长得比较有特色。

我们俩都高考考了三年,我考进了北大的本科,他考进了杭州师范学院的专科,大家马上发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论如何,我应该显得比他更加的优秀。但是一个人的优秀并不是因为你考上了北大就优秀了,并不是因为你上了哈佛就优秀了,也并不会因为你长相更好看而优秀。一个人真正优秀的特质来自于内心想要变得更加优秀的那种强烈的渴望,和对生命的追求那种火热的激情。马云身上这两条全部存在。

如果说在我们那个时候,马云能成功,李彦宏能成功,马化腾能成功,俞敏洪能成功,我们这些人都是来自普通家庭,今天的你拥有的资源和信息比我们那个时候要更加丰富一百倍,你没有理由不成功。

当我们要有勇气跨出第一步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克服内心的恐惧,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你往前走的脚步你自己能够听见。

所以我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地想一下:我内心现在拥有什么样的恐惧,我内心现在拥有什么样的害怕,我是不是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因为这些东西,我的生命质量是不是受到影响,因为这些东西,我不敢迈出我生命的第一步,以至于我生命之路再也走不远。如果是这样的话,请同学们勇敢地对你们的恐惧和勇敢地对别人的眼神,说一声No!Because I am myself.

俞敏洪范文600字 第二篇

俞敏洪的办公室里,一幅放大的、挂在墙上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在一片长着荒草的田地上,立着两间已无人居注摇摇欲坠的破瓦房。

那是俞敏洪在江苏江阴农村的老家。

他拍下这张照片,为的是永远记住过去,记住生命中那一段又一段孤独、失败与屈辱的日子。

许多人见到他,都不敢相信,眼前这位瘦弱高挑、面容憔悴、长着一双浮肿眼睛的男人,就是制造了“新东方神话”的俞敏洪?他就是那个人讯亚洲周刊》“21世纪影响中国社会的10位人物”、《中国青年》“21世纪影响中国社会的100位人物”,中国千百万青年人心目中的“平民英雄”?

这一切,俞敏洪是怎样做到的?

他曾经出版过一本演讲集,《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书名就让人惊心动魄。

上大学三件事:知识、友谊、爱情。可是,伴随他的永远是绝望

从小学习差劲、江阴农村田野里的插秧能手俞敏洪,连续考了三次大学,英语从33分、55分,考到98分,出人意料地进了北京大学。北大是什么地方?人人都是人中龙凤,人人都比俞敏洪聪明能干。他总是被同学嘲笑。

俞敏洪心情郁闷,读到三年级生病了,大口吐血,肺结核,休学一年。休学意味着留级,和原来的同班同学又差了一大截。这个打击是毁灭性的。

他怅惘,希望在哪儿?他概括上大学三件事:知识、友谊、爱情。可是,伴随他的永远是绝望。学识不如人,聪慧不如人,身体不如人,交女朋友更不如人……“死的念头都有了”。

然而俞敏洪毕业时阴差阳错留了校。当时,出国几乎成了成功的一标志。朋友和同学,徐小平、刘江、包凡一……陆陆续续去了美国和加拿大,剩下总是不如人的俞敏洪。老婆恨铁不成钢,骂他窝囊废。

终于有一家美国大学录取他,3/4奖学金,还差5000美元。连买个馒头,买棵葱都算了又算的俞敏洪,到哪儿凑这个钱?

他决定到外面去兼职上课。xxxx年夏末,他穿着裤衩、趿着拖鞋出了北大校门,到外面英语培训班当老师。每小时20元,他定了个目标,为3/4美元而奋斗。

xxxx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外面下着雨,同学加好友王强窜到他家喝酒。北大的高音大喇叭正在广播。

“你听你听,老俞,在说你呢!”王强急呼。

果然,广播里在说“俞敏洪”如何如何。呀,是北大对英语系教师俞敏洪的处分决定,说俞敏洪私自在外授课,严重影响教学秩序。

处分决定连播三天,北大有线电视连播半个月,处分布告在北大著名的三角地橱窗里锁了一个半月。处分这么重,公开侮辱,俞敏洪事先不知道,没有思想准备。

北大曾经规定,对教师的处分不公开,因为教师要给学生上课,在学生面前最重要的是面子。北大在俞敏洪这里破了规矩。第二天,俞敏洪走进教室,学生异样的眼神告诉他,他呆不下去了。

xxxx年秋天,28岁的俞敏洪离开了北大。这个曾给他荣耀、自信、自卑。让他梦萦魂绕又伤心不已的北大……

离开北大第二天,宿舍就被学校收回。他拖家带口,打游击一样租了四五次房子,刚开始租农民的房子,教农民的孩子英语、数学、语文,用来代替房租……

流离失所的俞敏洪,下定决心扎进江湖,凭着北大练出来的头脑和一张嘴,当了“个体户”。

他去找曾经任过课的民办东方大学商量,创办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学校出牌子,他上交15%的管理费。

他在中关村第二小学租了间平房当教室,一个窄窄的胡同里。门外支张桌子,一把椅子,“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正式成立,只有两个人,他是头,他老婆打下手,当出纳会计,上午俞敏洪骑自行车出去,拎着浆糊桶。电线杆子上贴广告,下午守株待兔。

第一天,来了两个学生,看见“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那么大的牌子,只有俞敏洪夫妻俩,破桌子,破椅子,破平房,登记册干干净净,人影都没有,满脸狐疑。俞敏洪好说歹说,让两个学生留下钱。夫妻俩正高兴着呢,两个学生又回来把钱要回去了。

一个星期六,三个学生十分爽快地扔下钱走了。“1000多块钱啊!一天的功夫,是我在北大四个月的工资啊!”晚上回家,他老婆一面数钱,嘴里一面念叨着:“来了三个……来了三个……”

他在一旁看着,心里琢磨,为什么来了三个人后,再往后就没有了呢?为什么好多人来看看报名册就走了呢?

俞敏洪心生一计。第二天,他在出国考试托福、gre所有报名册上各填30个假名字,来人像是从第31个开始。这一招还挺灵,一些学生将信将疑报了名。

俞敏洪精确计算过,搞了这种诡计后,每四个学生,会有两三个学生放下钱。转眼间,到了1991年冬天。中关村二小这潭水开始活了,但是,学生还是不多,死不了、活不好,没有生气。怎样才能让大家相信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牛,他俞敏洪牛,而且有信用?

他又心生一计,“咱们现在学生少,赚不到钱,干脆办免费讲座。”

他写了广告,定了中关村二小50人的大教室。结果大出所料,晚上来了二三百人,教室里挤得满满的,教室外还有200多人,把四个窗口堵得严严实实。

场面宏大感人,人气旺盛。俞敏洪顿时精神倍增,侃侃而谈,超水平发挥,两个小时下来,效果极佳。北京初冬的天气,外面奇冷,教室窗子大开着,里外的人,没有一个离开。这是俞敏洪在北大的教师生涯中从未有过的经历。他在学生的眼神中感受到了一种激情,一种渴望,给他以震撼和希望。

又一次租了个图书馆,会场外又有好几百人进不来,俞敏洪干脆到外面去讲。他站在一个大汽油桶上,在凛冽的寒风中像革命志士一样慷慨激昂,讲得自己和学生都热血沸腾……

“免费讲座”开创了北京民办教育的新形式,为俞敏洪的出国考试培训打开了局面。

一上路,就进入了激烈竞争的漩涡中心。

xxxx年初春,一个广告员出去贴电线杆广告,被竞争对手捅了三刀。俞敏洪意识到社会关系的好坏,是将来自己做大的前提。人托人。好不容易请了公安局的人吃饭。不会社会上那套经验的俞敏洪,憋不出话来,为了显示自己的真诚和掩盖内心的尴尬、恐惧,他不停劝酒,自己先喝,最后把自己喝到了桌子底下。

送到医院、抢救两个半小时才活过来。医生说,换一般人,回不来了。

老师背他回家的路上,一个多小时,他一边哭,一边撕心裂肺地喊:“我不干了,把学校关了——”

“那时,我感到特别痛苦,特别孤独无助,四面漏风的破办公室,一家人住在四面漏风漏雨的农村房子里,没有生源,没有教师,没有能力应付社会上的事,同学都在国外,干的事看不到希望……”

哭够了,喊累了,睡着了,醒来后,酒也醒了。晚上7点还有课,又像往常一样,背上书包上课去了。

竞争在继续,捅刀子的没有了。

一个冲妻子大喊“我发财了!”一个说“这太奇妙,太刺激了”

活下来后,生命的冲动就是长大。

xxxx年11月16日这个日子,俞敏洪就像自己女儿生日一样记得清楚。这一天,“新东方”在北京西北角的西三旗一间平房里诞生了。

到xxxx年时,俞敏洪已经挣够了学费,可以追随徐小平、王强出国留学了。停下来往回一看。他发现,新东方这驾马车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程,学生数xxxx年比xxxx年出来干时增加了好几百倍,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他自己都吓了一跳:事情干大了?!

出国,还是继续拖着新东方这驾马车往前走?他拿着学生报名册愣了很久,20xx多个名字,都是自己一笔一划写下来的。新东方这个孩子养大了,襁褓中抚育,风雨里成长,扔掉,舍不得埃那台“红大发”面包车,已经开了三年,天天跑印刷厂,跑各教室,印资料,运资料,亲自把一份份资料发给学生。出国。学什么?说穿了,就是一个面子的问题。

他终于做出了一生中最重大的一次决定:留下来,让出国留学见鬼去吧!

他意识到新东方将是他的终身事业时,他想到了国外的老朋友们,他需要这些人与他一起干。xxxx年底,新东方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和发展前景,吸引国外的老朋友们回来了。

xxxx年11月9日,温哥华机场

俞敏洪在温哥华机场寒风中等徐小平已经等了一个半小时!

不热情的回应电话里“失去了精气神”,又把第一次出国的“老朋友”撂在机场上一个半小时,都不是徐小平以往的风格。原来,天才徐小平在国外混得穷困潦倒,妻子教书养家,自己在家带俩孩子。前途无望,长期以来心情沮丧。

一开始,徐小平还装着“驴屎外面光”,很有钱的样子。

没两天露了马脚。他领俞敏洪到一家酒吧,开着车在酒吧外绕了两圈都不停车。俞敏洪指着停车场说:

“你把车停到那儿不就行了吗?”

“这儿有个免费停车场,我在找呢。”徐小平很自然地说。

“怎么这……”俞敏洪一时很震惊,想说“怎么这么穷”,咽回去了。其实,俞敏洪不说出来,徐小平也知道他想说什么。

徐小平也在观察俞敏洪。俞敏洪花钱如流水,在北美40多天,见同学,见朋友,一路上花了一万多美元。他有明显的显摆心理,要花钱给大家看看,急于想让同学们知道,“我俞敏洪从一个特没出息的人,变成了一个特有出息的人。”

俞敏洪对徐小平大谈新东方的情况。他说:新东方现在有一万多学生,北京城起码有10万人是他的“门徒”,新东方的老师一节课最多能挣1000多块,一节课两个小时,他和有的老师一天要讲10个小时课,一天挣好几千块钱。

“一节课1000多块?”“是埃”

徐小平开始算账。一个哈佛教授年薪12万美元,一个月1万美元,一天300美元,换算成人民币,一天也就是挣2400元人民币,新东方老师一天挣四五千元人民币!在加拿大讲课,一天挣100美元就不错。这绝对是全球以教书为生的人最高的日工资!

徐小平大为震惊。

俞敏洪劝徐小平回来做移民咨询,因为他在加拿大的一家公司做过移民咨询,懂加拿大法律,可以利用新东方这个舞台。

俞敏洪说,你回来,你的梦想我帮你实现。徐小平开始倾述他的梦想,情感的闸门打开,就止不祝他不停地倾诉,不停地给俞敏洪唱他写的歌,苦闷而忧伤的歌,一首一首地唱,一边流泪,一边唱。

俞敏洪心里哽哽地想哭,哭不出来。

一会儿老婆回家,徐小平兴奋得忘乎所以,冲老婆大喊,“我发财了!”

然后,孤零零的俞敏洪开着车,在北美的风雪交加的夜晚中狂奔。他还要去找王强。王强在美国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做软件开发,拿着6万美元的年薪。

真正打动王强的是“看”。

王强带俞敏洪去普林斯顿,走进一家超市,有打工的中国学生,突然走过来,满脸景仰地问:“你是俞老师吗?”走进一家餐馆,也有中国学生站起来,“俞老师……”甚至走在大街上、校园区,也碰见了不少叫“俞老师”的人。王强两眼放光,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俞敏洪。这太奇妙了!太刺激了!

那时候,俞敏洪在新东方亲自教的学生成千上万,分布在北美各大学,真正是“桃李满天下”的感觉。而这也正是王强梦寐以求的感觉。

四只老虎一只猴,形成了新东方极强的爆发力

俞敏洪、徐小平、王强“聚义”,给新东方注入了新鲜血液。

这帮哥们儿可不是等闲之辈。俞敏洪做了四件事:第一,为迎接徐小平,他用30万元的原装“帕萨特”换了“红大发”面包车;第二,撵走了原来做移民的加拿大老外,腾出地方让徐小平入主移民公司;第三,王强回来不久,撒出管财务、行政、后勤的老婆,改变新东方“夫妻店”形象;第四,划分地盘,确定新的利益格局。

俞敏洪决定不出国后,开始用比较长远的眼光来规划新东方学校。徐、王回来前,他就开始做铺垫。xxxx年底。他找到了民办外语培训学校“理想学校”校长杜子华。杜子华口语、听力教得不错。

两个民办校长见面。俞敏洪提出了兼并方案:一,新东方教师一节课平均300元,如果杜子华过来,可以每节课600元,翻一倍;二,口语班可以合并到新东方,交学校15%的管理费,其余归杜子华。各有所得,皆大欢喜,两人一拍即合。

这是俞敏洪典型的“糖纸理论”实战演习。小时候,俞敏洪有糖自己不吃,给农村小伙伴吃,大家便甘愿为他四处打架(给合作伙伴利益,做大);糖纸俞敏洪自己留着,成了“孩子王”的象征(品牌自己掌控,扩大影响)。

徐小平、王强回来后,俞敏洪如法炮制。

徐小平管留学、签证、移民和咨询,王强的地盘是基础英语培训。

xxxx年10月,包凡一回国,俞敏洪给了新东方出版地盘。俞敏洪继续守着出国考试培训的老阵地。至此,新东方“诸侯分封制”格局形成,外语培训教学门类体系整合完毕。五个人当中,三个“海龟”,两个“土鳖”;俞敏洪、王强、包凡一三个同班同学,都属虎,加上杜子华属虎,四只虎。四只老虎一只猴,形成了新东方极强的爆发力。

同时,新东方开始形成自己的一种文化——“英雄不问出处,英雄不问年龄”。比如十分邪乎的是,高中都没毕业的罗永浩,混迹江湖,也站到了新东方讲台上!山东师大毕业的宋昊想到新东方上课,找不到俞敏洪,急了,打电话对办公室的人扯了个幌子:“我是他大学同学,睡在他上铺的兄弟,从加拿大回来刚下飞机,要他来接我,快把他的手机告诉我。”钱永强则直接把刚下车的俞敏洪堵在车门口,“我要到新东方上课。”“不拘一格降人才”,新东方撒着欢地跑起来。

从xxxx年起,新东方进入快速增长期。招生人数每年递增100%以上!

6年的时间,学生人数由xxxx年的3500人次,增加到20xx年的25万人次。增加约71倍!(20xx年全国招生人数达到75万)而且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出国考试培训、基础外语培训、出国留学服务教学体系和正在展开的相关产业体系,市场竞争半径伸展到了主要中心城市。

至此,新东方奠定了中国外语培训市场的霸主地位。

“蜡烛马上就到,我会给你们带来光明!”

财富和名声为新东方聚集了人才,人才反过来为新东方创造了更大的名声,更多的财富,使“新东方”三个字成为商业潜力无穷的超级品牌。

但自从新东方有“海龟”的第一天起,就有以“海龟”为代表的西方思想与以俞敏洪为代表的“土鳖”本土观念、生活方式的冲突、磨擦。

美国耶鲁大学mba毕业的钱永强,看见俞敏洪和徐小平在耶鲁和哈佛大讲特讲“新东方精神”,诸如对“在绝望中寻找希望……”颇不以为然。《新东方精神》这部影响很大的书是徐小平编撰的,其中将新东方精神归纳为:“追求卓越,挑战极限,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钱永强对新东方精神不以为然,认为内涵不够。徐小平和他吵作一团。

俞敏洪见他们吵得差不多了,说:“永强呀,新东方精神有多高,有多神,咱们不管。我自己也从来没为已经获得的东西而牛。而自豪。我只是想讲一个小故事给你听。我小时候,我家门前有一条路,一下雨。这条路就被水冲出一条沟,这条路不宽不窄,中间必须垫一块砖头,你才能走过去。不垫砖头,你就过不去,你想过去,有时候,一怕,一跳,就掉到泥里去了。所以,每次下雨的时候,我都要拣一块砖头,垫在沟中间,来往行人,一脚就垫过沟坎了。新东方精神就是这么一小块砖头,使得每一个学生。在他奋斗最艰难的时候,最疲惫的时候。我们给他垫上一块砖头,他不至于在一跳的时候掉到沟里去。我们就是这块砖头,这块垫脚石,让他们可以顺利地跨过这个沟坎。新东方确确实实帮助过无数学生跨过这个沟坎,给了他们力量,给了他们知识,给了他们方向。新东方做到这一点,就够了。”

这是俞敏洪第一次用意象来系统地阐述“新东方精神”。

耶鲁的春夜里,自视甚高的钱永强和徐小平,都被感动了。

要做一块“垫脚石”不容易。

这些副校长们都知道,俞敏洪把学生当上帝看待,“对学生不好,就变成了魔鬼”。不惜代价给不满意(不管是什么原因)的学生退学费,组织参加春节不能回家的学生的联欢会,为学习好的学生发奖,一奖十多万。结业发奖大会上让校长们向台下的学生三鞠躬。徐小平至今对鞠躬的事耿耿于怀,说:“有失师道尊严。”俞敏洪不这么看:“学生学得太难太苦,学完了,给他们鞠躬,向他们表示慰问,表示敬意。有什么不好?伤着我们什么了?”

夏天热的时候,条件差的教室没有空调没有电风扇,要准备成车的冰块拉到各个教室。几百人的大教室,讲台上放几块冰不管用啊,俞敏洪说。“教室里桌子凳子挤满了,再多了放不下,起码可以在心理上解决问题啊,你不知道曹操‘望梅止渴’的故事吗?”

北京到处挖坑修路,教室经常停电,新东方每年都要准备上万支蜡烛,上百个煤油灯,哪停电往哪运。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点蜡烛点煤油灯上课,像是《天方夜谭》里的神话故事。

新东方“激情新概念英语”的创始人江博说,讲课,应该是一门艺术,要有思想,有审美,让学生就像在沙漠中行走,突然发现一罐“红牛”,发现一头骆驼。有一天晚上,正上着课,突然停电,江博喊道,“同学们,你们等一会儿,蜡烛马上就到,我会给你们带来光明的!”

学生们在黑暗中等待着蜡烛,等待着蜡烛带来的火光。

十几分钟后,蜡烛来了。他先点燃了两支,放在黑板的托盘上。黑板被照亮了。他把第三支点燃,交给前排的同学,依次往后传。光明向后传递,黑暗渐渐隐退。烛光腾腾闪烁,像一个个会说话的灵魂,照亮了学生的脸庞,照亮了学生的眼睛。江博看到一双双眼睛里“没有抱怨,只有新奇”。他说,这是他“一生中看到的最美丽的眼睛”。

教室里静静的,谁都不敢说话,生怕亵渎这一神圣的时刻。

俞敏洪对这种情景太熟悉了。他在新东方点燃了第一支蜡烛。1995年底,他去加拿大蒙特利尔一个大教堂参观,教堂里上千支燃烧着的蜡烛一层一层升上去,肃穆,庄严,神圣。这使他想到了几年前他在北大附中阶梯教室上课。停电了,一片漆黑,他找人买来了蜡烛。在100多支蜡烛的照耀下,他坚持讲完了两个小时的课。他说:“我当时感觉太神圣了!那种神圣庄严感,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新东方创业时期,几乎所有的老师都经历过这种场面。

“我愿意用个人换回新东方。用生命换回新东方”

穷教书匠,历史上教书匠从来都是跟“穷”字绑一块儿的,俞敏洪和新东方硬是把教书匠前边的“穷”字拿掉了,不仅拿掉了,而且还让教书匠变成了百万富翁。

然而任何事物总是变化的,“大成功后面必是大危机。”到20xx年初,随着英语培训市场的变化,因人而异开辟的地盘没有覆盖到的新领域(如电脑培训、教学软件)的迅速发展,各路诸侯的胃口和攀比心态随之扩大,利益边界严重混淆、重叠,纷争、矛盾、冲突、攻伐日渐加剧,俞敏洪精心设计的,曾经非常有效的“分封制度”,开始出现隐患。

危机与机遇往往又是并存的。

同是20xx年初,资本运作专家、人民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王明夫来到新东方,说:“为什么新东方不值50个亿?!”

新东方人在“50亿”的巨大诱惑下,迅速结束了近5年的“分封割据”。20xx年5月开始股份制改造。五个月后,他们注册了“东方人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准备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整合新东方产业资源,然后展开资本运作,筹备上市。

这一来,在未来虚幻的“巨大诱惑”面前,诸侯们交出了地盘,意图“一统江山”。那个一团和气,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友情为重的“现实利益”时代结束了。尤其是公司股权设计,俞敏洪占绝对控股地位。其他十个人分享其余股权,小股东大多数人不舒服,认为应该得到更多。

新东方开始了艰难而痛苦的现代企业转型。

新东方公司化改造20xx年5月1日正式启动,历时一年半,高层思想不统一,冲突不断。小股东地盘没有了,人、财、物的支配权取消了,公司没有利润,股权朝不保夕,自然陷入恐慌,陷入对俞敏洪“改革”动机的怀疑,结果被理解为俞敏洪“杯酒释兵权”的一场“阴谋”;又说他搞“人民公社”,“剥夺”大家的劳动成果。

俞敏洪和他的新东方团队。面临着二次创业内部利益调整的复杂局面。

20xx年8月27日,王强提出辞职。第二天,徐小平支持王强,也向董事长俞敏洪递交了辞去董事的辞呈。两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

俞敏洪一脸的震惊、茫然和沮丧。

此时的新东方号称“三驾马车”,三驾去其二,还会有新东方吗?

20xx年8月28日晚,新东方紧急召开董事会。董事会开成了批判会。所有矛头直指俞敏洪。

平时不抽烟的俞敏洪要了一支烟,眼睛鼻子都挤在了一块儿,闷闷地抽着。

俞敏洪意识到,新东方新一轮危机开始了。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新东方最大的麻烦是朋友在一起做事,互相要求完美,特别是要求道德上的完美。同时,没有统一对新东方发展前景的认识,对很多最基本的价值层面的问题没有取得共识。权力系于俞敏洪一身,反而强化了元老们被抛弃或即将被抛弃的恐惧感。

看大家发难结束,俞敏洪说话了:“我希望王强和小平留下来。对新东方有好处。如果以我的离开一段时间或者彻底离开,能换来新东方团队的团结,我愿意。”

他提出辞去新东方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职务。“如果能以我的离开换来新东方的发展,我会高兴一百倍一千倍。我愿意用个人换回新东方,用生命换回新东方。

“我干了十年了,干得很累。我需要家庭团聚,妻子女儿在加拿大,长期分离,女儿都快要不认识我了。我应该到国外去读书……”俞敏洪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儿,强忍着在眼镜后面闪烁。

会场上已有人泣不成声。

“都江堰都能一劳永逸。完成千秋大业,为什么新东方不能?”

11月1日,是王强给俞敏洪的最后期限。这天,徐小平发难。他以非常激烈的形式抵制俞敏洪关于让钱永强担任新东方市场推广总监的任命。

徐小平的行动雪上加霜,把俞敏洪逼上了绝路。

11月初,俞敏洪一人来到四川青城山。他想喘口气。

青城天下幽。青城山是道教名山。不远处,就是中华民族的丰功伟业——都江堰。

青城后山峰回路转,溪流时而潺潺,时而轰鸣。山上有茶馆,老妪沏上一杯香茶,山人合一,充溢着灵气。俞敏洪读都江堰碑,知李冰父子修都江堰,因势利导,顺其自然,一劳永逸,从此岷江安澜,成都平原生民2200年享其利,遂成“天府之国”。他说:“都江堰都能一劳永逸,完成千秋大业,为什么新东方不能?”

俞敏洪游青城山、都江堰似乎悟到了什么。

今年的11月有两个重要的日子,一个是王强给定的时间表,一个是11月16日——新东方学校创建8周年。

11月6日,俞敏洪飞回北京,决心已下。

他回北京走的`第一步是继续强势“削藩”,终结小股东们“回到过去”的幻想,迅速建立新的薪酬体系和组织结构,建立期权制度,在新东方真正结束了“分封割据”;

第二步,说服杜子华留下来;

第三步,说服王强留在新东方,并且恢复董事职务,出任新东方公司的产业开发副总经理。“你一定要回来!我可以跪下来请你回来!”

话说到了这种份上,王强开始松动。

第四步,彻底打消小股东的不安全感,在利益的层面上妥协,以稳定新东方团队。11月20日,他提议召开股东大会,通过关于年终-分红的“股东协议”。

第五步,削弱徐小平的权利。

第六步,在新的薪酬体系下,新团队立即审议20xx年各部门、各分支机构的财务预算,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挖掘发展潜力,把原来的财务预算提高了近一倍,让大家能见度很高地看到了明年可能的收益,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正当新东方内部斗争最激烈的时候,俞敏洪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读了几十本现代企业管理的书和企业家传记,不懂的地方,拜访各方高人,根据新东方的实际情况,写出了新东方企业组织结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等一系列设计文案。他说:“如果没有制度设计,自己都搞不清楚方向,说什么都等于零。”

俞敏洪在变化,在提升。

在新东方新团队的真诚挽留下,王强决定捐弃前嫌,回归新东方。

新东方又躲过一劫。接着徐小平重回核心团队,俞敏洪长叹:“老天爷不灭新东方!”

新东方诸公以他们的理智、学养、友谊、理想。以及有缺陷的个人魅力和初见端倪的新型利益关系,避免了一场由内讧而崩溃的庸俗结局。

这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福音。

永远记住生命中那些孤独、失败与屈辱的日子

“新东方神话”已经在中国大学生中广为传播,新东方的成长史、俞敏洪的成才史已经成了某种激励哲学,被广泛运用在了新东方的课堂上。

一个考gke的男生说,一天200个新单词的任务量,我面对着学校的院墙拼命地干嚎,背得快吐的时候,一想起自己只要努力就能从小人物变成俞敏洪一样的牛人,就信心百倍,感觉能推倒面前这堵墙!

学生们想象不到的是,新东方和他们的偶像俞敏洪,还会变得更牛。20xx年,老虎基金的3000万美元无声无息地进入了新东方。“很多私募企业都被引进的资金挤得半死不活。”俞敏洪强调新东方的不可复制性。老虎基金中国负责人陈晓红,是俞敏洪北大任教时的学生。对当年的老师,她对其人品和做事高度信赖。所以老虎基金进入前连新东方的账目都没怎么认真审查,而且表示:“钱如何花由新东方自主,对新东方业务不予干涉。”

同时,周成刚等现代企业“管理派”精英,恰到好处地发挥了作用。

20xx年,在美国东部时间9月7曰上午9:25,一个通过教育产业成功上市的中国范例诞生了。俞敏洪身价立马蹿上18亿,不到一年涨到55亿!

新东方作为中国第一家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教育机构,催生了中国近10名身价过亿教师的发财机器,引来教育圈内外强烈关注。从美国甚至世界圈来的钱,能否用到中国教育事业中去?新东方的上市模式能否拷贝。能为中国的教育特别是民办教育带来什么,新东方成了中国教育界的焦点。

新东方的示范效应,使国际热钱爱上了中国教育,大量基金拼命在中国民办教育中寻找合作伙伴。中国教育界的资本春天,已经到来。

随后,俞敏洪被评为“cctv20xx年度经济人物”,再后,被评为“20xx年度最具影响力的25位企业领袖”。

俞敏洪范文600字 第三篇

一、在哈佛自杀的中国留学生

什么是心理承受能力?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些面粉放上水揉一下,然后一捏面粉很容易会散开,但是你继续揉,揉了千遍万遍以后,它再也不会散开了,你给它拉长它也不会散架,它只会变成拉面,这是因为它有了韧性。

人进入社会的过程就如同一团散的面粉,然后被社会不断地揉最后变成非常有韧性的过程。也就是说你的心理承受能力要经过不断的锻炼直至最后成熟的过程。“蹂躏、折磨、压迫、挫折”等词都是形容对人的某种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锻炼出来了,遇到失败和痛苦你就能够承受,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你就承受不起这个压力。

在国外有不少中国留学生自杀的现象发生,我去年去哈佛大学的时候,就听说哈佛大学计算机系的一个中国学生自杀的消息。他自杀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在哈佛无论怎样努力老是考不了第一名,常受到教授的指责,他承受不了这种压力,最后自杀了。悲剧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如果没有承受失败和孤独的心理承受能力,即使去了哈佛你也可能失败,而且失败到一败涂地。

自杀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你死了以后地球照样转,阳光依旧灿烂,不转不灿烂的只是死去的你。如果你活着,你就会发现,无论发生多大的事情,只要你勇敢努力地活下去,世界上的一切美好都是为你而准备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壮观等着去看,尼亚加拉的瀑布等你去看,拉斯维加斯的风光等你去看,中国的长城等你去爬,而只有你勇敢地活着你才能去欣赏这些美好的事物。

所以,我们做人必须要有一个信念,在你最失败的时候你要想到,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是为你而存在的,总有一天你会见到这些美好的东西,这样你就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和奋斗的力量,就具备了心理承受力。

二、人为什么要向狼学习? 俞敏洪在讲座中说:

一个人必须要具有与人打交道的能力。这个能力非常非常重要。为什么要学习与人打交道?我们看看狼是如何生存的就会知道其重要性:

人要学会象狼群那样地“团队生活”。狼有三个特点:

一是狼即使剩下最后一条的时候,它也会勇往直前地去掠取食物,也就是说它具有勇敢性和进攻性。

二是狼的群体性,很少有一条狼单独掠取食物的时候,所以即使老虎看到狼群也会退避三舍,这就是群体的力量。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有所作为,他必须要认识到群体力量的重要性,并且要学会如何利用群体的力量,这样,狼就能与山中之王老虎抗衡。

三是狼的淘汰机制。当狼群中的头狼老了的时候,年轻的狼会把它从头狼的位置上拉下来,这样才能保持整体狼群的强大。人也是一样,要想成大事,首先要勇敢,其次要能团结别人一起做事,最后他要能排除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这样你不会平庸。

三、大猩猩头领 俞敏洪在讲座中说:

其实出国不出国并不重要,并不能以此决定一个人的地位和价值。重要的是一个人如何把握中国机会的能力。有一次我和联想集团杨元庆一起聊天,我们两个偶然发现我们都考过TOEFL和GRE,但是我们都没有出国留学,都是在中国经过自己的努力也取得了成功。所以说人最重要是要锻炼自己的能力,锻炼自己确定目标的能力,锻炼自己的竞争能力,锻炼自己的技术能力,锻炼自己与人打交道的能力,锻炼自己的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能为了一个目标去拼命地奋斗,最后取得成功。有这些能力,哪怕有一天你走入非洲丛林之中,你第二天也会变成一群猴子或大猩猩的头领。如果你没有这些能力,即使把你放到社会的最上层,你也会被别人一脚踹下来,并且摔得粉身碎骨。

四、新东方背单词与爱迪生做灯泡 俞敏洪在讲座中说:

生活中的失败有很多,就拿你们正在苦苦奋斗的背单词来说。你学了一个单词,你背了十遍都没有记住,背了十一遍才勉强记住,实际上你前面背10遍的过程就是一种失败,你忍受了前面十遍的失败才赢得了十一遍的成功,你就会永远记着这个单词。所以说失败可以无数次地重复,而且不会带来什么严重的后果,但是成功却永远只有一次,而且是永恒的。爱迪生灯泡做了二千多次的实验,但是最后他成功了,直到今天,人类的黑暗仍然被爱迪生发明的灯泡照耀着,爱迪生取得了永恒的成功。所以人承受失败的能力有多强,他成功的机会就会有多大。

五、垫脚石的故事 俞敏洪在讲座中说:

小时候,我家门前有一条路,一下雨,这条路就被水冲出一条沟,这条路不宽不窄,中间必须垫一块砖头,你才能走过去。不垫砖头,你就过不去,有时候你一怕,很容易就掉到沟里去了。所以,每次下雨的时候,我都要捡一块砖头,垫在沟中间,来往行人方便多了。新东方就是这么一块砖头,使得每一个学生,在他奋斗最艰难的时候,最疲惫的时候,我们给他垫一块砖头,他不至于掉到沟里去。我们就是这块砖头,这块垫脚石,让他们可以顺利地跨过这个沟坎。新东方确确实实帮助过无数学生跨过这个沟坎,给了他们力量,给了他们知识,给了他们方向,做到这一步也就够了。我不要在雨中给他一架直升机,让他飞到阳光灿烂的地方去。我只要在这泥泞里,给他垫一块砖头。如果新东方起到这样的作用,我就满足了。如果学生回过头来看,新东方确实给他在泥泞道路上行走的时候,在他过沟坎的时候垫过一块砖头,没有让他摔倒,继续往前走,我觉得新东方就可以满足了。

“新东方精神”就是一块泥泞道路上的砖头,一块垫脚石。

六、失败者身上的熊猫基因

这是俞敏洪老师在新东方托福班上讲述的一个经典故事。俞敏洪老师用这个故事说明新东方宣扬的一个重要观点:艰难困苦是幸福的源泉,而安逸享受是苦难的开始——

文明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在文明社会中,一定要通过竞争才能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道理很简单,比如说体育比赛中,谁跑得最快,谁就是冠军。体育比赛中竞争是有形的,但在日常生活中的竞争却是无形的,就更加需要我们警觉起来,随时随地地给自己激烈的竞争意识。

比如现在教室中有三四百人,到明年这三四百人中可能有一半人已经出国了,另一半人留在国内。而留在国内的一半同学,通过自己一段时间的努力,可能最后又会有一半人成功,一半人不成功。

其实出国的同学也是这样,出了国并不代表成功。在座的同学们现在可以说基本都是同一水平的人,但是,几年之后就可能显出这样或那样的差距来。所以说竞争是无形的,但却是非常残酷的。整个社会的竞争体系结构是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

你可以说我可以不竞争,我每天吃吃饭,睡睡觉不是挺好的。当然你可以这么做,但是文明社会并不允许你这样做。因为如果你这么做,你就会被社会抛在后面,落在金字塔的底层。在金字塔的底部只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你会感到整个金字塔的重量都会压在你的身上,你会感到好象整个社会都在欺负你。二是由于你在底部,你就处于黑暗之中,你就会感觉就是见不到阳光,你通向金字塔顶部的唯一道路你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这样你到了顶部,你就会无限风光在险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假如你想出国留学,其实并不难,每年中国有数以万计的人拿到全奖到美国和加拿大去读书,你想成为他们中的之一是不困难的。但假如你想去哈佛大学读书,而哈佛大学每年只录取一二百中国学生,你就加入一个非常残酷的竞争行列中去,如果经过努力你挤身于这一二百名中的一员,实际上你就爬到了出国留学这条道路上的金字塔的顶端。假如你想通过提升英语能力,在国内外著名企业工作,你也可以看到,越是著名的企业工资待遇和发展机会越好,竞争也就越激烈。我有一个朋友在微软研究院、另外一个在麦肯锡工作,他们都并没有留过学,并没有出过国,但因为自己战胜了无数竞争对手,工作极其出色,年薪都是在四五十万。

大家可以看到,在爬金字塔的过程中,你越往上走竞争也就越激烈,你的对手的能力也就越强。你想在能力高的一些人中取胜,你的能力就要更高,你就要加倍地付出劳动和努力。但如果你想退出竞争,结果就会很惨。退出竞争会意味着你将失去更多的能力,达到绝望的边缘。

打个简单的比喻:我在美国看到一个关于熊的故事片,讲的是熊猫和北极熊本来有着共同的祖先,但是由于气候的变化,同一祖先的熊就分为两批,一批移到了中国四川的温带地区,另一批移到了北极的寒带的地区。按照一般的逻辑,进入寒带地区的熊就会被冻死、饿死,而在温带地步的熊会很容易活下来。但是结果却相反。

由于环境好,熊猫就由以前比较凶猛的动物变成好吃懒惰,濒临灭绝的动物。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呢?道理很简单,因为熊猫犯了两个错误,因为首先它退出了竞争的行列。温带地区的食肉动物很多,如老虎、狮子、狼,它们常会和它抢食物吃,所以熊猫一生气不吃肉了,退出了和那些凶猛动物竞争的行列。紧接着它又犯了第二个错误,那就是由于吃草的动物也很多,它决定连草都不吃了,决定吃其它动物都不吃的东西:竹子。这是它犯的另一个致命的错误,它选择了唯一的食物来源而生存。

就像一个人,如果他只具备一种技能,而且不会根据环境的需求不断更新或改变自己的技能,当社会不需要这种技能的时候,他就会失业或下岗。熊猫也是这样,当竹子越来越少的时候,就有大批的熊猫被饿死,最后只剩下了全世界仅有的几只大熊猫。

而移居到北极的那一支熊的后代,却渐渐进化成为了北极熊,在冰封雪冻的北极生活得很滋润,一点也不存在灭绝的危机。它比熊猫要凶猛,体重比熊猫要大至少两倍。它本来是陆生动物,但是最后也能在海中游泳几个小时,并且能捕食水中大量的生物,吃海豹,吃海象,吃各种虾和鱼,最后实在没有东西可吃,在零下四十度的北极,它却也能够席地冬眠。过了三四个月以后,北极熊冬眠结束,拍拍身上的雪又是一条好熊!

北极熊的故事告诉我们,尽管北极生存环境恶劣,但对于环境的努力适应,导致了北极熊强大的体魄和强大的生存能力。无数的生物学家都做过实验,同种生物放在两种不同的环境中,一种是非常舒适的环境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获得食物和水,另一种是要通过努力才能取得食物的环境,最后的结果永远是生活安逸的生物不是早死就是病死。而在恶劣环境下的生物却过得非常快乐而且长寿。

人也是一样,凡是那些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都是比较坚强有活力并能取得成功的人。而在舒适安逸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通常都是没什么出息的人,这从中国无数家庭的例子中都可以看到。所以说,退出竞争,避免艰苦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我在课上常对学生们说:艰难困苦是幸福的源泉,而安逸享受是苦难的开始。

七、两个哈佛火枪手

这是俞敏洪老师在新东方给无数学员讲过无数遍的一则小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

做任何事情,无论它多么难,你只要做好我所说的两步法,你就一定会成功。这个两步法就是:

第一步:努力每天比别人多做一点。

第二步:把一个高的目标分成几步来走。

在这里我想举我一个朋友的例子。他只是一个中专毕业生,但是最后他到了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去读书。他的经历是这样的:中专毕业后分到了山西内地一个小县城的县政府工作,工作两年以后,他觉得在县政府的工作平庸无奇,而且周围的人都不思上进,平平淡淡。人就怕你想要比周围的人过得更好一点,于是他就想要比周围的人生活得更好一点,于是他就背着个破书包来到了北京。在北大旁边租了个小平房,开始自学高自考。

这样在北京坚持学习并最终通过了这个考试,拿到了高自考大专的文凭。其中他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了一些北大的教师和同学,这些人就鼓励他考北大政治系的研究生。那时北大还接受大专生考硕士。于是他拿到高自考大专文凭后就开始准备北大政治系研究生的考试。经过两年艰苦的努力,他竟然考上了北大政治系的研究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学生会活动,曾经做到北大研究生会主席。

在北大上了三年研究生后,他只想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为社会多做一些事情。并没有想到要去国外留学。但是在上班的时候,他看到周围的同学好像都有毕业后留学的打算,他意识到留学对于他的工作和事业的重要性。并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新东方的一个教师,经新东方教师的分析,觉得他出国留学很有希望,唯一要准备的就是要通过TOEFL和GRE的考试。于是他又要定决定,考TOEFL和GRE。结果边工作边学习,准备了两年多,因为他的英语基础也不是很好,最后他TOEFL考到了600多分,GRE考了2200多分。有了TOEFL和GRE的分数,他就有了出国最基本的条件。

于是他就开始联系国外的大学。开始的时候他只是想联系美国很一般的大学,但是在朋友们的鼓励下,他有了联系好大学的想法。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开始联系哈佛、耶鲁等学校。最后他就被哈佛大学录取了,但是哈佛大学没有给他奖学金,于是他又到处借钱做自我担保。在签证时签证官一看他是去哈佛大学读书,只例行公事问了他几个简单的问题就给了他签证。因为他没有奖学金,所以到了哈佛以后过得很艰苦,第一年拼命地学习,结果成果优异,第二年哈佛大学就给了他奖学金。1999年7月的时候,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我们曾经请他来新东方演讲。他虽然目前服务于世界级大型金融机构,但据说一直想寻求回国发展的机会。他最近还和我联系,希望在中国干一番事业。

他的奋斗过程很艰苦,也很令人佩服。从一个中专生奋斗到哈佛大学,他整整用了10年时间。但他这奋斗的十年,是踏实奋斗、目标明确的十年,是充满可以实现目标的十年。他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自己能去哈佛读书,他只是想取得中专、大专文凭、研究生文凭。但正像我刚才说的,当第一个目标达到了,肯定会有更高的第二个目标,第二个目标实现了,肯定会有更高的下一个目标。只要为了目标奋斗,你就一定能够成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究的,在他去了哈佛之后,他在北大的一个同学听说他此事,心想既然他能去哈佛,我也不比他笨,我也能去。他是一位记者,而且在中国小有名气,他觉得自己也行。于是他辞去了自己的工作,来到新东方学习TOEFL和GRE,学习一年多后,最后他TOEFL考了610多分,GRE考了满分2400分。最后他通过联系也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录取,学习公共管理专业。现在已经毕业归国,做着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的工作。

这两个哈佛学生的故事,第一个告诉我们的是,只要你设置了切实可行的目标,每天比别人多做一点,你就可以成功。第二个告诉告诉我们,有时也许你自己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潜力的时候,而另外一个很平常或甚至并不如你的人给你做了榜样,这时你就会产生无穷的信心和力量。

发现你的榜样、追逐你的榜样吧,你也可以成功!

俞敏洪范文600字 第四篇

俞敏洪在讲座中说:

小时候,我家门前有一条路,一下雨,这条路就被水冲出一条沟,这条路不宽不窄,中间必须垫一块砖头,你才能走过去,不垫砖头,你就过不去,有时 候你一怕,很容易就掉到沟里去了。所以,每次下雨的时候,我都要捡一块砖头,垫在沟中间,来往行人方便多了。新东方就是这么一块砖头,使得每一个学生,在 他奋斗最艰难的时候,最疲惫的时候,我们给他垫一块砖头,他不至于掉到沟里去。我们就是这块砖头,这块垫脚石,让他们可以顺利地跨过这个沟坎。新东方确确实实帮助过无数学生跨过这个沟坎,给了他们力量,给了他们知识,给了他们方向,做到这一步也就 够了,励志《俞敏洪励志小故事:垫脚石的故事》。我不要在雨中给他一架直升机,让他飞到阳光灿烂的地方去。我只要在这泥泞里,给他垫一块砖头。如果新东方起到这样的作用,我就满足了。如果学生回过 头来看,新东方确实给他在泥泞道路上行走的时候,在他过沟坎的时候垫过一块砖头,没有让他摔倒,继续往前走,我觉得新东方就可以满足了。

俞敏洪范文600字 第五篇

靠英语培训打出一片天的教育科技团体2006年在美上市,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由此身价猛涨,高达数亿美元,显示了挣钱的才能。现在,他再次展示了花钱的智慧。

“办一所非盈利性的私破,让乡村孩子也能接受一流的大学教导,这是我今后最想做的事。”俞敏洪委员在政协会议期间接收采访时,频频提到他称为人生幻想的打算,人生格言。

这个妄想正在实现中。俞敏洪流露,学校地点在北京,已经开端征地,占地约500亩,估量硬件投入8亿元,还要设立一个20亿元的基金会,“这件事件是我的毕生大事,我会尽力把它做好。”

按老俞的主意,这是一个最多可招收5000名本科生,以经济、法律、商学、哲学、宗教等专业为主的小型大学,招生主要面向农村孩子。

“我不盘算怎么收膏火,重要靠赞助、捐款和勤工俭学辅助学生实现学业,”俞敏洪说,“这个大学主要靠企业家捐钱,他们的名字会被刻在墙上,当然,我首先要把钱捐出来。”

前北大英语老师俞敏洪15年前“下海”开办新东方,赞助数以万计怀着出国梦的年青人逾越英语测验关,也借助资本市场发明了财产神话。但俞敏洪表示,对出生农家、曾睡在猪圈旁的他来说,早有办一所学校转变田舍郎弟运气的设法。因为,教育不公正的景象之一,是近年来农村孩子上大学的比例降落。

对办大学,俞敏洪绝不自谦地说本人有得天独厚的上风,“在中国,个别是搞教育的没钱,有钱的不搞教育,我恰好既有钱又有教育的思维”;而且,还有丰盛的人脉,“我能够招集中国一流的教学、思惟家来学校。”

今年45岁的俞敏洪坦承多少年前曾遭受“中年危机”,但当初已经从前,由于晓得人生的后半段有件主要事情在等着做——非盈利性的私立大学,“你的性命会因而变得很充实,而一旦空虚,危机就消散了。”

他表现,有钱之后自己的心态没变,依然“忠贞不渝地做着始终想做的事情,而且坚韧不拔地自己的生涯方法”。看到不少新东方员工买了别墅,俞敏洪很愉快,但自己仍住一个小三居室,一间书房,一间卧室,还有一间是客厅,“挺舒畅的”。

俞敏洪说:“做教育是我一生的愿望和兴趣。”

俞敏洪还不为他的大学想好校名,但可能不会用“新东方大学”,为的是与新东方的贸易运作模式区隔开。“这个大学不在新东方的产品线内,它完整是我的个人梦想,盼望不急不躁缓缓地做下去。”

俞敏洪范文600字 第六篇

俞敏洪,1962年生,江苏江阴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现任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外语培训机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董事长兼总裁。他是中国著名的英语教学与管理专家。尤为可贵的是,新东方不仅教人技能,而且教人正确理解人生,它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精神魅力,不断催人奋进;俞敏洪的创业故事,就是这一精神的生动写照。

谁能想到,今天的俞敏洪就是那个当年连考三年方才挤进大学的农村孩子;那个在学校里沉默寡言而被别人冷落的后进生;谁能想到,还是在几年前一个冬夜,这位俞敏洪抛下北京大学的铁饭碗,拎着浆糊桶在海淀的大街小巷到处张贴他的托福培训广告,如今居然要让他的优秀教师成为百万富翁。

几年前,北大方正的高层放言要创造出100个百万富翁的神话至今还能引起人们不小的惊诧。现在,在这间狭小的新东方校长办公室里,俞敏洪轻松地告诉记者:“我们也能,新东方的优秀教师在几年内成为百万富翁是没有问题的。即便现在,一名教师年收入十几万、二十几万也是很正常的。”仅仅因为教书而能成为百万富翁。这在中国甚至是教育高度发达的美国,无疑都是天方夜谭,而这样的奇迹的确发生在中国新东方。创造奇迹的就是这位传奇的教师--俞敏洪。

在新东方熙熙攘攘的办公楼里,如果没有人介绍,你无论如何不会认定眼前的这个人就是校长俞敏洪,他的衣着随意而漫不经心,仪表过于大众化,讲话慢条斯理。但就是这个人,很可能是全中国在世界上享有知名度最高的教师之一。据说在俞敏洪访问耶鲁大学期间,一行人到纽约观光,在纽约的中国城,走进一家中餐馆正要吃饭,餐厅里仅有的三个中国学生模样的顾客同时站了起来,看着俞敏洪说:xxx你是俞老师吗?我们是新东方学员!xxx虽然没有精确的统计数字,但在北美任何一所著名大学里,新东方学员至少占中国留学生的一半以上,这已是公认的事实,而这些学员都曾在新东方听过他的课。在国内,每到寒暑假,还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济济一堂听他的讲座或授课。

然而,谁能想到,今天的俞敏洪就是那个当年连考三年方才挤进大学的农村孩子;那个在学校里沉默寡言而被别人冷落的后进生;谁能想到,还是在几年前一个冬夜,这位俞敏洪抛下北京大学的铁饭碗,拎着浆糊桶在海淀的大街小巷到处张贴他的托福培训广告,居然开创了今天辉煌的新东方。

他现在经常诙谐地回忆当初创业的历史:那时候大学毕业留在学校任教,几年后,很多同学都出国了。身无分文,联系出国,实在没有太大的希望,我的老婆有时会在我身边说,某某又走了,某某又走了,你真窝囊,到现在还没有出去。像这样的话,尽管不算骂你,但是作为一个男人,男人做事应该顶天立地,当你听到这样的话,发现自己无能的时候,你的心肯定在流血,所以你就不得不去奋斗。也就是因为这样的推动力,导致了今天新东方的萌芽,因为我发现自己出不了国,总要做点事情,唯一能干的事情,就是教书,一个晚上教两个半小时能拿50元钱,最起码能把老婆和孩子养活了。人最希望受到的尊敬是来自家庭内部的尊敬,如果连老婆都不尊敬你的话,还活着干什么。

1992年,因为4000美元学费而出国受阻的俞敏洪开始在社会上的培训学校里打工,很快就发现这些民办学校的举办者或者是惟利是图、目光短浅,或是素质太差。但并没有妨碍他们赚钱。于是,就萌发了自己另起炉灶的念头。后来,他又替别人管理过培训班,其间,学员数量猛增,这更增强了他自己单干的信心。但是,当时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更快更多地赚钱,圆自己的留学梦。

俞敏洪范文600字 第七篇

亲爱的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来到山东特别高兴,很高兴见到了同学们,看到了你们青春洋溢的笑脸。非常开心的是我走出了北京雾霾的范围。雾霾让我这几天很难受。因为连续6天了,每天的空气指数都是重度雾霾的报警指标,不敢喘气,不敢说话,不敢亲吻,大家说是吧。我早晨在北京出来的时候还在咳嗽,完了嗓子还痒痒,结果到了山东以后,下了车以后我惊喜地发现山东还有蓝天,这在中国很难得。今天到了济南以后,我敢于深深的呼吸了,尤其到了校园以后,我发现校园不光美丽,而且还有阳光,还能呼吸,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情。

俞敏洪老师在20xx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颁奖分享会上讲话

新东方20xx年以来一直在为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提供资助,7年来我们总是被这些同学们的故事感动。上来(领奖)的这些同学,我们看到他们的事迹以后,觉得他们做了很了不起的事情。他们其实也貌不惊人,有些同学甚至还身有残疾。但是他们在精神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对于我们每一个同学来说,人这一辈子好过也是过,坏过也是过。我们经常说“xxx”。著名作家余华写了一本小说叫《活着》。它描写的是,中国的老百姓在社会变革及政治舞台中间,身不由己的活着以及非常被动的活着,人到最惨的境界就是活得不好。但是还有一句话:人这一辈子活三条命,分别是性命、生命、使命,一级比一级更高。

每一个人其实都在为了我们的性命活着,为什么?首先要活下来。上大学为什么?找工作。找工作干吗?拿工资,拿工资是为了自己活得更好一点。当然,现在工资高的活得也不好,在北京都快呛死了,活得也不好。但光是为人的性命活着,这个人活着没有太多的意义。

我昨天看了一部山东的纪录片,著名的摄影家焦波拍的《俺爹俺娘》,他带领了五六个自己的弟子,平均年龄只有21岁。在山东的一个村庄里面住了将近一年,沿着村里的生活轨迹,拍了一个纪录片,估计很快就可以公开上映。非常感人,所有演员全是老百姓,其实这些老行百不知道自己在当演员,焦波他们跟踪拍摄了一年以后,从几千个小时的片子里面剪出了一个非常有故事性的纪录片。你可以在里面看到老百姓的生活、挣扎,我给他做了一个总结,叫做“在绝望中间的乐观”。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一个场景,是一个农民在年轻的时候写过很多东西,也玩乐器,但是因为农村生活的困苦没有坚持下去。但是在这个电影里面他要学琵琶,他老婆跟他争吵,说都吃不饱了,还要买琵琶。这个男人说人活着不是为了吃喝拉撒,还需要有精神上的生活。他有精神上的向往,尽管和吃喝拉撒没有关系,但是让我感到心里有点不同的东西。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追求的第二个境界,就是一辈子为生命而活。为性命而活的有意义,为生命而活是更高的一个层次。大家想想生命意味着什么?生命寓意着人生。我们经常说生命的时候讲尊严和自尊。当人活得像样的时候不是有钱和有地位,而是感觉到自己能够看得起自己,感觉到周围人能看得起你。看得起你不是因为你有钱,而是因为这个人本身存在着某种精神,有了不起的气质,有别人不能做的事情。比如说自强之星,他们做到了,于是我们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生命”,而且是非常浓烈的生命迹象。比如说韩晴,从出生开始她就听不到,但是她自强不息,我们可以看到她现在的普通话说得也很好,可以想象这是经过了多长时间的训练。你们可以看到这是追求生命真意的不屈的努力和坚持,如果你们做到了,那就达到了第二个的境界。

第三个境界是什么呢?第三个境是使命境界,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带有“使命”。说不定结婚以后生完孩子,你就会不自觉地发现作为一个父母,你心中的使命感。为什么?你把孩子生出来,你会赋予他全部的爱,而且想办法把孩子抚养长大,一步一步发展下去。在座的每一位的父母,他们的身上都有使命感。我从上大学以后才知道父母原来是这样的,原来觉得小孩和小屁孩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当孩子的成长与你息息相关的时候,你的心中就会有一种使命感:我希望我的孩子未来能够真正的成长为一个有用的人。所以父母很自然的就会有使命感。

人或多或少有使命感,更大的使命感是什么?来自于你愿意为自己的家庭、社会、国家甚至于全球、世界做一些真的能够有意义的事情。我自己就有这样的感觉,我从自己活不下去,到去北大学习,(最开始我根本没有想到能够去北大读书),到从北大毕业以后,最后创立了新东方学校。刚开始所有人都看不起我,慢慢的新东方做起来以后别人的观念开始有了些变化,开始觉得俞敏洪的“生命”又回来了。新东方总部这十几年的公益捐款已经超过了两三个亿,建希望小学,为偏远地区培训老师……你会发现使命感一点一点回来了。所以到我现在这个境界,不伟大,也没有说故意去做。但当你发现你自己赚的钱用不完的时候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做一个可以炫耀的但是又有意义的事情。当然这个事情大家都知道,好像是谁说过一句话,大概的意思是一个人无耻的消费本身是可耻的,但是又推进社会的进步。比如说中国的很多贪官,他的某些消费不好,因为这个钱不是正常拿到的。但有一些企业家,他们给国家交了税以后再消费,我觉得很正常。不管是买十几万的包,还是买飞机,还是比较正常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买东西他就需要交税,交税增加了更多的财政收入,这个财政收入会进入国家的腰包,会变成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因此通过增加国家的税收,他也就积极地为农村地区的教育、贫困地区的教育做出了贡献。

但是我本人确实不愿用这种方式为国家做贡献, 比如买奢侈品、买飞机,我更加愿意把钱省下来,把钱直接给学生,这样也挺好。

为什么我这样做呢?很简单,我是贫困家庭出身的孩子,我跟刚才的自强之星相比的话,在同样的年纪家里的钱不见得比他们多。我从小到大,在18岁之前,吃肉的次数都算得出来。到现在为止,我看到这些获得“自强之星”称号的小弟弟、小妹妹,就像看到我自己的影子。当然其实你们和我的女儿差不多大,她95年出生,今年上大一。但我依然希望能称呼你们为小弟弟、小妹妹。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跟你们交流思想,跟你们有共同的语言,这是我一直比较在意的。因为我做的事业更加愿意和年轻的伙伴在一起。

跟年轻伙伴在一起有一个特点是可以长寿。大家知道xxx宁教授,去年我跟他吃饭,他非常慷慨激昂地给我讲自己的规划,讲话的内容就是未来20xx年之后中国的教育和世界的教育,希望我给他捐款。我就很惊讶,因为你会发现到90岁这个年纪的人往往只有往过去看的,不往前面看,但是他在讲他对自己未来20xx年的规划。我捐不捐款是我的事情,但是我听到他这个年纪还在说20xx年之后的事情,我觉得很激动,也很兴奋。所以说如果大家往前看的时候,你的生命会自然的延伸。如果你总是往后看,那你的生命会自然的停止,因为你没有未来。

我不知道大家读没读过一篇散文,名字叫做《青春》。文章大概意思是说青春实际上跟人的年龄没有关系,跟人的身体健康程度没有关系,跟你是否拥有柔软的膝盖、粉红的容颜没有关系。青春与你的未来是否有力相关。青春的生命在于你总是能够去调整到接受新的思想、新的碰撞,并且有新的未来。当你拥有未来的时候你的青春就会永远存在。

对于在座的每一个人来说,我们一辈子有两种选择。一,选择过平淡的人生。平淡的人生不一定平庸,我喜欢平淡的人生,我不追求名和利,不追求升官发财,我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在做喜欢事情的时候,我还能够满足自己生活的经济状态。当然,经济状态有高有低,比如说我现在的住房条件比我十几年前要好很多很多。我在北大毕业以后,从北大出来7年之内我搬了十几次家,每次都是地下室,从一个搬到另一个,再从地下室搬到农村的房子里。我曾经享受到半年不洗澡这样子,因为没有洗澡的地方。我现在住的相对来说不错,三四百平的房子。

但是即便现在让我回到贫困状态,让我住一个十平米的房子我依然可以找到幸福,因为我可以找到我喜欢的东西。比如说即使是十平米房子,也可以有书架放书,必须有办公桌,必须有电脑让我写东西,必须有床。

即便是最初那一段每个月拿60多块钱工资的日子,现在回想起来也是很幸福的日子。我给大家说这些的意思是什么呢?生活虽然很平淡,但当你能够活下去的时候,你生活的丰富性和充实性其实构成了我们的生命,这就是我刚才说的好的状态的时候。

我刚才说喜欢平淡,平淡不等于空虚和平庸。平庸是什么?你是赚到钱了,却永远觉得不够,总觉得生命中钱是唯一的,这是一个。另外一个,就算你有了钱以后,你不知道钱怎么花得有意义,而是总是浪费,去歌厅,去高级餐厅。

总而言之,生命要有意义。我曾经出过一个测试题,你如果有100块钱,你怎么花?有的人说,我这个100块钱请两个朋友吃个饭,开心开心,喝啤酒。说明你是豪爽型的,追求友情的,不追求精神生活丰富。有的人说买一束花送女朋友,说明你是重感情的,容易被女孩子欺骗。有的人说我自己吃饭,自己看电影,这说明你自己是享受型的,但可能比较自私。如果我有100块钱的时候,我认为我自己吃饭,10块钱甚至5块钱能也吃得很好,对于我来说,吃一碗拉面比吃一碗鲍鱼更舒服。我可以用40块钱买一张电影票,在电影院享受丰富的文化大餐,当然大家都要选择好一些的电影,而不是像《中国合伙人》这样的电影(调侃)。同时,我还会有二三十块钱买一本我最喜欢的书。同时,我可能会再用5块钱买一朵玫瑰送给我的女朋友。再剩下20块钱,我请两个朋友喝两杯啤酒。看你怎么花钱,就可以看出你这个人在追求什么东西。如果花钱花到最后出问题了,那么这个人最终是会出大问题的。大家知道现在xxx里有一些所谓的企业家,就是有钱去赌博,没有钱了想办法去骗钱,或者有的人走入了黑社会。人是要做好事的,但是人做好事的同时还要禁止自己做坏事。

我们回过头来说,我刚才说有两种选择,第一是选择过平淡的生活,但不要选择平庸的生活。第二,大家要过真正让你感觉到自己都觉得惊讶的但是却发挥了你巨大能量的生活。本来我的选择是第一条,但是后来我转成了第二条。其实后来我发现,我从小都在往第二条选择在走,并不是往第一条走。如果选择了第一条,今天的我可能是一个平凡的农民,种种地,看看书。但我之所以有今天,我觉得人生其实是有一个无限的可能性的。而这个无限的可能性完全是你自己找出来的。跟社会没关系,跟中国的经济改革没有关系,跟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没有关系,跟你父母的家庭出身没有关系,跟你上的什么大学没有关系,跟你自己的长相也完全没关系。有很多没关系,但是有一点跟你绝对相关,那就是跟你是否正确的努力有关系。这里面有两个要素,首先是努力,其次是要正确的努力,这个努力是对的,而不是错的。你要去吸毒,这个肯定不行。你天天努力的去做一件坏事,最后的结果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正确的努力是前提条件,我后来想了一下,我自己确实也是在往正确的方向努力往前走。我第一年高考失败,没有选择回到农村种地,第二年高考失败,也没有选择回到农村种地,坚持考了三年,最后到了北京大学才一步步走到今天。所以要坚持努力,并且要坚持正确的努力。因为你考大学永远不会错,因为上大学你就会交上新的朋友,增加新的知识,增加的你的智慧,开阔你的思路,这是正确的努力。在坚持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会出现人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比如说我生命中从来没有想过能去北京大学读书,直到拿到通知书才相信。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自己能把一整本英文字典的词条背的滚瓜烂熟,但是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实现了。假如说我是一辈子在北大当老师,从助教到讲师再到大学教授,我评估了一下,自己可能永远当不了一流教授。因为一流教授在我心目当中都是梁启超、王国维等等这样的人,都是大师,至少也是像季羡林这样的人。像我这样的人是完全不可能的,现在中国有好多的学者,包括像余秋雨、钱文忠等,我如果做教授那连赶上他们的影子的程度都还没有。因为我知道变成伟大学者的前提是以从小的坚实学习为基础的。我的英语是从16岁以后才开始学的,历史、地理这些东西除了中学课本上教的东西,其它的完全没有。我一直到30岁的时候,原来才真正知道太平天国是这么一回事,才知道义和团给中国造成的很多不是正面的影响,是在迷信加落后的前提下把中国搞得更乱了。很多东西等你想明白的时候都已经40岁了。所以第一条路,我觉得在北大纯粹的当老师不合适我。

我后来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就是当一件事我能看得到头的时候,我就不愿意去做了。比如我如果在北大做老师那我能够非常清晰地看到头,就是讲师到副教授,完了做个教授还可能混成个三级教授,一辈子就可能在三级教授上呆着了。我的导师当时是二级教授,当时他就是两居室,100多平方米。你会发现,一辈子在北大混,到最后可能也就是他这样子。再加上一辈子当不了一流学者的前提条件,所以我觉得必须出来,去追求一个未知的世界。

当然,追求未知的世界需要你付出更多的努力。你可能生活只够吃饭,也可能成功。但是我想告诉各位同学的是,当你进入未知领域的时候,吃饭和成功对你的人生来说都是有很大的收获的,永远比你在一个已知的世界中间坚持已知的事情会有更大的收获。这里有一个前提的条件,你的吃饭和成功不会让你努力,吃饭和成功只会让生命变得更加坚强。

所以我才有从北大出来的想法,希望自己能够有不一样的世界。当然,做新东方的时候我并不是想做成上市公司,只是想自己赚点钱以后到美国读书,因为我觉得那是存在未知的读书。当然,当时没有实现,因为赚不了这么多的钱。当我最后赚了足够多钱的时候,我发现我不愿意去美国了。为什么呢?因为新东方的成长和我在中国遇到的挑战让我发现我个人真的成长的非常迅速。比如说,我刚从北大出来的时候,见到居委会的老太太和公安局的人我都可以害怕得浑身发抖(调侃)。但是到现在我成长为见到公安局的人像兄弟一样,如此的亲近。这是我的社交能力成长了,这在中国非常重要。尤其看到学生喜欢听我上的课,看到学生通过我的教授能够得到满分,能够到美国读书的时候,我的生命感、使命感就出来了,这是有生命价值的。

当然,所有东西的美丽在于你并不知道你到底想最终干成什么样子,但你知道你必须要往前走。因为任何东西往前走的条件是必须要有进步,而不是原地踏步,比如说原地绕圈子走你是绝对不能一口气走上一万米的,这个非常难。所以我特别佩服中央台今年春晚上绕圈子的那个小姑娘,她在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绕了3个多小时。首先头不晕,其次是她还能寻找出绕圈子的意义来。但是,当你向前走一万步,你越往前走越有意义,为什么?因为你在两边看到了不同的风景和人。但是,当你坚持走到100万步,你就变成了旅行家。所以一个事做的多了,本质就会改变。我一个朋友说过一个笑话,他说一个女孩子和一个男的睡一夜就叫一夜情,睡了一个星期就叫做短暂恋情,睡一年,就叫做爱情,睡上十年,叫做家庭生活和婚姻,如果一直走下去,这就是人生一辈子的亲情。所以大家会发现,时间的长短和做的事情,他会让这个事的本质产生变化。我们是要做重复的事情,因为生命很多情况下是在于重复的,想我4万多个单词我不重复背100遍怎么能够背出来。如果一个单词我背4万遍没有意义,但是整本词典的每个单词我加起来背4万遍的话我就会变成一个活字典,这个有意义。

两个要素。第一要素是什么?你的重复是必要的。第二,累加起来以后要产生质变。我曾经写过一篇散文,流传很广。我小时候看到父亲做的事情,他是木工,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别人家盖了新房子以后不要的碎瓦,还有不用的木头,他就会捡回来堆在我们家的院子里。堆了很多,一大堆的木头和砖头,我搞不清楚他干什么。这个事情本身没有意义,但是有一天他突然在我们家院子里开始挖墙基,完了填土、填砖头,造墙,砌成了非常漂亮的墙,把木头架上,就变成了一间非常漂亮的房子。这间非常漂亮的房子一分钱没花,因为我父亲就是盖房子的。

大家明白了没有,只有当你把乱砖碎瓦在心目中变成一座房子的时候,生命的质变就有了。

做事业也是这样。我为什么把新东方做下去?就是因为我发现新东方产生了质的变化。一个方面,从大小来说产生质的变化。第二方面,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说,也在产生质的变化。从新东方的大小来说,最早是几个人在做,加上我和我老婆,后来把我的几个同学叫回来,和《中国合伙人》里面写的一样,我把我的同学从美国叫回来合伙,于是新东方从家族式到合伙式,然后再到后来的股份制企业改造,最后变成国际股份制企业的改造,变成了国际公司的架构,最后直到在美国上市变成国际上市公司。你会发现每一步都在进步,尽管每天做的事情还在重复,但这种重复的累加非常重要。第二,从老板来说在改变。一方面,我发现人在发生质的改变。原来我是老师,后来发现我可以是领导,我发现公司变成企业了以后,自己变成老总以后还能做下去。后来上市了以后我想想就发抖,我怎么就上市了。但是没有办法,你就是领导了,新东方到现在市值50亿美金,股票在教育行业里是有史以来最高的。你会发现,你就变成了一个上市公司的老总,并且财务报表只用1分钟就看完了——原来我看一天都看不懂的报表现在看一分钟,而且我还能找出财务总监找不出的数据错误。你会发现人的能力是会变化的,当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在一家公司工作的时候有两个选择。一是拿高薪。第二,工资不高,但你每天在公司的工作能力都在飞速的增长。你选什么?最好选第二个,为什么?能力的价值是无形价值。钱的增长,这个工作丢了就没了但能力是一直跟随着你的。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人这一生追求什么?追求值钱不追求存钱。存钱有必要,一个月拿两三千块钱,你存上500块钱救急是有必要的。但是大家想只靠存钱成为富翁永远都没戏,一个月拿3万块钱存钱都不可能存多少。20万十年、200万一百年、两千万……在中国两千万叫富吗?根本就不可能。所以靠存钱不行,我们要做的是值钱。我今年拿5000,后年拿10000,越来越多,再过一段时间真正成熟的时候做职业经理人,你能拿到百万甚至千万的年薪。在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做这个企业的二三四五把手,基本上都是五千万以上的年薪。你觉得自己能拿到五千万的时候,为什么企业不会用我,你要有这样的自信。

俞敏洪范文600字 第八篇

俞敏洪的办公室里,一幅放大的、挂在墙上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在一片长着荒草的田地上,立着两间已无人居住、摇摇欲坠的破瓦房。

那是俞敏洪在江苏江阴农村的老家。

他拍下这张照片,为的是永远记住过去,记住生命中那一段又一段孤独、失败与屈辱的日子。

许多人见到他,都不敢相信,眼前这位瘦弱高挑、面容憔悴、长着一双浮肿眼睛的男人,就是制造了“新东方神话”的俞敏洪?他就是那个人选《亚洲周刊》“21世纪影响中国社会的10位人物”、《中国青年》“21世纪影响中国社会的100位人物”,中国千百万青年人心目中的“平民英雄”?

这一切,俞敏洪是怎样做到的?

他曾经出版过一本演讲集,《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书名就让人惊心动魄。

上大学三件事:知识、友谊、爱情。可是,伴随他的永远是绝望

从小学习差劲、江阴农村田野里的插秧能手俞敏洪,连续考了三次大学,英语从33分、55分,考到98分,出人意料地进了北京大学。北大是什么地方?人人都是人中龙凤,人人都比俞敏洪聪明能干。他总是被同学嘲笑。

俞敏洪心情郁闷,读到三年级生病了,大口吐血,肺结核,休学一年。休学意味着留级,和原来的同班同学又差了一大截。这个打击是毁灭性的。

他怅惘,希望在哪儿?他概括上大学三件事:知识、友谊、爱情。可是,伴随他的永远是绝望。学识不如人,聪慧不如人,身体不如人,交女朋友更不如人……“死的念头都有了”。

然而俞敏洪毕业时阴差阳错留了校。当时,出国几乎成了成功的一标志。朋友和同学,徐小平、刘江、包凡一……陆陆续续去了美国和加拿大,剩下总是不如人的俞敏洪。老婆恨铁不成钢,骂他窝囊废。

终于有一家美国大学录取他,3/4奖学金,还差5000美元。连买个馒头,买棵葱都算了又算的俞敏洪,到哪儿凑这个钱?

他决定到外面去兼职上课。xxx年夏末,他穿着裤衩、趿着拖鞋出了北大校门,到外面英语培训班当老师。每小时20元,他定了个目标,为3/4美元而奋斗。

1990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外面下着雨,同学加好友王强窜到他家喝酒。北大的高音大喇叭正在广播。

“你听你听,老俞,在说你呢!”王强急呼。

果然,广播里在说“俞敏洪”如何如何。呀,是北大对英语系教师俞敏洪的处分决定,说俞敏洪私自在外授课,严重影响教学秩序。

处分决定连播三天,北大有线电视连播半个月,处分布告在北大著名的三角地橱窗里锁了一个半月。处分这么重,公开侮辱,俞敏洪事先不知道,没有思想准备。

北大曾经规定,对教师的处分不公开,因为教师要给学生上课,在学生面前最重要的是面子。北大在俞敏洪这里破了规矩。第二天,俞敏洪走进教室,学生异样的眼神告诉他,他呆不下去了。

1991年秋天,28岁的俞敏洪离开了北大。这个曾给他荣耀、自信、自卑。让他梦萦魂绕又伤心不已的北大……

离开北大第二天,宿舍就被学校收回。他拖家带口,打游击一样租了四五次房子,刚开始租农民的房子,教农民的孩子英语、数学、语文,用来代替房租……

流离失所的俞敏洪,下定决心扎进江湖,凭着北大练出来的头脑和一张嘴,当了“个体户”。

他去找曾经任过课的民办东方大学商量,创办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学校出牌子,他上交15%的管理费。

他在中关村第二小学租了间平房当教室,一个窄窄的胡同里。门外支张桌子,一把椅子,“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正式成立,只有两个人,他是头,他老婆打下手,当出纳会计,上午俞敏洪骑自行车出去,拎着浆糊桶。电线杆子上贴广告,下午守株待兔。

第一天,来了两个学生,看见“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那么大的牌子,只有俞敏洪夫妻俩,破桌子,破椅子,破平房,登记册干干净净,人影都没有,满脸狐疑。俞敏洪好说歹说,让两个学生留下钱。夫妻俩正高兴着呢,两个学生又回来把钱要回去了。

一个星期六,三个学生十分爽快地扔下钱走了。“1000多块钱啊!一天的功夫,是我在北大四个月的工资啊!”晚上回家,他老婆一面数钱,嘴里一面念叨着:“来了三个……来了三个……”

他在一旁看着,心里琢磨,为什么来了三个人后,再往后就没有了呢?为什么好多人来看看报名册就走了呢?

俞敏洪心生一计。第二天,他在出国考试托福、GRE所有报名册上各填30个假名字,来人像是从第31个开始。这一招还挺灵,一些学生将信将疑报了名。

俞敏洪精确计算过,搞了这种诡计后,每四个学生,会有两三个学生放下钱。转眼间,到了1991年冬天。中关村二小这潭水开始活了,但是,学生还是不多,死不了、活不好,没有生气。怎样才能让大家相信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牛,他俞敏洪牛,而且有信用?

他又心生一计,“咱们现在学生少,赚不到钱,干脆办免费讲座。”

他写了广告,定了中关村二小50人的大教室。结果大出所料,晚上来了二三百人,教室里挤得满满的,教室外还有200多人,把四个窗口堵得严严实实。

场面宏大感人,人气旺盛。俞敏洪顿时精神倍增,侃侃而谈,超水平发挥,两个小时下来,效果极佳。北京初冬的天气,外面奇冷,教室窗子大开着,里外的人,没有一个离开。这是俞敏洪在北大的教师生涯中从未有过的经历。他在学生的眼神中感受到了一种激情,一种渴望,给他以震撼和希望。

又一次租了个图书馆,会场外又有好几百人进不来,俞敏洪干脆到外面去讲。他站在一个大汽油桶上,在凛冽的寒风中像革命志士一样慷慨激昂,讲得自己和学生都热血沸腾……

“免费讲座”开创了北京民办教育的新形式,为俞敏洪的出国考试培训打开了局面。

一上路,就进入了激烈竞争的漩涡中心。

1992年初春,一个广告员出去贴电线杆广告,被竞争对手捅了三刀。俞敏洪意识到社会关系的好坏,是将来自己做大的前提。人托人。好不容易请了公安局的人吃饭。不会社会上那套经验的俞敏洪,憋不出话来,为了显示自己的真诚和掩盖内心的尴尬、恐惧,他不停劝酒,自己先喝,最后把自己喝到了桌子底下。

送到医院、抢救两个半小时才活过来。医生说,换一般人,回不来了。

老师背他回家的路上,一个多小时,他一边哭,一边撕心裂肺地喊:“我不干了,把学校关了——”

“那时,我感到特别痛苦,特别孤独无助,四面漏风的破办公室,一家人住在四面漏风漏雨的农村房子里,没有生源,没有教师,没有能力应付社会上的事,同学都在国外,干的事看不到希望……”

哭够了,喊累了,睡着了,醒来后,酒也醒了。晚上7点还有课,又像往常一样,背上书包上课去了。

竞争在继续,捅刀子的没有了。

活下来后,生命的冲动就是长大。

1993年11月16日这个日子,俞敏洪就像自己女儿生日一样记得清楚。这一天,“新东方”在北京西北角的西三旗一间平房里诞生了。

到1994年时,俞敏洪已经挣够了学费,可以追随徐小平、王强出国留学了。停下来往回一看。他发现,新东方这驾马车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程,学生数1994年比1991年出来干时增加了好几百倍,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他自己都吓了一跳:事情干大了?!

出国,还是继续拖着新东方这驾马车往前走?他拿着学生报名册愣了很久,20xx多个名字,都是自己一笔一划写下来的。新东方这个孩子养大了,襁褓中抚育,风雨里成长,扔掉,舍不得啊。那台“红大发”面包车,已经开了三年,天天跑印刷厂,跑各教室,印资料,运资料,亲自把一份份资料发给学生。出国。学什么?说穿了,就是一个面子的问题。

他终于做出了一生中最重大的一次决定:留下来,让出国留学见鬼去吧!

他意识到新东方将是他的终身事业时,他想到了国外的老朋友们,他需要这些人与他一起干。1995年底,新东方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和发展前景,吸引国外的老朋友们回来了。

1995年11月9日,温哥华机场。

俞敏洪在温哥华机场寒风中等徐小平已经等了一个半小时!

不热情的回应电话里“失去了精气神”,又把第一次出国的“老朋友”撂在机场上一个半小时,都不是徐小平以往的风格。原来,天才徐小平在国外混得穷困潦倒,妻子教书养家,自己在家带俩孩子。前途无望,长期以来心情沮丧。

一开始,徐小平还装着“驴屎外面光”,很有钱的样子。

没两天露了马脚。他领俞敏洪到一家酒吧,开着车在酒吧外绕了两圈都不停车。俞敏洪指着停车场说:

“你把车停到那儿不就行了吗?”

“这儿有个免费停车场,我在找呢。”徐小平很自然地说。

“怎么这……”俞敏洪一时很震惊,想说“怎么这么穷”,咽回去了。其实,俞敏洪不说出来,徐小平也知道他想说什么。

徐小平也在观察俞敏洪。俞敏洪花钱如流水,在北美40多天,见同学,见朋友,一路上花了一万多美元。他有明显的显摆心理,要花钱给大家看看,急于想让同学们知道,“我俞敏洪从一个特没出息的人,变成了一个特有出息的人。”

俞敏洪对徐小平大谈新东方的情况。他说:新东方现在有一万多学生,北京城起码有10万人是他的“门徒”,新东方的老师一节课最多能挣1000多块,一节课两个小时,他和有的老师一天要讲10个小时课,一天挣好几千块钱。

“一节课1000多块?”“是啊。”

徐小平开始算账。一个哈佛教授年薪12万美元,一个月1万美元,一天300美元,换算成人民币,一天也就是挣2400元人民币,新东方老师一天挣四五千元人民币!在加拿大讲课,一天挣100美元就不错。这绝对是全球以教书为生的人最高的日工资!

徐小平大为震惊。

俞敏洪劝徐小平回来做移民咨询,因为他在加拿大的一家公司做过移民咨询,懂加拿大法律,可以利用新东方这个舞台。

俞敏洪说,你回来,你的梦想我帮你实现。徐小平开始倾述他的梦想,情感的闸门打开,就止不住。他不停地倾诉,不停地给俞敏洪唱他写的歌,苦闷而忧伤的歌,一首一首地唱,一边流泪,一边唱。

俞敏洪心里哽哽地想哭,哭不出来。

一会儿老婆回家,徐小平兴奋得忘乎所以,冲老婆大喊,“我发财了!”

然后,孤零零的俞敏洪开着车,在北美的风雪交加的夜晚中狂奔。他还要去找王强。王强在美国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做软件开发,拿着6万美元的年薪。

真正打动王强的是“看”。

王强带俞敏洪去普林斯顿,走进一家超市,有打工的中国学生,突然走过来,满脸景仰地问:“你是俞老师吗?”走进一家餐馆,也有中国学生站起来,“俞老师……”甚至走在大街上、校园区,也碰见了不少叫“俞老师”的人。王强两眼放光,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俞敏洪。这太奇妙了!太刺激了!

那时候,俞敏洪在新东方亲自教的学生成千上万,分布在北美各大学,真正是“桃李满天下”的感觉。而这也正是王强梦寐以求的感觉。

四只老虎一只猴,形成了新东方极强的爆发力

俞敏洪、徐小平、王强“聚义”,给新东方注入了新鲜血液。

这帮哥们儿可不是等闲之辈。俞敏洪做了四件事:第一,为迎接徐小平,他用30万元的原装“帕萨特”换了“红大发”面包车;第二,撵走了原来做移民的加拿大老外,腾出地方让徐小平入主移民公司;第三,王强回来不久,撒出管财务、行政、后勤的老婆,改变新东方“夫妻店”形象;第四,划分地盘,确定新的利益格局。

俞敏洪决定不出国后,开始用比较长远的眼光来规划新东方学校。徐、王回来前,他就开始做铺垫。1994年底。他找到了民办外语培训学校“理想学校”校长杜子华。杜子华口语、听力教得不错。

两个民办校长见面。俞敏洪提出了兼并方案:一,新东方教师一节课平均300元,如果杜子华过来,可以每节课600元,翻一倍;二,口语班可以合并到新东方,交学校15%的管理费,其余归杜子华。各有所得,皆大欢喜,两人一拍即合。

这是俞敏洪典型的“糖纸理论”实战演习。小时候,俞敏洪有糖自己不吃,给农村小伙伴吃,大家便甘愿为他四处打架(给合作伙伴利益,做大);糖纸俞敏洪自己留着,成了“孩子王”的象征(品牌自己掌控,扩大影响)。

徐小平、王强回来后,俞敏洪如法炮制。

徐小平管留学、签证、移民和咨询,王强的地盘是基础英语培训。

1997年10月,包凡一回国,俞敏洪给了新东方出版地盘。俞敏洪继续守着出国考试培训的老阵地。至此,新东方“诸侯分封制”格局形成,外语培训教学门类体系整合完毕。五个人当中,三个“海龟”,两个“土鳖”;俞敏洪、王强、包凡一三个同班同学,都属虎,加上杜子华属虎,四只虎。四只老虎一只猴,形成了新东方极强的爆发力。

同时,新东方开始形成自己的一种文化——“英雄不问出处,英雄不问年龄”。比如十分邪乎的是,高中都没毕业的罗永浩,混迹江湖,也站到了新东方讲台上!山东师大毕业的宋昊想到新东方上课,找不到俞敏洪,急了,打电话对办公室的人扯了个幌子:“我是他大学同学,睡在他上铺的兄弟,从加拿大回来刚下飞机,要他来接我,快把他的手机告诉我。”钱永强则直接把刚下车的俞敏洪堵在车门口,“我要到新东方上课。”“不拘一格降人才”,新东方撒着欢地跑起来。

从1995年起,新东方进入快速增长期。招生人数每年递增100%以上!

6年的时间,学生人数由1994年的3500人次,增加到20xx年的25万人次。增加约71倍!(20xx年全国招生人数达到75万)而且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出国考试培训、基础外语培训、出国留学服务教学体系和正在展开的相关产业体系,市场竞争半径伸展到了主要中心城市。

至此,新东方奠定了中国外语培训市场的霸主地位。

“蜡烛马上就到,我会给你们带来光明!”

财富和名声为新东方聚集了人才,人才反过来为新东方创造了更大的名声,更多的财富,使“新东方”三个字成为商业潜力无穷的超级品牌。

但自从新东方有“海龟”的第一天起,就有以“海龟”为代表的西方思想与以俞敏洪为代表的“土鳖”本土观念、生活方式的冲突、磨擦。

美国耶鲁大学MBA毕业的钱永强,看见俞敏洪和徐小平在耶鲁和哈佛大讲特讲“新东方精神”,诸如对“在绝望中寻找希望……”颇不以为然。《新东方精神》这部影响很大的书是徐小平编撰的,其中将新东方精神归纳为:“追求卓越,挑战极限,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钱永强对新东方精神不以为然,认为内涵不够。徐小平和他吵作一团。

俞敏洪见他们吵得差不多了,说:“永强呀,新东方精神有多高,有多神,咱们不管。我自己也从来没为已经获得的东西而牛。而自豪。我只是想讲一个小故事给你听。我小时候,我家门前有一条路,一下雨。这条路就被水冲出一条沟,这条路不宽不窄,中间必须垫一块砖头,你才能走过去。不垫砖头,你就过不去,你想过去,有时候,一怕,一跳,就掉到泥里去了。所以,每次下雨的时候,我都要拣一块砖头,垫在沟中间,来往行人,一脚就垫过沟坎了。新东方精神就是这么一小块砖头,使得每一个学生。在他奋斗最艰难的时候,最疲惫的时候。我们给他垫上一块砖头,他不至于在一跳的时候掉到沟里去。我们就是这块砖头,这块垫脚石,让他们可以顺利地跨过这个沟坎。新东方确确实实帮助过无数学生跨过这个沟坎,给了他们力量,给了他们知识,给了他们方向。新东方做到这一点,就够了。”

这是俞敏洪第一次用意象来系统地阐述“新东方精神”。

耶鲁的春夜里,自视甚高的钱永强和徐小平,都被感动了。

要做一块“垫脚石”不容易。

这些副校长们都知道,俞敏洪把学生当上帝看待,“对学生不好,就变成了魔鬼”。不惜代价给不满意(不管是什么原因)的学生退学费,组织参加春节不能回家的学生的联欢会,为学习好的学生发奖,一奖十多万。结业发奖大会上让校长们向台下的学生三鞠躬。徐小平至今对鞠躬的事耿耿于怀,说:“有失师道尊严。”俞敏洪不这么看:“学生学得太难太苦,学完了,给他们鞠躬,向他们表示慰问,表示敬意。有什么不好?伤着我们什么了?”

夏天热的时候,条件差的教室没有空调没有电风扇,要准备成车的冰块拉到各个教室。几百人的大教室,讲台上放几块冰不管用啊,俞敏洪说。“教室里桌子凳子挤满了,再多了放不下,起码可以在心理上解决问题啊,你不知道曹操‘望梅止渴’的故事吗?”

北京到处挖坑修路,教室经常停电,新东方每年都要准备上万支蜡烛,上百个煤油灯,哪停电往哪运。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点蜡烛点煤油灯上课,像是《天方夜谭》里的神话故事。

新东方“激情新概念英语”的创始人江博说,讲课,应该是一门艺术,要有思想,有审美,让学生就像在沙漠中行走,突然发现一罐“红牛”,发现一头骆驼。有一天晚上,正上着课,突然停电,江博喊道,“同学们,你们等一会儿,蜡烛马上就到,我会给你们带来光明的!”

学生们在黑暗中等待着蜡烛,等待着蜡烛带来的火光。

十几分钟后,蜡烛来了。他先点燃了两支,放在黑板的托盘上。黑板被照亮了。他把第三支点燃,交给前排的同学,依次往后传。光明向后传递,黑暗渐渐隐退。烛光腾腾闪烁,像一个个会说话的灵魂,照亮了学生的脸庞,照亮了学生的眼睛。江博看到一双双眼睛里“没有抱怨,只有新奇”。他说,这是他“一生中看到的最美丽的眼睛”。

教室里静静的,谁都不敢说话,生怕亵渎这一神圣的时刻。

俞敏洪对这种情景太熟悉了。他在新东方点燃了第一支蜡烛。1995年底,他去加拿大蒙特利尔一个大教堂参观,教堂里上千支燃烧着的蜡烛一层一层升上去,肃穆,庄严,神圣。这使他想到了几年前他在北大附中阶梯教室上课。停电了,一片漆黑,他找人买来了蜡烛。在100多支蜡烛的照耀下,他坚持讲完了两个小时的课。他说:“我当时感觉太神圣了!那种神圣庄严感,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新东方创业时期,几乎所有的老师都经历过这种场面。

“我愿意用个人换回新东方。用生命换回新东方”

穷教书匠,历史上教书匠从来都是跟“穷”字绑一块儿的,俞敏洪和新东方硬是把教书匠前边的“穷”字拿掉了,不仅拿掉了,而且还让教书匠变成了百万富翁。

然而任何事物总是变化的,“大成功后面必是大危机。”到20xx年初,随着英语培训市场的变化,因人而异开辟的地盘没有覆盖到的新领域(如电脑培训、教学软件)的迅速发展,各路诸侯的胃口和攀比心态随之扩大,利益边界严重混淆、重叠,纷争、矛盾、冲突、攻伐日渐加剧,俞敏洪精心设计的,曾经非常有效的“分封制度”,开始出现隐患。

危机与机遇往往又是并存的。

同是20xx年初,资本运作专家、人民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王明夫来到新东方,说:“为什么新东方不值50个亿?!”

新东方人在“50亿”的巨大诱惑下,迅速结束了近5年的“分封割据”。20xx年5月开始股份制改造。五个月后,他们注册了“东方人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准备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整合新东方产业资源,然后展开资本运作,筹备上市。

这一来,在未来虚幻的“巨大诱惑”面前,诸侯们交出了地盘,意图“一统江山”。那个一团和气,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友情为重的“现实利益”时代结束了。尤其是公司股权设计,俞敏洪占绝对控股地位。其他十个人分享其余股权,小股东大多数人不舒服,认为应该得到更多。

新东方开始了艰难而痛苦的现代企业转型。

新东方公司化改造20xx年5月1日正式启动,历时一年半,高层思想不统一,冲突不断。小股东地盘没有了,人、财、物的支配权取消了,公司没有利润,股权朝不保夕,自然陷入恐慌,陷入对俞敏洪“改革”动机的怀疑,结果被理解为俞敏洪“杯酒释兵权”的一场“阴谋”;又说他搞“人民公社”,“剥夺”大家的劳动成果。

俞敏洪和他的新东方团队。面临着二次创业内部利益调整的复杂局面。

20xx年8月27日,王强提出辞职。第二天,徐小平支持王强,也向董事长俞敏洪递交了辞去董事的辞呈。两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

俞敏洪一脸的震惊、茫然和沮丧。

此时的新东方号称“三驾马车”,三驾去其二,还会有新东方吗?

20xx年8月28日晚,新东方紧急召开董事会。董事会开成了批判会。所有矛头直指俞敏洪。

平时不抽烟的俞敏洪要了一支烟,眼睛鼻子都挤在了一块儿,闷闷地抽着。

俞敏洪意识到,新东方新一轮危机开始了。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新东方最大的麻烦是朋友在一起做事,互相要求完美,特别是要求道德上的完美。同时,没有统一对新东方发展前景的认识,对很多最基本的价值层面的问题没有取得共识。权力系于俞敏洪一身,反而强化了元老们被抛弃或即将被抛弃的恐惧感。

看大家发难结束,俞敏洪说话了:“我希望王强和小平留下来。对新东方有好处。如果以我的离开一段时间或者彻底离开,能换来新东方团队的团结,我愿意。”

他提出辞去新东方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职务。“如果能以我的离开换来新东方的发展,我会高兴一百倍一千倍。我愿意用个人换回新东方,用生命换回新东方。

“我干了十年了,干得很累。我需要家庭团聚,妻子女儿在加拿大,长期分离,女儿都快要不认识我了。我应该到国外去读书……”俞敏洪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儿,强忍着在眼镜后面闪烁。

会场上已有人泣不成声。

“都江堰都能一劳永逸。完成千秋大业,为什么新东方不能?”

11月1日,是王强给俞敏洪的最后期限。这天,徐小平发难。他以非常激烈的形式抵制俞敏洪关于让钱永强担任新东方市场推广总监的任命。

徐小平的行动雪上加霜,把俞敏洪逼上了绝路。

11月初,俞敏洪一人来到四川青城山。他想喘口气。

青城天下幽。青城山是道教名山。不远处,就是中华民族的丰功伟业——都江堰。

青城后山峰回路转,溪流时而潺潺,时而轰鸣。山上有茶馆,老妪沏上一杯香茶,山人合一,充溢着灵气。俞敏洪读都江堰碑,知李冰父子修都江堰,因势利导,顺其自然,一劳永逸,从此岷江安澜,成都平原生民2220xx年享其利,遂成“天府之国”。他说:“都江堰都能一劳永逸,完成千秋大业,为什么新东方不能?”

俞敏洪游青城山、都江堰似乎悟到了什么。

今年的11月有两个重要的日子,一个是王强给定的时间表,一个是11月16日——新东方学校创建8周年。

11月6日,俞敏洪飞回北京,决心已下。

他回北京走的第一步是继续强势“削藩”,终结小股东们“回到过去”的幻想,迅速建立新的薪酬体系和组织结构,建立期权制度,在新东方真正结束了“分封割据”;

第二步,说服杜子华留下来;

第三步,说服王强留在新东方,并且恢复董事职务,出任新东方公司的产业开发副总经理。“你一定要回来!我可以跪下来请你回来!”

话说到了这种份上,王强开始松动。

第四步,彻底打消小股东的不安全感,在利益的层面上妥协,以稳定新东方团队。11月20日,他提议召开股东大会,通过关于年终-分红的“股东协议”。

第五步,削弱徐小平的权利。

第六步,在新的薪酬体系下,新团队立即审议20xx年各部门、各分支机构的财务预算,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挖掘发展潜力,把原来的财务预算提高了近一倍,让大家能见度很高地看到了明年可能的收益,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正当新东方内部斗争最激烈的时候,俞敏洪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读了几十本现代企业管理的书和企业家传记,不懂的地方,拜访各方高人,根据新东方的实际情况,写出了新东方企业组织结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等一系列设计文案。他说:“如果没有制度设计,自己都搞不清楚方向,说什么都等于零。”

俞敏洪在变化,在提升。

在新东方新团队的真诚挽留下,王强决定捐弃前嫌,回归新东方。

新东方又躲过一劫。接着徐小平重回核心团队,俞敏洪长叹:“老天爷不灭新东方!”

新东方诸公以他们的理智、学养、友谊、理想。以及有缺陷的个人魅力和初见端倪的新型利益关系,避免了一场由内讧而崩溃的庸俗结局。

这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福音。

永远记住生命中那些孤独、失败与屈辱的日子

“新东方神话”已经在中国大学生中广为传播,新东方的成长史、俞敏洪的成才史已经成了某种激励哲学,被广泛运用在了新东方的课堂上。

一个考GKE的男生说,一天200个新单词的任务量,我面对着学校的院墙拼命地干嚎,背得快吐的时候,一想起自己只要努力就能从小人物变成俞敏洪一样的牛人,就信心百倍,感觉能推倒面前这堵墙!

学生们想象不到的是,新东方和他们的偶像俞敏洪,还会变得更牛。20xx年,老虎基金的3000万美元无声无息地进入了新东方。“很多私募企业都被引进的资金挤得半死不活。”俞敏洪强调新东方的不可复制性。老虎基金中国负责人陈晓红,是俞敏洪北大任教时的学生。对当年的老师,她对其人品和做事高度信赖。所以老虎基金进入前连新东方的账目都没怎么认真审查,而且表示:“钱如何花由新东方自主,对新东方业务不予干涉。”

同时,周成刚等现代企业“管理派”精英,恰到好处地发挥了作用。

20xx年,在美国东部时间9月7曰上午9:25,一个通过教育产业成功上市的中国范例诞生了。俞敏洪身价立马蹿上18亿,不到一年涨到55亿!

新东方作为中国第一家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教育机构,催生了中国近10名身价过亿教师的发财机器,引来教育圈内外强烈关注。从美国甚至世界圈来的钱,能否用到中国教育事业中去?新东方的上市模式能否拷贝。能为中国的教育特别是民办教育带来什么,新东方成了中国教育界的焦点。

新东方的示范效应,使国际热钱爱上了中国教育,大量基金拼命在中国民办教育中寻找合作伙伴。中国教育界的资本春天,已经到来。

随后,俞敏洪被评为“CCTV20xx年度经济人物”,再后,被评为“20xx年度最具影响力的25位企业领袖”。

俞敏洪范文600字 第九篇

俞敏洪的人生,历经了两大成功和两大失败。他的成功首先在于其中国留学教父之尊,其次在于他教英语教出40亿身家。但这些成功若建立在高考连考3年方中和赴美留学3次遭拒的基础上,故事便有了戏剧性。

三年高考

在中国企业家中,俞敏洪对阿里巴巴的马云印象很深:两人都是高考连考三年才中,这让俞敏洪有惺惺相惜的感觉。

故事追溯到30年前,俞敏洪还没有想到自己日后将会成为一代“教父”,当时他的理想只是考上家乡的江阴师范学院,可以不用喂猪种地。但1978年,第一次参加高考就让他体会到,人生时常充满绝望:英语33分;次年再考,英语55分,俞敏洪依然名落孙山。

俞敏洪不知道马云坚持到第三年有什么理由,反正他坚持到第三年的理由是不能吃亏,得坚持到对自己有一个交待,这是俞敏洪第一次在绝望中寻找到的希望。1980年,俞敏洪第三次高考,终于给了自己一个交待,考上了北京大学英语系。

北大峥嵘

上了北京大学,俞敏洪班上出身农村的孩子只有3个。当时相貌和英语都不惊人的他在北大痛苦挣扎了5年,多出来的一年“奉献”给了肺结核。在养病的日子里,俞敏洪身心放松地读了600本名著,他说,这是他在北大除学英语外的最大收获。

1985年,俞敏洪毕业时,正值北大公共英语迅速发展,英语教师人才奇缺。喜欢北大宁静生活的俞敏洪斗胆“混进”青年教师队伍,一个礼拜授课8节,就此拉开了他教育生涯的帷幕。

当俞敏洪为房子而折腰时,他的同学和周围朋友却嗅到了国门敞开后美元的味道,并努力向着味道的方向进军。“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周围朋友们都失踪了,最后接到他们从海外发来的明信片,才知道他们已经登陆北美大陆。”

爱情时光

每一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这句话的另一个意思是:男人要成功,背后先要有一个女人。俞敏洪是这个反推的实践者和成功者。

俞夫人当年属于“系花级”的北大校友,俞敏洪漫步校园时邂逅并一见钟情,便死缠烂打,600本名著转化为情诗,如滔滔江水不绝,终于把夫人搞定。

俞夫人出身军人家庭,俞敏洪的岳父起初对他不太看好。老人家戎马倥偬一生,习惯孔武有力之人。倒是丈母娘看女婿架着眼镜文质彬彬比较顺眼,平时爱护有加。结婚以前,俞敏洪每次去岳父母家,夫人先要面授机宜,去后扫地擦桌、烧火做饭自觉努力不辍,以博取感情分。

岳父最终认同俞敏洪,来自一件小事。岳父母家冬天没有暖气,入冬时要储藏很多蜂窝煤球,因此要在房子后面搭一个煤池子。俞敏洪一个人认认真真、不声不响把煤池子砌好,再把煤球整整齐齐码在里面,自己则一身漆黑。岳父自此觉得俞敏洪不怕脏苦、能屈能伸,是个干大事的人,从此再不许他做家务活,一到家就让俞敏洪进房间读书。

岳父把俞敏洪砌的煤池子保留了多年,逢人就说:“这煤池子是我四姑爷砌的。他就是新东方学校的校长。”今天俞敏洪在新东方新学员典礼上,时常讲起这些如烟往事里的爱与感恩。

留学失败

俞敏洪的爱情之花阳光灿烂时,越来越多的同学却成功登陆北美。对俞敏洪本人而言,出国的诱惑很长一段时间不敌《三国演义》。可是,他此时已是个已婚男人。而且,俞敏洪不想出国,俞夫人想。

“一个女人结婚以后最大的能力是自己不再进步,却能把一个男人弄得很进步或很失败。”多年以后他如此总结。

1988年起,俞敏洪由“醉里挑灯看三国”,转为夜战TOEFL、GRE,并终于考过了TOEFL和GRE。虽然分数不算很高,但毕竟撬开了出国的一条门缝。

俞敏洪起初以为,自己至少能申请到一两个学校的全额奖学金。“但美国教授一个个鹰眼犀利,一下子就看出来我是个滥竽充数的草包,连太平洋一个小小岛屿上的夏威夷大学,都对我不屑一顾。”俞敏洪自嘲。

终于,有几所美国大学发来录取通知书,但没有奖学金。美国大学的学费一年最低也要两万美元左右,当年相当于人民币12万。俞敏洪在北大的月工资是180元。从理论上讲,在美国读书的4年学费,是俞敏洪222年的工资。

挣扎3年,千金散尽,俞敏洪出国留学的梦想又一次在绝望中破灭。

辞职下海

卡尔·马克思有一句著名论断:“历史第一次重复是悲剧,第二次则是闹剧。”俞敏洪三次梦断留学路,被迫另谋生路。

此时,中国出国大潮正波澜壮阔,“百万雄师过大洋”。潮流浩浩荡荡之下,北京街头各种TOEFL、GRE培训班如雨后春笋出现,北大校里校外也不例外。

校内培训班被老一辈教师把持,不愿和前辈抢饭碗的俞敏洪只能校外觅食。结果由于影响到了校内培训班招生,莫须有地被北大记了一个行政记过处分。青年知识分子脸皮嫩,俞敏洪一横心,从北大辞了职。

离开北大的俞敏洪,也经历了所有创业者必须经历的“先寄人篱下,再自立门户”的程序。不同的是,居无定所的动荡生活逆转了俞敏洪的家庭地位,“妻管严”变成“夫唱妇随”。为备课,俞敏洪背破两本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词典,俞夫人则体贴有加,灯下帮忙抄写备课手稿,这便有了俞敏洪成名作《GRE词汇精选》———GRE江湖宝典。

1993年,俞敏洪创办新东方学校。寒冬夜晚,俞敏洪拎着糨糊桶静待夜黑风高时寻觅电线杆张贴广告。白天俞夫人正襟危坐等在电话旁,接待学生报名。

多年以后,新东方创业元老徐小平评论:“俞敏洪左右开弓的糨糊刷,在中国留学生运动史上,刷下最激动人心的一页华章。

永不言败

多年以后,新东方已经上市了,俞敏洪也成为留学“教父”,成为中国富豪榜的风云人物。但俞敏洪的形象,在新东方同事和学员的眼中依然如故。

“全世界谁最土?老俞———穿个背后印着‘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的新东方T恤去打高尔夫”;“不会用信用卡,提着一麻袋钱去度假”;“老俞最喜欢什么?电线杆!老俞喜欢中关村每一根电线杆”。

俞敏洪自己说:“人分两种,一种人有往事,另一种人没有往事。”今天进入新东方的学员,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在学习和传播俞敏洪的往事,传播其他新东方老师和学哥、学姐的往事,这些往事或平淡实在、或跌宕起伏、或感人至深,但所有往事都是关于真实与奋斗的故事,关于人生绝望与希望的故事,也是关于人生不言败、不放弃的故事。

“我真心希望大家能从这些故事中,读出一点人生的痛苦、一点挣扎、一点不屈、一点顽强、一点辉煌;我也真心希望,大家能从痛苦中读出快乐,从绝望中读出希望,从黑暗中读出光明,从迷雾中读出方向。”俞敏洪如此解释新东方的校训: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俞敏洪认为这是新东方的精神力量所在。

正是这种精神,改变了俞敏洪自己的命运。

俞敏洪范文600字 第十篇

第一是读书,一定要读书,这个特别重要。

第二,要学会独立思考,要有你自己对世界独立的看法和主见,不是人云亦云。读书不思考等于白读,就像吃了饭不消化一样。所以要像猪学习,吃了饭变成肉。

第三,交朋友,三五个是不错的,七八个是挺好的,几十个是正常的。三五个是核心朋友,现在像我一样5000多个朋友,最后见了面不知道谁是谁也是个问题。

学生:你的成功关键得益于什么?

俞敏洪:得益于个人能力的提高。个人能力是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世界外来的所有因素都是丰富个人层次的,个人没有能力等于零。你如果是零的时候,任何东西都等于零。当你有能力的时候,一能够变成二,二能够变成三,然后翻倍

学生:现在许多大学生都对未来有些迷茫,请问你怎么看?

俞敏洪:大学生感到迷茫是非常正常的事,迷茫常和青春联系在一起,越迷茫越青春。但是要注意,你不要人云亦云。可以定下一个目标,三个月之内追到一个女朋友或者追到一个男朋友。或者三个月读完《红楼梦》,把它研究一遍。人生可以迷茫,但是不能不进步。我当时18岁的时候多么的迷茫,肺结核从医院出来,在医院都住不下去。最后搬到新宿舍,也不行,因为我留了一级,新同学和我当时是完全没有交情的,所有人即便是同一宿舍的同学见到你之后都是躲着走,生怕被传染。最后我不得不搬到农民家里去。“仰望星空,脚踏大地”,天上没有一颗星星属于你,脚下没有一粒泥土跟你有亲近的关系。但是从迷茫当中走出来的过程依旧要努力。就像我当时最迷茫的时候依旧选择了去背单词,一背就是整本的词典。迷茫跟你干的事不矛盾,不能迷茫了就睡懒觉,那样只会越来越迷茫。不要迷茫了就去选择打游戏、吸毒,这样是不好的。

学生:俞老师,我听到你的故事,我很羡慕你在大学时建立的友情但是现在这个社会啊我总感觉大学同学之间感情缺少点什么,你怎么看待现代大学生之间的情义?

俞敏洪:特别简单,首先要排除你的私心,请记住你在大学交朋友主要是为了纯洁的友谊和友情。比如说你发现这个同学爸爸是当官的,那么你因为这一点才与他交朋友,你这样想了,这个交友的动机就不够纯洁。其次,在大学的时候要大方,有点小钱的话请大家吃饭。我在北大的时候虽然很穷,也依然每个月拿出钱来请人吃饭。后来回想起来,他们说俞敏洪在北大很大方,然后我才有可能在后来邀请到我的同学回来中国到新东方帮我,因为他们知道俞敏洪这个人不会亏待他们。第三,尽自己的可能性多关心身边的同学,要有爱心。有人病了给他打水,下面条。所以要排除私心,保持善心,基本上就能够交到一些好朋友。尽管这是个功利的时代,但是我相信在大学同学之间的友情依然是纯洁的。

学生:请问俞老师,如果你现在卸任新东方CEO,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大家知道我在去年的时候接收一所耿丹学院,现在有6000个学生在那上学,我希望能够把它做好,这是我后面做的非常重要的事情。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